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课件

初中数学课件

时间:2022-11-24 12:3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数学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数学课件

第1篇

关键词:课件;幻灯片;演示

一、注意避免为使用而使用

有些课题不适合用多媒体,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等,这些课的内容用幻灯片展示,只起到代替黑板的作用,且效果不如使用黑板;把例题与习题写在幻灯片上,只是节约了时间而已,并不能突出使用多媒体的必要性和优势,应避免这种为了使用而使用。

二、注意幻灯片展示的内容要恰当

有些教师制作课件时,把教学环节标题、老师引导学生要说的话统统写入幻灯片,把分析题目和解题过程完全写入幻灯片,这种做法显然不可取,文字过多会严重干扰展示的主题。另外,展示的图片不宜过多,否则会显得杂乱无章,层次性不强。图片不在于多,而在于对突破难点有帮助。

三、注意避免幻灯片上有干扰观察者注意力的内容

在幻灯片中,经常干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地方有:(1)幻灯片的背景颜色过于鲜艳,影响了观察者对主题内容的观察;(2)切换幻灯片时常链接有不协调的声音;(3)幻灯片上有活动图标,如一只蝴蝶不停地展翅、一本书不停地翻动书页、一只飞动的风筝、动画的唐老鸭,一枝花的开放闪动;(4)幻灯片四周边缘有点缀,如一簇花等。这些内容对教学毫无帮助,只会干扰观察者注意力。

四、动静演示要恰当

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演示动态过程,但动静演示要恰当,宜动则动,宜静则静,动静适宜,切不可为动而动。如从上方观察竖立的圆柱,即圆柱的俯视图,看到的是一个静态的圆,而教师却演示动态圆的形成过程,显然不恰当,应避免这种本末倒置现象的出现。

五、避免多媒体与制作的模型混用

能用模型演示说明问题的,就不需要用多媒体再演示一次,否则,就多余了。

第2篇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利用生活情境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直观性。教师要善于挖掘运用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学生才能有意识地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相融入,才能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存在与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情境的设计要以现实中的常见问题为突破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关素材来设置问题情境,力求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中,如何理解10+(-4)=6 呢?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把10看作我原有10元钱,把-4看作我用了4元,则手里还剩下6元钱,故等于6。”通过这个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例子,学生对抽象、难理解的有理数加法法则,有了感性、直观的认识。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创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自然、真切、实用,学生们才会满腔热诚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二、运用数学实践导入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通过学习实践,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努力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实践活动,精心细致的去设计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善于通过学习实践,巧妙运用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例如:在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教学中,上课开始就进行摸球游戏,在口袋中放入10个只有颜色不同的乒乓球,其中白球8个,黄球2个。在学生开始游戏前告诉学生:里面有两种乒乓球,颜色分别是白色和黄色。让学轮流摸乒乓球,在每次摸球前让全班学生猜测:摸到的乒乓球是白色还是黄色的?刚开始游戏时,猜黄色和白色乒乓球的人数比较接近,随着游戏进一步展开,猜白球的学生也会逐渐增多。这时可以结束摸球游戏,让学生猜测袋中两种乒乓球哪种多哪种少?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为什么摸到白球机会大?学生得到结论:袋中白球较多。因此得出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由事件发生的条件确定的结论。在这次数学实践中,学生通过课前游戏感受知识的趣味性,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善用数学故事导入

数学方面的故事非常多,适当的向学生讲述故事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所以,善于运用数学故事进行情境引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浓厚兴趣,对下一步教学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例如在引入无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数学史上的著名故事:公元前五世纪到六世纪时,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十分出名,他们比较崇拜数,认为“万物皆数”,而且只分为整数和分数。后来,这个学派的一个小门徒发现,除了整数与分数之外,还存在一种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的数。毕达哥拉斯学派极力地掩盖这个事实,千方百计的不让此秘密泄露。但事不凑巧,这个学派的一个叫希帕苏斯的人,不经意把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结果此人被毕达哥拉斯学派扔进了大海。同学们,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数呢?为什么毕达哥拉斯学派如此恐惧,还有人为了这个数丢了性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无理数。教师的这个故事,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无理数的极大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组织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四、巧用数学课件导入

当前,多媒体课件已经逐渐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手段,它的优势就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信息量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努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以便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设计模拟现实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例如:在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开始时,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古代将军驰骋疆场的短片,在短片中插入唐代诗人王维的《从军行》里的诗句“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再将短片中的场景虚化为这样的情景:将军观望烽火后从山脚的A处出发,驰向草原上的交河边(直线a)的C处饮马,再回到军营B处,请帮助将军设计最短的路线。这样的导入为教学的展开做好了充分的导引,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活跃。所以,巧用数学课件进行情境导入,可以更加科学的组织教学,进一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积极自觉地探索。

总而言之,课堂情境导入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活实际、故事寓言、数学课件等,尽力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通过情境引入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愿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3篇

静态图片“有效性”的关键点

删繁就简、直奔主题

静态图片是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而插入到数学教学课件中的,一般具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和知识点的作用。

课例1:某次新课程教学评比,评比的内容是华东师大版第八册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第一位教师呈现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一幅名画(图1):“同学们都学过平行四边形吧。这是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一幅名画,我们来看一下,里面有没有平行四边形呢?”

