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价值分析

价值分析

时间:2023-05-30 09:48: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价值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价值分析

第1篇

一、中国石油的价值估算

考虑我国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由符合我国投资者投资理念的股利无关论的相关观点计算出我国市盈率合理变动区间为[13.6,36.2]。所以此时中国石油的市盈率处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正常的范围。

中国石油2012年的首个交易日收盘价报9.75元,所以以市盈率法计算得出的股价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而对于标准行业板块来说,此时的中国石油处于行业当中的一个低估的水平,以此来看中国石油此时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此时计算得出的中国石油的价格与市场上对中国石油的定价相对接近,更能够体现出中国石油其投资价值。

二、中国石油投资价值分析

1、中国石油的长期投资价值

投资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价值判断过程本身是个主观的过程,既受经济、行业和企业客观状况的影响,也和分析师的判断能力和技巧有关,它的结果带有相当大的主观成分,因此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字,而是一个合理的价值区间。对于不同的投资者来说,其对每只股票的认识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对于中国石油这样的一支大盘蓝筹股来说,如果投资者打算对其进行长期持有,本文认为是不适合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通过DDM模型可以计算得出,中国石油的真正内在价值仅为4.5元左右,而当前中国石油的价格为9—10元之间,此时对其进行买入并且长期持有,按照中国石油当前的分红政策来看,每年的收益率仅仅为3.56%,远远低于市场投资组合的14%的投资收益率,也低于一年期国债3.7%的利率,所以此时中国石油的投资价值并没有显现。

2.中国石油由于其所处行业是垄断行业,所以利润的大部分来自于其特有的垄断性。而伴随着国家逐步开放原本的垄断行业,石油行业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中国石油的业务也可能会收到不小的冲击。虽然最为超大型国企,中国石油不太可能会出现业绩的大幅波动,但是利润的减少很可能无法避免。由此会带来股利的减少

3.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CPI指数也在不断攀升,如果仅仅以中国石油每年3.56%的收益率来说,在当前的中国,其真实的投资收益率几乎为零,甚至可能为负数。

4.中国股市目前尚不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派息目前仍然没有强制性的法律要求。虽然作为一支蓝筹股,中石油的业绩能够得到保证,但是其分红政策的改变也无需获得市场的认可。所以当中国石油改变其股利政策,对投资者产生负面影响是时,价值投资者的风险将会增大。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此时买入并长期持有中国石油并不是最优时机。

2、中国石油的短期投资价值

根据本文对中国石油现阶段股价估算可以得出,中国石油的股价区间应该在10—12元之间,结合当前中国石油的表现,目前具有一定的投机价值。而且上证指数今年下探至2100点下方,长期徘徊在2400点一线,此时上证指数的市盈率已经仅为16.98,对中短期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逐渐建立仓位的好时机。(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星火服装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石五学,武鹏.我国股市市盈率变动区间的合理性考察[J].财会月刊2011(2)

[2]陈勇.股票估值的市盈率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5)

第2篇

关键词:SDN;内涵;原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TP39

1 SDN的内涵与原理分析

由于云端运算时代的来临,虚拟化、云端运算和海量资料计算等技术,在看不到的资料中心背后,支援着大家每天使用的各种服务。云端网络不仅要满足各种不同种类的服务需求,各种不同应用和不同用户之间也不能互相干扰。要满足这样的需求,对网络技术而言是巨大的挑战。要解决网络问题,研究人员往往希望在真实网络上以真实设备进行实验。但目前网络设备的设计上却存在各厂商互异的状况,虽然设备能支援共通的网络协定,但管理技术和管理界面却各自不同且无法彼此相容。另外,在真实网络进行实验,可能干扰现有正常使用的人员,网管人员也不会允许。因此,研究人员往往以模拟方式进行网络相关研究。但对于云端等级的网络实验而言,通过模拟方式进行却需要巨量的运算能力、记忆体与资料储存空间。为此,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提出了软件定义网络(SDN)的概念。

在提出软件定义网络(SDN)的概念后,又制定OpenFlow的架构。OpenFlow的目标是延伸网络的交换线路的可程序规划特性。这样的想法需要设备商在他们的交换器(Switch)和路由器(Router)上,提出一个开放、可程序规划与虚拟平台。目前商业的交换器和路由器(以下统称交换器)尚未提供开放架构。但是厂商也担忧提供开放界面,导致他们多年开发与微调的技术所维持的稳定网络崩溃,且开放平台也会降低新竞争者的瓶颈。OpenFlow在设计上直接将虚拟区域网络(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LAN)的概念纳入,借此将一般流量与实验流量进行隔离,如同将网络切割成不同用途的网络切片(Slice)一般。各个网络切片可以拥有自己的设定,而互不干扰。因为流量隔离,网管人员可以放心的让应用人员在局域网络上进行各种网络实验,而不需过度担心;应用人员也拥有接近真实网络的实验环境,不需担心模拟所需的大量运算或记忆体;而厂商多年开发与微调的协定,仍可直接套用在一般流量上维持稳定的网络。OpenFlow这样的设计,将控制与资料流分离。控制部分统一在控制器上,而资料流则保留在交换器上。控制放在控制器上可以增加处理的弹性,而资料留在交换器处理可以保留硬件处理速度,网络不会因此而变慢。

2 SDN的应用价值分析

2.1 资料控制与分离

SDN将控制与资料分离,对于云端网络服务的提供与管理层面带来新的可能性。传统网络技术的控制是应用于个别交换器上,如MAC位址比对、IP位址比对。当云端资料中心采用传统网络技术,必须控制个别交换器。云端资料中心的交换器并非只有实体交换器,还有连结虚拟化设备的虚拟交换器,甚至不同厂商,控制界面因此复杂。SDN将控制集中到控制器,个别的交换器的界面也统一,因此可以大幅减少网络管理复杂度。由于云端运算涵盖了最底层的IaaS、PaaS、SaaS到最上层的AaaS2,不同服务对网络有不同策略管理的需求,因而形成的整体管理上的高度复杂。传统交换器只比对第二层的MAC位址,比对IP位址或更细部的应用层栏位所需要的交换器,其实是相当昂贵的。SDN技术交换器在规格上可依据封包不同栏位可进行不同的动作,显得弹性更大。由于SDN带来迥然不同的新概念,在拓扑、探索、定址、映设、转送路由、虚拟机器迁移与多路径负载平衡等技术上,带来各种新发展的可能。

2.2 云端系统与SDN的结合

云端系统(Cloud System)能帮助营运商与服务供应商掌握市场机会,运用网络资产实现端到端的服务灵活性,例如网络运算与储存,能让用户取得更好的云端应用体验,同时使网络资源运用更有效率。云端系统通常包括云端管理方案(Cloud Manager),它具有全新的水平横跨整个网络的管理及执行功能,同时能支援电信营运商等级的性能服务。因此,该系统应提供一个不受制于来源的应用执行环境,无论该应用是来自运营商、合作伙伴还是其他创新者,都能在该系统上执行,进而能够在同一个虚拟平台上实现新服务及改善现有服务。

