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

时间:2022-10-22 20:21:38

护理质量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质量;实效性;护士长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57-02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管理应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通过对护理服务工作实行有效的检测、控制与评价,来衡量护理工作目标完成的效果,以便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现将在进行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方面的探索情况介绍如下。

1 树立以人为本护理管理新理念

护士长应树立新型护理管理理念,管理就是服务,护士长应为临床一线护士做好服务,解决护士们的实际困难,缓解心理压力,提供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态,安心做好每天的护理工作。为此要加强护理团队中薄弱人群的重点培训,挖掘不同层次护士的潜力,充分创造条件,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激发学习热情,帮助护士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争取做到最好。

2 加强护理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对策

2.1 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制度 制定可行易懂的护理管理制度在质量督察中具有可行性,从而提高制度执行者的知晓率。护理管理制度还需要随时调整,加强护理危机及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等。

2.2 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监控措施 护理管理监控是减少管理偏歧的基本保证。管理监控措施使用不当会起误导作用,应经常采取调研的方式,以便随时鼓励大家人人参与管理,每个人都有管理质量的责任范围,将所发现所负责范围的管理问题集中登录于记事本,以便及时发现管理的弱点,从而了解本科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组织大家随时现场评论,集思广益,及时纠正,力争改正率达100%,使护理管理充分体现管理的持续改进。检查不仅是评估出管理的高低,更为重要的是寻找管理改进点,使之达到最佳化。

2.3 以人为本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士长在管理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科内每位护士生日时都会收到全科护士祝福的贺卡,既含有祝福也有鼓励还有护士长对该护士寄予的期望。为了使护士更合理地安排学习、工作与生活,根据每个护士的实际情况采取弹性排班,即护士提前1周将本人的特殊事由和班次要求写于“护士班次需求本”,护士长根据护士们登记事由的重要程度和班次需要,在保证科室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给予护士最大限度的照顾,引导护士共同创造和维护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相互达到最佳配合,提高其工作效率。

2.4 加强细节管理,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为帮助护士正确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各种小问题,并及时改正,降低类似错误的重复发生率,我科采用“跟班”进行护理质量细节管理,护士长将每位护士临床工作中需要及时纠正的各种不规范小问题,以及护士们相互发现的问题通过“跟班”评价,每位护士马上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不仅使护士及时发现自己的细节问题,还对其他护理人员起到警示提醒作用,有效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

2.5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我院质量控制由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组成3级管理机构。护理部按照质量标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测、控制,及时做出评价,并定期召开护士长例会进行质量分析,找出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每周自查1次,科护士长与各科护士长组成质量控制护理小组,包括病区管理质量控制组、基础护理质量控制组、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组、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控制组、优质护理质量控制组等,分别对各组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指导。护理管理工作在保障病人安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面建立护理服务基础质量检测标准及评价,护理质量管理重点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不仅仅是事后的检查和补救,只有事前控制,才能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做到前馈控制。“以人为中心”,保证病人安全。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员因素,如果不及时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人员素质。

3 效果

3.1 满足护士个性化需求,护士满意度提高 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与护理管理者的领导行为密切相关,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满足了不同层次护士的个性化需要,激发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加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

第2篇

1评价方法

分别统计实施前(2013年1~12月)、实施后(2014年1~12月)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标准,每月由护理部组织护理质控小组从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医院感染管理、治疗室管理(各项总分为100分)5个方面对实施前、实施后病区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各评价12次;每月月底由护士长对住院患者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包括住院环境、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护士仪表5个维度15个条目,各维度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由患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作答,采取无记名方式,现场调查当场收回,实施前后各调查患者180例。统计学方法调查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2.1实施6S管理可提高护士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护理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有效程度,也依赖于护理群体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监控的参与[3]。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基础,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制定和施行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的标准和规范[4]。6S管理模式的实施,在科室内组建管理小组,各级人员职责明确,分工到位,团结协助,人人参与科室管理,为培养一支重视安全、敢于担当、有责任心、有凝聚力的护理团队奠定良好基础。科室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管理规范,修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使护士工作有章可循,奖惩分明;无菌物品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摆放,科室药品、物品分类、固定放置,标示清楚、醒目;仪器设备专人管理,班班交接,定位放置,定期检查消毒及维护,时刻保持完好备用状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区域划分,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护理安全。实践证明,6S管理法避免了药物过期、积压、浪费及遗失等现象,能够有效降低用药差错率的发生[5]。同时,6S管理是环境与行为建设的管理方法,除了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外,还能改善环境,有效解决工作场所凌乱、无序等状况,确保工作场所环境的安全[6]。

2.2实施6S管理能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将科室物品进行归类,对不需要的物品及时清理,以保证足够的空间,使工作环境一目了然,有效减少护士寻找物品的时间;制定管理制度即定人负责、定位放置和定量存储,由责任人引领大家熟悉布局,并做到用后随手清理、及时归位,保证科室成员随时可在固定的地方取到所需要的物品,以减少人员、设备、场所、时间的浪费,从而降低医疗成本,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2.3实施6S管理提升了护士素养

护士对其职业地位的认知、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影响护士投入的重要因素[7]。临床护士的素质不仅直接影响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也影响着护理质量的提高,完善的临床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8]。通过6S管理的实施,完善各班职责,优化了工作流程,制定了科学的个性化分层培训计划,将情景演练和案例分析融入到护士培训,使护士的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和临床应急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同时规范护士行为和文明用语,激励护士人人参与科室管理,调动护士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凝聚力和团队协助精神,秉承“用心、关爱、精诚、超越”的科室文化,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创建一支阳光向上,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护理团队。护士全身心的付出能得到患者、家属、医生以及管理者的肯定和赞誉,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提升了职业自豪感,增加了工作满意度。

