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

时间:2022-04-28 19:18:44

学生管理

第1篇

(一)尊重个体差异

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管理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他们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教育环境,还有差异性强的成长方式和个性因素,特别是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们来说,这样的差距更为突出。由于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成绩普遍较差,观念较为多元,管理起来也比较难。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现实,在探讨人类情感和实践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使其在学生内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把构建意识转变为学生自动去做的行为。“人”是实施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聚焦之点,得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做到“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现如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较强,那么学校应当积极鼓励并通过创业计划和企业比赛等平台去引导他们,为他们指明方向,创造更多与企业进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有实战经验和理论知识。学生人数众多,有些学生比较内向,有些学生比较开朗,有些学生比较细心,也有些学生容易粗心大意,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管理。

(二)聚焦于学生的细节

尊重学生内心,注重交流和传递爱心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过程中,我们仍然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在职业院校的很多学生心目中,职业院校不如某些重点院校有发展前途,大部分学生心理会有芥蒂,很不自信,导致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要努力构造一个专业导师制度,塑造一个高层次、高知识、贴近实际的专业教师为主的导师队伍,对学生跟踪训练、引导,理解学生的叛逆张扬,把握学生动态,细心观察,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真正做学生良师益友,做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导师。对于学生出现的反叛心理,教师应该理性对待,要静下心来劝导学生。在整个学生管理过程中,班干部是我们开展课堂工作的主要枢纽。

(三)平等民主的师生沟通

科学发展新型师生关系一直以来,在学生管理制度中,教师给的自比较少。要加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地位,发挥其自我教育、科学管理作用。在学校、班级中,学生才是主角。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很多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学生变成了木偶,成了教师控制的玩具。这样一来,学生的自由空间和决定权就很少,这种情况对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应当转变教学工作思路,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总之,职业院校中学生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把人本理念全面贯彻到校园建设中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推进产业文化进入校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四)构建全面的育人机制人文关怀

就体现在以人为本上,要想以人为本,就必须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育人机制,这个育人机制应包括三个方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在全员育人中,职业院校需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要大力开发校内资源,同时,还要利用校外资源,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全过程育人中,要注重“过程”二字,关怀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而在全方位育人中,则要把握一个重要的目标,即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工作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学生管理;群胆效应;感化效应;霍桑效应;青蛙效应;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4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由于技工学校的学生素质整体偏低,技工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就更不容易。它要求班主任立足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实际,讲究策略,研究方法。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我们,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除了要有过硬的理论教学能力和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外,还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理论,重视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工学校的班主任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要从加强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抓起。班主任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工作原则,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做好德育工作。结合班主任工作实际,谈谈在学生管理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比较突出的心理学效应的应用。

一、 群胆效应

几个人共同行动,互相壮胆,敢于冒险,战胜恐惧。做出独自根本不敢做的事,就是群胆效应。

在学生管理的经历中,常发生这样。起初是两个学生的小矛盾,然而,当事双方找来更多的人帮忙摆事,使事态扩大,产生严重的后果和恶劣的影响。群殴事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要随时掌握学生之间的矛盾,把矛盾解决在萌发的初始阶段,避免矛盾升级,还要特别关注一些问题学生抱团,形成小团伙。遏制住事态的蔓延和发展,避免的发生。

二、感化效应

感化效应是一种正向刺激使人产生强烈激情的正向心理效应。如蔺相如以让路感化廉颇,廉颇以负荆请罪感化蔺相如。学生个体的性格特点、成长的环境和经历千差万别。班主任要在不同的教育对象中频繁的转换角色。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自己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作为老师,最让学生欣赏、佩服、敬重的,主要的还是正直的人品和过硬的素质。正如陶行知所说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可见,老师想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应该先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心态和喜好。然后通过真心实意的沟通和交流,学生才能信其道,老师说的话,在学生心里才有分量,老师和学生才可能成为可以“谈心”的朋友。

诸葛亮七擒孟获,次次都是先捉后放,就是想达到感化效应。当然,前六次未充分起作用,但每一次都使孟获的情感发生变化,最终是第七次他被彻底的感化了。这也要求班主任,不能歧视每一位同学。也不能一蹴而就。

三、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是指人们受到格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学生的行为,使其感受到它是受关注的,那么就会对其产生一种强大的激励作用,从而在行动上表现的更加积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善意的谎言和夸奖可能造就一个人。学生很难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容易灰心失望,陷入心理低潮。这时给予积极的暗示,尤其是来自老师的关注是一种对心灵的抚慰和激励,可以对学生的努力程度、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次拍拍肩膀都可能远比物质上的给予和奖励更能够令学生鼓舞。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一个学生就应给予充分积极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被老师期待的。在必要的时候,有些情况下,不妨可以运用善意的谎言来强化这一效果。你可以告诉他,“老师很欣赏你。老师之所以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就是觉得你有这个实力,相信你一定能作好。”这样的话可能会激发对方的积极性,使其奋发向上。当然,要说的恰到好处。过于夸大反而产生消极的影响。

四、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强调了习惯对行为的束缚力,而这种束缚力的可怕在于它会对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性格―命运。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习惯与命运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

习惯慢慢地、默默的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使人们不容易察觉到它对生活所造成的改变。而天生所具有的惰性,更使人们懒得对微小的改变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应对。所以,人们总是习惯地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当事情以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一点一点进行“量变”后,结局便是无力掌控的“质变”。

习惯是平时的思维和言行的点点滴滴的积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注意养成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从日常常规管理入手,关注和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教育的最大转变莫过于行为的改变。

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要严宽相济,严不是冷面无情,宽不是迁就纵容。严格要求是建立在爱护基础之上,这种爱,是出于教师对职业的恪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3篇

由清华大学首创的“双肩挑”辅导员制度,至今已走过54年,从清华的辅导员中,走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走出了共和国各行各业的骨干。这种由优秀学生担任辅导员的制度,在新形势下,应该予以继承和发扬,并注入新的内涵。

参与管理有利学生成长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学校面临诸多困难和矛盾,而这些困难和矛盾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知情角度而言,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利于学生了解学校的实际困难,激发学生献计献策的热情,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牢基础工程。

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和责任意识。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从家门到校门,从学校门到学校门,他们不知道办学的艰难,也不知道如何管理学校,更不知道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亲身体验管理的艰辛,熟悉管理的各个环节,锻炼艰苦创业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教学是关键,而教学工作任何时候都是师生双向互动。许多先人的研究成果表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学生。就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大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一方面可以协助教师加强课堂管理,搞好课堂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配合学校贯彻教学计划,落实各种教学措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容和途径

大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节以及教育环境、教育秩序、教育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多方面的管理。

极参与教育思想大讨论

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针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以及学校应如何对待学生等问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他们主张教育不仅要教学生会读书,而且应教学生会做人。当今社会,教育如何发展,课程如何设置,人才培养需要怎样的思想和方法、手段等诸多问题都需要做出新的解释,得出新的科学答案。因此,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参与教育思想的大讨论。这种讨论可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使学生在讨论中自身也获得新的解放。

