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蚂蚁的生活习性

蚂蚁的生活习性

时间:2023-05-30 09:47: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蚂蚁的生活习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蚂蚁的生活习性

第1篇

蚂蚁是一种有社会性的生活习性的膜翅目蚁科昆虫,是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

蚂蚁种类繁多,中国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蚂蚁种类主要有:小黄家蚁、大头蚁、工蚁、剑颚臭家蚁、伊氏臭蚁、黑蚁六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大家好!我叫康路纳兰,是北京市西罗园学校小学部四年级的小学生。我从小就对动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爸爸的辅导下,我饲养培植了很多动植物,并且对它们的生长、成长过程加以观察记录,写下了《仓鼠日记》、《“虫虫”观察记录》、《“植物培养”观察记录》等。

近日我看了两部动画片,一部《虫虫特工队》、一部《别惹蚂蚁》,这两部动漫电影的主角都是蚂蚁,这又激起了我对蚂蚁的兴趣,其实我对蚂蚁的观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每年的春天我都会眼巴巴的盼着蚂蚁的到来,每年的秋天我又会恋恋不舍的看着蚂蚁隐入地下,夏季我会顶的烈日在树根下、砖缝间观察着不同蚂蚁的不同形态。比如小红蚂蚁的行色匆匆、黑蚂蚁的勤劳肯干、大蚂蚁的吃苦耐劳……。为了能够更好的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生息繁衍,爸爸给我买来了一套<蚂蚁工坊生态宠物观察饲培套装>。

幸福啊!我要培育自己的蚂蚁军团!

西罗园学校小学部四年级:康路纳兰

第3篇

大屯煤电公司第三小学六(2)班

侯春虎

在暑假里,我读完了《昆虫大世界》这本书。这本书里记录了大自然中所有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法。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昆虫的天地。

整本书所写的的昆虫事物感到有趣之极。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是整本书变得生动、有趣、具体、引人入胜和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像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做到无处不文章,无处不动笔。

小昆虫有大学问,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就是我读完《昆虫大世界》的感受。

指导老师:董莉莉

第4篇

蚂蚁是完全变态型的昆虫,要经过卵、幼虫、蛹阶段才发展成成虫,蚂蚁的幼虫阶段没有任何能力,它们也不需要觅食,完全由工蚁喂养,工蚁要先把食物吃进去,然后再吐出来喂养幼虫,成虫之间也以这种方式交换食物,幼虫的发育需要一定合适的温度,因此工蚁经常将它们搬来搬去,维持合适的发育地点,蚂蚁一般按照不同的任务分为工蚁、雄蚁和雌蚁,幼虫发育成哪种蚂蚁完全取决于幼虫阶段的喂养条件。

工蚁刚发展为成虫的头几天,负责照顾蚁后和幼虫,然后逐渐地开始做挖洞、搜集食物等较复杂的工作,有的种类蚂蚁工蚁有不同的体型,个头大的头和牙也发展的大,经常负责战斗保卫蚁巢,也叫兵蚁,有的种类没有单独的兵蚁分工。

一般的蚂蚁都是雌性的,但它们不负责生育,只有蚁后生育。一个蚁巢中也培养一批雄蚁和雌蚁,它们不工作,只是进食生长,都有翅膀,到成熟后一起飞出蚁巢,后雄蚁很快死亡,雌蚁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作巢,吃掉自己的翅膀,成为蚁后,产卵发展一个新的蚁巢。

蚂蚁是用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由于它们平时都生活在一个蚁巢中,所以这种交流方式比其他膜翅目的昆虫发育的要好,一个蚂蚁如果发现了食物,它就会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路的气味,,其他的蚂蚁就会沿着这条路线去找食物,并不断地加强气味。如果这里的食物被采集完了,没有蚂蚁再来,气味就会逐渐消散。如果一只蚂蚁被碾碎,就会散发出强烈的气味,立即引起其他蚂蚁警惕,都处于攻击状态。有的种类的蚂蚁还会散发一种迷惑敌人的气味。