学生哑然。稍后有学生举手……

第二位教师呈现的是图2第27届奥运会上刘翔奋勇夺冠的场景:“同学们对画面上的情境一定很熟悉吧。他是谁?”

“刘翔!”学生们雀跃着回答。

“对!奥运会上勇夺冠军的刘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么,大家在这幅图里有没有发现平行四边形呢?”

学生没反应过来,一时之间无语……

第三位教师呈现的是两幅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同学们,小学时我们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下面,我们先借助图形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同学们能在这两幅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能。”

“大门的可伸缩的架子。”

“大楼里的门与窗。”

……

情境教学的依据是心理学中的移情原理,是指学生的情绪在暗示的作用下被唤起后,易于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中。在第一位教师利用静态图片的教学中,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名画线条过于繁复,找到平行四边形犹如大海寻针,一般初中生很难从中辨认平行四边形;在第二位教师的教学中,学生首先注意到的是刘翔而不是栅栏,所以刘翔在这里显得喧宾夺主了;在第三位教师的教学中,图片的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且平行四边形显而易见,学生很容易发现。对比之后,我们发现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静态图片,使教学情境对学生有意义或接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不是设置与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相隔绝的教学情境。目前,网上或大多数教师制作的数学课件背景绚丽多彩、热闹非凡,其实都有干扰学生发现问题之弊病,也有违数学简洁美的特点。

动画演示“有效性”的关键点

演示过程、揭示规律

动画是利用人视觉暂留的特性,快速播放一系列连续运动变化的图形图像,可以演示物体运动、变化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演示动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图形的运动变化规律。合理使用动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我听了这样两堂关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随堂课。

课例2:在引入中,小王老师设置了以下“画一画”的教学情境――

动画演示:早晨,鲜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教师提问:“从这里你能得到太阳与地平线的几种位置关系?试画出来。”学生兴趣盎然地用圆规和直尺画出图形……通过操作,学生画出了七种不同的图案,教师根据这七种图形引导学生从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图3)。

课例3:在引入中,小张老师用多媒体出示:直线和圆的几种关系图。提问:“大家看这里,这些图中都有哪些几何图形啊?”

“直线和圆。”

“那么,直线和圆有哪几种位置?”

……

从表面上看,两位教师都能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小张老师的教学只是为完成任务而教学,学生的思维一如平静的水面毫无涟漪和生机;小王老师利用动画展现了早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生活情境,直观形象生动,立刻激发初中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而且太阳上升的过程隐含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这也为接下来学生动手操作提供了绝好的探究机会。如果没有“画一画”的教学情境就不可能有后续的直线和圆的多种位置关系,更不会有分类、归纳等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初中学生的认识特点之一是从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学生掌握知识最容易从感知知识的背景出发,感知越丰富,观念越清晰,形成概念和理解知识就越容易,获取的知识也就更规范化、更具有系统性。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图形的变化过程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运用于生活。

人机交互“有效性”的关键点

引发思考、自主探索

人机交互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教师或学生对课件中的媒体对象进行操作,另一方面课件对教师或学生的操作予以反馈。这两者的作用是相互的。多媒体课件真正的魅力在于其交互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课例4:在《有理数乘法(一)》的教学中,当学生可以根据“两个因数的符号”来分类的时候,我出示了图4的课件页面。学生将页面中的算式拖到相应的方框内后,点击“分好了”按钮,课件会对操作的结果进行判断。在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后,我让一位平时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上台来操作。该生第一次分类出错,其他学生竞相举手,要求上来替换他操作。我没有放弃这位学生,而是鼓励他继续思考。经过多次的失败操作,该生最后终于分对了。我让该生试着解释为何错、为何对,在我的帮助和鼓励下,他能够比较正确地表述该知识点。这不仅是对该学生,更是对全班学生一次难得的知识巩固训练。

人机交互能够对多种感官进行综合刺激,增加视觉信息,使主客体相互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能动的反映,有利于培养初中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初中数学中的填空题、是非题、选择题、分类题、填表题、连线题等,都能制作成人机交互的形式。另外,很多知识的探究过程也可以制作成人机交互的形式。只可惜市面上这样的课件太少,大多数数学课件为PowerPoint的课件,缺乏交互性。

数学游戏“有效性”的关键点

亲身体验、激发兴趣

古往今来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业已证明,游戏对于数学教育具有极大的价值。马丁・加德纳曾经对游戏做了相当正确的评价:“唤醒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刻意避开的其他东西。”当然,并非所有的游戏都是有积极意义的。目前,许多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就是一个佐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关键是教师该如何发挥数学游戏的积极作用。

在进行《事件的可能性》教学的时候,我设计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程序自动统计游戏的总次数、胜的次数、败的次数、和的次数以及胜的百分率(图5)。我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案。

课例5:我介绍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规则后,自己操作了十次,再让四个小组推荐本组代表上来操作。学生热情高涨。最后我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胜率约是三分之一”。学生们对我的问题主动回应,积极思考。

