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食堂外包

食堂外包

时间:2023-05-30 09:4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食堂外包,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食堂外包

第1篇

关键词:高校;食堂外包;优势;风险;对策

高校的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主要内容,构建和谐校园也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主旋律,而高校食堂不仅是满足师生生理需求的就餐之地,同时也是大学师生聚集、交流活动的场所。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的食堂都实行了社会化管理,总结起来高校食堂对外共有两种发包情况:一种是投资商投资建设食堂后对外发包,另一种是高校自有食堂对外发包。[1]这两种经营方式下的承包商都要接受学校设定的安全卫生经营管理及师生满意度等目标,高校则履行监督协调等管理职责,双方共担责任、共享利益、共御风险。

一、高校食堂外包的优势

学校较多的顾虑是如何使后勤工作简捷有效,如何降低成本,所以今天,各行业的许多客户纷纷将他后勤管理服务交与专业公司来承办,总结起来高校食堂的外包主要有四项优势:

(一)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承包方会不断扩大市场网络信息,物品原料集中采购,直接采购于主要产区,及批发基地,以购多价廉从其差价获取利润。

(二)厨房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经专业培训,避免不必要浪费,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

(三)控制加工成本。每月进行菜单分析,在客户满意的情况下,在原材料挑选上进行价格的搭配以达到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厨师长在制定菜单上充分考虑原材料,尽量用完原材料的全部并全面搭配。

(四)努力钻研烹调技艺,开发适销对路的菜品,销售过程中控制每单位菜品的重量, 加强预估核算,减少剩菜浪费。

以上四点优势可以高校食堂由社会力量承包经营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使师生得到了更多的优惠,满意程度也有所增加。

二、高校食堂外包模式下的风险

时至今日仍被部分高校所抵制,不客气地说有相关部门考虑部门利益的因素,但最关键的是缺乏规范的对外承包确实存在相当的安全隐患,主要是:

(一)社会餐饮企业存在着重利益轻卫生的倾向。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经营者的内在动力和 终极目标,当食品的安全卫生与他们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把自己的经营利益放在首位。有报告显示:“2007年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为117起,中毒3 773人,死亡6人。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学校食物中毒总数的47.01%和59.42%。学校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主要是以食物污染或变质以及加工储存不当引起的中毒为主”[2]。

(二)短期行为,硬件设施投入不到位。承包合同大多是短期合同,社会餐饮企业担心硬件投入在承包经营期间内无法收回,因此不仅极少更新、添置设备和改善卫生条件,而且掠夺性使用学校配置的设备。

(三)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社会餐饮公司为了降低人员成本,聘请的员工大多是当地文化素质较低的临时工或外来民工,并且频繁更换,这些人普遍缺乏卫生安全的知识和意识,甚至未经健康检查即上岗,这些现象和问题增加了卫生安全隐患[3]。

三、外包模式的完善方法

(一)建立严格的高校学生食堂经营准入制度,寻求长期合作伙伴

学校需要建立完善招标规范和严格的高校学生食堂准入制度,对学生食堂的发包要实行公开招标制度,要全面审核投标方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资金能力、资质信誉。通过层层把关把社会上那些资质过硬、经验丰富、管理规发、信誉良好、愿意为教育做贡献的餐饮单位吸引到学校从事学生食堂的经营和管理,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和良好的服务,坚决把那些规模小、信誉差、管理混乱、唯利是图或临时搭凑起来的草台班子、一心谋取私利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体经营户杜绝在门外。如广东省伙专会,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出台《广东省高校食堂对外承包资格准入试行办法》,提出法人资格、公司规模、完整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对高校熟悉程度、以往经营状况、业绩等方面准入条件,为高校选择食堂经营者和实施监督管理提供具体指导[4]。

(二)签订一份长期、规范性强的合同

校方应与中标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明确食品的安全、质量要求、违约责任和处罚办法。

(三)建立专职监管机构,健全监管制度,强化监管职能

好多学校食堂承包后,将原来的膳食科等专门机构撤销,对食堂的日常管理只是由后勤部门某一个人兼职联系,不定期巡查,这是不对的。对学校来讲,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餐饮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和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校方对承包经营食堂监督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采购制度、索证办法、验收制度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等,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人。

(四)规范食品采购和验收程序,严把食品质量关

食品本身的质量是食品安全的根本。为杜绝学校食堂经营企业一味追求食品的价格低廉,降低食品的质量问题,学校的食品原料实行源头、定点、统一索证采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对所有食堂材料供应商都实行审查准入制度,对食品供应商的资质提出严格的要求(正式注册、有卫生许可证、具备动植物检验的相关材料等)经过资质审查、实地考察后确定为固定供应单位,并备案,各食堂必须购人这些准入单位采购材料,准入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审查更新。

参考文献

[1]黄永胜.高校餐饮服务社会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11).

