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48: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面包旅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3年,那位旅居西班牙的好友回国发展,在聚会时我见到她,问她回国打算做些什么。她微微一笑,告诉我已经加入了一家虽然刚起步,但却很有意思的公司,名叫“面包旅行”,创始人叫彭韬,是一个曾经走遍七大洲40多个国家的骨灰级旅行爱好者。
这家公司发展之快,超乎你的想象,2012年8月和2013年9月就分别获得祥峰和宽带资本累计近千万美元的投资,2014年“面包旅行”更是获得由腾讯领投,富达亚洲风险投资和宽带资本跟投的5000万美金,成为备受瞩目的一颗新星。
笔者按耐不住,择了日子,走进“面包旅行”,去探一探究竟。没想到让人印象最深,也是最不起眼的一处地方,就是彭韬的办公室。这里十分狭窄,三四平米大小,布置也十分简单,一个普通的电脑桌,一堆沙发,基本上就没别的东西了。在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彭韬在旅行途中拍到的各种动物照片。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彭韬出生于湖南,爸爸是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一名工程师,妈妈是一名教师,彭韬还有一个姐姐。彭韬从小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并没有机会去旅行。等到邵阳市一中念书的时候,彭韬加入了校篮球队,后来还成为了校队的主力,同时,彭韬的考试成绩也经常是年级第一名,可谓是风光无限,天之骄子。彭韬自己也坦承,那时对人生有着很高的期望。
不过,因为彭韬的上一届学生考砸了,使得原本有保送资格并打算报送彭韬的华中科技大学,丧失掉了保送的资格。彭韬虽然考了很高的分数,但却并不敢报考清华,而是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电信专业。4年后,他又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留学,一待就是8年。
8年后的2004年,彭韬从墨尔本大学博士毕业,先是留校任教了半年,然后就和几个朋友成立一个名为IntelliGuard的公司,参加了墨尔本大学商学院组织的创业比赛,拿到了第一名。之后获得数百万澳元的投资,并在中国设有分公司,产品销往亚太地区。2009年,彭韬思前想后选择了退出,并转而去全球最著名的咨询公司做了两年战略咨询工作。2011年,他又被朋友邀请加入一家专注移动互联业务的IT公司做联合创始人。2012年初,出于对旅行的热爱,彭韬又决定开始自己的“面包旅行”之路,并在2012年5月了“面包旅行”APP。
“面包旅行”创业初期,启动资金不到100万元,主要是彭韬自己和朋友的钱。开始时办公室是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民宅,房间里只能摆6个人的座位。很长一段时间,彭韬只能在阳台或者小区的咖啡屋里办公。
但彭韬从不在乎这些,他是一个内敛而又激情澎湃的人,也是一个和旅行密不可分的人,他对旅行的热爱和理解,往往会把人带到那些神奇的世界里。
“面包旅行”的名字构思,来源于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汉赛尔与格莱特》。故事讲述了两个孩子汉赛尔和格莱特,出生在贫困之家,家里因为缺吃少喝,继母决定把孩子领到森林里扔掉。汉赛尔比较聪明,他在去森林的过程中悄悄地撒下面包屑,想借着面包屑找到回去的路。但是森林里的鸟儿把面包屑给吃了,于是兄妹二人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彭韬不想面包屑被鸟吃掉,所以他做了面包旅行,存在云端,面包屑就不会被鸟吃掉了,沿着面包旅行记录的轨迹,就可以找到回家路了。
在拿到融资后,彭韬就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新一轮招聘,在“面包旅行”的招聘信息里,笔者看到,每年公司都会提供8000元的机票报销费用,以供员工出去旅行。而公司的年会,更是选择在了泰国举行,员工可以很方便地体验自家产品。
彭韬经常会写一些专栏,分享自己的很多感悟。2015年的第3天,彭韬见到了传媒巨子默多克,很快,他就在专栏中分享了他从默多克那里学到的宝贵经验,其中最宝贵的一条是:永远不要害怕失败。
采访的最后,彭韬讲述了爬乞力马扎罗山的经历。“我爬过乞力马扎罗山,非常有意思,当时有3个最大的挑战,第一是高原反应,头晕晕的;第二是很容易睡着;第三是特别冷,快到山顶的时候,因为准备不够充分,我喝的水结冰了。最后咬着牙,经过9个小时之后,一步一步,爬到了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那种感觉真是非常美妙。”
创业也是一样,对于彭韬来说,他从乞力马扎罗山的一边,一步一步,走到了山的最高处,也是最美妙处。而在乞力马扎罗山的另一边,他正带着”面包旅行”以及遐想和创举,一步步走,向自己人生的最高点。
对话彭韬:旅行,钱不是问题
投资与理财:2014年4月21日,”面包旅行”收购了北京山水假日旅行社,这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
彭韬:收购旅行社的目的,就是告诉用户,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咨询的平台,我们还要把旅行体验带给你,让你能享受到”面包旅行”品质。我们也会将世界各地的合作方的服务,提供给用户。在我们看来,世界分两类人:一类是旅行者,一类是提供旅行服务的人。中间应该由平台对接。
移动互联网有两个特点,一是去中心化,一是去中介化,“面包旅行”可以把手机变成遥控器,你的整个旅行都不用再担忧。
投资与理财:你作为一个去过那么多地方的旅行者,是如何看待钱与旅游的关系的?
彭韬:对旅行者来说,钱不是关键,我曾住过伊斯坦布尔1万多元一晚上的房间,也曾在巴基斯坦花12元,和几个人住一个通铺。旅行所能带来的乐趣,也是无法用钱去衡量的。
对于”面包旅行”,上市绝对不是我唯一的目标,我十分乐于把好的体验带给用户,让更多人体验到旅行的美好与自由,同时也会让这个世界更加有人文关怀,因为通过旅行,你的视野会更加宽广。
出门行李别忘拿
出发的时刻终于到了,备好行囊上路吧!等等!出发前咱还得先检查一下行李带够了没。
笔者每次出游前,都会列一张清单,把必带的物品都写上,然后在清理行李时逐一核对。但有时候还是会忘了某些东西,比如出发前忘了给电子设备充电,或者忘了关好窗户等。想要万无一失的出门,《穷游清单》就必不可少了。
《穷游清单》是一款方便的旅行准备利器,它能提醒我们带上各种路途中必备的物品,帮我们做好行前的各种准备。我们只需创建一个自己的物品清单(如图1),从清单库里选择项目,然后在每项后面打勾就行了。软件的清单库做得非常详尽,基本上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都有。计划得好能让你的旅行装备刚好合适,为你的旅途减负哦!
