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0 00:37: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实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实验实训课;实验实训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方法
中职学生通过实验实训课,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并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上好实验实训课,让学生练就过硬技能是中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优化实验实训内容
实验实训内容是教师示范指导和学生操作训练的重要依托,是专业技能形成的载体。优化实验实训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现行的护理专业课教材在每一单元、每一章节或教材的最后篇幅安排了实验实训内容,这些实验实训内容,有些内容零碎,缺乏系统性;有些内容陈旧,与学生临床工作需求脱节;有些内容前后重复交叉,甚至同一内容在不同课程的教材中出现。比如:外科的包扎、缝合实训内容,外科实训课上,基础护理实训课也上,急救实训课还上,导致教学时间和人力物力的浪费。实验实训内容的无序性、滞后性,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对实验实训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优化整合实验实训课内容要以临床工作对护士素质要求为导向,以实验实训大纲为依据,遵循专业技能形成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的循序渐进过程,按照基础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现实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删减和重组实验实训内容,建立具有模块化、综合型、完整的实验实训内容体系。比如:包扎与缝合在护理实训课上完之后,外科与急救实训就不需要重复上了。另外,一些有共性的实验实训内容应融合在一起上,既节省时间,又避免实验物品浪费,有助于提高实验实训技能达标率和优秀率。
二、改进实验实训教学方法
实验实训课除了要有教学大纲、教材等外,还应有科学有效、符合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确保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质量,以达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目的。笔者在实验实训课中经常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的状况,将课堂移至实验实训中心,理论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教学做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比如:在基础护理教学中,药液抽吸法、雾化吸入法在理论课上都不讲,直接进入实训室,理论课和实训课一起上,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教学效果非常好。
2.采用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项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完成,从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任务后的评价与修正,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护理专业的项目教学与一般专业的项目教学最大的不同是看似没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但却是实实在在地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满足患者身心方面的需求。利用项目教学开展综合实训,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护理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的能力,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基础护理实训教学项目“掌握卧床病人床单更换法”,就要求学生先运用所学到的沟通技巧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病情,做好病情评估工作,再结合给出的病例完成卧床病人床单更换工作,同时要进行生命体征测量、口腔护理、压疮的预防等工作,从而体现整体护理工作的完成。具体方法为每组选1名学生扮演昏迷病人,由其他3名学生分别模拟护士为其进行更换床单及其他操作,同时要求学生提出对该“病人”的护理诊断并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
3.运用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一种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模拟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其意义在于创设一种和谐的、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拓宽教学渠道,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模拟医院真实情景,由学生互为护士及患者进行真人、真景、真练的护理实训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理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比如:在基础护理实训注射法教学中采取真人操作,学生互为护士及患者进行练习,加强学生的责任心、真实感及无菌观念,为学生提供心理磨炼的机会,培养学生护患交流的能力。
4.运用多媒体教学
根据不同的实习实训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资料、画面和视频等手段,展示操作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主要用于上实验实训课之前,让学生初步形成印象,然后再进入实验室实践,教学效果会更好。
本文以护理专业为主,阐述了实验实训课的内容优化及教学方法,因各校专业不同,实验实训课内容不同,操作难易程度也不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专业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运用,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真正提高实验实训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应对策略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人才培养工作也需进行相应的创新与改革。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高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素养的提升,更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避免在后期工作中出现较大的问题。护理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实践的重要场所,其管理质量的高低会对教学效果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因而对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展开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分析
1.1管理模式较为陈旧。管理模式陈旧是很多高校护理实验室都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素质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对高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对自身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整。但是高校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以传统方式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无论是设备登记、文件归档还是实验排课等工作均以人工操作为主,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并没有被广泛应用到实验室管理中,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均相对较低。1.2设备数量与质量不足。近年来,各高校践行大众教育理念,各个专业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招,护理专业也是如此。但与此同时,护理实验室管理呈现出了较多的问题,设备数量与质量不足就是其中之一。首先从质量来说,由于高校对护理专业的重视程度不足,实验室设备难以及时进行更新与维护,很多设备呈现出老旧的状态,无法满足现实教学需求;再从数量上来说,为了保证每名学生都有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实验室设备的数量应当随着扩招趋势而增加,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设备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实践需求,有时为了让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课程不得不设置在周末或晚上。1.3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对实验室管理质量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而从当前的护理实验室管理情况来看,受多种因素影响,管理人员素质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首先,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管理与设备维修经验,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他们不能及时发现,也不能对设备予以必要的检修与处理;其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队伍的思想稳定性,继而降低了整体工作效率;最后,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不高,致使他们无法产生职业认同感,无法在工作上投入足够的激情与努力。1.4责任制度不够完善。责任制度不够完善也是影响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缺乏科学的制度管理,管理人员的责任不够清晰,致使设备管理等工作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当问题出现时,管理人员不能主动承担责任,相互推诿,最终导致经济等方面出现严重损失;同时,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够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展开实验操作,致使设备出现严重的损坏,甚至引发了安全问题。
2高校护理实验室提高管理水平的策略
2.1积极创新管理模式。高校应当积极创新高效护理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将先进的技术设备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当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设备登记、文件归档、实验排课等内容均应当制成电子档案,以便于进行完整的保存与管理。管理人员应当树立创新意识,定期根据现实需求对工作进行调整,使管理模式能够与时俱进。2.2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检查,保证设备的数量与质量均能够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如果设备出现损坏应当及时上报,并做好维修或更新等工作;每节实验课结束后,管理人员都要将杂物进行清理,并对设备状态进行记录。设备回收与发放等工作均需按照相应的规定完成交接,并填写好相应的表格,做好全面记录。2.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首先,高校应当为管理人员提供培训与进修的机会,使其职业能力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培训结束后还应当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其次,高校应当适当提升管理人员的待遇,并对其予以关怀,使其能够感受到高校的认同与尊重,从而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努力;最后,高校还应当健全奖惩机制,如果管理人员能够认真负责,则应当对其予以适当奖励,如果管理人员工作失误较多,则应对其予以必要的惩罚,合理的奖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2.4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高校应当根据护理实验室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首先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应当制定工作守则、仪器设备管理规范、环境监督规范;针对学生的操作行为,则应当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实验室使用情况,则应当制定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开放管理制度等。
3结语
护理实验室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与实验室教学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护理实践能力的发展。然而当前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着管理模式落后、设备数量与质量不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以及责任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护理实验室的正常使用,阻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工作应当积极进行调整与创新,高校应当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并对管理制度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士民.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培训,2016,(06):146.
