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48: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集体备课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活动主题】 提高集体备课实效,解决单元教学问题,促进以老带新
【活动目标】 立足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中学部英语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把握教材整体的设计结构、编写思路、重难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以骨干带动一般,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全体教师切实能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局部上突破难点、教学方法上更科学,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活动准备】 唐宇和李冬梅老师是中学部英语教研组的两位年轻老师,按本学期定的教研计划,她们要参与学校的“一人两课”教研活动。因此中学部英语教研组组织了这次集体备课,设定唐宇老师为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做系统的备课,以单元为单位,写出她要教学的单元的教案及分析材料,明确本单元及本课在全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心理特点,着力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制定教学措施,然后撰写出发言稿。
确定教学单元内容
【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
中学英语组
中心发言人
活动过程
活动总结
确定中心发言人--唐宇
安排组内成员研读教材
1、 认真阅读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2、 认真阅读单元教材内容,理解编者意图。
3、 明确本单元及本课在全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4、 明确在单元教学中如何解决单元研究主题,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心理特点,着力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制定教学措施。
5、 唐宇老师撰写发言稿。
确定教学单元研究主题
组长主持活动
中心发言人发言
组内教师研讨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及教材编者意图
2、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3、 遇到的问题及疑惑等需要帮助的内容
4、 在单元教学中如何解决单元研究主题
1、对中心发言人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及补充
1、 对中心发言人的疑惑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2、 对如何突破本单元研究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唐宇老师上第一次课
组内老师就唐宇老师上的第一次课进行评课、议课,提出优点与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措施及实施方案,为唐宇老师的第二次课做充分准备
唐宇老师上第二次课
组内老师就唐宇老师上的第二次课进行评课、议课,小结
组内全体老师听唐宇
老师上的第一次课
组内全体老师听唐宇
关键词:集体备课;专业发展;学习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7-0043-01
“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师集体备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传统的数学集体备课模式进行改良,力争使集体备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自强的教研平台。
一、问题提出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的基本形式,是教师专业共同体的一种具体体现,是教师知识合作分享的一种常见方式。调查表明,教师集体备课的现实境况也不是教育理论者所倡导的那样理想。正如研究者于泽元所言:“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中国的学校基本上处于两个极端。一些学校中个人主义非常严重,教师之间的矛盾重重,难以看到合作的景象;一些学校则非常强调合作,但是却在不断地抹杀教师的个性,结果教师倒是合作了,团队也好像和谐起来了,不少优秀的教师却因此走向了平庸化。”
二、改进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模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集体备课模式,充分发挥数学集体备课功能呢?为了真正减轻高中数学教师的工作负担,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提出“个体预案――集体定案――课堂实践――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第一环节:个体预案,确立讨论主题
组内各位教师学习新课标,对教学内容提前自备,然后在集体备课中交流自己在备课时发现的薄弱点或困惑点,共同筛选出教学中存在的具有“共性”或“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落实集体备课的内容。在提前自备以及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每个教师要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把遇到的困惑、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在案,这是形成自己教学方案的重要参考。
第二环节:集体研讨,形成初步方案
本组每位教师根据提炼出的主题,提出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然后根据策略,设计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并互相交流各自方案中的精彩之处。即初步完成“确定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资源共享”等方案预设。这一环节展示了备课组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组内全体成员围绕主题,本着学习研讨的态度进行合作交流。
第三环节:课堂实践,共同跟踪会诊
将集体备课所形成的预设方案,通过个体建构反思结合学生实际形成新的教学设计,即二次备课,并付诸课堂行动。进行公开教学的教师,认真展示集体智慧的结晶,组织组内成员联系公开课的课堂实践,对课堂观摩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再次调整教学设计,然后将调整后的教学设计,带入新一轮的研讨中去;对课堂观摩中的成功之处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四环节:反思提炼,聚焦新的问题
组内每位教师联系自己的课堂实践,对自己的教学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并形成文字。教学反思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跳出自身的圈子,来批判性地解读自己,课后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三、应用反思
这一模式的实施,对提升教师的备课热情、工作态度、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自身的教学水平等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践及与其他数学教师交流,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用在刀刃上。高中数学课,在课程表上密度是很高的,如果每节课都用这种模式集体备课,显然是忙不过来的。所以,建议对于概念课,特别是高一、高二年级概念的第一节课,用这种集体备课模式细细打磨;对于高三年级,每周选择1~2节重要的内容精雕细琢,这样可以将这种模式真正落在实处。
(2)重视课后反思。备课组的每位数学教师,一定要及时对集体备课中的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不限字数,但不能是空洞的客套话,而应该是实实在在地反思自己整个教学过程的得与失,即总结成功点、反思失误点、捕捉闪光点、分析后续点。
(3)在“管”上着力。教师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的具体体现,如果单单只是靠教师的内在需求和教师的自发行为来进行,在实践中显然是不够的。集体备课要想规范、实效地开展,还必须有一定的外控压力以及适度的任务驱动,外控的压力重在协调和引导,而不是强制和胁迫。
(4)在“研”上用功。活动中,备课组长布置给组内教师相应的任务,组织教师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态度是否认真积极主动,对合作讨论的结果与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数学教师必须研究教材教法学情,才能清晰地表达面临的教育教学困境,然后通过与同伴教师平等对话与讨论,有效地解决自身的教学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即教师之间的切磋交流与专业人员对教师的理论指导。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切实有效的集体备课促进教师走向专业自强,让每位数学教师在专业自强中体验自身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卢恒.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现状与实践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 航海教育 轮机工程技术课程 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U676.2;G712.3 文献标识码:A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使针对学生报考船员三管轮而设置的。但在目前,一方面在校学生三管轮的报考率因为各种原因(考证难、金融危机引发航运企业不景气、国际船员有饱和趋势、国际形势动荡等)而下降;另一方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以下简称《11规则》)实行新的考纲后学生的一次性合格率也在下降。这两者交互影响,影响了航海类院校的招生,航海教育似乎也陷入危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考证的合格率,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效果,也是专业教师应该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集体备课在高职教学中已经实行一段时间了,颇有成效,我们应该采用这种备课形式,转变传统的备课、授课的模式,以期能突破航海教育的瓶颈。
1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课程采用集体备课的意义
作为教师,都清楚备课是教学过程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传统的备课形式是以课程的任课教师为个体进行的,备课可以体现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集体备课作为特有的备课形式,以“共同备课、共享成果”为特点,体现集体的智慧、彰显集体的力量。集体备课对于航海教育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1集体备课可以增强教师的互补性,提高教学能力
航海类院校要完成海船船员培训,必须在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必须满足《11规则》的要求,所以大部分航海类院校都引进了行业人才,如船长、轮机长等,这些行业人才的特点是非常了解行业动态和专业技能强,但是教学能力不足,而原有的教师则反之。利用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取长补短:因专业需要引入的行业人才可以向其他教师学习授课的技巧、方法等教学经验,而老教师则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并讨教专业知识。这样,在集体备课中增加团队凝聚力的同时,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全面提高,提高工作兴趣、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1.2集体备课有利于课程标准的执行,提高教学质量
