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学案例分析

管理学案例分析

时间:2023-05-30 09:48: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学案例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学案例分析

第1篇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案例教学;开展实践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涉及的内容较广、较杂,如药品研制、药品生产、药品经营、现代药学等[1]。因此,药事管理学教学的开展比较枯燥、乏味、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药事管理知识。对此,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到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合理的穿插案例,将抽象的、乏味的理论知识简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日后灵活运用药事管理学知识。

1案例教学法的说明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明示和隐含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思考、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及综合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需要按照实施原则来具体应用,即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进度进行安排,选择性的使用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开展案例教学活动中,以案例为主线,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环节来引出知识、学习知识、探索知识,实现教学目标[2]。

2药事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活动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具有较高的应用性,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于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可以提高药事管理学教学水平。药事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2.1讲授教学内容

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应当向学生说明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药事管理知识,再引出相关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掌握药事管理学知识。因此,基于案例教学法开展药事管理学教学活动,第一步便是教师向学生简明扼要的说明教学内容,如药事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等,促使学生了解本次教学的内容。例如,在向学生传授假劣药品及几种论处情况的知识内容时,教师需先将假劣药品定义、假劣药品论处情况等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

2.2案例分析与探讨

在学生明确教学内容的情况下,通过多媒体投放案例视频及案例内容,促使学生初步了解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运用所学新知识来分析案例和思考案例,如此学生将会对教学案例有深入的理解和判定。此时,教师提出几个与知识相关的案例问题,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每个小组进行案例讨论,给出问题的答案。在案例分析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空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知识的思考、知识的探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有较为深入了理解。

2.3做好案例总结,梳理知识

在案例分析与讨论之后,教师需要进行的教学工作就是做好案例总结,梳理知识,促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药事管理知识。在案例总结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对学生案例讨论加以说明,褒奖学生正确之处,指出学生错误之处;在此基础上按照案例发展顺序,有序的、全面的总结案例,并说明其中涵盖的知识点。在药事管理学知识梳理中,按照“树形”梳理知识,说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等,促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3]。

3药事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实践

以药事管理学课程中“假药认定及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为例,教师组织学生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具体过程如下。

3.1课程开始

教师讲解假药定义及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依据,使学生熟悉本次课程开展的教学内容。

3.2案例引出

在学生初步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给出教学案例。如案例内容为“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批准的A制药厂生产阿司匹林,在生产过程中,为节约成本,与B化工厂合作,B化工厂利用水杨酸等化工原料作为药品阿司匹林的原材料,生产劣质假药阿司匹林,被公安部门查处。”教师在给出案例的同时,提出相关问题,即案例中违法主体有哪些、违法行为是什么?依据《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违法主体会受到的法律制裁?

3.3案例分析与讨论

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分析和思考案例,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学生在案例分析与讨论中非常活跃,畅所欲言,说出所思所想,完善问题的答案,最后每组都给出各自认为正确的答案。

3.4案例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案例总结及假药相关知识的梳理。教师提出类似案例来检测学生知识理解掌握程度,最后确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和掌握是否较好。由此看来,药事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活动实践是必要的[4]。“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适用时机和范围。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引导性,将其正确、合理的运用到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药事管理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李珂珂,吕青志.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6):730-732.

[2]连佳芳,赵素新,郝勇,等.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8):65-66.

第2篇

《管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与操作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和应变能力等的综合能力。管理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课程内容设计和组织上要体现出理论性、系统性和普遍性,要注重讲授管理领域最基本理论原理和运行规律,注重介绍管理理论的概念,知识点和理论体系之间的有机联系,为各专业学科打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初步掌握管理的性质、方法、原理、职能等基本内容,特别是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四大职能,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在课外多阅读有关参考书籍和报刊杂志,注意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初步培养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管理学》课程设置从内容到方法都体现了专业基础课的作用,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兼顾实践能力培养。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非常重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本课程在多年开设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课程素材,编写了《管理学》教材,在此基础上引进国外经典教材罗宾斯的《管理学》作为辅助教材,并编写了系列专业统编教材;与此同时开始强化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管理游戏教学、双语教学,并改革考试制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核,变应试学习为课堂与网上讨论式学习。

《管理学》课程在2011年被浙江省教育厅立项为“浙江省精品课程”,为此我们在原有基础上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改革和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管理学授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目的是增强管理教学的实务性、应用性,增强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具有客观真实性、思考启发性、实效应用性、内容针对性和典型示范性。在管理学的授课中基本要求每位教师保证每章使用6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每个主讲教师全课程的管理案例使用多达上百个。比如,《总经理的一天》《领导与领导者:“闲可钓鱼”与“无暇吃鱼”》《哪种领导类型最有效》《李志强的纠纷解决方案》《仓促上阵的新车间主任》《刘成耀的领导方式》《所长的辞职说明了什么》《摩托罗拉公司的质量观》《黄大佑的辞职书》《电力公司的预算控制》《谷歌公司的管理创新》《张瑞敏的管理改革》等,这些案例的教学效果都很好。

鼓励实地调查编写原创性案例。除利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案例库,课程组成员还利用自己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便利条件,到企业调查或与企业合作编写原创性的案例用于教学。授课教师之间也经常互相交流,将一些好的案例和分析思路相互切磋,实现资源的优化共享。经常开展案例教学经验交流与研讨,本课程组教师每周三有一次例会,专门讨论教学、教改或科研问题,案例教学法是讨论交流最多的一项内容。学院也经常派教师参加全国管理学案例教学研讨会,并请参加全国案例教学研讨会的教师介绍经验,在全院的范围内交流提高。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企业运营实际,是提高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好的授课方法。学生选课制度有效地鼓励和强化了案例教学,因为凡是案例教学授课比较好的教师,学生选课的比例就比较高。在试题和作业中增加案例分析比重,增强学生对案例分析的重视程度,从而使学生能够课后主动学生,自觉提高其分析解决企业实际运行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与学生角色模拟。在学生学会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案例资料联系实际展开分析论证,并把自己摆进案例里去进行角色模拟,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咨询建议。角色模拟就是通过扮演角色的形式达到体验情境以及学习知识的目的,角色模拟在《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应用中有四个步骤:经典场景设定、角色分配准备、角色扮演实施和案例讨论总结。我们布置了学生角色模拟的作业,学生分别就《张总的困惑》《王氏年糕厂的抉择》等案例进行了“假如我是总经理”的角色模拟,通过角色模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管理问题的复杂性和作为一个公司或工厂领导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管理案例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案例分析过程有力地督促了学生们主动地去涉猎更广泛的管理知识,在学生们的思维中建立了一些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使学生养成了比较好的、符合管理教学目的的思维习惯。