[2]关德军.高校食堂卫生安全隐患及其消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

第2篇

关键词: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应对策略

一、中小学食堂管理的主要形式

目前,中小学食堂管理主要形式有食堂外包、学校自我管理两种。食堂外包:即以完全承包、有限承包和餐饮公司管理的具体形式,将食堂经营权委托或外包给个人或社会团体。学校自我管理:即以包餐与自己选餐形式,由学校的总务处或后勤部门要求的专人对学校食堂进行管理,目前大多学校选择包餐形式。只要能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餐食荤素搭配、卫生安全与多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实现核算透明化、公开化,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是可以的。

二、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核算机制不科学,财务独立核算不到位

目前伙食收入、财政补助、其他收入等构成了中小学食堂的收入,但这些收入未能及时到账。荤素菜、大米、调料、人工费的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设备维护等构成了食堂成本。因为食堂管理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独立核算不到位,擅自扣留学生伙食费、私设小金库的行为依旧存在。

(二)学校财务支出项目不公开

除了校长、财务人员外,其他人根本不了解学校的财务情况,况且食堂本身是非营利性的,而领导却不够重视,管理不到位,许多现象出现。中小学食堂财务账目设置缺乏科学性,有不详细、片面的固定资产、物资采购账目,食堂运营过程中没有做好到位的收支记录,使总账与分账不一致现象长时间内存在,无法做到财务管理项目的公开、透明。

(三)没有完善的食堂内控制度

对内部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作用弱,特别是物资采购、使用等管理方面;因为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保障,中小学食堂随意采购、使用材料,内部控制对食堂经营各个环节的制约力不强。

(四)存在食材供应被垄断的现象,库存管理混乱

资产管理中心直接与销售商进行大批量的采购项目的商定,未能及时核对物价与质量的实时变动情况。没有到位的物资清点管理,以致食材存放期限过长,影响食材质量与安全,且物价虚高和使用量虚增的现象广泛存在,这也是中小学食堂成本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

食堂财务管理主要由学校的会计兼职或后勤部门工作人员代管,其专业性不强、管理技术性差,且其服务与责任意识弱、管理水平低,使食堂的可持续发展受阻 。事实上,食堂材料采购人员与验收人员并没有单独设立,采购人员易借机谋私利,故意虚报价格与数量,这直接加重了食堂成本。

三、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完善财务账本,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设置独立的会计账簿,设立科学的会计账目,明确的日记账、总账,真实全面的表现出中小学食堂财务、经营状况,准确找出经营管理的困难与难点,并以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对策应对,确保会计账簿的科学、规范。食堂实施单独财务核算,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记录真实、有效、完整的会计账簿信息,聘用专业的会计人员,当然也需加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

(二)加强食堂的成本管理,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

食堂采购遵循“物美价廉”的原则,定期轮换食堂采购人员,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选择有卫生许可的物资供应商,最大程度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并设置专人对菜价、肉价进行网上实时监控。同时严格把控所采购的物资的质量及数量,确保蔬菜、肉类的质量过关,避免浪费。严格遵守采购物资审批程度,保存好采购物资的原始证据,为核算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编制出合理、科学的财务预算,提升预算管理效果

食堂的财务预算编制需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在满足广大师生的就餐需要的基础上,设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经营目标,将食堂运行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且理清食堂预算成本、收入与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食堂的收支平衡,避免巨盈或巨亏发生,不断优化升级中小学食堂的财务预算模式。

(四)完善食堂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责任制

加强对食堂内部控制管理力度,使会计核算与内部控制相辅相成,必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中小学食堂应设立校长为核心的领导责任制,明确食堂工作责任,确保每天至少有一位学校高层领导到食堂进行值班,对食堂的饭菜质量、价格等进行监督,了解食堂运行的具体情况,促使食堂财务管理更加合理和科学。

