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时间:2023-05-30 09:4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任务驱动型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任务驱动型作文

第1篇

单就作文素材的运用而言,任务驱动作文就给考生出了很大的难题。主要表现在:①不敢运用素材。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就事论事,一部分考生怕素材运用不当,致使游离了任务指令,犯了作文大忌。②找不到可用的素材。因为任务指令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一些以往作文中“屡试不爽”的素材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

许多写新材料作文得心应手的考生发现写任务驱动型作文时仅围绕任务深入分析,导致语言干巴乏味、味同嚼蜡,甚至满足作文的字数要求都成问题。鉴于此,笔者以2016年镇海中学高三校模拟考试作文题为例,谈谈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素材运用的技巧。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户外真人秀是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情感、游戏、旅游等各种玩法让明星们忙得不亦乐乎。面对荧屏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却剑走偏锋,首次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节目将作家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陈谌等人,与演员张晓龙、吴樾、李乃文等人混搭一处,让这些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文学,用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这档节目在获得赞许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

对“文学与娱乐节目结合”这种形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一、名家名言,提升作文高度

例1:尼尔・波兹曼曾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个娱乐至死的舞台。”《文学英雄》或多或少也有着娱乐至死的倾向。

例2:文学有其个性,当它与娱乐节目相碰撞,正如赫胥黎所言的“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死亡了”,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

引用名家名言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运用素材的技法。此法不仅能体现考生的阅读积累,还能增加作文的文采和文化底蕴,使文章高端大气。从内容上看,在作文中引用名人名言还能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名人名言不可滥用,否则哗众取宠,适得其反;名人名言更不可乱用,其内容要与文章有联系点,不然成了狗皮膏药,贻笑大方。

二、同质素材,拓宽作文广度

例1:媒体人应该也看到了诸如《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等非娱乐节目的成功。节目不一定需要诸如“真人秀”这般的娱乐元素才能大红大紫,如果它能够深入生活,贴近心灵,并且以精诚的方式表现,同样能受到关注,得到认可。而如今,我们缺少像《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这样的良心出品。

例2: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赛》以打擂台的方式比拼诗词,《天天向上》的“文化传统礼仪”短片用幽默剧情讲述传统礼仪之美。相较于高冷的文学,这样的形式更易为包括我在内的观众接受。

两位考生选用了与提供材料内容上最接近的素材,即电视栏目。这种选择、运用素材的技巧值得推广。一方面,同质素材是考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最易搜寻到的;另一方面,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因误用素材导致偏离任务指令。此外,材料与素材对比呼应能使分析论证更有效,更为可贵的是,借助同质素材考生能由点及面看待问题,从而拓宽思维的广度。不过选用素材时不能为了论证而歪曲客观事实,否则就与初衷南辕北辙了。

三、融通古今,挖掘作文深度

例1:倘若我们的时代有的只是遍地的“段子”,“抖机灵”成为大众认可的主流审美,那未免对五千年传承的中华文化无法交代。一个只知“我也是醉了”“萌萌哒”等网络用语而无人探寻“上琴台去,秋与云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时代,将是多么可怕的时代。只要愿意翻阅,谁会否认汉语的铿锵音韵美妙绝伦?怕的是那些上口的俏皮话完全侵占了我们的生活,使那些历史的明珠掩上了尘埃。

例2:我难以想象那些个谪仙、诗圣、才子佳人在真人秀中狼狈而局促的模样,那些耿介拔俗的狂人名士在节目中被人消遣娱乐的悲凉。文学有其自身的严肃性而难以与娱乐节目结合。

两位考生融汇古今,却又不是简单运用典例分析论证,而是在今古穿越、今古对比中融入了个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貌似呈现现象、事实,实则为追本溯源、深入历史、拷问灵魂的思索。不仅用活了素材,更彰显了思维的深度。考生运用此法注意点到即止,切忌长篇大论、喧宾夺主。

第2篇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年高考作文的热点,任务驱动型作文以任务指令为前提,要求作者按照要求写出针对特定对象的文章。作者只有提升立意高度,开拓思路,才能写好作文。那么,在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学生该如何开拓思路,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认真审题,抓住主要要素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是:提供真实的写作情景,利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其写作欲望;通过增加任务指令,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创设真实的写作环境,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表达;要求学生做出真实的回应,避免套作和宿构。可以说,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写作思路上基本上是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的。但是,许多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的角度都非常广,但是,考生的所有观点又都要由材料衍生出来。这就要求考生在任务型作文写作中,首先要认真阅读给定的材料,认真审题,对材料进行认真思考,然后在权衡、对比的基础上把握好题目信息,找准写作角度,本着“就事论事”的原则去写作,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作文材料是“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话,女儿小陈出于生命安全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请从相关方的角度阐明你的看法”。学生在看到作文材料后先不要急着动笔,而是要认真审题,仔细研读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要素。然后,从多角度看问题,思考是要从大义灭亲、行车安全的角度写,或者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写,还是要从情与法的角度写,明确写作方向,紧紧围绕材料来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治观,完成写作任务

