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

时间:2023-05-30 09:48: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康复医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康复医学

第1篇

    1.骨科临床与康复医学的关系

早在现代康复医学诞生之前,著名骨科专家RobertJones等己十分重视骨折和骨关节病患者的功能康复训练。骨科常用的矫正体操、关节体操、器械治疗(mechanoiherapy)后来也成了康复运动治疗的基础。因此,国外有人说:“骨科乃康复之父”,意思是指现代康复医学得以诞生的一部分基础源于骨科。直到如今,仍有许多日本骨科医师报名兼修康复医学专业课程,经统一考试后取得康复医学“专门医”(即专科医师)的资格,成为既是骨科专家,又是康复医学专家,一身二任,可见骨科与康复医学关系之密切。20世纪60~70年代骨科康复医学成为康复医学骨科学一个分科(subspecialty),更显示了康复医学与骨科学的密切联系。

2.骨科康复学的定义和内涵

骨科康复学(orhcpaediclehabilitation)是一门研宄在骨科患者身上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的学科。骨科康复学既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科,也是骨科学的一个分科。现代骨科康复学把功能训练、假肢和矫形器辅助、手术治疗作为它的3个基本组成部分,上述3大手段都是围绕着康复的目标进行的(包括手术性治疗和非手术性治疗)在综合的骨科康复治疗中,手术属于康复性手术(如小儿麻痹后遗症肌腱移位手术恢复运动功能)或预防继发残疾的手术(如脊髓损伤后脊柱移位的整复手术以预防脊柱不稳或加重损害),而且手术治疗要有功能训练和假肢或矫形器辅助相配合,才能收到康复的效果。所以骨科康复的3大治疗手段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固然有许多骨科疾病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而只在手术前后配合功能训练,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骨科疾病患者不需要手术,只需进行非手术性的康复治疗。

广义的骨科康复非手术治疗除了上述功能训练和假肢矫形器辅助治疗外,还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咨询(与职业康复有关)、药物、护理等。

3.骨科康复学的新理念

骨科康复学的诞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在骨科治疗和康复治疗理念上革新和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这两个学科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成的结果。从20世纪70~80年代初,骨科学己越来越重视对骨科患者给予全面的、综合的医疗护理,注意到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甚至顾及劳动和职业能力的恢复问题。广大的骨科医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逐步认识到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美的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骨科医师对康复的认可及支持的增加,使骨科康复的开展有了很好的基础。

骨科康复是很复杂的问题,它不但与疾病本身有关,也与手术操作技术、患者的信心、精神状态以及对康复治疗配合程度密切相关,并且又涉及多学科专业的合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科创伤性疾病的发生率逐步增加,人们对于治疗的效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无疑对骨科康复学提出了挑战。由此,也促使了骨科康复学新理念的形成。

3.1骨科康复新理念

对骨科医师来说,越来越多人同意以下原则:

(1)不仅要救死扶伤,而且要防残治疗。

(2)不仅要重视急性骨科疾病的手术治疗,而且也要重视所谓“冷性骨科病”(coldorlhopaedics),即慢性的、先天性的、退行性(变性)的非创伤性骨关节病的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我国骨科专家过邦辅教授指出,不论急性或慢性疾病,骨科医师都应注意到可能产生的残疾,应事先予以防止,这就是骨科康复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3)不仅要重治疗,而且要重康复。实际上,康复治疗应贯穿在骨科治疗的始终。美国坦普尔大学骨科及物理医学与康复教授M.A.Keenan认为骨科领域的医师、治疗师和其他医务人员在处理多种患者时,都要参与康复治疗计划(rehabilitationprogram)

(4)不仅要重视手术过程,而且要重视其功能结果({uncticnaloutosme)。有的骨科专家认为,评价骨科医师对一个病例治疗结果最有效的依据是患者最终的功能恢复程度,重新获得生活、劳动以及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早晚和水平。

(5)不仅要靠手术者个人的技术和贡献,而且也要依靠整个康复治疗组或团队(rehabilitationteam)的协作,促进患者功能的全面康复。

(6)不仅要从治疗的观点出发,而且也要从预防(残疾、功能障碍)的观点出发设计手术术式。

3.2康复医学新理念

对于康复医师来说,骨科康复学的出现也给他们带来了或强化了新的理念:

(1)不仅要对恢复后期或后遗症期的患者进行康复,而且也要从临床早期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因此,要强化临床康复意识。

(2)不仅要掌握康复治疗专业本身的技术,也要熟悉相关疾患(如相关的骨科损伤和疾患)的临床处理原则,以便配合进行康复。

(3)不仅要与康复医学科内各个治疗部门的治疗师联合组成“科内团队”进行康复治疗,而且也要与骨科和其他相关临床科的医师紧密联系,组成“跨科团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康复治疗。

(4)不仅要充分发挥非手术康复疗法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而且也要充分认识必要的骨科手术对功能康复的价值和作用,及时介绍应做康复性手术的患者到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纠正畸形,增进功能。

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大规模系统化的康复中心目前还很缺乏,多数医院没有专门的康复科或理疗科,专业康复人员也较少,导致我国骨科康复尤其是骨科术后的康复开展的不够广泛与深入,普遍存在着手术与康复严重脱节,重手术、轻康复的状况,造成一些成功的手术难以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这与骨科及康复医学的发展都是极不相称的。而且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还较低,这些因素造成多数患者不能得到专门的康复治疗。尽管如此,康复治疗在骨科中的作用己引起越来越多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并大力提倡针对骨科疾病开展诊断、手术、康复一体化的治疗模式,重视康复新理念、新技术的采用。

4.骨科康复学的发展趋向

国际医学界己把2001~2010年定为“骨关节十年”(TheBoneandJoiitDecade)也有人意译为“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行动”。这表明在新世纪的第1个十年中,随着“骨关节十年”的开展,骨科康复学也将有快速的发展。根据发起“骨关节十年”的各个国际医学团体和取得共识的行动纲领所列的任务,并参考我国及欧美一些国家在骨科康复学中研宄的课题,可以了解到在新世纪初骨科康复学的主要发展趋向。

4.1寻找和开发骨科康复患者适用的评价工具

更有针对性、更敏感并能反应功能变化的新的评价工具应当是以残疾为取向(disahililyorienled)的,能反映残疾障碍及康复的指标,并可预测社会康复(如重返工作岗位)同时,新开发的评价工具也应当是以患者为取向(pathrtoriented)接受不同干预手段的患者在评价项目上应有所区别,如作植入手术、组织修复等的患者其评价项目应与接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者有所不同。

