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47: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投资报酬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现代企业 ABC法管理 报酬定价 目标投资
一、推行目标投资报酬率定价管理法研究的要点和意义
以我国的生产领域为例子,我国产品的生产活动中,由于缺乏核心的研发技术,在部分产品的使用的过程中,用户的体验并不是很好。因此,在售价的过程中,销售商应该尊重市场自主定价的相关规律,从而积极应对来自海外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外产品抢占市场的关键性因素是,他们具有核心的生产和研发技术,产品的制作过程比较精细,并且,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基于作业成本计算法(activity-basedcosting)是在ABC法的目标投资报酬率定价研究过程中的一种现代化成本管控方法,也是现代价格管理从传统的会计财务管理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现代化价格管理应该是以各项财务电算化指标分析为基础,通过强化定价市场调查精准度的方式,实现现代企业中的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操作。由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价格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需要在分析的过程中分析产品制造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问题,要求企业的经验者认识到缩减生产成本和运营流动成本,对于企业内部的发展起到不同的促进作用。从而对成本动因、作业分析和价值链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考量。
二、企业基于作业基础定价法的定价决策方法
(一)考虑到作业成本驱动因素
一台电视机的机器加工生产,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的机械生产操作,才能够满足一台电视机生产的需要。才产品的打包、分离和贴标签以及验货收货等操作,需要付出直接的人力操作来进行生产作业。一台电视机的直接人工加工的作业成本驱动率大约为每小时40元人民币。而一台电视机在后期的辅助生产活动中,所耗费的机器加工生产成本大约为每小时50元人民币。在购买和接受部分,一台电视机的生产材料购买成本大约是150元。除了购买活动所耗费的必要资金之外,在预定产量订单和最初检查的过程中,生产环节需要耗费资金为每台200元人民币左右。在生产线换线掉线和停产待工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费用,大概是每台电视机为每小时机器准备费用80元人民币。在后期的销售过程中,需要对销售渠道进行建设和维护,在处理顾客订单的活动中,需要和代售分销厂商进行工作协调和积极沟通。同时,还应该对机器产品的外包装进行设计,在运送的活动中存在一定的保管费用,以及运输途中的各种过路费和消费税,大约是每台电视机的顾客订单需要耗费100元人民币。最后,电视机的安装和后期技术设计和支持,需要耗费设计费用大约是每小时75元人民币。
(二)深入分析产品的成本组合
在公司内部的销售活动中,建立新的定价管理成本作业成本驱动体制,对公司内部的日常开支和销售收入的科学性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目标投资报酬率定价法是基于ABC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定价方法,使用新的统计方法,用更加透明的企业定价管理保证价格信息的真实性,解决企业内部管理中还存在的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从整体上制约着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三、基于ABC法的目标投资报酬率定价法的研究要点
(一)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展开工作
企业的全体从业员工应该遵照规章法程严格遵守,在企业的后勤等单位内部的各个分支各项基层作出受到监控,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豁免权”。在基于ABC法的目标投资报酬率定价法估测的研究活动中,资产的会计内部控制应该严格遵守市场法规的各项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切身实际,保证企业内部各机构依据其职权合理设置和分工。为了向管理层提供全面的会计信息,必须要保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来处理财务数据,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财产的安全,确保成本与效益达到比值合理,从而降低成本,将损耗控制在最低的水平,制定出更加合理的产品价格,从而达到生产企业资产效益的最大化。
(二)重视价格分析信息化建设工作
目标投资报酬率的研究过程中,产品的价格计算,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我们可以设企业的目标价格为P,那么新订单产品的目标价格等于产品经风险调整的产品平均税前资金成本的百分比乘以账面价值,然后,在计算最终价格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全部产品的费用。我们可以除部分到目标价格。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顾客一般是在收到货物之后才会付款,在这期间,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差,如果资金得不到回收,便会对企业的资金链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活动。
四、结束语:
单位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内部目标资产投资报酬率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建立科学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为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定价政策。当作业成本驱动率和投资建立在实际的生产能力基础上时,价格不会随着销售额的短期波动而波动。在市场化经济的浪潮中,生产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开展企业的产品价格内部控制,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与相关的定价工作当做一项比较严肃且重要的工作来抓。
参考文献:
[1]段涛.城市污水资源化中再生水的定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12.
折现率是指将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投资决策中,折现率是计算投资净现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合理确定折现率值对于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折现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折现率值的量化方法以及换算方法,以期对折现率的确定以及据此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有一定借鉴作用。
二、影响折现率确定的因素
(一)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亦称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后所增加的价值,也就是现在货币的价值大于将来同样数值货币的价值。资金时间价值是由资金的使用价值所决定的,是在资金的运动中产生的。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的投资功能。资金具有投资功能,资金运作恰当,就可能产生超出本金的收益。2.资金的预防性功能。提前持有现金,就可以应付紧急情况的现金需要。3.资金消费的时间偏好。人们在消费时总是抱着赶早不赶晚的态度,认为现期消费产生的效用要大于对同样商品的未来消费产生的效用。因此,即使相同的价格在现在和将来都能买到相同的商品,对人们来讲,效用是不同的,因而其价值也不相同。正是因为资金本身具有的功能和人们对资金的消费偏好,使得货币具有了时间价值。日常经济活动中它的度量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绝对指标是货币所产生的增值额;相对指标是指单位时间内货币增值额与原始投资额之比。由于货币投资于不同的项目所增加的价值是不同的,所以习惯上人们统一将资金的时间价值定量为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但这一指标很难计算,因为政府债券几乎没有风险,因而如果通货膨胀率也很低的话,可以用政府债券利率来度量资金的时间价值。但如果通货膨胀率很高的话,就应考虑以利息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收益率作为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决定着折现率的最低值,一般来讲,折现率不应低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人们经常把资金的时间价值等同于折现率。事实上,资金的时间价值只是折现率的一个影响因素,除此之外还有资金的空间价值,资金的风险报酬率、资金的通货膨胀率和资金的资本成本。如果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代替折现率来进行投资决策,就可能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二)资金的空间价值
资金的空间价值是指资金投资于不同的空间及领域,由于受不同空间客观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引起的综合获利能力的差异。投资决策中资金时空二维价值的计算一是资金价格对时间的积累,即资金的时间价值;二是把资金的运动、投向及所处的空间因素考虑在内,体现资金的空间价值。资金的空间价值也是确定折现率必须考虑的因素,即资金投资于不同领域,所确定的折现率也应不同。
(三)风险报酬率水平
马科威茨根据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把投资者分为三类,即风险厌恶者(risk averter)、风险中性者(risk neutral)和风险追求者(risk seeker)。风险厌恶者不是不肯承担风险,而是会对其所承担的风险提出一定的报酬补偿要求。即使一个投资项目风险较高,但如果收益高到他所要求的报酬补偿时,他也会选择这个风险较高的项目。即使是风险厌恶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也有差别。相对激进的投资者会为其所承担的风险提出较低的报酬补偿要求,而保守的投资者对同样的风险会提出较高的补偿要求。通常来讲,所冒风险越大,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也越高。我们把由于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补偿叫做风险报酬。风险报酬与投资额的比率称作风险报酬率。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
期望投资报酬率=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风险报酬率
风险报酬率=风险价值系数×风险程度=b×v
风险价值系数通常用字母b来表示,又称作风险报酬斜率。它通常表达的是全体投资者的风险回避态度。如果更具体些,用它代表某个企业或个人的风险回避态度,那么得到的就是这个企业或个人对某个投资项目的风险价值系数。风险程度用字母v来表示,它代表报酬率偏离程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得出:
v=σ/e(r)
其中,e(r)代表期望报酬率,σ代表不同情况下报酬率的标准离差,可通过下式计算求得:
其中,p代表出现各种情况的概率,r代表各种情况下的收益水平。
就整个市场而言,由于投资者众多,不仅他们所选择项目的风险程度不同,而且投资者各自的风险厌恶程度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未来的现金流量估计完全相同,其内在价值也会出现差异。
(四)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也是确定折现率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因为通货膨胀率是经常变化的,而且较难预测,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人们经常假设通货膨胀率为零。但通货膨胀率是现实经济生活不能回避的要素,也是我们确定折现率时必须考虑的因素,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率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确定折现率应该把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去。因此,考虑膨胀率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就应为:
期望投资报酬率=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风险报酬率+通货膨胀率
如果用pi1代表报告期物价水平,pi0代表基期物价水平,则通货膨胀率h就可以通过下式计算求得:
(五)期望最低投资报酬率
上文论述了影响折现率的几个因素,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把上述影响因素集中体现在期望投资报酬率这个指标上。在估计期望投资报酬率时,因为将来许多因素存在着不确定性,因而期望投资报酬率就难以唯一确定。一般而言,期望最低投资报酬率是确定投资者应否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只要投资项目的回报率高于期望最低投资报酬率,投资者就有利可图,此时项目是可接受的,否则就不能接受。因此,习惯上经常把期望最低投资报酬率作为折现率。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期望最低投资报酬率(emr)=无风险资产的最低收益率+最低风险报酬率+预计通货膨胀率的最低值
无风险资产的最低收益率通常是由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所决定的。因此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期望最低投资报酬率受资金时空价值、风险报酬率、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它是这些因素的集中体现。