课例6:我介绍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规则后,自己连续操作。学生在我开始操作的时候还比较热情,到后来看到我无意让他们动手操作游戏,于是乎,热情慢慢降低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由上面两个课例对比来看,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操作的结果,喜欢体验从自己的操作中获取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切切要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游戏的过程,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和调控,使游戏真正达到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

课例7:在浙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的《有理数的运算》练习中有一个“计算24”的游戏。我自己编写程序,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24点游戏的比赛(图6)。

本游戏采取分组竞赛的方法,先随机出题,待大多数学生考虑成熟后由最先想出来的学生上台演示,若该生能写出正确的算式则给予该生所在的小组一定的分数,若写错则继续竞赛。学生一般都能够给出多种算式。最后,我利用程序给出全部正确的答案。在这个游戏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竞赛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者,如果利用扑克牌实物玩24点游戏不可能给出所有正确答案,也不可能像这样将全班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一个问题上来。在这里制作的多媒体数学游戏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中不少知识点都可以制作成游戏课件,如七巧板、转盘游戏、九宫游戏、黑洞探索、24点游戏、勾股定理的探索等等,都可以搬到数学课堂上来。

网络课件“有效性”的关键点

重现情境、延续时空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无论怎样的数学课堂都不可能使百分之百的学生掌握百分之百的课堂知识。因此,教师将具有演示性和交互性的课件上传至互联网以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操作,显得十分必要。

在我早期个人网站的“在线学习”上有这样的一个黑洞探索的课件(图7),可以供学生在线浏览。学生在输入框里输入一个多位整数,按“确定”按钮,再按“探索”,就会在“探索记录”里显示探索的过程。这个课件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以对2~21位数字进行黑洞探索。学生在课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索。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达到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就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现状、生活经验和学科特点出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性、交互性来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利用互联网拓展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伊红,钟旭天,陈士军.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吕谓源.教学改革的走向[M].香港:香港新世纪出版社,1993.

第4篇

1 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对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当中,更多的是教师在讲台上以口述和板书等方式教授数学知识,而学生更多的则是单调的听课,以及在纸上进行演算一些课堂结论,数学实践更多的演变成为解题活动,缺乏更多实际意义的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然而,信息化条件下初中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及思维能力,更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数学相关知识及能力的学习和应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学习思维及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和探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对于扎实学生数学基础、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显得至关重要。

2 多媒体数学教学的优势

初中数学内容有数学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数与图形的实践应用。“空间与图形”部分在于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基本的图形以及图形的变换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符号感以及推理能力。既然涉及到图形知识,那么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呈现教学材料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很多抽象的语言难以表达的模型通过视频模式转化直观的视觉理解,使得抽象概念的理解更加容易。同时对媒体技术营造的良好教学环境能够使得学生身临其境,学生能够很好的参与到讲课、示范等环节当中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数学兴趣。

动态几何问题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创设一个由静止的定态到按某一规则运动的动态情景,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动态几何问题是关于几何图形存在动点、动图形等方面的问题,比较受教育者的关注,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这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比如在研究点动型、线动型、形动型的有关问题时,学生感觉比较困难,若包含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学生感觉更困难。多媒体将运动情况用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可以了解其变化特征抓住其临界状态,以静制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难点,这些理解和技巧上的难点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给学生后期学习造成障碍。多媒体技术不仅仅只是提供了灵活的展示方式,更提供了大量成熟的数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自动完成一些几何图形的画图,能够将自己学习过程中不太容易理解和画出的图形,利用计算机轻松画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做题,大大节约了学生手动画图的时间,使得理解更加直观容易,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满足了信息化条件下对于数学知识自主学习和应用的新要求。

3 多媒体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越来越多的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得到应用,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少教师只是简单的将数学课件以及一些课外收集资料简单通过音乐、视频等新的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不能很好地培养信息化调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计算机水平以及对于数学教学的理解水平不尽相同,一部分年轻教学将更多的精力用到如何将课件制作得更美观上,对于多媒体教学流连于技术应用层面,往往忽视了真正数学教学的意义。另外一部分则是具有丰富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对于数学教学具有较深地理解,然而对于多媒体技术接收和应用却较为生疏,导致上课手段单一,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在信息化条件下对于数学知识自主学习和应用的新要求。

最后,多媒体技术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师从板书以及口述的课堂中解脱出来,特别是从大量需要画图、计算的课程中释放出来。然而,这只是将多媒体技术的一方面优势发挥出来,对于将多媒体技术作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工具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等放方面的作用却很少涉及和应用。在多媒体与初中数学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清晰的认识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整合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学知识在教学理念上的有机融合,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4 结语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思维,认知策略为出发点,有利于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对当前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特点

1.丰富的表现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多样,不仅可以运用图形,文字,声音构成教学软件,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强大的交互性与个别化教学的实现。在良好的人机界面的导航机制作用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多种多样的输入输出手段,这使得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便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3.丰富的资料信息来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储存器技术的更新,使得计算辅助教学系统能够储存海量数据,图像,教学软件等。

4.知识连贯性与网络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黑板是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延续的唯一载体,因而能将一节课或一阶段的教学知识都同时展现出来,按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具体情况安排进度,利用超文本的任意跳转,通过连接或查找进行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与网络化。