云端系统的执行环境(Cloud Execution Environment),以 OpenStack 云端管理与 KVM 虚拟化管理程序为其基础架构。软件定义网络这项概念能确保营运商拥有电信营运商等级的工具,用以构建即时平台,以为消费者及企业提供云端服务。使用数据中心的软件定义网络交换及控制器技术,并不足以支援即时电信环境。现在的电信服务需要大规模的OSS/BSS,以及营运商等级、虚拟化、广域网络的基础设施支援,这就是所称之的服务供应软件定义网络(Service Provider SDN)。服务供应商软件定义网络,能对电信网络的所有领域添加控制。它将云端控制与网络控制连结起来,并且整合了网络控制与系统构架、云端管理及服务提供。同时,还可以确保从目前的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顺畅地转移至虚拟化广域网络,并在转移期间处理传统网络元件及虚拟化网络并存的问题。

2.3 推动云端技术发展

随着虚拟化技术不断突破,信息网络也开始朝向虚拟化发展,应开启SDN的新视野,将相关标准纳入各项解决方案中。厂商应充分利用OpenFlow与SDN的观念,持续在附载平衡、可用性、扩展性,以及移动解决方案,根据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推出各式创新的解决方案,搭配其他合作伙伴的方案,共同发展出适合其应用的联合解决方案,以满足各种不同的网络应用需求。SDN可以保障解决方案中的超高性能设备,对大规模流量也能快速分流;可程序化与自动化的特性,则可让虚拟化系统更加灵活,帮助企业根据业务情况适时调整其功能。当然,云端网络是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网络环境,管理工作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此需要通过深层封包解析(Deep Packet Inspection, DPI)来了解网络动态流量,并针对云端网络开发专用的管理平台,才能让云端服务在新一代SDN中运作自如,而这些也都是目前互联网企业长期以来不断努力的方向。

3 小结

软件定义网络虽然设计之初是为了研究而制定的发展,而制定后的OpenFlow规格却对网络世界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但由于OpenFlow改变了传统交换器的规格,而现实环境仍有许多传统交换器存在着。要普及到一般生活中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布建与更新,传统交换器在可预见的年代仍会存活很长一段时间。从资料中心观点来看,SDN的OpenFlow设备简化了传统交换器控制机制,为云端资料中心带来不同服务间的弹性控制的可能。相对于互联网而言,云端资料中心在新设计的阶段,反而是SDN发挥的舞台。总体而言,SDN将控制与资料流分离,增加处理的弹性,又保留了硬件处理速度。面对云端资料中心内可能存在实体与虚拟交换器,SDN可以统一管理界面。而对于多种类的云端服务,SDN技术较传统交换器而言,可以更具弹性的处理封包内各栏位。不管是增加云端服务的弹性,或是降低云端资料中心网络的管理复杂度,SDN均是相当重要的技术。

参考文献:

[1]韩少杰.SDN:应用为王的时代[J].通讯世界,2012(12).

[2]阿呆.话说SDN:势在必行的网络变革[J].通讯世界,2012(12).

第3篇

档案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记录了关于社会的林林总总,具有社会性。档案的性质是记录当期历史,在时代的变迁中不具备现实效应,这就意味着档案具备历史性。档案的价值一般是档案的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如何让这些价值更好地发挥就是档案的利用,而这就是档案的利用价值,所以档案的利用与档案的价值两者是相互的,两者需要相互支撑,共同协调促进档案的发展和更新。

一、档案的价值

(一)档案的凭证价值。档案的凭证价值是档案中最重要的价值,它是结合历史的依据所形成的,所具有的价值更高。档案的凭证价值记录着历史实物的特性,给现代社会提供着更加宝贵的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的档案管理者感受到档案的凭证价值不利于现在社会的利用,难以给社会经济提供较好的支持。档案凭证价值不利于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时效性。档案的凭证价值就是将过去的历史信息进行汇总、归类,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所具有的凭证价值也在不断减少。比如在房屋权、土地权的使用上,随着使用者的过世,这些使用权所呈现出来的档案凭证价值就没有了效益,所具有的价值也不多了,因此,这些档案的凭证价值也随之消失了。所以,档案的凭证价值在某一段时间内有着一定的利用效果,它所具有的时效性导致了档案的凭证价值变小。

2.专一性。档案的凭证价值所体现出来的专一性主要是指档案的使用者和有关价值的档案是一对一的,即档案的凭证价值只对和它有关的人或者事起着价值作用,对于不相干的人不起凭证价值作用。档案的凭证价值所具有的专一性导致了档案数量的增多,这样只会增加档案管理者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又不能较好地发挥档案的凭证价值。

3.区域性。档案的凭证价值是针对于某一个区域的,即A地的档案就不对B地产生凭证价值,所以档案的凭证价值所具有的区域性极强。对于一些异地的人来说就非常不方便,他们去到另外一个区域,当地没有他们所拥有的档案,发挥不了档案的凭证价值,因此,在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这样的档案利用方式难以得到保留。

4.一次性。档案是方便权益受到侵犯时所查看的,因此档案的凭证价值一般是具有一次性的。总之,档案的凭证价值所具有的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制约档案凭证价值的发展,限制了档案的利用。

(二)档案的情报价值。档案的情报价值又称为档案的参考价值以及作用。档案之所以具有较强的作用,就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情报作用,使用者可以参考档案上所给出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地做好工作,因此档案对于使用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档案的情报价值逐渐发生了转移,将其转移到了报纸报刊上、书籍中、网页信息中等等,这样的转移只会导致档案的情报价值利用率下降,对档案的情报价值的提升没有任何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以及未来,档案的存在方式都将是纸质的形式,过于的网络化只会导致档案的情报价值降低,最终影响档案价值的利用。随着网络化的不断推进,政府也在不断推动档案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许多的档案逐渐?D移到了网站上,档案情报价值转移速度在不断加快,其本身的价值却在不断降低。

二、对于档案价值的保护

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涌入,档案在朝着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一些网络化的档案管理形式,也需要一些实物档案,即纸质化的档案形式。档案的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随着时间的推进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也不断在降低,这都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进一步进行保护,提升档案价值,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在现在社会中,对于档案价值的保护可以分为网络信息化保护和实物档案保护,网络信息化保护就是利用现有的档案数字化信息系统进行档案信息的归类,在查询和利用档案时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实物档案保护就是在利用档案数字化的同时结合纸质形式,防止档案的丢失,同时也能够提升档案价值。

(一)档案数字化管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其应用技术造福了社会,包括对档案保存的数据化,使其对档案的管理以及保存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在档案的管理体系中,由于档案随着的时间推移,数量越来越多,对于存放、查找以及质量管理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通过现代科技技术实现了档案的电子数字化,轻松解决了传统管理体制的存放、查找等问题。

档案数字化是指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档案进行录入,将纸质的档案变成信息数字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档案信息库,建立相应的目录,以便于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工作量十分巨大、投入资金多,并且人才需求十分广泛的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项工程里,环节十分复杂,并且环环相扣,这就需要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汇总或者分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档案的保存需要具有实时性,即及时将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这样才能够较好地提高档案的价值,加强对档案价值的保护。

档案数字化把资源信息进行归类和总结,在必要的时候为使用者提供有效信息,档案数字化便利了档案的管理,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应用。在接到某一档案时,相关人员就可以将档案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再归入档案数字化管理中,这样的方式比起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更加便捷,在今后的查阅中也会更加清楚。档案数字化给档案管理带来了便利,提升了档案价值的利用率,也方便了今后档案使用者的查询。另外,档案数字化能够让社会共同享用信息资源,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这样就能够防止档案价值的流失。在这个资源信息丰富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档案数字化能够起到资源整理和资源利用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信息。

档案数字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记录着经济信息,由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的分类、总结,在经济发展时提供经济所需的信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档案数字化体现着这个社会的信息化、科技化,能够给社会经济带去必要的社会信息,为经济创造更多的良机,同时也增强了档案的价值属性,为档案在今后更好地得到利用提供了保障。

