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史玉柱自述

史玉柱自述

时间:2023-05-30 09:47: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史玉柱自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史玉柱自述

第1篇

作为营销奇才,史玉柱的创业心得自有独到之处。但笔者想忠告中国企业家的是:跟史玉柱学营销,你会死得很惨。何解?

“好东西直接抄,不要不好意思”?

在回忆自己的创业心得时,史玉柱毫不避讳文抄公的经历,当年脑白金曾因“抄”娃哈哈“吃饭香”输了官司。史玉柱还说:“在做《征途》的时候,我就说,别人有什么好东西就直接拿过来抄,不要不好意思。”

最早提出“创新”概念的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就是将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是一种破坏性创造。

破坏性创造让乔布斯造出了iPhone。但在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的抄袭风气之下,中国很难诞生乔布斯、很难生产出自己的iPhone。摆脱不了山寨思维的中国,永远不会成为品牌大国。

巨人从不给自己定远大的目标”?

史玉柱直言:“巨人现在不给自己定战略目标,现在我们内部没有远大的目标,尤其不列中国500强、世界500强目标,将来多少年之内完成200亿销售额之类目标,我们也不制定。”

随后他补充道:“虽然我们不定远大的目标,但是在战术问题上要把每件事做好,做到最好。”

可以看出,史玉柱是一个只有战术没有战略的企业家。因此,不难理解他会先投资汉卡,然后看到保健品市场大有可为便迅速转行,等该行业遇到瓶颈又迅速转行做网游,再将脑白金高价卖给段永基这一类典型“行商”做法。哪里有钱往哪里钻,所以史玉柱注定不会像马云那样,深刻影响中国的经济形态,巨人集团的影响力更是难望阿里巴巴项背。

机会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

此外,“垃圾时段广告位全覆盖”和“明星代言没有用”等理念,也与如今小众化、族群化的营销现状相悖。

应该说,史玉柱是中国商业社会机会主义成功的代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在中国和世界商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机会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比如史玉柱一直引以为傲的对民生银行的投资,企业家们若如法炮制,跟着史玉柱去投资银行,必然前途未卜。不良资产、账外循环、创新问题、服务问题等始终困扰着中国的银行,像史玉柱投资民生银行那样的好事注定不会再有。2011年史玉柱以每股10.87元增持华夏银行,但如今,该行股价已经跌至8元左右,相比投资民生银行的大赚特赚,史玉柱的华夏银行投资着实称得上失败。

史玉柱信奉的商业信条是“一切交易都源于信息不对称”。当年在做脑白金时,他就利用了信息不对称,将美国市场上极为常见的褪黑素,包装成保健品卖给中国消费者。但在如今的互联网社会,信息像水一般地自由流动,消费者已经成为成熟的网民,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想利用信息不对称单纯依靠概念和包装已经很难打动消费者。

第2篇

【摘要】本文从广告传播效果的角度研究广告对我国农民消费行为的影响。通过引入传播学中“枪弹论”的观点揭示广告刺激了农民消费,进而分析农民易受广告影响的原因以及在传播过程中广告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使广告主和农民同时规范自身的行为,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环境效益。

关键词 广告效果 农民 消费 枪弹论

经济学家Gallbraith 认为广告通过改变消费者的行为来刺激总需求,广告支出和总体消费(销售)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Gallbraith 提出了广告刺激消费的假说。这是广告刺激消费最早的理论来源。现在国内外学者对广告传播效果的研究中,几乎都会提到广告会带来刺激消费需求的效果,而且我们发现农村地区的居民更易受到广告的影响,在收看某个广告之后产生购买行为。因而笔者认为广告对农村地区的影响有点类似于传播学中枪弹论的观点,农民就像一个个靶子,在广告的作用下一击即中,进而可能导致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一、枪弹论在广告效果中的体现

