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业的护理培训

专业的护理培训

时间:2023-05-30 09:47: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业的护理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专业的护理培训

第1篇

1 注重增强学生的优秀服务意识,注重学生礼仪方面的培训

学生在学校进行护理知识学习的时候,很难有机会可以实际接触到护理方面的工作,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学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对全体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培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礼仪老师来进行培训,让礼仪教师细致的给学生讲解护士工作时的文明用语以及护士的仪表和着装、电话沟通技巧等,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懂得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做到接待病人以迎接声接待,送别病人用送别的声音,操作前对病人能够有良好的解释的声音,操作失误后能够及时的向病人道歉。这样可以一步一步的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礼仪形态,能够增加他们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竞争力。学校注重培训学生的礼仪形态有利于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到医院参加工作后能够树立良好的模范护士形象,在广大的护士群体中能够产生良好的影响,促进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引导学生在内心树立起服务他人的良好意识,能够使得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护理人员的服务心态和合理的服务行为。

由此可见,学校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礼仪培训,要明确的知道,一名合格优秀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是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不断的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样在步入社会后才能尽快的适应自身的工作领域。

2 学校教育注重营造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下进行锻炼、完善

护理这门专业对实践性要求较强,很多的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学习的很好,但是到了实际参加工作,却不能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在实际中灵活应用,这就提醒了学校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时最多的,在学生时代,由于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都不是特别的完善,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到实际的护理工作,因此,学校就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注重营造实际生活中的生活情景,在生活情景的创建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生活情景的真实性和重要性,让学生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而不是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工作学习态度对待。因此,在每次情景锻炼学习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对于护理专业,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创建生活化情景时要注重情景贴近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生活情境下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上模拟医院实际情况,让学生依次扮演患者和护士角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扮演护理角色时掌握如何应用自身学到的护理专业知识,还能够扮演患者的角色,学会从患者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为患者考虑,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学校要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情景的实际模拟,通过定期的实际生活情景模拟,能够让学生灵活的懂得如何在实际情况下将自己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使用到,让学生掌握实践经验,不仅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由此可见,加强护理教育实践,贴近临床护理服务,可以通过实际生活情景的模拟来使得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3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化认识理解

护理这门专业课程,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临床实践性,所以,学校在进行护理专业的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注重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性,护理专业的教育发展方向必须向更加注重全行业的护理专业实践转变。要能够深刻的提高学生对于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深刻的懂得健全疾病的护理常识以及护理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和其规范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懂得从病人的利益角度思考问题,作为学护理专业的一名学生,要时刻的培养自身的责任性,护士要时刻记得自己的职业,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规范的履行护理的职责义务,要明白,不论是做什么职业的人,都要有自身的职业规则意识,切实的履行好自己工作的本分。对于责任心相对来说较弱的学生人群,学校就要注重培养其浓厚的责任意识,让其能够清楚的认识护理专业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不要只是单纯的传授学生护理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以为纯粹的将专业文化知识学好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学校在进行护理专业知识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化认识理解。

4 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

无论学生在教师及学校组织下进行短时间的医院实习,还是学生在教师组织的生活化情景下教学时要深化学生对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不能让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而不深入了解护理专业这门专业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独特特点和专业素养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化学生自身对护理专业内涵的理解,进行实践锻炼,学生都应该学会总结实践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其他同学的表现,能够吸取他人的优点长处进行学习,当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及时的进行经验总结,这样才可以不断吸取经验,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

实践经验总结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进行实践经验总结,既是学生对于实践经历的回顾,又一次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认识,还能够吸取他人优点,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累计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学生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2篇

关键词:护生;岗前培训

护生从学校的护理模拟病房到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着从学生向护士的角色转变。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地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是所有护理教育者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近年来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推广护生岗前培训的任务迫在眉睫,使护生尽快实现从学校到医院、从护生到护士、从理论到临床的转变,使其尽快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本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1.明确培养目标

护生经过系统规范化的培训,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熟悉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熟悉、掌握本专业临床护理的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本专业常见疾病的护理,一般急、危重病病人的抢救配合及护理。使其具有优雅内涵,使护生的言谈举止符合当代社会对护士角色的要求。

2.确定培养对象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刚从学校完成学业即将参加临床实习的护生。

3.加强岗前教育培训

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是个人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转变。岗前教育以正面引导、强化认识为主,帮助护生尽快进入岗位角色。可以由医院护理部和学校教研室教师以集中的方式组织学习和培训。培训时间以一周为宜,具体实施如下:

3.1介绍医院概况、优良传统和治院精神,重点是护理工作在医院中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使护生对本医院和护理岗位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工作热情。

3.2进行医德医风教育,邀请医院护理前辈和优秀护士及专家进行讲座,以真实的事例去感染护生,从而使她们明白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良好的修养、精湛的技术,使她们树立护理专业的价值观及专业信念,从而增强自己的使命感。重点学习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等,加强护生医德医风和伦理道德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观念。

3.3学习“医院守则”、“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和有关护理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三查七对制度、物品保管制度等,增强护生忠于职守的思想和职业行为准则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情操。

3.4加强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护生面对的是生活中的真实患者,必须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在护理技术操作方面,护生在学校学到的技能操作和临床实习单位的技能操作可能存在差异,可由医院护理部和学校教研室教师通过培训前的集体备课共同完成。在培训中按照安全、实用的原则,编写与临床护理工作紧密联系的技术操作步骤,对护生加以岗前培训,不要求护生死记硬背每一个操作步骤,而是用操作原则来评判她们的操作能力。这种培训使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后不至于感到困惑或束手无策,使护生很快适应医院的护理工作流程,适应医院环境。