(六)资金的资本成本
资金的资本成本也是确定折现率应考虑的因素。项目的预期投资报酬率至少应大于资金取得时的成本,否则投资就没有意义。这里的资金成本通常是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即企业各类收益索偿权持有人要求报酬率的加权平均数。对于自有资金,通常以机会成本作为这部分资金的成本。折现率取值范围应高于资金的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公式如下:
kw =∑wiki
其中,kw表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i代表各种资金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ki代表个别资金成本。
三、折现率值的量化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折现率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不同企业、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收益能力和不同的资本成本,所确定的折现率也应不同。从折现率本身来说,它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收益率,说明资产的获利水平。资金的时空价值、投资者的期望风险报酬率、通货膨胀率水平都将综合地反映在期望最低投资报酬指标上,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经常把期望最低投资报酬率作为折现率。此外,由于企业进行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报酬,因而收益水平应大于企业的资金成本,因此,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也经常作为确定折现率的指标之一。那么这两个指标哪个更合理一些呢?笔者认为,这两者是通过不同计算途径得出的,企业投资的收益率应高于二者,所以选择两者中较大的一个作为折现率,也就是折现率要以影响企业收益和资金成本的较大值确定,即:
dr=max[emr,kw]
四、折现率的换算
折现率是建立在复利基础上的一个比率,所以折现率本质上是年复利利率。如果给出的比率是单利而不是复利,或者虽然是复利,但不是一年复利一次,而是一年复利几次或几年复利一次,则给出的利率叫名义利率。而折现率是实际利率,即一年复利一次所采用的利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下列公式将名义利率换算为折现率。
(一)单利比率换算为折现率
假设实际利率为i,这里表示的是折现率,按单利计算的名义利率为r,n为年数,则折现率可通过下式计算求得:(1+i)n=1+r×n。
(二)一年复利几次的比率换算为折现率
当一年复利m次时,则通过公式(1+i)n= (1+r/m)mn来计算折现率i。
(三)几年复利一次的比率换算为折现率
当m年复利一次时,则通过公式(1+i)n= (1+r×m)n/m来计算折现率i。
上述各式中,r、n、m都是已知的,只有i是未知的,所以把已知的各个因素代进去,就可以求出折现率。
五、结束语
长期投资决策财务评价指标释疑 在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中,最常用的动态分析指标是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但在这两个指标的具体应用中,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一是在互斥方案的择优选择中两者可能产生矛盾的问题,二是内含报酬率法在非常规方案中的应用问题。对此虽然有许多文献提出了一些相应措施,但本文拟从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为出发点,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一、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的择优问题
(一)互斥方案分析中两法择优产生差异的原因
在对单一独立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中,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对方案的评价结论完全一致,但在互斥方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只能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择优选择中,两种分析方法的择优结果却经常发生矛盾,尤其在投资规模不等和投资方案现金流入实现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对此,虽然有许多文献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如按净现值法为标准选择最优方案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观点、按外部收益率的大小选择最优方案的观点等,但我们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还应从分析两法产生差异的原因出发。 在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中,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都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而且在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中采用的是复利计算原则,因此,两法对项目使用期内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都作了再投资的假设,但由于两法对现金流量现值计算中采用的贴现率不同,从而使两种方法假定在现金流入再投资时,会产生不同的报酬率。净现值法是假设不同的备选方案在同一时期产生的现金流入再投资时,都会产生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相等的报酬率;而内含报酬率法是假设各个项目的再投资报酬率等于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由于个案的内含报酬率不等,所以同一时期不同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入的再投资报酬率不同,且不等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
(二)再投资报酬率在最优方案选择中的运用
既然导致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择优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两法对未来现金流入的再投资报酬率的假设不同,因此,在最优方案选择之前,应客观预测企业未来特定时期可实现的再投资报酬率,然后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择优,否则,无论以何种单一方法独立的进行选择,都有可能因实际情况与假设条件不一致,而导致决策的失误。具体的决策规则,通过下例说明。例:某企业有A、B两互斥方案,各方案的现金流量见表1。企业资金成本率10%,要求做出最优选择。 表1 单位:元 方案 各年现金净流量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 A100006000400030002000 B100002000300040008000 本例按内含报酬率法选择:A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23.11%,B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19.66%,显然A方案为优;按净现值法进行选择:以资金成本率10%计算的A方案的净现值为2377元,B方案的净现值为2764元,显然,应选择B方案。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相异的结论。但客观上不论备选方案有多少,其最优方案应具有唯一性,选择方法如下: 1、按多个贴现率分别计算各方案的净现值,计算结果见表2。表2 单位:元 贴现率 A净现值 B净现值 净现值差额(A-B) 5% 3586 4665 -1079 10% 2377 2764 -387 15% 1362 1210 152 20% 467 -80 547 25% -284 -1152 868 内含报酬率 23.11% 19.66% 分析表2数据可发现:当贴现率小于10%时,A方案净现值小于B方案,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择优结论相异,前者选择B方案,后者选择A方案;当贴现率大于15%时,A方案净现值大于B方案,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择优结果相同,都为A方案,说明在10%与15%之间,存在一个使A、B方案净现值相等的分界贴现率,该贴现率同时也是两方案择优结论异、同的转折点。该分界贴现率按内插法计算如下: 分界贴现率=10%+387/(387+152)×(15%-10%)=13.59% 2、择优标准。本例中计算现金流量现值所用的贴现率,实际上即为假计的项目现金流入的再投资报酬率,所以,如预计的再投资报酬率大于13.59%,则应选择A方案;此时,净现值法和内含率报酬法不但择优结果一致,关键是两者的现金流入再投资假设符合客观情况;但如预计的再投资报酬率小于13.59%,则应按净现值法进行择优,此例应选择B方案,因内含报酬率假计的较高的再投资报酬率难以实现。自然,如企业的现金流入无法立即实现再投资或再投资报酬率为零,则任何动态分析法的结果都将导致决策的失误。
二、稳健内含报酬率指标的计算及运用
(一)内含报酬率指标理论上的缺陷
在投资方案的分析中,如果在整个项目寿命期内,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交替发生,且净现金流序列符号改变次数在一次以上的项目,被称为非常规投资项目。在非常规项目中,可能会出现多个无任何经济意义的内含报酬率。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与内含报酬率指标理论上的缺陷存在直接关系。根据定义,内含报酬率指标的计算,可按下列通用公式表示: 公式(1) 式中:r为内含报酬率,At、Ot分别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金额,n为项目寿命期。在此计算方法下,如项目在建设期需要多次投资或在使用期及报废期内需再追加投资(后者属于非常规投资项目),则计算的现金流出现值必然受到贴现率的影响。在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出方式一定时,贴现率越大,其投资额的现值越小;反之,贴现率越小,其现值越大。如内含报酬率r大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这是方案可行的最低标准),则按r计算的总现值必然小于按资金成本率计算的投资总现值,从而导致需现金流入补偿的投资总成本减小,进而会夸大方案的内含报酬率。r越大,其夸大成分则越大;后期的净现金流出越多,内含报酬率的夸大成分也越大。理论上,一般认为,在投资方式一定的条件下,需要补偿的投资总成本应是确定的,其投资总成本只受企业资金成本率的影响,不会随项目效果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各方案现金流入的发生时间和发生金额只能影响个案的投资效果,而不会反方向影响企业投资总成本。但在公式(1)中,项目的投资总成本却随投资效果、也即随内含报酬率的提高而降低。这正是内含报酬率指标理论上的缺陷。
(二)问题的解决——稳健内含报酬率法为改变内含报酬率指标的缺陷,笔者提出稳健的内含报酬率观点。稳健内含报酬率是指:使一项投资方案现金流入现值与按企业资金成本率贴现的现金流出现值相等的那个利率。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2)式中:R为稳健内含报酬率,i为企业的资金成本率,At、Ot分别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金额,n为项目寿命期。稳健内含报酬率在计算方法上与内含报酬率只有一点不同,即稳健内含报酬率对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出按企业的资金成本率计算现值。其理论依据为:企业的资金成本一定,项目的投资金额、现金流出时间一定,项目需补偿的投资总成本不变。稳健内含报酬率法的评价标准为:当方案的稳健内含报酬率大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则方案可行;反之,方案不可行。例:某项目投资总额100万元,企业资金成本10%,各年末现金净流量如下:年 度: 0 1 2 3 4 5 现金净流量(万元): -50 -50 16 44 41 45 稳健的内含报酬率计算步骤如下: 1、按资金成本率10%计算方案现金流出现值:50+50×0.909=95.45(万元) 2、按试算法计算预计可实现报酬率下的现金流入现值与按资金成本率计算的现金流出现值的差额:设报酬率为10%,则二者之差为: 16×0.826+44×0.751+41×0.683+45×0.621-95.45=6.758(万元)设报酬率为14%,则二者之差为: 16×0.769+44×0.675+41×0.592+45×0.519-95.45=-5.819(万元) 3、用内插法计算方案的稳健内含报酬率R: R=10%+6.758/(6.758+5.819)×(14%-10%)=12.15%方案的稳健内含报酬率12.15%大于企业资金成本率10%,所以,该方案可行。稳健内含报酬率法具有以下优点: 1、稳健内含报酬率真实地反映了项目实施后的投资报酬率,剔出了投资收益对投资成本的影响,更利于客观的评价项目的投资效果。 2、解决了非常规方案的报酬率计算问题。对于任何形式的投资项目,稳健内含报酬率都存在唯一性。请看下例,设企业资金成本为10%:年 度: 0 1 2 3 现金净流量(万元): -90 123.9 86.4 -130.5 该方案属非常规投资项目,按传统的内含报酬率法计算该方案有两个内含报酬率,分别为18%和25%,两者都夸大了项目自身的投资效果,对决策分析无任何正面帮助。现将现金流出按10%的资金成本率计算现值,测得该方案的稳健内含报酬率为9.47%,因9.47%小于企业资金成本率10%,所以该方案不可行。我们用净现值法验证如下:方案净现值=126.9×0.909+86.4×0.826-130.5×0.751-90=-1.287万元,净现值小于零,说明方案实际报酬率低于10%,方案不可行。与稳健内含报酬率法结论一致。 3、稳健内含报酬率法与其它的动态分析法在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中所选择的“时点”相同:都为现值,而且投资总成本的计算口径一致,因而使各种动态分析结果更具有可比性。
一、PV、DAYS360、IRR函数简介
