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记事记叙文

记事记叙文

时间:2023-05-30 09:48: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记事记叙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记叙文释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法的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文体。通常要求具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原因、结果。记叙文的样式有消息、通讯、游记、人物特写、回忆录等。

2、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4、记叙文的线索: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5、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6、记叙文的划分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来划分。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

8、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9、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10、记叙文的句式(语气):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养成勤读书的好习惯

——初中语文漫谈

(2013年11月20日)

养成好习惯能受益终生。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靠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训练而成。学生如果能养成好读书和善于钻研的好习惯对以后人生事业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在语文学习中,要养成勤阅读的习惯。语文成绩的提高,全在于平时的积累,如果平时做个有心人,善于学习而又善于积累,那么语文成绩的提高将会突飞猛进。对语文来说阅读理解是关键,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如果能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那么平时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稍用力,语文整体水平就会提高。初中阶段,重点是记叙文和散文的阅读理解,而记叙文又是难点。记叙文的阅读,要求记人的文章会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多种方式描写人物;记事的文章能分清要素。记人的要分清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通过描写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而写作时,又是通过描写来刻画一个人。记事的要知道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又有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这些要素,然后分析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揭示的什么样的主题。那么在写作时,就可以将记事的文章写清楚,这件事能反映什么主题,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散文的阅读要理解散文的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一条主线贯穿。中心思想明确,围绕中心作者怎样选材的。通过什么样的外在形式表现。散文善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反问等修辞方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写景散文和抒情散文都是如此。

在语文基础知识中,动词、形容词、叠词是用途最广泛的,量也是相当大的。在写作中起的作用非常大。动词在记叙文中用于人的动作描写,形容词主要用于人的肖像描写,散文中形容词用于写景,叠词能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而那些修辞方法在散文中尤其重要。

而作者简介和主要作品这就靠平时的记忆了。总之,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两大任务。而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将形成对以上知识的深化。在阅读中作笔记、认真思考、学思结合,而用于写作,那么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也提高了。具体词语的运用在阅读的时候通过上下文就能掌握,打开语文大门的金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

勤于读书吧!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思考、读书使人进步,而养成勤于读书的好习惯,你就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第3篇

论文摘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译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五项基本技能,这五项基本的语言技能,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也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要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必须从听说入手,并通过朗诵、阅读、翻译等途径,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因此,本文主要以一次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例,谈谈如何进行英语作文课的讲解及指导的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 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

第4篇

近几年,省、地中考语文试题中都有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可见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从选材看,所选的记叙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生活,易于理解。材料更多的是选择反映人间真情、人生哲理、无私奉献的内容。从试题设置看,一般主观题占主导地位,但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着眼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二、考查要点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等。如:

2012年的16题: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2.概括文章内容。如2008年的24题: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011年的第19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如 2009年的21题:指出最后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4.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如2011年20题: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理解题目的含义。如 2009年的20题:文题《最后的阳光》有什么深刻含义?2012年的20题: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6.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如2009年的19题:做人应讲求诚信,卡夫卡为什么要欺骗小女孩?2011年的21题:陈乐平是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他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列举出两点。

7.修辞手法的运用。如2010年的23题:读完全文后,模仿下面的句子,概括这位母亲的优秀品质,构成排比句式。母亲刚强、坚韧,令我感动; , ; , 。

8.主观开放试题。如2008年的28题:在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请就其中一方面举例,谈谈你的感受。

三、考点解读

这里说一下几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无疑是记叙文中最重要的两种表达方式,但在各地中考试题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抒情和议论。

1.描写:是记叙文中写人状物常用的一种手法。好的描写常常可以使形象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2.抒情:即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常用的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记叙文中,抒情性的文字可以使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强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议论:即作者对某个对象或问题发表见解,表明观点和态度。它是议论文中的主要表达方法,但用在记叙文体中可以起到点染主题、评价事物、折射作者思想的作用。

四、方法指导

近几年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记叙文阅读考题的设置多是课外的美文,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1.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分辨文章的类型。阅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有的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有的是人物通讯。要会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的分析,了解人物的思想品德及文章的主题思想。而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要能通过分析事情的经过,揭示事情的意义。以借物抒情为主的记叙文多属于抒情散文,有的是以一定的具体事物为对象,有的是以物喻人,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情思融于事物或景物描写之中。