航海类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将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轮机工程技术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标准与《11规则》中三管轮考试大纲相结合。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有效的集体备课对每一门课程进行多方面的探讨,最后形成定案。这样的定案,会更贴合学生的学情、更符合当前的专业形式、也更有利于学生的考证学习。通过集体备课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定案,教学标准一致,教学目的会更明确,会更注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1.3集体备课可以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提高教师品德
教师的“三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是目前高职学院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互相学习、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教师们互相影响:一方面,对于引入的航海行业人才,可以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对于“老教师”,能在无形中学习这些行业人才身上所具有的能吃苦以、严格服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两方面共同作用,扬长避短,形成具有航海特点的专业教师群,建立师德高尚的教师团队。
因专业需要,我们引进大量的年轻教师以及行业人才,科研能力是他们的弱项,通过集体备课对共性问题的探讨,汇集教学资源,提高教师们的教研、科研水平,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全面发展,带动专业的发展。
2集体备课流程探讨
因在我院还没有经历过集体备课,没有集体备课的经验,对我们而言,集体备课仍属于新鲜事物,现就集体备课流程做探讨。
2.1集体备课教师团队的建立
按照轮机工程技术培养方案中设立的专业课程,对于所选择的课程,确立主备课教师以及辅助教师,至少包含两名本专业非本课程教师,有利于专业课程之间横向问题的解决,同时兼顾教师的年龄,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专业团队的成长。
2.2团队研讨形成定案
按照备课计划,备课主要教师根据个人设计的教案说课,同一专题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教案提出课程调整建议,对主备课教师的教案进行补充、完善,通过团队的共同讨论、研究,达成共识,形成初案。再根据初案结合自身教学优势进一步进行修正、整理、完善,最终形成定案。
2.3教学后要反思形成补案
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补充,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梯。教案确定后,要就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并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包括课堂教学得与失的总结,自己教学行为表现的反思,课堂教学情况与个人实施前预设结果的对比反思,团队备课情况与个人备课的对比反思等等,课程结束后,团队集体学习反思,共同形成补案,不断改进教案,形成良性循环。
3结语
学无止境,教学相长。航海教育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教育,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符合国际公约要求的高端技能型航运人才;教学考评方式明确――参加国家海事局组织的适任证书实操评估与理论考试;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通过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获取三副或三管轮适任证书。希望我们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课程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三管轮考试的取证率,并由此将我们的教学队伍的教学水平提升一个台阶,促使航海教育中教学―就业―招生形成良性循环,突破现有的瓶颈,建设我们航海学院充满希望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杨鹏北.高职院校优化集体备课活动的措施探究――以J学院为例[J].科技与企业,2014.
编号:H1(2016)18-02-02
集体备课是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助手,是教学新手与教学能手进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与切磋的良好平台,同时也是提高备课效用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工具。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实际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推行集体备课。然而,对于小学语文集体备课中的几个问题尚需进一步明确。
一、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
我们强调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集体备课并不是要否定语文教师个体备课的功效。集体备课是针对个体备课而言的,是在个体备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备课方式,它有利于规避语文教师个体备课过程中极易出现的随意性、低效性、自由散漫等问题。每位语文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之前都需要首先做好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的工作。换言之,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学情诊断来了解自己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还需要熟悉教材内容,设计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案,思索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可能存在的难点,以便为集体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集体备课集结了语文学科某一学段的教师,在年级语文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语文教师之间的不断沟通、交流与研讨,对个体的备课技术与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正、补充与提升,实现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结合,促进了“我的教学”走向深层次的“我们的教学”。
二、正式集体备课与不正式集体备课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是通过不断细化学校、教导处、各个年级及学科的工作计划所形成的具体的备课计划与备课内容。一般而言,小学语文年级组均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就某一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准备与备课,是在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有组织地进行的备课活动。然而,正式的集体备课虽然具有很多个体备课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但是由于其固定的时间、约定的方式、确定的场合与内容等,使得部分教师在正式集体备课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揭示问题与解决问题,且在时间和空间上难以满足部分教师的需要。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通讯方式的多样化,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灵活化、多样化的集体备课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所带给我们的便利,不断地将新的网络交流平台引入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当中,运用微信、QQ等软件开展非正式的集体备课,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将教师们的闲暇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让教师们在闲暇时间就自身在个体备课及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已经成为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集体备课之前与之后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并非是一个静止的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系列的不断持续的动态过程。小学语文集体备课不仅需要各个年级语文教师在开始集体备课之前积极进行个人的备课,不断地进行个人对学生、教材、教法等的钻研,而且还需要在集体备课过程当中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善于提问,完成教学新手与教学能手之间的互动学习与交流,进而在发现问题和获取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备课方案,提升备课效能。此外,考虑到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特征的不同,在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之后,各个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所带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进。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集体备课尚需得到实践的进一步检验。换言之,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要针对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一定的课堂跟踪,通过相互听课、评课,进一步反思集体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以为下一次语文集体备课的开展做好准备。随着教育理论与实践层面对集体备课的呼吁,我们要倡导学校建立对小学集体备课活动的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建立周周检查、月月考评、年年评估的评价制度,将小学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当中的表现与奖惩机制相结合,切实地推进小学语文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已经得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深刻重视,我们不仅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明晰对集体备课的相关认识,还需在实践中用集体备课来改进我们的语文教学,加强对语文集体备课实践过程的反思与提升,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用,以集体备课来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中心学校 048100)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年,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基本形态———集体备课,也随着课改的开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形式到内容到作用也随之悄然改变.新课改提出的要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不仅是对学生,也是对教师的要求,集体备课其实就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具体体现.
