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

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

时间:2023-05-30 09:48: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

第1篇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做老师的当然不会等闲视之。问题虽然出在学生身上,根源却要从老师身上找。因为从小学到中学,在作文训练方面,学生还是写命题作文居多,根本不用考虑取什么作文题,那是老师的事。只是到了初三,为了应付中考,老师才偶尔布置写那么三两篇话题类或材料类作文,而写这类作文第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取作文题。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加之平时写得又少,学生写这类作文时水平低劣自是难免的。要让学生能够给自己的作文取一个靓丽而新颖的题目,我认为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二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一些常规的作文拟题方法。

一、改变思维方式

1、训练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它是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如我教学《滥芋充数》这则寓言后,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从中受到的启发,有的说:不学无术没有好下场;有的说吃大锅饭不利于不调动人的积极性;还有的说骗子之所有得逞,在于被骗者太愚蠢;等等,不一而中。由于思维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自然就不一样。

训练发散思维,指导的关键在多角度上,老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想象性问题、求异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同一文章可否采用不同的写法?同一事件可否提炼出不同的观点?等等,指导学生一文多读,一事多写。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思维训练,学生们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会有所改变,他们在作文时就会不囿成见,不唯书本,使他们的思维达到“精鹜入极,心游万仞”的理想境界。

2、训练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的英姑和“倒骑毛驴 ”的张果老,之所以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反”和“倒”。这种与常理相悖的表现方式,与逻辑上的逆向思维有相似之处。学生要想拟出有创意的题目,学会逆向思维必不可少。只有学会了逆向思维,才能有助于你从别人想不到的反角度去看问题。如我以“回报为话题,要求学生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作文,许多学生写出了有创意的文章。

其实,将逆向思维运用于写作中,古已有之,并不是什么创新之举。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他一反前人的悲秋之情,写下了格调高昂的《秋词》;王勃更是一反古人送别时的离愁别恨,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让他名垂千古。倘若我们的学生在拟题作文时也学学古人,合理地运用逆向思维,所拟作文题必定不同凡响,让人一见钟情,过目不忘。

二、掌握作文拟题的方法

1、借助修辞拟题。从美学上说,人的审美眼光是独特的,但是对美的追求却是一致的。拟写作文题时,巧用修辞,可增加文章美感,使题目显得富有文采。如以“诗歌与生活”为话题作文,运用修辞手法,可拟如下作文题:《生活如诗》(比喻)、《花落去,诗还在》(对偶)、《我与诗为友》(拟人),看到这诗意化的题目,一下子便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人未读文章先有情。

2、借用热门话题拟题。当今世界,新事件、新现象、新话题,层出不穷,学生若能在拟题时关注时政热点,拟出的作文题目定能出新出彩。如在这次“一模”考试中,我欣喜地看到有位考生的作文题为《风雪改变了爱的距离》,文章写的就是今年雪灾中,素不相识的人面对灾民灾情,所表现出的爱心,显然,这位考生的拟题就是取材于热门话题。勿庸讳言,这样的作文题,不仅有新意,而且有深意,可谓立意高远,从而使它从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3、借用符号来拟题。“浓缩就是精华“,文章的标题,应是作品思想内容的高度提炼,是作者智慧的化身。长的标题会给人以拖沓的感觉。短简的标题给人一种干练的印象。而借用符号来拟题,可以化繁为简,增强标题的意蕴和表现力,取到文字难以替代的作用。

4、借用古诗词,名言,俗语拟题。拟题时巧用古诗词,名言,俗语,并巧妙加以翻新改造,既给人以亲切感,又要能增强感染力。如以“分数”为话题作文时,可拟题为《都是分数惹的祸》,以“动物”为话题作文时,可拟题为《我是胖猫,我怕谁》,像这样的作文题,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还有的题目,如《开卷未必有益》,《班门弄斧又何妨》,《酒香也怕巷子深》等,则是由名言,俗语等转换而来,这样来的转换,使文章的标题在立意上便显得先声夺人。

5、借用名著拟题。名著是中学生课外阅读中面大量广的精品库。在这个精彩纷呈的文学殿堂中,找到名著与现实的切入点,古为今用,借古人之嘴,说今人之话,用老故事来阐述新道理,不失为一种较新颖的拟题法。如《孙悟空打假记》,《假如范进参加中考》,《我与〈西游记〉有个约会》等题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第2篇