4.2深化骨科疾患的临床生物力学的研宄

深化对骨关节病病因的临床生物学研宄,阐明骨关节的力学环境的改变与组织的适应、破坏、修复的关系,从而为选用适当的运动疗法和研发新的康复技术谋求最佳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要提倡用有效的、费用低廉的、使用方便的功能训练方法。

4.3研发新的辅助器具

研发新的(矫形器、夹板、特殊座椅、轮椅及其他功能辅助用品用具),提倡医工结合,即骨科医师康复医师与康复工程师密切结合,一方面推进新型的、高科技的假肢和矫形器,同时,也按照适用技术(appropriatetechnology)的原则,提供实用、有效、简单而廉价的假肢和矫形器的设计和产品,使更多残疾人受惠。

4.4发展工伤康复

我国在这一领域己开创了一个新模式,即结合社会劳动保障设立工伤康复中心。在广州市创建的“广州社会劳动康复中心”(又名“广州工伤康复医院”),就是第一个尝试。在此基础上,预计今后我国将会把工伤的后期康复与工伤的早期康复有系统地连接起来,提供工伤康复连续而完整的服务。在此过程中,我国工伤康复技术预期也将迅速实现现代化。

4.5骨科康复从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

重视在家里给予骨科疾病患者(包括术后患者)以良好的护理和康复是一种新的趋向,因为大多数骨科患者康复过程是长期的,无法在康复医疗机构内长期住院完成。只要加以指导和监测,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对骨科康复来说也是有益和有效的。

4.6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多学科合作的机理和工作方法

第2篇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1242

国内刊号:11-2540/R

邮发代号:82-36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3篇

1临床资料

治疗方法首先将桂枝、丹参、威灵仙、银花藤、红花、海风藤、伸筋藤、丝瓜络、川芎、莪术等中药装入一个宽25cm、长40cm的布袋内,系紧袋口,放入锅内浸泡0.5h,然后煮沸1h,用不锈钢脱水机甩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准。治疗前评估病人,明确治疗部位并取舒适,操作者置药袋于患处旁约10cm,并用塑料薄膜完全覆盖药包与患处形成一个密闭空间,使药包热气充分熏蒸患处。药包温度降至为45℃~55℃,以病人耐受为准,把药包敷到患处并盖上塑料薄膜,必要时盖上被子(视天气而定),使患处皮肤吸收药包内药液。每日1次,每次40min,第2天重复上次做法,2周~4周为1个疗程。

2疗效

脑出血、脑梗死致肢体麻木、肢体瘫痪病人在康复医学科住院病人占90%。中药熏敷后配合针灸、作业疗法、运动疗法等功能训练。710例病人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进行肌张力的评定[2]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3],有效率达94%。参考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4],156例病人中经中药熏敷后配合牵引、中频治疗,临床治愈45例,显效75例,好转2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9.71%。274例病人(包括肩周炎、腰肌劳损、鼠标手、网球手、落枕等)中有效率为96%,治愈率为68%。

3护理

3.1心理护理治疗前评估病人当前的主要症状,有无熏敷指证,热敷部位的皮肤有无伤口、溃疡、炎症、皮肤病等,有无失语、有无自主活动能力或感觉迟钝等。有些病人对中药熏敷不了解,治疗前表现出紧张、恐惧、怀疑等心理。护士应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心理状况耐心讲解中药熏敷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也可以介绍病人身边已治愈病例,增加病人或家属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安全感,解除病人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中药熏敷疗效。熏敷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3.2治疗前观察病人有无中药熏敷禁忌证有腹主动脉瘤、脑血管瘤病人慎用,以免引起血管破裂出血。有出血倾向者忌用,以免加重出血。急性腰扭伤或软组织损伤24h内亦不宜行中药熏敷,以免加重病情。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严重心肺疾病、严重贫血、极度衰弱者禁用。血压升高时、过饱、饥饿、过度劳累、电解质混乱时暂时停止中药熏敷。3.3治疗中的温度熏蒸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2℃~24℃,必要时开空调,治疗时对于病人过分暴露的肢体要加以遮挡。控制好药包敷患处的温度,温度一般为55℃左右,年老体弱或首次接受药包敷患处治疗者则不宜超过50℃,否则容易发生烫伤。3.4不同病种、病人的护理对脑出血、脑梗死导致肢体麻木、肢体瘫痪病人,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因大部分病人的肢体自主活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差,皮肤感觉减退,对冷、热刺激不敏感,容易造成烫伤。所以护士要有高度责任心,加强巡视,按时翻动药包,并留一陪人或家属在旁全程看护,陪人或家属严禁自行移动药包。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严重营养不良、皮肤较差、水肿和有患心肺疾病者更应该注意。随时观察病人局部皮肤、意识、面色、呼吸、血压、出汗等,如出现心悸、头晕、胸闷、乏力、口干等情况应及时停止熏敷并报告医生处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落枕等病人,应遵守中药熏敷的操作流程,治疗人员摆好后就尽量少移动。在治疗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向治疗人员提出,防止烫伤。对鼠标手、网球手、四肢外伤后引起关节强直、僵硬的病人可取坐位或卧位,治疗人员放置药包后病人可根据药包温度自行调整,但应注意防止烫伤。3.5治疗过程中出现烫伤的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烫伤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处理。如Ⅰ度烫伤患处发红,压之不褪色。用鲜芦荟或烫伤药膏外敷,2d~3d消退。Ⅱ度烫伤患处有水疱,应注意保护皮肤完好。小水疱可让其自然吸收,用芦荟或烫伤药膏外擦,并用3m敷料贴盖上密封,2d~3d更换1次3M敷料贴,防止皮肤破溃。大于1cm水疱在无菌下用注射器抽吸水疱液体,用3%碘酊外擦或用TDP照射,然后再可用3M敷料贴盖上密封,防止皮肤感染,7d后可愈合。710例脑出血、脑梗死病人有3例因躁动、皮肤感觉差造成烫伤,1例为Ⅰ度烫伤,2例为Ⅱ度烫伤。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其中有2例感觉良好病人,认为药包越热效果越好,认为熏敷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护士摆好后自行移动药包,而导致Ⅰ度烫伤。5例烫伤病人,护士按上述方法处理后全部治愈。因此,应增强中药熏敷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烫伤等并发症发生[5]。3.6治疗后的处理中药熏敷完毕立即用干毛巾擦干药液,及时协助病人穿好衣服,出汗多者应更换衣服,嘱病人1h内不要用清水洗患处,以保持药效,并要及时补充水分,出汗过多者最好补充淡盐水。有1例病人熏敷后未及时穿衣受凉出现感冒症状,经医生积极处理后症状消失。治疗后应注意清洁消毒,一次性塑料薄膜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治疗结束后熏蒸室应每天开窗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4小结

