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47: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微生态制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0引言
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必须掌握微生物制剂属性。畜牧生产中,为了有效预防动物出现腹泻的情况,增强动物的吸收能力,促进动物生长,经常会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提高动物抵抗能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抗生素滥用或者违规使用的现象,导致畜牧生产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以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微生态制剂具有无污染、分解动物食物蛋白质等能力,是十分理想的畜牧生产添加剂。
1微生态制剂菌种选择与应用标准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菌种选择至关重要。结合具体的应用情况以及畜牧生产养殖要求,选择微生态制剂菌种,首先需要注意菌种的活力,其次是确定菌种的来源。确保菌种本身的安全性与无毒性,这样才能将其投入到微生态制剂中加以应用。在此基础上,关注畜牧生产中动物消化道能力,对消化道进行迅速定植,减少外界环境对消化道的影响。检测菌种耐受能力,尤其是温度、酸碱性等方面。某些特定菌种,必须经过高温高压处理,或者微生态制剂制作期间需要长时间存储等,这些条件与标准都要详细掌握。根据对肠道菌群的筛选,选择活力比较理想的菌种制作微生态制剂,保持菌种的活力,提高微生态制剂对畜牧生产的影响力。
2微生态制剂活菌机理分析
微生态制剂活菌机理分析,主要因为畜牧生产期间,动物本身比较容易出现各种病菌,影响动物的新陈代谢或者吸收等,导致动物身体机能出现问题,平衡性被打破。微生态制剂中的活菌能够有效抑制动物携带的病菌毒性蔓延,并且将病菌进行分解,防止动物细胞被侵害,身体机能下降。微生态制剂活菌有效消除动物肠道中的氧自由基,并且缓解酸碱值,提高动物身体免疫力,满足动物对正常菌群的需求,补充更多机体营养成分,促进动物的新陈代谢。
3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3.1养禽业生产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养禽业中的应用,更注重预防功能。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家禽饲料中,有效分解饲料中的微生物与蛋白质,改善家禽肠道菌群,协调家禽肠道吸收平衡,以此来有效预防佳品沙门氏菌病、鸡球虫病的出现。微生态制剂通过家禽饲料进入到家禽身体,在身体中有效分解,增强家禽的免疫力与对外界病毒的抵抗力。家禽饲养过程中,幼仔阶段最为关键。以雏鸡为例,对外抵抗力较弱,利用微生态制剂有效改善雏鸡肠道酶的运行活性,并且增加机体血清抵抗力,能够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且将营养物质加以转化,促进雏鸡的成长。添加微生态制剂到家禽日粮中,改善家禽饮食量,增加家禽蛋类重量以及家禽体重,并且还能够改善家禽蛋壳光泽度,减少条纹蛋壳的出现。微生态制剂还能够修复与保健家禽的卵巢,将产蛋高峰期延长。微生态制剂有效减少家禽腿部肌肉以及胸部肌肉胆固醇,协调家禽脂肪酸饱和度,保证家禽始终处于健康的状态。
3.2养猪业生产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养猪业的应用,提高母猪产奶量的同时,增强仔猪抵抗力,更好的吸收影响,提高饲料转化率。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母猪饲料中,仔猪吸收母乳中的营养,免疫力得到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仔猪死亡率,并且减少仔猪发病率。养猪业生产期间,育肥猪的饲养,微生态制剂增加育肥猪食欲与吸收能力,加快育肥猪的生长速度,进而达到缩短育肥猪饲养周期的目的,进一步实现育肥猪培育的经济效益。将微生物添加至公猪饲料中,提高存活率。
3.3养牛业生产应用
牛养殖业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必须从其反刍特点出发,牛的胃组成特殊,包括瘤胃、皱胃、网胃、瓣胃。其中瘤胃是牛生长与生存重要的生物发酵罐,生物区十分复杂。将微生态制剂投入到牛饲料中,增强牛的瘤胃活性,提高牛的产奶质量,并且增加益生菌的运行活性,提高牛的吸收能力。在微生态制剂应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微生态制剂种类的选择,并且制定科学的添加量,以此来进一步达到牛饲养的目的。
3.4水产动物生产应用
水产动物生产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水产动物的养殖水质,提高水产动物存活率,进一步提高水产动物养殖质量,真正实现养殖的经济效益。水产动物养殖期间,微生态制剂主要选择芽孢杆菌类型,增加水产动物的消化能力与吸收、适应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水产动物繁殖率,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加强水产动物免疫器官发育。
WHO推荐,当抗生素等药物明显丧失其有效性,将造成重要生态威胁时,可通过应用疫苗、微生物干预治疗(MIT)等杀死有机体(细菌)。
微生态制剂的菌种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培菲康),乳酸球菌、链球菌、明串珠菌、酪酸菌(宫入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培菲康为双歧三联活菌,三菌联合的优势较其他单菌种制剂更佳。
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作用机理(1)生成有机酸(乳酸和醋酸)维持肠道pH值,有抑菌作用;(2)生成过氧化氢,杀死致病菌;(3)产生天然抗生素(如乳酸菌素);(4)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有害物质;(5)防止有害的胺和氨生成;(6)改善矿物质代谢;(7)产生有助消化吸收的酶(如淀粉酶)和B族、K族维生素;(8)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临床应用
腹泻
腹泻病因复杂,一般可分为感染性(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与非感染性腹泻(炎症性肠病、消化不良、激惹和菌群失调性腹泻等),微生态制剂增加患者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和活力,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恢复正常的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症状。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治疗首选微生态制剂,恢复迅速。对真菌性肠炎疗效也确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肠道菌群失调,产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停用或改用抗菌药物,加用微生态制剂,可有效地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如同时使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时可选用非活菌制剂。
肠易激综合征(IBS)
IBS为伴有腹痛、腹胀和结肠功能紊乱的常见病,过凉饮食、不良的生活方式、过去有肠道感染的致病因素,IBS发病率,西方人群为8%~23%,中国人群为7.2%,其中女性约占75%。IBS有三种类型,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症状兼有,我们的研究,经粪培养50%~60%存在菌群失调,经培菲康治疗4~6周,菌群失调及症状多数能得到改善。
炎症性肠病(IBD)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该病与肠道微生态菌群紊乱有关。国内、外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的辅助及维持治疗均有一定疗效,还可减少溃疡性结肠炎复发。
便秘
肠道内益生菌对乳果糖、低聚糖作用后形成短链酸,促进肠蠕动,增加肠腔内的渗透压,使肠腔水分分泌增加,缓解便秘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
微生态制剂可明显减轻因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替硝唑)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预防大肠癌作用
微生态制剂可减少一些致癌物质的产生,并使已产生的致癌物质降解,促使致癌物质的排泄,缩短致癌物质与肠黏膜上皮的接触时间。双歧杆菌可与某些致癌物质结合,可吸附油炸、熏烤食品的治癌物质。双歧杆菌能激活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产生某些细胞因子,杀死癌细胞。还可增加肿瘤患者对放疗、化疗的耐受性。
保护肝脏功能
益生菌可利用肠道内含氮有害物质,抑制产胺的腐败菌,减少内毒素对肝脏的损害,在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益生菌能降低肠道内酸度,降低血胺,防止或辅助治疗肝性脑病。
降低血脂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27-01