1关于集体备课的问卷调查为了解目前初中学校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及开展情况,笔者对所辖市的十余所不同层次的学校进行了有关集体备课的问卷调查,调查涉及以下四个方面:请谈谈你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和理解?你们学校在日常教研中是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的?你感到集体备课对你的教学有哪些帮助?你对目前学校的集体备课形式和内容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是以主观题目形式呈现,不要求写出所属学校和姓名,老师们进行了认真客观的回答,答卷结果基本可以代表目前初中学校集体备课的现状.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概括汇总如下:
1.1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和理解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再加工,再提高,是个人特色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利于对教材的全面理解;是对教学艺术的不断探究,对教学内容的精益求精,对教学效果的高效收获;是对个人备课的一种补充和提升,是对所备章节的深入挖掘;是共同研讨教材,研究教法,以适应学生理解水平的教学策略,也可称为“集智备课”;是一种较有效的资源共享的教学方式,起到收集长处,弥补短处的作用,但需注意的是集体备课应建立在个人对教材深入理解把握的基础上.
1.2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常态作法: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半天),隔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时间地点均固定,由备课组长提前分配任务,每人详细准备一节(侧重研究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研讨时轮流主讲,其他人补充、改良形成教案、学案.好的作法:有的学校每年寒暑假都要集中全体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培训、集体备课.平时教学中每周两次集体备课,有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课程内容,备课前将资料上传到每位教师电脑中,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研究,主备人再次修改整理,最后确立讲学稿内容,组长、教学主任审核后打印.有时一份讲学稿要经过两三次讨论修改.存在的问题:没有固定模式,走过场,形式化,缺少监督、指导,各自为战的局面还是存在的.仍有部分学校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落实不好,往往是课前一天简单地议一议,遇上评优课或公开课才会同组讨论进行,不能随时随地进行研讨.
1.3集体备课对自己教学的帮助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集体备课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备课的效果更好,课堂设计更符合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增进对知识间的结构和联系的了解,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更科学地解决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1.4对目前集体备课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体现了数学教师对教学的一种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能够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如:(1)加强集体备课的实质和内涵,要重内容,不要重形式.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按知识分专题进行集体备课;不要局限在仅备教材,要把对后进生和尖子生的教育加进来,也可采用“说课—讲课—评课”的形式;要关注“教案学案”的可持续应用性,总结好的教学案.特别是课后的再次备课要能提升一定的高度,不仅反思是哪个题没讲,哪个环节没安排好,而是要通过这些外显的现象寻找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以提升.(2)集体备课仍要关注个性与共性的协调发展,仍要有教师个人的特色及班级学习特色.教师的个人准备要更充分,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既可缩短时间,又能使问题的研讨更有深度.(3)有的老师提到集体备课一周一次不利于对课的深入研讨,应增加集体备课的次数,每周可备2—3次,在讲课时印象就比较深,效果会更好.(4)应加大校际间的交流力度,多外出学习或参加名校的备课研讨活动,多参加联片教研.老师们还提出了更深层的思考:“学生不同,教师讲课特色也不一样,学案统一好不好?”基于以上现象和观点,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新课程下的集体备课进行再认识,以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学效率,为高效课堂打好基础.
2对集体备课的再认识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以研究为出发点的集体备课有它的优势所在,特别是对新教师,受益良多,而且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教学心得,沙龙式的研究里隐性的收获是很大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教研方式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2.1集体备课应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活动传统的集体备课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固定的程式化的教研,使研究问题的时空受到局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等到集体研讨时已失去即时性,时过境迁,有隔靴搔痒之感;二是传统的集体备课注重活动形式本身胜于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易使集体备课的研究功能退化.鉴于此,笔者认为集体备课不单纯是一个备课活动,它应该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充分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不仅是课前对教学知识的时间内容安排,不单是习题的选取,作业的布置,更重要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法的研讨,特别是新课程下产生了许多有特色的先进的教法(东庐的学案式,洋思的先学后教,杜郎口的自主学习等),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时间特性也发生了变化,不仅限于课前,也应包括课后,不仅在课前集体研讨,在课后也要进行集体备课,这就涉及到在研究集体备课同时也要研究如何听好课、评好课,只有听好课,评好课,才能有好的教研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交流研讨,提升的不仅是对教材知识的认识,更有对教学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同时集体备课是青年教师发展的一条捷径.从某种角度上讲,“集体备课”等同于“集体研课”,把备课的外延扩大化,集体备课也可以看成是校本教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2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集体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常态化体现,追求研究的有效性和生成性,每位教师都应是组织者与参与者,目的是能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得到智慧的解决.其基本流程应为:独立备课———集体初研———确定方案———课堂实践———课后再研———归纳提升.这一程序体现了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协作关系,符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规律.这样的安排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环环相扣,便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具体解读如下:独立备课:在集体备课前,教师一定要对教材内容及学情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有效进行集体备课的重要前提.尽管有的学校采用分配任务形式,有人负责主备,但每位教师都应对所备课题有自己的前期研究,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样才能在第二阶段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才能形成思维的碰撞,共同提高.集体初研:在独立备课的前提下,备课组每位成员各抒己见,避免了个人片面理解的缺点,可以将之称为课前备课.对课前备课,需要统一的不仅是一些形式和程式化的内容,更关键的是教学思想的统一,如对关于“好课”的认识、学生能力的增长点等方面.确定方案: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应确定教学方案,涉及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共同交流如何处理,还有哪些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提高等.这一过程要求老师边思考边研讨,形成初步的教案或学案.课堂实践:教师在经过了前期的预设之后,需要在课堂上实践设想,通过教学来检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当然,教学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活力的学生,尽管教师课前从教材和学情两方面做了充分地准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会有未知情况发生,可能会与预设产生较大的距离,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也是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反思的重要原因.课后再研: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内容结束了,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对这一节课的反思.因此,对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解决方案应是集体备课这一教研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着重把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认为在课堂上的闪光点在集体备课中展开系统的研究、讨论,可以有效地解除老师的困惑,为后续教学削除阻力,注入动力.归纳提升:通过课后备课的讨论、研究后,每位教师写出感受与反思,并且思考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改善提高.思考使人进步,落实成文字会使原本纷乱的思路变得更为有序,更有条理性.日积月累,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以提高.至此,集体备课的一个流程基本结束,当然,流程的几个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形式也可是灵活多样的,比如课后研课,可以是集体的形式,也可以是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重实质而非形式,目的是使教师有所思有所得.