参与校园基础文明教育管理

基础文明教育,也称养成教育,是指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符合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方面的教育。在当前要特别加强对学生节约一滴水、一度电,珍惜一粒粮食,不浪费一页纸张,爱护每一本图书资料和保护每一棵树木花草的教育管理活动。具体做法是,由校学生会、团委牵头,各教学系学生党团组织和系学生会紧密配合,组成学生党员流动岗、学生积极分子监督岗,学生干部督查岗,分别对公共场所、教室、寝室、图书馆等巡回督查,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对校园实行全方位的基础文明教育管理,以促进全校师生养成良好的基础文明习惯。

参与教学环节管理

教学环节管理包括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日常事务管理两个方面。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

课堂教学管理除教师负主要责任外,学生与学生干部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前所述,教育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课堂教学没有学生的配合与学生干部的协助,课堂教学是管不好的。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除了抓好课堂教学管理外,大量的教学管理是日常事务管理。在这些管理中,学生干部会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协助教务处和各教学系主任和教学秘书召开诸如学生代表会、学生座谈会和全体学生会议等各种学生会议,传达上级安排,布置教学检查,收集教学意见,组织大学生外出参观、考察、实验、实习,全面监控教学纪律等。

在协助校系两级教学管理中,学生干部担负着传达各种教学通知,组织“过级”考试报名,协助安排考试座位、清点考试人数、代表学生签名,协助校系领导开展教学检查,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必要的教学会议,做好会议记录等管理工作。在协助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方面,负责收集意见,反馈信息,协助搞好学期计划、年度计划和相应总结等。总之,学生干部使用得好,一个学生干部至少可以顶替半个专职教学管理人员。

根据长期教学管理经验,选派优秀学生干部担任见习班主任、见习辅导员和见习秘书是加强教学管理的好办法,可以起到补充管理人员不足的作用,同时也是广大学生各种能力锻炼的难得机会。

参与教育质量评价管理

大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主要是教学质量评价。大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实质上就是参与大学教育管理。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工作量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学态度是教师劳动态度和师德修养的综合表现,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此外,看一个教师教育之高低,还要考虑教师承担教学工作量的大小,如考察承担的课程门数和学时数等。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具体做法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网上评课;二是召开座谈会发表意见;三是学生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反映情况等。

应注意的问题

成立教育教学管理指导协调委员会

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和能力培训的一种好形式。因此,学校应成立以学生处、教务处牵头、各教学单位密切配合的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指导协调委员会,具体负责对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指导、协调和培训工作。指导协调委员会要有固定点的办公地点,有专人负责,有规划,有目标和具体措施,做到经常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对策,定期指导、检查,使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起来。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参与教育管理的关系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与教育教学管理不能耽误正常的课程学习。要正确处理学习与管理的关系。课堂上课是理论学习,参与管理是能力培养和实践锻炼,两者的关系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是主修与辅修的关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既要注意不能因为参与管理影响课堂教学,降低专业学习的重要地位;又要注意不能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影响参与管理活动。曾经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进一步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由此说明学生要在认真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亲身体验管理的辛酸苦辣,以增强自己的综合管理能力。

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和评价结果

由于学生认识水平高低不同,对待教育教学评价的态度也有差异,对教学评价的标准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以自己喜欢不喜欢、爱好不爱好作为评价标准;有的可能以老师对自己态度好坏为标准,如是否批评过自己,教训过自己,对平时成绩或中期成绩、期末成绩有无打过不及格的情况,或者以老师讲的课程感不感兴趣为评价标准等,因此,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可能掺杂着不少水分和不真实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评价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教案、讲授、作业、答疑、辅导等。仅靠学生一次网上评课就确定出教师教学质量高低是不够科学、不够严谨的。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对学生网上评课只能作为参考依据,不能作为唯一依据。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提出的意见,应心胸开阔大度,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4篇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学生管理;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管理工作无论是在管理形式还是管理内容上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新的现代管理理论对人进行了深层次的认识,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将人的潜能发挥到了最大程度,成为培养学生以后从事创造性工作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高校的管理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将现代管理理论积极地引入到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从而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然而在现在的学生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管理工作的效率,可见加强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新常态下大学生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微博、微信等媒体形式普遍进入到我们的生活,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不同的自媒体方式成为了现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上的重要载体,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信息的共享以及多元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这就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现在的学生大都是九零后,他们对社会充满着新奇,具有比较活跃和前卫的思想,这些都会对高校的管理造成难题。所以就需要对管理的观念进行更新,将工作更加深入到学生内部,在新时代下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的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高校作为学生无论是智力还是能力的培养土壤,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的主要标志是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就需要高校在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人格的健全,培养学生高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够使管理工作的定位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管理思想,通过对管理组织模式的创新,从而使管理工作机制更加灵活,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创新,可以使学生具有一个更加民主和宽松的环境。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大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队伍缺乏稳定性。大部分高校设计的系统缺乏科学性的设计,所以使得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难以实现自身价值,从而产生迷茫的感觉,从而使得很多辅导员的岗位不被重视,被认为是暂时和阶段性的,等有了合适的机会就会向别的工作岗位进行转移。辅导员队伍存在不合理的知识结构。现在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都是比较低的学历,造成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就目前的辅导员学历来看,大部分为本科学历,而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都比较少,而大部分辅导员的知识结构都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缺少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辅导员队伍身份缺少认同。很多高校的教师认为辅导员属于行政人员,而辅导员在行政人员的眼里却被认为是教师,辅导员进行的工作除了要被院系进行管理,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行政部门领导都乐意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而且辅导员的职称考核机制尚不完善,有些高校的辅导员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职称的评定,种种原因都会使得辅导员在高校具有较低的身份认同。辅导员工作超负荷,虽然很对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相应的保障措施还是比较缺失的,而辅导员的定位也是比较模糊的,大多人认为辅导员的职业是全能的,什么事情都找辅导员,使得辅导员的工作比较繁杂,从而使得辅导员在进行工作时效率不高,难以发挥高效的职能[1]。

(二)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心理素质比较差。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从小享受的生活都属于比较优越的,对于一些艰辛的生活不能体会,并且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所以在遇到一些困难时,缺少抗压能力,从而对生活产生迷茫的态度,从而逐渐转向消极的方向。缺乏对网络的正确认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很多大学生在网上进行学习时,网络上的一些垃圾文化也会逐渐的侵蚀他们的思想,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中沉迷,影响正常的学习以及生活,严重的使学业造成了荒废。对生活缺乏目标,很多学生在上高中时将当上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以及学习的动力,而真正进入到大学以后则开始失去目标,随波逐流,缺少对学习的激情。[2]这主要是大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大学专业对于毕业后进入社会在其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处于厌学的状态,经常逃课以及抄袭作业甚至考试违纪的情况发生。

三新常态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管理作用

(一)管理理念进行转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也需要进行改革和转变,在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的核心工作是进行管理,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辅导员的工作也将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作为直接和学生接触的工作者,辅导员要尽量的使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能够真正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今后的发展。在工作当中,要对学生表现为尊重和理解以及信任和关心,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应为朋友关系,使管理工作更加的人性化,从而使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二)将网络引入到工作当中

