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30 09:48: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第1篇

1 问题的提出

(1) 听课感受。“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是初中阶段自然学科的首个探究实验,学生第一次接触,兴奋之余,他们手忙脚乱,探究活动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流程不清晰,结果不明确。

(2) 学生问卷。笔者曾在课后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在关于实验类型的问题上,学生答“实验”的多,答“探究实验”的少。这说明学生习惯于实验,却疏于思考。

(3) 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性实验如何实施?怎样把握一个度?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生物及其他自然学科的探究性学习。

2 反思的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必须经过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过程,即学生从环境中获取的信息在已有的图式基础上先于同化,极少量的信息会有顺应,从而达到新的平衡;“最近发展区”素材在同化之时,也容易被学生顺应;探究性实验在原有实验之上,不能操之过急。

(2) 从2012年新版生物教材的编写体例来看,探究性实验比例较第一轮课改数量大大减少,反而恢复了实验、演示实验,说明编者在教材修订时听取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教材以“科学方法”“技能训练”将探究实验完整过程放在不同的单元、章节,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如“作出假设”分别在人教版生物教材(下同)七年级上册P31技能训练、七年 级下册P21科学方法中分别给予阐明;又如七年级上册P24技能训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八年级下册P11技能训练中要求“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体现学习过程的逐步深入。

(3) 生物作为学生在初中学段最早接触的自然学科,学生年龄小,智商发育水平还不是很高,不可能一下子或者说从第一个探究实验就追求其完整过程。应该说,探究实验流程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及所有的学科,教师不能把所有的压力放在开始,放在生物学科。

3 实施的策略

(1) 教师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借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P14的原话:“下面以鼠妇为例说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如果你选择其他生物作为探究的对象,同样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设计并完成探究的过程。”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作为起始年级最早引入的探究性实验,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告诉学生探究性实验一般的流程,为学生后续学习探究性实验作个引言和铺垫。

(2) 教师要求学生实地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地。按照建构主义理论,要想学生最大程度获得新知,教师就要提供更多的“图式”,就必须让学生实地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如光、温度、湿度、土壤有机质等。

第2篇

关键词:兴趣 直观教学 言语 实物 模象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生物是小学科学和高中生物之间的过渡阶段。初中生物课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还是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学好生物课是新课标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生物课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劳力劳动带来疲劳。”简言之,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反之则会让学生厌倦学习,学习效率低下。那么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适当的采用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有多种方式,其中主要有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三种方式[1]。

一、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是通过教师对事物的形象化的言语描述,使学生产生想象的直观教学[1]。这是一种容易掌握也用得最多的一种直观教学。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都比小学学生增强了很多,但是一堂课40分钟,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抓住学生的注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课堂上。在这样的课堂上,直观的语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北师大版的初中生物课本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探索生命中,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一节内容就较为枯燥。课本中以“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为例来解释实验法的研究。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走神,分心。在教学中,我就注意运用言语直观。如果直接讲述“有一条响尾蛇”学生兴趣不大,把这句话变成:“有一条颜色鲜艳的响尾蛇,它吐着舌头,摇动着尾巴,发出‘嘎拉嘎拉’的声音”,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会被提高,注意力集中起来。又如,在学习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不同绿色植物开花的图片,并描述:“这是一个万象更新的季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由此引出花这一主题。不仅能轻松由图片过渡到本节课主要内容,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美,生命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学生确切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掌握得快,也不易忘记[1]。

北师大版的初中生物课本七年级上册中就有30余个活动,要搞好生物教学,首先要选择可操作性强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或分组,或演示,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搞好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生物课堂中还应该注意运用实物,比如在七年级上册学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认识果实的结构是一个难点,我把炒熟的花生带到课堂中,让学生现场认识花生的果皮和种子,种皮和胚,学生积极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教学效果很好。在八年级下册学习动物的主要类群时,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各类动物的结构和特点。只是使用讲授法的课堂枯燥乏味,一堂课结束,学生没有什么印象;在讲授的时候加入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能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学生的兴趣有所提高,学习效果也更好一些;把各类生物的部分标本带入课堂,让学生动手比较,动眼观察,动流讨论,再列表比较,小组汇报,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一堂课的时间很快过去,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三、模象直观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有的内容很难通过实物表现出来,这样的内容可以通过模象呈现出来。模象直观可以使抽象难懂的东西,成为具体的、易认识的东西[1]。模象直观包括模型,图片,动画,视频等。

作为一个生物教师,我可以给学生展示血管,却很难展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我可以展示肾脏,却很难展示尿液形成的过程,在这个时候,模象直观就表现得尤为重要。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和尿液形成的过程,通过播放动画,都能很轻松得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体循环,肺循环的过程,方向,特点,掌握尿液的形成是分为两个步骤,分别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学生学到呼吸运动时,我让学生将双手放在胸部两侧,深呼吸感觉胸廓运动。呼吸运动是怎样完成的?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制作一个呼吸运动的模型,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气球代替肺,钟形罩代替胸廓,橡皮膜代替膈制作了一个呼吸运动的模型。

下拉橡皮膜,气球充气,表示的是吸气时,膈顶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上推橡皮膜,气球放气,表示的是呼气时,膈顶上升,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呼出体外。呼吸运动是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的能量供应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通过制作模型和展示模型,把难以认识和掌握的内容变得轻松和容易,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对以后学习生物都很有帮助。

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这三种方式是既独立又相互补充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可能会用到其中两种,或者三种方式都用到。只有灵活的运用多种直观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综上所述,适当的运用直观教学,是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是确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适当的运用直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适当的运用直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在以后的生物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运用直观教学,并且不断的学习,总结,反思,让直观教学在生物课堂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3篇

北师大七年级下生物教案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教学目标

1、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种种消化酶的作用。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能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中,学习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

2、难点

①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②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③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④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三、教学方法:探究活动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见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总是又想吃又怕胖,这可怎么办呢?你有没有同样的烦恼?难道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都会被身体吸收?有的人吃得再多仍然很瘦,有的人吃得很少也发胖,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观看小品:(课件演示)

胖生: 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哦,肚子又疼起来了。老师,我要上厕所。

胖生: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条。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

小结:看来,人体的消化吸收与体态的胖瘦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演示 用挂图或课件演示消化系统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模型,辨护消化管各部分和消化腺各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 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尝试说出消化管各部分的形态和位置。尝试描述消化腺的形态和位置。

游戏 把消化系统组成的各器官名称卡片,打乱顺序分发给参加排序游戏的同学,看看大家对它们的结构位置掌握的如何?

2、消化道

(1)、口腔

讨论并小结:

①牙:人体中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的臼齿。

②舌:肌肉质的舌,主要的功能是辨别食物的味道、搅伴食物、辅助发音等。

(2)、食管 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3)、胃

小结: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

(4)、小肠

3、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能分泌消化液)

演示:用挂图或课件演示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结构。

小结: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小肠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

(三)、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布置

第2课时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复习提问:进化消化系统是由什么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导入新课:

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食物又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演示实验 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讨论 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请推测食物中的确良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

小结: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淀粉分子较大;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这一过程叫食物的消化。那么,在消化管内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创设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馒头时,有什么感觉?

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由学生根据问题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由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讨论:“细嚼慢咽”的道理。

(二)总结实验的过程情况

导入新的内容

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被人体利用。对,是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种消化酶的怎样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的。

(三)合作交流,学习新知识

1、口腔内的消化

讨论 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

小结 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在食团,以便吞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食物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

2、胃内的消化

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继续消化淀粉?