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外表华丽,忽视教学本质,重视形象思维,忽视抽象思维。在多媒体中,老师往往将课件制作的色彩过分靓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学生看清问题的本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不仅是艺术,更重要的是科学。现实情境但没有真正的数学含义,已经偏离了数学的本质。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除了形象思维以外,更重要的是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忽视,这是存在的问题。

2.重视计算机演示,忽视教师主导作用,重视课上学习,忽视课外辅导。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及其智能化的应用,使许多老师认为课件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事实上,课件不管多么先进,它只能是“辅助教学手段”,绝不能因此忽略老师的主导作用。目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只局限于课堂上的使用,而忽视课外对学生的辅导。即使一些课外的所谓多媒体教学光盘也不外乎是把学生的练习,考试卷,或者把课本上的内容罗列一下,进行“课本搬家”、“教学笔记搬家”,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主要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实际问题。初中数学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具体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感悟“静”与“动”的结合。在数学中,有很多内容与运动变化有关,可以说,运动变化是数学的灵魂。比如坐标系建立的不同,点的坐标就不同。可以采用信息软件,制作一个可以任意一点为原点去建立坐标系的教学课件,不仅能够为教学节省很多时间,还能够使学生对坐标系的概念有更直观的理解和认识。

2.感悟“数”与“形”的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简单的说就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数学解题中,使用恰当的教学软件,制作恰当的课件,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性质问题转化成数量关系来研究,或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成图形性质来研究,以便以数助形或以形助数,使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毕竟是“辅助教学”,不能够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全过程做成多媒体的天下,应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观察的机会、联想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质疑的地和发言的权利,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

2.交互性原则。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时,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和情感交流,务必要坚持。传统中的师生交流必须坚持、强化,不要让计算机完全代替。课件要注意设计良好的学生与计算机对话,使课件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3.实效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拥有诸多优势,但它不可能成为代替所有的教学过程。想用计算机来完全代替教师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体现“优势互补”,既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学科性原则。数学课件要体现数学的学科特色,不论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还是解题过程,表述应严谨、简练,尽量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减少文字语言的叙述,突出学科的特点。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多媒体课件以其形象、直观、快捷、高效,以及独具的参与交互功能,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推进新课程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分夸大和依赖多媒体,以使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陷入了诸多误区。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功能,避免陷入误区就尤为重要。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几点思考。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应体现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所以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严格以《普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制作相应的课件,切实有效地实现数学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课程目标。切忌只追求课件的形式,而忽视课程三维目标。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比如:我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制作中,就注重体现在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到教学目标与课件形式的统一,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应突出其可操作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在体现教学三维目标的同时,也要注意课件的实用性,应充分考虑课件的可操作性,一个好的课件不仅要便于制作者本人使用,而且要便于备课组其他教师,甚至学生也能操作。例如我制作的课件《等腰三角形》,其中有四大块:合作探究、知识拓展、自由讨论、课堂检测是由学生借助课件自学探究的部分,为了便于学生使用,其中所有链接及操作全部采用文字或按钮标明,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动手操作和探究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应注重其实用性

目前,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形式上,存在较大的误区。大多只注重课件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很多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制作要讲究“包装”,特别要运用一些学生喜爱的图片、动画、几何画板,视频卡通等,认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确,这些“包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有时也会适得其反。比如我在课件《轴对称》制作中,就运用了大量的精美图片、动画,甚至还有卡通,课件的教学设计也是环环紧扣,相当完美,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令我失望。经课后调查,得其原因是由于课件中图片和动画的数量太多,冲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分散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导致了学生兴趣的偏向,而忽视了课本知识的注意。因此,在数学课件的制作中,要做到教学内容和课件形式的有机结合,更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件制作除了一些必要的“包装”外,更应注重其实用性和有效性。毕竟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才是主要目的。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应追求“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其教育功能日益体现,并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和喜爱。甚至还出现了:“用鼠标代替教鞭”,“用屏幕代替黑板”的提法。说白了就是要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形式上看,这一提法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理念,却导致一些教师认识上的偏激,完全抛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用课件代替了教师、代替了教材。出现了教师过分去追求课件的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过分夸大和依赖多媒体,由“人灌”改为“机灌”,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等误区。甚至还出现了部分教师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和教法的不良恶习。这些弊端的存在,何以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教师在制作数学课件中,应清醒地认识到把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是为了辅助教学,应突出其“辅”,不可喧宾夺主。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多媒体形式,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板画、讲授、谈话、讨论等)和现代手段(课件等)有机结合,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能力。

总之,多媒体课件用于教育教学是不可逆的潮流,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也日益体现,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其作用也日趋突出。广大的数学教师应该给予高度重视,要学会科学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运用多媒体教学,也使数学学科真正焕发活力,使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辅教 初中数学 有效性 应用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多媒体作为强有力的教学辅助工具,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受到建构主义学习观、行为主义发展观、程序教学观等理论支持,其实质在于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内在信息加工的活动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经验成果。

