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47: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广播电视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美国广播电视史是一段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成熟的历史。它从20年代开始发展,60年代进入成熟期,铸就了巨大的辉煌。在广播电视史中,美国广播电视史就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为我们指引方向,给我们无尽的启发与灵感。
关键词:技术、创新、体制、人才、经验
1.新技术的运用,思想观念的创新
美国广播电视史的辉煌离不开新技术的革新与运用。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英国等国家都先后创办了无线广播,这比在第三世界国家广泛应用的有线广播更为先进。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欧诺个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是电视摄像与现象完全电子化的过程。1939年,美国播出固定电视节目,电视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增加。1949年,美国首次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三枪三叔彩色显像管;1957年研制出全玻璃壳彩显管;1964年研制出全玻壳彩显管显像管;1969年研制出黑底显像管使亮度提高一倍。1972年,美国研制成功自动校正会聚误差彩显管。至此,彩色电视发展进入成熟期。美国电视史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先进的技术条件,在经济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积极运用新技术,革新思想观念,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2.完善的广播电视体制
美国最开始采用的是公共广播的形式,后来由于频率的相互干扰,191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无线电法》,此法责成美国商业部向申请者办法无线电视用执照。1922年,AT&T在纽约市建立的WEAF电台创造了广告经济的新形式。1928年,FRC“第40号总命令”,大规模的分配广播频率,极大地加强了商营广播网的地位;《1934年通讯法案》的颁布标志着美国广播走向商营,之后美国商营广播电视体制进入大发展时期。商营体制下的竞争是很激烈的,为了满足各方受众的需求,美国的节目制作巧妙,形式丰富多样,娱乐性强,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在美国的广播电视领域还存在着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公共广播电视,它比较重视教育节目,关注社会问题,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节目、为特定受众提供节目,起到了公共服务职能。之后的美国电视体制也一直在不断地完善,与时俱进,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质量高、趣味性强,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满足。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促使了美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大发展,这对我国电视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启示。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都是由国家统一经营的,管理混乱、恶性竞争等问题近年来愈演愈烈,这对我国观众产生着不良的影响,另外,四级办广播电视的计划经济加上行政管理体制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阻碍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努力平衡好国家控制与地方电视自的关系,深化改革,提高我国电视节目质量,努力打造具有正面影响力的品牌节目。
3.优秀的广播电视人才
美国广播电视在尊重人才,挖掘人才方面一直为各国做着表率。在广播行业内它一直为优秀人才提供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反过来,他们也通过自身的天赋与努力为美国电视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最为著名的CBS的三大新闻主播:爱德华?莫罗、丹?拉瑟、沃尔克?弗朗凯特,还有许多电视行业领军人物,一直以来都创造着美国广播电视业的神话。值得一提的是CBS给晚间新闻明星主持人丹?拉瑟的极大权力,丹?拉瑟有权在CBS的新闻政策中发言,可以直接部署新闻报道给记者,有权要求和选择他认为需要的工作人员,拉瑟需要的工作人员一律不得为其他新闻节目工作。从CBS给拉瑟的权利中我们可以看出CBS对人才的重视,而这种重视则来源于拉瑟自身的才能,这种水融的关系带来了双赢的效果。当代新闻从业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达到行业标准,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媒体也应积极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不断为电视事业注入新血液,输入新能量。
美国广播电视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现在依然在进行着革新、完善,我们应从它的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为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
实施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已经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西部广播电视事业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为西部大开发造声势、鼓士气的同时积蓄力量,后发先行,是广播电视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电信、因特网、广告、电影等属于信息产业的市场都将不同程度地对外开放,在这个日趋势复杂的传播环境中,西部广播电视事业如何应对,这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课题。
一、自然环境和交通状况使西部广播电视发展先天不足
从自然环境考察,西部有3亿人口,土地面积却占国土一半以上,而且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居住分散,这就使广播电视设备的利用率大大低于内地省份。同样规模的有线网,在东部城市可以覆盖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在西部的许多地方却只能覆盖几万、几十万人口;在许多边远山区、牧区,发展一个有线用户,所付出的成本相当于内地的几十家、上百家用户。在那些有线网根本无法达到的地方,用户需要购置风力发电设备、卫星地面设备方可进入现代传播网络。单套设备的高投入和低利用率又不可能使每个家庭都进行这种投入。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继续推进村村通工程,从根本上做好广播电视的覆盖工作。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使得西部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得不到激发,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从建台开始由于是事业单位,在实践中就以公益事业的身份出现,免费提供节目,不搞成本核算,经济效益、市场竞争的观念很弱,广播电视频率资源的配置、规模的形成,都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广播电视的各类事业资源,如信息、频率频道、节目、技术设备等,也是通过各种行政化方式进行配置和运用。这种非经济化的事业发展模式又造成了西部有限的广播电视事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大量浪费。作为朝阳产业,西部电视传媒产业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在西部的历史文化环境格局中还存在严重的生态失衡。
具体表现为:西部文化悠久历史与文化观念相对落后的冲突;西部与东部电视产业发展的区域差距;西部传媒文化与其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开发大西部,开发的不仅是西部的商机,对于西部广播电视从业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发掘西部各省奇特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民族资源,使其成为西部广播电视独特而鲜明的主旋律。面对如此丰富的广播电视资源,西部的广播电视节目中本应有精彩表现,但更多的是连篇累牍的会议新闻和内容陈旧的电视剧,缺乏针对农牧民生活的服务类节目。
西部文化的深厚积淀不容置疑,但是目前的西部电视,在传承文化的功能上开发得远远不够。除了一些纪录片在国内、国际偶获大奖以外,其他节目几乎默默无闻。除去体制、领导方面的原因,单单从节目上来讲,西部电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没有考虑西部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及受众心理接受能力,节目同质化程度高;二是在介绍西部自身的文化及生活的时候,节目形式单一,题材狭窄,未能拓宽视野,聚焦于广阔的社会生活,缺乏社会的纵深感和历史的投射力,未能全面反映西部文化,反映城市困惑等触及敏感的社会问题,引起人们极大心灵震撼的现实题材的片子却少之又少。针对这些问题,西部电视应该注重自己传承文化的功能,争取突出自己的文化特色,真实再现历史风情,立体拍摄风土人情,趣味介绍文化知识。西部电视要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西部广播电视还面临外压激增的严峻形势
一方面,来自国内各种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在相同的信息资源上与西部广电媒体的正面交锋,使竞争加剧、阵地争夺压缩在狭窄地带;另一方面,在传播环境方面,我国拥有庞大的新闻信息市场。西方发达国家新闻传播企业对这块庞大的市场早就有意插足。国际上大型跨国媒介公司以此契机,以资本利润为杠杆,以收购股份、兼并企业、合资共营为手段,先是进入港澳地区的广电传媒领域,进而在内地一些广电接壤的行业或领域登陆,合法进入境内广播影视市场。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录放像机、影碟机、家用电脑等也逐渐进入了平民百姓的家庭,这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音像影视光盘市场。再者,境外广告商将通过国内广播电视广告、节目等直接影响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特别是借助第四媒体互联网,国际新闻传播集团向中国新闻市场大量各类新闻信息。面临这样日趋复杂的传播环境,西部地区广播电视的现实是:覆盖率上外强我弱,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制作、译制和播出能力较低,这就使得在复杂的传播竞争中,西部与东部传媒产业功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西部电视在坚持广播电视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还未能充分开掘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当前,从广播电视的制作、播出、传输、发射等各个环节上都需要考虑市场的因素,使市场在广播电视资源的配置中起主导作用。这就需要变革广播电视体制,发挥群体优势,实现规模效益,创造更大的社会生产力。