3.5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与考核,对护生进行礼仪知识的岗前培训,进行护士的站、坐、行、持物、拾物等基本体态的训练,并对护士的语言交流进行模拟训练。可以选择6~8个临床上常见的情景,由护生进行角色扮演,回答并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在角色扮演中,要注重她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护士仪表、仪态的表现、非语言交流技巧的应用,以及综合应用各科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增强护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实战经验。每演完一个情景都要引导学生讨论、评价,并可以根据剧情对表演者随时提问来考核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演绎护理操作步骤,教师可以评判护生操作的规范性。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有利于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4. 体会

4.1护生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由于高职高专护生的个体差异,政治品德、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均参差不齐,加之护理模式的转变,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护生上岗往往不适应。中华医学会提出“明明白白看病、创百姓放心医院”的活动,个别医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表明患者对医疗和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才能适应现代护理工作。因此,仅仅掌握学校护理专业的学习内容是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要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把护生的起点放在同一起跑线上,使之上岗后能尽快地适应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因而开展岗前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4.2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使护生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讲授法使护生学习护理理论知识、规章制度,以练习法为主学习护理技术操作。在讲授理论时还融入情感教育,在护士素质及礼仪规范训练中,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这些教学法的灵活应用,既提高了护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既激发了她们学习的兴趣,又能引导思考、激发思维活动,锻炼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4.3强化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对护理教育而言,是使护生的职业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从而产生积极的职业情感和品质,如浓厚的专业兴趣、高昂的工作热情、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由于护生的职业态度直接影响她们在实践中的一切行为,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因此情感教育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教育过程中,使她们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把自身的发展、追求与护理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请护理界的前辈进行爱岗、敬业的事迹报告,以真实的事例去感染护生,从而使她们明白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良好的修养、精湛的技术,使她们树立护理专业的价值观及专业信念,从而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做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高燕.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第3篇

关键词:“知―信―行”模式;蒙授本科生;兴趣;教学实践

目前,在我国护理专业的教育体系课程中,职业防护教学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护理专业本科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不能充分地进行职业暴露的防护,从2014年6月起,对本院全日制蒙古语授课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简称蒙授护生)运用“知―信―行”模式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岗前职业防护教学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知―信―行”模式应用于蒙授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学课程中,研究对象为本校护理学院2010级蒙授护理学本科生,2010级78名蒙授本科生为实验组,采用“知―信―行”岗前培训方法;对照组由2009级68名蒙授本科生组成,采用传统岗前培训方法,主要针对操作技能的培训。实验组与对照组岗前职业防护教学前对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和掌握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对照组在前期岗前培训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技能培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对护士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实验组采用“知―信―行”模式进行岗前职业防护教学,主要的教学活动包括:(1)对“知―信―行”模式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2)对护理专业岗前职业防护展开专业教学。对两组学生应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岗前培训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录入、核对以及统计分析实验数据,运用t检验和X2检验。

二、结果

实验组在“知―信―行”模式干预下学习,对照组在常规模式下学习,分别学习相关的职业防护知识技能。以戴手套方法及戴手套执行的具体操作(a)、正确拔针与进针的方法(b)、体液溅入眼、发生锐器伤后伤口处理流程(c)为对比内容,两组学生正确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况见表1。

在岗前培训前后分别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职业防护知识、职业防护态度、职业防护行为三个方面,各部分分值100分。实验组学生应用“知―信―行”模式前后对职业暴露相关内容掌握情况的比较见表2。

统计结果表明两组差异显著(P

三、讨论

“知―信―行”模式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也是一种行为干预理论,它是心理学理论在医学中的应用,19世纪60年代由哈佛大学教授梅奥提出,1988年高曲曼在其主编的《健康行为》杂志中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BP或KAP)”是知识、信念、态度、行为的简称。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即知识―信念―行为。这一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信念、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这样,“知―信―行”模式便从医学和心理学进入教育学的领域。

本次实验在2014年6月进行,实验完毕之后,教师对实验进行了评估,并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公布数据结果。班级人员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由实验组进行一次汇报。在和2009级未加入“知―信―行”模式教学的比较中,2010级的学生在职业防护上的认知和行为都有明显提高。在讨论与汇报的过程中,78名蒙授护理专业本科生对学习结果皆有心得,学生一致认为,在岗前职业防护的学习过程中,“知―信―行”模式的干预对学习有明显的效果,并热衷于把这种模式引入今后的临床工作当中。

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对“知―信―行”模式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对护理专业的岗前职业防护展开专业的教学。在本校蒙授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自2014年6月起,在岗前培训之前和岗前培训中加入“知―信―行”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引导班级上的78名蒙授本科生掌握岗前职业防护的必要理论知识。在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对“知―信―行”模式在职业防护中的应用产生了兴趣。同时,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订岗前职业防护教学内容,包括职业防护知识及职业防护技能两个部分的教学。职业防护知识依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在本校展开的针对2010级护理学蒙授生78名学生的“知―信―行”模式在岗前职业防护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知―信―行”模式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汤琪春,胡清,陈艳.护生岗前培训中开展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1(6):434-435.

第4篇

【关键词】护理工作;质量评估;现状;问题;完善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84-02

一、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健康服务中有一门职业就是护理,它主要的职责就是保持人类的生命,减轻人类的痛苦并促进身体的健康。现代的护理根据每一个病人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文化的需求,把人的健康作为中心,把护理的程序做为框架,把最优质的个体化护理提供给人类。但是,在提供优质服务给病人的同时,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的过程中,本身也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存在,这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护士的防护工作,才能使自向的身心健康得到促进。

