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小孩

教育小孩

时间:2023-05-30 09:48: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小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小孩

第1篇

爱迪生上了几个月小学就被退学了。老师和朋友们都说他:“无能”,只有他曾经当过老师的妈妈护着他,说:“不,这个孩子绝对有他的长处。”爱迪生原来是这样的孩子。

爱因斯坦不擅长和别人交流,学习上除了数学以外都不行,上大学的时候也得寻找那种不需要考试的学校,好不容易进了一所大学,还被人们说成“有怪癖”。

比尔盖茨自小比较孤僻,性格古怪,他最亲密的伙伴就是电脑。

这些日后的大天才,在小时候居然是LD。

LD是“Learrning Disabilities”的简称,意思为“学习障碍”。据研究显示:患有LD的以男孩子居多,男女的比例大致是4:1。LD小孩的一大特征是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别人责备,而且还被人们视为“另类”。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去教育这些所谓“另类”的LD小孩,以至他们在某一方面的才能不被埋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找出原因

LD并非智力上有什么问题。很多孩子的个性都很强,也有的孩子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学习。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能够做得很好。很难用是否智力发育迟缓这个尺度来衡量他们。由于LD小孩的表现看似不正常,因此常会受到歧视。比如我班有一个男孩子叫周,别的孩子都管他叫“外省佬”。他平时很好动又贪玩,他的妈妈总是苦口婆心地跟他讲道理,他也很懂事似的认真点头,可是不够三天又惹麻烦,不是这个投诉他拽人家头发,就是那个说他故意绊倒小同学……总之就叫班主任和家长很头痛。你说批评他吧,他就用无辜的眼神看着你,好像在问:“我有错吗?”唉,同学们都不爱和他玩了,他还不知道自己错在那里!于是我耐心地教育他,告诉他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如果他做对了,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杨他。渐渐地,他有所改变了,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他了。

二、不要忽视宽容的力量

对于LD小孩来说,老师的宽容是一种莫大的鼓励。那一年,我当一年级的班主任,班上有一位特殊的后进生叫小池,听说他有一个很难改掉的坏习惯――偷东西。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每次偷到东西都不占为己有,而是很大方地把这些“战果”送给别人。有一次上课,一位女同学泪流满脸地向我报告不见了一个铅笔盒,我用严厉的目光在教室里一扫,接触到小池慌乱的眼神,不用说,又是他了,这小孩子怎么这么难教呀!我当时很生气,真想走过去大声教训小池一顿,要他交出铅笔盒。但我转而又想:如果我当众批评小池,他的颜面何在呢?说不定情况会更糟,不,我不能这么做,小池不是真的小偷,他只是一个有坏习惯的小孩子而已呀!想到这里,我已慢慢平静下来了。我决定用宽恕的态度去教育这个所谓的“坏小孩”。于是,我和蔼地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你们有谁捡到铅笔盒呀?如果谁捡到就请还给这位女同学,老师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听了我的话,班里开始议论纷纷。我悄悄地注视着小池,看他准备怎么做。只见小池满脸通红,低头默不作声。见状,我又故意说:“哦――我记起来了,小池刚才对我说捡到了一个铅笔盒,小池,你拿出来看看是不是这位女同学的吧!”小池终于明白了我的暗示,小心翼翼把铅笔盒交出来,果然是那位女同学的。我非常高兴地在小池的名字旁边印上了一朵鲜艳的小红花,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小朋友们,小池做了一件好事呢!大家表扬他!”顿时,掌声四起。在热烈的掌声中,我发现小池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却又难已掩盖心中的喜悦,他不停地说:“谢谢老师,谢谢大家!”刹那间,我突然意识到:小池喜欢偷东西的行为,反映了他其实十分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放学后,我私下找小池谈心,告诉他偷东西的行为是不对的,想得到别人的赞扬,就要自己争气……小池羞愧地低下了头,说:“老师,我一定会改正的。”虽然我知道要一个小孩一下子改掉一种长期养成的坏习惯有点困难,但是我更加理解孩子需要的是师长的鼓励,我坚定地拍拍小池的肩膀:“嗯,老师相信你,你一定可以改正的!”从此以后,我就找各种机会表扬小池,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例如:劳动积极,表扬;按时交作业,表扬;早到校读书,表扬……渐渐地,埋怨小池偷东西的声音消失了,小池的朋友多了,学习来劲了,成绩也一步一步地提高了。后来,我想:如果我当时不原谅小池这种怪异的行为,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那后果会怎样呢……我为自己用宽容保护了一个小孩子的自尊心而感到庆幸。

三、爱是通向心灵的桥梁

还记得那一年,我刚刚师范毕业,在广州实习。班上有一个很内向的小女孩,她几乎从不和别人说话。有一天,我和孩子们在音乐室玩耍。突然,妞妞说:“老师,你做妈妈好吗?”啊?我没听错吧?那一刻我惊讶极了,脑海中呈现早上妞妞拉着妈妈的衣服,不舍得让妈妈走的情境。妞妞毕竟只是一个小孩子,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尤其是母亲的爱。“嗯,好呀!”我嘴巴上爽快地答应了妞妞,心里却想:“天呀,我今年才18岁,毫无经验,应该怎样做妈妈呢?哎,甭管了,只要小朋友们开心,豁出去了!”于是,我就按照书上所说的温柔地笑着说:“来,小朋友们,老师当妈妈,你们当宝宝,妈妈唱摇篮曲,宝宝乖――该休息了。”哈,这一招果然有效,妞妞和其他小朋友都温顺地躺在我身边,做睡觉状。看着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轻轻地唱起了摇篮曲:“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摇篮摇你,快快安睡,夜已安静,被里多温暖……”室内静悄悄的,窗外一缕美丽的阳光照进来,柔和地撒在光洁的地板上,在温馨的歌声中,“妈妈”用手轻拍着“孩子们”,不一会儿,“孩子们”都甜蜜地“睡着”了。

第2篇

1、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看到孩子有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着干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

2、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当孩子有强烈的情感反应出现的时候,家长要去倾听,倾听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不是因为孩子渴望成为成人、渴望独立,家长没有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

3、家长要给予孩子信任。孩子处于半成人期、儿童化的阶段,具有可求信任的心理,所以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权利、信任,让孩子独立做些事,接纳孩子不好的方面;

4、多给孩子议引导建议,多鼓励。让孩子有尝试新事物的积极性,具有自信良好的心态。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1、采取平静,沉稳的方式教育。家长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而应尽量控制自己。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根据实情,给孩子重点分析两方面问题:一是是非问题。联系实际,给孩子讲清楚如何对待金钱会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小的毛病发展下去,会铸成大错。—二足想花钱应该怎么办。告诉孩子,想买什么跟家长说,家长给钱或不给钱是经过思考的,要钱就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

2、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孩子需要零花钱,有的家长根本不给,这是不妥当的。给零花钱多少要从实际出发,看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实际需要,而日.要指导孩子怎样花钱。

3、在家里专门准备一个抽屉或匣子,放上十几元或几十元钱,急需时取用。里边放一个本做记录用。明确告诉孩子,这里的钱在急需时可以拿去花,不过拿多少,找回多少,买什么东西要记下来,还要写明时间。这样,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觉得家长信任自己,反而不会乱花钱。

4、让孩子学会存钱。压岁钱和剩余的零花钱给孩子储存起来,开一个活期存折,陆续存入,真正需要时,用多少取多少。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积累资金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其最人为出的好习惯。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本科;活课程;陈鹤琴;学以成童