三、西部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曾经发挥重要作用
从现实来看,它已经滞后于西部经济体制和社会事业的改革,甚至阻碍了广播电视产业功能的发展,因此就有必要走集团化之路。集团化应该是西部广播电视业由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一种方式,以最终形成适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广播电视体制,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激发活力。各省、自治区广播电视集团的建立应当提倡分步走,因地制宜,因时、因事制宜,务求实效。
首先,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组建西部各省级广播电视集团。集团中各广播电视机构之间应该以股权为纽带,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各股东之间按股分红,按股份比例或公司章程规定行使管理权限。从产权关系、运行机制、分配关系、经营模式等方面,形成一个“价值链”。产权是这个“价值链”的主线,将各种市场利益关系协调起来、联结起来,从而构成集团的经济基础。在这种“价值链”中,集团通过核心单位和成员单位股权的占有,行使大股东权利或出资者(包括无形资产出资、实物出资)权利,从而形成对各构成单位的统一管理。
其次,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建跨省区广播电视集团。这主要是借助行政手段重新配置资源和资本,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迅速实现综合实力的扩张。与东部或是中部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新闻搞联合,借助发达媒介集团的先进的管理经验、硬件设备、专业力量等,可以迅速提高西部广电业的竞争力。#p#分页标题#e#
四、把握好广播影视创作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 广播电视 ,优势互补
Abstract: network application after sending news.it helps spread, to become the new media, or the Internet. This is the way to spread a epoch-making revolution, is also a change people idea an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life. Therefore, the Internet to spread way convenient, quick, information superiority and is called the "fourth media", radio and television in the new stag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enormous role, at the same time also on radio and television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means has brought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herefore, fully understand and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network times, is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is confronted with new challenges, win new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This paper will broadcast television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and new situation to radio and television development several know two aspects of the broadcast TV and network analysis media each advantage and deficiency, to radio and television in the digital age should be how to face challenges, expand the network media living space and network and broadcast TV fusion wer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network,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中图分类号:TN7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网络的出现,就像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的出现一样,再一次成为人类社会生命进化的加速器,推动人类社会生命沿着高速公路飞奔。在网络逐渐发展并壮大的过程中,网络独有的技术特性,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成为了“媒介的高速公路”与“媒介的综合平台”,建构了一个超越地域限制和意识形态束缚的全球传播网,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可以同
时异地在同一平台相互交流和沟通。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传统媒体利用和依托于网络新兴技术手段及传播方式方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下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1994年4月,中国正式联人因特网。短短几年时间,因特网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到1997年底中国因特网用户超过60万,比上年增长600%。截止2005年6月底中国网民已达到10300万人,上网人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网络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同时,全社会的经济、文化及生活各方面在网络环境下也呈现了大不同于以前的新面貌。
网络应用于新闻传播后,成为了新的传播媒体。这是传播方式止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是一次改变人们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的历史性跨越。因此,互联网以传播方式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优越性而被称作“第四媒体”,对广播电视在新阶段的新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广播电视传统传播手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充分认识和研究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是广播电视面临新挑战,赢得新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广播电视面临的挑战
网络的出现,以其高度的整合性,几乎能将所有传统媒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的传播手段集于一身,成为了“媒介大融炉”,并在较短的时间内飞速发展,对广播电视形成巨大的冲击。
欧洲互动广告协会 (EIAA)去年对10个欧洲国家的7000多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16到24岁的年轻人当中,有82%的人称每周有5到7天时间会上网,而只有77%的人每周会有5到7天时间来看电视。有48%的人表示,他们看电视时间的减少是由于在网上花的时间更多。调查结果还显示,57%的欧洲人每周都会上网。
2007年2月8日,CTR《2006中国城市互联网网民形态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日均上网时间迅速增长,从2002年的88.2分钟增加到2006年的137.8分钟,增长56%。这意味着,我国网民日均上网时间已逼近网民日均看电视的时间,后者约为140-145分钟。
CTR预测认为,在2007年,我国网民日均上网时间有望超过日均看电视时间,从而使网络成为网民每日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体。
(一)信息传播渠道极大拓宽
过去的媒体主要是报纸、刊物,电台和电视台等。而今天,全国除2000多家报纸、900多家广播电视台外,信息的网站就达70万家,这其中还不包括个人网页、电子邮件和海外不计其数供国内网民自由浏览的网站。信息传播的渠道超常地拓宽。
(二)信息传播快速高效
互联网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它超越时空,将信息和新闻传播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全球传播阶段。由于网页制作的过程比广播电视大为简化,既不像广播电视要经过编辑播出,也不像报纸需要排版印刷,只需更新网页内容即可。而且网页内容一更新,网页的访问者立即可以看到,这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差。因此,最近不少大的新闻事件,反应最快的常常是网络媒体。
(三)网络媒体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互联网以自身为载体实现各个媒体的融合,吸取了各家之长。随着网络的发展,报纸、刊物和广播电视已经在网上融合,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在网络媒体卜已经消失,过去处在分离状态的传统媒体和它们的市场,在网络时代走向一体。比如《广播电视报》一旦上网,读者就可以下载视听资料,简直跟观看电视或收听广播没有区别,而且这些视听资料是随时更新的。
(四)人才竞争更加激烈
新世纪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广播电视是一项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高级专业经营管理人才、采编节目制作人才、市场拓展人才等。而互联网介入,将以较高的收入、与国际接轨的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等大力争夺人才,导致媒体专业人才加速流动,对广播电视的人才队伍建设造成巨大的压力。
(五)网络信息过程简易、运营成本低
网络传播者在互联网络上消息,只需要在与网络相连的服务器上放置相应的计算机代码。相比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来说,传播信息的过程大大简化。这个过程只需要少数的策划编辑人员及网页制作人员,使用一般的计算机就可以完成,无须大量的播出设备和人员。因此,相对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来说,网络媒体不仅灵活,而且运营成本很低。
