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专业知识

医学专业知识

时间:2023-05-30 09:48: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专业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专业知识

第1篇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高等医学院校;师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1-0111-02

1 背景介绍

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中国了解世界医学技术和中国医学技术走向世界的媒介,英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能够培养出既精通医学知识又能熟练应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各高等医学院校都相继引入了ESP教学。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即通常所说的专业英语。它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但涉及语言本体和语言学相关理论,还涉及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严明,冯莉,2007)。作为ESP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医学英语教学受到国内外医学院校的普遍重视。在欧美及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医学英语教学发展迅速,科研成果大量涌现,但在国内医学院校中,ESP教学却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而迟滞不前。其中,缺乏必要的ESP师资力量是制约我国高等医学院校ESP教学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2 ESP教师的现状分析

师资力量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和完善ESP教学的关键。但是“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的平均比为1∶25,这表明各医学院校普遍缺乏既懂医学专业又擅长英语语言的人才”(张燕等,2006)。ESP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从事ESP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两类:医学专业课教师和普通英语课教师。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医学院校ESP教学的发展。普通英语课教师虽然英语基本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由于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对ESP教学中出现的特有语言结构、词汇和专业技能都不甚了解,特别是很多ESP教学都选用大量的医学原版材料,并且有时会涉及一些较为前沿的专业知识,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内容是普通英语教师闻所未闻的。因此,他们只能采取语法翻译法教学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翻译,不敢深入涉及医学专业知识,ESP教学也就变成了纯粹的医学英语翻译课。

英语水平较高的医学专业课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英语教师担任ESP教师时的缺乏专业知识的不足。但一方面由于其主要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专业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ESP课程;另一方面,由于专业课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英语语言教学培训,其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语音、语法和口语水平不尽如人意,同时又缺乏英语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在ESP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医学专业知识,忽视ESP教学的重心,因而不能有效提高医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最终把ESP教学变成了普通的医学专业课,学生感到非常失望。

所以,高等医学院校中的ESP教师必须既要拥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用娴熟的英语语言教授医学专业知识。事实表明,ESP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师角色的要求更高,但长期以来我国ESP教师教育专业空缺,教师的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结构单一,偏向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ESP是多学科的活动的事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我国ESP教学的开展(王艳,2010)。

3 ESP教师的培养策略

《医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郑素平,罗志娟,2007)由此可见,ESP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但是,“ESP教学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师资队伍”(王艳,2010),如何培养ESP教师已成为当务之急。

3.1 转变观念

长期以来,高等医学院校对ESP教学由谁承担没有统一的要求。无论是英美等英语国家还是新加坡、罗马尼亚、中国香港等英语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都把ESP课程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分支,由英语教师来承担教学工作(梁友珍,2003)。经过几十年的发展,ESP教学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将高等医学院校中的英语教师培养成ESP教师。根据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通用英语上,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专用英语上(秦秀白,2003)。由此可见,实行30多年的大学英语课程(至少是一部分)将逐渐被专门用途英语所替代,这就要求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师转变其固有的观念,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所思考。对于高等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学习一些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从事医学英语教学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的。ESP教师应该知道专业领域知识理解起来并不难,也许会很有趣(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s,1987)。况且,ESP的教学重心仍然是英语教学,只是范围缩小,目标固定,仅仅局限于医学领域,因此,将英语教师培养成ESP教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切实可行的。

3.2 加强ESP师资队伍建设

第2篇

关键词:学术英语;研究生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046―02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的重要分支之一,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已经逐渐引起我国英语学界的广泛关注。学术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做准备,根据学生专业课程的特点和需求展开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经过学习,能够听懂专业学术讲座,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议,查阅或翻译英文原版的学术文献,使用英语撰写专业论文、学术报告等。这些学教学目标恰恰正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因此,学术英语必将成为我国现阶段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指导和方向。

一、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

前医学类院校的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一般分为基础英语和英语选修课两种,开课时间通常为两个学期,学时数相当有限。此外,虽然部分院校和专业尝试性地开设了学术英语写作、口语等课程,但开课时间也大都为一个学期,与基础英语课程相比,所占比重很小,无法满足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需求,也无法实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对研究生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

2.师资队伍

在医学院校中,目前大多数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都由毕业于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承担,这些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英语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却往往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储备,因此,即使有部分院校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教师也只能讲解医学词汇、句型等内容,勉强生硬地完成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无法做到将医学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真正结合,更谈不上知识的融会贯通。某些院校也在尝试医学专业教师承担学术英语教学任务,虽然专业教师医学知识渊博精深,但通常对英语语言教学能力的掌握与专业英语教师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授课过程只是将英语内容用汉语进行解释,与本科阶段医学专业课的知识讲解没有区别,甚至有的教师由于英语水平的欠缺而遭到学生的质疑。

3.教学内容和方法

大部分研究生已经在本科阶段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研究生英语基础课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仍然延续了大学英语的授课内容,只是帮助学生不断地扩充词汇量,阅读篇幅更长更复杂的文章,重复那些早已在高中和本科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的语法和句型练习,以致许多研究生产生疑问,究竟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与本科阶段有何本质不同?部分学生甚至会由于对教学内容的失望而放弃或终止英语学习。部分院校开设学术英语或医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对于不同的医学专业也没有做相应区分,导致学生感觉教学内容对自己的专业研究和实践没有很大帮助,因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大多数院校中,研究生英语课的教学形式通常都是大班授课,上百名学生同时上课,教师只能以讲授为主,较少有条件和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活动,很多教学方法无法实施,积极的教学活动也常常无法开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而一个大班中的上百名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其本科阶段打下的英语基础也处于不同的层次,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二、基于EPA的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针对上文所述各方面现状,各医学类院校应尽早以学术英语为理论指导,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进行改革探讨与实践。

1.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结构

根据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医学院校应逐步对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首先,将必修的基础英语课改为医学英语课。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完成了基础英语的学习,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不应该再继续将重心放于基础英语,而是将其转移到帮助学生完成基础英语与学术英语成功衔接上。其次,增加医学英语课的课时,使其符合教育部的最新大纲规定课时数,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再次,开设两学期或以上各类医学学术英语的选修课程,如医学论文写作、医学翻译等,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目的和内容的学习需求。最后,建议按照不同专业将学生英语课程班进行细分,实现分专业的小班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内容必须与本科阶段的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区分开。许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就为学生开设了某些医学英语选修课程,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医学词汇和术语,尝试阅读医学类英语文章等。相比之下,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英语教学应更具有目的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的医学研究及毕业后的继续深造或医学实践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因此,根据上述目标和要求,编写统一标准、内容科学、系统完整又能突出各院校特色的学术教材成为各医学院校的当务之急。部分院校在教材编写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突出其中医学科特色分别编写的《中医英语》均受到了学界较高评价。

