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时间:2023-05-30 09:48:31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第1篇

“设计、制作一个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这一实践活动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研究性学习内容。这节知识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好章节。

本课设计一方面力求体现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会利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进行组合,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应学会如何进行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即课前准备什么,准备到什么程度,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对活动进行评价等。

由于本节课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很好地体现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所以,笔者以本节课为例,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本章的理论知识,了解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斜面、螺旋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方法与过程: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学以致用,会根据杠杆、滑轮、轮轴、斜面、螺旋等的特点,设计、制作一个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简单机械组合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3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制作组合机械的模型、对各小组活动进行评价。

4教学难点:

对各小组活动进行评价。

5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教学法。

6活动设计思路: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资源,而课前、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内容的逻辑处理却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本节课是本书第一章的结尾,又是初三学生刚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为根本,以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本教学设计的主旨。

我将本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外准备活动阶段。主要由学生讨论确定小组设计方案、活动评价内容、制作机械模型及完成小组活动报告。第二阶段为课堂汇报和评价。每一小组结合作品(机械模型)用PowerPoint进行活动汇报。在每一小组汇报结束后有5分钟时间留给其他小组提问,本小组成员负责答疑,然后全班对此小组活动进行评价。

7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

(1)设计组装方案

首先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自主设计组装方案,画出组装图。

其次,将各个小组的设计方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比较优缺点,研究制定一个能体现本组集体智慧的机械模型设计方案。机械模型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设计时要明确它的用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机械,要有提高机械效率的思想。

然后,大家分工找材料,尽量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具。选取滑轮拉线时,首先要测量拉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使其符合设计要求;还要考虑线的光滑程度,以便于工作减小摩擦力,提高效率,但是不能太光滑,否则容易打滑;还要考虑线的粗细、硬度、质量,过粗过硬的线不便于缠绕且容易滑脱,质量大的线会降低效率等。

设计组装方案:(略)

画出组装图:(略)

(2)全班同学讨论,确定评价项目和评分标准

小组活动表现评价表

小组名称:______小组作品名称:______

(3)分组制作机械模型:

①本小组机械模型设计方案为:(略)

②设计表格,测出用该机械模型提起重物所需的拉力和物重之比以及机械效率。

③完成活动报告,准备运用计算机等媒体对机械模型的原理、技术指标等进行说明。

第二阶段:

(1)各组展示工作成果;交流所制作的机械模型的特点、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根据全班拟定的评价标准,为各组的表现打分。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总结本课题的学习体会。

学生作品举例:

第四小组

多功能步兵战车设计方案

将坦克模型改装,滑轮与杠杆使机械符合实际运用。

本机械以电动机为动力,用齿轮转动,使“车轮”转动,“车轮”上绕上细绳,细绳通过并列的定滑轮,连接重物,“车轮”可向前转,亦可向后转,使重物自由上下,此机械的摩擦力应很小,尽量提高机械效率。

多功能步兵战车说明

本机械利用动滑轮可以省力而设计。机械造型美观,是人们提升不能直接用手提的东西时的首选机械。该机械的效率可达到92.9%,可节约能源等等。该机械与车轮相结合,可移动机械的位置,有创新。根据S=hn,本组使用动滑轮可以更省力。但该机械稳定性不够好,有待于改进,可根据机械具体情况来改进。

8教学反思:

(1)此活动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毕业后回忆的话题,也为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乐趣。

(2)本活动除了课后制作的时间外,用了两节课堂教学时间,即活动过程的第一、二阶段。由于此活动学生兴趣高,学生自由发言时间明显不够,所以活动评价比较匆忙。

(3)活动汇报结束后的自由提问和答辩是课堂最为精彩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无限深化和拓展。如果学生每节课都能这样,那么我们的物理课节节都是好课。

第2篇

一、选题背景

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的家乡洈水正是因水而灵动,因水而秀美,因水而富庶,因水而闻名。在水资源循环网络中,如明珠般洒落于田野之上的堰塘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洈水人,浇灌出“鱼米之乡”的美好生活。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几位准备到堰塘去钓鱼的同学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因为堰塘里垃圾成堆,池水发黑,根本无鱼可钓。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堰塘这么脏,怎么也没人管?”有的不以为然:“哎呀,这有什么好奇怪的,现在的堰塘都这样。”有的问:“怪不得现在家家都吃自来水呢。”他们的议论也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想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提高农村居民及下一代的环保意识,不是很有意义吗?这个想法得到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的赞赏和支持,“关注我们的堰塘”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初步形成。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感受农村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与堰塘的密切联系,认识保护堰塘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了解堰塘的过去和现在,探寻堰塘变“坏”的原因,探求保护堰塘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地考察、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开放的学习观。

(2)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策划、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学习采用适当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实现交流共享,培养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堰塘做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增强自信,提高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我思考,我选择。

1.引发学习动机,确定研究子课题。首先展示了春游时拍摄的堰塘照片,让学生围绕“关注堰塘”提出想要了解、研究的问题,然后经过归类、整理,确定了下面的四个子课题:

(1)我们身边的堰塘现状。

(2)以前的堰塘什么样。

(3)堰塘变化的原因。

(4)我们能为保护堰塘做些什么。

2.组合研究小组。为了尽可能地使学生全面了解本地堰塘状况,我们以居住地相对集中为原则组合小组,以三个村十二个小队的堰塘作为研究对象。

各小组根据小组活动内容确定小组名,分别为“今日堰塘” 组,“昨日堰塘”组, “小小侦探”组, “堰塘卫士”组。后在活动中,“昨日堰塘”组更名为“美好回忆”组。

3.制定、完善活动计划。

(1)各组推选小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的,落实活动分工(具体到时间、地点、任务、方法等)。

(2)小组交流方案,集体讨论,提出合理建议。

(3)各小组根据建议完善、修正本组活动方案。组员根据小组活动分工做好相关活动准备。

第二阶段:我行动,我探索。

各小组按照既定计划自主展开活动研究,教师定期了解活动进展,根据学生活动情况及时指导。

【注意事项】学生:①活动时要一起参加,需分散时至少两人一组行动。做好记录和总结,活动成果要及时向组长进行汇报。②活动中有困难及时请教家长或老师。③活动中安全第一,各组聘请一名老师或家长为指导老师,在堰塘边进行考察活动时需有家长或指导老师陪同。

教师:①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和安全教育,与各小组聘请的指导人员进行电话联系,确保安全。②了解学生活动进展,及时进行活动计划制定、调查方法、信息处理方法的指导。③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第三阶段:我整理,我策划。

各小组对在活动中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和阶段成果进行信息处理、提炼加工,确定汇报形式,并做好汇报分工安排。

第四阶段:我汇报,我展示。

组际交流,活动成果展示:

1.“今日堰塘”组。

(1)汇报对周边二十四口堰塘进行考察获得的信息,辅以条形统计图、实物水样、拍摄照片同步说明。

(2)活动日记选读。

(3)组长小结: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发现身边的堰塘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堰塘受到了严重污染,导致水质变坏、鱼虾死亡、浮生植物疯长等严重后果,距人口集中的地方越近的堰塘受污染的情况越是严重;二是堰塘被侵占,用作建房等途径使堰塘数量减少;三是堰塘长期没有清挖导致蓄水能力下降,因此在干旱季节,堰塘没有很好地发挥蓄水抗旱的作用,不过这一问题已经得到国家重视,在我们考察的二十四口堰塘中,已有五口堰塘于去年冬天翻挖清淤。同学们,了解到我们身边的堰塘现状,你想说些什么?

(4)现场采访其他组同学谈感想。

2.“美好回忆”组。

(1)听一听父辈们与堰塘和谐相处的故事。

故事一:徒手抓鳖。

故事二:竹篮罾鱼。

故事三:夏日戏水。

(2)欣赏文学作品中描写堰塘的优美片段。

(3)小画家展示采访后描绘的想象画。

(4)组长感言:碧波荡漾,鱼虾成群,水中嬉戏,这样的堰塘,这样的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何时我们能再次拥有这样的堰塘?