2.结合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对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要会分析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能根据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主题的关系。能从文章中找出重点段落和语句,理解它们的作用,并体会关键性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要注意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所起关键性的作用。

第5篇

一、教学思路

(一)指导,抓住一个“引”字

本次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明确,但在写作实践中有意识地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对初一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引导他们借鉴本单元《风筝》一文学习构思。这篇课文围绕风筝这一主题写了两个人物——我和弟弟,通过填表练习,学生了解了记叙的“六要素”,明白了叙述事情交代清楚“六要素”是一件不难的事,而要学会在写作前把所要写的内容想清楚、想周全,最实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列出一个较为详细的写作提纲。

此外,我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本单元四篇课文交代记叙要素方法的异同,让学生明白记叙要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根据写作的具体情况和表达的需要来定。而在记叙文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分,以突出中心思想。

(二)写作,突出一个“活”字

本次作文训练,课本给了四个参考题目,要求学生以课文为范例练习写作。因为是参考题目,我告诉学生可以选择课本上的题目作文,也可以自由命题作文。

初中生的生活面较窄,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像以往的作文教学一样,一味地强调教师命题什么学生就写什么,很显然,学生的思想在教师的严重束缚之下只能越来越僵化。尽管义务教育教材做了很大的努力,每次作文训练一般都附有一组参考题目供学生选择,但很多教师没有把这一自完全交给学生。长此以往,压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极容易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我把本次作文确定题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各自的感受选择自己认为最能写好的题目和内容来写。在作文题目和内容不做限制的同时,强调一点,必须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待清楚。这样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说自己想说的话,争取作文成功便成了可望亦可及的事情。

确定好作文题目和内容后,学生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构思、编写作文提纲了。我随机抽查后,请部分作文题目和内容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交流构思情况,随时评点,给每个学生以启发。

(三)评改,着眼一个“实”字

本次修改作文采用学生自改的形式进行,因为修改自己的作文实际上是思想的再整理和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的再斟酌。因此,本次作文修改的基本要求与平时相同,即“四读”、“四看”:一读自己的作文,看中心意思是否明确,有无积极意义。二读自己的作文,看选择的材料是否妥当。一般说来,选材的标准有三个,第一,围绕中心选材;第二,材料要有代表性;第三,材料要新颖。三读自己的作文,看布局谋篇包括段落和层次的安排,过渡和照应的设计,开头和结尾的策划等。修改作文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段落清楚、层次分明,是人们对好文章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第一,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第二,各段之间的意思要连贯,做到分开来是段,合起来成篇。四读自己的作文,看看修改的句子、段落以及增加部分的内容是否跟前后文连贯。凡是不顺当的地方,立即把它们改正过来,力求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达到基本要求以后,就引导学生重点检查“六要素”交代清楚没有,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修改,保证本次作文训练的任务圆满完成。

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初中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一定基础了,但在写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入题意识很差,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思考。

2.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

3.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一些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一些,这些问题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4.语言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搬硬套,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句不通顺的现象也存在。

(二)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针对初中同学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1.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其中的审重点和审范围。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是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

为了突出重点,表达中心思想,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 个生活片断。

2.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猪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开头写好了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从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

文章结尾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也是决定文章是否成功的重点。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第6篇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对于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特别令人担忧,很多一线教师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作文教学的无序,作文教学效率不高。我们的作文不仅是生活的、开放的,更应该是有序的。有序的,才是可操作的;可操作的,才可能是有效的。

作文教学实现有序性是“新大纲”和“新课标”提出的基本原则。翻开“新大纲”和“新课标”,不难发现,无论是前者的“写作部分”还是后者的“表达与交流”部分,都明确地指出:“写作(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既然把写作(作文)教学定位为一个“过程”,那么作文教学必然遵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即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周密的思维能力。换言之,作文教学是在各个学段完成各自的教学目标、逐步整合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作文素质的过程,它应该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一、写作文体目标训练。

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计划安排写作。高一,我侧重训练记叙文,上学期从复习记叙文的要素开始,先让学生练习简单的记叙文,如《 的一件事》,再练习复杂记叙文,如《我的 》《琐忆》等,记人记叙文与记事记叙文分开训练。周记就配合记叙文,把训练目标确定为: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同时练习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一个个目标分开练习,逐条到位。下学期以记叙文为主,说明文为辅,周记中适当练习记叙性散文与应用文中的日记、书信体与人物采访。高二,上学期侧重训练议论文,立论、驳论分开练习,周记中适当练习议论性散文与应用文中的访谈录、辩论稿。下学期仍以议论文为主,周记中适当练习诗歌与戏剧。高三,开始文体自选的话题作文练习,但要求学生注明所写的是什么文体,以强化文体意识。这样,学生能有一个渐进的感受,而且文体意识也能够得以强化。