二、在权衡和对比中说理

紧扣材料来写作,并凸显写作的任务,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最棘手的地方。在对作文给定的材料进行初步判断后,许多学生都会根据事件状况开展论述,并在其中加入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由于平时积累不够,阅读面狭窄,或者学生在写作中都不能明析原因,直指厉害。他们在对材料进行分析时,很少有人会借助因果分析、对比分析、假设分析对材料进行多层次分析,在论证时无法灵活运用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也找不到合适的内容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鉴于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注意积累更多的素材,要求学生多关注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经常阅读一些时事点评类文章,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用心体验生活,以提高学生的品味能力和写作能力。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耐心引导,告诉学生如何在写作中凸显任务,如多进行举例、分析,要求学生开阔思维,既能站在甲方立场来思考问题,还能从乙方角度对自己的看法进行合理论述。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将作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起来,充分体现作文教学的育人使命,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学生则要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权衡义利关系,注意义利和谐,同时打破单向思维,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进行深度剖析,增强理论、说理与材料的契合度。

三、把握整体结构,提升文章高度

关于写作的美学标准,人们最为推崇的是“虎头、猪肚、豹尾”,即写作开头要简洁有力,少说废话,中间部分要内容充实、丰富,结尾要华丽、有力。过去,许多学生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时,总是存在这样两个问题,开头拉杂,言之无物。中间洋洋洒洒毫无压力,但是文章结尾处理的总是不那么如意,如首尾没有呼应,在结尾处没有凸显文章主旨等等。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个体在写作时,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去看问题,没有把握住文章的重点,不知道如何使文章看起来更加充实、饱满。鉴于此,在今后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反复强调文章结构完整的重要性,同时指导学生在开头处运用名言、特殊句式开篇点题。在文章中引用佳句,以突出文章的色彩和情感。在结尾处利用提倡、劝诫和想象,提升文章的高度。如在以“替补”为主题的人物型驱动作文写作中,学生在文章开头可以名言指路,开宗明义。在文章中可以国庆阅兵替补队员、球场替补和陪练员等为对象,讲述“崇高是不分岗位的”这个中心议题,在真实的情景中辨析关键概念。在结尾,运用排比反复或哲理性话语,营造深远含蓄的意蕴,提高文章的思想高度。

综上所述,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此类作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教导学生在写作中要弄清概念和作用要点,然后在分析、论证方面理清各种材料的关系,开拓思路,突破试题材料和固定的写作习惯,熟练运用写作技巧,以更好地完成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任务。

丁媛,云南广南县第一中学校教师。

第3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数年前,只有薛逸凡一个人的“北大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让她几天之内成为热门人物。当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古生物这样一个生僻专业时,薛逸凡不下百次地回答:“就是特别想学这个专业,就是为了圆儿时对古生物喜爱的梦。”2016年6月,安永睿成为北大该专业该届的唯一毕业生。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创立至今,每年的毕业生都是一个,至今已是“六代单传”,但该专业一直保留着。其实,该专业的学生很受学界和市场青睐。

对这样一个特殊的专业和这些特殊的毕业生,你有什么看法?请从北京大学、古生物专业毕业生、高考学子三个方面选择其一谈谈你的见解,阐释你的理由。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材料本身而言,可分为三层意思:一是北京大学从2008年至今一直开设“古生物学”这一冷门专业;二是薛逸凡、安永睿等考生选择报考这一冷门专业;三是“古生物学”专业毕业生“很受学界和市场青睐”。

材料当中的“特别想学”“圆儿时对古生物喜爱的梦”清楚地揭示了答案。围绕这些信息,可以提炼出这样几个关键词:理想、追求、兴趣、主见等。由这些词扩展开来,就有“大胆追求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追逐梦想,彰显个性”“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事业成功的法宝”“为人要有主见,不可亦步亦趋”等。再次,“古生物学”专业毕业生“很受学界和市场青睐”这一现象警醒人们,物以稀为贵,冷门专业也会受到热捧。所以,有主见的人一定有用武之地。这一市场效应也提醒人们,要摒弃偏见,尊重并重用各类人才,特别是冷门稀缺人才。

素材及化用

强力素材1:日本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参加一次世界顶级比赛时,被评委当场指出其演奏的篇章是完全错误的。小泽征尔毫不犹豫地与其对峙,说自己是没有错误的。那位评委趾高气扬,宣称若不承认他的错误,就将面临失去参赛资格的事实。在重压面前,小泽征尔坚守心中神圣的音乐信仰,再次斩钉截铁地放声:“我演奏的,就是巴赫有名的D大调奏鸣曲,没有任何错误。”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化用例段:坚守是一种品质,需要毅力和信念的支撑。小泽征尔正是用超人的胆识和信念抱定对音乐的坚守,演奏出高亢激昂的华章。他登上的不仅仅是音乐的神圣顶峰,更是辉煌的人生巅峰。

强力素材2: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自幼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正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一次,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用馒头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他已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化用例段: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可以乐此不疲无怨无悔,成就大业也就顺乎天理了。王羲之爱好书法如痴如醉,终成名垂千古的书法大家;陈景润爱好数学而致力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成为家喻户晓的“数学王子”。相反,没有兴趣的人生无波无澜,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例文精选

不拘一格育人才

田晏如

六年磨砺,六年坚守,这是怎样的专注与坚持?一个专业,一名学子,这是怎样的潜心苦读?发现、珍惜、培养人才,是作为高等学府的北大应该肩负的使命;不拘一格育人才,是对如薛逸凡、安永睿这样稀缺人才最好的鼓励,也是对知识的尊重,对国家的尽责。

愈冷,我愈要坚守。在这个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时代,如薛逸凡、安永睿这样专注于冷僻专业的人才如同凤毛麟角,弥足珍贵。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卢晓东表示,“古生物没办法让人发财,但学古生物的一定是感兴趣的人”。“人少,但他们就像宝石一样珍贵”。因此,每一个志向高远、信念坚定、卓尔不群的人,都值得礼赞。倘若人人都去报考就业容易、待遇优厚、地位体面的专业,倘若人人都跟随大众追求平庸与稳妥,何来古今中外无数克难攻坚的科学家?何来新兴行业的萌芽和蓬勃发展?