3.“小小侦探”组。

(1)组长引言:堰塘是怎样变“坏”的,请听我们“小小侦探”组的发现。

(2)小组发言人汇报。

(3)其他小组组员提问,“探索发现”组现场“答记者问”。

(4)主持人引言:同学们,让堰塘变 “坏”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自己,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做过伤害堰塘的事情吗?

(5)小组长读《堰塘致居民的一封信》。

4.“堰塘卫士”组。

(1)两位同学表演《拍手歌》、同学们同步学习。

(2)宣读《行动起来,保护堰塘》倡议书。

(3)展示、齐诵小组同学创作的宣传用语。

(4)介绍湖北省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

(5)宣读“重视农村垃圾处理,保护堰塘环境”建议书。

(6)组长小结:同学们,保护堰塘,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5.活动延伸拓展。

(1)整理筛选资料,以“拯救堰塘,刻不容缓”为主题办一期板报在学校橱窗中展示宣传。

(2)在学校广播站播出 “保护堰塘,我们在行动”倡议书,并印发到农户。

(3)向镇政府、镇人大代表递交“重视农村垃圾处理,保护堰塘环境”建议书。

(4)积极参与清理堰塘垃圾的实践活动。

第四阶段:我总结,我反思。

(1)以文字形式小结个人活动,进行自我评价。

(2)填写小组活动评价表,对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四、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笔者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1.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向生活、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它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本次活动学生校外活动时间长,考察环境安全隐患大,因此,需要多管齐下,确保学生安全。在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的配合,为学生顺利完成实践活动保驾护航。

第3篇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中小学安全教育主要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培养。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桥梁。利用北京市“社会大课堂”资源——中国美术馆“国际应急建筑艺术展”提供的教育资源(各种模拟展品、志愿者等),让学生在对灾难及灾后重建以及对自然、对人类生命的认识体验中,锻炼学生灾难来临时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及灾后如何重建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应对灾后的重建难题,使学生能够快乐、平安、健康的成长。

二、课程资源分析

1.北京市“社会大课堂”

中国美术馆5月初举办了“国际应急建筑艺术展”,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教育资源:场地、展品、志愿者。此次展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具有不可替代性。

2.社区资源

学校周边的社区有许多留守的老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需要有声有色、浅显易懂的直面灾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利用这些社区资源使其成为学生运用知识服务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实践园地。

三、学情分析

本活动参与学生为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单纯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具有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喜欢通过实地参观考察的学习方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具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能力,如:初步地查找、筛选资料的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等。不过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安全自救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及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初步掌握应对一些自然灾难的方法。

(2)了解灾后应急建筑设计的特点、功能,初步掌握应对灾后生活的基本技能。

(3)继续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分组进行专题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解答研究问题。

(2)通过有目的地实地参观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应急建筑的基本知识。

(3)在表演情景剧和现场搭建房屋的体验性活动中,初步掌握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并了解防灾建筑的结构原理。

(4)通过设计并实施“我是小小安全宣传员”活动,引导学生走入社区进行志愿服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应对灾难科学自救互救、积极求生的思想意识,强化“珍爱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的心态直面各种困难,想方设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解决困难的思想。

(3)培养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志愿者精神。

五、活动准备

1.教师

参与本次活动前,教师先走进中国美术馆详细了解展览内容,制订参观方案。

2.学生

(1)查找与灾难相关的基础知识,自学中国美术馆“国际应急建筑艺术展”的导展手册,并根据手册内容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

(2)设计防灾建筑,绘制成草图。

(3)排练小情景剧。学生自编自演再现应对某一自然灾害的情景,并准备简单道具。

六、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是分三个阶段实施的系列化的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专题研究

1.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

生活中我们面临许多灾难,如水灾、火灾、地震、雪灾、海啸、龙卷风、非典……各种灾害给人类带来了不可预计的危害,当灾害来临时我们应如何面对,在灾难中如何自救互救,灾难后如何重建家园,设计什么样的建筑可以把危害的程度降到最小……这些问题是我们这一活动所要探讨的。指导学生学习研究内容的提示、灾难种类、灾难程度、灾难危害。

2.根据兴趣组成合作小组,调查研究,探讨有价值的问题,自编自演相关情景剧,设计防灾建筑草图

先开放式收集学生的问题,然后经过整理筛选,形成每组有价值的问题。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利于对有价值的问题的把握。情景剧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形象直观。防灾建筑草图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立体设计理念,并要达到防灾的目的,可查阅中外相关资料,并请老师指导。

第二阶段:参观实践

3.参观应急展厅展品

在志愿者带领、教师组织下学生参观体验,学生携带《导展手册》、参观记录卡、建筑草图、笔。(1)两个班学生按不同路线进行参观。先志愿者总体介绍,接着让学生分散参观,最后集中讲解,解答参观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疑问。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及参与情况,针对个别学生给予相应指导。(2)志愿者对参观进行总结,学生动笔完成参观展览的笔记。

4.应急展厅活动体验——两个班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各自进行活动体验

(1)五(1)班情景剧表演。学生表演火灾、洪水、地震灾难来临时的避灾逃生和灾后生活片段。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用一些简单道具即兴表演,对表演内容要有构想。志愿者点评并作具体指导,讲解怎么避灾逃生,灾后如何重建,如何保证食品安全。

(2)五(2)班搭建模型。学生分组,按原来设计草图搭建,以组为单位共同搭建一个作品。志愿者(建筑系学生2人)个别指导,教师辅助管理。各组成品展示,志愿者点评讲解。

5.活动小结

总结学生参观学习的情况,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活动体验及收获。

第三阶段:志愿服务

学生将防灾知识制成小报,绘制展板,在原来的情景剧的基础上根据志愿者的指导改编,排练关于安全的相声,到社区宣传表演,讲解应急知识,寓教于乐,浅显易懂,受到一致好评。通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生要逐渐理解,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体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自己完全能达到的活生生的过程。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生存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具有独特价值。

七、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历时4周圆满结束了,回顾整个活动,有许多值得思索的地方,与大家共享。

1.活动中的亮点

(1)活动更加强调学生的研究学习过程,有别于学校日常课堂教学,有别于集体性参观活动,而是依据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有目标、有计划的教学过程,允许每个孩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进而突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表现。而且学生在展览馆中边参观边观察,可提出并解决许多生成的问题,也可解决自己原来预设的问题,还可验证自己原来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学生的知识经验光靠调查和网上查阅资料是不行的,那相当于闭门造车,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此次课堂教学将社会教育资源有机融入到课程资源,如美术馆、志愿者、展品、社区等,把学生带出去,在美术馆实地参观,在社区实践中把学到的知识能力深化、细化,确实比在课堂上死读书效果明显。

(3)活动准备初始指导教师提供一些问题供学生参考,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小组筛选,一部分可自行解决的问题就小组内自我消化。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的或有分歧的问题,就罗列出来,提出相对有价值的问题。在参观体验活动中,也可鼓励指导学生修改或生成新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自主研究性。

(4)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与社会。

2.活动中的不足

(1)学生提出的原始问题杂、乱、多。虽然他们具有一定自主活动能力,但他们对开放式自主的提问方式,往往会感到不着边际,无从下手,不是过大就是过细,不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性。如有的学生问:“这流动的家大概得多少钱?”孩子们的问题意识仍是个需要培养的过程,而且这些分散的问题也会给教师及志愿者带来指导上的困难,它需指导教师及志愿者的密切配合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师资培训 实践探索

一、概念界定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单元活动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有机地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社会课题与学生问题、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

本研究中主要针对黑龙江省大庆市农村小学,包括县镇小学,又包括乡村小学。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情况

根据调查研究,大庆市农村小学并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师资群体基本上来自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从总体分析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指导,倡导一种新型的教学指导形式—教师合作指导。从长远看,每位教师都可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因此,根据研究需要将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分为两类,一类为语数外教师;一类为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及音体美教师。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大庆市农村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总体

大庆市共有农村小学教师8088人,分别工作在425所农村小学,其中,1316人工作在17所县镇小学,6772人工作在408所乡村小学。(数据来源于大庆市教育局2011年5月)