二、新形势下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几点认识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任何人都不会否认它的巨大作用。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网络时代广播电视媒体仍具有其相当的优势, “网络代替一切”的说法并不实际。我们应抓住机遇,以变应变,迎接挑战,赢得发展。
(一)不断巩固和提升广播电视信息的权威性具有党和政府“喉舌”的广播电视凭着雄厚的资源、丰富的管理经验、几十年的媒体声誉,在受众中树立了威信。
而在网络传播中,任何人或组织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信息,一方面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另一方面,在信息海洋中难免充斥随心所欲的言论、甚至谣言等不良信息,而用户需要的是获得对自己有用、真实。可靠的信息。相比之下,在受众心目中,广播电视提供的信息比较规范、可信、有效和实用,没有垃圾信息和不良信息。虽然,网络传播信息的多“源头”分化了广播电视作为信息“独此一家”的传统角色,但其作为信息的专业机构的优势并未削弱,反而在非事件性报道中得到强化。数字化的网络技术使得个人都有可能捕捉到突发性信息并在网上得以传播,然而个人一般不可能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广播电视却能对突发性事件作后续报道,特别对预设性新闻、过程性新闻作专题、解释性等深度报道更是体现了广播电视信息的主导地位。
(二)不断提高节目质量和服务质量
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的观念、文化、生活方式等变化,使受众接收资讯的渠道更多,选择的余地更大,收听收看的自由度更广。广播电视媒体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不断开办更能唤起受众的兴趣并乐于接受的节目,从而加强与其它媒体节目的抗衡力。广播电视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发挥自身的整体优势,以引人人胜的电视剧、贴近生活的新闻节目和观众可以直接参与的互动节目吸引受众。同时,针对对手的弱势,增加节目和信息内容,发挥广播电视数字化优势,提高三大类服务:第一类是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服务,包括100多套电视节目、付费节目、点播节目及广播节目;第二类是海量的信息服务,包括电子政务和时政、财经、教育、生活、交通、保健、旅游等多类信息服务;第三类是便捷的商务服务,包括交纳水电费、电子购物、网上银行、远程医疗等多功能服务。为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大众化的电子政务平台,为社会各界找寻网络化的信息平台,为人民群众构建多样的服务平台,使老百姓得到实惠。一手抓扩大覆盖,一手抓服务质量,以此巩固有效覆盖面,从而赢得市场。
(三)不断推进广播电视上网工作
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足迹表明,传播新技术每一次应用于媒体信息传播,都强化了传媒的功能和作用。传统的广播电视传媒,有传播广、质量好、接收简便等优势、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但也有过目即逝、保留性、选择性差和被动接收方面的不足,其传播范围受到地理因素限制大。在新的发展时期,广播电视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广播电视网站建设,弥补传统广播电视传媒的不足,拓展和延伸广播电视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
首先要努力扩展广播电视的传播空间。网上广播电视不受传输距离的限制,只要上了网,就是面对整个世界,地方城市电视台也就成为“世界级”的台了:在世界各角落的网民,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进入声画俱全的网上广播电视世界。
其次要强化与互联网结合,弥补广播电视在传播中一晃而过的弱点。网上广播电视节日,除用音、视频形式播出外,还能以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形式保留。人们不但能听广播,而且能看广播。受众在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时,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既可以选择不同的电台、电视台,也可以选择某台播出过或保存的所有节目,既可以听实况广播或录播,又可以随时上网查询已播过的任何稿件,反复阅读。广播电视节目不再是一阵风,而是可以储存于网站,需要时随时调用直播,还可以读取或下载。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以前受众在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时,必须与电台、电视台在播出时间上保持同步,大大限制了受众接收的自由度。而网上广播电视,受众可以随时接收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获得了很大的便利和主动权。
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交互性的特点,使网上广播电视赢得更多受众的参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是单向的,即使有些电台开办了“热线”电话,主持人与“热线”电话上听众的对话交流一般也只能是一对一,听众的交流参与十分有限。由于互联网的交互性,电台、电视台主持人与网友的交流可以是多向的,网上受众的反馈参与面扩大了。主持人可以通过网址访问量、电子邮件和网上聊天,了解网友对节目的反应,并对节目进行适当的调整,进一步优化节目。
据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介绍,这些年来,凤凰决策层一手抓传统媒体凤凰电视,一手抓凤凰网等新媒体业务,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凤凰网2007年获得了1.3亿港币的收入,比2006年增长了300%。在今年的“台湾大选”结果揭晓的那天,凤凰网的浏览量达到了惊人的1.2亿,日常凤凰网的PV在五千万到一亿。因此刘长乐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应该成为凤凰卫视非常重要的环节,使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四)切实加强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
网络化时代,对每个广播电视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广播电视工作者要立足这个时代,一要学会“网络化生存”,要具备高科技意识,有较高的业务技能,能熟练地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传播技术从事采集、制作、传递新闻信息;二要树立大传播观念,网络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限制,直接面向世界,因此,广播电视工作者要调整思维方式,树立新的传播观;三要融“杂家”和“专家”于一体,唯有这样的复合型、“全天候”人才,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担负起发展广播电视的重任。四是各级广播电视部门要广集人才,尊重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发挥广播电视系统人才优势,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发展。
关键词:粤西;县级广播电视;创新;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粤西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等影响,经济发展缓慢,县域经济尤其严重,基础设施落后。经济不发达和地理条件较差,严重影响了粤西地区县级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在粤西地区的广大农村,县级广播电视发展严重滞后,很多农户只能收到广东电视台和珠江台两个频道的节目,精神文化生活贫乏。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数字电视和卫星直播的发展,国家推进“三网融合”政策的出台,加上时代的进步和广大群众日益追求和渴望更高质量的收视要求和需要,县级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全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解放思想,破解制约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广播电视事业在困难和挑战中突围而出,走上蓬勃健康的发展轨道,是关系各县(区)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备受资金、人才、政策等因素制约的现实背景下,县级广播电视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事业发展与新闻宣传同步整体推进,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和要求。
一、县级广播电视事业的现状
粤西地区县级广播电视经过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一城一网”,各地的宣传质量也有所提高,管理日渐规范。但由于县级广播电视历来以“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方式生存和发展,受限于资金、技术等问题,县级广播电视有线覆盖率低,线路大多历经十年甚至二十年风吹雨打,已面临“崩溃”边缘。由于历史原因,全县有线电视网络十分残旧,到了急需更换的时期,镇级网络使用期都在10年以上,早已进入“老化”阶段,严重影响了安全播出和传送质量。受人员、技术、设备等影响,节目内容、制作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自办节目比较单一呆板,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二、制约县级广播电视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资金短缺
广播电视台属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性质,历来是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上级部门和当地政府对广播电视资金上的支持基本为零。县级广播电视台包括新闻宣传、事业运转、办公经费等所需费用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和收视费,只能保运作。由于入户率低,网络改造资金庞大,投入大于产出,使广播电视发展举步维艰,投入到农村电视网改造的资金十分有限,阻碍了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的进程。同时,资金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采、编、播系统的更新换代,使县级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水平始终停留在低水平低效率,制约了新闻宣传质量的提高及对上、对外的宣传效果。
(二)专业人才缺乏
