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居民用电

居民用电

时间:2023-05-30 09:47: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居民用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居民用电

第1篇

1对改造的指标与质量进行改造或完善是确保居民安全用电的前提

在技术这个环节上,一是在分单元或分楼层统一安装电度表的位置,不但装设刀闸、保险,而且还要装设漏电保护器。二是在连接主干线和接户线或分支线的位置,装设零线进行接地。三是在电网分支线和接户线或分支线的位置,需要通过过渡线加以连接,避免氧化接头导致接触性不好,出现事故。因为一户一表始于近些年,它的技术建设标准不够统一,需要制定一户一表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的统一指标,制定电力企业的相关指标。

2产权的清晰化和安全职责的明确

针对居民用电一户一表的改造,任何供电公司都向居民收取了人工费与材料费,由供电公司实施一致性改造。在进行改造之后,它的进户线、接户线产权变得更加复杂化。如果出现人身装置和人员的安全事故,务必以法律的程序解决相关问题。然而,根据法律保护弱者的立法原则,供电公司无法举证产权归属,肯定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对这个问题的解决策略是:一方面,针对居民合表客户与想要移交产权的物业管理部门,由供电企业实施一户一表改造之前,跟产权部门签订资产移交协议。在进行改造之后,跟产权部分门签订《配电设施安全管理备忘录》。通过背书式合同的方式,使得一户一表居民客户清晰安全职责与产权分界点。另一方面,针对物业管理单位与不想移交资产的部门,而政府与居民又想要求实施一户一表的,首先将产权绕开,使得供电中间层管理取消,由供电公司直接性地进行抄表到户,再将产权的问题逐步地解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一些问题的解释,非高压电网导致的人身伤害赔偿,重点是根据产权划分的安全职责。为此,划分低压电网的产权十分关键。根据合法、合理的原则对供用电双方的产权进行明确,也就是居民客户拥有接户线、进户线和将来的线路产权,而之前的线路产权属于供电公司。国务院电力管理单位需要补充与修订《供电营业规则》的相关产权划分要求。

3创建安全监督系统与安全保证体系

3.1创建四级安全监督系统

营销部门需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监督人员,供电公司应当将四级安全责任网创建出来,从而使得四级安全监督系统(客户安全监督员———用电检查抄表员———营销部安全员———基层供电公司安全专责)形成。

3.2创建营销部门的安全保证体系

第一,供电公司在营销部门推广安全月活动检查、春秋季安全大检查等内容,对配电网接户线和进户线每一年实施两次安全大检查,进而减少与防止事故的出现。第二,贯彻实施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只要是供电公司设计和施工所导致的任何质量问题,不管是不是导致一定后果的出现,都应当实施考核与承担一定的职责。第三,建立规章制度,注重加大考核。供电公司应当对安全事故考核制度加以创建与健全,根据供电公司的职责大小与理赔金额的多少,对相关的职责人员实施相应的处罚。第四,应当增强营销工作者的安全观念,强化营销人员学习与培训《安规》以及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持续地增强营销工作者的业务和技术能力。遵循每一个月安全分析例会制度与每一周一次的安全学习制度,让营销工作者时刻保持警惕。

作者:汪玉琴 张子健 单位:大庆供电公司经济技术研究所 七台河供电公司客服中心

第2篇

关键词:居民用电;单一制电价;拉姆齐定价;阶梯电价

近年来,居民年用电总量和人均用电量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幅度,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合计457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2.55%,对比香港、纽约和东京等城市的用电构成比例,居民用电占总用电量的22%-30%左右,未来几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用电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引导居民用电消费,优化能源配置,节能减排已是我国下阶段能源战略的必然选项,利用价格机制引导电力消费也逐步为各方面专家所重视。

一、居民生活用电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很快,在电力资源紧张与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电价不能补偿成本,交叉补贴严重

居民用电是低压电,具有使用量小,用户地点分散,技术投入与设备硬件投入较大,能量损耗与输送成本比工业用电要高的特点,应分摊的供给成本也较高,按照价格合理性,居民用户应收取较高的价格,而我国的居民用电电价仅为工业用电价格的二分之一强。近年来居民用电价一直稳定不变,居民生活用电电价偏离供电成本,产生的亏损部分则由工业用电进行交叉补贴。

(二)社会福利的无效分配

单一制电价结构造成用户供电成本无法体现差异,用户负担不平等,经济条件好、用电越多的家庭补贴越多,经济条件差、用电较少的家庭补贴越少的不合理分配,导致富人搭穷人便车,社会福利不能有效向低收入倾斜,反而照顾到高收入群体的现象,形成不合理不公平的暗贴怪圈。

(三)价格不能调节供求关系,造成电力能源低效使用

居民用电价格近二十年没有进行过调整,也没有用电高峰时段与低谷时段的价格差异,居民家中大功率的空调等电器全天候开启,无法有效引导居民养成合理用电和削峰填谷的用电习惯,由于无论是用电高峰还是低谷期,都优先保障居民用电,限制工商业用电,每年出现的大规模对工业用户的限电情况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电力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四)居民生活用电问题原因分析

居民用电电价水平偏低。居民用电执行同一个电价,企业在居民用户上亏损的部分则全部由工业企业用户较高的电价进行补贴,这样的补偿机制就导致了全社会的居民用电均享受福利电价,加重了工商业的负担,补偿机制有待改进,只补贴需要补贴用电量较少的低收入群体。

电价结构不合理。目前居民用电实行的单一制的线性电价结构,无法体现用电量少,用电量稳定的用户与用电量大,季节性不稳定用户对电网设备结构要求的差异,导致了用户供电成本无法体现差异,用户负担不平等。同时线性电价结构导致用电越多享受补贴越多,用电较少补贴越少的社会福利不合理分配。

二、我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方案设计

(一)国内外电力产品定价理论

关于电力产品的定价,英美等国经过市场化与国家管制两个方面反复改革,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发出多种价格管制方法,常见的有边际成本定价法、Ramsey定价法、高峰负荷定价法、两部制定价法、资产报酬率管制法、上限设定模型定价法等。

对于居民用电电价的研究,齐放、张粒子等进行基于拉姆齐定价理论的销售电价研究,按照拉姆齐定价模型测算出分类用户次优平均销售电价水平。福州大学的黄睿通过考虑几个经济因素对居民用电电价的影响,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和电价上涨承受能力系数法预测居民用电电价。人均GDP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于居民用电量呈显著的线性回归相关性,相关度非常高,说明居民用电量与这两者密切相关。西安交通大学的张保会,陈天翔在居民生活用电分段式定价策略一文中指出递减式定价方法的不足。

本文在居民用电电价的制定方案设计与实施上进行积极探索,对已有的电价定价理论进行分析,以实现社会总福利(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的最大化为基本原则,提出适用于居民用电这一用户类型的定价理论基础,提出了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定价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二)阶梯电价设计原则

1.效率与公平均衡原则。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考虑,居民用电价格要反映供电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同时也要考虑不同收入群体对电价的承受能力,充分考虑效率与公平均衡,设置合理的电价结构与电价水平,既让低收入群体用得起电,又要引导高收入群体合理用电。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同收入群体电价承受能力的经济载体,图1统计了从1990到2009年广东地区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用电量。由图1可以看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用电量的正面影响非常显著,尤其当收入水平较低的时候,几乎达到线性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家庭可支配收入对低收入家庭的用电情况影响很大,低收入家庭的用电弹性大,所以居民用电电价尤其是第一阶梯电价要充分考量可支配收入这个参数。

2. 遵从国家政策法规框架原则。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中关于居民用电阶梯电价的电量分档和电价确定作了如下规定:

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将城乡居民每月用电量划分为三个阶梯,电价实行分档递增。其中:

第一阶梯电价原则上维持较低价格水平,三年之内保持基本稳定。

第二阶梯电价逐步调整到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并获得合理收益的水平。起步阶段电价在现行基础上提价10%左右。今后电价按照略高于销售电价平均提价标准调整。

第三阶梯电价在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和收益水平的基础上,再适当体现资源稀缺状况,补偿环境损害成本。起步阶段提价标准不低于每度电0.2元,今后按照略高于第二档调价标准的原则调整,最终电价控制在第二档电价的1.5倍左右。

(三)阶梯电价方案设计内容

阶梯电价的设计包括阶梯电量结构的设计,电价水平的设计与计费模式的选择。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用电量的经济基础,本文根据将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用户的经济承受力、心理承受力和消费需求效用差异作为设计重点考虑的因素,研究制定每个阶梯合理的电量与相应的电价。保障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用电得到满足,对电能使用支付意愿高的用户实行高电价,而对电能使用支付意愿低的用户实行低电价,实现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和电能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节能减排。

1.阶梯电量结构安排与分段依据。(1)阶梯电量结构安排。我国的阶梯电价改革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过于复杂的结构安排不利用改革的推进,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性指导文件,在我国实行分三档的阶梯电价结构。电价水平依次递增;(2)阶梯电量分段区间的划分依据与方法:

第一档电量(0-Q1):分段电价可以按如下原则制定:第一档电量为基本电量,其主要目标是满足低收入家庭最基本电量需求,综合低收入群体的电器消费状况与地区整体家庭平均用电量的水平确定。先根据百户家庭拥有电器数量的统计数据,分析确定满足最基本需求的用电设备数量与类别,用电量的测算依据就是用电设备功率与月使用时间,接着统计该地区居民家庭用电量与总户数,测算家庭平均月用电需求,参考美国加州对满足居民用户基本需求电力消费量的规定,即平均居民消费量的50%-60%。

第二档电量Q2,也称为门槛电量,通常定为平均消费水平或多数家庭的消费区间。综合中等收入群体的电器消费状况与该地区或者全国整体家庭平均用电量的水平确定,先根据百户家庭拥有电器数量的统计数据,分析确定满足中等收入家庭的用电设备数量与类别,用电量的测算依据也是用电设备功率与月使用时间。综合借鉴国外对第二档电量上限的规定,一般是第一档电量上限的2倍以上。

2.各档电价水平的制定依据与方法。三个阶梯电价应该依次递增,起步电价不应太高,要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阶梯之间要有一定的跨度,达到才能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引导合理消费的目的。第二阶梯电价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电成本,第三阶梯电价体现资源稀缺状况,补偿环境损害成本,综合考虑脱硫加价、脱硝加价与可再生能源附加。

