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民间艺术论文

民间艺术论文

时间:2022-03-30 10:11: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间艺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民间艺术论文

第1篇

陶瓷绘画艺术从其本质上进行分析,其是在陶瓷这个载体上进行绘画而形成的艺术,陶瓷绘画与陶瓷装饰不同,陶瓷绘画主要是以陶瓷为载体,将绘画工艺呈现出来,陶瓷绘画主要是以线条、色彩为主进行图形的构造,与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精神。中国陶瓷绘画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第一,花鸟;第二,人物;第三,山水。在中国陶瓷绘画内容中呈现出来的这三种内容,在陶瓷绘画中,具有不同的涵义,例如在中国历史中的石器时代,花鸟等图案出现时期,将石器时代的神秘的宗教图腾精神呈现出来。山水绘画,呈现出来的是艺术意境,虽然山水画受到中国水墨的影响,但是在陶瓷绘画中,山水绘画也呈现出来了一定的民间意味,是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表达,是人们的自我意识,也是人们希望的寄托。从中国历史进行分析,陶瓷绘画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期,陶瓷的制作艺术、陶瓷绘画艺术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发展,这一时期,创造出了非常多精美的陶瓷艺术工艺品。从明清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进行分析,明清时期产生的陶瓷绘画艺术品种类、花样繁多,其中最为主要有青花绘画、五彩绘画等。陶瓷绘画在明清两个时代中的发展,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在明朝初期,陶瓷绘画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陶瓷绘画中的纹饰生动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延续了元朝陶瓷绘画的风格,例如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纹饰纤细,以淡雅、沉静为主。明朝嘉靖时期,彩陶发展到巅峰时期,陶瓷绘画纹饰鲜明、多彩。清朝康熙时期,陶瓷绘画中青花瓷的绘画苍劲有力,在色彩上、工艺上更加的鲜艳夺目,此时的陶瓷绘画作品风格,相对的娇艳,但是又不失淡雅。乾隆年间的陶瓷绘画主要以奢华为主,陶瓷品上的纹饰线条柔和、规整纤细、精致繁缛。虽然陶瓷绘画艺术在不断地发展,不断的革新,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在陶瓷绘画发展中,民间艺术精神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明清陶瓷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2.1明清陶瓷人物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明清陶瓷可以分为官窑和民窑,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其陶瓷绘画中均体现着民间艺术精神。在明清时期,青花非常受欢迎,在陶瓷纹饰中以人物为主进行绘画的陶瓷工艺品非常少见,但是也有一些例如高士图、仕女图、婴戏图等。我们以婴戏图为主进行分析,婴戏图中的主要内容是对婴幼儿的嬉戏玩耍进行描述,将婴幼儿的天真烂漫体现呈现出来,婴戏图具有深刻的意义。明清时期,民窑陶瓷绘画中的人物简单而有神,表情生动,民窑陶瓷人物绘画,富有民间意趣,将百姓淳朴的生活真实的反映出来,同时又呈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力量,这种民间自然和谐的艺术精神、思想精神,在官窑陶瓷绘画中非常少见。

2.2明清陶瓷花鸟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花鸟绘画类型的陶瓷在明清时期非常的常见,在陶瓷花鸟绘画中,不仅有灵动的花虫鸟兽,还有代表地位、贵族气质的龙凤兽等。在明清时期官窑陶瓷绘画中,生产最多的是带有龙纹饰的陶瓷,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将龙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死后人们对民族图腾的崇尚,也体现着民族精神。官窑陶瓷绘画中的龙纹来源于民间艺术,是百姓对生命需求的寄托,在官窑陶瓷中龙纹绘画,体现着富有创造性民间艺术精神。明清民窑陶瓷绘画中,花鸟的绘画,多体现在灵动、自由、活泼等方面,在民窑陶瓷花鸟绘画中,体现出来的是狂野的生命力,将最淳朴的民间艺术精神体现出来。在民窑中,动物题材的陶瓷非常多,龙凤是百姓最喜欢的动物,龙、风是生命力的象征,百姓的对龙凤的喜爱,也是百姓对生活美好、幸福的向往。在民窑陶瓷花鸟绘画中,体现着积极向上的民间艺术精神。

2.3明清陶瓷山水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从明清两代陶瓷绘画的发展进行分析,人物绘画、花鸟绘画的发展相对较早,而山水绘画的发展起步较晚,所以明清时期的陶瓷山水绘画工艺品较少。在明清时期官窑中的山水陶瓷绘画主要在永乐和康熙时期,在康熙时期的发展,有较高的成就。明朝永乐时期产生的官窑陶瓷山水绘画代表作品有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该件官窑中的山水绘画呈现出来的是翻滚汹涌的海浪,结合三足炉自身的特点,呈现出一种雄伟气魄的景象,具有雄视天下江山的寓意,将当时皇室的盛世、审美、精神需求等进行充分的体现。在康熙时期的官窑山水绘画,富有文人气息,山水景物的取景具有广阔的视觉,在皇室使用的陶瓷中,山水绘画图案,具有吉祥如意的意思,例如山石、海浪等,其代表着长寿多福,在官窑山水绘画中这些意象来自民间,体现了富有创造力的民间艺术精神。在民窑山水绘画中,山水风景是一种绘画装饰,是百姓对休闲、安逸生活的一种向往。民窑陶瓷上的山水绘画,是百姓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映射,是百姓对自由生活的憧憬。民窑山水绘画发展较晚,而且大部分山水绘画是文人对自己情感的抒发,将其心声向往的自由世界呈现出来,也将民间艺术精神进行了体现。