医学学术英语教材编写属于跨学科的科研任务,需要英语专业专家与医学专业的专家通力合作,并随着医学发展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增删和改进,使教材做到与时俱进,真正、直接地使学生感受到的教学内容对其专业研究和实践的重要作用。

如能实现前文课程设置改革中提到的细分专业的小班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创新的可能性也将相应增加,教师应逐步改变讲授课本为主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生参与和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例如,问题导向式教学法(PBL)和依托式教学模式(CBI)所推崇的“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课堂教学机制。例如,模仿国际医学学术会议场景,要求学生准备相关主题的英语论文进行现场提交和主题讨论。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选取和播放医学内容的英文视频,例如,笔者有同事在授课过程中就有目的地选择了美国电视剧《不朽法医》(Forever)的部分相关剧集及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和讲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学习了相关的医学专业英语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对某些医学场景例如手术室发生的故事进行情景还原的角色扮演并进行分析和点评。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学术英语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使原本艰涩难懂的医学英语知识变得富有趣味,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3.培养医学知识和英语能力兼备的师资

医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对医学院校的教师队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学术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但具有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要建设一支优秀、稳定的医学学术英语教师队伍,有两种教师来源可供参考。首先是原来从事英语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组织他们参加相关医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使之切实理解和掌握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地将其运用到学术英语教学实践中。其次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医学专业教师,组织他们对英语教师的日常教学进行观摩学习,并对其口语、听力、翻译等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使其能够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有效的英语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与教材编写同理,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医学专业与英语专业共同努力,两者应沟通合作,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发挥各自专长,共同为学校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医学学术英语教师队伍而贡献力量。

三、结语

随着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逐渐与国际接轨,社会各界对新时期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国家高级人才后备力量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更是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帮助他们利用英语为工具和载体提升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医学院校应尽快转变思想,发现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以学术英语为理论基础和指导,积极探讨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拟定改革方案,推动英语课程改革,真正为培养出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高级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2]莫莉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3]蔡基刚. “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 (02).

[4]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 (02).

[5]王守仁, 姚成贺.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语, 2013(05).

[6]龙芸.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定位研究――网络环境下的EAP课程实践[J]. 2011(07).

[7]马武林.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一) ――学术英语[J].外语研究, 2011 (05).

第3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 学制 改革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016-02

Research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asure indicators of internal medicine in Preventive medicine after five years educational system to four years educational system

HUANG Xiangzeng1 LIU Haiying1 WANG Zhen1 WANG Rui2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28, China)

【Abstract】The preventive medicine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was founded in 1978, contain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In recent 30 years, the preventive medicine explore positively in the thought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it has become a cradle of training the tal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for Xinjiang Province and other provinces of the country. In 2007, the educational system in undergraduate of preventive medicine was changed from five years to four years.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of five years educational system with four years educational system in teaching cont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examination outline, practice outline, difficulty of test papers, score analysi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experts, colleagues and students in this research. And founded that there have no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cont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examination outline, practice outline and difficulty of test paper. And founded that ther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ore analysi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experts, colleagues and students.

【Key words】Preventive medicine educational system reform

1 学制改革背景与目的

新疆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始建于1978年,该系具有优良的教学设施和雄厚的师资力量。该系除了承担预防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培养外,还承担着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为新疆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高级预防医学专门人才。自2007年起,预防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教育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简称五改四)。

此次学制的改革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要按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地瞄准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有效地实施教学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本专业按照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和不断调整专业培养与人才市场的需求,通过对预防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概论、公共基础科目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要求达到熟练掌握预防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基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理论与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卫生部、及预防医学教学及医学科学研究等工作。本文将着重对我校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四年完成学业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探讨。

2 学制改革后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影响

1.1 研究对象

2004~2006年五年制和2008~2009年四年制的预防医学专业的内科学教学单位的班级。

1.2方法

采用专业知识掌握考核及专家同行和学生评教等多方面,对五年制的学生和四年制的学生作出全面而系统的比较。

1.2.1 专业知识考核 选择内科学课程作为考核项目。由考试题库随机出题,出题范围与难易程度均较符合预防医学专业学习及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限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试卷,以保证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1.2.2 问卷调查 关于五改四,学生评教共设计了8道题目,分别是:①治学严谨、仪表端庄、教书育人;②按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实施教学;③备课充分、内容熟悉、概念准确、重点突出;④口齿清楚、语言生动、板书合理、文字规范;⑤联系实际、举例恰当、注重课程间纵横关系;⑥适当运用专业外语词汇;⑦采用启发式、课堂气氛活跃有序;⑧合理运用现代和传统教学手段。评教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四级。应该说,这张问卷是比较全面系统地包括了学生最热切关心的几个问题,可以反映绝大部分同学的真实想法。

1.2.3 问卷调查 关于五改四,专家同行评教共设计了10道题目,分别是:①治学严谨、爱岗敬业、教学充满激情;②仪表端庄、谈吐文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③教案规范、符合大纲、按教学进度实施教学;④备课充分、内容充实、讲授精练、板书规范;⑤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⑥理论联系实际,合理运用专业外语和双语教学;⑦教学方法学用恰当(问题/讨论/启发/案例式等);⑧合理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课堂气氛活跃有序;⑩调动学生主动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评教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四级。应该说,这张问卷是比较全面系统地涵盖了教师需具备的条件。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五年制与四年制学生内科学考试成绩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五年制与四年制学生内科学考试通过率比较采用x2检验。五年制与四年制专家同行评教与学生评教比较采用两组等级资料的非参数检验。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专业知识考核比较结果

对比五年制和四年制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纲及考试试卷难易程度,两者间均未见明显差异。

五年制学生内科学考试成绩平均分74.58,标准差9.20,及格率95%

四年制学生内科学考试成绩平均分71.34,标准差9.38,及格率85%

对五年制和四年制学生的内科学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t=2.34,p=0.0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五年制和四年制学生的内科学考试通过率进行统计学分析,x2=5.30,P=0.03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和表2。

表1 五年制和四年制学生内科学考试成绩比较结果(x±s)

表2 五年制和四年制学生内科学考试及格率比较结果(x2)

3.2 专家同行评教比较结果

对专家同行评教进行统计学分析,z=-2.268,P=0.02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五年制和四年制专家同行评教结果

3.3 学生评教比较结果

对学生评教进行统计学分析,z=-2.499,P=0.01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五年制和四年制学生评教结果