在欣喜之余,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教学条件、教育水平和教师素养的影响,多媒体辅教的应用存在着诸如对多媒体辅教的重视程度有限、多媒体硬件设施不足、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或者多媒体的使用不当、课件质量不高等问题,阻碍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从现有研究成果来分析,文献主要集中在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开发辅助教学平台、以及建设资源库等理论层面,教学实践方面的成果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以"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多媒体辅教的应用范围"为思路,以数学教学的"概念"、"图像"和"过程"等为切入点,在提升教学有效性方面提出了如下应用策略。

角度1.概念的理解

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特征,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概念用直观的生活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三角形全等"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全等三角形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熟悉了"全等形"的概念,因此,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出两个三角形,移动其中一个,使其与另一个完全重合,让学生得到"全等三角形"的直观认识,然后,将两个三角形对应的"边"和"角"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让学生理解对应元素之间的相等关系,为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基本判定打下基础,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和渗透图形变换,可让学生学会运用变换的思想去认识图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角度2.图像的分析

利用图像来分析问题是数学"数形结合"基本思想的体现。在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经历了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涉及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等内容,而对函数图像的分析是研究函数性质的重要途径。以二次函数为例,"列表--描点--连线"是作图的一般思路,教师可以以某个具体的二次函数为示范,在黑板上用粉笔和直尺与学生一起完成作图,让学生实践并熟悉作图过程。但在比较y=ax2、y=ax2+k和y=a(x-h)2+k的平移关系时,教师可考虑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一方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作图,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动态的平移给学生提供更为直观深刻的体验,是抽象数学直观化的体现。

角度3.动态的演示

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在几何学习,特别是几何体方面存在着较多困难。几何画板适合函数图像、点的运动轨迹等动态问题的演示,教师可尝试利用多媒体,通过演示和实践,以运动的观点和动态的变化过程来阐述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易于理解。例如点的运动轨迹,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都可以用动态过程来演示。以"圆柱、圆锥、圆台及其侧面积"教学为例,这三类较为特殊的几何体都可以由平面图形旋转得到,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演示这个动态过程,即:分别以矩形的一条边、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360°,并从中得到三类几何体的本质属性。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生动、直观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时看得见,摸得着,有利于化抽象思维为具体的形象思维,降低了认知难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要避免矫枉过正的现象。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基础学科,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对抽象知识的排斥,而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常常使出浑身解数来制作华丽的课件,极易步入多媒体应用的误区。多媒体教学,究其本质,仍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一种师生交流的媒介,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对于公式推导等教学内容可以不用多媒体,以突出教学内容的简洁;对于尺规作图等内容,多媒体演示则缺乏真实性,不如教师用直尺和圆规在黑板演示的印象深刻;对于棱柱等几何体的三视图学习,建议教师采用直观道具,更具说服力。

结语

实践证明:合理、适度地使用多媒体辅教能够优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强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应当持着辩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多媒体辅教,发挥其"双刃剑"的功能,积极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

【中国分类法】G43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育领域得到迅速的发展,各个学科的教学纷纷把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一、多媒体让数学动起来,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占主要并向抽象思维过度的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学好数学特别是几何部分的一把金钥匙。借助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多媒体可以通过文字、图形的变换,角度的分析,全方位地展现几何图形,,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显示出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大厦”,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把静止的内容运动化,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清晰完整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寻求解体的最佳途径。例如《截一个几何体》一课,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的形状,从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如果不借助多媒体手段,需要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而这一点对于动手能力弱的独生子女来说会有很大困难,而借助多媒体手段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教师在教学时,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一起探讨:⑴用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如果截面是圆,则原几何体可能是什么几何体?⑵用一个平面去个几何体,如果截面是三角形,则原图形可能是什么几何体?问题提出来之后答案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教师不做任何评论,用多媒体一一把圆柱体、三棱柱被一平面剪切的过程及切割后的截面形状形象地演示出来,动态地感受图形变化和相互关系,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切割过程和结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开阔视野.。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是很强,空间观念也不完善,通过这种感性认识更加清晰地展示物体的构造,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空间思维的扩展,想象力的发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

二、多媒体让概念活起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抽象、难懂的概念需要学生掌握,它是数学学科的精髓、灵魂,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概念,是学生进行计算、解题、证明的依据,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可实际教学中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学习数学概念变成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不受学生们欢迎。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原理,进行实际运用成为数学的难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由形象直观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从而突破难点。多媒体能科学地、艺术地处理教材内容,多方面的调动学生的感官,从学生熟悉的、亲身感受的生活经验入手,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概念具有“生长活力” ,给一个学生感性的认识,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益于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例如:学习中“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这两个概念学生较难理解,可将生活中的一些有关轴对称的图形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如树木在平静的湖水中的倒影、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心形玩偶、京剧脸谱、奥运五环、双喜字等,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对称概念。看完图片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会回答每个图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好像是一样的,但不太敢肯定。接下来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清晰的演示一下,把图片从中间对折看看左右两部分是不是完全重合的,演示完学生们就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知道了什么是轴对称了。这样就把简单的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形象的图形,各种学生感兴趣的图形变换,给单调的数学教学增加了很多活力,既便于学生理解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数学概念更易学生理解接受,数学概念课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受欢迎的课了。