(五)建立师生、家长共同参与食堂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师生、家长与工会干部共同参与的食堂管理组织机构,如膳管会,做好详细的收支记录,公开食堂管理流程和食堂菜谱菜价,保证食堂伙食费用公开透明,使食堂能够在家长及社会的监督下运营。定期组织多次全校性的民主测评活动,将测评结果纳入考核标准中,最终反馈给学校财务管理部门。

(六)开展各项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能力

聘请获得会计资格证书的人员当食堂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设置满足食堂财务管理实际需要的岗位,如会计、出纳、物资保管人员,积极开展各项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提升其工作水平。毋庸置疑的是财务管理人员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不谋私利、。

参考文献:

[1]刘殿朕.规范食堂财务档案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决策与信息,2016.

第3篇

【关键词】舌尖隐患;校园外卖;问题研究

一、外卖的现状

互联网餐饮外卖是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开始的出现的,并且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网络零售的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宅经济”、“懒人经济”日益凸显,这为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发展带来契机。2016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

二、校园外卖

校园外卖是指针对校园内人群的食品外卖送餐行为,国内目前主要是针对大学校园的学生。校园外卖作为国内餐饮业的巨大分支市场,是许多创业者和中小餐饮从业者的主要经营领域。其入行门槛低,客户需求庞大而稳定,模式可复制性强,也成为了未来大型餐饮企业生长的沃土。

通过对江苏大学校内学生的调查,外卖送货上门很方便、节约时间与食堂拥挤是吸引大学生选择外卖的主要原因。外卖的送货上门服务方便快捷,使学生只需要到宿舍楼下就能拿到食物。更有一些外卖商家雇佣兼职,将外卖直接送到宿舍楼内,学生足不出户,打开寝室门就能收到外卖。这样的推销手段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不仅不用出门,更是省去了在食堂排长队的麻烦,因而成为大多数学生节省时间的选择。

三、校园外卖之忧

根据央视315晚会的曝光,饿了么外卖平台存在大量违规操作的地方。其一,网站显示的多家平台实体店铺与订餐平台上的照片不相符,暗访中大量店铺实际环境晦暗不堪,卫生环境极差,厨师操作也很不卫生。据曝光,在饿了么上线的很多商家,根本没有经营执照和卫生许可证。饿了么甚至引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体照片,默认无照经营的黑作坊入驻。而更令人乍舌的是,在饿了么平台上的很多店铺其实是虚假店铺,根本就不存在,很多店铺实际的经营方只有一个。外卖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调查数据显示:校园送外卖车辆,58%榈缍车,41%为自行车,也有面包车送餐进校园。在食品卫生方面,大学生仅关注外卖食品的外包装是否卫生,对于食品原料来源、加工条件、经营单位是否证照齐全却了解甚少。因此,高校后勤(校园)管理者对外卖进校园忧心忡忡,担心外卖食品安全和扰乱饮食服务市场、影响校园环境卫生以及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更值得关注的是,外卖进校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高校食堂的正常运转,甚至造成有的食堂经营难以维持,食堂历史同期营业额下降近30%至50%,从而引发食堂经营者与外卖人员发生冲突与纠纷。

通过对一部分江大外卖商的调查。几家主流的外卖商家例如“瓦煲阁”,“转角餐厅”,“奇香阁”等,在后街或香江不夜街拥有正式的店面,有正式的营业执照,卫生状况相对良好。然而有一部分外卖商家,根据饿了吗上所写的地址去实地调查店面,却没有发现对应的店面,营业执照等更无从谈起。这一类的商家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可见江大内外卖商家的质量良莠不齐,在众多学生量的基础下,每天挑选的外卖商家不计其数,学生所拿到的外卖质量也

四、校园外卖之思

为什么校园外卖如此盛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但高校食堂的饭菜质量水平却没有跟上,味道差,价格高,排队拥挤是同学们对食堂的普遍印象。学校食堂越来越难满足学生的饮食需求,而外卖这种餐饮形式应运而生,学生普遍选择并接受这种餐饮形式就顺理成章了。

