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49: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促进科技和金融相结合,根据国家和省有关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文件精神,制订如下若干意见。
一、支持科技型企业进行债权融资
1.建立成长型科技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推进“科技银行”试点。
市政府设立科技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支持合作银行主要是科技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合作银行向推荐企业发放贷款形成逾期的,风险基金按照一定比例代偿,同时由合作银行依法对贷款企业进行追偿。
支持设立科技支行。科技支行要有专门的经营场所、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要创新金融产品,单列贷款计划,单设信贷审批权限和流程,实行相对独立的管理、核算和风险控制,建立单独的考核激励机制。
由市财政局牵头实施《市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成长型科技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实施意见》;由市银监局和人民银行牵头制订并实施《市科技支行建设发展管理办法》。
2.促进金融产品创新。鼓励支持银行特别是科技支行积极开展期权贷款、订单贷款、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新型信贷业务。通过政、银、担、投、税等部门联动,风险共担,拓展新型贷款业务。进行科技保险试点,设立科技保险补贴专项资金,对保险费进行适当补贴。进行科技借款试点,促进科技经费的滚动使用。
由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牵头实施《市专利权质押贷款实施意见》和《市科技保险费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科技局牵头实施《市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委托借款管理暂行办法》。
3.积极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鼓励和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特别是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向科技型企业放贷。推动银行、国有担保机构或政府支持的担保机构等与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合作。
4.鼓励支持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担保贷款。不断壮大高新区和武进区的国有担保公司。发挥新兴产业科技担保引导资金的作用,加强对合作担保公司的考核。
由市财政局、发改委牵头实施《市新兴产业科技担保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5.鼓励支持科技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资。鼓励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债券和中期票据。对为科技型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服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奖励。
由市财政局、科技局牵头实施《市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引导暂行办法》。
二、支持科技型企业进行股权融资
6.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支持国家高新区进行“拨改投”试点。发挥天使基金和创投引导基金的作用。进一步扩大龙城英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加大对领军人才创业企业的股权投资力度。鼓励支持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科教城。
由市科技局牵头制订并实施《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由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牵头实施《市龙城英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由市科教城管委会牵头制订并实施《市关于支持科教城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发展的意见》。
7.鼓励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积极落实企业上市的各项扶持政策,集成各类科技、产业、税收、土地等政策,对拟上市企业给予重点支持,推进更多科技型企业上市。
由市金融办牵头实施《市关于促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
三、构筑科技金融的机制和平台
8.财政资金引导科技金融发展。由金融办、财政局和科技局负责,每年对科技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对财政支持科技金融各项政策措施进行评估、考核,确立财政资金的投入、评估和退出机制。
9.建立科技金融的服务和展示平台。分别在高新区和武进区(科教城)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提供服务,积累经验。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贷平台。
10.引进和培养科技金融领军人才。在“龙城英才计划”中增加金融领军人才专项。依托龙头科技金融企业引进科技金融人才。
由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金融办和财政局牵头制订实施《市关于实施金融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的意见》。
一、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客观性
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业科技园区功能体现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大大拉近了科研与市场之间的距离,科技人员可以亲自到生产第一线了解高新技术及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从而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过程。具体体现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功能上:一是试验效应。通过在园区内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进行试验示范,摸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运行模式,找出成果转化的限制因素,从而总结出适合当地条件的行之有效的高新技术转化运行机制。二是示范推广效应。农业新成果、新技术一旦获得成功,农民看到了效益,就会争相采用,从而起到了不推自广的作用。三是培训教育效应。通过示范、参观博览、现场培训造就一批具有一定科学水平、了解市场信息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从而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的构想
1、搞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搞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提高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既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注重超前性、示范性和先导性,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贪大求洋,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农业高新技术的成熟度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从加速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升级和调整的高度出发,制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园的发展规划。作为科技园区的主要内容,予以重点突破,避免雷同重复建设。一是在园区摆放上,要选择一些农业科技力量雄厚,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基础好,有独创性技术新成果的地区,作为农业科技园的选项区,发挥区域优势,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发展格局。二是研究的方向应体现超前性和示范推广性,在技术水平和生产适用的两个方面为21世纪农业发展提供成熟的模式。
2、明确科技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科技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提高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带动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地指导农村和农业工作。因此,在建园方向上,要按照“农科教、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园模式。在指导思想上,要以高科技成果转化为先导,以“高效益”作为农业科技园的发展前提,以示范、创新和技术辐射为纽带,牢固树立农业科技园为实现我市农业综合开发持续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村建设持续发展服务的思想。要注重农业科技园建设与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与开拓市场结合,与壮大龙头企业结合,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结合,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农民对农业高新技术的多样化需求。要本着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来选择合适的项目。
3、选择高效的农业项目。以市场为导向选择高效的农业项目,提高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从科技园区达到高效稳定发展的角度看,在选择项目上必须面向市场,选择高效的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一是选市场潜力大,技术成熟,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二是选经过专家论证,且经过中试进入产业化推广的项目。除此之外,首先还要考虑投资的项目所生产出的产品是否有市场需求和消费。其次,要考虑该项目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和生态条件,第三要考虑产品开发前景,必须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市场预测分析,以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
4、建立农业科技园的创新机制。建立农业科技园的创新机制,提高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从实践和借鉴外地经验看,目前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生产经营中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配套政策、没有与生产和经营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投入不足影响了农业科技园区的自身发展。在这方面河南省许昌市科技园建设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上,实行“四制”运行新机制,即:“投资业主制、运行公司制、科技推广承包制,联系农户合同制”。为促进园区健康发展,建议有关部门需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一套符合实际并且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如科技园区建设用地与土地流转政策,税收与金融扶持政策,鼓励科技人员进行园区创业政策,招商引资建园区政策,增加园区建设投入的政策等等,以调动社会各界大力兴办农业科技园区的积极性。
作者:柴金成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办法》明确在思明区纳税的以下企业方申请研发资金资助:经市科技局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从事通信技术服务和集成电路设计经营,且取得相关许可证或双软证书的企业,经厦门市动漫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认定为“厦门市动漫企业”;经区政府认定的“总部型企业”和“上市后备企业”;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计划以及省“6·18”专项资金资助的企业;经批准的科技型单位等。
其研发资金资助方式分为奖励扶持、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