2.3集体备课应依托现代交流平台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集体备课应更多地使用现代化手段和理论,使新的集体备课模式更高效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许多学校都设有电子备课室,鼓励老师们利用网络获取更加丰富的资源,还可建立校域或区域集体备课平台,教师可以在线备课,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案库,每个人都可以对教案库中的教案进行下载、修改和点评,方便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也是对学校资源的一种积累,充分发挥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可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3集体备课的实施形式基于对集体备课应是一个系列的教研活动过程,而非单独的教研环节的认识,在教学中,除了常规的集体备课模式之外,我们不妨尝试以下几种集体备课形式,来突出集体备课的研究特性和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3.1即时性的集体备课以教师个体的“同课异构”课例研究为载体,在校内或区域范围内进行集体备课,采用“听课———评议———反思———再听课———总结”的形式.与会人员为学校备课组教师或更大范围内的同年级教师.首先由教师独立备课,再经过小范围的集体研讨,其他教师听课和评课,提出改进建议后由作课教师自己归纳提炼,第二天再由这位教师作同一节课,课后大家进行研讨总结.这种形式的教研,对作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的个人成长都是很有益的.因为在评课时,除了对教学内容的共性认识之外,不同教师对教学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就课堂教学会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促使作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因学情的不同,教师要结合自己任教班级的学情对这些意见进行有选择性地采纳,改进完善教学设计,第二天在课堂上用实践来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和效果.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如果能够带着问题听课,不断地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还可通过别人的教学来再现自己的想法,那么听课教师的收获不亚于作课教师.这样的备课有即时性,对教学建议可以及时地实施检验和验证,是难得的,也是有价值的.但因为教学时间的不同步,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不宜做为常规性的教研,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对促进教师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本学期我校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备课,具体情况如下:以学科年级为单位,每个章节安排一老师执笔该章节的教案,在本周星期五本组老师一起讨论下一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等等 教师领到教案后,根据本班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使用后感受如下 :
首先,开展及时,对教学工作十分有利。
集体备课分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试行运作、完善教案、课后反思。即每周一次集中集体备课,都有执笔教案老师作为中心发言人,主讲这一周的主要内容、及如何备课。然后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大家讨论,形成授课思路。之后,老师自己再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学生的情最况,加以修改,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备课模式。然后推选出每天讲示范课的人,安排他先讲,老师听课后加以改进再讲。在进行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定时间、定内容、定主题发言人的方法。主题发言人一般由本组成员教案执笔者担任,所有教师都是参与者。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突出教学工作的核心。
其次,新老互相启发, 充满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的对象是本校的同行,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设计好备课方案,还应针对本学科特点阐述备课体会、教学心得及自己对教材、教案、讲稿设计的理由和意图,同时,还应列出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困惑,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通过采取主题发言人主讲制度,高年资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备课制度,缩小教师在教学水平、能力上的差异,克服了对大纲把握不准,对教材理解深度不一等不足。从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优势得到有力的释放,可从中获得启发,交流经验,并对自己的教案、讲稿、教学设计进行有效反思并修改,从而获得提高。尤其,对青年教师的启发、帮助作用尤为突出。
再次,突出创新,经验宝贵。
集体备课并不否认和拒绝教师个人风格的张扬。我们体会到,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们在大纲、教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疑点、难点等问题上统一认识。同时,我们鼓励教师注意保持个人特色,体现个人风格,并应突出创新;特别鼓励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对教材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以及教师们关心的问题,共同进行细致的探讨,集中大家的智慧、经验、成果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作准备,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老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实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对我们每个教师都大有益处。我们既要实行集体备课,又要有自己的个体备课,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可以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认真实施《英语新课程标准》,快速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带动英语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促进英语教学成绩的提高,我校于2003年秋季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英语学科集体备课的尝试。一年来,从教学质量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小学英语课的全面开设,出现了教师课务量大、兼代课程多的新情况,急需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过程。为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根据市教研室《关于开展连云港市小学英语教研组集体备课创优达标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小学实际,现制定初步计划书如下:
一、加强工作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英语教研组集体备课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以分管教学校长为组长的集体备课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中心校教导主任为组长、片级英语教研员为副组长的业务指导小组,成立了以责任心强、工作认真并有组长能力的骨干教师为组长的年级备课小组。各小组责任明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集体备课的管理工作,督促检查集体备课;业务指导小组,指导教师备好课,确保实效,不走过场,同时对教师的备课进行审核;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本备课小组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工作。通过健全集体备课工作网络,教干、教师共同参与,指导、管理同步进行,为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提供管理保证。
我们要制定切合实际、可操作的集体备课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集体备课工作,使教师明确集体备课的程序,统一思想。使广大教师清醒地认识到:搞集体备课,要把原来书写的时间用在进一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上;搞集体备课绝不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必须真正提高备课质量,集体备课丝毫不能马虎,要更加自觉地根据要求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真正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使集体备课真正收到实效。