2020年9月7日,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师发展大会上强调:“教育系统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破除教师发展方面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新征程。”[1]这体现了国家对教师培养的重视,也表明教师培养要不断改革创新,以符合社会需求。党的以来,国家颁布一系列教育政策法规,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都强调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党和国家对于教师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绍兴文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基于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深入研究,提出“学以成童”的人才培养核心理念,并在该理念引领下探索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优化,建构一种“活课程”。

一、“学以成童”理念阐释

“学以成童”理念肇始于中华儿童教育社社歌《教师歌》,由时任社长陈鹤琴先生邀请陶行知先生创作。歌词里彰显了“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的“学以成童”的思想。陈鹤琴先生提到“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2]22,要想从事教育工作,首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其次,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不是皮球,更不是鸭子,而是一个有生命力和生长力的好动的小孩。”[2]16那么教育者应当解放儿童,信仰儿童,鼓励儿童去发现、去创造,赋予他们自己去想、自己去做的权利。教育最后应当回归到儿童起点这里,陈鹤琴先生一直强调重温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儿童才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是陈鹤琴先生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与期待,同时,也是对师范专业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指引。(一)“发现小孩、了解小孩”指向学会教学。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要求教师应当全面深入的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且将这种规律性的认识融于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实现“发现小孩、了解小孩”其实就是学会教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必须要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陈鹤琴先生在描述“活教育”时曾说过:“所以我可这样的肯定说,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2]22“活教育”思想能为教师学会教学提供理论的指导和支持,教师在观察、发现和了解孩子后会发现:孩子是天真浪漫的,带有独特想法的个体,所以,我们应该遵循孩子的天性,将教育对象视为“活的孩子”,践行“活的教学”。学会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在发现、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学会怎么用活的方法、原则教育孩子。(二)“解放小孩”指向学会育人。解放小孩要求教师应当放手教育,陈鹤琴特别强调幼儿能做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包括实现儿童各种丰富的潜能……它还应该用于鼓励和促进怀有各种不同想法、生活于各种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去进行各种不同的生活尝试。”[3]教师尽量不要按照成人的思维束缚孩子的发展,要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孩子营造乐于学习探究的物质环境,让他们去探索,更好地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去进行学习,并在他们学习过程中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三)“变成小孩”指向学会发展。“学以成童”的理念中“变成小孩”其实是一种诗性智慧的觉醒。教育最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陈鹤琴这里,教育是一个持续发生与生长的概念,不断生长从而日趋完善,持续生长最终变成儿童,实际表达了对于教师在综合素质与人格品质方面的更高要求。陈鹤琴一直强调,“小孩子是不容易教的,幼稚园的教师是不容易做的,”[4]83-84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就要从“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2]21幼儿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教学反思的能力,在教育实践过程当中学会自我诊断,不断改进,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学会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四)“信仰小孩”指向践行师德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教育者必须要有爱的情怀。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老师有学识固然重要,而主要的还在于他们对儿童的纯爱与对儿童的感情[4]559。只有真正的热爱幼儿,才能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师德养成教育直接关系着师范生培养质量,是新时代师范生培养的核心[5]。正如陈鹤琴说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都会深刻地影响儿童的。所以,做一个好的教师一定要具有优良的品质,处处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养成儿童良好的品格。”[4]437在“学以成童”理念指引下,学前教育专业对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探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指向“学以成童”的课程体系,设计多元化的课程组织,探索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二、“学以成童”理念下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体现专业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预期与追求,是专业认证的总纲,具有统领性作用[6]。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当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毕业要求集中体现产出导向的基本理念,是整个认证的核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的依据,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最终指向于促进学生的发展[7]。本专业基于“学以成童”理念,从“发现小孩、了解小孩、信仰小孩、解放小孩、成为小孩”挖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核心指向。(一)基于“学以成童”的培养目标。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对于幼儿师范生人格的培养,所以在江西省幼稚师范学校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标[2]16。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不是教学生只会读书,而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人应当具备“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态度、服务的态度、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2]60-62陈鹤琴先生认为发展幼儿师范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幼儿师资,还要为国家建设培养新国民。教育是百年大计,要想办好幼儿教育,培育好的师资是关键所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影响儿童,所以,教师除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外还应当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陈鹤琴先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涵盖了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部内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绍兴,服务浙江,秉持“学以成童”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保教能力和实践反思能力的幼儿教师。(二)基于“学以成童”的毕业要求体系。遵循“学以成童”理念,结合专业认证标准,本专业毕业要求划分为八个方面: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保教知识、保教能力、班级管理、综合育人、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信仰小孩”主要支撑“践行师德”,对应毕业要求中的“师德师范”与“教育情怀”,根据陈鹤琴先生思想,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是构成幼儿师范生品德的核心。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爱的情怀,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本专业在“毕业要求1师德师范”设立了“政治认同”与“职业道德”两个指标点。践行师德从依法执教、立德树人、师德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设立了“专业认同”与“职业使命”两个指标点,专业应指引幼儿师范生正确的方向,以“做幼儿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为目标。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发现小孩、了解小孩”主要支撑“学会教学”,对应毕业要求中的“保教知识”、“保教能力”:发现儿童、了解儿童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陈鹤琴先生认为掌握儿童年龄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是科学实施“活教育”的基础。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专业的保教知识与保教能力,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融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毕业要求3保教知识”设立了“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识知识”要求师范生掌握的知识面一定要广,对于幼儿生活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又要彰显专业性,做到科学育人。“毕业要求4专业能力”包含了三个指标点:保育能力、教育能力、职业技能。“保教结合”贵在相互渗透,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这对于幼儿师范生的教育能力和保育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幼儿教育所需要的多项职业技能。“解放小孩”支撑学会育人,对应毕业要求中的“班级管理”“综合育人”、“解放小孩”要求真正把儿童放在中心位置,陈鹤琴认为儿童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合乎儿童的特点[2]16。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将活动延伸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师生共同在“做中求进步”。“毕业要求5班级管理”包括组织管理、环境创设两个指标点。其中“组织管理”包括:熟悉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能执行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环境创设”作为幼儿园的隐性课程,包括良好的班级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于促进幼儿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包括“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育人”三个指标点。综合育人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育人综合化的角度出发,提出具体要求。“变成小孩”支撑学会发展,对应毕业要求中的“学会反思”、“沟通合作”。陈鹤琴认为教育最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儿童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应当具备反思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建立学习共同体,在团队当中谋合作,促发展。“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包括实践反思和专业发展。教师是实践的反思者,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进行系统的反思,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包括“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两个指标点。要求幼儿师范生掌握有效沟通的技能,认同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的学习体验,具体见表1。

三、“学以成童”理念下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

随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实施,更加强调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创新精神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指出应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和比例,体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地有机结合。合理的课程结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陈鹤琴先生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他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幼稚园的实际需要,将幼稚师范课程设置为三大类:生活教育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除了这些课程之外,还有各种课外活动,通过这些途径学生可以获得广博的知识[2]63。陈鹤琴的幼稚师范课程思想,内容包含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习实践活动等。这样设置的课程既具有广泛性又能够体现专业特色。在“学以成童”理念的倡导下,要求教师应当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最终实现变成小孩。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课程结构体系应当支撑“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设置了包含通识教育课程(必修、选修)、专业教育课程(必修、选修)、独立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同时注重实践性,本专业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等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全程化、系统化。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内实践教学、独立实践环节两大系列,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内实践教学指渗透在课程中的实践部分,独立设置实践教学包括见习、演习、实习、研习等内容。本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在发现小孩、了解小孩,到解放小孩、信仰小孩,最终实现变成小孩的“学以成童”理念的指导下,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可从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独立实践环节、第二课堂四个板块进行构建。通识教育强调人文科学素养的养成;专业教育能够体现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以及专业技能的运用;实践课程能够在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将专业理念融于实践,更好的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课程体系能够支撑“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

