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与自然作文

人与自然作文

时间:2023-05-30 09:48: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与自然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与自然作文

第1篇

在一个八面环山的狭长平地上,座落着一座宁静的小城镇,镇的南面有一个僻静的村庄,村庄里有一户和睦的人家,那人家中有一个爱自然的年轻人,那个年轻人就是我。

我爱自然,因为春天的生机盎然,因为夏天的绿意勃发,因为秋天的安宁沉静,因为冬天的万物萌生。

春天,我喜欢游逛于山林田埂,看着那树上嫩生的芽儿,忍不住凑过去闻一闻——清新便油然而生。闭上眼,聆听那远近的鸟语,那淙淙的溪流。坐下来,深呼吸,一阵清爽洋溢在心灵。站起来,狂奔一阵,用尽全力大喊几声,就像嫩芽突破表皮,花瓣胀破骨朵。这就是大自然的春天,也是我的春天,我已然成为春天的一根小草,跟着万物享受春天。

夏天,我喜欢去水库边钓鱼。赤着双脚坐在下,树外风和日丽,树下凉风习习,草儿抚弄我的双脚,痒痒的。放下鱼饵,把鱼竿插在一边,四周映得我好不舒服,抬头张望一番,满眼都是绿色。水光山色,回清倒影,令我心旷神怡。水面上游弋着几只野鸭,忽然天上飞过一只苍鹰,全都钻进水里去了,再一看时,已经到了那头。收钩之前,我仍不忘跳入水中,畅游一番,与同伴在水中嬉戏,远处的野鸭也跟着打闹起来。野鸭也和我一起欢乐,我于是感到自己融入了大自然。

秋天,携着家人,漫步于山间小径。时而一排大雁掠过头顶,时而几只野雏在林中跳跃,拖着又长又漂亮的尾羽,有点“飞天凤凰”的味道。水流变得细了,树叶黄了,田野空空的,只有几个小孩子在玩泥巴,挖泥鳅,欢快的笑声,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童年。山上的一片松树却是绿意不减,顽强拼搏,抗拒枯黄。一切都是那么寂静,喜欢寂静的我已经沉寂在寂静之中。

冬天,雪花飘飞,令人想起唐人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后的村庄更显宁静。远远看见一片梅林,生机盎然,再不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寒梅,而是“飞雪迎春到,风雨送春归”的早梅,她绽放于悬崖,俏丽在隆冬,与松柏争雄,和严寒斗智。慢慢的,冰消雪化,万物复苏,山也朗嫩,水也清秀。冬天的自然让我感到希望,使我获得力量。

自然孕育了爱自然的我,我也会更加喜爱,珍爱,热爱自然。

第2篇

In nature, there are many animals and plants in growth, they are a wide range of colors. And the nature, also gave birth to us, let us have a beautifu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nature to make our earth is full of vitality, let the world is not dry, not drab. But...

We, as human of higher organisms in na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peace and harmony with nature, is home to the survival of nature has given us, we should thank it, protect it. But, in recent years, people have been in the destruction of nature, reformation nature. For example: people don't garbage everywhere scatters; Air pollution from factories, the tail gas from the cars have polluted the air; People also use the plane to deinsectization sprinkled pesticide in trees, 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 Of the more hateful and deforestation, killing animals. The destruction of nature, countless, chilling.

Humans, of course, also can't get away from the punishment of nature. People deforestation, soil erosion, land desertification area is larger and larger. People dig mountain mining, building roads and other activities, the mountain is not stable, so that it is easy to form a landslide or debris flow.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in 1991 September 23 the sun village ditch landslide only 3 minutes, 18 million cubic meters of slope out of more than 3600 meters, 216 people were killed and eight people were injured and damaged house 202, nearly 300 head buried livestock, covering more than 300 mu of farmland, flooded roads more than 350 meters, the damaged cables and communication lines of more than 300 meters, direct economic loss of more than 100 ten thousand yuan! Is really horrible.

To avoid the punishment of nature, let us live in peace and harmony with nature, use natural resources reasonably, to protect the nature together!

大自然中,有许多的动物,植物在生长,它们种类繁多,五颜六色。而大自然,也孕育了我们人类,让我们人类有一个美丽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大自然让我们的地球充满了勃勃生机,让这个世界不枯燥,不单调。可是.....