当然,如果想偷懒的话,软件还预设了几个清单,我们可以直接套用即可(如图2)。
行程规划不用愁
总算到了目的地,可以开始玩了。该怎么玩呢?选择了自助游的笔者一点也不担 心。虽然自助游一切吃、住、行都要自己搞 定,但只要做好行程规划就一切OK啦!怎么做规划呢?当然是参考别人的游记啦!
《旅行家游记》就是一款非常棒的手机应用,里面的游记是从蚂蜂窝网站数十万篇游记里精选出来的。绝大部分都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旅游攻略,具体到怎么坐车、怎么玩,甚至哪里有特色的小吃以及具体消费等(如图3)。
如果是想要出境游,《穷游锦囊》则更适合我们。里面的每一个旅游锦囊都是由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旅行者原创,并由资深旅行编辑编撰。它提供了国外各个旅游点的风土人情、交通住宿、景点导游、安全忠告以及当地信息,可以让我们抛开沉重的旅游书籍和资料,轻松玩转出境游哦(如图4)!
当然,别人的攻略不一定适合自己。我们可以多看几篇攻略,整理出自己的出行计划,去哪儿、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都定好计划,争取不留遗憾。就像笔者去年国庆从厦门旅游回来后,一直后悔没去品尝著名的黄则和花生汤,实在是遗憾呀!
导航软件为我指路
计划好了要去哪玩,但怎么去又是个新问题了。人生地不熟的,打的貌似是最好的选择。不过,咱还是节约一点,选择乘公交车或者地铁吧!
不管是乘车还是步行,《百度地图》都是我们导航的好帮手。作为国产用户数最多的地图导航软件,《百度地图》提供了很多对旅行有帮助的功能,比如公交查询、自驾路线查询等。只要定位好自己的位置,然后输入目的地,即可方便地查出公交、自驾和步行路线,甚至还能提供语音导航服务,非常给力哦(如图5)!
笔者以前在鼓浪屿岛上转悠时,就是靠《百度地图》来定位和指路的,不然还真找不到想去的地方。同类软件还有《高德地图》、《搜狗地图》和《老虎地图》等。如果大家只是为了查询公交和地铁的话,还可以使用《8684公交》和《8684地铁》。
随身导游讲景点
到了到了!总算顺利抵达了旅行计划上第一个景点,咱得赶紧进去。一进去,笔者却傻了眼,这该怎么玩啊?看着不远处的旅行团,笔者实在拉不下脸去蹭导游,难道就这样。别慌,还好笔者早有准备,那就是《玩伴》。
《玩伴》是一款非常棒的旅行计划管理和景区导游软件。它可以根据游客位置自动播放所在景点的真人语音解说,同时提供文字介绍和景点图片(如图6),并推荐景区最佳游览路线,让我们省时省力全面玩转景区。目前《玩伴》覆盖了91个城市,景区3 000个以上,有了它我们就能可劲儿的放心玩啦!
旅行过程乐分享
旅行是愉快的,愉快的心情怎能不跟别人分享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面包旅行》
与众多的旅行攻略类应用不同,《面包旅行》是一款帮我们记忆旅行的应用。在旅行途中,我们很难随时用文字记录下所思所想,而拍照则方便得多。《面包旅行》可以帮助我们把旅途中的照片按时间和地点组织起来,每天的旅行日记就自动生成了。只要看看时间线上一幅幅精彩的照片,一次完美旅行就自然呈现了出来。
在《面包旅行》上自动回放别人的精彩游记或者是观看那些正在直播的旅行,仿佛我们也跟着对方一起旅行,这种观看游记的方式非常有趣哦(如图7)!
要说起我舅舅的身高,就一个字??矮。一只老鼠都能把他踩扁。
一天,我和舅舅去散步。他可不是走在我旁边,而是在我头上“旅行”。因为他太矮了,只能把我头当作“森林”,再我头上“旅行”喽!
走了一会儿,我忽然被一只猫拌倒了,本来是一件小事,可“不幸”的是??舅舅从“森林”里掉出来了,还好被我急时发现,要不,他还不被“巨人”们踩死呀!
别看我舅舅人“小”,他力气却很大,和我们这些“巨人”的力气差不多。正因为他人“小”,力气却很大,所以才经常惹来许多麻烦。
就举一个例子吧:有一天,舅舅买完面包回来,因为他太矮了,只能“举”着面包。“巨人”们看不见他,以为面包在“走路”,个个吓地鸡飞狗跳、撒腿就跑。哎,没办法,谁让我的舅舅长的这么矮呢?
我这个舅舅,简直是“小人国”里的居民。
旅游观光,既可增加见识、陶冶性情,又能锻炼身体、开阔心胸,因此已经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正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离开了熟悉的家庭餐桌,旅游途中有时吃却成了问题。旅游期间由于体力消耗大,精神高度兴奋,对营养素的消耗量增加,然而,有些人只顾玩得高兴,对吃不加注意,甚至每日以面包、方便面为食,如此旅游,则可能出现营养素缺乏。
旅游途中,人们经常食用的食品有面包、方便面、火腿肠、茶叶蛋、咸菜和甜饮料,其中面包和方便面虽然可以供应热量,但是蛋白质含量很低,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很不足。火腿肠中的成分是瘦肉、肥肉、大豆蛋白和淀粉,如果加入瘦肉的量少,蛋白质的含量并不高,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比较缺乏。茶叶蛋富含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却缺乏维生素C、铁和钙。咸菜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和较多的纤维素,但维生素已遭破坏。甜饮料以精制糖为主,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由此可见,旅游途中容易缺乏的是维生素C、钙、铁等微量营养素,如果不吃鸡蛋,则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也容易缺乏。那么,怎样安排旅行中的饮食,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要求呢?