3民间艺术精神

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启示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民间艺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民间艺术它是一个多概念的词语,可以将其理解为劳动人们的美术,还可以将其理解为大众美术,民间艺术是有普通老百姓自己创造的一种美术。随着历史的发展,民间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审美,民间艺术的创作开始融入功利实用的动机,所以民间艺术作品大多为工艺品,而且这些工艺品在生活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不可缺少的实用性。民间艺术的实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精神实用,一个是物质实用。在民间艺术精神中,最为突出的有三点,第一,祈子延寿;第二、驱魔辟邪;第三,招财纳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精神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是其精神追求和期望,在长期的发展和时间中,逐渐地形成民间传统艺术思想,民间艺术精神是中华人们智慧的本质,是中国文化发展中,无法替代的一种文化精神,是劳动审美、艺术创作的内涵。明清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充分地展现了民间艺术精神,在陶瓷绘画中,不仅讲究绘画的工艺技巧,材料的表现性,还需要强调陶瓷绘画艺术的形式美、表达性,民间艺术精神在陶瓷绘画中的融入,呈现出了陶瓷绘画的不同艺术风格。中国拥有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和历史,明清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中的民间艺术精神,不仅对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欣赏和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民间艺术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民间艺术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支撑,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多样的重要影响,也是传统文化艺术形成的灵感源泉,发展传统文化艺术,研究民间艺术精神,在传统艺术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用、体现进行研究,也让我们认识到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民间艺术精神的重要性,让我们知道民间传统艺术在陶瓷护绘画中精神之美,知道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存在价值和意义,让我们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发扬民间艺术精神,保护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4小结

第2篇

一、传统民间艺术的民间嬗变

安徽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所以民间艺术在安徽的起源和发展较早,随着时间的演变,民间艺术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和壮大,安徽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萌芽阶段。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安徽的传统民间艺术就已经有了萌芽,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变革,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安徽传统民间艺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形成了有安徽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其次,发展阶段。从秦朝起始,直到唐代结束,这段时期安徽传统民间艺术有了较好的发展,在唐代时期,民间艺术的发展一度出现了繁荣发展的局面。再次,兴盛阶段。在北宋时期,出现了利于商品交换的纸币,从而促进了商业发展的繁荣,而安徽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达到兴盛阶段,许多安徽地区的人们,为谋生计会发挥自身的才能和技能,制作工艺品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和民间艺术的发展。最后,压力时期。安徽传统民间艺术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无数次的融合与发展,传承至今,面临过巨大的考验和挑战。需要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合,以促使传统文化能够迅速提升,以新的精神面貌面临现阶段的挑战。

二、传统民间艺术的艺术再现

传统民间艺术经过不同时期的考验和挑战,以顽强的生命力展现在世人面前,其艺术的再现具有四点特征。首先,具有历史传统性。安徽传统民间艺术发展至今,虽然融入了一些现代色彩,但是仍然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其次,具有生活娱乐性。安徽传统民间艺术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民间艺术更彰显生活的特色。此外,民间艺术的创作体现出创作艺人的情感。再次,具有多样性。安徽地区的各地各县的多种多样艺术门类都不断融合,使安徽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多样化。最后,具有独特性。随着安徽地区传统民间艺术的不断发展,徽式特征更加凸显。

随着传统艺术的不断交流和融合,形成了有地域特色的安徽传统民间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萌芽和发展时期,也经历了成熟和压力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民间艺术并没有消退于历史舞台,而是以其特有的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陶李单位:安徽大学

第3篇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的启蒙教育,并没有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中去。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中国现在学前教育的规模、形式、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在民间艺术的教育程度上做得远远不够,有的地区师资力量薄弱、老师对民间艺术了解甚少;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民间艺术教育,这使得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运用不容乐观。加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萌生并在青少年中大肆流行,比如一些网络词汇: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外来文化也不断地涌入国门,孩子们对外来文化有着新奇感,开始过外国的节日,比如圣诞节、万圣节等,摒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民间艺术更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对民间艺术更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艺术教育课程中,加强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刻不容缓。

二、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有效运用的建议

1.加强民间艺术教育的宣传活动

有些经济发展落后、不注重孩子民间艺术教育的地区,大部分人们对民间艺术的形式都不知道,这充分说明我们在民间艺术教育的宣传活动方面做得不足。因此,笔者建议各地区的教育部门要经常开展民间艺术教育的宣传活动,比如可以定期开展民间艺术品的展览活动,普及民间艺术教育的知识,宣扬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价值,使民间艺术形式深入人心,引起他们对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运用的重视。

