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48: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太阳横过西方的海面时,对着东方,留下它最后的敬礼。思想掠过我的心上,如一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见它们鼓翼之声了。
疲惫了一天的身体此刻得到了片刻的安宁,心灵也因文字而淡淡平静下去,正如黄昏在寂静的林中。
白天在操场上挥汗如雨的我们,黑暗中却依旧保持着清醒,这是人类灵魂最后的坚守。清晨的天空明净而清澈,云朵也因吸收了夜间的露水而愈加劳累,平时散漫的我们此时每一根神经都如同上了弦的发条似的,教官耐心地反复讲解演练,不顾自己已经汗流浃背;辅导员老师为我们打气加油,鼓舞士气,大家士气高涨,同学们的热情勤奋,一切都是那样充满活力与激情。
我感谢上帝,让我在最美丽的时刻遇见了你们,给了我更多生命之爱。曾经看到过泰戈尔的一句话:“当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便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的,在这条写意着淡抹浓妆息相宜的生活中,我们惟有珍家生命,让每一天的生活平实、饱满,完成所有的事情,并且在最后能够告惜自己:我曾经灿烂地开过,并且不后悔。这样就够了。
有一次,在花坛边,我看见一只蚂蚱,我饶有兴致地把它带回家放进水盆里。可是这只蚂蚁一点也不消停,砰砰作响,闹得我不能安睡,翻身下床看它:它拼命扑着翅膀,挣扎着,忽然间,良心斥责我,一个小生命要被我毁了,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家有盆君子兰,拾掇房间,不小心把花盆打碎了,堆在墙角、不在理会。可是几天后,我竟发现新的枝桠长出来。在没有阳光没有水的情况下,君子兰竟顽强生长,啊!这就是伟大的生命力。
从小就听过海迪姐姐的事迹:她身患重病高位截瘫,不能上学,她就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获得了吉林大学授予的哲学硕士学位。她学针灸,医好了许多患者的病;他翻译着书,一部部作品展现给人们……她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创造,以不完整的身躯,奏响一曲完美的生命乐章。
生命予昆虫予植物予人只有一次,因为一次更显珍贵,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让它变得有意义,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树,一年四季,从出生到死去都为人们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可人们却没有学会去做一些感谢它们的事,却认为它们的服务是理所应当的。
春天,树上开满了花儿,浓郁的花香弥漫着整个世界,我们仿佛沉醉在花的海洋。夏天,那葱郁的绿色好似一阵阵凉风,吹散了我们心头的燥热,还可以让我们在一顶顶的“绿色大伞”下乘凉,看着太阳一寸寸地落下,数着星星一颗颗地闪现……秋天,它又结出了又大又美味的果实……
一年四季,大树一刻也停不下来,每天吸入人们不需要的二氧化碳,吐出我们必需的氧气。清新空气,美化环境,真是绿色环保卫士。等到它活到一定的年岁,它还会把自己的身躯奉献给人们,让我们盖房子;把根部给艺术家,雕刻出精美的根雕作品。
树是伟大的。这个社会就是因为有了像大树这样的人和物,才会变得如此美好。我们应该珍惜大树那无私奉献的品质,像大树那样生活、学习,珍惜生命,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以后,以自己优秀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主题单元编排的,其中有些单元主题是围绕游记内容来安排的,如:四年级上册第一组“自然奇观”、第五组“我国的世界遗产”和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自然景观”。游记类单元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游记类课文文质兼美、结构清晰,是学生阅读、教师指导习作的佳作。然而在一线课堂教学中,游记类课文的单元整组教学却存在着缺单元核心目标统领、游记类课文学习与单元习作割裂、游记类课文教学年段序列模糊等问题。那么如何进行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的教学呢?笔者对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教学进行了实践与探究,实施了“三步推进,读写联动”的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的教学策略。
第一步:着眼目标,统筹安排
根据游记类课文所处的年段、单元的目标要求,梳理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游记类课文和教师指导游记习作,全盘考虑,整体架构。
(一)立足年段 明确要求
着眼于年段目标,结合游记类课文的特点,确立游记类课文的教学目标。笔者梳理了第二学段游记类课文的教学目标。
可以看出,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教学的目标是有侧重点的。教师只有在细化各年段游记类课文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引导学生有序地、扎实地掌握游记类课文的言语特点和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立足单元整体架构
以单元目标为支撑点,紧扣单元主题,整合课文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单元习作,对整个单元的教学进行整体架构。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包括《颐和园》《长城》《秦兵马俑》三篇课文,习作是改写导游词。单元整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①读单元导读,明白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②自读三篇课文,整体感知,借助预习单梳理课文内容:③细读三篇课文,比较三篇课文在表达手法上的不同之处并迁移运用;④借助收集的资料,改写导游词。这样的单元整体架构,单元主题突出,在对比阅读中,写作手法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习得游记类课文的言语特点和表达秘妙。
(三)立足课文突出重点
从单元整组课文入手,筛选出每篇游记类课文最具语言学习价值的地方作为教学重点,聚焦语言和表达特点,为指导单元写作做准备。以上述“我国的世界遗产”单元为例,对三篇课文进行了解读,确定了以下学习重点。
同样是游记类课文,三篇文章语言不同,结构不同,表达手法也不同,教学时,应立足于每篇课文的不同之处,使学生获得语言和表达手法上的秘妙,为写游记奠定基础。
第二步:着眼课文,习得方法