四、“学以成童”理念下设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实施路径

课程实施是把人才培养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动态的,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息息相关。关于课程的组织实施,陈鹤琴先生强调,一方面加强课程实施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大社会中学习;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实习,提升实际教学的能力。在现代教育中,应当传承陈鹤琴实践教学的思想,通过各种教育实习的形式,培养幼儿师范生“做”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提升。在“学以成童”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结合陈鹤琴先生对于幼儿园教师培养的要求,本专业课程实施的设计有了新的方向:从发现小孩、了解小孩出发,到解放小孩、信仰小孩,最终实现变成小孩,学前教师教育的实践课程也应体现儿童视角的课程观和教育观[8]。首先,建构并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注重科学性、基础性、专业性和实践性。本专业在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指引下,精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构建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依据教育教学规律,通过研讨和审核等方式对教育课程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课程内容体系的科学性;设置包含必修与选修两种形式的通识课程体系。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行业发展最新趋势与需求为依据,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体系的专业性;加大课内实践学时与独立实践教学学时与学分,丰富教育实践内容,强调课程内容体系的实践性。其次,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实践课程组织实施体系。课程组织实施落实陈鹤琴先生“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思想,通过课内实践教学、独立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性”。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本专业开展教育见习活动,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等多元化实践方式,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全程化、系统化,确保学生“在教学中学会教学”。最后,本专业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体参与,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专业创新能力。在课程组织实施中依托教学改革,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等多种途径,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多样线上教学APP,引导与支架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与合作学习。五、基于“学以成童”探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在课程系统工程里,当课程设计工作初步告一段落时,课程评价活动亦随着课程的实施而逐步展开,通过课程评价,揭示课程的价值与效果,为课程规划及各类教材的改进和开发提供有效信息[9]11。依据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幼稚园教师的培养,要本着“教学做”合一的精神,把抽象的知识原理转化为实际的经验和能力。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仅限于学习的知识,还应包括实践的能力,从知识转变为能力,这是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学以成童”的基本理念,从发现小孩到最终实现变成小孩,这也是一个渐进过程。基于“学以成童”和陈鹤琴先生培养幼稚园教师理念,学前教育专业建立了多主体参与的合理课程评价机制,主要表现在:首先,构建了包括行业专家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在校学生评价、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多维度、多主体联动参与的课程评价机制,不同评价主体指向课程评价内容的不同方面,如,行业专家主要就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评价;任课教师主要就依据课程大纲组织实施课程后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本门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评价;在校生评价则主要就课程实施过程、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评价,则是站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需求的视角评估课程设置与实施效果。在多元主体参与课程评价基础上,本专业形成监控、收集、反馈、改进的动态系统,支持课程设置与组织实施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其次,设计了量性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混合评价路径,以及多元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要求每门课程完成后以量性方式计算毕业要求达成度,以获得课程实施效果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对在读本科生以及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调研。根据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修订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不断完善培养方案,真正让课程“活”起来。

[参考文献][1]教育部.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新征程[EB/OL].

[2]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全集:第5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3]PeterMoss.Powerandresistanceinearlychildhoodedu‐cation:Fromdominantdiscoursetodemocraticexperi‐mentalism[J].JournalofPedagogy,2017,8(1):11-32.

[4]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全集:第2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5]赵秋爽.新时代下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路径探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9):99-1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

[7]戴锡玲,曹建国,王全喜.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关键词浅析——以《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44-47.

[8]党爱娣,李兰芳,王晓丽,沈建洲.基于OBE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2):17-22.

第5篇

骆风:主要从事现代家庭教育、教育学原理、中小学教育的研究,出版了《现代儿童家庭教育艺术》、《新世纪家庭教育指南》等著作,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家庭教育研究课题。

1、年轻夫妻把生养孩子看得非常神圣

骆:在你看来,现在欧洲的年轻夫妻对于生育问题是否特别重视?前些年那种不要孩子的丁克家庭的情况有没有变化?

秦:近十年来欧洲人对生育比较看重。一般年轻人结婚以后都想要孩子。实际上要孩子是人的一种天性,不论在欧洲或是亚洲。欧洲以前或现在一些人不要小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的考虑,因为很多夫妻觉得没有一个固定的收入,要小孩是不明智的。

必须说明的是,在欧洲你要找到一份稳定的职业、有一份稳定的收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接受职业高等教育,还要经过实习、试用的阶段,这就把你要组织一个完整家庭的计划往后推了,包括要小孩。有时候一拖就没法要小孩了。

骆:这就是说,西方人把生小孩看作非常严肃、非常神圣的事情。如果条件不好,生出来的孩子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他们宁可不生。

秦:对。西方人对生活有明确的长远观念,又非常具体。他们认

为小孩出生以后,要为他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至少有一间单独的住房,还要给他提供小孩都应该有的、为社会所认可的衣物、玩具和各种用品等。西方人在这方面的要求又是很高的,比方说,玩具,最为普通家庭在孩子5岁前也要有几大箱,家长每个季节都要买一些玩具给孩子。

有经济条件才能生小孩,要不然他觉得随便生一个小孩是愧对他了。当然,也并不只是满足孩子有吃有穿就行了。

譬如,德国近十年来住房很紧张,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找到房子。他们希望每个小孩有一个独立的生存空间,就是有一间房子。如果夫妇俩才一室一厅的话,他们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推迟生小孩的。

2、丈夫会精心照顾怀孕和生育后的妻子

骆:在妻子怀孕的时候,一般作为丈夫的年轻男性,对妻子的照顾是怎样的?

秦:西方国家近30年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其中一个方面是工作时间的不断缩短,休闲时间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妻子怀了孕,丈夫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妻子,这是客观条件。主观方面就是西方人其实非常看重家庭关系和家庭感情,尤其是夫妻感情。因为这是关系到整个西方社会的存在方式的问题。我记得一位社会学家说过,西方人的爱情观是个人的爱情观,其他地区的爱情观多是社会爱情观。

所谓社会爱情观,就是男女青年择偶的时候看重的不是个人的条件,而是他的社会条件。而西方人结婚的基础更在意的是个人感情。妻子怀孕后,丈夫会有责任感,尽量照顾好妻子。以此表明他对家庭的感情。

骆:丈夫会怎样照顾他即将生育的大腹便便的太太?

秦:目前西方国家的妇女还是要做饭、洗衣的。尽管这比以前要轻松得多,因为在厨房里有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切菜机、洗碗机、洗衣机等等,但具体操作还要由妇女来承担。还有买菜,搞卫生。西方人对卫生比较看重,一般家庭的住房每星期最少打扫一次,打扫非常仔细,用很多化学清洁剂。这些活儿到了妻子怀孕的时候,尤其临产期就不方便了,所以,一般男性就会从这些方面来替代妻子,做饭,买菜,打扫卫生。有些男的从来没干过这活,他也会想办法,比方说在妻子临产期雇一个人,有的把自己的父母接过来给他们一些帮助。还有个人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临产期的妻子行动很不方便,比如洗澡、上厕所,男的只要在家就会扶着妻子上厕所、洗澡,做一些拿衣服、拿鞋子之类非常细小的活儿。

3、喜欢亲自抚养、教育孩子

骆:他们的独生子女比例有多大?有没有四分之一?

秦:独生子女的比例在西方国家,我看没有这么高。因为一对夫妻一般会生两个以上小孩,他们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应该有兄弟姐妹可以交流,共同成长。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一个小孩几乎不可能正常发育,无论在思想或感情方面都不可能正常发展。所以,一般人要么不要小孩,要么生养两个以上。

骆:在孩子3岁以前,他们是怎样教育子女的?