一个简单易行的措施是喝牛奶。牛奶中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既解饿又解渴,是老少咸宜的好食品。旅游时,带上几盒纸盒包装的纯牛奶(注意要选择保存期为半年的灭菌奶,而不是消毒奶),每天喝两盒,对补充营养极有益处。如果买不到盒装牛奶,每日早晚冲两杯奶粉也是一个好办法。
另一个有益的办法是吃水果。在外旅行时蔬菜较难保证,但购买水果的机会较多。虽然水果的营养价值不及蔬菜,但对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一定帮助。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有猕猴桃、草莓、山楂、大枣、柑橘、芒果、西瓜等,每日食用,有助于促进食欲、恢复疲劳。水果罐头和果汁饮料在加工中几乎损失了所有的维生素,因此不能用它们代替新鲜水果。
还有一个办法是恰当地吃些零食。淀粉类甜食对健康益处不大,而瓜子、开心果、松子、杏仁、葡萄干、无花果干等坚果和干果类零食营养丰富,可以补充营养素。此外,旅游中还要注意多喝水,以排泄体内废物,弥补出汗的损失。有些老年人害怕上厕所而不肯喝水,这样对健康是不利的。
总之,旅游中携带的食品,应包括提供热量的面包等淀粉类主食,提供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的鸡蛋,提供蛋白质、钙和多种维生素的牛奶,提供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水果,提供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干果和坚果类零食,以及矿泉水。甜饮料和火腿肠对营养补充意义不大,并不是旅行中的必需食品。
罗马机场和意大利其他地方一样,在这里,“吃”的重要性丝毫未被冲淡、剥夺,拖着大包小包的人们站在不提供赝位的咖啡店小圆桌前热热闹闹地吃喝,卖新鲜出炉剪披萨的小店生意照旧兴隆,不过化繁为简,只有玛格丽特一种口味。
夹火腿奶酪的面包是把半片面包挖空了,塞进满满的奶酪吃之前加热至奶酪半溶,看上去极为诱人。我当时不饿没吃,后来一路耿耿于怀。
到了阿姆斯特丹机场,就是一派清洁明亮理性了,火腿奶酪面包只是切片奶酪火腿夹入开两片的面包而已。但酥皮肉卷和夹火腿奶酪的千层酥都可人,我难以取舍,最后,纯粹因为在机场的缘故,两样都要了。大嚼温热松软的酥皮点心之际,斜视旁桌冷冰冰的火腿奶酪面包,暗自庆幸自己的英明。
机场真是一个奇怪的地方,足以诱惑我们做出种种大违常理的举止,例如,点双倍分量的食物,以及光顾机场免税店。
观在的机场免税店,我认为,早已经名不符实了。价格这东西的奥妙不是我们这种简单的头脑可以明白的,仅仅从我较为熟悉的巧克力和鹅肝酱来看,有什么道理比北京超市里还贵?食品关税不是100%么?由此对我不熟悉的更多的商品发生了怀疑。
机场总是充斥着傻里傻气的旅游纪念品(在阿姆机场,就是陶瓷小鞋、郁金香花种和砖头般沉重的荷兰奶酪),你800年也不会想起要买的烟、酒、名牌眼镜、手表、香水、刀具、旅行包……似乎全世界既过时又昂贵的滞销货品都集中在这里,希冀藉由“机场免税店”这个诱人光环,让某个失去理智的傻瓜欢欢喜喜把它们搬回家。
阿姆机场提供的唯一一点新意,是RIJKS博物馆的商店,可以比在别的地方多消磨10分钟。但这也不意味着我要把印有梵高画作的杯子和笔记本搬回家,以坐买自己无可救赎的旅游者身份。
整个阿姆机场唯一值得一买的,我认为,是散卖的多种口味的GODIVA巧克力。你可以挑选真正喜爱的口味,因此没有盒装的那么甜,在北京没名气的比利时手工巧克力也要这个价钱,这可是GODIVA啊!
可是,事情永远不如你想象的那样,GODIVA专柜前挤着几个识货的日本女人,别的地方也并非门可罗雀。每一个手持登机牌并由此获得在机场免税店大肆购物权利的游客都心有不甘地在大同小异的各家免税店窜来窜去(它们可真不少),惟恐遗漏了最后一个胡乱花钱的机会――也许来两条好香烟,万一家人急病人院可以打点医生?或许仁慈一点,为那个多话又讨嫌的侄女也带上一件小礼物――一个名牌钥匙包?现在固然用不着,但倘若十年八年后升了职就用得上一个体面的旅行箱,而不用担心眼下这个多丢人了……
W: I’d like a piece of bread, a glass of milk and, and ……
(Suddenly she finds a magazine on the table nearby. On the cover, there is a picture of a cock. She takes the magazine before the waitress.)
W: Excuse me, what’s this in English? (She is pointing to the cock)
Waitress: A cock.
W: What do you call a cock’s wife?
Waitress: A hen.
W: And what do you call a hen’s children?
Waitress: Chickens.
W: what do you call chickens before they’re hatched?
Waitress: Eggs.
W: Well, well. That’s great. A piece of bread, a glass of milk and two eggs, please.
Waitress: Ok, just wait a minute.
W: Thank you very much.
Waitress: You’re welcome.
中文翻译
一个中国小女孩在伦敦
一个中国小女孩正在英国伦敦旅行。现在,中午12点了,她非常饿。她来到一个饭馆,想吃一片面包、一杯牛奶和两个鸡蛋。可是她的英语不是很好,她又忘记了“鸡蛋”这个英语单词。看!女服务员来啦!
女服务员:你好,请问要吃点什么?
小女孩:我想来一片面包,一杯牛奶和,和……
(忽然,她看见餐桌上有一本杂志,封面上有一幅公鸡的图案,她把杂志拿到女服务员面前。)
小女孩:打扰一下,请问这个用英语怎么读?
女服务员:公鸡。
小女孩:你怎么称呼公鸡的妻子?
女服务员:母鸡。
小女孩:那母鸡的孩子呢?
女服务员:小鸡。
小女孩:小鸡出生以前呢?