二、备课操作程序
我镇小学集体备课,实行“三稿”“四环节”的做法,具体为:
1、个人钻研。主要是指本组教师在集体备课前根据指定的备课内容,钻研大纲、教材、教参,在各自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主要教法与学法、教具准备以及每一课时的主要教学思路等。在过程要体现出师生的“双主”作用、“双边”活动,以及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每人均要写出钻研内容的教学分析材料。同时,确立一位主讲人,在集体研讨前,写出详细的主讲稿(详案)。
2、集体研讨。这一环节是集体备课的关键,主要是研究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重点,突存难点所采用的教法与学法,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所选用的教学手段等。主讲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并说明设计的理由备课组的其他几位教师围绕主讲辅导情况,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对主讲辅导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自己所准备的钻研材料,提高补充、修改意见,同时主讲人认真做好记录,综合后实施到教案之中。
3、定稿复印。定稿前,主讲人根据集体研讨结果,结合本组其他教师的意见,取长补短,补充完善原先的设计方案,撰写每一课时科学使用的教案。教案写出后,经备课组长审阅,再由业务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方可复印。小组成员做到人手一份。
4、科学使用。每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熟悉教案,领会教案的精神实质,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案的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环节进行修改、调整、备出自己的特色的教法、学法,凸现教师教学的个性和风格,教后要详实地写出自己的教后体会,教学效果及改进措施等,以备以后查阅、使用。 共2页,当前第1页1
以上四环节中,个人钻研记录、集体研讨记录为集体备课一稿;主讲人的修改稿为二稿;每位教师的使用稿为三稿。
三、加强过程管理
集体备课,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
一是确保时间。个人钻研必须在上课10前进行,书写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钻研教材。集体研讨利用每星期六时间进行。定稿复印下发确保在教师上课三天前发到手,确保教师上课前有充足的修改时间。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以单元为单位安排集体备课,照顾到时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便于教师研讨。备课组长要安排好个人钻研、集体研讨、定稿复印的时间,并及时作好记录,每一次时间安排都要事先向业务指导小组汇报,便于了解各备课小组的备课进程。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力争抽时间全程参加集体备课,真正俯下身子,与教师研讨、交流。
教导处随时进行备课环节的监控管理,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召开备课组长碰头会、集体备课教师会、专题研讨会,及时解决集体备课过程中的理论指导问题、管理问题,使集体备课有序进行。
二是完善评价策略。在备课检查时,我们不但要检查个人钻研记录、集体研讨记录,也要检查主备人对教案的设计、教法学法的运用,更要检查各个参备教师对教案的评析、修改等复备情况。同时对照《集体备课评估表》进行定期检查,量化打分。检查分值为:一稿20分、二稿40分、三稿40分。镇视导检查同组教师备课得分按该 组教师最低分为准。县教研室备课抽查,如果同组教师备课等第为良好及以下,同组教师的备课得分将再次降分。学期结束,中心校将评出先进备课组,并报县参评。
四、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随着县局教育城域网的全面开通,中心小学配备了电子备课室,村小也将在近期与县教育城域网对接,学校办公自动化已成为可能,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实现资源共享,鼓励教师实现备课电子化,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实效。
集体备课是学校的一项基本的教研活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在平时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有不少学校存在着注重形式、简单应付、实效性不高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浪费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集体备课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些现象,笔者提出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四步曲”。
一、心态平和
因为备课组成员所教大多为同一学科,教师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可能就会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只听不说,或者在发表观点时有所保留,而在自己上课时却有体现,这种“留一手”的做法在部分教师身上有所体现,这种集体备课的心理芥蒂不利于集体备课的良性开展。对于这种现象每位教师都要认识到集体备课就是一项“整体战役”,它需要备课组成员之间加强合作,发挥每个人的思想与智慧,形成合力,提高“整体作战”水平。要正确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要求每位教师要有平和的心态,明确合作在集体备课中的重要性,这种集体备课的研讨、交流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与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认识的过程。通过这种畅所欲言的研讨,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智慧,这种相互交心的过程对每个成员都是学习的过程,那种“留一手”的心理只能禁锢自己的思想,即使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也只是暂时的,从长远看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极为不利。教师之间的确存在着竞争,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整体竞争的水平,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尤其是在每个教师获利的同时,最根本受益的却是学生。因此,集体备课时每个教师都要有平和的心态,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让集体备课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制度保障
在集体备课方面,相信每个实施的学校都有相关的制度作保障,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做法。有的学校规定每个备课组每月备课的次数等要求,有的学校要求每个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方面要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内容,这种规定为集体备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学校在制定制度时建议多听从教师的意见,教师的意见更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教师才会主动遵守,而不是用制度去约束人,人被动遵守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学校制定的制度要注重教师的合作性,建议与教师考核挂钩,注重备课组的考核分量,这样教师的单兵作战就会弱化,而受到强化的是集体的力量。学校在阶段工作中可给予备课组一定的奖励,这种奖励为教师提供分享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欢庆成功的那一刻,备课组的合作力量会越来越强大。对于各学科的集体备课学校要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考核,了解集体备课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要限期改正。有效的规范制度就是要建立起一个有计划、有过程、有监督、有考核的机制,由此保证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过程扎实