秦:这个问题很大,回答起来比较困难。在我看来,在小孩上幼儿园之前或者在入学之前他们基本倾向于父母自己承担教育,不愿意把小孩送到其他的机构或者他人来教育。一些家庭本来有条件雇保姆,或把小孩入托,或把小孩送到某一私人家里让他人来带,但大多数父母只要没有极为特殊的情况,一般都把小孩放在自己家里,因为他认为,“这是我的小孩,我希望我的小孩长大以后依照我的思维方式或教育思想去做人”。

西方的父母对小孩的投入是很多的。一般父亲上班没法照顾小孩,但他一下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倾注在小孩身上,带小孩玩,做游戏,到2岁的时候就带小孩到木工房里做一些小玩意,像小凳子、小盒子,把他自己会的一套传给他的子女。母亲如果不工作就全天陪着小孩玩,不光是衣食住行,还带小孩去游乐场、公园、湖边和河边散步等。我曾经问他们:“你这么累地带孩子,为什么不把公公婆婆、爷爷奶奶接过来照顾孩子?”他们会说:“这小孩是我的,我为什么要送给爷爷奶奶去培养?爷爷奶奶那一套肯定跟我是有一定区别的,我的孩子应该由我来照顾。”

4、婴幼儿的哺乳和托养

骆:孩子一般是几岁的时候送入幼儿园的?

秦:欧洲国家有很多托儿机构,老师都接受过很好的专业训练,出生两个星期以后的婴儿就可以入托,受到全方位的照顾了;也有不少家庭在孩子到了四五岁时才送去幼儿园。有的家庭妇女,家里有良好的条件,雇了保姆,而且这些母亲受到过比较好的教育,都希望尽可能地长时间地自己照顾孩子,小孩留在家里,直到四五岁才送到学前班。

骆:那么,母乳哺育的比例有多高呢?

秦:要看国家。法国人哺育自己小孩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妇女不喂母乳了,孩子一出生就喂牛奶。但在瑞士,给小孩喂奶的妇女越来越多。这和一个国家的思想观念、生育观念有关。德国妇女给小孩喂奶的比例也很低。

到1周岁,医生会建议不要喂奶了,没有必要了,因为这时小孩完全有能力吸收食物中的营养了。

骆:3岁前孩子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出去玩的情况比较普遍吧?

秦:西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对自己的整个生活都有比较长远和比较具体的计划。儿童的每一年龄阶段应该学些什么,干什么,而且每天的生活安排都有具体的设想。一个3岁以内的小孩,他不上幼儿园,他的母亲对他的活动一般都有安排。比方说早上起来吃了饭,要出门一次,买买菜,到公园散散步之类,让小孩到外面吸一下新鲜空气。吃完午饭睡一个午觉,午觉后再出门一次,这次可以到孩子的游乐场。西方国家有一种儿童共享的社区中心,妇女可以带小孩到这里来玩,这样,就是独生的小孩也有玩耍的伙伴了。让小孩接受社会生活和环境生活,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5、多数家长受自然主义的教育观支配

骆:从家庭的教育目标上来讲,西方人会不会有自然主义的倾向,就是随意让孩子去自由地发展?

秦:自然主义的倾向是存在的,但在我看来,他们有意的培养和引导也是存在的。一方面他们希望小孩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另一方面他们也特别注意传授父母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等。他们的教育目标不是单一的自然主义,不是单一的权威式,也不是单纯的诱导式,是多方面的。

骆:你能不能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分别说明一下?最好能从人们身边的生活谈起。

第6篇

尊重之心

尊重是成功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教育应当以人的天性为前提,顺应儿童的天性,选择符合儿童天性的内容并以适当方式传递给儿童,但成人社会有时会做出相反的选择,这是教育压抑儿童天性的主要原因。”

有尊重之心的教师,时刻会将儿童放在心中,倾听儿童,理解儿童,将儿童视为与己平等的人。早在1934年,陶行知先生应儿童教育社同人之邀,为教师创作了一首诗歌——《教师歌》。诗歌中写的虽然是教师,但谈的却是教师对儿童的尊重。

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发现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发现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了解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了解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解放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解放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信仰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信仰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变成一个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变成了一个小孩。

这是一首非常朴实无华的诗歌,却又蕴涵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与信仰,它道出了对儿童的尊重,对儿童的理解,对儿童的虔敬。

同样,画家丰子恺先生也十分热爱与尊重儿童,甚至是儿童的崇拜者。儿童是他漫画里最重要的角色,儿童漫画是他的作品中最具有感染力的部分。他非常欣赏这样一首诗: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

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

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

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在丰子恺的心里,儿童的世界自由、纯洁、简单,充满想象力,远胜过苍白与理性的成人世界。

惊异之心

当代哲学家克劳斯·海尔德说:“惊异使世界变得好像是第一次出现的,惊异使人的经验回复到了新生婴儿一样,世界的光亮才刚破晓。”在儿童身上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如果教师没有惊异的眼光,他们就会觉得在儿童身上发生的事都很普通、平常。但是,当教师拥有惊异之心时,他们会从那些平常的事件中发现某种不平常。“应该认识儿童的认识,关注儿童的关注,惊讶儿童的惊讶,好奇儿童的好奇。”

但遗憾的是,有些教师也许在他们自己还是儿童时是有惊异之心的,但当他们成为成人,变成教师的时候,他们就不知不觉地丧失了这种惊异之心。华兹华斯曾在《永生的信息》这首诗中这样描写“惊异”:

少年时代,他每日由东向西,也还能领悟造化的神奇,幻异的光影依然,是他旅途的同伴;及至他长大成人,明辉使之泯灭,消溶于暗淡流光,平凡日月。

那么,何谓“惊异”?海德格尔认为,惊异不是在平常的事物之外看到另一个与之不同的令人惊异的新奇事物,而是就这个事物而言发现其令人惊异的不同现象。以下是一位教师所写的一个案例,记录了一个令他感到惊异的事件:

一场漫天大雪铺天盖地袭来,把北京装扮得分外美丽。我惊讶地发现,孩子们在享受玩雪的快乐的同时,还有那么多的重大发现。婷云首先发现了带有脚印的雪。“真好看,哪儿来的?”我惊喜地问。婷云说:“那边的旗杆下。”我更感兴趣了,问:“这是什么东西的印儿呢?”“是鞋印儿。老师你看,这儿还有。”婷云见我很欣赏她的发现,就不停地指给我看。“真的,多好看!”我的夸奖激发了孩子们继续找脚印的兴趣。

这位教师抓住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科学的探索。如果他不是一个惊异者,可能就会对这件事熟视无睹——不就是一些留在雪上的脚印吗?有什么大不了的,每年冬天下雪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这个教育活动也就不存在了,儿童也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探索机会。

因此,有惊异之心的教师能站在儿童的立场和视角上,想象各种事件的惊异之处,这种惊异或许也可称之为一种“童心”。惊异往往能使教师发现教育的场景与时机,惊异使得教育契机成为可能的几率更大。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教师往往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儿童活动中,即使参与其中,也总是念念不忘教师的角色。为此,他们试图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掩饰真实的自我,力求维持师道尊严,日渐社会化地丧失了对事物的好奇,越来越远离孩提的天真、快乐和敞亮。而具有惊异之心的教师则真正全身心投入儿童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游戏、工作,一起体验活动中的困惑、惊奇与快乐,他们认为与儿童的关系重新唤起了他们对于自己童年的感觉和记忆。