不行,因为胃液是酸性的,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的胃液中失去活性。那么食物在胃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食团进入胃内,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胃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3.小肠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消化的过程。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五)、巩固练习

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

摘要: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作为生物教师应改变观念,关爱、尊重学生,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有效教学,做好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优化

由于中考的指挥棒作用,从社会到家庭,乃至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不重视,给生物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这就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探索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对待生物教学

教师的价值绝不是体现在你所教的学生得的分数有多高,录取上级学校的人数有多少,而在于以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出发,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教师要为社会负责,为学生负责,教师的行为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负责任。虽然生物学科没有升学的外在动力,但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2、需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其中也包含对学生的热爱。关爱学生,使学生敞开心灵,有了爱心,就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实现真正的心灵沟通,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也才能在师生的互相解读中产生共鸣,这样学生才能爱老师,才能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奠定感情基础。

3、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少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来自于力求全面发展,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来自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教师不只在于他的知识占有量多少,而更重要是否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乐学、会学。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如阅读、讨论、探究、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并努力做到多种方法的最优结合,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4、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倡导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在新课程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材中也设计了大量的有关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要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得到发展,就应摒弃过去那种由教师代替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尽量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为学生创设一种适于探究的情景或氛围,给学生以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不是学生要学的全部内容,也就是教师要用教材教,避免教材教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媒体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和隐性资源,这也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5、重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堂上教师利用激励性语言,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高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生物教师任重而道远。

6、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6.1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

6.2情境化教学法,提高教学时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产实际出发或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很多生物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从而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6.3教师要运用“语言的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复习“心脏的结构”时,要求学生把前一节课画的心脏结构简图拿出来,结果好几位学生紧张地在抽屉里乱翻,我很生气,因这是特意布置要夹在书里放好的,这节课还要用这张图学习“血液循环”,本想批评一顿,转而一想,批评只能使学生更紧张,更想不起放在哪,于事无补,不如幽他一默。“可能有几位同学忘了把自己的心放在哪儿?别急,慢慢找!不然,这节课就上不了了。以后可别这么粗心大意,连“心”也忘了带了!”在同学一片善意的笑声中,我又说“把‘心’带来的同学先复习一下心脏的结构。”让学生把心收了回来。用比喻加强记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形象性因素,把教材中所涉及的生物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恰如其分的比喻,恰到好处的姿态和富有感染力的神情讲授出来,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窥其貌的感觉,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关切。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使他们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7、结束语:

由于初中生物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更应选择优化的教学方法,使初中生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了“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的人还看了: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2.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

第4篇

【关键词】合作交流;思维训练;创新能力;精选题例;发现式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以往的教学过程的控制着、组织者、管理者、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主持人。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作为生物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与学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学习,自主探究,等方面,我以现行教材为基础,以探究式课堂教学为载体做了一些探索实践。

一、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生物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中,不应该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培养,才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并促进学习困难生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我有这样的体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提问,或生与生、或生与师的讨论、争论、辩论,或通过疑问,思考,解疑的思维锻炼,鼓励他们发表见解,勇于批判,善于评价,就会发现学生有很多创新。

如:在七年级"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教中,当学生用笔在幼根尖端向上画4条等距离线不易成功时。教师因势利导,适时设疑。

师:"那么用什么办法解决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生:"用针扎眼作记号"。"不行,损坏幼根"

生:"用荧光笔"。"太粗,不清楚"

生:"用细线轻轻捆扎幼根"。"这个办法好!"

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捆扎会更好?"

生:"活扣"。

在他们情绪高昂时我给以了必要的引导启发和点拨:用你们认为最好的方法去做。

以合作交流去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挫折感和成功,激发创造力,让创造思维拼出朵朵璀璨的火花。

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是间接经验,是经过归纳加工的前人经验的总结。这是认识世界的一条捷径,但是间接经验要转化为直接经验才能够运用,才具有实际价值。

在探究过程中,因地区差异,学生个体的差异,我所带的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对制定计划还很模糊,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和学生把七年级所做的探究实验回想了一遍,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说出自己制定的计划时,强调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

(1)必须清楚做实验的目的,为此准备相应的材料用具。

(2)确定变量,心中有过程,精心设计对照组与实验组。

(3)注意:在实施过程中,除变量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4)设计相应的表格,观察、测量、如实记录。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的学习由接受式转变为获取式,就要把传授的内容转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东西,在教学方法上要以激活、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要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思维的活跃发展,也就需要思维的训练和强化,即,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

三、精选题例,采用发现式教学突破重难点

发现式教学理论。是美国心理学、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他说:"我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的行为。正确的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当探究教学与精选典型的题例两者结合时,是以探究性的发现叙述代替结论性的解释,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课堂提问和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很多学生不理解变量,在反思教学过程后,我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同步密切相关的题例,和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在选择了生物学同步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检测,16页中的试验分析题,并在每个小题后面,加上变量是什么?创设出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交流。

案例:实验分析

下表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和实验现象回答:

试管号码ABCDE

加入物质浆糊清水、浆糊唾液浆糊、唾液、盐酸浆糊、唾液浆糊、唾液

温度37・C37・C37・C100・C0・C

时间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变蓝不变蓝变蓝变蓝变蓝

1、实验目的是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若以A和B为一组,则其中A是对照组,B是实验组,变量是唾液。

2、实验目的是:验证盐酸对淀粉的消化影响。

若以B和C为一组则其中_B是对照组,_C是实验组,变量是盐酸。

3、实验目的是验证: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影响。

若以B和D或B和E为一组时,则其中_B是对照组,D、E_是实验组,变量是温度。

4、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唾液中的淀粉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条件是:适宜的酸度和适宜的温度。

从实验目的中得出的结论:变量就是探究的问题。

教师根据已确认"变量",引导学生集中于变量和实验目的进行重点研究,独立思考,在了解题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的发现现象或问题,集体讨论如何理解变量,经过思考、交流、讨论从而寻求理解,解决问题。可见精选题例与发现式教学相结合是课堂中突破重点、难点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四、演示实验以学生参与为主

只有像孟子说的"自求自得",才能把死知识活化为自己知识的有机部分,成为切实理解和可以运用的知识。让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是教学的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八年级的上册"发酵现象"演示实验课前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做,带入课堂上,同时在八年级同步精炼中探究盐或糖对酵母菌生长的作用这题时,我和学生又共同做了这个实验,放盐的没气泡,气球也没鼓起来;放糖的有气泡,气球也鼓起来;学生在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中利用看,闻去发现现象,提出问题,经过分析讨论,自己做出了相应的结论。解决了教学目标中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的重难点。趁热打铁我让学生课下完成八年级上册手拉手同步精炼51页中计划和探究"制作甜酒"。

第5篇

【关 键 词】 心脏;实验教学;科学素养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这本书中提到: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就是发展论和行动论。发展论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行动论就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但需要“有思考的行动”,倡导成功体验。

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主要是学习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内脏器官解剖结构中最复杂的是心脏结构。在实验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让学生了解其结构和功能,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很强,但也很怕困难,容易知难而退。教师在实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设置一些由易到难、有利于抽象思维等科学素养培养的问题,使每个学生在实验观察中不仅有行动、有收获,更有科学素养的培养。我是这样进行实验教学的。