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长期的《管理学》教学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料,所有教师都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每个教师的教学内容都各具特色,课前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充足。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和条件大大改善,从去年开始将所有与管理学教学有关的软件、资料、多媒体课件都放到网站上共享,让学生自己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寻找与自主学习,扩大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和范围,提高《管理学》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用丰富的学习内容代替学生被动接受枯燥理论知识的状态,学生学习资料的取得更有针对性也更加容易,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管理学》的效率。

网络教学平台即基于互联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通常由四个子系统组成: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权限认证等教务管理功能;网络教学子系统,提供一系列的网络教学支持工具,如多媒体授课、网上答疑、网上考试、网上作业、交流工具等;网络课件开发工具,实施模板式课程开发,实现教学资源的管理和重用,简化部署网络课程的难度,降低开发网络课程的技术要求;教学资源管理:以学科为单位,集中管理各种形态的课程资源,如媒体素材、测验试题、典型案例等。网络教学平台在《管理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第二个子系统和第四个子系统,提供《管理学》网络教学支持工具和集中管理《管理学》的课程资源。

注重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师生互动。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问题讨论,要求每天都要有主讲教师在线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管理学方面的相关问题,网站还吸引了众多其它专业的师生驻足,发表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很受师生欢迎。

第3篇

案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情景模拟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利用管理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管理问题,是理论和实践孪生互动、启发式教学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中的现象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形成判断或结论,加深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判断及处理。其教学优势表现为:

①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案例教学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主角。教师引入案例后,学生要进行充分的讨论,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塑造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传统的管理学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则将真实生动的企业管理活动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作出分析判断,通过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这不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升华而且塑造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③丰富学生知识面。在校大学生一般对企业真实环境比较陌生,案例教学给学生展示了世界知名企业的发展情况、决策案例。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掌握知名企业的丰富信息,通过认知,然后分析判断,加深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对企业信息的掌握,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致力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即通过管理知识、管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功效:培养学生的管理实践和创新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解决现实管理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发挥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⑤实现教与学互动。教与学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过程,教是由内而外,学是由外而内。案例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渗透,建立了教师和学生互动、平等、和谐、相互发展的平等关系。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挑选合适案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及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获得知识,实现教学互动。

2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障碍

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管理学教学的初衷。但在实际教学过程还存在诸多障碍:

①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强的本土案例。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案例本身质量的影响,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要依靠高质量管理学案例的选用,即要选择恰当、典型的案例。案例教学法在我国不但起步晚而且实际运用中重视度也不高,所以缺乏规范、适用的教学案例,难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强的案例。

②缺乏规范合理的教学程序。案例教学法引入管理学教学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明显区别,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师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懒虫式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但现实表明,欠规范合理的教学程序抑制了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不明确,案例选择缺乏时效性、针对性,结果是事倍功半;课堂讲授和案例讨论的时间和时序安排不合理,忽略了管理学理论的基础,结果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处于半生不熟状态;案例教学组织欠严密,案例教学是一情景模拟过程,虽各抒自见,但具有目的性、科学性、程序性和结论性,但现实出现随意抒发、高谈阔论、偏离教学目的场景,结果是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③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欠缺。案例教学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丰富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学术水准,还要具备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面对剖析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要具备较强的判断和应变能力,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要进行引导、评析等。当前,高校部分老师缺乏案例教学的热情和动机,一方面对案例教学掌握不够,不能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彷徨现象;另一方面与学校的激励机制有关,不能全身心研究案例教学的规律。

④教学氛围不浓。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通过形象生动的案例,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管理情景模拟环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案例来掌握管理学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从现代管理学创始人泰勒开始,就认为科学管理是基于劳资双方相互合作,高效组织是基于组织各成员间相互合作。因此,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师生良性互动。然而,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难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能力有限,创造性思维受到束缚,缺乏对管理科学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结果是,浓厚的案例教学氛围就难以营造。

3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途径

①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恰当、典型的案例不但能调动学生融入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对系统的管理理论、知识有深入的把握。合适的案例应摆脱仅依赖教材的传统模式,让案例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首先,保证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多国外案例不能引起学生兴趣,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企业的产品或者名称比较陌生,不能产生强烈的情境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国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搜集,分析,编写案例,也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整合,获取案例,这样的案例具有真实典型性。其次,把握案例教学宗旨。从各种可能合适的案例中挑选出既衔接当前讲授的管理理论、知识,又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达到管理理论、知识的应用。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现实的环境,教师可以此获取案例,进行修改和编写、形成鲜活的管理学教学案例。最后,注重案例的对比。本土化案例的缺乏,单一案例的局限性,往往难以胜任管理学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基于所授课程内容,通过案例对比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②规范案例教学程序。首先,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案例教学课堂实施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教学材料的收集、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等活动才能有方向、有序地进行下去。其次,选择好合适的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选择若干案例,而是以每次授课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高影响力问题来组织案例选择,保证案例符合教学要求,达到简明、典型、时效的特点。再次,组织、指导案例分析。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实施阶段,案例一般要提前一个星期发给学生,给他们准备的时间,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案例分析课开始,要遵循“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结论”等步骤。最后,案例讨论的归纳和总结。除了通过对学生的讨论、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简要回顾和评价,以及对学生的正确合理回答和创新观点给予积极肯定外,教师还要明确指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有哪些不足,如何利用管理理论、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才更合理或更为有效。

③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的素养和水平。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的素养和水平,是保证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高校教师应走出校园,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探索管理规律和理念,找出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使自身对管理有更为直观的认识。经常和学生交流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为活跃案例教学的氛围,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达到内化知识。另外,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中,可考虑建立适宜和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学校有计划地为担任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并以项目的形式支持教师编写管理学案例,提升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感到课堂氛围更为宽松,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吸收、消化和应用。传统的“满堂灌”、学生记笔记、考前背笔记的授课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案例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角身份,教师是案例教学的导演。作为导演,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谋划,不仅包括案例选择,还包括所选案例的背景知识,如何设置问题才能将管理学理论、知识与案例中阐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课上要当好导演,包括解释案例,把握方向,引导讨论,不断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与思路。

4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管理素质教育观 案例教学 案例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93-02

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大学生管理素质教育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强化未来管理者管理素质教育,各个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学》作为管理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管理理论知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管理技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形成大学生正确的管理态度。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一些列的改革,包括课程内容体系的重建、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探索符合管理素质培养规律的教学模式,更新当代大学生的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其管理综合能力和水平。

在这种教育观的影响下,管理学教学的方式也相应的发生改变,于是,案例教学成为管理学教学中的一个主要方法。它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它将原有的教学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纳入课堂,学生在案例的讨论、角色的扮演中,对管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1 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常见的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临一个常见现象,就是学生面对一个案例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在理论依据的选择漫无头绪的时候,学生一般会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凭直觉入手,使得案例教学的实际意义大打则扣。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案例选择出现了问题。案例选择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成功与否。案例选择不科学,不仅削弱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限制了学生思考。案例选择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案例选择缺乏系统性