欣赏之心

欣赏,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逐渐发现、积极领悟的过程。儿童是一个生机勃勃、情感丰富、率性纯真、充满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体,每一个儿童的每一面,活泼或宁静,质朴或聪明,淘气或达理,好问或好奇,组合成了灿烂的儿童世界。

欣赏,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增添了教师的惊异与情趣,充实了教师与儿童的共同生活,使师生双方进入一个美好、奇妙的境界。有人说,18世纪人类发现了儿童,这主要归功于自然主义教育家们,尤其是卢梭,他们使淹没在成人之中的儿童凸现出来,从而使一种崭新的儿童观得以诞生。华兹华斯更是在《彩虹》的诗篇中深情地道出了欣赏儿童的主张,认为“儿童是成人之父”:

每当我看天上的彩虹,心儿就激烈地跳动。

我年幼的时候就是这样,现在成人以后还是这样,但愿到年老时仍然这样,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

我就希望自然的虔敬,把我的一生贯穿在一起。

老子的《道德经》中也提出了欣赏儿童的思想:“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虽然儿童无论是在知识、经验,还是在能力、行为等方面都较成人有很大的差距,但教师不应否定儿童在理解事物时的前有、前见、前设,儿童有自己的观点与视界。因此,只有尊重儿童的独特想法和主张,教师才能与之真正展开心灵之间的对话。

懂得欣赏儿童的教师每天都能面带微笑,关注儿童的每一次成功、每一次新的发现、每一个良好行为的形成:

呀!雯雯今天敢从滑梯上滑下来了,我真为她高兴。

呵!我看见涛涛玩完玩具后把玩具都收拾好,放到玩具柜里了,这真是让我高兴。

咦!原来迎春花还有四个花瓣的,这多亏了闹闹告诉我,要不我还真不知道呢!

真棒!佳佳和明明一起搭了一个很大的飞机场,让我来仔细参观一下他们的杰作。

缺乏欣赏之心的教师即使看到了上面列出的这些行为表现,也可能更多是以平常心来对待。最可怕的就是教师总是保持着这种平常心,而不是欣赏之心——

不就是从滑梯上滑下来嘛,她都5岁了,早就应该敢这么做了。

收拾玩具?这是我们班里的常规,无论哪一个小朋友都会这样做的。

行了,我知道了,可能迎春花是有四个花瓣的。

他们在建构角搭好了飞机场,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反正每天都会这样搭。

懂得欣赏儿童的教师会从儿童的细微之处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并与他们积极交往互动,这样的交往无疑是极具对话精神的,而不会欣赏儿童的教师也就丧失了与儿童积极互动的可能。

第7篇

摘 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是各高校、科研院所培养出来的,可是究其根底,这些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身上呈现出来的一番别有气象的学者风范以及隐藏在性格之中支持他们完成卓越事业的要素都是从幼儿时期就已经成型的。可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格培养、体魄训练

一、学前教育的非知识性学习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事业都还是不尽完备不尽成熟的,在教育事业中,高等教育由于直接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及我国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挂钩,在近些年来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巨大投入,现在高等教育正在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已经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而τ谥醒Ы逃而言,国家投入虽然不及高等教育,然而却有一定之规可循。经过数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的中学教育已经形成了程式化的趋向。中学教育的根本在于筑牢知识的基础,以备大学科研任务所需,从而也不需要太多创造性的调整,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不失为中学教育的一条阳关大道。小学教育一向是由专职教师教育教学的,虽然这支教学团队不如中学、大学教师那样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可是总是受过专业师范教育的。然而,对于学前教育而言,这些要素都是不存在的,这里没有也没有必要拥有巨大的国家资金投入,也缺乏定型的程式化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时至今日也还是参差不齐。这个学前教育既不需要很广阔的知识背景也不需要身后的学术积淀,相比之下却更需要幼教富有热情和爱心的性格脾气。成功的学前教育其实并不需要一位幼教可以指导儿童多少知识上的东西,只要他能够循循善诱,鼓励儿童自己发挥出自己所具有的天分也就足够了。在古代很多伟大的人的母亲其实并不识字,可是在她们的精神感召下这些伟人却能够成就一种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对于人与世界的持久兴趣,这无论对于什么事业都是极其必要的。广大幼教万不可以为自己不被要求传达知识而仅仅是在日常的方面给与儿童一些有益的教导就妄自菲薄,否定自己的作用。学前教育的精神实质就是培养出活泼开朗的小孩,保持他们对于世界的开放性态度,这对于今后接受系统的知识都是非常必要的。与此同时发挥出他们天性所有的美德,伟大的人格做出伟大的事业,这种说教到了一个人即将成年或者成年之后再向人灌输时意识来不及了,平庸的性格已经渗透到了它的骨子里面。坚忍不拔、勇敢无畏,这样一些英雄气质是该早就在小孩性灵中埋下的种子。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幼教的对于儿童的影响,他们对于小朋友们是具有启蒙的意义的。如果这个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小孩将是受益终生的。

二、学前教育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很多家长把自家小孩送去入托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小孩接受管束,克服他本来就有的顽劣习性。这种看法不可以说的没有道理的,可是他有所见也有所未见。这并不是学前教育的主题,抱着这个态度去让小孩接受教育是绝不应该的。在上一小节曾提到过,幼教的性情因素其实要比他的只是因素还要高。如果学前教育真的是为了把小朋友们管得服服帖帖,那么教师的这种性情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幼教应该比其他所有学级的教师都更有耐心。中学教师可以同学生们这样讲,知识本来就是这样的,你们要听我的;高校教师可以讲,你们尽管去讨论,可是我敢说你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我的见解是正确的。可是作为一名幼师而言,他万万不可什么事上都与小孩子争个高下,处处以权威自居,动辄就是“你们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在表达不同的意见时,最好用这样的话,“这件事情更有商量”,或者说“我是这样看的”。在这种留有余的的谈话中,即便是无知的小孩也能够感受到一个虚怀若谷的可敬人格。不要急于打断小孩的想法,而要引导他在事实中证伪自己,这种情况下他显得更加令人信服。小孩形成自己独立个性的时期往往在青春期,这种儿童期的教育如果过于独断,成长到青春期的小孩就会格外的叛逆。那时他积蓄了十数年的情绪将会一股脑地迸发出来,很多情况下甚至是有破坏性的。而如果一个细心的心理专家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去考察他的内心时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心灵的阴霾都可以追溯到很小的时候,阴影都是在幼儿时期被蒙上的。

幼儿教育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小朋友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要求。近些年来的义务教育,学业越来越繁重,尤其到了中学,没有一个良好的体魄很难以应付既难且艰的各科知识。在有的西方国家里,幼儿园的远足活动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同学们在风景秀美的大自然中培养出互帮互助的精神和解决人及纠纷的能力,同时也强健了自己的体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又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更重要的是各托儿所由于担心小朋友们的安全问题,很少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小孩根本就得不到充分的锻炼。鉴于这种情况,虽然主客观条件都不允许组织较大规模的远足活动,可是可以小范围地开展一些常规的体育训练。

学前教育处于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最低端,教师工资相对中小学教师较低,这造成了一个后果就是教师的工作热情普遍较低。工资水平差,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我国社会还不足以同西方国家一样支付那种平均偏上工资。很多教师把自己的情绪自觉不自觉地就带到了工作之中,对小朋友们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许多教师面色不佳,使小朋友们产生恐惧感;有些教师求全责备,面对小朋友们的一点失误就批评有加――这确乎都是不应该的。可是要求广大有是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这不是一句空话,这是需要社会共同努力的。这项工作在我国社会从来没有被当成过一项神圣的、为国家培养接班人的事业,而是被当成照顾小孩,公共保姆式的职业。幼师的地位比中小学教师而不及,缺乏社会认同,他们自己也妄自菲薄,不拿自己的职业当回事,工作态度也振作不起来,这是一个极其恶劣的循环。每位幼师都要过他们自己的生活,小朋友们不是他们的同龄人,什么事情很难找人诉说,他们没有办法同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须理解幼师工作有时是需要苦苦支撑的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学前教育要为社会所认可,社会就必须对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加以同情的理解。