[2]高歌心,杨晔琴,姜文莉.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10,(18):1421.
[3]周敏,肖娟,李亚磊.高校护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健康,2014(4):394.
[4]陈玉芳,王艾青,黄晓璐,等.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6(3):422.
【关键词】护理学实验室,改革与实践
护理学实验教学是《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重要方面,也是一项艰巨而难度很大的工作,护理学实验室则是实施此项工作的重要场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多媒体器材等高技术手段被广泛采用,教学仪器越来越复杂、先进,而且近些年来,学校对护理专业招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人数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如何在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能确保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和目的。因此,我院根据现代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办学特点,进行了护理实验室改革与探索,效果初见成效,以供参考。
1.加大对护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力度
2009年10月,我院借鉴国内外先进护理实验室设计理念,成立了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护理技能教学培训中心,在设计理念上充分模拟医院真实的临床标志和设备配置,给受训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高端仪器设备包括Sim3G高级综合模拟人,METIbaby综合模拟婴儿,高级分娩模型,虚拟静脉注射系统等总价值646万余元。中心主要设有5个功能平台: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平台,护理综合技能培训平台,急危重症护理培训平台,老年康复护理培训平台,社区护理培训平台。各功能区既强调本专科固有的氛围和技能训练要求,又可实现各科技能训练的互换,从而使其具有独立性和统一性。为体现现代护理理念,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中心设有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模拟ICU,虚拟场景训练室,老年康复病房,可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另外,中心还配备有中心监控室,可对各实验室进行实时监控、录像、播放影音教学资料,为观摩教学、技能考核提供先进的技术条件和环境。Ploycom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可与美国护理联盟(NLN)、澳大利亚护理协会、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实现远程会话和视频对接,为与国内外护理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便利。
2.加强实验室科学规范管理
护理技能教学培训中心的建立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技能培训中心的管理规范相继制定起来。根据实验室的特点,中心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避免出现责任互推现象,增强了各个职工的工作意识,工作积极性,达到管有所悟,悟有所学。各实验室配有实验课安全登记表,对每次课的交接、物品的使用情况和安全情况都详细记录,各项实验项目的用物按照统一要求分类存放于物品陈列柜中,做好标签归类,进行规范管理。
3.加强实践教学
护理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增强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格的独立发展,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部分。
3.1导师制 安排附属医院一些具有高尚职业道德、专业理论功底的临床骨干教师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医院环境和工作流程的了解工作,以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3.2开放实验室 通过实验室开放预约系统,学生可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操作练习,为保证开放实验室的质量,并通过指纹验证身份,由实验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和培训,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效的利用了教室资源。在开放实验室过程中,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将人文管理的理解和应用与之相结合,在对实验室的物品归纳整理上、实验室环境的维护上和自我能动性的增强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3拓展社区护理实践 社区医疗保健是护理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积极开拓社区护理教育基地,使学生能进行社区健康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对社区人员进行健康指导,提高其社区的护理实践能力。
3.4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评判性思维和应变能力等,在护理专业课程中开展了PBL教学谈论课,使用Sim3G高级模拟人和计算机虚拟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4.小结
我院通过对加强护理学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注重实验室硬件装备和重视实验室文化底蕴建设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凸显了护理学专业特色,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管理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实验室的改革与实践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只有不断地摸索和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才能不断完善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性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航空,王飞.高等学校开放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学问? 科教探索,2008,24( 22):16.
【2】胡定伟,吴玉琼,龙霖,等.高校护理学实验室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7,4(3):127.
【3】肖国华,王丽,沈学清.护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护理教育,2010,7(3):113-115.
【4】韩翠,李继平.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护理学杂志,2008,23(22):79-80.
【5】姜丽萍,杨晔琴,姜文莉,等. 护理综合实验教学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6,4(8):739-740.
【6】张远方.高校合并后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讨论,2008,2(1):118-120.
【7】司联晶.护理学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5):114-115.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现状;改革
我国的护理教育在实施30年清一色的中专教育后,1983年恢复高等护理教育。至今有23年的时间。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学科建设很不成熟,师资、专业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及技术等面临很多实际问题亟待探讨和解决[1]。护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同样面临上述问题。一些院校已率先进行改革尝试,但有些院校的护理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下面对护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综述如下。
1现状
1.1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医学本科教育仍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对实验教学定位不高,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学时占的比例过大,实验课所占学时较少[2]。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功利主义:投入相同的时间,实验教学的显示度明显低于理论教学的显示度,实验教学成果一时难以得到认同,导致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2]。二是就业压力:近几年,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1/2以上的学生将报考研究生作为毕业后的首选,而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学习,许多学生甚至放弃了实验课[2]。三是观念问题:主要是观念没有更新,传统守旧,不敢打破旧模式,没能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1.2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学科建设很不成熟[1]。没有形成以护理为核心的特色,依托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模式。教育部全国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资料显示,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训练方面,多数学校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各课程间缺乏知识结构上的逻辑过渡和有机联系,既存在不必要的重复,又有脱节和遗漏,未能形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在共同为实现培养目标产生综合效能方面的作用已落后于社会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3]。
1.3教学方法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仍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很少以学生为主,在实验课上由实验老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上课时首先由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照方抓药”进行练习[4]。对创新教学法,如疑难为本教学法、反思学习、试验学习、个案学习等采用较少[5],学生体会不到由创新而成功的喜悦[2]。在实验课上老师过分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操作动作要规范,使护生虽严谨但不灵活,虽规范但无创新,缺乏应变能力。激发不起学生主动实验的兴趣,研究气氛不够,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由高到低,甚至产生厌倦心理[6]。由于教学方法的死板,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死记操作流程,练习时拼命模仿老师的动作,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问题感到束手无策[4]。
1.4教学内容目前《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内容仍然以15项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为主[4],而实际临床有些操作基本不用。实验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医学科学新的发展成果和技术没有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1,3]。实验教学基本上没有开放性、设计性实验,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性和个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临床实习期间遇到应急问题时应变能力较差[4]。