我们,作为大自然中的高等生物的人类,几千年来和大自然和睦相处,是大自然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感谢它,保护它。但是,近几年来,人们却一直在破坏大自然,改造大自然。例如:人们不用的垃圾随地抛撒;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出的尾气都污染了空气;为了除虫人们还用飞机在树木里洒农药,污染了环境;更可恨的是,还有人砍伐森林,捕杀动物。这些破坏大自然的事,数不胜数,令人寒心。

当然,人类也摆脱不了大自然的惩罚。人们砍伐森林,致使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面积越来越大。人们挖山开矿,建房修路等活动,致使山体不稳定,因此便容易形成滑坡或泥石流。据统计,1991年9月23日头寨沟的滑坡仅3分钟,1800万立方米的坡体就冲出3600多米远,造成216人死亡,8人受伤,毁屋202间,埋没牲畜近300头,覆盖农田300余亩,淹没公路350多米,损坏电线和通信线路300多米,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真是惨不忍睹。

为了免受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一起来保护大自然吧!

第3篇

我们身边的水污染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爆炸事故发生后,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苯类污染物是可致癌化学有机物,会沉淀于淤泥中,污染江中的鱼类,引发一连串的污染问题。

2006年2月22日,黑龙江牡丹江市水源地发现不明絮状物,绵延约20公里,影响了市民正常用水。经过专家初步认定,这种不明絮状物为水生物水栉霉,这种现象是黑龙江省海林市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所致。

2007年5月28日,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使得无锡市自来水发出臭味,全市70%的水厂水质都被污染,直接引发了一场影响全市200万人口的供水危机。都说“太湖美,美在太湖水”,但发生在世界环境日(每年6月5日)前夕的无锡水危机,再次敲响了太湖生态警钟。

2007年7月2日下午3时,江苏沭阳县地面水厂检测人员发现城区生活供水遭到污染,水流出现明显异味。经过水质检测,发现取水口的水氨氮含量为每升28毫克左右,远远超出国家取水口水质标准。沭阳县随即关闭城区供水,启动城区饮用水水源应急预案,陆续开启33口自备井,以缓解城区人口的饮水困难。

“两年前的松花江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事故高发期。而今年夏天以来太湖,巢湖的蓝藻接连爆发,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爆发阶段。”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各地水污染危机的接连爆发,不是偶然的突发性事件,说明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方式不仅使我国的资源环境到了难以承受的底线,也严重威胁到人民的日常生活。

分析:一系列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不但向我们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还使我们面临传统工业化发展的挑战。

适用话题:底线、水污染、发展与生态

20亿只老鼠大闹洞庭湖

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州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在洞庭湖区沅江市、君山区、华容县等地一些防鼠设施不够完备的地方,东方田鼠则突破了人工防线,侵入稻田和村庄。老鼠们筑巢而居、啃食作物籽实和根茎,所到之处,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水稻因根茎被咬伤而成片枯死。

一场规模浩大的“人鼠大战”拉开了帷幕。当地群众沿着大堤打老鼠,一棒打去,能打死两三只;一铲拍下去,能砸死七八只。还有人干脆用平时捕鱼的抄网捉老鼠,一网能网住几公斤。大通湖区统计数据显示,从6月21日开始,全区共捕杀90多吨老鼠,约225万只。

在我们的想象中,美丽的洞庭湖该有渔帆点点,该有芦叶青青,该有晚霞暮色,该有范仲淹《岳阳楼记》里描述的所有景致。如果说大海予人壮观,那么,洞庭湖就该是精品式的良家女子,让你左顾右盼,处处非凡独特。如此神仙洞府,何时起,竟被老鼠占领,并且倾巢出动,耀武扬威地向人类挑战?

湖南大学生命科学院邓学建教授认为,造成洞庭湖周边鼠害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遭受了破坏。他分析,近两年,长沙上游来水减少,洞庭湖湖滩时间加长,给东方田鼠繁殖提供了时间。邓学建认为,生态平衡被破坏还表现在东方田鼠的天敌猫头鹰、老鹰等数量急剧减少,特别是湖南人开始大吃味蛇后,野外蛇的数量急剧下降,失去天敌的东方田鼠大量繁殖,终成祸患。

第4篇

Man and nature are interactive (相互作用的) forces.

Looking back along the river of history, we may find that harmony used to exist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At that time nature was pure field to be ploughed, sown and harvested. Man respected nature and was one part of nature.

It seems that people today are masters of natureg Nature is torn into pieces. While we are disrupting(破坏) the order of the natural world, we are the ultimate victims, for nature is seeking its revenge(报复). Disappearing forests, drying rivers, polluted soil and worsening climate have punished greedy human beings. We have taken too much from nature, and given back too littl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when we gain reasoning, when we remember the deep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when citizens of the world work persistently to protect nature, then nature will be our friend instead of our slave or servant. Sure, people can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with commitment, hard work and new technology.