作为一般投资者,在进行债券投资决策之前,若借助上述模型进行债券估值时计算过程过于繁琐,尤其是在投资者期望报酬率、距债券到期日的天数经常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其实,借助EXCEL中的PV、DAYS360、IRR函数就能将繁琐的过程变得快捷方便。以上海汽车(600104)在2007年发行的上汽债(126008)为例,上海汽车2007年12月19日发行的分离交易可转债票面金额为每张100元人民币,平价发行,债券期限6年,票面利率为0.8%,每张债券的最终认购人可同时获得发行人派发的3.6股认股权证,信用状况较好,该债券上市交易日为2008年1月8日。
(一)PV函数 PV函数主要用于确定债券的价值。其语法格式为:PV(rate,nper,pmt,fv,type)。其中,Rate为各期利率;Nper为期限,即该债券的付息总期数;Pmt为各期所应支付的金额,如每期的利息金额;Fv为未来值,即债券本金。Type的参数为数字0或1,用以指定各期的付款时间是在期初还是期末。在债券估值中,假设利息的支付均在期末进行,TYPE的参数为0或省略。依据上汽债的基本材料,上汽债在发行日的价值为:100×0.8%×(P/A,I,6)+100×(P/F,I,6)。其中,I为投资者期望报酬率,则PV表现为投资者心理价格,是投资者愿意为之付出的最高价格。若I为社会平均报酬率,则PV表现为债券内在的价值,是社会对该债券的估值。假定I的取值为7%,利用在EXCEL可以快捷地得到债券的估价,见表1。在单元格C5中输入“=PV(B4,6,0.8,100)”,可以得出投资者期望报酬率为7%时,投资者对该债券的估价为70.45元(注:表中负号是Excel自动计算结果,代表投资者资金的流出,在估值考虑时,可以将负号去掉,或是采用ABS函数“=ABS(PV(B4,6,0.8,100))”将负号去除,下同)。其中,6为债券期限,0.8是按面值计算的债券利息,100是指债券到期时收回的本金。即当投资者以低于70.45元的价格在发行日购入该债券,持有到期,将会获得或高于7%的到期收益率。该函数的实际意义在于能根据债券未来的现金流,结合投资者期望报酬率来计算符合投资者合理的价位;或是在目前的价位上进行投资,测算出投资者获得的投资报酬率。
(二)DAYS360函数DAYS360函数是按照一年360天的标准,计算出两个日期间相差的天数。其语法格式为:DAYS360(start_date,end_date,method)。其中,Start_date和end_date是用于计算期间天数的起止日期。Method为一个逻辑值,可以省略,用该函数求出上汽债发行日与上市日之间的间隔天数,见表2。在单元格c3中输入“=DAYS360(B1,B2)”,即能求出两者之间间隔的天数为19天。但用该函数计算出的天数,是以一年为360天的标准计算。该函数可以帮助投资者计算出债券购买日与出售日或到期日之间的间隔天数,从而有助于计算债券投资的持有收益率。
(三)IRR函数IRR函数主要用于确定债券投资到期收益率,它表示债券投资的内含收益率。其语法格式为:IRR(values,guess),Values为数组或单元格的引用,必须包含至少一个正值和一个负值,用以计算返回的内部收益率;Guess为对函数IRR计算结果的估计值,该参数可以省略。以上汽债为例,假如投资者在债券发行日即以70元的价格购入该公司债券,每年获得0.80元的利息收益,到期收回本金,则其到期持有收益率为7.12%,见表3,资金流出以负号表示。在C3单元格中输入“IRR(B2:H2)”,即可求出该投资的内含报酬率为7.12%。表示投资者若以70元购入该债券并持有到期,该投资每年能给投资者带来7.12%的收益,但该函数只适用于每期间隔时间相等的情况下使用。当投资者变更表中B2单元格数值时,其内含收益率会随之变化。因此,该函数有利于投资者测算以不同价格投资时,其投资行为所带来的投资收益率,从而便于投资者以符合自身期望报酬率的价格购买或出售债券。
二、Excel函数在债券投资中的应用
在债券投资过程中,投资者通常会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债券发行日:是否需要在发行日进行债券投资投资机构对上汽债的保守估计的收益率为6.8%~7.2%。将该数值区域作为投资者期望报酬率的上下限区间。利用PV函数在单元格c5中键入“=PV(B1,B2,B3,B4)”,即可求出发行日该债券的价值为71.22元,见表4。若在单元格B1中键入7.2%,则债券的价值为69.68元。即按照当前投资者期报酬率在6.8%~7.2%,该债券的价值在69.68―71.22元区间内。即随债券附送的3.6份认股权证在二级市场的价值至少要达到28.78~30.32元(即发行价减去债券部分的价值),投资者才能达到其期望报酬率。如果投资者分析,该部分的认股权证在市场价格中会高于28.78―30.32元,则完全可认购该债券。
(二)债券上市日:债券上市参考价是否适宜投资上汽债于2008年1月8日上市交易,这时,投资者会考虑上市的开盘价,并借助PV函数得出上汽债上市日的价格,即求其现值。首先,确定折现率,选取的折现率应为社会平均报酬率,可以将5年期的国债利率作为投资者平均投资报酬率。如果考虑风险因素,投资者也可
以给予一定的风险溢价,以投资机构对上汽债的保守估计的收益率为6.8%-7.2%作为投资者的投资报酬率。其次,投资者利用DAYS360函数求出上市日至到期日之间的天数,然后换算成年数,再利用PV函数求出债券的现值,即为上市参考价格,见表5。在B列相应的单元格设置好计算公式后,投资者只需在单元格B7中录入其期望报酬率,债券的估价结果就可得出。表中显示,在2008年1月8日上市日,若投资者期望报酬率为7.2%,债券每期利息为0.8,持有到期的情况下,其债券价值为69.90元(注:表中负号是Excel计算结果,代表投资者资金的流出,在估值考虑时,可以将负号去掉)投资者以等于或低于该价格购入债券,就可获得或高于7.2%的收益率。最后,用投资者个体的期望报酬率作为折现率,求出符合投资者获利目标的投资价位待债券价格出现,即可达到预期目标。
(三)债券流通日:加仓购买或减磅操作债券上市交易之后,投资者面对上下波动的价格,往往要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加仓购买或减仓操作。实质上,在债券流通期间,投资者操作依据有两个:一是投资者自身期望的投资报酬率。以投资者自身期望投资报酬率折现计算的债券价格为投资者入市的最高限价,只要市场价格低于最高限价,投资者可进行加仓操作,从而达到或超过自身的期望报酬率;二是无风险投资报酬率。以无风险投资报酬率折现计算的债券价格为投资者减磅操作的预警信号,市场价格一旦接近或超过该价位,则意味着债券价格上涨将缺乏后力。
(四)债券流通日:当前价位对应的到期收益率投资者十分关注的是,目前的债券价格发生较大的波动是否已达到或获得投资者期望的报酬率,此时的操作将会给投资者带来多少收益率,如何计算债券流通日的债券投资的收益率,投资者可以借助IRR函数或是采用“测试法”进行计算求解。其一,利用IRR函数求解。利用IRR函数求债券投资收益率有一个限制条件,即计算的期间必须是整年或整月。它主要适用于在债券发行日或是在距债券到期日为整年整月时使用。其二,利用测试法求解。在实际债券投资决策中,投资者决策日距债券到期日往往不是整数倍。因此,可以采用“测试法”进行决策。测试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估计的折现率求出各期现金流入(利息或本金)的复利现值之和,作为投资当日的债券估计价格,并将估计的价格与市场实际价格进行对比,直至测试到两者接近甚至为零时,这时的折现率即为投资者当前价位购入债券时所能达到的收益率。
正确区分被审计人员所在单位的责任中心归属
1.责任申心的一般概念
对各级主管人员的业绩评价,应以其对完成目标、计划中的贡献和履行职责中的成绩为依据。他们所主管的部门和单位有不同的职能,按其责任和控制范围的大小,这些责任单位分为成本中心、未出闰中心和投资中心。
一个责任中心,如果不形成或者不考核其收入,而着重考核其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这类中心称为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的职责,是用一定的成本去完成规定的具体任务。任何发生成本的责任领域,都可以确定为成本中心。
一个责任中心,如果能同时控制生产和销售,既要对成本负责又要对收入负责,但没有责任或没有权力决定该中心资产投资的水平,因而可以根据其利润的多少来评价该中心的业绩,那么,该中心称为利润中心。利润中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的利润中心,它直接向企业外部出售产品,在市场
上进行购销业务。另一种是人为的利润中心,它主要在企业内部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出售产品。从根本上看,利润中心是指管理人员有权对其供货的来源和市场的选择进行决策的单位。
投资中心是指某些分散经营的单位或部门,其经理所拥有的自主权不仅包括制定价格、确定产品和生产等短期经营决策权,而且还包括投资规模和投资类型等投资决策权。投资中心的经理不仅能控制除公司总部分摊管理费用外的全部成本和收入,而且能控制占用的资产。因此,不仅要衡量其利润,而且要衡量其资产,并把利润与其所占用的资产联系起来。
2.国有商业银行责任中心的划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体系基本相同,一般有总行、分行(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储蓄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视一级法人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完善注重权力的控制。因此,对于各分支机构而言,其责任中心性质的归属往往处于变动之中,关键要看上级行授权管理状况。比如上述的二级分行,如果一级分行完全上收了其主要资产增长的权力,那么它就不能成为投资中心,而是利润中心。
不同性质责任中心评价为核心指标及其
由于各种责任中心的职能、责任和控制范围不同,所以对其考核评价也应采取不同的指标。
1.对成本中心的考核评价
对成本中心考核评价的核心指标是责任成本。所谓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为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从整个企业的空间范围和很长的时间范围来观察,所有成本都是人的某种决策或行为的结果,都是可控的。但是,对特定的人或时间来说,则有些是可控的,有些是不可控的。所以,可控成本总是针对特定责任中心来说的,是指在特定时期内、特定责任中心能够直接控制其发生的成本。
责任成本的关键是判别每一项成本费用支出的责任归属,判别成本费用支出责任归属的原则是:(1)假如某责任中心通过自己的行动能有效地一项成本的数额,那么该中心就要对这项成本负责。(2)假如某责任中心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某种资产或劳动,它就应对这些资产或劳动的成本负责。(3)某管理人员虽然不直接决定某项成本,但是上级要求他参与有关事项,从而对该项成本的支出施加了重要影响,则他对该成本也要承担责任。
比如,商业银行的分理处、储蓄所,它们是典型的成本中心,考评它运用责任成本即全部可控成本指标则比较恰当。它们对自身贷款资产的发放、固定资产的购置乃至人力安排都无权决定,而只能对吸收存款的利息成本支出,以及一些低值易耗品使用成本负责。
2.对利润中心的考核评价
对于利润中心进行考评的指标是利润,但利润并不是一个十分具体的概念,在这个名词前边加上不同的定语,可以得出不同的概念。在评价利润中心业绩时,我们至少有4种选择: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部门边际贡献和税前部门利润。
以可控边际贡献作为业绩评价依据是最好的,它反映了部门经理在其权限和控制范围内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部门经理可控制收入,以及变动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因而可以对可控边际贡献承担抓。
以边际贡献作为业绩评价依据不够全面,因为部分固定成本是利润中心可以控制的。
以部门边际贡献作为业绩评价依据,可能更适合评价该部门对企业利润和管理费用的贡献,而不适合于部门经理的评价;如果决定该部门的取舍,部门边际贡献是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如果要评价部门经理的业绩,由于有一部分固定成本是过去最高管理层投资决策的结果,现在的部门经理已经很难改变,部门边际贡献则超出了经理人员的控制范围。
以税前部门利润作为业绩评价的依据通常是不合适的,公司总部的管理费用是部门经理无法控制的成本,由于分配公司管理费用而引起部门利润的不利变化,不能由部门经理负责;不仅如此,分配给各部门的管理费用的计算方法常常是任意的,部门本身的活动和分配来的管理费用高低并无因果关系。许多企业把所有的总部管理费用分配给下属部门,其目的是提醒部门经理注意各部门提供的边际贡献必须抵补总部的管理费用,否则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就不会盈利。其实,通过给每个部门建立一个期望能达到的可控边际贡献标准,可以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这样,部门经理可集中精力增加收入并降低可控成本,而不必在那些他们不可控的分配来的管理费用上花费精力。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的基层支行就是一个利润中心。它虽然不具有贷款发放和固定资产购建的决策权,但是每一项这样资产的形成,却往往与其直接推荐、建议密切相关,即便它不形成贷款资产,它还可以通过上存资金获取收入,因此它能够控制自己的收入规模;同时它对自身的固定成本不具有完
全控制能力,比如上级行核定的等级式的人力费用,以及总分行分配的其他管理费用等。所以,以可控边际贡献对其进行考核评价,最为恰当。
3.对投资中心的考核评价
评价投资中心业绩的指标通常有以下两种选择: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
投资报酬率是最常见的考核投资中心业绩的指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投资报酬率是部门边际贡献除以该部门所拥有的资产额。投资报酬率还可以分解为投资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的乘积,并可进一步分解为资产的明细项目和收支的明细项目,从而对整个部门经营状况作出评价。用投资报酬率来评价投资中心业绩有许多优点:它是根据现有的资料的,比较客观,可用于部门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投资人非常关心这个指标,公司总经理也十分关心这个指标,用它来评价每个部门的业绩,促使其提高本部门的投资报酬率,有助于提高整个的投资报酬率。同时,投资报酬率指标的不足也是十分明显的:部门经理会放弃高于资本成本而低于部门投资报酬率的机会,或者减少现有的投资报酬率较低但高于资金成本的某些资产,使部门的业绩获得较好的评价,但却伤害了企业整体的利益。从引导部门经理采取与企业总体利益一致的决策来看,投资报酬率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为了克服由于使用比率来衡量部门业绩带来的次优化,许多企业采用绝对数指标来实现利润与投资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剩余收益指标。剩余收益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业绩评价与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引导部门经理采纳高于企业资本成本的决策;当然,剩余收益是绝对数指标,不便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比较,规模大的部门容易获得较大的剩余收益,而他们的投资报酬率并不一定很高。
经济发展与会计职业需求,是巧合?