获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办法》规定的奖励扶持方式,主要以支持企业设立且经认定批准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省级分别一次性给予奖励200万元、100万元,其他市级以上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100万元。企业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和省“6·18”专项资金资助,一次性给予所获资助资金的等额奖励。
对于首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性型服务企业认定,一次性奖励10万元;获得省、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认定,一次性奖励10万元;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认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办法》还对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自授权之日起一年内由专利所有人提出申请,一次性奖励5000元。
《办法》还鼓励两岸人才交流,对企业引进台湾博士开展博士后研究、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一年累计在企业工作六个月(含)以上且业绩考核合格,每人每年可获得3万元奖励。
鼓励大学生入驻科技园创业
《办法》的无偿资助政策鼓励软件、云计算、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新兴产业发展,对企业借助外力,联合高校院所攻克关键技术瓶颈,经专家评估获得立项后,按照评估的难度系数(0.1-1.0)予以不超过100万元的资助。该项资助全区年使用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
按照国家和省、市政策,《办法》鼓励区属部门和街道新建或改、扩建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建园区使用面积10000平方米(含)以上的,资助100万元;新建园区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含)以上的,资助50万元;改、扩建园区按其新购研发仪器设备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资助。
《办法》还支持“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每年给予10万元运营经费补助;大学生入园创业且纳税登记在思明区,办公场所在200平方米(含)以内的,按每月每平方米5元的标准补助三年。
科技创新贷款最高贴息500万元
《办法》规定,思明区纳税单位按照《思明区科技创新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向相关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创新项目研发及其转化,可获得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贷款贴息,贴息总额不超过企业实际支付的贷款利息。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平衡计分卡;效益评价
引言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方向过渡,作为现代集约型农业示范窗口的农业科技园区应运而生,并呈快速发展的势头。农业科技园区实质上是一个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立足于本地资源开发和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体系配置要素和科学管理,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建立起的科技先导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广东的深圳通过在宝安区建立大面积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区,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现已形成了种、养、加一体化的综合生产体系,成为面向港澳和东南亚国家的创汇农业生产基地。山东省利用农业科技园区的组培室或组培中心进行甘薯、马铃薯脱毒组培快繁,向广大农民提供优良种苗,大幅度提高了单产。
但是,也有很多的园区在赔钱,还有就是在使用效益上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对新安县等13个农业示范园区效益情况的审计调查表明:发现项目运行和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项目缺乏整体规划,前期固定资产投入大而后续配套设施跟不上,一些在建项目由于缺少资金而无法完成。如新安县金土地农业科技示范园2000年开工建设,建成的3个花卉温室大棚,由于锅炉供热不足保证不了冬季的生产,33个简易大棚基本处于半闲置状态,该园区累计亏损129万元。二是部分示范园区规模小。如临颍县超过2000亩的园区只有一个,最小的园区仅占地100亩,按品种种植面积计算,最大的园区平均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不过200亩,小的园区平均每个品种只有10亩,未形成规模优势。三是个别园区经营差,甚至倒闭,起不到示范带动作用。如上蔡县东珠科技示范园成立于1995年,主营温棚蔬菜种植,至2002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1033万元,该公司于2002年倒闭,所建蔬菜温棚现全部废弃,造成银行贷款难以收回和财政资金的浪费。”
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加强对农业科技园区宏观管理和监督,引导其健康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这就需要对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效益审计,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指导和管理依据,从而引导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科学、健康发展。通过用平衡计分卡对农业科技园区进行效益评价,引导园区做好战略规划,加强管理,使其科技兴农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对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农村的经济增长方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农业科技园区效益评价程序
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审计评价中,平衡计分卡是作为一种审计工具和手段而被运用于审计操作过程中的。审计人员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首先确定的是审计总体目标。这个总体目标对于项目来讲,可能是人大立法的目标,也可能是可行性研究确定的目标,或项目章程宗旨规定的目标,还可能是专家建议的目标。政府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目标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展示现代农业科技1,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农业科技园区绩效审计的平衡计分卡应先从客户人手,其次再设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及其财务类指标,当然财务类指标包括成本和效益类指标。然后将审计总体目标分解为平衡计分卡的各个层面的分目标,并按照KPI设计原则设计具体指标。这些具体指标可以是定量指标,也可以是定性指标目标值(可以参考标杆),在此基础上计算、统计指标值,对指标值结合目标值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其是否有利于园区目标的实现,最终形成审计意见。
二、确定农业科技园区的战略愿景
农业科技园区有不同的模式,有以山东省寿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企业化”运行模式,有以河南省许昌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代表的“农业技术推广创新”运行模式,有以武汉南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代表的“农业科技企业孵化”运行模式和以四川省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代表的“特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运行模式等。由于这些园区的运行模式不同,可能短期战略愿景也会有所不同。
农业科技园区是新时期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小康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农业科技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所以我们把农业科技园区的战略愿景定位为:增加周边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当然园区的模式不同,不同的园区,其指标体系可能会差别很大。本文以“特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为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三、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指标设计时的考虑
在设计中存在到底是把客户指标放在最前面,还是把财务指标放在最前面的问题,也就是农业科技园区的经济职能重要,还是公共方面的职能是最重要的问题。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个组织,这些年被频频曝光的主要原因都是其经济效益不好,可见,其经济层面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项政府投资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因此对农业科技园区要求有经济效益是合理的,是必需的。只有农业科技园区的经济效益好,才能对周边农村、农民产生带动作用,增加农民就业,农民才会满意。因此顾客层面的目标应该是第一位的。
再则,本文的研究范围是政府投资的园区。应该站在政府的立场对其进行评价,所以要把园区服务质量放在首位;而园区成本效益,园区内部管理过程,园区学习和成长共同推动园区服务质量,驱动其提高服务质量。
(二)具体指标体系
依据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来构建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说明如下:
1、园区服务质量指标
主要是用来反映组织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是从顾客角度计量管理者业绩,是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顾客包括企业,农户,周边农民。顾客层面的指标可以是,社会贡献率,园区道路及交通状况,园区内企业数量,园区内大企业数量,新入园企业数量,来园区参观、学习人数(主要针对示范性园区),园区聘请专家数等。
社会贡献率=(园区上缴利税额+园区工资总额+园区企业净利润)/园区平均资产总额×100%。社会贡献率既可以反映园区企业的上缴利税情况等,又可以反映园区对周边农民增加收入,增加就业的情况。而园区内企业数量可以从侧面反映园区管理以及园区基础设施。因为如果园区基础设施比较好,配套比较全,入园企业就会比较多。如果园区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不好的话,企业也可能会选择用脚投票,离开园区;或者用手投票,选择在一些配套设施比较好的园区来投资,所以园区内企业数量可以作为反映顾客(企业)对园区满意度的一个指标。而园区内大企业数量则可以作为它的修正指标。示范性园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科技示范功能,所以来园区参观、学习的人数可以反映示范方面的作用如何。
2、园区成本效益指标
借鉴基隆港务局的做法,本层面针对股东的期望来确定战略目标。采用从上到下的方式,从财务层面策略开始着手,可以平衡各方冲突力量,达成最终股东价值提升。农业科技园区的股东可分为政府、科研部门、企业、农户、周边农民等。所以,财务层面的指标可以是,销售利润率,园区劳动生产率,园区土地生产率,园区投入产出比,辐射区农民增收情况。其中销售利润率可以从侧面反映园区的产品的附加值。园区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园区投入产出比都是用来评价园区效率方面的指标。辐射区农民增收情况则是反映农业科技园区对周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
销售利润率=园区企业净利润/园区企业销售额
园区劳动生产率=(园区工业增加值+园区农业产值)/平均工人数
园区土地生产率=(园区工业增加值+园区农业产值)/平均面积
园区投入产出比=园区新增利润总额/园区新增资产总额
辐射区农民增收率=(辐射区农民年收入-建设园区前农民年收入)/建设园区前农民收入
3、园区内部管理过程指标
良好的内部管理过程是保证农业科技园区发挥高绩效的基础。过程是指取得投入、生产(创造)产出或实现成果的方式。对于投入而言,好的过程意味着严格地遵循获得和使用投入方面的规则。