作者简介:

冉琼英(1963―):女,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幼儿园教师。

第8篇

摘 要 我国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耐力素质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其中,有家庭教育原因,有教育体制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本文针对中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原因和对策作个探讨。

关键词 中学生 耐力素质

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体育健儿在国内外赛场上纵横驰骋、争金夺银,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勇夺总金牌榜第一之后,更是促进体育迈上一个新台阶。但与此同时,祖国的未来——我们的中学生的耐力素质却在逐年下降,男女在中长距离跑的时间明显增长,一些学生在夏令营中晕倒的新闻也屡出不鲜。在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如何带动全民健身,特别是提高未来一代人的体育耐力素质,是摆在当前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而在提高中学生耐力素质方面,教育系统、学校和体育老师更是责无旁贷。

一、中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的体制决定。虽然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但是依然没有根本进展。教育管理部门将升学率作为学校考核的唯一标准,而因为体育课程的分值很低甚至根本不做要求(高考没有体育项目),学校只能不断地压缩体育课的课时,平时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无法保证,个别学校到了初三和高三这个关键的年级更是干脆取消了体育课。没有了活动时间的硬性要求,学生忙于学习文化课和考试,自然没有多余时间用于体育锻炼,身体耐力素质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体育基础设施和教学方法落后。在体育设施方法,教育资源不足限制了设施的短缺,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除了几个练体操的单双杠之外,再无其他的器材;体育场地普遍缺乏,标准操场几乎没有,小操场也缺少维护;一些篮球、排球等球类从购买后就很少拿出来用。体育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学生的锻炼机会偏少。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校的教育导向问题,体育教育不需要考试,大部分体育老师没有足够的积极性,采取的教学方法传统、单调、落后,在中长跑的教学上更是没有任何的方法教学,长久之后,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失去了兴趣,有体育课也只是希望“放放风”、“玩一玩”,体育课也失去了强身健体的本意。

(三)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在教育观念上,现在的小孩基本都属于独生子女,养尊处优,家长普遍认为,小孩只要在文化课上成绩优异,体育成绩好不好都无所谓,使得家长不大可能会督促小孩进行体育锻炼,也直接导致了中小学生怕吃苦的特点。而在教学方法上,一方面,家长在饮食上不注意营养均衡,生怕小孩吃不饱、吃不饱,过多、营养过丰富的饮食导致中小学生普遍偏胖,身体素质下降。另一方面,家长注重的是小孩的文化课成绩,不断地给小孩报培训班,偶尔出去锻炼锻炼都会被视作浪费学习时间。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微少的锻炼时间使得学生身体耐力素质下降。

二、提高中学生耐力素质的建议

(一)调整应试教育体制。在升学的指挥棒下,中学生的耐力素质不可能有根本改观。所以,当务之急,应该从调整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做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保证文化成绩的基础。各地教育部门都应该重视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将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作为一项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出强制性的规定。要结合全民健身运动的契机,在学校多开展学生体育运动,鼓励老师和学生加入到各种体育锻炼活动中来。要像保证学生营养餐的制度一样保证好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作用,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强身健体的氛围。同时,逐步探索将体育课作为升学考试的基本内容,提高所占分值,加大比重,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师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程度。

(二)加大基础投入和保障。加大投入,一方面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是体育老师的基本保障。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对于教育的投入较大,已经真正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下一步就是应该保证基本的基础设施来上。要保证基本场地,将操场等体育锻炼场地作为建校内容的一项基本考核,从面积、平整度、使用率上细化考核指标,特别是新建学校,一定要严格按照基本要求进行保证。要加大体育器材的购买和使用。球类、绳类、篮球场、足球场、跑道,逐步进行标准配置和实时更新。在体育老师的投入方面,长期以来,体育课的不够重要导致体育老师也不被学校重视,也使得体育老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所以学校要尊重体育老师,要想语数外等课程的老师一样摆在重要位置,鼓励老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要设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对于带出体育成绩优秀学生的体育老师要在精神和物资方面同时给予褒奖。

(三)家长改进教育观念和方法。人们常说,教育学生要考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三方配合,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同样不能例外。家长要从“圈养式”的方法中转变过来,不再面面聚到包办一切,怕小孩吃苦、受累,营养不能过于失衡,要鼓励小孩多做一些家务活,多参与学校的活动,多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小孩在一到两个体育项目的爱好,如游泳、跑步、篮球等等,然后发挥出优势。要改变教育理念,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文化课并不冲突,家长不能顾此失彼,一味地逼着小孩学习、补课,要保证小孩的体育锻炼时间,让小孩首先有个好身体。

总之,中学生的耐力素质下降已经成为危险未来一代健康的问题,教育部门和体育从业者要在培养体育健儿的同时,请关心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拿出切实有效、长远管用的措施来。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幼儿语文教学;游戏教学法;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67-01

幼儿语文教学,对于开启小孩子的心智,培养小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小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素养的启迪,都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幼儿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为小孩子的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小孩子有着自己的年龄特点,比如,在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面十分有限,但形象思维发达,想象力丰富且活泼好动,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必须具有针对性。针对小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采取与游戏相结合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案,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1.幼儿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很多人认为,幼儿园的小孩子啥也不懂,给他们进行语文教育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他们不具备这个接受能力。其实不然,小孩子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年龄段,在这个阶段采取恰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启迪他们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素养,而且对于他们的长远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1.1 能开启小孩子的心智。孩提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纯粹的时期,应是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时期[1]。语言文字是一切表意的基础。此时对小孩子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教学,有利于让他们通过对语言文字方面的认知,来了解生活中的表意法,逐步开启他们的心智。

1.2 能培养小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完善的社会交往能力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决定着一个人能不能立足于社会。这种表达能力必须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培养。而幼儿园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小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给小孩子打下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基础,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及日后的生活、工作做好铺垫。

1.3 能有效地对小孩子实施传统文化方面的启蒙。中华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遗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是我们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应当从小抓起,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因此,幼儿园语文教学,为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了重要载体。完善的语文教学体系,能使一个人从幼儿阶段起,就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内心里深刻地打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

1.4 能有效地培养小孩子的阅读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量巨大且知识爆炸的社会。在未来的社会里,这方面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增加。因此,要想在未来社会立足,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适应信息量巨大且知识爆炸的社会大环境。而良好的阅读能力也是必须从小开始培养的。通过幼儿园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孩子的阅读能力,让他具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能力。

2.如何在幼儿语文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

2.1 为什么要运用游戏教学法。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意识的强化,对人才的基础教育工作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尤其学前教育过程中语言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社会和每个家庭的重视[3]。小孩子有其特殊的身心特点,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游戏来辅助教学,在教学法的运用中由来已久,我们应当认识到,游戏是儿童实现精神成长的重要形式,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游戏教学法绝不仅仅只是教学的"点缀",更重要的是,游戏是幼儿在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小孩子在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面十分有限,但形象思维发达,想象力丰富且活泼好动,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如果简单地套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方式,他们通常是无法接受的。但采用游戏来辅助教学,却非常符合小孩子的身心特点,能够充分地寓教于乐,让小孩子变灌输式的被动性学习,为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的主动性学习,既收获了游戏的乐趣,又学到了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2 在幼儿语文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方案设计。我们以《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为例。在正式教学前我们要明白一个原则:游戏服务于教学。如果孩子们只是在游戏中热闹热闹,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那么也就失去了开展游戏的初衷。

