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亮丽的风景线

亮丽的风景线

时间:2023-05-30 09:48: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亮丽的风景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迎客松

一粒松子不小心掉进了岩石的夹缝里,牢牢地卡在了里面。阳光,雨水。竟然发芽了。小小的嫩芽在一片灰色的岩石中,格外地显眼。一点点的绿色让这块死寂的地方,开始有了生机与活力。渐渐,渐渐地长大。那窄窄的夹缝已满足不了我对空间的需求。我要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于是,我决定,突破岩石的包围,我不断地向上探头,不住地扭动着身子,不停地吸取养分。岩石尖利的棱角一次又一次地磨破我稚嫩的外套,伤痕累累的我仍是不气馁,坚持就是胜利。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腰板也硬了,我惊奇地发现周围的岩石群中,竟出现了一条条细小的裂缝。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向我招手。日日夜夜,奋斗是我的主旋律。终于,随着“轰隆”一声,阳光照到了我的全身,像被光环包围的感觉。俯身看看下面,是深不可测的万丈深渊,而我巨大的绿荫伸向了另一侧。我便是迎棵松——黄山著名风景之一。

三叠泉

我是一条细细的水流,随着兄弟姐妹的加入,日益壮大。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旅行。奔流向前是我的座右铭。一块大石头挡住了我的路,鼓起腮帮子,用力一推便畅通了。要是遇到更大的困难,不用怕!只要有信念,有勇气就会解决的。我带着勇气和一路向前的信念,终于来到了我此行的目的——悬崖。很高,弥漫着一股雾气,旁边的花草都露着勃勃生机。我不怕粉身碎骨,仍是一里向前的信念,纵身一跃。后面的兄弟姐妹们也跟着我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有棱角的石子都已被我们滑得光滑圆溜,而我,仍是那一路向前。我顺着岩石,飞泄而下,于是形成了——三叠泉,庐山著名风景胜地。

每一处风景都是经过艰苦的奋斗,不懈的努力,始终如一的信念和不畏困难,不畏艰险的勇气才形成的。我门,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如东方初升的天样,不正如一道亮丽风景线吗?只要我们有和他们一样的品质,向迎客松和三叠泉学习。也许有一天,有人会用一种羡慕的眼光,对你说:“啊!好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2篇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党的十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吹响了新的号角。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推进文化发展改革,加快内蒙古向民族文化强区迈进的步伐,我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的学习宣传教育不断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为弘扬,文艺创作日益繁荣,文化精品不断涌现;

草原文化创新发展,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草原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为打造祖国北疆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指明了前进方向。

打造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就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守好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打造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就是要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始终高扬主旋律、激扬正能量,不断推进主流媒体传播方式创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内蒙古故事。

打造文化繁荣的亮风景线,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不断激发地区文化创造力,不断丰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第3篇

我的家乡——陵水,有一处亮丽的风景线,那里空气清新,幽雅舒适,是人们在茶余饭后悠闲散步的好地方,现在,就让我这个小导游带您去领略陵河两岸的迷人风景吧:

现在是秋高气爽的早晨,在通往文化广场的路上,你会看见宽敞而又干净的公路。一抬头,你就会看到旁边有着高楼大厦,也有许许多多的高楼大厦正在修建中,虽然现在只露出了一个雏样,但你可不能小瞧它们哦,等到建成后说不定会代替文化广场成为新的一处风景线。我们将目光转向超市那儿,它坐落在一栋高楼大厦的旁边,有四层。虽然超市的外貌看似简单,但却不缺乏大气。超市里有着我们平时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有水果、零食、日用品、海鲜类、肉类的等,应有尽有。

现在,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的重要成员的家里——有着树林的地方,正当你看的专注的时候,半空中,一个黏柔的东西随着微风缓缓浮动,再如春雨般细细碎碎地飘落。仿佛是注定好的,它随着微风在我们眼前慢悠悠的落下,我伸出手去接它时,它轻轻的擦过我的手掌心。这个东西是——蒲公英。那一瞬间,好像感觉到透着一股清凉的微风。温暖的阳光透过嫩绿的叶子婉如碧绿的翡翠一样,几束阳光从叶缝里钻出来,斑斑点点的照映在大地上,像是在给大地换上新衣裳一样。低头看见草地葱绿,各种各样的花儿也正向我们打招呼。抬起头,看向天空,此时的蓝天薄薄的,像点缀着浮云的浪曼,薄如纱衣在天空中流动着,蓝白相间,竟是那么的般配。鸟儿,此时正在树上津津有味的唱起歌来,像是为我们奏乐一般。微风吹过时,树叶慢慢的开始随风摆动着,和着微风一起翩翩起舞了,一瞬间,美好的气息撒开了整个世界……