据调查显示,如果食堂推出外卖服务,除了极少数的的人仍然点校外外卖,将有接近50%的人转而点食堂外卖,剩余近一半的人称会看情况而定,这些人可能是对食堂外卖的味道,价格和送货速度仍持观望态度,如果食堂能够开辟外送服务新渠道,并且重视这一项目,努力做好外卖的味道和送货速度,并且把外送的价格与堂食价格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学生会支持。

有很多高校严令外卖不得进入,这是一种不尊重市场的行为。其实,任何一项规定,都应该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需求。外卖送餐到校园的服务,深受学生欢迎,餐饮提供方也乐得其成。因此,学校虽存在管理难度,却也不应“一禁了之”。 校内餐饮没有价格、质量优势,甚至价格更高、质量更差,加之服务还跟不上,大学生对校外外卖情有独钟,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各种法律和规范的制订。规范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经济合理健康发展。要加强政府行政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地方各部门因加强自身管理和对市场的监管,不能因为处于各种原因而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视而不见。最为人民信赖的执行者,在这点上应该充分展现一个为人民生命安全保卫者的形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刻不容缓。

五、总结

高校校园外卖的发展与壮大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主动选择有质量保障的外卖商家,积极举报不良商家。校方应着力于改进食堂价格,口味,便捷程度等,而不是一味的封禁外卖。政府和监管部门应着重关注高校校园外卖的安全情况,定期检查和抽查相应商家,保障高校师生饮食安全。

第4篇

关键词:西部地市高校;食堂经营;效益

“社会稳定看高校,高校稳定看食堂”。食堂作为高校后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师生提供卫生可口、价格合理的饮食服务责任。教育的公益性决定高校食堂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作为一个经济实体,高校食堂又不能不注重经济效益。如何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使高校食堂真正为师生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饮食服务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西部地市高校食堂在经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西部大部分的地市高校办学基础较差,办学经费相当紧张。因此,不少学校领导往往十分重视最能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而对后勤食堂的经营管理重视不足。许多高校食堂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吃大锅饭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在采购上一些人中饱私囊;在贮运、加工、销售等环节上浪费严重;工作效率低;不少员工白吃白拿习以为常。造成食堂饭菜长期处于质不高价不低的现象,既谈不上经济效益,更谈不上社会效益。

在人们纷纷诟病传统的食堂经营管理模式之弊端时,一股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之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西部地市高校领导认为这是一剂医治高校食堂效益低下的灵丹妙药。在没有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就急于将高校食堂社会化,把食堂对外进行承包。但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高校食堂社会化也并不是一包就灵,其中出现的弊端也十分明显。

首先,广大师生的利益受到了侵害。经营者承包高校食堂大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的,因此,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如果承包金额较高,伙食的价格也随之攀升;不少承包商还往往通过减少饭菜数量或菜多肉少等方式变相提高价格。安全卫生意识薄弱,为了经济效益,常常是采购一些价低质次的原料物品,危害师生健康。其次,管理和监督执法难。由于投资者完全掌握了经营和管理权,学校的管理形同虚设,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难度很大,学生的饮食卫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根据王燕等人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的12家学生食堂中自办经营与对外承包经营的食堂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基础设施和管理建设方面,对外承包经营的食堂落后于自办经营的食堂;在伙食质量、安全卫生和学生满意度等方面,对外承包经营的食堂更是明显比自办经营的食堂差。另据王素琴等人对平顶山市两所本科院校的3所个体投资买断经营权的学生食堂进行几年的卫生监督表明,个体投资买断经营权的学生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突出。因此,从表面上看,高校食堂外包,高校取得了一些承包费,也让承包者发了财。但高校师生的利益却受到了严重的侵害,毫无社会效益可言。