4 讨论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显示:预防医学专业四年制普通本科和五年制普通本科的课程设置和安排差不多,无法体现出差异和特色。然而,在教学质量、专业知识考核、专家同行及学生评教等方面,五年制比四年制普遍具有优越性。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制自“五改四”以来,尝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研究证明,学制改革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太理想的。

学制改革并不是简单地将时间延长,而是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调整,用优化来表述更准确。比如改制后,要保持学科的精华课程,加强毕业论文的指导及实践教学,从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体系上来看,五年制的教学体系以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按顺序分阶段进行,其优点是循序渐进,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具体来说,预防医学专业前四年学习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培养预防医学通用型人才,最后一年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专业培养,使其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毕业后可从事相应专业岗位工作。随着医学分科日益细化,医学课程不断增加,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暇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导致学生知识片面且陈旧老化,综合素质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不能适应新世纪对实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将学制改为四年,以上矛盾会更加突出。

四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主要不足处有:1.专业课学习时间短;2.课程安排注重传授知识,对素质培养注重不够;3.课程设置仍停留在六七十年代水平上,脱离了公共卫生事业和卫生防疫工作实际;4.有些教学内容没有从理论上、方法上系统阐述,而是分散在几门课程中,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不重启发引导,忽视创新的“填鸭式”教学。现行的预防医学课程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时制定的,以卫生学科为主,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也势必导致有些教学内容和课程脱离实际。

从就业上看,教育部规定预防医学专业的学制是五年,我校尝试对预防医学专业进行五改四改革,使得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四年制毕业的本科生将与全国其他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毕业生处于相同的竞争环境,使得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四年制毕业的本科生就业压力加大,竞争更为激烈。从经验上来看,对于预防医学专业进行五改四改革,目前国内其他大学院校尚未有过此类尝试,我校缺乏充分的可借鉴的经验,其可操作性不强。

综上所述,我校对于预防医学专业进行学制改革,存在着许多弊端,且取得的效果不理想,五改四这个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傅华. 预防医学(第5 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第4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骨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59-01

【Abstract】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was first proposed by N.S.Prabhu from India in 1980’S. It emphasizes th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of learning by doing. A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edical communication,Talented person with medic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medical English skill are needed in our community. The Task-based approach is a good way to help orthopedic graduate students lear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capabilities and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orthopedic medical expert with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ies.

【Key words】task-based approach orthopedic graduate students medical professional English capability training

任务型教学模式(TBA,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载体,通过“做”学习和内化知识的教学方法[1]。它能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强调实践,通过任务来应用并内化知识,形成实际的专业技能。在任务的完成中,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去取舍、组合知识和技术,从而创造出新的方案,再在任务中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并最终在实践中创新出能完成任务的新方案。这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现已成为外语教学领域广为接受和推广的教学方法。医学专业英语是针对医学领域使用的专业英语。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一体化,生命科学的突飞猛进,医学教育国际化,社会需要既熟练掌握医学专业技术知识又熟练掌握医学专业英语技能的人才;学生希望能理解外国专家的学术讲座、了解本专业的国外研究现状、能够接待外国同行并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阅读英文原版教材,检索专业文献、撰写及发表专业论文,以及在日常医疗工作中能诊治外籍患者并书写英文病历。因此,医学专业英语在医学研究生培养及医学人员工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存在缺乏系统性的专业英语教材、缺少英语流利又懂专业的教师等诸多问题,导致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

1 骨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研究生学了多年英语,但只能阅读普通文章,无法阅读专业文献或对专业文献一知半解,对医学英语专业词汇知之甚少,其水平与实际应用有相当大的差距,更谈不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2]。因此,深入探讨骨科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提高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现实意义。造成骨科医学专业英语现状的常见原因如下[3]:

1.1 缺乏优秀的骨科专业英语教材

骨科医学专业英语教材要具有英语水准,又不能单纯从语言出发,而应针对骨科医学专业特点,将专业知识贯穿其中,围绕新颖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以及语言知识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作合理取舍。目前有些教材偏向科普性和简单化,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了

解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而有些又过于深奥,导致教学双方都力不从心。使用这些教材,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终导致事倍功半。

1.2 缺乏有临床知识的师资队伍。

目前从事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多是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具有专业的英语水平,但是缺乏骨科医学专业知识,制约了骨科研究生对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着丰富医学知识的骨科专业英语教师虽然对医学知识的把握准确到位,但又因缺少专业的语言培训而导致语言运用上的失误,使得英语语言技能与医学知识无法完美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

1.3 研究生存在学习的误区。

研究生学习基础英语多年,具备基本的阅读及理解能力。大多数研究生对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有误解,认为医学专业英语学习就是医学英语词汇加英语基础知识。因此在学习中只背医学专业词汇,而对医学文章的基本特征,包括典型的句子结构、篇章结构和相应的语言技能及学习技能毫不在意。

1.4 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骨科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与公共英语相同或相似,多以单调的纯翻译或阅读与翻译相结合的方法,忽略了医学生的专业差异和专业基础,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要求。这种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主体,内容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显而易见,传统教学模式非但不能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条件,还会抑制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达到对所学内容真正意义上的掌握。

2 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骨科硕士研究生医学专业英语能力培养方法探讨

针对骨科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任务教学模式逐一解决,由于骨科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服务于临床及相关研究的人才,专业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这些人才插上腾飞的翅膀,便于他们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等等方面。

2.1 骨科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

由于骨科专业英语教材的缺乏及教材本身的特点,不同大学及不同批次的骨科研究生使用同一种教材必然会取得不同的结果,所以因根据每届学生的特点制定教材,由于目前互联网高速发展,这已经不是一个难题。骨科研究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临床基础,对于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部分经验,但是每一个病人的病情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要区别对待。这属于任务教学模式的任务前阶段,我们建议专业英语的学习应当在骨科研究生进入所学专业的临床科室后进行教育,并且专业英语的学习内容应以本专业为主,应追求少而精,不求多而全。学习内容的选择应根据临床工作需要而定,应选择科室的某一个新入院的病人,如骨科的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该病人的主诉,现病史等等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记录,明确病人的诊断及应采取的治疗方案。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研究生可以查阅《坎贝尔骨科学》等骨科专著及搜索PUBMED等权威数据库,得出自己的结论。

2.2 师资队伍的建设

枯燥的教材内容学习,简单的单词记忆和句型的分析不应是专业英语学习方法,骨科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应当首先能够达到获取所需的信息。临床科室或教研室的专业老师应成为骨科专业英语学习的老师,由于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及教学医院的现状,专业的老师成为专业的专业英语老师还有很多困难,但发展的方向应该是这样,要想缩短这样的转变过程可以选择出国留学或聘请外籍教师。有了这样的教师就可以进行任务教学模式的任务中阶段,每个研究生对病人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建立共识,分析差异的原因,老师进行指导和分析。

2.3 积极性的培养

由于是以病人病情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随着对病人的治疗,病人最终的疗效如何是每个骨科研究生所关心的,这样就到了任务教学模式的任务后阶段,根据病人最终的疗效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达到培养学生积极性的作用。由于学习内容的不确定性及学习过程的连续性,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务型教学教学模式应用于骨科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的有益探索,并以此为契机完善和发展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珂.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3).