领略了小树林中的美,我们便去看看陵河吧!陵河很长,并且你熟不知它到底有多深。温柔的微风轻轻拂过,如果你站在某一处地方,在那里深吸一空清新的空气,微风姑娘就会悄悄的从你身边经过,微风姑娘轻轻拂过你身边是不是有种很凉爽的感觉?忽然,有几只带着紫色斑点的蝴蝶,一会儿翩翩飞舞在空中,一会儿又竖起双翅落在树枝上,就像在有人在为各种各色的花换上美丽的衣裳。紧接着几只好似花姑娘的蝴蝶在陵河周围飞着。一只蜻蜓飞了过来,紧接着又表演了一个节目,蜻蜓的尾巴在水里上下移动着,好似在表演水上芭蕾,十分精彩。接着又在为我们表演了个“蜻蜓点水”的节目。一群好似花姑娘的蝴蝶表演了,花姑娘蝴蝶们翩翩起舞,时而是高雅灵动的芭蕾,时而是热情奔放的探戈,时而是优美动人的国标。时而是它们自创的舞姿,看的我们简直是如痴如醉啊。花姑娘们全神贯注的跳完了,朝我们飞来后,脸上面带笑容,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到我们这个美丽地方。”

夕阳的余晖染红了蓝天里游荡的白云,嫩绿的树枝切割着夕阳把余光碎屑不断地洒向大地。陵河边,夕阳余晖照在陵河中央,天空中有时有鸟儿飞过,伴随着河水的声音。

将近七点了,太阳公公早已落山了。夜幕,也悄悄的渐渐到来了,黑色的夜幕渐渐到了,月亮姐姐还是一样,仍是明亮的雪白亮丽的礼服,光彩照人,美而又大方端庄,脸上露出了柔和、和蔼可亲的微笑,许许多多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此时的深蓝的天空像一望无际的银河一样。既那么的美、既那么的漂亮、既那么的温和,也有着神秘感。银河里星辰闪烁。此时的海韵广场,顿时变得灯光璀璨、繁花似锦,身在这样的美丽景色,我们此时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听了我的介绍后,是不是很想来呢?保证你看了以后,就会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和你所看到的风景,满载而归的!让我们不见不散吧!

海南陵水县陵水县实验小学六年级:陈丽平

第4篇

一个普通的流动警务室,背后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她又是靠什么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和上级领导的一致称赞呢?就让我们走近这一道流动的靓丽风景线,去追寻她背后那些平凡事迹和感人的故事。

“流动警务室”由一辆依维柯面包车改装而成,车顶喷涂醒目的警务标识和派出所报警电话,车内配有手铐、警棍、警绳、喊话器、照相机等警用装备,为民警配备了车载文件柜,可放置“二代证”、警民联系卡、便民手册、安全防范等资料。派出所民警陈浩担任“流动警务室”主任,另有两名社会治安辅助人员协助工作。该警务室最大的特点是灵活多变,运行自如。“流动警务室”工作定位在接受报警、调解纠纷、通报警情、法律宣传、巡逻防范、信息采集等基点上,不仅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快速反应及区域覆盖能力。为确保长效建设,该所确定了“流动警务室”的主要服务范围是距离派出所10公里之外的8个行政村,每天在1-2个村开展工作,每周循环一次,同时,建立健全了“流动警务室”工作制度、治安信息公布制度,设立 “七个记录”台帐,即:“流动警务室”工作日记、巡逻记录、预约办事记录、信息收集记录、案件查处记录、上门办证记录、法律宣传和安全检查记录。通过走村入户,把警务室驻进农家小巷,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当中,贴近老百姓。

派出所所长刘明常给我们算了一笔帐,百善派出所辖区面积广,最远的村庄距派出所几十公里,老百姓办事不便,光办理身份证来回往返一趟群众就要花费近10元,流动警务室开展工作以来,仅此项就为群众节省费用就达10余万元。