平和的心态是备课组有效合作的前提条件,规章制度是集体备课正常开展的基础。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的实施过程中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有效开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备课组长要有良好的组织与调控能力,一般由教学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老教师承担,在本学科中有较强的威信,组织起来大家才能听从、信服。同时备课组长要做到两个“心中有数”,一是对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特点、教学能力及性格要心中有数,以便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二是对教学内容在新的教学形式下的变革要求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把握好方向,提高备课组成员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成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集体备课的实施首先要统一进度,确定主题,根据进度确定集体备课的内容,如果没有统一的进度在实施教学时很难达到集体备课的实效。其次是共同研讨,形成方案。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集体研讨。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备人,主备人负责主讲,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与教学过程设计,提供教学素材等,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提倡每位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思想,然后确定大家相对一致的预案,这种交流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获得进步的过程。如果不能达成统一,则可选择一个大多数教师认可的方案去实施,在实施后再进行二次备课。最后是课堂实践,跟踪会诊。课堂是集体备课的成果的实践战场,每个教师根据集体备课形成的统一方案实施教学,但这种统一不是非要按照备课组的要求统一目标、案、统一作业、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做适当调整,如,班级学生基础不同所确定的教学重难点也不同,那种不考虑学生实际而一味实施教学的做法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教师也会失去自己的风格。备课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去相互听课,了解集体备课在课堂中的实施情况,每个教师自己实施的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自己有何体会,在二次备课可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备课组长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会诊。
四、效果反馈
每次集体备课、上课以后都应该有反馈,上课的效果如何,集体备课的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等,备课组可再次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备课,这不仅是对本次集体备课效果的反馈,同时也是使这次备课更加完善。不少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集体备课以后就到此结束,至于实施效果如何很少关注,这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集体备课,也是一次不完美的集体备课。为了检验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效果反馈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就是一些教师提倡的二次备课,这会让本次备课更加完善与具有实效性。因此,二次甚至三次备课对第一次集体备课的效果反馈是很有必要的。建议教师在上课以后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最好能记录下来,作为二次备课的讨论点,在二次备课时也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高中语文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实施后,集体备课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但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制度不健全
目前,高中语文的集体备课缺乏制度保障,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不健全。笔者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的语文集体备课制度只有备课形式的规定和要求,如时间的规定、地点的规定、参加的规定等简单的制度。许多学校的备课制度挂上了墙,但对集体备课的内容的要求、集体备课的评价和检查、集体备课主讲人的安排与责任等内容的规定还很简单,没有细化的要求。同时,一旦遇上学校大的集体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组的活动就不能得到保证。由于时间难以协调,有时候只好将集体备课改成分散备课,采取网上汇总的办法,把个人的备课意见每次集中给一个老师去整理成集体备课的学案。这种方式缺乏教师集体备课研究智慧和集中讨论的环节。
(二)合作意识缺失,合作流于形式
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由于语文教学水平和经验的局限,许多老师在备课中的认识会有很大的差异。在升学的压力下,要所有的老师在集体备课中都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教学意见,还有很大的难度,有少数教师担心自己的经验被年轻老师学去,在发言中总是有所保留。
(三)集体备课成为少数教师的讲堂
集体备课活动中经常见到少数教师发言,其他教师则很少发言甚至沉默。究其原因,有的教师是因为怕讲不好被其他教师耻笑,不敢发表意见;有的教师是因为怕被其他教师超越,不愿发表意见;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和奖惩体制,使得教师不得不权衡竞争与合作;许多学校尽管意识到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也建立了相关的备课与集体备课制度,但机械地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案、统一作业,学进度,不去评价备课的实际效果,使集体备课成为检查和学进度的手段,降低了集中备课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
(一)集体备课活动要有明确要求
集体备课并不是简单地把老师组织起来就可以的,要从集体备课的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评价过程中抓好每一个环节。第一,教师要了解备课内容。让每一个教师在备课前就知道备课的内容,了解集体备课的要求,是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前提。一般来说,集体备课并不是孤立的备课过程,其应该是在个人分散自治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从备课的过程上来看,集体备课应该是个人备课的整合。是在教师个人自主独立备课和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教师之间进行的二次专业探讨、交流和合作。从备课的过程和结果上来看,集体备课应该具备两个特性:一是集体备课是个人备课的总结和整合。集体备课是以教师个体在教学前所做的教学准备为基础的,教师只有充分准备,很好地收集教学资料,集体备课时才能有话可说;二是集体备课是固定的备课内容。集体备课必须有特定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的集体研讨。通过集体讨论把个人的意见集中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案例。把专家和名教师的典型课例变成自己的教学课案。第二,充分调动教师集体备课的主动性。集体备课是一个集体行为,不能搞成骨干教师的集体备课,要调动每一个成员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集体备课的参与性不够是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中,年轻教师参与度不够是一个普遍现象。集体备课成为老教师的讲台,年轻教师基本没有话语权。在调查中发现,有少数年轻老师在集体备课的讨论中很少发言,还有的老师一年中没有一次担任过主讲老师。调动每一个老师在集体讨论中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是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发挥骨干教师和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中的骨干作用。每一个老师都能参与是集体备课有效性的中条件,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也是提高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条件。从集体备课的要求来看,首先要调动全体教师的主动性,在大家都能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再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这二者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缺一不可的相互联系的两个必要条件。
(二)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要有效设计
关键词:初中数学;备课;反思;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39-01
教师要想上好课,首先就要备好课,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如何备课才算是备好课呢?近二十年教学实践,经历了从抄教案,到后来的网上拿来主义,到新课改实施后的集体备课,对各种备课方式有了一些思考。