二、改善西部地市高校食堂经营管理的对策思考

当前高校食堂管理模式主要有:一种是社会力量承包经营模式,高校提供场地和设施,不参与经营管理,只向承包者收取承包费。另一种是成立后勤饮食服务中心自主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是高校的后勤部门与饮食服务中心形成甲方和乙方的关系,高校对饮食服务中心的经营有一定的监控管理权,饮食服务中心原则上执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此外还有股份公司(合作经营)模式、学校后勤部门管理和经营目标责任制的模式、租赁经营模式等。众所周知,高校食堂与学校周边的餐饮店相比有先天的优势,如国家对高校食堂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就餐人数相对稳定;有规模可观的消费者市场等。但事实是:高校食堂与学校周围的个体餐饮店在经营效益上有着天渊之别。餐饮店大都办得红红火火,而我们的大食堂却令人失望,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根据多年的观察与思考,对改进食堂的经营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坚持高校食堂为教学、为科研、为师生员工生活提供服务,服务育人,教育育人的“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坚持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教育公益性的原则,不能把学生食堂作为学校增加经济来源的创收项目。而应把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安全,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放在首位。从实践来看,采用校内的后勤部门自主经营管理学校食堂比较符合高校的特性。自主经营相对于对外承包利大于弊。而高校食堂对外承包,外包者大多都是以追求利润为第一位,然后再考虑服务于师生员工,更谈不上“服务育人和教育育人”。为提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的经营者生产效率,使食堂的效益最大化,维护师生的利益,政府和学校应给予经营者适当援助。因此,我们建议高校在加大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后勤基础设施投入时,争取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在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学校还要在价格管制的同时给予后勤经营实体一定的补贴。对资产占用费的收取要合理,对食堂场所的基本投入、对特殊情况下食堂(如寒暑假期间)的利益补偿、基本的水暖气供给等,高校也必须承担其应尽的责任。

(二)保障饮食安全

卫生安全是饮食行业最基本的要求,食堂饮食安全是对师生负责的具体体现。高校学生对食堂伙食质量安全等维权意识低,他们对微小安全症状一般因嫌麻烦而不反映。饮食中的微小安全问题也不容易受到学校重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校食堂不管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其法人代表都要由校长担任,如果发生食品卫生问题,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将追究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为此,学校领导对饮食卫生要应格外重视,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对食堂操作过程的卫生控制扩大到包括食品验收、加工和出售等环节。学生是食堂最主要的消费者,为加强监督,建议设立处理学生意见的膳管机构,建立赋予学生民主监督权的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有学生参加的膳管会议,认真收集、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食堂饮食卫生存在的问题,使食堂饮食卫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三)控制运营成本

学校食堂的运行成本决定了食堂的餐饮价格。运行成本一般指食堂在生产、销售、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的费用。控制成本首先在于材料的采购。该集中采购的实施招投标集中采购,临时分散采购更有利于降低成本的则采用分散采购。对大宗物资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择优采购,减少中间环节,杜绝腐败交易现象,节约采购成本。加强对就餐人数、食品供应数量的科学预测,注重计划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力求做到物尽其用。对一些非技术性工作可聘用贫困大学生进行勤工助学,一方面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消费能力。另外,应采用新型节能产品和能源替代产品,降低能耗成本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四)提高人员素质以规范服务行为

现代经济学研究表明,人力资源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为此,高校食堂应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施人本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岗位,用人之长,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能动性。通过员工的愉快工作使每个岗位的服务都能令师生满意。优质服务可以改变食堂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食堂应向社会同行业看齐,用餐饮行业统一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找出差距和不足,努力改进。比如可以使产品生产符合工业化标准,规范操作间,统一员工着装,规范服务行为。引导员工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真诚服务、微笑服务。让高素质的队伍创造一流的服务水平,改善顾客就餐的软环境,在留住广大师生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消费者。

(五)引入适度竞争和注重饮食产品创新

有竞争才有活力,学校可在自主经营学生食堂的基础上,多引入几家饮食服务部。这样,既可增强学校内饮食业的竞争,控制好餐饮价格,为学校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服务,还可增强各食品供应方之间的相互监督,在竞争中形成一种比服务、比价格、比卫生的良性循环。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高校食堂只有创新才会有发展。第一,要服务创新。传统的学校食堂就餐时间比较死板,过了规定的时间就没得吃,这就让无法在规定时间就餐的师生的消费拱手让给了校外饮食店。为此,建议食堂在适当延长售饭时间的同时,开设各种小吃品种,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不定时服务。第二,饮食产品创新。高校的师生来自全国各地,饮食口味各不相同,单纯的大锅菜已经不能适应多种消费的需求。食堂经营者应该认真分析学校师生来源,研发出价位适中、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各种地方菜。同时,应做到与时俱进。现代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用合理的花费换取个性的自我。他们吃惯了中餐,有时会突发奇想,来一个花样翻新的西餐。因此高校食堂应该想方设法通过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来满足师生新时代饮食的需要。可在现有食堂的基础上增设快餐厅、西餐部、自选部和小卖部等,实行食堂化价格酒店化服务,使食堂从设施到服务能上档次,从品种到就餐方式上能有效的突破。还可以在周末和重大节日期间开设自助餐,搞活招待餐厅,扩大经营市场,将服务对象辐射到教职员工和社会上其他的消费群体,力争经济效益最大化。