2.培训专业人才,增强师资力量

有些地区的幼儿园老师对民间艺术知之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民间艺术专业人才的培训做得不够。在幼儿教育中,老师充当着一个桥梁的作用,是孩子在民间艺术学习方面的指路人,没有一个专业的老师,孩子们便无从对民间艺术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因此,培训专业人才,增强师资力量迫在眉睫,也势在必行。在专业人才培训方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幼儿园应不定期组织老师进行民间学习,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学习不同地区的艺术,做到对民间艺术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2)幼儿园应该不定期地请专家莅临观摩老师们的民间艺术教学课堂,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意见,经常组织民间艺术交流会,使老师对民间艺术得到充分的交流,以明白并改善自己民间艺术教学的不足之处。

3.选取合理的民间艺术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教学

第4篇

一、造型独特,彰显中华魅力

传统民间艺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如,油纸伞工艺有着“双喜临门”“五福送子”“百年好合”等独特的装饰寓意,并从中衍生出晋州宫伞舞、博罗舞罗伞、漳台大鼓凉伞舞等民间文化活动;传统国画有着写意与留白,引人思考;传统建筑有着“飞檐”“红砖灰瓦”的简洁、自然之美;等等。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大都采用中轴对称的结构,简单大方,有着或喜庆或沉静或古朴的风格。这些中华民族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如果被用在现代设计中,将会显得别具一格。公交车上张贴的用来宣传文明乘车好习惯的图案造型,正是源于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似曾相识的奥运福娃的形状正是采用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对称造型。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在穿着时与油纸伞的搭配是分不开的。如今,旗袍已经成为服装设计师表现东方女性魅力的民族符号,体现了中国女性清雅、含蓄的服饰配上工笔装饰的油纸伞,在素雅庄重的格调上增添了些许轻灵和纤柔。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使设计者在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中唤醒设计灵感,找到设计的方向,从而设计出赏心悦目的作品。这些传统民间艺术造型独特,彰显着中华民族独有的魅力,学习传统民族艺术的造型,将其引入自己的作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设计师的选择。

二、自然质朴,传承我国美德

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很难找到非常复杂而奢侈的事物。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不仅追求美观性,也注重实用性。如江西婺源甲路油纸伞,以凤尾竹、桐油等江南特产通过制作师傅锯竹、刮青、平头、劈骨等工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而制作出集民俗性、实用性等特点于一身的手工艺品。传统皮影利用动物的皮毛剪贴绘成所需的形状,无须复杂的工艺与装饰,演绎了爱恨情仇与悲欢离合。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不注重奢侈精致,只要满足人们的日常劳动与生活需要即可,所以它们自然而质朴。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自然质朴是其特点,这也恰恰反映出传统手工艺人在创造传统民间艺术的同时也在发扬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如今,少数节日礼品包装精致华美,包装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礼品本身的价值,致使商品价格节节攀升。这种奢靡浪费的不正之风影响着设计界。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自然质朴运用到现代设计上,将会对市场吹入一阵清风。如,浙江余杭纸伞上的中国绳结配饰,不但具有装饰功能和吉祥寓意(“绳”与“神”谐音,结则喻示团结、亲密、温馨),而且具有伞具的捆绑包装以及收纳功能。这种设计美观实用,同时也让伞具风格别致。因此,现代设计一方面应该向传统民间艺术学习,在传统民间艺术中汲取以实用为本和用物惜物等有益成分,在设计中除了注重外观的美观与装饰外,更应注重产品的使用功能。另一方面,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也应该注意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

三、和谐友好,共筑中华美梦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十分重视“天人合一”的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古人从自然中获得启发创造了传统民间艺术,在这种与自然万物和谐友好的观念下,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如今,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益,沉醉于征服自然的快乐中,丧失了保护自然的理念。大气污染、全球变暖、沙尘暴、海啸,自然以灾难的方式警告着人类的所作所为。我们应保持警醒,从传统民间艺术中学习,在现代设计中倡导环保理念,追求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态度,用行动实现中华民族美好的中国梦。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及时发掘与保护,将这些传统艺术传承下去。将传统民间艺术运用于现代设计,利用其造型之美、自然朴素与和谐之美,能够为现代设计开辟出一条独特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路。