上门服务是“流动警务室”的承诺。“流动警务室”走进村庄、学校和企业,走进田间地头,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为方便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等人员办理“二代证”和其他户证业务,“流动警务室”实行弹性工作制和错时工作制,节假日期间,民警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把“流动警务室”开赴较偏远的村庄。宋庙村群众郜某某身体瘫痪,长期卧病在床,因户口漏登,不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流动警务室”民警陈浩得知后,主动上门服务,积极调查,在最短时间内为其办理户口补录手续,并入户采集人像资料,为其办理了“二代证”,郜某某通过淮北电台行风热线栏目,对“流动警务室”的工作倍加赞赏。一年多来,共上门为群众发放二代证8300余张,为15000余人采集了二代证人像资料,先后做好人好事17件,群众都称赞流动警务室是“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流动警务室” 成为百善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群众是农村警务的受益者,也是农村警务的评判者和参与者。建立“流动警务室”就是把警力摆向最基层,建成服务群众的第一平台。有利于做好社会治安的防控,凸显了预防违法犯罪的第一道屏障的作用。

该所紧紧抓住“流动警务室”真正沉下去这个关键,在“流动”二字上做文章。强化工作主动性,使“流动警务室”有足够的时间在群众中流动,开展警务工作,与群众面对面地恳谈,从而及时掌握最基层的社情民意、治安情况。同时,“流动警务室”积极开展排忧解难、济贫扶困、上门服务等为民办好事、实事的工作。2007年 7月8日下午,流动警务室民警陈浩等人途经百善街菜市路口时,发现一男童满脸泪水,在路边徘徊。经询问,该男童自称叫李琪,跟着妈妈到百善街买鞋,找不到妈妈就急哭了。民警问清其家人姓名后,通过人口信息查询系统,帮助小李琪找到了家人。

“流动警务室”深入到群众当中的时间多了,与群众的距离近了,民警处警的速度就快了,有利于做好社会治安的防控,凸显了预防违法犯罪的第一道屏障的作用。警务室因“流动”而强化了路面巡逻,收集治安信息快速,群众能经常看到“警务室”和民警的身影,能在第一时间向“流动警务室”民警反映和举报影响社会稳定的线索。9月15日下午,网上逃犯赵冠臣刚潜回家中两小时,“流动警务室”民警陈浩就接到群众的报告,遂迅速出击,将其成功抓获。今年春节期间,“流动警务室”民警陈浩在辖区青卫村为返乡群众采集“二代证”人像资料时,接到一名信息员报告,辽宁警方网上通缉的特大抢劫杀人逃犯房元亮潜回家中,陈浩与增援的民警巧妙设伏,将该房成功抓获。

“流动警务室”坚持以平安建设为载体,积极创新工作模式,整合和广泛利用农村社会治安资源,切实有效地做好民间矛盾纠纷的疏导、化解工作,尽可能防止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使警务室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更加有效。2007年7月27日晚,宿州市客商凌某等人到鲁王集团购买麸皮,与本地装卸工赵某发生口角,被现场人员劝阻,随后,该赵指使其侄子带领四人前来报复,闯进鲁王面粉厂生产区殴打凌某,“流动警务室”当时在附近开展群众工作,接到指令后,就近及时出警,迅速平息事态,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双方握手言和,放弃冲突,一场一触即发的群体性纠纷被及时化解。

自2006年底以来,“流动警务室”采取上法制课和发放资料等形式法制宣传35次,受教育人数达48000余人,办理新生儿入户370人,户口变动更正186人,办理暂住证78人,调解民事纠纷27起,受理行政案件21起,行政拘留9人,受理刑事案件8起,抓获各类逃犯5人。通过一年多的运行,这一农村流动警务模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流动警务室成为百善乡村的一道流动的靓丽风景线,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警务室民警陈浩为此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了解的。

第5篇

一、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课堂在朗读中的确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从学生角度讲,就是平淡的语调,漠然的表情。从教师方面看,表现为目标不明,要求不清。

二、课堂朗读的重要作用

1、在朗读中激发学生情感,再现浓浓的语文味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朗读包含了学生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