2.46S管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第3篇

关键词 护理质量 管理 体会

虽然目前医院的设备、环境越来越好,但患者更看重我们实际的护理技术水平。因此培养护士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们护理工作者的爱心也是不可或缺的,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以利疾病的早日康复。这其中的重要环节就是护理技巧,它在护理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多年的护理管理工作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1 要提高护理质量首先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1 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把安全护理做为护士例会常规主题之一,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1.2 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1.3 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如病人交接、褥疮预防、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1.4 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及节假日听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1.5 加强重点病人的管理,如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述病人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1.6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1.7 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症状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1.8 加强护理人员自身职业防护,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艾滋病防护条例》,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职业暴露后具体的处理措施和程序。

1.9 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2 其次要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2.1 责任护士真诚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做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2.2 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

2.3 发放护患联系卡,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对出院病人按时进行电话访问,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4 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人的病情转归、心理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2.5 认真执行临床处置前后的告知程序,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解除患者的顾虑。

2.6 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3 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3.1 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3.2 不断修改完善各种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学习,按标准实施各项护理工作。

3.3 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整改,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

3.4 每月对质控小组、护士长质量检查、护理部质量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4 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4.1 对各级护理人员按三基三严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每月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

4.2 每月组织护理知识学习,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4.3 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4.4 每季度进行心肺脑复苏演练,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

4.5 每季度对三基三严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第4篇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乔贤镇中心卫生院,广西南宁 530511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 该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和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的护理质量管理状况,其中自2013年2月来开始实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2013年2月以前实施的是常规护理管理方法.持续护理改进的措施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过程监控、反馈和改进以及安全保障。对比改进前后的护理质量的各个指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各项护理质量均明显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值得推广。

[

关键词 ]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86-02

[作者简介] 梁筱兰(1969-),女,壮族,广西南宁上林县人,大专,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方面的工作。

护理质量管理是现阶段衡量不同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涉及各个护理过程,是在护理质量的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对构成其的各要素进行详细的整合调解以达到既定的护理标准并满足患者的需求[1-2]。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更加注重过程管理及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与以往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相对比,其优点在于渗透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参与人员[3]。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后可提高所有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疗质量,增加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4]。该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和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的护理质量管理状况,现将该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护理质量管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和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的护理质量管理状况,其中自2013年2月来开始实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2013年2月以前实施的是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内容包括分级护理管理、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抢救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等。所选科室护理人员分布为:妇产科 7名护理人员;综合科 12名护理人员。

1.2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1.2.1 规范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在以往的评价标准上结合本院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使其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简单易行。具体的评价标准为:①基础护理质量评价,详细记录护理人员每天的基础护理情况,交接班时的详细程度,患者的舒适状态和满意度。②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评价,对于重症患者的护理是否及时适当,对家属的态度是否温和,对患者的需要是否及时满足等。③急救物品的管理质量评价,检查急救物品的更新情况,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是否有专门的人员管理,是否有专门的放置地点,对于更换下来的物品按照一定的原则给予处理等。④消毒隔离质量评价,检查护理人员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是否标准,方式是否正确,药品浓度是否适当。对于传染病的处理是否正确,有没有给予及时上报,有没有医源性感染的防护意识等。⑤护理文件书写评价,详细评价护理人员的文件书写情况,文件记录是否属实,记录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能不能清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等。⑥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不定期进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的满意度。⑦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抽查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适时监督护理人员操作,看其是否符合标准,有没有给患者或自身带来伤害等。⑧病房管理质量评价,定期检查病房,排除病房危险物的放置,强调病房环境的保持,注意特殊病人的标识等。⑨健康教育质量评价,监督医护人员是否择期进行健康宣教,调整患者和家属的心态,增加疾病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等。以上9项内容评价分别为100分,其中各个项目的合格分数是:基础护理质量为90分,一级护理质量为80分,护理服务质量为90分,病区管理为90分,急救药品为95分,消毒隔离为95分,护理文书为80分,护理技术操作为90分,健康教育为90分。

1.2.2 评价方式 为了达到对护理质量的连续、动态监控,我院采用了现阶段公认系统评价方式,即结合集中检查,专项检查和突击检查各自的优点,扬长补短,相互结合。集中检查是每季度一次的全员范围内的针对9项护理质量评价的系统评分;专项检查是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和各科室的特点对某一项护理质量评价进行打分;突击检查是医院随机组织人员不定期对不同科室进行的任意护理项目进行检查并给予打分。记录每次护理质量评价得分,并汇总取平均值,即为最终评价得分。

1.2.3 过程监控 过程监控的重点在于护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应将监控程序渗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并注重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将患者的舒适和安全的需求程度作为护理质量最后的评价指标。该院护理部特别申明,所有护理人员应重视每项护理操作的每一个细节,从根本上满足每个患者的实际需求,共同提高全院的护理质量。

1.2.4 反馈与改进 只有质控人员严格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该院二级质控人员,对每季度检查存在的问题均以书面形式记录,经讨论后将改进措施反馈到相应科室,并派专门人员到科室监督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如在执行中出现新的问题,再重新汇总问题,并再次讨论、分析、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再次执行,以此循环渐进,最终达到护理质量改进的全面落实。