女服务员:鸡蛋。
小女孩:对,对,非常好。我想要一片面包,一杯牛奶和两个鸡蛋。(带着满足的神情)
女服务员:好的,请稍等一下。
今天下午,还不到两点,平日比谁都懒的妈妈一下子起了床,洗了脸,下了楼,骑上了自行车,飞似的去大街上买去兴城的物品了。
在妈妈走后,我看了一个小时书,写了一个小时字,玩了一个小时QQ,又出去玩了一个小时。经过了四个小时后,妈妈终于拖着她那疲惫的身子,骑着自行车,慢慢的回来了。
她的收获可真不小,只见她的身上背着一个上面写有时带之旅的旅行包,打开他一看,里面的食品可真多,有小食品,面包……这回,旅行包变成了个食品家园,让你垂涎欲滴。
“呀!我忘买矿泉水了!”妈妈叫道。我和妈妈去买矿泉水。
我们去了一家超市,经过妈妈的细心挑选,他终于选中了一种,而且一买就买了十瓶。之后,就回到了家。
我真希望明天早点到来。
青年时期,俄罗斯文学、艺术深深影响过我,至于美食,俄罗斯的概念却有点模糊不清。当被人指认土豆色拉、面包粉炸猪排、罗宋汤是俄罗斯美食时,我总是有点不甘心,感觉称它们为美食似乎属于边缘扩大化,那不是我们家里从小吃大的家常菜吗?所谓美食是指优于一般食物的美味,能获得艺术般享受的口腹之欲。
在我的印象中,人们称呼俄罗斯菜时总会微笑着称之为“俄罗斯大餐”,如同法国大餐、意大利大餐一样,“大餐”两字总让人心生崇拜,我也在等待机会,向往那一场饕餮之宴。
机会来了,我参加一个朋友组织的俄罗斯旅行团,是一群搞艺术的朋友,相约去16天,深度游一游。去俄罗斯旅游,在那么多世界闻名的文学艺术财富面前,精神享受当然放第一位。至于吃什么,我还真不是很在乎。之前在上海吃过俄餐,比如大剧院马克西姆餐厅,又如作家协会门口的玛赫咖啡馆,可我觉得更正宗的俄罗斯菜在本土,在我即将到达的俄罗斯土地上,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那些俄罗斯小说、电影中人们享用的鱼子酱、红烩牛肉、烤鸡、甜菜汤,哪怕质朴如小馅饼、酸黄瓜、大列巴。当得知旅行社将我们用餐大多数设定为中餐时,我还笑了,想旅行社还真爱护我们中国胃。
我们一行大多是画家、雕塑家与作家,行程安排人文气浓,令人满意。我们住的酒店自助早餐国际化,有俄罗斯馅饼、大香肠、生菜酸黄瓜,也有意大利面,甚至有中国咕K肉、蝴蝶酥,可辗转几个酒店相差无几,没几天就吃厌了。
每天的行程安排很紧,体力消耗大也不怕,饱餐一顿就行。可没想到在俄罗斯的中餐馆,店招上写着“上海”、“北京”饭店,可做出来的菜还不如村子里老大娘柴草灶头烧的,每顿吃那些面目不清的土豆、卷心菜炖肉骨头,一大盆陈米饭,一大盆清汤,人快被逼疯了。此时“中国胃们”纷纷叫嚷:“给我们吃俄餐吧,讲好的俄餐呢?”不求大餐,小餐即可。
终于在莫斯科附近的金h小镇,大巴司机带我们到了一家原本不对旅游团开放的饭店,吃到一顿比较像样的俄餐。花团锦簇的桌面上端来滚烫的小瓦罐,红菜汤上漂浮着酸奶油,里面有货真价实的牛肉;清爽的蔬菜色拉,油汪汪的土豆泥上是煽得喷香到位的芝士鸡排;精致茶具和红茶配果酱面包,餐后冰淇淋……我们这些一直保持着礼貌与忍耐的人终于在饭桌上展开笑颜了,纷纷说,这才是俄罗斯人的餐桌,有一定的餐桌礼仪,味道是正宗传统风味。同行大雕塑家也忍不住开口道:“俄罗斯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美食也不例外。1950年代我还是小青年的时候到莫斯科、列宁格勒向‘老大哥’学习,吃的都是俄餐,海鲜、鱼子酱、牛羊肉都很丰富,做得很好吃。今天大家吃的就是普通乡村餐馆的俄餐,当然今天厨师做得很认真。”
是的,正因为这顿俄餐是在我们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吃到的,特别美味,大家都舒了口长气。之后我们又吃过两顿俄餐,其中一顿是中国人开的店,每人还掏出美金加钱补了与中餐的差价,结果窗明几净、花花台布的西餐桌都空着,却把我们安排去用中餐的圆台面,给我们吃黑嚓嚓的酸面包、乏善可陈的土豆色拉,红菜头汤清汤寡水烧得像萝卜丝汤……
跟团旅游很多方面就是没选择,我在朋友圈吐槽吃得太差了,有人建议我脱团去大宾馆、大饭店自费来一顿海鲜大餐,可是时间呢?车呢?想得美!就附近小超市买罐鱼子酱回宾馆涂涂咸饼干补充营养吧。后来我与女伴捞到机会脱了一小时团,是在团餐店旁地下室门口看见一块画着乌冬面的招牌,钻进去看原来是韩国人开的酒吧。我们要了两碗乌冬面,不一会儿六碟泡菜、满当当两碗海鲜乌冬下肚,好舒服。回过神来我不免怪叫,来俄罗斯没吃到大餐也就罢了,逃出来吃韩国乌冬面,这算什么事儿啊!