网络的普及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但是也会对一些学生产生误导,很多的学生在网络中沉迷,从而使生活和学习受到影响,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而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积极的一面,通过QQ、微信或者邮箱等现代化技术,向学生传递学校的信息,还可以在网上进行和学生的沟通,从而实现与学生的快速沟通,让网络为辅导员管理工作服务。

(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要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所以就需要加强大学生培养道德素质。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以及关怀者,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辅导员要具有正确的态度,对于他们的苦恼要保持耐心的态度进行倾听,并且能在交流过程中找到原因所在,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开导[3]。

(四)使辅导员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育人先育己,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品德、作风还是知识上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只有辅导员的道德品质良好,在管理的过程中,其言行才会感染到学生,实现有效的管理效果,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需要学生具有很高的道德素养和思想作风。辅导员还需要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一个乐观向上的心境,从而使自己的人格魅力得到提高。[4]还有就是使自己的文化知识得到不断的提高,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也是非常之快,要想使学生能够对辅导员信任和尊重,就需要不断的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丰富,对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自身的说服力。

四结论

综上可见,在新常态下对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辅导员要根据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工作。辅导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知识水平,不断的对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士勇.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时效性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2]韩立,杨颖虹.高校辅导员做好工科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6,13:029.

[3]王永志,黄蓓蓓.高职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培训,2016(14):104-106.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危机管理机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高校招生数量连年增长,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这同时也给各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几年来,一些大学生犯罪案件,如,马家爵事件、清华大学生刘海洋残害黑熊事件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大学生危机管理机制的反思和讨论。建立健全大学生危机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生危机问题的分类

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可以将大学生“危机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学习危机。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以后,可以说,进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心中都怀有一股胜利的喜悦。正因如此,很多人都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结果,身负种种学习荣誉的同学们在考试前却不得不为了学习而疲于奔命。进而造成了高校中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状况。

其次,大学生生活危机。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的财政投入有限,大学生求学的资金来源完全靠家庭提供,这样一来,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同学就很难维持一种相当水平的生活。随之而来就是,很多同学为了维持基本的学习生活,不得不进行着大量学习以外的利益性质极浓的工作,甚至有些同学还进行着一些触犯法律法规的活动。

第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出现是由多种情况综合影响所导致的,比如个人、家庭、同学、社会等等。如果说是按照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来说的话,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确不容忽视,然而,就心理问题的本质而言,我们却只能说它是心理问题而无须将其上升到危机的高度。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心理失衡而产生的人际问题、社会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高度注意这一问题。[1]

第四,大学生人际危机。由于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计划生育以后的独生子女,相对来说,他们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征服欲望,自然而然地,在进入大学以后的陌生的人际关系群里无所适从。他们在与宿舍舍友、同班同学以及其他相关联的人的交际沟通中显得很不成熟,疏于考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近一步发展。[2]

第五,大学生感情危机。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入学年龄大都在18周岁左右,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很多人对感情的认识也逐渐由朦胧、暧昧转向理性、成熟,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但是,毕竟大学生的心理年龄还不是和他们的生理年龄完全适应,所以,面对感情,大学生们理性不足而冲动有余,久而久之,造成了一系列感情危机。

第六,大学生前景危机。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毫末的疏忽就会有被淘汰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个人有再强的能力,也不能保证自己在竞争中有着不可撼动的优越性。由于大学生受过更高层次的教育,他们期望值的攀高使他们不能够理性地看待形势。

二、危机管理的含义

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塔尔在1989年曾提出,“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我国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孙本初认为,“危机是指因内、外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对组织生存具有立即且严重威胁性的情境或事件”。

三、高校学生危机问题的预防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的危机管理应首先从预防开始。危机预防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危机意识

不管是政府机构、学校领导,还是广大教职员工、学生都要树立危机意识、安全意识。危机意识需要长期不断的灌输和培养,才能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遵纪守法、自觉自为,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最大可能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2、建立健全危机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作为危机管理中预防危机的子系统,是对预警对象、范围中的预警指标这一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获取预警信息,以便评估信息、评价危机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进行危机预告的重要环节。

(1)预警对象、范围

高校学生的预警对象,可分为群体对象和个体对象。

群体对象包括贫困生、复读生、优秀生、独生子女;个体对象是指具有某些人格特征、家庭教养环境和行为表现偏常的不特定的个人。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境况艰难,他们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无助感以及家人的高期望都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压力,使他们的内心产生冲突、矛盾乃至自责。他们所特有的价值观念、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较深的焦虑。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适应中,这种焦虑不仅不能得到缓解,还有可能增加或强化,对其身心发展不利。

(2)预警指标体系

传统的预警方法多采用事件跟踪的方法,现代则更加重视预警指标的方法。预警指标是依据对预警对象(事件、个人)的情况建立一套有监测功能的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预警指标,利用某种理论与经验,分析确定预警对象与危机情势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此进行危机早期预测。

(3)预警信息评估

①危机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引起危机发生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因素的了解、评价和预测。通过对学生所在的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掌握客观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了解与危机事件发生有关的微观动向,从而敏锐地察觉环境的各种变化,保证当环境出现不利的因素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趋利避害。

②预警信息分析。在对信息的分析方面,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任何虚假、失真的信息都会导致因预测不准,又过分偏重而出现失稳的状态。排除虚假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是预警信息分析的重要方面。危机表现为个体或群之间的互动行为,人的态度和行为自始至终影响着危机的发生和进程。因此,确认与危机相关的个体或群体为预警对象,分析他们的认知态度,行为方式特点,根据预警指标,评价其危机的严重程度,才能确定是否进行危机预告。

3、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制

首先,组建危机管理机构。设立常设机构,配备精干的管理人员,负责危机意识的培养和宣传、人员的培训、危机监测和预警、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以及危机公关。其次,实行专业队伍与学生相结合以应对危机。一方面提高专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做到临危不乱;另一方面通过演练把知识、技能和实践相结合,确保操作准确熟练,万无一失。第三,制定危机处理计划。按照计划做好准备工作,当情况不断变化时,要进行追踪决策,并对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3]

四、高校学生危机的应对原则

危机的应对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面对危机只有沉着应对,巧妙斡旋,才有可能最终化解危机,渡过难关并过重塑形象。处理大学生危机事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维护稳定的原则。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各种敌对势力争夺、攻击的重点,维护稳定的任务相当严峻,因此,维护稳定是高校危机管理的首要原则。稳定压倒一切,无论出现何种事件,都必须从维护稳定的原则出发,要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态的扩大。

2、迅速快捷原则。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影响大、扩散性强等特征,一旦发生,就不容延误,亟待解决。要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低其影响,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迅速控制局面。

3、明辨是非原则。高校突发事件类型很多,引发的因素也很复杂,既有正面的、积极的,也有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处理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同时必须坚持明辨是非原则。

4、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高校突发事件大多涉及到青年学生,更多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因而处理此类事件应本着教育第一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在高校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及时消除因患。

5、人道主义原则。危机在不少情况下会带来生命或财产的损失,舆论界对造成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的事故或事件尤为重视,甚至加以渲染,因此,危机处理中首先要把救护伤员放在优先地位。[4]

五、启示与思考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问题不仅需要各高校引起重视,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自己也学要有相应的措施。

1、政府应加强对危机的调控

作为政府,要注重加大对高校的关注力度,通过政府的努力减少大学生危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减少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造成的生活危机等问题;通过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危机等等。

2、社会应理性对待大学生危机问题

作为社会,要对高校大学生多一份宽容之心。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并不如大众通常所想象的那样有着高强的能力、完美的才华,他们也有缺点,他们也会犯错误,如果他们老是肩负着自己所不能承受的压力,他们又怎么会不产生压力,不出现各种危机呢?