由于蒋和平在《农业科技园建设和管理的误区》中提出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园区建设完成之后政府没有及时的退出,对园区的干涉过多,导致政企不分,没有完成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的转化。各地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都规定园区要实施企业化运营,因此我们选择园区是否实施企业化运营作为管理过程指标的一个方面。具体包括:园区是否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置相关机构,园区管理人员是否实行公开招聘,园区是否有健全的人员激励机制。
园区指南规定园区需要有网络接入(INTERNET)等设备。信息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管理,所以选者园区信息化程度作为管理过程指标的一个方面。具体可以是:园区管理人员计算机覆盖率,园区管委会是否使用管理园内企业的软件,园区是否有园区企业交流平台。
另外我们选择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员工素质作为间接指标。园区管理委员会的人员素质越高的话,可能更能提供高效的服务。
4、园区学习和发展指标
这个方面主要用于评价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掌握在人才手中,所以我们在评价学习以及成长方面必须有人才方面的指标。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环境的可持续性,所以环境方面的指标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技术推广规模和面积,园区科技进步贡献率,园区绿色产品比率以及园区信息化普及率都与园区的将来悉悉相关,关乎园区未来的发展。
园区学习和发展层面的具体指标包括关于人才方面的指标和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以及其他指标。关于人才方面的指标包括园区内大学毕业人数比率,园区技术培训情况,园区内高级职称科技人员数量,农业技术人员比重。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包括废弃物排放,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农药残留,灌溉水质量,地下水质量,园区生态环境项目实施数量。其他指标包括,技术推广规模或面积,园区科技进步贡献率,园区绿色产品比率,园区信息化普及率。
四、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评价的优劣分析
(一)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评价之利
1、增加评价的价值。前人的研究都是侧重于对结果的评价。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一个维度是园区内部管理过程指标,这样将审计过程前移,能够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因管理过程的不科学或者是决策的不科学而导致的损失,从而增加了评价的价值。
为进一步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实施意见》(珠字[*]8号),认真做好设立和发展*市大学科技园有关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根据当前的政策条件和现实基础,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要在遵循“整合资源、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避风险、效益优先”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和高效利用大学园区和*高新区的现有创新资源,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和市适用于唐家湾地区各类政策的叠加优势,先建分散园区,后建核心园区。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发挥园区建设主体和园内研发机构、企业的作用,以市场化方式运作,不断提高综合效益。要在园区规划、管理协调和政策配套等方面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保护大学科技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给予积极鼓励和扶持,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园区建设风险。
二、功能和产业定位
*大学科技园是以*大学园区、数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一批共性技术平台为依托,将大学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投资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以“园中园”方式在唐家湾地区的*高新区范围内建立的,以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为主要功能的科技创新产业园。大学科技园是科技创新的平台、科技型企业的孵化基地、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的场所及高新技术产业催化辐射的源头。
*大学科技园的产业选择,要综合考虑我市的产业发展基础、各大学的优势学科和研究方向,优先发展对我市产业能形成有效对接、补充、提升和引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今后的产业发展应相对集中在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与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等领域,以及配套完备、个性化和高水平的科技服务业。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和产业定位,尽快制定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并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产业指导目录。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第一阶段,通过两到三年的建设和发展,利用唐家湾地区的现有资源,努力把*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创业环境宽松、服务支撑体系完备、创新气息浓郁、区域特色鲜明的分散式园区(这一阶段可特称为*市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基地),吸引大学特别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研究机构入园。第二阶段,经过两到三年的发展,在各园区建设主体取得共识的前提下,集中优势资源,逐步把大学科技园发展成为在*高新区范围内拥有固定区域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完备的“核心区”。第三阶段,在“核心区”辐射带动下,再经过三到五年的发展,使整个唐家湾地区成为能够提供全系列孵化环境和全程创业创新服务,园区单位产出和人均绿色GDP最高,聚集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最多,创新活力最强,创业活动最活跃,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核心区+产学研基地”的“多校一园”形式的科技创新产业园区。
(二)具体目标。经过七到十年的发展,*大学科技园能够吸引大批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以不同形式入园,发展一批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一批以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的研发团队,争取以整体园区的形式和“多校一园”的模式跻身于国家大学科技园行列。
四、建设模式
按照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首先整合大学园区及科技创新海岸区域范围内的现有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大学园区各高校和清华科技园、新经济资源开发港、南方软件园、民营科技园、广东*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孵化基地的办公场所、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设施与服务等资源,建设“*市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基地”(以下简称产学研基地)。当现有资源和条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或各主体高校形成高度共识及一致要求时,再根据有关政策,在*高新区范围内已规划预留的固定区域,以园中园的形式建设官、产、学、研、资、介有效结合,集高校师生和科技人员创业、项目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企业孵化与成长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学科技园“核心区”,将大学科技园由“产学研基地”提升为“核心区+产学研基地”的“多校一园”形式的科技创新产业园区,使其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又一新的引擎。
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以项目为核心,根据项目的成熟度和产业类型,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对尚处于中试和孵化阶段的科技项目和创业企业,优先安排到五大孵化基地(南方软件园、清华科技园、哈工大新经济资源港、民营科技园和广东*高科技成果产业示范基地),享受孵化器的相关优惠政策;对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和可以大规模投产的项目,特别是大学产业部门(或大学控股)准备设立的技术成熟且拥有投资能力和用地要求的项目,优先安排到大学科技园“核心区”和“产学研基地”范围内。相关高校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按规定在*建立分园,也属*大学科技园的组成部分,都可享受*高新区、大学园区和大学科技园的多重政策优惠。
政府通过成立由市主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大学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对*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运作进行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和资金扶持,并推动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五、建设主体与管理运行模式
*大学科技园建设主体是入园各高校。在大学科技园处于“产学研基地”阶段时,各高校入园实体可在市大学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协调和宏观管理的框架下,在*高新区内租赁、建设研发与生产场所,开展科研、生产及科技服务等活动,实行市场运作,自主管理。新建用地的选址和布局要考虑与未来“核心区”建设相衔接,鼓励各高校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核心区”设立分园或建设产学研基地。当大学科技园发展到集中式“核心区”阶段时,各主体高校可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联合成立或确定管理运行机构,对“核心区”实施统一管理。在选择和确定投资主体时,可以考虑入园高校自行投资或根据市场规则采用其他融资渠道和投资方式。
六、完善政策环境
(一)完善总体政策环境。*大学科技园处于*高新区、大学园区、科技创新海岸、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和民营科技园等各类功能区的聚集、交汇地带,由此形成的多重优惠政策叠加效应,为入园企业、项目、人才提供了在各类并存的优惠政策中优中择优的可能。在现有政策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策环境。
(二)完善孵化器发展的配套政策。企业和项目孵化是*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之一,也是该园区第一阶段建设和扶持的重点。以南方软件园、清华科技园、哈工大新经济资源港、民营科技园和广东*高科技成果产业示范基地等为骨干的孵化基地是大学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共技术与服务平台。为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功能,要针对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填补我市在企业孵化器发展方面的政策空白。政策的相关内容要涉及到孵化器认定标准(根据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认定程序、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关优惠扶持措施等。
(三)健全核心区的政策及服务环境。“核心区”建设是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关键步骤,是高校转化科研成果并使其产业化的重要平台。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公共服务环境配套:
1.用地优惠。根据《关于国内重点高等院校到我市兴办高等教育的优惠政策》(珠府[*]67)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国家土地政策以及*高新区用地管理有关规定,对已获批准的全国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各高校研究机构和各高校独资或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地价优惠,优先安排用地。