2.2.1 设计好教学目标。让小孩子懂得凡事不能只盲目相信别人怎么说,一定要自己要开动脑筋,主动去尝试,才能得出最真实的结论。

2.2.2 设计好小孩子在课文中扮演的角色。教师首先指定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小马及课文中的其他角色,然后为幼儿朗读课文中的对话,使幼儿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所初步了解,让幼儿尽快进入状态。

3.注重调动全体幼儿参与

进行游戏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的过程。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调动全体幼儿参与到游戏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来,不能让一部分幼儿充当"当事人"而让另一部分幼儿成为"旁观者"。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时不时对幼儿进行点拨,让他们依照正确的方向来开展游戏,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掌握课文。

4.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假设,如果小马真的受了老牛的误导,跳进河里一下子被水淹没到头顶,此时他该怎么办?再引导幼儿来想象后面的情节并进一步进行游戏。同时,通过这个假设,教师可以顺带着对幼儿传授溺水时的自救常识。

结束语:幼儿被称为"祖国的花朵",幼儿语文教学对于小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是至关重要。但幼儿的年龄阶段有其特殊性,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我们采取"游戏教学法"这种手段来进行幼儿语文教学,让幼儿通过游戏这种形式,来开启心智,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启蒙,并从中认识和体验世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尤为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学法,仔细地探索"游戏教学法"的精髓,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

参考文献:

[1] 张艳梅.浅析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J].才智,2016,8(25):111-115.

第10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同时也是一位五年级小学生的妈妈,对待幼儿园的孩子我一直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吾爱以及人之爱”作为我的座右铭。现在的幼儿都是隔代教育,我班就有85%是祖辈家长来接送孩子,我把这些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跟他们沟通就得把他们当“老小孩”来对待。

左左的奶奶把左左教育成不愿和人亲近的孩子,奶奶的意思是孩子因为胆小,所以这样。

风风的奶奶更厉害,不管谁的东西,风风都能抢到手上,玩得不亦乐乎。奶奶还得意地说:“我家就这样子,现在都一个孩子,不厉害以后怎么办呢!”

佳佳的外婆更猛,整天就是一个护鸡仔的老母鸡。

今天吃的是数字面包,每个孩子都在摩肩擦掌地想拿到自己最喜欢的数字面包,当老师点到苹果组的时候,这些小毛孩都向着自己的面包扑去,佳佳小朋友左闪右避后,终于在小朋友的夹缝中拿到自己想要的数字面包,金黄的面包上有个红红的草莓酱画上的“2”字,开开心心地回到自己的座位,等我把面包都发完一转身:“佳佳,你的面包呢?这么快就吃完了?”我有点奇怪,平时佳佳吃点心都很斯文,今天的表现和她的作风截然不同啊!佳佳看看我,小手无措地捏着,垂下眼帘不说话,退回到座位上。旁边的凡凡忍不住大叫起来:“老师、老师,佳佳的面包被小风抢走了。”一回头就看见小风拿着两个面包得意扬扬地啃着。佳佳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不哭也不闹。“佳佳,你怎么不告诉老师呢?”佳佳无声地看着你,原来佳佳拿来面包回到座位后,正欣赏自己心爱的面包,还没舍得吃一口就被小风抢去了。佳佳咬着下嘴唇,可怜地看着小风的得意样,我还没来得及进行教育。这时佳佳奶奶不知从什么角落冲进教室,大叫道:“喂,你什么小孩,为什么抢我家的面包,我家孩子多好,啊,什么破孩子!”边说还边把佳佳搂在怀里拍打着:“我家好我家乖。”看,整个就是老母鸡保护小鸡啊!弄得我们哭笑不得。

这个老小孩还真有意思啊,上学两个星期,感情都藏在什么角落跟踪观察,保护自家的小鸡啊!

通过调查,我发现这个班有30多个孩子是祖辈带的,占班级的85%。没别的办法,不能再开个老小孩班呀,我只好利用早送晚接的时间跟这些老小孩聊天。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老小孩就怕自己的孩子得不到老师的关爱,这个说:“我家宝贝有点感冒,老师,多给点水喝。”那个说:“我家孩子胆子小,老师你多抱抱她啊!”“老师,我家的孩子特别能吃,多给点吃的就好。”“我家就要表扬,多发小红花啊!”老师根本插不上嘴。

看来这个班不光要教育小小孩,还得给老小孩上课的机会啊!于是,我又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在教室的门口我放些早期教育的育儿图书,让这些老小孩在送和接的时候能多看书,多了解和学习现代教育方式。

第二,时不时地抓住机会给这些老小孩上上课,送孩子的时候是最好的时机,孩子们在晨间活动,老小孩也舍不得走,聚在旁边看着,这时是最佳时机。“看看豆豆多好,还会帮助别人呢”。“家家真棒,自己一个人能玩好多游戏”。“欢欢真不错,嘴巴多能干”。潜移默化中,这些老小孩就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不用老师多费口舌。

第三,在接孩子的时候,让家长看5到10分钟孩子的集体活动,让家长也看看自己家的宝贝是什么样的表现,通过观察、比较,老小孩也知道自己的小小孩在什么地方不足,什么地方过剩。

第四,定时给这些老小孩说说自己的宝贝,好的先说,坏的后说,并举例,旁敲侧击地给予教育,把这些老小孩训练得个个点头、跷拇指。“老师有办法,老师真厉害!老师说得对!”

第11篇

家长们:

下午好!欢迎各位家长的到来。请允许我先表扬本学期能与我经常互动沟通的家长,他们是:

这些沟通或多或少帮到我们班的孩子,作用有时未必很大,但一定有作用。教育孩子效果也许不似西药来得那么神速,但好的教育,点点滴滴,也终将汇成孩子良好人格的长河。因为我们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孩子的成长要转变教育方式,逐渐告别了“严打厉责”或过度精心呵护,随之而来的是对孩子管教的迷茫。这个学期我接的家长电话,是这个班有史以来数量和通话时长之最,和家长面谈的时间,也超过以往。我们家长大都感觉到了这个学期管教孩子的压力。我深深感受到在座各位的焦虑、期待等各种复杂的感受。

这个学期数学换了2任老师,英语老师也换了。我们要庆幸,这些变动是发生在三年级,而不是一二年级,也要庆幸我们换的老师都是优秀、负责人的老师。尽管她们都是新老师,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比起老教师,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经验暂时不足。我们都希望老师们能教得更好,我建议各位多给我们的数学、英语两位老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我想起我教书的第一年,有几位家长一路鼓励和支持我,给我传递各种正能量,因此他们的孩子也非常支持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快速成长起来。当然我也遇到过个别令我心寒的家长。前几天,有两个学生的家长因为小孩之间的矛盾在办公室对着新班主任大声指责。当时我跟两位家长说:“因为产假请代课老师这种事太正常了。这样怪责一位刚出来工作不久的老师,她还能有更大的信心去教育好你们的小孩吗?”两位家长陷入沉思。