1.2.5 安全保证 护理安全作为护理管理的重点之一,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该院将护理安全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每季度都定期实施护理安全隐患的排查,将所有科室的隐患均一一提出,并动员全院医务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均数±标准差(x±s),检验方式: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百分率,检验方式: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改进前后各项护理指标的比较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各项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随机抽查100例患者,调查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改进前、改进后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0%(87/100)、97.0%(97/100),改进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5,P=0.000)。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更加安全的护理,医疗机构也将护理质量作为衡量其自身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护理质量是组成护理管理的重要部分,它通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基础护理质量两个方面进行一个综合性评价。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目的在于提供病人一个安全的、高效的、具有人性化方面的服务。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也逐渐转变为致力于患者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双重提高,护理人员都在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以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要[5]。

持续质量改进是近年提出的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改变过往传统管理所采取的回顾性个案分析法,而采取一种持续性地针对具体过程问题的一种质量评估法,该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后,在基础护理质量评价、一级护理质量评价等8个方面得分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显著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所以其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很可能是由于[6]:①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终点,也是质量管理永恒的一个目标,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疗质量;②持续质量改进渗透每一个管理环节,保证每个环节的高质量运行,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后,使护理质量的每项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一级护理质量评分、急救物品管理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护理文书书写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护理操作质量评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健康教育质量评分等明显比改进前高;③持续质量改进使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间接上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从81.0%提高到97.0%。

综上,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提高医院护理的整体水平,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而能够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地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彭小柳,陈小茹,游月球.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1):1538-1539.

[2] 朱妙仪.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79-80.

[3] 谢红艳.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99-100.

[4] 李加平,胡秀凤.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8):6042-6043.

[5] 陆伟明,王侃清,汤志,等.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z1):92-93.

第5篇

【关键词】 护理部;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部是医院护理工作的指挥中心,在医院工作中,护理质量与临床医疗工作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为了确保护理质量,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护理工作任务,防止或减少差错的发生,杜绝事故的出现,同时要引导和教育护理人员,牢固树立护理质量源于对服务对象需求研究的基础上的观念、研究病人,分析病人,不断强化护理质量的内涵,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管理。

1 健全护理管理体系

1.1 组织领导 医院设有护理部,主管护理副院长1人,护理部主任1人,护理部副主任3人,区护士长5人,实行护理部主任-区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体系,正确行使护理人员院内调配,护士升、调、资、惩等护理工作事宜。

1.2 人员编制 全院有临床科室42个,编制床位1200张,护理人员829人,占全院人员的43%,其中主任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34人,主管护师303人,护师373人,护士117人。本科护士131人,专科护士463人。

2 规章制度

制订严谨的工作制度和建立科学的质控体系,做到制度严格化、职责明确化、操作规范化,使得工作中有章可循,检查有据可依。 (1)认真拟定各级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各位护士认真履行职责,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2)严格无菌观念,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制定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3)严格查对制度,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防止减少差错的发生,杜绝事故的出现。 (4)认真拟定病房管理工作制度,严格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室安 静、整洁、舒适、安全,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修养环境。 (5)坚持护士长查房制度,加强了夜班护士工作的 责任心,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工作能力,提高了全院护理管理水平,保证了医院夜间护理工作质量。

3 质量管理

3.1 制订医院护理质量目标,完善护理目标管理 结合当前护理队伍建设和护理条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和护理新动态,制定科学的具有正确导向的目标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控制小组。 质量管理控制组由护理部正副主任、区护士长组成,每季度按照质量考核标准对全院各科进行检查,并对各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

3.2 制定护理业务考核标准,对全院护理工作进行考核

3.2.1 对考核人员的要求 考核者要熟悉各专业特点和掌握各项质量标准的考核内容,对所有考核个人和科室都必须一视同仁,以防随意性、主观性和片面性,力求达到公正、客观、准确,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3.2.2 护理部定期每月针对某一临床科室进行业务查房考核1次 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方面由护士全面叙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给予纠正,切实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水平。

3.2.3 业务考核形式应多样化 可采取提问、问卷、笔试、竞赛、实际操作相结合。

3.3 落实护士长岗位职责 每月对护士长进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上报护理部,为年度考核依据。

4 强化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及继续教育

(1)派护理骨干到国内外先进医院进修学习,回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2)请外院的专家、教授来讲课,系统地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3)根据护理人员的业务专业情况,组织培训、考核及理论和技术操作比赛,对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4)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通过脱产、自学、进修等方式专修护理专科、本科,通过学习,不断充实新的护理知识。 (5)鼓励护理人员撰写、发表论文,并开展论文交流座谈会,以相互交流护理经验。

5 人员素质

人是护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水平[1]。

5.1 提高护士长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5.1.1 护士长是最基层的领导者 在护理部主任和护理人员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沟通护理部主任和广大护理人员的“管道”。因此,护士长应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分析、讨论本科室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上报给护理部。护理部通过对各科上报情况的分析,能更全面地掌握护理动态,为制订实际的工作计划与检查重点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护理部将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护士长反馈到各科,达到对医院护理工作的宏观调控。

5.1.2 提高护士长的业务水平 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管理者,业务上的精英,技术上的带头人,必须有良好的护士长素质和高超的技术,才能带好本科护理队伍,为此有计划的举办护士长学习班,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集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不断强化护士长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业务能力及护理管理能力。

5.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提高护理质量,首先要从提高思想素质入手,突出思想素质教育,解决服务质量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新的护理质量观,用全新的护理观念指导工作,使其在工作中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而展开主动的、全面的、整体的护理服务[2]。

总之,护理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只有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对广大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全体护士的整体素质,才能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与时俱进,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马玉荣.护士素质与护理质量关系.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2005,36(4):583.