枪弹论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枪弹论认为,软弱的受众像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这是上世纪40年代研究传播效果时提出来的理论,现如今它已经不适用了,因为在网络发展之后受众的地位大大提高,他们开始主动的寻求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然而这种现象存在的地区是网络通信技术发达的城市,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网络设施还很落后,农民接受信息的渠道有限,因此农村地区的居民大部分还是非常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例如广告界非常知名的脑白金广告,它被一些人称为恶俗广告,但是史玉柱作为其创始人认为脑白金是非常成功的,是保健品中做得最好的。他在《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中说,脑白金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简单直观,重复播放的形式也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便会发现“脑白金”影响的大部分是农村地区的居民,成为小城市、县城以及农村地区居民过年过节送礼的首选礼品,虽然它最开始的定位是大城市的消费人群。

二、农民易受广告影响的原因

广告往往以它生动鲜活的文字、富有动感的画面、低廉的价格、被吹嘘夸大的产品功能来引诱消费者,在如此种种多的诱惑因素面前,消费者如果缺乏辨别能力,就会购买不必要的商品或者虚假宣传的商品。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地区的居民总体上文化水平较低,相关知识缺乏,很容易造成偏听偏信的结果。

在大规模的广告浪潮刚兴起的时候,农村居民对于广告的顽强抵抗甚至还很让广告界和企业主头疼,他们想出各种方法来促进广告的传播。例如抓住最有效的时间在天气预报之后播放,在收音机中插播针对农民的广告,印刷大面积的墙体广告等等。然而数十年过去了,媒介已经大大普及,电视和收音机已经在农村家庭中非常普遍,因而农民接触媒介的渠道变宽。在广告无孔不入的攻势下,大部分农民对于广告都缴械投降了。曾洁以豫南C乡的农村受众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查,考察农村受众广告接触频度、接触时间、种类偏好及广告媒介信任度对其消费观念的影响。她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传统消费观通过社会化的途径对农村受众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工业文明所提供的生活方式和大众传媒所营造的消费环境‘催生’着种种现代观念,使农村受众的消费观念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特点。”①

三、广告对农民消费的有利影响

凡事都有两面性,同样广告的影响也必然有着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这里我们重点分析广告传播对于农民的积极影响。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物质资料极大丰富,商品种类繁多,然而在银行的一项调查中却显示我国居民的存款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传统保守的消费观念极大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把大部分的收入存入银行,目的是在年老患病时可以救急。当然这与我国的医疗体系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有一定的关系,但是随着制度的完善,我国居民需要改变消费观念,尤其是农村居民除了必要的衣食住行开销之外把全部的钱存入了银行。这个数据是几年前的情况,如今已大有改观。因此广告在这一消费观念的转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它极大刺激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但是与城市相比,广告效果还非常有限,农村地区的消费对广告的贡献率还很小,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一项研究表明,农村消费、城市消费与广告支出之间存在某种长期均衡,且为显著的正相关。城市消费每增长1%,广告支出增长7.7%,农村消费每增长1%,广告支出增长约14%。②

需求是生产和创新的动力,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因就是当今的物质条件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同样广告刺激农民的消费需求除了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之外,还促进了农村的相关设施和产品的创新。最典型的例子可能是化肥。一个经常看天气预报的人可能对这样一个广告都不陌生,陈佩斯代言的史丹利复合肥。著名小品演员陈佩斯以其风趣幽默的话语贴近农民的心声,赢得了良好的广告效应,让更多的老百姓喜欢上了史丹利这个品牌。尤其是它那经典的广告词“黄土地,黑土地,施肥就用史丹利”,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广告时机选用得当,在农民群体中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与此同时,化肥之间的竞争也开始了。中原化肥、撒可富、施大壮、洋丰化肥等一系列化肥品牌在广告和消费者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在竞争中便会有化肥的创新,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农民的选择增加,也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四、广告对农民消费的不利影响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还是购买需求的增加,收看广告之后农民的消费支出增大,如果控制合理,那么此时的消费对整个家庭是有利的,可以丰富农民的生活,生活质量提高。但如果在广告的诱导下消费过高,那便会给农民带来负担。因为他们没有固定工资的保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不匹配的消费会导致农村借贷现象的增多,会影响家庭的和谐。

其次,因为农民对于广告的辨识度不高,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容易轻信广告,产生盲目购买,甚至会滋生攀比心理。农村老人中就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他们认为广告播出的品牌都是好的,要求儿女按照广告中的牌子来购买营养品、药品和食物,在同辈人之间相互攀比。