广播电视是技术密集性行业、专业性极强。县级广播电视台技术力量薄弱,水平不高,亟需具备一定学历和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但由于县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很多是指令性分配、随意性进出,受过专业教育的大中专生比例极低。郁南县广播电视系统内大部分人是“半路出家”,科班出身的几乎没有,尽管人才缺乏,但由于用人机制、工资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仍然十分突出。
(三)技术制约
目前,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是地方管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严重浪费。现有的人员起点较低,专业知识和技能有限,单位又缺乏培训资金,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很难开展改革。面对新的形势,广播电视人必须打破技术制约瓶颈,为这些重大政策的落实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这是对广播电视技术人员的一个新考验。因此,为及时把节目传输到用户,更好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巩固、壮大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必须运用新技术,改造整合现有资源。
三、县级广播电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按照国家和地方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县级广播电视要确立以新闻宣传为龙头,以事业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努力做到广播电视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有新提高,事业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新速度,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有新突破。
(一)坚持联合发展,勇闯发展新路
和南方传媒集团合作后,加快了各地(主要是县级)电视台合作经营数字电视网络的步伐,即由南方传媒集团注资与地方台合作发展经营。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联合发展是目前广播电视事业走出低谷、重获生机的必由之路。实行联合发展,可快速有效地解决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广播电视事业以最少的成本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解放思想,推进宣传创新
广播电视要实现事业发展与新闻宣传“双赢”的目标,既体现经济效益也体现社会效益。因此,县级广播电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新闻宣传方面下功夫,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使宣传工作既体现基本动作,体现本地特色,又体现明显成效。
(三)深化内部改革,推进体制创新
[关键词] 城市区域 文化优势 本土化 民生新闻
城市广播电视最核心的资源是其所在区域,是其贴近性,如果能够发挥城市特有的区域文化优势,以自身城市为基础,集中资源,立足本地,打造城市广播电视的区域性竞争优势,城市广播电视的发展就会成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关于城市区域文化
要了解城市区域文化,首先要了解区域文化和城市文化,所谓区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特定民族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特定区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1]
相对于传统乡村文化而言, 城市文化是一种超地域、融汇多种地域文化的复合性文化。但是, 由于城市是历史形成的, 不能脱离区域环境而孤立地存在, 因此城市和城市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便深深地烙上区域文化的烙印, 城市文化在超越地域文化的同时, 又深受地域文化的潜在影响, 我们可以这样说,城市区域文化就是融汇城市及城市周边的文化于一身的特殊的区域文化。在特定的城市区域文化中,人们会具有相同的群体性格特征,构建了普遍性的、稳定的心理趋势和价值取向。
二、城市区域文化的优势
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广播电视必须始终代表能够不断满足市民精神生活需求的先进文化,代表具有地域特征、反映城市历史和现代文明并在城市中不断发展、流传、普及的地域文化。发展城市广播电视的根本目标,就是提升城市文化的软实力,这需要一个精神内核,即城市区域文化。
1.城市区域文化具有前沿性
城市区域文化因城市特有的开放性而前沿性,城市广电媒体是城市的窗口,开放的城市区域文化使得城市居民对于信息的需求高,是城市广电媒体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播电视已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传播渠道,城市广播电视正在为培育城市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城市区域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优势
城市区域文化具备延续性与继承性,同时由于城市汇聚了不同在此交汇的文化,经本土文化吸收后融入共生,因而城市区域文化较之于一般的区域文化更有包容性、扩散性和外延性。城市广播电视进行跨区域合作,就需要有兼容并蓄的区域文化支撑。
3.城市区域文化能够更好的增强城市的影响力
城市区域文化体现着城市的风格和形象,是城市的名片。而特色的城市区域文化是城市的品牌、城市的优势,也是城市的竞争力所在。城市特色越鲜明,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会越高。城市竞争力越强,城市广电媒体才会有更大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空间。
4.城市区域文化能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
积极向上的城市区域文化具备极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人是群居的,是属于社会和一定地域的,个人的精神状态有着强烈的集体地域归属感,城市区域文化能够使市民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
5.有利于城市广播电视发挥“三贴近”原则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区域文化的影响力逐步加强,农村这一广阔的市场前景非常好。城市台的节目内容紧抓“三贴近”,立足区域文化,深挖区域文化资源,以“下里巴人”的风情抗衡上级卫视“阳春白雪”的大气,打造区域特色明显的百姓日常生活信息平台。
三、城市电视台如何发挥城市区域文化的优势
城市广播电视一是在节目传播内容上更加符合当地受众心理,二是具有地域资源、文化特色的优势,可以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广电节目。基于城市文化的区域性,城市广电要要做的就是实行本土化战略。所谓本土化,就是地方化。
1.立足本地新闻,坚持新闻立台
城市广电媒体要克敌制胜,就要以新闻立台,做特色的地方新闻。立足本地新闻,既可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获得更大的支持,又可以牢牢抓住本地市民关心身边事的受众规律。
1.1新闻立台,要强化直播理念
直播实时新闻事件是拉近电视媒体与市民距离的有效方式,零距离、零延时,会让市民有强烈的现场参与感。要让城市的市民觉得:了解城市发生的新闻,了解他们身边发生的大事,就要打开城市电视台的频道,收看城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
1.2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的具体体现
城市广播电视扎根于一方水土,地方特色显而易见。城市广播电视是当地老百姓的耳目,以其所在的城市民众为主要传播对象,若能做到节目内容反见证市民生活、贴近市民口味,体现强烈的人文关怀特征,展示和市民关系密切的法规、经济、文化,用镜头去寻找城市的细微的变化,用镜头放大城市里的生活,让市民对美与丑、善与恶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不仅能吸引受众,更能起到教化作用。
2.方言节目凸显地方特色
2004年以后,方言节目热潮涌起。这股热潮源于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方言节目有特定的地域亲和力,满足了特定区域部分百姓的文化需求与心理认同。
济南方言代表了齐鲁地域文化,用“济南话说济南家常事”,更能表现齐鲁文化特色。曾有一段时间,《拉呱》主持人改用普通话,引发的争论也让更多的人看到方言之于本地观众的重要性。当然,防止低俗化倾向,提高节目的品位和档次,是当前方言节目尤其要重视的问题。
3.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寻找城市文化与广播电视的切入点
科学发展是广电报当前的
第一要务
广播电视报社的事业发展是当务之急,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广电事业的整体发展,也是解决报社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广播电视报社由昔日的辉煌到今日的落寞,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而走出低谷、重振雄风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行动。用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报社的历史及现状,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未来,这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报社事业的基础。
客观地看待历史
广播电视报的昔日辉煌,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媒体资源的优势造成的。当媒体环境发生剧变、资源优势不再后,报社不仅没有应对变化的心理准备,没有及时调整办报思路、经营思路和管理思路,没有充分的财力、人力储备,同时也没有将原有的资源优势及时转化为品牌优势。媒体品牌的核心要素是其影响力,而一个丧失了影响力的媒体要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只能是奢望。因此,事业滑坡是必然的结果。
近年来,广电报要面对优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要面对同类媒体的非市场手段的恶性竞争,同时还要面对自身的种种不足。不仅如此,应当正视的一个现实是:竞争已经足够惨烈,而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价值正在逐步丧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市场空间迅速下滑。一块不大的蛋糕瓜分的人多了,谁都无法吃饱。由于受众对广电报的需求下降、广电报资源配置过量、其他媒体对广电报内容资源瓜分等因素,使广播电视报读者大量被分流。报纸的发行量就如电台、电视台的覆盖,没有强势的占有空间就难有大的影响力,也难有好的经济效益。
二、受众对广电报的核心内容资源需求弱化。电视节目表一直是广电报的核心内容资源。由于电视节目量的剧增及电视台编排节目周期的改变,使节目表的准确性难以保证,而一份在质和量方面都难以满足读者需求的报纸又如何能挽留住读者呢?