一、分析比较,精心设计,完善实验报告

以往自己的教学或同事的教学都是因时间、实验器材和教学进度等的关系,拿个实验模型、一张挂图、一根粉笔从容教学。现在我校有了班班通,实验室刚进了一批心脏模型,并且解剖过程不是初中阶段的教学要求。根据生物课标要求,比较分析后,决定让学生先观察心脏实物(猪或羊的心脏)的外形,课件演示解剖过程,拆装心脏模型,根据讨论题、实验报告等得出结论。我精心制作了相关课件,设计、完善了实验报告和讨论题,实验报告如下:

活动探究八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说出心脏结构,分析、得出心脏具有的功能。

2. 模仿观察心脏的方法,养成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

【探究准备】

1. 心脏位于__________的中央偏左下方,在________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的________差不多。

2. 心脏是一个主要由_______组织组成的中空的器官,由肌肉壁分为________个腔,上面空腔叫________,下面的空腔叫________。

3. 心房和心室之间有_________可防止血液倒流。

【实验用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与记录】

1. 将一个猪或羊的新鲜心脏放在解剖盘中,先观察心脏的外形和大小。

2. 再用手捏一下解剖好的心室壁和心房壁,________的壁较厚。

3. 观察心脏内部结构(借助模型),观察各空腔是否相通。

4. 观察心房和心室之间有___________,心室与动脉之间有_____________。

5. 对照心脏解剖图,观察与各空腔相连的血管:与右心室相连的是____________,与左心房相连的是______________。

【探究结论】

心脏的结构与其_______相适应的,是输送血液的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为什么左心室壁最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与思考】

下图是心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③]是_________,[④]是_________,[⑦]是_________,[⑧]

是_________,其中肌肉壁最厚的是[ ],收缩力最强。

(2)[③]和[④]、[⑦]和[⑧]、[④]和[①]、[⑧]和[②]之间都有_______,它们的作用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3)与[⑦]相连的血管[⑤]是____________,与[④]相连的血管[①]是________。

(4)血液在心脏的流动方向是:静脉 动脉。

(5)[③]和[④]流的是_______血;[⑦]和[⑧]流的是________血。

实验报告中,“探究准备”的内容较简单,通过课前教材的阅读,学生基本都能回答。“实验用品”都摆放在实验桌上,教师在实验前对此要作简单的介绍。“活动过程与记录”中按照观察顺序填写相关内容,使学生能有序地进行观察实验。

二、因人而异,灵活机动,促进课堂教学

1. 备学生。每个班集体在半年多共同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班风,教师要深入观察,找出每班的不同特点进行因势诱导的有效教学。在我承担的每班约59人的六个班教学中发现:有积极、主动、热爱学习的班级;有爱打诨插科、品头论足的班集体;有学习目的不明确、浑浑噩噩的班集体;也有循规守矩、怕受惩罚的班级等。对第一种情况的班级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给予适当的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讨论、交流,教师要及时鼓励、引导。对第二种情况,教师也可采用主动探究的教学形式,但要有控场能力,及时遏制不良话题,回归教学主题。对第三种情况,教师要花费一番功力,要多讲一些事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巧用谜语导入新课。第四种情况,教师要诱导、鼓励学生多发言,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行动中有更多成功的体验,形成尊重科学的真理性,而不是盲目地进行权威性的科学素养。

2. 备教学时段。学习时间要有科学性,教师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加以灵活调整。上午一、二、三节,学生思路较清晰,可多进行难度较大、易出错和知识点多的教学。上午第四节人疲劳了,体力下降;下午第一节注意力较分散;第三节快放学了,学生想着课外活动,心不容易静下来安心学习,就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有趣的教学来吸引注意力。

三、整理思路,归纳总结,提升科学素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物外形,观看解剖过程,拆装心脏模型等实践活动认识心脏结构,再通过课件演示心脏工作过程了解心脏的功能,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认识。这时应及时回顾,理清学习思路,总结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通过讨论、表达与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采用了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整体后局部的探究学习方式。学习的内容包括心脏的结构及相适应的功能,心脏的工作过程。复杂的心脏结构可通过实验报告的填写、自己知识的掌握,与同学的交流,根据心脏模式图识记结构知识和相对应的功能,归纳总结出便于记忆的口诀。

四、全面分析,收集反馈,增强教学能力

人是在不断变化的,知识面也在发生变化,若及时反思、改进,有效教学能力才能不断增强。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这本书中也强调了教师的这一点。通过学生的学习发现:1. 有的知识并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教师应如何教,让学生如何去面对、钻研、兴趣、被动或敌对,态度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2. 学习方式的选择。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群体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思想交流,在交流中更易发现自己的不足、别人的长处,可取长补短,促进有效的实验教学。3. 在实验教学中,要不怕学生犯错误,重要的是引导,科学的道路不是笔直的,需要走弯路,从错误中找到真理,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4. 教师的职责是教学,而不是教教材。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要灵活处理教材,使学生既尊重你的教学水平,又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 新教育[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第6篇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又称为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自控性三个基本特征。生物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已近十年,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外众多研究者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出多种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惑,如:这多种教学模式是否都适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实施后能否得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提取了前人众多研究成果的共通之处,明确了具有普遍性的两种教学方式,即目标引领的和问题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在本校的日常教学中实施并进行比较,以探讨这两种教学方式对初中生生物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学习兴趣的影响及其可行性和教学效果。

2 自主学习教学方式

综合国内外众多自主学习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以具体的学习目标来引领整个学习过程,如自学辅导法、“六步”教学法、“定向一自学”、“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模式”、“趣导一自主学习”、“引导自主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等,都是以具体的学习目标来引领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和必要时的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来达成学习目标,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2)以问题贯穿学习的始终,如发现教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专题探究教学模式等,均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直接给予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学习,必要时也进行合作学习,需要深入探究时还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引路人的作用,通过问题的最终解决来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3)以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范例来开展自主学习,如范例教学法、“案例研究”学习模式等,通过特殊的例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特殊”来掌握“一般”,或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构建知识、培养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研究者更多地采用目标引领或问题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研究,而较少采用案例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因此,笔者选定第一、二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践和比较研究。

2.1 目标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

目标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的教学流程大致为:明确目标一自主学习一合作学习一教师精讲一学生小结测评。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依据学习目标制定必须经历四个渐进的阶段,即:①教师预先制定学习目标并呈现给学生;②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制定小组学习目标;③学生结合学习内容自行制定个人学习目标;④学生自定个人学习目标,并尝试写出学习内容的知识框架。教师通过四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的教学流程为:确立学习目标循标自学自学汇报合作学习精讲梳理学生小结达成目标随堂检测。

2.2 问题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

问题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的教学流程大致为:创设隋景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精讲小结测评。由于问题呈现的方式不同,可以是教师呈现一个情景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直接展示一个问题情境,还可以是教师展示一个大问题再引导学生提出小问题。

3 教学实践

3.1 实践对象

选取七年级106班和107班学生共98人,这两个班学生的入学成绩、学期考评成绩、男女比例和人数等方面都是基本相近的,均为49人,都是笔者任教;对照班103班也是笔者任教。

3.2 实践方式

(1)本研究采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教材;学期末测试采用,南海区统一印发的试卷。

(2)实验班106班采用问题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组织日常教学,107班采用目标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组织日常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教学实践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首先是教师尝试在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确教材和教辅资料的使用方式以及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然后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运用相应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并最终实现两种教学方式在实验班的深化运用。