第一,居民电费用支出承受力评估。电费支出承受力是阶梯电价方案能否实施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对关乎国计民生的电力产品定价是否合理的重要考量,因此要根据历史经验值对居民生活用电费用支出的承受力进行评估。

根据经济学的敏感度分析理论基础,用各因素变动相对量之间的比值作为考量系数,将电费支出增加在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中的比重系数作为评估电价调整承受能力的参数。其中,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以ΔI表示,居民年人均电费支出变化以ΔE表示,二者的比值用λ表示:λ=,可以看出,λ值与承受能力是负相关的关系,λ值越大,表明电费支出增加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要快,居民的承受能力越弱,反之就越强。

为了进行定量比较,需要对历史上的比重系数进行统计,以便得出承受能力参数的经验值,将当年的值与经验值进行比较,评估居民对电价调整的承受能力。

第二,居民电费支出比重的确定。根据对电费支出在消费支出比重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居民对电费支出比重历史上达到什么比例,只要不超过这个比例,便不会对居民造成有压力感的负担,分析确定居民生活用电无负担电费支出比重,作为制定电价水平的一个引入计算的参数。

第三,各档电价水平的制定方法

第一阶梯电价水平要照顾到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

第一阶梯电价

=

第二阶梯电价逐步调整到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并获得合理收益的水平。起步阶段电价在现行基础上提价10%左右。

第三阶梯电价在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和收益水平的基础上,再适当体现资源稀缺状况,补偿环境损害成本。

3.计费模式的选择。第一种模式是每月电费以各级别用电量乘以该级别电价计算,即:M=P1*Q1+P2*( Q2- Q1) +P3*( Q总- Q2)

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用户将享受到有补贴的第一阶梯电价,补贴范围和数额较大。如果实行这种模式,第一阶梯电量即基本电量的制定非常关键,如果基本电量太高阶梯电价发挥不了作用,容易使绝大多数用户都享受优惠电价,与原来普遍实行的低电价相比没有什么差异,失去制定阶梯电价的意义;如果基本电量太低,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将会受到影响,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第二种模式是月用电量小于基础电量的用户才能享受有补贴的第一阶梯电价,只要总用电量超过基本电量,全部用电量按第二阶梯电价计算费用,超过门槛电量,全部用电量按第三阶梯电价计算费用。即:

如果Q总≤Q1,则M=P1*Q1

如果Q2<Q总≤Q2,则M=P2*Q总

如果Q总>Q2,则M=P3*Q总

在这种模式下,第一阶梯的电量可以适当提高一些,也不会产生很大的补贴金额,对于低收入用户用电是一种保障,同时也可以引导居民节约用电。

第三种模式是阶梯电价与分时电价或峰谷电价或季节电价并行实施。因为有的省份已经在居民生活用电中推行分时电价,对于高峰负荷的转移分时电价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已经实施分时电价的省份,如果能将阶梯电价与分时电价结合起来运用,将会起到既能节约用电,又可以提高电网设备利用率的目的。

以上三种实施模式,以第三种模式最为优化,但是考虑到居民用电一直是单一的线性电价制度,一次改革过于复杂,不易于为民众所接受,同时也加大电网企业的计费与改革的复杂程度,推行的难度比较大;第一种模式阻力最小,容易被用户接受,电网企业相应的配合难度也相对较小,但是交叉补贴额仍较大;第二种模式改革力度比较大,虽然可以大大减少交叉补贴额度,但推行阻力大,容易激化供需矛盾;故采用第一种实施模式较为妥当,以温和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居民用电电价改革。

三、阶梯电价设计方案评价

第一,本文所设计的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实施模式是以拉姆齐定价模型的理念为基础,目的在于在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电力产品,达到改善目前单一制电价产生严重的交叉补贴现象,实现合理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目的,达到社会总福利的次优状态。

第二,方案设计基于社会公平与效率均衡的原则,同时结合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框架,设计了阶梯电价最适合的实施模式和阶梯结构,使方案更具可操作性。

第三,方案设计中电量的分段制定综合考虑不同收入群体电器消费差异与地区整体家庭平均用电量的水平,使方案的设计更贴近居民真实的用电状况,使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第四,方案设计中电价的分段制定,引入电费支出增加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中所占的比重λ,对居民对电价调整的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引入居民电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β,通过对该地区城市与农村地区居民电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实际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居民无负担电费支出比例值,在此基础上结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电价进行测算,充分考虑了居民实际生活状况,方案更人性化,符合社会公平原则。

第五,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二阶梯电价的制定没有综合考虑到企业的购电成本与运营成本。

在推行居民用电阶梯电价的同时,实行季节性电价、峰谷分时电价等其他电价制度。发展到今天,单纯的阶梯电价手段在促进节能降耗方面的效果逐渐放缓。因此,日本等国家正在逐步采用峰谷平电价和季节性电价,鼓励用户避高用低,不再单纯鼓励节约用电总量,以提高电力设施的利用率。因此,居民用电价格未来的改革方向,必定是向着阶梯电价与峰谷平电价以及季节性电价相互结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Isamu Matsukawa,Madono Seishi,Nakashima Takako.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Ramsey Pricing in Japanese Electric Utilities[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993(3).

2.Ramsey,F.P.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taxation[J].Economic Journal,1927(38).

3.陈凌,何源.居民生活用电定价策略的经济学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7).

4.发改委出台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J].价格与市场,2010(11).

5.齐放,张粒子.基于拉姆齐定价理论的销售电价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2).

6.肖勇,王恒山.对上海地区居民用电实施阶梯式电价体系的思考[J].价格月刊,2009(11).

7.张保会.居民生活用电分段式的定价策略[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5(2).

第3篇

【关键词】 阶梯电价; 分段电量; 挑战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自2003年开始,我国出台了多项促进节能减排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2008年,国务院多次指示,要求研究居民生活用电实施阶梯式递增电价。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各地对居民用电推行阶梯式电价的改革方案进行研究,促进节能减排。至此,我国居民电价改革正式拉开序幕。阶梯式电价是通过对不同收入和需求特性的用户用电量细分,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设置不同的电价水平,从而引导用户合理用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解决电量和电价分档设置问题,成为阶梯电价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阶梯式电价的适用条件、我国居民阶梯式递增电价制度的分档电量和电价设置问题进行探讨。

一、阶梯式电价的适用条件

阶梯式电价是阶梯式递增电价或阶梯式递减电价的简称,是指把居民户均用电量设置为若干个阶梯分段,并分段设置电价水平、计算电费。通过电量分段计费,实现细分市场的差别定价,从而促进用户提高用电效率,同时补贴低收入居民。

居民阶梯电价是一种先进的电价制度,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形式――递增式或递减式。

(一)阶梯式递增电价制度

阶梯式递增电价是指电价逐级递增的居民阶梯式电价制度,即用电越多,电价越高。实行这种电价制度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为了保障低收入群体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用电需求,设置第一档电量和电价,这一档的电价一般低于单位供电成本;二是按照绝大多数居民的户均用电量或全部居民用户的户均用电量设置第二档电量,此档电价基本涵盖单位供电成本,并保证供电企业的应得利润;三是为了促进居民节约用电,设置第三档及以上分档电量,此档电价水平除了涵盖单位供电成本,并保证供电企业应得利润外,还要弥补第一档用户没有承担的供电成本及其他管理成本。

阶梯式递增电价制度适用于政府定价且电力供不应求或供需基本平衡的市场条件,用以引导居民用户节约用电,促进节能减排。

(二)阶梯式递减电价制度

阶梯式递减电价是指电价逐级递减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即用电越多,电价越低。此种居民电价制度主要适用于开展电力零售市场竞争的国家或地区,用以鼓励居民用户多用电,从而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则主要通过政府向这部分人发放补贴来实现。

二、国内外居民阶梯电价实践经验

(一)国外居民阶梯电价实践

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性石油危机爆发,美、日、韩等经济发达国家由于燃油供应不足,造成电力供应短缺;为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电,并在成本上升的压力下使电力企业能持续发展,开始对居民用户实行阶梯式递增电价制度。随后,印度、马来西亚及部分中东国家、大部分东南欧国家也逐步推行居民阶梯式递增电价制度。而英国和美国的德克萨斯州等开展电力零售市场竞争的国家或区域,电力供应商为了争取市场份额,提高利润,对居民用电采用了阶梯式递减电价制度。

从各国实施居民阶梯式递增电价制度的情况来看,电量分档普遍为3档,其中第一档电量为居民用户月均用电量的40%~60%之间(日本120千瓦时、韩国100千瓦时、马来西亚40千瓦时);各档电价设置上,第一档电价普遍低于单位供电成本,第二档电价一般按平均成本定价,最高档电价通常高于平均成本,一般为最低档电价的1.2―2.5倍。对低收入群体的用电各国均给予了不同形式的补贴。为了适应能源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各国阶梯电价的电量分档和电价随居民收入水平、用电水平、节能目标等因素不断调整。

(二)国内居民阶梯电价实践

自2005年开始,四川、浙江、福建等地作为试点实施居民阶梯式递增电价制度,三个省的第一档电量分别设置为60千瓦时、50千瓦时、150千瓦时,最高档电价为最低档电价的1.34倍、1.19倍和1.27倍。从执行情况来看,阶梯电价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居民用户自觉节约用电的意识,也有利于维护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三、我国实行居民阶梯式递增电价的必要性

(一)实行居民阶梯电价是逐步减少电价交叉补贴行之有效的方法

从供电成本角度来看,用户的电压等级越低,负荷率越低,相应的供电成本越高。居民用户处于供电环节的末端,电压等级最低、负荷率低,且普遍集中在高峰时期用电,供电成本比工商业用户高,因此,如果按照成本定价,居民用户的用电价格应该比工商业用户高。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电价交叉补贴现象较为严重,销售电价中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分类用户以及不同地区间存在交叉补贴。我国居民电价与工业电价的比价为0.86,远低于世界平均1.48的比价水平,工商业用户长期补贴居民用户,导致销售电价结构不合理。

解决工商业用户对居民用户的交叉补贴问题的关键,就是将居民电价水平逐步提高到能弥补其单位供电成本,并保证供电企业的合理利润。因此,实行居民阶梯电价是解决电价交叉补贴的有效方法。