药包高温反复煮沸药水药物浓度会不断增高,药力也增强。中药熏敷时塑料薄膜完全覆盖药包与患处形成一个密闭空间,使药包热气充分熏敷患处,可使病人患处的皮肤毛细血管充分扩张,然后药包敷到患处,更好地吸收药包的药物成分,从而提高中药熏敷的治疗效果。中药熏敷法安全、有效,且易于掌握,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

作者:邹玲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

第4篇

1我国康复医学需求巨大,康复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1.1病、残、伤、老群体增多,康复医学亟待发展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有康复需求者接近5000万。而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患有各种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碍需要康复服务的老年人约有7000多万。此外,我国有2亿多慢性病患者,需要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000万。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每年因交通、工伤事故等各种意外致残需要康复人数为10多万。因此总体而言,我国有康复需求的人群超过了1.3亿,由此可见,康复医学需求巨大,亟待发展。

1.2康复机构建设不足,专业化服务亟需加强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以临床康复模式为主,辅助以机构康复和社区康复。从国家层面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民政部、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联)等部门均积极发展康复服务机构:目前,中国残联系统建有各类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19000多家;国家卫生部门明确要求所有三级医院都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具备社区康复的功能,目前,至少800多家三级医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已建设180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各个康复机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不足20%,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至今没有形成专业化建设的规模和基础,康复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我国康复机构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2]。

1.3康复医学教育滞后,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规范目前,我国康复人才分为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但无论哪一类,我国康复技术人才缺口都非常大,各类康复技术人员总数不足10万[3],但依据国际标准,我国康复技术人才需求量达30万,因此市场潜力极大[4]。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非常低,以康复治疗师为例,目前世界各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与人口的比值平均约为70/10万,而我国内地只有0.4/10万[5]。我国的康复人才培养起步晚,2002年才正式批准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学制4年。目前虽有50多所学校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但每年仅培养二三千名康复治疗师,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由于所设专业院校有限,康复医师中只有少部分人是通过在大学或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获得学历学位后成为康复医师。也有极少部分通过去国外进修学习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成为我国康复医学队伍的精英。但大多数康复医师是由其他临床医学专业转行而来,他们在国内的康复机构进修一段时间后就直接成为康复医师。由于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体制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康复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2直面康复医学发展问题,走出康复医学认识误区

2.1服务资源缺乏,康复医学负重前行近几年来,我国康复服务机构不断增多,但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康复服务资源严重缺乏,服务水平较低。1亿多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慢性病患者、意外伤残者、老年人等人群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康复服务水平与康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落差,这一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也不相称。全国残联副主席沈晓明教授曾经说过“:我们有能力把他从死亡线上救出来,但是我们却没有能力让他‘无残’生存”[6]。这成为我国当今康复医学发展的真实写照。

2.2康复医学教育起步缓慢,专业人才培养总量不足由于我国康复医学教育起步晚,且培养体系尚未健全,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仅2000多人,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30万康复专业人才的缺口,毫无疑问是制约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康复医学人才短缺,既有起步晚的历史原因,但也有人才培养体制不健全的现实因素。首先,我国大学本科新专业目录中只有康复治疗学,学制为4年,且授理学学位,没有康复医学本科专业,致使我国康复医学人才严重短缺。其次,虽然我国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层次已经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但每年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培养人数仅数百人,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最后,康复医师的专科化培养,即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只在极少数的综合医院进行,没有形成制度,有关专业设置、职称评审、业务领域、诊疗科目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康复医学人才队伍的发展。

2.3民众认识存在误区,康复医学普及发展受限对康复医学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1)把康复医学和理疗混为一谈。(2)把康复与治疗分开,认为生病是住院治疗,然后才是康复,而忽视了康复需要贯穿整个临床治疗过程。(3)受医院追求经济效益的影响,只承认康复医学的社会效益,而怀疑和误解康复医学的经济效益等,严重影响了康复医学在民众中的普及和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制约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3改革创新,建设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体系

3.1创新康复医学教育体系,科学规划人才培养布局唯有符合中国实际的改革与创新,才具有生命力。因此,我国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彰显中国特色,既要立足国情,又要符合医学发展规律,同时还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对巨大的康复医学人才需求,建议:(1)在高等医科院校开设康复医学本科专业,培养高起点、专业化、高水平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并授予医学学位,与现行的康复医学硕士、博士培养相衔接。(2)授予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生理学和医学双学位,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康复医学领域,同时也为康复治疗人才在职称评审、职业发展中增大空间奠定基础。(3)在国家的医学人才培养布局中,应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建设培养康复医学专门人才的康复医学院。(4)尽快建立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体系和制度:应尽快建立中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协会,创造条件加入世界物理治疗师协会和世界作业治疗师协会,在康复治疗师的资格认证上尽快与国际接轨。

3.2传承与创新并举,打造多学科联合的康复医学体系目前我国的康复医学在学派上有现代临床康复学、中医康复治疗学、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等派别。为了适应中国国情,我国康复医学应在广泛吸取国际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医学的康复方法,多学科联合创新与合作,开发高效、低廉的中医药康复疗法技术[7],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

3.3拓展康复医学服务,构建康复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建立康复医院和康复医学科,逐步形成住院康复、门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完整的康复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康复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覆盖,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康复医疗需求。同时,将康复医学与疗养学互相融合,发挥疗养学在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方面的作用,利用疗养院来拓展康复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形成高端康复医疗保健机构[8]。

3.4加强高新技术应用,提升康复医学技术支撑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康复医学的高科技含量正在不断增加,康复工程配合康复医疗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今后康复医学领域引进和采用诸如康复机器人、高端辅助矫形器具等智能系统,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将产生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卓大宏主张疾病、损伤和残疾的防治与康复应以预防为主体、以社区为基础、以中西医结合方法为手段、以工程技术和艺术为补充[9]。另外,应充分利用综合型医院完善的设施,为康复医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康复医学积极渗透到临床疾病治疗早期,为提高患者生存和生命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5强化人文精神培养,打造德业双优的人才队伍康复医学面对的人群多长期遭受病痛、伤残的折磨,他们的康复不仅需要从生理治疗方面入手,更需要在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呵护,这就要求康复医学工作者具备更大的同情心、责任心、耐心、热心和爱心。康复医学教育要在系统医学观的指导下,强化人文医学教育,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康复医学人才,更好地推动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第5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康复医学 非药物疗法

Chinese tradition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and non-pharmacotherapy

Ai Changshan

Abstract:The Chinese tradition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is under the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instruction, has the unique recovery theory and the method of treatment discipline.In ancient times, related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theory and method dissemination in each kind of medical book.His glorious history may trace business week time, counts the millennium to come in all previous dynasties medicine diligently under, the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obtained the enrich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like th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 qigong, the massage, the massage, guiding, the therapeutic athletics, the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he nutritional therapy and the psychotherapy and so on, and have made th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 prosperously for Chinese nations multiplication.Today, the Chinese tradition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deeply takes generally domestic and foreign medical arena and the general patients with welcome, has had the very tremendous influence in world each place.