为什么会计职业与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是会计专业工作者的自我陶醉,还是经济发展对会计职业提出的客观需求?
我们不妨从一组数据开始
2007年,美国的GDP是14万亿美元,中国的GDP是近4万亿美元,美国的GDP是中国的近4倍。2007年底,美国的执业注册会计师是30多万人,中国则为7万多人,美国的注册会计师的数量也是中国的约4倍。这是巧合,还是磐然?如果这一关系不是偶然的,这将意味着经济越发达,社会对注册会计师的需求就越大。
2007年,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省的GDP为2.6万亿元,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宁夏自治区的GDP为707亿元。同一时期,广东的企业会计师为110万人,而宁夏的企业会计师数量为6万人。这是巧合?还是必然,同样地,如果这一关系不是偶然的,也同样将意味着经济越发达,社会对会计师的需求也就越大。
为什么说会计有如阳光?
市场经济无疑已经成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主要经济制度。资本市场无疑又居于市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为什么资本市场如此重要?会计与资本市场到底是何关系?
居民取得收入后,首先会安排自己的消费和储蓄。收入中扣除消费之后的储蓄,总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投资,比如存入银行、购买股票等证券。银行体系再将这些储蓄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同样地,消费者购买股票等证券而流入资本市场的资金,通过资本市场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配置。企业获得这些资金之后,会进行实物投资生产出更多的消费品,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未来的消费。
如此看来,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把储蓄转化为资本,进而转化为未来的消费。同时,资本市场又承担着在企业之间分配资本的功能。资本配置的效率与消费者福利是何关系?会计职业在其间又发挥着何种功能?
不妨假设全社会有两个企业,甲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为20%,而乙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为10%。显然,在两个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前提下,甲企业创造出的财富增量、创造出的消费品增量,是乙企业的两倍。如果投资报酬率更高的甲企业相对于投资报酬率相对较低的乙企业,能够从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资本,那么全社会财富增长的速度、消费者供给资本后获得的未来消费,都将会更多,全社会的福利会因此而增长得更快,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就越高。
概言之,当投资报酬率成为引导资本配置依据的时候,消费者当前放弃等量的消费,未来能够获得的消费就将更多,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就将更高。而投资报酬率就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会计报表是资本市场的仪表盘引导着银行体系、证券市场体系,将消费者消费结余的储蓄高效率地配置到不同的企业中去。
大家试想,如果一个经济体中,没有了会计,是不是相当于生命中没有了阳光?
大家再想想,经济越发达,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的需求就越大是巧合吗?
会计职业未来如何发展,
既然会计报表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输入变量那么决定着会计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资本市场。正是基于这一判断,我们预期,
第一,股票价格越高,企业发行等量的股票从资本市场中拿走的资金也就越多。换言之,会计报表影响着股票价格,进而影响着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全部流通在外的股票价格之和,即企业的价值。正因为如此,当前的会计准则,广泛地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试图为投资者计量企业的价值,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未来的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将朝着如何更好地计量企业的价值这一方向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
一、两种传统的商誉计量方法
商誉计量是商誉会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着商誉的确认、摊销和其他处理程序。传统上,仅对合并商誉(或称外购商誉)计量入账,对自创商誉则不予确认。即便同样是对合并商誉的计量,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做法:
1、间接计量法
间接计量法也称割差法,是以购买成本大于购买方在交易日对所购买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权益部分的差额来衡量商誉的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商誉价值=购买总成本-(取得的有形资产及可辨认无形资产公允价值总和—承受之负债公允价值总额)=购买总成本—购买的净资产公允价值
[例1]A公司决定收购B公司,经评估,收购日B公司全部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870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9500万元,固定资产18000万元,专利权1200万元;B公司负债的公允价值为6500万元,其中流动负债5000万元,长期负债1500万元;则B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2200万元(28700-6500)。
假设经过产权交易谈判,双方确定的收购价格为25000万元,则可确认B公司商誉价值为2800万元(25000-22200)。
2、直接计量法
直接计量法也叫超额收益法,是指通过估测由于存在商誉而给企业带来的预期超额收益,并按一定方法推算出商誉价值的一种方法。直接计量法根据被评估企业预期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又分为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和超额收益折现法。
(1)超额收益资本化法
超额收益资本化法是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理,认为既然企业存在超额利润,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资本(资产)在起着一种积极作用,只是账面上没有反映出来罢了,因此将企业的超额收益还原,就是商誉的价值。采用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
①企业的超额收益
超额收益=实际收益-正常收益=可辨认的净资产公允价值×预期投资报酬率-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同行业平均投资报酬率
②将超额收益按选定的投资报酬率予以资本化
商誉价值=超额收益÷选定的投资报酬率
这里,选定的投资报酬率可以是正常的投资报酬率,也可以是较高的预期投资报酬率(采用较高的预期投资报酬率的理由是,企业在获取超额收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因而应按高于正常水平的投资报酬率作为测算商誉的基础)。
[例2]如上例中,假设B公司所在行业的平均投资报酬率为15%,根据近三年的经营实绩及对未来的盈利预测,该公司投资报酬率为20%,则B公司商誉价值的计算过程为:
①计算超额收益
超额收益=22200×20%-22200×15%=4440-3330=1110(万元)
②计算商誉价值,假设按同行业平均收益率资本化
商誉价值=1110÷15%=7400(万元)
不难看出,按此法测算的商誉价值偏高,因为此法是以假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将永远持续为基础的(计算过程②即为永续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在这里,超额收益被看成了永续年金),而事实上,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商誉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其价值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相比之下,采用超额收益折现法或许更好一些。
(2)超额收益折现法
超额收益折现法是指把企业可预测的若干年预期超额收益依次进行折现,并将折现值汇总以确定企业商誉价值的一种方法。如果预计企业的超额收益只能维持有限的若干年,且不稳定时,一般适用于此种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商誉价值=∑各年预期超额收益×各年的折现系数
在各年预期超额收益相等的情况下,上式可简化为:
商誉价值=年预期超额收益×年金现值系数
[例3]仍用B公司的资料,假设经评估B公司的超额盈水平将持续5年,其他条件与例2相同,则B公司商誉价值=年超额收益×利率为15%,期限为5年的年金现值系数:1110×3.3521=3720(万元)
二、对两种传统商誉计量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一)一般评价
一般认为,人们对商誉性质的不同认识决定了对商誉计量方法的选择。间接计量法是“总计价账户论”即视商誉为净资产的“收买价与公允价值之差”的产物;直接计量法是“超额收益论”即视商誉为“超额获利能力”的产物。
间接计量法一个最大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另外,间接计量法是通过可辨认净资产收买价减去公允市价求得商誉价值,其收买价是实际发生的产权交易价格,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收买价又是经过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最终确定的,体现了不同当事人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因而还具有公允性。正因如此,间接计量法几乎成为各国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计量商誉的唯一方法。比如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1AS22)、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6号意见书(APB Opinion No.16)等均是以间接计量法来计量商誉的价值。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第X号-企业合并(征求意见稿)》中也规定:“购买成本超过被购买企业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中的股权份额时,其超过数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但是,间接计量法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商誉的价值是通过差额倒算出来的,收购时对单个可辨认资产价值估算的误差(高估或低估)、双方谈判技巧对商誉价格的等非商誉因素,可能都会影响到商誉的计价。间接计量法的另一个缺点是,其仅局限在企业合并时才可运用,因为只有企业合并时才会有“收买价”。这样,即使一家公司长期经营形成了可观的商誉,如不发生合并,间接计量法也无法其商誉价值。
直接计量法建立在商誉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观念之上的,此运用广泛,不管企业是否发生合并都可以运用。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只要证明其具有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就可确认其具有商誉,就可运用直接计量法计量其商誉价值的大小。再者,直接计量法计算依据的行业投资报酬率是客观的,经营业绩也可以从财务报表中得到验证,也就是说,直接计量法数据的取得是建立在行业认同与客观可验证性的基础之上,因此计算出来的商誉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其他非量化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广泛认同。当然,直接计量法在操作上也存在一定难度,一个突出的就是能够取得超超收益的持续时间较难测定。另外,直接计量法计算比较繁琐,因为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依靠企业财务报告、同行业财务报告等资料确认企业是否存在超额收益,如果存在,每年的超额收益是多少,在此之后,还需确定适当的资本化率或折现年数等。
(二)深层与选择
对商誉的两种计量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笔者得出了如下结论:计量法实际上只是一种表象,它是建立在直接计量法的基础之上的,其本质与直接计量法同出一辙。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重新来分析一下间接计量法下商誉的计算公式:
商誉价值=购买总成本-购买的净资产公允市价