传统的案例教学虽然也关注案例选择,但是没有从案例组合的角度来选择案例。学生不能系统认识和把握,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注重单个案例的选择,但是对课程案例缺乏系统思考,不能将单个的案例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有的教材虽然考虑了案例的组合问题,但是各个案例之间、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缺乏内在的关联性。所以呈现给学生的是单个的、分散的几乎没有关联的案例。

1.2 案例选择脱离实际

常见的案例教学容易脱离实际,既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缺乏实践经验,也没有联系我国实际国情,有的与教学知识也没有紧密联系。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引用现成的西方案例,脱离了国情、文化、法律及制度环境。有的教师引用经典大型综合案例,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学生不知所措,根本不可能思考讨论,导致案例教学困难重重。

1.3 案例选择过于陈旧

在案例教学中还有一个常见现象就是选择的案例过于成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教学效果。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有的教材还在使用上个世纪的案例,虽然说有些知识点原理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案例不新颖难有吸引力,学生看到过时的案例会觉得索然无味,同时,案例所处的时代环境特征不同,根本就无法实现案例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1.4 案例选择数量不足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符合标准的案例数量不够。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既要考虑教学的整体进度安排,还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得兼顾案例自身实用性。考虑到众多的影响因素,可供选择使用的案例就会受到限制,导致案例选择数量严重不足。

2 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标准

案例选择的标准决定了案例的质量,关于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标准,国内外不同学者看法不尽相同。在罗伯特・T・戈伦比威斯基(Robert.T. Golembiewski)看来,案例选择有四条标准:案例的现实性、案例的可操作性、案例的典型性、案例的实践性。国内管理案例库专家张丽华从单个案例的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符合教学目标、难易适中、适用。这些观点所讨论的案例选择原则对案例教学中单个案例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重点关注案例的组合问题。总的来说,案例选择的标准应该包括:目标性、现实性、典型性、可操作性、新颖性、关联性。

2.1 案例的目标性

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管理素质的培养。因此管理学案例的选择应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围绕相关管理知识,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滥竽充数。每个章节所选择的案例,必须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直接相关,以利于学生对每一章节的难点和重点的理解。

2.2 案例的现实性

案例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仅要真实可靠,而且要贴近生活。管理学案例的选择,要接近现实生活,有血有肉,真实可靠,不能胡编乱造,同时案例要尽量从本地出发,贴近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学生觉得更可信、容易理解。

2.3 案例的典型性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选择的案例必须典型,具有代表性。案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让案例很好地体现相关知识,必要的加工处理也是允许的。案例内容结合教学知识,提炼加工,做成经典案例。管理学经典案例,对学生来说能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有利于管理素质的提升

2.4 案例的操作性

管理学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复杂的案例、西化的案例很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管理学案例必须考虑学生没有经验的现实情况,选择一些简洁、条理分明、事件清晰的、贴近现实的、与理论知识直接相联系的小难度案例的案例。学生易于学习讨论,有利于提升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5 案例的新颖性

陈旧的案例让人索然无味,新颖的案例让人兴趣盎然。所以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必须选择反映社会热点焦点的全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然,管理领域也不乏经久不衰经典案例,但是选择经典案例时也要新的内涵,符合时代特色。一句话,管理学案例要与时俱进。

2.6 案例的关联性

案例的关联性不仅是指案例与知识的关联,也指案例之间组合逻辑。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将多个案例依据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成几个专题,案例之间内在的理论联系能够激发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比传统的单个分散案例教学更有说服力,教学效果更好。

3 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方法

3.1 总体教学规划

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要找到现成的管理学教学案例并不是很难,但是对于教师来说,要保证管理学的教学实效性,需进行总体教学规划。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对教学的内容安排、重点难点的确立进行总体设计。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安排,最终也是为了服务于教学目标。

案例的总体教学规划,不仅要考虑案例的位置、多少、大小、难易程度,还需从案例组合的角度进行系统思考。管理学案例教学,根据教材内容体系(总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可以分为六个专题,每个专题下的案例与所涉及的理论直接相关,每个专题之下的案例赋予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这样学生就有可能去琢磨案例之间的内在关联,给了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在具体案例安排上,每章每节应该有一个难易适中的开篇案例,学习之中,结合简洁的案例进行理论学习,经过理论学习之后,应该有一个相对难一些的案例强化理论的学习。虑到管理学教学对象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低年级大学生,每个专题、每个章节的案例都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循序渐进的原则,案例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3.2 单个案例的选择

按照总体教学规划,教师需要针对具体内容单个案例的选择,教师首先要清楚通过该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学习或掌握什么等,然后再来具体筛选单个案例。单个案例的选择必须遵循现实、典型、新颖、可操作的原则,结合具体理论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案例后面的问题,则应该围绕主要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分析思考。

单个案例的选择,不经要考虑具体内容结合简洁案例,而且每章每篇之后则需引入综合案例。简洁案例围绕具体的知识点,综合案例则要体现章节的主要知识,使抽象的理论寓于具体的案例之中。简洁案例应该源自生活、离大学生很近,而综合案例则应该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通过简洁案例的讨论学习,使大学生掌握具体的理论知识。通过综合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大学生有一个自主思考的空间,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强化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强化大学生管理素质。

4 结论

综上所述,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案例的位置、多少、大小、难易程度,还需从案例组合的角度进行系统思考。案例选择必须遵循目标性、现实性、典型性、可操作性、新颖性、关联性六个基本原则,能有效避免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简单案例教学有更好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强化大学生管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顾建平.探讨和谐视角下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9):78-79.

第5篇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问题;对策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员于1925年引入商业教育领域,其初衷是发挥学员们在工商管理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将纷繁复杂、变动频繁的现实商业运作带进课堂。作为使哈佛商学院在一般管理领域获得崇高声誉的基石,案例教学法使学员们获得了卓越的技能、敏锐的洞察力和在现实商业环境中灵活运用多种专业知识的自信心。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学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年来,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虽取得一些进展,但在案例资源库、教学师资、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若干对策。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合适的案例教材

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受案例本身质量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中,较多地采用国外案例。利用国外现成的案例资料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管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但国外企业文化背景与中国差异较大,致使学生对国外案例的制度背景、市场情况、人文环境等方面缺乏了解,不利于学生的案例讨论。此外,还有我国自编的一些案例。1999年,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牵头实施中国管理案例库工程,首次编写了我国特色的管理学案例库。此后,不同的机构编写了不同的管理学案例。但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相当滞后,不能反映国际企业管理发展潮流,缺乏对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缺乏对每一个案例做出科学的设计,难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总之,现有的管理学案例不太符合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需要,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不被学生所喜爱,因而亟待案例的不断更新。