2、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

3、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产生新的思想

朗读,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其实把书读熟,但读熟了还能怎么样?要有创造。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朗读的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通过朗读来解决问题,在朗读中发现并有所收获,这样朗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乐趣的源泉。

三、优化课堂朗读的策略

(一)范读,树立榜样

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可以通过朗诵来表达。而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获得了对文章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学生在不断地听读、跟读、练读的诵读过程中逐步感知、体会、领悟其中的奥妙,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朗读水平,无论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会受益匪浅。

(二)导读,领悟主旨

在教师范读的影响下,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了,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孩子们听老师读得很美,但自己却读不出味来,找不着美的感觉。此时,教师就必须趁热打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感知文字内容,扫除知识障碍(如读准字音,不丢字添字、不重复、不断句,理解文中关键词句),接着浮现形象,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画面”,再通过画面品味语言,然后把握好语调、语气、语速,边想象边领悟边吟诵。这样反复启发引导,反复吟读,学生最终领悟文章,找到美的感觉。最后达到清人唐彪说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那该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语文课堂啊!

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学习其实就是感知――探究――理解的过程,朗读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莫怀戚的《散步》,初读觉得故事简单,语言平淡;再读学生就发现了那些琅琅上口的对称的句子,在反复朗读、研究这些句子时,学生对文章所体现的家庭和谐美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于一些思想感情浓厚的文章,老师滔滔不绝的分析代替不了学生的朗读,因为情感绝不是灌输讲解得来的。只有通过学生用心去读,用情去读,他们才能真真正正地理解文章流露出来的情感。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我没有过多地渲染爱国情感,而是让学生朗读小弗朗士的心里活动及韩麦尔老师异常举动的句子,学生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情感交融在一起,从他们饱含深情的读书声中我已经知道他们对这种爱国情感深有领会。

(三)品读,传情达意

品读就是在赏析中品味情感意境,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指导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课堂上,抓住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精神面貌的语段指导学生细细品读,就能训练学生的语感,准确地把握语言的特点,感悟文章丰富而深刻的蕴意。

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在体会船长伟大人格的时候,我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全身心投入,有感情地读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的语言。学生富有情感的朗读,让静止的语言符号变成鲜活的形象,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船长的精神品质,同时感受到课文言语的精妙,增强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创造性。

第6篇

然而,在一次选择中,我真切地感觉到,我在成长……

那是去年的夏天。初夏,还没来得及和春天的温暖做个道别,夏天的闷热便匆匆赶来。那时,当我们还没有把六年级课本上的知识好好地复习一遍时,升学考的复习已经悄然潜伏。六月飞霜已经向六年级生打响。而这所谓的“飞霜”则是一叠叠如珠穆朗玛峰般高的试卷以及资料。复习题占满了整张试卷,而作业布置又霸完了整个黑板。今晚又要在被窝里赶夜车了……

全城的六年级学生,开始精心准备自己的锐利武器了,为着升学考开战,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的只是笔尖的挥霍。这段时间的学生都在拼了命的复习。

而我,却彷徨在考哪所学校之间犹豫不决。

爸爸和妈妈各有各的看法。爸爸认为:YY学校好,哪年的全县第一不是YY学校的啊,那的英语特长班就不错,听说谁谁谁家的孩子在那毕业考了市最好的高中!妈妈认为:HG学校也不错,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教学设备还很先进呢,以你的学习成绩考上那里,绝不成问题!就这样,不过几天,两张学校准考证躺在我面前,我却只能二选一。我所就读的学校也有初中部。

傍晚,走在学校操场的跑道上,脑海里浮现了在SY学校的种种回忆。七年了,我在这学校呆了七年,也有了深厚的感情了,学校的操场、球场、舞台、教学楼、宿舍楼、假山、游乐园以及阅览室,都曾经有过我的影子。这儿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一动一静我都了如指掌,甚至于个个角落的摄像头我都十分清楚。可眼看升学考离我越来越近了,我该如何抉择?