一个伟大的时代,总需要一些拥抱梦想的伟人,需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呕心沥血于学问的人。这是何等珍贵的品质,这是何等高尚的坚持!所以,作为高校,我们更应该为这种不同凡俗的人才提供支持与鼓励,让他们脱颖而出,熠熠生辉,让古生物学这个生僻领域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国以才立,政以才出,业以才兴。正是千千万万耀眼的人才铸就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图景。而对于稀缺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为他们的选拔与培养提供平台与机遇的“伯乐”。不拘一格育人才,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责任。

康熙的雄才大略为人称道,他的驭人之术更是无人能及。明清时期等级制度森严,但康熙勇于冲破惯例,力排众议,大胆培养、起用汉人,这才铸就了像范承谟、周培公、姚启圣等众多历史名臣,他们为康熙王朝的空前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史为鉴,我们难道不应该像康熙那样不拘一格育人才吗?若是因古生物专业冷僻或实用价值不高就阻断如薛逸凡、安永睿这种人才发展的道路,岂不是愧对先祖“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的遗训吗?周文王渭水访贤,萧何月下追韩信,刘玄德三顾茅庐,方成就泱泱大业。放眼世界,我们更应擦亮双眼,发现那些隐藏于沙砾中的珍珠,让他们熠熠闪光,彰显价值。

愿大学责任至上,使命当先,不拘一格育人才;愿全社会抛弃偏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用人才。让那些具有专业技能的才俊们竞相登上人生的舞台,绽放光彩,造福人类。

第4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文体意识;立意导向;赋分

高考作文是一种非常态的写作方式,它通过对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习作能力进行测量和评价,为我国的高等院校入学考试选拔人才。伴随着我国高考大范围自主命题,2004年话题作文的数量达到高峰, 2005年的高考卷中首次出现了新材料作文,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 2010年高考的材料作文的数量达到了历年之最。到了2012年,新材料作文形式相对成熟,并在全国推广。

然而,每一个命题形式都各具优劣势,在应用中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话题作文增大了套作的可能性,难以保证测试的有效度;材料作文限制过多,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材料提炼观点,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立意空间;新材料作文的题型主要是事理类和事件类两种类型,它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和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立意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无法规避的问题。比如多样的审题角度,容易使考生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的角度产生套作,于是命题的思辨性被抹杀。

究竟采用怎样的命题形式才最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这是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的问题。为了消解作文命题的弊端,2015年一个新的作文命题概念――“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应运而生。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中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说明-----“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其实,这类作文命题形式早在中国古代的策论写作中就出现过,与当下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写作也很相似,并且当下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也经常采用此种方式,这便说明它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能够较好地适应各种需求的考试类型。很明显“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遵循明确的命题要求来写作文。由于命题取材的时新性和话题性,它的写作方法与时事评论更接近。

历史上,诗文一向被奉为正统文学的正宗。春秋先贤提出“立德、立功、立言”,谓 “三不朽”。《周易》中也有“修辞立其诚”之说。其中,“立言”、“修辞”都是人们抒发志趣、传承文明的载体和途径,传之于世,给人以启迪和鞭策。“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提出“气盛言宜”、“文以载道”等观点,不仅在当时的文学界打开一片新气象,甚至对当今的作文教学也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在写作文体学视野中,“文体意识”一直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没有直接限定文w,但在实际命题中却隐含着作文文体的指向。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作文题,很明显要写成议论文更适合表明态度,这样更能凸显出学生的思辨力。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于漪认为“议论文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①议论文的写作是对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理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议论文对培养学生对事理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议论文在体式上变化不多,主要靠论理上的深刻透辟取胜,因而不容易写出个性和亮点。“任务驱动”型作文呈现出的文体方面的 “伪开放”,实际上是一种变相强制。学生往往会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去集中积累“万能”素材,淡化“分析”,呈现出的作文模式往往是按照“观点(态度)--事例―结论(结尾空洞照应开头进行粗暴地升华)这一结构展开,而且不少考生在举例时叙述素材拖沓冗长,整个议论文变成“四不像”。与此同时,有些教师抓住议论文这一种文体来教,学生抓住一种文体来练 ,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作文的基础就应该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议论文恰恰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文字散发灵动的“魅力”。因此,那些来自于心灵深处的清新温暖的散文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消失在高考考场上。

其次,“任务驱动型”作文在立意导向上,题目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从片面的时事热点中偏重对思想道德的考量。这种倾向削弱了作文思想的多样性和表达的个性化,已经蜕变成“命意作文”,学生的思考角度被限制住。这仿佛映证了林富民教授当年在反思话题作文时说的“目前的高考是误用国家考试,是选士意识的一种不当体现”。①高考作文命题必须要丰富发展它的功能,利用它的引导优势,让学生“对生命、对生存状态、对阅读的经典有自己独特的阐释和见解”。

再次,这一弊端直接影响作文赋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其中一个重要写作原则就是“暗含主流价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容不得主流意识的作文”,评卷教师们常常依据题目中强烈的“对社会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强化“主题”的正统性和重要性。“个性”思考被“公共意识”取代,高考的高分甚至是满分地作文被教条地揣摩和模仿,真正的好文章不会来自考场,因为它代表不了学生的最好水平,所以成熟了一段时期的向理性回归的命题趋势又陷入了“应试”训练的“百慕大”。