二、现阶段护理工作质量评估分析

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整个过程需要不断的提高,一是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标准要实现具体化,就需要让被评从的人都能做到,尽量做到量化,更有利于考察,并且能够与实际相符合。二是进行实地的检查并收集相关的信息:通过实地的检查来取得首要的资料。三是把收到的资料与标准进行对照:检查完成了多少,未完成多少,结果如何。四是评分:评价最后的判断就是描述运行的水平。把定性的标准转化为定量的标准,对做出统一的判断更有好处。五是分析评坐:分析评价的过程,标准是不是完整一致。六是反馈:改进工作是评价的最终目的,使护理的质量得以提高。因此,要把评价的结果充分的利用起来,不能只是形式主义,这种评价是无效的。并且对评价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再反馋馈给护理人员,对成绩予以肯定,对优良的成绩进行表扬,对差的成绩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使护理工作得到有效的改善。

三、新时期护理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之处分析

首先,不具备专业的护理诊断知识,护士经常会局限在一定的护理诊断范围内,对病人的问题不能正确的进行反映,不具备临床经验的护士意识不到信息提示的结果,或者也不知道关键点是什么,对重要的资料的收集不够重视,导致护理诊断的准确率太低。其次,对护理体查在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不够重视,在职护士中有一项较为薄弱的环节就是护理体查,从病人入住医院,很多护士只是对病史进行询问,同时,进行脉搏、体温、血压以及呼吸等一些基本的生命体征进行测量,所以,就导致收集的资料缺乏完整性。再者,就是思维的局限性,护士在进行评估与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对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问题较为重视,对于疾病的预防及改善不良行为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最后,不具备沟通与交流方面的技巧,护士在对病人的健康史进行采集的过程中,无法与其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封闭式的提问,看着评估表一项一项的来问病人,病人的感觉就是在查户口,除此之外,这种提问的方式对资料收集的完整性也是非常不利的,二是语言较为生硬刻板,好像在背教科书一样,感觉像是形式主义,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沟通。

四、新时期护理工作完善性策略分析

首先,提从专业的培训,以护理评估为基础的培训课程,在护理专业的课程中,多数是参照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的特点未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技能,专业思想也不够牢固,而对于在职的临床护士来讲,也不具有专业的素质,不能满足护理评估的要求,所以,专业的护理培训是必须的,能够帮助护士形成一套护理的理念,对临床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护理评估的培训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内容,特别是对护理体查的训练。其次,对护理评估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护理评估与医疗评估不一样,依据收集资料的时间与目的也是不一样的,分为起始评估与持续评估。只有把护理评估做好了,才能继续实施护理的诊断与计划,实施与评价,才能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实现整体护理。在护理评估中,护士与病人要进行各种沟通,护士把自己对病人的关心与同情、爱护与理解通过沟通传递出去,让病人对护士产生亲切的感觉与信任感,这对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是非常有利的。在这样良好的护患信任的基础之上,才能对病人进行整体的护理。护理评估能够使护士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充分的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还需要有良好的交流技能与体检技能,除此之外,还要有评判性的思维与分析能力,这对于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再者,对护士评判性的思维不断加强培训,采用病例讨论与护理查房相结合的方式让护士理解评判性思维是什么,临床怎样应用评判性思维等问题。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智力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自我指导性。是人们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也是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中所必需的思维技巧。在护理评估的过程中,评判性思维是护士评判性收集资料的一种体现。

最后,对于护士交流的技巧要加强培训,护士成功进行护理评估所需的一项素质就是交流技巧,主要有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评估过程的交流形式就是交谈,主要是对病人的社会、精神、文化、家庭以及心理的各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在评估交谈的过程中,有几点技巧需要掌握。在交谈之前要先做自我介绍,把对方的姓名确定下来并对称呼进行询问,再进行称呼,保证病人的隐私权,并简单的讲述你的目的。在进行交谈的进修,双眼要注视着对方,不要急躁,对非语言行为的含义要有充分的了解,在没有了解对方前,不要询问过于隐私的问题。如果对方出现回忆障碍的时候,要有耐心等待,让对方把话讲完,避免因冲动而打断对方。

参考文献:

[1]张正华,高居中.实施护理工作的意义和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 ,18(9):513-515.

[2]袁剑云,英立平.护理工作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 51.

[3]方丽珍.护理工作―全新的临床服务模式[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5-36.

[4]张帆.护理工作在我国医院管理中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0(7):410-413.

[5]王爱华,张淑香,宋付美.护理工作在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 ,20(5):50-511.

[6]张晓明.护理工作是培养护理专家的重要途径[J].护士进修杂志,2013,17 (6) : 431-4321.

第5篇

关键词:养老护理;国际化;想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95-02

2012年春季,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简称“NMIT”)在南京开展由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给予资助的澳大利亚三级护理证书培训,旨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先进技术与经验。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是澳大利亚在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领域(TAFE)中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在课程设计、资深教师和高质量项目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以开放的办学模式、高质量的教学、灵活的学制闻名澳大利亚,具有澳大利亚政府授权的三级护理证书培训与授予资质。本次开展的三级护理证书培训(Certificate III in Aged Care),是澳大利亚养老护理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将根据澳大利亚的职业标准与中国学员特点开展双语教学与技能实训,并对受训者进行考核,合格者可获得澳大利亚通用、英联邦国家认可的证书,经NMIT注册可与全澳院校互相认可教育资历和学分。

一、证书培训内容概况

培训分为前5周理论实践与培训和后3周技能训练与评估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培训由澳方派出具有丰富的国际学生培训经验的教师,每周25节课时,通过理论讲授与技能实训相结合,示教示范与小组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中方派出翻译老师全程协助,并每周开设6节课用于语言方面的指导与帮助。现第一阶段的培训已经顺利结束,学生们反映良好。

二、培训的评价与分析

(一)评价

根据参加首期培训班30名钟山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10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见表1)可得知。

(二)分析

从学生的问卷调查,让我们老师很清楚的看到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外教丰富的肢体语言,形象的教具,技能展示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同时,我们应该不断吸收国外老年护理方面的前沿知识,编写相关教材,力求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的老年护理人才。注意双语化的推进,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养老护理专业英语的开设是开展老年护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先决条件,教师也需要从自身出发,查漏补缺,拓展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三、想法