然而,这样无奈的彷徨带给我的无疑是惨重的代价。沉于这样抉择的我,面对课本,就好比对着一张白纸,即时上了一天的课,也是半点只是都没得到的。一直是好学生的我,近段时间,总是进出办公室,与老师谈话。作业没完成好,连上课都走神,老师在一次课堂上点出了我的名字,大大地将我批评了一顿,那时的我,像是被扎了千万针似的,一直受老师表扬的我,如此在课堂上被批评,眼泪不禁从眼眶里缓缓流下……模拟考试的成绩排名出来了,以往全班前十的我,这次却落在了二十名,这让我的对手暗暗自喜了。学校考初中三年全面的成绩也出来了,原本老师一直对我抱有很大的信心,可这次却以三分只差,失去了三年全面的珍贵机会。

班主任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用一种很特别的方法教导我,就是一直纠正我的错误,无论是大错还是小错,都细细翻出来。她让我明白:人若想要成功,绝对少不了努力,正是这样的努力才使我们赢得光明正大。没错!我原来就是缺少了那股奋斗的劲,经过一天的反思,晚自习见同学在埋头苦做作业,我也重拾了信心,抓起了我的武器,与“战友”们一同奋战到底!这一次,我不在彷徨了,一心要争取回我所失去的,不会再陷入这种不明不白的犹豫中了。

接下来这短短时间里,饱含了努力和汗水,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本校初中部的重点班。我赢了,我凭着自己的实力取得了胜利,所以我是成功的!

这样的彷徨让我失去了,但也由于这样的彷徨,让我更懂得:不要过于在诱惑和犹豫里纠结,要勇敢地作出选择,否则将会失去的更多。这就好比人生也该如此勇敢。

第7篇

一、尝试差错――让学生畅所欲言

数学学习与尝试错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探索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尝试―错误一尝试―错误……的过程。因为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可能一下子就选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必然会出现思维受阻――“错误”的情况,这时就必须另辟蹊径,进行新的尝试,直到解决问题为止。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出示第一组数:判断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453 186 219。当学生判断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后我提问:怎样的数能被3整除?生l:(迫不及待)老师我知道个位只要是3、6、9的数就能被3整除(受前面知识的影响:个位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生2:不对,不能看个位的,像23、16、29个位也是3、6、9,但是这些数就不能被3整除;生3:我也觉得不能光看个位;接着出示第二组数:21、18、51、210能否被3整除?生l:我算过了这些数能被3整除;生2:21、18、51这三个数交换位置也能被3整除;生3:如果一个数能被3整除那么交换位置还是能被3整除,师:这位同学分析得有道理。刚才生2提到的23、16、29交换位置后是否也能被3整除呢?生4:23、16本来就不能被3整除,交换位置后还是不能被3整除。师:判断能否被3整除看个位是不行的,谁来说说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经过不断的讨论争辩,最后学生一致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一个数符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最后我出示第三组数:判断下面的数能否被3整除……孩子们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尝试改正错误,不断地解决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学生经历了从猜想到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从错误到逐渐逼近正确答案。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进了情感的体验。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的“差错”,善于发现“差错”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通过巧妙点拨,因“错”利导。有效生成,使课堂成为了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

二、善待差错一让学生拥有自信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差错”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作为新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常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误”这一教育资源,把错误看成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剂良药。我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时碰到这样一道题: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5米,下底是4.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一个学生这样解答:2.5+4.5=7(平方米)。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一阵笑声,这位学生十分发窘。教师没有将这种解法一棍子打死,而是让他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孩子的思维是独特而奇妙的:梯形的高是2米,而计算面积的时候又要除以2,乘2除以2相互“抵消”了,学生在算梯形的面积时把乘2除以2省略不写,记在心中,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后,形成共识:如果这样列式,求出的是上底和下底的长度的和单位应该是米,而不是平方米,这样不符合题意;正确的列式应该是(4.5+2.5)x2+2,但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采用这位学生的方法,比较简便。教师问:“是谁帮助我们找到了简便的计算方法?”全班学生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刚才学生的身上,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投入……