微生态制剂主要是指能够改进人体肠道微生物平衡的一种口服制剂。它主要是结合一些生态学的原理,并利用人体内部的正常菌落来进行相应的配制和合成,从而改善人体肠道的微生物平衡,促进人体健康。特别是一个人处于婴儿阶段时,肠道内部的微生物群落还不完善,各种功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完善。因此婴幼儿相较于其它成长阶段的人来说,肠道的微生物群落更容易出现失衡现象,而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也比较重要。就近年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微生态制剂的种类得到不断的增加,而临床的疾病谱也在不断的丰富。这些都给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发展带来了促进作用,同时也极大增加了婴幼儿的身体平均健康程度。
1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和作用机理
1.1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当前儿科的实际临床应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益生菌。根据每一种菌株的作用机理及具体来源,可以把微生态制剂分为三种,即共生菌制剂、真菌制剂和原籍菌制剂。共生菌制剂主要是有由人体肠道外的菌落组成,并且能够对原籍菌生长直接或间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枯草杆菌和芽孢杆菌等;真菌制剂主要是由布拉酵母菌组成,并且其作用机理比较独特;原籍菌主要是由人体肠道内部本来就拥有的菌落组成,并且能够直接的对体内的菌落进行补充,例如粪链球菌和双歧杆菌等。
1.2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在人体的肠道表面形成一个菌落膜,在促进肠道内部有益菌的同时,也抑制肠道内部有害菌的发展。此外,还能引导人体肠道进行各种酶类的合成,增强肠道的消化能力。同时大大遏制内毒素的增长,并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在这之中,复合菌种中的单一菌种拥有更大的优点,它不仅拥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还能够快速的对肠道内部的微生物平衡进行相应的调节。
2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
2.1预防和治疗腹泻。腹泻是儿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且患有腹泻的婴幼儿,其肠道菌落一般都比较紊乱,而以益生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可以对此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当婴幼儿患有腹泻的时候,其肠道内部的厌氧菌落就会急剧下降,从而使得肠道的拮抗功能变低,加剧了腹泻的侵袭程度。而腹泻的加剧又会进一步的降低肠道内部的厌氧菌落,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此时如果使用相应的微生态制剂,就能够对肠道内部的菌落进行及时有效的补充,从而使得婴幼儿肠道内部的菌落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并修复肠道的屏障和损伤部位,增强肠道的功能性和结构性。
2.2缓解乳糖不耐。婴幼儿身体的各个功能发育都不完全,消化系统也不例外。如果婴幼儿食物中的乳糖不能得到良好的分解和吸收,就会引起肠鸣和腹痛等类似的临床症状。而微生态制剂中的嗜热链球菌和双歧杆菌等就能够良好的分解婴幼儿食物中的乳糖,进而缓解婴幼儿的乳糖不耐。
2.3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主要包括排便困难、次数少和大便过硬三种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肠道的蠕动能力差。而对于儿童来说,出现功能性便秘主要和儿童的事物有关系。简单来说,如果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但是没有相应的碳水化合物,就会使得肠道内部的发酵菌落明显减少,最后导致大便干硬。尤其是食用牛乳的儿童,干硬情况尤为严重。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发现很多患病的儿童都有挑食和厌食的情况,长期下去就形成了便秘。所以在治疗中,应该首先对儿童的饮食习惯进行改善,必要的时候在使用润肠剂的同时,指导儿童服用相关的微生态制剂,从而实现补充肠道菌落和维持肠道酸性环境的目的从根本上治疗便秘。
2.4治疗幼儿湿疹。湿疹是儿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患病的原因比较的复杂,但是如果婴幼儿肠道内部菌落发生紊乱的时候也会诱发。而微生态制剂能够最大程度的调节肠道内部微生物平衡,对于湿疹也有着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枯草杆菌和双歧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在此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2.5治疗小儿厌食。小儿厌食也是一种疾病,其主要是因为相关疾病破坏了消化系统,或者是因为神经系统因为环境的影响,不能良好的调节消化系统等。通过一系列的临床实践和调查研究,发现嗜酸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在此方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大幅度的改善婴幼儿贫血和营养。
2.6治疗新生儿黄疸。皮肤黄疸是肝胆疾病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肠道中,胆红素含量相对较高,并且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也较大,而肠道内部也没有和胆红素代谢有关的细菌,从而大大增加了发病的几率。而微生态制剂的治疗机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能够快速的补充肠道内部正常菌落;二是大大降低肠道内部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三是维持肠道的酸性环境,并使得胆红素从肠道中排出;四是增强肝中相应酶的活性。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微生态制剂方面的制作技术方面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作为保证婴幼儿身体健康的有力手段,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有其新的意义和内涵。作为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在当下更应该对微生态制剂应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结合目前的应用重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积极借鉴微生物制剂在儿科临床应用方面的先进技术经验,改善自身的应用方法,做好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工作。
参考文献
[1]郑跃杰,黄志华,刘作义,王文建,程茜.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0年10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01:20-23
[2]沈秋燕,茹先古力·纳赛尔,陈春花.微生态制剂治疗388例急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S1:1230-123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内蒙古北方重工医院(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儿科门诊厌食患儿68 例,其中男33 例,女35 例,年龄1~6 岁,平均3.5 岁。入选标准:①以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要症状;②形体偏瘦,但精神好,活动如此;③病程超过一个月;④排除各种慢性病和药物引起的食欲减退。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应用微生态制剂种类及疗程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给药方法
对照组采用规律饮食、改善进食环境并适当服用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的健儿消食口服液、大山楂丸、健儿散等(选取一种)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或妈咪爱,常规剂量,疗程1 个月。
1.3 随访观察
分别于试验开始前,治疗4 周结束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观察两组患儿在症状改善、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疗效判定标准:显效:食欲强,进食量多,增加1/2,进食时间小于等于15 分钟;有效:有食欲,进食量增加1/3,进食时间小于等于30 分钟;无效:食欲、进食量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血中微量元素含量比较
结果见表1。治疗组患儿在治疗4 周后血中钙、铁、锌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