三、数字电视平移将更大程度地考验广电报的生存底线。数字电视平移后,会为有线电视网内用户提供免费的导视频道。导视频道的主要功能就是节目预告。且不说报纸一周的出版周期在实效性方面的劣势,单凭电视媒体形神兼备的优势预告即将播出的电视节目,比起传统平面媒体主要依靠单调的文字预告要更吸引人,何况报纸还要花钱购买。因此我们可以预测:数字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后,广电报的生存极限将受到严重挑战。
科学、发展地看未来
既然广播电视报的客观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要有应对的办法,即从广电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手,集合广电媒体资源的整体优势,使广电报成为广电文化产业中的必要一环。
在以技术作为保障、以创意为核心、以集团规模力量为主导的未来媒体战争中,任何单一媒体的单兵作战都是难以取胜的。当前,广播电视行业有其他任何竞争对手都没有的优势,它既拥有多家具有垄断性且受众忠诚度高的传统媒体,又有多家技术含量高、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媒体。除了所涵盖、影响的受众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外,各家媒体都拥有技术、采编、制作、创意、经营、管理等各类优秀人才。如果我们把各类媒体中的各类优质资源整合起来,可以将优势变为强势,把个体的劣势转变成优势。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广播电视报是应广播电视事业之运而生、而兴旺的,也应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同步发展。内容是报纸的核心资源,而广电报的定位就是要围绕广电内容做文章,要从不同角度立体再现受众感兴趣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不同的接受信息的习惯和需求。我们要把广电报看作广电媒体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就如自然界的生物链一样,相互依存才能保持生态平衡。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
我国的广播电视工作是我国的信息传播的中心体,其作用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丰富了我国人民生活的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我国的电视广播事业作为我国基础设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也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但是,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壮大,对电视安全播出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我国电视广播安全播出技术的维护和管理,提高我国的广播信号传播,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含义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指在广播电视的节目播出与信息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影响信号传输、内容播放等,保证用户能够及时、安全、通畅地接收到广播电视节目信息。
1.1广播电视节目的特点
1)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的主阵地。既然广播电视节目是面向大众的,当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国的众多的广播电视节目应该以正确的理论为引导,不应该播放不健康的言论和节目,播放的节目应该符合大众的口味。2)制作复杂。在我国,广播电视的制作好像是一个连带的反应,需要确保从设计制作到安全播出的一系列过程,这一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和相应的制作设备。
1.2广播电视安全的内容
1)设备与人身安全。广播电视的制作是一个多环节互相合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制作到安全播出的过程,我们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能够使广播信号安全的传输,同时,也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可以确保制作和传输设备本身的安全性。2)传输系统的安全。传输系统是广播电视节目与受众的桥梁,因此,保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必须确保传输系统的安全。3)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应该符合我们人民大众的口味,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正能量,不应该迂腐滞后,带给人们消极的情绪,这就需要我国的电视制作业应该确保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积极的传播健康的信息。4)接收信号的安全。在广播电视节目产生和接受的一系列环节中,其中最重要的也就是传输信号的过程,同时,接收信号的安全性也就是指人民群众可以接受的存储的信号,而且这些接受信号必须是在另一个机构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比如说相应的声音、图像和文字等信号。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
近年来,广播电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我国的广电体系都在探究先进的技术来保证播出的质量,加强对节目质量的研究。尽管我国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广播电视正受到新型技术与方法的冲击。随着3D电视、跨平台、跨网络等业务的进步,安全播出技术也在面临转型的机会和更大的挑战。我们为了加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特表示为以下几点:1)建立和完善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制度;2)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3)对广播电视播出工作进行相应的技术维护工作等等。
3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为了更加高度的确保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我们需要对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制作人员进行一定的约束,而这些约束也是希望建立在一定的制度保障体系下的。我们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得每个广播电视工作人员都能够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标准的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到接受信号的全过程以及相应的后期保障工作。
3.2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
1)素质能力。通过对技术人员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宣传的教育工作,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在实际工作中,用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每一项检查,每一次维护,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安全、优质。2)技术能力。通过技术培训、专家讲座、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技术人员的维护与管理能力。
3.3实现不间断的维护与管理
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和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由于节目接收设备的使用年份较长,就会使得设备产生老化和损坏,这就会使得广大的人民群众不能时时刻刻的接收电视传播信号,因此而错过播出日期。所以,我们应该对我国的广播电视传播系统实施不间断的维护和管理,对设备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管理,保障我国的广播电视传播系统正常的运转,确保我国的人民群众能够更快更便捷地接收到更加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60多年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人民已经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电视文化节目,看电视是人们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一个途径。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是我国文化知识产业发展的一个标志,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我国传统历史经济文化的传播,关系着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等。我们也已经了解到加强我国的广播电视播出安全技术和维护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查,其中就包括制度、技术、观念等方面,做好每一方面的监察与检查工作,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需求,满足我国广播电视工作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
作者:张伟明 康海龙 单位:呼伦贝尔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孙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7):60.
一、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是广播电视生存之本
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是各级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负有社会教育使命。因此,它不可能象国外的广播电视一样全部推向市场,节目也不可能全部由市场来决定取舍。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是我国广播电视生存、发展之本。但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观点来观察、考虑向题,就不能不考虑听众、观众的精神食粮的多样性。因为没有人听、没有人看的节目,肯定是没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持广播电视社会主义性质,遵循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文化思想的各项方针的前提条件下,尽量考虑听众、观众精神需求,研究广播电视消费市场的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办好节目。那么,如何在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广播电视节目既使大家喜闻乐见,又不"追风"、"媚俗"呢?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其一是政治性。我国的广播电视从它诞生开始,就是执政党打击敌人、教育鼓舞引导人民的工具。"喉舌"这种属性不是中国的专利,是世界各国通用的。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必须牢固掌握这个工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广播电视既要把党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传达贯彻到人民群众之中去,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怎样去遵照执行,又要将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效果和他们的呼声要求反馈出来,成为联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粱。对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导向正确与否,不仅仅影响着社会舆论,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影响着自身,广播电视在代表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就有了自身生存的基础和发展前景。
其二是大众性和社会性。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体,从广义上讲,它的服务对象包括所有的人,广播电视的第一属性就是大众性。广播电视是社会化的产物,他的第一责任就是把人们引向正义的、符合道德与伦理的正确轨道上来,而不能产生相反的作用,提高人们辨别是非曲直、邪恶和正义、真与假、伪与善的辨别能力。大众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广播电视要多宣传报道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倡导"三贴进"。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对空》等栏目之所以受欢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了大众性和社会性这一关键。
其三是知识性和艺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有基础知识、科普知识等无所不包。同时,又是分层次的,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知识和艺术,什么样的知识和艺术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传授,很值得研究和推敲。现有多数地方台,缺乏对知识性、艺术性的整体构思,既无系统又少趣味,呆板僵化,枯燥无味。因而办知识性、艺术性节目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特别是现在人们对广播电视的知识性、艺术性要求愈来愈高,粗制滥造的节目已越来越没有市场,再好的选题,再好的主持人,如果缺乏艺术的造诣和包装,也不会受欢迎。因此,一定要把提高专业人才的修养和素质放到一个重要位置上来,只有有了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广播电视才会生产出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才会制造出好的"精神食粮"。同时要开发、扩大信息源,建立稳固的信息网络,尽快搭上网络快车,综合信息,吸纳精品。