高考作文命题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争议在发展,比批评更重要的是提高和超越,需要长期从事高考作文阅卷和指导工作的专家、语文教研员和高中教师从学术的层面进行较深入的论证和分析,真正使高考作文命题具有开放简明的题目、包容的文体、兼容的表现力、对于现实的关照和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3] 于漪.于漪文集[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 何明.中学作文教育实践问题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李亚盟.我国近十年高考作文命题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4

第5篇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教什么、怎么教,这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在思索的问题。其实,教学的困境源于受教者主体学生的写作困境:写作动力不足,不擅长语文思维,对事物认识较浅,思维局限大,甚至缺乏必要的语言文字能力,等等。

写作动力不足。先贤的话语、故事告诉我们写作是一个人很想做又很有意思的事。因为文章是人的心声,寄托我们的情怀。当情绪涌动,文章一气呵成当不在话下。可当作文要紧扣应试,把作文变成套路,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生活与写作脱节,结果显而易见,学生不想写作,写作不是心情,是包袱。

缺乏语文的思维。为什么有的人一动笔就泉思涌动,下笔如神?有的人就抓耳搔头,步步维艰?很多时候差异就在语文思维上。语文是有思维的。缺乏语文思维的人,看见雪就只是雪,顶多漫天飞舞的雪就是在撒盐,平淡至此。

对事物认识较浅,思维局限大。驱动型作文的产生是为了应对作文里的套作之文,针对一个现实的材料,“你怎么看”的任务驱动,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这样的作应该是有意思的、容易的。

缺乏足够的语言文字能力。作文的基本要求是文从字顺。我们会说“文以载道”,批评辞藻华丽却内容空洞无物的文章。现实的窘境却是很多人学了十几年语文连文从字顺都做不到,遑论语言文字的优美了。

二、高中作文教学困境的应对之路

我们的作文写作实践重语言文字能力培养,“作文是积字成词,积词成句,积句成段,积段成篇”的语言综合训练,于是采用语言学和文章学知识教写作。优点是容易生成语言文字能力和一定的语文思维;缺点是在写作动力上对学生的触动不足,脱离现实生活,忽视逻辑思维的训练。

文化散文写作。作文教学领域开始热衷于写文化思辨类作文。优点是容易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当中“文”的魅力。缺点是泛滥的文化写作模糊了文体特征,容易套作,与现实生活脱节。因此必须注意避免落入俗套,尽量做到引用传统文化的同时做到文学创新。

自由类散文写作。这应该是驱动型作文出现之前高考作文里最普遍的作文方式了,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自由类散文式作文脱胎于文化散文写作,结构多采用三段式(总分总)或四段式(起承转合),从材料作文里提炼出观点后,用丰富的拓展素材(古今中外历史文学素材)来证明观点,表达时重情感的感性抒发。优点是在作文的文学性、语言文字的优美性上做得较好;缺点是作文很容易套作,缺乏现实生活的味道,忽略逻辑思维训练,作文者的兴趣点不易驱动。

驱动型作文写作。为了避免套作,驱动型作文开始大行其道。从实际的操作看,这类文章重就事论事,文体形式比较明确,是议论文写作。优点是让作文回归生活,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在学生的作文兴趣驱动上较好;缺点是作文的文学性、辞藻的优美性被淡化了。这种文章在实际的写作中会被认为有套作之嫌,因此必须引起注意。

交际语境写作。“作文应该成为一种‘真实世界里的写作’。写作应该是一种自我情感的表达以及与世界、他人沟通的方式,是孩子的‘另一种嘴巴’,是学生的‘书面言说’。作文教学应该模拟或还原成现实生活中各式各样、功能各异、目的不同的写的活动。”优点是在作文回归生活、学生作文兴趣激发、作文的实用性上做得较好;缺点是目前理论多于实践,在实际的操作上还有待探寻。

三、高中作文教学实践应全面发展

从现实的发展来看,高中作文写作理论越来越向生活化、实用性上发展,但我们一定不能惟新否旧。我们在进行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旧有作文实践的优点。

我们要在作文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生活化作文;也要从优美语言文字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思考,重逻辑思维能力;也要促使学生广泛阅读,在文学海洋里遨游,文采飞扬。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才能创作出辞采飞扬的文章,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使得学生的作文变得更有韵味。

第6篇

[关键词]语料库写作教学 数据驱动学习 任务型教学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一种认知手段,学习英语的目的应在于实际应用。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一直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学重点主要是语言点的讲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写作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控制课堂上的一切,学生没有足够的练习机会;忽视学生的个体特征,把全班学生放在一个起点上;课堂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信息源;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于是很多人呼吁改变传统的“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写作教学程序。提出各种解决方法,例如蔡兰珍提倡采用任务型写作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再如一些学者提出来的数据驱动学习法,强调学习过程变成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些改革的中心思想就是:理想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需包括学习者交流和讨论的机会,真实的受众,真实的学习任务,接触和产出丰富的语言的机会,学习者对学习有一定的控制。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最终达到学会语言,能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的实施中往往涉及六个要素:目的、输入、活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背景。其中真实的语言输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而数据驱动学习法也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认为语料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介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语料库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海量自然语言材料进行处理(包括预处理、语法自动附码、自动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等)、存储,以供自动检索、索引以及统计分析的大型资料库。语料库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自然运用,因而语料库以其丰富的语料,能保证语言输入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因语料库检索工具的简便易操作,使学生进行数据驱动学习成为可能。此外,由教师自建的小型书面英语语料库,在面对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时,会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下面详细介绍教师自建小型书面英语语料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