根据此类课文言语表达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习得习作的方法。
(一)巧用方法,习得有序表达
1.借助“画一画”,体会“有序”
(1)画游玩路线。如在教学《颐和园》时,让学生根据课文画游览路线图,体会“移步换景”的有序表达。
(2)画景物布局。如在教学《长城》一文时,根据文章描述,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长城,不仅能了解长城各部分的名称,也能体会到作者是有序进行描写的。
(3)画景物变化。《观潮》与教材中其他游记类课文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作者是定点观察的。让学生用简笔画的方式画一画,并借助图感受观察的地点、角度不变,变的是景物。
2.借助“串一串”,感知整体
在教学游记类课文时,可以借助“串一串”帮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如教学《颐和园》时,先让学生找出表明作者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再画出作者抒发对颐和园情感的句子(开头和结尾),最后引导学生把六句话“串一串”,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了整体感知。
3.借助视频镜头,走近“有序”
《长城》一文,作者先写远看长城,再写登上长城近看长城。教学时,可以借助视频,先出现高空俯视长城的镜头,再是推进镜头聚焦长城。先让学生根据视频镜头说一说文章的写作顺序;然后根据两个镜头分别找出文章的段落;最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配合着视频镜头,进行解说。通过视频结合课文的教学方法,轻松地让学生领悟《长城》一文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学会观察,凸显景物特点
对于游记这类习作来说,更需要学会观察。因此,在学习游记类课文的同时,需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学时,借助游记类课文,一是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定点观察和移步观察;二是在活用中领悟有序观察和多角度观察;三是在整合中学会整体观察和重点观察。
(三)调动感官,体会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写游记的过程中,自然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教师在指导习作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其次是让学生巧用修辞手法,最后还得学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如有位教师这样指导习作《蝶园精灵》: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其次想象画面中的蝴蝶都在干什么。指导学生从蝴蝶的动作、神态、细节等方面展开想象,最后告诉学生要将蝴蝶写得栩栩如生就要学会“观察+想象”。这样的习作指导让学生明白,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文章才会情景交融。
第三步:着眼运用,提升表达
(一)段式练笔,扎实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专题是“自然景观”。习作要求是“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内容写具体”是对写景游记提出的更高要求。本单元四篇课文,除了有序表达之外,还运用了排比句式以及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具体”。
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积累和仿写。如教学《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在让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填空。通过填空既让学生了解漓江水的特点,又让学生掌握了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再次是迁移运用。从积累到仿写是学生从吸纳到倾吐的过程,在仿写的基础上还要提倡学生创新地表达。
(二)提纲式练笔,提升结构表达有序
《颐和园》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习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为了让学生掌握“移步换景”法,笔者通过表格整理,列好提纲,帮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教学时,先整体感知课文,接着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出示提纲式整理单,指导学生填写。
根据提纲引领学生总结作者是如何做到有序表达,紧扣过渡句表达的秘妙(地点转换、运用动词):最后出示练笔要求:请你也按这样的方法,介绍自己游玩过的景点,结合生活体验列提纲。学生从列游记类课文的提纲,体会有序表达,到自主构思游记作文的结构,初步掌握了过渡语的运用,使游记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三)单篇创作练笔,自由创意表达生活
1.对接课文,锤炼表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习作内容是写导游词。有位教师这样指导“改写导游词”。
第一步:探导游词内容,寻习作之法。教师出示根据课文《颐和园》改编的导游词,让学生和原文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根据讨论,得出相同之处就是有序表达,身临其境;不同之处是导游词穿插了游客和导游之间的互动,内容涵盖了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第二步:出示写导游词提示,任选“西湖十景”之一学写导游词。第三步:“争当小导游”,模拟介绍。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将导游词和课文原文进行对照,学生易总结出导游词的特点,也易掌握写导游词的窍门。
2.对接生活,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游记类课文的学习,掌握了游记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吸收、内化,读写结合,提高学生游记写作水平。如:开展以介绍“家乡美景”为主题的“最佳小导游”活动;开展向同学推荐最佳旅游胜地的“小眼看世界”的班队活动;介绍游玩过的景点路线,推荐当地的旅游特色与最值得欣赏的景点,并编写成班级旅游指南……在富有创意的活动中,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努力为学生搭建表达平台,从而提高学生游记习作的水平。