第5篇

在远古时代,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还有各类丰富的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更应该自理利用,把地球打扮得更加美丽。可是,却不然,人类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和科技发展的同时,不顾一切的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使他遍体鳞伤: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大量的野生动物被捕杀……每天有55000公顷森林从地球上消失、15000万吨工业烟尘滞留在大气中、排放2-3立方公里工业废水、100多种生物灭绝、1400万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大家看看,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头顶的天空不再那么蓝了,脚下也不再是一方净土了。人类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水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环境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够了!够了!我们人类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地球与自然母亲太慷慨啦!一切都奉献给我们,我们却回报了什么?1998年,他们终于恼羞成怒,用特大洪灾给人类敲响了一次警钟。如果我们仍然执迷不悟,长此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于人类的这些行为,自然和地球母亲给我们留下了一句话:“谁无过,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们仿佛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开始在享受环境的同时保护环境,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

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看一棵树要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一草一木,保护动物……

人们开始植树造林、保护动物了,电视上也大量宣传环保的口号。人们在沙漠附近再上了防护林,防止沙尘暴。记得有一则新闻上说:“一位老爷爷在他们附近的荒山坡上值树,树苗小的时候,他每天都来看一回,浇浇水或除除草,现在树苗长大了,他还要去其他地方种树,他说,他老了还有他儿子,他儿子老了还有他儿子的儿子。”老人种树也有大半辈子了,也乐此不疲。一位老人都能如此,我们有什么不能?这则兴文报道后,更多的人开始植树。很多调皮的小朋友不再掏鸟窝了,而是在家长的陪同下筑鸟巢。这些事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

我相信这样下去,地球母亲定能恢复原先的美丽,人与自然会更和谐地相处,是人类更加兴旺,生活更加美好!最后请记住一句话:“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第6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之中。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切实地促使学生更好地做人和发展。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学应将“人”和“文”有机统一起来,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使作文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做人――作文”教学力求在作文教学中摒弃原有的消极因素,把中小学生的作文从成人化、模式化、凝固化、知识化和繁琐化中解放出来,弘扬作文活动的主体生命精神,努力追求把作文活动审美化的境界。这就是要用美的规律把“做人”与“作文”贯通和统一起来,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遵循审美规律,创设美的氛围,在审美化教学活动中实现“做人――作文”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美和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写作境界作为自己的整体追求,用美的思想、美的语言、美的形式启发诱导学生说真话、写自己,记录生活中的美,表达美的心灵,从而让作文活动本身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切实改变“苦于作文”、“作文很苦”的教学现状。为此,“做人――作文”教学要以高扬作文主体(包括教与学双方)的主体性为其根本原则。

提高人的主体性,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根本。这里所说的主体性是指写作实践中主体的主动探索、主动获取和主动发展,它包含教师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性两个方面。只有具备鲜明主体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鲜明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必须首先转变固有的不科学的作文教学观念,努力冲破“重技能,轻本体”的作文教学现状,摒弃见文不见人和限制学生个性与生命精神的错误作法,主动研究“做人要求作文,作文促进做人”的有效方式,积极地建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的主体性要求把“为了人”和“通过人”统一起来,使学生通过主动的作文来提高自己做人的素质。高扬这一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就必须特别注意充分激发主动性、努力培养真诚性、放手激励个性化。

要充分激发主动性,就是改变教学双方在作文中的被动和强制状态。过去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作文时被请入瓮中,任师长或生计、生存、升学等各种各样“指挥棒”的指使,作文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成了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负担,而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学生在作文中的被动地位使得他们厌恶作文、惧怕作文,根本谈不上作文的主动性。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创设主动写作的氛围和空间,让学生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真正主人,帮助他们产生作文时的高峰体验和作文后的愉悦与满足,从而启发并激起他们写作的主动性。

要努力培育真诚性,就是要把过去作文中教学双方“合谋作伪”的现象坚决予以摒弃,要让学生养成“说真话,写自己”的作文意识。叶圣陶先生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世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状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他还对“求诚”作了具体的界定:“从原材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这就彻底去掉了作文中的虚假浮夸之风,既有利于写出真实之文,也有利于培养真诚之人。须知“求真”之心乃是一切教育之所以能有成效的基础。

要放手鼓励个性化,才能真正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性。“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为保护和鼓励个性就是保护和鼓励创造性。作文教学中如果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而一味地强调某种模式或共性,就必然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对有个性的说真话的文章要大力扶持,使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得到富于活力的引导和培育。

坚持主体性,高扬教学双方的主体精神,是“做人――作文”教学的根本原则。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这一根本原则要通过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的活动来实现,因此,可以说,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乃是“做人――作文”教学活动的三个具体原则。