(3)实验班和对照班均使用统一的教辅资料。

(4)在教学实践开始和结束时设置了两个相同的调查。生物学学习兴趣调查和中学生自主学习问卷调查,用以检验本实验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问卷调查时,为避免学生对自主学习这个概念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而影响问卷的效度,下发给学生的问卷标题为“中学生学习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3.3 实践过程

教学实践时间从2010年2月22日(新学期开学)至2010年6月13日(该学期生物课结束),为时约4个月。

3.3.1 前测

在前测阶段(开学第一周)进行前期成绩的对比分析及相关问卷的调查和统计,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的生物学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中同时进行生物学的兴趣度调查和《中学生自主学习调查问卷》调查,并统计调查结果。

3.3.2 教学实践和检测

教学实践开始,教师按预设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每隔7个星期进行一次学习检测,用以检验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无渐进的效果。

3.3.3 后测

后测阶段(学期结束前一周),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中再次同时进行生物学的兴趣度调查和《中学生自主学习调查问卷》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中的生物学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4 研究结果

前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班学生测试成绩的对比以及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度、自主学习能力三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较好地说明了在进行教学实践之前,实践对象在生物学的学习掌握程度以及兴趣度、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不大。

后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目标引领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差异非常显著,问题引领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差异较显著。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度方面,这两种

教学方式的实施均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学习内容的自主性”、“时间管理”和“学习环境的控制”这三个方面的提升作用是显著的,在“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两个方面的提升作用非常显著,而在“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方面的提升作用不显著。

5 讨论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本实践研究验证了一些理论设想,以及两种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具体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目标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更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业成绩

由于两种教学方式的实施都能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必要时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优带良、以良带差,实现整体共同提高,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都有促进作用。学生后测的生物学学业成绩得到显著提高,说明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而目标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对学生生物学学业成绩的提升作用显著优于问题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

5.2 问题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比分析兴趣度调查前后测结果发现,尽管两种教学方式的实施均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但问题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由此不难看出,比起带着学习目标来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学习则更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这也符合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

5.3 在生物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由《中学生自主学习调查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来看,本研究侧重于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主学习能力,两种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后,学生在把握学习内容、自我管理学习时间、恰当运用某些策略学习和控制学习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均有较大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也得到较好的发挥,说明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有实效的。

5.4 两种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各有优劣

在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方面,目标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问题意识等方面的作用,问题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要优于目标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这说明两种教学方式都能在某些方面引导学生形成高效有个性的自主学习方式,但各有优劣。

5.5 在生物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七年级下学期的生物教学中运用这两种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实施日常教学,均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学生的部分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成绩和学习兴趣也得到显著提高,说明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是可行的,其教学效果也是显著的。遵循这两种方式的几个变式循序渐进的实施日常教学,既能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建构知识的目标,又能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能力,是可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继续使用的。

6 思考与建议

反思本学期所做的各项工作,要有效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引领和问题引领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但引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要灵活。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活地交替运用这两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当中也融合了发现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升教学效率。

(2)采用自主学习方式教学时,教师必须先做好自主学习前的学习铺垫;开展自主学习的时机要恰当,不论是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都必须把握恰当的时机。

(3)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组织日常教学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学的内容及教学的各个环节设置不宜过多,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和学习。

第7篇

其实生物课虽然不参加中考,无论是对学生的生活还是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的。比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这一节内容时,要和学生讲清楚光合作用的原理和作用以及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产物等,这些内容对初三的化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在讲酵母菌时,要讲清楚其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必亲自做做馒头和酿酿甜酒,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在讲生理课时,一定不要回避,因为这些内容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往往忽视对这些知识的讲解,所以就更需要在课堂上讲,以免学生不注意青春期卫生而影响健康的成长。

我校是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专业教师师资不足,很多学科没有专业教师。教师对学科专业问题有时连自己都搞得不是很清楚,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系统的培训,对一些实验的操作等方面不太熟练,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起到示范作用。加上生物科在下面非主科,得不到学校的重视,也使得任课教师教学时没的太大的责任心。

另外,学校没有专门的试验员和专门的试验室,对于一些实验教学和课外结合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和完成。教学中的教法单一、教学手段滞后、实验教学时学校认为比费钱、任课教师认为组织实验教学时费时费力都是实验难以正常开设的原因,所以很多实验教学干脆停留在口头上完成,把“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让学生记住实验的方法、步骤、原理,完全失去了实验本身原有的价值和特点。可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生物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新课标要求我们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性目标的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知识的学习笔者大多是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围绕三个问题导入:1.什么是呼吸,请说出你身边的呼吸现象?2.人或动物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3.植物有没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讨论。有位学生提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学内容就这样自然的延续。

二、技能性目标的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身边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有具备条件,一个个都要开展,实验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开展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出乎意料,对实验也非常感兴趣,当场给以表扬。当然对学生的肯定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也是很有帮助。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同学们植物标本可帮助我们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为植物做些什么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花草树木,以后不会再出现有的同学践踏学校的草坪这现象。”学生也意识要爱护一草一木。

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对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意识等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的生物教学应该从以下三点重视实验的教学。

一、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学校要积极支持在职教师进修、参加本学科的继续教育,生物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女如:《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教学》等 ,从中汲取大量营养,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同时还可以湘潭雨湖区那里借鉴经验,各区或几个熟悉的学校成立生物教学联组,定期开展生物教学、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共享教育资源,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目的。最后,要引导教师转变旧的教学观念,真正从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生物学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

二、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

农村中学实验设备落后,但有着城市无法相比的自然资源。可以利用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弥补学校仪器、设备和材料的不足,让学生自己去野外采集,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建立起有农村特色的样本研训。

1、教师要在积极的实践中开展研究,探索有效的实施新课程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途径。

2、学生要让他们都参加到家庭家务中去,学习养家畜、家禽,帮助种菜、种田等的知识和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生活经验,运用到学习上来,最终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骨干力量。

第8篇

20xx年初二生物新学期教学计划书(一)在新的学期里本人将继续担任初二四个班生物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特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体要求和教学目标

继续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该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该在认真学习和领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进行教学。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在思想方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教学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具体目标:知识方面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初步学会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初二生物下学期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以“生物的延续和发展”“健康的生活”为中心展开的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以及健康的生活。进度详见教学进度表。

三、教学措施

教师通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主要包括: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的评价。

四、教材及学生分析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生活情景图片化;进一步加强了可读性。

初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应增加趣味性。学生比较喜欢动手在教学中应增加学生实践内容。让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生物学习思维。

新的学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的希望,在开始将工作一步一步努力做好,用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0xx年初二生物新学期教学计划书(二)一、指导思想

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过程与方法:

1、期初“三个一”:订一个奋斗目标、找一个互助伙伴、提一条教学建议。采取“目标激励、同伴互助、师生共勉”的教学策略,增强主动性,密切合作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可持续发展。

2、每堂“三个一”:提一个学科问题、记一个知识结构、出一份测试试题。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归纳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尽可能让渡给学生。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如:

(1)问题导向法。指导学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如何适应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如何?”等基本问题自主学习、自主解答、自主测试、自主反馈,辅以同伴互助和教师点评,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流程。

(3)理论联系实际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提升学习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4)识图学习法。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可读性强。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读图,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把握和理解记忆。