(二)实行居民阶梯电价是合理体现资源价值、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节能减排当前已成为全球共同的目标,也是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显著增长,居民用电量也迅速增长,促进全民参与节约用电在全社会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我国长期以来对居民用电实行“福利型”低电价政策,致使居民电价严重偏离成本,一定程度上造成用电效率低、电力能源浪费等问题,而且,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居民用电的低价政策会造成“穷人补贴富人”的局面,产生新的不公平。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居民生活用电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制度,可以通过价格杠杆的作用,调动居民用户节约电能的积极性,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四、居民阶梯式递增电价分档电量和电价的制定方法

推行居民阶梯式递增电价制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科学核定分档电量水平;二是核定合理的分档电价。

(一)分档电量水平的制定

从理论上讲,居民阶梯电价分档电量水平的确定应该重点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居民用电量的驱动因素;二是居民收入水平和电价承受能力。由于居民收入水平和电价承受能力的统计数据不全,且获取难度较大,暂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核定分档电量:居民用电设备电量估算法和居民平均用电量样本数据估算法计算居民用电量分档数据,并根据地区、季节等因素,适当调整分档电量。

1.居民用电设备电量估算法

居民用电量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三个:家用电器的拥有量、单位小时耗电量和使用时长。我国居民用户普及率较高的家用电器主要有:电视、冰箱、洗衣机、风扇、照明设备、电热水器、空调、电炊具、电脑等。这些电器主要以户为单位拥有,因此拥有量只与户数相关;而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和家庭人口数量和使用习惯相关。

参照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用户用电习惯的调查分析(表1),为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用电需要,第一档电量可以设定为60―90度左右;第二档电量可以设定为170―440度左右;其他为第三档及以上电量。

2.居民平均用电量样本数据估算法

根据2009―2010年全国一户一表居民用户月均用电量统计结果,我国居民用户月平均用电量约为90度左右,但东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居民月均用电量水平相差较大,由于气候原因,南北地区的居民月均用电量季节性差异也较明显。

按照国际上普遍的做法,居民阶梯递增式电价第一档电量的设置,一般以居民用户月平均用电量的一定比例(40%~60%之间)确定。如按60%的比例,我国居民阶梯式递增电价的第一档电量应该设置为60度左右。从满足生活舒适的需要考虑,参考表1的统计结果,第二档电量可以设置为170―250度左右,其他为第三档及以上电量。

3.综合各因素确定分档电量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东西部地区和南北地区居民用电的季节性差异显著,气候炎热地区夏季用电量明显增加,冬季寒冷且无集中供暖地区的取暖用电量也较大,因此,对于部分夏季制冷或冬季取暖符合需求较大的地区,在设定分档电量时可适当考虑季节性影响,相应提高分档电量标准,或是考虑分季节设置分档电量。

(二)电价递增幅度确定

理论上讲,电价递增幅度的确定应该既考虑居民用电的成本,也考虑居民收入水平和电价承受能力。但由于我国已长期对居民用电实行“福利型”低电价政策,居民电价严重背离成本,因此,从成本补偿和减少电价交叉补贴的角度考虑,第一档电价应维持现有水平不变,不宜再调低。

为了体现资源的价值,反映居民用电的真实成本,第二档电价应能涵盖居民用电的平均成本,并体现电网企业的合理利润。根据对各地区各类用户不同电压等级用电价格的调查和居民供电成本的统计分析,“同一电压等级的居民用户电价一般低于该电压等级的平均电价0.1―0.2元左右,低于一般工商业用户电价0.2―0.3元左右,居民现行电价低于居民实际供电成本0.3―0.5元/千瓦时左右”(见表2)。因此,第二档电价应在现有电价基础上提高0.3―0.5元/千瓦时才能涵盖居民用电的平均成本。考虑到居民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此档电价可以3―5年内分步调整到位,第一步可以考虑在现有居民电价基础上提高0.1―0.2元/千瓦时。

为了引导居民用户自觉参与节能减排,合理利用电力资源,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和销售电价现状,第三档电价可以在第二档电价基础上提高0.2―0.3元/千瓦时,同时,随着第二档电价的调整,在3―5年内调整到涵盖居民用电供电成本和补偿第一档用户未承担的供电成本和其他管理成本的水平。

五、实行居民阶梯电价对电网公司的挑战及应对

(一)实行居民阶梯电价,对电网公司的计量技术和客户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1.抄表时间问题。理论上,推行居民阶梯电价必须做到准时抄表,精确计量居民用户每月用电量。目前,电网企业对居民用户普遍采用双月抄表模式,且主要计量装置仍为机械仪表,不能实现远程抄表,需要手工抄表。在原来单一电价模式下,抄表方式和抄表时间对居民用户的应交电费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一旦推行居民阶梯电价,抄表日的提前或推后,都有可能对居民电费支出产生影响,特别是在跨档次电量的计费时,容易造成客户的不满。

2.居民合表用户和执行居民生活电价的非居民用户的计量计费问题。对于城中村合租户、老旧小区的合表用户和学校等用户,是否实行居民阶梯电价?电量分档如何划分?此部分用户如果实行一户一表改造,将进一步增加电网公司抄表人员的工作压力。

3.表计改造问题。推行居民阶梯电价,为了实现精确计量,理论上,居民用户最好全部采用远程抄表系统,更换电子计量表。合表用户也需要进行一户一表改造。这就带来了表计改造投资问题,这部分改造资金如何从电价中疏导出去?表计改造期间如何准确计量收费?

4.预付费卡表用户如何执行阶梯电价的问题。目前卡式电表在我国许多城市应用,但不具备分段计费功能。如果实行居民阶梯电价,此部分预付费的卡表用户如何预购电量?

5.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应由谁承担的问题。对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用电实行低于供电平均成本的电价,此部分电价折扣如无法从高用电量客户中收回,则相当于由工商业用户来承担或由电网企业来承担,这样显失合理。

(二)在目前技术和管理手段还无法完全调整到位的情况下,建议采用以下方式应对推行居民阶梯电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抄表计量和表计改造问题。参照东京电力公司的做法,“尽量不对现行表计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也不改变抄表方式,而是根据用户抄表电量按照日历天数计算的月用电量来确定用户月结算电量”。对于新用户,则采用远程抄表系统,尽力降低表计改造投资,加快推行居民阶梯电价。

2.居民合表用户和执行居民生活电价的非居民用户的计量计费问题。在执行居民阶梯电价的初步阶段,对居民合表用户和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的非居民用户暂不推行阶梯电价,而是按第二档电价计收其电费,以激励合表用户主动配合电网企业进行一户一表改造,同时,逐步减少对执行居民生活电价的非居民用户的交叉补贴。

3.预付费卡表用户计量收费问题。对预付费卡表用户,电网企业可先行分析用户用电量记录,用户购买电量时参照上年同一月份的用电量,先行分段计量电费,实际用电量与预测不符的,多退少补。

4.对低收入群体补贴的承担主体问题。推行阶梯电价的目的之一是要将电价中的补贴剥离出来,解决电价交叉补贴和电网企业承担部分政府职能的问题。因此,在执行阶梯电价的过程中,应该由各级政府承担对低收入群体的电费补贴。

【参考文献】

[1] 张粒子.我国居民阶梯式递增电价制度的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2).

[2] 张粒子,黄海涛,归三荣.我国居民阶梯电价水平制定方法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4).

[3] 杨娟,刘树杰.阶梯电价的国际实践[J].中国经济导刊,2010(10).

[4] 张粒子,黄海涛,归三荣.我国居民阶梯电价分段电量制定方法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3).

第4篇

Abstract: In the power market reform,it is very necessary to make an accurate forecasting of the social power consumption. The paper carries out a selection for the factors affecting social power consumption by the grey correlation theory,and then makes a forecasting for social power consumption by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ory. The example shows that it is feasible that the theories of grey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is used for social power consumption.

关键词:灰色关联;回归分析;社会用电量;预测

Key words: grey correlation;regression analysis;social power consumption;forecasting

中图分类号:[TM-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211-02

0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对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电力行业正从几种管理、垄断经营模式向电力市场开放模式转变,这样电力市场引入了市场机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进而可以向社会提供更加廉价可靠的电力。

在电力市场改革的过程中,电力销售市场的开拓是一个重要内容,因而对社会用电量进行全面的、及时的、准确的预测是十分必要。社会用电量主要来自社会行业用电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其中社会行业用电主要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电,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主要包括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用电。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理论对社会用电量进行了预测研究。

1用电量预测模型

1.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它以各因素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用灰色关联度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①确定分析数列

在所研究问题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因变量因素和多个自变量因素。设因变量数据构成参考Y',各自变量数据构成比较序列X'0j(j=1,2,…,n),即:

X'=(X'1,X'2,…,X'n)(1)

其中,X'j(x'0j,x'1j,x'2j,…,x'mj)T(j=1,2,…,n);m为变量序列的长度(样本数量)。这里第一行实质为样本值,第二行为第一评价等级的参考样本值,以此类推。

②变量序列无量钢化

选取合适无量纲化的方法,对X'=(X'1,X'2,…,X'n)处理后得到X=(X1,X2,…,Xn)。

③求差序列、最大差和最小差

公式中第一行(样本值)与其余各行(参考样本值)对应的绝对差值,形成以下绝对差值矩阵:

Δ=(Δij)m×n(2)

其中,Δij=|x0j-xij|,(i=1,2,…,m;j=1,2,…,n)。

绝对差值矩阵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即为最大差和最小差:

{Δij}=Δ(max)(3)

{Δij}=Δ(min)(4)

④计算关联系数

对绝对差值矩阵中数据作如下变换,并得到关联系数矩阵:

εij=(5)

其中,分辨系数ρ在(0,1)内取值,一般情况下多在0.1至0.5之间取值,ρ越小越能提高关联系数间的差异。关联系数εij是不超过1的正数,Δij越小,εij越大,它反映样本与第i个参考样本在第j个指标的关联程度。

⑤计算关联度

比较样本与参考样本的关联程度是通过m个关联度来反映的,即:

γi=εij(6)

1.2 回归分析方法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吉林省粮食产量定量分析和计算步骤如下:

①选择主要影响因素

选择关联度最大的三个自变量因素作为因变量因素的预测变量。

②分析相关系数

利用“积差法”相关系数公式计算出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

③建立预测模型

利用已知的相关数据建立一个工作文档,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表达三个自变量因素与因变量因素之间的关系:

y=a0+a1x1+a2x2+a3x3(7)