(一)国际化需求日益扩大,就业前景广泛

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护理人员的严重短缺成为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十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发达国家急需200万以上的护理人才,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尤为明显。中国的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新青年一代信息渠道多,信息量大,容易接受新想法新理念,对于赡养老人方面,更愿意接受高质量的养老护理服务,这就更给老年服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英语学习的行业化趋势明显

教育部于2009年1月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讨论稿,明确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行业英语以行业文化和工作场景为依据,进行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语言技能的训练。如果提前进行护理行业英语的学习,此次培训过程中突显的专业词汇不足,口语表达欠缺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夯实培训基础,巩固已有成果

经过5周的理论实践与培训,澳方培训课程安排了15个Online Tasks(在线课程任务),其中包括9个Quizzes(测试),4个Assessments(评估),通过个个突破,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培训的核心内容。在Online task中,外方老师还向学生展示了澳洲以及许多西方国家与老年服务相关的网站,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回答问题,找出难点,通过邮件反馈给老师的方法,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很多国外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操作技能,实施方案等,进一步深化了国际化的培养模式。之后还有3周的技能训练与评估,在这之前,我们理应巩固已学知识,定期组织学生复习,测评,尤其对于一些关键的医学词汇和实际操作中频繁使用到的口语表达进行滚轮式复习,加深记忆,为之后的培训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仍旧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观念的亟待改变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事实上一旦老人出现生活不能自理或是重病缠身的时候,这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很大的困扰,养老院无疑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普通养老院可以很好的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高端养老院还能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如今老年服务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的工作是集康复师,心理咨询师,护士,护工为一体的高端服务人员。“老吾老及人之老”,从事养老服务的护理人员理应得到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在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下,老年护理人员的薪金待遇理应得到提高。

(二)师资力量提升的迫切

护理专业英语属于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范畴。在公共英语学习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的护理专业英语课仍由公共英语教师承担,问题逐渐突显。首先,公共英语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无法结合实用性,在教法上延续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法,单从应对考试的角度浅显的讲授语言本身。专业词汇量的严重缺乏,造成备课负担增大,使得一些老师不愿意涉足新领域,形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培养专业英语教师迫在眉睫。老年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一个专项性分支,在教师的培养方面就更加具有导向性,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养老护理方面的知识,学以致教。

(三)养老护理法律法规有待健全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养老护理机构人员管理评估体系,早在1977年就出台了Aged Care Act(老年护理法规),1985年出台了Home and Community Care Act(居家社区养老法规),之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laws(职业健康与安全法),privacy laws(隐私法)等等,用来规范养老机构和养老护理人员的义务,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养老事业在中国被称为夕阳红的朝阳产业,但相关的法律法规仍处于空白或商议试行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界定养老机构纠纷和养老人员权益保障的难度,因此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立法界定养老机构的责任,推行强制保险制度,保障养老机构和人员的权益。

五、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加之西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突显,对于高端国际化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老年护理专业的国际化培养更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占领市场先机。首期澳洲养老护理三级证书培训的顺利开展,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坚定了老年护理专业高端化国际化培养的路线。通过此次总结反思,也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此项合作培训奠定基础,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老年护理专业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建.初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行业英语的渗透\[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189.

\[2\]泮昱钦.中澳护理课程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及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0,10(9):889-890.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急救护理专业;院校合作;实践效果

临床护理人员的来源包括高职高专、本科、硕士等,其中高职高专方向的护理人员较多,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展开了相关教学方式的调查。本次调查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护理专业方向院校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为此选取了院校内两级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教学方式下人才培养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校内护理专业2013级与2014级学生各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将2013级学生分为对照组,2014级学生分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学生有男生4名,女生46名;实验组学生有男生3名,女生47名。

2.方法

(1)对照组培养方式。对照组选择传统护理专业教学方式,主要是讲述理论知识,其课程教学由校内教师负责,课程设计为常规方案,初级为护理基础学教学,第二学年逐渐加入急重症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重症监护护理学等,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见习培训。

(2)实验组培养方式。实验组采用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培养机构选择:经由专业的承办组织选择临近3家医院为合作机构,共同建立人才培养方案,选取参与教师。

课程体系设定:第一学年与常规教学方案一致,讲授基础护理学理论,第二学年开始进入分化课程设计,以急救与ICU专科护士的培训课程为参考,强调专业领域与全新技术的相关技能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进行融合,建立综合教学方案。以急救护理相关需求为核心,合理地压缩理论课时,加强专业课程与常见急症患者护理技能的培训。

整合教师资源:课程教学由校内所筛选的教师以及院方所提供的急救护理专业护师或教授组建师资团队。校内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院内教师主要负责实训及技能培养方面教学。其中,实训课程教学于院内建立模拟仿真培训环境,由责任教师进行过程监督,之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整合教学方式:急救护理工作所面对的多为病情危急、疾病变化快、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等工作,因此,需要结合其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课程设计,可建立模拟训练、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单项急救技能与多人综合急救配合能力等。

建立考核体系:由校内教师与院内教师以及参与管理人员进行协商,制订考核体系。针对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进行不同的考核,其中理论课程考核主要以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主,实训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实际操作能力与应急能力考核为主。

3.评价方法

根据所要调查的核心目的,对参与学生及教团队进行教学方案的回馈意见调查,同时调查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

二、结果

1.学生与教师对教学方案的反馈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课程设计、大部分教学方式、实训课程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大部分教师对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能够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急救护理专业技能。

2.人才培养效果对比

经对两组学生考核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反映出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急救护理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