表1 34 例儿童治疗前后血中微量元素含量比较(mg/l)
微量元素
对照组
治疗组
t值
p值
钙
2.20±0.13
2.36±0.17
0.5701
>0.05
铁
1.35±0.40
1.45±0.30
1.3534
>0.05
锌
0.85±0.27
0.97±0.24
1.8723
>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2。对照组显效6 例,有效20 例,总有效率76.47%;治疗组显效14 例,有效17 例,总有效率91.18%。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显效
有 效
无 效
对照组(34例)
6
20
8
治疗组(34例)
14
17
3
3 讨论
3.1 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机体对矿物质的利用率
微生态制剂能有效补充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并对肠黏膜潘氏细胞产生刺激,增加免疫球蛋白a(iga)的分泌及抗毒素的产量,从而达到重建肠道正常微生态平衡的目的。同时降低肠道内ph值、降低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铁、钙等元素的吸收[2]。
3.2 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微生态制剂通过重建肠道正常微生态平衡,改善了肠道功能,同时益生菌生长后能产生乳酸和乙酸,改善肠道内环境,促进肠蠕动,减少食物在肠道的滞留时间,使患儿出现饥饿感,以增进食欲。本临床观察治疗厌食患儿34 例,显效14 例,有效17 例,总有效率91.17%,疗效显著。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口服微生态制剂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功能,有利于肠道吸收营养,增进食欲,改善厌食症状,同时有利于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为治疗小儿厌食提供了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本临床观察不足之处:未将不同的微生态制剂(我院使用金双歧与妈咪爱)分别列组观察。
参考文献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都在极力寻求和开发一种无残留、去毒副作用,既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的功能,又能够防治畜禽疾病的、取代抗生素的促进畜禽生长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国际公认的促进动物生长的绿色饲料添加剂主要有微生态制剂、中草药、酶制剂、化学益生素等。
中草药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当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它具有稳定的安全性能,具有不同于抗生素医疗机理的抗病防病作用,能够促进畜禽群体的生长、提高繁殖能力和提高免疫性能等诸多功效,且我国中草药材料广泛,故我国中草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得到了一些发展。但同时,中草药有效成分成分十分复杂、标准化生产的难度很大,且其功用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还不明朗,传统的生产技术也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草药在畜牧业中的发展。
酶是一类能够促进生物化学反应的高效能物质,它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尤其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是酶的主要来源。将这些生物体产生的酶提取出来,制成的产品就是酶制剂。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在畜禽日粮中加入酶制剂,能将难以消化的饲料转变为可吸收的单体,从而提高饲养效益,但在酶制剂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对酶的安全性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对微生物菌种的监控是保证产品安全的关键;基因重组等高新技术给酶制剂的开拓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空间,但目前该技术及其应用并不完善,相关酶制剂产品使用的安全性难以在短期内获得确证,因此,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改造菌种来生产酶制剂时,必须充分认识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有害微生物及重金属污染也是酶制剂产品安全性的重大隐患。
化学益生素能够调控肠道内微生物的平衡,增殖有益菌,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使得有益菌成为优势菌群,而菌群的改变反过来又作用于宿主,为宿主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它归属于微生态调节剂范畴,能够促进宿主消化道内双歧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的增殖。已有的研究证明化学益生素的主要作用有:①可以作为一种内源性的营养基质,有选择性地充当有益菌的发酵基质;②调节畜禽的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其免疫力;③吸附和清除后肠病原菌及其毒素。由于化学益生素是一种非消化性物质,会抑制畜禽集体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若在饲料中添加过量,或与含非淀粉多糖高的饲料共用时会引起畜禽腹泻,所以化学益生素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的局限性。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理论体系之下,经过培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富含对畜禽机体有益的活菌生物制剂。通过向畜禽肠道导入有益的活菌及其代谢产物,能够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起到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提高生产性能等作用,而且不会出现耐药性的问题,无抗生素残留。张水鸥等[研究表明,用微生态制剂代替全部或部分抗生素后,与对照组相比,中猪阶段的日增重和料重比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王志恒等通过给獭兔饲喂含微生态制剂的饮水,结果使獭兔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6.0%,料重比降低12.7%,同时还提高了獭兔对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消化率,提高了獭兔的被毛浓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獭兔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得以改善;这些优点使得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成为目前抗生素替代品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和焦点。
微生态制剂以其突出的科研价值吸引了诸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证实了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医疗保健方面的突出优点,其性能全面优于抗生素,能够克服由于应用抗生素所带来的耐药菌株的增强、菌群失调以及药物的毒理反应问题。根据微生态制剂的物质组成进行分类,可将微生态制剂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
益生菌是指能够在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方面发挥有益作用,使得宿主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得到提高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益生菌的研制是通过取健康活体动物的正常菌体或优势菌种,经过人工选种和培养制成活菌制剂,然后应用于畜牧业以发挥其应有的生理作用。优良菌种的筛选是关系到益生菌效果好坏、质量优劣的关键技术,长期以来,研究者都在寻求属于自己的优良的菌源。美国FDA已批准能够用作直接饲喂的微生物已达43种,我国农业部于1999年6月亦公布了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屎链球菌、粪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纳豆芽杆菌、乳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啤酒酵母、沼泽红假单孢菌、产朊假丝酵母等可直接饲用的12种微生物添加剂。