Keywords:Chinese tradition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Non-pharmacotherapy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15-02

1 中国传统康复医学

中国传统康复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独特的康复理论与治疗方法的学科。在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理论与方法散播于各种医书之中。他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数千年来在历代医家的努力下,康复医学得到了充实与发展,如针灸、气功、按摩、推拿、导引、医疗体育、药物治疗与食疗和心理疗法等,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深受国内外医学界和广大患者的普遍重视与欢迎,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很大影响。

公元前造酒业的兴起,不但改善了人类的饮食结构,而且也很快应用于疾病的康复治疗,商•伊尹《汤液经》记载了用酒治疗疾病及饮食康复疾病。春秋时代的《吕氏春秋•和乐》中记载“阴多滞伏尔湛积……筋骨瑟缩不达,故做为舞以宣导之”,这里明确提出体育导引能使人祛病康复。“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径申鸟”是通过气功、导引方法,使人维持健康祛病延年。至汉初时期中国的传统康复医学即已形成,在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彩色导引绘图。东汉张仲景《金要略•肺脏经络先后病脉第一》中例举导引、气功、针灸、按摩、饮食等方法康复疾病。三国时期华佗十分重视医疗体育,根据古代导引,模仿虎、鹿、熊、猿、鸟等活动创立“五禽戏”体操康复疾病。巢元方于公元610年著《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用医疗体育与物理疗法进行康复疾病的专著。在其67类疾病的1720个症候中,对多种慢性疾病与急性疾病多附有“养生方导法”,并说明“其汤熨针石,另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对少数不适合于康复治疗的“下痢”、“中毒”、“黄疸”、“出血”等疾病都有详细说明。唐末宋初朝廷还为残疾人设立了“养病房”,类似于现代的康复医院,官方医院设有养生科,包括康复、保健、疗养等内容。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康复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有许多的专门论述及专著面世,如汪绮石《理虚元鉴》中提出“知节”、“知防”康复原则,知节是指康复病人应当注意控制情绪,即当今指的心理康复与精神康复;知防是要病人注意生活起居,以免旧病复发。陈实功《外科正宗》列有“调理须知”,专讲外科病人的康复问题,既重视药物与饮食的康复作用,又注意避免精神刺激和生活起居调理。书中记载了一则病案:“一人因坠马,患右胫骨粉碎性骨折,半年稍愈,但脚挛缩不能伸。人教以大竹管长尺许,钻一孔,系以绳,挂于腰间,每坐则置地上,以足滚之,勿计日程,久当有效。用此法,两日便觉筋骨宽畅。不越两月,病筋悉舒,行走恢复正常”。清沈子复《养病庸言》是康复医学专著,所列康复内容20余项,强调“导引之功,百倍于医药”。至此已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天人合一、内外结合、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中国康复医学,拥有药物、针灸、气功、按摩、推拿、导引、医疗体育、矿泉疗法、空气疗法、食疗、心理疗法,以及支具、助力器等丰富多彩全方位的康复医疗技术。

2 非药物疗法

2.1 针灸疗法:现代医学物理学认为,针刺与艾灸是一种温和的物理性刺激,针刺是一种轻微的刺伤、艾灸是一种热能由体表传入,从而产生兴奋与抑制两种效应,双向地调节人体各种功能,发挥康复治疗的作用。国内外大量试验证明,针灸对中枢神经、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运动及内分泌系统都有双向调节作用,有人称之为“阴阳信息调衡律”。如针刺内关穴能使缺血的心肌通过侧枝循环的开放而改善。对大脑中枢有兴奋与抑制双向调节作用(针刺的镇痛作用研究中证明:针刺使疼痛刺激引起的感觉和反应受到抑制;同时因针刺信息进入中枢后激发了神经原的活动,从而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对脊髓休克及软压迫性瘫痪有利于功能恢复;对周围神经的非离断性损伤及离断吻合后的神经有明显促进神经轴突生长及功能康复的作用。针灸可使淋巴液流动加快,对因淋巴管阻塞、循环不良引起的水肿有一定疗效。针灸能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使损害的组织得以修复,松解肿胀、痉挛、粘连的组织。针灸某些穴位能使胃肠蠕动加快、改善胃肠功能,对于瘫痪病人有利于二便功能重建。针灸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白细胞总数增加、吞噬能力增强、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总数增加及活性增强,还能调节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有利于机体康复。

2.2 推拿按摩疗法:是运用手法刺激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以其安全、有效、舒适、无害、无副作用等优点为世界人民所喜爱。他不用药,不需特殊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只凭医生的一双手,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针对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调整人体阴阳、调和营卫、疏通经络,活动关节,起到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3 气功疗法:气功是呼吸、意念、姿势相结合的练气、练意、练身的功夫,是患者用意识不断地调整呼吸及姿势,以意引气、循经运行、增强元气、调和气血与脏腑功能,恢复病体的阴阳平衡,从而使身心健康,疾病康复。是中医独特的锻炼精气神的自我康复方法。气功能治病,特别是治疗人体因内环境失调所致的疾病,已被举世公认。他根据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等基本理论,强调整体观念。纵观几千年来各家气功流派的练功方法,可以概括为:“调身”、“调息”、“调心”,从而达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肉”的健身祛病方法。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气功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当练功者达到“入静”状态时,大脑皮层脑电图处于一种不同于睡眠的特殊状态,α波波幅增高,节律变慢,出现θ波,皮肤点位下降,肌肉时值延长;练功时呼吸频率降低,呼吸运动曲线柔和、均匀、潮气量增加,横膈活动扩大至平时3-4倍;膈肌又对胃肠可起按摩作用;练功后唾液分泌增多,食欲增加,提高消化能力;练功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肢体容积增大,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练功时的代谢率平均值比基础代谢率低20%-30%,而正常人在熟睡状态下只下降10%;并能调节内分泌功能和增强免疫功能。