其四是服务性。广播电视的服务不是特定的专对一人一事的服务,而是一种对社会的整体服务,它们有的以广告面目出现,有的通过制作的节目形式出现,已经形成了一种提供社会服务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形式,并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广播电视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地为合作方提供真诚有效的服务。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让服务深入到市场和生活领域当中去,服务性节目的生命力将会更强。在这一点上,交通广播宣传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近亲繁殖培养不出优良品种",封闭式办节目,视野有限,思路偏窄,容易落入一个模式。我们广播电视界以外的部门拥有许多人才,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往往和我们不尽相同;有些专业人员对专业问题的把握强过我们。目前广播电视节目涉及的社会生活面远远超过过去,我们现有人员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很多人已充分认识到利用"外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在一些节目中已把认识变为现实。像交通广播宣传、法制类节目,此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像现今一样繁荣。
[page_break]二、有"经营广播电视"的思维是广播电视发展之基
回顾中国的历史,无视世界发展的大势,固步自封,导致国家和民族衰亡的教训很多。历史是面镜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小到一个系统、一个单位的事业发展,缺少开放和发展意识都会如此。特别是新世纪面对新生媒体、先进媒体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广播电视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有"大"思维,要杜绝急功近利和小富既安的思想,参与市场、参与竞争,多渠道向外延伸拓展发展项目,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把新世纪的广播电视不断做好、做强,做大。
一是要有产业意识,有经营广播电视的思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随着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同仁所认识。如何经营好这份产业,就要求我们有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思维。这就好比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首先要有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其次要以质取胜,这样才能站稳市场;其三要有远景规划,适时开发新产品,才能永久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要赢得观众、听众,提高收听收视率,就要了解观众需求,生产出广播电视精品。同时,要抓住有利时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要在硬件设施的完善和队伍建设的优化上逐步纳入现代企业管理轨道,为将来的发展储备良好的物质与人才资源。
二是要多渠道探索创收途径,为广播电视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当务之急要与市场相结合,针对市场趋向,开辟相应的消费类节目。例如视频点播、股市行情等,一方面能增加创收,同时也给观众听众提供大量的实用信息和专业知识。其次利用广播电视传媒优势,以扩大广告、提供技术服务、创办实体等方式扩大创收。"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利用媒体优势跨业经营"已在很多地方成为现实。象湖南广播电视台在自身广播电视节目办的异常活跃、新颖的同时,它的第三产业诸如世界之窗、宾馆等也十分庞大,为弥补事业发展经费不足,解决就业门路等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其三是抓好网络建设和开发,在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适时开办多项服务,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内部管理,这是广电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节目的竞争,再进一步讲,是人才的竞争或者说是智力的竞争。这在县级广播电台还表现得不够突出和明显,但在中央级、省级一些大台我们就可看到。一个名播音、一个名主持人会带动一个节目甚至一个台的收听收视率。也许我们还不曾面临这方面的竞争,但我们一定要对现行的人满为患、人浮于事、近亲繁殖等诸多不利于广电生存与发展的现象,予以扼制。否则,我们就生产不出精品、经营不好这份产业。
一是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全员聘用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逐步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广播电视行业特点的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组织合理调配、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体制,作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黄山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公办本科高校。坐落在风景秀丽、文风馥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新安画派的发源地——安徽省黄山市的中心城区。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1800多亩,校园生态丰富、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学校现设有艺术学院等13个院部,包括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和戏剧影视文学等本科专业53个。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7000余人,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已与美国、韩国、瑞士、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06年起,学校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校各类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多次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我校曾被评为全国先进院校、花园式学校。
二、艺术类招生专业简介
(一)、美术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通过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实践,接受艺术思维与绘画造型的基本训练,培养具备美术创作、教学、研究、管理、经营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方面的潜能,能在艺术领域、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陶艺、综合材料、风景写生、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设计基础、美术创作、社会实践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二)、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学习视觉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能在专业设计机构、IT行业、视传媒体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广告、包装、企业形象、书籍装帧、媒体设计等内容的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艺术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设计艺术史、设计基础、创意基础、编排设计、设计原理、书籍设计、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三)、环境设计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使学生具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科研部门、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区域环境景观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素质艺术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建筑设计史、设计学、建筑设计方法学、造型基础、构成、人机工程学、制图、各类型室内空间设计、设计表达、模型制作、建筑装饰材料及施工、景观设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四)、产品设计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工作的高素质艺术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制图、模型制作与工艺、产品调研方法、产品设计报告书制作、数字化产品设计及产品设计相关软件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方法、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学(美学、心理学、公关关系学)、造型基础、构成(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世界工业设计发展史等相关课程。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五)、动画(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创作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美术史、动画概论、动画造型基础、影视原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摄影基础、动画策划、动画剧本写作、动画软件基础、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视听语言、分镜头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合成、动画项目推广、动画周边产品等相关课程。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六)、音乐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使学生具创新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具备音乐表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音乐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音乐史、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形体与舞蹈(基础)、钢琴演奏(基础)、声乐演唱(基础)、乐器演奏(中外乐器选一种)、即兴伴奏、合唱与指挥、歌曲写作、计算机音乐等相关课程。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七)、广播电视编导(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文艺理论、艺术概论系列、电视节目导播、广播文艺节目编导、广播剧、电视晚会编导、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八)、戏曲影视文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能力,能在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戏剧、戏曲剧本写作、影视写作、戏剧概论、艺术概论、戏剧作品鉴赏与批评、影视作品赏析、中外戏剧史、中外文学史、中外电影史、中国戏曲史、表演导演艺术基础、舞台美术基础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三、招生专业、学制、分省计划
黄山学院艺术类招生专业、学制及学费(2014年)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科类类别
层次
学制
学费标准
130401
美术学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503
环境设计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504
产品设计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310
动画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202
音乐学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地区电视台台长 __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十七大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现代化大众传媒的广播电视,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我区各族广播电视工作者,特别是广播电视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现结合我区实际,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地区广播电视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以下粗浅认识,旨在抛砖引玉。
一、以宣传工作为中心,建设现代化广播电视强势媒体