蚂蚁和其他昆虫一样,是依靠触角辨别气味的,触角的第一节膨粗,有膝状弯曲,非常灵活。由于触角是一对,因此既能辨别气味的强度,也能辨别气味来源的方向距离,成虫以互相交换反哺的食物,通过其气味互相了解对方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对方发现的食物等信息。同时也能区别对方属于从事那种任务的集团,如负责挖洞筑巢的,或是负责搜集食物的等。蚁后也不断地分泌一种气味,一旦这种气味停止了,工蚁就会培养新的蚁后。

蚂蚁用两个大牙叮咬的方式进行攻击或自卫,咬时会分泌出蚁酸,刺激被叮咬的伤口红肿疼痛。

蚂蚁的种类很多,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有集中生活方式比较特殊的蚂蚁:

在非洲和南美洲有一种行军蚁,它们不筑固定的巢,而是成集团地活动,不停地迁徙,一路上吃掉所有它们碰到的昆虫和小动物,在行进过程中工蚁用自己的身体为幼虫和蛹搭建临时宿营地。行军蚁用气味分辨自己的家族,任何外来者都会受到攻击。

在亚马逊河流域,有几种蚂蚁专门掠夺其他种蚂蚁的蛹,孵化后将它们当作自己的奴隶,这样它们省去许多喂养幼虫的麻烦。如红牧蚁大部分工作都是依赖于奴隶完成的。

第5篇

蚂蚁是一种有社会生活习性的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胡蜂总科、蚁科。蚂蚁目前有21亚科283属。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

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又称蚁王,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雄蚁:或称父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

工蚁:又称职蚁。无翅,是不发育的雌性,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没有生殖能力。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

兵蚁:“兵蚁”是对某些蚂蚁种类的大工蚁的俗称,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日本弓背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南、重庆、贵州、广东、广西。分为大小两个工蚁类型。大工蚁体长12。3-13。8mm,头大,上颚5齿,通体黑色,极个别个体颊前部、唇基、上颚和足红褐色。中小工蚁体长7。4-10。88mm,头较小,长大于宽。该种蚂蚁在地下筑巢,巢位于稀林地、林缘、路边及林间空地。食物为小昆虫、蜜露和植物分泌物,对松毛马尾虫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现在日本弓背蚁是一种风靡大陆和台湾的宠物蚂蚁。

西罗园学校小学部四年级:康路纳兰

第6篇

若是问你世界上力气最大动物是什么时,有人可能会想到体积庞大的大象,有人可能会想到身手敏捷的老虎,或许还有人会提到沙漠中的骆驼。但想必很少人会想起渺小、不起眼的蚂蚁吧。说出来,恐怕没多少人会轻易相信,但事实就是如此。

美国哈佛大学的昆虫学家马克莫费特,是一位对亚洲蚁颇有研究的学者。根据他的观察,10多只团结一致的蚂蚁,能够搬走超过它们自身体重5000倍的蛆或者别的食物,这相当于10个平均体重70公斤的彪形大汉搬运3500吨的重物,即平均每人搬运350吨,从相对力气这个角度来看,蚂蚁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所以,一些十分沉重的食物没多久就会被浩浩荡荡的蚂蚁大军搬运完。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时,没多久就会有一大群蚂蚁前来接应?我也试图寻找着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因为那时还小,没太大的毅力,所以不是那么的成功,唯一能做安慰自己的答案也无非是蚂蚁能发出一种气味,这种气味使得蚂蚁与蚂蚁之间似乎变为“心灵相通”,所以一只蚂蚁找到食物后,不久,就会跑来援军。

一般的,蚂蚁可以分为四类: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四类蚂蚁系系相关:蚁后与雄蚁进行,“新郎”寿命不长,不久便会死去,蚁后脱掉翅膀找到合适的地方繁殖后代。发育成熟的蚂蚁又根据形态特征分为工蚁和兵蚁。工蚁主要是伺养幼蚁和蚁后,兵蚁是为保卫群体的一种“武器”。又有谁能想到小小蚂蚁竟分工如此精密。把生活处理的井然有序,有条有理。