其中,y为因变量值,ai(i=0,1,2,3)为相关系数,xi(i=1,2,3)为以上筛选出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④模型显著性检验

使用回归分析工具进行拟合效果检验,再通过回归系数进行回归效果检验。

⑤预测粮食产量

根据线性方程建立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对因变量值进行预测。

2实例应用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回归分析理论的用电量预测模型结合北京市某地区2005-2009年的社会用电量情况对其未来3年的社会用电量进行了具体预测,往年社会用电量如表1所示:

2.1 用电量灰色关联分析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结合公式,可对该地区社会用电量与社会产业用电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各用电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社会用电量与各用电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如表1中所示。通过关联序,可以清楚判断对社会用电量影响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分别是:城镇居民用电、第一产业用电和第三产业用电。

2.2 用电量回归分析预测

在社会用电量影响因素灰色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粮食产量进行预测。根据关联度的大小,引入城镇居民用电、第一产业用电和第三产业用电量来预测该地区社会用电量。

①城镇居民用电预测

根据2005-2009年该地区城镇居民用电数据,用时间序列方法来预测该地区城镇居民用电量,经计算得城镇居民用电量的变化模型为:

x1=63.709+7.269t

其中,x1为城镇居民用电量,t为年份。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用电量预测值所产生的标准误差为1.826,拟合效果较好。

②第一产业用电预测

根据2005-2009年该地区城镇居民用电数据,用时间序列方法来预测该地区第一产业用电量,经计算得第一产业用电量的变化模型为:

x2=10.986+0.844t

其中,x2为第一产业用电量,t为年份。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用电量预测值所产生的标准误差为0.537,拟合效果较好。

③第三产业用电预测

根据2005-2009年该地区城镇居民用电数据,用时间序列方法来预测该地区第三产业用电量,经计算得第三产业用电量的变化模型为:

x3=161.309+25.865t

其中,x3为第三产业用电量,t为年份。结果表明,第三产业用电量预测值所产生的标准误差为3.188,拟合效果较好。

④社会用电量预测

用时间序列方法来预测该地区社会用电量,经计算得社会用电量的变化模型为:

y=-48.1092+6.2734x1+24.8175x2-1.0714x3

其中,y为社会用电量,x1为城镇居民用电量,x2为第一产业用电量,x3为第三产业用电量。结果表明,社会用电量预测值所产生的标准误差为0.795,拟合效果较好。

将三个影响因素的预测值代入社会用电量预测模型,求得该地区未来三年的社会用电量如表2所示:

3结论

影响社会用电量的因素较多、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基于以上特点,本文首先选择了求取灰色关联度对影响社会用电量的因素进行筛选,然后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社会用电量进行了预测。这样,在社会用电量预测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保证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2]袁嘉祖.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3]胡晓丽,袁洪印,彭占武,等.灰色关联分析在吉林省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09,9(4):133-135.

第5篇

关键词:居民阶梯电价;非线性定价;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8日

近期,国家出台了居民阶梯电价调价方案,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将在我国全面实施。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用电价格一直受国家保护,价格较低,居民节约用电意识不强,在居民生活用电中实施阶梯式累进加价的电价制度,向全体居民发出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的强烈信号,将有利于引导居民合理用电、节约用电,同时也有利于居民用电价格逐渐反映合理成本,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促进不同能源价格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引导能源的合理生产与消费。

一、国内外居民阶梯电价实践情况

美国、日本、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希腊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均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式电价制度,有些还将阶梯电价执行范围扩大到工业、商业等用电户。多数国家采取阶梯式递增电价的形式,一般分为4~6档。其中,最低档为居民基本用电量,发达国家设定较高,发展中国家设定较低,如美国新泽西州为每户每月600千瓦时,日本为120千瓦时,韩国为100千瓦时,埃及、伊朗为50千瓦时,马来西亚为40千瓦时。各档电量一般相差1倍以上,最高档电价一般为最低档电价的1.2~2.5倍。

对于两档阶梯电价,国外通常是首先确定第一档电量,也称为生命线电量、基本电量或门槛电量。通常第一档电量以满足最基本的电量需求为主要目标,电量确定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先确定满足最低需求的用电设备,然后根据其功率和月使用时间测算出用电量;第二种是根据平均电量的一定比例确定。如美国加州规定“基本电量”是委员会指定的满足居民用户基本需求、执行最低价格的电力消费量,按平均居民消费量的50%~60%确定。

三档阶梯电价与两档相比,分档原理基本一致。第一档电量为基本需求;第二档电量通常定为平均消费水平或多数家庭的消费区间。从国外情况来看,第二档电量上限通常是第一档电量上限的2倍以上。对于分档价格,第一档电价通常低于平均成本;第二档电价一般按平均成本定价;第三档电价高于平均成本。

多数实行递增阶梯电价的国家,也同时执行季节电价、峰谷电价等。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空间,也有利于形成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

目前,我国浙江、福建、四川等少数地区已在试行阶梯递增电价,具体情况如表1。(表1)从国内外居民阶梯电价实践看,基本起到较好作用。如,国内实施居民阶梯式电价试点,通过合理设定基数电量和电价水平,较好地维护了大多数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利益,确保其维持基本生活用电,不因电价调整增加过多负担;同时又通过经济手段对用电大户的用电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居民用电量增速明显趋缓,四川、浙江、福建居民用电量增速2007年比2006年分别下降了12个、5个和1.4个百分点。

二、居民阶梯电价相关理论分析

制定阶梯电价制度主要应用的是非线性定价理论。非线性定价是指消费者就某一商品或服务支付的总价格与购买的总数量不成线性比例的一种定价方式。递增阶梯定价是非线性定价的一种形式。非线性定价理论分析采用的工具主要包括经济学中的机制设计原理和委托理论等。

Maskin和Riley(1984)最早利用机制设计理论研究最优非线性定价,在满足一定的经济假设条件下,他们得出最优定价具有数量折扣特点,即消费量越大,价格越低,这是理解所有非线性定价问题的起点。此后,大量文献研究不同环境下的最优非线性定价问题,其结果总结在Brown and Sibley(1986),Laffont and Tirole(1993和2000)和Wilson(1993)等几部经典专著中。Mitchell和Vogelsang(1991)指出,可以利用二部制定价来逼近最优定价曲线,并且Panzar(1997)证明了N个二部制定价与N部制定价的等价性。这些结果奠定了非线性定价的理论基础,从而促进了非线性定价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非线性定价不断得到应用的同时,各种非线性定价方式不断涌现,对最优定价理论提出新的挑战。如,既然非线性定价基本理论表明,二部制定价可以逼近最优定价曲线,为什么会出现三部制定价,既然非线性定价经典结论是最优定价曲线具有数量折扣的特征,即消费量越大,价格越低,为什么现实中会出现递增阶梯定价等。为此,有人增加在效率以外的政策目标,即将节能环保视为让边际价格回归包括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的长期边际成本,探索解决递增阶梯定价问题,但这仍不足以解释递增阶梯电价的最优性(Liebman和Zeckhauser,2004;Olmstead,Hanemann和Stavings,2005)。因此,国外对非线性定价制定居民阶梯电价尤其是居民阶梯递增电价的理论仍在完善中。

国内在非线性定价和阶梯定价理论方面,相关研究文献非常有限,主要是一些定性研究,比如杨娟和刘树杰(2010)详细介绍了国外阶梯定价实施状况,张粒子(2010)、朱成章(2010)、王冬年(2010)、刘树杰和杨娟(2010)等探讨了我国实施阶梯定价的必要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张昕竹(2010)结合阶梯定价特点,分析了实施阶梯定价可能产生的问题。在电信领域,有几篇文献研究最优三部制定价问题,比如在效用函数为二次函数的假设下,马源(2008)给出了三部制定价的设计,张昕竹等(2007)探讨了三部制定价与最优非线性定价的实施问题,而张昕竹和拉丰(2004)分析了利用统一定价和区别定价实施普遍服务所产生的激励问题。

在阶梯定价实证研究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电信领域。张昕竹和马源(2005)利用某移动公司五省一市16个地区的数据,采用Logit条件选择模型进行了弹性分析,并分析了双向收费改为单向收费对用户规模的影响。此外,张昕竹等(2007)使用另外一个移动公司的话单数据,采用Ivaldi和Martimort(1994)的非线性定价结构模型设定方法,在寡头竞争和用户偏好为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对用户需求进行了分析。张昕竹等(2008)则使用某移动电话公司的话单数据,分析了三部制定价下的用户需求反应。

无论是对非线性定价的理论研究,还是对阶梯定价的实证分析,国内外目前的研究都有限,尚不能完全满足阶梯电价方案理论设计和政策评估的要求。

我们认为,在我国实施居民阶梯电价的政策目标应该有三个,即促进公平用电、节约用电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根据这三个目标设定数学规划,对阶梯电价分档数、分档标准和分档价格同时求解,可以将最优阶梯电价方案求解出来。但是,由于同时求解分档数、分档标准和分档价格非常复杂,国内外理论界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实际制定阶梯电价的过程中,建议在主要政策目标的基础上,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来灵活制定。

三、我国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建议

近日,国家发改委提出居民阶梯电价指导意见,把居民每个月的用电分成三档,第一档是基本用电,第二档是正常用电,第三档是高质量用电,第一档电量按照覆盖80%居民的用电量来确定,第二档电量按照覆盖95%的居民家庭用电来确定。第一档电价保持稳定,不做调整,第二档电价提价幅度不低于度5分钱,第三档电价要提高3毛钱。同时,增加的一个免费档,对城乡低保户和五保户各个地方根据情况设置10~15度免费电量。阶梯电价的具体实施方案,具体电量的分档以及电价水平的确定需要各个地区根据指导意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经过听证后实施。从指导意见看,本次大部分居民用电价格没有变化,仅有少数居民用电价格上调,整体看,居民用电价格调整幅度较小,居民电价远没有达到合理水平。目前我国居民电价偏低,主要表现在:

(一)与国外电价比较,我国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2008年我国居民电价平均为每千瓦时0.072美元,美国、英国、韩国等约20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为0.178美元。我国仅为上述国家平均值的36%,处于倒数第2位。分地区比较,为韩国的81%,美国(不含税价)的64%,英国的31%,仅比哈萨克斯坦高38%。国外居民电价一般是工业电价的1.5~2倍。而我国长期对居民用电实行低价政策,2008年全国居民用电平均价格为每千瓦时0.50元左右,既低于工业电价,也低于平均电价。

(二)从居民电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与国外比较看,我国也处于较低水平。2006年OECD国家的居民电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大多在1%~3%之间,平均水平为2.75%。而我国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475美元,人均电费支出约为32美元,占比为2.15%。

因此,实施本次居民阶梯电价后,居民用电价格仍需继续上调,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峰谷、季节电价等。此外,实施好居民阶梯电价还需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

一是变革人工抄表方式。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涉及千家万户,对抄表周期、实时性、准确性等方面要求提高,目前人工抄表方式难以满足,潜在的矛盾和纠纷增多,需要对居民用户现有电能计量表计及自动抄表系统进行建设改造,供电企业服务压力增大。

二是要改造合表用户。目前,我国约有数百万合表户(涵盖数千万居民用户)需要进行一户一表改造,牵涉社会因素多、阻力大,改造任务重,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完成改造任务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推行阶梯电价,需要对电力用户电能计量表计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换,预计全国需要投入改造费用约1,000亿元。由于电网环节价格尚不到位,电网企业难以承担全部电能表计改造费用,需要国家给予政策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娟,刘树杰.阶梯电价的国际实践.中国经贸导刊,2010.10.