2.财税优惠。在国家政策框架内积极争取国家有关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特别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6号)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认定之日起,在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他符合条件的科技中介机构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研究制定必要的税收扶持政策;对“核心区”或企业孵化器内凡经认定的公共技术平台(重点实验室、公共实验室、工程中心、检测中心等)及重点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时期内以不同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市财政从科技研发经费中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设立主要针对扶持大学科技园科技项目的“产学研专项资金”,并与广东省用于支持产学研项目发展的专项资金联动,重点支持有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以产学研一体化为特色、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支持方式以无偿资助为主,并逐步探索以资本金投入的方式支持初创型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和产品研发的新模式。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地方引导项目也要向“核心区”内的企业倾斜。
3.投融资优惠。在*科技园“核心区”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入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资本和模式,并开拓其他投融资渠道,为园区内科技型企业的创业和成长提供长期的资金保障。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和《省实施办法》的规定,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促进土地资源科学有序利用,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本实施意见适用于省下达我市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含增减挂钩计划)。
二、对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分配,按工业用地、经营性用地(城镇建设、安置房)、其他用地三大类切块使用(独立选址、农民建房用地不在其中)。每一类按前三年使用规模占土地利用总规模的平均比例,作为今年该类土地利用计划(含增减挂钩计划500亩)的分配比例,其中工业用地占60%,共478亩;经营性用地占30%,共239亩;其他用地占10%,共80亩。
三、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原则上优先安排以下项目:
⑴利用外资的项目(注册资金实际到账不低于300万美元)
⑵手续齐全合规、亟待开工的项目
⑶土地出让金足额到位的项目
⑷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⑸符合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
⑹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项目
四、拟申报使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需由投资主体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向市发改委提出申请,由市发改委会同市国土局综合平衡分类汇总,向市政府分管市长汇报,提请分别召开有政府办、发改委、国土局、财政局、商务局、环保局、经信委、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会办会,市国土局凭市政府会办纪要按程序办理供地手续。乡镇房地产开发项目暂停新增建设用地供应。
五、工业用地计划安排到市开发区、戴南科技园区、张郭科技园区、昭阳工业园区、临城科技工业园、双蝶(周庄)工业园、民政工业园(大垛)和西郊、城东、陈堡、茅山、荻垛、竹泓、安丰、合陈等重点工业集中区。其他乡镇招引项目需新增用地计划的鼓励飞地开发,除外资外,不再供地。
[关键词]科技;高新区;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李光劭。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广西 北海 53600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7―0078―04
广西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公告审核同意,对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实施两园合并整合成立的省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是北海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北海高新区必须抢抓广西北部湾发展规划实施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高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把北海高新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特色鲜明、配套完善、产业集聚的新型园区。本文主要对园区的发展环境进行研究,提出高新区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园区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园区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和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1991年10月和2001年11月组建以来,经过多年的引资开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项目建设初具规模,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为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园区规划。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和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用地均符合北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其中:
1.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东至四川路、贵州路、云南路,南至金海岸大道,西至路,北至新世纪大道,规划面积共2663亩。该区包括四个功能小区,分别为:工业区(629亩)、配套区(695亩)、研发区(480亩)和管理区(857亩)。
2.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行一区多园的虚拟园区发展模式,规划面积1132亩。其中,(1)海洋科技园:位于北海大道和香港路交汇处,规划面积189亩,以核心企业国发公司为主体;(2)生物制药园:位于北海大道以南、湖北路以东的交汇处,规划面积340亩,以核心企业北生公司为主体;(3)软件与电子科技园:位于北海大道与路、昆明路交汇处,规划面积638亩,以核心企业银河公司为主体。
(二)产业基础。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和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合计已投入工业项目资金22.6亿元,而且各园区均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突出产业发展特色,培育产业发展优势,初步形成了各区域和园区的主导产业,呈现出科学分工、竞相发展的态势。2006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1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99亿元,出口创汇1133万美元,利税4.18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6.1%,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6.8%。其中:
1.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正五海产、安邦、加喜、大渔佬为主体的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聚发印刷公司的感光材料产业;辉煌朗洁公司“汽车三元催化转换器、摩托车尾气净化器及工业废气处理”项目的环保工程产业。随着源龙珍珠公司利用珍珠贝提取天然牛磺酸项目、正五绿色科技公司牡蛎精华素保健食品项目的开工建设,有助于形成海洋生物产业链;新未来公司的电子产业基地也将开始开发建设。
2.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软件与电子科技园:以核心企业银河公司为主体,以发展电子元器件和电力系统设备,开发和生产电力系统软件、住宅智能软件为重点,目前已构筑了以电力系统自动化及电气设备、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电子为支柱的产业格局。
(2)海洋科技园:以核心企业国发公司为主体,以发展海洋生物产业为重点,形成了海洋生物、生物制药产业链,并成为自治区海洋生物的龙头企业。
(3)生物制药园:以核心企业北生公司为主体,以生物制药产业为重点,建有6条GMP生产线,目前已正式投产,主要有人血蛋白、胸腺肽、a干扰素、龙胆泻肝颗粒、格列美脲胶囊、清火片等产品。
(三)管理机构。北海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正式批准成立了高新园区工委、管委会,充实加强了领导班子力量,顺应园区管理服务需要,核定了人员编制,使北海高新区真正拥有了园区发展的机构和人员。管委会已具有相对健全的管理机构和投资服务体系,能比较有效地运筹好园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要素不全。北海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缺少密集的高校依托,科技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北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刚性瓶颈,也是北海高新区发展过程中必须努力突破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产业基础薄弱。原华侨开发区房地产业项目偏多,园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业、主线不突出,缺乏大企业、大产业支撑,经济总量不高。原北海高新区属于虚拟园区,各核心企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规模不够、后劲不足,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等问题,尚未达到规模效应。
(三)土地存量不足。两园区合计规划面积仅为1.96km2,规模非常小,发展空间过小。而且原华侨开发区土地开发遗留问题较多,目前工业用地存量较少,因此,要实现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调整规划布局、整合土地资源已成为园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
(四)管理体制不顺。国内其他高新区所在地为了扶持高新区的发展,都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如深圳、北京均以人大名义出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区内南宁等地也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实行市一级的相应管理权限。相比而言,北海高新区目前未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优惠办法支持,管委会在规划、土地、财政等方面没有相应的管理权限,严重制约了园区产业的引导发展。同时,管委会和原高新区企业的管理和协调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使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五)基础设施仍显滞后。目前园区内基础设施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市政道路金海岸大道排污排水系统尚未建成对园区工业发展影响很大,区内主干道路很多存在坑坑洼洼,绿化程度不高,极大影响了园区形象和投资环境。
三、高新区总体发展目标和模式选择
综合以上的各方面基础条件,笔者提出,北海高新区的发展应抛开以往开发区以引进工业项目为主的发展思路,确定北海高新区的发展目标为:“以打造北部湾区域性总部聚集地和建设服务科技创新平台为突破口,以一区多园模式积极拓展服