3、高校应加强科学管理

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校方都应该站在广大大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毕竟,大学生才是一个大学赖以存在的基础。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就应当具备一种高度的预防心理,做好各种危机事故发生的预案;还应当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纠正在同学们之间出现的任何偏颇思想意识;另外,在大学生危机问题的解决上,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性化的解决问题。

4、舆论媒体应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

作为大众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社会意识形态养成。由于大学生们对新事物接受的速度较快,但同时他们并不能够很好地判断获取信息的价值量,所以很容易走向极端。这就需要我们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在内的大众媒体做好信息传递中的筛选、纠正工作。让大学生们有一个既宽松又正确的信息接受来源。

5、重视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目前,在多数高校同学间都存在老乡会、QQ群联盟等虽未经学校有关管部门承认,但在同学们中就某些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的非正式组织。在危机管理中,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些组织的作用,并充分加以利用,尤其是这些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能够引导其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

6、发挥学生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

以学生社团为例,我们曾面向济南、泰安的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泰山医学院等六所高校做过相关调查,在问到“你认为学生社团能够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上发挥相应作用”时,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A.应该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中去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30.73%

B.可以作为一种声音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中去:46.88%

C.没有必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25%

D.不清楚:11.46%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学生社团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与热情还是很高的,有近八成的同学于此持肯定态度。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引导,并建立健全参与机制,这必将使我们的危机管理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7、大学生应加强自我完善

作为大学生本身,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给自己定好位。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不论什么时候都可以以现实的态度面对一切。另外,要多接触外界包括身边的同学、老师,社会上的种种事务。只有清楚地认识了外界才能够更好地认识了自己,从而进一步认识外界、完善自我。

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我国的未来,保障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就是保障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空间,所以说,我们务必要下大力气解决好大学生危机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兰等.大学生心理危机及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解小娟.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管理[N].光明日报,2001-5-17.

[3]苏宝利、吕贵.高校健全危机管理机制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2.

[4]叶国文.预警和救治:从“9·11”事件看政府危机管理[J].国际论坛,2002.

[5]纪宝成.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3.曹

[6]汤敏轩.危机管理体制中的信息沟通机制——基于组织整合的流程分析[J].江海学刊,2004.

[7]刘建军,朱喜坤.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

第6篇

关键词:健康;学校卫生;卫生室

在健康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的时候,学校的卫生教育也成为教育的重点,学校的卫生室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学校的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也是每一位工作者的追求。学生身体健康是成长的大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而且是校园安全的一个方面。学校卫生室不仅仅担负着治疗学生基本疾病的责任,而且在疾病的防治、卫生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以卫生室为阵地,对学生的健康发展给予了重要的帮助。

第一章 卫生室的管理制度

1.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季节和学生生理特点,开展防治疾病的宣传。

2.及时发现和报告学生中的传染病情,指导有关教师控制疾病传染和扩散,对疫情点进行及时消毒。

3.及时处理食物中毒和意外伤害事故,需要送医院救治的给予护送。

4.做好食堂食品卫生的监管工作,每天至少抽查一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严格执行灭鼠药安全放置制度,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

6.加强师生饮用水供应卫生的监督、管理,督促有关人员及时清洗饮水设备,防止污染。

7.学校举办大型活动和学生春(秋)游活动,根据应急预案,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工作。

8.医务室建有不适应某种场合或活动的特异体质学生档案,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的汇总工作。

9.协助接种单位做好各类疫苗接种的宣传发动工作,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有无接种禁忌,及时反馈给接种单位;督促遗漏接补学生,通知家长进行补种疫苗。加强药品管理,严禁使用过期、霉、潮、变质、变色、沉淀浑浊的药品。

10.卫生室购买药品必须在卫生局指定的医药公司购买,不得直接跟厂方或药商购买,买药时要逐个进行检查,严禁有伪劣药品及不合格药品进入卫生室。

第二章 卫生室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1.每期拟定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计划,期末进行总结,并定期向学校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

2.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经常对师生员工进行卫生保健宣传教育,定期编辑卫生宣传板报,建立健全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制度,培养学生“五要”“六不”的个人卫生习惯。认真做好各项预防、接种和消毒工作。

3.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工作。

4.负责全校师生的健康保健工作。新生入学要进行健康检查并制作学生健康卡片。每学年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做到一人一卡,并按项目准确清楚地填写个人健康卡片,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完善保存资料。经常掌握学生疾病情况,分析患病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年终写出综合汇报材料。

5.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主动配合班主任指导学生做好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开展近视眼的防治工作。

6.做好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师生健康。

7.加强课间巡视,处理好师生各种偶发伤痛事件,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8.做好学校大型活动的保健工作。

9.协同班主任开设学校健康教育课,搜集整理开展健康教育课的资料和档案。

10.承办校领导及教导处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11.制订工作计划,定期检查各班级健康教育以及卫生情况,并列入评比文明班级教育之一。

12.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

第三章 卫生室的要求

学生身体健康是成长的大事,学校领导以卫生室为阵地,对学生的健康发展给予了重要的帮助。卫生部门要加大卫生室的创建验收力度,制订严格的卫生室验收规范,并进行逐一检查,对软硬件、人员等方面要求达到标准。学校要保证人力投入,健全管理机构,保证硬件投入,优化基础设施,要定期检查学校为卫生室定期添加的药品与器材,确保日常治疗与应急的需要,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划分好班级卫生包管区,实行卫生包管责任制。认真搞好室内外卫生,加强检查督促。强化全体教师参与卫生管理的意识,贯彻每位教师“健康第一”的思想,让教师真正从学生的健康出发。医务人员每周一次下食堂和小卖部进行卫生检查和食堂卫生知识宣传,督促采购员不买无卫生许可证、无检疫证的肉类及食品。不使用、销售腐化变质食品。小卖部不许出售“三无”食品及过期食品,监督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食堂操作间,买回的蔬菜必须进行四步处理(选、洗、泡、切)再煮,杜绝各种传染病及投毒案、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第7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存在问题 管理学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202-01

所谓管理学视角,指的是在管理过程中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并将管理工作专职化,从而提高管理效能。而且,有效地管理学生事务,不仅能够让学生安心投入学习,对其未来走向社会也有极大地好处。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在很多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需要改善的问题。故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应当在积极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管理学角度入手,探索新的管理方法。