二、写作技巧目标训练。

高一上学期,配合记叙文,学习顺叙、倒叙、插叙,设置悬念,层层铺垫,先抑后扬,先扬后抑,设置线索,连缀镜头等;高二,配合议论文,学习论证结构的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与对照式;高三,进行综合技巧训练。每一次写作文,确定一到两个主要训练目标,讲评时就主要针对写作目标进行讲评。学生有所侧重地练习,教师有所侧重地讲评,从实际操作中来看,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范文引路,巩固迁移”的教学方法。所谓“范文引路”,就是师生共同搜集一些精美文章,在课堂上师生一同鉴赏,赏其语言,品其技巧,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吸收借鉴,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有仿入门,有法可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巩固迁移”,就是通过练习学生熟练掌握了某种格式后,教师因势而导,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同中求变”,写出更多的、富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文章来。

三、评价修改的有序。

有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通俗的话语说出了评价修改在作文水平提高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作文评价修改水平的提高同样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有序的训练。我们根据“点面结合”的原则,一是要注重“全面”,对高中作文发展性评价的若干条评价标准,我们都要系统地予以全面安排,这些标准包括:①准确地理解题意;②立意准确、深刻、新颖;③感情真挚;④材料准确、丰富、典型、新颖;⑤合理巧妙地安排结构;⑥语言准确、鲜明、简洁、生动;⑦立意、选材、谋篇、语言等有所创新。二是要注重“点”的合理安排,例如高一训练的文体是记叙文,所以,评价修改可以以“感情的真挚”为突破口。三是要注意“点”与“面”的结合,例如在针对“感情真挚”这一表达方式时,可以结合语言、选材、结构等方面来综合评价修改,从而形成一个有序循环提高的训练模式。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

第7篇

关键词:语文学科;记叙文; 线索安排; 联想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写作的终极目标是“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一终极目标通过各学段的写作目标逐步实现这一终极目标。例如在第四学段写作目标中,要求学生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一、如何使自己的联想更丰富

联想,是记叙文写作的翅膀。如何使自己的联想更丰富,构想出新颖奇特的新形象来?首先要注意多观察生活现象,多留心生活常识,平时多读报刊文摘,关心时事,了解社会动态。诚如叶圣陶所说“作文不该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犹如说话,本来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作文又不该看作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1]其次加强文学素养,多接触古典文学,多背诵唐诗宋词。还要将所学与思考联系起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在联想的基础上再想象、再思考,从而创造出新形象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联想,有助于开拓内容,提升主题,丰富内涵。

二、记叙文线索安排时联想的运用

1.记叙文线索安排时的相似联想。

记叙文是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文体,要想使学生构思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方式。运用这种发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记叙文的写作中,往往需要有一条线索把要写的材料串联起来。“线索就是文中观点与材料之间联系的纽带,就是贯穿在整个写人、记事、写景、抒情过程中的脉络。”[2]29当然,线索可以是人、物 、事,也可以是思想感情。

(1)案例。在记叙文的写作中,线索安排时恰当运用相似联想,作文就会大大增色。例如:佚名《蜜蜂》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

每当这时,我总是思绪飞扬。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我和伙伴们走出了教室。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有一种“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快活感。绿叶爬满了树梢,油菜花映满了整个眼球,蜜蜂在花丛中踏着轻盈的舞步,辛勤的吮吸着甜美的花蜜。我和伙伴们快活地嬉戏起来。突然,有一个小伙伴提议:“我们现在来比赛,谁第一个捉住蜜蜂就是冠军。”大家争先恐后地涌向油菜地……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大脑“轰”地一声响,我暗叫“不好”,撒腿向教室奔去。

我不知怎么办才好,呆呆得立在教室门外。这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迟到,不知道老师会怎么惩罚我。几个伙伴也相继立在教室门前,手里还小心翼翼地捏着捉住的蜜蜂。