1.5实验设备就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在教学条件、设施以及软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不相适应的情况。临床上的医疗设备更新较快,而学校实验设备陈旧,造成教学与临床脱离,不能满足医学科学发展下对人才的需求[4]。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仪器设备落后的问题解决困难,一些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十几年不更新,大多数已不能用于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只能开设普通验证性实验,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2]。另外,有些院校大规模扩招,增添的新设备数量仍然满足不了招生规模的扩大。
1.6实验室管理护理实验室不同于其他医学实验室,实验教学用物多、大小不一、零散繁杂、消耗更新快,目前护理实验室多属于教研室管理(很多院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实验员)。教研室又把管理任务分配给带教老师,由于带教老师承担理论课、操作授课及物品准备等,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管理。另外实验室不能高效利用,仅在上课时开放,影响了学习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4]。
1.7实验考核长期以来实验课的成绩依附于理论课,有的考核成绩仅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30%,有的甚至不考核,因而课程考核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实践能力,势必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7]。现行的实验考核以技术操作为基础,考评标准中过分强调某些细节,致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的完成某些动作,却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术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8]。
1.8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能适用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教育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处在“教辅”位置。这种片面认识导致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不够、培养不力、要求不高,严重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4]。有的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只是做些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没有真正发挥护理实验员的作用。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技术人员。
2护理实验教学改革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一些学校尝试做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2.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比重[9]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摒弃或压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增加适应医学发展的内容。压缩了床上擦浴、床上洗头等,增加三腔管压迫止血术、穿刺术、备皮、换药、减压、引流术等操作技术[5,10,3],注重实践教学与临床需要接轨,使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缩小,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11]。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把实验课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4%[10]。
2.2改进教学方法[12,13]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运用。改变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性。很多教师采用角色扮演、自身体验、设立情境、设障碍法、幽默图画等灵活应变方法,增加护生直接参与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1,10,14]。苏桦[16]采用自学辅导法、病案讨论法等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即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热情,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15,17]。
2.3改革考核方式[10,15]加强考核力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课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加大到45%,技能考核时学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选择考试内容,无菌操作强调无菌观念,非无菌操作强调流程的熟练程度[4],改变一味强调学生熟记操作步骤、按操作步骤机械完成护理操作过程的做法,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18]。有的院校教学考核采用实验态度、口试、活动性考核、操作考核、实验报告、学生互评结合,评定出综合分[19]。对实验报告的评改打破“一刀切”的模式,对原文照抄的仅给合格分,对实验内容综合分析,有创意的报告给“优良”等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思考并且在书写报告时能对实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18]。在实验考核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
2.4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护理技术操作中,只要不违反操作原则,操作步骤可不尽相同。例如:口腔护理中,应先擦洗双侧牙齿,后擦双侧颊部,还是先擦洗一侧牙齿和颊部,后擦洗对侧?笔者认为几种方法都可用,因为不会影响擦牙的效果。如果患者没有牙齿或满口都是假牙,那么其操作程序也不同。如此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敢于多问和质疑,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做到多思考、多讨论、多分析、多比较,以寻求最佳的答案[6,21]。在设疑、提问、讨论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2.5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操作区域,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病房的过渡区间。在实验室可以培养学生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非常重要。
2.5.1优化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的设备和布局病区化,使实验室成为医院病房的缩影,同时在管理上也应规范化。一切从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好习惯[9,20]。
2.5.2开放实验室针对实验课时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等情况,在学生自习时间开放部分实验室,增加训练时间。并准备不同操作用物,学生可以选择在实验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护理操作[3,21]。开放时间让学生承担实验室管理任务。
2.5.3增加投入增加资金投入[21],配置先进设备,添置呼吸机、监护仪、模拟抢救人、触摸式电脑等先进设备。使学校实验教学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2.5.4扩大实验场所实验教学场所不断延伸:把实验室扩大到社区、家庭,实验教学和临床见习同步进行。如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实验课,把学生组织到社区、家庭,与病人、健康人进行沟通,培养综合能力[16]。
2.6其他成立护理实践中心、培养新型教师[4];提升实验人员素质、与国外建立实验合作关系等[2]方式方法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总结
面对医学护理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护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影响了护理事业的发展,文中的一些改革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也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护理教育界的同仁一起努力,在护理实验教学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培养出适合临床工作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泽楷.对入世后中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2,6(37):442.
2李英娥.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医学教育,2003,2(1):32-33.
3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现代护理,2004,10(1):1-2.
4朱玲,马翠萍,姚英.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护理研究,2004,18(10A):1779-1780.
5黄金月,王慧莲,李洁明,等.中国护理教育发展趋势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33-336.
6何国喜.抓护理教育薄弱点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卫生职业教育,2005,18:89-90.
7史瑞芬,曾爱芳,吴俊.改进护生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考评标准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23.
8刘承德,汪毅.专业课程改革思考.实验研究与探索,2002,21(1):33.
9朱丽芳,石统昆.大专儿科护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511-513.
10张礼宾.高职护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中国护理志,2004,1(3):132-134.
11熊爱姣.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突出应用能力的尝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2):88.
12王兴华,张艳丽,孙培.改革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医学教育,2003,(2):34-36.
13兰华,何芷馨,程辉龙.大专护理《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九江医学,2001,16(3):72-73.
14王新霞,王国美.角色扮演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23.
15李晶.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继续医学教育,2002,16(23):25-26.
16苏桦.优化护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护理研究,2003,17(10):1226.
17李烦繁.幽默、画图、角色扮演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护理杂志,2004,27(7):90.
18李春艳.护理教学中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湖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3):74.
19孙丽平.试谈护理人员的岗前考核与试岗.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17.