第6篇

四川省小金县人民医院正式建立于1955年,建院初期有护士4人,设床位15张。经49年的不断更新发展到2009年建成具有标准化功能较全的二级乙等县级人民医院。具有护理人员36人,设床位90张,分别是建院初期的6-9倍,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人11人,护士23人。

近年来我院积极创造条件上等达标,建立了较完善的系列标准化,综合管理配套设施,做到“护理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操作规范化、基础设施规模化”,其中护理管理是整个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高低是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质量管理中实行级能分级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以及消毒供应室等落实了质量标准。护理管理体制中,医院充分重视护理管理职能,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三级管理责任制,建全责、权、利相结合的岗位责任制和较完善的三级护理查房制度。2006年以来护理危重病人7469例,护理质量达标合格率为94%左右,无护理差错事故,促进了我县护理事业的发展。几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稳定护理队伍:

1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独立学科。而医疗效果最本质的质量是由诊断、治疗、护理三要素构成。因此,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质量和临床效果,今天的护理工作不是人们观念中的只是发药、打针,现代大量医疗仪器的引进和使用,护理康复质量水平的提高,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1.1宣传神圣而高尚的护理职业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扬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使白衣天使的形象不退色。

1.2进行医德医风规范教育,组织观看护理仪表、仪容规范录象带、着装统一(衣、帽、鞋、发套)挂牌上岗,实行规范用语,微笑服务。

2 坚持标准,深化完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在坚持医院护理分级管理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按照《四川省医院护理管理规范》结合院情,不断加强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经常开展检查考评活动,要求准确、全面、符合实际。

为抓好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成立由院领导、护理部、护士长组成的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各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科室内具有管理意识,工作认真负责,专业技强的护理人员为成员共同组成,每周进行一次质控检查并将质控检查结果汇总后给予公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达到坚持与改进的效果。主要对劳动纪律、危重病人的监护、差错事故、基础护理及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等内容的监控。护理病历是护士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的具体体现及凭证,它真实全面地记载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实施的护理和治疗措施。实行各科室质控小组交叉检查并相互评比等级,达到表扬与批评的效果,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增强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了护理病历的真实性、连续性、规范性和完整性,根据《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全院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达90%,无丙级病历出现,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1]。

3 更新知识培养人才,提高护理队伍素质

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是搞好护理工作的关键,建立德、才兼备护理队伍,是医院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程序,医院上等级的内在动力,是全面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基础水准。

3.1近年来我院分期分批选派护理人员到省级医院及对口支援医院进修学习,2006年以来到外地进修学习达30多人次,学习结束在全院护理大会上作汇报总结,尽量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操作。

3.2鼓励护理人员大量阅读国内外护理学报刊杂志,了解护理学发展的新动态,总结临床经验,撰写并给予一次性奖励。以此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热情,2006年以来我院护理论文在省级刊物以上发表达26篇。

3.3狠抓护士长管理水平和骨干能力,我院鼓励竞争,展示自我进行竞聘上岗,护士长应具备奉献精神和高尚的修养,运用现代管理新概念营造和谐进取的人文工作环境,激发带动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知人善用,充分发挥每个护士的才能,发扬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护理团队精神,带好护理队伍。

3.4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三基”考核,继续护理学教育是规范专业培训,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教育。开展专题讲课,参加专家教授的医学讲课学习,每人每年继续教育学分不少于25分。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保障医疗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和医院质量水平的根本保证[2]。科室每季度进行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月进一次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考试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作为以后晋升职称和年终评优的条件。

经过职能分级管理,以实践保进专业理论,以管理提高社会效益,以医院建设“一靠技术二靠人才”的策略,全面提高护理管理学科工作质量,为创建民族地区县级人民医院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儿科护理人员20名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7.1±2.6)岁,从事护理工作的时间为2~19年,平均时间(4.5±1.6)年,学历:8名大专、6名大专、6名中专,技术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6名,护士9名,助理护士2名。

1.2方法

1.2.1责任组长的纳入标准。首先对全科护士进行考核,考核标准有: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学历、工作时间、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及处理能力等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其次规定进行专业护理工作5年及5年以上,学历为大专以上,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态度积极,沟通能力较强。最后要求护理人员自主报名,民主投票。1.2.2护理组长的工作职责。护理团队的中心就是护理组长,他的工作首先就是完善患者的护理工作;其次要把团队中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妥当并做好检查工作,对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落实,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然后要做好沟通工作,交流工作经验,使整个护理团队的工作质量做到最好[2]。最后就是负责一些难度较高的工作,例如突发状况的处理、病情严重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挑战性的静脉穿刺。1.2.3责任组长工作重点内容。(1)监督床边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常对病房进行巡视,熟悉每个患者的病情,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多与交接班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对每一个关键环节仔细处理。之后对交接班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检测基本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2)晨间交班工作的进行。要求夜班护士把夜间工作情况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是否有突发状况以及突发状况的处理等等。(3)与主治医生一起查房。责任组长要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了解患者最佳治疗方法以便配合最佳治疗方法制定出最佳护理方案。(4)规划护理计划。关键就是巡点患者,安排并调节下级护士的工作,随时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情况[3]。(5)对疑难病例的护理工作的研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护理会诊,对重点患者包括疑难杂病患者的护理方法要进行讨论解决,进而对不恰当的方法进行及时的改正。(6)责任组长对患者进行各个方面的评测,做好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工作,对出院患者做好健康知识普及,对患者做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指导,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于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评测,采用不记名的方法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开展评估,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健康教育情况、主动巡视病房、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出院注意事项等。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护理组长责任制后儿科护理管理质量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3结论