作者:刘鹏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院

第5篇

一、博里农民画市场化现象分析

在对复制技术和新兴文化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我们来进一步分析农民画的现状和发展。博里镇地处淮安市楚州区,自1980年10月博里农民画创作组成立以来,全镇先后培养了115名农民画师,20多人成为全省、全国的美协会员。博里农民画家群体创作了10000多幅作品,其中1200余幅先后参加了国内、国际画展,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了《博里农民画集》。虽然博里农民画作者群体长期以来创作了大量民间绘画作品,并且受到了体制的充分肯定,然而他们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许多作品虽然获得了各类大奖,走出了国门,走进明信片、电话磁卡、画册,但是在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高度统一的时代,几乎都是被政府和有关部门无偿“使用”,仅仅给予官方的荣誉或者象征性的奖金。1991年文化部命名博里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也没有给任何资金和体制支持,只是挂一块牌子而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量农民离开了土地,进城谋生。大部分画家因为创作没有报酬,只好出去打工,离开了土地和乡土生活,也就没有了创作源泉。再加上同一地区手工作坊林立并低价倾销,恶意竞争,卖画几乎无利可图。种种因素造成博里农民画家队伍日渐萎缩,2003年前后,农民画师从原来的上百人减少到区区几个人,几乎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农民画最初的组织者、当时的博里镇文化站站长朱震国总结道,由于资金和体制原因,一度辉煌的博里农民画,前几年转入低潮。老骨干外出打工,而年轻人压根不愿画,不要说发展,能否传承都成了问题。由于博里农民画作品经常被各级政府部门用作政务、商务活动的礼品,当几乎无人从事绘画时,这种情况终于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博里农民画毕竟是当地比较打得响的文化资源和品牌。在当时流行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指导下,当地政府采取了“与集团挂靠,与市场对接”的做法,运用市场化手段,将博里农民画作为一项文化产业来发展。博里镇通过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了拥有亿元资产的民办教育实体———翔宇教育集团,前来投资开发。2003年6月,淮安市楚州区博里镇政府与投资方翔宇教育集团签约,与政府共同建立“中国博里农民画院”和“中国博里现代民间画艺馆”,计划建造一座面积1500平方米的场馆,作为博里农民画创作、研究、展览的场所。据介绍,这种“与集团挂靠,与市场对接”的思路,在文化部命名的全国67个画乡中,博里还是首开先河。投资方将通过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偿引进农民画师,有偿使用收集作品,承诺将有计划地培育农民画创作队伍,同时以农民画为基础开发系列民间美术工艺品、刺绣和各类服饰产品,多渠道地展现博里农民画的乡土风情和文化魅力。场馆竣工后,挂上了“中国博里农民画院”和“中国博里现代民间画艺馆”两块牌子。先后有几十位农民画师签约驻院,现在常年投入创作的有30多人。在资本的推动和保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画作者又重新拿起因为谋生而生疏了的画笔。与过去不同的是,他们不再是一家一户式的单打独斗,而是像文化馆的创作者一样在这里集体交流、构思,有专人辅导,有专门的创作主题,有政府筹办展览、出版、研讨会等事项。现任画院副院长潘宇,原先是地道的农民,成为签约画师后一直保持优质高产,在全国和省里拿了多个大奖,被破格录用为博里镇文化站站长。成为“公家人”,有体制的保证,这是农民一辈子最大的愿望。投资方翔宇教育集团表示,投资建画艺馆,成立农民画院,目的是用市场手段对传统工艺进行抢救性发掘和拓展。集团将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多元发展样式,谋求以商养画,以商养文,支持博里农民画的发展与壮大,服务地方文化事业与农民画师。博里农民画既是原创性的,又是纯手工制作,价格较高,主要面向海外市场,每年有500幅博里农民画在国外的画廊里展销。集团旗下的农民画公司负责具体策划、操作,开发了三个系列八种衍生产品,作为旅游商品在当地有一定的市场。在产业化扶持、走向市场的同时,政府也在各个方面予以了支持。2006年,在南京举办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江苏省文化厅和有关部门牵头举办了“博里农民画展览”,以政府行为引发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同年9月举办了“2006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系列活动,其中的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是南京历史上首次举办的文化产业交易会。在交易会设立的淮安展区,市政府把博里农民画当作文化品牌。2010年,省委宣传部把博里农民画列入全省重点发展的特色文化项目,2011年拨出8万元专款予以扶持。淮安市、楚州区两级政府也将其列入重点扶持和发展的特色文化项目,给予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和帮助。总起来看,投资方采用的这种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偿引进农民画师和使用收集作品,有目的地进行精品创作,或者瞄准市场需求,或者围绕主旋律,借助市场策划运作或者政府之手,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目前情况下,生存状态良好,但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二、体制与市场之间的张力与博里

农民画的发展之路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其它农民画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比如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上海金山实行“树画先树人”,率先引进画师评定制度,有专门的经纪人负责销售,在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之间形成一定的平衡。河南民权县王公庄村把手工绘制的年画变成木版印刷,作品直接定位为商品画,由农民画商通过画廊进行市场化运作,以“工笔虎”作为主打产品,全村每年卖画的收入大约在200多万元。四川綦江成立了版画院、版画协会和版画公司。版画协会以民间的形式,负责农民版画作者的交流、辅导。版画公司则是国有单位性质,主要负责定期收集农民版画作品、推广和对外销售。但购买綦江版画的主要消费群体还是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市场化程度仍然有限。吉林东丰对农民画作者进行考核评级,分初级、中级和高级,根据不同级别,对作品订立不同的价格。采取以画养画的方法,根据市场卖点,批量复制商品画。这种产供销一体的农民画产业化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现在成了农民画中的销售老大。市场经济对农民画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从宏观上看,农民画作为一种现代民间艺术,既深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影响,又有浓烈的地方民间色彩,成为外国人想象乡土中国、解读当下中国的又一种载体,所以受到了热烈追捧,每年出口创汇几十亿元人民币。在短短的几年内,市场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发展,农民画产业已经成为艺术品出口创汇的一支重要力量跻身国内艺术品行业,出口量以每年15%到20%的幅度递增。除了市场因素之外,官方的影响也是巨大的。2005年9月,以“传承民族文化,展示中华艺术瑰宝,发掘农村艺术人才,繁荣农村文化,促进民间艺术交流”为宗旨的第二届中国农民书画展启动,由农民日报社与北京博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国内20多家报刊和70余家网站对此进行了报道。在展览期间还举行了中国农民画产业化研讨会,目的是促进中国农民画艺术形成产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郎绍君、刘骁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卢新华等19位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出任书画展评委,香港凤凰卫视全程跟踪报道。2006年,上海市枫泾镇政府建成了金山农民画村。2007年10月,第三届中国农民画艺术节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举行,以“今日中国新农村———中国百县农民画大展”为主题,展出全国103个画乡的401幅现代民间绘画精品,集中展现了近两年来全国现代民间绘画发展的新成果。同年11月16日,中国农民画高峰论坛在上海市金山农民画村举行。