宣传是广播电视工作的首要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宣传工作摆在广播电视工作的首位,其他各项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宣传这个中心。为此,我们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始终坚持广播电视作为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根本属性不动摇,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加强“解疑释惑、解读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切实提高把握导向、引导舆论的水平;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用以全面提升节目质量、建设现代化广播电视强势媒体为目标,创新办台理念和发展战略,立足实际,从地区经济、历史、文化、市场和受众需求出发,对频道(率)定位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调整,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个性。要大力推广和实施栏目精品化、频道(率)专业化、媒体品牌化战略,不断深化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品牌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适应科技发展和受众分众化的趋势,积极探索发展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等新型媒体,形成一批具有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品位高雅的新媒体品牌,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活力,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主流媒体建设,20__年地区广播电视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原地区广播电视台广播部的基础上分设成立了阿勒泰人民广播电台,不但使之成为继报纸、电视之后的地区又一主流媒体,而且在传统媒体强势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此外,地区电视台按照提高舆论引导力和落实“三贴近”的要求,正在着手对《阿勒泰新闻联播》、《金山周刊》、《金山纵横》等自办品牌栏目进行整体改版和专业化包装,力争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地区电视台自办节目的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
二、以事业建设为基础,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以来,我区的广播电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区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已达96.51%和93.58%。但是由于受区域经济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与内地发达省区甚至疆内其它地州相比,我区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各族群众特别是边远农牧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为此,今后几年我区广播电视应紧紧抓住以下四个机遇,做强做大全区的广播文秘站:电视事业,以此来满足各族群众听广播、看电视、享受文化娱乐和科普教育的基本文化权益。一是抓住国家和自治区投资实施广播电视无线大功率覆盖工程的机遇,精心组织好工程建设,大幅度提高中央和自治区广播电视节目在全地区的覆盖水平。二是抓住国家发射直播卫星的机遇,加快推进“村村通”工程,按照以县(市)为单位、集中整片推进的原则,在各县(市)全面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不断提高全区广播电视的覆盖率。三是抓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机遇,积极争取财政对广播电视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广播电视采编播设备的装备水平,大幅度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能力,实现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播出。四是抓住20__年地区节目下传到县的机遇,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实现地县(市)节目的到乡到村,不断提高地县(市)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率,使边远农村牧区群众都能收听收看到地区和各县(市)的广播电视节目。通过实施上述四项工程,努力构建起覆盖全区城乡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使事业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尽快步入全疆的先进行列。此外,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地区广播电视局提出了由地区电视台与地委组织部联合开办农村远程教育专业电视频道的构想,以此来更好地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科技信息服务、政策法律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
三、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数字化水平
科学技术对提高广播电视传播效率具有决定的意义,数字化是广播电视科技发展的趋势。我区广播电视应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力争早日实现地区及各县(市)所在城镇的有线电视数字化。要把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大环境下来运作,既要符合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又要考虑低收入人群的承受能力,充分尊重不同收视人群的选择权,避免搞强制转换。要在20__年自治区网络公司数字节目下传到县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措施实现数字电视的乡村化延伸,让有条件的乡村和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农牧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数字电视的丰富节目内容和清晰收视效果。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加快推进移动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要以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和传输、播出数字化为目标,切实做好规划和人员培训等工作,不断创新运行和管理方式,构建数字技术新体系。要充分利用地区及各县(市)现有的硬盘播出系统和已开通的新闻回传系统等设备设施,加快推进地县(市)广播电视制作播出的网络化建设,努力实现地区与县(市)、广播与电视、有线与无线之间的资源共享,不断降低采访、制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新闻传播时效。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人民
日报社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展新型媒体,地区电视台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广电部门的要求,正在着手筹办地区数字移动电视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工作,力争早日开通以手机、车载为主的数字移动电视,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四、以经营创收为重点,努力发展广播电视文化产业
近年来,地区广播电视系统的产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总量在全疆仍居于落后位次。这与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不相适应,与我国东部省市和部分西部省区甚至疆内发达地州广播电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为此,我们必须敢于正视问题,找准制约发展的瓶颈和原因,站在新的起点上寻求新的突破。要牢固树立“第一要义是发展”的科学理念,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发展规划,创新发展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广播电视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要把握发展重点,突出抓好广告业和影视译制这两大优势产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随着我区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不断提高,广告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为广播电视广告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物质条件,加之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和广告经营机制的创新,为广告收入的较快增长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信心和智慧,用更好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抓好广告经营创收工作,把广告产业做强做大,为做好以宣传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充分运用国家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力发展付费电视、视频点播、电视会议、互联网接入、家庭缴费、传输业务、资讯服务等多种业务,形成多元化经营的产业格局,打造有线数字电视产业集群。为进一步做强做大我区的广播电视产业,20__年地区广播电视局按照发展文化产业的规律和要求,在原地区广播电视台影视部的基础上分设成立了地区影视译制中心。为此,我们要以分设成立地区影视译制中心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哈萨克语影视剧和动漫片的译制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译制水平,努力使之尽快成为地区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同时,我们要抓住自治区实施“走出去”工程的机遇,不断提高我区广播电视节目特别是译制节目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和购买力。
五、以推进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激发广播电视发展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实现我区广播电视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破除安于现状、回避矛盾、畏惧困难的心理,牢固树立改革是广播电视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和必由之路的观念,把改革与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把改革做为发展的前提条件,把发展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通过深入改革激发发展活力。要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深化广播电视的体制机制改革,在确保电台、电视台把关节目内容和播出终审权的前提下,应重点做好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改革试点,在确保有较高广告收入基数和较高年增长率的前提下,进一步剥离广告经营,实现广告经营的社会化、市场化。要积极探索媒体参股打造旅游景点等新的宣传推介方式,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手法来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着力抓好重大现实题材、历史题材、民族题材、农村牧区题材的专题片、纪录片创作,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吸引社会投资,争取每年多拍摄几部有影响、有收入的优秀专题片和纪录片。为此,地区电视台拟与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合作,共同摄制全面反映我区旅游资源和景点的大型系列节目——《走遍金山银水》,并由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包装刻录成光碟对外出售,实行利润分成,以此来不断探索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
关键词: 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优化
从多个方面对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传输优化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切实有效的优化改造方案,有利于应对传输业务持续增加的发展形势,满足安全性方面的各种要求。因此,需要了解当前这类电路传输的实际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局限性,促使数字微波电路传输优化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概述
作为一种新的数字传输网体制,同步数字系列(SDH)数字微波电路的合理设置,有利于增加通信容量,在微波传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实践应用中,结合信号及业务传输可靠性的要求,通过将多级编码调制及网格编码调制等不同纠错编码及调整机制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完善数字微波电路的服务功能,促使其长期使用中能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广播电视微波站设备正常工作提供保障。因此,需要提高对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的正确认识,确保各种信号传输能够处于稳定的传输状态,全面提升现代广播电视的整体服务水平。
二、既有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业务情况及改造前业务安排局限性
(一)既有的电路业务情况分析