三、挖掘差错――让学生提供材料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回答或理解错误。教师不应急于求成,不要轻易地判断对与错。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判,使学生拥有一种愉快的心情;其次,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差错,纠正差错。作为教师,不应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错误认识,有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供验证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找身边所需的验证材料。例如在教学比较4/5和7/8的大小时,教师提问它们谁大谁小?有学生说7/8大,有学生说4/5大,我问为什么?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我并没有给学生准备材料,也没有给学生限定用哪些材料去验证自己的观点,我让学生自己用喜欢的方式去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这样的验证。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方法非常多:用两张形状大小一样的纸,一张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7份涂上颜色,另一张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结果发现7/8比4/5大;用两根同样长的线段进行也可以进行比较;把全班40位同学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7份是35人,40位同学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4份是32人,因为35>32,所以7/8比4/5大……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让学生自己来说,自己提供的验证材料总是最亲切的、喜欢的。通过验证比较大家统一了答案:7/8大于4/5。我想学生利用了自己提供的材料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经历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这也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歌德说过:“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对待学生出现的差错,教师不应当仅仅是否定或告知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当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出错的原因,使纠错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在错误中增长智慧,发展能力。让差错也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的课堂因差错而精彩,是绿色的、是共生的,是我们向往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

[2]《教育学》,1997年版.

第8篇

摘 要:体育课多在室外上,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体育课上运用提问的方式容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减少来自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堂提问;教学效果;优越性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有技巧的提问是教学的关键。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掌握技能的教学方法。下面简要谈谈体育课中提问的几个优越性。

一、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以往的体育课总是老师在队前讲,学生在被动地听,对于在室外进行教学的体育课而言,效果肯定不行。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告诉学生教师讲完之后要提问,对学生来讲,用点名提问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肯定比等到教学效果不行时用点名批评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都有表现欲,学生想回答问题必须好好听课。而且提问时还可以让别的学生进行点评,从而增加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

二、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体育课一般都在室外上,教室外的事物太多,对初中生而言注意力很难集中。由于注意力没有放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上,因而对教师的提问也无从回答。当教师对一名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其他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某些反应和想法,如果老师提问到我,应该怎样去回答,这种心理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两件小奖品,例如:一支笔、一本子,提醒学生谁回答好就奖励给谁,这样做既暗示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又加深了讲解示范的力度,有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

三、提问可以攻克教学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进行较难运动技能学习时,出现共性的错误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进行指导,帮助教学。常规性地找几位学生进行示范演示,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往往教学效果不是太好,错误的动作仍然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一种展示欲。没有竞争意识。为了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学生示范之前作出要求,例如:老师在上课前可以将学生分组,并规定教师示范后要对每组先提问该动作要领,再以分组比赛的形式选出优胜的前三组。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都要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教师指导和帮助教学的实际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对学生课堂上思想不集中,受干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采用点名批评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效果不是太好,还会激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而采用多种提问的方式方法教学,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灌云县侍庄中学)

第9篇

但是,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还存在重读写轻听说、重讲授轻训练的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也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所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十分艰巨而必要的任务。如果说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那么口语交际的能力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加强口语训练呢?

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提高自身认识。

作为语文教师,要站在为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的高度的责任感之上,不能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可做可不做,一味片面追求考分,成为高分的奴隶,为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评比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考高分的工具。其结果,使天真烂漫的少年变得千人一面、万人同语,这样的语文教学,不是对学生的培养,而是对学生的摧残,最终使学生丧失了个性,成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新的时代,呼唤着高能力、高素质、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新型人才,因此,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天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一个人不能迅速准确地抓住别人谈话中的关键信息,不能及时确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社交场合中想说不一定敢说,敢说不一定能说,这样的人谈何发展、创新。由此看来,培养学生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时代对国门素质的要求。当然,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主要体现在分数上,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作为一个雕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生存的能力;必须摒弃哪些陈旧的教育思想,从全局出发,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

其次,优化训练方法,使口语交际落实到实处。

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能采用严格、比较恰当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紧扣教材进行听说训练,科学有序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毕竟是一门艺术,涉及到语言、语调、节奏、语气及词语的搭配、句式的选择和组织等多种技巧,并且不同的语境,口语表达也会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材将各种说话技巧的训练根据课文的特点分别编选在练习中。如:初中语文第一册听说训练“说话态度要大方,口齿要清楚”中提出了如何发音的问题;第二册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采访不同的人物;作为典型的第四册口语交际“说话要注意语调语态”中依次就语调的正确处理提出了重音、声调、速度、停顿等口语表达的技巧。这些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穿插编排在课后练习里的,以使学生通过训练逐步掌握。因此,教师只有深钻教材,熟悉编排的规律,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实践证明,只要教师重视了,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学生身上,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第二,坚持朗读训练,强化口语交际的基本功训练。