一、点线面体
记得刚工作时,每逢开学,教导主任除发给我们教材外,还发了一本教学参考书和一本参考教案(一般都是名家编写)。不少教师说,这本参考教案作用可大了,以后备课时把它抄下来,任务就完成了。抄的时候字迹一定要工整,内容要抄全,这样期末考核时肯定不会扣分。这样的抄教案方式,贯穿在我参加工作三年多的教学生涯中。当时觉得,繁重的备课占用了我们教师大量的时间。现在想来,这种抄教案除了当时的大环境影响,与自己对教学尚未入门,对自身专业发展要求不高也有很大关系。这样的备课方式,还没有找到备课的“真核”。我认为,备课按照认识层面的高低可以分成点、线、面、体四个阶段。在“点”的阶段,教师对各章教学内容仅知道它是什么,涉及的知识点如何解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用老校长的话说就是你比学生多学了一堂课。通过研究教材,教师能知道一个知识点与本章节教学内容的联系,知道所教的内容对后面教学的意义,备课时能前后连贯,对例题进行一题多变,一图多换,这算进入了“线”的阶段。教师通过备课,不仅能联系本单元,还能联系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知道所教内容在整个初中阶段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初中数学中同一领域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同一个主题或单元学习内容的相关度很高),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把握住教科书的知识体系,这算是进入“面”的层次备课。当我们教师能按照新课程标准,对教材整体把握,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更多去关注学生的学,围绕学生学发展区设计教案,这算是进入“体”的境界。著名特级教师孙维刚认为数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他的“结构教学法”就是进入“体”的层面备课的最好诠释。而这也是我们教师备课的应然选择。
二、1+1>2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个章节、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思维碰撞,帮助教师加深教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在新课改背景下,大多数学校采用集体备课形式,不少教师会照着集体备课教案上课。客观地说,它能大面积地减少废课、弱课,但因为所教班级、学生存在差异,照搬集体备课教案,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当然,有一种不经过讨论,让每个老师备一个章节,最后凑成一个学期数学组集体备课教案的做法,纯粹是走形式主义路线,是要坚决摒弃的。在实践中,我们采用“磨课”式集体备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的方法是就某一章节让一人主备课,其他教师提出参考意见,主备课者综合大家的意见执教一节课,全体备课组人员在听课后再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根据修改后的教案结合本班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这种集体备课经过教师智慧碰撞,有了多轮“头脑风暴”,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又给执教者针对班级实际留下了足够的创造空间,产生了集体备课1+1>2的化学反应。备课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以及学生练习等诸多因素。作为主备课者,要在备课时连线成面,对本章节知识结构有较清晰的认识,能结合教参、网络等资源提出自己执教思路。实践证明,主备者设计的教案越具有开放性,参与备课者对教学设计中课堂提问的深度、难度、跨度、密度、梯度、角度思考越全面,备课成效越高。因为我们的所有备课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有意义的课堂提问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把教学引向深入,对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有很大作用。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备课,根据学生“学”的特点,设计教的方式,是最接近教育本原的。
三、我思故我在
数学家笛卡尔(R.Descartes)说:“我思故我在。”我们不少教师注重于课前和课中备课,但对于课后的教学反思,教案改写还不够重视,其实这也是备课的一种方式,属于有生命力的生态备课。这样的备课(实践后的反思、调整、再出发)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作用是巨大的。一堂课上完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课堂实施方案做一番比较,看看哪些地方是课堂生成的,效果如何,反思这堂课教学亮点在哪里,学生学习收获在哪里,还有哪些改进之处。可以在备课笔记上写出贴切的“教后记”(可长可短),把这些“教后记”整理出来,就是最鲜活的教育科研资料,它接地气,有实践指导价值。随着多轮教学,教师对同一内容的教学会积累大量的经验、教训,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使有效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这样的反思式备课,为每一位教师成为一名真正的名师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摘 要】现行的集体备课把教学过程 “规范化”,教学思路统一化,不利于教师成长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应是灵活多样,更具个性化的,不是集体备课操作出来的三维目标的简单堆砌。语文教师应根据此特点科学独立备课,尊重语文教学规律,让教学更具个性,更有利于学生发展。
【关键词】集体备课;独立备课;尊重;个性化;师生发展
随着教改的深入,多媒体教学更多地被引进课堂,渐渐地,在许多学校流行起了一种叫“集体备课”的制度。这一做法,还常被提升到课改成果的高度,不断推广,而且受到许多老师的欢迎,特别是语文老师。于是,同一学校的同一年级的语文学科,教师都是用相同教材,规定同一进度,甚至使用同一课件上课。集体备课就这样把教学过程 “规范化”,教学思路统一化。试问,这样的教学,教师角色会是什么?邯郸学步似的模仿者,还是别人思想的搬运工?
备课应该是教师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是重中之重。只有备好课,才能逸于课前,无事与课后。备课这环节做好了,教学效果也才会更好。教师如果能在备好教材的同时备好学生,结合学生实际调整教法,那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语文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人文因素比其他学科更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更灵活多样,更具个性化,而不是集体备课操作出来的三维目标的简单堆砌。
按照理想的设计,集体备课应该是基于教师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对个体备课成果进行分析讨论,最终使这一成果得到提升和完善的创造性活动。如果是按照这一制度安排并使之完善,那么集体备课自然是一种比较圆满的。可事实是,许多学校把集体备课简单理解为教师的分工合作,把课改的这一先进经验“解构”、“糟蹋”得面目全非,这样的做法,说得不客气点,是引导教师队伍集体“渎职。”集体备课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许多老师甚至包括语文教研组,从中找到了可以省时省事的办法:同一级教语文的几个教师,不必每人都去备一学期要上的所有课文,而是分工,一人一单元或是一人几课,等各人备好以后再来分别进行讨论,这还是比较认真的。更有胜者,一个教研组把任务分给每个教师,让教师各自备完分给自己的那几课后,把教案直接复印分发,或是直接将课件、教案发到其他教师的邮箱中。课前,认真点的老师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下修改再用于教学,但也有一些老师干脆就来个“照本宣科”了。面对这一现状,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能意识到这样的“集体备课”省是省事了,但我们离文本却越来越远,根本谈不上语文教师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更谈不上个性化教学。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成长及教学风格的形成主要是伴随着独立备课实现的。教师的独立备课是个人专业发展必经途径,也是教师教学个性及教学风格形成必要条件,更是对学生的尊重,对教师职业的尊重。
语文教师备好课应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否则,你怎样进入自己教的班级?要上好语文课,就必然要涉及到教师对教材的阅读、理解、分析,要带着属于自己的“这一群”学生走进教材,就必然要对“这一群”学生有全面的了解,才能进一步采取合适的属于“这一群”的教学策略。每个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带着自己对教材的不同于其他人的完全个性化的解读,考虑所教的“这一群”也是与其他班级完全不一样的学生,而且“这一群”每天都处在发展变化中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备课与教学生成的环节中面对的一切都是“动态生成”的,如果你没有属于对“这一群”精心备课,怎么能顺利地走进语文课堂?假如我们用同一模式的教学方案代替教师的个性化解读与教学的独立设计,那么,语文教师的工作岂不是可以被机器代替?或者至少可以说,让一个教师顶上一个年级的语文教学也是可行的?试想,语文教师的个性在这样的“集体备课”中被“埋没”,我们的学生怎么谈得上学习的个性和创造性?