审视当前的作文教学,不少教师把重心落足到作文技巧与形式的训练方面,关注作文而忽略学生生命主体,从而导致作文情感缺失、形式僵化、内容空洞等诸多问题。

探究其根本原因,是作文教学把“作文”当作教学终极目标和目的,把作文形式与技巧的训练当作是提升作文的主要途径,导致作文与生命情感的剥离。

由于重文轻人,从而淡化了人的主体地位,致使人的发展受到漠视。这与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相背离。

生态课堂的三态:生命态、生活态、生动态,尤其是生命态使学生的生命主体得到充分的尊重。始终把学生当作独立、完整、自由、发展的生命主体,才能有效地突破上述作文教学的弊端。而生命主体中与作文紧密相连的是情感,文是情感的产物,文因情而生,情之所至,兴之所发,思于心,发诸笔端所成。刘勰在《情采》中指出:情先乎采,是为文的基础。

爱是情感中最活跃、最重要的部分,在文与人的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教育家指出: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爱心。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内容是学生心灵美丑的折射,要想写出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的文章,必先要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的思想品位,对生活和生命有着热爱的情感状态,唯有如此,才能笔下生情,笔下传情,也才能用手中的笔去点燃高尚而闪亮的思想火花。

因此爱就成了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情感支点,如何以爱为支点进行生态作文教学,我作了如下探微:

一、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对爱的关注

学生作文最欠缺的是关注,如父母给孩子的可谓倾其所有,然而面对抒写母爱亲情的作文竟然提笔无言,谈到父母不少学生连好感都没有,甚至视父母如路人。

究其原因,不是学生无情,而是学生没有关注父母的意识与行为,尽管父母爱的付出如山似海,他们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导致他们的情感世界没有父母爱的身影,有的只是向父母索取,有的是自己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父母产生的不满与报怨。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日常教学探讨艺术手法背后,教师必须挖掘蕴含其中厚重的爱。引起学生对自我情感的观照与反思,触动学生的情感认知,产生相应的关注行为。

如《〈宽容〉序言》中“宽容的精神”,不仅体现在社会的尺度,也包括个体的范畴;不仅表现在思想上宽容地对待不同意见、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也表现在生活中对同学、对朋友、对家人等的尊重、谅解。利用此文让学生从宽容中关注爱,并以《解读宽容》为题作文。

再如《项脊轩志》中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缓缓渗透出来的亲情,也许在发生的时候,尚不能感悟,一旦在事后回忆,便禁不住热泪盈眶。可让学生从眷恋中关注爱,并以《记忆与感动》为话题作文。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关注,教师可以把课文与生活有机地整合,设立相应的关注目标,如:以《〈宽容〉序言》设立“记录微笑”,以《项脊轩志》设立“聆听母亲的叮嘱”,并要求持续观察一周以上,每天写出观察日记。

二、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爱的认同感

产生爱的基础是对行为的认同,之所以学生认识不到爱,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生认为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等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们应该做的,把自己放在一个理所当然承受爱的位置,缺乏认同。根据教育心理学,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培养认同感:

反思法: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因素与条件引起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从而纠正错误的认知,形成正确的爱的观念。比如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可以利用史铁生对不懂母爱的追悔,引导学生去反思自己,以《我能读懂母爱吗》为题进行作文。

案例法:最近在网上盛传并感动无数网民的著名演讲《感恩父母》,演讲家邹越用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因与父母发生矛盾离家出走的女孩子,用下跪来感谢给他一碗面的老板。但老板痛心地告诉她:孩子,你我素不相识,我只是给你一碗面,你就用下跪来谢我,而你的母亲给你煮了一辈子的饭,你非但没感激她,还弃她于不顾,我这碗面不应该给你吃呀!就这一句话深深地激起了出走孩子内心对父母爱的认同感,并促成了孩子的转变。

情景创设法:教师可以创设出真实的生活情景,并要求学生以此作文,比如:假如我没有了父母,我会怎么生活;如果我在泰坦尼克上,我将怎么办等。这样让学生换一个角度认识生活从而克服心理适应所带来的麻木感。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只有失去才知道拥有的珍贵。