1 当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事务管理专职化不足

我国高校在校生普遍超过了万人,对如此众多的在校生进行有效的事务管理,需要专职程度较高的管理模式,才能够收到有效的管理效果。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恰恰缺乏这种较高程度的专职化。一方面,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虽然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比较重要,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很多高校并没有专门的学生事务管理中心,而是将事务管理分散到了其它职能部门中。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职权划分不清晰的情况。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各个部门不仅不相互协调,而是相互踢皮球,相互推卸责任,严重降低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是事务管理机构大而不专。虽然大多数高校设置了专门的学生事务管理中心,但是却存在事务管理专一性不足的问题。例如,很多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中心不仅管理学生的生活事务、学习事务,还兼管着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等事宜。在管理机构管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非专职化的管理会导致每一个管理内容都无法满足实际管理需求,也即“十八般武艺样样通,十八般武艺样样松”。

1.2 缺乏综合式的管理模式

就如上文所说,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非常多,从生活事务到学习事务,从学生社会实践到就业事务,都属于学生事务管理的范畴。对“这么一大摊事”实现有效的管理,没有综合性的管理模式不行。例如:针对每一个管理内容,很多高校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虽然在进行单项管理中,能够收到比较高的管理效率。但是总体上的管理效能却并不高。其原因就在于,如果将管理内容综合起来,很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就不再有效,甚至还存在方法上和制度上的相互抵触,导致管理效能被严重削弱。由此可见,在缺乏综合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学生事务管理严重缺乏协调性和整体性,使得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地提升。

2 管理学视角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方法分析

2.1 事务管理专职化

专职化管理是管理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管理高效率的基础。首先,各高校应当设置学生事务专职管理中心,明确管理责任。专职化的事务管理中心是开展管理工作的最佳平台。在西方国家的很多高校中,学生事务管理机构的专职化非常高,不仅保证了极高的管理效率,而且学生的满意度也非常高。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同这些国外高校进行交流,从而进行管理机构的专职化建设;其次,在实现事务管理机构专职化的基础上,细化管理职能。为了避免“十八般武艺样样通,十八般武艺样样松”的情况,在专职化的管理结构的基础上,还要细分管理责任,也即设置各种管理部门,各管一摊。这种细化管理的原则是管理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学生一旦“有事”,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相对应的管理部门解决;最后,在构建专职化的管理模式中,需要加强相应的监督,因为绝对的专职往往意味着专制。只有加强监督,才能实现各个管理部门的协调。

2.2 事务管理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不仅是管理学视角下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当前情况分析,绝大部分高校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基本上是依据各种规章制度和处罚手段。在管理学上,这种管理方法属于“硬性管理”。在表面上,这种管理方法确实能够收到很好的管理效果,但是现代学学生叛逆心理很重,他们口头“服管”的同时,心里并不“服管”,这也是管理效果出现反弹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转变管理理念,走上人性化的管理道路。人性化管理强调“以德服人和以理服人”,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事务的“现实管理”,还能够收到“心理管理”的效能。与此同时,人性化的管理方法还要求在管理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并通过分析学生个人的心理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案,管理部门应注意到这一点。

2.3 注意对学生的心理管理

心理管理是管理学视角下着重被强调的管理内容。但是,很多高校在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把心理管理忽视掉了。在近年来,高校学生因心理问题自残甚至自杀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令人痛心之余也彰显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心理管理的缺失。管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因,应当是管理工作的中心焦点。因此,在新的时期,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要把学生的心理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可以成立学生心理服务中心,专职于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和心理问题的解决。同时,由于现代学生的心理变化比较频繁,因此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增强学生对极端心理的控制能力。

2.4 注重管理模式的社会化

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微缩型的社会。而且,现代大学生的社会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在管理学发展的视角下,注重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社会化,也是增强管理效果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社会化的管理模式也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对塑造学生的社会精神风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这种管理模式在管理学中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目前还没有被实际运用。

3 结语

在管理学视角下开展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已经成为了高校管理工作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各高校应当在研究自身学生事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管理学思路,完成管理思路的转型。

参考文献

第8篇

第一章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条 学生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学生的权利依法不受任何单位和其他人的侵犯。

第二条 学生享有在学院学籍管理规定范围内的学习权利。

第三条 学生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权利。

第四条 学生按照学院有关规定享受医疗卫生权。

第五条 学生有权向学院申请组织有关学科、文学艺术、体育等院内社团。

第六条 学生有权监督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并通过学生会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七条 学生有权对学院管理人员和教职工进行民主评议。

第八条 学生有权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自主择业。

第九条 学生有权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活动。

第十条 学生应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法规。

第十一条 学生应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院有关部门的管理。

第十二条 学生应自觉维护学院的荣誉和形象。

第十三条 学生应勤奋学习,努力向上,完成规定学业。

第十四条 学生应按规定交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第十五条 学生应团结同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第十六条 学生应遵守社会公德,尊敬师长,讲文明,讲礼貌。

第二章 学院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七条 学院有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教育。

第十八条 学院有权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令和政策的前提下,制定并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有权按照有关条例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有权对违纪、违规学生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 学院应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学院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收费,并向学生公开收费项目。

第二十一条 学院应对家庭经济困难、表现突出的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第二十二条 学院应为学生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提供便利。

第二十三条 学院应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

第二十四条 学院应给国家计划招收的合格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并根据毕业生实际情况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

第二十五条 学校有代学生购买平安意外险的权利。

第三章 甲乙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因学院方面直接原因造成学生人身和财产损失的,由学院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七条 下列情况由乙方承担责任:

(一)学生因自己违反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等过错而遭受损害的,由本人承担责任;学生因过错行为,造成他人或集体的人身、财产损害的,由过错学生承担责任。

(二)学生参加教学实习及院、系以上部门批准的集体活动,应遵守活动纪律及有关规章制度,否则造成本人、他人或集体人身、财产损害的,由该学生承担责任。由学生个人及学生团体擅自组织的活动,若发生意外,由直接责任人及组织者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三)学生因个人事务离校外出,均视为个人行为,发生的一切事故,学院不承担责任。

(四)学生参加实验,应遵守实验室操作规则及有关纪律,否则发生事故造成本人、他人或集体财产损害的,由该学生承担责任。

(五)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行为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上述应由学生承担赔偿责任的,由学生及其家长负责赔偿。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协议适用于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全日制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学生。

第二十九条 本协议一式两份,学院及学生本人各一份,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条 本协议解释权在 学院学生工作处。

甲方: 学院 乙方:学生(签字)

第9篇

关键词:自我教育 自主管理 管理部

一、背景分析与实施意义

由于成绩较差,职高学生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在校是教师批评的对象,在家又是父母的出气筒,因而在心理层面上或多或少存在偏差:或自卑、或自傲、或冲动、或内向。他们自律意识差、纪律观念弱,行为习惯普遍较差。不仅如此,人们常常错误地认为凡是进入职高的学生都是差生,社会的认可度和家长的认同度都不高。然而从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要求、学生自身发展和家长的迫切需求以及用工企业日益提升的标准等方面来看,职业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改变这种现状。