2.研究对象样本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首先,将大庆市农村小学教师分为县镇小学教师和乡村小学教师两个层次;然后,在17所县镇小学中,抽取9所作为县镇小学教师的样本;再次,将乡村小学分为区辖乡村小学和县辖乡村小学两个部分,因为大庆市共有4个区和4个县下辖乡村小学,再分别抽取2个区和2个县下辖的乡村小学作为乡村小学教师的样本。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别对两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主要采用访谈和听课观察两种方法。

三、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的实践探索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在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同时,需要发挥农村当地的资源优势及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完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评价方式。因此本研究将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位“三维”培训目标,提高教师课程意识

根据文献研究及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访谈可以看出,目前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比较少,在培训中对培训的目标定位比较单一,大部分培训中只关注教师“知识性目标”的一维目标,即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掌握、开发与实施的技能。对“技能性目标”和“情意性目标”这两个维度的目标关注很少,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相违背。因此,笔者尝试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定位“三维”培训目标,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1.知识性目标

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理解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意义和内容;

掌握该课程理论知识;

掌握该课程的背景与价值、目标与内容、设计与实施、评价与管理。

2.技能性目标

具备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

养成主题活动方案的预测意识,并具备预测能力;

在课程实施中,形成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具备指导学生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能力;

具备与其他指导教师建立良好的交往和合作关系的能力。

3.情意性目标

形成新课程需要的教育理念, 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合作意识;

形成注重过程,强调多元,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理念。

笔者认为师资培训中,对目标的定位是整个培训过程的重心,只有对培训的目标定位符合教师的需要和特点,才能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评价体系等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只有师资培训中定位“三维”目标,才能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才能影响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针对农村小学教师需求和特点,丰富培训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领域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因此要求教师具有综合素质、广阔的视野。反应在农村小学师资上,需要针对教师需求和特点,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才能开拓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理论知识培训

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是构建培训内容体系的影响因素之一。根据调查研究,农村小学综合课教师在培训内容需求方面对知识素养培训需求的比重为66%,占有较大比重(见表)。由此说明农村小学教师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内容方面需求最大。本研究将针对教师的需求和培训目标的设置从课程改革、课程指导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知识三个方面概括理论知识的培训内容。

首先,熟悉课程改革有关内容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教学方式、评价与管理及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使教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课程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解读,使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最后,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包括背景与价值、目标与内容、设计与实施、评价与管理等。

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内容需求差异分析

针对三部分的理论知识体系,建议邀请有关专家或者教育理论工作者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讲解这方面的内容,使农村小学教师在该领域的理论高度有一定的提升,从而满足教师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案例分析培训

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师资培训的时间短,效率高的特点决定了培训中不可能让教师深入学校观摩每一个活动的实施过程。因此,选取典型的案例是彰显培训内容丰富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针对农村小学教师而言选取国内外典型案例并结合农村的地区资源特点是丰富培训内容的根本。教师可以通过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 从中获得启示, 进一步地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基本理念, 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 明确自身的角色等。

因此,建议邀请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或者教育专家从实验区的众多活动案例中精选典型案例,尤其是能充分利用农村地区资源优势的案例引导培训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等工作。通过对案例分析的培训,使农村小学教师理解活动案例并不带有普适性,每一个典型案例形成都要考虑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所处的区域特点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因素。最重要的是根据所在地区的资源特色,合理利用和开发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主题。尤其是农村小学更应该结合农村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家长资源等地域优势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活动案例。

通过对案例分析的培训,使教师不仅能获得蕴含于案例中的已有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针对活动情境分析问题,形成资源意识,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主题活动案例。

3.操作技能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大体分为主题确定、主题探究和总结发表三个部分。根据培训目标的设置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性的特点,让教师体验和经历主题确定、主题探究和总结发表的实施过程是培养教师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只有教师亲身体验和经历了整个实施过程,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对活动主题的探究。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这种针对实施过程的实践操作内容的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

建议选取经验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培训。首先,主题确定阶段。根据培训教师的地域特点分组,并进入选择主题阶段。其次,主题探究阶段。根据主题,选取恰当的探究方法组织教师展开探究活动。最后,总结发表阶段。根据探究结果选取合适的展示方式。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预测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交往和合作能力等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对农村小学教师而言,将实践操作培训内容贯穿在他们亲身经历和体验的实施过程中是提高教师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4.观摩研讨培训

观摩研讨就是组织培训教师观看教学录像或奔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较好的学校参观学习,通过观看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使培训教师亲身体验和感受新课程形态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上的独特之处,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首先,选择优秀课例。通过培训教师与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方式总结经验特点。其次,到课程实施较好的学校参观。能够让农村小学教师对这些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进行参观,使他们熟悉学校整个课程准备、设计、实施、评价过程,有利于农村教师开阔视野,将一些先进的经验运用到本学校的课程中。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应组织教学观摩活动, 使教师正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 从而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 解决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小学农村教师设置观摩研讨的培训内容,使他们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能与专家学者、这些学校的师生交流经验和体会,研究讨论和反思,不仅提高了教师交流交往的能力而且增强教师实施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总之,针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内容需要针对教师的需求和特点,符合地区的资源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不断成熟和完善。

(三)采取多元培训,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生成性和自主性决定了在教师培养上,需要采取多元的培训方式,以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调查研究大部分师资培训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却忽视了其他方式对教师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建议采取多元的培训方式。首先,讲授式。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以及农村小学教师对培训的需求,讲授式的培训方式是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用讲授的方式渗透到教师的思想中。其次,讨论法。案例分析的学习以及观摩研讨的学习内容决定了讨论法是培训教师的重要方式。教师与专家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人员之间等通过讨论将培训内容不断深化。此外,还有参观法、探究法、合作法等自主——参与的方法,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兴趣,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培训的效果。

根据培训目标的定位,要想实现三维的培训目标,只采用单一的培训方式是很难达到目标要求促进教师发展的。因此,笔者认为应采取多元的培训方式,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够保证培训的效果。

(四)采用与目标相一致的培训评价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强调质性评价,注重过程和发展,鼓励参与,体现差异。

根据调查研究,大部分的培训评价比较重视受训教师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因素,忽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参与态度、参与过程表现等。因此根据三维培训目标的要求,笔者建议应建立与目标相一致的培训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仅关注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因素,更要关注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参与态度、参与过程表现等,使教师在培训中形成明确的课程意识,形成实施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小组成员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整体考核,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从而提高师资培训效果。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教师的综合素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尤其是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中重要因素之一。不断探索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体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庆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大庆市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内容及方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SK02.

参考文献:

[1]熊梅.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谢巍.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探究.继续教育研究,2012(1)

[3]李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市级师资培训.继续教育研究,2004(6)

[4]陈秋红,张翠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培训的载体.新课程研究,2004(7)

第5篇

一、“走进象棋”“象棋故事”的实施模式

学校通过开展“走进象棋”“象棋故事”的象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实践活动,体验亲身参与活动的欢乐,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信心、勇敢、顽强、热情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表现直觉的能力,自我恢复的能力等。采取的方式:

二、“走进象棋”“象棋故事”主题活动教学策略

开展“走进象棋”“象棋故事”的主题活动,要充分考虑小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实践,但又缺少书写和研究能力的特点。每一个活动与研究一般分为四个活动(阶段),每个活动各有侧重的措施和目标: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激趣 生成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从问题中产生活动主题,从主题中筛选出适应不同年龄学生实践与探究的一个一个小主题。在开题的组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有趣问题,学生想去弄明白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实践和探究的积极性。如“走进象棋”“象棋故事”先让学生初步了解象棋的历史及有趣的传说、名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二:案例再现,探究成因——“实例探究 明确道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明确的案例中进行,探究出一个案例的成因,然后以点带面悟出一番道理,这样才能使实践探究活动更具操作性,类似于数学方法中的不完全归纳法。如“象棋故事”中介绍了很多名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在小小的棋盘中另有乾坤,在小小的棋盘中藏着救国救民的大道理、藏着坚持不懈、沉着应变、临危不乱的情怀……

活动三:组织引导,学生实践——“实践活动 体验教育”

“走进象棋”“象棋故事”主题活动更多地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因此,实践与探究循环往复,相互融合和促进,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和愉悦中学到方法、体验教育。