【关键词】小儿护理;教学;优化;手段和方法
小儿护理实验教学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缩短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距离的桥梁课程,也是儿科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搞好小儿护理实验教学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新形势下的新的教学模式授课。改革及实施情况如下。
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小儿护理是中专生和大专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均拓宽了的临床第一线的护理基本力量。学校培养目标进行了定位:培养具有扎实的儿科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能独立应用护理程序对儿童实施整体护理、有良好素质和发展潜能的应用型高级儿科护理人才。
2、确立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过程期望学生发生的行为变化,应以培养目标为宗旨。我们将“应用型”、“专业型”、“促发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具有热爱儿童的高尚职业情操和高度的责任感;(2)具有主动求知和接受新信息、新技能的意识;(3)具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4)能熟练掌握儿科护理常用基本操作技能f(5)能将儿科整体护理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对患儿常见病实施整体护理,并在整体护理中反映出护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教育的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课为主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具体改革措施是:(1)加重实验课时比重。(2)优化实验课程内容。课程是把宏观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微观的教学实际联系起来的唯一途径。根据大中专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优化实验课程内容中,我们把握了三个原则:1)实用性: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教材《儿科护理学》中的十项儿科护理操作项目经过筛选,对临床常用的“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法”、“约束法”、“婴儿沐浴法”、“更换尿布法”等六项作为重点实验教学内容,同时增添了临床常用的小儿“体格测量法”、“小儿桡动脉穿刺术”,以达到结合临床,学以致用;2)新颖性:遵循应该让学生接受的永远都是最新、最接近临床信息的新的护理理念,注重将新的护理技术和探索性思维方式引入实验教学。例如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法”操作实验教学中,将临床目前推广和广泛使用的静脉留置针介绍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在熟悉该项操作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探讨该操作法的优缺点、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如静脉血栓等)及如何预防,并将带教老师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交流,以培养学生批判性和探索性的思维方式。3)针对性:针对儿科护理中以独生子女为主,江南地区生活医疗条件较优越,家长迫切希望了解有关小儿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方面知识等临床实际情况,在应用护理程序对小儿实施整体护理基本技能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将护理计划的重点由原来偏重疾病护理逐渐向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倾斜,并将该能力作为基本技能考核的内容之一,提高了学生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性思维意识。
二、优化教学方法
改变以往“演示一模拟练习一指导”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促发能力型教学模式”,将多种教学方法引用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有:(1)自学辅导法:对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体格测量法”、“更换尿布法”等采用由教师模拟思考提纲,学生自学后演示,分组评价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方式。以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2)探究一研讨教学法:对操作难度较大的如“头皮静脉注射、静脉留置针的使使用、暖箱、蓝光箱的使用”等操作常采用该法。以新生儿蓝光照射操作为例:将整个操作过程分探究研讨两个阶段。1)探究阶段:首先播放录像及教师讲解与演示。让学生观察整个操作过程,相互交流,去感受。然后教师质疑:如蓝光照射为何能起到退黄疸的作用?蓝光照射需要准备哪些用物照射前、照射时、照射后的护理要点是什么?如何观察照射效果?有何副反应?如何处理等。接着让学生分组实践,进行个性化练习,亲自体会、探索操作技能。2)研讨阶段:学生回示一师生点评、交流、研讨一学生自我评价、完成实验报告(可以写上自己新的见解和建议)一教师批改反馈。该教学手段“既强调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合作互动,又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作用”;(3)病案讨论法: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是大中专层次护生的一项必备的基本护理技能。为贴近临床,带教老师在临床上收集了各系统典型的儿科病例,经过加工整理,提出问题。有时,特地将不完整的病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完善。要求每位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再由教师归纳,答疑。最后学生自我总结,完成书面作业,教师批改反馈。病案讨论教学法使师生处在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由于教师的鼓励,学生发言积极,学习潜力得到发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4)角色扮演法:在健康教育、“体格发育测量法”的操作中我们经常采用角色扮演法。例如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将学生分为二人一组,一人扮演患儿母亲,另一人扮演护士。要求“护士”对患儿母亲进行宣教,要求“家长”提出咨询。方式不拘一格,自由发挥,再由师生共同评价。角色扮演法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激情由感而发,其间也渗透了对学生良好服务态度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使所学专业知识得到巩固。
三、优化教学手段:
(1)建立护理实验中心,做到资源共享。各临床护理实验教学可共享资源。如进行儿科护理各项操作示教时,在多媒体示教中心,采用教师示教、播放录像、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更规范地掌握操作要领,提高了教学效率;(2)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儿科护理实验室根据专业特点,建立了模拟新生儿沐浴室,模拟临床安装了静脉输液管道装置,购置了先进的保暖、光疗合二为一的婴儿恒温箱以及可以显示静脉回流的婴儿头皮静脉注射模型、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新型的便携式雾化吸人器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学习条件;(3)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设备的管理采取实登记负责,实验老师检查制度;(4)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学院采取了尽早让学生接触临床实践的措施,利用双休日时间,安排学生轮流到实习医院见习,使学生增加了对医疗环境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建立教学评价制度
(1)建立健全实验操作考核制度:操作考核制度有利于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和检验实验教学效果。为此,我校的《儿科护理实验实习报告》,内含示范性的“儿科护理计划单”、每次实验的报告记录单,儿科各系统护理病历分析讨论与整体护理计划制定表以及十一项儿科常用护理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实验教学考核系统化、规范化、量化和细化,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2)建立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制度: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效果等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校2012级3年制护理系专科的217名学生,其中男生23名,女生194名,年龄19~23岁。二年级第二学期学习《护理学基础》实验室课,共290学时,上课时间2014年2月~2014年6月。
1.2方法实验室教员在继续加强护生操作技能教学同时,不可忽略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笔者在《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教学课时把护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态度、正确价值认知与护理操作技能融汇贯通。
1.2.1强化职业道德方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书写护理实验日志、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法及角色示范等办法,强化她们职业道德,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感和价值观。
1.2.2调查方法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其职业态度和职业观念。在教学实验前后,对护生进行无记名式问卷调查,问卷合格有效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在SPSS17.0软件上进行统计,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教学前后护生职业态度变化详情如下:(1)社会偏见影响护士职业观念:A=197、B=207;(2)医院不能没有护士:A=165、B=217;(3)护士的工作不能用金钱衡量:A=162、B=199;(4)护理也需要高学历人才:A=130、B=210;(5)护士的工作方式有碍家庭和睦:A=196、B=189;(6)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从事护理事业:A=161、B=16;(7)护士言行举动影响患者康复:A=181、B=216;(8)为患者解决问题心理非常高兴:A=179、B=215;(9)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护理事业:A=151、B=199;(10)护理需要力量、素质及爱心:A=185、B=218。注A:课前认为是的人数;B:课后认为是的人数。其中,第(1)和(5)项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第(2)、(3)、(4)、(6)、(7)、(8)、(9)和(10)项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5)。
3讨论
在《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教学中着重强化她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使她们在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同时,潜移默化地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稳定和正确的价值观。本研究中,我校护理系学生在《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教学前后职业态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5),证明此法切实可行,值得推广。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教学中加强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改变她们的专业态度和思想观点,并能培养她们正确的职业态度,所以护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加强护生操作技能教育同时不忽视职业态度教育,这样才能促进护生们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态度。
作者:魏欢单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
一、护理学基础实验设计方法
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教学中由护生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对实验过程进行质疑,通过对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的加工,重新设计较为合理的实验过程、释疑及交流结果的一种实验教学。崔玉霞等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培养了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探究、实验意识等方面都有其优越性。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实验设计方法。护理综合性设计实验是以护理学知识为基础,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模拟临床真实案例进行护理的综合实验设计方法。