务区域,以飞地经济实施对外扩张发展,努力把北海高新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特色鲜明、配套完善、产业集聚的高新园区。”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北海高新区需采取“一实一虚一扩,虚实结合,着眼扩张”的发展模式。所谓“实”,即做实园区的物理空间区域,发挥其作为北海高新区核心区辐射作用;“虚”,即园区拓展服务区域,服务好区外各产业园的发展,与核心区形成互动发展的局面;“扩”,即园区积极实施飞地经济区域,使北海高新区拥有新的发展空间,扩大经济总量,逐步增强高新区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整体上以原华侨开发区(核心区)为依托,以原北海高新园区(拓展服务区域)为必要补充,以拓展园区地域范围(飞地经济区域)为发展保障,相互依存,共同促进,联动发展,膨胀和伸长高新园区发展体量。在具体的产业空间布局安排上:
(一)物理空间区域。1.研发区:位于贵阳路以东、四川路以西、金海岸大道以北、浙江路南北两边,面积约480亩。
该区域需引进专业的、具有国际先进理念的规划手段,在北部湾区域性总部基地和创新服务平台的框架下,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此设立北部湾地区区域性总部,建设包括“创业孵化服务中心”、“虚拟大学园”、“北部湾海洋技术研究中心”、“新工业孵化器”、“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基地”等项目以及为其配套的服务设施,形成集办公、科研、中试、产业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产业基地。将这一基地的建设作为高新区发展的突破口和近3年发展的重点,树立高新区的形象,突出高新区的特色,使之成为北部湾区域性总部的聚集地、北海的新兴产业聚集区、北海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基地,北海高新技术产品展示中心和提供各种类科技服务的平台。根据目前高新区的土地现状、资金状况和基础设施条件,该区域建设区域性总部聚集地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2.工业区:位于路以东、新世纪大道以南、云南路以西、金海岸大道以北,小区面积629亩。
该小区将以正五海产、源龙、中科前方、生巴达、安邦、加喜、大渔佬等一批与海洋产业有关的企业为主体,通过依托海洋科研院所力量,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力度,形成园区现代海洋生物贮存、保鲜、综合利用、海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保健食品产业链;以广西新未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人园为契机,形成新的软件与电子产业集群。由于该区域土地已很少,重点在于利用好现有存量土地招商,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提升现有企业的科技含量。
3.配套区:位于云南路以东、江苏路以南、贵阳路以西、金海岸大道以北,小区面积695亩。 该小区将注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公共设施、景观绿化设计,突出居住、疗养、休闲、度假的主题,为高新园区特别是总部经济区提供比较完善的居住配套、社会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它既是高新区的配套服务区,也是一个生态功能区。
(二)拓展服务区域。借鉴深圳高新区以原有高新区为母体建设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北京中关村产业园以中关村为依托建设一村多园的发展模式,利用好现有的软件与电子科技园、海洋科技园、生物制药园,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产业扶持,使之与北海高新区母体形成一种有效的联系和发展纽带,拓展北海高新区的服务区域,形成以高新区母体为龙头、各产业园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扩区和飞地经济区域。高新园区未来发展空间,应规划面积5km2以上。根据北海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优先考虑在北海新兴的工业区铁山港区内规划一个北海高新区铁山港产业分园。该区域将重点引导和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技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造纸及临港工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驻开发,形成北海高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需要进一步解决和理顺的问题
(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组织制订并争取政府颁布《广西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对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营的经验,理顺园区管委会与所在区、市级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做到园区需要到市各部门单位办理的事项,在园区内基本能够办完;确需到市里办的事,有关部门单位要特事特办、优先办理;园区负责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规划调整、土地利用等经济方面的工作,园区的社会性事务由所在县区负责,确保园区管委会高质、高速、高效运转。
(二)争取政府赋予相应土地规划权力。高新区管委会负责编制建设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在遵守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前提下,为了把握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和促进项目推进,应明确管委会相应的土地、规划方面的权限,使园区项目实施的各项手续能实现快速办结。
(三)市场化运作建设创业中心。科技创业中心是高新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为企业的孵化和培育提供科技项目申报、管理咨询、物业管理、信息交流、培训会展、投融资中介等服务。科技创业中心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机构,除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外,应争取市政府从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高新区管委会应运用现有的存量土地进行市场化运作。
(四)加大处置土地工作力度。要实现高新区新的发展战略,理顺土地关系,盘整出成片的适合开发的土地至关重要。由于历史原因,原华侨开发区土地被客户以各种方式占有,致使旧的项目不开发,新的项目不能进来,严重影响了园区土地的开发利用。据统计,核心区尚有34宗土地需处置。土地处置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园区工作的重点之一,需要得到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五)对园区控规进行修编。原华侨开发区项目用地零碎,产业用地布局不合理,容积率偏低,不利于集约用地,推进产业集聚。同时,2002年修订的控规在各项指标上以明显不符合土地集约利用和下一步总部经济发展的需要。管委会必须对园区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估,结合土地盘活整合工作,委托设计单位对园区控规做出调整方案,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特别是支持总部基地和创新公共平台的发展。
(六)加大园区拓园力度。北海高新园区物理区域过小,拓宽发展空间已成为事关高新园区生存和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管委会要根据北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全市构建“一带两湾”新格局的要求,着手做好规划选址工作。
一、隆平高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的现状分析
(一)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性
隆平高科技园地处湖南省会长沙市的中心城区——*区,是长沙高新区的“一区四园”之一,属省市区三级共管的国家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因驻园单位、公用设施等占地多,园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近几年来,隆平高科技园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实现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自我开发和发展的能力,实现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一项战略工程,出台系列产业优惠政策,对总部经济进行重点支持和扶持,总部经济逐步成为园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践探索证明,园区破解土地制约瓶颈、谋求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园区必须面向长远发展,着力推进并持续深化“五个转变”:一是要加快实现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二是要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注重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内生动力的发展模式转变;三是要推动产业发展由大而全、小而全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转变;四是要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五是要注重从引进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向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
(二)发展总部经济的可行性
总部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越的政治环境、政策优惠、科技支撑、区位优势、人文环境等。而隆平高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更是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和便利,前景十分光明。
一是卓越的品牌优势。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发明创造,对解决全球人口过剩、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平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更是享誉全球,其品牌无形资产评估1996年已逾千亿,今年有关方面评估其品牌价值达1.98万亿元。2003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以袁隆平的名字为园区命名,充分体现了对隆平高科技园的足够重视以及对园区未来寄托的期望之大。
二是优越的区位优势。武广客运专线建成通车,沪昆“高铁”的开工建设,进一步拉近了长沙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距离,长沙将成为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性铁路客运中心,直接带动沿海相关产业的转移以及现有产业的发展。今年,*区主动对接“高铁时代”,投资40亿元加速推进浏阳河以东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打造新的区域消费中心,并促进园区的提质升级。按照*区和武广新城的规划,红旗路将南延实现隆平高科技园与武广新站连通,人民东路延长线将继续东进对接黄花机场,营盘东路将修建浏阳河大桥连通隆平高科技园和主城区。机场、武广高铁、京珠高速、319国道、霞凝港和四通八达的城区主次干道等构建的立体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强化隆平高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的区位优势。而酝酿中的长沙市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可能为园区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雄厚的经济基础。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隆平高科技园的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新材料、生物技术四大产业初具规模,发展总部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年、*年,园区的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相继突破百亿大关。*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165亿元,工业总产值在全省77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中排名第九,综合实力连续三年位于“十强”行列。园区连续5年荣获长沙市工业园区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一等奖。
四是优惠的产业政策。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园”,入园企业除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一切优惠政策,还可享受*区促进经济发展的各类优惠政策。另外,园区还出台了隆平火炬创业中心科技和财政扶植管理办法,还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一企一策”特别优惠政策。在本土支持成长起来的企业如隆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对园区有着深厚的感情,立志扎根园区,现已将企业总部入驻园区。