说完了蚂蚁的分类,该讲讲它们的生活习性了。

蚂蚁在15℃~40℃之间可正常生长,但最佳温度为25℃~35℃之间。冬季低于10℃就会进入冬眠。蚂蚁的土壤湿度应控制在10℃~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90%之间。可见蚁后当初选洞穴的用心之深。

蚂蚁,一种微不足道的小动物,却不知蕴藏了多少秘密。它的身世可谓是个谜,可这个谜不知何时能解完。或许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万年。

六年级:小可爱2000

第7篇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来自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岛的摄影师Eko Adiyanto用他独特的微距摄影技术拍摄了一组极为精细地记录蚂蚁搬运种子的照片,用肉眼看不到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小蚂蚁们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力量与平衡性。

很少有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蚂蚁记录在相片上来展示它们令人汗颜的力量与平衡性。这些梦幻的微距摄影照片甚至可以清晰地展现每一只蚂蚁的细节动作,就好像蚂蚁们在镜头前表演一样。这些令人称奇的画面不仅记录了小蚂蚁们是怎样将巨大的合欢树种子高高举在头上保持平衡,还展现了它们如何杂耍般地保持钻石队形相互钩着附着于一颗细小的植物上。

来自西爪哇的摄影师Eko Adiyanto是这些令人惊奇照片的作者,他用一套特制的装置来尽可能地靠近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小生物。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它们甚至可以在将食物搬运回巢穴的过程中做出一些“反重力”的行为。

两年40岁的摄影师Eko Adiyanto使用了一套特殊的微距摄影技术去拍摄这些神奇的生物。他介绍说:“这些蚂蚁实在是太小了,能用这种方式看到它们细小的身体里面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在我的房子周围分布着许多的小昆虫,它们非常有趣,我喜欢用微距摄影来寻找到更多关于它们生活习性的东西。“

摄影师Eko Adiyanto表示,拍摄出来的结果相当令人惊奇,特别是那些红色蚂蚁在镜头前用人眼无法看到的方式表演杂耍的时候。 “拍摄过程实在是艰难,但是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却是相当值得。当我成功捕捉到一些令人激动的瞬间的时候,无论多么困难我都会感到相当满足。”他说,要用这种角度来拍摄这些小的几乎看不见的蚂蚁只能通过这种特殊的微距摄影方式,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性与人性,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这种红色的小蚂蚁群居在蚁巢中,在它们的社会中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如工蚁或者蚁后。蚁巢对于它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至于它们会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保护蚁巢。在世界范围内,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超过11000种蚂蚁,但是人们最常见最普遍的便是这种红色蚂蚁。

第8篇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而且一问世就被看作是昆虫心理学的诞生。读后我有许多感触,也了解到了昆虫们的各种习性。

这本书记录的是生物界中各种各样,形形的昆虫,有萤火虫、蚂蚁、蜜蜂和蟑螂等等,在大自然重是怎样生活的,是吃什么样的食物的,是怎样捕猎食物的,如何繁衍后代,如何在雷雨中得以生存的,等等。

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一些平常我不了解的。例如萤火虫的身上有斑斓的色彩,身体是栗棕色的,胸部呈现红色,身上的花纹是环形状的,边缘还点缀这几颗小红点,如同穿了一条美丽的群子。还有在这本书中我还了解到怎么可爱的萤火虫竟然是一个肉食主义者,而且手段很毒辣,猎物也是如樱桃般大的蜗牛,这真是我万万不曾了解到的事情,一只如此娇小的萤火虫竟然会以比它大好几倍的蜗牛作为下手对象,并且几乎无一不漏,这让我联想到一个在动物界,人类界,甚至连昆虫界都可以行的通的道理——“弱肉强食”的道理。