(二)实物档案管理。前面我们说到将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但是在档案管理形式之下还应该设置实物档案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档案价值得到保存,同时也提高其利用率。实物档案就是一些具有档案属性的物品,经过收集、整理后,形成的实物档案合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经常看到档案室,不管是学校还是公安局,都设有档案室对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实物档案管理形式区别于其他档案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它的形态不一,是多样化的。但是,实物档案与其他类型的档案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样,它们都可反映出集体和个人的发展轨迹,但实物档案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出一个组织或部门及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所做工作的过程和工作所获的成果。只有完善的实物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档案资源的完整性,才能更好地记录过去的发展轨迹,发挥出档案资源直观、易懂的优点,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促使档案的价值得到利用,使档案管理成为生动的教材,对教育起到激励的作用;在文化的交流中展示、弘扬我国文化。

实物档案的分类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必须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分类方式。但通常情况下,按照实物档案的内容分类是最简单、方便的,按照实物档案的材质进行分类也是较为普遍的分类方法。对不同价值的??物档案也可按照保存时间的长短或是否销毁进行处理,提高实物档案保存的质量,同时也提升档案的价值。对档案进行分类后要进行编号、著录,使用能反映实物档案各项情况的标签表,方便管理和检索。对于实物档案管理方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条理性、协调性,不可以将档案信息混乱。实物档案管理的形式对档案价值是另外一种保护,对于保存和提升档案价值都有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发展中,档案的价值保护需要档案数字化与实物档案管理两者结合,共同为档案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提供支持,进一步促进档案价值利用率的提升。

第4篇

关键词:中药炮制;临床价值;方法

在我国中药炮制有着悠久的历史[1]。随着中药的不断发展使得中药炮制已经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科[2]。中药炮制主要是来源于中药用药实践,并且在对火的发现之后,推动了中药炮制的发展[3]。中药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且采用不同的方法炮制和处理才能充分发挥药物治疗效果,更好的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毒副作用,保证用药者的安全。

1中药炮制的目的

对中药进行炮制的主要目的:将炮制的中药毒副作用尽量的降低或消除,保障用药的安全。使得药物的效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增强药理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将药物的功效或者药性进行有效地改变,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将中药制成不同形状,方便制剂和服用以及携带、贮存。将药材中的杂质部分去除,让药材更加纯净,使得药材的品质和用量更加准确。改变药物的气味,让患者方便服用。

2中药炮制方法

对中药的炮制方法主要是取决于该药物的特性和使用药物的目的。对于不同的药物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炮制。并且,相同的药物也可以因为使用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

2.1加酒炮制

在中药炮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加酒进行炮制。在中医学上,认为酒味甘、辛性大热,具有矫味和散寒的效果,能够通血脉等。此外,其还具有非常好的溶解性,很多药物都能够在酒里溶解。在经过酒炮制之后,对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有一定的帮助,进而使得治疗效果增加[4]。将药材洗干净并晾干之后,使用白酒将其拌匀并浸透,放入锅内使用文火进行炒干,然后晾干即可。每100g黄连使用12.5g酒进行炮制,其具有止吐效果。

2.2加醋炮制

由于在醋中含有有机酸,其能够与毒性物质进行有效结合,改变有毒成分性质,起到解毒的效果。对于不同的药味使用醋炮制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

2.3加盐炮制

由于食盐具有味咸等,同时能够强筋骨和清热以及凉血、解毒、防腐等,还可以矫味。将药材经过盐水进行浸润之后,可以改变其性能,增强药物的作用。经过相关研究表明,知母在经过盐制之后,具有很好的降血糖效果。

2.4加蜜炮制

在中医学上,对于不同药性的中药,采取的蜜制方法都是相同的。蜜制主要是使用加热炼熟后的蜂蜜。蜂蜜具有止痛和解毒以及矫味、润燥、矫臭等作用,并且与药物还具有很好的协同效果,使得药物的效果更加明显。

2.5加姜炮制

在传统的药物炮制方法中,使用姜汁炮制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姜制能够制止药物的毒性,并且能够消除药物的副作用。

3中药炮制的质量要求

对于中药炮制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所以在对中药进行炮制时具有十分严格的质量要求。经过炮制后的中药,不但要符合相关规定的质量标准,还要符合以下一些基本的质量要求:

净度:经过炮制的药物不能够夹带泥沙和杂质以及灰屑、虫蛀品、霉烂品等,应该将非药用的部分去净,以便能够保证炮制药物剂量的准确性。片型和粉碎粒度:对于片型药物的厚度有严格的要求,其要符合《药典》或《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并且药片要均匀且平整;粉粒型的药物,其要保证大小均匀,并且没有杂质。色泽:进行炮制的药物,要有其固定的色泽,不应该出现明显性的色差变异情况。同时炮制的药物要具有固定的气味,此外,还应该带有辅料的味和气。在炮制药物中,其含水量应该控制在所规定的范围之内,一般都是应该控制在8.0%以内。灰分:将干净并且没有任何杂质的炮制品进行高温灰化之后,所得到的灰分就是“生理灰分”。进行炮制的药物灰分应该在所规定的范围之内。浸出物:浸出物主要分为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有效成分:进行炮制的药物,其有效成分含量要在相关的规定范围之内。有毒成分:要将有毒成分进行详细说明,并且要在相关的限量指标内,要保证用药者的安全。卫生学检查:对炮制的药物,其可能会含有一定的大肠杆菌和致病菌以及霉菌等,因此,要对这些细菌的总数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

综上所述,在中药临床应用中,中药炮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作用,根据不同药性的需求和重要情况以及治疗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进而使得炮制药物的药力发挥到最大的效果,同时要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胡善民,陈昊群,刘兰茹.中药炮制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2:7-9.

[2]蔡宝昌,秦昆明,吴皓,蔡皓,陆兔林,张兴德. 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研究[J]. 化学进展,2012,04:637-649.

第5篇

关键词:公益诉讼;公共利益;价值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078-04

一、关于公益诉讼制度

公益诉讼制度源远流长,早在古罗马的程式诉讼中,就有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之分;而现代意义上的公益诉讼(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一般认为发端于上个世纪的美国。英美法上所谓公益诉讼,包括三类诉讼:其一,相关人诉讼;其二,市民提起的职务履行令请求诉讼;其三,纳税人提起的禁止令请求诉讼。

公益诉讼到底指什么?从字面上来解释,即为了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但是究竟谁可以成为公益诉讼的原告,可以分为不同的派别。“广义说”认为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法律、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均有权提讼;“狭义说”则认为公益诉讼原告应限定在特定的组织。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可见,我国《民事诉讼法》采取了“狭义说”的立法模式。

不管称谓上有何差异,定义上有何不同,这种诉讼模式存在着一些实质上的共同点。一般而言,应满足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公益诉讼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而不纯粹是为了私人利益,其诉讼请求中应包含维护公共利益的内容。注意这里所说的“公共利益”③并不等同于国家利益,而更接近于社会共同利益的概念。

第二,与私益诉讼不同,公益诉讼的原告不一定要与案件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传统诉权理论中的“无利益则无诉权”原则在公益诉讼中并不成立。