(二)缺乏优秀的案例教学师资队伍

案例教学是现代教育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然而现行管理学课程中真正实施案例教学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并不多。究其原因,跟我国现行管理学教学师资队伍的能力欠缺有关。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评析。但许多讲授管理类课程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也很少有机会参加企业调研,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以至于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难以让学生信服,导致案例教学的效果欠佳。

(三)学生的素质制约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的效果除了取决于教师的知识能力外,还取决于学生的素质。案例教学法的最重要环节是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但学习管理学课程的学生主要是大一新生,他们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已经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加上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即使学生对管理学课程十分重视,由于能力有限也难以展开深入的课堂讨论。同时这种讨论式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呈两极分化趋势。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常常是一言不发。在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下,案例教学法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二、完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对策

(一)精心选择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的收集和编写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践中案例的来源有从国内和国外两种渠道。目前国外案例主要来自北美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案例教学这些国际知名商学院中的起源、发展趋势、创新与变革进行深入研究。来源于国内的管理学案例主要来自我国知名企业的管理实践。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甄选有针对性的、难度适宜的管理案例。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一是新颖性,选择具有时代特点,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二是针对性,不能盲目选取。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 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三是难易适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针对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可以让经验丰富的(下转第101页)(上接第96页)教师承担部分管理学教学的任务,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经验,以此来带动年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优秀教师公开课的方式向更多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管理学相关的案例所涉及的企业或公司的情况、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更新发展很快,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关注,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科学的引导。学校也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进企业,提高实践能力,丰富教学经验。

(三)教师要扮演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教师是案例教学的导演。作为导演,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谋划,包括案例的选择,所选案例的背景知识等;课上要当好导演,包括解释案例,把握方向,引导讨论,不断提出问题。作为演员,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讨论中要注意与学生平等相处,还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无论合理、对错与否,允许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与思路。此外,教师在案例讨论后应进行归纳和总结。除了通过对学生的讨论、问题的解答进行简要回顾和评价,对学生的正确合理回答及创新观点给予积极肯定外,还要明确指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哪些不足,如何利用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才更合理等。

此外,为了防止抽象的纯理论倾向,解决学生管理实践不足的问题,作为导演的教师还应该增加学生的管理实践活动。例如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前期与中期利用课余观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透彻理解管理理论。在课程的中后期,教师设计管理活动,指导学生模拟扮演各种管理角色去解决管理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比较知名的大中型企业或本校的实习基地开展短期实习,了解企业各自的运作模式、部门划分、人力资源配置与激励、管理制度等。通过上述多种管理实践方式,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庆林.“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9(2).

[2]莫姣姣.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科教文汇.2009,6(下旬刊).

第6篇

关键词:管理学;工作过程;教学方式和考核

《管理学》课程就是研究各种社会组织中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管理学》理论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过程中应定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创新的实践考核体系,发挥其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基础课的作用。

1 实践能力型课程教学定位

《管理学》课程是应用型本科所有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也是其他各类专业的选修基础课。《管理学原理》课程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124”是指“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

1.1 一条主线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这种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是指企事业单位基层部门主管等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进行设计。

1.2 两大基础

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等;二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这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与前提。

1.3 四大关键能力

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管理学》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决策与计划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管理的四大职能反映了各级管理者的共通作用与程序。教学过程中在介绍四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主体与重心放在基层管理者所需的实用技能上。

鉴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管理学》课程服务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基本管理实践技能,同时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后续教育考试打下基础。

2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学》课程实践能力型的定位,适应管理职业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

2.1 头脑风暴法

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寓言故事中、学生身边生活中提出的管理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2.2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管理学》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2.3 角色扮演法

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2.4 实地走访法

在课上或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有条件时,直接访问企业家及其他各级组织管理者,组织学生与企业家等各级组织管理者的对话活动。

2.5 管理游戏法

游戏围绕着对技能的学习和使用而展开,它帮助参与者思考、反应、操作,更重要的是会有很多启迪,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让他们在非正式的、非紧迫的情境下学会一个技巧。

3 创新型的教学考核

针对《管理学》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管理技能培养的要求,同时又鉴于各专业教学大纲中以考查课的身份出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理论、概念,注重考核思维与技能。二是考核的答案是多元化、开放式的。特别是思维力与能力的考核,可以无标准答案,可以超出教材与课堂讲的范围。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要对学生平时的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

基于工作过程,在应用型本科《管理学》课程教学中以实践性为中心的课程定位、教学手段方法和考核形式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学理论的拓展,必然还会出现新的价值认识、教学手段和方法,《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只有具备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才能适应这种发展变化,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史孝志.管理学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6,(3):132-133.

[2]张奎香.管理学案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思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24(1):144-146.

第7篇

【摘 要】在管理学教学中如何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越来越被证明是一种教学效果突出而且实用的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使其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效果不能同步,本文在分析案例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教学思想、案例教学、管理学

管理学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也是非常贴近实践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要告诉人们如何正确的做事,而且要告诉人们如何做正确的事,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都是千差万别的,但是管理者在处理相应问题的时候,都是要运用一定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际运用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差异,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想通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一、教学思想

教学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双方互动,有效的沟通,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我们知道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是有学文科也有学理科的,所以他们对于知识接收的程度是有差别的,有些同学对课程学习有一定的畏惧感,所以针对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首先就是要打消他们的畏惧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使他们喜欢这门学科,并对其感兴趣才能学好这门课程。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恰当的引导学生,活跃教学气氛,在课堂上努力为他们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使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想,主动学习。

二、重视案例教学法

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使得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管理专业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不同案例。案例教学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该方法最初是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并已逐渐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情景氛围,培养他们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接近甚至融入整个案例中,使其体会到如何运用相关的知识点去做正确的事。但是当前管理学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是: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管理学这门课程来说,由于大多数教师没有实践经验,不能长期深人企业,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如果只是简单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会使得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人、全面,进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应有效果的现象。

其次,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管理学知识涉及太少,特别是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学生,尽管对案例教学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面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比如说某案例要求学生思考:“某某是不是一位有效的管理者,如果不是,你建议他如何改进?”有些学生却是从这位案例中管理者的现状来进行回答。做不到利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去研究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导致效果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才能解决当前管理学案例教学问题呢?