(5)比较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和归纳,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理顺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结构,加深理解记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热情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3、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善用可以为人类造福,滥用则会贻害无穷,确立全面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马虎,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 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学生态度端正、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三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内容编排图文并茂,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书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与七年级的《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同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圈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离不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人、动物、细菌和真菌等有机组成部分的和谐共存,前后内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五、基本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备教法、备学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瞄准教学目标,灵活采取自学指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问题发现法、检测反馈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4、备作业。注意控制好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量,结合考点、突出重点、精选习题,把握好训练的质,除了少数课后实践性的作业之外,其他知识性书面作业尽可能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及时反馈,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作业的效果。

5、备教学流程。精细设计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引领,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注意知识教学、分组实验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20xx年初二生物新学期教学计划书(三)一,学情分析及指导思想

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共6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提高和创新。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0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共3章)

第一章 、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节)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6节)

第三章 、 生物的进化 (4节)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共3章)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3节)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2节)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3节)

会考复习安排:

七年级上册(包括第1、2、3单元)复习1周

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复习1周

第9篇

一、生物学科教学及教研现状

(一)生物学科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整体状况良好

1.常规教学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基本能够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授课。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83.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基本能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在实际听课中发现,教师基本能够按照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授课,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基本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较活跃。

2.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方面,基本上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纸笔测试、学生的考试成绩比重下降,部分学校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并与期末考试成绩相联系,生物小报、生物实验操作等在学生终结性评价中所占的比重日渐增强,95.3%的受访者肯定了综合素质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二)全省初中生物教研工作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1.校本教研制度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行为特征的教师教育即“校本研修”正成为当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模式。有部分地区采用以片为主的备课形式,增加了农村教师之间进行专业讨论的机会。近67.4%的学校经常性开展校本研修活动,97.7%的受访者认为校本研修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帮助很大。

2.教研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师培训、专业指导方面,许多教研员都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72.7%的受访者对各级教研员的工作表示认可,教研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学科带头人培养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在各类教研活动中,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生物教师,利用他们的辐射作用,带动全省生物教学健康发展。

4.农村教师援助工作顺利开展。通过送教下乡、农村十佳教师评比等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53.6%的教师认为教学比赛对促进农村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合格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调查中发现,生物专业教师所占比例为54.5%,部分非生物专业的教师缺乏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不能根据学情灵活处理教材。其结果,教学重点不够突出,难点不能突破,课堂教学效果不十分明显。这种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由于不同学科之间待遇差异过大的问题,也有学校对非中考科目重视不够的因素,其中45.5%的受访者认为生物教学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受到歧视,这就导致优秀的生物教师改教主科,不能承担主科教学的教师改教生物的异化现象,这也是导致我省初中生物师资力量薄弱的重要原因。加之我省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之后,由于高一开设生物课,部分优秀的初中生物教师被充实到高中,使初中合格的专业教师数量更显得捉襟见肘。

2.知识结构老化,更新不够。自2001年我省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7.0%的受访者参加了国家级培训,37.2%的受访者参加了省级培训,30.2%的受访者参加了市州级级培训,16.3%的受访者参加了县市级培训,9.3%的教师参加了校级培训,培训时间在10天以下的教师占总被访者的79.1%。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教师参加的是通识培训,参加专业培训的教师数量很少。由于受到经费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省级培训覆盖的范围依然较小,大部分生物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

3.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偏远的农村中学师资力量极其薄弱,专业教师少,基本上都是由教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而城区专职生物教师却有富余,本是生物专业毕业却改教化学、数学等学科,而且多是自身素质较好的教师。

4.编制不够。生物教师人数偏少,任务重。据抽样统计,城市中的许多生物教师都承担6-8个班的生物学教学任务;有的农村学校全校只有一名生物教师,承担全校生物学科的教学任务;很多生物教师还同时兼任学校干事工作或心理咨询工作甚至后勤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更多精力进行教材钻研、教法研究、资料收集、教具制作、准备实验等课前准备工作,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按照课程计划开足课时。按照省编课时计划,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学期每周应该开设3课时,下学期开设2课时;八年级上、下学期各开设2课时,调查数据显示,81.8%的受访者反应学校在课时安排过程中,七年级和八年级均开设2课时,导致七年级上学期教师不能完成生物学科教学任务,出现随意削减教学内容、删减生物实验的现象,由于生物学科是非中考科目,甚至出现部分农村学校、个别城市学校随意减少生物课时的现象。

2.沿袭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缺少趣味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的并不明显,甚至用知识讲授取代实验操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这种教法带来很多弊端:(1)教师讲得越多,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学习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所学知识没法巩固。(2)教师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抓不住本节课的重、难点。(3)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容易疲劳、打瞌睡、开小差。

3.教学设施和手段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目前,许多农村初中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生物教学设备设施建设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一般来说,一所学校只有一个实验室,而学校班级多,根本没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部分农村生物实验室实验仪器简陋,远远达不到一些生物实验的开设条件。除此之外,许多农村学校没有专职的生物实验员,实验基本由任课教师进行准备,这就导致有一些生物教师嫌上实验课麻烦就由学生做实验改为黑板讲实验,以致设备长期闲置不用或利用率很低,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三、思考与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师资是决定生物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此,要提高我省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提供并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师资培训活动,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各初中学校要多为在职的生物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此外,作为生物教师而言,应该根据形势发展和生物教学本身的需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其能胜任初中生物教学的重任。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学设施。当前我省初中生物教育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在教师培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资金方面的困难,不能为教育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生物教学是实践性很强,其教学必须有相应的辅助设备。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强农村教学的财政投入,在保证教师基本的待遇的同时,要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教育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情感因素,教师在语言、表情、态度等方面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心、欣赏、耐心,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决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第10篇

第一部分 考试组织

20__年春季期末监测已经落下帷幕,我校在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和我镇中心学校组织下,于七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按上级组织的要求进行了本学期期末考试,为了圆满完成此次任务,我校成立了以王金国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校长罗砚平为副组长的本学期期末考试领导小组。镇对所有的学科进行了调考,相对以往各自为阵的学校自主考试,这种形式能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对全镇的教育质量作更全面的监测,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这种“纸笔测试”能更好的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使之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达到以测导教、以测促教的功能。测试后的质量分析如同一面明镜,不仅显示了测试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更让我们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欣喜的收获;一份付出,换来一份真诚的回报。

现对我校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

第二部分 质量分析

__一中20__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质量分析表

科目 参考数 优秀 合格 均分 低分

人数 优分率 人数 合格率 均分 人数 低分率

语文 107 2 1.9% 65 60.7% 71.98 13 12.1%

数学 107 20 18.7% 52 48.6% 65.93 32 29.9%

英语 107 21 19.6% 54 50.5% 56.59 31 29%

生物 107 3 2.8% 26 24.3% 17.79 45 42.1%

政治 107 0 0.0% 16 15% 25 12 11.2%

历史 107 10 9.3% 46 43% 20.21 37 34.6%

地理 107 4 3.7% 10 9.3% 13.04 72 62.3%

__一中20__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质量分析表

科目 参考数 优秀 合格 均分 低分

人数 优分率 人数 合格率 均分 人数 低分率

语文 97 14 14.4% 74 76.3% 80.2 6 6.2%

数学 97 24 24.7% 45 46.4% 62.3 39 40.2%

英语 97 9 9.3% 28 28.9% 45.5 41 42.3%

物理 97 5 5.2% 27 27.8% 35.2 49 50.5%

生物 97 20 20.6% 40 41.2% 22.1 21 21.6%

政治 97 13 13.4% 61 62.9% 31.5 8 8.2%

历史 97 0 0.0% 15 15.5% 15 53 54.6%

地理 97 1 1.0% 3 3.1% 8.98 84 86.6%

此次期末考试各年级的主科命题基本符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各项指标与平时考试情况非常接近,具有实践性,针对性,科学性。但小科中的生物、地理的优生数较少,有的几乎为零。希望以后命题结合教学实践,结合课本,结合学生。