(一)自建小型英语语料库的可操作性

教师自建小型书面英语语料库属于学习者语料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以自己学生的作文、日记或练习等为研究对象创建学习者语料库,对“学习者语言”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和描述。另一类是教师收集英语本族语者的作品(如美国大学生作文选)建立的小型语料库。

教师自建小型语料库与大型语料库相比,具有可及性高的特点。例如,英国国家语料库的世界版CD光盘的价格为50英镑,购买时还须支付10英镑银行手续费和7英镑的运费、包装费,而BNC Baby光盘也价值不菲。若要将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的语料库都收集起来,尤其是收集国外大型通用语料库并做到能够及时更新,对英语教师个人来说是很大的负担。所以大型语料库对使用者个人而言往往遥不可及。赵宏展提到从抽样率的角度分析,如果教师对自己学生的抽样率为百分之百,这远远高于大型通用语料库的抽样比例。因而,建立在该小型语料库之上的研究,对该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来说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二)自建书面英语语料库与英语写作教学

教师自建书面英语语料库在英语写作教学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增强外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语言输入的真实性。教师可以利用收集的英语本族语者的语料库进行检索,找出本族语者常用的文章写作模式,以供学生参考、模仿和对比,从而使学习者少走弯路。或者检索词类用法,尤其是同义词,给学生把本族语者使用频率高的搭配形式总结出来,从而使学生接触和掌握真实的语言。

2.促进学生课外数据驱动自主学习的实行。教师在课堂上对语料库的检索使用,可以给学生很好的示范,而且语料库更有利于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亲自检索,不断增加的实例接触进行语境推测,自己发现语言使用的规则,解决语言直觉欠缺的问题。例如,学生在课下写作中发现自己不能确定作文中“……and other hobbies are regarded as a goodtime”是否成立?对于这一类问题,传统的解释方式很难说得清,不妨看看语料库可以提供什么样的答案。先键入“a good time”找出所有有关的搭配类型, 再点击窗口左下角的“collocates”标签,打开将以“a good time”为中心的搭配关系表,去观察哪些动词为合适的搭配。因此,语言的学习不再被视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讲解和传授,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习者创设使用语言的环境。课外数据驱动学习中,教师收集的学生作业构成的小型语料库也可以成为学生对比发现自己与本族语者差距的好帮手。学生可以按照上述办法检索两个语料库,发现彼此间的不同。

3.加强对学生作业反馈针对性,发现典型性问题。教师提倡学生交电子文本的作业,语料汇集成语料库,然后教师利用语料库内部索引软件concordance中的muhiple file concordance就可对多名学生的文本进行分析,得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及学生易犯一些错误。还可运用词表等功能来针对学生习作中的词语搭配问题做出评判。这会大大降低手工批改、记录学生错误的劳动强度,教师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就可以进行针对性地有类别地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第7篇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法;高职高专

一、英语教学写作的重要性

英语写作是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专科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该科程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基本技能,重点教授英语写作的最基础的内容,使学生在已有的英语基础上,进行写作方面的专业学习和训练。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能习得英语基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了解英语主要文章体裁的差异以及写作方法;具备写作200字左右的英语作文及常用英文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在写作实践中获得的。经常动笔是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前提。注重实践与练习,关注写作环节,强度大、任务重。我们将不断探索“英语写作”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在多种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写作知识,最终把学习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英语写作”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发挥本课程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使用能力方面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在已掌握的语言基础上不断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与鲜明性,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掌握的语言基础上不断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与鲜明性,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通过在词汇和句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熟悉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能根据作文题目、提纲和图表写出几种常见文体的作文、简单的应用文。要求内容贴切,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

二、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分析

首先,要确保教材的质量,突出实用性、强化的实践性、明确的目的性。根据英语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要求,我们结合课程特点,在充分调查和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有很大实践性的课上、课下英语写作练习环节,开展有实际意义的真实交际写作任务,以培养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精讲多练;讲、练时间比约为1:2。

(一)“三环节教学法”

在教学实践中把握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三环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应充分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基本环节,讲授者应当认真钻研教材,广泛参阅惭愧文献资料,结合教材特点,针对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备好每一堂课。以教材章节为主线,扩充相关知识,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课中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观念,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演示者、指导者、评价者。转变照本宣科的教育方法,把传授学生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课堂上除讲授教材的基础知识外,鼓励学生多实际操练,老师多讲评,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课后应让学生加强练习,多用英语写作,关注社会热门话题,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教师应加强辅导与作业批改,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把相关情况融入到备课环节中去。每一个环节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形成一个教学整体,不能脱节。

(二)讨论法

“讨论法”也是写作课的一种常规教学法。英语写作是一门教学实践内容丰富的课程,将有问题的学生范文作为反面范例进行小组讨论,帮助有错误的同学发现问题,同时也警醒其他同学规避类似错误的发生。另外,我们从教科书和互联网上引入一些优秀的范文,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和欣赏,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知识和认知进行讨论,形成结果。由于把理论原理与具体事例紧密结合,促进了学生对写作理论的理解和写作质量的提高。通过讨论教学法探讨与实践,促进学生深化对所学的写作基本理论、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结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对实际应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样,可以强化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法。它既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又要求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从教学者的角度来看,“任务驱动”是展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是关键。任务要吸引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他们才会愿意加入其中,完成教学任务,事半功倍。任务要分层次,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不一样,特别是将所学知识综合到一起时,教师发问时,就会出现“冷场”的局面。任务的设计要分为基础和提高,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为主,使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一步一步提高自身水平。任务要具有系统性,任务之间的设置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由点及面,让任务和知识形成系统。注意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很好的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四)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力求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针对性和高效性。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展示大量的范例文章,而且还要就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此时多媒体的优势便能体现的淋漓尽致。再者,当今网络发达,善于利用好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也是较好的一个选择,课上时间有限,师生思想沟通不到位,教师可以安排作业让学生课下通过网络平成。网络平台不但解决同学之间思想交流、作文交互、互相学习的困难,而且还帮助教师解决作文批改量大的问题。与此同时,开展同学互评或通过虚拟环境的“在线交流”等环境,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多种方法处理,网上批改、小组互评,主页上优秀作品展示等辅助手段解决。