三、讨论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是培养护理人才的主要教学机构,基于近几年自然灾害事件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对急救专业护理人员的需求也随之上涨,因此,高职高专护理教学中逐渐增加了急救护理相关专业。急救护理工作需要掌握充足的急救类相关专业知识,更需要其掌握急救技能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因此,在对此类护理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显然不能够充分满足急救护理专业的需求,为此,应开展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学生的培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院校合作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且参与的教师与学生均对院校合作培养的教学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针对高职高专急救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急救护理专业技能,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应急能力等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第7篇

1护士对中医药护理专业的认知现状

表1~表3显示,护士对中医药基础知识及专科护理认知平均值不高,说明二级中医院护士对中医药专业及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低,尤其在中医病因中药学及专科病护理特色康复较陌生,相对护士对临床较常用的中医操作项目及应用较熟练。

2改进措施

2.1实施护士分层次中医药知识的强化培训根据护理队伍现状(初级护理人员约占临床45%)、参考文献报道及护士管理经验,护理部制订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实施护士分层次培训。即新职护士(N0级)强化岗前中医药护理知识35学时培训并考核;1年~3年低年资护士(N1级~N2级)院内培训或半脱产中医药理论及技能100学时培训;3年以上“住院护士”重点培训专科护理兼顾基础培训,分期分批实施培养计划。目的加强住院护士对中医药护理专业的认知及辨证施护应用能力,使中医护理元素融入到责任制护理中。通过短期强化培训结合个体化训练,结合院内中医护理“扫盲”班突击培训,每季度护理部针对住院护士进行中医专病辨证、案例分析及中医技能考核,半年度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竞赛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活动。1年后追踪护士对中医药及专科护理的认知均提升10%以上。

2.2加强中医专病护理与特色康复指导按照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及医院等级评审检查标准,建立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制订中医特色康复指导手册,科室拟订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并征求医生意见,护理部审核校对形成汇编册下发至各护理单元。科室根据专科专病特点实施开展,并探索中医专病临床路径。针对中医特色康复宣教这一薄弱环节,科室制订专病宣教手册、刻录光盘、培训演示及视频播放等形式,护士熟悉掌握专病知识后指导给病人。通过科内自查、护理部督查及专项培训考核相结合,对病人实施中医特色康复宣教明显提高,并于2012年10月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

2.3从整体观着手综合提高中医护理的软件建设根据医院等级评审检查要求,强化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的频度与力度,借鉴他院培训经验建立护士培训手册及个人技术档案。护理部及部门制订中医护理培训内容及学时,要求每次培训做好记录并阶段考核,个人技术档案轮转科室延续培训及考核,年末个人技术资料汇总到护理部,使中医护理教育及档案管理上升一个台阶。护士长通过晨间提问、病例点评及查房等,使护士掌握了专科护理及专病施护特点,并运用望、闻、问、切等评估病情及书写记录,既锻炼护士系统观察病情和健康评估能力,也锻炼了护士收集、分析及归纳能力。

在护理管理模式上,有人通过对临床开展辨证护理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管理思路与对策,探求辨证护理的最佳工作体系,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及慢性病防治和养生作用。理念上有人应用中医理论中的经典哲学思想,如整体观、辨证论治、治未病等指导现代中医护理管理,但二级医院普遍存在中医护士甚少,职后中医教育不同于全日制系统全面,所以教学上加强护生教育是中医护理发展的前提,临床上注重中医护士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是推动中医护理队伍软件建设的根本,才能传承中医文化精髓并推动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张梅玲唐颖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

第8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中外合办;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满足国内外护理人才的需求,我院增设国际护理班,学生在国内学习3年后,将有机会去澳大利亚继续学习深造。为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适应澳大利亚护理教育环境,如何设置课程体系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1澳大利亚护理教育现状

澳大利亚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了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中人文学科占1/3,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管理协调能力等。医学基础课学时较少,护理专业课学时较多。护理专业课程从大一开始学习直至毕业,贯穿于整个护理专业学习过程。专业课中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各占1/2,护理实习开始于大一,与理论课同时进行[1]。实习课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便于学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的特性,从而为树立正确的护理伦理观和价值观创造条件。

澳大利亚的教学方法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普遍采用理论学习与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如: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除此之外,还有"学习合同"、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或病例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2]。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学习科目,不强调学生的出勤率,但其考核方式却是严谨而多样的。每门科目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网上考试、论文撰写、小组学习报告、综合考试等[3]。每门科目的成绩是各单项成绩的总和。如出现两次本科目不达标的记录将会被淘汰。因此,学生必须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加倍努力,才能保证成绩达标。

2国内护理教育现状

我国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为主,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浓缩版,缺乏护理特色。其课程包括公共课、医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等,而人文学科很少,注重医学知识的教育,忽略人文知识的教育。课程设置分3个阶段:①学习公共课和医学基础课,②学习专业课,③临床实习。其中医学基础课门类齐全,所占学时较多,护理专业课程相对较少,无法突出护理学特色。前期集中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学年则集中临床实习,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

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上课;而学生以听课为主,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其中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因此,学生考前死记硬背,大部分可以顺利过关,而考后知识大都抛到脑后。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到课情况、课后练习、实验报告等。

3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中外合作办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国际型护理人才,所培养的护理人才要具备国内外医院工作的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适应澳大利亚的护理教育体制,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需作出相应改革。

3.1加强英语教学 要去澳大利亚继续深造,首先要过语言关,必须具备英语的听、说、读的能力,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应增加公共英语课与专业英语课的学时,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不间断学习。同时调整英语教学内容,突出其适用性和专业性。聘请外教强化英语口语与听力的培训;专业课的教学过程逐步推行双语教学。临床实习强化英语训练,用英语交接班和书写护理病历。实习期间集中强化雅思考试培训,提高其通过率。

3.2课程设置 将医学基础课重新进行整合,删除陈旧、重复内容,如:将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进行整合为正常人体学;将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整合为疾病学等。通过不同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有机的结合,可以有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从而把节约出来的课时用于人文课程,使学生了解影响健康的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则以生命周期为轴线,从健康到亚健康到疾病,如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年护理和老年护理等。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验学时,更新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营造更多的探索与创新的机会和空间。

3.3教学方法 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即课前给出典型病例,引导学生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在课后练习时给出一个问题或病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答案;在实验课增加综合病例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并选出一名代表发言、讨论,其成绩作为全组成员的成绩,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4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实验报告、病例讨论、课后练习等多种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我国目前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善,课程设置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构建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课程体系将是我们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余雪.澳大利亚护理学院教育现状[J].中外医疗,2009,36:132-133.