2.4 医疗体育疗法:适宜和适当的运动,对机体可起着自我修变,自我调整的作用,在医学上对疾病的治疗与防治起着整体性的影响,改善身体的素质,从而使病体也趋向好转。如锻炼得法,对缩短疾病疗程、提高疗效、促进健康的恢复,可起到好作用。如太极拳与五禽戏。

太极拳,以太极为名,太极是宇宙间派生万物之本源,其包含有动静阴阳两个方面,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既对立,又统一,相互消长转化,不断运动,变化无穷。太极拳以此理论为依据,讲求动静、阴阳,形体外动、意识内静。形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拳路整体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按太极图形组成各种动作;意守于内,以静御动,用意念引导气血运行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这样,即达到了动静结合,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境地,体现了“太极”本义的内涵,借以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使生命力更加旺盛。

第6篇

从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励建安的办公室里走出一位公司高管,不仔细看不会发现他的一只袖子是空的。20余年来,这位高管已经接受了独臂的现实,直到现在他才知道,自己可以安装一个美观并且具有一定功能的假肢。

与此位高管类似,中国的医疗界也是在过去的20余年间,才对康复医疗有了一个逐渐加深的认识。在20世纪80年代初,原卫生部官员在一次出国考察中,才初步意识到中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康复医疗的缺位。从彼时到如今,康复医学在国内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逐步为公众所认知。“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康复医疗是一个朝阳产业,康复医学发展是大势所趋。”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候任主席励建安,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如此畅想康复医学在中国未来的发展。

康复发展跬步之积

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康复医学发展的助推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是中国康复医学大踏步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当时原卫生部领导及时判断,对地震伤员采取了“大救治、大转移、大康复”的处理举措。康复概念的引入,在极大降低地震伤员身体损伤的同时,也间接推动了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

励建安介绍,汶川地震期间,康复的介入产生了积极效果,使得汶川地震造成的残疾人量不足千人。其数量仅为预估的几十分之一。在此事件的推动下,近几年,康复医学在机构建设、人才建设和医保政策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2011年8月,原卫生部医政司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启动会”。会上决定从2011年9月开始,用两年时间在北京、黑龙江等13个省(区、市)进行试点,并明确提出了“分层级医疗”和“分阶段康复”的理念:即在三级医院进行急性期治疗,在二级医院进行稳定期治疗,在一级医院进行恢复期治疗。

2013年9月,两年试点即将告一段落。励建安肯定地说:“试点结果一定很积极。这将意味着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将纳入全国范畴。”

此外,另外一个重大突破是医保政策的变化。经过艰苦的讨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终于同意把九项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这个重大变化意味着,国家层面正式承认康复医疗属于基本医疗的范畴之内。”

尽管如此,励建安仍有颇多遗憾,因为各地医保政策支持极不均衡,除北京、上海、江苏、广州等发达地区开展较好外,很多地方康复医疗还不在医保范畴之内。“直到去年,推动康复医疗发展的四川省康复医疗才纳入医保体系。”

在诸多利好因素的刺激下,中国的康复医疗体系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有3288家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占全国综合医院的24.6%,有康复医院338所,康复编制床位52047张,占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总数1.18%。励建安表示,“十二五”结束时,康复医院数量番三翻应该不成问题。

与此同时,许多社会资本也嗅到了未来康复医疗市场的机会,正纷纷酝酿进入该领域。据了解,在和睦家医疗集团进军康复医疗领域外,位列《财富》杂志全球500强的华润集团,也成立了华润医疗部,重点发展康复医疗。为此,华润将投入15亿元和97f平方米的建筑群。

跨越障碍再求发展

尽管大步快走,但由于历史起点低,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要想康复医学在历史快车道上畅通前行,就必须认识和跨越重重难关。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主任(院长)邵明,在《中国医院院长》标杆医院学习第七站――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学习过程中,指出了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现状的三大问题:管理模式落后、网络模式尚未建立、康复人才欠缺。

在邵明看来,三级综合医院内康复科的定位不明确,是当前康复医学管理模式落后的主要表现。为此,他举例,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下称“广医一院”)的康复科在颈椎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拥有国际水平,尤其是“龙氏”正骨手法负有盛名。“尽管如此,看完康复科的工作后,难免让人产生康复科就是推拿按摩科的感觉。”邵明表示,当时他所在的神经内科很希望能够开展神经康复治疗,但由于缺乏人才,最终未能如愿。

邵明进一步指出,康复医疗服务网络的残缺是第二个问题。一般而言,康复治疗需要时间较长。这便与综合性医院对住院天数的限制形成了矛盾。因此,大量的康复工作事实上并不能完全在综合医院康复科内完成。但目前综合医院下转康复医院的通道,却并不十分通畅。

“中国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尚未建立。”邵明表示,其一是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严重滞后;其二是综合医院康复科与社区康复中心缺乏交流;其三是全国各康复中心缺乏合作交流。“经济利益是最大的壁垒。”邵明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点我们应该向香港学习,康复治疗从综合医院到康复医院再到社区康复中心,全部由政府拨款。医院不必担负经济任务。”

不过,在医保部门日益加紧对医疗机构医保基金控制的背景下,综合医院已有与康复医院携手合作的动力。在今年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建设热潮中,众多综合医院纷纷与区域内的康复医院联合,共同打造功能完善的医疗联盟,以应对新医改带来的挑战。

除了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外,康复人才的短缺或将成为制约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最大瓶颈。

除缺乏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外,邵明还指出两点问题:医院护士普遍缺乏康复知识;语言治疗师、假肢矫形器制作师等从业人员严重不足。

第7篇

【关键词】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综合护理;跌倒;坠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识别码】B【文章编号】2095-7629-(2016)01-0088-02