在科技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在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以及对医疗保健的向往在与日俱增。所以层级式责任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着极其大的作用,尤其是护理责任组长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发挥着主心骨的力量。护理责任组长凭借已有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对资历较浅的护士进行指导,培训并考核[4]。通过护理组长的指导与监督,能够进一步落实日常护理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把非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组长责任制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管理质量(P<0.05)。综上所述,儿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重视护理组长职责,有利于提高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效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作者:张晓芳 单位:老河口市第一医院

参考文献

[1]季林梅,林海鸟,洪雪佩,等.组长负责制在儿科ICU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13):63-65.

[2]蔡金娣,韦丽.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究[J].饮食保健,2015,4(8):124-125.

第8篇

目的在于研究讨论如何改善提升专科医院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以及患者满意度,使之有方法可循。方法利用眼耳鼻喉科患者和护理的特点,通过实现医护联合查房,成立医护联系小组,开展多载体多形式的疾病健康教育,设计制作多种治疗护理操作安全提示,开设网站,发提醒短信给屈光及白内障门诊手术患者等护理管理措施。结果相比2007至2009年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2010至2012年数字明显下降;且2009至2012年出院患者满意度逐年提高;护士收到的表扬信也由15封增加到393封。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服务内涵,自然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专科医院;优质护理;护理质量;综合管理;患者满意度

0引言

众所周知,卫生部于2010年初在全国卫生系统正式启动了主题为“务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就怎样使患者对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这个问题,初发的文件中对此提出了细节要求。为了贯彻落实优质服务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我院护理部自2010年4月开始在原有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实施了一套综合护理管理方案[1]。经过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效果比较显著的主要在加强医护联合服务,提高护理安全,改进健康教育等方面,由此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安全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主要由门诊,急诊,手术室及病房组成的三级甲等眼耳鼻喉科专科医院。病房由眼科,耳鼻喉科和术后监护房分别构成,共有430张开放床位,306名临床一线护士。

1.2方法。

1.2.1综合护理管理方案的形成:2010年4月,护理部科务会拟定了一场主题为“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活动,就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首当其次的任务是加强日常护理管理中的薄弱点。护理部基于多次临床调查和头脑风暴,确定并且统一实施医护联合查房,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制作质量护理操作安全提示等方案。另外,更要求各部门整合自身专科优势和特点制定符合主题活动的方案并推行。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护理部巧妙地结合了各个部门特点,互相帮助,多谋多虑,积极推进,及时吸纳适合于在全院推广的这一良策使之成为护理部的统一管理方案[2]。一年后,各部门总结活动方案实施情况和效果,评出适合于全院推广的最优选。在这一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具体如下的综合护理管理方案:

1.2.2护理管理方案:

1.2.2.1实行医护联合查房。自从开展了优质护理,各病房责任护士跟随医生组查房的制度渐成气候。晨晚间医生查房时,责任护士向其汇报分管患者的生命体征,负压引流量,饮食睡眠等情况,在听取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分析与诊疗方法的同时了解最新医疗进展。截至目前这项措施已在全院各病房实施近两年。

1.2.2.2成立医护联系小组。眼底病成立了由医生和2名眼科资深专科护士组成的医护联系小组。为手术患者提供出院后延伸服务的是作为医护联系小组联系人的护士。护士在患者出院前将发给患者2张联系单,主要内容为患者出院2周内的2次免费复查和2周后主刀医生专家门诊的时间。患者复查时,护士会及时联系眼底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以便于发现术后反应及时处理。若患者出院两周内发生剧烈眼痛或眼压高等不良反应,可直接联系医护联系小组护士为其安排住院和联系医生进行检查,紧急时联系主刀医生处理问题。

2结果

①两年多以来,眼底病医护联系小组为众多患者提供了术后咨询和检查,及时处理术后2周内异常反应16例。②上报有关护理安全隐患的案例数量和质量逐渐提升,由2010年的146例上升至2012年的252例,其中杜绝各类安全隐患的内容涉及护理安全,药剂发放,医疗行为,交接环节,医嘱,设备安全等各类隐患。③而各类不良事件例如发生跌倒,意外拔管,差错等问题也减轻了不少。④“声援会”网站现拥有注册会员130余人,发帖量近900篇,点击率已高达60余万人次。一些倍受网友好评的知识点被反复点击的次数超过400次。论坛的在线满意率测评显示近90%,获得“优秀医学人文案例奖”。⑤屈光和白内障门诊手术患者约有85%在收到服务短信后回复以示感谢。30%患者对在手术当天,术后一个月和三个月咨询的各类问题得到了护士的满意答复。该服务项目“1部手机+5条短信,在为民服务中创先争优”备受好评。

3讨论

加强医护联合服务进一步促进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如医护联系小组的术后延伸服务,及时咨询并检查了术后患者最易发生的问题,能及时发现术后异常情况进而避免情况恶化。再如医护联合查房使护士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了解诊疗变化,从而避免了患者不满意医护意见不一致等状况,大大提高了护士学习医疗知识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使之更加自信专业,获得信任和赞美。除此之外,护士更加了解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法,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生的错误,降低安全隐患。通过表彰更加鼓舞了护士积极主动发现并上报安全隐患,做到防范于未然。