朗读是口语训练的最好形式之一,朗读课文能使口语受到严格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正确而有表情的说话能力,增强语感,并在反复的诵读中增加词汇量,掌握多种多样的句式,最终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沟通起来。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古人也十分重视朗读的重要性。但是多年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多教师已不重视文章的朗读了;个别学生读起文章来口齿不清、语句不畅的现象也很严重。新教改强调素质教育,强调综合能力,因此必须重视朗读的作用,不论课时多少,必须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有计划地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

训练朗读时,首先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和思想感情,这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根据文体的特点和内容确定感情的基调:或热情奔放,或稳重平和;或满怀深情,或惆怅哀怨;或幽默诙谐,或恬淡缠绵。另外,在朗读时还要注意字音、速度、重音、停顿、节拍、语调等,要指导学生利用汉语的表达优势融入自己的感情,使自己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训练中尤其注意不能千人一调,要容许学生有创造性地朗读,鼓励学生拓宽文章的内容。教师要多给以技术上的指导,避免笼统空洞,要多鼓励、多肯定,要使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朗读的方式可根据不同文章分为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和自由朗读几种。

第三,要勇于开拓新形式,进行课后实践,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口语训练的有效方法除了朗读之外,还有许多,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尝试新形式,善于创造适合于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语文教材的特点,决定了它适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口语能力,如复述课文内容、课堂讨论、口头作文、演讲比赛、辩论对抗等等。在各种训练中,关键是要科学有序地引导、扎扎实实地落实,不要追求表面的热闹,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给予必要的点拨和恰当的评价。既要评价表达的内容,也要注意评价语言表达形式,以促进学生不仅思考表达的内容,也注意语言的表达形式,逐步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语文教材的特点,决定了它适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口语能力。如:

(1)开辩论会。开辩论会是训练学生口才和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能使学生头脑灵敏、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可以一学期组织一次,话题一定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现在的学生都喜欢音乐,热衷追星,可设计这样的话题――“摇滚音乐好,还是通俗音乐好”,把全班学生分成两派,可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性格情趣、感情表达等多方面寻找论据,不一定分出胜负,重在参与。

(2)演讲比赛。要规定内容、限定时间,在演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有时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态势语,包括身姿、手势、表情等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3)朗诵会、读书会。朗诵会可以是诗歌散文朗诵,也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小说、戏剧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读书会可请学生推荐让自己感受最深的文章或书籍,还可以用一百多字的短文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第10篇

伴着一声啼叫,我呱呱落地,那是父精母血造就了我;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一天天长大,那是风霜雨雪造就了我。流年似火,我告别了孩儿般的世界,额头上倾注了几分成熟,我不禁要问:“生命的风景线何在。”

盎然春意里,我是一株小草,与大树相比我微不足道,与花儿相比,我没有那么高尚。然而,我渺小的身躯却染绿了一方天涯,我用一份坚强去感染万物,用一份勇敢去装饰自己。难道这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吗?

炎炎的夏日里,我是一只蛐蛐儿。我知道,在夜里,我不会感到孤单,不会因为生命的短暂,也不会生活的艰辛而感到抱怨、遗憾,而是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的歌,仿佛唱的是对生命的坦然,对死亡的嘲笑。我想,生命就应该是一只蛐蛐吧!萧瑟的秋风里,我是一片片落叶,迎着阵阵秋风的吹打,我如一只飞舞的蝴蝶—偏偏飞舞,落在地上。“落叶归根”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幸福吧!来年春天,我已成为一捧泥,守候在树根旁,正如杜浦所说“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带着爱马希望走完了这一生,难道这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吗?

寒冷的冬季,我是一颗枯萎的书,虽然没有松柏那麽鲜艳,艳丽。但我却象征着失败而又成功的人啊!生命就是奋斗。难道这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吗?

茫茫夜空中,我是一只萤火虫,虽然很渺小,但是却照亮了前行的路啊!人生就是平凡,平凡的人生才能够体现出生命的宝贵。难道这不是一道生命的风景线吗?