活动四:过程评价,反思强化——“内化观念 养成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非常重视活动的过程,因此,强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评价是提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总结中反思,在评价中强化,使学生的内心具有积极的、稳固的思想和行为形态。如在二年级的学生档案袋中,有以日记的形式、以活动体会形式记录着学生参与活动后的自我评价、反思提升的过程,记录着学校建设特色校本课程的过程。

三、“出棋制胜”主题活动教学策略

“出棋制胜”主题活动的教学过程,不仅要体现它的实践性,而且要体现其计划性和研究性。采取的实施模式:

一般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策略。活动主题的选择原则:选择活动主题要坚持“近”“趣”“行”的原则。即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接近学生认知区和发展区。二要学生感兴趣。所选主题能吸引学生去研究。三要主题所确定的活动内容可践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作作为选题的内容。如由学生收集相关的残局或把平时下棋时产生的残局收集起来,带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与同学们共同研究、探讨解决的方法,从而激发探究兴趣。

第二阶段,制定实践活动方案的教学策略。了解学生,重视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培训学生,明确活动方案的要求。方案一般应包括活动主题、问题背景、活动目标、实践内容、研究方法、所需资料、人员分工、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等。关注学生,参与制定方案的全过程。方案一般先由1-2名学生根据所选活动主题负责撰写,然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小组集体研究、修改,再提交指导老师指导、修改确定。

第6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案例教学 实践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5-02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科学等为一体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它为采集、存储、查询、空间分析、表达、输出和应用空间数据提供了技术方法[1]。GIS专业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已掌握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利用 GIS工具,主要是GIS软件, 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与空间信息相关的问题[2]。各大高校的教学方案中虽然开设了大量的GIS实践课程,往往由于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内容没有很好的衔接或者实验实施不足等原因,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为适应GIS学科发展需要,提高GIS人才培养质量,GIS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方法设计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本文从GIS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把GIS知识点和实际问题相互结合,在GIS课程实践教学中引入基于网络平台的软件案例教学法[3]。

1.案例设计与规划

案例的设计结合了GIS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以GIS的功能为主线、辅以GIS原理的各个知识点[4]。基本案例和综合案例组成了整个实践课程的案例库,每个案例不仅具有完善的功能,能够覆盖重要知识点,并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

根据课程内容,按照GIS基本功能、涉及的GIS原理知识点、基本案例和综合案例的顺序,由浅入深、从基本到综合的原则,建立了涵盖GIS课程理论体系的教学模式。GIS基本功能包括:GIS的概述、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表达、数据输出。首先设计地图与属性信息交互的案例从宏观上了解GIS;在地图数字化理论基础上,设计地图投影等案例;在数据结构和数据编辑理论的基础上,设计要素编辑等案例;在空间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设计要素闪烁等案例;在空间数据分析理论的基础上,设计缓冲区分析等案例;在空间数据可视化表达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专题图制作等案例;在地图输出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图幅整饰等案例。基本案例设计界面如图1。

综合案例是以实际问题为驱动,涵盖了基本案例以及GIS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GIS软件操作基础,包括:自动拓扑造区、最短路径分析等案例。综合案例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对GIS理论知识点的巩固,另一方面可以模拟实际工作过程中GIS软件的操作流程。以实验室选址为例说明。首先,根据需求分析,将实验所用的数据利用MapGIS Server Manager到软件案例教学平台上,涉及多源地图加载、地图基本操作等基本案例;在充分考虑影响实验室选址的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缓冲区分析功能确定河流等因素所影响的范围,涉及缓冲区分析案例;利用叠加分析功能进行相减、相交等操作,涉及叠加分析案例;利用查询分析功能查询满足条件的候选地址,涉及查询分析案例;最后根据缓冲区分析结果,结合土地的预计价格,利用地图制图功能将合适的候选地址突出显示出来,涉及地图输出案例。

案例的设计通过“总-分-总”式过程实现,即首先使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形成总体概念和基本理解; 然后使学生熟练掌握GIS的基本案例,具备各单项GIS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最后能够对GIS综合案例灵活运用,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GIS软件的效率,而且还能引发他们对应用GIS理论、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考。各个GIS功能、知识点、基本案例、综合案例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图2。

2.案例教学平台构建

软件案例教学平台主要通过建设网站实现,在主页内实现教学案例、相关软件、参考书目等资源的上传和更新[5]。该平台是以国产GIS软件MapGIS的应用实训为基础,从辅助资料、案例资源、实验教学、综合测评、网上交流5个模块为师生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交流平台。平台构成如图3。

在软件案例教学平台设计中,各个模块相辅相成。1)辅助资料模块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2)案例资源模块整合了大量的GIS案例,将案例设计为基本案例、综合案例,以满足分层次教学的需要。根据GIS的功能和实践课程的内容,将GIS的基本功能分解制作成若干个基本案例;综合案例是把GIS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融合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基本案例资源。3)在各种辅助资料的帮助下,学生对案例的实现过程进行研究探索,通过教师的讲解对案例所涉及的GIS理论作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软件的功能和特性。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自动演播模式学习,让学生在每个操作步骤都可以自助得到指导。4)通过综合测评模块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5)网上交流模块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供了便利。教师对学生的在线咨询、留言等疑难问题进行反馈,学生之间可以针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学习。另外,通过该模块组织学生以不记名形式进行评教,根据评教数据分析结果,对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效率,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

软件案例教学平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可以从课堂上获取教师讲解的知识,而且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获得全面详细的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6]。

3.案例教学实施与考核

GIS软件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有:理解并掌握GIS的基本原理,熟悉GIS软件的结构、功能、熟练掌握GIS软件的操作方法,达到知识向能力的熟练转化[7]。本文利用软件案例教学平台,应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案例教学;按照“准备-实施-调查-结束”循环迭代的过程进行教学实践;采用“分散的、阶段式”的考核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3.1案例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案例实施教学过程。按照“准备-实施-调查-结束”循环迭代的过程进行软件案例的实施,其具体流程如图4。

在准备阶段由教师通过讲解GIS理论逐渐引入基本案例以及综合案例所应用的知识点,让学生对GIS原理、知识点有整体的认识。

在实施阶段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对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学习重点进行介绍,使学生理解教学目标,逐步接受教学情境。然后由教师辅导学生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案例的实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改造拓宽案例。最后教师将综合案例分析分解为多个基本案例后,学生在若干个子问题模式下,由教师引导,逐步完成整个综合案例的实训。

在调查阶段学生对案例实训情况进行总结,教师对学生在案例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所用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总结与归纳,并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掌握学生对GIS软件的应用情况。

结束阶段学生对案例的实训情况进行匿名留言,反映案例设计情况,教师根据调查情况发现问题、改进策略,优化案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中实施软件案例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实训反映、课后网上讨论等途径获取学生对案例的掌握情况。系列案例的实训可使学生对GIS概念有全面的认识,掌握GIS诸多功能,找到快速学习GIS软件的方法。

3.2案例的考核

传统的一张纸质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GIS实践课程的概念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采用分散的、阶段式的案例考核方式[8]。

课堂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包括:1)课堂提交实训成果:将考核评价与课堂案例教学相互融合,按照教学内容和计划,分阶段地考核学生对各个案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综合案例考查:在学期初由教师根据GIS课程实践的内容,布置学生在学期末提交的一个综合案例成果,为了避免抄袭,案例主题、数据、问题设计等尽量不同。这个综合案例将贯穿整个实践课程,不仅杜绝了学生考试突击等情况,也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GIS的能力和案例整合能力。3)优秀作品展示:将优秀的作品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而且能让其他学生有很好的观摩学习机会,共同进步。4)上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相关概念定义题、简答题、分析题和案例设计题,这种考核方式,既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也强调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无论是课堂提交成果还是贯穿整个学期的综合案例制作的考核方式,都将考核点分散到整个学期中,分阶段的、循序渐进的使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这种考核方式既能及时理解学生对软件的掌握情况,又能确保学生在实践课程的每个阶段都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

结束语

本文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GIS课程实践教学中,突出了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理念。案例教学平台提供的辅助资料和网上交流模块为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通过设计案例库,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GIS理论,把单纯的操作训练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GIS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组织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在整个实践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

软件案例教学是以GIS功能为主线,具体问题为驱动,案例实训为重点,交流、考核为辅助。随着基本案例到综合案例的实训,所选案例内容的综合性、软件操作的复杂性逐步增强,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所学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改善GIS教学现状,促进学生GIS知识结构的完善,GIS应用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37-41.