五是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园区聚集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30多家科研院所,园区内高精尖人才云集,每年产生辐射全国的农业高科技成果达100多项,是我国农业领域科研能力最强、科技成果最集中的基地之一。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形成了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人才交流、资源配置的优势,也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六是健全的服务体系。园区与省市各级各部门联系紧密,广泛争取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建立了驻园服务窗口,形成了畅通的办事渠道。*区委、区政府“举全区之力”支持园区和园区企业的发展,在政策制订、环境打造等方面千方百计提供优惠和便利。隆平高科技园以“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企业”为服务宗旨,对入园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对企业服建实行“受理不出隆平园,办理不出高新区”,工作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全程跟踪制等,极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快捷的服务。
(三)发展总部经济的现状
截至*年11月底,园区累计登记注册企业258家,其中购地企业39家,总部企业219家,占84.9%。*年总部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32%;实现利税占企业利税总额的41%。*—*年,总部企业在税收、产值上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年对总税收和区级税收的贡献率均接近80%,强力拉动了园区经济增长。在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园区着力打造了一批总部平台,也成功引进了一批重点总部企业。
一是着力打造科技孵化中心总部平台。广发隆平创业服务中心占地60亩,分两期建设。*年6月一期3万平米标准厂房投入使用,现入驻率达100%,入驻了50多家物流、新材料、先进制造及配套企业,现已形成了稳定增长的长效税源。鉴于广发隆平一期运作非常成功,园区与该公司签订协议,购地198亩,建设34万平米的长沙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打造湖南最大、配套最全、服务最优的标准化工业厂房总部集群。湖南省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米,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年投入使用,引进了55家生物医药类企业,定位于国内知名的自主创新型科技孵化器、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重点骨干企业和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总部园区。
二是着力打造金丹科技创业大厦总部平台。该项目占地25亩,高25层99米双子座,是目前中部地区最高的现代化工业楼宇。项目总建筑面积11万平米,相对于传统平层工业厂房节省用地325亩,其集约用地模式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其目标是“打造中南地区创业环境最宽松、综合创业成本最低的创业平台”。目前,A栋招商入驻与B栋建设扫尾同步推进。A栋现有顺丰速运、北京德运丰科技等20多家公司入驻。B栋于今年11月份基本完成外部装修。项目定位于电子信息、精密加工、电子商务、网游动漫、文化创意产业的总部楼宇,全部建成后可入驻总部企业200家。
三是大力引进重点总部企业。爱尔眼科于*年9月注册入园,*年10月成为全国首批、湖南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大汉控股集团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综合性非公有制企业,下辖40余家子公司,总资产3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隆平高科于*年11月与园区签订总部基地项目协议,公司旗下24家子公司现有10多家已注册在园区。今年苏宁电器、阿凡提物流等大型知名企业的地区总部相继入驻园区。
(四)发展总部经济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土地紧缺制约优质项目入园落户。园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除驻园单位、公共设施用地外,实际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极其有限。园区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园区现有在谈购地项目32个,涉及用地面积3280亩。而因供地有限等原因,大批有明确投资意向的项目已流失。
二是基础设施亟待改善。总部经济发展需要现代楼宇的供给和城市环境的配套。园区在现代商务楼宇建设方面,新规划建设的却比较少,企业现代化办公条件也还有待完善。这导致部分总部企业不愿意进入经营,也使一些企业因缺少扩大发展的空间而外迁。另外,在城市管理方面,虽然园区已经做的比较好,但是要想在总部经济发展方面后来居上,就必须高度重视和长抓不懈城市管理工作,特别是在总部经济发展所需的城市环境打造上,仍需下大功夫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展开市容环境整治,坚决遏制各类违法建设、加快生态友好型城区建设等。
三是拆迁工作推进难。因长沙市新旧拆迁政策对接存在一些问题,园区拆迁进展总体上跟不上项目建设的需要。拆迁扫尾工作一时难于全面完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开发建设。
四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近年来,国家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贷款力度,各级各部门也采取一系列促进企业融资的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实际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并未根本改观,银行融资门槛高,普通贷款周期短,贷款使用限制多,引导资金到位难,导致企业争取资金和贷款的热情明显衰退。随着中央调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园区中小企业将更加迫切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融资贷款、扶持资金及相关政策上给予支持。
五是周边园区同质化竞争压力加大,园区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如先导区、雨花环保园等园区大力建设标准工业厂房等。当前,形成了园区同构、政策同化、项目同质的局面,特别是在争取优质项目上,零地价送地和让利让税优惠造成园区间的恶性竞争,也为未来总部经济发展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二、园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隆平高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建设都市工业精品园区,打造两型示范现代新城”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走都市工业之路,大力发展“两型”产业,着力推进“四化”进程,全面深化“二次创业”,突出发展总部工业、楼宇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三项重点,打造“产业高端、技术高新、厂房高层、服务高效、发展高速”的特色园区。
(一)破除观念误区,解放思想
一是转变发一定要在城市中心区域范围内发展总部经济的认识。从我国国情和北京等地的成功经验来看,总部经济选址己出现了多元化和郊区化的特征。根据在长沙的地理位置而言,隆平高科技园距长沙市市中心5公里左右,从空间距离角度来讲非常合适发展总部经济。二是转变一定要在现代服务业成熟区域发展总部经济的认识。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配套并不是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条件和决定性因素。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企业完全可以实现经济主体在办公与生产上的分离,以及中介实体和经济实体在地域空间上的分离。这为企业的决策、研发、经营等中心相分离创造了条件。隆平高科技园集中规划总部经济,就是要致力于打造成为环境优良、配套完善的现代新城,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交通条件,克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足,积极探索发展总部经济的新模式。
(二)确定目标定位,错位发展
隆平高科技园作为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为数不多的国家级开发园区,承载着引领地区经济发展、树立精品园区形象的使命,园区的定位和发展必须体现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的特点。园区明确了在发展现有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总部”意识,以总部工业、楼宇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集约发展、高效运转、低成本运营。
(三)加快品牌推广,塑造形象
一是以现念经营园区品牌。充分利用园区品牌的政治资源、市场认同和社会声誉,建立园区品牌的质量认证体系,进一步增强园区的品牌优势和人文凝聚力。促进园区品牌向产业、产品品牌的延伸与扩展。二是以产业集聚提升园区品牌。应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集中抓好园区的区域产业品牌、产业支援体系、工业配套体系三大系统建设,积极鼓励园区企业运用名牌参与市场竞争,逐步树立“隆平园区制造”就是高品质、高科技的名牌效应。三是以有效途径推介园区品牌。建立完善的品牌推介体系,善于用好各类媒体资源,认真做好园区品牌报道,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知名企业直接接触,让更多的国内知名企业了解园区,积极扩大园区品牌影响。
(四)实施科学规划,优化布局
一是完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按照长株潭一体化总体规划,认真实施*区“强西拓东”战略,加快“两片一线”的整体开发建设,利用隆平高科技园支撑浏阳河东岸地区的开发。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使隆平高科技园适度扩大规划面积至30平方公里左右。二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要秉承“功能齐备、适度超前、生态环保”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规划。三是完善园区土地利用规划。要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度扩大土地规划面积,并与之相适应调整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五)加快土地整合,夯实载体
隆平高科技园应立足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按照要素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打造总部基地,形成集聚效应。一是整合建设发展载体。加大存量土地资源整合力度,以采用规划条件调整和提升土地转让价格的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向发展总部经济转型。二是鼓励发展总部楼宇经济。立足城区建设现状,坚持盘活、整合、开发相结合,加快总部经济商务楼宇建设,改造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商贸楼宇。三是完善城市基础建设。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总部经济发展承载能力。按照规划时序要求,重点建设好隆平火炬创业中心和隆平总部工业园,强化区域通枢纽的作用,重点加快总部聚集区十条主次干道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六)明确产业导向,加强引导
要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注重引导产业内部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一是稳定和发展现有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和壮大生物技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打造产业特色。鼓励企业集约用地、节能降耗,支持企业参加“两型社会”建设。二是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着力推进优化园区软硬件建设,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来园区投资创业,或参与园区的开发建设,或完善园区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或延伸和完善园区的产业链。三是大力引进企业总部。着力建设隆平火炬创业中心、隆平总部工业园等项目,为总部企业的引进搭建基础平台,着力引进大集团、大公司、大财团来园区设立行政总部、科研中心、结算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等。通过企业总部的引进,提升园区的品牌影响力、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七)优化发展环境,抓好服务