总而言之,依据“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所实施的综合护理管理方案,能够切合实际地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服务内涵,社会效应也令人较为满意[3]。

作者:王艳芳 王燕平 张蕾 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医院

参考文献

[1]朱庆捷,窦英茹,宋静.护理管理改进对综合性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

第9篇

【关键词】 创新服务;提升质量;满意度

1情况介绍

我疗养区,主要担负一般性康复疗养和优秀基层军官健康疗养任务。

2做法

2.1先进的护理服务理念是提升服务品质的基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更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意识,

并不断增强全体护理人员相应的认同感,才能为疗养员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一是进一步教育、引导护理人员牢记疗养院的服务宗旨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疗养保健服务[1]。围绕如何为疗养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康复等一体化服务,疗区护理骨干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集中教育和培育,并到兄弟疗养院参观学习。二是在疗区开展了“护理人员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大讨论;进一步强化“把每一名疗养员当作尊贵的客人”的服务意识,特别是通过开展“假如我是一名疗养员”讨论,引导护理人员“进入疗养员角色”,从中体会服务和被服务的亲身感受,让护理人员深度体验被服务者现实或潜在的需求。三是组织护理人员吸纳“细节决定成败”等新观点,将细节服务运用于护理实践,大力倡导“用心,就能想到,就能做到”等理念。随着护理团队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疗区的护理服务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2.2将满意服务升华为感动服务我们通过与疗养员座谈和派员走访基层部队等形式,深入了解基层军官的生活、工作及家庭情况,体验他们工作与生活的艰辛,使护士们把尊重和爱心充分体现到为基层军官服务上。针对优秀基层军官前来疗养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实际,我们尽力为他们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除正常的疗养设施外,还特别购置了幼儿学步车、微波炉、电吹风、电熨斗、小药箱等儿童及家庭生活用品。每当疗养员入院,都送上一封亲切的慰问信,让疗养员倍感温暖。疗区曾收治了一名军官,其三岁的儿子患有自闭症,我们特请大连市中心医院的专家为其会诊;为保证不间断治疗,我们在其出院后多次进行电话回访,及时给予护理指导,最终使患儿痊愈。为把护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我们录制了3张与部队健康相关的DVD盘,赠送给每一位疗养军官,引导他们树立大健康观,并学会自我健康管理。为了方便疗养员的疗养生活,从清晨为疗养员排队送诊,到雨天为疗养员取晾晒衣物;从治疗护理到心理疏导,疗养员没想到的,我们想到了,疗养员想到的,我们做到了。

2.3强化疗养院流程控制,实行人性化护理我们坚持通过控制疗养流程中的重点环节实现护理质量控制。疗区除接受上级机关和质量控制机构的检查外,还单独成立了疗区二级质控小组,制定出详细的考核标准,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每季度将检查结果进行排序,在护士长例会上通报,进行评析,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年终给予总结和奖励。在流程管理过程中采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循环法,不断改进不合理的流程。如:护理原工作流程要求护士在固定的时间完成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测试,实施中,经常与疗养员的休息产生冲突。我们及时调整了工作流程,将“四测”时间改“固定”为“适时”,使得护理服务更加人性化。

2.4建立学习型机制,实现持续质量改进一是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正规成人教育。疗区分别制定了近期和中长期的继续教育规划。每年有计划地选送护理人员脱产学习或到治疗医院进修。针对基层军官携爱人、子女疗养的实际,疗区在经费和时间上提供了保障,专门培养了儿科和妇科的专科护士。目前,疗区护理人员本科学历已达到56%。二是积极把握上级部门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走出去,请进来,实现了多种形式的院内外培训。三是利用“军队远程教育信息网”提供的护理新信息,举行读书会、小讲座、业务查房、“三基”考试、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护理人员的知识得到了及时填充。四是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后,护理人员多为近两年招聘的文员护士,我们通过组织学习“军队护理的先进事迹”,举办“护士素质的培养”、“慎独”、“护患沟通技巧”等教育和讲座,促进了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注重心理护理,在细节上不断进取我们特别重视心理护理,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使其以健康、轻松的心理面对工作和生活。一是团体心理疏导与个体心理疏导相结合。我们发现大多数基层军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产生的心理困惑具有共性。为此,我们在疗养员中开展了“相互认识”、“走向信任之旅”、“经验分享历程”等形式的团体心理疏导。通过倾诉,宣泄了消极情绪;通过倾听、类比等得到了安慰;通过经验分享,大家交换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而对于偶发的心理困扰,则采用“一对一”的个体心理疏导,对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则寻求心理专科医生的帮助。二是家属的情绪调控与军官的心理护理相结合。基层军官家庭的主要负担都压在其家属身上,为此,基层军官常感到愧疚。而家庭又是基层军官最密切的单元,家属的情绪直接影响军官的心理。因而,我们通过“赞美妻子”、“一个军礼”、“军嫂座谈”等形式,积极做好家属的情绪调控,使其以平和的心态给基层军官以安慰和支持。三是儿童的身心愉悦与家庭的轻松氛围相结合。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儿童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家庭的幸福。疗养期间,我们为基层军官的孩子开设了儿童乐园,少儿特长班,使基层军官的孩子得到妥善的照顾。还增加了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婴幼儿的喂养、儿童心理成长的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家庭的和谐。