我知道了,生命的风景线在于用小草的坚强,蛐蛐的乐观,落叶的希望,萤火虫的平凡活出生命的意义,留下生命的风景线。这都是我生命中的风景线。

活出生命的本色,划出生命的风景线,让生命更充实。

第11篇

但我们发现,在另一些情况下,“风景”的含义却不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所解释的意义,例如用于名称中的“风景”:校园风景、风景女人、基层风景、艺苑风景、心中风景、桌上风景等;再如用于语句中的“风景”:

1.斯纾这个名字是与散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那或清新明媚、温婉深情,或激越率真、诡异莫测的散文,呈现了一处独特而瑰丽的风景。(《斯纾印象》)

2.但是,随着社会消费需求的增长,在闽南侨乡漳州出现了一批白领“钟点工”,成为职场新风景。(《白领“钟点工”亮相侨乡漳州》)

3.毓璜顶医院是烟台市级医院。门诊量、住院人数居全市各大医院之首。但是,多少年来,拥挤的人流、混乱的车流成了医院门口一道奇异的风景。(孙青、刘希恒《立案的提案全部办完 件件难好事》)

4.树生长在城市里,也是很无奈的事情。

有些树因为长在路边,靠路面的一侧枝桠全被砍去,你若留意看去,那是一种怎样无奈的风景啊?选而树干上又常常贴满招聘、治病、搬家、办证等等一层层的广告,像牛皮癣一样滋生蔓长。(《城里的树》)

从例句中“风景”的意义看,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两点显著的不同:其一,例句中的“风景”都不属于“自然现象”;其二,这里的“风景”有“好风景”,也有“坏风景”,还有“不好不坏的风景”,也就是说例句中“风景”的意义已经超出了《现代汉语词典》里的那个“可供观赏”的、能给人以某种享受、某种愉悦的“自然风景”的意义范围。1、2是可供观赏的值得赞扬的社会现象,例3、4是毫无观赏价值的应该指责的社会现象。

近几年来,在报纸、杂志、电视等多种媒体中,又出现了一个新词“风景线”,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青睐。有的用于某种名称,有的用于行文之中,例如“艺苑风景线”“校园风景线”“艺术风景线”“绿色风景线”“教研风景线”“军营风景线”“娱乐风景线”“申城风景线”等等。再如:

5.人们还知道,死海是一道罕见的旅游风景线,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纷至沓来。(黄培昭《让死海活下去》)

6.记者了解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北京的街头巷尾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便是深受广大市民喜爱的数字北京信息屏。(《“数字北京”触摸可及》)

7.紧临321国道桂阳公路的扶龙村,是广西最大的柿饼生产加工销售村,金色的柿饼晒棚在路两旁延续达两公里之多,成为阳朔另一道旅游风景线。(《阳朔的另一旅游风景线》)

8. 20多年来,公民权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依宪治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12篇

初三“进行时”

初三(5)班 周晓瑜

时间匆匆地从我们手中溜走,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升上初三了,离中考的时间很近很近,面对着初三的生活,我们该怎么办呢?

初三的生活是充满了竞争,充满了火药味的。在这充满火药味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如何能让自己有立足之地,那首先是,要努力学习,跟得上老师的进度,同时也需要自己对自己的信心,只要有信心,做什么事都能顺利,记得,相信是永远最好的支持,相信自己是OK的。只要怀着这样的心态去面对着初三的生活,就会毫不犹豫地让我们的信心坚定起来。

虽然知道初三这段路很难走。但也必须硬着头皮去走。这样,或许会闯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道亮丽的风景线不是能闯得过去就会出现的,那是要看你有没有用汗水+努力换来的。路虽然漫长,途中的坎坷,只要我们绝不轻易说放弃,那道亮丽的风景线始终都是属于我们的!

初三是人生中踏出的第一步。踏出了这一步,你或许会有许许多多的机会,但机会是摸不着,也看不见的。而且机会也不会主动来找你,而是你主动去寻找机会。有人曾说过:“机会是给做好准备的人的。”你稍不留神,机会就会无声无息地从你身边溜走。当你失去了机会,不要怪别人,只怪自己没有留心,没有用心地去发掘这透明的机会。

初三的生活就是如此的艰辛。我们只要怀着一颗坦诚的心,一切都会变好的。中考正朝着我们挥手,同学们,快做好准备吧,下一年的六月份正是我们和中考的决战之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