第三,公益诉讼包含的法律关系极其复杂,往往涉及民事、行政、刑事法律关系的交错和法律责任的重合,不能简单说公益诉讼属于哪一种诉讼类型。比如说,一个环境公益诉讼中,环保部门的不作为涉及行政诉讼,对于受污染影响的居民的损害赔偿涉及民事诉讼,而污染企业与受影响居民之间如果发生人身冲突,则还有可能涉及刑事责任的追究。

第四,公益诉讼的判决效力应及于所有受害公众。只要有一个组织或个人对某一侵犯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则法院最后判决的效力及于所有受害者,不管其有没有或登记。

二、公益诉讼制度的多重价值

(一)公益诉讼制度的宪法价值

诉权理论是民事诉讼法学领域的一个基本理论,对于民事诉讼相关制度的建立有重大影响。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权能,是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基础,它包括程序意义上的诉权(权、应诉权)和实体意义上的诉权(胜诉权、反驳原告提出的实体请求的权利)两个方面。诉权理论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双方当事人的对抗、制约法院审判权的滥用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学术界,支持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公益诉权理论。公益诉权是一种公民权,是一种特殊性的人权,是一种积极性的权利。具体说来,社会利益主体因为赖以生存的公共利益受到侵害而请求司法机关保护公共利益的权利就是公益诉权,它包含了实体权利和程序性权利两方面的内容。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确立公益诉权理论,从法理上看,有如下两点意义:

1.公益诉权是一项宪法性基本权利

公益诉权的本质是对权利的弘扬和保护,是对权利的尊重、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因为这一新近发展起来的理论赋予了每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相比之前传统的诉权理论,实现了人的权利的进一步发展。那么,为什么说公益诉权是一项宪法性基本权利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理清宪法的有关规定。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这说明我国宪法确定了人民原则,即人民将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委托给国家机关行使,但保留监督权以及另行委托或在特定的条件下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物的权力。如果受委托的机关没有按照人民的意愿行使权力或滥用权力,造成人民生存环境、生存权利遭受损害,人民可以放弃对他们的委托,对其违法行为提讼。

公益诉权将长期以来比较含糊而不确定的人民原则转换成为一种明确而清晰的现实权利,对于宪法尊严的维护、基本人权的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种民主管理的权利,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权利。因此,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公益诉权理论的要求,是践行宪法基本精神的要求。

2.公益诉讼与违宪审查机制密切相关

公益诉权、公益诉讼与违宪审查机制有着天然的联系:(1)在法治国家里,司法最终解决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司法是人民维护合法权益,追求公平、正义的最后屏障。公益诉权所引起的诉讼指向的是法院,而违宪审查机制的审查者也是法院,两者都坚持了司法最终解决原则。(2)公益诉权是一项宪法性基本权利,公益诉讼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违宪审查机制实际上涉及的也都是与社会公共利益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二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既然可以为了维护宪法保障的权利,而向法院提起一个公益诉讼,为什么不可以为了纠正下位法与上位法的冲突,而向法院启动一个违宪审查程序呢?因此可以说,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确立公益诉权理论,是在我国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先前步骤,对于整个法治体系的构建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公益诉讼制度的权利保障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被社会公众整体普遍接受的公益性权利日益涌现,例如环境权、消费者权利等等。我国许多涉及公共利益的实体法都有许多关于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众合法权益的规定,表明了立法者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民公益性权利的决心。

环境保护法中有许多关于维护公共环境的规定,例如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24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许多关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规定,例如第5条规定:“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第6条规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我国法律中有关环境权、消费者权利等涉及公共利益的权利规定并不缺乏,而是相当丰富的。但中国法律有一个特有的现象,那就是我们通常并不缺少权利,而是缺少对于权利的救济。

例如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受损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根据该规定,者是对自身因环境污染受到人身或财产损害而的,而不是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违法行为,该法律也没有赋予其他公民或组织对违法污染环境的行政行为提讼。⑨也就是说,在确立公益诉讼制度之前,公民无法以环境权受损为由提起司法救济,无法提起一个环境公益诉讼,而只能提起环境私益诉讼,只能要求对自身的损害赔偿。

对于环境权、消费者权利等涉及公共利益的权利,仅靠传统的维护私人利益的民事诉讼不能为其提供充分保障。“无救济则无权利”,在我国新建立的专门针对公共利益的诉讼制度,使得实体法上规定的这些公益性权利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三)公益诉讼制度的公正价值

公平正义是法律中的帝王价值,正如罗尔斯指出的那样:“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德性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和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他们如何有效率和安排有序,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和废除。”公益诉讼是公共利益的化身,它可以衍生出巨大的社会价值,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形成和捍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公益诉讼有助于诉讼双方的平等对抗

按照上文对于公益案件的分类,在侵犯公益的案件中,大多数是第一类,即拥有不特定多数受害者的案件。这类案件,往往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大消费而产生众多被害者。如果让每一个被害者分别提起私益诉讼,以势单力薄之个人对抗强大的企业或公权力机关,被告方在经济力量、法律知识、权势地位等各方面相对于原告方过于强大,难以实现控辩双方的力量平衡和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导致案件很难得到公正处理。

而如果引入公益诉讼制度,则可以通过公益性团体和公益律师直接作为原告介入,或者环保局、检察机构等公权力机关作为原告提起一个公益公诉,增强原告的经济、知识力量,实现了控辩双方的力量平衡,达到原被告双方的实质平等,有利于促进案件实质正义的实现。

2.公益诉讼有助于自治社会、公民社会的形成

公益诉讼制度通过公益诉权将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赋予每一个社会机构、每一个纳税的个人,使得人人都可以与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影响:

首先,增强了非政府组织(NGO)的力量和活动能力。公益诉讼制度让公益环保组织、法律援助组织等NGO可以直接作为原告提讼,可以加大这些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其开展公益活动的动力,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国家――个人治理结构,形成国家――社会――个人三元框架,为公民社会的形成打下基础。

其次,有利于公民法制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的增强。公益诉讼改变了传统的“直接利害关系原则”,使每个公民都可以通过诉讼维护公共利益。它既反对忍气吞声,又反对暴力抗法,而是提倡使用诉讼手段去解决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自治和权利意识的觉醒。

再次,增强了社会的监督力量,有利于预防侵犯公益的行为发生。公益诉讼制度实质上就是赋予社会上最大多数的主体进行监督的权利,公益诉讼成立的前提既可以是侵害行为已经对现实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也可以是存在损害公共利益的危险性,即尚未造成现实的损害,但有损害发生的潜在可能。这样就可以把侵害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预防侵犯公益的行为的发生。

最后,有利于司法能动主义的介入。通过公益诉讼的特殊倾斜性程序设计、以及法官释明权的行使,积极发挥法官的社会认知,综合考虑各种价值冲突和平衡,实现司法权的能动性,可以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纠纷,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四)公益诉讼制度的效率价值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公地悲剧”,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公共利益如此容易受到侵犯。“所有的人都拥有的财富,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如果他过于固执要等到适当的时间来使用它,他会发现那时它已经被其他人拿走了……”因此,如果一些资源是公共的,它会迫使我们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无限制地使用资源,从而造成了公地悲剧。公地悲剧是一种经济上的无效率状态,极大地浪费了公共资源,破坏了公共利益。

“与秩序、正义和自由一样,效率也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美德”。法律经济学分析的代表人物查理?A?波斯纳指出:“‘正义’的另一种含义,在我看来也是最普遍的含义,就是‘效率’。”“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法谚语),效率也是法律应有的价值之一。