“怎么了?”我们的班主任翁老师走了出来,大声地训斥我们。

我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像一个犯人接受法院的制裁。顿时,一种火辣辣的感觉由脸上向全身扩散。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您发这么大的火。从前,您是那么细致入微地关心我们的生活,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解每一道题。记得有一天,我半夜醒来,您办公室的灯光还在亮,我好奇地走进您的窗子……

“你瞧!蜜蜂多勤劳!”一声语重心长的话语打断了我的思绪。您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那只蜜蜂……

是呀,蜜蜂尚能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从此以后,我更加努力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在我的耳边始终萦绕着蜜蜂的“嗡嗡”声。

如今,您已经走完了您的49个春秋,长眠在家乡的土地。回到家乡,抚摸着一方窄窄的坟墓,一只蜜蜂在我的思绪中飞来飞去……

(2)反思。选段以“蜜蜂”为线索,描写了“我”由懈怠到勤奋的过程。文中的“我”由蜜蜂的勤劳联想到自己在学习上应该勤奋、刻苦,蜜蜂也在学习中时时刻刻地鞭策着“我”。同时,文中还隐藏着“老师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的联想。这一构思是由于作者运用了相似联想,由“蜜蜂”这一意象联想到自己的学习、联想到老师勤劳的一生。这一独具匠心的构思使文章浑然一体。

2.记叙文线索安排时的相反联想

(1)案例。相反联想指由某事物联想到与它性质不同的另一事物。在记叙文安排线索时,恰当地运用相反联想,能够更好地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佚名《迷失的圣诞节》

一个人寂寞地走在街上,月光恍若雪花般静静飘落,洒满一地。抬头间,发现商店门前摆满了点缀着彩灯、玩具和赠送礼品的圣诞树。一群穿着厚厚衣服的孩子高兴地拥挤在超市门前,期待着圣诞老人分发的礼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串串淘气的彩色汽球从孩子手中挣脱逃跑,随风飘荡。周遭绚丽的彩灯和着超市里音响发出的调子,欢快的闪烁着,好像在麦田里奔跑的孩子……

这时,才想起,今天是圣诞节。

冷冷的月光如同我孤寂的心,在这热闹的街道上来来回回,迷失方向。身旁,只有黯淡的影子和游离的风。今年的圣诞节,只有一个人过……

突然想起小时候的圣诞节,我乖乖地坐在火炉旁,听妈妈讲圣诞老人的童话。妈妈说:“每年的圣诞节夜里,圣诞老人都会骑着他的角鹿车,从遥远的天国出发,带着礼物从每一个孩子家的烟囱钻下,把礼物放在孩子们的床头上。第二天清晨,当孩子们醒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床头上放着圣诞老人的礼物……”

于是,圣诞节那晚,我伴着窗前的月光,搬了张椅子坐在火炉前,抬头望着大大的烟囱口,等待着圣诞老人的到来……

(2)反思。这一段以圣诞节中的月光为线索,由眼前圣诞节寂寞凄冷的心情,联想到儿时过圣诞节欢快心情和充满童真、憧憬的意境。作者在安排线索时运用了相反联想,使两种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3.记叙文线索安排时的横向联想

(1)案例。线索是联系材料的纽带,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应把线索的运用和横向联想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佚名 《成长的烦恼》

步入青春期的我们,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也随之而来。唉!烦恼,烦恼,你什么时候能少一些呢?

上学的烦恼

又是星期一的早上,A同学醒来就知道时间不早了,一看钟,果然,时钟已经毫不留情的走到了6:00。又晚了,他连忙穿好衣服,不顾妈妈的唠叨,也不顾行人异样的目光,狂奔到校。如果7:00到校多好啊,他顾不得多想,慌忙坐在位置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幸好没晚!”他暗自庆幸道。唉,狼狈的星期一。

学习的烦恼

结束了一天的战斗,B同学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了家,歇一会吧。这一歇可不要紧,已经8:00了。这可怎么办,作业还没写呢。他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只好发挥特长――以神速来赶作业。烦死了,这道题怎么做啊?他抓耳挠腮,左思右想,终于写上了,可是已经9:30了。呜,光哭管什么用,还是快写吧。“唉,我宝贵的睡眠时间。”