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它包涵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实物、教具作示范性操作、实验等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演示法普遍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是教师向学生展示操作步骤的重要手段。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些动作或活动方式,以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任何的《护理学基础》实验都离不开练习法,动作技能要通过各种感官同时作用,要经过大量练习获得,所以练习法是《护理学基础》实验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2.角色扮演法:是运用表演和想象情境,启发及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人际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所学得的经验和技巧易迁移到类似临床情景中有利于学生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角色扮演教学法让护生亲身扮演、亲身体验,还原临床场景,缩短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临床实践能力及科研意识的培养。情境教学法:是以简单的形式仿造某些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与真实情境相似的事件。雷蓉等采用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法,根据实验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设计相应的情景,课前一周将案例交给学生.学生根据情境分组讨论.设定角色分工、扮演等。研究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一种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目的,以引导学生自己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多采用小组讨论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将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调查结果显示PBL技能教学有利于护生操作技能的掌握,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缩短了技能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3.目标教学法:是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以设置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开始时,向学生提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要求,以目标为导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体验式教学法: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经历和体验,需要他们自己在行动中概括总结的教学方法。包括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穆国霞等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模拟体验,再让学生真人体验,体验结束后老师和其他护生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扮演的护生,以加深其印象。多样教学法:将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称为多样教学法。龙霖等通过对“本科护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项目及教学方法的态度及需求”的研究,显示75.18%护生选择多样教学法,11.46%选择单纯的情景教学法,仅有0.48%的护生选择传统教学法,可见多样教学法最受护生欢迎。
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组织形式
1.一般性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护生观看录像一教师示教一学生回示教一护生练习一教师巡查一教师总结”的形式组织教学。一般性教学组织形式是《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形式,但教学中只使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容易造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窒息了护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结合以下教学组织形式效果更好。
2.特色性教学组织形式:崔玉霞等选择探究性实验设计方法组织教学,教学中先展示问题,提出假设,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何利等选择设计性实验教学,采用操作前准备、课堂实施、实验小结分段组织教学,在课堂实施环节,先由各小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提出,老师给予评价与分析后再组织教学。穆国霞等采用的体验教学过程为:先设计情景,然后学生实践体验,体验过程中教师对不正确操作予以纠正,学生谈论感受、互相交流体验心得,最后教师对整个实践过程评价、总结、归纳。杨艳红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培训小教师,教师先利用课余时间培训小教师,让他们在练习中起到小教师的作用,这样既能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商亚娟等采用分组竞赛法,即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组织小组竞赛,由每组推选一位本组优秀者代表小组参与竞赛,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给予平时成绩加分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和评价。分组竞赛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激发学习兴趣,增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总之,《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形式多样,只有针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效果。
作者:沙晓华 钟清玲 单位:南昌大学研究生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一、 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
(一)教师准备
建立实践集体备课制度。每次上课前实验带教老师和理论课教师共同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带教老师统一操作步骤,使老师示教无误,并讨论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教学改进方法,做好预实验,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特别是对新教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前,带教老师应检查实验室的情况,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
(二)学生准备
学生在课前要预习实验内容,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前实验准备,课后教学总结等环节,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应从实验准备开始。
二、 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演练――练习――指导”教学法,老师重点示教,学生“照葫芦画瓢”进行训练,即老师重点示教后,学生机械性模仿。当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遇到应急问题时应变能力较差,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功。
(一)简单操作
采用学生动手――老师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尝试操作,锻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
(二)较复杂操作
采用学生看电教――老师强调该操作不示教,提出观看重点和要求的方式。电教后,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对共性的错误集体矫正。此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如生命体征测量法。
(三)复杂操作
采用学生看电教――老师示教――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的方式。这种方式能提高学生学习复杂技能的效率,示教时结合讲解效果更好,在讲解过程中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如无菌技术操作。
(四)原则性强又复杂的操作
采用老师讲解操作原则、操作流程,示教――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的方式,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在观察和练习时不至于盲目的死记操作步骤和手法,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创新能力。如静脉输液法。
三、定期开放实验室
定期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了保障,也为学生自主管理提供了机会。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选择在实验室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操作技能及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练习,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增强了学术史的责任感。
四、加强实验课教学成绩的考核
【摘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些新的护理技术及护理方式也应运而生。但中等卫生学校作为培养一线临床护士的主力军,和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的实验教学却没有能跟上发展需要。根据我从事护理实验教学的经验及查阅资料,对中等护理专业护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改革措施做了一个综合论述。
【关键词】:中等护理专业;实验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一、 现状
1.1 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跟不上临床护理需要
我国中等护理教育的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已远跟不上临床护理的需要。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为医学专业的压缩,没有突出现代护理的内容和特色。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完全脱离旧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护理实际工作的需要,未能形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1]。
1.2 对中等护理教育培养人才目标定位不准确
中等护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人员,所以就要在学生的动手能力上下功夫,侧重于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1.3 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目前,中等护理教育仍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对实验教学的定位不高,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课时分配上,理论课学时比例过大,实验课学时较少[2]。这对于中等护理教育来说,尤其不合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急功近利:老师投入相同的时间和精力,实验教学在学生在校期间显示出来的成绩明显低于理论教学[2];二是观念问题:观念没有更新,传统守旧,没有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1.4 教学方法单一、死板
目前,中等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大多数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很少以学生为主。上实验课由实验指导老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物品,上课时由老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照方抓药”进行练习[3]。对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反思学习、个案学习、设置问题教学法等采用较少,学生体会不到由创新和解决问题带来的喜悦。实验课上老师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动作要规范,使学生严谨但不灵活,规范而无创新,缺乏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
1.5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内容仍以24项护理基本操作为主[3],但临床有些操作基本不用。实验教学内容得不到更新,新的护理技术和成果没能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脱离实际现象[1]。实验教学没有开放性、设计性实验,严重制约学生的灵活性和个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临床实习期间遇到应急问题时应变能力较差[3]。
1.6 实验设备、陈旧
教学条件、设施以及软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不相适应的情况。临床上的医疗设备更新较快,而学校实验设备陈旧,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后对新设备不懂原理、不会操作,教学与临床脱离。
1.7 实验考核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实验课成绩依附于理论课,有的仅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30%,有的甚至不考核,因而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现行的实验考核以技术操作为基础,考评标准中过分强调某些细节,致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的完成某些动作,却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术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
1.8 对实验技术人员不重视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发展落后。传统的教育认为,教师是教学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处在“教辅”位置。这种认识导致对实验技术人员培养力度很小,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3]。