[2]田雨,郑文华,卢秀山, 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11): 1426-1428.

[3]王志恒,胡卓玮,国巧真. GIS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组件式开发案例实现[J]. 测绘科学, 2015, 40(7): 164-168.

[4]刘国栋,王政霞. 案例教学法在GIS原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矿山测量, 2011(2): 90-92+4.

[5]潘少奇,李亚婷.基于Web2.0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以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 38(10): 7-9.

[6]刘民士,郑朝贵,何桂芳. “GIS概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J]. 测绘工程, 2012, 21(2): 77-80.

[7]胡卓玮. 基于案例分析的“组件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设计[J]. 测绘通报, 2013(12): 122-125.

[8]尹淑欣,许楠,文春杰. 基于案例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考核方法探究与实践 [J]. 现代计算机, 2013(21): 37-39.

作者简介:

孙斌(1959-),男,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GIS研发与应用,空间数据库。

第7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Flash ;教学评价

     《FLASH动画制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密切的课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当,极易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更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应用之中,最后形成学习与生活严重脱节的情况。而案例教学法是将生活情境所遭遇的问题透过真实案例的呈现,设计适当的案例,以提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单一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体验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历程。因此,在《FLASH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中适当使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及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完善,能力得到发展。

     1.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是引导者、协助者,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使用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协同工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得到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

     (2)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处理教学中所出现的难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

     (3)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4)案例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2.案例教学在《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中的实践

     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的学习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例如:利用Flash动画的几种动画形式仿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卷轴画打开效果的综合案例,以下称“Flash动画综合案例”,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2.1案例引入

     案例的引入及展示方式一般分为印发文案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现、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学生表演等。例如在“Flash动画综合案例”的教学中,笔者通过案例做为载体,利用多媒体展示模拟再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卷轴画打开效果。通过创设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认识到该案例在课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本课的任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思考问题,对各种动画方式的特点有个初步的理解,并对其效果有一定认识。

     2.2案例讨论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总是与下列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实践操作?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将案例的实现与相应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以揭示案例与所学原理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组织、调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和展开研讨和探索。教师在展示案例后,要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究案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这样即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例如,对于“Flash动画综合案例”的教学,笔者是这样做的,先展示案例,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1)卷轴画由哪几部分构成?(2)各组件的动画实现方法有哪些?(3)如何实现画的展开效果?可以利用几种动画形式实现?(4)右轴向右滚动可以用哪种动画形式实现?为什么?(5)如何实现纸背跟随右轴滚动?应注意事项是什么?(6)形状补间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的共同点及区别是什么?确定问题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组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分小组讨论效果最好。讨论时,各小组可以讨论同一个问题,如果课堂时间有限,则可各组确定一个讨论议题,讨论初步结束后,各组派代表发言,每组发言后,其他组的学生可以针对发言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发言小组回答,最后,对于每个问题都得出一个大多数学生认可的结论。

     2.3案例的学习评价

     对于学习的评定,应侧重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案的合理性、决策过程、选择事由、语言表达、论据的充分性、发言的态度等等方面,案例教学法中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无所谓绝对正确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即使与原方案相违背,也应该予以肯定与鼓励,学习评价一定要民主、科学,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在“Flash动画综合案例”的案例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让学生达到掌握各种动画形式的相关原理及制作方法又能够灵活的将各种动画形式结合应用到案例中,还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通过教师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来让学生掌握Flash动画的各种形式的相关原理、制作方法以及动画形式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来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相互合作的精神。

     总之,案例教学法做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和实践,才能行之有效。在实际应用中,一定要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处理好案例与理论知识的关系,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字:综合实践活动课;新课程标准;感受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83-01

它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既能继承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它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对初中政治综合实践课有了一些思考。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法制在线与模拟法庭”的设计和程序

(一)初中政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综合实践课活动的设计要注意以下两方面:首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目标。“法制在线与模拟法庭”的目的就是要结合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案例展示和学生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并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其次,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路,即整个实践活动的准备、实施过程、成果设想和评价等要事先考虑。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般程序。一般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拟定方案阶段、提前准备阶段、实施活动阶段、交流总结阶段。

1、拟定方案阶段(要确立相关的活动方案、明确每一课时的分课题以及分课题之间的衔接,还要明确相关资料的收集、人员安排等)

2、提前准备阶段(主要是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要收集资料和案例。注意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和一些学生能够理解的。比如: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就是有关财产的民事法律知识、人身伤害案件、婚姻法的相关内容。而比如有关行政方面的法律知识学生不感兴趣而且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并要对该案例做好全面的分析涉及那些法律知识。

学生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一些涉及该课题的法律知识。主要是利用网络和图书馆。

对于综合实践课开展还需要具备一些硬件设施(主要是多媒体教室)。

3、实施活动阶段: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要围绕活动目标和根据活动步骤进行,做好活动的记录,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解决。

4、交流总结阶段。每一分课题在课堂上留一点时间让学生交流、总结。对于某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全体同学一起讨论、分析,尽可能解决问题。如若不能当时解决,就让学生再去查证。在完成一个阶段学习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也需要把自己或小组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汇集、整理成各种形式的成果,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和开展评价活动等。

二、教学案例“模拟法庭”

前期准备:在学习庭审相关知识,比如法庭座次、人员结构、庭审程序,还有书、答辩词和判决书的格式等后,给出一个比较简单的案例让学生们分析,为模拟实践活动做准备。

拟定计划:活动目的、人员安排、道具准能、活动基本思路(整个活动过程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展开,分为“庭前准备”、“庭审现场实录”、“庭后采访”与“专家点评”等四个板块)。

活动过程

(一)庭前准备情况报道

1:小记者室外采访本次模拟法庭的“审判员”,介绍为本次模拟审判开庭的前期准备工作。

2:小记者采访“律师”,介绍律师的基本职责。

(二)庭审现场实录

3:庭审准备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原告、被告双方当事人及人入庭。审判长及合议庭成员入庭。

4:开庭审判长介绍合议庭成员,宣布开庭,原、被告双方当事人及其人身份介绍

5:法庭调查原告方、被告方分别陈述,审判长小结双方争议焦点

6:法庭举证当事人双方提供证据,宣证人入庭

7:法庭辩论

8:最后陈述原告最后陈述,被告最后陈述

9:当庭调解审判长征求当事人双是否调解的意见

10:休庭合议庭合议,休庭

11:法庭判决审判长进行判决

12:闭庭审判长宣布闭庭,当事人双方按书记员要求在庭审纪录上签字

(三)庭后采访

13:小记者现场采访,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四)专家点评:地方法院法官点评模拟法庭、上课老师总结活动本次活动。

通过该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这四个阶段并不截然分开,经常是相互重叠、交叉和交互推进的,四个阶段独自又相互联系的发挥作用。所以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做详细的计划,要考虑周全。

三、综合实践课的思考

1、对学生来说,实践活动转变了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学习。让许多在传统课堂上不出众的同学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虽然由于年龄小,经验的缺乏,做的还不是很像样。但是课程的参与性与实践性却让学生们找到了学习得乐趣。而法律知识的实用性,为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准备了大批的生力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第9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本科教学;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27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但许多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尽管掌握了较丰富的市场营销理论,但由于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职业要求,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需要之间尚存在一定距离。

一、《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市场营销理论是在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基础上,对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缺乏企业实践基础的本科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这一特征。市场营销案例是为了特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工商企业营销活动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编写成的对某一市场营销活动的客观描述,因此市场营销案例则可以成为沟通市场营销活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效介质,案例教学则可以成为这种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市场营销案例》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生专业方向课,该课程要求通过教师指导和引导学生对市场营销案例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就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使学生加深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竞争和职业能力要求。