上式中,购买的净资产公允市价是一定的,因此商誉价值的大小就取决于购买企业的总成本,也就是收买价。而收买价又是如何确定的呢?表面上看,是由买卖双方通过谈判,讨价还价确定的。收买价中包含两部分资产的价值,一是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一是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即商誉。而前者,即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的价值,可通过资产评估的方法进行测算,是可以确定的,所以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实质上是在对商誉的价值进行协商。在谈判中双方的报价,必然要有一定的依据,这个依据就是他们各自评估的商誉价值,而这个商誉价值是怎样得出的呢?无疑是双方运用直接计量去测算的。比如,假设在前述A公司收购B公司的案例中,A公司报出的收购价为24000万元,而B公司报价26000万元,在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2200万元已定的情况下,A公司之所以报价24000万元收购,是因为A公司事先对B公司的超额盈利能力用直接计量法进行了估价,估价为1800万元,而B公司之所以报价为26000万元,也是因为B公司事先用直接计量法对自身的商誉资产进行估价,估价为3800万元。当然,由于商誉资产的不确定性较强,两家公司选用的评估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双方评估的商誉价值出入较大。于是,双方进行协商、谈判,最后双方认为将收买价定为25000万元,亦即商誉价值为2800万元较为合理,于是以25000万元成交。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追根溯源,不是先有收买价,再有商誉,而是先有了对商誉的估价,才有了收买价。收买价加包含的商誉,本质上是先用直接计量法进行评估再协商确定的结果。因此可以说,间接计量法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透过这一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商誉的计量实际上一直采用的都是直接计量法。从这一点上也不难看出:“总计价账户论”根本没有与“超额收益论”相抗衡的资格,对商誉价值的计量,必须牢牢把握住宿誉的本质是“超额获利能力”这一核心。我国《企业准则一无形资产(征求意见稿)》将商誉定义为企业的超额收益能力,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我们说商誉是间接计量法下收买价与可辩论净资产公平市价之间的差额,是经买卖双方协商确定的通过直接计量法计算的商誉价值。人们之所以喜欢用这一差额计量商誉,只不过是它更的直接罢了。对合并价值的计量,归根结是用直接计量法。
基于上述分析,考虑到商誉的性质,以及会计所面临的新经济环境,笔者认为,对商誉的计量应以直接计量法为主,间接计量法为辅。这主要也是由两种方法本身的适用范围决定的。近年来,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资本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主张将自创商誉计价入账的呼声日益高涨,如果将自创商誉入账,显然需要用直接计量法计量其价值,对外购商誉,也应先以直接计量法的计算结果为重要,然再用间接计量法计算的结果对商誉登记入账。另外,考虑到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和超额收益折现法各自的优缺点,笔者认为,出于稳健性原则考虑,在直接计量法中又应当首选超额收益折现法,折现年限可由并购双方协商确定;只有在有充分理由可以确定商誉能长期发挥作用,企业经营状况一直较好,预期超额收益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才可选用超额收益资本化法。
[参考]
[1]阎德玉。论商誉计算方法及其体现的会计观念[J].财会月刊,1998,(9)。
[2]财政部会计司编。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西安财经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在我国能源中,煤炭资源首当其冲受到关注,煤炭企业的发展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分析煤炭企业税负水平,改进税负中不合理因素,对煤炭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利用26家煤炭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煤炭企业税负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盈利水平、投资报酬率和固定资产比率与公司所得税税收负担显著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和管理水平不具有显著相关性。结合影响煤炭企业税收负担因素的分析结果,利用行业间的相关性,针对刚上市的陕西煤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煤炭企业;税收负担;税负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150-04
一、引言
煤炭行业是我国的支柱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煤炭企业的发展关乎到能源的“命运”。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企业的稳健发展关系着能源的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未来若干年内,煤炭仍是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基础能源。现阶段,煤炭作为能源消耗之最,在经济增长的拉动下对煤炭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煤炭企业税收负担过重的问题也日见端倪。由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分析煤炭企业企业所得税税负影响因素,帮助企业在税法允许范围内合理进行税收筹划,扩大煤炭企业产业链,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有一定意义。
二、研究综述
国外对能源税负的研究开始较早,Hotelling首先研究了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速度以达到调节资源税费的目的[1]。Maarten Allers通过分析新西兰执政党对地方税负的影响,得出不同党派对税负会产生影响的结论[2],同年David M.S也证明政府税收体制会对企业税收负担产生影响[3]。由于国外煤炭资源不及我国丰富,因此专门针对煤炭行业税负的研究不多。我国对煤炭企业税收负担研究较为全面,席玮,王一涵测算了2010年中国不同行业实际有效税负,结果表明,煤炭行业存在较高的资本税负问题[4]。王延明利用参数及非参数方法验证了规模、地区及行业对上市公司所得税负担的影响[5]。李国平,张海莹调查了某县煤炭开采企业实缴税费负担水平,结果表明,企业实缴税费负担水平高于应缴税费负担水平[6]。娄权基于1994-2004年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上市公司税负以及影响因素。发现上市公司总体税负与负债水平和投资收益显著负相关[7] 。周国栋以2006-2010年我国A股上市的能源企业为样本,研究得出了流转税、企业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均对企业总体税负有关键的影响的结论[8]。
税收负担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税收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国外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政府对税收的影响,国内对煤炭企业的税负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指出煤炭企业税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水平以及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多为宏观层面的研究,而对煤炭企业税负影响因素的专门研究很少。鉴于此,本文将运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经验数据,定量分析煤炭企业所得税税负影响因素。
三、实证分析
图1列出了2008-2012年26家煤炭上市公司的企业总体税负。企业所得税税负虽呈波动状态,但总体有上升的趋势。不同规模的企业,其税收负担不同。
吴祖光在研究评述中从政治成本、政治影响、产业政策、政治关联以及企业特征角度对企业有效税率的差异进行了解释。本文只是站在企业角度进行研究,因此以企业特征作为研究对象。企业特征是企业的本质,是各类型的企业共同的质的规定性。企业特征因素包括公司规模、财务杠杆、资本密集度、盈利能力和企业的成长能力[9]。规模是公司最基本的特征,公司规模与企业税收负担的关系备受关注但一直没有取得一致结论,学术界对此有两类观点:第一类是政治影响假说,发展中国家的大公司可能利用他们的经济影响力影响税收立法,降低自身税收负担;第二类观点是政治成本假说,认为大公司受到公众关注程度高,实际税收负担也越高。企业税收负担与规模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其他环境或者企业特征因素的调节,从而表现出复杂性。由于负债利息可以税前扣除,而股利是从税后利润支付,理论上财务杠杆高的公司,其有效税率越低。但有些新企业主要利用短期债务融资,较少使用长期债务融资,从而表现出税收负担与财务杠杆之间的非显著关系。税法规定折旧和摊销可以税前扣除,所以资本密集度会对有效税率有一定作用。企业投资规模和获利能力是导致同一行业、不同年度税收负担存在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大量的经验研究并没有就公司特征如何影响税收负担取得一致结论。本文借鉴企业特征因素,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管理水平、投资报酬率和资产密集度六个方面提出假设,分析影响煤炭企业税负的因素。
(一)研究假设
企业规模较大,营业收入也会高,从而带来各项税收负担就越高,煤炭企业的各项税负也高,因此提出假设1:
H1:企业规模越大,煤炭企业税负也越大。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利息具有抵税作用。资本结构理论中的净收益理论、MM理论均说明负债有税盾作用。所以公司的税负与财务杠杆相关,负债越高,抵税效果越明显,因此提出假设2:
H2:资产负债率水平越高,煤炭企业税负越低。
宏观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越高,其必要的消费占收入总量的比重越小,剩余财富越多,国家可集中的收入越高。从宏观的国家税负延伸到微观的个体企业上,结论也应成立。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的盈利水平越高,企业所承担的税负也越重。故提出假设3:
H3:盈利水平越高,煤炭企业税负越高。
煤炭是一种资源性产品,其企业投资大,风险高,受环境制约较大,“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我国煤炭行业未来不能单纯以扩大产量为目标,而是要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负担。由此可见,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一方面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政策相一致,减少违法违规行为,可支付较少的费用;另一方面,管理水平高,设备养护及时得当,利于充分发挥设备的最优生产效率。故提出假设4:
H4:管理水平越高,煤炭企业税负越低。
煤炭企业建设周期长,前期需要投入大额资金进行筹建,又受到资源条件的约束,因此投资报酬率对煤炭企业来说是衡量经营好坏的指标之一。投资报酬率高,说明相同投资水平下企业收入多,因此提出假设5:
H5:投资报酬率越高,企业税负越高。
煤炭行业前期投入多,用于采掘、开发煤炭资源及后期加工的设备较多,且价值较高。固定资产较多的企业,每年的折旧费用相对较多。税法上规定折旧具有抵税作用,折旧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因此提出假设6:
H6:固定资产越多,税负越低。
(二)样本选择
本文以2012年26家煤炭上市公司的财务年报为基础,经整理计算得出所得税税负、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管理水平、投资报酬率和资产密集度七个指标。数据来自巨潮资讯网。
(三)实证检验
1、建立模型及定义变量
线性回归分析主要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线性因果关系,每个自变量的单位变动对因变量均有影响。所得税负担是所得税与利润的比值,利润、盈利能力、投资报酬率、资本密集度和管理费用的变动都会直接影响所得税税负分子或分母的变化。因此为更好验证假设因素对总体税负的影响,建立多元线性样本回归模型,进行OLS回归:
tax burden= β0+β1size+β2lev+β3roa+β4management+β5investprofit+β6capital+μi
其中β0为截距项,μi是随机误差项,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2、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诊断
为了检验各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严重的重叠部分,下面进行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如表2所示
利用特征值检验多重共线性,从表2中可知,自变量不存在特别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3、假设检验及结果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得出以下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F统计量为14.067,对应的显著性水平Sig.=0.009<0.05,方程总体回归效果显著。表明模型中所有变量对因变量的“总体影响”是显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解释变量的单独影响都是显著的。表3所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系数R 方为0.566,这6个变量的共同作用可以解释因变量56.6%左右的变动,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效果一般。为了验证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进行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表4显示,煤炭上市公司总体税负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投资报酬率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管理水平和固定资产比率负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煤炭企业总体税负与资产负债率的回归系数为-0.008,即,资产负债率高的煤炭企业税收负担越轻。但由于Sig.=
0.633,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负债具有抵税作用,负债越大,抵税作用越明显,税收越少。但资产负债率并不是影响煤炭企业总体税负的主要因素。
煤炭企业总体税负与盈利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042,盈利能力变动一单位,税负变化4.2%,说明盈利能力高即营业收入中净利润所占比重大的企业税负较高,从而证明假设3成立。盈利能力对煤炭企业所得税税负的影响有显著作用。