1、拓展途径,壮大师资力量

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加强培训,不断更新观念,并掌握案例教学所需的各种技能与技巧。

在这方面我们学院做的比较好,定期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教学培训与学习;并培养双师型教师,使教师亲自参与相关企业的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他们的运作程序,能够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

要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不断更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总是被动地听。首先,要提前把教学内容告知学生,并要求他们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好具体案例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通过不同角度,扩张自己的思维,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能够以 “当事人” 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通过讨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巩固自己的知识面;最后做出总结,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方法下,学生要有所进步,就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收获,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电子教学与板书有力结合

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应该增大给学生的信息量,保证教学质量,课堂上最好采用电子教学(PPT)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将基本概念,原理及相应的案例表述于PPT中,让学生有一个规范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把学生给出的重要观点圈出,并给予一定的表扬;错误的观点在黑板上给予具体的解释与说明,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4、选好案例,增强案例的实效性

为了加强管理学案例的实效性,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就要注意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到该课程所授的理论知识,使其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尽量确保所用案例的真实性,这样案例才有研讨的价值,比如多选择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一些真实事件、现实工作中能够常见到的、复杂的问题。

三、结语

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上穿插案例分析与讨论,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著名教改实践家李元昌老师曾说过:“教学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因为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才会有这种观念下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其核心就是关心、促进,做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课程的延伸,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做到由课内走到课外。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将科学与实际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郭秀英.经济类专业运筹学教学策略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科学社会版). 2012,3,第14卷,第2期

[2]严碧友.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好六个度[J] .教书育人,2007(1)

第8篇

《管理学》不仅仅是理论课程,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科学。学生在学习管理学课程的同时,不仅要从理论的角度去把握管理学的科学性与抽象性,更应该重视管理学极具广泛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要求学生在实践方面能够应用所学的理论。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不断尝试和总结,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尝试新的管理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是我院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大部分学生刚结束高中的学习状态,学习知识的方法也是高中应付考试的所谓“死记硬背”。理解记忆,应用式记忆的学习方法尚未形成。而在管理学学习过程中,这种高中模式的学习方法无法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领悟管理学的精妙,更不要说应用与实践,当然这也与学校的教学环节设置有关,学校缺乏与企业的合作,使得学生对管理学理论如坠雾中,不得要领。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实践性教学欠缺

管理学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学科,是抽象、是概括、是经验的总结。于此同时,管理学不是单一的学科,自然、社会、技术等各学科的原理、理论和方法,被融入其中,多学科性是其与众不同。管理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能够培养管理方面的研究型人才,更能够培养管理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可是,在教学过程当中管理学的实践性往往被忽视,理论的记忆又被考试压迫的成为重中之重。学生停留在课本,停留在校园,没有机会接触管理学应用地:企业。丧失了实践的机会,学生自然没有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这不利于管理学的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教学欠缺

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我院多采取传统的黑板式教学。老师在讲台讲,学生看着书本听。缺乏视觉刺激,没有办法更形象的理解课本知识。这是由于授课过程中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认知的缺失。管理学的教学一定要结合现实中的案例,通过案例、通过实实在在的图表、甚至是通过辛辣的报道来理解所学的理论,但由于这种形象教学的刺激,导致课程枯燥乏味。老师口述学生不理解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

所以,首先要提倡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多的将生动有趣的案例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尤其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有助于更好的学好管理学这门艺术性课程。

3.案例资源欠缺

提倡案例教学,除了配备适合案例教学的多媒体设备外,关于案例的资源与选择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案例来源单一,总是“世界五百强”的大企业的管理案例又或几十年前的所谓“经典案例”;国外的案例较多而国内的案例较少;在介绍案例时,对案例背景解说不够,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等。这些都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事倍功半。

4.教学环节设置

在管理学教材中不乏案例设置,但大多数教学环节的设置还是不够灵活,依然是老师作为主导,学生被动的吸取知识。因此,管理学教学环节设置要打破常规,利用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这点不容易做到,因为学生一直处于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改变还需要时间。所以,教学环节的设置要多考虑学生的主动性,老师要积极引导。

二、改进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1.改变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模式

管理学的教学重在其艺术性,也就是说,要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对于管理学来说“形成于实践,也终将应用于实践”对于管理学问题,没有最终的答案。因此在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也应当是灵活的,而非古板传统的。在理论知识的记忆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创造性,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客观答案的一致性。

2.慎重选择案例,保证教学效果

为此需要注意三点:首先,紧扣教学目标,案例是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如果案例远离了教学目标,案例再引人入胜也是无用的。其次,是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典型、贴进教学目标。要完成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同时,案例最好是近几年发生的,不要总是找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前的案例。否则,案例再经典可过于老旧,学生会觉得乏味;又或者耳熟能详缺乏兴趣,也不能更好的利用所学知识去应用分析。三是要照顾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层次,应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案例的选择最好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和知识为好,选择学生能够简单理解的案例内容。

3.个人分析与案例讨论

教师首先要做到熟悉案例,并给出案例的个人分析。此重要性不容忽视。否则教师不能理解案例,如何向学生传达信息,进而正确指导学生讨论。并且,在组织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扮演顾问与观众的角色。学生才是案例分析的主角,老师只能引导学生分析,不能主次颠倒。但仍然要能够控制全局。不然的话,课堂讨论不是一锅粥,就是冷场。教师应在讨论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穿针引线,引导学生挖掘深层的东西,要将案的不同角度、层次、不同假设下分析透彻,指引学生挖掘更多的可能性,找出合理方案,给出结论。分组讨论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开课之初就应该给学生分好讨论组,引导他们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采取最合理方案。提前分组也可以方便他们提前阅读案例,了解案例相关背景,搜集资料;课后进行更深的探讨,合理分工,团结协作。

4.及时总结,评价效果

案例分析只是过程,结果也很重要。在每一次案例分析之后,老师都要带领同学们及时进行案例的总结以及评价。具体是要求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案例陈词,阐明本小组看法。在同学发言过程中不予点评,但可以加以提示引导发言始终围绕案例展开。最终评价各小组的结论,不一定要分出优劣,案例的解决也不宜只有一个答案。关键是拓展同学们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教学目标。因此评价是很重要的。同时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最后阶段。使学生通过剖析和评价各式各样的管理问题,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改变成绩考核方式

管理学问题的答案没有同一的标准,因此管理学的考核也不应该是死板的百分制考卷式考核。应当结合平时案例分析能力,给予平时成绩。并且考题答案也不应追求同一,应该着重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步骤、分析方法、决策依据、逻辑性、思维创新能力等都应该列为成绩评定的重点。尤其要对创新思维予以肯定,如果能将理论与实际解决问题完美结合则在分数评判结构中占较大优势。

6.与企业联合,理论联系实际

管理学最终是要应用于实践的,因此学校应与企业结合,建立校企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资源共享,现场教学。使理论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尤其是独立院校的学生,将来很大一部分是要直接踏入企业的,提前让他们接触企业能够为他们积攒更多的实践经验。同时企业也可以为吸引高学历的人才打下基础。

7.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第9篇

关键词:优化;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也称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或公共行政管理(PublicAdministration),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行政管理学也是公共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或是基础课程。这一门学科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这几门专业的发展水平。行政管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培养掌握管理技能、具有决策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的管理人才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不当