3结果

护理质量的高低,应由被服务者作出评价,疗养员满意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让我们信心倍增。2007年,接待优秀基层军官的疗养科被评为“学雷锋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护士长被评为大连市模范护士。

4讨论

将“以疗养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全程,把“以疗养员需求为起点,以疗养员满意为目标”作为服务宗旨,坚持疗养员满意是衡量服务优劣的唯一标准,才能为疗养员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我们力求做到使疗养员感知的服务等于或大于预期的服务,提供超出疗养员期望值的服务,从而提高他们对疗养生活的满意度。实践证明,必须不断更新理念,在护理服务上以疗养员的需求为导向,着力满足疗养员多层次的需求,在疗养员对疗养服务的特殊需求方面进行认真剖析,从中找出服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摸准疗养员的脉搏和需求,进而提供周到、细致的优质服务,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第10篇

记录两组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是否及时迎接患者、是否妥善准备手术用物、摆放满意与否、护理人员是否全程坚守并细致看护、是否表现服务态度、手术室环境是否舒适等。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调查问卷的发放、指导填写和回收。患者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层次,满意率为满意例数/单组人数。

2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2。

3.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3。

4讨论

4.1手术室安全隐患与影响因素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手术部位错误、接错手术患者、未妥善安置患者导致患者呼吸与循环功能收到影响,出现压疮、拉伤等并发症、或输血、用药未严格查对、未妥善准备手术用物、未仔细清点手术物品、术中缺乏严密看护、未妥善保管病理标本等等,均会给手术以及护理工作带来不同程度影响,甚至导致医疗事故,造成医疗纠纷[6-7]。笔者从护理工作实践出发,总结了几点手术室护理相关影响因素如下:①未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手术室工作责任较大,任务相对较重,且较多急诊手术患者,加之手术时间以及种类往往难以确定,导致护理工作人员在术前需要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经常加班而导致无法按时吃饭,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导致护理人员难以有效集中注意力,由此容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②缺乏有效的护理沟通。与病区护患关系相比,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术前与患者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缺乏对患者的一些必要了解,如生活习惯、既往病史以及病情发展等等,术前也没有详细告知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围手术期应注意事项,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心态波动较大,治疗依从性不高,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③患者自身存在较大风险因素,例如不少患者自身存在精神障碍、身体缺陷等问题导致其无法有效地配合手术开展;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护理责任心、专业技术水平不足也会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随着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不断发展,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也应不断丰富,而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如果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操作熟练度不足或者缺乏实践经验均会给手术安全带来风险。④部门、科室之间缺乏配合。对于手术室工作而言,其他科室医护人员的配合、后勤保障部门的支持极为重要,各部门之间若缺乏有效配合和协调,未给予手术室工作足够的支持,也会对手术进度与结果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4.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1)完善并落实手术室管理制度。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约束和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确保医疗护理行为更趋于规范,避免出现差错事故,为手术安全性提供有效保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此同时还应根据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开展教育培训,并组织专人负责检查和监督各项操作规程与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规范操作规程;手术室全体人员应树立严格无菌观念,确保手术安全性。

(2)人员素质培养。通过知识讲座、技术操作示范、岗前以及岗位培训等不同方式组织护理人员参与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训练,不断完善个人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明确护理人员、患者家属以及患者之间的相关权利与义务,时刻谨记安全护理,坚持人文关怀,保持严谨、科学的作风,对待病人时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与同情心。

(3)定期检查,做好各项防范工作。①避免接错患者或者开错手术部位。术前常规访视,巡回护士应在术前1d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核对手术通知单、围术期记录单、护理风险告知同意书等文件,确认患者信息;同时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开展术前宣教,以缓解其不良情绪;进入手术室前应查对基本信息,确认手术时间、名称、部位、腕带信息以及手术标识等;分别在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开始前以及手术开始前由专人负责各项信息查对,以免出错[8]。②防止不当、碰摔等导致患者压疮。在转运过程中应注意为患者提供妥善保护,避免碰上其手足头部;应制动固定转运车或者手术床,以免患者滚动摔伤;应保持轻巧、稳妥动作搬运患者,运送过程中应将床档拉起,上约束带;巡回护士应注意照顾患者,不可远离,若有可要则考虑采取保护带固定,以免患者坠床;定期对转运车性能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9]。以手术部位为参照在保证充分暴露术野、患者呼吸不受影响到前提下,尽量确保患者处于合理舒适。上肢外展应小于90度,不可过紧固定束缚带,以免对患者造成神经损伤;取软枕垫于骨隆突部位,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颜面部、以及腹部会不受压[10]。③避免出现输血、用药不当的情况。应严格管理手术用药,并按照查对制度严格查对,注射类药物在应用前应先行核对瓶签,未核对药物剂量以及浓度前严禁使用;手术过程中应集中精神,听清、看清用药名称;抢救过程中执行口头医嘱用药时应复述确认一次;固定放置使用后的药瓶,手术完成后及时查对;静脉用药和外用药品应分类放置,清楚标识药品基数。此外还应严格管理用血,确保严格查对,取血时应对供血信息与患者信息进行细致核对,确认相符后方可取用,取血时由护士自查,用血前由麻醉医师和护士共查,完成输血后做第三次查对;在取用血样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操作流程;输血完成后应标记血袋,在4℃环境下保存,并于24h后送交检验科。输血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反应,若有异常应立刻告知手术医师进行处理。④严格查对手术物品。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开始前整理手术敷料及各类手术器械,同时严格执行“两人四清点”制度并准确记录,确认无误后再行缝合体腔。若手术过程中需要加用其他物品,护理人员应随时记录以免遗忘。