不仅了解到了萤火虫,我还了解到一种有趣的叫泥水匠蜂的昆虫。它造的屋子全部都是用泥土做成的,而且也没有加水泥,或者其他能让它坚固的东西。那你会问那屋子为什么能住昆虫的。让我来告诉你其实,它们用的是从湿地上取来的潮湿的泥土。但是,那泥土很宝贵,所以,泥水匠蜂每次都会来回飞好几次,而且一次也不休息,直到做好房子才好。而且,它们做的房子不容易倒塌,很坚固。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了解到昆虫界竟然有如此至多的昆虫,和它们的生活习性,这些事情都很有我们人类好好学习的。列如:泥水匠蜂造地屋子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蚂蚁们的团结友爱的品质,还有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其实,在人类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以昆虫为启示而发明的东西,如:以蜻蜓的翅膀而发明了直升飞机,以萤火虫到人工冷光等等。可是,人类有时为了个人私利,而大量捕捉昆虫,如:蝴蝶谷的蝴蝶,因人类的捕捉而变得数量稀少,有的种类甚至灭绝,现在的蝴蝶谷已经不再那么美丽夺目,充满生机。所以,我们要保护昆虫,要知道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而不是随意的被人类捕捉,卖钱。像这本书的作者一样,去大自然中探秘,去了解动物、植物和昆虫,也许会慢慢的喜欢上大自然。

吉林长春朝阳区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六年级:皇甫伤梦

第9篇

神奇的昆虫世界  ——读《昆虫记》有感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和生物学家法布尔写的,他从小生活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农民家庭。热爱大自然的一切,长大以后,他通过刻苦自学,获得了物理数学学士和自然科学学位。

《昆虫记》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数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这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要数螳螂了。

这本书里写着:螳螂孔武有力,嗜肉成性,专吃活食,是昆虫世界凶恶的猛虎,埋伏着的恶魔,田野的霸王。

捉猎物时,它的钳子先是收着的,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当地的人们还以为它在祈祷。可是,假若有一只苍蝇从它面前飞过,它就立刻以闪电的速度扑过去钳住虫子,咬开它的颈部,然后从容地把虫子吃掉。  但是,别看螳螂这么凶猛,它也有被欺负的时候.螳螂的幼虫刚从窝里出来的时候,往往被弱小的蚂蚁咬碎吃掉.不过,一旦螳螂长大,蚂蚁就再也不敢欺负它了。

还有,蝉是一种自食其力的昆虫,也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它在夏天为我们带来高昂的歌声,但人们并不十分喜欢它,因为它的声音太吵。蚂蚁是一种勤劳的昆虫,它有史以来都被人们看作为勤劳和团结的象征,但法布尔却发现,蚂蚁有时却十分贪婪和凶悍,它会将蝉辛辛苦苦觅得的食物洗劫一空。

?e看这些发现对现在来说是多么得微不足道,常识、科学里都学得到。但是在这之前,又有几个人知道这些秘密呢?想要知道这些,又要付出多大的艰辛和努力呢?

举个例子: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蜜蜂发出“嗡嗡嗡”的响声是因为它的翅膀在震动是发出的,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一名小学生打破了这传统的想法。这个12岁的小学生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也就是蜜蜂的发音器官。  细想想,这么一小个问题,就要观察这么长时间,更何况这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昆虫机》呢?作者要花多么大的工夫才能够写出这部著作啊!

读了《昆虫记》我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一切都多姿多彩的,原来昆虫的世界是如此神奇,我平时也一定要细心生活中事物,发现生活中的奥妙!

毛冰清

第10篇

科学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终于发现,那蓝蝶已经在英国绝种了。而引起蓝蝶绝种的原因,又与两种蚂蚁的灭绝息息相关。英国人没有想到,由于他们破坏了两种细小蚂蚁种群的生活习性,导致了它们的灭绝。更让自然爱好者们感到难过和震惊的是,蚂蚁的死,也把欧洲蓝蝶送上了绝路。因为这两种蚁与欧洲蓝蝶之间存在着生死与共的关系。

成熟的蓝蝶个头小,差不多只有一张邮票大小。在它们的幼虫阶段,其腹部有很多类型的腺体,所分泌出的挥发性物质具有诱惑蚂蚁的香甜味。蓝蝶幼虫成了蚂蚁的食品供应站。

闻到特殊的香甜味时,蚂蚁就爬到蓝蝶幼虫那里去尽情享受。如果是普通蝴蝶的幼虫,对蚂蚁是不讲客气的,它们会拼命扭曲和摇摆躯体,以便把蚂蚁从腹部赶走。但蓝蝶幼虫却热情地欢迎蚂蚁的入侵,并为入侵者提供可口的食物。