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的特点,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不能有效的、直观的演示和分析教学情境,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难度。深深领略新课改的精神,紧紧把握新课标的精髓,使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化枯燥为有趣,化繁琐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的兴趣盎然,优化课堂教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恰当的素材制作时效性强的数学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数学思维; 课堂教学; 多媒体1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

数学科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授课教师解决难点教学问题,因而应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授课。而且,每一节课不是非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可,有些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反而不如传统手段教学的实际效果好。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把数学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变辅教为辅学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置上,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以免干扰学生的视听,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应尽量地让学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来。一直以来,教师是课件的制作者和操作者,学生虽然受到了多重感官的刺激,但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尽量让学生参与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如此会使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研究者,这样的课堂就会彻底改观,学生的参与意识会空前高涨,学到的知识当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在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几何画板》软件是当然的首选。《几何画板》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向全国中小学教师推荐的教学辅助软件,是一种适合数学教学的简单工具。教师只要在开始的时候利用几节课教会学生使用《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和数学内涵,上数学课(特别是几何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析,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我们一定要明确,多媒体应用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只是通过这一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不能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目的,应避免生硬地把多媒体的手段安插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在某些需及时交流师生思想情感的互动过程中还应考虑避免多媒体的干扰,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不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的。

因此,我们不能把课件制作流于形式,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只会适得其反。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例如,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割舍教师的板书。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在黑板上提纲契领地写出来的讲授提纲或者画出来的图表。一般说来,板书既包括备课过程中设计好的相对固定的部分,也包括上课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具体情况临时书写的部分。教师板书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渐进的过程。演示课件的板书内容是备课过程中设计好的相对固定部分,且往往是一行一行的出现的,思维上的跳跃较大。而现场即时性板书则更能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并且对学生还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如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使用多媒体代替。

4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以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为基础

目前,我们的许多教师只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外衣下,把原来的黑板粉笔换成了屏幕,把学生封闭在教材或简单的课件内。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被灌输的对象。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方式相比,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关键在于使教师拥有先进的现代教学思想理念,并使之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中。这也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

第10篇

一、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1.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合理组织数学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适度的问题,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对数学产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也就成为了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关心、探讨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可根据具体的数学活动与现有学习资源如互联网中的数学课件资源、教师论坛、教学参考书中附带的光盘资源等对学生进行教学,农村学校可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从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快乐走入课堂。

2.良好的问题情境创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数学相对其它学科有其不同的特点,那就是数学的抽象性。仅依据感性认识去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是学不到数学的本质的,尤其初中数学的几何证明部份,对于天生就善长于形象思维的女同学来说,“数学”更是望而叹之,这就需要教师借助课件创造合适的数学情境与氛围,把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因此问题情境创设仍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热心的话题。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为什么要学数学?因为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数学原理,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人们运用数学知识去改造大自然,提高社会生产力,从而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因此,在新课导入时问题情境创设尽量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的身边,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价值。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他们必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或制作教具创设问题情境

与传统教学手段不同的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受到数学教师的青睐,使学生在刹那获得丰富的感受,达到迅速感知对象的目的,同时也可获得大容量信息。尤其在几何方面,运用得更加广泛,更能体现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制作教具给学生具体生动地演示一些例子,如轴对称图形的学习等。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用新旧知识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当遇到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时,从内心深处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解决问题和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等有关。教师如果能贴切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并适当的发展它,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深化这种结构,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且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产生学习兴趣。

4.通过数学模型创设问题情境

针对或参照某种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抽象概括或近似地表述数学结构,称之为数学模型。要利用学生所熟知的﹑感兴趣的知识来建立数学模型创设问题情境,解决数学问题。

三、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意识

1.德育意识

在现行的数学课本中蕴涵着许多德育的案例,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主的民族精神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的责任感,具备有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起到教材是德育教育“平台”的作用。

2.参与意识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应该让学生最大限度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3.现实性意识

现行的教科书对数学呈现与运用遵循着“探究活动——归纳数学规律——运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第一资源的教科书来说,显得比较单一,而学生的背境却有很大的差异。如:城乡区别,家庭教育,家长重视程度等。因此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适合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学情的问题情境,不可脱离学生实际,迷信课本。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数学规律目的,一切从学习实际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其背境应该是有趣、现实的。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兴趣。

四、问题情境注意事项

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学习数学的目的,除了要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体育比赛不仅精彩纷呈,而且竟争激烈,对于比赛结果的分析,往往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分析问题。

例:在一次射击比赛中,某运动员前6次射击共中52环,如果他要打破89环(10次射击)的纪录,第七次射击不能少于多少环?