1.1 园区名称: 医药工业科技园区
1.2 所属行业:医药
1.3 园区所在地: 生态农业开发区
1.4 建设单位: 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5 园区简介: 医药工业科技园区是 生态农业开发区根据我省建设医药强省的战略目标,按照我市建设“北药之城”的定位,依托 丰富的北药资源和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而辟建的一个功能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00公顷,由 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整个园区的规划建设、“七通一平”以及环境的绿化、美化等工作,以吸引和扶持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前景好的龙头制药企业为重点、竭力为新建医药企业创造良好的基础建设条件,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
2、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3、园区建设的相对优势
我市位于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东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北药种植和生长,发展医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2 种植历史悠久。 种植中药材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掌握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先后成功种植了龙胆、五味子、黄芪、平贝等十几个品种。全市现已形成了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五味子种植基地。我市已被省列为刺五加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
3.3 森林食品多样。森林食品资源丰富,有蕨菜、刺嫩芽、猴腿等100多种山野菜,年贮藏量5万吨。松籽年收购量1000吨以上,野生黑木耳、猴头蘑等食用菌年产量40000吨,适宜林蛙养殖面积达17.5万公顷。多样的森林食品为开发生产保健食品提供了优越条件。
3.5 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市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目前, 市工业企业人员工资分别为: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1044元;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848元;一般工人月平均工资561元,可为医药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
3.6 电力充足,水质优良。 所处的电网,是东北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我省全年总发电量为295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对较低。境内有大小河流144条,全市地下水储量约181.7亿立方米。境内的海浪河是省少数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水资源充沛,水质好,为加工企业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4、园区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4.1 总体思路
遵循药业发展和产业集聚两大规律,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按照“政府扶持、统一规划、市场运作、法人开发”的方针,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打造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医药产业发展平台,构建以中药为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关联配套、互为动力的医药加工产业体系,把 建成省外敷药基地,力争做成全省龙头。
4.2 发展目标
到2012年,把园区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备、产业配套,以医药生产加工为主,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省级医药工业科技园区。
5、园区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5.1 园区在 生态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组织下,由 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
5.2.1 开发区管委会对医药园区进行宏观指导,负责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负责园区的征地、向上争取资金、政策、综合协调服务,以及入区项目的审批、对 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检查、考核等日常事务。
5.3 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系 生态农业开发区于2004年7月成功引进具有35亿元资产的泛华集团投资1.36亿元,与管委会共同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泛华集团占公司的51%股权。
5.3.1 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医药工业科技园区的筹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经营及日常管理等。
5.4 在经营运作机制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并存的方针。入区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发展。
6、园区建设的配套政策与保证措施
6.1 配套政策。
6.1.1 新建企业建设期间免收一切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投资企业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全部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代办、领办,办理相关手续只收工本费。
6.1.3 入区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十年之内全额投入企业,扶持企业发展;企业投产后前三年,从企业所交流转税地方分成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给予企业法人代表奖励。
6.1.4 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项目给予适当贴息。
6.1.5 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高新技术的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国内先进以上的项目,积极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争取国家、省资金扶持。
6.1.6 对我市制药企业与省内、国内知名企业挂靠、联牌经营的,视贡献予以重奖。
6.1.7 争取国家减免税政策,扶持企业不断开发新药产品,增强研发能力,实现全市制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6.1.8 积极解决好医药制药企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户口、住房、待遇、出入境、家属就业、职称评定、个人科研基金申请,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为其提供工作、进修学习和生活上便利。
6.1.9 入区特大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优惠。
6.2 保证措施。
6.2.1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多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积极为企业进驻创造条件。一是在现有的优惠政策上进一步量化,在操作上采取更加灵活更加优惠的措施,让投资者发财,以求自己发展。二是推行招商引资责任制度,采取开发区、市直各部门、各乡镇分解下达引资任务等措施,形成全社会共同招商的氛围。三是认真搞好项目储备,切实把地产资源优势项目和医药关联产业项目推介出去进行招商,努力形成医药产业和关联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群体。四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加大宣传力度,如采取举办招商会、新闻会、报刊广告、上网招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我市发展药业政策和环境。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广泛吸引外商到我市投资兴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药业总量。
6.2.2 拓宽筹融资渠道。牢固树立加大投入、促进发展的观念,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开辟园区开发建设的筹融资渠道,形成多渠道、多方式的投入机制,为园区建设搭建资金保障平台。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在充分论证、做好项目储备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投资计划,抓好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努力扩大间接融资,按照产业和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建立项目筛选优化机制,以良好的预期效益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大力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实施招商引资的鼓励政策,提高利用外资投资比重。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强化资本运营,推进股份制改造,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宽民间投资领域,创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领域。
6.2.3 发展中介机构,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要按照全市药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技术培训、技术推广、技术贸易、创业服务、信息服务、评估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的发展。市科技局要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和管理,发挥其培训、咨询、服务等功能,为制药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健全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形式,促进中介服务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和服务产业化,努力提高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 科技产业 地方高校 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京邮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校级规划项目课题“基于高校创新创业苗圃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编号: XC213027)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43-02
2016年国家发改委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任务和大事来抓,要重点培育形成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产业以及绿色装备与材料低碳、高端、数字创意等突破十万亿规模的五大产业。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重要载体的高校,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脉搏,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结合市场发展方向,在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互相借鉴成功经验,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科技产业现状分析