跌倒、坠床现象是康复医学科的住院患者较为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这些护理不良事件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部及软组织损伤或挫伤,影响其预后与生活质量,同时会引发各种不必要的医患、护患纠纷。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指出,对康复医学科的住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跌倒、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1]。为了进一步探讨对康复医学科的住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预防其跌倒、坠床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近年来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5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3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50例住院患者。这些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这些患者中,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及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我院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75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41例,其年龄为27~86岁,平均年龄为(56.3+5.5)岁,其住院的时间为3个月~5年,平均住院的时间为(2.4+1.2)年。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0例,其年龄为29~87岁,平均年龄为(57.5+5.6)岁,其住院的时间为5个月~6年,平均住院的时间为(2.5+1.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安全宣教,为其讲解造成跌倒、坠床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另外,要对医院发生过的跌倒、坠件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导致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1.2.2我院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具体的方法是:①对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风险进行评估: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要根据其具体的病情与个人的详细情况,对其发生坠床、跌倒的风险进行评估。然后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易发生跌倒、坠床的患者安置在护理人员随时都能观察到的地方,以便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救护,避免其出现更大的损伤。②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安全宣教: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安全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时刻保持预防跌倒、坠床的意识。要叮嘱患者穿合体的衣裤、防滑的鞋,在上下床时要动作轻缓,在走路时要时刻留意脚下,不可快步疾走。另外要将患者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其方便拿取的地方。③进行环境安全护理:护理人员要在病区内设置醒目的预防跌倒、坠床的警示牌,并在病房内张贴预防跌倒、坠床的告示或标志,使患者时刻保持警惕。医院要对厕所、洗漱间等容易使患者发生跌倒的场所进行改造,增加这些场所的防滑设施,以降低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②我院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满分为100分,患者的得分为80~100分表示其对护理服务满意,得分为60~79分表示其对护理服务比较满意,得分低于60分表示其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1.4统计学方法[3]我院采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跌倒、坠床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为1.3%,对照组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为8%,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总满意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7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康复医学科的住院患者一旦发生跌倒、坠床的情况,极有可能加重其病情,同时也会增加发生医患纠纷的风险。因此,临床上应积极预防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等不良护理事件。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对康复医学科的住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李明[4]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对康复医学科的住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并能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全丽芳,龚进红,付晓等.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19):4005-4006.

[2]毛晓润,杜文娟,徐月贞等.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社区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575-578.

[3]肖燕.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社区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1(2):199-200.

第8篇

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脑瘫患儿,该42例患儿均与全国CP专题研讨会讨论通过的诊断分型标准相符合,年龄为2个月~11岁,平均年龄3岁。其中,5例运动过渡型,12例痉挛型双下肢瘫,7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14例痉挛性四肢瘫,4例弛缓性瘫。

2护理措施

2.1康复医学护理

在对患儿进行康复护理的时候,按照现代医学康复训练vojta、bobath法与小儿推拿理论以及其他有效训练法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轻柔、搓、捏、拍打等不同的手法对患儿局部进行按摩,使其全身经络得到疏落,并进一步改善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环,使肌张力得到进一步降低,痉挛得到进一步缓解,促进平衡反射和正常运动发育,使肌肉活动得到进一步增强,平均8~14min。

2.2心理医学护理

由于家属对患儿的关心及急切希望治愈的心理,则造成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障碍,甚至,可能出现敌视态度。护理人员在对脑瘫患儿护理过程中,首先应当对父母及家属进行劝慰,使其消除急躁情绪,并以温和的语言以及热情的态度对家属与患儿进行引导,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其次,在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细心观察时应当根据患儿的病情情况及心理特征进行,由此来制定不同的、全方位的心理护理治疗方案,同时加强与患儿之间的沟通,耐心引导,使心理护理方案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

2.3摄食医学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摄食训练。对患儿骨骼肌肉的控制通过摄食动作进行分析,对导致错误动作的根源根据摄食姿势、、过程、时间进行分析,并详细记录及分析出错的肌肉和控制功能等,由此达到在以后的护理过程中逐步进行纠正的目的。独立进食困难的患儿开展训练的时候,应当在家属的积极配合下,使其能够尽快脱离喂食状态。在治疗期间,加强对患儿的应用补充,使其能满足身体需要,同时使抵抗力增强,促进组织修复。在开始训练的前半小时尽量少食,在训练后注意体液的补充。对脑发育有损的食物忌食,如爆米花、皮蛋。

2.4语言训练医学护理

提高患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中护理人员对患儿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患儿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恢复。应当尽早开始对脑瘫患儿的语言训练,一般采取的训练方式是一对一与集体训练相结合、家庭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训练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使患儿在任何环境、任何时间逐步确立语言飙到的意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训练、嘴的运动训练、呼吸训练以及构音训练等。

2.5日常生活医学护理

第9篇

关键词:高职 康复医学 教学 探讨

About improvement quality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 discussion

Li Wenlong

Abstract: The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in our country is an emerging discipline,the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education does not look like other medicine specialized such mature,may supply the model the experience too to be few,in the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developing process must try to find out unceasingly the experience,the consummation teaching system,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author many year quality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specialized teaching experience,the discussion improvement quality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

Keywords: The qualityRehabilitative medicineTeaching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08-02

康复医学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以恢复病人的功能,并使病人重返社会为最终目的的医学。它的应用性、技能性很强,同时要求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也很广泛,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康复治疗师。高职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高职的学生应该既能牢牢地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也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这就对高职康复医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康复医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康复医学教育还不像其他医学专业那样成熟,可供借鉴的经验太少,在康复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就必须不断摸索经验、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从事高职康复医学专业教学多年,本文主要探讨改进高职康复医学教学方法。

1 高职学习时间短,康复医学的内容庞杂,学习难度较大。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上要注重“以人为本,实用为先”的思想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而康复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如何让学生通过两年理论学习,一年的实习时间就能成为独立从事康复评定治疗的康复治疗师,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首先是 “以人为本”,就是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意以适合学生学习为主,比如说概述 (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主要特征、范畴等)、康复医学基础 (运动学、治疗学基础)本该第一学期学习,但考虑到运动学覆盖面大,如果没有医学基础课程知识,学习难度太大,所以应放在第二学期。

其次 “实用为先”,就是在教学手段上要注重与临床实际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将康复工程、ADL(日常生活动作)及作业疗法、步态分析、MMT(徒手肌力检查)、RCM(关节活动范围)评定为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关于教学重点,临床多见病中风;颈掏腰腿痛;类风关;周围神经损伤;四肢骨折;脊髓损伤;小儿臃瘫康复应作为重点。而康复工程、作业疗法、言语矫治亦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关于各种康复治疗方法重要性的评价运动疗法是十分重要的。

2 明确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师生互动

康复医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有较多的推理和假说,基础理论涉及面广,如基础课程运动学就包括解剖学、力学、生理学、生化学、人体运动学、运动障碍学等,而康复评定方法和治疗技术又自成体系,内容繁杂,如果学生没有好的学习动机或者老师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师生互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从学生的方面来说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总有一种主导动机指导学生的行为。教师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引导学生把自己目前的学习同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联系起来,同自己将来的工作的现实意义联系起来,认识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认识到康复治疗在临床中的作用,使其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后的满足感;感觉到康复医学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产生对学习的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习知识变成我要学习知识。