三、总结

2008年8月,“2008中国农民画创作精品展”在北京程田美术馆拉开帷幕,展出的都是近年来的农民画创作精品,主题是展现中国新农村、新农民的艺术创新精神。据举办方官方的程田美术馆介绍,此次画展作品来自陕西安塞、上海金山、天津杨柳青等全国16个最有代表性的当代农民画乡村。中国农民书画展组委会主任、中国农民画创始人之一张铁峰认为:“中国农民画下一步的发展是探索如何将农民画从分散作坊上升到产业经营的层面,怎样思考中国农民画的发展前途和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发现,官方都是从反映主流意识形态和产业化的角度考虑农民画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命名突出了现代性,而现代性是20世纪最宏大的主题,民间是边缘的、微弱的,强势的现代性最终引领并主导了民间性。在中国现实的语境里,农民画这种“亚民间文化”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经过摸索,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离开其中任何一方,它都难以生存。从政府的角度看,基本上采取了体制内“包养”起来的办法,给予制度支持,同时又是比较重要的买方。这种“包养”的方式,与传统体制下的“作协”、“美协”有相似之处,虽然政府不再全部包下来,但是毫无疑问导致了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这种体制下的精品思维,只能产生主旋律作品,同质化倾向较严重。从市场角度看,许多商品画直接面向海外市场和城市高端消费群体,利用熟练手工批量复制,把本来具有高度精神创造性的绘画活动变成了工业流水线行为。艺术品变成了消费品,这其中消费者的“陌生”心理起了很大作用。这类作品迎合了海外和城市消费者的口味,变成了“定制”类文化商品。可见,在政府和市场的引导下,农民画的民间趣味日益淡薄,欲望的利比多被政治和利益的利比多所取代,日渐变成大众文化商品。这是中国现实语境里特有的现象。同时由于走高价路线,作品内容失去了乡土气息和原生态,就远离了农民这个群体。而农民和土地,是农民画之母体,一旦离开他们,农民画还有生命力吗?在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加速的今天,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后现代语境中,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堡垒正在消除,一是美学领域已开始向理论思辨领域道德实践领域扩张;二是文化不再刻意与社会相分离;三是“文化经济”的出现意味着文化与生产、消费以及商业性运行机制之间分化的消除。也就是说,文化产品、商品、意识形态今天是可以合为一体的。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尝试把农民画创作进行分类。一类是主旋律作品,表现主流意识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性。这类作品最得到官方的肯定,政府和各类官办收藏、展览机构是主要买方。一类是商品画,针对域外的想象,展现一个异域的中国,乡土的东方;或者针对都市消费者,展现乡村民俗或者“伪民俗”。这类作品自觉地以“他者”的眼光,主要采取手工或者技术复制的手段,走市场路线。一类比较接近现实乡土生活,反映农民的欲望和习俗,表现了当时当地性和最具有活力的岁时节令纳福与迎祥的民俗性,既保持了自己的在场性,也与板结的意识形态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其民间艺术价值是最大的,也是离现代性比较远的。在政府大力肯定扶持第一类、市场流行第二类的同时,对第三类作品进行保护,可能是目前比较现实的发展策略。诚然,由于文化的不同层次性,在传播、消费中可能存在着误读,甚至是严重的反误,可是艺术品是多层次、多向度的,在多次解读中不也接近了艺术的本源?即使不能准确解读艺术品,仅仅止于消费或者占有,甚至炫耀,又有什么不可以?农民画的发生与发展始终映射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心理,折射着中国当代民间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中国现代性与本土性的博弈“场”,充满了各种张力。在城市化和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种影响因素交织在一起,情况更加复杂。美学本身就是现代性的产物,审美的非功利性顽强地抵御着现代性,今天功利性却大大地压倒甚至否定了非功利性,艺术品离开市场生存是难以想象的。必须针对艺术的现实生存语境深入分析,才能合理保护不同类型艺术的发展。

作者:亢宁梅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第6篇

视觉传达是人类对特殊符号、特殊意义的独特领会,通过对视觉符号的感知,人们可以接受创造者思想、信息和情感,在黑龙江民间艺术中存在丰富的视觉传达和视觉符号,例如:鄂温克的图腾、赫哲人的独木舟等都是强烈的黑龙江民间艺术的符号,无时无刻不体现视觉传达的信息与意义。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艺术加工和创造来体现视觉符号的意义,将设计人员的构思、意图以现代视觉传达的方式呈现于大众面前,进而达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目标。当前,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倡导设计和创作的差异性、文化性和民族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使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更加具有生命力。因此,要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体现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通过各类元素的有机呈现来提高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水平,这样才能加快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走向世界,起到对黑龙江民间艺术更好的承继与宣传作用。

2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黑龙江民间艺术的方法

2.1丰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黑龙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