分析:设第七次射击成绩为X环,由于最后三次射击最多共中30环,要想破纪录,可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模型

52+X+30>89

X>89-52-30

X>7

也就是说第7次射击不能少于8环,这样才可能破纪录。

由此可见数学源于生活还应高于生活,再如在统计调查的学习中,利用调查问卷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相应需要,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

2.要有利于教材的重难点突破

问题的创设不单单是激起学生的热情,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生动活泼地实现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目标的“情境”,仅仅是一种时髦的形式,导致的只能是教学活动的费时低效。要力求创设的情境既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又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知识的突破。

3.问题的梯度性

问题的提出应有梯阶性,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问题之间要不断加深难度,但又不可高不可攀,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必要提吗。当然也不可过易,学生不用思考就会达到,起不到目的。

4.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学会反思,注重课堂小结环节,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学会了什么,欠缺什么。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进取、反思的过程。通过对问题的反思,才能达到举一反三。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只有通过反思,促使学生查找薄弱知识环节,对其进行查缺补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第11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媒体课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2-0043-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媒体渐渐走进了中学的课堂。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睁大了他们求知的眼睛,惊异着知识的广博与深奥;教师也纷纷拿起现代教育技术的武器,向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大千世界的精髓。教师感叹现代教育的变革,也深深感触到现代教育的迫切要求。肩负培训国家未来建设接班人任务的教师,更增加了历史使命感和自身才智不足的竞争危机感。各级教育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健全各级各类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给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而教师更应很好地拿起这个武器,更好地为现代教育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如何投入到社会前进的潮流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项必备素质,以让自己更加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是每一位教师应深深思考的问题。

1 积蓄知识,储备能力

所谓的多媒体数学课件,就是把某一课时的知识,通过声、光、色、彩的技术处理,加工成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的文字、图形、图像等资料,并有机地组织起来。教师要努力钻研制作多媒体课件所需的各种信息技术软件。一般情况下,人们常用的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和几何画板等一些相关软件,这些应用软件各有千秋,可以配合使用。

1.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PowerPoint演示文稿是一款编辑简单、操作便捷的演示软件,它能够将文字、图形、图像综合在一起,播放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声音效果,加入视频录像,录制旁白。更加可贵的是能够进行超链接,能够进行幻灯片之间的自由跳转,方便师生在讲授与操练之间自由地进行互动活动,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在目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多媒体课件都是由PowerPoint制作出来的,PowerPoint软件备受教师的青睐。

1.2 Flas制作

Flash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图形制作、动画制作软件,它是一个多媒体网页和矢量动画设计平台。Flash制作出的动画文件不但可以插入到HTML文档中,也可以单独成为网页。它不但能够制作出一般的动画,而且可以制作出带有背景声音,具有较强交互功能的动画电影。笔者对Flash的使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被其强大的绘图功能深深地吸引。比如说,数学公式和数学题的编辑,交互使用绘图工具就能够制作出各种数学式子,分数、带有分数的方程式等都能够用Flash绘制,并能够以图片的形式导出,同时最好储存好源文件(即fla文件)。也可以配合应用题制作简单的动画,比如说,行程应用题是数学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很多学生缺乏思维和想象能力,因此经常造成学习上的障碍。如果用Flash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学生亲眼目睹实物和场景的变化,就能够清晰地看到事情的来龙去脉,更加深刻地体会行程类型的应用题的本质,并且能够从中总结出规律,以便更好地解决这类难题。最可贵的是更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数学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

Flash功能虽然强大,但制作的步骤繁琐,不利于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因此,对于多数数学教师来说,Flash仍然是一个,很少有人能够进得去,出得来。不过,鉴于其强大的实用功能,笔者仍然向广大数学教师推荐,去实践就会发现它实在是太棒了。

1.3 Authorware

Authorware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一种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它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以图标为程序的基本组件,用流程线连接各个图标构成程序。通过对图标的调整来编辑一些控制程序走向的活动流程图,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多媒体项目数据汇在一起,就可达到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目的。Authorware是目前最流行的专业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工具,它不但适合专业人员开发多媒体软件系统,也适合非专业计算机人员(包括教学人员)制作各类多媒体课件。在所有笔者认识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中,Authorware具有最强大的功能,也是广大教师最值得去钻研、实践的教学软件。

2 模仿制作,寻找差距

学会了常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就该尝试制作多媒体课件了。学然后知不足,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模仿制作,与同组教师进行研讨交流,找不足,寻差距,从而提高自己课件制作的水平。当然很多的课件都有很多相同的部分,这些部分教师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积累自己的素材库,以便随时调用,减少不必要重复下载的麻烦,这也可以说是备兵备战。平时多注意积累,到时才能得心应手,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课件制作的任务。

积累素材的方法很多:一是采集素材,如图片、音像、动画、音乐素材平时应留意从报纸杂志上收集,到音像店购买或到因特网上选择;二是制作素材,包括文本制作,图形、图像制作,音频制作,动画制作,视频制作等,尤其是动画制作,技术性要求很高。动画适宜表现教学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计算机动画软件分二维、三维动画,如Flash、Authorware、几何画板等,用来做模拟动画,能化静为动,生动有趣。

3 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模仿完别人的课件就要创作自己的课件了,只有自己构思、自己编辑,才能说是真正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巧。学会自己走路,而不只是跟在别人后面左顾右看,永远做别人的影子,失去自我生存的价值。人云亦云,怎么能编辑出高品质的课件?只有尝试自己制作,才能制作出符合自己班级实际教学水平的多媒体课件,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灵活变通,更好地改编不适合实际的课件的缺陷之处,改进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能够反复思考,细心揣摩,使课件的制作更加趋向于完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使用别人的东西,时间长了,除了学生感到枯味,就是教师自己也会渐渐迷失自我,渐渐失去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兴趣,变得麻木起来。