益生元可作为饲用饲料的添加补充剂,它可以选择性地刺激一种或数种有益菌种的活性及其繁殖生长能力,从而起到大大提高宿主的健康状况和促进机体生长的作用。最早被发现的益生元叫做双歧因子,该物质可以促进双歧杆菌的增生繁殖,而双歧杆菌能够有效减少肠道感染。后来研究发现多种不能被消化的寡糖也可以作为益生元,比较常见的寡糖有乳果糖、棉籽寡聚糖、蔗糖寡聚糖及寡聚麦芽糖等。寡糖不能被有害细菌菌种分解利用,但能够被有益菌分解利用,从而达到促进有益菌生长,调整菌群的目的。近年来,我国相当部分研究发现,某些中草药制剂也具有益生元的特点。益生元在畜牧业的应用中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添加剂所不具有的独特优越性,且不存在保持活菌数的技术难关,有很强的稳定特性,能够保持长久的有效性,不仅能够显著促进有益菌种的生长,而且还能够提升机体的免疫机能。
合生元又可以称为合生素,是一种益生菌和益生元结合的生物制剂,它一方面可以发挥益生菌的活性特征,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得这种益生菌的数量快速增加,这样一来,二者的结合使得益生菌的作用更加显著和持久。作为新一代的微生态制剂,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联合协调作用将为畜禽机体对抗疾病、维持机体微生态平衡起到突出的作用。合生元制剂的研究及其应用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自90年代初以来,各种各样的益生菌类产品和药物风靡世界,特别是在动物培养方面更是取得了突出成效。国际营养学界普遍定义益生菌为一种对动物生活成长有益的细菌,它可以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动物肠道菌丛的平衡,促进机体机能代谢,有利于动物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数以百计的益生菌产品被开发出来,包括市场上的各种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粪链球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等,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健康,提高仔猪、犊牛和肉鸡等的增重率,同时可以改善饲养的效率。但是,随着益生菌种类的增多,市场监管的困难和生产管理的混乱,以及服用益生菌产品的剂量标准、动物体素质等原因的影响导致益生菌产品中毒、过敏、腹泻等安全性问题产生。
此外,服用益生菌后出现胃肠功能、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变弱,消化功能紊乱,肠吸收不良及感染性疾病等,这些状态不但阻碍了动物养殖过程中体格的生长和发育,对动物机能和效益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动物饲养的健康成长带来重大伤害。因此,在研发益生菌制剂的同时,进行益生菌毒理实验分析研究,对其使用安全性进行评价,是体现其有效性能和安全功效的有效方法。
目前,益生菌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较为成熟,国外的益生菌产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70%的益生菌菌株体现在乳酸菌属中,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的益生菌菌株数量不下百种,但已得到市场验证和广泛使用。在我国,由于益生菌产业的发展缺少相关技术和标准,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家农业部公布的动物养殖菌种较为常用的微生物添加剂有12种,而市场上销售的动物益生菌已不下50种。随着规模扩大和市场化发展各种风险隐患问题也逐渐出现,多项新型动物微生物制剂导致的动物机体免疫下降、增重及产量降低等安全问题在各地出现。
【关键词】
肺炎;腹泻;微生态制剂;儿童
小儿肺炎乃我国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占住院患儿的首位。在肺炎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合并腹泻,特别在医院这种特殊的环境下,继发性腹泻的发生,既加重了患儿的病情和增加发生其他类型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又可能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从而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因此,早期预防、早期治疗,能改善其预后,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有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我们对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进行微生态制剂预防继发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我国小儿肺炎的诊断治疗方案确定的诊断标准[1],2007年7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共589例,排除入院时并存腹泻病或住院72 h内出现腹泻的患儿161例,实际进入研究对象428例,其中男270例,女158例,年龄2月至5岁,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预防组210例和对照组218例。两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
1.2 方法
预防组在入院后即开始应用微生态制剂,用药时间均在72 h以上,对照组入院后始终未用或住院时间72 h后因出现继发性腹泻才开始应用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选用思连康(口服双歧康杆菌、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四联活菌片;吉林天之奇药品有限公司,每粒含双歧康杆菌、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分别不低于1.0×107CFU)。
0~1岁;1/2粒,1~5岁,1粒,>5岁,12粒,3次/d婴幼儿不能吞服,将药研粉用温开水或牛奶送服。
1.3 疗效判定
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诊断依据:临床上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的表现,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小音或肺部音不明显,但肺部X线有炎症改变的肺炎患儿,在住院72 h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3次/d)和(或)大便性状改变者[1]。病情分类标准:①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②: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③: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体温不升、白细胞增高等)[2]。研究对象中出现继发性腹泻者判为无效,未继发腹泻者判为有效。
2 结果
见表1、表2。
3 讨论
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新的抗菌药物不断出现,对小儿肺炎的抗菌治疗仍然以经验治疗为主,再加上临床上较为普遍存在的抗生素不合理应用,使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在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如继发性腹泻发生,则延长恢复时间,增加家属痛苦,加重经济负担,故预防肺炎患者继发性腹泻显得尤其重要。
思连康是双歧杆菌、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四种肠道固有菌的复方制剂,口服后通过重建宿主的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菌群失调。此药分别定植于肠道的不同部位,发挥生物屏障作用,清除肠内的有毒物质及防止外来菌的入侵。它们可以诱导局部肠黏膜SIgA的形成和T淋巴细胞亚群致敏与激活,在吞噬细胞吞噬细菌抗原后的活化过程中起到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另外,粪肠球菌分泌的促肠活动素,可促进肠道运动,有利于分解转化和吸收利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并促进某些无机盐、矿物质的吸收利用。另外,蜡样芽孢杆菌为需氧菌,进入肠道后它可大量繁殖,与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争夺营养,抑制它们生长、繁殖,同时也可以通过消耗肠道内的氧气创造厌氧环境,进一步促进其他三种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使该药效果得以完全发挥,更好的调节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3]。
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用抗生素治疗肺炎的同时应用思连康可预防继发性腹泻的发生,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具体积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唐秋林,林滨榕.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相关因素分析及微生态制剂的预防作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12):733.