黑龙江民间艺术是黑龙江各族人民对生产、环境和自然美的再加工与创造,很多黑龙江民间艺术都是一、二维空间的视觉符号来传递其中的信息,这产生了二者之间的交集,通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人员的加工,以科学、规范、艺术的手段呈现出黑龙江民间艺术在图形、色彩、方式上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各类方法来实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意图,在体现黑龙江民间艺术的同时,提高和丰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使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工作更加具有生命力。例如:黑龙江民间艺术中具有萨满文化的特点,很多图案和图形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利用这些元素,通过抽象的表现手法,能够体现黑土地人民爽朗的性格,同时也可以提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做到从艺术和文化上提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层次的目标。

2.2提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黑龙江民间艺术的表达手法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需要多重的表达手法,更多的象征和表现形式才能够深化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寓意,使欣赏者产生丰富的文化与艺术联想,进而使人们获得意趣无穷的主观体验。黑龙江民间艺术给人以简练、粗犷的感觉,在表达上更加倾向于感情的真挚和热烈,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利用黑龙江民间艺术这一特殊特征,达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表达手法的提升。例如:黑龙江鄂温克民族利用黑色表达庄重,在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甚至宗教器物上都有黑色的大量应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反映出鄂温克民族的特点,生生不息的民族特点和民俗特征扑面而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借用鄂温克民族的表达手法,通过大胆地借鉴提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层次和水平,在创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思路的同时,实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表达方式的提升。

3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创新应用黑龙江民间艺术的方法

3.1创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法

一方面,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该创新黑龙江民间艺术元素的汲取方式,要从文化的视角和艺术的观点重新审视黑龙江民间艺术,这样才能实现在借鉴的基础上发扬和传承,做到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手法的更新。另一方面,要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以黑龙江民间艺术为基础合理进行创作,以新元素和新创意的形式来丰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法。此外,要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合理应用转变和借鉴的手段,将黑龙江民间艺术中符合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观念的资源进行及时转变,以适应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需要。

3.2创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

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实质是对传统设计理念和固定设计思维的创新。简单地说,就是对以前的设计经验和知识的重新认识。创新,根据事物性质、程度的不同改变,可分为继承传统式创新和激进式创新。用哲学观来看,创新就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在信息时代,人们生活方式上有新观念的介入,在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上,人类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力求找到合理化的视觉空间。视觉传达设计怎样才能正确体现未来的价值观,面对新技术的浪潮冲击,设计师应该走出平庸化、程式化模式的设计。

3.3创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语言

视觉传达设计很大程度上就是民间艺术的“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来实现的。为了信息和文化的传达,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人员需要始终不渝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新的视觉语言,借以表现传达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中国夏都哈尔滨》的演出中有很多黑龙江民间艺术的表现,而这一艺术形式独创性也在于这一点,林永康先生并没有将所有能表达情感的材料作简单的、有秩序的排列,而是结合了现代技法,增强了其作品的灵动性,表现出丰富的情感符号。视觉语言创新的重中之重,在于对图形、文字、色彩这三大视觉元素的创新,以及这三大元素相互间的美学性构成的创新。

3.4创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方式

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从某种角度上讲,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设计者以民间艺术和文化为基础,应用现代化的材料和现实性工具,在意识与想象的深刻作用下,进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创作。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每一个设计者,不但要重视黑龙江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要科学地认识到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这一特性,而且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使科技转化为现实实体的中介。对于科技的突飞猛进,我们要依靠敏锐的创造性直觉,在新的技术中发现新的表现可能。

4结语

第7篇

(一)民进艺术的消亡与保护

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在西方艺术理论以及现代工业潮流的冲击之下,我国的艺术形态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一些珍贵的民间艺术被一些迷信现代文明的人们所丢弃,所以,现在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非常不好。许多的民间技艺、民间作品以及民间的艺人在一天天的消失。一些民间艺术在学者的保护之下被搬到美术馆或者是博物馆,它们便成为了一种历史的记忆,可是还有很多在濒临灭亡。所以,这个严重的情况告诉我们:不能只靠专家学者去保护民间艺术,还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这要成为一种意识,要靠大家去保护和传承。

(二)大学教育与民间艺术的契合点

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高尚的品格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要让大学生可以充分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大学艺术教育当中要将这个现代艺术教育目标当中体现出来。民间艺术教育具有很高的融合性,因为它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些民间艺术作品可以强烈地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生活愿望,它们是人民群众审美观、价值观等的集中体现。一些民间工艺、民间绘画等可以自由抒感、强调主观想象,具有审美、教化、实用的功能,是人民群众精神物化的产物。还有的艺术创作将文学、美学、社会学以及哲学等多学科融合在一起,将中华民族的质朴生活经验与审美高度进行融合,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以及传统文化全面、直接的体现出来。

二、大学艺术教育中民间艺术的作用及意义

(一)相关课程实现对接,大学艺术教育更加完善

我国民间艺术的种类非常多,它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是对于艺术学科的教学来说,在每一个专业的课程当中融进数百种的民间艺术形式,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对专业课程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的重点是要吸取民间艺术的精华,使专业课程与民间艺术进行对接。比如说动画专业当中,在进行基础专业教学的时候,可以挖掘戏曲脸谱、篆刻印章、民间书法、石器工艺以及刺绣纹样等传统的图案作为绘画基础,为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功底;在专业技能的教学当中,可以侧重民间文学、戏曲以及精华艺术等表现元素,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传统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也可以使他们的技能得到提升,进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具有艺术特色的动画作品,让大学的动画教育合理化,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从而使大学动画课程的建设更加完善。