一、制定好复习计划
(一)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查找,把握学生的弱点,需解决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二)合理分配有限时间,计划好各轮次的复习,模拟考试的时间、有计划、有组织地复习,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二、认真研究汉语课程标准,研究汉语考试说明
(一)认真学习和领会汉语新课标,懂得考什么和不考什么,对新课标的各项内容要了如指掌;理解其中的每一标准、尺度、重难点。认真研究近年来命题趋势和考题热点,把握命题的难度要求,命题变化形式。
(二)学习《汉语考试说明》理解《考试说明》中的1.命题依据,范围与原则。2.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3.考试内容与要求。以及每一项的难易程度和新课标的关系。
(三)研究课后练习和样题。理解作者的编排意图,理解每一项知识与新课标的关系,列出所有的知识点,权衡轻重,知难知易。中考的内容绝大部分出自课本。复习时应将课本作为重点,资料为辅。充分按《考试说明》的内容和要求去指导复习。
三、注意复习方法
(一)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通过比较、提炼、对重要知识进行“压缩”把精华的东西集中到课堂上来。复习课的“应试行”必须突出。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在研究试卷的基础上把握好考点。以七年级下册《麻雀》这篇课文为例,考点就是1.预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加点的字。2.用手指句式中加点的词仿写句子3.会用“猛烈”,“无可奈何”“安然”等词语造句。4.背诵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5.理解课文内容,当它以阅读题形式出现时,学生会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在复习讲课时有针对性的精讲,直奔考点。
(二)在复习过程以学生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班级的学生状况;了解学生对毕业考试的看法和态度;了解他们对复习有什么要求;分析学生的心理层次。给学生一些精神食粮,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凡是学生已经懂得或熟悉的就不讲。安排做练习时,根据学生上、中、下的层次,做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安排。不管学生是什么程度,都讲一样的内容做一样的练习,这样往往使程度差的学生被冷落,被遗弃掉。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面对全体学生,掌握好试题难易比6:3:1出复习题。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动起来,提高复习效率。
(三)在复习过程中以课本为主。初中汉语文一共有6册。总复习时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重点突出。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有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现代文阅读、习作等几大板块。因此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复习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在这些内容的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1.能给汉字正确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了解字的形,义,结构,部首;3.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能正确理解运用常用词语;4.会用词语仿写句子;5.能辨别近义词,反义词;6.能识别词的感彩;7.修改常见的病句;8.扩句,缩句; 9.背诵指定的段落。
在复习中抓好现代文的阅读,阅读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比较吃力,因此多做些阅读题,掌握做题的方法技巧,选题要兼顾课内课外,精心选取阅读材料,选取对学生有情感作用,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领作用的文章。一是课内文章,二是课外文章。课内文章有《鸟的天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外文章有《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伟大的奇迹》等。使学生能够从文中理解有关词句的含义,概括语段内容,筛选材料的基本信息。结合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并能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以《鸟的天堂》为例,让学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应接不暇 (2)不可计数。2作者是几次到“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描写静态的大榕树的?4.用“”画出描写鸟儿多的句子。5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第一个加引号,第二个没有加引号?通过这样设题,既能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质量,又使学生掌握做阅读题的方法和技能。在解答阅读题时要求学生不要只关心问题的答案,而是总结有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
四、抓好习作的复习
作文在中考时所占分值较大,因此必须抓好习作的复习。回顾往年中考作文一般是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题目是以全命题或半命题的形式出现。为了在中考做到胸有成竹,指导学生做到整理好自己写过的作文。从七年级到现在同学们写了很多作文,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坚强针对性的训练,按考试说明的要求加强习作的训练。我们写过的作文有:(1)这件事真使我___(2)成长需要___(3)我喜欢___(4)忘不了___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作文。要求学生做到内容具体、完整,语句通顺。层次清晰,中心突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工整。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激情。