(1.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河北沧州061001;2.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沧州061000;
3.沧州市运河区农业局,河北沧州061001;4.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130)
摘要:从沧州和天津地区共采集8个有效底泥样品,利用选择培养基从底泥中筛选出3株高效脱氮菌株,分别编号为31-A、33-A、41-A。3株菌株被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haericu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实验中探究了不同的温度、pH、转速对三株菌株的生长量的影响,最适的温度为37℃,最适的pH为8.0,最适的转速为120r/min。将三株菌株进行不同的配比培养,分别处理人工废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高达87.22%、86.27%。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氨氮;亚硝酸盐;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大部分养殖户采用了工厂化高密度、掠夺式的作业模式,这无疑给水体生态系统带来了强大的压力。近年来,养殖池塘水体恶化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有池塘老化、水域污染、黑臭底泥淤积、有害物质积累等,由此导致水产动物病害频发[1]。其中大量有毒的中间产物的富集——如氨氮、亚硝酸氮,是最主要的问题。亚硝酸盐氮能与生物体血红素结合成高铁血红素,造成组织缺氧;氨氮主要是对生物体产生强烈的神经性毒害,影响生理、生化各项指标与生长状况,严重时会造成大批生物死亡,其次高浓度的氨氮可以转化成亚硝酸盐氮[2-3]。因此,如何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生态制剂(Probiotics)是与“抗生素”相对一个概念[4],又名活菌制剂(Bigone)或生菌剂,它一般是由人工培养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促进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组成[5]。因为绿色环保、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等特有的优势已广泛地应用在水产养殖业,成为抗生素最有潜力的替代品[6],具有加速分解有机物质和降低生化需氧量以及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含量的功能[7]。本文通过从自然界中筛选有效脱氮菌株来制备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最适的生长条件下来处理人工废水,定时判断复合制剂的脱氮效果。
1主要仪器与方法
1.1主要仪器与材料
1.1.1主要仪器蚌式采样器、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光照培养箱、分光光度计、恒温振荡器、PCR仪、凝胶电泳仪
1.1.2材料混合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蛋白胨10g·L-1,牛肉膏5g·L-1,氯化钠5g·L-1,pH7.0。
硝化细菌培养基:葡萄糖5g·L-1,硫酸铵0?5g·L-1,氯化钠0.3g·L-1,磷酸氢二钾1g·L-1,硫酸镁0.3g·L-1,硫酸亚铁0.03g·L-1,氯化钙0.03g·L-1。
反硝化细菌培养基:硝酸钾2g·L-1,硫酸镁0.2g·L-1,磷酸氢二钾0.5g·L-1,酒石酸钾钠20g·L-1。
人工废水:硫酸铵0.47g·L-1,亚硝酸钠0.2g·L-1,葡萄糖1g·L-1,柠檬酸钠0.1g·L-1,磷酸氢二钾0.0175g·L-1。
1.2方法
1.2.1采样方法采集底泥时采用的蚌式采样器。为了避免采集的样品互相污染,在装置内衬一个塑料内套或者贴一层塑料膜,每采集一个样品更换一次。采集的样品分装到聚乙烯瓶子或盒子内,并及时做好标记。采集完样品后,要尽快将样品统一放入低温冰箱,并及时开展实验。底泥的存放最好不超过一个月。
1.2.2分离筛选方法分别称取50g筛选样品于100mL的烧杯中,加入无菌水100mL,充分震荡。静置5min,取上清液分别稀释10、102、103、104、105倍。将稀释后的菌悬液分别涂布在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反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上,并在37℃下培养48h。每个样品的每个稀释度都要做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
观察培养后的菌落形态,挑取不同的菌株在营养肉汤固体培养基上划线,37℃培养48h或更长。选取没有分开的菌落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划线分离。将最后分离的单菌落转移到斜面培养基上,4℃保存。再次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到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反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上进行验证。
1.2.3鉴定方法
1.2.3.1形态学鉴定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显微观察,菌体平板生长形态和结构观察。
1.2.3.2分子学鉴定按照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步骤,提取其基因组;用通用引物扩增得到其16SrDNA,经纯化后电泳并送上海生工生物公司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比对,构建其系统进化树,确定其所属种属。
PCR反应扩增16SrDNA,50μL反应体系配制为:基因组DNA1μL,ExTaq0.25μL,10×ExTaqBuffer5μL,dNTPMixture4μL,上下游通用引物各1μL,最后补充双蒸水至50μL。反应条件为:反应前95℃预变性5min,后95℃变性1min,55℃退火1min,72℃延伸90s,共30个循环,反应结束后再延伸10min。
1.2.4监测方法
1.2.4.1亚硝酸盐的测定—GB7493-87N-(1-萘基)-胺光法pH在1.7以下时,对氨基苯磺酸会和亚硝酸盐生成重氮盐,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会生成红色染料。因此原来的水样就会变成红色,颜色越深说明亚硝酸含量越高,进而可以对比不同菌株的脱氮性能。于540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根据试样吸光度和亚硝酸盐浓度成正比的关系,即可进行定量分析。
1.2.4.2氨氮的测定—GB11891-89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游离态的氨或者铵离子与纳氏试剂反应会生成淡黄色的络合物,同样地,颜色越深说明含量越高,于波长420nm处测量吸光值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鉴定结果
筛选得到3株高效脱氮菌株,分别编号为31-A、33-A、41-A,随即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3株菌株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赖氨酸球形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haericu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
2.2生长条件对生长量的影响
分别探究温度、pH和转速对三株菌株生长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分别见图1、2、3。
根据图1温度对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可知,31-A、33-A、41-A三株菌株都没有抗热性,在温度为40℃时生长量就明显下降,最适合的生长温度都在37℃左右。因此,三株菌株混合培养的最适温度也为37℃。
根据图2pH对生物量的影响的结果可知,三株菌株在不同pH下生长的趋势大体是相同的,有一定的抗碱能力;pH在5~10之间时,生长状况差异不是很明显。根据图中结果可以确定三株菌株混合培养的最适pH设定为8.0。
根据图3转速对生物量的影响的结果可知,溶解氧是影响三株菌株生长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60~120r/min时,随着转速的上升菌株的生长量也随着上升;但是随之转速继续上升,菌株生长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在高转速下出现生长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造成了菌株在培养基中分布不均匀,给测量带来了影响;也可能是高转速带来的高溶解氧量不适合菌株的生长。
综上所述,31-A、33-A、41-A三株菌株混合培养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8.0,最适转速为120r/min。
2.3水处理效果分析
将三株菌株进行配比,在最适条件下培养,培养后接种到人工废水中进行性能检测。
混合培养得到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的编号和相应的比例见表1。实验过程中先进行菌株之间1∶1的配比检测,结果发现三株混合菌的效果优于两株混合菌,再次进行1∶2的配比检测。
从表2和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三株混合菌株处理人工废水的效果都高于两株混合菌株的处理效果,三株菌株的混合制剂即4-10号处理的差异不是很大。表2去除氨氮的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表明第7个组合,即31-A、33-A、41-A菌的接种比例为2∶1∶1时,处理的效果最好;表3去除亚硝酸盐氮的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表明第9个组合,即31-A、33-A、41-A菌的接种比例为2∶1∶2时,处理的效果最好。总体而言,三株菌株按照1∶1比例或者是1∶2比例的效果都是可观的,进一步比较可得在应用实验中采用7号组合最好。
3结论
从沧州和天津地区共采集了8个有效底泥样品,随即对8个样品进行了分离筛选,得到了3株处理人工废水最佳的菌株,对它们进行编号为31-A、33-A、41-A。对筛选得到的3株菌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说明31-A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33-A菌为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haericus),41-A菌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
对鉴定得到的3株菌株进行混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31-A、33-A、41-A三株菌株混合培养的微生态制剂处理人工废水效果更好。培养过程中最适的温度为37℃,最适的pH为8.0,最适合的转速为120r/min。处理人工废水时,综合分析得出应用实验中采用31-A:33-A:41-A为2∶1∶1时,即7号组合处理废水的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
胡亚东.养殖池塘地质生态修复关键因素探讨[J].河南水产,2010(2):18-20
[2]张卫强,朱英.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危害及其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卫生学杂质,2012,2(6):324-327
[3]赵燕超,王蓉,魏俊利.当前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对鱼类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天津水产,2003(2):30-33