移情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通过对“移情与亲社会行为”课题的多年研究指出,移情是孩子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移情力,让孩子通过角色互换,体验社会生活中不同角色的感受。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移情法让学生去亲近生活、理解生活、认同生活。

三、利用生活实践加强学生对爱的体验

体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经验形成教育,它具有新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另一方面,在价值观上,又重视人与人的理解与合作,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就是要强调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因此除了让学生从经验上去关注并认同爱,更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爱,促进学生个性情感的发展。如,照顾社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写出行动报告。组织义卖活动,以此作文。

四、利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对爱的回报

知爱更需爱的回报。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而学生的思想境界决定着人对生活的态度与认识。会感恩的学生会更自觉地去留心生活的点滴,会更自觉地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生活,会更自觉地用实际行动去回馈他人,做一个懂爱、会爱、回报爱的人。随着学生这种视野、认识、思想的不断提升,学生对生活认识的广度与深度也随之不断扩展,生活既作文,因此作文的深度广度也随之提升。

培养感恩的方法是很多的,比如以感恩为话题作文,以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以感恩为内容的主题班会,组织以献爱心为主题的捐赠活动等。

五、利用经典文章培养学生对爱的升华

经典文章不仅是冯友兰《人生的境界》,赵鑫珊《人是什么》,《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等文章,还可以找很多文章来学习,可以提升爱,爱自己,爱所有的人。这样,学生才具有思辨、厚重的爱,这样的文章才是高考阅卷老师青睐的对象

教师应该以爱父母为发散点,用经典文章引导学生去爱老师、同学、亲友以及身边所有的人,去爱家、爱社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自然。

随着爱的不断扩展与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就会随之扩展与升华,而对人、事、物就更能体察入微,产生积极的思维状态和超然的审美状态。爱就如催化剂。因为爱老师,学生会更加留意老师的点点滴滴;因为爱学校,学生会对学校的一草一木格外有情;因为爱秋雨,雨也会因爱而在学生的心灵舞出最美的旋律;也正是因为有了爱的情感,学生才会把爱给予他人,给予世界。当学生把爱的给予当作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时,所抒写出的作文才会真正彰显人性最美的光彩。

第3篇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

然而,目前学生作文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很多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畏惧写作训练,作文质量普遍不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消极被动,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视写作为畏途。同时,因为学生生活单一,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对生活缺少观察与体验,平时积累不足等原因,所以出现了作文内容空泛,感情贫乏,思想简单,缺乏创新精神,作文语言混乱,文章思路不清等等问题。

同样,目前教师的作文教学也存在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大部分教师注重阅读教学,轻视作文教学。即使进行作文教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写作目的功利、写作内容随意、作文讲评单一等。通常,教师会在仅有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大讲如何“开头、过渡、结尾”;如何“审题、立意、构思”;如何“描写、议论、抒情”,只是单纯地传授写作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观察、思维、创新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其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

在如今应试教育依然作祟的教育坏境中,我们语文老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努力改变现状,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就得要让自己的作文教学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作文教学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不是指直接影响学生具体的动笔写作的行为,而是指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意识,把握写作的基本规律,感受写作过程,运用适当的写作策略,适时调适自己的写作心理等。

那么,作文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呢?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探索了这样一些常用的方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设置作文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感悟能力,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生活是作文之源,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取生活的某一典型场景,作为观察的客体,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写作训练。一次,我和学生同游家乡的虞山,到了剑门顶峰,俯视山下尚湖,我们都感慨自然的伟大,人类的渺小。于是,就有了学生对虞山的一段真情告白。“虞山啊,我想对你说:你是那么的庄重、深沉,是那么的宽容、博大,你包容了一切事物,见证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你孕育了生灵,充满着朝气与活力,为人类服务着、奉献着,却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你让我懂得了、明白了、感悟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胸襟与情怀。你是我学习中的老师,更是生活中的导师。”此时,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去观察山上的景物。“再往前走,就到了松风亭。此时,山上的山茶花正开得烂漫,一朵朵粉红色的山茶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绚丽多姿。远处飘来一阵腊梅花香,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心醉。那几棵苍翠挺拔的松树在寒风中屹立不倒。这时,山风吹过,松涛阵阵,我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絮语,她仿佛在对我倾诉着她的心语——欢快、悲伤、痛楚……”我想,只有当学生真正去体验并感悟生活时,才会有鲜活的文章呈现。而创设情境的作用,主要是能够优化学生的写作心境,促进学生的写作激情,从而让学生轻松地写作。