[2]张粒子.我国居民阶梯式递增电价制度的探讨.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2.

第6篇

5月11日,北京市召开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听证会。现场25位听证参加人及一位发来书面意见的听证人全部同意实施居民阶梯电价,25位听证人中有4位同意阶梯电价方案一,即第一档电量为不超过230度电量;有17位同意方案二,即第一档基本电量为不超过240度电量。此外,还有3位参加人提出新建议,有1位参加人建议择机选择。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印春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听证会对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表示来自听证会参与各方的意见与建议对于民主科学决策,不断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他表示北京市发改委将在汇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后,最终选定阶梯方案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后,向社会公开。

此前,为让听证会参加人更直观全面了解听证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方案内容,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电力公司组织听证会参加人进行质询考察。按照相关程序,由市消费者协会、市人大、市政协等单位推荐产生的25位参加人已全部于4月26日收到听证方案,进行了约一周的理解消化。质询会上,听证会参加人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发改委和电力公司提问,认真为即将举行的听证会做准备。

阶梯电价基本方案“二选一”

此次召开阶梯电价听证会的两套方案的基本内容为:

方案一:第一档电量为不超过230度的电量(覆盖80%居民用户的月均用电量),电价标准维持现价不变(0.4883元/度);第二档电量为231-400度之间的电量(覆盖80%-95%之间的电量),电价标准比现行价格提高0.05元/度(0.5383元/度);第三档电量为超过400度的电量,电价标准比现行价格提高0.30元/度(0.7883元/度)。该方案完全按照国家指导意见设计,平均调价水平为0.0225元/度。

方案二:第一档电量为不超过240度的电量(覆盖83%居民用户的月均用电量),电价标准维持现价不变(0.4883元/度);第二档电量为241-400度之间的电量(覆盖83%-95%之间的电量),电价标准比现行价格提高0.05元/度(0.5383元/度);第三档电量为超过400度的电量,电价标准比现行价格提高0.30元/度(0.7883元/度)。该方案第一档电量提高了10度,用户覆盖率扩大到83%;平均调价水平为0.022元/度。

方案一中,基本用电量是230度,可以覆盖80%的居民用户,而方案二中,第一档用电量240度可以覆盖83%的居民用户。17位听证人更倾向于第二个方案。两个方案相比较,虽然覆盖率只差3%,但是实际上约新增18.5万用户居民纳入到第一档电价当中。他们认为,对比起来第二项方案覆盖面更广,受益居民更多。参加人宋润明表示,从自家和居民调研情况看,如实行第二套方案,第一档每月240度家庭用电保持现价,一般工薪人员、基层退休人员基本不增加用电开支。

在实施范围方面,本市“一户一表”居民用户均以年为周期试行居民阶梯电价;本市未实行“一户一表”的合表居民用户和执行居民电价的非居民用户(如学校等),暂不试行居民阶梯电价。电价水平按居民电价平均调价水平调整;本市已执行居民峰谷试点电价的居民用户,暂不试行居民阶梯电价。

实行居民阶梯电价后,80%的居民家庭用电费用不会受到阶梯电价影响。

而在剩下的20%居民中,每月用电量超过240度,不足400度的,每度电将提高5分钱。每月用电量超过400度的,每度多交0.30元。

对阶梯电价的一些建议

在听证会现场听证过程中,有听证人针对热点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于第一档电量的基数确定。有部分参加人认为,即便是方案二中电价不变的第一档电量为240度,对于部分居民而言还是不太够。来自民建朝阳区委的参加人李吉安建议将第一档电量适当调高。消费者代表人包玉良则建议,把电价不变的第一档电量从230度或240度的方案提高到320度。

关于“一户多人”的情况,现场几位参加人的发言中都有提及。比如说一户祖孙三代跟一户夫妻两人,用电量肯定不同;还有一些打工者合租房,有的小区使用中央空调和电热取暖;还有老旧小区的房子冬天不保暖、夏天不隔热,这样相对用电就要多一些。来自北京商业干部管理学院的参加人强磊根据自己的调查认为,第一档电量定在280度最适宜。参加人李薇莉则表示,结合走访情况看,第一档电量确定在300度至350度比较合适。

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的参加人王红则引用起了统计数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年底全市常住人口是1961.2万人,全市家庭户是668.1万户,这668.1万户中,5人以上的户数占6.5%,大约是43万户。”王红表示,这些居民家庭人口多、电消费量也大,建议方案对其适当放宽。

东城区永外街道参加人刘秀敏表示,第一档电量230度或240度,对三口之家来讲比较合适。有些家庭老少三代在一起住,年轻人的两居室基本上是空房,像这种情况,在具体阶梯电价执行方案设计中,拥有两张电卡,但只在一户集中用电,电卡之间能不能拆借?这需要在实际执行中给予解决。

听证现场发言中,有听证人认为刚开始可能会有人不适应,因为用惯了不计量的电量,但从长远看,有助于大家建立节能环保意识,使更多的用电人养成好习惯。

现场发言中,有参加人认为,阶梯电价方案有电价上涨的部分,也应该有价格下调优惠政策,对节约用电的居民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一提议在现场获得几位参加人的发言认同。他们认为,对于未达到基本用电量的居民户,可以在购电中给予一定额度的购电奖励,以正向鼓励节电节能行为,“哪怕是拿出10%的比例奖励,也是对节约行为的一种正激励”。有参加人表示。

实行阶梯电价的必要性

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的参加人杨娟以及来自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参加人夏清在发言中,从专业的角度对阶梯电价的概念、实施的必要性进行了解读。

杨娟解释,从全世界来看,阶梯电价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当时由于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电力成本急剧上升。为了减轻电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出台了阶梯电价政策,它的理念是兼顾公平和效率。“公平”是照顾低收入群体,使他们仍然获得基本的电力供应。“效率”是指居民电价水平和成本相符,有利于能源的合理使用。

我国长期以来对所有居民用电都实行低价政策,主要是由工商业用电对居民用电进行补贴。但是由于煤炭价格上涨,居民电价水平和成本的差距越来越大,以北京市为例,二者的差距已经达到2毛钱左右。杨娟认为,长此以往,一是不利于引导用户合理用电,不利于促进节能减排;二是使用电量多的高收入阶层得到更多单价补贴,有失社会公平;另外长期来看也会降低我国工商业的市场竞争力。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如果统一调整居民电价,可能确实会加大居民用户,特别是其中低收入群体的经济负担。因此杨娟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实行居民阶梯电价是必要的,有利于理顺电价关系,有利于社会公平,有利于引导居民合理用电,促进节能减排。

夏清则建议,阶梯电价应该尽快在工商业推广。北京应当把阶梯电价转移到工商业领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整经济结构,有助于全社会节能减排。

第7篇

从6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推行阶梯电价。据报道,现在各地在陆续公布听证方案,公众最关心的仍然是各地如何确定基本用电量。按照此前国家发改委的指导意见,各地原则上应确保所确定的基本用电量能够覆盖到80%的居民用电不涨价。

昨天,北京也公布了两套听证方案,基本用电量分别被确定为230度/月和240度/月,超过的分两档涨价,分别上涨0.05元/度和0.3元/度。这个标准,目前仅次于260度的上海,在已经公布的各地基本用电量里,算比较高的。

推行阶梯电价,应体现“阶梯性”,即在底部更多考虑民生,在顶部更多考虑节能。

据称“阶梯电价”的意义在于通过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用户特别是用电量多的用户调整用电行为,促进合理、节约用电。“阶梯电价”的价值依归非常好,但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方式方法上却有不同的路径选择,尤其是在CPI高企的当下,民众对公用事业价格调整非常敏感。当前这一社会背景,价格部门不可不察。

对于确定230度和240度两个标准的依据,北京市发改委做了解释,从近几年一户一表家庭抄表的结果看,80%以上家庭,用电量每月平均不超过230度。也就是说,这基本贯彻了国家发改委强调的“80%以上的居民基本用电不涨价”的基本原则。

按照北京市发改委的具体测算,如果按照230度的标准,居民用户基本用电量的覆盖率为80%,而如果以240度为第一档电量,则居民用户覆盖率为83%,将比80%的标准覆盖面要扩大一些;而15%的用电比较多的居民,其每月增加的电费也不超过8.5元。因此,总体来看,这个标准就目前北京市居民用电的具体情况而言,是一个符合实际的方案。

当然,应该看到,在确立基本用电标准上,对于大家关切的一些问题,有些在方案里做了明确回应。比如,对于季节性用电差异的问题,方案明确了以年为周期执行居民阶梯电价,不满一年的,按实际使用月数执行,通过全年用电量的总量的控制,来调节季节性的差异;再比如,对于家庭困难户的用电问题,方案规定,对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家庭,按照每户每月15度免费电量,采取货币化明补的方式,由市民政部门与电网企业结算后,定期随低保金发放。

但是,尽管方案确定的230度的基本用电量标准,在目前各地公布的方案里不算低,但毕竟没有考虑到,未来随着居民生活标准的提高相应的用电量的提高问题,给未来的消费升级没有预留太多的空间。