[4]陈永青,林亮,杨莺莺,等.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生态科学,2005,24(1):80-83,89
[5]何云.微生态制剂在水质调节上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2,29(7):879
自从上世纪人们发现抗生素对畜禽成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以后,便开始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1],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动物产生抗药性和药物残留,微生态制剂以其安全、无毒、无残留的特点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并应用。微生态制剂具可以调节畜禽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2]。由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的影响,为今后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微生态制剂;62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
1.2 基础日粮
基础日粮为鸡场自配料,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3 试验设计
将62周龄健康的海兰褐蛋鸡10000只,随机分成2组, 每组5个重复, 每个重复1000只鸡,实行笼养。预饲期为1周,正饲期为4周,对照组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喂基础日粮+0.05%微生态制剂(每吨饲料中添加500g),其他都相同。试验采用常规方式饲养并按常规程序进行鸡只免疫和栏舍消毒。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1 生产性能
试验期间每日以重复为单位记录耗料量、产蛋数、蛋重, 并计算日采食量、产蛋率、蛋重、不合格蛋率,每周结1次并计算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蛋重、不合格蛋率。
1.4.2 蛋品质的测定
试验期间每天从各重复中抽取鸡蛋样品,每个重复取6枚蛋用于测定鸡蛋品质相关指标。采用蛋品质自动分析仪测定鸡蛋浓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夫单位;采用蛋壳强度计测定蛋壳强度; 采用超声波厚度计测定蛋壳厚度。
2 结果
2.1 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1.1 微生态制剂对蛋鸡采食量的影响
由表2可见,试验组各期日均采食量均与对照组十分接近。数据显示,微生态制剂对62周龄蛋鸡采食量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了0.6%。
2.1.2 微生态制剂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由表3可见,62周龄蛋鸡试验组与对照组产蛋率均有下降趋势,但试验组每周的产蛋率都较对照组高。试验组平均产蛋率为81.96%,对照组平均产蛋率为80.46%,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9%。
2.1.3 微生态制剂对蛋鸡蛋重的影响
由表4可见,试验组蛋重都略大于对照组。试验全程对照组平均蛋重为66.66g,试验组平均蛋重比对照组高0.72g,为67.38g。数据表明,微生态制剂可提高62周龄蛋鸡的蛋重。
2.2 微生态制剂对蛋鸡产蛋后期鸡蛋品质的影响
由表5可见,试验组和对照组蛋壳厚度无差异;试验组蛋壳强度比对照组高,较对照组提高了4.1%;试验组蛋白高度比对照组高,较对照组提高了6.4%;试验组蛋黄颜色与对照组基本一致;试验组哈氏单位优于对照组。数据表明,微生态制剂可改善蛋蛋蛋壳强度,增加蛋白高度,提高鸡蛋的哈氏单位,从而改善鸡蛋品质。
3 讨论
3.1 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动物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抑制致病菌的增殖,促进机体对蛋白质、钙、铁、锌和VD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调节和维持体内微生态环境以及改善动物消化吸收功能,增加鸡的食欲,提高采食量,增加机体的消化吸收率,提高机体代谢水平,减轻应激反应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从而显著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因此微生态制剂对蛋鸡采食量影响不大;能提高蛋鸡产蛋率,延缓产蛋后期产蛋率的下降趋势。
3.2 微生态制剂对蛋蛋品质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血清钙、磷、类胡萝卜素等指数,而血清中的钙磷浓度与蛋壳厚度有关,类胡萝卜素可以改善蛋黄着色,提高蛋黄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鸡蛋中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脂肪、胆固醇等的含量,使其营养配比更加绿色、科学,并且安全无残留。微生态制剂进入肠道后可以促进有益菌生长,产生有机酸,调节肠道内的微环境,保持菌群平衡,降低肠道pH,使肠道酸化,促进VD和铁的吸收,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从而提高鸡蛋品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微生态制剂;茵栀黄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临床以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多见,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可致胆红素脑病,危及患儿生命,即使存活也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及时治疗,尽快将血清胆红素水平降至安全水平。笔者采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联合中药制剂茵栀黄口服液,结合常规西医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良好疗效,明显缩短疗程,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来自本院2008年8月至2010年3月的住院病例,均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所选病例均为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且均未换血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胎龄37.3±5.2周;出生体重2.92±0.72kg;开始治疗时新生儿年龄8小时~28天(平均8.7天);母乳喂养14例,混合喂养9例,人工喂养9例;主要病因:感染9例(新生儿肺炎4例,新生儿脐炎3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新生儿脓疱疮1例),新生儿窒息7例,新生儿血管外溶血6例(头颅血肿3例,颅内出血3例),代谢紊乱(低血糖、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6例,母乳性黄疸4例;开始治疗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73.8±58.3μmol/l。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胎龄36.7±4.9周;出生体重2.82±0.66kg;开始治疗时新生儿年龄10小时~28天(平均8.9天);母乳喂养12例,混合喂养9例,人工喂养7例;主要病因:感染9例(新生儿肺炎3例,新生儿脐炎4例,新生儿败血症2例),新生儿窒息6例,新生儿血管外溶血5例(头颅血肿3例,颅内出血2例),代谢紊乱(低血糖、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4例,母乳性黄疸4例;开始治疗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83.1±62.2μmol/l。对两组病例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开始治疗时新生儿的年龄、喂养方式、病因、开始治疗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医治疗。(1)用同一型号的蓝光箱进行蓝光照射,每天6~24小时。(2)酶诱导剂:苯巴比妥片剂5mg/kg/d,分次口服。(3)溶血者予免疫球蛋白1g/kg/d,qd×3d,及地塞米松0.3~0.5 mg/kg/d,qd×3~5d。
(4)胆红素水平高、上升快或明显低蛋白血症者予白蛋白1 g/kg/d,qd×3d及纠正酸中毒。(5)有感染因素者予抗感染治疗。(6)存在代谢紊乱者,如低血糖者予补充葡萄糖,如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者予纠正。(7)诊断母乳性黄疸者停喂母乳。
治疗组在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0.5克/次,口服,2次/日,联合中药制剂茵栀黄口服液5ml/次,口服,3次/日。如同时应用抗生素,则妈咪爱至少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以上。
疗程从开始到结束期间每天早上八时进行微量血血清胆红素检测,且至少在疗程开始当天和疗程结束当天各采静脉血一次已明确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肝功能情况。
2结果
2.1两组疗程比较: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85.5μmol/l所需要的治疗天数,对照组为7.4±5.1天,治疗组为5.9±2.3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
2.2两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比较:治疗后平均每天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对照组为38.7±17.1μmol/l,治疗组为44.5±17.3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5~7天达高峰,7~10天消退,表现为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05.2μmol/l,早产儿<256.5μmol/l。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或出现早,或消退迟,或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高限,或为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或退而复现,或具备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上。高间接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使脑组织黄染,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远期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听力损害等。