煤炭企业总体税负与管理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006,即管理能力差的煤炭企业其税收负担越重。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管理水平高的煤炭企业的确有利于减少企业税收负担,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原因可能是存在一些与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工人工作效率相关的其他税费支出,这些支出与管理水平不存在直接的关系。
煤炭企业投资报酬率与税收负担的回归系数是0.159,投资报酬率增加一个单位,税负增加15.9%,说明投资报酬率高的企业税收负担重。本文定义的投资报酬率是利润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在企业资产一定的前提下,利润总额的增加会加大企业所纳的企业所得税额,进而提高企业税负。
煤炭企业的公司规模与税收负担的回归系数是0.001,即公司规模越大的煤炭企业税收负担越重,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而验证了假设1。
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比率与企业税收负担的回归系数是-0.002,即资本密集度越高的煤炭企业税收负担越低,从而验证假设6。固定资产的折旧具有的抵税作用可以减少煤炭企业的税负。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2012年我国26家上市煤炭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公司规模越大、盈利水平越高、投资报酬率越高的煤炭企业,税收负担越重;资本密集度越高的煤炭企业,税收负担越轻。由于显著相关的因素是影响税负的主要因素,因此结合有显著影响的因素针对陕西煤业提出建设性建议。
作为陕西省的煤炭大企业,陕西煤业在成功上市后,紧随中国神华和中煤能源,成为中国煤炭产量第三大上市公司。作为陕西唯一集产、运、销为一体的省属特大型煤炭企业,公司拥有完整的煤炭生产、销售和运输体系,自成立以来连续实现高速增长。陕西煤业与其他公司一样,煤炭需求的增长与经济发展高度挂钩,煤炭资源的整合是以国家对煤炭行业的高度控制力为前提。国家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对煤炭企业税收多次监管。陕西煤业刚上市,面临更多的财务披露,所得税便是其中之一。因此陕西煤业借鉴其他煤炭上市公司的经验来控制税收负担有一定意义。
首先,投资报酬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盈利能力的提升会适度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但盈利的增长额大于税收费用的增加值。作为大型煤炭企业,需要进行作业分析,重构作业连,消除无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同时重构价值链,减少资金的占用。不能一味追求高速发展,要科学规划、有序发展,促进煤炭行业绿色生态以及与环境和谐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降低环境负担,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
其次,企业规模的增加会加大税收负担,陕煤可以转变煤炭经济的增长方式。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扩张规模,这时企业可以通过扩大产业链,分割产业的方式来减少税收负担。把产业更加细化,增加企业下游产品品种,采用分劈技术降低企业税负。同时,促进煤炭企业资源结构调整,规范壮大煤炭产业,培植大型煤炭集团,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扩大煤炭企业公司规模,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第三,企业需要提升管理水平,有利于降低税负。减少一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提高煤炭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合理规划、建设煤炭设施。随着国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煤炭需求增幅将有所趋缓,作为煤炭企业,及时更新和养护大型设备,不断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国家的环境保护原则,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企业设备,为企业添置固定资产的同时合理降低税负。
本文只是从企业财务数据宏观方面进行税负因素的分析,没有验证资源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由于有的企业数据缺失较多,不能得到准确的相关性分析。针对以上不足,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更深入的研究和发现。
参考文献:
[1] Hotelling.H,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Journalof Political Economy,1931(39):137-145.
[2] Allers ,M.D.&.C.,Partisaninfluence on the local tax burden in theNetherlands[J].2001(106):351-363
[3] David M.S.Frictions as a constraint on tax planning[Z].workingpaper,Columbia Universityschool of law,NewYok,2001,(2).26-45.
[4] 席玮,王一涵.中国行业要素收入有效税负测算—基于税源视角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1):10-14.
[5] 王延明.上市公司所得税负担研究—来自规模、地区和行业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3(1):115-122.
[6] 李国平,张海莹.煤炭资源开采企业税费负担水平研究—以某县煤炭资源开采企业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9):93-97.
[7] 娄权.上市公司税负及其影响因素—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特区经济,2007(1):99-101.
[8] 周国栋.我国能源企业税负影响因素分析[J].软科学,2012(4): 127-130.
[关键词] 企业业绩评价;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23. 007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23- 0011- 02
1 企业业绩评价的基本概念
企业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以及经营增长等方面进行的综合判断。
2 财务指标体系
2.1 财务指标的概念
财务指标,是指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财务指标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财务指标分析能够将企业的管理成果予以量化分析,这样便于考核企业管理状况,以作为企业下一步投资、筹资及利润分配的依据。因此,企业财务指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财务指标分析的缺点
传统财务指标分析是基于利润的业绩考核评价,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的局限性:第一,依赖的历史信息,无法体现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第二,仅反映财务状况,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第三,可能造成短视行为,忽视企业的长远利益。第四,没能有效考虑风险,无法正确反映企业目标。
3 非财务指标体系
3.1 非财务指标的概念
非财务指标,是指基于财务报表以外的更广泛的企业信息的指标,是体现管理层绩效和企业发展前景的更好的指示器。非财务指标必须定义明确且可予以衡量,指标体系应同时兼顾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要与企业竞争策略相结合,应做到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
3.2 非财务指标的内容
非财务指标的主要内容见表1。
4 目前企业业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4.1 片面追求会计净收益,可能有损股东利益
企业的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而现行的会计净收益指标只确认和计量了债务资本的成本,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由于无须承担权益资本的回报压力,管理者往往会通过过度投资来获得更大的会计净收益。但是股东追求的不是会计净收益的增长,而是正净现值的投资,期望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的项目显然损害了股东利益。
4.2 过于强调投资报酬率,容易导致内部冲突
单一使用投资报酬率对企业业绩进行财务评价时,管理者会通过增大分子(基于现有资产取得更多收益)或减小分母(减少投资额)来使这个比率尽量变大。显然,减少投资额比基于现有资产创造更多收益容易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低于目前投资报酬率的投资项目或资产(即使其收益率高于企业资本成本)均会成为管理者不投资或处置的对象,因为这些项目或资产会降低企业现有的投资报酬率。由此可见,投资报酬率评价标准容易导致业绩评价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相悖,企业功能出现失调。
4.3 财务会计信息的不恰当使用,致使业绩评价失真
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服务于对外财务报告和短期经营控制的需要,因而受公认会计准则的规范和约束较多。企业业绩的财务评价则属于管理会计范畴。直接依据财务会计信息计算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通常难以做到准确有效。
4.4 整体上的“大一统”现象
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组织形式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不同行业、不同组织形式下的企业,其对业绩评价的需要有所不同。目前的业绩评价方法虽给出了具有共性的一般原则,但是针对某一行业、不同组织形式下的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却很少,这给实际操作带来了种种不便。
4.5 评价结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国目前对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还处于探索实施阶段,评价结果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结果没有与奖惩和干部任免挂钩,不能充分发挥其约束激励作用,原因主要是没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性的保障措施,以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不够。二是在某些行业,评价结果不能反映企业实际情况,有些行业,特别是某些垄断性行业,靠行业的特殊性而不是靠自身的努力取得好的评价结果;相反,有些企业经过自身的努力,绩效明显改善,但评价结果却不理想。这种情况也是影响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的又一重要原因。
5 企业业绩财务评价的对策和改进建议
5.1 以经济附加值指标取代会计净收益指标
经济附加值是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税后净收益加上利息支出部分)扣除其全部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剩余利润。简言之,经济附加值就是超过全部资本成本的投资回报。它是企业业绩评价和激励补偿系统的核心与基础,是较具综合性且比较成熟的业绩评价指标。
首先,经济附加值是扣除全部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剩余利润,是真实的经济收益。如果企业的实际收益率低于该企业专门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在传统的会计净收益方法下,企业可能表现为盈利,但用经济附加值指标计量,企业则表现为亏损。因此使用经济附加值可以避免企业出现隐性亏损以至于损害股东利益。
其次,经济附加值指标能有效避免内部冲突。它是一个绝对值指标,对于部门、企业和股东来说,经济附加值总是越多越好,从而使企业的业绩评价与其价值最大化目标相一致,促使管理者关注股东目标并为之努力。这是其他任何财务性业绩指标都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5.2 避免单一使用投资报酬率评价指标
投资报酬率评价标准将企业净收益与其资本占用水平相联系,有利于加强资本约束,是评价分权利润中心(或战略性经营单位)业绩的适当指标。同时,它是以百分数表示的相对盈利能力,更方便于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市场利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通货膨胀率、行业标杆企业进行比较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比较。但正如前文所述,投资报酬率评价标准容易导致内部冲突,实践中应尽量避免单独使用。
5.3 对经济附加值和投资报酬率指标的计算进行技术性调整
(1)将能够产生未来收益的无形资产支出资本化。在计算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时,对于能够产生未来收益的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并在未来收益实现的年份摊销,以使盈利能力的变化更为平稳,从而促使管理者在追求短期效益的同时也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
(2)将租赁资产计入投资基数。将原来当期费用化的年租赁费用区分为财务费用和折旧费用。其中,财务费用在计算投资报酬率或经济附加值时不能归属于某一特定资产,而折旧费用可以作为被评价部门的费用。
(3)按物价变动水平进行调整。在通货膨胀时期,为了准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我们必须将资产的原始取得成本重新表示为现时货币单位成本或现时购买力成本,以便对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假象进行调整。