全世界最平民的食物都有统一的特点――可以垫饥。其中绝对有扎实的淀粉含量,正如我们家常的包子、馒头、葱油饼。而热狗(hot dog)一经发明,就因为它既管饱解饿。又带有肉肠的美味,制作也十分方便而风靡全球。
美国流行热卖
印象里美国是快餐的最大发源地,“时间就是金钱”,这样的社会法则在美国最有代表性。一般来说,快餐都会对味道打折扣,但只要在时间、营养、美味与价格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也就能获得极大的支持率了。热狗就是在快餐法则中,经得起考验的一种。
仔细考察一下,热狗的滋味也并不单调,在美国,一般用烤好的软面包来包,香肠也有烟熏、烤制、用啤酒来煮等等做法,除了猪肉香肠外,也有鸡肉或者牛肉的。而酱,最常见是ketchup(西红柿酱)和mustard(芥末酱),还有一种肥美口感的美乃滋酱。用来搭配的还有芝士、洋葱、生菜、腌橄榄、酸黄瓜等等,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来搭配,一般2美元就可以买一个。
德国才是出生地
但在美国成为速食传奇的热狗却拥有纯正的德意志血统。其实,最初热狗的出现是因为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出品了一种窄长条状又圆滚滚的香肠,当地人将它或煮或烤或烟熏,做出了很多吃法,其中就有用它来央面包的。当它传到美国,美国人看到它立刻联想到了产自德国的一种身形长条的名犬“dachshund(腊肠犬)”于是就沿街叫卖“快来买刚出炉的dachshund香肠啦!”没想到这句话激发了美国一位漫画家的灵感,他画了一个大面包,里面就夹了个可爱的dachshund犬,并且准备配上文字,但这拗口的拼法难住了他,干脆就写了“hot dog”,可以说热狗的流行全托了这简洁名字的福。
美式热狗
原料:
热狗香肠(或火腿肠)1根,生菜叶1片,洋葱半个,胡萝卜小半根,色拉油、盐和胡椒各少许,长面包1个,番茄酱(根据口味也可以用蛋黄酱或调制的芥末酱)1大勺
制作步骤:
1 用刀在香肠上划出斜纹;
2 将洋葱和胡萝卜切成丝;
3 在平底锅中倒入两小勺油,加热后放入香肠略煎;
4 倒入洋葱和胡萝卜丝,略炒一下,撒上盐和胡椒;
5 将长面包在微波炉中稍微加热,从中间切开,切口处夹人生菜叶、香肠、洋葱丝和胡萝卜丝;
6 最后在表面挤一条番茄酱。
秘诀:
生命银行
文/杨竞
4个20岁的青年去银行贷款。银行答应借给他们每人一笔巨款,条件是他们必须在50年内还清本利。
第一个青年想先玩25年,然后用生命的最后25年再努力工作偿还,结果他活到70岁都一事无成,死去时仍然负债累累。他的名字叫“懒惰”。
第二个青年用前25年拼命工作,50岁上他还清了所有的欠款,但是那一天他却累倒了。不久他死了。他的骨灰盒上挂着一个小牌,上面写着他的名字:“狂热”。
第三个青年在70岁上还清了债务,然后没过几天他去世了,他的死亡通知书上写着他的名字:“执著”。
第四个青年工作了40年,60岁上他还完了所有的债务,生命的最后10年,他成了一个旅行家,地球上的多数国家他都去过了。70岁上死去的时候,他面带微笑。人们至今都记得他的名字叫作“从容”。
当年贷款给他们的那家银行叫“生命银行”。
(杨春晖摘自《爱人》2003年1月上半月版)
砝码
文/简单
有这样一则幽默:
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邻居的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觉得本应是3磅重的一包黄油似乎太轻了点儿。于是他开始定期地称一称黄油,发现每回都是分量不足,就是说,他每次都是多付了钱。
他特别生气,便开始向执法机关提出诉讼。这样一来事情就闹到了法官那里。
“你没有天平吗?”法官问农民。
“有哇,法官先生,我有一架天平。”农民回答道。
“有很准的砝码吗?”
“没有,法官先生。我不需要砝码。”
“没有砝码,那你怎么称黄油呢?”
“这好办,”农民回答说,“你瞧,就在面包师从我这儿买黄油的这段时间里,我也一直买他的面包。我总是要同样重量的面包。每次这些面包就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砝码不准,那就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了。”
于是,法官判定农民无罪,而面包师不得不承担诉讼费用。
看完这个故事,我心里一动,我惊讶于这则幽默所蕴藏的含意。是啊,我们怎样对待世界,世界就会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周围的人也会怎样对待我们。你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别人越多,你得到的也会越多,你越吝啬,越会一无所有。
(谢志斌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02年第23期)
纵身入水
文/[美]刘墉
人们在冷天游泳时,大约有三种适应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边,将水撩到身上,使自己能适应之后,再进入池子游;有些人则可能先站在浅水处,再试着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渐蹲身进入水中;还有一些人,做完热身运动,便由池边一跃而下。
据说最安全的方法,是置身池外,先行试探;其次则是置身池内,渐次深入;至于第三种方法,据说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发心脏病。
但是相反的,最感觉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种,因为置身较暖的池边,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
倒是一跃入池的人,由于马上要应付眼前游水的问题,反倒能忘记了周身的寒冷。
与游泳一样,当人们要进入陌生而困苦的环境时,有些人先小心地探测,以做万全的准备,但许多人就因为知道困难重重,而再三延迟行程,甚至取消原来的计划。又有些人,先一脚踏入那个环境,但仍留许多后路,看着情况不妙,就抽身而返。当然还有些人,心存破釜沉舟之想,打定主意,便全身投入,由于急着应付眼前重重的险阻,反倒能忘记许多痛苦。
“那日帕劳潜水,正为上帝的奇作美景唏嘘不已,突看见水面漂浮一烟盒,心中暗骂哪来的无德之人,这么干净的水怎丢的下手!突然看见烟盒上两个大字‘(中华)’!臊的我上去—把捏在手里,像做贼一样生怕被别人看见、一直带回岸边,朋友啊,去别人家做客咱客气点,‘中华’这两个字的脸丢不起啊!”