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机制为:(1)迅速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发挥其生理功能;(2)降低肠道β-葡糖醛酸苷酶活性,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3)降低肠道ph值,促进胆红素从粪便中排泄;(4)促进肝酶活性。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机制十分复杂,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药制剂茵栀黄口服液的注意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甙。茵陈为主药,具有利胆退黄、清热利湿的功用;栀子、黄芩能清利三焦湿热,利胆退黄,可促进胆红素分解和排泄,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本次临床疗效分析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缩短疗程及使血总胆红素迅速下降。微生态制剂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肯定。
另外,微生态制剂联合茵栀黄在治疗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及预防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血总胆红素进一步上升的作用尚待研究。
【关键词】 新生儿; 微生态制剂;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13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是新生儿科常见的疾病,由于新生儿对病原的免疫力低,且部分患儿感染后症状表现不明显,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新生儿医师在使用抗生素的级别与用量上更加困难。为此笔者选取了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新生儿120例,其中2010年6-12月60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6-12月60例作为治疗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因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0年6-12月60例作为对照组,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23例,新生儿肺炎37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胎龄均为足月胎龄儿(37~42周),体重为3.0~4.2 kg。
2011年6-12月60例作为治疗组,新生儿道上呼吸道感染21例,新生儿肺炎39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胎龄亦均为足月儿,适于胎龄儿(37~42周),体重为2.9~4.0 kg。所有患儿均符合因非肠道感染性疾病而住院的新生儿。两组患儿在日龄、胎龄、体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治疗组: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同时口服布拉氏酵母菌(商品名:亿活,250 mg/袋,布拉氏酵母菌含量不少于5×109cfu,法国百科达制药),每次半袋,2次/d,对照组在应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出现腹泻后再口服微生态制剂,服法同治疗组。
1.3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1)入院时大便外观及常规检查正常,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发生腹泻;(2)原发病改善而腹泻无好转;(3)大便每日≥6次,水样便或稀便;(4)大便常规培养无特异致病菌生长[1]。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估 记录患儿每日大便次数及性状,出现腹泻后送检大便常规及大便培养。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查:轮状病毒、沙门菌和志贺菌培养均为阴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组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2例,对照组发生26例,治疗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548,P
3 讨论
本文对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预防性使用微生态制剂,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抗生素性腹泻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毅.儿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19-120.
[2] Vaishnavi C,Kaur S,Singh K.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A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J].Indian J Med Res,2005,122(1):52-56.
[3] 施洪美.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3):87.
[4] 吉大章,邹商群,袁梁玉.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09,15(1):13-15.
[5] 沈晓明.临床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59.
[6] 楚杰,王凤山,张大伟.布拉氏酵母菌的生物学作用及防治疾病应用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06,13(1):71-73.
[7] 陈宏,陈群,方明.婴幼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655.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微生态制剂感染
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密切相关。目前推荐的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由于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滥用,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等药物耐药的流行,Hp根除率甚至降到80%左右,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较普遍,容易造成治疗失败。因此寻求有效、简便、经济和安全的Hp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应用微生态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收治Hp阳性患者90例,均为经胃镜Hp检查(快速尿素酶)与14C尿素呼气试验双阳性患者,并经内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20~60岁。除外标准:①合并胃黏膜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有恶变者;②合并心、脑、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或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④过敏体质和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⑤治疗前1个月内使用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者;⑥酗酒及滥用药物者;⑦年龄60岁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48.0±11.9岁,其中慢性胃炎19例,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7.5±12.4岁,其中慢性胃炎17例,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mg,2次/日,阿莫西林胶囊1000mg,2次/日,克拉霉胶囊素500mg,2次/日,双歧三联活菌片2g,3次/日,与抗菌素间隔>3小时。对照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mg,2次/日,阿莫西林胶囊1000mg,2次/日,克拉霉素胶囊500mg,2次/日。两组疗程均1周,疗程结束1个月后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根除情况。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自觉症状消失;②好转:自觉症状减轻;③无效: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P
Hp根除情况:疗程结束1个月后,治疗组阴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安全性: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轻度腹泻1例,纳差1例,纳差并腹泻2例,对照组出现轻度腹泻2例,纳差3例,纳差并腹泻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结束后均自行缓解。
讨论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胃动素
[中图分类号] R72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a)-0037-03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可造成多个系统器官损害的严重病理过程,由于窒息时导致胃肠道呈低灌注状态,胃肠动力差,胃肠激素水平较低,肠壁细胞代谢障碍及组织损伤,肠黏膜病理变化为肠壁水肿、坏死,肠功能改变为肠蠕动减弱,细菌繁殖及肠通透性改变,临床表现为呕吐、胃潴留、腹胀、胃食管反流等喂养不耐受现象。喂养不耐受会导致肠吸收延长、营养不良,还会使新生儿易患坏死性小肠炎、肝功障碍、胆汁淤积,从而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存活[1]。对此笔者在胃肠外营养的基础上采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2年8月华北石油总医院收治的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其中男34例,女24例,患儿出生时孕龄37~42周,生后1 min Apgar评分3~7分,窒息持续5~10 min,开始喂奶时间≤48 h。将所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双歧杆菌治疗组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每组各29例;其中双歧杆菌治疗组男18例,女11例,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两组性别、孕龄、体重、窒息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该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喂养不耐受病例选择标准
排除器质性疾病,出现如下情况之一者:①频繁呕吐每日≥3次;②胃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2;③24 h腹围增加1.5 cm;④胃残留物被胆汁污染;⑤胃内咖啡样物排除为咽下母血。
1.3 治疗方法