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与普高生一样,职高学生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有鲜明的个性特长,也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不少职高学生自我意识凸显、精力充沛、能力较强、人际关系及社会适应性较好,并且在体育、艺术、技能学习等方面拥有特长。在笔者看来,职高生不但是可教的,而且自身存在着巨大的管理能量。学生的潜能无限,贵在引导与开发。学生不仅仅是被教育者、被管理者,更是管理的参与者。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解决职业中学德育工作困惑的突破点。

笔者所在的开化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本着“让每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快乐”的理念,大力推行“活动德育”,让学生在“月有大活动,周有小活动”的各类活动中获得自信与快乐,以活动德育与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管理内涵,完成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交融。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会自主管理制度开始在学校试行起来。让学生在自主管理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参与学校管理中提高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事事有人管,人人会管事”的自主管理实践中,能力得到锻炼,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并获得成功体验。

二、学生会自主管理的实践

学生会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学生团体,无论是在规模、威望、学校支持力度还是学生的认同度上都是其他学生团体不可替代的。因而,通过学生会开展学生的自主管理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

1.全员参与,成立组织,制定制度

第一阶段: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生会的岗位设定以及学生的自身特长,自愿报名。在此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向学部推荐1~2名本班候选人,再由部组讨论,向学校团委推荐学生会成员候选人,一般各部推荐人数为10~12人。

第二阶段: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在学代会中通过演讲竞选,由代表无记名投票产生学生会领导机构组成人员。

第三阶段:由团委组织学生会领导组成人员票决产生学生主席、副主席及各部的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学校组建了18个学生自主管理部,并制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针对留长发、怪发,佩戴首饰、穿拖鞋等问题组建仪容仪表督查部;针对带手机及违禁物品进校园成立安检部;针对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成立车辆管理部;针对班级饮用水管理的问题成立饮用水管理部等。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按照工作分工、不同年级或部组下设分部或组,每个部由部长发动成员讨论,形成本部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报团委审批,完善制度条文后加以颁布。

第四阶段:要求各班根据学生会管理的模式,在班级配备相应的管理员,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这一举措使学生干部及管理人员从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发展为主动管理他人,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空前高涨,校风校貌焕然一新。

2.以活动为载体,逐步实现自主管理,提升管理内涵

(1)充分酝酿,制订计划。通过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月有大活动、周有小活动”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为此,校团委围绕学校德育中心工作,每学期开学初就制订了一学期的专项活动计划,交校务会讨论通过后付诸实施,见下表。

(2)重抓过程落实,注重活动实效。活动按“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过程督查―结果评估”的程序实施。每项活动发动前,由相关组织部门通过集会、广播、电视或校园海报等进行宣传发动。为确保活动实效,活动前还要召开专门的负责人会议,统一思想、布置任务、强调有关事项。会中尤其重视与会人员的建议,发扬民主,及时修改方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活动由专门工作组负责实施,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团结协作。比如:在举办“舞林大会”的活动中,分场地器材组、节目统筹组、评委组、纪检查组及保卫组,由学生会主席总负责。学生会各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确保活动顺利实施。此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工作实践能力。

(3)过程督查到位,重视结果评价。第一,活动过程有专人或工作小组负责活动的督查。教师也参与其中全程指导,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活动的实效。如社团活动部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各类社团活动,他们成立了督查组,对每次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检查与记录,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分管的老师汇报,协助老师及时处理问题。这对他们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第二,对活动的评估与总结反思。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进行评比与奖励。学校通过集会、宣传窗、广播、电视对活动进行总结与表彰,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增进团队的凝聚力。同时,通过每周一次学生会例会对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肯定成绩、激励先进,对有些学生会干部出现执纪不严、不公或对自身要求不严,及时开展“保持先进性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队伍的素质与工作的成效。

3.健全制度,加强队伍建设,促进自主管理健康发展

学生会干部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学生会工作,甚至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为了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践能力,学校实施《学生干部培养工程》,并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他们个人成长的奖励机制,提高担当学生会干部的吸引力和荣耀感。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学生会干部的综合素质,强化他们的政治意识、学习意识、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能力,力争形成一支思想上进、成绩优秀、具有很强领导能力的骨干队伍。

要始终保持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就必须在学生会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奖惩机制。政教处、团委、学生会联合制定一套适合学生会干部考核的制度,负责做好学生干部的会议考勤、值班尽职、工作开展、个人表现等方面的记录和考核。对考核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形成考核结果,考核结果记入学生干部成长档案,作为以后培养入党,评选三好、优秀干部,优先推荐就业和保送大学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并对考核优秀的学生干部要召开表彰大会,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对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干部要进行思想教育,观其后效,如果还没有改进,要在适当的学生会例会上通报批评,并给以辞退,最终形成你争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局面。

三、感悟与思考

笔者学校自尝试实施学生会自主管理以来,学生的自觉、自律、守纪守规意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及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作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学校基本形成了“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的全员管理模式,校纪、校风、校容、校貌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家长的认同度、社会美誉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学校基本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几年来的具体工作实践,让笔者体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切实提高认识,明确学生自主管理对学生个性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现实意义,要把学生自主管理的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统一安排、统筹谋划。

第二,要以人为本,从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及终身发展要求,从学校的发展及目标培养的整体大局出发,寻找二者的结合点,探索实施的有效途径。

第三,要建立健全制度,创建实施活动良好的文化氛围。要重抓落实,注重过程,关注细节,强化激励与评价机制,不断总结与反思,形成良性工作机制。

第10篇

摘要:班级是开展学生日常工作的重要载体,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学风好坏,最终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班级管理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结合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于班级管理理念做了初步探讨,以期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完善献计献策。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自治;激励;关爱

一.相关理论概述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班级管理是辅导员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及创新,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从这个定义当中我们可以看出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班级管理理念的树立对于一个班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在正确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才有可能把班级带向良性的发展轨道上去。笔者认为要把一个班级管理好,想要借助硬性的规章制度,一味的控制、管制学生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而采用软约束,充分调动学生,激励学生,同时辅以一定的精神关爱更能达到教育目标。

二.适当授权,采取“学生自治”方式

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多是一对多的管理方式,通常一名辅导员要管理多个班级,几百个学生,这是对于辅导员工作的一大挑战,辅导员如果不充分调动学生,挑选出得力的帮手,让学生去管理学生,自己事必躬亲,即便能力超群,精力无限,也难以胜任日常庞杂的学生工作,结果弄得焦头烂额,工作效率还极差。