根据传输对象的不同,可将既有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业务分为不同的传输流信号,促使不同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得以正常传输,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通过对该数字微波电路上各种业务状况的深入分析,可知其中包含多个业务通道,并设置在主业务信号信道上,确保了信号的正常传输。在业务传输的过程中,结合数字微波电路特点,将部分站点上的环回信号设置在对应的主业务信道上,并在信号发射塔及其它设备的支持下实现广播电视业务传输,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体验模式。
(二)改造前不同业务安排中的局限性分析
通过对既有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业务安排情况的有效分析,可知其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影响着信号的高效传输。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接入传输设备的广播电视节目码流节点少。在各节目信号码流传递的过程中,是通过中心站的板卡、设备实现等,且所有的节目信号码流集中在一个设备及板卡上。当设备及板卡长期使用中发生故障时,会导致业务中断现象的出现,致使用户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会影响广播电视各节目收视率及用户的体验效果,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处理。
(2)既有的环路站点无法正常接收到来自不同方向、不同编码器的节目码流,既有的数字微波电路设计中未设置相应的保护功能给予环路业务充分保障,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码流的高效利用。当同一编码器组上发出两组节目码流过程中,若编码器组发生故障时,会使环路上正在传输的所有节目中断,需要及时接入备用编码器组才能确保节目恢复使用,给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传输带来了潜在威胁。某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中信号传输示意图如图1所示。
(3)若地方微波站ADM工作中出现意外状况时,会影响节目的安全播出。既有的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仅设置了1台ADM,当其业务传输中出现意外状况时,会导致与之相关的各站点业务中断,给广播电视中心地方微波站节目播出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传输优化改造方案分析
(一)m当增加节目码流接入点
当广播电视中心站设置的ADM设备运行中发生故障时,会影响节目质量,致使节目码流难以正常的传输,会中断电路上所有的广播电视业务。这与系统中节目码流接入点数量少有关。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发展现状,需要技术人员能够结合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使用情况,适当增加节目码流接入点,增强电路上所有业务传输质量可靠性。具体表现在:设置一定数量的ADM设备,让节目码流从多条路径通过设备接入到数字微波电路中,促使相同的业务信号能够从不同的环路方向进行传输。当中心站出现设备故障时,只会影响一台ADM设备上的业务,而不会中断其它的业务,促使不同环路上传输的业务信号独立性增强,有利于提升现代广播电视整体服务水平,确保了节目码流的正常传输。
(二)注重环路保护,主编码器组主、备码流同时接入电路
为了使数字微波电路长期使用中能够具有良好的环路保护功能,需要将主、备路码流同时接入到电路中,实现环路上的信号双向传输,环路上的站点根据业务需要,提供多种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促使环路业务开展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不断优化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服务功能,不断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及效率。
(三)加强对ADM故障发生时业务传输影响范围控制
在既有的数字微波电路作用下,若微波站的ADM发生故障时,会造成业务中断,影响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应注重应急跳线跳接方法使用,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不同的微波设备中。若数字微波电路中出现ADM设备故障时,其中的上、下行信号依然能够正常传输,确保电路中节目信号传输质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在良好的应急跳线跳接方法支持下,有利于缩小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中ADM设备故障影响范围,保持信号传输高效性,确保各微波站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
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深入探讨, 客观地说明了做好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传输优化研究工作的必要性:有利于满足信号高效传输要求,确保传输业务的顺利开展。因此,未来广播电视发展中应注重各种技术的灵活运用,根据多种传输业务开展的实际要求,对SDH数字微波电路传输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对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针对性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ADM设备故障发生率,确保各项业务传输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志强,黄靖.广东省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电路长站距传输可靠性分析[J].广播电视信息,2014,(10).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数字音频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48 文献标识码:A
广播媒体是最先出声的媒介,发展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广播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20世纪80年代广播是各类媒介中的佼佼者,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广播一直以低调的身份存在着。改革开放以来,调频收音机越来越普及,并凭借高度的伴随性、便捷性以及及时性成为大众喜爱的传媒方式,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到处可以听见广播的声音,并以各种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已经从传统的音频技术时代专项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卡带被现代光盘所取代。数字音频技术是集数字转换技术、音频处理、存储以及传输等为一体的高科技,有效提升了广播电视工程的精准性和细微性,为用户带来更加清晰的视听效果。下面本文将对数字音频技术的优势及运用做详细分析。
1 数字音频技术的优势
1.1 扩展音频轨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音频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并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工程中,主要包含录制音频、节目管理以及数字音频播出三大领域。数字音频技术大大拓展了广播电视音频的轨道,提升了音乐节目品质,改善了语言类节目制作效率。数字音频技术利用64轨硬盘录音,在录制过程中如果出现偏差,可以通过补录或搬轨等进行修补,拓展了音频扩音轨道操作,提升了电视画质和音质,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视觉听觉体验。
1.2 音频剪辑精准
采用数字音频技术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管理,它能够实现精准的音频剪辑功能,它能够在高解像度的计算机屏幕下对数字音频尽心精确编辑,引用了当下最先进的波形技术,能够将待修补的文件中的声音数据显示在电脑屏幕中。节目剪辑师可以通过对其便捷而高效的音频剪辑,实现高效率、高精准地剑姬,从而有效提升音频的精确度,改善电视节目音频播放的效率,让用户感受到高质量的音频节目体验。
1.3 存储信息
广播电视工程中数字音频技术属于较为先进的技术,与传统的音频技术相比,它具备高效的存储信息的功能,依托互联网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及时性、便捷性、中心化、交互、个性化等优点,能够对资源进行共享。数字音频技术中存储的资源与电脑数据存储资源想死,同时也能够为用户提供音频信息存储,在查找音频数据时,能够在短时间内查找到目标数据,方便快捷,有效地促进了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
1.4 广播系统
数字音频技术还具有无线传输、压缩编码、运用组网等功能,无线传输能够实现随时随地数据传输操作。压缩解码技术能够通过人耳对声音信号的接收和辨别的能力对音频数据进行何学油画编码,解决人耳对弱信号音频辨别能力弱的问题,从而改进广播电视传播技术,提升用户满意率,促进广播电视在用户群体中广泛推广使用[3]。
2 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2.1 数字调音台
数字调音台是广播电视工程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广播电视中的杂音,确保向用户呈现的音质的完整优质的,进一步完善电视节目播放的音质水平。数字音频技术能够有效组织播放中音效产生的串音、杂音或参杂的噪音,利用数字调音台和高效的修补技术,能够大大提升电视广播整体播放的质量和效率,使广播电视播放环境更加丰富和广泛,实现占用体积小、切换通路多的目的,进而满足用户高技术、高标准的需求。
2.2 音频嵌入技术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音频嵌入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运用非常普遍,譬如其能够使存在问题的节目进行技术监督和介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节目的完整性以及精确性,提高节目视听效果。目前音频嵌入技术主要用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前期和后期制作中,促使广播电视工作逐渐细致化分工,其可以有效的解决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很多难题。
2.3“云端”广播电视技术
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具有稍纵即逝、过耳不留的特点,用户在收听过程中广播信息保留在用户记忆中的内容较少,且呈现碎片状,缺乏完整性。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媒体技术的更新进步,各种云存储、云计算等网络技术蓬勃发展,广播也逐渐运用了数字音频技术中的云存储功能,重新改变了广播电视的收听方式。云存储将大量的音频信息存储在云端,也就是说广播电视节目被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数据库内,用户只要在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任何终端就能接入云平台随时随地收听云广播。而这些被存储在云端的音频资料采用云计算和数据库的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更精准、更人性化的服务。现阶段跨地域、跨平台、跨终端收听广播节目已经成为现实,在互联网平台下,传统广播实现云端广播梦成为显示,并逐渐成为一种可以平等自由分享的大众化广播平台。以美国著名网络电台“潘多拉”为例,它将“音乐组计划”收录了全球80多万首经过单独分析的歌曲,这些歌曲来自8万名歌手,总计拥有超过14亿个“云断私人电台”,平均每名注册用户拥有的“云端私人电台”超过17个,而这些保存在云端的数据资源在大数据库的影响下,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视听服务。
2.4 社交广播电视技术
现代都市人群中中日常社交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社交是媒体实现“人与人沟通”的重要体现。拥有社交属性的媒体更能够激发用户的主动传播性和主动连接性,用户也更乐衷于内容自创自产。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音频技术改变了传统“你说我听”的单向传播路线,更多的是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多元化传授模式进行广播服务,丰富了广播电视传播渠道,又使传播过程中充满无限变数和新奇,让互联网时代的广播电视媒体具有强大的交互式社交功能,有效加强了用户之间的社交联系,强化内容提供者的相互关联度。以美国的网络社交电台“潘多拉电台”为例,该电台在建立之初到现在,逐步退出了社交网络功能,用户可以建立个人主页,在主页上有分享、聊天、贴吧等功能,加强了以音乐为主的社交关系。
结语
数字音频技术是指以互联网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产生于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化、时效性和交互性的新型媒体传播形式,它具有快速、准确、广泛地传递新闻信息的功能,也具有传统传播方式所不能实现的新型功能,比如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现阶段,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趋势下,数字音频技术的普广度越来越高,数字音频技术的用户已经从高端用户、个别人群向普通群众和大众人群推广,成为老百姓居家必备的生活必需品。从当前越来越普及的网络电视、车载移动网络电视、网络光杆、视频点播、楼宇电视等的发展态势来看,数字音频技术以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使用方便快捷、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备受广大人们群众的喜爱。广播电视工程中广泛引用数字音频技术,大大提高了音频录制、剪辑工作的工作效率,有效改善了电视节目质量。未来数字音频技术将会与新媒体传播技术相结合,改变在互联网信息时展下的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杨丽梅.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优势及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5(19):194.
[2]沙建鹏.广播电视工程中数字音频技术的优势与应用[J].新闻传播,2015(0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