第5篇

1.1对医药广告主

(1)医学专业期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各分科、专业的医师,具有分布范围广、定位准确、针对性强的特点.由于读者多己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所以便于广告信息向受众的传播.

(2)在品牌知名度高的医学专业期刊上刊登广告,以积极的姿态展现企业实力、充满自信的展示广告主的产品及相关研究,有利于树立广告主良好的社会形象.

(3)对于医药广告主而言,医学专业期刊相对于其它媒介物具有品位高、广告费用较低、可长期保存、反复阅读、便于医药广告主定期审验广告效果的特点.

1.2对医学专业期刊

(1)广告收入是医学专业期刊重要的经费来源,利于刊物的繁荣与发展.(2)独具匠心的广告设计,精致的配色、印刷,可以美化医学专业期刊版面,增强视觉效果,提高观赏性[I1.(3)刊登资金雄厚、社会形象良好、研发领域广泛的医药企业的广告,有助于打造医学专业期刊的良好品牌.(4)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医药广告,弥补了常规医学文献的缺陷,增加了医学专业期刊的信息量.

1.3对读者

(1)医学专业期刊广告较快的时效性,使得专业医师能够迅速地掌握医药公司、企业最新产品的第一手资料.(2)医药广告提供的药品成分、药理机制、用法与用量、仪器的结构、规格、技术指标、技术参数等信息,在常规医学文献中很难查到,恰恰是专业医师信息源的有益补充.(3)灵活多变的形式,美观大方的图案,明快和谐的色调,极强感召力的期刊广告设计,通过视觉艺术的创造,营造出与期刊内容相适合的氛围,既能满足专业医师的审美心理需求,又可赋予读者些许的精神放松、片刻的头脑休息[z].

2探讨阻碍医学专业期刊广告传播利用的因素

医学专业期刊广告不同于一般的媒体广告,其媒介物是专一的医学专业期刊,其信息的医学含量很高,广告受众是具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和医疗机构工作背景的广大专业医师,这三者共同决定了医学专业期刊广告媒体具有医学专一性;信息具有真实性、学科专业性;传递具有针对性、长期重复提供性;具有分散性和创新性.但是,在医学专业期刊广告的实际开发利用中,有些广告为了达到吸引人、促进医药产品销售的目的,故意夸大其词,加注水分,使本意失真,给专业医师以误导.其次,目前国内医学专业期刊的种类繁多、良荞不齐,编校策划的水平差异颇大,常会出现广告设计、制作粗糙、低劣,形式呆板、内容空洞的情况,严重影响医学专业期刊广告的传播效果.再次,由于广告受众即专业医师的学术水平、主观判断能力及消化信息能力的不同,使得专业医师对期刊广告的接受程度也要打一定的折扣[3].

3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医学专业期刊广告资源

3.1建设品牌期刊,培养精品愈识期刊的学术性、实用性、科学性即其内在质量,是医学专业期刊的生命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医药广告主之所以选择医学专业期刊作为广告媒体,看中的也是其上述优势.因此,期刊编辑部应广泛征集稿源,精心策划、加工,提高内在质量,扩大发行量及影响力,培养具有自身特色和定位的精品期刊.

3.2依托医药行业,争取广告容户当前,保健产品、医疗器械及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迅猛、势头良好,广告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抢占并固有这块丰厚的“奶酪”,是医学专业期刊从业者应时时思考的问题.在法规及学术研究允许的情况下,医学专业期刊与医药广告主通过积极拓展合作方式与途径,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维持稳定的广告客户关系,配备专职广告兼发行员,选择成熟的广告商都将有利于开发或挖掘新的广告资源.

第6篇

德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首先,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医学生的专业素质可分为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精神等。德育各学科概念、原理和体系的阐释,应结合医学专业知识进行。比如:哲学中的物质观、意识观、矛盾观、系统观和实践观等,应该结合医学专业知识予以阐释;思想品德课中的道德观、伦理观、婚姻恋爱观和人生观等,能够与医学专业中的职业观、科技伦理、基因技术、器官移植和优生优育等联系起来;在《思想概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可以把社会发展变化规律与人类智力水平开发及其整体素质的提高、改革开放与医学管理体制的变化等联系起来。

德育理论体系及其发展的逻辑分析以及德育各学科的方法、原则和精神等在医学中的推广运用,皆有利于医学生专业方法、专业思维和专业精神的培养。德育教学与医学专业教育的结合,其作用更多表现在对医学生专业方法、思维的训练和专业精神的培养、熏陶上。医学需要哲学思维,医学是价值与理性的统一。医学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哲学理论的指导,例如: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与发展,人的肉体与精神,人的生与死,都离不开哲学思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生命力及其巨大作用,以及疾病与健康、结构与功能和临床治疗中的整体性、针对性、具体性、主次性、动态性原则等,皆应归功于哲学思维。

其次,激发医学生人格精神的提升。思想品德课中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伦理观和婚姻恋爱观等,无疑是人文素质的核心。追求崇高的人文目标,必须具有卓越的精神品格。精神和情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精神境界和情感倾向构成不同的人格力量。举止猥琐,精神委靡,不可能成人、成才,也是与人文精神背道而驰的;对人缺乏同情和爱心,不可能积极服务于社会;对人总怀着疑虑、猜忌,不可能与人合作;没有顽强与执著,终会功败垂成;没有自信与无畏,难以成大器。

医学中的重大人文问题,如生殖伦理、基因伦理、克隆人伦理、危重病人救治伦理、器官移植伦理、健康伦理、安乐死和人体实验等,无不与德育息息相关。医学事业中的理性精神、反省精神、独立精神、合作精神和进取精神等基本要求,既是科学精神,也是人文精神,德育的核心作用无疑有助于医学生人格精神的增强,促进他们献身于崇高的医学事业。

德育教学立足实际,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促进了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使他们拥有生存和不断发展的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竞争开放的要求,并使崇高价值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作者:黄学雷单位:九江学院