当然,蚂蚁并不是白吃白拿,蓝蝶也需要蚂蚁帮忙。当蚂蚁在草地上发现蓝蝶产的卵时,便马上派工蚁来照顾这些幼小的生命,等待它的孵化。不仅如此,蚂蚁还派兵蚁守卫在幼虫的周围,深怕幼虫被其他昆虫掠去。蓝蝶的幼虫是吃树叶的,每吃完一张新叶片,众蚂蚁就把它抬到另一张新叶上,让它吃个饱。蚂蚁的行为很像牧人把牛羊赶到更绿的草地上。

很明显,蚁蝶之间这种生死与共的搭档关系,是经历了漫长岁月考验的。例如,一些蓝蝶成年后,必须得到这种蚂蚁的刺激才会在植物上产卵。甚至,一些蓝蝶幼虫的表皮要比同类幼虫的表皮厚60倍,这也是长期与蚂蚁相处而形成的一种适应,是为了防止蚂蚁那铁钳一样的上颚刺穿它的表皮。

每逢北风呼啸,冬天来临,蓝蝶的幼虫经不住严寒的袭击,蚂蚁就把它们搬进自己温暖舒适的蚁穴里。蚂蚁吸食蓝蝶幼虫分泌的蜜露,却把自己的幼虫作为食物奉献给这位贵客,招待得如同上宾。

但是,当春天的脚步声响起时,这曲田园牧歌也就结束了。这时,刚从茧蛹中钻出的蝴蝶可能会受到蚂蚁的攻击,那些悉心照顾蓝蝶幼虫的蚂蚁,此时已经变成了可怕的肉食者。幸运的是,在新生蝶的体表附着一层细小的鳞屑,当蚂蚁用颚去攻击它时,那些鳞屑很容易纷纷剥落。由于鳞屑像滑石粉一样保护着蓝蝶的足、触角以及上颚,进攻的蚂蚁只有踉踉跄跄地在空中乱抓一气,而在这时候,蓝蝶已不慌不忙摆脱困境,自由自在地飞走了。

大自然就是这样复杂而有趣,地上爬的蚂蚁和空中飞的蓝蝶居然结成了同生共死的盟友。推土机把两种蚂蚁的栖息地给毁了,从而也灭绝了这两种蚂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蚂蚁相依为命的蓝蝶也随之消失,仅仅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这个真实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几十年前,但对世人的警示是深刻的。它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损毁了,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由此带来的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思考练习

1.本文中的画线处说蓝蝶幼虫能为蚂蚁提供食品,你知道蓝蝶幼虫为蚂蚁提供的是什么食品吗?

2.文章说蓝蝶也需要蚂蚁帮忙,请你归纳并回答蚂蚁是如何帮助蓝蝶的。

3.蝶蚁之间这种生死与共的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4.本文中黑体字的“不慌不忙”“自由自在”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5.读过本文,你得到了怎样的警示?

【杨多校/设题】

拓展阅读参考答案

1.蓝蝶为蚂蚁提供的是它们腹部分泌出来的蜜露。

2.当蚂蚁在草地上发现蓝蝶产的卵时,会派工蚁和兵蚁来照顾它们,保护它们,直到蓝蝶幼虫孵化。蓝蝶幼虫每吃完一张新叶片,蚂蚁们就会把它抬到另一张新叶片上,让它吃个饱。

3.一些蓝蝶成年后,必须得到蚂蚁的刺激才会在植物上产卵。一些蓝蝶幼虫的表皮要比一般的蝴蝶幼虫表皮厚60倍,这是为了防止被蚂蚁的上颚刺伤。冬天来临,蚂蚁就会把蓝蝶幼虫搬进自己温暖舒适的蚁穴里去,还要把自己的幼虫奉献给蓝蝶幼虫们吃。