行政管理学课程偏重于理论性,因此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要么只会用“讲授法”,每节课教师独霸课堂,一讲到底;要么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要么一律采取讨论式教学和分组探究式学习,追求课堂气氛的“轰轰烈烈”,讨论形式的“多种多样”。这些低效、单一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的精神喜悦,不仅没有使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反而费时费力,甚至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经常出现在期末的时候还有很多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出现一节课上一章、甚至两章的教学内容。

2.案例教学使用不多,且教师选用的案例资源匮乏

目前,对教材的选用标准是国家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或优秀教材,这将把很多优秀的教材排除在外,而在可供选择的教材范围内,行政管理学的教材中基本上没有案例,这无疑使得案例教学形成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长期以来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学生中根深蒂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普遍较弱,案例教学效果不好。

目前,市场上虽有一些案例教材,但要么是事例汇编,要么是经验论证,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局限于知识点案例,缺乏综合案例;注重定性研究,忽视定量分析;着重于叙述说明,忽略提供背景材料。这些客观条件造成案例的选择,整理难度加大,加之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很难有更多地精力去编写教学案例,导致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的课程中使用频率较低且效果不好。

3.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较弱

行政管理学既是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行政管理教学必须时刻关注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实践进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着力在行政管理具体运作方式和方法上下工夫。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进行大胆的创新,授课内容没有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没有使得教学内容与国内外行政管理理论与现实的发展、变化同步,因此学生学习行政管理学后很难适应当前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较弱。

二、提高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路径

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第一原则

在行政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原则,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要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而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行政管理的具体方法,获得广泛的行政管理活动的经验。通过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如在行政领导、政策分析方法等章节上,培训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等章节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对行政管理学思想认识中存在的问题,精练课堂教学内容,突出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提高教学效果,并培育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培养高素质的政府管理人才。

2.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是现在众多课程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适宜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另外,学生基本上是没有任何的行政管理的实践经验。对他们来说,行政学的理论知识由于太抽象了,很难理解相关的理论和概念,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弥补学生不了解社会现实、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事实上,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个章节都可以有一个到两个案例,案例不宜多,在于精、新、有代表性。最好是和行政管理理论上相关的当前行政管理实践中发生的一些案例,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分析当前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让他们能把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实践结合起来,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收集行政案例,以当前政府主推的民生热点焦点问题为主,如果有老师亲身经历的案例就更好。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主角,老师是导演,是引领者,尽量调动学生分析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案例分析完了后,要编写行政案例分析报告。学生在案例分析完了后,再梳理案例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采用课堂式讨论教学法

课堂讨论在行政管理的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在讲解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可针对一个讨论主题,发表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整个行政管理学教学过程中,不宜过多安排讨论课,大概在4次左右为宜。在正式的讨论课之前,首先老师应该精心选择讨论的主题。讨论的主题,可以是行政管理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也可以是针对行政管理实践过程中的某一现象、某个事例或案例。其次学生要有充分的准备。老师应该把讨论主题布置给学生,提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问题,做好相关的准备。讨论课时,学生为主体,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主题,不偏离讨论主题,注意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畅所欲言,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对于讨论的主题的认识能够达到一个更深刻的层面,对于讨论的主题能在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行政管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考问题,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们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所做的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从目前实施的效果看,确实极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行政管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更好地提升了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必要的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素养。

参考文献: 

[1]舒冬华.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7. 

第10篇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将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案例课堂中,教师应定位于课堂规则的制定者、案例讨论的引导者,案例分析的组织者和课堂进度的掌控者。教师把填鸭式的单向教学转变为参与式的互动教学,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这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求教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把相关知识让学生浅显易懂地接受,同时又要关注社会变革和发展现状,对现实问题保持高度敏感,在与学生互动讨论中能从容解答各类问题,并调节好讨论气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教师在选择案例后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学生的反应和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予引导,这些都会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二、管理学基础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导入案例。案例作为教学的主线,是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是案例教学模式的载体,所以要求精挑细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生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选编案例一般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第一,目的性原则。教学案例的选取必须符合教学要求,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典型性原则。也就是教学案例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作用。第三,多样性原则。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选择多个案例就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以反映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管理艺术,以便让不同经历、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管理的真谛。第四,难易和篇幅要适中,素材应有一定的趣味性。

(二)课前准备阶段。在讨论课之前,教师应将打印好的案例发到学生手中,并将与案例及其相关的材料传到网页上,推荐一些相关的网站,便于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让学生了解案例的背景及情节,分析案例并写好发言提纲。

(三)案例讨论。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组由3~6人组成。小组讨论中每位小组成员都要简述自己的观点及对问题的看法,组内互相启发,补充,分工协作,寻求最佳的解决对策及方案。全班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作用发挥最完整的阶段。在案例讨论中可以采取以下形式:一是“辩论会式”,教师担任主持人,不参与讨论,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互间进行反驳或辩解。二是“情境体验式”,教师选出一些学生,分别扮演各角色,然后要求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彼此交锋辩论,通过换位思考,提高学生全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三是“师生较量式”,教师就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一一提出,由某个学生回答,在多轮的问答中,教师逐步深入地引导案例讨论的开展,由学生发现案例的关键问题并找到解决的策略。

(四)总结阶段。这是案例教学法面授阶段的最后环节。在总结阶段,主要是由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两部分组成的,但总结的重点不应是对案例分析所做的结论性意见。学生总结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哪些收获和进步,还有哪些不足,以及如何克服,等等。教师总结应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总结,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对学生提出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多肯定,还应指明正确的分析方法、思路,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案例有全面深入的认识,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还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出总结,这样学生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对案例及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为了激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学生在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中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三、当前在管理学基础的案例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要与其他教学法整合运用,优势互补。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教学应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有效辅助手段进行。另外,案例教学法要与体教学法、自学辅导法、互动教学法、分组分享教学法等整合运用,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环节都能有尽可能大的收获。

(二)案例库资源不足,质量欠佳,缺乏共享。储备丰富的案例库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也是促使教师专业化,了解更多实务的平台。目前管理学案例库的建设和共享缺乏一个长期规范有效的机制,而这本身也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第11篇

笔者综合了学术界的一些观点并结合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经验,认为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方法包括课堂授课式、课堂讨论式、虚拟现实式和ERP沙盘对抗实训等模式。