——@黄渤
有钱的中国人来了
来自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2012年春节期间在高端奢靡品牌的花费高达72亿美元,这一数字堪称史无前例。世界旅游组织估计,中国境外游客人数到2020年将突破1亿。跟着中国大陆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与消费观念的变化,这些数字仍在不断刷新中。全球最大的精选旅游特惠平台travelzoo旅游族联手美国cnn旗下旅游媒体共同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游客海外旅游期间的购物开支在亚太区遥遥领先,平均每次出行的购物花费为874美元,折合人民币5547元。洛杉矶旅游和会议委员会公布的最新数字,2012年到洛杉矶旅游的中国游客达45.9万人,继墨西哥和加拿大之后排名第三。从增幅上来看,中国游客人数比2011年增长35%,是所有国家游客中增幅最大的。2012年洛杉矶的留宿访客有2790万人,消费金额达到157亿美元。其中国际旅客则达600万人,消费则达到54亿美元。据澳洲《星岛日报》报道,去年来澳洲旅行的外国游客已增加550多万人,其中中国观光客占新增人数的1/3。而国际游客调查显示,与2011年相比,去年海外游客人数增长5%,在澳洲境内的花销由182亿元,增加到189亿元。其中来自中国的游客,由2011年的513000人,增加到去年的592000人。他们在澳洲的开销由28亿元,增加到31亿元。中国游客境外购买力强劲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购物成为了出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从境外购物与消费专业机构环球蓝联(globalblue)3月14日在京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游客退税购物金额达到了创纪录的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4亿元),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购物者的头号客源国。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中国游客海外消费在2012年达到8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可能已经赶超美国及德国游客。据悉,这个数字是美孚石油公司2012年财政收入的两倍,而美孚是2012年世界上财政收入最高的公司。这个数字相当于当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换句话说,在2012年,你在国内每消费三元人民币的同时就有另一中国人在国外消费—元人民币。中国游客俨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阔绰和多金的群体。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游客除了被评价购买能力强大却少有其他正面的称赞,在很多时候,当谈及中国游客时,外国人总是能列举出一大堆中国人的不是,前美国abc电视副总裁斯根思评价中国游客时指出“中国旅客因为花钱越多,而行为却越差”。
有钱未必能赢得尊重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这两年出境游的选择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中国人的签证开放的越来越松。国际旅行网站的调查显示,爱花钱的中国游客在不受欢迎游客的排名当中居亚军,仅次于美国。来自礼仪之邦的游客究竟惹了谁呢?让我们看看中国游客的几个特征。
当众高声第一
在中国其实这在平时不算个事,扯着嗓子说话也是经常有的。但放在国外就完全不同了,火车上没人讲电话更没人聊天,不是在玩手机就是看书,也有干坐着发呆的;餐馆里隔壁桌在聊啥都听不清楚。而中国游客喜欢吃饭时高谈阔论,激动的分享着一天的行程。领队郑文丽回忆起自己带欧洲团的经历常常摇头,几乎在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惨痛”回忆。“有一次带一个团,一群人在飞机上打扑克,影响到整架飞机,有些华人实在忍不下去了就上前制止,但制止了多次都不收敛。”“过海关是进入一国领土的第一关,中国游客喜欢在过关时开始议论,相互拍照什么的。关口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场所,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海关和边检的工作人员自然对你印象很差。比如说,一次带一个旅游团出国,当时整个团办的是旅游签证,团内有很多是生意人。边检询问,你们来做什么?游客就比较张扬地说,我们来寻找商机,要同你们做生意。边检就说,既然是做生意,为什么不办商务签证?于是就拉到小房间里问上个1小时。”在欧洲无论在博物馆、教堂、餐馆,“老张”、“老王”之类的喊声都不绝于耳。
国内一家旅行社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欧洲的各种旅游项目中,“荷比卢德法五国四日游”是一条常年开设、很受欢迎的旅行线路,报团走这条线路的游客很多。就在这条线路上的一些旅馆中,早餐时间会专门划定一个区域,用中文写着:“中国游客用餐区”。这些字确实让中国人不舒服。可中国游客吃饭时说话声音总是很大,影响到同时进餐的其他顾客。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爱照相,无论在巴黎的卢浮宫,还是伦敦的西斯敏斯特教堂,抑或是布鲁塞尔的“小尿童”前,蜂拥而上、吆五喝六、争先恐后照相的绝大部分是讲汉语的。
不守秩序第二