五、在复习过程中以练为主
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下册起,课文依照一定的主题组织单元。《莫高窟》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与《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共同构成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各地”。
(一)关于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呜沙山东麓。莫高窟上下最多有五层,南北长约1680米,高50米。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相传一位法名乐樽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感悟到这里是佛地,便在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佛窟。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了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有壁画和雕塑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如果将莫高窟的壁画展开排列起来,长度可达30千米,仿佛一座巨大的“墙壁上的图书馆”。二十世纪初,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公元4~11世纪的经卷、文书、文物等6万多件,世称“敦煌遗书”。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但是,因为清王朝的衰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莫高窟有上万件难已估价的珍贵文物被外国人掠走,现在它们静静地躺在十几个国家的三十多个博物馆中,这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
莫高窟实在是历史与艺术的双重咏叹!
(二)关于《莫高窟》
课文《莫高窟》用515个文字(含标点)极其简洁而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记录着民族耻辱的藏经洞,展现出这一艺术宝库独特的魅力,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课文脉络分明,结构清晰。从全篇看,作者先总体介绍莫高窟,接着选取莫高窟保存完好的彩塑、壁画,以及收藏珍贵文物的藏经洞,分述其艺术和历史,最后总结全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可分为3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它的概貌。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再现我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成就和令人痛心的历史,唤起学生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总结全文,总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课文的构段很有特色。从整篇来看,课文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来叙述。就每一个自然段而言,同样也是运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如课文第2自然段,首先点明莫高窟保存了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接着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具体描述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然后细写一尊卧佛彩塑的特点;最后用“栩栩如生”和“啧啧赞叹”来赞美莫高窟精湛的艺术。再如第3自然段。它同样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先从总体上介绍莫高窟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再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来描写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然后集中描写壁画中的典型代表“飞天”,展现敦煌的壁画艺术;最后总结:看着这些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课文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课文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唤起读者的阅读期待,让人身临其境,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如:“敦煌莫高窟是西北的一颗明珠。”开篇定性,将莫高窟比作西北的明珠,自然地唤起读者阅读的欲望。再如:“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一连用上五个排比句式,描绘了飞天多姿的形态,铿锵有力,余音绕梁。二是课文运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旬,将上下文有机联结起来。最为典型的是“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承接上文的彩塑,引出下文的壁画,使得课文由彩塑自然过渡到壁画部分。三是整篇课文语言简洁、精炼。课文多处运用了四字词语,如描绘彩塑就用了“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慈眉善目、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精妙绝伦”等四字词语,它们不仅准确地描绘出彩塑的特点,而且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和韵味。再如对于记录着中国人民耻辱的藏经洞,关于这一段的历史,作者仅用了这样的25个字,“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就对文物流失的原因和结果作了客观的描述,字字含痛,言简意赅!