第11篇

读《昆虫记》有感

无锡市东北塘中心小学民三(1)班顾津文

最近,我读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花费了将近20年时间写成的《昆虫记》,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一口气读了三遍。《昆虫记》不仅让我熟悉了昆虫的生活环境、昆虫的家、昆虫的食物;还让我了解了昆虫们的生活习性、本能、计谋手段等。法布尔用浅显易懂的故事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奇特、有趣的昆虫世界,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蜣螂是怎样滚粪球,是草原上的“清洁工”;被管虫用极微小的圆球为宝宝制作美丽的衣服,是昆虫界“聪明的裁缝”;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由此我想到法布尔是一位有着惊人耐心、细致观察力、刻苦钻研精神的人。与他相比我真是惭愧不已。有一次我碰到一道难题,没有动脑就去问妈妈;特别是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于我的马虎、粗心,数学成绩拖了班级后腿,使我懊悔不已。以后在生活、学习中,我要学习法布尔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昆虫记》这本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和无数的启发,我认为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无论是谁只要认真阅读一下《昆虫记》就会被大自然的神秘吸引,快来看看吧!

第12篇

 

读昆虫记的心得感想1

 

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大大小小的昆虫都介绍得很具体,其中我最了解的昆虫是螳螂。

 

通过法布尔具体的描写,我知道了许多关于螳螂的知识。它的刀是主要的武器,上面长着几十个小小的倒钩,在刀的最前端,有一个5毫米长的最大倒钩,螳螂捕食时,通常站在墙上,猎物在墙下经过时,它突然从墙上跳下来抓住猎物,将猎物一口一口地活着吃掉,当它遇到比自己大的猎物时,会张开两张巨大无比的翅膀把猎物吓倒,再把猎物吃掉。但这些都是雌螳螂的捕食方法,它通常吃较大的蝗虫。

 

雄螳螂飞得很快,通常去捉几只苍蝇吃。在两只螳螂时,雌螳螂会吃掉雄螳螂。螳螂也有不吃许多肉的种类,如椎头螳螂,它只吃一些幼苍蝇吧!

 

螳螂的颜色也不一样,有绿色的叶螳螂,雄性叶螳螂是棕色和绿色的;有白色的花螳螂,雄性花螳螂颜色不详;还有绿色和黑色的竹节螳,雄性竹节螳颜色不详。

 

螳螂在秋天产卵,一个卵里最多有400多个小螳螂,一只雌性螳螂能产下3个卵,这些卵会从白色变成棕色,最后在春天孵出小螳螂,小螳螂是棕色的,经常被蚂蚁和蝗虫吃掉,剩下的慢慢长大。

 

我爱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从书里我了解到螳螂是永不畏惧的斗士,它从不惧怕对手,即使是比自己大很多的对手。这一点让我感到生活中、学习中都要勇于挑战,不惧怕困难。

 

写得还可以吧!回来后他又讲了一则小插曲,让我感到这孩子是真正热爱螳螂的人呢。原来他们班有个同学也想写螳螂,可是记不清了,儿子就给人家口述,把螳螂的特点全部口述了出来,直到那同学写完为止。我听罢直乐,这是儿子的风格,平时跟我们讲起昆虫来都是出口成章,一套一套的呢。看来只有喜欢的书才能读到这个份上啊!值得夸奖一番。

 

读昆虫记的心得感想2

 

此书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以及繁衍、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详细确切地记入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共有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都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昆虫记》这本书让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了解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昆虫常识和生活习性,种种奇妙的现象都展现我们眼前,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昆虫世界的奇妙。当我掩上书的最后一页,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不顾危险地捕捉,大胆的质疑精神、谨慎地实验、勤勉的作风都深深地感动着我。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做任何事情都只有三分钟热情,不肯刻苦钻研,有时做事也是马马虎虎,很少做完再检查。

 