生活的烦恼

“啊!又到星期天了,让点什么好呢?对了,看电视!”C同学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专心致志地看起了电视,却不知危险正在悄悄靠近。“又看了多长时间,坐得这么近,眼睛还要不要了,赶快给我学习去……”唉,老妈又发疯了,还是快逃吧,否则小命难保。“往哪逃,我不是让你学习吗?”他像一只犯了错误的小狗,被妈妈赶到了书房。暗自叹息道:“我要是会轻功该有多好啊。”唉,黑色的星期天。

烦恼,烦恼,生活中到处都是烦恼。

(2)反思。作者以“青春期的烦恼 ”这一思想感情为线索,展开横向联想,把不同时空有关烦恼的故事连成文章,联想到他们在不同场景中的心理遭遇,折射出学生时代青春期躁动的心理特征。

4.记叙文线索安排时的纵向联想

(1)案例。记叙文中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在记叙文的线索安排时,如果能运用纵向联想,会使文章结构紧凑,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例如: 佚名《无法报答的恩情》

“我老了以后,你会不会这样对我呀?”一位爷爷对自己的孙儿说。“会的,一定会的!”小孩子大声说。看到这幅天伦之乐图,我的心不禁被那辽远的一角触动了。曾经我也有过这样的天伦之乐,我也曾经以为我能够有机会孝顺爷爷。可是我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当爷爷真离我们去的时候,我才明白,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在那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没有感受到鸟语花香的美好,只是觉得一切是那么的压抑。爷爷病重了,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牵着爷爷的手,去踩盛开在大路边的一朵朵野花,再也不能听爷爷讲各种花的特点了。爷爷的脸一天一天的凹下去,行动一天天的不方便,到了最后,他只能躺在床上,靠着我们为他喂的一点饭菜存活。记得他永远离开的那天,他把我叫到床边,拉着我的手说:“还记得小时候说过什么吗?”我看着他艰难地说出这几句话,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哭着说:“我知道、我知道。”听我说了这些话,他笑了。那是他卧床以来第一次笑,脸部的肌肉几乎僵硬了,一点也没有动。他对我说,或许是他没有福份来享受了,还让我自己以后要学会照顾自己。每次想着跟他那天跟我说的话,我的心很痛很痛。我知道人的生命长短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但是我们能掌握自己。我们只有时刻的记着,我们是最大的负债者,我们欠着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别人的感化之恩,而这些都是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愿天下所有人都能及时的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要为自己遗留终身弥补不了的遗憾,不要为自己留下一份无法报答的恩情。

(2)反思。作者运用了纵向联想,由眼前的所见的天伦之乐图,跨越时空的限制,想到我未能报答爷爷恩情的深深遗憾和自责。贯穿文章的主线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纵向联想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运用联想进行写作时,绝不是杂乱无章的胡思乱想。为了使文章结构完整、构思精巧,我们可以在文中安排一条线索。“线索就是文中观点与材料之间联系的纽带,就是贯穿整个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的脉络。有了这条线索,可使作者在写想象作文时天马行空、思接千载、收放自如,而绝不会‘走火入魔’。”[2]

总而言之,现实生活是作文的坚实基础,联想是作文的翅膀。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插上这一对翅膀,作文才会腾飞,才能高瞻远瞩。将联想引入作文吧,在线索安排时合理地运用联想,让它来为你拓展写作思路,打开写作之门。当你插上联想的翅膀,纵览古今,横贯寰宇,方能达到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98.

第8篇

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实现这一转变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把鲜活具体作为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鲜活具体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才能强烈地感染读者。而要将人、事、物的状态或过程鲜活具体地描绘出来,则需要综合运用记叙与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尤其是记叙与描写的结合运用,可使记叙文中所写之人、所叙之事鲜活具体。

在记叙文教学时,落实“鲜活具体”这一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写人,让人物生动活泼。

人只要活着,总要动的,看在我们眼里的外貌也不会像照片上那样静止。我们在写外貌时,把人的眉眼、神态和动态写出来,人物形象才更加鲜明生动。如我的学生是这样描述他可爱的妹妹的:“倩倩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老是眨呀眨的,像两颗闪烁的星星;一对朝天小辫上,拴着粉红色的发带,一动起来就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蝴蝶;一张小嘴红嘟嘟的,一笑两边还会出现两个小酒窝呢。倩倩好可爱呀。”这段描写中的小倩倩,像在我们眼前活蹦乱跳的孩子,而不再是一张静止的照片了。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不仅要突出在静止状态下人物的样子,也要努力表现人物在做动作时的变化,这样更能抓住人物的特征,让读者了解人物的性格。

二、叙事,让事件起伏曲折。

叙事作文要善于安排情节,使情节有变化,生动而吸引人。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不能让情节顺顺当当、平平静静,而是要让情节起起伏伏,最好能有“好戏”看。如我曾指导的学生刘斌以“赶走馋虫”为题作文的片段:

“‘今天买什么吃呢?’我一睁开眼睛,馋虫就从喉咙里钻了上来。牛肉干的味道不错,就是贵了点,光从早饭钱中省些下来,还不够……我便借口给灾区捐款向爸爸要了10元钱。心想,今天可以吃个痛快了!”