基本情况

我校参加此次期末考试有六年级三个班、七年级三个班、八年级二个班共8个班。其中六年级参考人数125人、七年级参考人数107人、八年级参考人数97共329人。六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共四科,为全市统考,这里不作分析。七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共七科,八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共八科

第三部分 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卷由市教研室统一命题,纵观整个试卷,本期末测查试卷是一份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卷分析 :

一、试题难易程度就广大老师反映,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学习 标准,对学生思维创新有一定的好处,对每个阶段程度的学生都有进一 步的提高和发挥,通过测试,学生有了努力学习的兴趣,不偏不离,没有高难度和怪题,知识面广,对知识点,重难点的度也把握的较好。

二、题量适中,整个反映较好,学生学习好的吃饱,中等的也正好, 即是学习程度差一点的也能及时把握,考出自己的水平。

三、考查范围,从三个阶段看,比较全面,适中,抓住重点,使老 师教有所悟,学有所思。

四、特别提的是,试卷不仅答题卡有了进一步的改革,使教师阅卷 省力、省时、方便、快捷。更加简明了,不模糊,但利用代码问题,还 需进一步提高。

改进命题建议:在试题的难易度方 面略降低一些

语文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第二部分考查课外现代文阅读;第三部分考查古诗文阅读;第四部分考查作文。

命题特点

本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的语文试题遵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选材的视野较开阔,角度 新颖,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规范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突出了能力考查,注重分析探究,符合语文新课程理念;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此外,在总体把握上,适当地控制难度,并且注意把更多空间留给主观试题。整套试卷设计严谨,整体性强。

语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命题指向与要求——强调积累、立足文本、融会贯通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目的是着眼基础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关注课改背景下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本学年学生语文学科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从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努力体现客观、公正的原则;力求体现考试的导向功能,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古诗文阅读

命题指向与要求——立足教材、命题规范、拓展空间

作文分析

近来常见报刊披露当前中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生搬硬套,胡编乱造、牵强附会”,其作品“或情感苍白,或无病,或矫揉造作,或勉为其难,缺乏情感体验的素材,脱离生活的内容……”对上述现象的归因分析,有的认为学生是被“奉命作文”所害,有的认为是学生“未能从自己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出发”,也有的认为是缺少一种“积极的评价导向”。

所以,本次命题,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扎根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贴近人的心理而又寻求人与物融合交汇。写作,尤其是中学生的写作,需要教师给与正确的引导,启迪,也需要从“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关注生活细节”等角度加以评价,加以指点,传授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训练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夫。

作文的对策

从观察和捕捉生活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对周围的自然景物细细观察,与之产生心灵对话,即可陶冶情操,又可祛除人们内心浮躁情绪,消除人的多种欲望,净化人的心灵。

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组织有效课堂教学,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加强从教材文本中去挖掘写作片段训练题材和命题、话题编制,有的放矢的组织专题性作文过关练习,重在启发学生思维,找到物与人事活动连接的点,使联想和想象思维能准确的表达作者内心情感,丰富学生内心心理。

将写作训练与生活观察紧密结合,按观察——写作——观察——修改提高的程序螺旋式上升。

数学试卷分析

试题的特点:

强调能力,注重对数学思维过程、方法的考查

试卷中不仅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考查了学生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的数学能力,初中阶段数学能力主要是指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和探求能力的考

试卷积极创设探索思维,重视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的设计,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具有开放性、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

从文字、图象、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试题做答情况分析:

试题在设计上注意了保持一定的梯度,不是在最后一题难度加大,而是注意了难度分散的命题思想,使每个学生在每道题中都能感到张弛有度。

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研读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面向全体,夯实基

正确理解新课标下“双基”的含义,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和基本运算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等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以课本的例题、习题为素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和适当变形,以期达到初中生“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同时要特别关心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指导,使他们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在于“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注重应用,培养能力

英语试卷分析:

试卷注重基础,体现活用,难度和区分度恰当无偏题,怪题出现。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下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基础知识的考点突出、覆盖面广;情景设置合理,避免了纯知识性的死记硬背题;词汇和语法的测试充分注意了语言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注重语感,灵活性强,突出语言形式向语言意义的转化。

试题从知识立意逐渐向能力立意转变。

加大了能力考查的比重。试题突出了语言的交际性,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中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适当增加了测试词汇量,加强能力检测。如阅读理解考查的内容注重了对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对语言的熟练程度和深层次能力考查的力度。如“阅读理解”部分注重了对归纳,推断和猜测整个句子等深层次能力的考查。阅读材料贴近生活,同时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生动有趣,并富有思想性。

书面表达难度控制合理。

书面表达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加大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力度,使试卷更具现实性。书面表达题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要求学生要充分运用所学语言记录自己的真实情感,进一步体现了英语学科的交际性和工具性。

试题分析

听力部分

听力部分学生失分较多,尤其是反应题。有待加强。

词汇与语法

大部分学生答得较好,有少部分学生单词掌握得不够好,有个别拼写错误。

单项填空是一种常规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但难度不大。题干设计简洁,情景清楚。语法知识遵循新课标,有助于引导学生不要花大量的时间抠语法知识,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

语言交际

此题的题型比以往的难度降低,绝大多数学生答得相对较好。

语篇理解

阅读部分所选的阅读文章题材多样化,主要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该大题在整篇考卷中得分率相对最低。失误原因是对于常见用语掌握的熟练程度还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知识掌握不到位。

书面表达

考生在书面表达中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有:

基础不扎实,语言表述不清楚。主要表现在:语序混乱、语法结构错误、基本句型没掌握、单词拼写错误、时态错误等。

教学建议及反思

通过对英语试卷和考试情况的分析,针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学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课改理念,钻研新教材,务实英语基础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能力高于基础,但必须依托基础,考查能力,并不意味着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是要联系实际。只有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才能最终达到“一看就会,一做就对”。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等。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是学不好英语的。词汇教学不仅要重视,还要讲究方法,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既教词汇,更关注词汇使用的语境。复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帮助他们形成知识网络,把基本概念理清,掌握语法规则、习惯用语等基础知识,逐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确立语篇意识和综合意识,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八年级英语试题突出了语篇功 能和综合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试题是分值较高的试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切实搞好语篇教学,并有意识、有计划地增加英语阅读量,题材、体裁要尽量多样化,通过大量的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熟悉不同体裁、不同题材文章的作题思路,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驾驭语篇的能力。选材要尽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时代性、生活性和社会性。语篇难度适当,措辞浅显、生动、自然、地道,语句灵活且富于变化。在平时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多种文体的能力,如何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训练中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同时关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直接思维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启发他们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同样的思想,提高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逐步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提高英语语用能力。

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提高信息素养

英语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是在不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教材和课堂所能提供的训练还是比较有限的。因此,要加强理解语篇的能力训练,增强英语语感。同时要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重视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试卷分析