双歧杆菌治疗组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均采用治疗原发病、纠正其他脏器功能衰竭、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在出现喂养不耐受后即停止经口喂养,用生理盐水洗胃后酌情微量喂养,并改为常规胃肠外营养的形式以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常规通便及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及支持治疗。双歧杆菌治疗组在常规胃肠外营养的基础上口服或经鼻饲微生态制剂(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生产批号:国药准字S19993065,210 mg/粒),半粒/次,3次/d,温开水喂用,疗程7 d,观察患儿腹胀、呕吐、胃潴留情况,胃潴留指胃残余量超过喂养量的30%或胃内有咖啡色样物。
1.4 样本的采集与测定
双歧杆菌治疗组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4 d采集静脉血,应用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射免疫所提供的胃动素(MOT)放免疫试剂盒进行MOT检测。
1.5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治疗3~5 d,腹胀、呕吐症状消失,肠鸣音正常,鼻饲奶1次/2~3 h,能耐受,无胃内容物潴留;有效:治疗5~7 d,腹胀、呕吐症状减轻,肠鸣音弱,鼻饲奶1次/(2~3)h,胃内容物潴留7 d,腹胀呕吐症状无好转,肠鸣音弱,鼻饲奶1次/(2~3)h,胃内容物潴留>1/3。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双歧杆菌治疗组在呕吐、腹胀症状消失时间[(3.03±1.14)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4.65±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7.68±1.73)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9.72±2.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双歧杆菌治疗组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9.03±1.84)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10.79±2.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双歧杆菌治疗组中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1%。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2.41%。双歧杆菌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不同时间血MOT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MO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3 d双歧杆菌治疗组血MOT水平[(259.20±23.35)ng/L]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血MOT水平[(221.37±18.5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4 d治疗组血MOT水平[(324.72±14.53)ng/L]高于对照组血浆MOT水平[(298.10±15.5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新生儿胃肠调节功能较差,胃肠激素分泌水平较低,胃动素是协调胃、十二指肠运动、分泌、吸收的主要激素,胃泌素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肠道运动,同时还能促进胃肠粘膜生长[3]。新生儿窒息时脑的缺血缺氧使中枢神经系统对胃肠激素分泌的控制作用减弱,而胃肠道动力受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神经系统的双重控制,由于上述原因直接或间接地抑制了G细胞分泌的胃泌素及小肠的M细胞分泌的胃动素,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造成早期喂养不耐受,易发生溢奶、反流、呕吐、腹胀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另外,窒息时其一氧化氮水平的明显增高,可使食管下括约肌和胃底肌张力降低,胃体和胃窦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减少、振幅下降,从而减慢了胃运动,是引起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另一重要原因[4]。喂养不耐受影响肠道摄取热量和营养,导致蛋白质不足、体重不增,需长时间静脉营养。静脉营养可引起胆汁淤积、出血、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研究发现早期微量喂养可刺激消化酶、胃肠激素分泌减轻喂养不耐受[5],因而尽早过渡为全胃肠内喂养,是防治静脉营养并发症的根本措施[6]。
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使肠道内减少或缺乏的正常微生态菌群在数量上或种类上恢复其微生态平衡,从而利于人体营养吸收,维持消化道内环境相对稳定,以增强宿主的肠道屏障保护作用,促进优势菌的生长,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7]。研究表明,大量生活在人类肠道中的益生菌可能帮助肠道内避免受伤害[8]双歧杆菌制剂,属于微生态制剂,它可产生大量酸性物质降低肠道内的pH值,使肠道pH呈酸性,使致病菌不能定植、存活和繁殖,且酸性物质可以刺激肠道的蠕动,并减少致病菌在肠道内的滞留,这些生理菌群含有多种酶,能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溶化,溶解纤维素,从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代谢过程还产生大量有机酸,刺激肠壁蠕动,促进胃排空,从而改善喂养不耐受[9]。Sjgren等[10]发现益生菌可降低肠道通透性,增强肠道特异性IgA反应,还有助于提高肠道屏障功能,使肠道微生态环境恢复正常。口服微生态制剂可提高IgA的分泌,增加外周血细胞非常特异性吞噬功能,增加肠道局部免疫力[11]。因而服用双歧杆菌在促进胃肠道蠕动的同时,还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本研究发现,双歧杆菌治疗组在呕吐、腹胀症状消失时间[(3.03±1.14)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4.65±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7.68±1.73)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9.72±2.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双歧杆菌治疗组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9.03±1.84)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10.79±2.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双歧杆菌治疗组总有效率(93.11%)显著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分阶段对患儿血MOT水平的检测,笔者发现喂养不耐受的窒息患儿其血MOT水平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这表明了窒息后发生的喂养不耐受的确与血MOT的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经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后,患儿血MOT水平呈逐渐升高,相比传统治疗方案,治疗组疗效更明显,因此窒息新生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后,在常规胃肠外营养的基础上采用微生态制剂恢复微生态平衡,有利于营养吸收,满足机体对水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同时对胃肠道激索分泌水平恢复正常也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Ng E,Shah VS. Erythromyci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term infants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8,16(3):CD001815.
[2] 李荷清,赵晓燕.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7):1040-1041.
[3] Pimento HP,Moreira ME,Rocha AD.et aL. Efects of non-nutritive sucking and oral stimulation on breastfeeding rates for preterm,low birth weight infant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J pediatr(Rio j),2008,84(5):423-427.
[4] Schmitt EL,Baum VC. Nitrous oxide in pediatric anesthesia:friend or foe? [J]. Curr opin Anaesthesiol,2008,21(3):356-359.
[5] Klein CJ,Revenis M,Kusenda C,et al. 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conjugated hyperbilirubinemia in hospitalized infants [J]. J Am Diet assoc,2010,110(11):1684-1695.
[6] Cilieborg MS,Boye M,Thymann T, et al. Diet- dependent effects of minimal enteral nutrition on intestinal functionand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preterm pigs [J].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11,35(1):32-42.
[7] Culliqan EP,HiII C,Sleator RD. Probiotics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uccesses,problems and future Prospects [J]. Gut Pathog,2009,1(1):19.
[8] Hong YS,Hong KS,Park MH,et al. Metabonomic;understanding of probiotic effects in human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J Clin Gastmenterol,2011,45(5):415-425.
[9] Noqami K, Nishikubo T, Minowa H, et al.Itnravenous low-dose erythromycin administrationfor infants with feeding intolerance[J].PediatrInt,2001,43 ( 6 ):605-610.
[10] Sj■gren YM,Tomicic S, Lundberg A,et al. Influence of early gut microbiota on the maturation of childhood mucosal and systemic immune responses [J]. Clin Exp Allergy,2009,39(12):1842-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