再次,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广告会催生不必要的购买行为,这就意味着本来不缺某个产品,但是看完打动人心的广告之后决定再购买已经拥有的物品,此时便会产生浪费。而且如今广告包装本身就产生了广告垃圾,例如各种包装纸、广告传单。广告使得农民购买的产品增多,生活垃圾增多,而农村地区的绿化以及处理垃圾的能力还非常低,因此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结语

广告的传播效果对农民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媒介泛滥的时代,到处布满了形形的广告。但是农民由于自身的辨识能力弱极易受到广告的冲击,造成过度消费和不必要的消费。问题的解决不在一朝一夕,不过我们还是希望广告媒体能够规范商业行为,传播真实有效的信息,同时农民在广告面前要保持理性,不盲目的购买商品。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恶化的双重考验下做出理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①曾洁,《广告对农村受众消费观念的影响研究》[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②谢加封、沈文星、牛利民,《广告支出与消费增长:基于1981-2009 年时间序列数据的经验研究》[J]《. 经济经纬》,2012(1)

第3篇

时展到今天,读大学似乎不成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读什么样的大学?“985”响当当,“211”还算勉强,如果读的是二本、三本类学校呢?几年后,那是否注定会是一副惨状?想上重点大学却只读了个普通一本;想够一本线,却落在了二本线上;工科生却被迫选了文科大学……在录取率高达80%的今天,如此这般情形堪比十几年前的高考落榜生!

高考是一项综合竞赛,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很多因素。而且,人生输赢不只在起点上,更需要在长跑中展示力量和速度。所以,我们要对高考发挥失常的大学新生说――

2011年高考湖北省一本录取线为571分,李小冉考了569分。2分之差,让他与向往的一流大学失之交臂。高考前,大家都相信,凭他的实力,考上一本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但现在,一切都已成定局。

带着一个不太圆的梦,李小冉上了大学。寝室里,同学们不顾天气的炎热和军训后身体的疲乏,玩兴正酣:上网游、玩iPad、发微博……考上了大学,大家似乎彻底放松了。对此,李小冉感到很失望,这使他的情绪非常低落。他害怕自己的大学生活就这样度过,开始焦虑自己的理想和青春在何处安放。

因为上不了理想的大学,而自怨自艾把自己变成一个小愤青?看看李开复、马云、丁磊、马化腾、史玉柱、张近东、祝义才等人的经历,再听一听过来人的声音吧!他们中有和你一样的遭遇,他们也并非全都出身于名牌大学。正所谓“英雄不论出处”,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竞争力决定出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校’,惟吾德馨。”你未来的高度,取决于你在大学的深度。

人生难免有跌倒的时候,但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新式落榜生”高中输了,只说明你在高中锤炼得还不够,上了大学,你一定要把握机会赢回来哦!

“差生”马云

像商人那样经营大学生活

20岁时,马云终于以“阿甘”般的傻劲,跨进了大学的校门。

但马云进的并不是名牌大学,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杭州师范学院。录取的时候马云其实只是个专科生,因为当时学校英语系的本科生招不满,才让他混进了“革命队伍”,有了接受“革命改造”的机会。

正是以上大学为契机,马云开始了追求卓越的历程。而从那时起,命运之神也开始眷顾马云。

在大学的四年生活,马云充分发挥了他从少年练就的本领:不怕挫折,永不放弃,善于与人接触,以侠义之心对待朋友。他像一个斤斤计较的商人那样,经营起了自己的大学。大学语言专业的优势把马云转变成一个喜欢说话的人,而善于交际的性格把马云推到了前台,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去当一名学生会主席了。凭着良好的口才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马云当选学生会主席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还再接再厉地登上了杭州市学联主席的位置,对于一个二流高校的学生来说,这几乎是个奇迹。可是要把学生会主席的职务长期当下去,光靠嘴巴是不行的。于是,马云把一门心思都扑到学生会工作上。那时候杭州师范学院的学生会活动经费是一年150元,但马云却用这150元钱举行了很多次活动,使学生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没有设备,借!马云依靠自己的特长,从隔壁的警察学校借来音响举办大规模的舞会,从隔壁的财经学院借来扩音器举办演讲比赛。这些作为,使马云把一个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所能获得的成就全部收入囊中。而且,马云的大学生活也锻炼了他善于经营和协调的本领,这为他日后与国际商业和政治界人士交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领导一家国际企业做了先导。