在未来的五年,随着国家内需政策的贯彻落实,居民用电量的增加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同时,考虑到目前城乡用电量的差距,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平均用电量也会提升。基于此,在基本用电量的标准确定上,应该根据居民用电量增长的趋势和规律,为未来留有一定的空间,建立基准电价的调节机制。

需要强调的是,阶梯电价的实施,是中国电价改革的重要一步,但并非电价改革的全部,中国电力行业应该以阶梯电价的推动为契机,进一步理顺整个价格机制,既确保居民基本用电,又能体现节能原则的定价机制。同时,阶梯电价让电力企业增收的同时,也必须加大对电力企业的成本考核,建立一个公正、透明、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机制。

第8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设备容量;负荷计算

近年来,城市居民住宅楼建设突飞猛进,分析和研究城市居民生活用电负荷的种类以及变化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合理指导住宅小区配电变压器以及导线、电缆等设备的选择。在对居民住宅小区的用电负荷计算上,当下还没有出台具体的规范,这给电气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在过去的理论研究中,有很多关于住宅负荷计算的研究,本文结合相关的工程设计经验以及参阅大量文献,结合民用住宅小区用电的特点,给出了居民用电负荷计算的常见方法。

1.民用住宅小区用电特点以及负荷的确定

对民用住宅小区的用电特点进行分析。从生活用电负荷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城市有各自的特点,家用电器的种类不同也会导致用电负荷种类的变化。在过去,常见的全年性用电负荷包括:电灯、电视机、录音机以及洗衣机等,如今,已经扩大到如微波炉、电烤箱等。另外,很多用电负荷呈现季节性变化,如:空调、电取暖器等。当下,由于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对我国城市居民住宅小区的用电负荷进行规定和计算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具体计算上应该与各地方的特点相结合。

一个配套完善的综合性住宅小区,应该包含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有的还会布置有一些工作单位,能够将学习、工作和娱乐综合组织起来,这样居民能够就近上班和消费,在生活上十分方便,形成一个小的生活圈[1]。这种小区的用电特点是多样性。在小区中,不仅包括有一般性用户,还包括有重点用户,就住宅楼来说,不仅包括一般性住宅楼,还包括高层住宅楼,既有公用设施,又包含有市政建筑。因此,在预测用电负荷的时候应该按照不同的指标来进行。

可以将小区用电划分为:生活用电、公共用电、道路照明用电以及景观照明用电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的日益普及,小区的用电负荷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表1给出了小区用电的估算指标[2]。

表1 小区用电估算指标

项目名称 建筑面积设备容量/(W.M-2) 需用系数

住宅 5到10KW每户 0.85

道路 4.5 1.00

中小学 30 0.85

托儿所 10~25 0.85

商店 50~75 0.85

办公大楼 80 0.85

集中供热锅炉房 30W/人 0.70

给排水 30W/人 0.85

2.居民住宅小区用电负荷计算方法

所谓用电负荷计算,是指对供电系统的电力负荷进行统计计算,根据计算出来的负荷按照发热条件选择系统中各元件的负荷值。需要明确的是计算负荷是一个假想的持续负荷。在供电系统中规定,以最大计算负荷作为选择电气设备的依据。在下文的方法介绍中,将计算负荷表示为Pjs。目前,已出现的用电负荷计算方法有: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利用系数法、单位面积法、单位指标法以及单位产品耗电量法等[3]。

2.1需要系数法

需要系数法计算用电负荷的公式为

(1)

其中,Kx表示需要系数, 表示用电设备组中全部设备的额定容量和,这种计算方法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在当下的民用建筑用电负荷计算中使用较多。举例说明如下:

据相关统计可知,城市居民用电高峰期出现在夏天傍晚七点到晚上十点间,此时的用电负荷大约占到设备容量的45%,取需要系数为0.45,设备的功率因数取为0.9。假设住宅面积在70到100平方米,设备总额定容量14290W。则可按照式(1)计算出用电负荷为

(2)

2.2利用系数法

利用系数法的计算步骤是,首先求出最大系数,确定出最大负荷的平均值,然后分别考虑用电设备的台数以及功率的区别,将平均值乘以与有效台数有关的最大系数,即可得出计算负荷。利用系数法的计算方法十分繁琐,常常应用于工业中,在民用建筑的用电负荷计算中较少适用。

2.3二项式法

二项式法的计算公式为

(3)

其中,b,c分别为二项式的系数,PN表示用电设备组中全部设备的额定容量之和。PX表示x台容量最大的设备的容量之和。二项式法在工业中应用较多,常应用于设备少,设备容量相差较大的场合。

2.4单位面积用电指标法

在中小型城市中,按照建筑面积,可以将居民家庭用电取单位面积用电指标 =60~80 W/m2。同时,应该注意居民家庭面积较大时,应该取较小值,居民家庭面积较小时,应该取较大值。假设住宅面积在70到100平方米,按照平均面积为80平方米来计算,同时取 为76 W/m2,计算负荷的表达式为

(4)

可见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用电负荷与需要系数法计算出的用电负荷基本相同。

3.小区负荷计算及配电变压器的选择

对于中小城市的居民住宅来说,小区的规模通常都较小,多为6层以下的建筑,可以不用考虑电梯和中央空调等用电设备。因此,这类小区的用电负荷计算有自己的特点。

3.1 同时系数的选择

由于作息时间、生活习惯以及个人爱好的不同,小区用电的同时系数通常都较小,其取值与小区的规模有很大关系,当用户数较多时该值应该取得较小,当用户数较少时该值应该取得较大。本文给出同时系数的取值范围为:当住宅用户在50户以下时,同时系数取为0.55;当住宅用户在50到100之间时,同时系数取为0.50;当住宅用户在100到200之间时,同时系数取为0.45;当住宅用户在200到400之间时,同时系数取为0.40;400户以上时,取为0.35。

3.2 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中小城市住宅小区绝大多数属于三级负荷,在考虑供配电系统的时候,一般排除环网供电和双电源供电。根据我国的相关设计规范,遵循小容量多布点的原则,变电所内的单台变压器容量应该小于630 kVA

3.3 实例设计

某小区共有住户400,其住户面积均在100平方米以下,下面介绍确定该小区配电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的具体方法。

1)需要系数法

(5)

2)单位面积用电指标法

(6)

据此,将小区划分为三个供电区域,相应设置三个组合式的箱变,选择的变压器容量均为400 kVA。在负荷高峰期,采用需要系数法时变压器的负载率为

(7)

当将一般负荷取为计算负荷的二分之一时,变压器的负载率为

(8)

根据电力变压器经济性运行的相关知识,将无功功率经济当量计入后,变压器的经济负荷通常在45%左右。由此可见,本文中设计实例所选择的结果不仅能够保证负荷的经济性运行,同时也能够满足最大负荷运行的相关要求。另外,设计中还为今后的负荷增长留有相应的裕度。

4 .结语

对城市居民的用电负荷进行计算,选择合适的配电变压器,需要考虑城市小区的规模和地域环境、经济水平等因素。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地方性差异很大。就算是在同一地区,用电负荷也会存在很大差异,无法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用电负荷的计算。本文中涉及到的相关计算仅供人口在四五十万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城市。

参考文献

[1] 朱莆泉.需要系数法负荷计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建筑电气,2006,2:8~10

第9篇

关键词 线损 运行电压 变压器 电动机 变频调速 无功补偿 照明 节电措施

1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房地产业投资、开发、销售整体形势发展越来越好,一个个新兴居住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居住小区的能源利用率却较低。因为电能在物业管理成本中占有相当比重,如何节约和有效使用宝贵的电能,就看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者水平了,既要达到消费电能带来的享受,又不致过度的浪费。近年来居民小区供暖时间较过去长了,从而导致了锅炉供暖动力系统耗能的增加。小区路灯照明要由单纯的亮变为真正的“靓”,也有个节能降耗问题。因此居住小区的供配电系统的节能降耗问题更显得重要。

2 降低供配电线路损耗

线损是供配电线路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居住小区的供电线路一般为10kV或35kV、380V/220V系统。特别是较早规划设计的居住小区采用架空或电缆供电。随着电气负荷的增长,供配电线路并未进行技术改造,从而导致供配电线路在非经济状态运行。大量电能损耗在了供配电线路上,致使供电电压质量下降。为解决上述问题,应采用经济电流密度确定导线和电缆截面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线损。我国规定的经济电流密度见表1。多年的设计和运行经验表明:对锅炉供暖动力系统,用电负荷稳定,即使遇到寒冷的冬季,将备用的锅炉循环泵投入运行,用电负荷最大值也在原设计计算值范围之内。加之冬季的环境温度对导线和电缆散热好,所以按表1参数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是可行的。

我国规定的导线和电缆经济电流密度(A/MM2)表1

如按表1参数选择给居民住宅楼供配电的导线和电缆显得裕度较小,还应充分考虑到供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初始投资、安装施工、用电负荷功率因数以及整个电缆经济寿命中损耗费用之和达到最小等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不断地涌入家庭,居民用电负荷增长很快,特别是在夏季,居民用电负荷出现高峰,按表1参数选择给居民住宅楼供电的导线和电缆电流密度时应留有1.5倍的裕量(参见表1括号内数值)。根据北京地区1992年~2000年8年期间居民用电量情况统计分析,居民用电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6%。居民用电量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用电量的增长率,居民用电量的增长还有很大空间。居民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目前在12%(北京地区)。中西部地区居民用电量远低于这个比例,说明居民用电量增长空间极大。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居民用电量增长到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0%左右时就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应考虑到居民年用电量平均增长率约16%这个重要因素。为降低供配电线路损耗,可采用增设并联导线和电缆或其它技术手段来实现降低损耗。

现举一实例,一居民住宅楼3200m2,48户,1988年设计时按10W/m2计算,计算负荷Pjs=19.2kW,计算电流Ijs=Pjs/×Ue×cosφ=19.2/×0.38×0.9=32A。1999年夏季用电负荷最高峰时日平均最大负荷Pav.max=48kW,日平均最大负荷电流Iav.max=81A,由于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少于3000小时,取经济电流密度Jjil=3A/mm.2,导线截面Sjil=Ijs/Jjil=32/3=10.6mm2,实选氯丁橡皮线BXF-3×16+1×6mm2架空线。1999年供配电技术改造时,选取经济电流密度2A/mm2,导线截面Sji2=Iav.max/Jji2=81/2=40.5mm2,为中远期居民用电负荷增长留有余地,实选氯丁橡皮线BXF-3×70+1×25mm2取代原供电架空干线。