二、 护理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2.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比重
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摒弃或压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增加新的护理技能。如压缩擦浴、洗头等,增加三腔管压迫止血术、穿刺术、减压等操作技术[1],注重教学与临床接轨,使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缩小,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我校已把实验课的比重由48%增加到62%。
2.2 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运用。改变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性。采用角色扮演、设立情境、设障碍法等灵活应变方法,增加护生直接参与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4]。例如角色扮演,由学生扮演患者和护士,针对操作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际情境。“护士”除了要给“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外,还要随时与“患者”沟通,解决“患者”的各种实际问题。结束后互谈感受,然后交换角色。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改革考核方式
注重对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加大实验课考核成绩比例。对某些操作改变考核思路,如无菌操作强调无菌观念,非无菌操作强调熟练程度[3],改变一味强调学生按操作步骤机械完成操作的做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有的院校采用实验态度、口试、活动性考核、操作考核、实验报告、学生互评综合评价。对实验报告的评改打破“一刀切”的模式,对原文照抄的仅给合格分,对实验内容综合分析,有创意的报告给“优良”等级。
2.4 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护理操作中,只要不违反操作原则,操作步骤可不尽相同。例如:口腔护理中,是先擦洗双侧牙齿,后擦双侧颊部,还是先擦洗一侧牙齿和颊部,后擦洗对侧?我认为都行,因为不会影响擦牙的效果。如此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敢于多问和质疑,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改革传统的实验物品准备工作
临床上很多学生到医院后物品准备不齐全。可在护理实验室每一组设一个器械柜与物品交接登记簿。上课时由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向老师索取相应的物品,老师只需做好交接记录,不再提示学生物品是否准备齐全,学生课后将物品整理好交还老师。这样可增加学生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2.6 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1. 优化实验室环境
实验室的设备和布局病区化,使实验室成为病房的缩影,同时在管理上也应规范化。一切从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2. 开放实验室
针对实验课时少的情况,在自习和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实验室,增加训练时间。学生可选择在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护理操作[1]。教师定时检查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增加投入
增加资金投入,配置先进设备,添置呼吸机、监护仪、模拟抢救人等设备。使实验教学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4. 扩大实验场所
不断延伸实验教学场所:把实验室扩大到社区、家庭,实验教学和临床见习同步进行。如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实验课,学生可到社区、家庭进行实际沟通,培养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现代护理,2004,10(1):1-2.
[2] 李英娥.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医学教育,2003,2(1):32-33.
[关键词] 护理实训实验室;开放管理;意义;实践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b)-0139-03
护理学作为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要求学生通过护理教育掌握基础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夯实理论并与实践紧密结合才是现阶段对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1-2]。随着本校办学层次和教学规模的不断提升,对护理实践环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护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对护理实训课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就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护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其综合运用及创新能力,本校自2010年对护理实训实验室开始尝试实行开放管理,并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校2009级护理专科2个班的学生,共12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60名)和对照组(60名)。观察组:男5名,女55名;平均年龄(20.35±2.51)岁。对照组:男7名,女53名;平均年龄(20.41±2.26)岁。所有学生均为统招生,两组使用的教材、实验课内容、教学学时及授课教师均相同。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基础课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护理实训课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模式。(1)实验用物准备:实验课开始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采取组长负责制,由组长负责所有实验物品的清点、准备、记录和回收。(2)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课间及晚自习时间、周末全天开放,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实践练习。(3)实验方法:学生自主参与实验设计,根据每项操作技术的要求先进行演示,再由老师讲评,在开放实践中进行角色互换,作为“护士”和“患者”互相评价。(4)管理制度:学生需在实践后填写该项实验的实践小结,如实践时间、内容、次数及实践中疑问等,由组长统一收回。指导老师根据反馈的问题及时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和调整。
1.2.2 对照组 实行常规实验教学管理方法。(1)实验用物准备:上课前由指导老师准备每项操作实践的物品,并负责物品的清点、回收和保管。(2)开放时间:学生可在操作考核前几天或规定时间内练习。(3)实验方法:学生不参与实验设计,每项操作技术均在上课时先由教师演示,然后学生模仿练习。(4)管理制度:指导老师当场对学生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1.3 考核指标
护理实训综合技能成绩:期末对从所学各项操作技能中随机抽取2项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作为护理实训综合技能成绩,评分包括操作技能60分(操作的用物准备和熟练程度)、人际沟通能力20分(关心尊重患者及建立良好沟通)、职业素养20分(护士仪容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4 效果评价
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动手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知识掌握程度4个方面的内容,满分为100分。问卷采用五级评分法,即优、良、好、一般、差(4、3、2、1、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学生护理实训综合技能成绩比较
观察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
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两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三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3.1 护理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业情绪
教学环境是一种能够塑造和强化学生行为的重要力量。而护理实践教学实际上是护生职业行为形成的过程,所以从教学环境的理论来看,创建一定职业环境的教学环境利于学生职业行为的形成。因为“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可能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和行为变化”[3]。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护理操作技能熟练与提升是护理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大部分护理实验室仍采用以教师为实验主体的单一管理模式,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4-5]。即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单纯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实验课过程中由实验员代替学生进行准备用物及整理,促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动手能力差,导致学生操作时无法独自完成用物准备,难以适应临床实习;同时,实验室多只提供操作技能的模拟训练,学生无法参与实验的设计,实验室的用途仅限于配合理论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实验环节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已成为护理实训实验室管理的难题。
护理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指在课余学生能自主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实践的一种管理模式[6]。护理实验室是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实行课外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对学生技能训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7]。护理技能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点,还要求进行反复的练习实践。一项护理技能的掌握,光靠实训课的有限时间远远不能达到,需要更多的课余时间自练和互教互练[8]。该模式可充分发掘学生潜能,最大限度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减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依靠个人或小组力量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达到提升实验设计、操作实践、综合运用知识及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护理实训综合技能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
3.2 开放式管理对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护理实训室通过开放式管理,一是使护生进入护理实训室的时间大大增加,同时开放式练习中,护生参与了从实训物品的准备到实训物品的清洁、整理整个过程,培养了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和巩固理论知识,不断确立和强化专业观念,使学生精神得到满足,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三是护理操作中,用物的摆放有序、操作程序的规范,也使护生养成了按章办事的良好习惯,培养了护生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因此,每一次开放练习,均能给护生以深深的触动,使她们能自觉思考自己应该承担的角色和义务,经常反省,不断完善,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10]。
3.3 开放式管理可提高效率,实现实训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通过护理实训室的开放管理,让护生共同参与整理、整顿,确定物品的放置场所,规定放置方法,明确数量,做到物品摆放有序,易取易归位,在开放式练习中,护生不需要过多的寻找时间,大大提高了技能操作练习效率,练习结束后做到及时的清洁、清扫,维护护理实训基地正常秩序,减轻了实训中心指导老师工作压力。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师生的共同管理语言,使全体师生养成守标准、守制度的良好习惯,进而规范了教学秩序,促进实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另外,在各教研室对实训课的统筹安排和实训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通过合理周转,可同时满足基础护理学及各专科护理学等多门课程的实训练习需要,避免了设备的闲置和重复购置,不仅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同时满足了每个班级实训练习的需要。
综上所述,实验室开放管理在护理实训课实验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可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人力及设备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各项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并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红,叶丽萍. 护理模拟实验室开放性探讨[J]. 护理学杂志,2007,22(18):50-51.