记得有一次语文老师让我们回家背课文。那天作业不多,但是我却磨蹭了好长时间到啦8点钟才写完,我迷迷糊糊地收拾好书包,准备上床睡觉,但是还没上床就被妈妈叫住:“语文课文要背诵,你背完啦吗?”我心里一紧张,支支吾吾的说:“背…背…背完啦。”妈妈好像看出我的心虚,又厉声问一遍,我无言以对。在妈妈的严谨督促下,我睁开那已经要打架的眼皮,无力的背诵着课文,背着背着,就快要睡着啦。这是妈妈问我说:“背完啦?等会儿,我来检查。”啊?我一听要来检查,连忙胡乱的看了几遍,其实也没看到什么。一开始背诵,我就卡壳啦,连开头都不知是什么,这是妈妈提醒我才开始背出来。到后来不是卡壳,就是背多字,而且还差点漏了一大段文字。到啦最后,妈妈再也忍受不了,让我重新背熟啦再背。我可不愿意,连忙说:“唉,差不多差不多,反正不都一样。”现在读了这本书,我开始向法布尔学习,有了认真严谨的想学习态度。遇到难题不再依赖父母了,会先自己思考一下解题方式,做不出来再请教老师同学,不再畏畏缩缩得怕别人笑话了,渐渐地我的学习的成绩也进步了。成绩进步了我对学习的积极性也大了,会很自觉地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情况下做适当的家庭作业。

 

《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会成长的。

 

读昆虫记的心得感想3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家、文学家法布尔。这本书向我们主要介绍了17种昆虫。

 

《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为我们介绍了昆虫世界的各种趣闻逸事,是一部集知识、趣味、文学、哲理于一体的散文集。这本书精选了有关红蚂蚁、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蜘蛛等各种较为在生活中常见的昆虫,让我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学习了科普知识。

 

那么,我就说书中的建筑大师迷宫蛛吧。迷宫蛛也叫作圆网蛛。它是个无与伦比的纺织工人,它用蛛网来猎取那些自投罗网的小虫子们,坐享其成,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它的身体是灰色的,胸有两条宽阔的黑色饰带,饰带中间夹着白道子和褐色的斑点,不过到快要产卵的时候,圆网蛛就要搬家了。它结的丝囊色泽鲜亮、外观富丽精致。

 

在圆网蛛产完卵后,它最伟大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大约在九月中旬,小蜘蛛们卵化出来了,但它们要在这个袋子里过冬。岁月无情,母蜘蛛的食量渐渐小了起来,体力也不足了,虽然如此,它还能维持四五个星期的寿命。但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它继续拖着蹒跚的步子不停地巡视。最后。在十月底的时候,它用最后的一点力气替孩子们咬破巢的墙壁,精疲力尽地死去了。

 

读到这里,我觉得母蛛尽了一个最慈爱的母亲所应尽的全部责任,我十分感动,母蛛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母蛛伟大的精神让我想起一句名言:世上最伟的力量就是母爱。

 

想到自已的母亲,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总是鼓励我,帮助我,我要感谢她。将来,我也要向她对我一样地对她好。

 

读昆虫记的心得感想4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依据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撰写的一部关于昆虫的科学著作,也是一部经典的文学名著。法布尔在书中真实地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繁殖、死亡等过程,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同时,《昆虫记》笔调优美,语言精致。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全书都渗透着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精神。

 

《昆虫记》中有《蝉和蚂蚁》、《螳螂捕食》、《绿蚱蜢》、《大孔雀蝶》、《田野地头的蟋蟀》等文章,但我最喜欢的是《螳螂捕食》、《绿蚱蜢》和《蝉和蚂蚁》这三篇。

 

《螳啷捕食》写螳螂的外形像个虔诚的祈祷者,其实是个凶神恶煞的刽子手,它能捕食各种各样比它个大的蝗虫、蚱蜢,也能捕食一些蝴蝶、蜻蜓、大苍蝇、蜜蜂以及其它中不溜儿的昆虫,最残忍的是:它和好不容易找到的雄性螳螂配对以后,把雄性螳螂也毫不犹豫地吃掉。

 

《绿蚱蜢》写蚱蜢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袭扒在树上休息的蝉,它把蝉捉住弄死后,马上开膛破肚,美美地享用。它还喜欢吃一些细毛腮金龟,有时也拿自己的同类开刀,还喜欢吃一些梨呀、莴苣呀等水果和蔬菜。

 