本次试题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覆盖面广。每个试题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重视了对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更有对学生实验探究和实验方法的评估能力考查。就整份试题来说,题量基本适中,难易适度,符合试题的设置要求。

选择题

学生没有理解清题目意图而盲目做答;没有认真看清题目,有将近一半学生出错。

填空题

出错较多的是17、19等小题。主要是一些学生对未来的概念、公式、定则等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且容易混淆,因而判断失误,计算错误,归纳不够严谨。

其他题

学生将虚像画成了实像;有的光线未标箭头,还有的将光线箭头方向标错;完成光路不到位;有的同学画电路图时交叉相连接的地方未打点,有的多加了元件,还有的同学不清楚电路图和实物图的区别把电池实物图当作电路图符号。

有的同学不知道路灯电路的连接情况,受平时做题的影响,认为有的串联有的并联。回答理由时答成了判断的方法;说明理由时,许多同学只说液化不说放热,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掌握不清,不能正确分析吹气感觉到凉的原因。简答题中很多学生书写不规范,答题过于简单,以至于不能针对问题回答,答不清问题的实质要求计算题更是随意不假思索,东拼西凑将几个数字用公式联系在一起。

第四部分 思考与建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传授非常重要。不能忽视“习得”的方法,宜将“学得”与“习得”有机地结合起来,边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边在阅读中细心领悟,才能提高更快。如理解重点语句、关键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可以借助具体语言环境和上、下文,去推断词语的特殊含义。这些词语中,有的表示的是反语,有的有言外之意,更多的在表层含义下隐藏着深层含义,它们往往与中心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八年级英语试题难度虽不大,但出得很"活",外语的功能性、交际性体现得淋漓尽致,试题的编制无论从技术层面或文化层面都体现了教学新导向、新思维,语言的灵活性和严谨性使得这份卷子很有份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开阔学生视野,多渠道、大容量地给学生提供具有时代感的英语信息,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少讲解,多给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在用中学英语,在学中用英语。 科学探究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参与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有着综合功能,教师要深度体会并研究如何将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方法”、“精神”和创造性劳动,并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可以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策略,务必使学生掌握这一科学思维程序,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处于无可取代的作用,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反思我们的物理教学,使我们对未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充满了希望,课改以后,我们一线的教师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对《课标》的理解不断加深,有些学校已率先冲出了传统教学的“围城”,大胆尝试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物理教学,对新教材也由不理解到理解,逐步品味到新教材的“新”之处,逐步习惯了用《课标》指导教学,所以教学质量也正在逐渐的走出低谷,向高质量、高效益攀升。但我们也承认在新旧教材交替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东西仍在左右着我们的物理教学。诸如学习风气不浓、学习习惯不好、一言堂、满堂灌等。针对这次试卷分析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供一线教师参考。

开展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

利用集体备课共同学习《课标》、理解教学总目标及三维的课时目标、明确。一、二级主题对教学的要求,弄清教材中每个具体问题编排的指导思想及意义,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方法、手段、实验探究等主要方面及策略达成共识,每位教师也可根据自己及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方式及方法,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问题,教师之间要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活动,取长补短,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注重双基教学,强化学以致用

夯实基础是教学工作不变的主题,在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知识和技能仍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有了扎实的基础,才有分析,处理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才能冲击深层次的物理问题,才能谈到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在平时教学中,要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境理性化,让物理教学丰富多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有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强化科学探究,注重实验教学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反思我们的物理教学,使我们对未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充满了希望,课改以后,我们一线的教师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对《课标》的理解不断加深,有些学校已率先冲出了传统教学的“围城”,大胆尝试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物理教学,对新教材也由不理解到理解,逐步品味到新教材的“新”之处,逐步习惯了用《课标》指导教学,所以教学质量也正在逐渐的走出低谷,向高质量、高效益攀升。但我们也承认在新旧教材交替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东西仍在左右着我们的物理教学。诸如学习风气不浓、学习习惯不好、一言堂、满堂灌等。针对这次试卷分析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供一线教师参考。

政、史、地、生试卷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生物课外活动;学生;教师;家长;沟通和交流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仿佛翻越了一座大山,山的这边和那边是如此不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独立意识不断加强,不愿被家长和老师随意督促和教育。加上学习的科目不断增多,学习任务不断加重,部分学生会产生焦虑和压抑,部分学生则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学生与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就显得愈来愈困难。作为班主任,经常听到家长说起他们的困惑:“这孩子不知怎么了,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愿与我们多说,还嫌我们啰嗦、没文化,逆反心理特别重……”作为生物教师,也深深体会到在“升学指挥棒”的作用下,生物这一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远不如语数外那么大,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无法深入下去。

初中生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晚上又忙于做作业、复习,没有什么时间与家长交谈;周末休息,很多孩子也感到与家长无话可说。学生在学校与老师所说的又基本是学习上的事情,很少涉及生活的其他方面。可见学生与老师、家长之间缺乏沟通的情境和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除认真备课、上课外,积极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和教师、家长之间更好地沟通和交流,生物课外活动为此开辟了新的渠道,搭建了新的平台。

生物课外活动之所以起到沟通学生和教师、家长之间的纽带作用,与其自身的特征是分不开的:(1)生物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2)生物课外活动具有合作性。这些特征为学生和教师、家长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利用“生物课外活动促进师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以下为几年来实践及效果的总结。

一、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具体做法

1.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

每学期开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两个课外活动向学生布置,粗略介绍活动的目的、原理、具体做法等,初步扫除活动中的障碍。并向学生提出要求:(1)在学习课程相关内容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2)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但不能完全由家长代劳;(3)作品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记平时成绩并评奖。

2.教师争取家长的配合

教师利用新学期的家长会,或通过“飞信”的方式向家长讲明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意义:(1)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3)促进师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

由于生物课外活动是学生在家里完成,教师无法直接参与。在此活动中教师主要起到布置、督促、解疑、检查、总结、评比的作用,促使活动能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4.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课题的选择:

各学期布置的课外活动课题大致有:

七年级上:(1)探究温度或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2)观察种子萌发及影响萌发的条件。

七年级下:(1)观察心脏的结构;(2)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

八年级上:(1)探究蚂蚁的行为;(2)自制泡菜。

八年级下:(1)采集植物并制作蜡叶标本;(2)自制酸奶。

二、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效果

1.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

由于课外活动课题在选择上考虑到趣味性与可操作性的结合,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稍加努力便能独立完成,所以大多数学生对完成课题充满了自信,对课题产生兴趣,能动手去完成课题,并积极思考。活动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既丰富、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

2.加强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由于学生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再加上教师的要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真完成。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家长会不可避免地参与进来,加强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加深对孩子的了解,也使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父母。从反馈情况看,大多数家长非常支持生物课外活动。例如,去年在完成自制泡菜这个实验后不久,一位家长来访,向我讲述了她的感受:“我前几年下岗后没有再出去工作,在家里做家务,因此孩子在这方面没得到锻炼。老师布置的自制泡菜的活动可把他难住了,我对他说孩子别着急,妈妈来帮你。我和儿子一起买菜、看书、制作,还加了一些家里的老泡菜水,结果味道还不错。儿子前几天还拿了奖品回来,说是评了一等奖,可高兴了。原来儿子有些瞧不起我,不太愿意和我讲话,现在好多了,还说老妈的手艺不错嘛。”