二、能力培养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的具体作法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观点,职业能力主要由职业素质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构成,职业素质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是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人际交往、合作、协同的能力,包括人际关系处理、工作安排、组织协调以及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专业综合能力是指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技术等而获得的。专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各种工作方式,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教学过程中要使相关课程真正承担起职业能力培养任务,需要对本课程知识模块和能力分解,使其相互对应。同时建立相对公平合理的考核与奖惩机制,以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具体作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准备课前工作。首先,教师要精选教学案例。按照市场营销学课程体系,把市场营销理论分成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环境、市场研究、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市场营销道德等六个模块,对各个模块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进行有效界定后精心选择相关案例。如学习社会责任观念时所选择的“康菲石油公司渤海湾溢油事件”案例,结合所在模块的理论知识点,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有利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学生社会认知实际,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有利于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准备。每一个案例分组讨论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准备。教师要对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必要的介绍,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夯实学生理论基础,要说明理论知识和案例实际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向,还要推荐合适的参考文献供学生查阅,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相关企业,或者聘请相关企业家、营销经理走进课堂,介绍营销实战经验,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证能力。再次,要合理组建、动态调整讨论分组。学生课程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6~8人,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思维能力、学习成绩甚至宿舍分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合理搭配而建立,并按照对某一个具体案例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小组成员之间能力的差异性、互补性和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应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小组之间能够进行公平的竞争,发挥学习小组活动的积极作用。最后,建立与能力相对应的考评机制。制定并执行合理的考评标准既是促进学生认真准备的动力,也是对学生努力所得结果尽可能客观的评价。但是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本身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能力分解为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两个部分,在案例陈述过程中,理论素质部分重点考查学生案例归纳能力和文献回顾能力,实践能力部分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总结经验和经验推广能力。在案例讨论、答辩过程中重点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评分标准在第一节课向学生公布,并由各小组推荐一位匿名学生评委参与考评,综合成绩作为该组学生学期考评时平时综合成绩的重要依据。

2.规范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市场营销案例》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引导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督促激励学生的有效措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始终秉承“把讲台让给学生”的理念,积极推行“行为引导型”的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教师传统角色的转换,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积累与技能形成的指导者、引路者、合作者、促进者。提供讨论式的教学情境,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自,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积极地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可以得到较大提高。1)学生陈述阶段。要求指定小组相关学生在讲台用PPT与其他学生分享课前讨论成果,教师认真倾听并详细记录学生陈述过程中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问题提出(经验揭示)的合理情况、分析问题(经验)的思路、方法、所提对策建议(经验启示)时运用理论和实证知识的能力情况,同时考察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以及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能力,并对照考评标准给予初步的评分。2)讨论答辩阶段。案例本身不存在绝对的标准答案,特别是市场营销教学案例,重要的是在讨论、答辩问题时能够做到遵从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和原理的内在逻辑性、理由充分性和适度创新性,必须对已学理论、实证经验和参考文献应用得当,理由充分,最好有自己一定的、系统的看法和理解。在此过程中其他小组同学现场提问,答辩小组团队成员协作作答。教师从小组成员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反应敏捷程度、迅速抓住问题要害程度、回答问题的严密程度等方面来评定。鉴于案例课堂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应当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既要作好“裁判员”,也要作好“运动员”,甚至还要作好“教练员”,既要对照标准评定学生表现,更要指导、引导学生回答,必要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问。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言行感受到鼓励和期望,全身心投入,闪现出灵感的火花。3)教师点评阶段。教师对市场营销教学案例的点评不同于讲授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要着重对本案例理论知识的梳理,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方法、路径的肯定或纠正,对对策建议(经验启示)的补充和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提升情况的总体评价,指出学生通过该案例学习取得的进步与不足,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课后案例整理。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结束后进行再思考,规定时间内撰写、上交案例材料,包括具体案例及其补充材料、小组分析内容、提问问题及其回答、Powerpoint课件完善、尚需继续探讨的问题、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以及学习体会等,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与匿名学生评委共同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既对学生给予客观公正评价,也使匿名学生评委的综合技能得以提升。

三、《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体会

1.《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在传统的理论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学生是观众,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因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是一个群体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不重视是否得出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因此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营销活动问题的敏锐洞察力、独立的思考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2.《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不同于《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市场营销学》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市场营销的理论体系打好理论基础,教学过程中一般也会采用个别案例教学手段以加强某一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所选择的案例往往比较短小精悍,教学过程也比较简单,是一种“单兵种训练”。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在学生学习完《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品牌管理》等专业课后开设的专业课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是对学生已学专业知识“多兵种合成演练”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的精心准备、密切配合和全方位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3.《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案例教学。《市场营销案例》是根据工商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素材编写的教学案例,而市场营销学虽然是一门科学,但市场营销活动的艺术性要比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信息管理等管理活动的艺术性强得多,因此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强调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营销实证知识的应用,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生搬硬套现成的市场营销理论,对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综合素质,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应用型高校不同于研究型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应用型本科教学应注重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研究型本科教学的市场营销理论教学评价主要以单一的理论考试为主,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市场营销案例》课程评价应着重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察。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必然引导广大教师、学生由原来的只重视书面考试转到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教学上来。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其各环节作为总体教学评价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阚中华.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2]赵成柏.经管类应用型本科社会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J].大众科技,2006,(8).

第10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校本资源;汇编

一、“资源包”管理模式的优势和缺点

1.优势

将学校内优质课程资源汇编成册,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的流失,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对于其他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探索,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对一些新担任这门课的指导教师,可以在现成的文本案例中予以实施,有利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常态实施;有助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的开展。

2.缺点

资源包的内容少,局限性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师生选题的自主性。同时,资源包内的活动内容及活动开展模式,对师生的创新思维也起到了一定的束缚作用。长期使用课程资源包,不利于教师的课程意识、资源开发能力的提升。

二、校本“资源包”汇编存在问题

1.案例简单堆砌

2.内容划分不合理

3.活动指导目标不明,使用教师还是感觉无从下手

4.汇编材料没有反思和进一步修改完善建议等

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汇编质量,提高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提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校本“课程资源包”的汇编

如何提高校本资源包的汇编质量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使用对象

要明确所汇编的是针对教师的参考资料,还是适用于学生的记录手册。教师的参考资源包应达到:要有明确的教学(指导)目标、活动设计、活动评价措施、课堂教学反思,这有利于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新资源的开发积累。

学生的活动资源包应达到:体现活动的一般顺序,如,研究性学习的:“发现问题—整理问题形成课题—制订活动方案—研究活动开展实施—阶段交流、整理资料—研究成果汇报总结评价”;社区服务的:“服务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等。所汇编的资料要尽可能地童趣化,图文并茂。记录表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及层次适当调整等。

2.汇编成册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已有的素材性课程资源进行收集、统计、整理。

第二步:组织学校学科教研组,对课程资源进行评价、分类、管理。

首先,对课程资源按照一定依据进一步分类:可以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来划分:研究性学习类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信息技术类、劳动与劳动技术类等;也可以依据内容分为:我与自然类、我与社会类、我与他人类、我与自身类等;还可以分为:德育活动类、科技活动类、艺术活动类、专题教育类、兴趣活动类等。

然后,再根据适合的对象可以进行分类,分为适合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课程资源。

第三步:确定小学段综合实践活动年级分层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目标的清晰设计和有效达成,直接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体验性的、实践性的、综合性的课程,在课程目标上,具有比较突出的能力目标取向。为了学生能力的循序渐进及可持续发展,从三到六年级,都应有不同的年段能力培养目标。

第四步:根据年段教学目标,将课程资源整理成册,形成校本化参考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很多初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虽然对于课程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真正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仍然感觉“无所适从”。所以,在所汇编的校本课程参考资料中,在每个年级阶段,都可以插入一些细化的典型活动指导案例,这会对教师的教学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典型案例要想真正起到参考作用,还必须注意各种课型中的具体详细教学指导目标及活动设计,以及对于活动中的指导效果的评价设计。只有这样,所绘编的课程资源才能对教师的指导起到参考作用,使指导教师感觉“有章可循”。

四、“资源包”的使用与完善

所汇编校本资源手册,只是教师在活动指导时的参考资源,不是教材,所以教师要有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创造性地使用。而不是照搬地教教材,否则就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性、生成性的原则。