公益诉讼制度,通过其本身独特的制度设计,可以有效避免重复诉讼,解决集体行动困难,避免“搭便车”行为,解决特殊案件无人诉讼、无人维权的情况,提高了诉讼的经济效率,可以有效地节约社会成本。

首先,公益诉讼的效力具有拓展性,可以避免重复诉讼。在私益诉讼中,除“形成判决”外,民事判决一般不具有“对世效力”,其效力仅及于诉讼当事人。而公益诉讼则不同,其效力具有拓展性,可以对权益受损而未参加诉讼的人同样产生效力。因此,通过一个或几个原告提起公益诉讼,即可以解决公共利益受损问题,让所有受损的人获得补偿。公益诉讼制度大大减轻了受害人的诉讼负担,避免了重复诉讼,使法院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了诉讼效率。

其次,避免了“搭便车”的行为,提高了诉讼动力和效率。在传统民事诉讼中,虽然有代表人诉讼、集团诉讼等旨在提高诉讼效率的制度,但存在许多制度性弱点,最大问题就是难以避免“搭便车”的问题。有经济学家指出:“代表团体利益的政治行为是一种利众的行为,也就是说,这种行为将有利于团体中所有的成员,而不仅仅有利于实施这一行为的个人。”那么从个人利益出发,谁都不愿意去实施这种利众行为,谁都想“搭乘一次便车”。但是,这种集体行动的困难却可以在公益诉讼制度中得到有效解决,因为公益诉讼制度中的公益诉讼基金制度可以给予提起公益诉讼者一定奖励,增强了其维护公共利益的动力,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

(五)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价值

一定时期的社会制度都与一定时期的社会存在密切相关,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当前社会语境下可以发挥独特的现实价值。

中国社会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化大生产、大消费的市场经济模式逐渐取代了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转型过程中,由于传统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的结合,导致出现了许多新型纠纷以及许多现实困境。

在传统诉讼制度下,出现损害公共利益的案件,只能通过传统的代表人诉讼或集团诉讼去维护公共利益,由于传统诉讼中的“直接利害关系原则”,必须由受害者选出少数代表人作为原告参加诉讼。正是这种“少数”,让被告方往往可以阻止、干扰诉讼的进行。由于被告方往往是行政机关或垄断企业等强势群体,因此,被告方可能通过各种手段与这些少数代表人进行沟通、协调,迫使其“自愿”撤诉,甚至出现对代表人进行打压报复的情况。例如,在福建屏南工人诉化工厂环境侵权案中,代表村民进行诉讼的乡村医生张长健,是活跃的民间环保行动者,但因为带领村民进行这样的反污染行动,事后被“选择性执法”而失去医生资格。

第6篇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精选教学内容;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

0 引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我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目的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科学认识人生,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从而使学生成长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本课程贴合学生实际生活,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门课程。但要真正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把握好课程特点,理解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实际形成有效的授课思路,从而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吃透教材,把握主旨

《基础课》是专门针对大一新生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干,把过去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强烈的针对性。在教材内容上通俗易懂,与当前社会和学生实际结合紧密,融合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并对理想信念、人生价值、民族精神等思想理论问题的定位更加突出。教材定位准确,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展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着力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问题。

《基础课》教材是中央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式出版的一部重点教材,是代表当前国内最高学术水平的教材。整本教材紧扣时展的脉搏和大学生思想发展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首先从大学生入校以后最普遍存在的学习生活的适应问题,特别是如何成功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问题入手,帮助刚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引导学生要适应新的生活,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尽快开始新的学习旅程。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当前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使大学生明确认识到自身的成才目标和应有的形象,懂得自己应具备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每一章都从分析大学生急迫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为他们思想和学习生活的困惑指明路径,为他们确立今后的奋斗目标指明方向。[1]

在教学中,教材是基础,教师是关键。一本好的教材还得需要教师正确运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及教材主旨,恰当选取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2 精选教学内容,做到统筹安排

基础课内容十分丰富,教学的责任重大,而现有的课时又非常有限,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筛选。

2.1 内容设计和筛选的原则 在对基础课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筛选时,要坚持正确的原则。

2.1.1 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和针对性 基础课绪论为整本教材内容的开篇,以后各章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继展开。虽然各章都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结合紧密,但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内容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倦怠。因此在对内容进行设计和筛选时首先要注意内容的新颖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深刻了解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思想实际,然后有针对性的准备教学内容。另外,还需要教师深刻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把学生本来已经熟悉的内容要能够挖掘出它的新意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如在第三章讲到人的本质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学生在中学就学过的,但在这我们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理解人的本质,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通过思考学生就会明白,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所以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要多为社会做贡献,这样才能实现人的价值。

2.1.2 注重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特别是与当前的热点内容结合起来 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只是枯燥的阐述理论,很难使教学内容有吸引力,因此必须要注意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且与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相结合,才能使理论变得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如在讲授爱国主义时,结合备受关注的撞船事件,既可以凸显理论的实践性,又可以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

2.1.3 注重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的践行。每讲一章教学内容时,对于学生践行方面必须要特别强调,让学生真正化思想为行动。

2.2 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实现有效教学 由于基础课内容较多,学时数又相对不足,因此有必要确定出教学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以利于统筹安排教学,突出重难点,提高教学实效。基础课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即思想教育知识、法制教育知识和道德教育知识模块。这三个模块看似独立,但又有紧密的联系,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基础课课程主旨决定了课程重点内容应该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而教学难点是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使他们做到知行统一。

第7篇

关键词:赔钱减刑;宽严相济;刑事和解

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088-02

近几年,在广东、河南等部分省份审理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案件中,出现了对民事部分进行调解,并对作出经济赔偿的被告人给予从轻处罚,这就是俗称的“赔钱减刑”制度。

此类做法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多数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赔钱减刑”就是“花钱买刑”,“有钱人犯罪,受到的处罚会比没钱人轻,是否可以因此赎罪,经济赔偿就可以减轻惩罚?”[1]这在富人与穷人之间将产生严重的不公平,存在司法腐败的隐患。但也有学者指出,“赔钱减刑”制度不但有利于维护被害人的权益,同时也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中提出的“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

一、反对者对“赔钱减刑”制度的质疑

社会上很多人对“赔钱减刑”制度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严重挑战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时这种做法也潜藏着司法腐败的危险。

1.“赔钱减刑”挑战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赔钱减刑将犯罪人分成了富人和穷人两个等级,如果犯罪人是家庭贫困,即使得到了被害人的同意有“赔钱减刑”的机会,但也没这个能力。相反,如果犯罪人是富人,则可能得到“赔钱减刑”的机会。也许被害人内心深处不同意“赔钱减刑”,但在大量的金钱面前,在各种利害得失权衡之下,最后被迫、无奈同意。而且,在被告人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例中,被告人赔钱与否将决定自己最终的生死。在“赔钱减刑”中,被告人本来应当被法律剥夺的生命却因为被告人的金钱被保留了下来。所以说,“赔钱减刑”违背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其实质是将犯罪人的财富作为量刑的因素,破坏了社会的公平。

2.“赔钱减刑”潜藏着司法腐败的危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4条规定:“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由此看出,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只是酌定从轻情节,最终是否减刑由法官“自由裁量”决定。那么,何谓“自由裁量”呢?法官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酌情作出决定的权力,这种权力在案件处理时是符合正义、公正、正确的要求,它是法官职业的基本属性和本质要求,正确行使法官自由裁量权,对于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完备、法官队伍职业化水平不高和司法环境的不佳等主客观原因,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极易将自己主观意愿强加到法律中,也就是说将法官的恣意转嫁给制定法。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现象不能完全避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公正的形象,降低了司法保障发展,维护群众利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效果,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因此,规范并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就显得尤为重要。赔钱减刑作为一种新的司法尝试,关于赔钱减刑的规范是模糊的、抽象的,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法官在运用自由裁量权时极易产生司法腐败,损害司法公平和正义。