3.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生物教师由于教的班次多,每个班的课时少,与学生的接触少,情感交流较欠缺,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会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及时给予指点,加强了师生交流。课外活动作品完成后的展示、交流,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好机会。例如,上学期我让学生把自制的酸奶带到学校来交流品尝,一开始大家都不敢喝,怕不卫生。我告诉大家怎样判断酸奶是否制作成功,并带头品尝、评价,同学们连夸我勇敢,随即开始互相品尝,气氛活跃起来,师生关系也进一步融洽了。

三、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反思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微课;微视频;应用;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277-02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提倡教师应积极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组合文本、音像、实物等各种资源形式,更好地为思想品德教学服务。微课作为近年涌现的新型教学资源,已经日益广泛地进入基础教育教学视野。

一、微课走进思品课堂

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是思品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近年,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思品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微课等各种数字化资源广泛渗入思品课堂教学中,科学创设、合理利用数字化资源成果,创新教育教学新形式新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成为思品课堂教学的重要要求。

笔者在本文所阐述的微课,是将其界定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认为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也包括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形式对学生预学、随堂训练、学习评价、课堂反思等环节进行的“微设计”,并围绕思品课中某个重难点知识、学生易错频错点、关键教学环节来选题、设计、摄制微型视频媒体,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在线互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等,为学生创设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短小有趣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二、微课应用于思品教学的意义

科学设计、合理利用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资源,对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技能等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支持,搭建起实施思品教育的新平台,有利于为学生构建更加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思品课堂,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评价反思等提供重要的活动载体。其次,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主题鲜明、指向明确、短小精趣的微课,合理利用微课媒体,能进一步优化个性化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解决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学习实效。最后,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教师优化设计微课资源,并结合课堂实践、听课评课、共享交流、反思改进等课堂活动中强化应用,有助于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三、微课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强化导学性,激励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阶段。导学性体现出微课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功能和作用。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教师适时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利用微课载体,创设具有针对性、富有趣味性的导学性微课,能有效激励学生自主自觉地开展课前学习,为新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如,在七年级上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一课教学前,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笔者设计了一段约8分钟的预学微视频,把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学习任务等方面内容融入导学视频中,来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预学。视频内容主要有如:“(1)看一看(3分钟视频素材):认真观看‘生命教育’微视频,细致思考。(2)定一定(学习目标):知道每种生命都具有独特性(知识目标);认识、悦纳自己的生命,体会自我生命的独特性(能力目标);培养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想一想(学习方法):①自主学习,善用资源;②在线交流,互动讨论。(4)做一做(学习任务):①梳理知识体系:……;②自主探究活动:A.描述下‘独特的我’;B.说一说人类生命的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人的生命与其他生物相比有哪些独特性表现?C.人类的文明成果有哪些?人类运用思维和智慧创造了什么?D.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成材之路,增强自尊自信,更加热爱生命?”在此,笔者通过创设形象生动、任务明确的导学微视频,课前要求学生在微视频辅助下做好自主预学,可以多次回放,也可以适当与同学进行在线交流,这对提升预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明确学习重难点,发现个性化学习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二)优化情境性,融洽互动探究

微课作为新型媒体资源,是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要素,能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教师优化思品课堂教学情境,必须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微课资源的便捷条件,创设真实性、生动性的课堂情境,指引学生在入情入景中更好地参与活动、融入探究过程。如,在七年级下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中,笔者利用了活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和素质。其中,围绕“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个教学环节,笔者积极将微课资源融入教学情境之中。例如,在导入“求助有路”教学环节时,并不局限于教材中已有的案例,而是借助了学生们身边生活中“留守学生黄志庆辍学”的现实案例,把家访调查的情形摄制下来,并制作成3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引导学生们在新课导入环节中一起观看;接着让学生结合课本阅读、小组讨论等探究学习活动,帮助黄志庆出谋划策。面对发生在身边的熟悉事例,不少学生在小组的互帮互助下,较好地举出了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机构,锻炼了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教师进一步指引学生一起归纳出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正确途径以及寻求帮助的主要机构。

在此,笔者创设生活性微课教学情境,意在让学生跟贴近生活实际,拉近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在生活化微课情境的烘托下增强生活化课堂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效率。

(三)注重纠错性,巩固随堂测练

“错误”是课堂中可贵的资源。在思品课堂中,教师适时创设微课条件,巧妙地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一种有利于组织教学的课堂资源,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识错”,及时地“纠错”,有效地“悟错”,巩固随堂训练的实效。

如,在七年级下《让我们选择坚强》一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一起熟悉了教材中“坚强意志的表现”案例素材,从中感受到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并开展“说一说”随堂训练活动,要求他们从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出发,例举所了解的面对灾难时却能坚韧刚强的典型事例还有哪些。此时,有个学生就以暑期电视中经常播放的《西游记》电视剧中白骨精的形象为话题,说白骨精具有着坚强的意志,与孙悟空屡败屡战,坚毅顽强,还特别有孝心……班上立即激起哄堂大笑,同学们都为他的发言而纷纷议论开来。笔者看到课堂上混乱的场面,意识到学生对学习主题及意义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于是适时向他们展播了截取的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微视频,让学生们深刻感受下这些聋哑演员台前幕后的艰苦排练和精彩表演。在随堂训练中,教师借助微课媒体资源适时调控了课堂,向学生展现了积极、正面、向上的“坚强形象”,促进学生把乐于课堂表现的积极性引向正确的方向上,使他们在“纠错”的同时深化了认识,培养起学生应有的正确价值取向。可见,积极健康的微课情景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表现,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生动亲切的微课情境中丰富学习感受,纠正学习错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巩固训练成果。

(四)重视体验性,促进总结反思

体验是学生参与初中思品课堂活动的重要目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性,教师不应仅限于课堂中的互动合作学习,而且应充分创建多样性的课内外学习活动场景,积极将学习环境移入鲜活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们在实在丰富的生活中获取学习资源,增添学习体验,开阔认知视野,在总结反思中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情感素养。

如,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教学完成后,笔者要求学生课后回家利用手中的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工具,收集一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关于侵害消费权益的实际案例,并录制成微视频,到下一次课堂时间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和分享。通过实践活动,有的学生辅之以解说、文字和视频效果,设计成十分精彩的微视频,将自己在实地调查中获得的第一手素材巧妙转化成课堂学习的有益资源。在此,教师借助激励学生自主创作微课,促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出合法维权的方法,丰富了学习体验,反思了学习成果。又如在九年级《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前几周,笔者事先布置给学生任务,要求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自己的手机或相机录制一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视频资料,意在通过他们的实践有效获取课堂素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搜集、处理、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到了《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一开始,几个学习小组给我们展现了非常生动的视频情景。如微视频“家乡小学的支教姐姐”就给我们呈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爱心支教、乐于奉献的精神;微视频“我们的小区越来越热闹了”描绘了所在生活社区开展的许多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体现了文明社区的新气象、新风尚;微视频“我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充分体现出新时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进展,农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了……在这些亲切的视频资源的支持下,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涨,顺利地完成了学习活动。所以,在初中思品微课教学中,通过实践性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体验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利用实践中获得的素材信息来整合设计自己的学习资源更是一种新颖的学习途径。在拓展实践中,学生认识到了生活的变化,提升了认知水平,总结了学习实效,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四、结语

教师要发挥微课的真正效用,必须结合思品课堂中自主学习、互动探究、随堂测练、总结反思等教学环节,努力采用有效的微课媒体应用策略,在应用中探索可行路径,在应用中汲取有益经验,从而获取真实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