(五)小组合作法

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学生独立完成作文,教师课后批改,简单点评,导致学生知识被动接受,很少主动参与,学习效果不好。小组合作式学习改变了学习方式,师生角色定位及关系也发生了改变。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互动与合作,传统的写作课也变的富有活力。不仅培养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他们用自己的语感、知识、思维和经验共同完成作文,个人写作和小组写作相结合,分析他人作文的长处,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总结经验,为了确保可以完成任务,他们需要和同学讨论研究,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指导,从而大大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有步骤、有规律地进行各项写作活动,将“合作”的理念贯穿始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提升写作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结语

英语写作教学是一项艰巨而辛苦的工作,作为教师要用正确的教学思想理念去引导学生,要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要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概念。从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探究,经过实践检验,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在巩固学生的基础之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力。唯有教师讲方法、 讲实效;学生有兴趣、有能力才能切实做好高职高专学生英语的学习和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郑苏英. 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12期。

[2]朱升华. 面向21世纪深化外语教学改革[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刘秋芳. 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1年第12期。

第8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学习工具,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正朝着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为深入探讨整合给带来的效益,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总结以上课题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这里仅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为例,用以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确实有显著的效果。

1 实验的操作与探讨

在研究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

研究已取得较明显效果,学生不论在阅读还是在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仅促进了语文教学结构的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

1.1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使学习主体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心理取向,促进学与教的优化。具体操作: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把教学内容细化为具体“学习任务”,通过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如:《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过程:

(1)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特点。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找出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划出文中描写双龙洞特点的句子,体会双龙洞的神奇。

(2)创设情境,网络浏览,制作简报。根据课文内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分成山上、外洞、孔隙、内洞四个组,明确各组的学习任务。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在教师提供的网站上搜索查寻金华双龙洞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出一份电子简报。

(3)展示汇报,转换角色,深化理解。学生当小导游向全班学生演示电子简报并讲解。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阅读教学不能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而定。在教学古诗文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知诗句,之后学生独立探究、互相协作,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广阔空间自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以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学习结果。学生有的把自己在网上查阅的背景资料说给同学们;有的把诗做成多媒体电子幻灯片展示给大家;还有的把自己熟悉的歌曲调子用在这首诗上唱出来;更有想想丰富的学生把自己学了某一句诗的感受谈出来。学生展开的想象翅膀,填补了诗中的空白,有利于领略诗人对思想感情的含蓄表达,正确理解其意。

1.2作文教学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在课程整合中也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采用网上互评、互议、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学生在上描写景物的作文课时,教师让学生上网自由搜索,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料等,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黄山、故宫、颐和园等旅游风景区都有自己的网页。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课程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到网上去说自己想说的话,探讨自己喜欢的问题。

2 收获与体会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

2.1转变了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2.2改变了学习工具

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2.3建立了新型模式

在实验中,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舞台。

2.4培养了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2.5训练了实践能力

第9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项目驱动教学法 flash教学

近几年来,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学生面对的是就业,面对的岗位基本是一线的技术人员。所以技能的熟练掌握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满足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实际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人才。基于这一目标,我们提出教学改革,尝试项目驱动实例教学。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概述

1、项目驱动法的概念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或多个项目为主线展开,将每个知识点

融入到项目的各个任务中,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的解决方案。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

2、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项目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三个中心,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当然项目驱动实例教学与传统教学并不是对立的,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可以大大促进教学。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在flash课程教学中应用

1、教学任务设置

结合教材及其他参考资料,重新拆分,整合教材,将Flash教学划分为五个模块,具体任务分解如下:

模块一:基础训练,分解成4个任务来完成,共计14学时。

任务一:花朵绽放,2学时。知识点:椭圆工具、任意变形工具、橡皮擦工具、颜

料桶工具、文本工具、翻转帧命令、变形与翻转命令、图层概念、逐帧动画。拓展任务:制作文字按笔画出现的逐帧动画。

任务二:宁静的夜晚,6学时。知识点:矩形工具、椭圆工具、多角星形工具、线

条工具、任意变形工具、组合命令、元件概念、库概念、形状补间动画。拓展任务:画出你心中的海滩。要求画面中的事物不少于四件。

任务三:霓虹灯文字,2学时。知识点:文本工具、墨水瓶工具、填充变形工具、滴管工具、分离命令、舞台属性、动画补间动画。

任务四:可爱的生日帽,2学时。知识点:钢笔工具、部分选取工具、填充渐变工具、刷子工具、动画补间动画。

完成以上任务后,要求学生以“植树快乐”为主题,运用学过的知识点,制作植树节宣传明信片。要求包含逐帧动画或补间动画个人作品。

模块二:对象编辑,分解成3个任务来完成,共计10学时。

任务一:倒影文字,2学时。知识点:对象的编辑——变形、排列与对齐命令;滤镜。

任务二:飘动的花朵,3学时。知识点:不闭合线路引导层动画。拓展任务:制作多个飘落的树叶,并且不同的树叶要有大小,明暗的变化。

任务三:地球公转,3学时。知识点:闭合线路引导层动画。拓展任务:以场景中显示的自己姓名的外轮廓为引导路径制作引导层动画。

完成以上任务后,要求学生以“热爱劳动”为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宣传五·一劳动节引导层小动画。