第11篇

缘起比赛  初识课程

2014年开学不久,中心学校分管教科研的张校长给我们学校分派了一个教研任务:参加省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比赛。一听这任务,我们大脑是一片茫然:综合实践活动是个什么课程?说课?连课程都不知是什么,怎么参加比赛?为什么我们这个山区边缘小学会接到这样高级别的比赛任务?我们是疑问重重,甚为不解。在张校长细心的解释下,我们才知道缘由: 2012年我校立足校本,提出县级课题《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探索总结并发现本土丰富的民俗资源,让一些濒临灭绝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在结题汇报时由魏思政老师主讲的一节课《我的家乡》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好评,认为我校综合实活动课程有一定的基础。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次竞赛的机会。

任务接到后,我们是束手无策,也没人敢主动挑起这个担子。当时我们对教育教学颇有研究和经验的罗洁校长主动报名,接下了这个重担。校内也随之组成了一个团队,共同来研究这个课程。还记得我们拼命上网搜索关于这个课程的资料,眼看比赛日期将近,可是我们仍旧是一无所获。一翻商量之后,决定由我拔通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陈雪梅主任电话,寻求指导与帮助。在电话中,我代表团队把已经梳理的疑惑一个个的抛向陈主任: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说课是说其中的一堂课,还是将整个活动流程都呈现出来?说课课件中怎样反映出自己开展活动的痕迹……陈主任耐心的倾听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着。电话录音了,我们为了找准方向,一遍一遍的听着,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于是慢慢有了方向,罗校长结合我们地方特色,也定下了说课内容《天堂红叶》。写完了教案,开始进教室上起了开题指导课,各小组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调查研究。作为其中一个小组的指导老师,我带着学生到田边地角观察乌桕树的形态特点;测量乌桕树的树围、冠围、树高,探究根系分布范围与三者的关系,学生兴趣盎然,乐不思蜀。

这个主题活动在我们团队一遍遍打磨下,终于结束了,学生在展示课上精彩的分享让我们甚是欣慰!此时如何将完整的活动在有限的说课时间中呈现出来,我们已是心中有数。

比赛日期终于到了,罗校长带着全校师生的希望出发了,好消息也随之传来,这节说课荣获省一等奖。在这次竞赛活动中,我们也结识了引领我们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就是素未谋面但是一直给我们方向的陈雪梅主任,另一位是红安县教研室教研员余向红主任。我当时代表课题组参加《民俗文化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的成果报告与答辩,因第一次正式的在综合实践的舞台上参赛,很多地方语言不规范,内容也出现错误,在余向红主任的点拔下,我们连夜修改了稿子,最终也获得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一次接触这门学科,竟有如此大的收获,我内心甚为激动。

承接课题  课程落地         

好消息接種而至,2015年5月陈桂枝主任的推荐下,学校参加了湖北省重点课题《基于学科背景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我校也是罗田唯一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小学,课题组长这一重任落在我肩上。

课题怎样开展,怎样将课题深入到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去,又是横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课题组老师一次又一次的集中研讨,大多数老师仍是很困惑。好在罗洁校长有几次外出参赛学习的机会,看得多经验多,每一次探讨,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但脱离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还是让我们感觉无法践行课堂。该怎么办呢?我暗自思考着,看着黄冈市综合实践活动群中陈主任上传的精选案例,我顿时有了想法:下载所有案例打印成纸质稿,自己对着案例分析着对课程的认识,分析课堂的结构流程,摸索着上起了开题指导课。后来,我的这种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老师们都这样做了起来。罗校长也多次上了示范课,陈雪梅主任的电话指导也随时跟进。就这样,从课题倒逼课程落地,从案例倒逼主题活动开发,我在综合实践的课堂上稳稳的起步着。

深研课题   课程开发

课题组的老师最初都是基于在自己申报的学科背景下选题,我做的主题活动有基于语文学科背景下的《我喜爱的小动物》、《生活中的错别字》等,随着课题深入研究后,老师们在探讨:罗田作为旅游县,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能否将学科和家乡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这样的综合实践课会让学生更喜欢。于是我开发了《走近吊锅节》、《触摸家乡春季》、《我爱家乡的节日》等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不但让我的学生有了一次小小的旅游,还从中学到了知识,在实践中知道了自己家乡是那么的美丽而感到自豪。

2015年12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活动在红安举办,我们课题组带去的13件课题研究成果,我的案例《我喜爱的小动物》荣获市级一等奖,论文《综合实践课程助推课改稳步向前》获市级二等奖。2016年10月,在苏州举办的全国基础课程改革试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十四届研讨会上,我的《触摸春节》《走进吊锅节》2篇案例分获国家级二等奖。在2017年课题结题大会上,我的现场说课《走进家乡吊锅》获市级一等奖,论文《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满浓浓家乡味》获市二等奖。在2017年度湖北省“课堂教学特色案例”评审中,我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爱家乡的节日》获省级二等奖。三年来,我在课题中丰收了,学生在课题中成长了,综合实践这门课程在学我心中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课题结题   课程入心

还记得2017年12月20日,《基于学科背景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大会在罗田义水学校隆重召开。

从9月份开始,整整三个月,我和课题组的老师们都在为结题收尾工作做准备。陈雪梅主任严谨的工作态度也深深的影响了我们,担任组长的我,所有能呈现出我们完整的研究轨迹的资料我是从字词句上反复斟酌,一遍遍的再三审核。老师的课例也是反复打磨再录屏。当时孩子小还未断奶,白天上课忙,晚上总是等孩子入睡后,再起来加班。深深的记得临近会议日期时,更是忙碌,我们的课题组长群里几十人都是如此,大家遇到问题,群里及时有人帮忙解决,我们的陈主任无论多晚,都会在群里问候大家。老师们都说陈主任用个人魅力引领我们走进走和实践活动,而综合实践活动用其独特课程魅力吸引大家。是的,正是由于陈主任这一批教研员尽职尽责的带着我们,才让我们所辛苦却坚定。功夫不负有心人,二次审核,我们得到的喜讯是准许在这次结题会上结题。而通过这段时间对课题资料系统的整理加工,我感觉自己对这门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结题会上,我准备了一节现场说课《走进家乡吊锅》,我倍加珍惜这样的机会。说课准备阶段,我带着学生把这个主题活动上了整整两遍。写说课稿、收集素材、制作课件,反复修改。记忆犹新的是几次思路不畅通,总怕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解有偏差,恰好我关注的余主任公众号《莲花岸》中的文章《课托》给了我启示。我记得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种不靠说,而是用大量有特色、风格多样的学生活动视频支撑的交流,让说课非常有底气,也非常有个性,不是泛泛的总结。于是我明白了不能光靠文字解说自己的活动过程,而是要用图片、视频等再现自己的主题活动探究轨迹。因为在乎,所以认真,最终这节说课在现场得到与会老师的好评,被评为一等奖。

更让我收获颇丰的是当天的三节现场讲课。开题课《数字的秘密》、中期指导课《制作年历》、展示汇报课《神奇的二十四节气》,这些主题研究课,来自不同的学段,用不同的课型,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勃勃生机和无穷魅力。我深深地被震撼到了:原来综实课,可以上得这么开心、有效果,同时也深深感到自己原来在这条路上只领略了皮毛。

第12篇

随着经济、信息的快速发展,要求学生能在经济增长环境中逐渐适应。由于国家开放大学价值取向的基础理念是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和国际化,那就要求我们培养新的实用性人才,并从实践活动入手,寻求并构建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和实践教学的操作化的教学模式。由于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虚拟环境或全真环境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和应用的过程与形式,实践教学是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的平行板块,是实施开放教育教学计划,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我们采用本地化的实践活动,以净月开发区企业作为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基地,从中采取的一系列的教学,并且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采用本地化实践教学的意义

1.本地化实践适应中央电大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规定

中央电大规定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本地化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材中提供的可以借鉴国外成功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而那些成功的管理经验使学生难以与所经历的具体管理实践相结合。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使用国外成功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存在对企业背景和文化的差异。本地化企业实践案例的使用,增强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对实践产生的兴趣和提高了参与程度,从而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的效果。