二、支持者对“赔钱减刑”制度的态度

与反对者相反,在对“赔钱减刑”制度的态度上,支持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支持者认为,“赔钱减刑”制度不但能够切实维护被害人的利益,而且这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符合刑罚轻缓化的趋势。

1.“赔钱减刑”能够切实维护被害人的利益

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大多数附带民事赔偿判决得不到执行。刑罚越重,赔偿额越高的案件,空判率越高,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就越大。被害人本身的利益就已经受到了不法行为的侵害,被害人的损失难以弥补,很多家庭因此陷入困境。如果被告人积极赔偿将可能得到酌情从轻处罚的机会,这不但切实维护了被害人的利益,也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

2.“赔钱减刑”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符合刑罚轻缓化趋势

第8篇

关于企业博客营销价值分析和策略探讨分析

博客就是网络日志,英文单词为BLOG。博客这种网络日记的内容通常是公开的,自己可以发表自己的网络日记,也可以阅读别人的网络日记,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种个人思想、观点、知识等在互联网上的共享。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的现在,近年来博客正在成为全球热门的互联网词汇之一,进而也发展成企业开展营销沟通的一种新型方式,随着低碳经济的展开,而博客也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很好的发挥了多个方面的作用。

一、博客营销在企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有助于提高营销沟通效果

博客的目的在于把传统的集中式传播转变为更大众化的分布式传播,把单向度的传播转变为更为平等的交互式传播。企业博客所包含的信息含量是惊人的,传播主体的拓展使得信息来源极大丰富。一方面信息来源于有目的的企业网络人员,另一方面信息来源于目标受众,包括企业内部公众、目标消费者等。企业博客做到了作者和读者之间互为信息源的现象,不仅企业成为传播源,而且参与的受众也可以成为传播源。信息实现了从线性传播到网络式多向传播,实现了企业、内部公众、目标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极强的多向传播。

(二)降低营销费用

1.降低网站推广费用

网站推广是企业网络营销工作的基本内容,大量的企业网站建成之后都缺乏有效的推广措施,因而网站访问量过低,降低了网站的实际价值。目前国内外的博客绝大部分都是免费服务的,博客的低成本运作,恰巧符合企业开源节流的目标。通过博客的方式,在博客内容中适当加入企业网站的信息,如某项热门产品的链接、在线优惠卷下载网址链接等,达到网站推广的目的,这样的“博客推广”也是极低成本的网站推广方法,降低了一般付费推广的费用,或者在不增加网站推广费用的情况下,提升了网站的访问量。

2.以更低的成本对读者行为进行研究

企业可以在博客文章中设置在线调查表的链接,便于有兴趣的读者参与调查,这样扩大了网站上在线调查表的投放范围,同时还可以直接就调查中的问题与读者进行交流,使得在线调查更有交互性,其结果是提高了在线调查的效果,也就意味着降低了调查研究费用。

3.博客可以部分替代广告投入,减少直接广告费用

博客不能替代广告,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广告的作用,并节省广告费开支。你并不需要在博客文章中大肆做广告,你的博客文章被搜索引擎收录所带来的免费效果至少可以部分替代在搜索引擎广告中的开支。

(三)增强知识积累,提升品牌形象

在提升品牌形象或产品推广上,博客往往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常,拟人化或拟物化的切入点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例如宝洁“Secret Sparkle”系列的身体喷雾产品就成功使用了博客进行线上传播,这款产品在推广过程中采用的电视和平面广告的形象都是四个各具个性的女孩,来代表四种香型,宝洁根据对目前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方式的研究,采用了“博客”的网络传播形式,每个香型以一个女孩为外在表现,在博客上用代表她们鲜明个性的语气来进行沟通,在专门为这“四个女孩”开辟的博客上,每个“女孩”的写作和表达方式都十分接近青少年的表达方式,包括各种促销信息、明星八卦、时尚等话题,也同时推荐诸多优秀的网络资源,起到实际的“门户”作用。

(四)有助于危机管理

博客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沟通工具,而危机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沟通方式。将博客用于营销活动的一大优势就是能“直接观测”受众的反应。与此同时,使用博客也能把网络搜索与传统的媒介跟踪、消费者研究或者企业原始资料库等相结合。

二、企业博客营销的应用策略探讨

虽然博客营销对于不同领域、不同企业而言没有统一的模式,不过有关博客营销基本思想是相通的,可以在探讨如何提高博客营销效果,如何让博客营销的应用价值最大化的对策时参考。

(一)博客营销应把重点放在企业宣传和产品推广上

博客营销应重新定位,把重点放在企业宣传和产品推广上现在一些极力推广博客营销的人里,很有可能把博客跟网络广告的概念混肴了。如果一个博客以介绍产品为主,一方面可能会让很多读者不感兴趣甚至反感;另一方面,这个博客的性质似乎也发生了变化,而更近于网络广告了。这样的博客,把它定位在展示广告和宣传推广也许更恰当些。博客因为其体个性鲜明而受到网民的青睐,失去了个性的博客,也就失去了其存活的土壤。

(二)企业博客要有鲜明的个性定位

企业博客自身就是企业对内对外的传播平台,企业博客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主张与企业相匹配,要想让博客的受众群体热衷于在博客中冲浪,就必须要有吸引他们的相关内容,所以应针对企业特点、行业特点、受众群的特点,有目的的进行企业博客的定位,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形成自身的博客圈,即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聚集在一起的用户群体,它实际上也是博客参与者所进行的自我分类和条件过滤。所以从营销角度来讲,博客圈的群体同质化极易构成一个精准的广告投放群体。

(三)企业博客要巧妙的运用隐性传播方式

企业博客的内容除了硬性的企业、产品介绍和推荐之外,还可以增加行业新闻信息、行业发展动态、行业最新研究动向、企业研究课题成果等同行关心的内容。对于很多受众来说,企业博客商业气息很浓,在博客中更多的只是企业供求方面的信息,这样的企业博客不太会引起受众的兴趣,所以为了避免受众反感,企业博客在内容和形式上要采用适当的隐性的传播方式。通过博客的文章、超级链接、搜索引擎、互动活动参与等方式,将企业文化、产品、品牌形象暗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我不向你直接推销产品,但我却能影响你的思想来影响你的购买行为。”这就是企业博客营销的路子。比如某相机企业博客链接到某知名摄影博客,并积极参与博客讨论,通过上传摄影作品、摄影感想的文章将产品性能暗含在其中,而后这些产品由该博客为源头传播开来,影响其他摄影爱好者和相机用户,从而达到了相应的传播效果。

(四)企业博客要充分调动受众的参与体验

随着产品同质化的提高。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情感需求的比重不断增加。他们在注重产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愉悦和满足。他们购买商品的目的不再仅仅出于生活必需的要求,而是出于满足情感渴求的需要,甚至出于追求某种特定产品与理想的自我概念吻合的目的。所以受众在主动查找和接受信息的时候,更加注重自己的亲身体验,并期望能从中得到愉悦感,缓解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博客营销已经不是简单的广告利益关系,是让所有人参与的体验经济。在企业博客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调动受众的参与体验,即产品体验、社区体验、情境体验。