第7篇

【摘 要】目的:了解我校农村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实训内容教学的安排是否合理,了解临床实际需求与教学安排的差距,以便及时调整,使农村医学专业的教学更能符合当前临床需要。方法:选取目前实习返校即将毕业的的农村医学专业的两个班级和各医院的部分儿科医生进行调查, 针对教学方法、教学及实训的相关内容进行问卷调查。讨论:本课程理论和实训中的许多内容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但因中职学生的工作实际需求、地区及医院工作环境和设备的不同,儿科学教学重点、课时分配和实训的侧重点部分内容需要调整;教学效果调查显示采用多种教学法教学学生乐于接受,今后我们在教学中将选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或多种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农村医学;儿科学;教学效果;教学内容;调查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93―02

《儿科学》是农村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本职业素质及儿科学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基层社区临床医技人员。在校期间教好学好专业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有着重大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儿科学教学质量,及时了解社会各界对专业人才需求的信息,我们对实习回校即将毕业的10农村医学班两个班及部分医院的临床医生进行调查,以便调整儿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实训内容教学思路,使我校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好的与工作实际需求接轨。

调查对象:实习回校即将毕业的农村医学专业10农村医学班(2)、(3)两个班级115名学生和各医院的部分儿科医生20名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儿科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实验实训中的安排是否合理,了解临床实际需求与教学的差距,以便及时调整实训教学内容,使农村医学专业专业的教学更能符合当前临床需要。通过调研调整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提高我校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工作应对能力。

调查方法及结果:

1学生调查问卷,本次调研共发放115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结果:见附表1、2、3.

2、医院医生调查问卷,本次调研共发放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表1反映本专业学生对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中认为教学效果较好的为情景教学效果较好,其次依次为是案例教学、问题教学(PBL)和角色扮演教学。表2《儿科学》各章节统计临床需求调查表统计显示本专业儿科学基础部分、小儿的营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和疾病临床用到知识较多。表3《儿科学》实训内容调查表显示本专业中小儿体格检查、小儿生长发育的测量、保温箱的使用临床运用较多;表4显示儿科学基础的内容及消化系统疾病中小儿腹泻、呼吸系统疾病中小儿肺炎的相关知识临床用到最多。

以上结果表明,本课程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但是因为各地区及医院环境和设备的不同,有些内容不是经常使用,故教学重点、课时分配和实训的侧重点部分内容需要调整,并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工作实际需求来安排;新的教学方法学生比较接受,本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今后,我们在教学中将采取多种教学法,取长补短,提高儿科学教学。

第8篇

【关键词】中医认证 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实践

一、中医学专业认证和中医英语发展的国际背景

中医学专业认证是国家教育部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对中医学教育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诊断”、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中医学教育改革方向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中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证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医药国际化和全球化。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世界各国不仅逐渐得到认同和欢迎,而且已有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医英语人才的缺乏,中医药尚未得到西方各国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要促进中医药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健康蓬勃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和较强英语交际应用能力的医学英语人才势在必行。

二、对中医英语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很多中医院校只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英语竞赛成绩获奖率。并把它们看成是衡量英语教育成败的标准。单一认同英语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忽视了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性、专业性和人文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片面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开设一些专业方向课程而忽视了语言基本功训练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中医院校片面追求过级率和获奖率是对中医学本身的特点和对外语教育的特点认知模糊所造成的。一方面,中医学从专业上来讲,被认为是“国粹”,不需要用英语去检索搜集文献资料和拓宽专业知识。学生工作以后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学不学英语对中医专业的学生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模糊了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和素质性。外语教育培养学生汲取国外信息和交流信息,扩大视野,吸纳世界优秀的文化科技成果。如果仅仅把英语看成一门工具是培养不出来上述能力的。

Flowerdew和 Peacock(2001)曾指出:英语已成为国际上各学科研究成果、科技文献和学术交流的国际通用语,不管这所大学的教学语言是英语还是母语,只要不想与国际学术社会隔离,一个合格的本科大学生都必须有能力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最新发展。在中医英语教学中,中医学科知识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更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所以,对中医英语的认识要放在国际视野的层面上,不能仅仅认为它仅仅是中国特色或者中医的东西。

三、专门用途英语

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大学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大学通用英语被称作传统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它的教学是“以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水平的检验通常定位在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上”。它针对性不强,也不能满足人们用英语开展某些特殊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一N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服务性教学”(Pobinson, 1989),具体地说,它是以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交际需要来指导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她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大学通用英语相比,专门用途英语更有满足特定行业或职业需要的方向性。经受过良好ESP培养的学生在将来从事的职业和领域里,比那些只接受过EGP教育的学生能更准确,更有效胜任工作。

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学校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能力,并未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作为ESP的一个分支,中医英语教学目的是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继续巩固和不断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掌握中医英语的基本特点和表达习惯,搜集中医专业的文献资料,拓宽专业知识,培养用英语从事医学的学习研究、实践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

1.课程设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也有着它特殊目的和特殊用途,其课程设计就要考虑学生的特殊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课程设计活动。这一点和《方案》是一致的。一般中医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也形成了大一大二实施大学英语学习的的局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三四年级开设与中医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语言基本知识不牢靠,就很难消化和吸收中医英语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英语类课程的开设就仅仅是用中文翻译中医基础知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就被忽略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很多中医院校不断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不断修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已达到教学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课程设置还是存在许多代表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只开设了一或两个学期,学生只能入门,却无法深入、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就是一边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文化人文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两者不能有机结合,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本科阶段无法打下扎实的基础,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更不利于研究生阶段的医学英语的相关学习。