在一心一意经营自己的大学之时,马云仍然没有忘记学习英语。由于马云的英语水平相当高,周围的同学无法流利与他交流,他就经常跑到宾馆门口跟老外对话。

就这样,曾经打架成性的少年“差生”蜕变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马云自己总结说,在大学里,一个人最需要学习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能力。马云觉得自己的大学四年学到了这最重要的能力,他学会了如何学习。

事隔数年,马云回忆起大学的生活说:“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大学过得很成功,创业也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80%的人都能成功。”

故事旁白:我国首个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销声匿迹”,“杰出企业家”、院士、学者、 “杰出政治家”等名单中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影子。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好的“出身”、好的成绩也许能带来一些好的机会,但好的能力才是你闯荡世界的终极利器。2011年,全国高考总录取率预计将达到72.3%,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则将超过80%。这意味着,超过大半的高中生有了在大学里呆四年的理想。人,只有心中有梦想,眼睛才会有光泽。就如马云一般,当你有了在大学里“呆”四年的理想时,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你都能把自己“经营”好。

“次优生”李开复

当 “最好”变成“最差”时

上大学前,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哈佛人,但我却被拒绝了。最后,我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科学”。

“政治科学”属于一种“法学博士预科”的专业。上了几门“政治科学”的课后,我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每天都打不起精神来上课,十分苦恼。我基本上每堂课都在睡觉,唯一的选择是在教室里睡还是在宿舍里睡。睡到学期过半后,我的平均成绩勉强够得一个C。

我向家人提起学习法律的苦闷时,他们都鼓励我转系。姐姐说:“你不是高中时就把大二的数学读完了,还得了全州数学冠军吗,怎么不转数学系?”但是,这又让我碰到了我的第二个苦恼。进入大学后,学校就安排我加入了一个“数学天才班”,那里集中了哥伦比亚大学所有的数学尖子,一个班只有7个人。但很快,我就发现我的数学突然由“最好的”变成“最差的”了。这么一来,我就越来越落后,当我上完这门课后,我深深地体会到那些“数学天才”都是因为“数学之美”而为它痴迷,但我却并非如此。

因此数学系的“备选”,在当时看来,也必须放弃了。失去了政治科学、数学,我的未来之路将通往何方?好在我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选择,那就是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计算机专业。

大学二年级的下半学年,我正式决定改变专业。

几个月下来,我发现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相当有天赋,而且远远超过我的数学天赋。我和同学们一起做编程,他们还在画flowchart(流程图),我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题目。考试的时候,我比别人交卷的时间几乎早了一半,我发现自己不用特别准备,就可以得高分,同学们说我是“计算机天才”。我每天都盼望着晚上去电脑室,每晚都过得特别快乐,往往一不注意就是一个通宵。到了“计算机”专业,我如鱼得水,每天都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

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当时在全美排名第三,如果选择法律系,我的前途大概可以预见到:当法官、律师、参选议员等等。因为在我之前有很多范本,我可以照着规划。而计算机系只是新设的一个专业,前途看起来并不很明朗,我甚至连将来要做什么都想不出来,当时也没有软件工程师这种职业。

但是,我想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和“我的兴趣”(做一个不喜欢的工作多无聊、多沮丧啊!),而没有让这些就业的现实问题影响自己。

我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也证明了,一个人的兴趣能够激发出最大的学习热情,找出我那时的成绩单,你能鲜明地感受到分水岭一般的变化。 我大一时的成绩只有3.26,但我在大二、大三、大四时的成绩都是满分4.0,这样才补救了大一的贪玩,使我最后得以以第一名的成绩从计算机系毕业。