面对现状,作为语文教师,要选择在教学领域里做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在教学中凸显你的个性,尊重你的职业和学生,坚持独立备课,坚守自我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种独立可以是完全脱离于现行的“集体备课”外的独立,也可以是“折其中”,在个体与集体之间寻求平衡点,让“个体”与“集体”不产生明显冲突的一种“独立”。
语文教师的独立备课,要求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课改对备课的要求。课改怎么改,都是要求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充分借助课堂这个公共空间,语文的教材“这个特殊的例子”,解决一些共性的语文问题。而教的过程,关键在于教师引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向思维的纵深,攀登思维的高度。这一过程就要求老师要结合自己所带的“那一群”实际,独立备课,才能更好地带领他们独立地去发现、去思考。加之,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是编者在浩如烟海的文章中精选出来的,都有其目的和道理,语文教师只有在独立备课时一遍一遍地读文章,深思考,细分析,揣摩并正确理解文本,自己亲近语言文字,才能最终带领学生更好地亲近文本,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我们应该看得到,独立备课过程,教师也是在不断地成长的。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是从总结上一堂课的经验开始的,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考虑上堂课自己对教材的解读程度如何,对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把握如何等,这些问题,又会促使教师不断地反思教学,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反思,也会发现自身专业上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这样,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品。教师的专业水品提高了,也会反过来促进教学。
其次,语文教师要能正确处理集体备课与独立备课的关系,在二者的基础上找到以平衡点。应清楚地知道,集体备课必须是建立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没有教师的独立备课这一前提,一切集体备课都只能是分工合作。如果稍认真些的做法,集体备课一般会在大家对教材的认识达成一个共识后,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教学方案。但这个方案仅只是一个教学的行动纲领,它还需要语文教师在这个纲领要求下进行修改,取集体智慧之长,综合自身教学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再不断改进、完善,使教学设计真正体现自我教学个性及风格,真正为“这一群”服务。这种改进和完善,不仅是体现在备课中,也渗透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
最后,语文教师在独立备课时应多一份个性化的思考与创造。现在语文教师可依赖的教学资源很多,教参、教案以及网上的名师课堂视频,但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备课与教案不可简单划等号。一个真正“用教材教书”的语文老师,绝不会把备课看成是从教参到教案的过程。语文教师的备课更多是在调动自己以往知识积累,对语文知识进行再次的筛选与整合,这一过程,也是语文教师对文本的一个个性化的思考与再创造的过程。没有这一过程,就谈不上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较之于所谓的“集体备课”,独立备课的工作是繁重的,过程是艰辛的,但这一过程,因为有教师个性化的成分,它一方面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独立备课,是对语文教学的尊重。
参考文献
一、集体备课概述
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教师团队为纽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文案。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或不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平等交流,积极探讨,集体研究,合作攻关,达成共识,真正实现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集体备课主要有两种操作模式:其一,整体提高模式,主要包括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交流反思五个环节。该模式主要应用于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之中,该模式有多名执教教师,目的是促进该年级该学科内所有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其二,个案辅导模式,主要包括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课堂跟踪、课后交流五个环节。个案辅导模式主要应用在跨年级教师的备课之中,该模式的执教教师只有一名,目的是促进主备课的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学校集体备课的实施流程
本研究所选取的×学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一所农村小学,学校每个年级同一学科的执教教师大多是同一名教师,因此,×学校采用的是集体备课中的个案辅导模式,并追加了一个教后反思环节,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课堂跟踪、课后交流和教后反思六个环节。
1.个人初备
×学校每次备课选定一名特岗教师作为主备课教师,其他教师作为辅备课教师,备课内容是该主备课教师下一周的教学内容。集体备课活动由教研组组长提前通知该学科全体教师在备课前认真研读教材、课程标准,思考教学思路和课堂教学设计,形成自己的教法。
主备课特岗教师要确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做深入的思考和设计,包括对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对学生能力和已有经验的细致分析,最后形成教学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辅备课教师在集体研讨前必须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初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在接到主备课特岗教师的教学设计后,要认真推敲,并就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辅备课教师可以通过旁注、圈点,对知识点进行解说和教学方法更换,也可以通过一个小教学环节的调整,一个大教学板块的变动,或者是一个教学步骤的细化,对主备课特岗教师的教学设计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2.集体研讨
研讨的中心内容主要包括:先由主备课教师进行说课,围绕自身钻研教材、分析学生、资源利用等备课的各环节逐一讲述自己的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说课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环节。然后由辅备课教师共同研讨、集体交流,各抒己见,补充完善。最后由主备课教师根据研讨意见结果,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在研讨的过程中,还要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力争每次集体备课既形成备课教案,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这是特岗教师向有经验教师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特岗教师专业入门的最佳途径。
3.二次备课
集体交流之后,主备课特岗教师综合集体的意见和建议,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整理,形成二次教学设计。
4.课堂跟踪
主备课特岗教师将二次教学设计应用于课堂实践教学中。辅备课教师同时跟踪旁听,对二次教学设计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记录。
5.课后交流
在二次教学设计应用后,主备课特岗教师和辅备课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想法进行即时交流探讨。辅备课教师要指出本节课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还有哪些不足,鼓励主备课特岗教师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帮助其逐渐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
6.教后反思
课后主备课特岗教师可通过反思的方式对自己做出评价,并根据实际教学效果拟定课后教学反思。反思要求在分析、总结这堂课的基础上及时修正备课教案,使教案精益求精,更加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
×学校通过实施集体备课,在短期内特岗教师明显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正如访谈中一位特岗教师所言“集体备课引领着我尽快踏入了教师行业之门”。
三、集体备课对特岗教师专业入门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特岗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水平的意识
集体备课要求主备课教师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如在个人初备环节,主备课特岗教师要达到深入分析教材、分析学情,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板书等教学常规内容,必须明确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而在特岗教师中,有部分是非师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不高。因此集体备课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同时,集体备课也可以帮助师范专业毕业的特岗教师回顾已有的教育理论,温故知新。
2.有利于培养特岗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
肖川博士说过:“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在实践岗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及时地进行教学的调控,矫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学、教统一。在集体备课各个环节中,特岗教师都要及时做出相应的反思:在初备阶段,主要是对自己个人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在集体研讨阶段,在集体讨论、交流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重新审视,并根据集体的意见做出修正和完善;在课后交流阶段,对自己教学方案实施后的教师集体的评价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进行再审视。及时的自我反思,有利于提高特岗教师的教学水平。
3.有利于培养特岗教师的科研能力
集体备课实际上就是一种如何完善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它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和最有效的问题。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由于集体智慧的交流而得到认识上的结晶,这种认识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集体备课中主要是挖掘主备课特岗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并设法予以解决,这就要求主备课特岗教师要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学习和研究。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研究,有助于提高特岗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逐渐使自己不仅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学的实践者,而且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学的研究者。因此,集体备课有利于培养特岗教师科研的意识。
4.有利于培养特岗教师的合作精神
集体备课,是一个集体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综合学习活动。因此集体备课还有助于形成特岗教师的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