(五)企业博客要擅用名人效应

企业要想增加其影响力,可以通过运用名人的效应来进行借势造势的传播,因为借助名人的光环效应可以吸引网民对博客的关注度。

例如徐静蕾与AMD的签约,使AMD能够借助其形象代言进行宣传推广,当时就连AMD双核64位移动计算机技术的电视广告片也由徐静蕾执导,并出演该广告女主角。该公司称,“老徐博客”的火爆是选择徐静蕾代言的原因之一。徐静蕾也在博客上说:“抢到老徐博客的沙发,就能出演徐静蕾首次执导的广告片。”

(六)综合利用博客资源和其它营销资源,进行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又称“整合营销传播”,即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的促销宣传实现低成本策略化,与高强冲击力的要求,产生良好互动反应,形成促销。

第9篇

价值分析一般可分为四步:

第一步是选择分析对象,对一个企业来说,需要进行价值分析的产品应是具有一定竞争能力,有一定市场的产品。

第二步是进行功能、成本和价值的分析。这一步的主要工作是首先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进行功能评价,然后通过与成本相比较,求出各分析对象的价值或价值系数。

第三步:分配目标成本,确定关键部件的成本降低额,目标成本的分配应按功能系数进行分配,保证关键部件的成本应与其功能相适应。

第四步:寻求和评价降低成本的方案。这是价值分析的关键。前面各步的结果可以说只是发现问题,而这一步的结果将是解决问题。因而在这一步骤中,企业管理部门必须集思广益,集中产品设计部门、材料供应部门、产品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一起来商讨研究改进产品设计或寻找低成本的替代材料的方案,并评价各方案的可行性,以选择最优方案来达到最终降低成本的目标。《成本会计》

第10篇

关键词:社会危机;治理;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9-0057-05

著名学者约瑟夫·熊彼得曾说,社会发展的过程必然包涵着“建设性破坏”,我国社会结构调整的阵痛和各种潜在危机正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这一表现,社会体制转型本身具有的社会振荡容易与其产生共振,从而导致利益调整难以到位,各种危机状况频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危机在促发社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实现着社会的价值变迁。不同的价值观背景下,政府与社会应对危机的理念与范式往往各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规避与化解危机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

一、社会危机治理的价值分析框架

危机治理是现代社会的常性概念。人们对于社会危机的关注,源于危机对于社会生活的破坏和对既有秩序的冲击,社会危机可以影响人们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方式,并通过极端的方式促进社会治理的完善。现代社会频发的危机,推动了人们对于社会危机的科学认知,并逐渐使之成为发展中的人类社会的常性方式。因此在社会危机层面提出治理概念,应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显然,危机治理理念的确立,是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公共利益基础之上的。治理视野下,实现公共利益不仅仅是官方单向度的责任,政府、市场、公民社会都是实现公共利益的主体,即公共利益的实现需要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等共同构成的社会危机治理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危机治理网络体系框架

如图1所示,社会危机治理的价值分析框架是一种典型的多元治理结构,在博兰尼关于“多中心性”概念的解释中,他认为,主体间的链接关系构成一个六边形,框架上各顶点的相互移动即形成了“多中心秩序”,各主体在这种秩序下追求一种静态的平衡。显然,这种交互式网络没有单一的中心,而是由治理的多元主体构成网络的结点,每个结点之间都是互通的,并且这种互通也是双向的。

当然,这种结构并非僵硬不变,而是具有特殊弹性。我们形象地将社会危机治理网络看成是一个六边形,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公众、社区和媒体这些主体分别处于这个六边形的各顶点上。在内部因素制约或外部压力施加的情况下,六边形架构可以向横向、纵向、斜向拉伸。尽管处于中心位置的公共利益是相对固定不变的,但是各主体之间仍然同时存在着某种私利关系,并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最大受益方。另一方面,危机治理的网络结构下复合主体所呈现出的互动态势使得每一合作方都能够在信息传输与接收、决策制定与执行、权力的分配与平衡的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回应或调整,从而在不同需求的指引下实现多边形结构框架的适度回倾。这种危机态势下的网络型权力结构及其弹性使得网络型权力结构更为平衡、更为合理。

(一)治理的起点:政府角色的定位

多元治理理论趋向于将政府的角色定位为中介者,即制定多元治理制度中的宏观框架和参与者的行为规则,同时运用经济、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为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公共事务的处理提供依据和便利。政府作为社会危机治理中最主要的角色,直接承担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社会管制等强制性权力,消除与缓解导致社会危机产生的因素和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一基本价值。

(二)治理的平衡点:公共利益

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公众、媒体与社区都有自身的发展动向,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它们的利益并非完全背离,而是有着固定的交叉点,这个交叉点就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目标诉求在社会危机治理中具体体现为共建社会良性秩序并实现利益均沾,这样的公共诉求具有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和公平性。它是多元主体网络化治理得以运作的内在动力与支撑点。当然,要实现多元利益的均衡协调,构建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政府要将利益冲突控制在体制内解决,使各种利益诉求都能够上升到利益协商和对话的平台,其他主体也应当建立起公共利益诉求的收集机制,完成公共利益现实化、具体化的过程。

(三)治理的实质:均衡分权

治理的核心理念就是将原本过度集中的权力进行相对分散的排布,治理的权力中心不再单一,而是由复合主体通过权力的分配及组织体制的构建来实现对公共职能的重新定位。只有均衡的分权才是多元治理的实质所在。罗伯特·贝内特认为:“多中心”治理要求的分权化指的是不同层级政府部门在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将相关权力、责任向市场与公民社会转移的过程,表现为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的关系结构。这种多元治理理念下的分权化就是要求政府在危机治理的过程中综合考虑治理主体的比较优势、各主体应对危机及治理的能力及效率、危机事件的紧急性、影响力及辐射范围等因素的基础上向体制外放权,并通过各主体合力的发挥建立权力分配的均衡架构。毫无疑问,均衡分权的网络治理结构不仅能够强化公民的责任及自我服务意识,而且还能拓展社会组织活动的空间;不仅可以促进非政府组织的繁荣与发展,而且还能够建立起政府与公民之间、利益集团之间多元化的、战略性的合作关系。

第11篇

[关键词]价值分析;产品定价;策略;应用

大量实践结果表明,盲目地使用低价和降价策略,不但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利润水平,还会导致长期销量减少,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评价下降,使企业陷入更深的价格混战之中而最终被拖垮。而资源垄断企业往往采用高架策略,实施垄断价格,造成社会的不满,付出较高的社会成本。究其原因,就在于目前许多企业不了解不同的消费者对价格、价格差异和价格变化的感知与反应是不同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既是为获得该商品而要付出的金钱代价,又是该商品经济价值的标识。消费者对价格及其变动的感知与反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降价不一定带来需求增加。在日益激烈的买方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制订有效的价格策略,首先应明确以下两个问题:目标消费群能接受什么样的价格幅度?产品生产者能接受的价格幅度又是如何确定的?消费者感知价格的极限构成了产品价格的上限,而产品的成本构成了产品价格的下限。显然产品的成本分析和经济价值分析是企业制定价格策略的基础。

一、CMI衬垫

CMI衬垫是桩基施工过程用来取代石棉衬垫的新型衬垫,它可以为顾客带来:(1)减少损伤锤头和桩条;(2)从锤头传递的力量效率更高;(3)更安全,更环保。这三方面的使用价值,过去公司是按成本定价法定价后进行了试销售,现在产品投入市场,公司应采用何种定价策略?CMI衬垫的价格阈值是多少?