(2)课程设置缺乏目的性。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对特定领域的英语技能的需求,而不是将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教学混为一谈或者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大同小异。在设置中医英语类课程的时候,很多老师和高校的行政人员没有意识到中医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特定领域英语技能需要,即在中医诊疗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阅读外文期刊了解国内外中医发展动态的一种技能和能力,而是将中医英语仅仅作为一种中医和英语的简单结合,通过中医英语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点基本的术语和表达法就可以了。他们会将一些实用的必修课设置成选修课或是缩短中医专业英语学习的学时。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学生要么觉得课程枯燥不实用,缺乏重点,要么觉得学时太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3)课程设置时间分布不合理。专门用途英语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特定领域内的语言技能,特色在于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中医领域内的语言技能,其特点就是将英语语言与中医专业知识的结合。很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前两年设置了体系完整的基础课程,由于学生到了大三、大四面临着考研、找工作和写论文等问题,没有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因此作为重点的中医英语只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学生在学习量剧增,就业压力打的情况下进行中医英语的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根据《方案》的要求: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注重课程计划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体现加强基础、提高能力素质、发展个性的原则。医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注意学时的足够,课程的连贯性;学时的设置要考虑师资因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分类,分阶段进行教学。笔者赞同中医英语的分阶段教学,但是在课程设计上不要那么泾渭分明,大一大二亦可以开设基础英语和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可以开设中医英语口语、听说和简单中医知识的英语阅读之类的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医学英语视听说》《外国医学影视经典赏析》等医学英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三大四可以多开设些中医类英语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文献检索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比如《医学英语词汇解析》《医学论文写作》等课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基础大一大二的学习,不仅扎实英语基础,对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有个大致的了解,培养对中医英语的兴趣。到大三大四接触到中医英语的时候不会感觉突兀不适应。中医英语在人才培养需要、学生就业升学实施循序渐进分层次培养和分级教学。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达到培养“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应用能力”这个总目标,实现《方案》里面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2.师资。从教师层面上来说,我国中医院校从事医学英语的老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毕业。在医学院校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医学知识缺乏,进修经历有限。在中医英语的教学中自认医学知识缺乏,实际教学中讲授语言多于鞯葜幸叫畔。学生在学习中医英语的过程中学而不获,挫伤了学生学习中医英语的积极性。其实,与大学英语教学相比,中医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有其特殊性,但是两者都是在提高英语学习者获取信息知识的水平,满足学习的需要。所以,对于教授大学英语的教师,不必要像医学专业教师那样系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方法在一般用途中医英语的教学中更为重要,更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效果。

根据《方案》要求,近三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订了《师资队伍“十二五”规划》,为教师的培训设立专项基金,为教师进修、学习、交流培训提供保障,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英语老师通过培训巩固英语基础、积累中医学科专业知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医英语之路。

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因为目前对其研究和认识不是太深刻,存在很多误区。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存在一定的误区。结合广西中医学大学中医认证为背景,从课程设计、师资和教学三个教学实践方面研究和探索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中医专业培养目标,促进教学管理者和医学英语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中医学科知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网络平台,促进中医教材质和量的提高、中医知识的普及、把握中医发展方向。中医英语的发展能促进中医药对外贸易和交流,传播中医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许谨,孙宏.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述评[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82-484.

[2]赵跃君.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7):9-10.

[3]徐育年,孙晓玲,侯建人.医学英语教学的评估理论和指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0-22.

第9篇

[关键词]医学专业学生;人文教育;现状;策略研究

一、在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大学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是人类创新的摇篮,也是人类思想智慧的发源地。它不但承载着传播文化、探究真理的社会使命,而且还肩负着守护人文价值的历史责任。中国教育有着悠久的人文主义传统,它强调以造就君子理想人格和提升人性为宗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启动,人文教育的中心地位受到排挤,科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逐渐成为主角,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科学主义教育倾向。大学需要科学教育,但也需要人文教育。因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点,人是教育的基础,更是教育的灵魂。因此,加强大学人文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对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困境反思

1.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边缘化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对科学技术的强烈追求下,我国一部分医学院校把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于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把自己比作“生产人才产品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工厂”。而医学专业学生也秉承着“适应社会,适应需求”的理念积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实用知识。使得医学专业教育的“人文化”特征被“实用化”特点所遮蔽。这种转变突显了医学专业教育模式的现实感,使教育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更加直接更加紧密,增强了其社会服务功能,但是它同时也造成了医学专业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实用化”特征,它所培养的往往是“医学专家”而不是“医学学者”;培养的是分门别类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不是具有人文素质的现代社会主体。

2.课程设置结构失衡,人文教育学科化

人文精神教育不能等同于人文知识的传授,人文素养也不能等同于人文学科的知识积累。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它有别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人文学科,它并不只是一种学科分科,而是诸多学科知识体系的总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主要是从人文学科中汲取素材和材料,但是人文教育不等于文科教育。另外,从课程设置上方面看,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开展只是简单地把人文教育设置成为一般公共课和选修课,课时数受到限制并且质量不高,对人性的训练与培养、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学生个体的人生体验却重视不够。这很难确立人文教育的地位,留给学生的至多是人文知识,而人性的因素则被遮蔽。

3.大学缺乏人文氛围,人文教育工具化

人文教育主张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等手段使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成果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和品格意志。在物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当代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历史使命认识不清,他们人文知识匮乏,文化自觉意识淡薄,对现实和社会的认识不够,他们思考、反思能力薄弱,想象力、创造力缺乏,甚至有些大学生不知“为何而生”,对前途感到茫然。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过分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方式,并且在考核方式上往往采取标准化试题的方式,这种考察方式使学生获得的无非是一些知识、概念,最多是一些理念,而失去了对于人文精神所应给予的重视和培养。

三、医学专业学生人文教育开展的有效策略

1.正确处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树立人文教育在医学专业学生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不能用开设大量哲学和社会科学课程的办法,不能用简单、灌输、填补的方式来进行。应加强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中的基础地位,使其不但传授医学专业的知识文化,更要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事业心、竞争意识、开拓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格、气质、修养等全方位人文素质的重任。

2.走出人文教育学科化的限制,充分挖掘人文精神的实质

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合理安排人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合理安排课时,扩大人文教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将人类思想的精华有机地网络起来,使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形成系统的认识。此外,在学科评价方式上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其积极健全的人格。要通过人文教育激发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广大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不应该只是从生到死的生理过程,而应在生命的过程中完成精神的升华,培养健全的人格,活出生命的尊严。

3.提升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氛围,丰富人文教育培养方式

医学专业学生身处大学校园之中,校园文化是不可替代的人文教育土壤。良好的学术氛围、道德风尚、文化娱乐品味、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科学与人文的气息,他可以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与熏陶,同时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力量。提升大学文化氛围,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的作用,高素质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能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教师为人处世的原则、治学精神、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高校教师应该注重个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使这两种素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人文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关人文教育的研究也将进一步的深入,医学专业学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要责任,承担着振兴祖国医药学事业的历史使命,医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人文教育,会对医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我国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学良. 什么是世界一流的大学[M].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2]黄雅莲.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7).

[3]丁琴海.大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3).