模块三:遮罩动画,分解成3个任务来完成,共计12学时。

任务一:按照灯,2学时。知识点:基础遮罩动画。拓展任务:通过一个汉字的出现,舞台上最后出现自己最喜欢的话。

任务二:上下分开出现的图片,2学时。知识点:复杂遮罩动画、时间轴特效动画。拓展任务:制作按不同方向及形状出现的图片。

任务三:水平百叶窗,4学时。知识点:复杂遮罩动画。拓展任务:制作水平、竖直百叶窗出现效果。

完成以上任务后,要求学生制作卷轴画小动画作品。

模块四:按钮训练,分解成2个任务完成,共计16学时。

任务一:按钮图片,4学时。知识点:按钮的四种状态。拓展任务:制作形状、颜色变换的按钮(四种状态下)。

任务二:跳转按钮,4学时。知识点:停止播放语句Stop 和Play。拓展任务随着鼠标的移动,逐渐显示出图片。

任务三:新年贺卡(产品宣传片、网页片头动画),6~8学时。知识点:声音的添加,场景的跳转,整体风格的设计。分组完成。

模块五:期末作品制作与展示。要求提交小组作品进度计划,小组成员分工。小组完成作品并展示。

2、教学过程

1)提出任务

在每节课开始,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提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和学习的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

2)分析任务

提出任务后,首先让学生观看任务的最终效果,使得学生对任务有一个整体的感观认识。

3)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的方式因学生学习的阶段而不同。在基础学习阶段,由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在提高能力阶段,鼓励学生互相合作,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综合练习阶段,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4)作品展示、考核

展示的作品以拓展任务为主。通过作品的展示,展现学生自身特色,学习他人的优点,是一个感受成功,相互进步的过程。

第10篇

1.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

1.1强化学生主体性。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这样明显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2突出教学交互性。

网络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而是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提供了多种教学互动方式,包括学生与教师交互、与课程内容交互、与媒体交互、与学习伙伴交互,还可以随时随地提问、留言。这样,既能够对学习状况即时诊断和评价,又会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

1.3凸显教学针对性。

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认知水平落后的学生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而认知水平超常的学生可以直接学习新知识,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网络环境下的“大校本”语文教研

针对当前广大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校本语文教研能力受限的问题,建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环境及先进媒介,突破现有的传统的“校本”概念,打破地理藩篱,创造“大校本”教研环境,开展“大校本”教研活动。

2.1突破资源瓶颈,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研能力。

“大校本”概念是指通过网络等现代技术,引入以外促内的机制,通过建立加强与本区域内的其他农村中学、城市中学的教研联系,集中多所中学的语文教师资源,集思广益,发挥多所学校、同一语文教研组的成员智慧,优化校际资源,实现网络环境下校际教研。

以备课为例,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中内部交流主渠道之一,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校本”教研理念下,备课活动可以通过网络联动,成为与本区域内的其他农村中学、城市中学之间的备课活动,延伸了集体的范畴,改变了现有集体语文备课模式。在校际备课动态化的过程中,对于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针对性更强,从而使其专业成长充满动态感。

2.2改进学习模式,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

网络环境下构建的“大校本”语文教研模式,除了对于优质教研资源的共享提供可获性,还改善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研模式。在“大校本”语文教研过程中,农村语文教师要完成从搜集资料,到确定学习目标,到设计教学过程、网络交流、教学实践,再到运用到课堂、课后的教学反思,等等,整个过程是动态的,这与新课标强调的“过程与方法”相契合。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大校际”语文教研对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具有极大意义。

3.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写作的题目或者一段材料,然后提出若干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构思创作。虽然也有不少佳作问世,但是与随笔等写作形式相比较,佳作的质量与数量明显不占优势。随笔之所以能引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就因为教师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拥有宽泛的写作空间,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写自己所喜与所想,特别是紧密联系学生的亲身体验,能很好地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写作情境,让学生能有所体验有所创造,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作文的教学。

首先分析学生的写作现状。学生的作文,往往缺少历史的厚重感和中国文化的底蕴。一来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关;二来与生活环境有关系。但是,从学生的阅读量来说,在语文教材和语文老师的推荐下,学生还是读了些古文与古诗,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如何在其了解的情况下,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从而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最大问题。在写作时,能适当引用所知的诗句,是本次的作文学习试图达到的目的之一。

其次分析网络对于作文教学的意义。借助网络,可以提供丰富、专业、系统的资源,促进学生快速、大量地阅读。以写作为目的的任务驱动,可以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获取知识,整合信息的能力;另外,网络所提供的同步与异步的交流,能够实现智慧资源共享,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此次以任务驱动为主的作文教学“古诗名句的春色”,学生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寻找古诗文名句与历史典故,结合现实完成了作文,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学生体会到了古诗文能使文章增色,学会了如何通过网络搜集需要的诗文与典故。