《蝉和蚂蚁》中,作者通过事实纠正了人们一惯以来对蝉的错误的看法:古老的寓言里,人们总是说蝉在冬天里去向蚂蚁乞求食物,事实上蝉从不需要靠别人的帮助活下去,蚂蚁才是个贪得无厌的剥削者,它们把所有可吃的东西全都搬到自己的粮仓里,还一本正经地许诺将来连本带利一并奉还。

 

法布尔在文中仔细地揭示了蚂蚁是怎么洗劫蝉的:火热的夏天,蝉在树上美美地享用它自己用钻管在树枝上钻出来的鲜新的树汁,而蚂蚁们却渴得不行,它们在树上不停地爬来爬去,发现了蝉在树上钻出的水井,于是它们毫不讲理地一拥而上,把蝉赶走,把蝉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

 

蝉在阳光下的寿命只有五、六个星期,当它在夏天里唱完它的生命之歌后,挨不到冬天,就从大树高处跌落下来,它的尸体被阳光晒干,被行人的脚踏碎,然后被一群蚂蚁发现,它们把它扯烂、肢解,一点一点地搬到它们的洞中储藏起来慢慢享用。

 

生活中,我时常能在草丛里或田野上看到一些大个的绿蚱蜢,也常把它们捉来仔细地观察,它们都长着一双厉害的锯齿腿,把手锯的生痛,它们的腿很有力,弹跳轻捷,一般不容易捉到,它们都穿着一身绿色的外衣,里面套一件粉红色的薄纱衣,飞起来的时候,整个翅膀呈扇形,红绿相间,非常漂亮,谁也想不到,在这么一副美丽的外表下面,竟然藏着一种凶残的生活习性,真是虫也不可貌相啊。

 

炎热的夏天里,我也时常听到蝉在窗外的大树上高声地歌唱,总以为蝉的一生活得很阳光,很灿烂,没想到它在见到阳光之前却经历了那么一段漫长的黑暗之旅,难怪它见到阳光之后,会喜不自禁地整天趴在树上不停地歌唱,原来它的阳光来得很不容易,生命苦短,所以它要在有生之日尽情歌唱,直到生命的尽头,蝉是值得尊敬的,这不息的向往阳光的歌者!

 

读昆虫记的心得感想5

 

咦?蜣螂?这不就是那又脏、又笨、又丑的“屎壳郞”嘛?小样儿,还猪鼻子插大葱——装“象”呢!”清凉的夏夜里,我懒洋洋地半躺在床上,翻看着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讨厌的“屎壳郞”书里一定描述了它的许多糗事!”想到它那张又丑又凶的扁脸,我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残忍的快意,盘坐着冿冿乐道地读起‘蜣螂’这一章。 读着,读着,书中的描述似乎并不象我期待的那样……

 

当我皱着眉头,读完了有关于“屎壳郞”的最后一个字时,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我要穿越回古代,使劲地为蜣螂们敲一敲衙门前那面鸣冤的大鼓!

 

屎壳郞与“屎”无缘!从土面上收集污物是“屎壳郞”的工作。被误解的“屎”球,只是表面有层它“滚”来的垃圾而已,这个苹果般大小的垃圾球是它用来存放食物的“罐子”。

 

屎壳郞并不把卵产在“屎”球里!其实,它把卵产在了用食物搓成形似“梨”的“自制巢穴”中。为了不让“梨”中的食物变干,它还将“梨”的底部抹上一层硬壳。这样,小宝宝们就能吃上新鲜的食物。

 

屎壳郞不笨,它的“行骗”手段很高明。狡猾的它先假装帮别的屎壳郞运球,但很少用力。时机一到,它就抱球装死,乘其不备,偷偷将球推走。要是被发现,这贼立即变换位置,像是要阻止球向下滚,于是两个“伙伴”再次“合作”,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屎壳郞不退缩,是意志坚定,屡败屡战的勇士。它们成日推动着巨大的垃圾球,攀登那些不可能上去的地方。球很重,它一步步地推着,万分当心。这是一条崎岖的小路,草根能把它绊倒,滑石会使它失足……一点儿小小阻碍,都足以让它连球一起滚落下去……在这条路上,它一遍又一遍地推着,终于将球推到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