不遵守秩序和规则是中国游客的另—大缺点。广东中旅出境旅游公司总经理俞康明很有感触地介绍,带团去法国的迪斯尼,栏杆设计成回字形,但一些中国游客不排队,拉开栏杆就往里钻。一些其他国家的游客很愤怒,问“是哪个国家的?”“我们敲领队的都不敢说自己是哪个国家的,太丢脸了。”“还有去麦当劳买饮料,老外的文化是很讲个人隐私的,不愿意挨得很近,前后都隔着1米左右的距离,就像国内在银行或安检—样。但中国游客一看到前面空那么多,就一下子涌了上去围住整个柜台。”一位欧洲游领队也表示,在等电梯的时候,游客刚进酒店办完入住,就大箱小箱地包围了电梯口,电悌一到就一拥而上,这样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已经在排队的人也进不去。一位资深导游说,美国酒店的早餐餐厅一般都比较小,吃自助餐有切片面包什么的可以自己拿。由于餐台比较小,侍应生就只拿出—条长面包放在那里,吃完一条再拿一条出来。有一次,一些中国游客以为只有一条面包,就拥上去哄抢那些切好的面包,结果面包掉了—地,气得那个侍应生一下子到厨房拿了2条面包出来,意思是告诉你,我们有很多面包。“这样影响很不好,所以也不能怪一些酒店要专门开辟地方让中国人单独用餐。”王先生也对他的首次美国之行印象深刻。他和朋友两个人不久前到美国旅游,在酒店吃早餐时,被“单独安排”与酒店正常使用的自助餐厅隔开,不让他们和“老外”使用同一场地。他们觉得受到了歧视。据了解,目前相当多的欧洲酒店专门在会议室等场所专门辟出区域来供中国团队用餐以避免中国团队早餐时的混乱与嘈杂影响到正常的餐厅秩序。
入厕不雅第三
中国游客在卫生间的时候是很多国外服务员最头痛的时候,便后不冲水,洗完手习惯胜地甩手将水甩得到处都是,不维护公共卫生间的整洁与卫生,在卫生间里抽烟,强力开关卫生间的门发出巨大响声和碰撞……这些习惯和现象经常让国外的朋友们惊讶,甚至有的被当众训斥。在一些欧洲国家,比较少见到中
文指引,但厕所里却一般都有明确的中文指引“排队”、“冲水”、“洗手”等。厕所中的排队之法也有奥妙,中国人往往按一个人对着一个门的方式排,但欧洲人一般全部排在外围,出来一个进去一个,比较文明和公平。一位记者从日本归来说,有的地方明明写着“土足禁止”(意译为换拖鞋入内)。可是,很多中国人看都不看就穿着鞋到处踩。你告诉他换拖鞋,还有人理直气壮地辩护,我们中国人到这种地方就是不换拖鞋,有的甚至往温泉浴池内吐痰。很多去日本归来的国人表示,不论在大阪还是东京,不少公共卫生间里都用中文写着类似“卫生间是给大家用的,请您保持卫生间的干净”等字样,而且这种提示只有中文的,并不像日本机场里所有的标识会有日、英、韩、中四种文字。“不难想象,先前来此旅游的中国人,把不重视公共环境卫生的陋习带到了这里,做了一些让人家不高兴、而且不得不提醒的事,而这样的字条,又像一块抹不去的记录牌,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中国人蒙羞。”一位驻外记者这样深有感触地说。
夸张照相第四
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胜地和地标性建筑拍照留念时常常出现秩序混乱,造型夸张,长时间占据最佳拍照地点,对别人照相熟视无睹毫不回避闯入别人镜头等行为,更有甚者曾经骑在华尔街的铜牛身上照相报道的事情,一次国外旅行回来,如果途中遇上中国旅行团,那么很多照片里都会留下中国游客的身影,他们突兀,表情冷漠甚至有的直视你的镜头成为照片中可以抢夺风景吸引力的—部分……
外国朋友的评价
泰国导游:“说话声音大,动不动就吵架”
“我这人心太软,带不了中国大陆团。”提到中国游客,50多岁的泰国导游荣差用很流利的汉语对驻泰国的特派记者任建民说。他说,中国大陆来泰国的旅游团,很多都是低于成本价的“零团费”团。到了泰国后,旅行社压缩在景点的时间,拉着游客到处购物,并且安排很多表演、娱乐的自费项目。吃饭在街边大排档,住宿也不是当初承诺的星级酒店。
有导游这样对调查者表示,带中国团有“三怕”:一怕声音太大,说话声音大,吃饭声音也大,常吼得周围的泰国人不知所措;二怕动不动就吵架,稍谈不拢就发火,不只是和导游吵,夫妻当众吵嘴的情况也有,甚至还有在公共场合大打出手的,吓得导游只好叫警察;三怕服务完扬长而去,不给小费,也不觉得不好意思。总之,许多中国大陆游客好像没受过教育的人刚出门,什么也不懂,又口气大得很,看似财大气粗,可一到价格稍贵一些的地方,就沉不住气了,责怪导游“宰人”。
很多导游普遍反映一些中国游客对人不信任,特别是导游安排的自费项目,你安排在东家,他偏要跑到西家去。而且在付费时,与当地人也时常发生争执。对一些中国游客买东西喜欢讨价还价、说话声音太大等,泰国人都已经习惯了。看到中国游客来买东西,先把价格提上去再等着砍价,说话时也夸张似地放大嗓门。
美国导游:“不停地交头接耳,拍照留影?’
在美国,中国游客的形象比较鲜明:在公共场合吐痰、大声喧哗、随手扔垃圾、吃自助餐不给小费等等,似乎都是中国人的专利。一位外国导游这样对我国的一位驻外记者说,很多中国客人往往“不拘小节”,到了一处景点,根本不理会导游的解说,也没有心思欣赏风景,而是不停地交头接耳,拍照留影;一些人没有时间观念,常常是最后归队的成员,有时候把导游急得团团转。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下起暴雨,每位游客发了一套一次性雨衣,旅游结束的时候,天晴了,其他游客都把雨衣扔进垃圾桶,可是偏偏几个中国游客把雨衣塞在大客车的座位底下。有的参观阿灵顿国家公墓仍大声说笑,有的人还把一只脚放在椅子上吃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休闲和精神享受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一些国内来的大款腰杆粗了,说话硬了,花钱大手大脚,以为到了美国可以为所欲为,得意忘形。调查发现,出国旅游对很多出境旅游的中国人来说,休闲的含义还不是很突出,而认为出国是“一种值得炫耀的事”这样的色彩却很浓厚,许多赴美旅游的中国游客往往沉浸在新鲜感中,忽略了尊重当地礼仪这些软文化规则,加上生活习惯和语言沟通的障碍,给当地人留下不良的形象。这之中,不仅有文化观的冲突,也有公民社会道德心理的差异。
中国游客被指没素养:没钱轻小节,有钱瞎得瑟。(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原文转载)
大声喧哗、随意插队、乱扔垃圾、随地便溺、吵架甚至动手、只懂购物不懂文化……国庆黄金周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些在国内外游玩的中国游客的素养。有网民不解地发问:为何我们在穷的时候以穷为借口而经常“不拘小节”,有钱了却又借着钱壮胆无知地“瞎得瑟”?中国游客,真的就永远在素养上差那么一步吗?