(二)让大学艺术生实现“文化自觉”,使文化得到传承

要想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就必须让它们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得到孕育。高校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艺术教育当中融进民间艺术,不但可以使学生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得到培养,还可以加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学习以及传承与创新的自觉性。与此同时,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可以得到集中的展现,可以使民间艺术作品得到传播与发展,这为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利用特色学科建设这一渠道,使民间文化知识得到普及,让民众的自觉意识得到提高,这位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促进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

民间艺术作为开放的文化艺术载体,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内涵在不断地积淀,在现代意识和技术的不断冲击下,民族艺术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与拓展。在现代艺术教育当中加入民间艺术,可以更好的让现代艺术与民间艺术进行互动。这样不但可以使艺术教育的审美内涵与艺术思维更加丰富,而且也使艺术创作在情感的抒发以及审美的表现上面有了更好地深度拓展。同时在艺术创作当中增添了很多优秀的元素,充分运用民间艺术的思维方式、色彩搭配等对它们进行重新认识,再重新创造,最后打造出更加优秀的创作形式。让现在艺术创作与民间艺术进行沟通交流,使现代艺术的设计形式更加合理化、生态化,使现代艺术的艺术形式可以更加自然、更加合理的得到发展。

三、大学艺术教育中融进民间艺术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教学时结合社会实践

将民间艺术进行传承可以通过口传身授或者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所以在大学艺术教育当中融进民间艺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主要是给学生讲解并评价一些民间艺术的起源,然后再讲它们的发展经过,最后探讨民间艺术的价值体现。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一些校外的民间艺术实习基地,开展一些民间艺术调研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增强,使其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产生责任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民间与现代艺术的共同点。

(二)建立高校民间艺术的学习平台

大学中可以建立一些民间艺术馆或者是研究机构,培养一些民间艺术研究的专业人员,为他们进行艺术研究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从而可以形成一种氛围,然后再在校园里开展一些高品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这样可以更加与民间艺术氛围亲近。在高校当中举办一些艺术展览,吸引更多的民间艺术爱好者走进高校,也可以举办一些民间艺术的交流会,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可以与艺术研究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可以让民间艺术在高校中生根发芽。

(三)组织学生参加民间文艺活动

将民间艺术比较集中的展现在群众面前的一个比较大的平台就是元宵节、中秋节以及春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庆祝这些节日的时候,基本上会包含绘画、民间音乐、雕刻、书法、地方戏曲等许许多多的民间文化的精彩内容,这是一个进行民间艺术研究的最好机会,学校里的领导以及老师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当中,并且要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对民间艺术的见解,要把它们加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要为民族的创作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

第8篇

对于中国的纸雕艺术大家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求学网小编精心准备的纸雕艺术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要:古徽州地处三省交界处,人杰地灵,徽雕的产生有其必然的因素,“三雕”有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在研究中国文化,民间艺术和文人艺术相结合的方面很值得我们借鉴,其精湛的技艺,精美的雕刻艺术品更是国之瑰宝,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

关键词:徽州;三雕;装饰;寓意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的徽州就在现在的安徽省南部,主要分布于安徽宏村,西递,江西婺源一带,处在三省交界处。徽雕应用于建筑装饰上,装饰性风格具有浓烈的文化地方特色。徽雕主要有用于祠堂庙宇,园林民居的装饰的表现上,还用于室内家具的室内用品。我经常带学生去安徽江西写生考察,逐渐了解了徽雕这一门独特的雕刻艺术。

徽州的“三雕”主要指木雕、砖雕、石雕,徽雕之所以昌盛,有他的必然的原因。首先徽州山林地区,盛产木材。尤其是各种木材很多,取材很方便,所以他们大量的应用于家庭院落的装修装饰,例如室内的屏风,日常使用的桌子、椅子、床、书架、书房。再次石雕之所以非常的流行,就是因为这地方黟县地处山中,周围有大量的的大理石,这种大理石叫做“黟县青”被广泛用于村子的建设建筑中,这种石头有它的独特的艺术价值,经过打磨之后,会出漂亮的线条纹理,不仅石质坚硬,而且易于雕刻,所以被大量应用。还有就是因为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他们做了一辈子的生意,回到家乡,他们用大量的财力来修建祠堂,建立自己宗族,以显示豪华富贵的家庭背景和显赫的地位。他们用了大量的财力同时也培养出大量的能工巧匠,使得他们的雕刻技艺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炉火纯青,独秀一枝。最后徽州此地山清水秀,在黄山脚下,皇室家族的带动和提携,加上先人的智慧古训,走出一条耕读并举,亦商亦儒,以商养儒的路子,出现大量的仕途,商道都非常通达的历史名人、达官上卿,他们赚了钱,发达了又回家乡开学堂,教育后代,他们的发展同步也带动了此地的文化发展,徽雕就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下形成的,其渊源于宋代,到明代清末极为昌盛。