案例:大学逃课现象几乎每所高校都或多或少存在,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句话已经成为高校学子挂在嘴边的口头禅。逃课,似乎成了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新浪就曾开展过一项关于逃课现象的调查,其中一题是关于“你怎么看待逃课现象?”,记者通过随机方式采访了某校百名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过半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惊讶道:“逃课很正常呀!”高校流传一段经典对白:一天早上,宿舍里四名学生躺在床上讨论是否去上课。“你去上课吗?”“我不想去,你呢?”“我也是。”“那就不去了!”于是四个人继续睡觉。所以每一个辅导员关于大一学生的课堂考勤都抓的比较严格,希望把学风从大一伊始进行扶正。可是对于学生的考勤如果单靠辅导员个人或者班委根本很难达成,尤其是在我校实行教改以后,加大了许多课程的考勤难度,因为教学自然班和行政班并不是吻合的,教学班甚至是不同院系的学生在一起上课。我的做法是,在自然班里面剥离出行政班的人员,在这之中选定一个学生A,这个学生不能是班委,由他来担任平时的课堂考勤,而行政班的班委B则是来监督A是否尽职尽责。辅导员平时抽查A是否严格考勤制度以及B是否严格监督A。这样一来辅导员就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同时效率更高,这种班级学生自治同时还有助于对于学生的培养,个别班级在考勤学生A的选取上我会采取比较独特的方式,一般选用两类学生,一类就是选用平时比较少言寡语,较少参加班级活动,开学一个月了还不认识班级里面的大部分学生,或者平时本身就爱逃课的学生,对于第一类学生这样能够让他尽快的认识本班级学生,尽快的融入进来,找到归属感。对于第二类学生,剑走偏锋,虽有些冒进,但是用的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让他自感责任重大,无形当中克服了逃课的坏毛病。

三.适时激励,让学生自信的面对学习与生活

教育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期望理论,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然而,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案例:我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是从北京过来的,对于北京、上海过来的学生我一般会给予“特殊关注”,他们引导的好会给班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他们的许多思想、观念都是比较新潮和先进的,但是引导的不好很容易成为班级的一大隐患,对其他学生造成诸多不良影响,我认真观察了这位同学C的日常表现,并且查阅了他的入学成绩,数学成绩很差,150分的试卷就考了零头。我发现他一开始参加各项活动都很积极,对待同学也很热情,并且参加了班委竞选,但是落选了,以致在一段时间内有些消极,又由于数学底子较差,对于数学学习兴趣较弱,甚至逃课。据我观察结果得出如果他能够很好的引导的话是一个可塑之才,所以我在收到学生处通知各个班级要设立心理委员一职时,并不是采用常规做法让其他班委兼任,而是让他作为班委候补人员担任心理委员一职。同时,我每天晚自习都会关心他的数学学习情况,对于他诸如作业按时做好等一些微小的好的表现都会给予表扬,并鼓励他只要一直认真学习数学一定能够学好,后来在我的数学模拟考试中他是从北京和上海来的学生当中考的成绩最好的,许多学生都没有及格,他考及格了。

积极的期望能够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所以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对待学生更应如此,你的这种期望会加倍得到回报。

四.用“关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管理学当中讲究计划、控制,威严和严厉固然可以让学生屈服于你,但是这种威胁博弈理论认为取决于它的可置性程度,同时管理学当中强调制度的持续性,而只有一直持续下去这种威胁的可置信才会加大。也就是说你一旦宣布了一项规定你就应该一直坚持实施下去,但是事实上在学生工作当中许多规定尤其是一些带有强迫性的条款通常难以为继。这样你信誉大打折扣,而且容易给学生造成一个表现就是,规章制度原来可以朝令夕改的。长此以往,你的威严做法肯定难有成效。

有个故事是这样讲述的:北风和太阳打赌,看谁有本领让路人先脱下大衣。北风很暴烈,吹倒了很多房屋,吹翻了很多船只,可是路人把他的大衣裹得却更紧了。太阳很温和,路人终于感到热了,自己把大衣脱了下来。

笔者认为在学生工作管理中感情比制度、威慑力更有效,“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日常的学生班级管理中,更多的用心,用真感情去关爱学生,更容易让学生诚服。

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门就是用来闭合的,否则就是墙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真真切切的爱去关心学生,感染学生,拉近彼此心理的距离,让他们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主动向你诉说,只要他们向你打开了那扇门,再难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因为即使辅导员个人能力有高有低,我们一时之间不能解决,但我们可以借助外力,请教相关方面的权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班级管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合乎实际的班级管理理念,只有在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班级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和开展。首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来管理学生;其次,就是要适时的激励,对待学生更多的激励比一味的批评更有成效;最后,就是要用真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这样一切学生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用爱心播种 用智慧耕耘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9)

[2]刘彬,闵祥玲. 班主任自我教育“四勤”法 [J]. 科技信息. 2012 (28)

[3]周金山.班级管理异化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第11篇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 人本管理 提高措施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实施有效改革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为其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贯彻落实我国的战略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路线。高校学生管理的重心是人,其所要面对的是一群有自己的思想的、思维十分活跃,生性活泼的具有一定素养的成年人。在管理的时候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因而必须将人本管理伦理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一、高校学生管理和人本管理

所谓人本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管理学发展的代表。其最核心的内容便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以人为本贯穿于整个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核心内容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以带来更多管理效益。人本理论最初出现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西方管理学家们重点研究的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本管理理论不断完善和改进,以使其适应每一个时代的管理要求,充分与当下的环境相结合。人本管理不仅是主体,而且是客体,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实施者,还是被管理的对象,都是人。其宗旨在于将人作为管理的中心,要尊重和关爱人,重视人的发展,加强对人的培养。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施管理工作的是教师,被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学业和道德上的培养,因而应用人本管理理论实施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其必然性。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结合人本管理,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理论的意义

利用人本管理理论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本管理理念的引入,展现了我国管理学发展上的突破,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挖掘人的潜能,符合时展的要求,应当将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理论,将学生作为管理中的主体。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成就,其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层次,希望通过对人的管理和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行为操守进行管理和规范,还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性,符合学生的培养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使其更好地在未来服务于社会。

高校学生的人本管理,需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高校的发展状况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这种管理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大学生并不是牙牙学语的小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有自己的个性和对事物的理解,不愿意被强迫地服从,而是渴望发表自己的观念,因而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将影响学生发展,使学生对学校产生厌恶之感,难以服从学校的管制。采用人本化管理,则有利于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等各个方面,其给予了学生充分尊重,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使得学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指导,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三、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理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并未重视到将人本管理伦理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学校领导并未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仍然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将学生当做是学校的附属品,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并不多,也未借鉴国外相关理念。而且由于有的学校并未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未能接收新事物,以至于现阶段的管理工作效果不佳。

(二)高校学生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管理权限不明确。

现阶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解决。不足之处主要有:首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坚持的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发展,其并未全面地了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质和目标。对学生与学校关系的理解过于片面,只重视政府所给予的行政权关系,而忽视二者之间的平等性。其次所采用的高校学生管理手段较为落后,难以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最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权限并不分明。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外部管理,虽然其管理权得到了加强,但是仍然还无法满足现阶段管理工作的要求。高等院校在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过于形式化,并未真正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共轭能和作用,许多不该管的事情被管,该进行管理的却未实现有效管理,未能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高校学生管理队伍还有待加强。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有待提升。虽然其聘请了许多优秀的、高学历的人才担任辅导教师,兼任学生管理任务,但是由于高等院校中未制定完善的辅导员奖惩制度,未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以至于辅导教师这一工作岗位上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许多辅导教师并未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责任感不强。在这种状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果不佳。

四、提高人本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有效性的措施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性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高于普通学校,其规模也要更大些,也正是如此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而学生则是管理中的核心。在这种状况下,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质。学校的管理并不仅仅是维持校园秩序,规范学生的行为操守,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以使其日后服务于社会。因而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贯彻落实人本管理制度和政策,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配合学校的管理并实施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是主体,学校应该予以学生更多关爱。