5.4 细化业绩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
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迫于竞争的压力,必须不断创新以获取竞争优势。生存的压力使得行业、专业被进一步细化,基于市场机会而成立的企业动态联盟越来越多。专业的细分、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了不同主体对业绩评价方法有不同的需要。细化业绩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以满足不同主体的需要,一方面能够提高具体业绩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发挥评价的作用,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5.5 建立和完善制度性保证措施
要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企业绩效评价激励约束作用正常发挥。要发挥企业绩效评价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必须将改进措施落到实处。为此,除了不断完善评价系统之外,应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政策,将评价结果作为对企业及管理层评价、选聘、任免和奖惩的一项重要依据。
常用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方法就是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寻找能够驱动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建立与之密切联系的指标体系来衡量战略实施过程,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以维持战略的持续成功。平衡计分卡主要是通过财务与非财务考核指标之间的相互补充,不仅使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组织的战略层面,使之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同时也是在定量评价和定性平衡之间、指标的前馈指导和后馈控制之间、组织的短期增长和长期增长之间、组织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利用财务指标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和分析,以确定被评价项目是否可行或是否可选。评价投资项目所使用的财务指标分成两类:非贴现指标和贴现指标。非贴现指标是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如会计收益率、回收期等;贴现指标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指标,主要包括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由于贴现指标的手工计算比较复杂,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的EXCEL功能来进行计算和分析。本文分别以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为例来说明如何利用计算机的EXCEL功能进行项目投资评价。
一 净现值法
净现值是项目投资方案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之间的差额,其经济意义是投资方案贴现后的现金流净收益。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贴现后的现金流入大于贴现后的现金流出,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大于预定的贴现率,方案可行;净现值为负数,说明贴现后的现金流入小于贴现后的现金流出,该项目的报酬率小于预定的贴现率,方案不可行。
用EXCEL计算净现值的方法:采用NPV()函数。
该函数语法:NPV(rate,valuel,value2…)
参数:Rate为某一期间的贴现率
valuel,value 2……分别表示第一期、第二期……发生的现金净流量
注:NPV函数中没有包含第一期期初发生的现金流量,如果第一期的现金流量发生在第一期期初,则该现金流量应该调整NPV的计算结果。
例1:假设某项目有A、B、C三个方案,有关数据如表1,贴现率为10%,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
操作步骤:
(1)启动EXCEL,在默认的情况下,新建一个名为book1的EXCEL工作簿,该工作簿包含3张工作表:sheet1、sheet2、sheet3。
(2)在选定的工作表中输入各期现金净流量和贴现率的数据。如图1
(3)选取B7单元格,单击插入函数,在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类别”下拉菜单中选择“财务”,然后在“选择函数”中选择“NPV”。
(4)在函数参数对话框中,单击参数“RATE'’对话框,然后单击B6单元格,则贴现率被选定为B6单元格中的数值(也可在RATE对话框中直接输入10%,但这种方法当EXCEL表中的贴现率改变时,还须重新设置函数参数,计算缺乏通用性);单击“valuel”对话框,然后用鼠标选取B3单元格,确定后valuel的值就被定为B3单元格的数值,显示为valuel=11800。以同样的方法选定value2=13240,输入及显示结果如图2所示,NPV(B6,B3,B4)=21669,按确定键,此时B7单元格已显示为21669.42。
(5)由于第0期的现金流(第一期期初的现金流)即为现值,不用贴现,所以在NPV函数中并没有包括这一现金流,所以在净现值的计算中还须将该现金流加在NPV函数后。单击B8单元格,输入“=B7+B2'’最后得到,净现值(A)=1669。以同样的方法可得:净现值(B)=NPV(C6,C3,C4,C5)+C2=1557;净现值(C)=NPV(D6,D3,D4,D5)+D2=-560.48。
计算结果表明:A、B方案的净现值为正数而C方案的净现值为负数,说明A、B报酬率高于10%,而C方案的报酬率低于10%,在资本成本率或要求的投资报酬率是10%的情况下,A、B两方案是可行的,C方案应予放弃。A与B相比,A方案更优。
二 现值指数法
所谓现值指数,是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的比率,也称获利指数。现值指数大于1,说明方案的现金流入现值大于现金流出现值,即投资报酬率超过预定的贴现率。
参数的含义与净现值中的含义相同。
EXCEL中没有专门计算现值指数的函数,但我们可以利用净现值函数来计算一个项目的现值指数。计算方法是:
现值指数=NPV()/期初现金净流量
仍沿用例1的资料,计算现值指数的具体步骤如下:
(1)单击将要计算现值指数的单元格B9,输入“=B7/ABS(B2)”,按回车键,此时B9单元格的值为1.08,即A方案的现值指数1.08。
(2)复制B9单元格,并粘贴到C9、D9单元格,此时B方案的现值指数=C9=C7/ABS(C2)=1.17,C方案的现值指数:D9:D7/ABS(D2)=0.95。
注:ABS函数
主要功能:求出相应数字的绝对值。
使用格式:ABS(number)
参数说明:number代表需要求绝对值的数值或引用的单元格。
应用举例:如果在B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BS(A2),则在A2单元格中无论输入正数(如:100)还是负数(如:-100),B2中均显示出正数(如:100)。
计算的结果同样表明:A、B方案的报酬率高于10%,而c方案的报酬率低于10%,在资本成本率或要求的投资报酬率是10%的情况下,A、B两方案是可行的,C方案应予放弃。A与B相比B方案更优。
注:这与净现值法计算的结果并不矛盾。现值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标,可以看成是一元原始投资可望获得的现值净收益,反映投资的效率;而净现值是绝对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益。如果三个方案是独立的,则根据现值指数判断,B方案优于A方案(B的现值指数1.17大于A的现值指数1.08);如果方案间是互斥的,则根据净现值判断,A方案更好(A方案净现值1669大于B方案净现值1557)。
三 内含报酬率法
内含报酬率法是根据方案本身的内含报酬率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所谓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即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内含报酬率是根据方案的现金流量计算的,是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内含报酬率的计算通常要采用“逐步测试法”。
EXCEL提供了计算内含报酬率的函数:IRR()。
语法:IRR(values,guess)
功能:返回连续期间的现金流量的内含报酬率。
参数说明:
values为数组或含有数值的单元格的引用,其中现金流入用正数,现金流出用负数;
guess为内含报酬率的估计值,默认值为10%。
仍沿用前述例1,内含报酬率的计算步骤如下:
(1)单击将要计算内含报酬率的单元格B10;
(2)单击插入函数,在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类别”下拉菜单中选择“财务”,然后在“选择函数”中选择IRR;
(3)在函数参数对话框中,在values处输入B2:B5,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得出计算结果。即A方案的内含报酬率=IRR(B2:B5)=16.05%。用同样的方法可得B方案的内含报酬率=IRR(C2:C5)=17.87%,c方案的内含报酬率=IRR(D2:D5)=7.33%。
计算后的EXCEL图表如图3所示。在图3的EXCEL表中A1到D6的区域为数据输入区,A7到D10为数据计算显示区。改变数据输入区的原始数据,在计算显示区就会自动返回计算结果。
举例说明――用EXCEL建立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简单模型
例2:某企业拟更新原设备,新旧设备的详细资料如表2:
已知所得税税率40%,企业最低报酬率为1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分析企业应否更新。
分析: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现金流量主要为现金流出量,由于没有适当的现金流入,一般不能计算内含报酬率。新设备和旧设备的尚可使用年限不同,应用平均年成本作为比较指标(若尚可使用年限相同,可以用现金流出总现值作为比较指标)。平均年成本是指该资产引起的现金流出的年平均值。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现金流出总现值与年金现值系数的比值。该方法把继续使用旧设备和购置新设备看成是两个互斥的方案,而不是一个更换设备的特定方案,其假设前提是将来设备再更换时,可以按原来的平均年成本找到可代替的设备。
平均年成本=现金净流出现值合计/年金现值系数。
手工计算过程如表3所示:
计算结果:
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21285/2.487=8558.5(元)
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61631.8/3.170=19442.2(元)
二者比较,旧设备年平均成本较低,因而不应更新。
由此可见,更新决策的计算过程较繁杂,数据变化时往往需要反复重新计算。用EXCEL建立一个简单的更新决策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重复计算问题,提高计算效率并能在多组不同的数据取值中进行比较。在建立该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NPV()函数的语法,把成本作为现金的流出量,用负号表示。
将EXCEL建立的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原始数据的输入区;第二部分是计算显示区。具体的步骤如下:
1.设计表头和数据输入区,并在数据区中输入已知数据。如图4
2.设计计算显示区。计算显示区是根据财务管理原理用计算机模拟人工计算的区域,规定了各单元格数据与数据输入区单元格数据问的数值计算关系。一个设计良好的模型,应该是计算显示区的数据均通过引用数据输入区的数据及其相互关系产生,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人为对计算规则意外更改,可以将计算区设置为只读状态。模型考虑得越详细,模型的适用性就越强,如图5所示。
其中各主要单元格的取值为(用负号表示现金流出):
B17=-B12
B19=(B12-B-9×C21-B6)×E2
E20=D20=C20=-B10×(1-E2)
E21=D21=C21=(B5-B6)/B7
E22=D22=C22=C21×E2
E24=-(B11―B6)×E2
B25=SUM(B17:B24)
C25=SUM(C17:C24)-C2
E23=B11
B26=NPV(C2,C25,D25,E25)+B25
E26=B26/D26
D26=B13
B30=-D5
C31=D31=E31=F31=-D10×(1-E2)
C33=D33=E33=F33=C32×E2
F32=E32=D32=C32=(D5-D6)/D7
D38=D13
B37=SUM(B30:B36)
F37=E37=D37=C37=SUM(C30:C35)-C32
E38=NPV(C2,C37,D37,E37,F37)+B37
幸福理财方程式一:看淡财富,它反而就在身边幸福的人与不幸福的人对财富的态度如何?调查发现,幸福的人最重视家庭,他们大多把财富的重要性摆在第三位,但是不幸福的人却把财富摆第一,家庭摆第三位。不幸福的人认为钱对幸福而言很重要,他们渴望拥有更多财富,且愿意花更多钱去得到幸福。
心理专家认为,追钱是永无止境的,你愈是想去追求,就会愈不幸福。财富目标不必订得太高,循序渐进投资理财,才是幸福之道。
幸福理财方程式二:投资报酬率的期望别太高幸福与不幸福的人,对投资报酬率的预期也不同。调查发现,幸福的人期待投资报酬率以11%―20%占最多,但不幸福的人则多数期待二成以上的报酬率。这显示,对投资报酬预期愈高的人,愈不幸福。
医师是人人羡慕的高收入行业,在医院已工作十几年的李医师手头上也有点积蓄,他说:“我对投资报酬的预期很低,只期望比定存还好就行了。”由于对投资报酬预期不高,他交给银行理财专员打理时,只要求比定存高就好,结果六七年下来,他的平均报酬率都在5%―20%之间,算是相当高的了。他有感而发地说:“满足点,标准不要定太高,就容易有幸福感。当你愈没有想要追求什么的时候,反而会得到更多。”
幸福理财方程式三:稳健保守,投资低风险标的怎样的投资组合让人感到幸福?据相关调查发现,幸福的人都采取稳健、低风险的投资方式,若将股票定义为高风险投资,定存、租金等固定收益型投资定义为低风险投资,那么幸福的人多采二:八的投资配比,也就是股票二、定存八;但是不幸福的人,以股票八、定存二的投资配比占多数。
幸福的投资比重,意味着只用不伤筋损骨的余钱,投资风险较高的商品;而必须保本的钱,则应该用来投入较为固定收益型的商品。
理财专家指出,股票二、定存八的投资配比,是让人睡得着觉的投资方式,显示稳健低风险的投资,才是幸福感重要的来源。若求取高风险、高报酬,睡不着觉,又怎么会幸福呢?