第9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专业培训

随着医学专业的发展,各种医疗设备及技术不断应用于手术中,治疗观念的更新,手术流程的规范,,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是当前手术室护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的普遍欠缺,加之管理层对护理专业的偏见,脱产参加专业培训班的机会对护士而言是很有限的,故在职在岗的专业培训尤为重要。我院自卫生部《2010年"优质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以来,改变以往的培训内容及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二级甲等医院,共有病床630 张,手术科室7个,手术间12 间,日平均手术20 台。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18名。其中副主任护师 5人,主管护师 4 人,护师及以下 9 人。

1.2. 培训目标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及外科医生需要,使每一位护理人员不断走向专业成熟,让患者能得到手术全期优质护理。

1.3方法 在护士长总体指导下,由两名副主任护师分别制订培训计划、目标、内容并实施,每月侧重1~3个内容,将护理人员按手术室工作年限分为3个组,2年内为1组,2~5年为2组,5年以上为3组,分层次培训,使各类护理人员掌握与其职能相符的理论和操作知识,中途按护理人员自身基础及培训内容掌握情况随时调整。

1.4评估方法及结果 每月向7大手术科室分别发放自制的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表各10~15份,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临床医护人员满意率分别由平均70%左右,逐渐上升并稳定在95%左右。

2 培训内容

2.1 常规培训内容

2.1.1湖北省手术室质量检查标准,让每个护理人员都熟悉质量标准,用标准要求指导护理行为。开展新手术前,请外科医生讲课,安排外出参加学习的护士将学习得到的新信息、新理念、新方法与自己的所感所悟给全科护理人员介绍,使大家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适应工作需要。

2.1.2各种手术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 让每个护士对各种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手术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能熟练配合手术,尤其在病情变化,操作紧张时,做到沉着冷静,熟练配合手术医生操作,有效配合麻醉师处理患者。

2.2消毒隔离 手术室感染管理主要是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其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有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过程质量包括7项一级指标,其中消毒隔离的权重值排名第一[1],它贯穿于手术过程始终。对护士加强手术总消毒隔离制度方法监测,无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培训,使每个护理人员都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即可杜绝手术室感染,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2.3职业防护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科技仪器和新型药物生物制剂的使用,护理人员已成为职业暴露和引起相关损伤的高危人群。引起护理职业暴露和职业性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客观原因外,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行为也起着重要作用[2]。要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能力,首先要认清各种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职业暴露的特点及危害机制。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对危害因素及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有全面了解,增强对职业安全的防护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标准预防及规范操作的依从性。

2.4术前访视 护患沟通技巧,护患沟通能力是护士必备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之一。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术前访视是手术室全期护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术前访视,可密切护患关系,缓解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便于制订完整的护理计划,更好地完成术中配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护患沟通方法培训,倾听耐心能力和应用技巧培训,规范指导用语,提高护理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

2.5标本管理 将手术室标本管理纳入培训内容,包括各种病理标本的留取,保存方法;标本管理中的三查三对制度(即巡回、器械护士、术者手术结束查对,巡回护士与送检护工查对,送检护工与病理科收取人员查对并登记)。使手术室护理人员提高对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的认识,积极探索适合的管理方法,杜绝标本处理不规范,送检方法不正确,丢失或保存失误。

2.6稳定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护士对自己所从事的护理专业总的看法和观点,以及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3]。由于长期以来的社会偏见,不良风气的影响,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加上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长期超负荷工作,轮值夜班致生活不规律,护士本身的多重角色转换,而且各方面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常使护士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难免对专业思想产生动摇。我们将护士职责,护理伦理学,护理人文关怀技巧等,充入培训内容,培养护理人员职业荣誉感和良好的职业心态,使护士能时刻保持活力,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

3结论

目前,我国对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已形成一致认识,普遍认为对专科护理领域从业护士进行专科化培训是我国专科护理发展的重点方向。随着外科学的发展和治疗观念的更新,手术流程的规范,新的医疗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涌现,手术患者对手术全期优质护理的高要求,对手术室护士的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在职规范化专业培训,能使各级护理人员得到充分的培养,是培养适应现代高素质的手术室专科护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群,崔佩.手术室护理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28-229.

第10篇

【关键词】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

当前,我国医学和诊疗技术飞速发展,护理工作的职责及功能也远远突破了传统领域。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重大发展,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室急需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专科护士正日趋受到重视。国内部分大城市在保证手术室护士数量和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纷纷大力加强专科护士的培养。

1 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基础理论

手术室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专家型临床护士。特定的专科护士的工作被限定在专科,必须具备一般的护理知识、技能以及适应特殊岗位的实践能力。专科护士最早出现在美国,不同国家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称谓有差异,比如说手术室护理专家、手术室专业护士,但其共同点在于,专科护士必须满足手术室护理特定岗位的特殊要求,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还应该通过专门的专业知识考核并取得相应证书。专科护士的职能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护理实践,专科护士必须掌握丰富的专科知识,熟知业务技能,能够为病人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护理;二是手术室指导,组织医疗器械检查、参与护理会诊,指导特殊仪器的操作,为其他护理人员提供指导,解决手术室疑难护理问题;三是教育,专科护士为病人和家属提供专业的知识普及;四是咨询研究,展开手术室护理领域的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本专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目前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也还需进一步加强。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需要进行系统的手术室知识进修、护理培训,国家要严格把关手术室专科护士资格的去的。