[4]俞俏燕.走出大学人文教育的困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5]宋现涛,李培璟,杜旭.浅谈当代医学生

第10篇

【关键词】医学生 专业认识 就业观念 不足 建议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关于大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认识情况(以莆田学院为例)》的问卷调查,对莆田学院的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由18个选择题构成,主要调查医学生从事医学专业的原因、认识和就业观念等内容。

调查对象:莆田学院基础医学院大学生,年龄均在18-23岁之间。其中男生58%,女生42%。大一40%,大二40%,大三20%。本次调查实际发放了100份问卷,实际收回100份,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88%。调查结果和分析:

医学生就读医学类专业的原因:

90%的学生高考第一志愿的专业为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生报考前对医学专业的了解:

75%大一大二和58%的大三学生认为不是很清楚。

医学生接触医学专业后的看法:

56.3%学生认为一般,而低于37%的学生认为很有趣。

医学生对从事医学认识:

80%的学生认为救死扶伤,是个高尚的职业。有趣的是,这项调查中有50%的大一学生认为薪水高,52.1%的大二学生认为是高危险行业,52.9%的大三学生则认为是很辛苦的工作;90%的学生医学专业的毕业出来的使用性很强;60%的学生对医学就业前景不是很清楚。

医学生的就业观念:

60%的学生愿意继续读研究生,30%的学生表示暂时不清楚;41%的大一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留在乡镇工作,而大二大三的学生不愿意留在乡镇工作的不超过20%;80%的学生在择业观念上都希望能先就业,有固定收入;就业首要考虑的因素,30%的学生选择经济收入,50%的大一学生选择个人发展机会,26%的大二大三选择专业知识的应用;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条件,69%的大一学生认为是综合能力,而78.7%的大二大三学生则认为是专业成绩和专业技能。

一、医学生对从事医学的认识问题存在的不足

(一)报考医学专业的各方面准备不足。在收集和分析能力上表现较为欠缺; 在面临选择时表现成熟度不高, 将医学专业理想化, 缺乏自我认识能力、报考技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医学生就读医学类专业的原因中,家里人要求的大一占96.4%,大二91.3%,大三97%。可见,医学生报考医学专业很大部分是遵从家里人的想法,医学生个人并没有强烈地渴望从事医疗事业。在人格上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和决策能力,这导致许多医学生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后出现消极情绪,可能会对医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功利思想。大多数医学生在报考医学专业时看重医生的薪水、社会地位以及工作条件等, 讲究实用和实惠, 却缺乏科学探究精神,较少考虑国家需要,功利思想较为明显。

(三)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未来的规划。超过一半的医学生对就业前景不了解,而33.9%的大一学生认为容易就业,而50%的大二大三学生则认为不容易就业。可见医学生没有经常关注就业前景,这将会导致学习消极和缺少上进心,不利于医疗事业和个人的发展。

(四)医学生入学时,大多分数高,第一志愿入校;医学教育的学制长、成本较高,导致医学毕业生难以有好的心态正确就业定位,表现为医学生就业时,期望值较高,不能正确评判自我。每次招聘会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大城市大医院招聘台前门庭若市;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态度热情,但门可罗雀,很多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去这些医院,因此, 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不确当的给自己评判,影响了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1]。

二、对于医学生对医学专业认识情况所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报考医学专业前做好充足准备。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报考技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报考医学专业前,主动收集和分析有关医学专业的各方面信息,不应通过自身的想象给医学专业下定义。通过别人的建议自己进行抉择。

(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①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只死读书, 做书呆子, 而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多掌握一些技能,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加强自我学习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猛, ②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要适应当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 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 能触类旁通。这就需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善于在实践中向他人学习, 在理论中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 用人单位都希望来本单位工作的大学生具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踏踏实实工作的作风,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

(三)要抓住大学生个人在提升就业能力中的这一关键主体环节。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抛弃旧的就业观、读书观。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工作平等,工作光荣”的观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广大农村基层、西部落后地区去。二是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医学生的职业方向有其自身的特性,医学生誓言中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医学生最好的职业标准。三是要对自己的就业能力负责,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开发的意识与行为,并进行长期的投资积累,为未来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四是要有竞争意识和个性意识。竞争促使进步,大学生要直面社会的残酷,积极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技能。同时要彰显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

参考文献:

[1]季国平.当前医学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的思考[J]. 文教资料. 2011(04)

第11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医学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48-03

“双语”教学在我院开展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本人从事“双语”教学也已经10年了,主要的授课对象是临床医学专业的英文班学生,主讲病理学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授课效果不是很理想,平时提问和期末考试英文班的成绩常常不如普通本科班,对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考量。前些年我代表学院参加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辽宁省高校教师双语教学的培训”,并与该校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其他学院的老师进行交流,不禁提出这样的问题:“双语教学真的适合医学生本科生吗?”

一、回顾历史,分析“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关于其定义种类繁多,广义双语教学是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而狭义英语教学采用第二英语讲授专业课程,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此为狭义的双语教育。我国的双语教学基本上是狭义。大多数的院校都是采用第二种语言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外语专业的教学除外。从本质上分析,“双语”教学切记不能本末倒置,教师仅是单纯用一种语言教会学生学好外语,这就成了我们常说的狭义双语教学。要从根本上理解双语教学的意义,双语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掌握两门语言,提高综合素质。目前,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学生掌握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格外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广义双语教学,不仅教会学生掌握第二语言,同时不忘自己母语的重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前,我们所谓的“数理化”时代逐步向“计算机”、“英语”时代迈进。地球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另外,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发展,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都是英语,许多国际的会议和学术的交流均采用英语,所以不会英语的年轻人被认为是新一代的“文盲”。同时,我们不能否认目前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和重心仍在美国和欧洲,特别是医学专业,我国仍是比较落后的国家,要想达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必须进行不断的语言交流,交流的障碍势必影响这种学习的效果。我们国家的英语教学完全不能满足这种专业交流的需要,正如很多跻身于考研的独木桥学生,考上研究生后,感觉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习很吃力,因为很多知识的吸收需要大量地阅读英文专业文章,不仅要读,还要写(撰写论文),还要说(参加会议的交流),从应试教学一下子提高到专业的听、说、读、写,很难适应,所以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医学本科授课采用了第二外语——英语,传授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程。综上认为在医学本科生采取“双语”教育是医学发展的需要,是为满足那些准备进一步深造的学生的需求,是可行的,但不是必须的。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需要的更多是基层的医疗服务人员,能够掌握好基本的医疗技术和专业知识,服务于广大群众是第一要务,“双语”教学应该定位于“锦上添花”的教学。