电缆长度102m,忽略感抗影响,电阻R16=0.136Ω,R70=0.032Ω,有功损耗ΔΡ16=3×I2av.max×R16×10-3=3×812×0.136×10-3=2.676kW,ΔΡ70=3×I2av.max×R70×10-3=3×812×0.032×10-3=0.629kW。两路不同截面的导线有功损耗之差ΔP=ΔP16-ΔP70=2.676-0.629=2.047kW。负荷高峰季100天,平均每天用电20小时,共计2000小时,节电量ΔW=ΔP×t=2.047×2000=4094(kWh)。

由计算结果可知,在相同用电负荷条件下,不同的导线或电缆截面功率损耗差异非常大。此例中把原供电干线截面更换为70mm2,仅一个用电负荷高峰季就可节省电能4094kWh,折合1068元。采用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的电缆,节约电能的价值只需3年就可收回投资。在电缆剩余的寿命期内节约的电费价值便更容易计算了,这就是物业管理公司的利润啊!一个居住小区供配电干线少则几十条多则上百条,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上述现象。目前笔者供职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6个居住小区,粗略计算全部改造后每年可节电16万kWh,折合6.3万元。上述有功损耗是在用户电能表与变配电室的低压配电柜之间的供电干线产生的。而在一些企业,供电部门只查抄变配电室的高压计量表或低压计量表,那在供电干线上产生的有功损耗只能由物业管理公司来承担了。上述计算是有功损耗部分,还有节约了的无功损耗,降低了无功损耗的显著效益提高了居住小区供配电网的功率因数、减少了负荷电流,从而提高了居民住户的电压质量。这都是经济效益啊!

电缆的有功损耗与截面关系如图1所示。

3 适当提高供配电线路的运行电压和功率因数

一些较早规划设计的居住小区供配电线路仍在较大的用电负荷状况下运行,用户终端的电压质量很差,单相电压降低到170V,日光灯启动受到影响,白炽灯发出昏暗的光线。锅炉引风、鼓风电机启动也十分困难,产权单位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合理地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开关,适当地提高配电线路的运行电压,就可以显著地降低线损。在带负载运行的条件下如能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自动地进行分级调压就更方便了。适当提高运行电压,可降低线路功率损耗。见表2。

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也是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功率因数提高后,供电干线负荷电流下降,线损可有效地降低。具体方法是:

(1)在住宅楼总配电箱进户处安装智能型无功功率因数补偿装置,这种装置可随用电负荷的大小、功率因数的高低自动投入和切除电容器。

(2)在锅炉供暖动力系统22kW以上的电机旁采用末端补偿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末端补偿可直接向电机提供无功功率,降低了在供电线路上的无功损耗。这是一种比较合理,投资少,见效快的节电措施。

移相电容器在供配电系统中装设位置、低压成组补偿和分散补偿的电压与电流向量图。如图2。

4 电力变压器容量的合理选择与经济运行

在居住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时,一般都按计算负荷为依据来选取变压器容量的。在实际运行中,其运行负荷并不等于计算负荷,而是随季节而变化的,甚至在24小时内负荷变化也很大。居住小区的运行负荷曲线如图3所示:

如图3中负荷曲线所示,在一年四季中负荷率变化从42%~93%。在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及运行电气管理中,应该十分重视变压器容量的合理选取。

当居住小区的建筑面积大于5万m2以上时,在供配电系统设计时就应考虑选取2台560kVA以上的电力变压器并联运行,充分发挥变压器并联运行时的优势。由于季节性原因使得居住小区运行负荷发生变化,如何确定单台还是两台并联运行呢?有如下3种方法:

(1)当变压器的负荷率低于0.6时,应切除一台运行比较经济;

(2)当变压器的负荷率大于0.8以上时,应投入备用变压器并联运行比较经济;

(3) 由临界负荷公式确定临界负荷的数值,查手册或产品技术资料将有关参数代入公式求出临界负荷Sj,当变压器的运行负荷小于临界负荷Sj,则单台运行较为经济,反之并联运行较为经济。

式中:

Se——额定容量(kVA)

ΔPo——空载损耗(kW)

ΔPd——短路损耗(kW)

Qo——空载无功损耗(kVar)

Qe——额定负载无功损耗(kVar)

Kq——无功经济当量系数(kWh/kVarh)

公式中无功经济当量参数Kq取值范围0.1~0.15。总之,合理地安排投入运行的变压器台数是降低有功损耗和提高节电效益的一项好措施。另外,要特别注意变压器的并联运行条件:

(1) 额定电压与变比相等,否则易产生涡流,导致损耗增加,温度增高;

(2) 连接组别相同,连接组别不同,导致环流增加,其数值是额定电流的5倍;

(3)阻抗电压Ud%相等,以利于均等发挥并联运行时的供电能力。

5 电机节电

居住小区内一般都有数量较多的电机,除了锅炉供暖系统的热水循环泵、引风、鼓风电机、炉排传动电机、电葫芦电机、输送带电机外,还有电梯曳引电机、高压水泵电机等。要特别重视中小型电机的节电。这些电机大多属于风机,水泵类负荷,应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笔者所在的物业管理公司目前管理的6个居住小区,电机总装机容量1200kW,计划在3年~5年内逐步改造,更换为变频调速和高效能电机。目前,已采用变频调速的电机容量335kW,运转时每小时节电可达33KWh,一个供暖季可节电8万kWh,折合4.6万元。只需三个供暖季运行即可收回投资。

另外,其它节电途径还有按经济运行选择合适的电机容量,减少轻载和空载运行时间,保证电机的电源电压基本正常等措施。

6 照明灯具的节电

选用高效光源和节能型灯具。以往大多数居住小区在设计时,路灯,公共场所等夜间照明采用的是白炽灯、水银灯,应改造成为紧凑型荧光灯,可节电50%左右。办公、商业楼照明的老式灯具应改造成带电子镇流器和细管径灯管的节能型荧光灯,节电15%以上,还能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约60%,光效高达50%,消除了频闪效应和噪声。采用节能型荧光灯具运行2年即可收回投资。

优化照明设计和管理。在居住小区照明设计中,除住户照明外,应对居住小区的道路、公共场所、办公、商业楼等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照度标准。合理配光,采用节能要求的控制方法,尽量利用天然光束减少照明,实现时间、地点、天气变化、工作和生活需要灵活地调节照度水平。采用智能化照明管理系统,不仅节电,还能使小区由亮变“靓”,当人们进入小区后,“靓”感给人们的心理和生活极佳的影响。

7 结束语

居住小区的节电是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高。实施后可显著地降低物业管理公司的运行成本。总之,居住小区的节电潜力很大,全国2万多家物业管理企业如能采用1项~2项节电措施,其节电效果和经济效益将是多么巨大啊!

参 考 文 献

第10篇

关键词:民用住宅居民用电量消防安全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民用住宅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住宅建设,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人均住房面积将大幅度增加,平均拥有住房面积从现在的70平方米左右提高到90至12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20.4平方米增加到35平方米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居民对住宅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目前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在住宅方面的投资不可能十分充足。特别是将来的城市住宅建筑以高层为主,我国现阶段的住宅设计,应以现实功能为基础,兼顾将来进行各项设计和施工工作。

二、居民用电量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和居住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居民用电量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与有关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人均年生活用电量逐步向发达国家水平过度。我国21世纪城市人均年生活用电量仅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城市人均年生活用电量的一半左右,可见,我国居民用电量增长的空间还很大。

三、民用住宅电气线路消防安全设计的必要性

(一)电气线路的火灾危险性:电气线路的主要用途是用来输送电能,其特点是线路长、分支多,应用范围广,易于接触可燃物,一般故障较为隐蔽,难以发现,往往由于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 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从而造成火灾。

(二)住宅电气火灾形势严峻:随着我国住宅建设和用电量的飞速发展,住宅电气火灾的数量也在迅速上升。电气火灾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在政治和经济上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有时是极为惨重的。

(三)民用住宅电气线路设计的现状不容乐观

(1)住宅电气设计标准比较低,现行的新标准还是偏低,它不能适应目前住宅电气迅速发展的要求。

(2)设计线路的载流量取值偏大,我国电气设计中线路载流量和负载电流量值的选用往往失当而偏于不安全,为此常导致线路过载,很难保证线路不发生过载的危险。

(3)线路负荷估算偏小,我国长期存在线路负荷估算偏小而导致线路过载短路起火的问题,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认识。住宅用电的特点之一是负荷难以估算,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住宅用电还将持续增长。必须对住宅用电增大给予充分的估计,留有足够发展余量,否则将给电气消防安全留下无穷后患。

(4)缺乏专门的电气线路设计规范,国际上电气安全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而一些行之有效的电气安全基本要求在我国一些地区新建和改建线路规定中却末见到,设计与施工只能参考电力设计规范和防火手册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内容零散,不易操作。这些都将会在我国新住宅线路和旧住宅改造线路中留下一些不安全因素。

(5)当前民用住宅电气线路设计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插座数量过少。随着用电水平不断提高,为用电方便,避免乱拉临时线或乱接插座板,住宅内电源插座的设置数量不断增多,电源插座成了影响用电安全的主要因素。如,现在二次装修中的布线是穿PVC管,走地板下。装地板时往往不小心破坏PVC管的保护作用,致使电线短路的现象较普遍。

(四)民用住宅电气线路消防安全设计中的几点想法

住宅电气线路设计应满足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量不断提高,相应的对室内电气线路的性能要求也会提高,一般新建住宅楼的设计寿命为70年,那么,在进行电气线路设计时至少应保证其能在30~40年内安全可靠。住宅在电气线路设计上应要达到以下四方面的要求:功能性、安全性、适用性、发展性,总之住宅电气线路进行设计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利用性能化设计的思想做出经济、合理、符合未来发展的设计。

四、民用住宅室内配线防火要求

(一)导线必须为铜线: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新建住宅中均使用铜导线,但是老旧房及部分地区依然有在住宅中使用铝导线的现象。众所周知,铝线较铜线易于起火。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统计的火灾发生率,铝线为铜线的55倍,铝线起火的原因不在铝线本身而在铝线的接头,