(六)创设高雅饮食文化

高校师生是高学历人才,是社会中的精英群体,食堂在打造饮食文化上大有可为。如设计出版介绍有关营养、保健、美容知识的板报,在食堂设置多个电子屏幕介绍食堂供应的饮食花色品种。帮助师生举办充满情调的生日宴会、老乡宴会等,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饮食品牌形象。西部地市高校是当地的最高学府,文化氛围浓郁,校园环境优美,大多数校园已成为市民向往的免费公园。如若高校食堂经营管理者能立足大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在就餐环境的设计上能独具匠心,融入高校特色;在饮食品种上能锐意创新,讲究文化品位,这样,就能吸引众多的社会消费者前来就餐,从而扩展学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素琴,孟玉珍.高校食堂社会化后存在问题及出路探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6).

2、王燕,陆惠珍.不同经营模式高校食堂的卫生管理现状比较与分析[J].医学杂志,2007(8).

3、李慧锋.高校食堂社会化管理体制改革――广东纺院后勤餐饮部经营管理的情况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6(11).

第5篇

本文通过对无锡地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的调研,分析了当前医院后勤管理人员结构老化、学历偏低、技术人员匮乏等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立足医院改革创新、优化后勤运行机制;依托信息化,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打造智能绿色医院、加强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等医院后勤发展对策的思考。

关键词:

医院;后勤;管理;现状;发展对策;改革

0引言

公立医院改革是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攻坚的难点,而后勤保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医院后勤保障的安全、高效及成本控制都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内容,分析当前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的现状,提出其发展对策刻不容缓,本文对无锡地区的各家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并对后勤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1]。

1医院后勤管理现状

近期,无锡医学会后勤管理学分会调研了无锡市所有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总体情况是:

1.1医院后勤管理架构及管理方式:

(1)管理架构:院科两级、三级班组,个别二级医院实行院科两级,实行院科两级、三级班组占比85.7%。(2)管理方式:未外包项目自主管理,外包项目实行独立监管或与外包公司联合监管。追求服务质量和各自效益,是外包项目甲乙双方联合监管的共同目标,其中联合监管的契合点、有效形式和科学方法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1.2医院后勤保障模式。

个别单位职工食堂外包,其他单位餐饮均未外包;其他后勤保障项目不同程度外包,但后勤项目外包社会化趋势明显。餐饮及物业维修社会化程度较低。

1.3医院后勤用工分析。

后勤各类用工占比:编内后勤用工综合占比小于5,不到外包用工的1/16,虽然后勤用工综合占比27.01,但因外包用工比例大,且外包人员整体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专业不对口,严重制约医院后勤服务保障成效。

1.4医院后勤人员年龄结构及用工文化水平分析。

二、三级医院及全体后勤人员年龄层次与全国水平比较从各年龄段中值对比全国水平分析,目前全市医院后勤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断层,用工文化水平一般是小学、初中为主,学历低。

1.5医院后勤维修项目分析。

各类维修项目费用占比情况,医疗器械维修费较高,而在水电管道、房屋修缮及车辆维修方面可考虑建立集团化服务。

1.6医院后勤保障服务费用支出,被服洗涤支出最大

2医院后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我们调研的结果,无锡地区医院后勤管理及服务保障中存在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主要是:

2.1人员结构老化、学历偏低、技术人员匮乏。

医院后勤人员现状是专业队伍不断在萎缩,尤其是机电、水暖、设备维修人才的短缺特别严重,人员结构老化、学历偏低、技术人员匮乏、后勤员工数量大幅度下降,这些都给医院后勤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已不能适应现代医院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需要[2]。

2.2考核激励机制不足。

医院后勤总体上还是一个大锅饭体制,干多干少一个样,会干不会干一个样,奖勤惩懒性质的考核力度不够,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医院后勤本身在向社会化办后勤的方向发展,原来的后勤员工的工作岗位很多也处于可以自己干也可以请外面厂家来干的弹性区间,若没有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这就很容易加速医院自身后勤人员遇事只知道打电话的不作为现象的发生。

2.3培训体系欠缺。

根据我们的调研,医院后勤各类用工占比:编内后勤用工综合占比小于5%,不到外包用工的1/16,外包用工比例很大,目前各家医院的外包人员因受薪酬制约,整体文化程度低、年龄大、流动性大、专业不对口。大量低学历、高龄的流动的外包工正成为现代医院后勤保障的主力军,医院对这类人员的系统培训尤为重要,对他们上岗前的职业培训需要是有针对性的、全面的、系统的、专业化的培训.