[2] 朱玲,马翠萍. 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 护理研究,2005,18(10A):1779-1780.
[3] 戴维·H·乔纳森.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邵伟,帅翔. 浅论设计性实验与开放实验室[J]. 药学教育,2002,18(3):43-44.
[4] 张静,井杰夫. 浅谈护理实验室开放对实验人员的素质要求[J]. 护理杂志,2006,23(9):79-81.
[5] 叶莲花,邹建华,周小芳,等. 加强护理实验室建设注重护理实践能力培养[J]. 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7-28.
[6] 肖菊英,刘宇,陈敬东. 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J]. 中国护理管理,2004,4(3):19-21.
[7] 罗惠琴,朱晓丹,李抗,等. 护理学基础实训室开放管理的探讨[J]. 护理实践研究,2010,7(1):80-81.
[8] 苏桦. 优化护理实验教学方法的调查分析[J]. 护理杂志,2003, 20(8):41-42.
[9] 何秀美. 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实训室开放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4):7-9.
【关键词】高职护理;实验室;成本计划;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96-02
实验低值易耗品是各院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对实验低值易耗品进行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其效益已成为高职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
目前,我院护理实验室在低值易耗品使用和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①某些易耗品库存积压,如各种注射针剂、灭菌用品积压或过期等;②实训过程中的浪费,如棉签、输液器、手套等大量消耗;③低值品损坏率高和遗失,如止血钳、血压计、剪刀等不正当使用和管理上缺漏,造成损坏和遗失。笔者分析主要由以下3方面原因造成:
1.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不完善
我院根据教高[2000]9号文《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对实验室管理体制作了一些调整和改革,但仍不够完善,职责不够明确,特别是对实验低值易耗品管理。主管部门不但缺少从事实验低值易耗品管理的专业人员,而且关于实验低值易耗品的使用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也不很健全,再加上低值易耗品数量大、品种多、规格杂等特点给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2.重复购置造成积压
目前,我院关于实验低值易耗品经费由系部掌管。我系存在各教研室、实验室间横向沟通少,相互信息了解不祥,缺乏调控,造成部分物资重复购置;任课教师制定购物计划有的没参考实验室库存数据,有的没有做好准确的预算,也导致某些易耗品重复购置和积压。
3.师生缺乏节约意识
大部分师生节约环保意识不够强烈。在平日实验教学,普遍教师认为经费是公家的,不用去考虑实验成本和费用问题;学生不知晓实验成本和不懂节约实验物资。如输液器、注射液等一次性灭菌物品,大量消耗,导致成本增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院护理实验室关于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从“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购买计划、培养师生节约环保的意识”3个方面进行改进:
3.1 完善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使实验物资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制定实验物资管理的相应制度和实施细则,按原则、程序、制度办事,较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3.1.1 实验低值耗材经费下放系部,学院主管部门每年抽查。学院将实验低值易耗品经费下放各系(按实训课时定额发配),院主管部门采取随机抽样检查,查计划与采购、使用、账目等是否相符。
我系成立实验低值耗材经费财务小组,组员构成:系领导、系财务员(学院二级财务员)、采购员和实验管理员。采购程序:任课教师提出申请实验管理员核数(据实验室库存做适当增减)采购员汇总系财务员经费核算系领导审批采购员购买。原则上每学期购买一次,遇特殊情况特别处理。
3.1.2 低值易耗品认领、入账、外借登记、损坏赔偿制度。低值易耗品购回后,采购员照单要求各实验室管理员签字认领,管理员对到账的物品分类入账,记录明确,抽查有据。若库存中有同类物品时,按时间先后顺序放置,以避免过期、失效。
一些物品,如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等因教学或活动需要,通常要借给学生,要求办理好外借手续。归还时,管理员清点数目,对物品进行检测,把好质量关。
对丢失或不按正常操作损坏的物品,应酌情赔偿。赔偿制度的建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爱护实验公物,减少耗损。
3.2 严格执行购物计划采购物资。护理实验室通用物品按上报计划的120%采购,若不常用的物品,要严格按计划采购。每学期对低值易耗品盘点,记录发出和库存量,损坏数量,为再次采购提供数据。
3.3 培养师生爱公物、节约环保的意识。
3.3.1 加强能源知识宣教,培养师生节约环保的意识。将勤俭节约思想贯穿在教学之中,老师可简单介绍本次实验用品的价格,让学生了解本次实验所耗费的资源,激发学生的节约动机,自觉节省物品,有效地遏制浪费。
通过学生小创作,系部宣传栏、班级活动等有意识地组织关于保护地球资源的有意义的活动。
3.3.2 勤俭节约,物尽其用。因易耗物品用量大,有些灭菌性物品价格相对较昂贵,为既不影响教学,又能节省资源,护理实验室采取了下列措施,不但能降低经费的投入,还使师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收到良好的效果。
物品的反复循环使用:某些价格相对较高的物品,如输氧管、灌肠袋、输液器等,使用时注意避免损坏外包装,操作结束后将物品回收重复使用。某些注射剂采用适宜的替代物,如硝普钠、颅痛定等,可用外观相似、价格便宜的针剂或过期的药品替代,供学生练习操作时使用。
学生自我管理用物:结合我系护理学生人数和实验室规模,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实验管理效率,设立学生操作专用柜。将所有物品编号登记分配到组,每班每组固定用物柜,不叠加使用。每学期开始时由组长清点所有物品,确认后签名,学期结束后清点归还。每次练习毕组长必须对物品进行核查,其内容含物品、数量,清洁整齐,在课程评分中占10%,组员在组长核查后方可离开,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实行学生自我管理,促使学生建立爱护公物意识。
总之,加强护理实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不仅提高实验物资的完好率和使用率,而且有效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实验物资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力地保证教学、科研等活动能低碳高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裴蕾,何剑,钟敏娟,汤彦君,罗津.医学院校实验室材料低值品及易耗品的经费配额目标管理[J].医疗设备,2011,24(11).