带出国的不应只是消费力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出境游客达7025万人次,居世界第二位,游客境外消费超过72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德国。
专家表示,无论游客数量还是旅游花费,中国游客都成为世界各个旅游目的地竞逐的“上帝”。为了方便中国游客,很多国家专们在景点和商店配备了中文导游员、导购员、翻译和服务生等,越来越多旅游景点和酒店都配有中文指路牌和引导标识。
然而,在颇具实力的消费背后,部分中国游客的行为举止屡屡受到国外媒体的诟病。今年3月,美国市场调研机构曼达拉公司针对16个国家的56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关于旅游的在线调查显示,中国游客因“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等原因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在外国人看来,在奢侈品店出手阔绰的中国游客在一些细节上却显得有些“抠门”,比如爱拿卫生间里的免费卫生纸、带走餐厅里的餐巾和刀叉,没有付小费的习惯等。
有关专家表示,调查中所涉及的是中国的出境游客,而出境游客属于中国相对高端的消费人群,其文明水平也应更高。因此,调查恰恰反映出中国游客不文明现象的冰山一角。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认为,不文明现象的出现不能全部归咎于“游客素质低、文明意识差”,游客文明程度还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出游频率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文明出游从每个人做起
张广瑞表示,中国游客在世界上庞大的购买力,使得世界看待中国游客的眼光已经完全变样,越来越多的国家倍加重视中国旅游市场。但随着大量游客走出国门,难免把一些不文明的陋习有意无意的带到了国外,给外国^、造成根深蒂固的印象。
中国社科院新闻学所所长尹韵公说,文明出游不仅显示个人素质,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假期走出国门,中国的形象就随之展示给世界。因此,政府、学校、社会团体务必承担起普及礼仪知识、加强公众文明出游的教育。同时,每个人也应努力完善自身素质,构建和谐的旅游环境。
2012国庆假期,准备下个月去法国短期培训的大学生房梦溪特意向一位法国同学询问了当地付小费的惯例、用餐礼节、着装规范、酒店是否提供一次性用品等问题。她告诉记者,提前上网查找当地习俗和相关法律已经成为她每次旅行前必做的“功课”。
“在国外,每个中国游客都是一个‘民间外交官’。做好充足的准备,让我到了陌生的地方也不会手足无措,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房梦溪说。
一、包价旅游合同
在立法例上,包价旅游合同的名称很多。如:德国、我国台湾地区、日本称为“旅行契约”、“旅游契约”或直接命名为“旅游”,不在名称之上附加更多的限制;欧盟指令称之为“一揽子包价旅游合同”,英美国家多称之为“一揽子旅行、一揽子度假、揽子旅游”等,以突出旅游由多项给付结合的特征;《关于包价旅游合同的布鲁塞尔公约》则称之为组织包价旅游合同,以突出旅游经营者组织旅游活动的行为特征;我国旅游实务界将包价旅游合同称为“包价旅游合同”,以侧重强调旅游报酬的总价支付特征。虽然,组织包价旅游合同的名称更能揭示旅游经营者招徕组织旅游者(成团)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等两项以上的旅游相关服务这一特征,使得该合同区别于其他合同类型,但是考虑到旅游业界对“包价旅游合同”的名称更为熟悉,《旅游法》采纳了这一名称。关于包价旅游合同,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首先,安排行程是包价旅游合同的必备要素。行程安排是包价旅游合同区别于委托、居间等合同的根本点,特别是旅行社开展的一些新的经营形式,如“机票加酒店”预定、旅游咨询等,这些不安排行程的旅行社服务,因为法律关系清晰,可以直接适用《合同法》关于委托合同、承揽合同的规定,而无需纳入包价旅游合同的调整范围。
其次,包价旅游合同并不要求预先组合旅游服务。
再次,包价旅游合同没有关于旅游时间的限制。
最后,包价旅游合同中的旅游服务既可以是由旅行社自己提供的,也可以通过履行辅助人来提供。
二、包价旅游合同的内容
《旅游法》第58条对包价旅游合同的内容做了详细列举,规定包价旅游合同应当包括旅行社,旅游者的基本信息;旅游行程安排;旅游团成团的最低人数;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安排和标准;游览、娱乐等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自由活动时间安排;旅游费用及其交纳的期限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纠纷的方式;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和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因此,有必要对包价旅游合同的具体内容予以规定,《旅行社条例》作为行政法规无法发挥民事法律规范的功能,且只有明确规定包价旅游合同的具体内容,才能在此基础上要求旅行社承担对合同具体内容的说明义务,原则性规定也不利于《旅游法》的贯彻实施。对包价旅游合同的具体内容做了详细列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旅行社条例》第28条的规定相比较,《旅游法》第58条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第一,删除了《旅行社条例》第28条第(九)项、第(十)项关于“旅行社安排的购物次数、停留时间及购物场所的名称”和“需要旅游者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及价格”的规定,以与《旅游法》第35条关于“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规定相协调。第二,删除了第(十一)项关于“解除或者变更合同的条件和提前通知的期限”的规定,将包价旅游合同的解除、变更等明确规定在《旅游法》第65条、第66条、第67条等,使《旅行社条例》中的约定解除权转变为法定解除权,这更有利于旅游纠纷的解决。第三,增加了关于旅游团成团的最低人数的内容要求,以与《旅游法》第63条的规定相衔接。《旅游法》第58条关于包价旅游合同内容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定,而非推荐性规定,旅行社与旅游者签订包价旅游合同就必须包括《旅游法》第58条所规定的相应内容,否则即应根据《旅行社条例》的相关规定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如果造成旅游者损失的,还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包价旅游合同的形式
合同的形式,是当事人合意的外在表现,是合同内容的载体。合同的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推定形式三种。根据《旅游法》第58条的规定,订立包价旅游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相应地,未与旅游者签订包价旅游合同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旅行社条例》第55条)。
关于《旅游法》第58条规定的包价旅游合同的:书面形式要求,应当做正确理解。首先《旅游法》第58条对包价旅游合同的书面形式要求,并不意味着包价旅游合同为要式合同。所谓要式合同是指,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或当事人要求的形式而成立的合同。通常认为,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合同须采用书面形式的,未采用书面形式时,合同不成立。但是,从立法目的来看,要求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包价旅游合同主要是使旅行社承担提供书面形式的义务,且其主要在于明确包价旅游合同具有《旅游法》第58条所要求的相应内容,以使旅游者了解旅游相关内容。从参考立法例来讲,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514条之2的规定与《旅游法》第58条规定相同,其立法理由和理论界一致肯定,旅游契约(相当于本法规定的包价旅游合同)并非要式合同。从而,包价旅游合同的成立,还是应该以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原则。
另外,根据《合同法》第36条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根据该条规定,旅行社等旅游经营者未与旅游者签订书面包价旅游合同,却向旅游者提供了旅游服务的,包价旅游合同成立,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根据包价旅游合同相关法律规定予以确定;同时由于旅行社等旅游经营者因违反《旅行社条例》的规定,则应依《旅行社条例》第55条对之予以行政处罚。
法律对书面形式的要求,非常重要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保留证据、降低纠纷解决难度以及提醒当事人慎重对待等。旅游者在参加旅游这一休闲活动中,往往过分乐观而不谨慎,而发生不清楚、太仓促两个私法自治的典型缺陷。事后发生纠纷时,证据保留不充分,导致合法权益无法获得保护。为此,《旅游法》规定包价旅游合同采取书面形式,塑造旅游者理性旅游的消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