“‘丁零零!’这节是班会。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零花钱花在哪儿?’要求同学们谈谈零花钱是怎么花的。‘爸爸每天给我2元零花钱,我把它们存下来订书报!’班长一说完,大家就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把零花钱都放进储蓄罐里,到时候捐给灾区。’……老师听得满脸笑容:‘都是好孩子!你们做得很好!刘斌,你上来说说。’我只好编:‘每到星期天,我就去看望军属王奶奶,用零花钱给她买豆腐、包子、蛋糕……’同学们都用敬佩的目光看着我。老师满意地望着我,又对大家说:‘这个星期天,我们和他一起去看王奶奶,好吗?’”

这篇习作写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可是小作者却非常善于安排情节,制造出“曲折”。先是“我”为贪吃零食,撒谎骗了爸爸10元钱,谁知班会课讨论的正好就是“零花钱花在哪儿”,读到这儿,我们就知道下面有好戏看了。果然,在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后,老师居然点将点到了“我”,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而“我”呢,情急之中,不得已撒了谎。可老师又顺水推舟,号召全班同学去看望“我”虚构的“军属王奶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戏就要达到了。至于事情的结尾,我们可以想象出来。

在这个片段中,造成情节曲折的主要原因是有“好戏”。什么是“戏”呢?就是“冲突”,一方这样想,而另一方却那样想;一方不希望这样,而另一方却偏要这样。具体地说,就是双方的想法、意愿很不一致,南辕北辙。就好比壶里的水,还没有烧开,就要提起来使用,显然不符合“壶”和“水”的意愿。同学们在记事的时候,可以尝试这样做,让事情中有好看的“戏”,这样会让作文生动并有吸引力。

三、写场景,让场景动静结合。

第9篇

创新

作文是每一个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东西。作文通常占考试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作文是老师狠抓的科目。

写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艺术加工成优美的文章。作文的种类有很多,最常用的就是记叙文。记叙文就是记事和记人。有好的题材和好的灵感才能写成好的文章。可是现在有些老师动不动就要我们背作文,把拿分的作文用来写在考试里。这样才能拿高分作文的本质就是创作,如果都按老师的方法来写作文,岂不是所有的作文都一样了?虽然拿高分没错,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

创新是人类进化的根本,没有创新就没有现在的科学世界,一切都还是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我想对老师说上一句,写作不是来得高分的,而是来赞扬真、善、美;批评邪、恶、丑的表达方式。

我希望大家都踊跃写出赋有创新的文章,做出创新的事。创造出新的社会和新的生活。

白云飘飘网推荐的语文学习书籍

第10篇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 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 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 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 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 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 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 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第11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命题很可能还会有新的题型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不管遇到怎样的题型,都能轻松应对。对于记叙文而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组材线索组材的线索多种多样:有的以时间为线索,有的以人物为线索,有的以事件为线索,有的以感情为线索,还有的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抓住了行文的线索,可以较快的理清文章的思路与脉络。

2、记叙要素写人记事,必然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就是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掌握文章的要素,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记叙顺序包含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4、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行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5、句子的作用一般包含内容及结构两方面的作用。

6、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等。

7、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特色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抒情等手法又不可缺少。在记叙文中,议论一般起到阐发事件意义、突出主旨的作用,而抒情在升华文章中心的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物、事件所持的情感与态度。

二、把握解题方法

一般而言,语段阅读应先读试题,然后再读文章。当然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技巧,下面我们做一下分析。

1、层次分析类试题:注意提取语言标志。

2、语句分析类试题:注意揣摩具体语境。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确实,理解某一句子的内在含义,必须到文章创设的具体情境中去揣摩和体会,归结起来,在语境中品悟句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到该句前面的相关内容中寻找答案,一是到该句后面的相关情节中提炼答案。