2.置身写作情境,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确实,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没有直接的写作体验,那么,老师的指导往往是隔靴搔痒;相反,如果有了写作体验,老师的指导就会对症下药。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注重亲身体验。这个体验,不仅指学生要体验,教师也要体验。事实也证明,当我和学生谈论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感受时,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写作以“一路书香”为话题的作文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从小时候爱看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简直让人身临其境的连环画,到初中爱读飞檐走壁、刀光剑影、侠骨柔情的金庸武侠小说,到了大学,则沉醉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婉约与豪放的境界中。而现在,我的枕边一直放着一本《泰戈尔诗选》,他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读书,就是和高尚者对话。书香,熏陶了思想,洗涤了灵魂,伴我一路成长。“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读书感悟激发了学生的盎然的兴趣,学生纷纷谈论自己爱读的书,喜欢的作者,读书的小故事,小挫折,读书时的感受等等。有了深刻的感受才会有传神的笔调。

3.抓住局部,放大细节,对写作过程中一些重要环节进行深入探究,揣摩要领,领悟规律。

初中作文以记叙文的写作为主。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要有计划地抓住一个个局部,进行“分解动作”,深入研究,以此带动全篇,让学生易懂易写。比如,在记叙文中要刻画好人物是有相当难度的,不可能一下子写好,那么,可以先抓肖像描写的训练,再抓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的训练。而抓肖像描写训练时,可以从容貌、神情、衣着、体型、姿态等角度进行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也可以从静态写生、动态捕捉、粗线条勾勒、工笔细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前后对比描写等等角度进行开拓深入,使学生学有所获。又如,在训练学生进行自然景物描写时,可以结合文章,归纳出很多写景的方法,如多角度、多感官、巧引用、善联想、描色彩、绘情态、用修辞、讲顺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等,这些方法又可以综合运用,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和抒发作者的情怀。当然,这种训练不是教师凭空地去讲述名词术语,而是以范文或习作为依据,启发学生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自己去精心地观察、熟悉、体验。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习作慢慢生动鲜活起来。

4.展示典型,加强赏析,指导学生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提升写作能力。

这种赏析,既可以是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优秀作品,在班级里朗读,并介绍自己的写作意图、写作过程、写作方法、成功或不足之处等,这样,在交流或倾听同学写作经验与感受的过程中会慢慢形成对写作的一些认识,也能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也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名篇佳作,具体谈谈文章在主题、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要手高,必须眼高。还可以是教师推荐,由师生共同赏析,或领略立意的高远,或欣赏意境的开阔,或推敲构思的巧妙,或咀嚼语言的甘味,或体悟情怀的高洁,或感受思想的深邃。师生通过各抒己见、交流切磋,使原本朦胧的写作意识、写作思路变得清晰明朗,也丰富了写作知识,训练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鉴赏水平。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对自己下笔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

5.作文批改,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评论中进步,在修改中提高。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文成于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批改、修改,教师要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与鼓舞,有效地纠正学生作文中的漏误并进行有效的修改提高。但是,传统作文批改存在很大的弊端,教师往往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圈点勾画写评语,学生拿到本子最多瞄上一眼就作罢,在这种学生写、教师批的模式下,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因而学生不容易将教师的批语和评讲的理论转化为一种写作的实践。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新《课标》指出,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批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新《课标》给我们指出了方向,我们教师在作文批改时,应该放弃这种单一的批改方式,而要综合运用多种批改方式。例如:前期,教师示范批改。教师可以选择一两篇具有共性的例文,引导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对例文进行合作式修改,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修改文章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也为接下去的自改、互改打下基础。中期,学生自评自改。学生可以先从作文的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等方面着手,熟练掌握后,可以看文章的中心是否正确鲜明;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具有典型性;看文章结构层次是否清晰;看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要求;看语言是否生动形象等。后期,学生互批自改。互批依然要涉及到文章用词、造句、篇章结构、中心思想、语法修辞诸项。学生互相批改后进行交流讨论,把自己的写作认识和过程感受同别人的认识与感受进行碰撞,产生更新的更完美地认识感受,从而作用于下次的写作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修改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地写作,同题多写,这样的效果更佳。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批改,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提升学生写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