(二)建立健全的高校学生人本管理制度。

在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建立健全的高校学生人本管理制度,以此给予管理工作一定支持,为其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较为复杂,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需要兼顾多方面任务,因而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否则将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于混乱。完善的高校学生人本管理制度有利于使学生的行为表现更符合标准,避免学生的行为过激;有利于学生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有效学习。另外,教师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突出其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从学生角度出发实现有效的学生管理。

(三)转变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壮大学生管理队伍。

为提高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于现阶段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抵抗挫折的能力不高,很容易受到打击,在自我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还有待提高,鉴于这种状况,在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对学生的行为管理与对学生的培养相结合,从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生存能力。另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由人实施,因而必须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突出人本管理,提升其管理水平,培养其职业道德素质,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从而壮大高校学生管理队伍,保障学生管理工作质量。

五、结语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理论,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任务,若不将其与人本管理相结合,则难以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为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切从高等院校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全新的高校学生管理方法,以此对学生实施有效管理,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总而言之,对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人本管理伦理进行探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蔡松杉.基于人本管理伦理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华章,2013,(24).

第12篇

[关键词]管理学;管理素质;理工科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2-0131-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管理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领域、组织和人生中。“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

1管理素质概述

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素质的养成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作用的共同结果,但主要是经过长期内化学习而凝结起来的,一经形成便对个人与群体起长期作用。管理素质是指管理活动的主体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格、行为倾向等个人特征。管理素质培养在于引导受教育者能够自主发展,正确对待自我、他人和社会,最终形成高尚的人格修养以及多维视野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出创造性思维能力。

管理素质的内容丰富,具体表现形式多样。本文主要针对于理工科学生管理素质培养这一目的,着重探讨以下管理素质:①决策素质。决策素质是管理素质中一项最重要的管理素质。要求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对组织的内外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对策等的制订,为组织所有的经营活动提供及时正确的市场依据,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②沟通表达素质。沟通素质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具体需要强化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对各种表达工具深入了解,达到管理者应有的程度。③人际协调素质。人际协调素质是指掌握疏导技巧,能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进行组织成员的沟通,为组织活动的顺利进行制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④动机激励素质。动机激励是指依据人的行为动力系统的活动规律,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持续地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使其始终保持在兴奋状态之中,维持一种高昂的工作热情,最大程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⑤团队协作素质。所谓团队协作素质,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团队协作素质对于一个团队至关重要。

2理工科大学生培养管理素质的必要性

理工科教育由于能够直接形成学生的具体技能和知识,使学生具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因此理工科大学课程设置中片面性太强,科学技术课程压力过大。导致理工科大学生缺乏管理素质的培养。

在现代社会中,管理作为有助于实现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国家的兴衰、企业的成败、家庭的贫富,无不与管理是否得当有关。如果说理工科大学的科技专业教育是教学生如何“做事”,人文素质教育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话,那么,管理学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 “做好”。理工科大学生更善于理性逻辑推理和数字运算思维,而在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修养、行为心理等人文社科知识思维方面有一定的缺乏,尤其管理素质的缺乏容易导致挑战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不高,并且对事情不能做出全面有效的分析。未来的科技人才必须具备决策、沟通表达、人际协调、动机激励、团队合作等管理素质,是复合型人才,因此理工科学生需要学习管理学,需要懂得管理学知识,这对理工科学生以后的生活与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3管理学五种基本职能的含义

管理学研究对象在于人和组织及其管理问题,它既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实践艺术性,又具有理论的科学性与抽象性。关于管理的基本职能分类,管理学界说法不一,但都是对管理职能内容的基本概述。本文认为,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计划职能。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计划是组织按照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方案对其各种经营活动及其所需各种资源从时间和空间上作出具体统筹安排的工作。

(1)组织职能。所谓组织是指“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由谁来完成任务以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组织职能是管理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与职务设计,配备人员,并合理的确定各自的职责与职权以及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活动。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得认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

(2)领导职能。所谓领导是指“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作贡献”。领导职能就是领导运用法定的权力,主导和影响下属,使之为了管理目标的实现而贡献力量和积极行动的活动,主要包括解决冲突、选择沟通渠道等活动,单核心是发挥领导的影响力,激励调动下属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控制职能。控制职能就是管理者按照组织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对组织的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督、检测、评估和调节的活动。同时它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控制活动对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4)创新职能。我们组织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开放性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当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领导者要善于机动灵活地变换原定的领导策略、形式和方法等以适应任何变化。创新贯穿管理活动的始终。

4学习五种基本职能提升管理素质

4.1学习计划职能提升管理素质

计划职能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计划工作的程序,了解战略的类型,战略分析的方法;学会网络计划方法,SWOT分析方法等具体的管理技能。计划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从战略的高度综合考虑问题,逐步培养系统意识、强化系统观念,培养制定战略目标和实施正确决策的素质,目标引导行为素质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制订各种计划,例如对于自己作息时间计划、任务完成进度计划等。

4.2学习组织职能提升管理素质

通过了解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了解组织文化的构成;集权与分权的作用;掌握职权配置的方法;理解规范化管理;掌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关系;学习人员配备的原则方法;掌握组织变革的知识。这些组织的基础内容对理工科学生快速接受岗位职责,融入组织文化,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发展,对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3学习领导职能提升管理素质

领导职能使学生了解权力的实质,掌握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掌握各种激励理论与方法的比较;了解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个人素质,如沟通表达素质,人际协调素质,动机激励素质等;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相应的管理素质提升具有指导作用。

4.4学习控制职能提升管理素质

在掌握了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的类型,预算控制;控制的过程,控制标准的制定,预算控制的制定和执行等有关控制职能的管理知识后,有利于我们熟悉企业流程,提高管理控制素质。预算控制制定的学习能够是学生学会报表的阅览,有助于培养工作中不同部门之间沟通时需要具备的表达沟通素质。

4.5学习创新职能提升管理素质

学习创新职能的内涵后能够理解创新的含义和创新的基本内容;了解创新的过程;能够在管理实践中运用创新的解决办法。当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善于机动灵活地变换原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形式和方法来适应这种变化,是每位管理者都应该具备的创新应变素质。创新存在于整个管理活动,创新素质是各种管理素质的基础。对创新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有利于思考怎样提高效率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使学生自我理解,自我感悟,自我反省,自我超越。

5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成为社会组织和群体发展不可缺乏的关键因素,在组织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管理素质的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管理素质关系到企业的组织安排和发展,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理工科学生在面向社会组织择业时,一般将自己定位于一定层次的技术与管理的岗位,《管理学》课程能够促进对理工科学生管理素质的培养与管理能力的提高。管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其日常生活效率的提高而且能够对工作产生极大的积极促进作用。管理素质的培养能够使理工科学生日后成为既精通技术,又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周建临管理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 何种秀现代管理学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5] 何亚卿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实践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报,2012(2)

[6] 纪尚革,钟怡海,岳新利管理学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个性差异比较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