网络也为此次习作提供了情境,丰富的网络资源提供了写作所必需的资料。BBS的留言,展现了学生的智慧。

4.展示自学成果,达成目标检测

第11篇

一、学习技术,提高小学生信息环境下有效学习的本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的时候,不仅仅要教学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感受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知识的快乐。信息技术下的语文课程教学,首先要让学生适应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知识学习的本领。提高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要在小学语文学科实现信息环境下的有效学习,必须重视学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指导,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使学生熟练使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小学语文教学不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重视对学生自我感悟,重视学生自身价值观和态度情感的价值观。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焕发了教与学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三、任务驱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师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提出、让学带着问题和任务,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任务驱动法,就是给出一个具体要解决的问题或一个学习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交互的信息环境中,自主、有目的地运用互联网或者是校园网中的海量资源开展信息资源的查找,通过对信息的融合和处理,从而形成个性化的主题(问题)的观点和答案。如在学习欣赏《秦兵马俑》这一课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师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兵马俑到底有哪几种类型,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形象?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最喜欢的兵马俑介绍给大家,同时说出喜欢兵马俑的原因。学生会带着任务就会去上网寻找问题的答案。而老师则只需要通过网络监控就能够了解到学生学习和查阅知识的过程,如果发现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困难,则可以应及时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既要发挥老师在学习中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知识学习,也要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小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四、协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标准指出,要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则认为合作要比竞争更为重要。进行分组协作学习之前,老师的主导(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老师要分析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学习专题学习网站提供的资料,上网学习探究。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主题任务,为了相同目标,共同协作,共同完成。学生通过协作探究、交流讨论,形成了小组讨论结果,最后以小组汇报交流,全班学生一起来分享,学生在信息化网络空间中进行相互的学习,一起进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网络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聋校;计算机;校本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1-0000-01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Deaf School Zhou Tao(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of Chengdu,Chengdu610031,China)

Abstract:Because the special nature of computer classes,currently deaf teaching no uniform,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to meet their actual needs,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is imperative,but what kind of material more suitable for deaf it.Writer combined some of their teaching experience,to tal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deaf teaching in the computer-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Keywords:Deaf;Computer;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Development

由于计算机课的特殊性,目前聋校并没有统一的教材,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我校大力提倡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教材开发的过程也是老师学习、总结和提升的过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获益非浅。下面我就谈谈本人在聋校计算机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教材形式要适合聋生,做到缺陷补偿

首先,普通教材大部分是说明书的模式即文字描述较多,而文字理解能力,正是聋生的薄弱之处,所以普通教材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很多学生的教材不等学期结束早就无影无踪了,有的学生学期结束时书还跟发下来时一样,根本没有翻过,教材没有能够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有部分原因是由于课堂实际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有所偏离,更重要是源自信息技术更重实际操作的学科特点。其次,聋生由于听力障碍,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其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发展相对滞后,他们还具有记得慢、忘的快的记忆特点,长期的手语交流,导致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字归纳能力水平较低,但他们视觉敏锐。针对以上情况,教材的形式需要改变,让其更适合聋生,在知识点和操作步骤的学习上,以问题启发、图示讲解(如:打印板书)和实例操作为主,精简教材中的文字说明,重点呈现总结性的语句,只是这种类型的教材需要教师有较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我在教学《WORD辅助功能的综合应用》时,在学习新知环节,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1.贺卡的大小、方向是由什么来完成?(页面设置);2.贺卡中背景图片的插入方法?(插入图片);3.在贺卡中如何插入文字呢?(插入艺术字);在呈现操作步骤时,我采用了“打印”板书。

二、教学设计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法

普通计算机教材虽然很多是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但很多任务的设置和聋生联系不大,对他们来讲过于抽象,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编写教材时,我们应该首先针对要学的知识技能设计出和学生实际相联系的有意义的真实任务,在任务中蕴含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规定,力求以任务来驱动,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一般可按三个层次来设计任务,第一层次的任务是最基本的任务,要求十分明确,它包含了要学的新知识、新方法,有一个具体的样例和示范,学生完全按照要求去做。第二层次的任务是提高性的任务,内容和要求相对第一层次应有所提高,应给出具体的要求,并需要由教师带领学生逐步完成。第三层次的任务是开放性的任务,教材中只需给出一些要求,而不用具体的示范,由学生自己或小组去组织和安排任务完成的步骤。

三、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最终是让学生学会自学,因为计算机知识更新换代很快,需要不断的充电,这一点对老师和学生来讲同等重要。但如何学习,怎样利用现有的校内资源学习呢?我认为可以开放网络教室,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例如我在“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和防治”一课中,因为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知识和内容实在太多,根本不是几页纸能够讲清楚的。更何况计算机病毒的变种和更新速度也是极快的,也许教材刚编写好,内容就已经过时。所以我认为其实在这样的课中我们完全可以求助网络来补充我们的教材。在教材中注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分类以及特点、传播方式等基本内容。而更多的内容只需要一张空白的专题学习表格,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填充,最后也可以制作成相关电子作品。

四、教材内容设计,兼顾学科间的整合

在设计教材时,应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比如学习网络搜索时,可以结合语文教学进行,将语文课中的一些难点或者扩展知识通过网络呈现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在网上写作文,通过网络投稿,以及评价同学的作文等。

五、开发配套的教学素材光盘

现有教材基本上缺乏配套的教学软件和学习平台,即使有,大多都是教学辅助光盘,而适合学生用的很少。很多学生,在学习新软件的时候,都会问,老师有相关的素材吗,我带回家去安装。但很多素材是我们从网上搜索的,存在文件夹里,没有整理刻录成光盘,这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