二、反思我国英语教学,如何选择适合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英语的学习,但很多本科生仍不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面对这样的现状,特别是医学专业,从高中的应试教育,一下进入大量专业知识的学习,不用说英语教学,就是母语教学,都让老师和学生感到吃力,我们该如何开展专业知识的“双语教学”?在这方面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方案》有明确的说明,在关于教学建设与改革栏里对课程建设的内涵说明。实施双语教学可以采取“半外型”和“全外型”的教学模式。在开始教学的初期阶段,我校采用的是“全外型”教学模式,但选用的教材还是中文教材,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一个30人的班级,只有30%左右的同学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只有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授课效果比较理想;英语不好的同学听不懂,索性不听课,课后自己看书;有的学生能听懂些,但理解不透彻;有的甚至考试时读不懂题意,造成期末考试成绩相差悬殊。基于此,学校调整了教学模式,采用交错运用外语和汉语组织课堂教学,要求外语比例在60%,汉语40%,让学生既吃透教材,又了解专业知识的“半外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面对现状,采取哪些措施达到“双语”的目的

1.对教师的要求。双语教师承担双重任务,首先是学科内容,其次是外语。而我国的双语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工作都是个人的爱好,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医学专业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这种现状,我校组织不同形式进行英语口语的长期或短期培训,选择英语口语比较好的专业老师,进行双语教学,这些教师存在的问题是专业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深入,所以我院采用“老带新”的方法,加强这些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近年来学校引进很多留学归国的博士,他们有多年的留学经历,语言不是问题,在此基础上,传授专业课程,效果明显改善。其他院校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要求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有留学经历,这在某方面对双语教学的实施是一种保障。

2.教材的选用。通常双语教材分为国外引进教材、国内出版教材、学校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这四种教材瑕瑜互见,各有利弊。国外教材语言纯正,可读性和实用性强,但是教学内容和国内教材不同步,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全部完成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的顺序也和国内的教材不同步,和教学大纲出入较大,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比较困难,不能适应将来的职业医师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再有就是费用很高,很多学生不能承担,所以就出现了复印的“侵权”行为。国内出版教材。近几年,市面上的医学专业双语教材虽然聘请了外国专家参与编写和翻译,翻译的语言能力和篇幅长短都比较适合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是这些教材的策划和出版的周期比较短,各个教材知识进度参差不齐。学校出版教材。大部分高校目前使用的是自己学校编辑的教材,基本都是东拼西凑的东西,教材质量很难保证。翻译教材,既能避免学科损伤,又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但专业书籍的翻译难度还是很大的。所以,很多学校采取买版权,再依据各专业的大纲,有选择地进行复印和编辑,进行整理。

3.对学生的要求。有的学校是以入学的分数为准,划分“双语”教学班和普通班;有的学校是大学一年级或大学二年级由学生自愿报名,试行一年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有的学校是选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的学生为授课对象,同样的课程有“双语授课”,也有全汉语授课,由学生自愿选择;我校是在入学时报名选择英文班的学员进行“双语教学”,他们先进行一年的外语学习,再进行专业课的学习,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减少了难度。不同组合形式效果也不一样,学生自愿选择,效果会好些,实现因材施教,对于医学专业,必须要进行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否则会出现专业英语也没学会,专业知识也没学懂的“鸡飞蛋打”的结果。

4.对教学方法的要求。目前许多高校都在进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改革及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协作学习”。这些教学模式比较适应大学生的思想模式,但是如何运用到双语教学中,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双语教学的方方面面与“单语教学”都有所不同,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重新的设计、调整。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适当的学校氛围、情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教师的外语要求。许多教师反映这种模式在许多公共课中运用的效果很好,但对于医学专业课开展,难度相当大。因为按照大纲的要求,学生用母语把其中的内容讲解出来,就已经非常难,我校在临床专业开展了PBL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主动性确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还有待提高,如果进行双语教学,更是难上加难。

第12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医学生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229

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热点问题,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56万人,医学院校毕业生也是这756万人中的一大部分,由于医学院校就业前景比较好,所以很多学生在高考时都选择了医学院校,这也就导致医学院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给医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想解决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鼓励医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通过创业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1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就业压力逐年增加,2015年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鼓励广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新创业,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我国政府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教育来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和全面发展,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近年来报考医学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多,给医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多医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也有着迫切的需求,由于医学专业的特点,很多医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进行创新,更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业,也就导致很多医学生在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进行创业,没有发挥医学生的专业优势,所以对医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开展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将医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医学生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进行创新,利用自己的创新成果进行创业,更好地发挥一名医学生的专业价值。

2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1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单一性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部分都是针对一些理工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学生开展的,很少有针对专科类院校学生特点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很多医学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讲解的都是一些宽泛的知识,学生即使学习到了创新创业的知识,但是也只是了解创新创业的一些方法和概念,却很少有学生了解该如何在医学领域进行创新和利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进行创业。

医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有着迫切的需求,但是由于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医学专业主要就是教授学生治病救人和救死扶伤的技能,医学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医学生要想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进行创新十分困难,但是却荒废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也违背了自己选择医学专业的初衷,这样不仅没有发挥医学生创业的优势,也影响了医学生的创业效果。

22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践性

对医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要想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创业,就必须提高医学生在医学领域的实践能力,但是现在很多医学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多数都是理论课程,缺少实践教学,这也与医学院校的教学体系有关,医学院校的实践单位都是医院,一般只有大四和大五的同学才可以去医院进行实习,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都是基础知识,很少有实践操作的机会,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创业,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给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带来了阻碍,影响了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3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31创新创业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相结合

在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相结合,首先,在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融入医学专业创新创业的案例,通过带领学生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医疗卫生领域进行创新创业。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医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发现新鲜事物的能力,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医学领域进行创新,利用自己的创新成果去创业,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可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其次,在医学院校也有一些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创新,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可以邀请这些同学对医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指导,让这些同学讲解一下自己是如何在医学领域进行创新的,将自己的发明成果展示给大家。最后,要聘请一些医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为学生讲解一下如何在医学领域进行创新,通过听专家们的讲座来开拓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在医学领域进行主动创新的精神,为医药卫生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2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萌芽阶段,对医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必须让医学生明白自己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提高医学生对自己专业未来发展的认识,在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之前就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个好的规划,通过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来补充自己未来发展中需要的一些知识,让自己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更好地为医学生指明创业之路。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医学生要想在自己专业领域进行创新创业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医学实践操作相结合,首先,在医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应该适当地设置一些实践课程,带领医学生去一些医院和医疗企业进行参观和实践操作,培养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怎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创新,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其次,在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多开设一些创新创业拓展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拓展教育,提高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最后,开展一些模M的创业大赛,让医学生自己扮演创业者,在活动中医学生能够了解身为一名创业者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创业者创业过程的艰辛,培养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帮助医学生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

参考文献:

[1]闫海波新时期高校创业教育的新途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0)

[2]刘素婷谈高校的创业文化建设[J].唐山职业技术学报,2011(2).

[3]路贵斌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4]关于促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建议[J].中国高新区,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