[2] 梁群英,尤黎明,顾慧明,黎贵峰.提高护理实验物资管理效益的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06,6(2).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 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66-02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门以服务人类健康为目的的综合性应用型科学,护理学所崇尚的实践操作技能对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设好基础护理实验室,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能够提高各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对基础护理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加强基础护理实验的建设
(一)加强模拟病房的建设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多,实验室越来越紧张,因此,我院设计改建模拟医院,基础护理实验室是以综合模拟病房的形式组成,其中,里面有4个符合基础护理学教学需要的实验室,2间护理技能训练室,2间模拟病房,每间90平方米,每间一次可容纳2个小组上课,每组20人左右,中间可用门帘隔开,外设有一间35平方米护士站,吧台式护士工作站配有呼叫系统等,一间40平方米治疗室,护士站旁边有98平方米休闲展示厅,办公室等。每间模拟病房有10张床位,共有床位20张,每间护理技能训练室有10张操作台,共有操作台20张,一次可以容纳120~130人同时上课。模拟病房内每个床单元都配置有标准用物,包含多功能护理病床,床头柜,中心负压供气系统,床头呼叫系统等,实验室内配置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并设有中央空调。护理技能训练室内配置有10张特别设计制作的木制操作台。该操作台(2.0×0.7×0.8)m,台面为特别选用的实心板,结构坚固致密,耐强酸碱、耐锐物刻刮,若有污垢沾在操作台上,易清洁,操作台下面改装成一个轨道式大抽屉,便于贮存和取用护理模型以及其他实验用物等。
(二)丰富实验室教学模型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市场上流通各种各样新型的教学模型,新型基础护理模型是按照人体解剖的特点,根据基础护理操作要求设计的,能按操作规程进行多项基础护理操作,模型适用于各级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示教和实习,形象逼真、切合实际,是提高护士技能训练的直观教学器材,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具。
(三)配置先进的网络多媒体示教系统及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
依托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示教系统,为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提供了比较完整、清晰、形象的操作流程,为学生提供课程最新进展和信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技能操作。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遵循现代医学教学原理,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体现人性化教学要求,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记忆,友好的交互教学功能,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系统中图、文、声像、动画、视频形象逼真、量大而丰富,给学生强烈感观刺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开放性、系统性、交互,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授课效率,延伸了教学空间,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验教学改革
(一)实验用物准备的改革
以往在基础护理实验课中实验用物准备都是实验室的老师按照人数、组数在上课前准备好放在实验室相应的位置,学生来上课就可以直接使用,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对用物不熟悉且摆放不科学。由于基础护理学操作考试用物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常常出现考试中用物不齐全及摆放不科学,那么同学将来到临床实习、工作用物都是自己准备,如果护士准备给患者输液,止血带绑好,准备消毒,发现棉签没有,这时护士又急匆匆跑去拿,可想而知,患者对护士接下来的操作还信任吗?如果护士没有“一针见血”,患者会原谅护士吗?这不就增加了紧张的医患矛盾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实验用物准备进行了改革,由原来实验老师自己准备用物改为老师和学生一起准备实验用物,根据教学计划,在上课前一天,组长带领组员到实验找实验室老师,由实验室老师带领各组同学准备好明天上课的用物并科学的摆放整齐,把准备好的用物放在指定位置。改革的结果是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学生对上课用物更加熟悉,摆放更加科学,增强无菌区与非无菌区的观念,增强学生对操作的积极主动性。
(二)授课方法的改革
以往在基础护理实验课中教师大都采用示教―练习―指导教学方法,这种护理实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忽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不同的操作内容,我们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比如铺备用床、麻醉床、卧床患者更单及有人整床、无菌技术等,一般我们采用传统的示教―练习―指导教学方法。搬运病人、九种卧位更换、保护具的应用等我们采用角色扮演及情景教学法,让每个学生互换充当老师和护士角色,任课老师点评,同学们在上课时提前预习查看资料及教学视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口腔护理、吸痰术、动静脉穿刺术、鼻饲术、氧气吸入技术、导尿术等,我们一般采用微课结合传统的示教法,特别是一些侵入性操作,可以通过图、文、声像、动画、视频,形象逼真、量大而丰富,给学生强烈感观刺激,丰富课堂教学,加深学生记忆。操作复习课采用案例教学法,任课老师课前提前给学生案例及护理任务,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列出护理诊断,以及如何给患者健康教育,上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并让学生来完成相应的护理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健康宣教的沟通能力等,授课方法的改革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得以增强,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开放实验室的改革
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现有实验室利用率,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以前我院实行周一到周五5个工作日的晚上18:00~21:00进行开放,休息日不开放。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实验室越来越紧张,为了增加学生练习次数,增加实验室使用率,改为全天全面开放基础护理实验室,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练习操作,学生有问题可及时向老师请教。
(四)实验考核手段的改革
我们为了改变传统单一实验抽考项目方式,为了让学生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我院将进行如下改革,以病例为中心,建立考试题库,每个案例有6~8个护理任务,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命体征,住院期间的医嘱单,学生抽考病例,进行分析及护理评估,列出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然后结合案例从6~8个护理任务选出一个进行操作考核。这一考核方式,使学生充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实验室建设,实现与临床接轨,丰富实验教学的手段,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技能操作积极主动性,延伸课堂教学,增强理解能力,增进师生沟通交流感情,培养操作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整体护理观念,为社会输送出高质量应用型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紫兰,黄文萍,袁会萍.《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23)
[2]姜文莉,吴永琴,高歌心.模拟病房护理学基础技能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J]. 护理研究, 200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