我们首先看木雕,其主要应用于房屋的建构和装饰,古代大多数采用木质结构建,门窗床多采用了雕刻艺术,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家庭地位。主要体现在门楼、窗户的装饰图案的地方。下面我们继续分析一下其艺术特点,刻在门上窗上的木雕形象大多线条流畅,圆润饱满,十分干净利索。线条组织和疏密节奏飞舞流动。造型上笨拙可爱,夸张变形突出特点,简洁概括突出特征。外形很整,神情自然传神,动作表情表达十分到位。寥寥几笔,栩栩如生,左顾右盼,形成经典的模式。木雕的雕刻题材,有人物,走兽,花鸟,鱼虫,楼台亭阁等。其中有很多独特的动物,例如鹿,牛羊,蝙蝠,蟾蜍,喜鹊都进行了典型的概括,很具有代表性。另外还包括一些植物,如莲花,,梅花,也进行了经典的概括特征,十分明显。木雕形象同时都进行了点、线、面的平面化的处理,极具有现代感。木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经常用比喻的手法或者暗示的寓意,例如仙桃代表长寿;莲花和芦笙放在一起表示连生贵子;石榴暗示多子多福;把铜钱和蝙蝠放在一块以为福寿双全;瓶子里插了一把扇子就是说平生要积善累德;一个小孩儿手指天空代表指日高升;三宝方天画戟代表连升三级。木雕在安徽徽州一带起到了一种日常教育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理学教育,尤其是对于幼学启蒙十分重要。有些在题材上如渔樵耕读,福禄寿喜,一些内容上都从书里提取出来,忠孝结义,富贵吉祥,仙人菩萨,无所不包。有些讲了一个一个的故事,有些是直接把书籍里边的故事刻出来以教育后人,各种形象的雕刻都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美好的愿望的,如五子登科,平步青云,百子图,官拜公卿,福禄双收。都是对人生幸福的完美的天伦之乐的向往。木雕的雕刻十分细腻繁复,讲究艺术美,有的讲究镂空的效果,镂空的层次很多,题材都在不同平面上内部中空,层次分明雕刻艺术十分高超。雕刻完之后,为了保护木雕,也是为了获得最美的效果,木雕表面又多用油漆彩绘,使得颜色鲜亮明快,内部的形象多用金色或金箔描绘,金灿灿的光彩艳丽显得有富贵之气。木雕主要采用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流畅的线条,简洁古朴的造型,强调了对称及富有装饰的现代趣味,徽州的木雕雕刻风格朴实粗旷,平面突出。一直到明清后期,雕刻艺术日益繁荣,家家户户都都采用木雕来装饰室内家居。

第二种是砖雕,主要应用于门头上面,门槛,起到装饰作用。显示门第的不同,家族显贵的作用。雕刻方法十分突出形象,大都是浮雕,凸显出砖面之上,一般是左右对称成双成对的形象,镶嵌在大门门头之上,大多是吉祥瑞兽,大象,蟾蜍,钱币,麒麟送子,莲花,宝鼎出祥云,蝙蝠成双对,而且砖的外形也不是完全方形的,大多是小扇形,菱形的。这样砖雕十分灵动柔美,砖雕各种形象的表现也十分精细流畅,形象中的各种装饰纹案,装饰感十分强烈,而且有着美好的寓意。形象造型笨拙,有福气之感。构图采用平面并行排列,形象都处在同一平面上。这样和门头飞檐组合起来,使得门面很有气派,格局不凡。

第三种是石雕。石雕的代表一就是在西递宏村镶嵌在墙上的石窗楼窗,很多有圆的、扇形的、菱形的比比皆是。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梅兰竹菊图,吉祥瑞兽等等。还应用于其他的地方,如房屋的台柱门楼,起到装饰作用。石雕多是小型动物石雕,造型朴实,神态自然,大多是小狮子或麒麟。二就是牌坊,更具有代表性,是皇帝赐给功臣表彰大臣的,歌功颂德,雕刻艺术价值更是精湛,西递的胡文光的牌坊最具有代表性。胡文光在明代嘉庆年间,中状元后来皇帝批准在他家乡建了这座功德牌坊。以表彰他在当官的时候做了很多好事善事。胡文光的牌坊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是牌坊和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牌坊上雕刻的吉祥瑞兽,牌坊上有四个大柱子,柱子下端都雕刻石雕大狮子,狮子刻的非常栩栩如生,是完整的雕塑,大狮子和小狮子嬉戏打闹。牌坊中部刻有仙鹤麒麟瑞兽,在牌坊上部刻有天官赐福,仙人石雕,牌坊有大量镂空石雕,极尽繁复,一般多为透雕,还有圆雕、线雕等与各种技法的并用,可称为石雕中的精品。

徽州“三雕”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身在故事题材上多为民间传说,神话典故。动物图案也多来自于民间传说,花鸟图案,吉祥图案。徽雕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与文人文化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民间艺术。自身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特色,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的演变和发展变化,是中华民族民间艺人的艺术才华的表现。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体现,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雕塑史上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值得我们很好的研究和发掘,以便我们把它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知晓我们传统文化的精湛和伟大。

【参考文献】

[1]杨文.论徽州古建筑“三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