所谓“生命化”,就是要还作文以生命活动的本来面目,使之与主体的生命存在本身合一,重视生命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主体性存在和表现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作文活动作为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命的律动,既是生命整体活动的结果,又作用于生命的整体。人总是要表达欲望的,如果该表达而没有得到表达,压抑于心,情动于中而不能形于言,便有“不吐不快”的感觉,使人的生命过程出现不和谐、不畅适。作文教学应当注重这种生命化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欲望,实现生命的需求,并在表达中渗透自己的做人原则、是非观念、个人修养、文化品格和审美意趣等多种因素,让写作成为生命的真实写照和享受生命的方式。人是有生命的人,文是洋溢生命精神之文,这才能真正做到“人”与“文”的统一。

所谓“生活化”,就是把作文与学生的生活本身统一起来,使作文不仅从生活中吸取动力和原材料,而且是对生活的表现和思索,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正确认识生活与作文的这一基本关系,是端正学生作文意识、使作文走上正路的关键。叶圣陶先生认为: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这充分说明提高写作能力是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而我们这里的生活化原则主要是指对学生写作过程本身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生存和发展方面所需要的写作能力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基础,在写作中做到审题生活化和取材生活化,对某些文体中还要求语言生活化,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圈内确定写作的方向、内容和形式,做到作文从生活中来,进一步实现人、事、情、文的真正统一。

所谓“生态化”,就是要用生态意识来指导和组织作文活动,使作文活动有助于对学生人格形成的生态调节。面临世纪之交,人类理性已在呼唤生态文明,并提出了“生态人”的做人目标。“生态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的新关系――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的观点、理论和感情的总和。”生态化作文教学则是抓住了生态意识的灵魂并将其引进作文教学之中,这种作文教学的核心是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并使整个作文教学成为共谋发展而且十分和谐的“生态圈”。它要求老师和学生必须树立生态教育的意识。教师要使作文教学的过程、内容和方式变得和谐起来,以此为基础,使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同整个教育系统和谐协调,并善于利用作文以外的其他因素推进作文教学的实效,力求启发学生将“做人”与“作文”有机联系起来以求得和谐发展,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作文”和“做人”放到集体或整个大自然中来衡量,以吸收集体和自然的智慧与灵气,求得“做人”和“作文”的双重发展。要实现作文活动的生态化,就必须自觉树立包括整体和谐意识、多样性导致有序优化的意识、边缘优势效应意识和互补共生的综合进化意识在内的生态观念。

第7篇

从身边小事入手变换句式增美感

具体解读:和谐相处这个话题范围比较大,考生应从身边小事发掘题材。

如果想使作文写作摆脱平淡,考生可适当选择运用技巧,在句式上做一些变换,用一些反问句、设问句、排比句,以此来增强语言的美感,使作文精彩。

立意话题2:环保适用类型:记叙文议论文

利用合理联想提出新奇解决方案

具体解读:环保的话题近几年比较时髦,考生可从破坏与爱护自然入手,分析危害或好处。这类题材的立意方向较为新颖,可以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能力。

近年来,有考生利用合理联想,设计未来的各种概念或提出大胆新奇的解决方案,也都是不错的写作选择。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材料作文之“三鹿奶粉”事件

热点话题材料作文之国庆60周年

第8篇

一、从四个层面展开联想

1、时间上的古与今

运用例证法,就是“据事以取义,援古以证今”。列举事例时,选择历史事例和现实事例相结合。历史事实,常常是最过硬可靠的论据,可以启迪人们认清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现实事例,又大多是人们熟悉的事实,这些事实过去不久或仍在眼前,不容置疑。因而,在列举事例时,最好能既列举一些古人的例子,也能列举一些今人的例子,使得文章具有时间上的纵深感,这样更具有说服力。

例如:辽宁高考卷优秀作文《各领?人生精彩》一文的第二小节:“‘人贵有恒’,古往今来,有多少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到达光辉顶点’的故事:苏武持节,牧羊北海19年归汉而不辱使命;甘地投身民族解放运动,终其一生无怨无悔;陈景润钻研数学,呕心沥血破解哥德巴赫猜想。”

考生先列举汉代苏武的例子,再列举当代陈景润的例子,达到了一种“古往今来”皆如此的效果,当然也就有效地增强了说服力。

2、地域上的中与外

在举例时,既要注意到时间上的古与今的跨越,也需注意到地域上的中与外的覆盖。古今中外的事例摇曳错落,不仅可以增强材料的条理性,避免重复堆砌之感,而且具有更强的论证性。

例如: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仰观宇宙,俯察万物》其中一段:“静坐莲池旁,与莲花久久对视,莫奈才能创作出传世佳作《莲花》;走进马群中,与奔马朝夕相处,徐悲鸿才能在画中淋漓尽致地展现马的健美与力量。此二者,皆以亲身接触的方式,走进自然,想必这便是他们得以与自然相感相知并从其中获取心灵的力量的原因。”