其次从老师的因素考虑,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自我修养、责任心和事业心等无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钻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比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介入引导式教学,遇到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如何抢救?急性期过后如何康复?康复的适应证有哪些?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以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最后,我们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但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要忽视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所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也不要忽略师生交流所能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信息。当发现课堂气氛不活跃时,要及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当学生听不懂或没跟上节奏时,要停顿、重复。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首先多媒体教学课件应形式多样,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辅助教学,表现形式丰富,可以变静态知识为动态知识,变枯燥被动的学习为积极有趣的欣赏和探索,如运动功能康复的教学,评定治疗应该贯穿于“动”中,传统教学方法则无法体现这个特点,比如在作业疗法教学中,讲解理论并不难,但从概念、分类、治疗作用到方法选择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安排很难统一,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将作业活动与其治疗价值、功能成份的联系等系统的展现出来,重点突出、简单明了,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因此学生感到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教师花大量时间反复讲解还不如几秒钟图形、动画效果那么真实和直观浅易。

其次多媒体中除了引用表格,还可以引用图示法动态演示。但多媒体课件中数据的链接不要过多,要提高教学效率。如:向学生讲授运动疗法中的方法与技术时:此疗法由89种基本运动模式(头颈3,上躯干6上肢 14,下肢 12,强调时间顺序的 ROM变化模式2,按发育顺序在治疗垫上进行的38,步行训练 7,轮椅和转移 5,生活 自理 2)和15种手法活动技术组成。由于种类较多,篇幅有限,而且这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连续动态过程,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制作后进行演示讲解,使学生连续、动态地了解物理师工作,同时节省时间,在有效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信息,丰富了学生医学知识,加探了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

最后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要适量、适当。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也要兼顾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成本会计教学当中,一堂课的内容以安排一个主题为宜,一个单元课件也应当与其一致。内容过多,就形成“满堂灌”,一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有,面面俱到,而学生实际收获却不大。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也抑制了教师讲课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得不按照课件的思路讲授,很难即兴发挥。

总之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案例要简单鲜明,才能使学生思路清晰,形成整体印象,一目了然,快速理解。教学案例要典型,具有代表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案例要系统,各实例之间要有关联性,内容要完整、综合。教学案例要切合实际,以临床常见疾病康复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适当增加临床实例的教学时数,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他们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带教老师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的课题进行分析,而对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部分,采用 1对 1、1对 2的带徒培训的方式在见习和实习中进行讲解。在学生与老师探讨他们发现的问题时,使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互动加强,除有利于学生 的主动学习,使带教老师的知识和能力也有提高。其次在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形成多个课题小组,同学们之间相互演练,琢磨,探讨。

教师不管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图表式教学、讲授式教学,都应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来评价各种康复治疗方法,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对各种疾病康复方法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例如: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意识要改进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广大康复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使康复医学的教学方式日臻完善,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康复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第10篇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速,社区康复、老年医疗服务产业将会蓬勃发展,面对老年人群(特殊人群),医务工作者需要更高的人文精神关怀。因此,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学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让医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同时要树立医生的道德责任感以及诚信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新医改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

2我校康复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逐渐认识到从单纯治病救人,过渡为不仅要救人,而且在治疗后人的整体功能和生存质量尽可能达到最佳水平,体现了现代康复医学最终目标。康复医学将社会、自然以及人文科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康复教育中需要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文精神的康复教育体系。

2.1增强人文课程设置

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该体现实用为主,人文教育课程要与康复医学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突出以“患者为中心”、“密切联系实际”的思想,避免以往医学生偏重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范畴的传授,而对现实应用性、实效性关注不够[7]。我们应借鉴国外医学名校人文学科教育成功的经验,在医学院校增设文、史、哲、艺等方面的人文课程,同时把多门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如“康复工程”、“医学美学”、“临床康复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设置要与专业特点结合,在课程内容编写过程中增添残疾人训练励志故事,如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失去双臂的刘伟成为残奥会冠军等,增加道德模范和最美乡村医师的典型事迹。通过加强人文课程设置,可提高自身修养完善人格塑造、帮助康复医师提高专业技能。结合康复专业特点,我校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增设人文科学相关课程,如社交礼仪、残疾人保护法、康复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同时也自编了一些人文素质教材和开展一些讲座等。

2.2加强康复医学临床实践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早期患者往往需要进行一对一训练,他们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好医患之间沟通的能力。只有不断深入临床实践中才能提高康复医师与患者的交流技巧,也才能真正体会到患者的康复需求。如何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首先用爱心向患者表达出关怀和赞赏,获得患者的信任,使他们配合训练;其次要告诫康复专业学生一定要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选择和风俗习惯。这些方法在临床康复教学工作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使他们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技巧,在见习中再加以示范和点拨。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实践活动,例如利用周末开展社区服务或实践,以康复协会为组织进入社区,帮助有困难的居民解决健康问题。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提高和患者的沟通能力,掌握说话技巧,提高人文关怀意识。在寒、暑假深入到边远山区、福利院了解患者的疾苦,增强康复医师的社会感和责任感。在校学习期间,以班级为单位到康复机构进行见习,了解康复流程,理解残疾人权利的保护,学会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的能力。

2.3加强康复医师心理疏导

目前,我国仍未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医生长年累月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工作时间长,压力大,面临各种医疗风险,有时还会遭遇患者和家属的误解。作为一名医生,精神和躯体都会受到应激刺激,如果心理素质不高,很容易受到影响。尽管康复科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但住院时间长、功能恢复慢,仍有一些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引起纠纷。所以,康复医师也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自我调节消极的负面情绪。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加强对康复医学生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观摩在5.12地震中一线的康复医务人员、进行角色扮演等。如让学生给情绪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该患者不配合的情况下,教会学生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如何自我调节消极情绪。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模拟偏瘫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和活动,体会遇到困难时心理会有哪些变化。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让康复医学生切亲身体会患者各种身心问题,从而来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2.4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第11篇

选取临床医学2004级本科生15人,分为3组,每组5人,随机分为读书报告组、病例讨论组和课题研究组,每组指定1名导师和副导师负责,导师为本专业教师,副导师为本专业在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2方法

3组学生在各自导师和副导师的组织下分别进行不同形式的研究性教学活动,读书报告组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病例讨论组定期参加临床病例讨论,课题研究组参与一项临床课题研究。研究周期为半年,项目结束时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

2.1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理论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由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出相关问题,然后定期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先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中外文资料寻找答案,准备1周后由指定学生进行读书报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2.2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邀请学生参加临床病例讨论。学生应提前熟悉病史、检查患者,在科室讨论前先自行讨论,并得出初步结论。科室讨论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学科教师进行讨论,会后总结比较自己与教师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差异,学习教师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2.3参与临床课题研究