幸福理财方程式四:分散投资,选择适当好标的好的投资配比,让人幸福,适当的投资标的与资产配置也是幸福良方。什么样的投资标的让人有幸福感?答案是定存、房地产与保险、海外基金。调查发现,不幸福的人投资股票比率明显高于幸福的人,但买保险的比率又少于幸福的人。
从幸福人的投资标的来看,已经兼顾了现金、不动产,还有保险保障,整体资产配置平衡,容易让人有幸福感。但不幸福的人,追逐波动性高的股票投资,风险高,情绪极易受影响。不管多么富有,即使拥有上亿元身家,但如果投资时未作风险分散,确实会让人很不幸福。惟有分散风险,作适当的资产配置,才是幸福理财法。
幸福理财方程式五:长线投资比短线进出幸福投资节奏长短,其实也是影响投资者幸福感的因素。这次调查发现,不幸福的人,投资期间多在半年以下,超过三年以上者很少,属于短线进出者。反观幸福的人,多数投资期限拉得很长,以五年以上居多,其次是三到五年者。
以投资大师华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投资方法来看,巴菲特多年来以核心投资原则,把资金投入潜力绩优股,经过长期持有获利可观。这说明选择适当标的,通过长期投资,获利比短线进出者还高,这就是为什么幸福的人都采取长线投资的原因了。
幸福理财方程式六:正面乐观,财富跟着快乐的人幸福的人与不幸福的人,其特质完全相反。幸福人的人总是会向前看,迎接新的一天,正向思考,觉得生命充满意义。他们慷慨、幽默、感恩、快乐、充满活力,觉得自己看起来很吸引人,对生活满意度高。不幸福的人,在这些方面回答全是否定。
美国的研究同样发现,具有幸福特质的人,比较容易成功致富。事实上,我们访谈多位成功人士、名人、创业家,也有一致的发现:这些成功人士,他们都具有幸福人的特质――他们几乎都是乐观一族。
幸福理财方程式七:幸福才能招财 过去大家都认为,成功有钱是幸福快乐的原因,但是美国的研究结果发现,先有幸福快乐的人,比较容易为自己带来成功和财富。
【关键词】 无形资产 收益法 预期收益 折现率
一、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收益法通过估算被评估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将折现值之和作为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果用CIt表示t时间得到的预期收益,i表示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n表示预期收益的发生次数。那么,估算无形资产价值的收益法用公式表示为:
无形资产评估价=
在这个公式中涉及三个变量:第一,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CIt)。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预期收益越大,无形资产价值越大。第二,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t)。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预期收益持续时间越长,无形资产价值越大。第三,投资者期望收益率,即折现率(i)。这体现了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收益风险水平的判断以及基于“高风险,高收益”原理的对收益率的期待。投资者期望的收益越高,无形资产价值越小。无形资产价值的大小正是以上三个变量共同影响的结果。
收益法的基本假设是任何投资者在购买该项无形资产时,所支付的价款不会超过该项无形资产(或与其具有同样风险因素的相似资产)的预期收益的折现值。收益法充分考虑了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及其风险,能与其投资决策相结合,体现了产权交易的公平合理性。从理论上说,在获利能力真实、预测科学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合理的评估出无形资产所具有的内在价值。
二、收益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收益法的数学模型似乎简单,但是仅有数学模型是远远不够的。任何数学模型的运用都需要信息资料的支持。就收益法计算公式而言,如果不能获得未来预期收益、持续时间和折现率这三个变量的数据,就无法应用该方法;反之,如果获得了这三个变量的准确数据,该方法的应用就转化为纯粹数据处理,而数据处理在今天的计算机时代相对简单。所以,收益法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取得各变量相关的信息资料,以及如何确保这些信息资料的可靠性。
1、无形资产可带来预期收益的界定与测算困难
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首先,由于无形资产一般不会单独产生效益,它要与企业中其他资产协同才能够产生收益。这样,在评估无形资产时,往往要将各项资产协同作用产生的收益进行分离,界定属于被评估无形资产直接产生的收益即超额收益。这种界定是无形资产评估的一大难点,处理不好会将不属于该项无形资产的收益作为其收益,高估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或者把属于该无形资产的收益排除在外,低估该无形资产的价值。两者都会降低无形资产评估的可靠性。其次,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是个受内在和外在多种因素影响的概念。内在因素包括无形资产自身的性能、无形资产经济寿命、无形资产垄断程度及转让内容等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市场因素、法律因素、政治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相比较而言,内在因素是影响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关键,而外在因素对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实现也有重要影响。正是因为在确定超额收益额时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和这些因素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在运用收益法的过程中准确确定预期收益额存在困难。
2、预期收益持续时间的选择和确定困难
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持续时间又称有效期限,是指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并具有超额获利能力的时间。无形资产的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其损耗是客观存在的,无形资产损耗的价值量是确定无形资产有限期限的前提。由于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所以它的价值不会由它的使用期限的延长而发生实体上的变化,即不会像有形资产一样存在由于使用或自然力作用形成的有形损耗。因此,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持续时间的判断与确定存在困难。
3、折现率的选取存在困难
折现率是将未来预期收益还原或转换为现值的比率,其本质是投资者期望的收益率。作为投资期望收益率通常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正常投资报酬率,二是风险投资报酬率。正常投资报酬率也称为无风险报酬率,易于确定,它取决于资金的机会成本,即正常的投资报酬率不能低于该投资的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通常以政府发行的国库券利率和银行储蓄利率作为参照依据。而对承担风险所要求的报酬率进行量化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只能依据现代财务理论中关于投资报酬率的一些定性结论,来帮助确定资产评估中所需要的适当折现率。由于在实际操作中,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难以取得或者不可靠,也进一步增加了评估的难度。在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过程中,折现率对评估值的影响很大,折现率的选取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1、预期收益额的测算和确定
无形资产预期收益额的测算,是采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关键步骤。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影响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因素很多,这就要求在确定超额收益额时,要全面考虑众多因素,并且采用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
(1)注重无形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预期收益额指未来收益,评估无形资产时对其收益的判断不仅仅只看现在的获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的获利能力。
(2)收益额必须是由无形资产带来的。在实际中,收益的获得是由各类资产协同作用而产生的,无形资产单独不会产生收益,应该把由无形资产所带来的收益从总的收益额中分离出来。
(3)目前使用中的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是影响预期收益额的最主要因素,而对于初次交易未使用过的无形资产主要受其成本的影响。
(4)预测预期收益额时,必须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对于该种无形资产或对使用该无形资产的行业是扶持还是限制。
(5)预测预期收益额时,还必须考虑到预测年限内企业的生产、销售计划、成本变动趋势、市场竞争情况、无形资产本身的先进性以及相似、相近无形资产的替代性和竞争性。
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通常采用两种表现方式,即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以净现金流量为标准计算无形资产预期收益,在西方发达的国家应用较为广泛。在我国,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评估实务中较多地以净利润为标准计算。
(1)净利润是利润总额扣减所得税后的余额。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1-所得税率)。
(2)净现金流量所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资金活动结果。在数额上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2、预期收益持续时间的选择和确定
无形资产的收益期是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并具有超额获利能力的有效期限。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影响收益期限选择的根本是无形资产损耗的价值量。无形资产的损耗是由于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的价值减少,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更新、更先进、更经济的无形资产出现替代了原有无形资产,使原无形资产价值丧失;无形资产传播面扩大,其他企业普遍合法掌握这种无形资产,使拥有这种无形资产的企业不再能获得超额收益,无形资产价值丧失;运用无形资产所生产的产品需求大幅降低,其价值随之减少甚至丧失。从理论上讲,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应当综合考虑无形资产价值损耗三种原因。在资产评估实践中,预测和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收益期限,可使用下列方法。
(1)法律合同、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照法定有效期限与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2)法律无规定有效期,企业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有受益年限的可按照受益年限确定。
(3)法律和企业合同或申请书均未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预计受益期限确定。预计受益期限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或与同类资产比较得出。同时应该注意,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应比它们的法定保护期短得多。这是因为无形资产要受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的更新速度和周期异常加快,使其有效期限也越来越短。
3、折现率的选择和确定
折现率的选择与确定,实际上是对风险进行衡量,并对承担风险所要的回报率进行量化。目前,无形资产评估中所需要的折现率主要是运用现代财务理论中关于投资回报的一些结论来确定,主要途径包括以下方面。
(1)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折现率。在现代财务学中,阐述风险与收益关系的一个重要模型就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也是西方市国家确定折现率的一种重要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K=RF+β×(Km-RF)
式中:K――按风险调整的折现率;
RF――无风险报酬率;
β――投资或持有无形资产的风险系数;
Km――市场平均报酬率。
该模型是在一系列严格的完备资本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运用该模型的条件不太成熟。但随着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借用CAPM模型来确定期望收益率将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2)用风险报酬率模型确定折现率。无形资产投资的总报酬率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一般用同期国库券利率或者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表示;风险报酬率,是指超过无风险报酬率以上的投资回报率。其测算公式为:
K= RF + bV
式中:K――无形资产按风险调整的折现率;
RF――无风险利息率;
b――无形资产风险报酬系数;
V――预期收益的标准离差率。
(3)用累加法确定折现率。这是确定折现率最常用的一个方法。累加法就是将投资资产的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给予量化并累加求取折现率的方法。无风险报酬率是所有的投资都应该得到的投资回报率,而风险报酬率是指承担投资风险的投资所应当获得的超过无风险报酬率以上部分的投资回报率。风险报酬率随着投资风险的递增而加大。一般由评估人员通过对企业所在行业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进行分析并通过经验判断来确定。
总体来说,收益法以现金流量为计量对象较为科学地反映了无形资产未来预期现金流入量,符合财务分析的计量基础。以整体上折现预期现金流量作为评估标准,是对无形资产超额获利能力的全面体现。虽然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应用难题,但是随着我国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评估市场秩序不断完善,评估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收益法将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媛媛、陈建成:收益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管理,2007(2).
[2] 王佳磊:收益现值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6(8).
[3] 张淑焕:关于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难点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