此段文字列举了徐悲鸿和莫奈的例子,一中一外,两个典型有代表性的事例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亲身接触,走进自然,才能获取心灵的力量,文中的观点令人信服,深入人心。

3、性质上的正与反

有比较才有鉴别。列举事例时,还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进行联想选择。正与反的对比,不仅能把道理说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而且能突出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加深对论点的理解。同时,运用对比证明,往往还能形成一定的对比映照,既能使文意更加充实,又能使文事较为生动,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如: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文显其品动人心》作者以“文显其品动人心”为题,鲜明地表达了文品应该与人品相一致,这样文章才能感动人心的观点。作者在文中以列举了袁中郎的正面例子和郭沫若反面例子,分析、思考和探究“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的彼此关系,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文如其人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对比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在两者的互相映衬对照中,可以得到显豁的表现。鲜活典型的事例,严缜周密的对比分析都显示出作者相当的文化积累和足够的阅读积累。

4、对象上的人与己

在举例论证的时候,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对论证中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若是在这些事例的基础上,再由人及己,联系自身和实际结合论点进一步论述,这样更具有现实针对性,更能激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如: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亦坚亦柔,成就和谐》一文中“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应有的坚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也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由寸草不生的荒芜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真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的行为构成的将不配被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过’。我们既然没有理由封存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组成部分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坚亦柔的心灵,方能塑造成和谐的自我。”

此文的观点为“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处,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周旋归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作者在引用毕淑敏和英国文豪托尔金的语言来阐释人心的坚固和柔软后,联系现实,谈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心灵的“坚”和“柔”孤立与误解,从而使文章针砭时弊,更具内涵和深度,增强了文章的思辨力度。

二、以理服人做到四个一

1、让学生做一点分析

文章要有不容置疑、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一靠具体而周密的分析,二靠充分而确凿的论据。分析总是借助于举例,实例又必须进行分析,二者常常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因而,在摆出事实后,做一点分析,让事实和道理相得益彰。

“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分析,能使议论细致深入,体现出思辨的深度。以真实有力的论据为基础,进行严密合理的分析,视理而破,层层深入,可以切中肯綮,充分显露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使文章的论点立于不败之地。将论点可能存在的问题、读者可能产生的疑问,在分析中一一予以论说,使之周到严密,无懈可击。

2、让学生设一个比喻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的论证方法。用我们熟悉的事物来进行设喻,可以使文章说理具体生动,发人深省;行文明快活泼,饶有趣味;从而收到文章精炼,内容丰富的效果。例如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标题就设喻,把“智慧”喻成“空屋”,作者从“寂寞空屋,耐得住寂寞亦拒绝悲凉”,“寂寞空屋,可有形可无形,是一个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证据”,“寂寞空屋,给高蹈以平实,给浮华不定的心灵以脚踏实地的依靠”三个层次阐释了自己所理解的智慧的内涵,把智慧阐释得具体明确,又形象生动,令人深思。

3、让学生来一个假设

在议论中来一个假设,也可以使得文章别有一番趣味。选择文中所列举的一至两个事例,运用假设推理对其进行分析。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设假为真”,进行推理,并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必然错误荒谬,从而进一步确立观点的正确。

例如: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仰观宇宙,俯察万物》“人本为自然的一个部分,然而,工业文明的兴起,斩断了人与自然间的纽带。人们得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这便使人类对自然失却了敬畏之情,却添了一份征服自然的野心。试想,若只从天气预报中认知自然,又何谈对蓝天白云的珍惜;若只以生物知识概括自然,又何来对花草树木的珍视与保护?过分依赖科技,却失却了对自然的亲身感触,使人类忘记了自己在世界上的身份,于是我们肆无忌惮地破坏自然,制造出雾霾封城,河水重金属含量超标这样种种的荒谬事情。科技并没有让人与自然更近,相反,它疏远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在自高自大的狂妄之中忘乎所以。因此,唯有让我们重返自然,亲身感受自然,我们才能重拾那份敬畏之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此段用“试想”进行假设,假设人类过分依赖科技,破坏自然的荒谬性,从而更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4、让学生找一下原因

很多学生在写议论文时,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文章平淡无味,浅薄无力。在论证中让学生学会进行深入剖析,从“为什么”的层面探究一下事实形成的原因,可以体现中学生思考剖析问题的能力,使得文章充满思考的力度,富有思辨性。

例如: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亦坚亦柔,成就和谐》中“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心坚如石或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词作者荀夜羽表达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构形。所以,要想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动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让这方寸之地,亦坚亦柔,亦刚亦让。”