指导学生参与临床课题研究,根据本专业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进行临床研究设计,一般以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疾病康复评定和治疗方面的探索,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课题设计,进行开题报告,然后分工实施,定期通报研究进展及交流经验,最后由学生分析研究结果、提交研究报告及撰写论文。

3结果

在半年的研究周期内,举行了2次问题导向式读书报告会,分别由1名学生主讲,再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相关学习和讨论。组织学生参与了3次临床病例讨论,与临床专业人员一起询问病史、进行体检、评估和讨论。参与导师主持的1项临床研究项目,分工参与课题设计、实施、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工作。项目结束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生均认为这3种教学形式是对理论授课的极好补充,有益于帮助学生强化基础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问题导向式读书报告是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前沿及研究热点的较好方法;参加临床病例讨论可以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参与临床课题研究则帮助学生熟悉和体验了临床科研过程,在科研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调查反馈显示,其不足是理论知识的知识面和深度有限,使学生在参与上述实践教学过程中稍显能力不足,在参与时间上也感觉不够。

4讨论

康复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医学学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和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并列为现代医学的四大分支之一。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康复医学,现在已成为医学的前沿学科,康复医学课程在现代医学生的本科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该项目的研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同济医院康复医学教研室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医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思维训练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以此项目为载体,树立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中心,以教师指导为方式的教育主导思想,采用综合性培养,使学生成为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强、创新探索意识高的复合型人才[4]。该项目实行导师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深化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并有机会较早地接触临床和科研工作。同时,通过导师的探索精神、研究方法及理论思维的熏陶,较早地形成正确的临床和科研思维。此外,为了保证本科生科研的顺利进行,导师将已进入课题研究阶段的博士生、硕士生作为副导师纳入指导教师行列,协助导师进行工作,使研究生教学和本科生教学在教育方式和内容上相互结合,能够使本科教学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其研究型教学的目标。

大多数研究生曾是优秀的本科生,且同属学生,年龄相近,共同点多,容易沟通。研究生教学更多地表现为探索、讨论和钻研,有利于激发本科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研究性教学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特点。其内涵不仅包括针对学生开展的探究性学习的各种教学活动,也包括大学生的研究与创新活动[5]。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加强教学内容与临床和科研实践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6]。在研究性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信心的树立者和梦想的播种者[7]。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深入学生课题组活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尊重和鼓励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第12篇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康复医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8-151-02

为国家输出高质量的康复治疗医师是康复医学教学最重大的意义,随着社会康复医疗条件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单一性理论授课方法对康复医学的相关教学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如何通过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输出更高素质、更高质量的康复治疗医师是在康复教学领域一直研究的问题[1-2],为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笔者总结两个班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于2012级两个班(共计122例学生)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资料,按照教学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进行传统的康复医学授课方法的62例学生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40例(性别比例为1.8︰1),年龄20~23岁,平均(21.2±1.3)岁;进行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的60例学生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39例(性别比例为1.9︰1),年龄20~24岁,平均(21.4±1.4)岁,两组参与本研究调研学生的一般资料(平均年龄和性别比例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的单一形式的康复医学理论授课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2.1 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 康复医学教学任务的第一部分是经络腧穴的相关理论,该部分的学习目的是为以后针灸技术和推拿技术等打基础。理论教学相对枯燥,而且在授课始端,学生多表现难以理解等问题,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教授经络和腧穴等内容时为学生播放经络走行的动画,并依次标注重点需要掌握的穴位。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更感性的认识经络腧穴理论,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1.2.2 实践教学 康复医学教学第二部分的任务是教授运动疗法,此部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重点从实践方面掌握运动疗法的要点,我们在教授这一部分时选择走出教室,在体育馆等宽阔场地进行教学,授课老师在学生中间带领学生做一系列的操作方法,同时对重点的动作要领等进行边授课边示范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实践意义上接受知识,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3 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 康复医学教学内容中的针灸技术和推拿技术等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临床上具有最重要的应用,学生是否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好这些技术会直接影响其实习技能水平。因此我们对这部分内容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3]:在讲解针刺方法的时候,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临床上经常应用的行针手法有哪些?具体操作要点是什么?”等,将学生进行分组:5~7人一组,提前预习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课上有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2.4 采取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康复医学教学任务中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临床常见病症的康复治疗,对这一部分我们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进行[4]:挑选典型案例,向同学们介绍后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案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

1.3 评价标准

对教学满意度的评分标准依据为吴大兴等[3]编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结束后,对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通过考试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考核,统计考试成绩和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比较,配对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选择t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选择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得分(85.6±9.8)分,实践考试平均得分(88.9±7.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由本研究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多元化方法进行教学的观察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最终考核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单一的理论授课的对照组学生成绩,另外,从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来看,观察组学生对老师授课的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在康复医学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同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增加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很多同学能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老师根据这些观点通过带领同学们查阅相关文献等进行分析和解答,使师生收获颇多,更营造了一个活泼宽松的环境,学生不再感觉康复医学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通过一个学期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摸索,我们也发现了再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不足之处: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动画制作技术还不够熟练,案例教学过程中对典型病例的选择不够严格,缺乏代表性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完善。

通过一个学期的多元化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多元化教学的开展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重点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教师的资质水平以及教育设施情况三个方面[5-6]。对于师资力量雄厚且学生质量较高时可以采取包括自主学习在内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但对于成教等还是应该考虑进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进行授课。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建立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以概念和理论为主的学科教学模式选择应偏重于传统“注入式教学”,而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可以考虑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能收到更明显的效果。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选定多元化教学模式后,应做好充分的师资准备,积极编写适合多元化教学的教材,提前做好详细的教学计划,使多元化教学能够有的放矢,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7-8]。

[参考文献]

[1] 张颖,杨坚,沈俊,等.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在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3):235-237.

[2] 张济川.开展康复工程学研究,促进现代康复医学发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0):897.

[3]吴大兴,黄菊芳,罗英姿,等.医学生多媒体学习满意度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7):661-663

[4] Casillas JM,Gremeaux V.Evalu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expectations for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s:Illustration by an original method using the evaluation of a web site on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J].Annals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2,55(1):25-37.

[5] 刘忠良,张海娜,窦晓丽,等.康复医学课程纳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的必要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84-187.

[6] 张弘,江园,李飞,等.对《康复医学》第4版教材中康复定义一节的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3):312-314.

[7] 翟军亚,杨培常,陈勤,等.护理学在职研究生学习障碍和学习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3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