第11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质量管理;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75-02

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1 世纪的医疗护理优质服务, 不单单为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素质管理、护理环境管理、护理技术管理、护理文化管理以及护理制度管理等, 更重要的是使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提高以整体护理为根本的护理服务质量,最大程度对患者的需要予以满足[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优质护理下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科学性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实施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前后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资源数据库,我院仅一个妇产科病区,产前病床3张,产后22张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患者资料:2011年10月-2012年9月共接收住院分娩1118人,妇科住院59人;护士资料:助产士9人,护士9人。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实施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护理服务形象、态度、质量等展开评估,而后对比分析调查和评估结果。

1.2.2 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① 规范护理管理。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对护理人员和床位的配比进行合理调节。② 实施合理的排班制度。对过去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进行改变,功能制护理形式主要为单纯对医嘱和生活护理予以机械完成为目标, 护士对病人的护理主动性以及心身护理的完整性十分缺乏,对病人的情况的了解十分零散, 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想将班次调整为包干责任到人的制度, 责任小组的组成包括有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和高、低年资护士组成,实现达人人参与基础护理的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连续且全程的护理服务[2]。③ 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深人贯彻护理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进一步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规范, 切实有效加强基础护理服务工作,使护理服务得到显著改善,从而实现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保障医疗的安全性,树立护理人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的信念,对过去求医问药的被动模式进行彻底改变, 主动走到病人的床前,对病人所需要的帮助予以提供, 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 切实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④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应以科室为单位展开发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交流的学风,从而对全员三基训练进行有效加强, 使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得到强化, 从而能够改善新护士的动手水平以及同患者的沟通能力, 并应定期展开相关的专业技能考试或考核,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讲座,调动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其专业技能。⑤ 注重人文关怀,发挥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对其提供满意护理服务,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予以重视,注重心理护理。并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依照自身的特长和患者的特点展开更加舒适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服务形象和质量[3]。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在 P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在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8.14%,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3.33%;在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升高至94.92%,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至94.44%。显然实施护理管理前后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P

3 讨论

在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中无缝隙护理的合理应用,经有效开展责任包干制, 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且无缝隙的护理服务,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医院的投诉率也得到了显著的下降,患者的陪护率随之发生明显降低,病房整洁美观更加方便管理,护士能够对患者细微的变化予以及时发现,从而能够为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动态变化信息,营造了更加和谐的医患、护患以及医护之间的关系,对新护士的迅速成长也具有很大的促进效果,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老护士的专业,增强了护士的工作主观能动性,从而护士的职业自豪感有效提高。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证实,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对于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斌全,锵.护理质量评价标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5

第12篇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本院将收治的80例患者(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的前提下,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护理质量、护理纠纷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的数据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优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后,能够对患者起到明显的护理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以后的护理当中运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效果

0引言

常规性护理具有护理人员分配不合理、没有进行过专业化培训、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护理制度不够完善等缺点,从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护理效果[1]。因此为研究对患者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本院选取80例患者(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作为研究对象,以下是调查的过程及结果。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院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观察组为40例,对照组为4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女性=22:18;年龄范围在21—70岁之间,平均年龄(47.68±7.46)岁;病程在0.70-2.45年,平均病程为(1.65±0.60)年。观察组患者:男性:女性=21:19;年龄范围在20-72岁之间,平均年龄(48.45±7.28)岁;病程在0.65-2.60年,平均病程为(1.70±0.40)年。以P>0.05表示两组患者的年龄与病程等基本资料情况相似,并且本组数据能够进行科学的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通过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规范患者的饮食行为、定期进行巡房、时刻检测患者的生态体征、合理利用药物缓解患者痛苦等方式进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1)医院需要建立护理小组,定期对小组内的护理人员进行选拔、考核以及培训,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时间,来设立阶梯式护理层级,该层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护士长、护士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2)护士长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安排合理的护理人员,监督护理的质量;护士组长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与计划,并指导护理人员开展相应的工作;高级责任护士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观察患者的病情症状,并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初级责任护士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2]。(3)护士长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计划,并且优化传统的护理流程,通过实施护理责任制度以及奖励制度,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护理质量、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数据。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均采用SPSS20.0软件来进行研究数据处理。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用(%)表示,并用卡方进行检验;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需要用t进行检验。以P<0.05来表示两组患者经过对比差异明显。

2实验结果

在护理时间过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研究表明,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还能显著地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3]。为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本院特对80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研究调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通过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规范患者的饮食习惯、定期巡房、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利用药物缓解患者疼痛等方式进行常规性护理[4]。在护理结束后发现,该方案对患者的护理范畴过于片面,并且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最终使得护理的效果与质量不够理想。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通过建立护理小组,定期选拔、考核、培训护理人员,设立阶梯式护理层级,根据护理人员的等级展开相对应的护理工作,制定考核计划,优化护理流程,采用护理责任制度与奖励制度等方式进行护理管理[5]。本次护理结束后发现,该方案不仅能够显著改进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还可以很好地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同时,有效地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患者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不但能有效提高护理的效果,还可以显著地减少护患之间的纠纷,且安全系数高,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陈丽 单位: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中医院

参考文献

[1] 张海霞.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8):82-84.

[2] 郭艳阳.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4):61-62.

[3] 刘建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6):763-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