(二)电气线路采用暗敷方式:在近几年的城市住宅电气设计中,户内照明线路基本上分为两种敷设方式。第一种是采用难燃塑料线槽保护沿墙或梁明敷设方式.另一种是采用线管保护在楼板或间墙内暗敷设方式。在技术条件完全成熟的今天,住宅采用线管保护在墙体或间墙内暗敷设方式是符合时展趋势的。

(三)住宅中插座的配置要合理

(四)插座回路均应设漏电保护装置

(五)增加插座的设置数量:住宅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家用电器的发展,配置足够数量的固定插座板,消除因使用插座板而带来的种种安全隐患。规定中要求住宅中插座数量不应少于12个,但这只是保障安全的基本要求,设计时应在国标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电源插座的设置数量。

(六)住宅内分支回路设置的数量不应过少:足够的回路数对于现代家居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一旦某一线路发生短路或其他问题时,不会影响其它回路的正常工作。目前许多主流家用电器都为非线性负荷,如微波炉、变频空调机等,他们都能产生谐波负荷电流,而如家用电脑之类对谐波敏感的电器,也已经开始推广应用,这就需要在设计电气线路中及时注意这一问题。

(1) 空调应设置单独回路 ,空调在特定的季节里工作时间较长,这是与其它大功率家电的不同之处。同时空调的正常启动与电源的电压变化关系密切,如果与其他电器使用同一线路,一来线路往往由于导线截面不足造成导线发热形成隐患;二来空调中的大启动电流造成较大的电压降,影响其他电器的正常工作,甚至停机。所以要求空调电源插座使用一单独回路,且一个空调回路最多只能设两部空调。另外,柜式空调必须独占一个回路。

(2)厨房应设置单独的大截面回路,现今厨房设备正在逐步向电气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大功率电器正在逐渐进入家庭,为避免线路因负荷的增大而出现过热现象必须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形势,适当加大导线截面,因此要考虑厨房设置单独的大截面回路。

第11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电力;消费;影响

一、引言

2001年,美联储为抵御经济衰退而大幅度降息,宽松的贷款条件刺激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生成。至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通过财富效应、金融加速器效应传导至实体经济,造成实体经济的萧条,同时也给全球能源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全球能源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罕见局面。

我们知道,电力产业与经济是鱼水关系。电力产业是整个经济的基础和支柱,电力产业向经济提供动力能源,保证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电力消费增减,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电力产业发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步伐。经济作为电力产业的助推剂,经济实力强,就可以购置先进的电力设备,使电力产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电力在能源基础产业和国家能源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毋庸讳言。因此,正确认识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力行业消费市场的影响及发展趋势,对我国电力建设,乃至能源、经济等政策的制定能提供可靠依据和科学决策。本文将从四大主要用电行业入手,重点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力行业消费市场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二、金融危机导致电力消费下降,四大主要用电行业电力消费负增长

电力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电力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直接导致电力消费减少,电力建设发展放缓。

我国四大主要用电行业为:黑金属冶炼、化工、有色金属冶炼以及非金属矿制品,占全国电力消费比例依次为:12%,8%-9%,7%-8%和6%。08年7月,四大主要用电行业之一的化工业用电量出现同比下降,全社会月度电量同比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三季度,电量下滑趋势持续扩大。

2008年11月份,四大主要用电行业电力消费全部为负增长,工业电量消费同比降幅为14%,全国电力消费降幅为9%。导致工业用电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蔓延与深化,实际产业产量增速放缓,从而电力消费量下降。此外,奥运会期间,从8月开始,对部分高耗能企业的产能限制,也是导致电量下滑的因素之一。从而导致08年8月,北京、河北和天津地区先于全国其他地区,首次出现电力消费的负增长。

居民用电持续正增长。居民用电占我国电力消费量的11%-13%,用电量增速长期稳定在10%左右。我们认为居民用电维持稳定的原因有二:

1、居民对电价支出并不敏感。在我国,居民用电电价低于工业用电,历次上调销售电价,居民电价都维持稳定,目前,整体居民电价水平偏低。

2、居民电力消费弹性较工业用电弹性系数较小,居民用电量的变化主要源自于季节性波动。

2009年3月以来,获益于下游工业产品需求量的上升,非金属矿制品(水泥)行业率先实现电量的正增长。非金属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电量消费同比降幅开始逐步缩小,但化工行业电量增速仍不稳定。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5月,单月电力消费量已经好于去年4季度单月电量,与去年9月电量基本持平。

三、我国电力行业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2009年下半年,电量增速有望反弹。一方面,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创新高。2009年1-5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攀升,5月,至3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至29%。分行业看,四大主要用电行业,除化工行业外,其余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维持稳定,逐步提升,对电力的需求增大。

前期旺盛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工业品需求量提升奠定基础,从而推动电力消费量增加。从工业品产量增速来看:5月份:除水泥行业产量增速处过去2年的较高水平(同比增长13.5%)外,其余工业品产量增速均处低位:生铁和合成氨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6%和3.7%,玻璃和粗钢产量仍未出现明显正增长。伴随投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启动相关建设、生产,我们认为这些工业品产量将伴随投资增速的上升而上升,电力消费随之上升。

若下半年工业用电需求持续强劲,预计全年电量增速有望提升至4%以上。

第12篇

关键词:降温负荷 负荷曲线比较 用电设备成分分析 典型日负荷对比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40-02

降温负荷是由空调、冰柜等降温设备产生,导致电网负荷短期迅速增长的负荷。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保有量的增长,降温负荷成为河南电网夏季大负荷屡创新高的重要原因。

降温负荷与气温、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涉及大量的数据资料,测算准确性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难点。

1 降温负荷测算方法

1.1 负荷曲线比较法

负荷曲线比较法可直接利用负荷曲线推算降温负荷。其基本思路是:以春季和秋季的典型日(日负荷率与季度平均日负荷率最接近、且负荷曲线无异常畸变)负荷曲线的平均值为基准,夏季最大负荷日曲线与该基准曲线的差值就是降温负荷曲线,其峰值就是当年最大降温负荷。

具体流程如下。

(1)选择春季和秋季的典型日。

(2)设春季典型日负荷曲线为,秋季典型日负荷曲线为。

(3)采用春季和秋季典型日负荷曲线的平均值作为当年的无降温基准负荷曲线,以消除负荷自然增长的影响。

(4)把夏季最大负荷日曲线与无降温基准负荷曲线相减,得到的差值就是夏季受温度影响的降温负荷曲线。

(5)取降温负荷曲线峰值,即为当年最大降温负荷。

4月3日为河南电网2016年春季典型负荷日,春季典型日负荷率γ为93.1%。7月29日为河南电网2016年最大负荷日,省网最大负荷5 208万kW,创历史新高。根据计算,2016年夏季最大降温负荷为1 900万kW,出现在2016年7月29日13点。

1.2 用电设备成分分析法

(1)民用空调类降温负荷。2016年全省居民户数学及空调容量见表1。考虑全省空调开机同时率为60%、空调制冷压缩机工作同时率为50%,全省民用空调负荷约为:全省民用空调负荷=全省空调总装容量×空调开机同时率×空调制冷压缩机工作同时率=5815×0.6×0.5=1745万kW。

(2)行政企事业单位及第三产业降温负荷:依据7月29日全省用电量成分比例,居民生活用电量约占总电量的27.25%,第三产业用电量约占总电量的15.43%。据此推算全省行政企事业单位及第三产业降温负荷约为:全省行政企事业单位及第三产业降温负荷=全省民用降温负荷×第三产业用电量比例/居民生活用电量比例=1745×15.43/27.25=988万kW。

(3)降温负荷合计:考虑上述民用降温负荷与行政企事业单位、第三产业降温负荷的同时率约为70%,可以推算出全省降温负荷约为:全省降温负荷=(全省民用降温负荷+全省行政企事业单位及第三产业降温负荷)×两类降温负荷的同时率=(1745+988)×0.7=1913万kW。

1.3 典型日负荷对比分析法

利用历史数据统计,2016年4月河南省平均气温21 ℃,省网平均最高用电负荷为3 200万kW左右,降温负荷可按零考虑;2016年7月29日最高气温38 ℃,省网最高用电负荷为5 208万kW,较4月省网平均最高负荷高出2 008万kW。考虑4月份以来该省一般工商业及居民基础用电负荷增加50万kW,工业负荷因环保治理、季节性减产等原因减少80万kW,厂用电及网损增加2008×7%=140万kW,可大致估算出7月29日省网最高降温负荷约为(2008+80-50-140)=1 898万kW。

同时,由于8月上旬全省气温偏低,8月8日平均最高气温降至29 ℃~30 ℃,省网用电负荷降至3 443万kW,较7月29日下降1 765万kW,居民降温负荷基本降至零,但第三产业(大型商场及行政企事业单位)仍有部分降温负荷,预计为150万kW,可大致推算出7月29日省网最大降温负荷约1 915万kW。

对比分析上述3种方法预测结果,综合推断出大负荷日降温负荷最高约为1 900万kW。

2 2010―2016年夏季降温负荷情况

从2010―2016年降温负荷变化趋势图(见图1)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河南省降温负荷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为11.27%,由于2016年夏季全省出现持续高温天气,2015―2016年降温负荷增长率高达8.57%。近年降温负荷占最大负荷的比重基本在30%以上。夏季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降温负荷对最大负荷增长的贡献度越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保有量的增长,降温负荷对最大负荷的增长贡献将进一步加大。

3 结论

(1)负荷曲线比较法思路清晰,仅利用8760数据即可获得夏季日降温负荷曲线。利用该曲线不仅可进行降温负荷特性分析,再进一步积分可得日降温电量。由2016年夏季最大负荷日降温负荷曲线可知,降温负荷曲线呈现“两峰晒取钡男巫矗7~8点之间、18~19点之间的低谷均为上下班时间,企事业单位和家庭空调均未开启。(2)用电设备成分分析法直接从空调负荷入手解构降温负荷的组成,概念清晰。但需要较多的统计数据作支撑,同时率等指标依赖多年数据积累,基础工作量大。(3)典型日负荷对比法从温度与负荷的相关关系入手通过做减法来截取降温负荷。(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保有量的增长,降温负荷对最大负荷的增长贡献将进一步加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