社会上需要的就是创新性人才,教师要想培育出这种人才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创新,创新自己的教学,创新自己的学生,让自己同学生一同体验创新所带来的快乐。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模式,根据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教材所包括的概念、定理和例题等内容分成许多步骤,这些步骤可以按照初中数学的逻辑顺序排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来安排。要注意课件的教学性、科学性、交互性、集成性、诊断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呈现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提供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创建多种学习途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12篇

1 电子白板概述

早期,电子白板应用于一些商务会议以及商务活动,其前身是普通的白板。电子白板的发展历史不长,一开始电子白板是复印型的电子白板,随着电子白板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现在出现了比较适合于进行课堂教学的交互式电子白板。

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主要包含计算机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及投影设备等。交互式电子白板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使用电子笔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进行单击操作,将有关的指令信息以及控制信号传递到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再将相应的视频信号输送到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进而实现电子白板教学。

2 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2.1 应用电子白板所具有的注释功能

如“去括号”,在对该节内容进行讲授时,教师需要确保学生掌握好去括号的相关运算规律。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所具有的注释功能,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现这一抽象过程,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通过电子白板所具有的注释功能,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对教授的内容进行标记与书写,并且对于不同题目来说,还可以使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方便学生观察知识的规律。例如,在图2中,教师利用蓝色表示自己出的有关于有理数运算中的去括号例题,而利用红色表示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计算思维。通过不同颜色的展示,清晰又明了地让学生掌握了去括号的规律。

2.2 应用电子白板所具有的自带功能

如“角”,对该节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先教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此时,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所具有的内置资源库里面挑选出一张比萨斜塔的图片,然后从电子白板所具有的自带工具里单击数学工具,找到量角器这一项,最后在电子白板中对量角器进行旋转,测量出比萨斜塔倾斜的角度。

2.3 应用电子白板所具有的拖动功能

利用电子白板中所具有的活动挂图页面,可以储存一定量的图片以及文字,并且可以对储存的图片以及文字进行一定的拖动操作。通常情况下,在电子白板的应用过程中,有一个功能对于授课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那就是拖动功能。

如当学生学习完“轴对称”“中心对称”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准备一定量的有关于轴对称以及中心对称方面的图片,并将其储存在电子白板所具有的资源库里面,当向学生讲授习题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将图形拖动到轴对称或者中心对称的选择框中。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动手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有利于更深刻地掌握知识。

2.4 利用电子白板的直观性

通过电子白板的应用,教师可以清楚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理论知识的视觉感受。比如说在学习“不规则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向学生演示什么是不规则的图形。以学校操场的跑道为例,该图形就属于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接下来,教师再从书面意义上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不规则图形”,也就是:不以基本图形的形状出现的,是通过一些基本图形拼凑以及组合的图形。不规则图形没有办法直接计算出来它们的周长或者面积。

3 有效利用电子白板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3.1 利用电子白板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直观性

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直观性。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利用黑板进行教学活动的,并且在该教学活动中,通过使用直尺、三角尺、圆规以及量角器等数学工具,对数学问题进行讲解。然而,由于电子白板中包括上述所有的数学工具,因此,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灵活地使用数学工具,从直观上为学生讲解相关问题。

3.2 利用电子白板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采用电子白板进行数学教学时,其最大的优势是电子白板具有比较强大的交互功能。因此,使用电子白板授课能够对相关课件进行旋转以及平移操作,进而降低教师在备课时具有的压力,确保教师在准备好了教学素材以后,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内容的研究上,无需再例外准备相关的教学演示实物,从而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3.3 利用电子白板可以确保教学的连贯性

由于电子白板具有投影、电子手写和触摸的功能,并且在电子白板中,传统意义上的黑板式教学模式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了结合,因此,电子白板不仅属于高科技技术,还是传统技术的更新。以前,对初中数学进行教学时,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然而,这样不仅需要考虑电脑的屏幕,还需要在黑板上书写、解释数学知识。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时经常需要在电脑和黑板之间进行往返,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强度,降低了教学效率,影响了学生精力的集中。如果采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因为电子白板本身就具有书写以及点击的功能,因此,可以避免教师在电脑和黑板之间进行往返,确保教师的精力都集中于电子白板中,进而降低备课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连贯性。

3.4 利用电子白板能够丰富教学内容

电子白板中具有非常丰富的数学工具以及特效应用,比如说拍照、探照灯、拉幕以及擦除等,通过使用这些应用,教师可以丰富授课的内容,增加数学课件的趣味性,完善数学教学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变得越来越普遍,将电子白板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还为教师提供一个生动而又形象的教学平台。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挖掘出电子白板中一些能够在教学中使用的功能,学习、掌握该教学技术,将电子白板运用于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丰富自身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效率,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燕.《位置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3):15-18.

[2]尚晓晶.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基于电子白板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0(2):16-18.

[3]叶文俊.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