2.本地化实践活动符合工商管理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

以本校本地化实践教学为例,本地化实践教学中的企业,主要涉及的产业有长春市净月开发区的以省科技文化中心综合馆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以喜来登酒店、鹿鸣谷度假村等项目为代表的旅游休闲产业;以启明公司、吉视传媒为代表的软件信息产业;以和记黄埔、万科、中信等知名企业为代表的高级地产业;以一汽新能源汽车、深圳航盛汽车电子等,对这些企业的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净月开发区企业的了解程度,提高了学生对吉林省特色、优势产业的了解程度。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对其服务于本地企业的管理非常有益处,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提前进入角色,提高了学生服务于本地企业的兴趣、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本地企业。

3.本地化实践加强了学生学习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一种参与式教学。本地化实践教学中有50%的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首先通过事先对实践活动采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主题,筛选企业中重要环节;其次努力创造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在实践中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根据企业资料进行发散性思考,引导学生提出具有独创性的见解,使学生在相互的讨论中互相启发,激发创新思考,促进了个体和团体创新精神的形成。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思考,大胆地交流,成为讨论的真正的主角。净月开发区多数企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甚至是在近年发展起来的,其中许多企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体现了创业者的创业历程及他们的创业精神,突出了企业文化,对于学生是活生生的教材,有利于学生从中吸取创业精神,学习创业知识。

4.本地化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地化实践教学是针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从本地企业的大量实际资料中筛选出的典型事例,净月潭国家风景名胜区加强综合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荣誉称号,皇宫博物院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两大景区一道荣获“吉林八景”殊荣。切实强化旅游宣传。针对课程的内容加工整理而成。在教学中,学生还可以借助方便的地理条件到企业考察、收集补充资料,与企业员工交流等,可以给学生以真实感,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解释,巩固其所学的知识,学生通过实地调研能够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理论知识献计献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商管理本地化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中理论与本地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要实施必须把实践内容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穿插实际操作,以综合分析配合理论知识的讲解。根据电大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具体特点,可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切不可只搞实践教学而丢弃了理论教学。因为电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稍差,学生没有的理论基础铺垫,实践过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没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能力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例如在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绩效考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采用旅游企业为案例,净月潭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区的皇宫博物院,被国家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新立城水库、净月潭景区。旅游活动不断丰富,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品牌旅游活动。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比重达到30%。净月潭景区旅游绩效考核实践案例进行教学,不仅使枯燥的绩效评估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让学生了解到绩效评估在现实企业中的重要性,企业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难点等。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本地化实践教学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首先应当对本地实践企业资料事先阅读,查阅有关的背景资料等。比如对本地的企业,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渠道获取有关案例资料,甚至可以到企业参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本地化实践教学的效果。有的学生在假期还可以到本地企业进行调研获取更多的企业管理信息。教师要预先设计问题,并在学生尚未搜集资料时,让其回答,以确实了解实践企业的背景。让学生去讲述充当企业主人翁的感觉,以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分配上,可将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专门讲授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步针对实践的内容让学生讨论。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主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针对具体情况也可以事先安排重点发言对象,描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讨论,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哪方面存在不足,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第三步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点评学生的观点,同时提出自己所持有的观点。#p#分页标题#e#

3.互动式实践教学

所谓互动式实践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本地化实践分析教学,实现全体学员的充分参与和教学的双向互动,教师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真诚、和谐、多元的互动,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共鸣,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旅游活动。如长春农博会、净月瓦萨滑雪节、净月森林徒步节等旅游节庆会展活动,净月潭、皇宫、长影世纪城、户外露营等系列旅游活动,在本地化实践教学中,通过研究、分析、讨论案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头绪纷繁的事例中发现问题、判断是非、做出正确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决策和应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培养出解释问题的理论高手。教师应该处在理论的高度对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判、指导,提供综合实践的方法、思维逻辑。教师角色就要相应地实现从传统教学中的主讲人到组织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教师虽然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但仍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始终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的讨论,其结果可能多种多样,可能会形成多种可行方案,这些方案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和不足。

三、本地化实践在教学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足够认识,在电大学员实践教学实际工作中发现,进行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的学生对实践环节缺乏充分认识,不清楚实践活动怎样作、为何而作,对如何选题、如何查阅资料、如何组织材料、用怎样的语言表达都缺乏足够认识,对基本写作格式不清楚。部分学生则抱着蒙混思想,乱拼乱凑,甚至抄袭。能力差的学生甚至不能按时完成实践环节学习任务。

1.注重实践内容编写的理论指导

让学生自己到实践的对象中间去观察、去体验、去学习,了解和挖掘所需的信息,明确理论背景和理论框架。任何理论的成立都必须建立在一系列的假定和前提基础上,对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对理论的一个检验,如果理论的前提和假设在现实中成立,那么解决途径是什么,达到了预定的效果吗?如果理论的前提和假设在现实中不成立,那么理论应当如何进行修正,如何对现实做出新的解释。这都可以通过实践和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达到从现实学习中有所发现。作为老师应懂得如何帮助学生利用现有理论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并对现有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

2.授课教师对实践的内容熟悉程度影响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活动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正确选题,所选实践对象适合教学目的和学生水平层次;必须具有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始终把握住实践教学活动的主题,以免主题过于分散;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投入教学方法改革的自觉性和热情;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一些教师案例教学方法局限于举例讲解,未能对实践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解,不能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工作,使学生毫无新鲜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处于指导者、协调者的地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往往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经常出现缺位。

3.注重学生的不同需求

分层贯彻、以人为本密切关注同学们本地化实践教学。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惰性较为突出。有些学生在实践教学模式下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机械的惯性,常将自身置于实践教学之外,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明显缺乏,讨论时不加以配合、不发言、不思考,以老师灌输为主。学生参与不够,理解不透,体会不深,大大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案。这样虽然层次差异比较大的学生在同一个集体中,并给予不同的评价。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形成一种合作优势,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良好发展。

四、提高本地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建议

1.本地化实践活动与其他实践综合运用

尽管本地化实践教学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是不能够在教学中对吉林省以外的企业实践案例和国外实践案例取而代之。因此,在实施本地化实践教学中,国外企业实践案例与国内企业实践案例、省内企业实践案例和省外实践案例应该并重,分析型实践与实地型实践相结合,构建以本地化实践为主体,省外实践和国外实践优秀案例为补充的实践案例结构,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应高度重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实践环节教学工作,认真研究相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制度、明确责任、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并加强检查和督导,从组织制度和责任上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规范本地化实践活动编写的模式

加强实践正文格式的规范,实践内容的标题应以中心标题为主,实践的引言部分应指明实践时间、地点、关键人物、实践事件的真实性等;相关实践活动背景材料应包括所属行业、公司简单的发展历程、主要人物、事件的相关背景;实践的主体内容应包括对实践本身的描述,实践的描述不应当具有感彩,不应加以评论。实践活动的对象、适用的课程、教学的目标;给出实践分析的逻辑路径;实践分析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或相关理论观点;与实践案例相关的背景信息;根据实践应该思考的相关问题,教师应该掌握的实践进展情况,合理的安排本地化实践教学的时间。为了达到本地化实践教学的应有目的,教师不仅要对本地实践的编写规范、格式等进行组织编排,还可根据教学的主要线索,使实践活动发挥最大的价值。

3.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根据电大系统特点,校内外结合,合理地长期聘任普通高校专家作为电大实践内容设计指导教师,对所有指导教师都应进行指导前的培训,并提出严格要求,明确责任,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质量。教师应该对本地实践内容熟悉,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教师到实践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增强教师对实践企业、所发生的事实感性认识。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之前,教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理论知识、教学的难点、教学的重点进行交流沟通,对学生可能迷惑的知识点先期进行剖析。教师以教学团队为平台组建实践学习、教学的交流机制,互相交流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心得体会、成功经验等。教师在本地化实践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其他相关的实践案例,增强本地化实践的说服力。教师讲实践活动时,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能够在实践讨论题后附教师的一些指导讨论问题的要点和思路,对学生的学习、思考提供指导性的意见。#p#分页标题#e#

4.构建网络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