2 我国手术室护士存在的问题

2.1护士队伍教育层次较低

为了适应手术室护理学的发展趋势,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稳定手术室护理队伍,推动手术室护理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必须从提高手术室护士队伍的教育入手。护理是一门实用学科,护理教育的目的是要为社会群体健康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但是,当前我国护士行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护士队伍的教育水平不高,据统计,我国护士队伍中,中专以下(含中专)学历者达到80%以上,本科学历者不足10%。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立护理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院校较少,这一情况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情况急需得到改善。

2.2护士专业化水平较低

我国护理人员队伍庞大,数以百万计,但是护士的专业化水平较低。这与我国我国目前高校的护理教育内容医疗化倾向严重,基础医学理论薄弱不无关系。护理教育中专科理论知识和沟通技巧培训缺乏。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深入的专科护理中无从下手。目前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在职护士的再教育不重视、不支持。绝大多数的医院在医护人员的培养上经费支持力度小,特别在护士培养方面缺乏经费投入。长期的护理工作使得大部分护士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是由于护士的学历水平低,理论知识欠缺,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成为专科护士的可能。

3 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的途径

3.1严格把关专科护士招录

手术室时对病人实行手术、治疗、抢救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护士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和病人安危,因而培养手术室的专科护士尤为重要。身为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对其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在选任手术室的专科护士时必须严格把关,挑选思想态度好、个人素质高、具有积极的学习主观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才。另外由于专科护士对于专业水平要求高,在选人前应组织统一的摸底考试,考试内容应当包括手术室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择优录用。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护理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的科研水平,必须要求专科护士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必须严格把关专科护士的招录。

3.2规范专科护士培训内容

专科护士的培养离不开理论授课。在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课程选择上,必须结合当前手术室工作的需要,适当补充手术室新的理论和技术,在培训课程内容上要注意内容安排的新颖性和系统性。当前许多护理培训课程贪多求全、课程量大、基本知识重复讲授、专科知识讲授少、上课内容理论化强、案例少等等,这些问题使得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提升慢,难以达到培训目的。培训人员在进行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时,必须结合手术室的工作需要,引入案例,提高参训人员的学习兴趣。在培训时要主动吸引参训人员参与培训内容讨论,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内容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专科护士,更好地为手术室工作服务。通过专科护士培训,让手术室的护士在专科上有一定优势,与外科手术医生配合默契,提高工作效率。

3.3理论学习和手术室实践相结合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发展,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液不例外。学好手术室的操作规范以及医学基础理论,同时结合手术室实践操作,将促进专科护士人才的养成。在日常工作中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督促护理人员自主提高专业能力。组织各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制定合理的实践计划,选派合适的培训指导老师,保证学员能够顺利地完成实践计划。

总之,我国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工作还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并无模式可循,需要规范培训内容和方式,培养更多合格的手术室专科护士,为手术室工作服务,为病患服务。应加快开展手术室专科护士队伍的建设,高质量专科护士的培养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更需要长期的实践磨练,不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推动护理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春玉、齐艳.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结构演变及现存问题[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

第11篇

关键词:养老护理人才;养老行业;人才紧缺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期,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10%[1];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将增加到2.55亿,约占总人口的17.8%;到2050年该比例将达到28.00%,老年人口将达到4.80亿,约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4,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庞大的老年人口带来了养老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然而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效益不高,尤其是专业护理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从业人员年龄多为40~50岁,文化水平偏低,且缺乏专业的医护知识和技术。我国现有养老机构护理人才不到30万,其中持有执业证书的只有4万多人,按照国际公认的3位老人需要一名专业护理人才的比例,我国老年护理人才需求量在一千万左右,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状态[3]。

1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基础薄弱,绝对数量不足

目前我国开设养老护理服务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约三十余所,中职院校25所,总计划年招生两千五百人左右[4]。据了解,大部分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招生情况不太乐观,有些院校虽然开设了相关专业,但报名的学生很少,有的学生被分到该专业,入学后却要求转专业。老年护理专业虽然发展潜力很大,但是目前吸引力却不大。养老行业的“热”,与人才短缺的“冷”形成鲜明对比。

1.2养老护理人才职业认同感低,人才流失严重

社会普遍认为养老护理职业“轻技术、重体力、待遇差、通道窄,上升空间小”,相对于医院护士,社会地位不高,这些因素影响着护理学生的就职意愿,成为制约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重要因素。此外,养老护理人才流失严重、各机构之间抢挖人才、人才市场竞争无序混乱等是养老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

1.3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健全,高级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不多,研究生层次更是凤毛麟角,没有形成成熟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不管是业务运营还是专业护理高级人才都比较缺乏。由于内部培养耗时耗力,大多数养老机构倾向从国内医疗、康复机构以及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专业养老照护机构引进人才。

2医学院校的对策探索

2.1医学院校要抓住政策机遇,加强养老护理人才继续教育培训

一是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抓住国家将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培训计划的机遇,依托医学院校办学资源全面开展和承担各级医疗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护理人才等的培训;二是主动适应行业需求,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根据养老机构的需求开办一系列培训班,加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三是创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建设养老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慕课、微课等网络学习资源,构建优质网络学习平台,方便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历的从业人员通过完成一定的网络课程学习,掌握相关知识,顺利通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

2.2医学院校要采取积极措施,改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困难的现状

目前许多医院已经开设老年病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35%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设立老年病科,鼓励加强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可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护理等机构。针对目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困难的现状,部分院校应及时调整招生策略,在护理专业中开设老年护理方向,培养养老护理人才,这样学生能获取护理执业资格证书,既能在医院工作从事普通护理,又能在养老机构工作从事老年专科护理,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