关于文本的理解,要抓住两个关键词:艺术,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品读,走进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让学生感受敦煌艺术的辉煌;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品读,走进藏经洞,感受敦煌莫高窟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在其艺术与历史的咏叹中穿行,并在这种咏叹中拨动学生心中那似乎沉睡已久的爱国情弦,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构想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确定
有人说,老师是点灯的人!而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点亮的是文本语言的灯,用语言之灯照亮故事的情节,照亮人物的形象!语文教学应立足文本,凭借语言,感悟内容。
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抓住“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一句,引领学生凭借语言走进彩塑和壁画,感悟敦煌艺术,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引领学生凭借语言,走进藏经洞,感悟敦煌历史,感受清王朝的腐败,激发学生为国努力的情感。指导学生利用本篇课文学习编写段落提纲,完成课后作业题。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1、学会本课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断崖绝壁、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精妙绝伦、宏伟瑰丽、漫天遨游、腐败无能”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和品味,让学生穿行在“莫高窟的历史与艺术的双重咏叹中”,从而理解“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2至4自然段。
4、学着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扣读导悟,读中见悟”。读永远是语文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就是教学中让学生触摸语言,在语言的涵泳中感受文本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三、教学方案
(一)从单元入手,揭示课题,概括了解莫高窟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领略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今天,我们再到祖国西北甘肃敦煌走一走,去看看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板书课题:莫高窟
关于莫高窟,课文这样介绍(出示最后一段):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齐读。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那里的彩塑和壁画。
(二)走进彩塑和壁画。感受其为“举世闻名的艺术
宝库”,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走进彩塑。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彩塑和壁画?(第2、3自然段)
②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③学习“彩塑”部分。
A、品读四字词语,感悟彩塑的精妙绝伦
什么是“精妙绝伦”?(精致巧妙达到了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程度)
自由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莫高窟彩塑的精妙绝伦?
“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两千多尊彩塑,每一尊都有独特的个性,每一尊都有独特的神态,如菩萨的慈眉善目,天王的威风凛凛,力士的强壮勇猛,神态安详的卧佛,这样的精致巧妙真是无与伦比。
“惟妙惟肖”,这是直接描写彩塑非常巧妙,非常逼真,这是直接描写;“啧啧赞叹”,用游人的赞叹,从侧面说明莫高窟的彩塑的精妙绝伦,这是间接描写。
齐读(总结):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关注表达方法,感悟写作特色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本段的结构上,看看作者为了让这些精妙绝伦的彩塑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是怎么介绍的呢?先来看看每句写了什么。
第一句:介绍莫高窟保存有两千多尊彩塑。
第二句:概括说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第三句:具体介绍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面的描写)。
第四句:介绍一尊卧佛彩塑的特点(点的描写)。
第五句:惟妙惟肖的壁画赢得游人啧啧赞叹(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从这五句话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作者描写的顺序:先总体介绍莫高窟壁画的数量和特点――接着具体介绍莫高窟的壁画(面的描写,点的描写,点面结合)――最后总结,彩塑惟妙惟肖,赢得游人的啧啧赞叹。从这样的描写中,总结出作者的表达方式:总分总。而这样的表达,是学生在作文中常常运用的,我们可以以此为范例,学习作者这种“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走进壁画。
①仍以过渡句导入: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②介绍过渡句的作用并引出下半句:从“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读出了壁画的什么特点?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说明敦煌壁画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到底有多大的规模呢?若把这些壁画排列起来,有30多千米长。从十六国经隋唐到宋元,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流派,构建了一条富丽华艳的画廊,因而被誉为“墙壁上的图书馆”。