这一文段,考生结合三个实例来剖析出能洞悉“亦坚亦柔,成就和谐”这一道理的内在心理原因,形成排比句式。使得论述有深度,且文采不凡。

第9篇

假设你是李晓平,是黄冈中学的学生。请你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根据下面所给出的提示,用英语给全省中学生写一封倡议书。

1.人与社会:祖国、家乡、学校,热爱关心;

2.人与人:家人、师长、同学,诚信互助;

3.人与自然:能源、环境、动植物,爱惜保护;

4.你的态度:内容由考生自己拟定。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Dear fellow students,

Our government is going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I think it is everyone's duty to work hard to achieve this goal.

As high school students, what should we do ?

First of all, we should love our motherland. Let's take a great inter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hometowns and take an active part in our school's activities.

Secondly, let's fill the world with love. We should show our respect for old people, our parents and our teachers. We should also care for each other and help those in need. Mostimportant of all, all of us must be faithful and honest in our daily life.

Finally, let's work together to save energy and protect our natur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animals, trees, flowers and grass.

As for myself, I will study even harder and try my best to do all the above.

Dear fellow students, let's start right now and spare no effort to do a little bit every day,every hour, and every minute!

第10篇

(看到北京市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本人马上想到老计代表着普通中彰显伟大,是奉献、责任。应该围绕着这方面来写。怎么写?我觉得以议论为主可以写成议论文,以夹叙夹议的手法讴歌这种责任和奉献也可以写成散文吧。至于你选取什么素材是你的事,不离开题目的含义范围就可以。我为什么以老计为主要素材写呢?适合自己吧。熟悉这种写法,更熟悉类似颁奖辞之类的东西。)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巡礼,久久回响的汽笛……

——题记

(当时为什么用这个题记?做引子吧,还可以统领全文,与后记相映生辉。)

山风轻轻地吹拂,列车呼啸而过,老计一个人郑重地向列车挥手致意,是作别已去的列车,还是带去一番嘱咐,报一声平安,捎去一片小小的枫叶,挂记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山谷、峰峦,列车和一个独立的巡视工……久久凝固在人们脑海里的画面,和着久久回响的汽笛声,演绎着生命的交响进行曲。

(画面描写,如同电影蒙太奇,久久凝固在人的脑海中,给人美而又悲壮的美的享受。)

每天,老计在大山里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是单调?是寂寞?还是孤独而彷徨?

山在他的视线里,他在山的怀抱中。山石绊不住他的双腿,风沙眯不住他的双眼。落石、滑坡、倒树得以及时清理,使列车日复一日地平安穿越大山之谷,急速地驰向远方。

那曾经穿越山谷的旅客有着老计带给他们的一片平安,那列车载出去的建设材料有着老计的一份功勋。他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机械、单调而又充实。每每列车驶过,他挥手致意的动作,对于过往的火车司机来说,是那样的熟悉,是那样的亲切!“呜——呜——”的长笛声,不再是普通的汽笛声音,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是司机对老计工作的肯定,是对老计挥手致意的回应!是的,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山谷回音,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人与自然最壮美的画面!

(夹叙夹议的文字表述,彰显了画面的和谐,是人与人的和谐,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们总用“感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作出巨大贡献或牺牲的人物。老计的工作似乎显得平庸且平凡!似乎谁都可以做得到!在大山里,看云卷云舒,望青山环绕,何等的惬意啊!然而,人们忽略的正是这些:山看厌了,天望穿了之后,久居大山是何等的单调,何等的寂寞,何等的难耐啊!没有敬业精神作支柱,没有对自己工作的爱,是做不到的!

渔翁晚归之时,不会在意自己钓的鱼值多少钱,而在意于收获多少,看着满载的鱼,是何等的惬意!这就是所谓的精神食粮吧。我想老计的工作也是不能以工资多少来衡量的,否则,该给多少工资,才有人肯久居山林,去过那隐居生活呢?想必老计的精神收获也很富有吧!每趟列车从身边平安驶过,他那挥手之间就带着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和蔚藉;每晚躺在床上,回味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他觉睡得踏实,睡得甜美!这也正是老计的精神食粮吧!这也正是老计在大山里坚持的执着吗?!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人最伟大?我会说老计这类人最伟大!他以自己的执着和坚持谱写了一曲平凡之处现伟大的赞歌!

(三段以议论的笔调,凸显了老计奉献、敬业、执着的精神。突出平凡中现伟大之处。)

那些不甘平凡的人们,不要总是嫌自己或工作太普通!荷花虽然有些大众化,切记映日荷花一样有别样红之处!