(一)课堂讲授式

课堂讲授式是指教师在课堂通过情景案例的讲解以传授课程内容。课堂讲授式的本质就是案例与基本理论相结合,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教学体系。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课堂讲授式可以分为案例讲授式和理论阐释式两种形式(王家启,2009)[3]。案例讲授式是通过典型性的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逐步引出所蕴含的理论,用案例来说明基本理论;理论阐释式是由教师先讲透基本理论,然后通过案例对照分析,印证理论的正确性,以理论阐析案例。具体到财务管理教学实践,课堂讲授式可以采用列举式、讲评式和讨论式等形式进行。列举式最为简单一般,就是在讲授基本理财原理时,根据理论需要枚举相关案例,结合情景案例进一步深化理财原理。列举式教学所需案例虽然简单明了,但却能直接明白地说明理论内涵所在。我们在讲授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理论时,可采用这种方式。讲评式是指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财原理的深刻内涵,掌握理财活动的内容和理财方法,以及让学生熟悉财务决策的程序和决策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所引案例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折,并在剖析案例的过程中说明相关财务理论的运用和实现,以及财务原理和财务方法的逻辑推导过程。在讲授筹资方式的选择、资本结构的决策、财务杠杆的运用和股利分配政策等内容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讨论式是引导学生讨论案例,让其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见解,然后老师总结理财理论。

(二)课堂讨论式

课堂讨论式是指为了实现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财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养,教师根据相关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教学模式。根据讨论方式的不同,课堂讨论式可以分为理解式讨论和研究式讨论两种形式。理解式讨论一般是在系统性财务知识讲解之后,为了巩固和加深理财原理和理财方法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根据知识体系中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完整、结构简单的情景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讨论式教学一般可分为教师讲授课程基本内容、提出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点评三个阶段。研究式讨论的情景案例一般难度较大,波及的相关财务知识也较多,教师一般会在课堂讨论之前进行事先布置,提供难度大的综合性案例的相关素材;学生要在课下充分获得相关资料,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分析,根据分析结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各小组或个人再进入课堂进行专题讨论(罗真等,2005)[6]。相比较而言,研究式讨论更多地具有研讨课的性质,其在实施的过程式包含教师提出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见解、教师总结点评等四个基本步骤。可以说,不论是哪种形式的课堂讨论,都是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产物;课堂讨论也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对传统“填鸭式教学”的突破。当然,教师的引导作用,要始终如一地贯穿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要使课堂讨论始终围绕相关财务原理和知识,并能解决相关的财务问题,同时达到预期财务管理教学目的(宋媛媛等,2006)。在讲授公司治理问题、资金的筹集管理、营运资金的管理和企业并购等财务管理内容时,均可采用课堂讨论式。

(三)虚拟现实式

这是一种虚拟理财现场的教学形式,即组织学生模拟假想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在模拟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各项理财活动,以追求假想企业价值最大的目标。在虚拟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市场调查,要仔细分析来自企业内外部的数据资料,在种种正式与非正式的动态环境下做出各自的判断,经过不断的讨论磋商、会议协商等集体决策的程序后,从而做出虚拟企业现阶段理财活动最优决策方案。虚拟现实式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相结合、课堂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理财知识与理财实践相结合,其真实、直观、感性的特点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理财实践中更加清晰明白实践知识的来源与出处,强化了对财务原理的题解和认识。在虚拟企业的感召下,学生熟悉了理财过程和决策程序,锻炼了财务技能及驾驭能力,明白财务人员的角色地位,把理财原理和方法等的学习与实践企业理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建立了模拟股票市场,供学生体验证券投资之情境,我们也可以建立筹资谈判、投资分析、财务分析等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

(四)ERP“沙盘”对抗实训

EPR(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沙盘”对抗实训就是以独特直观的“沙盘”来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全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从事筹资、投资、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的一种竞赛式教学方法(王颖梅,2006)[7]。在沙盘之上,学生被分配在若干个相互竞争的模拟公司里,分别担任公司总经理、财务总监、销售总监、采购总监、生产总监等重要职位,根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决定模拟公司的产品、市场、销售、融资、生产等方面的长、中、短期决策,年末用财务报表的形式体现公司的经营成果,经营成果又决定下一年的市场份额,这样年复一年地进行持续经营。ERP沙盘对抗实训基本再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将“企业”搬进了课堂。在沙盘之上,企业的现金流量、产品库存、生产设备、银行借贷等指标清晰直观,学生感受到现场逼真的实战气氛;学生在模拟企业实战时,会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如充满风险的市场(产品)定位选择、生产时序优先安排决策、市场信息综合分析决策、市场竞标策略选择、资源配置与规模发展的平衡等等。针对出现的问题,学生必须通过团队共同分析、找出对策和组织实施。ERP沙盘对抗实训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其最大的特点是“在参与中学习”。在接近企业实战的对抗中,学行经历了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在团队的合作中,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突显了团队的协作精神,培养了他们作为企业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上述四种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各有特点,也各有侧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自行选择某一方式,也可以综合运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更能切实地提高教学效果,更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共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学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理财情境,了解财务决策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的能力。案例教学正是将企业的管理情境带入课堂的一种载体。案例教学的核心就是创设一种情境。理财原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财问题的讨论、理财方案的制定等都是围绕着案例进行的;财务个案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了相关财务理念、和财务管理方法,同时财务案例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在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能够高度投入到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中,也能在教师的组织下分析企业系统特征,根据案例所提供的信息,身临其境地进行思考、讨论与决策,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巧妙结合(潘广伟,2012)[8]。

(二)解决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这是与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本质区别。案例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案例教学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学生要在信息不对称和动态变化的复杂环境中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不划框架的自由讨论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财务理论和财务方法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张惠娟,2007)[9];不受限制和没有标准的答案,使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能力得以表达和发现,使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与才能得以展示;第二,案例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是强调学生“会学”了多少,而非“学会”了多少的学习(赵洪,2006)[10]。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没有标准答案。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个人或者是通过群体合作方式积极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过程,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与挑战他人观点的过程,都强化了学生的“深度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其更为关键的主旨在于让觉学生学会如何学习(tolearnhowtolearn)。第三,案例教学的过程,通常是一个由个人小组大组的有效合作和相互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地沟通,要学会尊重他人观点与不同意见,还要学会聆听和说服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了学生个人的沟通能力和说服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转变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方式

案例教学是对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和学生听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由“授人以鱼”被动学习到到“授人以渔”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学生充当看客或听众。所谓知识也好、信息也好,都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别敦荣,2009)[11]。这种方式缺少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教师因为优先掌握知识而成为课堂的核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使教学的关注点偏向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们是案例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是教学的促进者、推进者和辅导者。这样,教师由知识的输出者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由传统和法定的“外在依附”权威向由感召的、专业的“内生生成”权威转移(张良才等,2003)[12]。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财务理论的硬性灌输和抽象宣讲变成了一个个蕴含丰富理财务原理和理财知识的案例情境,学生也由之前的宣讲式教学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主导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独立思考情景案例的缘由问题所在,要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遇到自己知识不能解决的难题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亦或是团队合作的方式积极探索,不断地超越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以找到更加合理的、更为见解性的和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所以,案例教学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发生了实质性的迁移,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三、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挑战