我们来看一段当年季羡林先生参观敦煌的感受:
洞子共有四百多个,大的大到像一座宫殿,小的小到像一个佛龛。几乎每一个小册子里都画着千佛的像。洞子不论大小,墙壁不论宽窄,无不满满地画上了壁画。艺术家决不吝惜自己的光阴和生命,把墙壁上的每一点空间,每一寸空隙,都填得满满的,多小的地方,他们也决不放过。
――季羡林《在敦煌》
“宏伟瑰丽”这里指壁画宏大雄伟,珍奇美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圈画出有关的句子,并作一些批注。
结合学生的圈画、批注,讨论: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洞窟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富丽多彩的图画世界。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楼台亭阁、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使这些神秘的洞里出现了一派佛国风光。有的洞窟则使我们看到人们打猎、织布、建造房屋等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人世间的画面。有一幅胡商遇盗图,生动地反映了中外交往的情景。492个洞窟,展现的人物是那样繁多,场面是那样富丽,色彩是那么鲜艳,它不仅是世界佛教的宝库,也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最好资料。让我们由衷地对这些艺术家表示敬意。
齐读(总结):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敦煌飞天是古老而美丽的神话,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在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师补充资料:飞天是佛教中天歌神和天乐神的化身。天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天乐神负责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端。他们原是一对夫妻,后合为一体,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变为飞天。敦煌飞天没有翅膀和羽毛,借助云彩却不依靠云彩,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变万化。
在课文中作者一连用了5个整齐的排比句式,介绍了飞天的千姿百态:采摘鲜花的飞天,轻拨银弦的飞天,白天而降的飞天,漫天邀游的飞天,翩翩起舞的飞天,他们的多姿多彩,通过这一组排比句,通过这一连串的四字词语已深深地烙在同学们的脑海中。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这一部分。
齐读(总结):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走进藏经洞,感受清政府的腐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心
关于赫赫有名的藏经洞,作者仅用99个字作了一番简洁的介绍。自由读这一段话,哪些词刺痛了我们的心?“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这里的“曾”让我们看到了昔日的敦煌艺术,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可如今,留给我们的却是“它们默默地留在了十几个国家的三十多个博物馆中”,这是民族的悲哀、国家的悲哀。
“仅存的部分经卷……”这里的“仅”让我们读出许多的无奈与酸涩。
师补充相关的资料: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经卷、文物九千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六千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件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精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如今的藏经洞旁,有一个陈列馆,陈列其中的展品都是临摹品,真品全部流落到了国外,而且样样都是精品,价值极高。
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黑咕隆咚的小洞,那个被王道士发现的暗门仍打开着,里面什么也没有,使人难以相信,在这个简陋的洞穴中,曾经存在过那么丰富的文化矿藏,使人难以判断,这个简陋的洞穴是民族的荣耀还是耻辱。
(四)总结全文,学习编写段落提纲
1、填空,总结全文。
课文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敦煌莫高窟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____________,展示出莫高窟的辉煌的艺术和悠久的历史,增强了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分段,概括段意,编写段落提纲。
根据上面的填空练习,提问: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第3~5自然段)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将课文分为3段,并概括每段段意:
第一段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概貌:
第二段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本段用3个自然段讲了3层意思:一是莫高窟保存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二是莫高窟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三是藏经洞有六万多件珍贵的文物,但大量的文物已被帝国主义掠走。)
第三段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将各段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段落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