2.3医学院校要加强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积极引导相关专业学生从事养老护理

通过积极宣传国家对养老行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普通护理、康复治疗等相关专业学生进入老年护理行业。一是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在护理、康复治疗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开设老年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等专业课程,使学生具备进入养老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5];二是注重培养职业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职业道德修养课程、道德讲堂中宣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孝道、深入社区开展社会养老事业志愿服务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三是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中也融入相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四是通过宣传政策,如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中培养选拔优秀护理员,在居住落户、住房保障、子女就业等方面加强政策扶持,使学生深入了解目前养老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优惠政策,鼓励学生进入养老行业就业[6]。

2.4政府要搭好平台、优化政策,促进校企之间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一是鼓励校企之间加强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开发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作流程、管理规范同步的实训指导方案,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努力实现实习与就业一体化;二是鼓励高校与医疗机构开展医疗业务合作,共同建设集医疗、教学、康复、养老及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既能有效缓解群众养老难的问题,又能给学生实习、就业创造有利条件,还能解决养老医疗机构“用工难”的难题;三是积极与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培养”模式,通过签署联合办学协议,为养老机构定向培养专业养老人才,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型养老人才教育体系。

2.5重视职业技能鉴定,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

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势,积极申请成立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依托师资优势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通过常年开展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等职业技能鉴定,基本实现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此外,《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提出,对于已经取得养老服务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且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可由职业院校按相关规定择优免试录取,经考核合格后获取相应的学历证书。各相关院校可以积极开展养老服务方面的学历认证,为养老护理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盛蕾.中国的人口危机与化解对策[J].卷宗,2016,6(1):754-757.

[2]谢虔.南通基本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3(5):87-91.

[3]杜源,班晓娜.我国老年护理人员从业现状及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2014(22):19-21.

[4]孟凡华.职业教育助力现代服务业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3(27):48-50.

[5]叶宝华.在卫生职业院校设置独立养老护理专业的可行性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3(3):142-143.

第12篇

关键词:涉外护理;英语课程;改革方案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对于国际护士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涉外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说是就业前景广阔。相关文件指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采用“订单式”培养,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只有切实调查涉外护理行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度,才能准确把握涉外护理专业的教学方向,培养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学生;对英语教学而言,只有准确调查了解涉外护理行业对英语的需求度,才能准确把握英语教学方向,让英语教学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本文就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入研究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涉外护理行业对英语的需求

涉外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要出国工作首先需要通过雅思考试或是CGFNS国际护士资格证考试。雅思考试是出国工作的通行证,雅思成绩已经被英联邦国家的教育机构以及越来越多的美国教育机构和专业组织所接受。雅思考试考查的是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英语能力,考核学生是否具备在国外学习、工作的语言能力。CGFNS国际护士资格证考试考查的是初级护理专业知识,在英语方面,只要求能认识单词能看懂题即可。通过对毕业生的访谈了解到,能够通过雅思考试和CGFNS国际护士资格证考试到国外就业的学生并不多,且考试前需要自己花钱去相关培训机构培训雅思和CGFNS考试。出国就业的护士,在护理岗位中,需要与病人沟通病情、进行服药、手术、体检、化验等的指导,与医生沟通病人病情、治疗方案等,与同行护士间进行工作交接、经验沟通等,都需要用到英语。对于在国外就业的护士,英语不仅是他们在国外日常生活的保障,更是做好本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门技能。

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我院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是“公共英语+护理英语”模式。因为上级部门对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考量是看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过级率,造成公共英语教学一直是以等级考试理念为主。但是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就算你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也不能以此作为出国的通行证,因为它与雅思考试分属不同的考试体系,具有不同的考试理念,这就造成了在公共英语学习中,学生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同时,在倡导“学以致用,学以管用”职教思想的当下,把公共英语放在了一个与专业人才培养无关的尴尬境地。护理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主要以阅读为主,专业词汇多,句子冗长难懂,内容与医学相关的多,与护理相关的少,更与CGFNS国际护士资格证考试不接轨。护理岗位英语场景听说训练较少,学生出国后发现工作中交流较为吃力,不能与医生、护士、家属等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些都说明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同时,护理英语教材实用性差,不具备国际化元素。

三、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方案

(一)公共英语以雅思考试理念为主,培养学生基本语言能力

“留学新途径,移民直通车,英语大课堂,外企通行证”概括了雅思考试的所有用途。在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公共英语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使命。公共英语应以雅思考试理念来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语言能力。一方面是帮助学生通过雅思考试,为出国工作铺路,另一方面也是为学生以后在国外生活、学习打下基础。

(二)满足岗位需求,突出护理专业英语特色

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出路较多,可以在国内涉外机构上班,也可以通过CGFNS国际护士资格证考试到国外就业。不管是哪种就业途径,都必须要懂得必要的护理英语。因此,在护理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该与护理实际的工作内容结合起来,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怎样的英语技能,在教学中就设计怎样的教学内容。努力从原来传统的培养模式向满足岗位需求转变。

(三)重视岗位听说能力培养,增加与护理行业相关的阅读内容

护士行业是对沟通能力要求较高的一个职业。在护理英语的教学中,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词汇的扩展和句型的讲解上,而应该放在岗位听说能力的培养上,尤其加强护医、护护、护患、护生之间的护理情景的训练。同时,在阅读内容上可以选择与护理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护理记录等医学报告和文件解析,为学生以后在工作中外文资料的查询、研读打下基础。

(四)引进国外优秀护理英语教材

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就是出国就业或是在国内从事涉外护理工作,服务的对象都是外国人。这就需要他们必须了解国外的护理理念、模式、学会用地地道道的英语与服务对象交流。引进优秀的原版护理教材,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原汁原味的英语,还能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岗位工作要求,对于突出英语教学的专业性,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鎏.涉外护理专业护理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