负面的语言对成年人来说,都不是很好接受,何况对小孩呢?我每天也在自我检讨,是不是对学生用错了什么教育方法,以致几个调皮的孩子一直没有好转,反而经常恶作剧。前几天和前任副班进行沟通,她说我管得太严太细了,越压得厉害,孩子就蹦得越高。这让我想起古人常说的:“水至清则无鱼”,它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教育的原则,即弹性教育,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的错误只是一种表象,一种思想作用的结果,是孩子的思想认识出现偏差了。为什么人家说三四年级这段时间是孩子多事之秋,那还真可能是孩子在这个特殊的心理叛逆期思想认识出现误差了。孩子的思想那绝对不是呵斥棍棒或一顿麦当劳必胜客所能够打通的,很需要在座各位家长放下权威、放弃威逼利诱,俯下身子和孩子来一次真诚的沟通。沟通每个家长都有不同的方式。在座的各位家长都有各自的智慧。曾有家长问我该怎么办?我只能讲理论给你听。智慧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有很多事情你坚持去做,比如坚持培养孩子的习惯,慢慢你就能发现,持之以恒对教育孩子是一种智慧。

有人曾问陈天驰的家长,怎么教出那么勤奋好学的孩子?陈天驰的妈妈自己也说不清,反正就是家长该做的事情自己都做了。现在网络上流行各种教育小孩的小文章,其中不乏好文章,也不少急功近利的教育心得,看着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适合自己家庭实际的教育方式最重要。很多急功近利的文章,比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莲山课~件 ]这些文字描述让人教育小孩越来越浮躁,恨铁不成钢。孩子呢,也跟着大人的情绪浮躁起来。教育小孩急功近利,真害孩子不浅。

上学期我在家长会上提出要培养孩子读课外书的习惯,我们很多家长都行动起来了,一些孩子因为好书读得多了,变得知书达理,也多一份心境淡定的气质。也有一小部分孩子过度自由地去接触浏览了各种媒体网络,接触了一些这个年龄所无法分辨的文章,思想现在正处于浮躁不安的无政府主义状态。和孩子一起读书,能帮助我们减少许多浮躁,增加许多对教育孩子的启发。最近我在读《正面管教》这本书,它对我教育小孩提供了许多正能量。我把里面的方法用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效果不错,分享给各位家长共同阅读。相信大家还记得入学第一次家长会佘老师说的那句话:“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还有一个观点我们时刻要回顾:“即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学习习惯不好,指望他初中高中成绩好的机会很小。

允许小孩暂时思想不通,但对孩子习惯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我们对孩子这么多付出,就是要把孩子养育成人,离开父母时能自信、独立担当。有人说:“恋人之间的爱,是为了在一起;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是为了分离。”离开了父母,孩子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处理好和伙伴、社会的关系。

第12篇

关键词:大班幼儿自主表达健康成长

在幼儿的教学中,很多时候老师都是想着怎么让孩子明白事物,而缺少让小孩自主表达,就好像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圈,一般的孩子看来,有的会说是圆盘,有点说是太阳,有的说是大饼……然后老师一口否定,那不是什么圆盘、太阳、大饼它只是一个圈圈。这里大家应该知道,在老师给同学见解是已经扼杀幼儿的思维成长。在新课标下,幼儿教育更重视的是幼儿的自主性表达。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独立和主动性,针对幼儿的成长。在字典上解析自主表达定义:幼儿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自己的感受,本人的情绪、情感和意愿,以自己的方式(口语、肢体、符号、音乐、绘画、操作、动作等多种语言),进行表达表现,从而获得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期是掌握知识技能,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是思维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期,同时也是善于表达自己想法与感受的时期。在组织教育活动中,强调了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重视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而不是以成人的经验和认识去塑造改变幼儿,应该让幼儿成为发展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幼儿成长中要关注儿童的自主表达,记得曾今有这样的一个案例,说是有一个小女孩,幼时想象力非常丰富,随便一个圈圈能想象到车轮、苹果、脸盘。弯弯的月亮想象到小船,镰刀等等,总的来说,无论看到什么都会说出一大堆相似的东西来,可是当她进到幼儿园时,一个学期下来,小孩在看到圆圈是只会说那是圆圈,看到弯弯的月亮也只是说那是月亮,以前的那些丰富的想象早就不复存在了……为此她的父母就把那教师告上法庭,最后法官判决小孩方为胜利方。这个案例也成了“不成文”的案例,引起了当时很多人的争议。

先不讨论谁对谁错,在这里只是想强调的是,教师在幼儿教学中应该注意幼儿的自主成长。让我们先切入了解自主表达的相关概念。

1、自主表达特点

1)、自主性:根据自已的意愿

2)、创造性:独特

3)、开放性:宽松、不受约束的

2、自主表达类型

1)语言表达

2)艺术表达

3)探索表达

4)情绪情感表达

5)动作表达

3、表达的方式:口语、肢体、符号、音乐、绘画、操作、动作等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高竞争的社会,它会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需要自主的创造力与适应力。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主表达能力不仅仅是社会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针对课堂教学的脊髓在于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不是着眼于当前事物的掌握,而是注重能力的开发与想象力的培养从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出发,着重分析幼儿成长过程,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表达能力,笔者想从如下几点谈谈:

1)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的培养不管是对成人还是幼儿都非常重要,好奇心能促使一个人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当然这里不说的太远,从小孩的发展来说,幼儿对于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存在好奇心,总想去摸摸,看到别人玩的开心自己也想去玩,那就是幼儿的心理。所以,想提高幼儿的自主表达能力,可以从提高幼儿的好奇心入手,让幼儿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主的根据自己的想法表达,这样教学活动幼儿乐于接受,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强,情绪高昂,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种操作活动,想象力活跃,从整体来说,有利于幼儿创造力与其他方面的能力提高。

2)让幼儿在游戏教学中成长;小孩始终都少不了想玩的天性;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先生说过:“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由于教学中能结合幼儿的天性对他们进行教育,这里谈到的就是游戏,但是游戏不能是老师安排(老师可以再一边给予提示),幼儿在成长运用已有的经验在游戏中自我体现,孩子们主动的玩各种角色的游戏,例如《超人》,有的人扮演怪兽,有的扮演超人,有的扮演市民;在《老鹰捉小鸡》,有人扮演老鹰,有的扮演小鸡,有点扮演母鸡;在游戏中通过角色的替换,激发幼儿的大胆表演,大胆创新,提高他们的欲望。在毫无约束中让小孩自由的选择行为方式,真实表现孩子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表露他们的真实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3)开放式的指导;因为小孩对每一样新鲜事物的好奇都可能随着外界的影响改变而改变,当然,在幼儿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总是以为的让幼儿自己来“乱搞”,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到指导性的作用,要使幼儿健康成长,还必须对他们提出合理、明确的要求,幼儿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自我意识、自觉性正在开始发展。让幼儿学会自律,掌握判断是非的标准。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同。在生成新的教学内容的同时,肯定有大部分幼儿感兴趣,也有部分幼儿不感兴趣。我们要求幼儿对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内容都要认真倾听。学会在公平、公正地评价别人和也评价自己。例如,有些创新型的活动,但是小孩对此不了解,老师可以在一旁说明(不是强调幼儿去做),让学生自己觉得该游戏的趣味性。因为幼儿自主表达方式不是单单停留在肢体或其他某个方面,而是口语、肢体、符号、音乐、绘画、操作、动作等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细心观察哪部分幼儿对哪些项目比较有兴趣,然后对他们进行分组,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自己想做的东西。要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他们,多听取幼儿的想法和要求,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由,有独立活动的自由,鼓励幼儿的自主性。幼儿如果对所做事充满自信心,就会积极主动去做,并且能在做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发挥创造性,而独立性表现为不依赖他人,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方式以及表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感到自己是教育活动的主人。例如小孩遇到不懂的东西向求助于教师时,老师可以通过鼓励让小孩自己去解决,而不是一下子就给孩子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