——后记

第11篇

【导语】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怎么样能写出好的作文,特别是满分作文呢?以下是

【第二篇: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科学与自然从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小,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哲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式,也无法抵抗科技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技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第三篇:十年】骤雨初停,一道七色彩虹凌驾于天边,我的目光被深深吸引,渐渐地、渐渐地……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被叫在老师办公室,一直不停地哭,很久很久。当老师再次回到办公室时,泪珠不断。老师很惊讶:这女孩几乎哭了一个上午。其实,这女孩只是因为晚到了,她心爱的椅子背一个男孩拿去了,她找到了那个椅子,却再也拿不回来,连老师也不信她的所言。她崩溃了,无所适从。她只能用她的眼泪来洗刷自己的伤。那条悠淡的蓝紫消失了,还好,赤、橙、黄、绿、青还在。小女孩长大了一点,她迈入了小学的门口。新的学校让她感到新鲜,有点严格的课堂,她有点不适。那天,最恐怖的数学老师在上课,刚开始,她很认真,然后,她上完体育课的姐姐来到窗前,她无视了课堂,眼睛转向了窗外。她被老师无情地叫了起来,批评了,也不能有所埋怨。毕竟,这次真的是她自己的错。绿青的宽度在慢慢缩小,很小很小,看不到了,只有赤、橙、黄还悬挂于高空。那年,这个女孩三年级了,她班里建起了一个图书角,每天中午都有集中看书的时间。这天,她拿到了一本神话故事,她很喜欢,却在接近下课时,被她同桌抢去,因为这本书是她同桌的,他要把书拿回家看,她不愿意。两人起了争执,她被老师叫过去,只是让她在那儿帮忙翻作业,她有点莫名。也有点庆幸,但心里对于那本神话书还是耿耿于怀。第二天的开始,她收到同桌拿来的那本书,他已经把书看完,而现在,他同桌把书的使用权交给了她。有一种颜色在不知不觉中消散,天边的彩虹只剩下难以辨别的红、橙。她终于学会骑自行车。有一天,她骑车回家,恰巧遇到路上的爸爸,她两开启了一场追逐战,他爸爸在前面飞奔,她也发动自己全力使踏板全速飞转,家就在前方。然而,家门前的一个转弯见证了一个毁灭瞬间。车速的过快加上弯道的小角度,她被重重地扔在地上。手心,脸上不堪入目。结痂了,还好,伤口不深,痂脱落以后没有留下什么疤痕。眼见着之前还分得清的赤橙也变窄了。我确信,现在的空中,只剩下哪点顽强的红色。时光荏苒,她已经初三,每天不断的卷子让她疲惫,频繁的考试,鲜红的分数,倒退的名次。前方不知道是哪所学校在等待着她。她已经在悬崖的边缘,一步之差,就会使她粉身碎骨。她安慰自己,鼓励自己,给自己自信。终于,她挺过来了,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进入她满意的学校。最后的一点红色也无法逃脱,它也隐没在了这浩瀚的空中。虹如此短暂,十年又如何,回过头来,它与虹又有什么区别:同样瞬间的存在。她即是我,那一个十年已经逝去,那十年的映象也在慢慢消失。下一个十年,她、我一定好好珍惜,一定要好好过。我们十年为期,那时,再见。

第12篇

关键词: 作文 网络语言 后现代主义

一、导言

随着网络的普及,“顶”、“灌水”、“斑竹”、“GF”等网络语言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用语、行为,有的中小

学生甚至将它们运用到日记、作文当中。

然而,很多人对此不能理解,有的教师、专家觉得网络语言在作文中出现是对汉语的侮辱和不尊重,有的家长忧心忡忡地说与自己的孩子已经隔了一个网络的代沟。可是他们却不知这是一种时代的变迁,是文化的转变,更是年轻一代思想的飞跃:更倾向于一种对传统文化和平解构的后现代主义。

二、对后现代主义的解说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1]。

在笔者看来,后现代主义的两大特征不容忽视:提倡多元思维和反对中心主义。后现代主义倡导用多元思维去看待事物,积极开拓视野、解放思想。它号召人们要像读一首诗、一部神话一样解读哲学原著和哲学文本,其用意也在于倡导一种多视角看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多元思维同时说明了差异化,寻求差异的乐趣。就像德里达呼吁的那样,差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事物中所蕴含的差异总是会不断产生新的差异,根绝差异是不可能的。人们应该做的,不是千方百计地抹杀差异、消除差异,而是不断地发现差异、尊重差异,逐步习惯与差异共处[2]。

后现代主义体现了一种反对中心主义的思想。这种特征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共融共生,不应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在后现代主义中,不论是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还是肯定性的后现代主义,他们的终极关怀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对人类及其生存于其中的地球的命运抱以深深的关切。被认为是后现代哲学先驱的海德格尔提出,人应该保护那块土地,人不是自认的主人,而是“托管人”、“守护者”[3]。后现代主义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也体现着一种去“中心化”的思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影响的,并非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构成性的,正是各种关系的存在才构成了个体的身份,通过对内在关系的强调,后现代主义者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对立的、非强制性的关系,和谐与合作比竞争更为基本。

三、运用后现代主义透视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在作文中出现,不知不觉地体现了学生的一种后现代主义思想。如果我们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看待网络语言,那么学生究竟想表达怎样一种心声呢?