2.4后勤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滞后。

医院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各家医院的HIS系统、PACS系统、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发展迅猛,各家医院新病房楼建设都有楼宇智能化模块,但对于水泵房、污水处理、食堂等总务设施大部分都没有智能化、信息化改进,还有很多没有智能报警系统的机房日常处于无人值守状态,这些都是安全生产的隐患。

3医院后勤发展对策的思考

3.1依托医院改革创新、优化后勤运行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对后勤岗位进行定编定岗,其中后勤岗位的设置必须要结合医院后勤社会化的实际趋势,将保洁、洗涤、安保等非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社会化,对水电气的运维、医疗器械的运维等技术岗位保留部分专业岗,及时这类后勤保障项目进行社会化,同样还需要医院设置专业技术监管岗位,同时研究岗位配置标准。要组件后勤技术人员专家库系统,建立后勤专家流动服务站,统筹流动服务于各医院,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各类后勤保障的技术支持和项目社会化专业监管。

3.2制订后勤分阶段发展规划,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我们可以将改革难度小,涉及面窄的领域作为后勤改革创新的短期目标,立即去探索实施。这一方面诸如各家医院为确保医务人员安全而建立的特勤保安队,若我们组建全市公立医院共享的一支特勤保安队,将会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后勤发展的中期目标首先是要总结短期集团化经验,扩大医院后勤项目集团化保障范围,探索成立区域化医院后勤保障集团。中期目标还要建立后勤服务SOP标准化流程,积极借鉴美国JCI医院管理标准,统一建立后勤保障的各级各类服务SOP标准化流程及相关质量标准,细化医院后勤各级各类从业人员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服务考核标准与细则。公立医院后勤保障的长期目标是实现区域化后勤保障集团提供服务保障,形成区域集约化、智能信息化、专业科学化后勤保障模式。

3.3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打造智能绿色医院。

我们可以根据国内绿色医院现有评价体系,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推行星级评测,以此推动本地绿色医院建设,以此推动各家医院重点改造电力设施设备节能,同时在医院建设初期就积极结合本城市气温气候情况,探索研究利用物理空间和自然雨水、阳光进行节能设计或改造。当前,各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不能忽略后勤信息化改造,在缺人严重的后勤各部门,只有积极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的技防改造,才能弥补人防严重不足的漏洞。医院后勤信息化特别是首先要改造后勤基础设施设备,形成基础设施设备的运行智能化,建立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对水泵房、变电所、污水处理等后勤重点区域安装远程报警装置及控制装置,利用短信提醒、物联网技术实现在确保安全情况下的机房无人值守。

3.4加强后勤运行成本核算,积极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

无论是对医疗物资的资金管理、物业管理还是设备成本与维护管理,后勤部门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成本统筹核算机制。在确保医院后勤安全生产的提前下,要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将医院的物资采购维护与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后勤要通过精细化管理积极为医院创造价值[3],让公立医院在低运行成本模式下轻松踏上改革的征程。当前我们要积极探索后勤保障的各个要素,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成本控制的数学模型,对医院运营的成本有一个精准的核算,并针对核算数据制定出一个良好的管控计划与奖惩体系。

4总结

当前形式下,我们公立医院的后勤发展挑战中也有机遇,我们要调整工作思路,适应社会医疗卫生发展需要,通过无锡医院后勤运行管理的研究,积极探索推行专业化技术监管,努力尝试提供区域化后勤集团服务保障,以形成后勤服务区域集约化、后勤设施信息化、后勤岗位专业化的后勤管理和服务保障模式,积极探索新时期医院现代化管理发展方向,打造高效优质的医院后勤管理体系。

作者:曹岳兴 卫蕾(通讯作者) 陆银春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后勤保障部

参考文献

[1]许兵.医院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与实践浅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