二、CMI衬垫的价格阈值分析

(一)CMI衬垫的成本价格的形成

公司现在有两家生产厂,分别用旧设备和新设备生产CMI衬垫,成本价格的构成为:

成本价格=可变成本+管理费+预期毛利

CMI衬垫的成本价格分析(如表1)。

CMI衬垫如果用方式B生产,其直销价格为138.36美元。如果实现销售100万片CMI衬垫,公司会赚6900万美元毛利。

(二)CMI衬垫的经济价值分析

1.分析原理。产品的真实价值是为顾客带来材料和时间上的节省,如果完成一个项目的总成本不变,只是将某种产品替换原产品,该替换品价值如何?一般该替换品的真实经济价值可用下式计算:

真实经济价值(TEV)=被替代品成本+新产品带来的价值差异

本分析案例:

被替代品成本=石棉衬垫成本

新产品带来的价值差异=CMI村垫带来的价值差异

2.CMI衬垫带来的价值差异。顾客顾客应用CMI衬垫可以带来的价值:(1)打桩更快节约时间;(2)完成一个项目需要更短的时间更多的项目更高的利润;(3)在项目竞标中更有竞争力。为了尽可能接近实际估算CMI衬垫的经济价值。公司分别测试了16-m金属桩和12-m水泥桩两个项目。测试的时间节约结果(如表2.2)、(表2.3):

由分析可知应用CMI衬垫比用石棉衬垫节约时间30%。每节约一小时时间的经济价值称为单位经济价值,可用下式计算:

单位时间价值=设备租赁成本+劳动力成本

具体分析(如表2.4)。算得单位时间价值为:

单位时间价值=$94+$44=$138

据此可计算出使用CMI村垫替代石棉衬垫的经济价值(如表2.5)所示。

表2.5显示在16-m金属桩施工中每片CMI衬垫的经济价值是894美元,而用于14-m。水泥桩施工每片CMI衬垫的经济价值是1272美元。

根据上述分析,CMI衬垫的价格上限是14-m水泥桩施工单位使用CMI衬垫的经济价值1272美元,下限是生产成本价格69美元。由此可以确定CMI衬垫的价格在69美元和1272美元之间变动。其相互关系见(图1),(图2)所示。定价策略还要考虑市场其它因素。

三、CMl衬垫可采用的定价策略

CMI衬垫在投入市场时可采用高价策略和低价策略,根据盈利目标和市场因素确定CMI的市场价格。不同的价格策略对经营的影响(如表2.6)。

四、总结

第12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CT诊断;价值分析

1前言

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生存的环境恶劣,并且面临较多疾病的威胁,例如,急性阑尾炎作为临床的急腹症之一,对病患的威胁较大,病人因发病无明显的症状、表现,因此易于导致误诊,不利于病患的身体健康。当前随着CT影像技术再临床领域的广泛应用,也是作为诊断与评价阑尾炎的技术之一,现回顾性分析CT诊断50例急性阑尾炎的报道进行如下分析。

2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将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CT检查的120例急性阑尾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并从中随机选取50例病患的资料进行研究。病患当中男28例;女22例,病患的年龄范围自17至80岁,平均的年龄为36岁。病患当中12例为右下腹疼痛,19例病患出现呕吐、恶心现象,发热8例,11例病患的白细胞数量出现增加现象。

2.2方法对于急性阑尾炎病患给予CT扫描仪进行诊断,对于疑似病患应给予其腹部的扫描,病患在检查之前应给予口服泛影葡胺(浓度为2%、含量为800ml)。此外,将层厚与间隔均设为2.5毫米,并且选择矢状部分位与冠状部位进行扫描,病患自上腹开始扫描时应该自膈顶向肝下缘扫描;假如病患进行上中腹的扫描之时,应从膈顶向肾下缘进行扫描;若为中下腹的扫描之时,应自肾上极向盆底扫描,病患需要进行全腹的扫描时,应自膈顶扫描至盆底[1]。

3结果

急性阑尾炎患者当中,15例患者出现盲肠炎,其中10例病患的盲肠周围以及右下腹的阑尾之间的间隙较为模糊、并且密度有所增加;9例为急性单纯性的阑尾炎,CT检出为4例、通过正确分型有5例;9例病患诊断为结肠炎;7例病患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剩下的5例病患CT检查不明确,仍需进行二次检查,确诊后病患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减少了并发症。

4讨论

通过阑尾是位于人体的右髂窝处,是一蚓状的管状器官,造成急性阑尾炎的原因多种多样:细菌感染、阑尾腔出现阻塞等原因均可导致阑尾炎。运用CT对于病患阑尾进行检查、以便确诊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CT的检查时,假如发现病患的阑尾四周的炎症出现改变或者是脓肿、结石等现象时,可确诊病患患有疾病急性阑尾炎。通常对急性阑尾炎进行确诊是结合病患的体征、临床症状以及检查的结果等作出的诊断,然而运用CT影像进行检查,不仅准确性较高,并且确诊的时间短、分辨率也较高,有利于病患得到及时的确诊、治疗。

4.1急性阑尾炎中CT检查的表现对阑尾炎病患进行CT检查的表现为病患的阑尾出现增大、水肿现象,并且直径在0.6厘米以上、阑尾壁增厚大于0.2厘米;病患腔内积液。此外病患阑尾四周炎性浸润的主要表现:四周脂肪的间隙密度变模糊或者增高,邻近的腹膜出现肿胀;病患的阑尾腔表现为内外结石。部分病患的阑尾壁出现增粗、局部肿胀等现象,并且其的直径高于6毫米,患者增粗的阑尾管腔为实性状,并且肿胀的阑尾还伴有炎性液渗出,全部病患当中病患的阑尾壁是不同密度改变的。病患回盲部的软组织出现肿胀,其回盲部四周的脂肪密度也逐渐增高,为条纹状或者是斑点状,且其的密度会增高或者是改变[2]。

4.2CT影像学检查结果病患进行CT影像检查时,15例患者出现盲肠炎,其中10例病患的盲肠周围以及右下腹的阑尾之间的间隙较为模糊、并且密度有所增加;9例为急性单纯性的阑尾炎,CT检出为4例、通过正确分型有5例;9例病患诊断为结肠炎;12例病患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由此可见,CT诊断急性阑尾炎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提高确诊的准确性,更好地提供诊断依据,便于病患进行及时治疗。

4.3CT诊断阑尾炎的价值利用CT对疾病阑尾进行诊断,不但提高了确诊的效率与水平,而且对炎症检出的敏感性也较高,可以提示病患是否患有急性阑尾炎、更好的帮助病患进行治疗,因此对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CT诊断还可对其他的急腹症进行鉴别,例如对消化道穿孔、异位妊娠、胰腺炎、胆囊炎以及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诊断作用。能够检测患者潜在的疾病,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更好的提高我国医学临床的确诊及治疗水平,根据统计的结果表明,50例病患当中,经CT直接诊断出患有急性阑尾炎病为45人,需进行二次检查的病患有5例,因此,CT直接检查的准确为90%[3]。

总而言之,将CT用于急性阑尾炎的检测,确诊率高,减少了病患因延误治疗所造成的并发症现象,有效避免因误诊而导致的不良后果,病患得到及时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临床的确诊水平。因此,CT影像检查急性阑尾炎是较好的确诊方法,应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江洪涛.CT诊断33例高位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外医疗,2012(01):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