故事旁白:大学不是自己梦想的,甚至专业也不是自己喜欢的,这些都不算糟糕,你仍有机会去改变。李开复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人们常说“成才靠自己”,大学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自由的环境。在大学里,你可以考双学位、转系,还可以进一步深造读研究生、博士生来改变自我、充实自我和完善自我。不同的熏陶、不同的学习能给你不同的培养,也使你的素质更全面、更扎实。

学长自述

大学在前,人生在后

等参加工作以后,我才发现烟台大学赐给我的,已经很不错了。

我考上烟台大学,是因为当时高考成绩不够理想。刚到学校的时候,觉得学校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好,加上不太喜欢自己的专业,感到比较失望。那个时候也是一个小愤青,总是觉得烟台大学怎么怎么不好。但是后来,我却越来越喜欢烟大。我渐渐明白,自己是因为成绩不够上理想的大学而来烟台大学的,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既然是自己不够强、不够优秀,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它呢?

既来之,则安之。我想说的是,最重要的是你在大学里干了什么。因为不理想,很多人整天抱怨学校怎么不好,天天在寝室玩网络游戏、跷课,一个学期下来也没见过老师几次。到毕业的时候,因为成绩什么的都很次,找工作被人鄙视了,就又回头来怪烟台大学怎么怎么不好,没有给自己一个光环。其实工作后跟许多学校的人接触后,我才发现烟台大学已经在无形中培养了我独特的气质。所以奉劝那些小愤青,好好要求自己,要不然即便你是清华、北大毕业的,还是同样被人鄙视。其实相比较而言,无论是什么样的大学都能给你一个不错的平台,自己变得强大才是王道。

――陈宇宁烟台大学2009届毕业生

故事旁白:恢复高考的1977年大学录取率只有4.87%,在2011年全国考生人数比2010年减少了24万名的情况下,超过70%的录取率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局吧?何况,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人要有切实的目标才能忘却目前的不利局面并迸发出热情和勇气。因此,大学四年,你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并利用好各种资源(网络、老师、同学)来实现。四年很短,一定要利用好。烂校里出来的牛人多了,而且现在网络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不同学校间教育资源的差距。

说实话,刚进电子科技大学的时候,我对这个学校还是挺有意见的:学校场地小,感觉像中学,那时候对自己要学的专业也是模模糊糊,不知道是搞什么的;同时还觉得学校太“工”了一点,缺乏足够的人文气息。但是临近毕业了,对学校渐渐有了感情和体会,忍不住想要把自己的这些感想分享出来。首先,学校具有就业优势。在这个“毕业=失业”的时代里,这是一个不能说不重要,更不可能避而不谈的问题。虽然说数年前“大三就被企业预订一空”的盛况已经不再,但是只要你在大学里不是虚度时光,那么工作还是不用愁的。当然,现在本科生不会有太高的月薪,但重要的是机遇和以后的发展。其次,学校学风良好。不否认电子科技大学有些学生的录取通知书和毕业证上把学校错印成了“电子游戏大学”,但是总体来说,电子科技大学的学风还是很好的,无论是自习室的上座率还是上课占位子的火爆场面都可以说明,毕竟电子科技大学的大部分人都相信,将来搞工程是需要用实力说话的。当然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考完高中进大学就应该轻松了,但如果你选择了电子科技大学的话,你这四年更应该把最多的时间花在自习上,我相信你在多年后不会因此而后悔。

――曾俊杰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专业2008级

故事旁白:读大学时,小编也和今天的晚辈们一样,心存抱负,意气风发,这一点那一点的抱怨也总是难免的,但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每个人都注定被贴上了这所大学的标签。社会可能不接受你,但社会必然接受这所大学,因为一代一代的前辈用他们的付出和智慧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江湖。2011年多地本科录取线高于2010年,统计数据也显示,高考录取分数线逐年在提高。所以,能考上大学的你,是拥有骄傲和自豪的资本的。爱自己的大学吧,因为她是我们行走江湖的身份证;珍惜大学时光吧,因为那是我们未来的生存之本。

本刊提醒

如果爱,请深深爱

大学是你自由时间最多的四年。

大学是你第一次学会独立的四年。

大学是可塑性最强的四年。

大学是犯错代价最高的四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