(一)对教师的权威心理和执教能力提出的挑战

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注重理财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把自己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者”,他们习惯于自己是知识的拥有者,认为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他们认为只有在知识储备方面优于学生,才能驾驭学生和课堂。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是借助于情景案例进行“教”与“学”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情景案例不仅对于教师来说是新的,案例中所波及问题的解决方式和解决办法,也因其多变性和多元性,让教师处于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案例讨论的分析与辩驳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次新的尝试。所以,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先知者,也不再是问题的解决者,更不是课堂的操纵者。学生可以利用先进和资源与渠道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也可以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信息,甚至是一些教师都不具备的信息与知识。这样,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与主导,师生之间的交流由自上而下的交流转变为的探讨式的平等对话;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由权威性领导转为向非正式的平等对话。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财务知识、提出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恰当的案例情境,如何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思索和探讨,如何把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团体合作,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对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首先,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他们精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教师才能对财务案例有准确的把握和恰到好处的分析,才能对学生的案例剖析进行画龙点睛的点评;其次,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案例分析的组织者、引导者,是课堂讨论的参与者和控制者;是案例分析讨论结果的评判者,多重身份与角色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有效组织、积极引导、适当参与,并对进度做有效控制,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最后,案例教学还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能。案例教学是教师口头表达、语言功底、非语言行为举止和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等综合能力和与学生沟通力的体现,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驾驭好案例教学。

(二)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提出的挑战

第12篇

(一)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

在传统教学中,课程的主要安排是课堂理论教学,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缺乏企事业管理的实践经历,他(她)所教给学生的也只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与实际容易脱节,对管理原理的解释缺乏针对性的案例或有案例而解释不到位,结果常常是纸上谈兵。

(二)教材建设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是国内和国外企业经典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不断更新、完善和发展,一方面却因为不少高校把管理学等同于其他专业基础课,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多年前出版的老教材,知识陈旧、案例老化、方法落后,大大影响了学生对前沿知识的学习、接受和理解。

(三)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落后

原理课的教学最容易陷入“填鸭式”的“满堂灌”,没有师生互动,或即使有也因为互动不到位而流于形式。虽然在有的教学过程中也引入案例分析,但因为方法不佳,学生参与度低,没有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充分锻炼,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现行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主要依靠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虽然平时成绩占了一定比例,但因为课堂教学内容容量很大,课堂理论教学时数又少(36学时或54学时的),不能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要在期末卷面考核成绩中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努力度、创造度、收获度是件比较困难的事。

(四)合适的教学案例较少

案例在原理讲述中的作用,相似于高等数学课的公式应用:数学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必须通过多个例题的讲解练习,学生才能掌握;要让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理解透彻,也得通过多个案例的分析。但国内教材中多为理论阐述,配套的教学案例较少(多为每章或多章后附1-2个),使得课堂教学所能选择的案例内容少,纯理论讲述往往引不起学生共鸣,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收不到应有效果。

二、管理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重新审视课程定位与教学理念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管理素养的任务,具体包括引导学生明确管理的角色认知,掌握工作方法,提升协调、沟通和决策能力,拥有团队精神和人本主义意识,形成现代管理思维理念等。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目标应该是企事业单位的中层管理者。根据管理学原理,中层管理者的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三者之间的比例应该是相当的,从而决定该课程的定位:

(1)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坚持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

(2)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实训,注重能力培养;

(3)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度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所“教”的管理原理原则应该结合目前企事业单位的现实,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原理原则提些思考问题,让学生课外查资料寻找答案,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从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我总结发现、自我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实现这些转变,不是单靠管理学科的教授者转变理念,院校的管理者,直至教育部门的管理者都要对此有认识,在众多部门的配合下才能保证付诸实践。例如上海市教委吸收MBA的好做法,规定应用性学科的教师必须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半年以上,并给予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给予时间与经费的支持),切实解决任课教师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为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如在20世纪90年代海尔集团迅速发展的时候兼并了青岛红星电器厂,并很快利用海尔的管理经验使红星电器厂扭亏为盈,这一经典管理案例被哈佛商学院收入其管理学教材中。我们在管理学教材建设方面也要向国外学习,对国内外管理学的最新理论及案例进行精心选择,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案例。另外,因为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的宽泛性,与后续的有些专业课程如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在内容上会有不同程度的重复。因此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基础性特点,对涉及后续课程的有关内容的讲述要做适度的调整。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法是最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要提高这种方法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大力推行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和教师一起为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方面可以给自觉性差的学生以学习的压力,一方面成功解决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现在常用有效的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管理游戏、团队教学法等。但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首先,教师要对管理理论理解到位,才能挑选到与之相适合的案例;其次,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才能挑选到时效性强、现实性强,同时又有一定深度的案例,才能达到真正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再者,对案例教学还需要特意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有备而来、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能遵循事先的教学安排进行讨论活动,避免案例教学最容易出现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松散局面。哈佛商学院MBA的学生一共要学800个案例。我们国内教材中没有那么多的配套案例,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收集。现在被教师尝试采用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和团队教学法的共同特点是学生参与教学中。教学设计的方案不同,学生的参与度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学校将班级改制成模拟的贸易公司,选出总经理、副总经理,成立人事部、财务部、采购部、市场部、销售部等。根据每章节内容,创设不同的模拟子情景:每个学生根据所学的组织职能知识拟定自己的岗位工作职责,让总经理、副总经理与各部门负责人一起协商组织结构的设计,讨论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这些管理职能中的具体方法等。但实施这类仿真模拟有时需要昂贵的设施,另外,参与的学生多了,课堂突发性事件难以防范,教师难以左右教学局势的发展,因此一般条件下较难以做到。

(四)改进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应用性非常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课程目标的重点。现行的课程考核一般分为两部分: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和总结性考核(即期末成绩)。例如重庆三峡学院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平时表现占20%,大作业占20%),总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知识性考核占40%,能力性考核占60%)。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平时课堂考核占1/3(包括课堂讨论、主题辩论、案例总结等),平时课后考核占1/3(包括课后作业、小论文、专题调研报告等),期末理论考核占1/3(包括知识性考核占40%、能力性考核占60%)。平时成绩该记哪些内容,期末笔试又该如何出题与分布分数?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1)合理成绩折算比例。形成性考核成绩内容应该有平时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情况,大作业(主要是指课后作业、小论文、专题调研报告等)情况;总结性考核(即为期末考试)成绩内容包括知识性考核与能力性考核两部分,占分一般前者略少于后者。考试题型多样化,使课程考试既有一定深度,又有一定广度。

(2)将个人考核和小组考核相结合,灵活运用其他考核方法。为了避免卷面考核的不足,有的学校采用了:①课堂抽题签进行口试考核;②随堂开卷综合分析相关案例考核;③通过网络模拟管理环境进行相应问题解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