(一)网络语言之非

网络语言一出现在作文中,就遭到教师、专家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对规范汉语的亵渎,对其完善的逻辑结构的破坏,这些举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网络虚无的特性,也就使得某些网络语言意义肤浅,在整篇文章中不仅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破坏了文章的结构,其语法不符合说话的逻辑。比如由英文字母、数字组成的“b4”(before)。这样的网络白话文总是让老师和家长们不知所云。而当这些网络词汇不分语境、不分类别、杂乱无章地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时,对传统、规范、标准的语言习惯就形成了冲击。

这种现象用后现主义的视角解释就是反对本质主义的体现。后现代主义摧毁了本体、本质,那么中心性、确定性也就不复存在[4]。由于不确定使得事物失去了确定的意义。这在网络语言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网络语言产生于网络中,网络毕竟是虚拟的,但缺乏规范性和不确定性,网络上的人由于为了节省费用和时间,就缩短文字或用拼音缩写代替,有时更是中英文夹杂,很多文字的意思都是在错打的情况下产生的,本身就缺乏规范,不具有确定的含义,只是大家都这样说,于是便被接受了[5]。可是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会使得很多不熟悉网络的人不知其所指,那么看这种夹杂网络语言的文章就会感到莫名其妙,甚至反感。

(二)网络语言之是

网络语言固然有它的不足之处,可是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看,作文中的网络语言又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它反映的是一种对权力的解构,反对“中心话语”所造成的不公平,呼唤的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共融,是用一种平等的眼光看问题。其次它说明了个体需要差异化,需要创新。

任何形式的社会控制都必须依赖权力的运行,但是这种权力的运行不是单一的。后现代主义大师福柯强调了权力的双向流动特征,权力并非总是自上而下的,相反它常常是自下而上的流动[6]。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是最下层的,受到权威的控制与束缚,但学生也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权力,而在作文中运用网络语言则是学生在社会面前所具有的能动力量的表现,他们意识到自己被社会权威文化所控制,从而激起个体的反抗意识,他们不再对传统权威顶礼膜拜,他们需要一个与权威文化对话的平台,能以平等的身份与之共同生存。

再者,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思想丰富、言语自由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赋予他们强烈的个性,他们需要个性,需要差异化。学生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新兴事物的双重冲击下,其心灵的枷锁松解,渴望个性的解放,以一种极为夸张的方式对扭曲的个性进行恢复。如果网络语言对学生的人生有特定的意义,能够恰当地表现对生命、生活等方面的理解,能够充分展现学生鲜活的个性,那么使用网络语言又有何不可呢?

对于那些拒斥网络语言的教师来讲,虽然他们日常生活中也接触网络语言,能够看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他们会自觉维护汉语言的规范性,看到不规范的语言、错别字甚至错误的标点符号,都不会宽容对待。他们以在作文中扣分为荣,但是却不曾想过他们的绝对封杀会使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感被抹杀,使学生变成文化的傀儡。

四、结语

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环境中下使用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汉语的发展和丰富,如果对于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有利,那么就可以使用。虽然有很多毫无意义的词汇,但有些人却过于担忧,认为网络语言会使汉语丧失纯洁性。北方民族大学语言修辞学专家王希杰就认为均衡和变化是对立统一的,过分均衡将会导致语言单调、枯燥。只有“一样话百样说”,语言才能不断更新,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对现代汉语来说,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不应该只用“堵”的办法,而应该采取疏导的方式[7]。

总之,网络语言既然已经存在,就有它的道理。我们不能一概否定网络语言,而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姿态,与其保

持对话,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其中不规范的语言加以纠正,使网络语言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baike.省略/view/847.htm.

[2]景君学.差异与和谐:后现代主义的自我超越[J].北方论丛,2008,(2):122-124.

[3]陈金美.析后现代哲学的三大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6):44-48.

[4]罗文东.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辨析[J].江汉论坛,2009,(4):126-130.

[5]涂燕萍.孩子,有话你就好好说[J].江西教育,2007,(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