3、语句作用分析类试题:答案力求全面准确。

语句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推动情节发展等等;一是内容上的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等。有些时候,同一个句子这两个方面的作用都具备,因而要从两个方面全面分析,都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4、形象分析类试题: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解答这类试题,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表述。可以说,理解文章内容是基础,而简明的表达又是得分的关键。

5、开放探究类试题:注意文章立意与自我体验的结合。

解答开放探究类试题,需要我们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是观点看法。当然,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常见的开放探究类试题除补写题外还有如下几种形式:(1)根据选文内容谈感受或启示;(2)结合实际生活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选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突出整合,考查与选文相关的知识(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故、名句等);(5)强化积累,完成语言或材料积累卡片。

三、加强表达训练

中考记叙文阅读以主观题为主,因此,表达能力的优劣已经成为决定得分高低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答题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答题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我们把几类试题答题的常用词语及相关技巧做了一下概括,供同学们参考: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常用词语有:烘托心情、渲染气氛、设置背景、衬托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分析语句作用的方法及常用词语:分析语句作用一般先谈结构作用,后谈表意的作用。常用词语可参考上文。这里只对结尾段和照应句的常见作用做一下归纳:

(1) 结尾段的作用。

① 总结全文,点明观点,或升华情感。

② 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2)几种照应句的表达作用。

① 开头与结尾的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鲜明,能更好地抒感,渲染气氛。

② 正文与标题的照应。揭示或强调标题含义,突出文章中心。

③ 行文中的前后照应。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加完整。

(3)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用语一般力求精美。可多用四字短语。

第12篇

[作者]  诸城市教研室李怿臧志运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初中作文教学“整体设计,循序训练”改革初探任李怿同志对此从理论上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整体教改实验,创出了“有序、高效”的新路子,作为一项作文教改成果,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是这一教改经验的浓缩,其中“三段五环节”为其精髓,读者从中自会受到诸多启迪。

    作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学生要学会写哪些文章?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怎样使学生达到这样的水平?这一直是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都在研究、探索的大课题。

    近年来,我们在现代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原理的启发和指导下,以贯彻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试用义务教育新教材为契机,对初中作文教学进行了“构建目标序列,优化教学过程”的整体改革试验,初步开辟了作文教学“有序、高效”的新路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本做法是“构建目标序列”和“优化教学过程”两个方面。

            一、构建作文教学目标序列

    初中学生要学会写哪些文章?国家教委1992年颁发并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关于初中作文目的要求是“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为了落实《大纲》规定的作文教学目标,有效地克服目前初中作文教学面上普遍存在的缺乏计划性、费时低效的局面,我们以新的目标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大纲,紧扣教材,将大纲规定的作文教学整体目标和教学方法,分解成若干个分目标、细目标,构建了一个互相联系、层次清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系统完整的初中作文教学目标序列体系(以下简称目标序列),结合教学实际,在全市55所初中学校5万名学生中进行了历时3年的试教,收到了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良好效果。

    目标序列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学体裁、应用文五类,每类又有若干个训练专题,每个训练专题又分为若干个训练点,每个训练点设计有目标要求,习作指导,例文评析,自析例文,习作选题五部分。其中例文评析附有眉批和总评,自析例文附有思考题3—6个,习作选题3—5个(详见案例)。整个目标序列一共分5大类,15个训练专题,89个训练点。总计安排习作指导104次,例文评析89次,自析例文89篇,自析思考题445个,习作选题356个。训练点按写作知识序列和教学规律编排,每次突出一个重点,分层次分阶段,可供初中学段各年级选用。记叙文一类,在小学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设计有记事、写人、写景、写场面4个专题,写好事件的关键情节、倒叙记事、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动静结合写景、有重点的写场面等28个训练点,旨在配合初一记叙文的教学和写作训练。同理设计说明文类2个专题9个训练点,主要配合初二说明文的写作教学与训练;议论文类2个专题9个训练点,配合初三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使用;文学体裁类6个专题35个训练点,应用文类18个训练点,分别配合初中各册语文教材中的相应写作训练使用。5类15个专题89个训练点,全部拟订了适当的训练目标和写作指导,训练目标成网络结构,纵横联系,主线清晰,构成了整个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系统、完整的目标序列。使用这个序列,可规范作文教学,使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由于篇幅所限,仅以目标序列第二类“议论文”为例,列表说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