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路径有两种,即传统模式与衍生企业模式。衍生企业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丰富的智力资源通过市场机制的配置,结合大学科技园的有效模式,形成高效益的发展形式。从2001年开始,高校科技产业逐渐进入规范发展时期。高校科技产业的规模化调整明显,高校科技企业的改制得到了普遍推行,公司制、股份制等成为高校科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大多数高校科技企业是在转化自身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创办的,由于起点高、技术先进,许多高科技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进口并开始向海外出口,培育出了一批著名品牌。
二、高校科技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多元化,管理体制混乱。高校科技产业在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道路正处于摸索阶段,产权关系和权益关系混乱导致资产的无偿占用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包括资产归属缺少合法手续、现有资产的增值部分归属不清、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高校将承担无限连带法律责任,严重情况下将影响教学、科研工作开展。
2.科技产业规模小,分散化、集聚度不高。地方高校科技产业发展整体规模趋于小型化,分散化,经济效益差,整体发展不平衡,市场竞争力不够强,而且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瓶颈和受到制约因素较大,在没有政策和法规支持的基础下,地方高校很难将科技产业规模做大做强。
3.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不能有效支撑产业发展。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例仅为2%。大量“问题专利”或“垃圾专利”泛滥。
4.高校服务社会动力不足,动能不强。在以论文、获奖为重点的考评体系影响下,对高校服务社会的情况缺乏有效考核和约束。高校科技人员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对技术转移中心等校内服务机构缺乏考核激励政策,导致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推进力度不足,技术转移人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5.市场化制约因素较多,缺乏缓冲带和产业化接口。产业化需要一个很长的创新活动链条,需要大量的过程技术活动,特别是大量的商业活动。中国高校在引导和服务社会发展方面一直因种种理论和实际的问题,在推进过程中较为边缘化和形式化,受到行政、市场自身体制等因素的制约,难以调动主观积极性。
三、南京邮电大学的科技产业发展模式探索
(一)立足特色,瞄准战略新兴产业
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号召,努力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应用、推广辐射和产业化推广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南京市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跨越,南京邮电大学围绕南京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根据国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战略,立足“面向南京、服务江苏、辐射长三角、引领全国”的服务定位,坚持以规模化市场应用为导向,以建立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发挥在物联网方面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以南京作为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应用示范基地,不断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模式,共同促进南京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
(二)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抓手,建立产业集聚地,带动科技产业发展
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科技园自2011年正式启动建设,经过数年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入驻企业140余家,园区产值超过10亿,利税3千余万;获批教育部泛在网络健康服务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产业公共服务平台20余个;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江苏省物联网重大示范工程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现已打造成为引领全国物联网技术创新、支撑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高地。
(三)以科技产业研发服务机构为依托,提升产业创新支撑能力
南京邮电大学在科技园内建设了教育部泛在网络健康服务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协同创新服务示范基地等一批优质科技产业研发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依托这些优质科技产业研发服务机构,科技园的产业创新支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不仅搭建了“物联网协同创新应用示范和成果体验区”和“3S智慧服务商店”等一批优秀的成果展示平台,并整合29家包括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内的协同创新单位的科技成果向社会、企业进行转化和产业化,还受南京市经信委等政府机构委托承办了一系列政府扶持的科技产业项目评审,为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四)构建全链条覆盖的技术转移协同工作网络,探索技术转移服务新通道
学校按照“市场导向,需求驱动”的方式,构建了一个以专职人员为主、兼职人员为辅、校内外相结合的技术转移协同工作网络,培育了一支学研相长、专兼结合的技术服务团队。为面向技术转移服务的需求,学校还建设了一个涵盖学校科技成果库、科技人才库、技术成果交易库等汇聚各种信息资源的大数据平台,作为技术转移服务的智慧化综合信息平台,并采用商店的模式运营,简称智慧服务商店。利用“3S”商店,可以及时技术需求和科研成果信息,提供科技成果、专利信息、市场需求的在线查询和交易配对等各种服务,构建技术转移对接的“桥梁”,提高技术转移的契合度和实效性,降低技术转移成本。3S 商店实现了面向市场的智慧服务模式创新,打造了一条快速实现技术转移的绿色通道。
(五)以国家物联网发展目标为核心,软硬件建设结合,推进学生创新创业
一方面,对接学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依托各部门组织全国3S杯物联网大赛、互联网+众创培育工程、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科技节等相关活动,多渠道搜集优质学生创业项目,多方位做好苗圃创业宣传工作,吸引大学生入站创业;另一方面,整合高校及行业资源,发挥平台优势,吸引社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众创空间。截止2016年上半年,学校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入驻创新项目482个,注册创业企业140家。
(六)完善考核评价,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激励师生投身科技产业
随着科技产业工作的壮大发展,对原有机制体制的适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制订了《南京邮电大学技术转移管理办法》、《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苗圃管理办法》、《南京邮电大学资产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办法,激励师生创新创业,为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南邮科技产业发展模式总结及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对策
(一)理顺管理体制,事企分明
高校教学科研与科技产业应该坚持两种机制、两个标准。根据各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进程,通过一校两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一方面鼓励员工专职从事科技产业工作,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人员之间的“双向流动”,另一方面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校企人事劳动制度改革。
(二)围绕高校学科特色发展科技产业,形成产业集聚
高校具有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能够为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高校科技产业在发展中会对高校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新的需求,有助于高校科技创新更加契合社会发展需求;高校科技产业壮大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能够反哺高校科技创新,为其筹集更多的研发资金支撑特色学科发展。通过建设大学科技园,形成依托高校学科特色的产业集聚地是一种较好的模式。
(三)构建科技产业研发服务平台体系,促进协同创新
科技产业研发服务平台在高校科技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能起到打破产业发展壁垒,促进政产学研各界协同创新的功能。通过构建各类产业研发服务平台体系,逐步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平台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向企业提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信息,开展技术诊断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满足高校师生创业和企业创新的需求。
(四)构建全链条覆盖的技术转移协同工作网络
技术转移服务是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壮大高校科技产业的重要手段。地方高校应加强技术转移工作,以科技创新引领市场,市场需求培育成果,依托大项目大平台形成协同促进技术转移的融合机制和学研相长的技术服务团队,通过高度智慧的技术转移服务模式,构建全链条覆盖的技术转移协同工作网络。
(五)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激发与培养,通过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才能为扩大科技产业规模创造增量。高校一方面应当组织学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充分调动高校及行业资源,组织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科技节等相关活动,另一方面应当多渠道搜集优质学生创业项目,以创新创业基地为依托,多方位做好创业宣传工作,发挥平台优势,吸引大学生入站创业。
(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障科技产业工作良性运行
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构建有利于科技产业发展的校内激励机制如:通过建立科技产业的目标责任管理模式及从事科技产业工作人员的量化考核激励办法来调动高校教师从事科技产业工作的积极性;通过科研评价体系和标准的改革来打通教学科研与科技产业间互相流动的畅通渠道、引导面向应用和市场的科技成果研发、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柳菲.高校校办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5,18.
[2]王雷,王媛媛,刘心蕊.我国高校产业发展现状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5,07.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登记办法全文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企业登记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有关企业登记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内的企业登记适用《条例》和本办法;《条例》和本办法没有规定的,适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三条 在示范区内设立企业,应当符合《条例》和示范区发展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
第四条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的示范区工商分局(以下简称登记机关),负责示范区内企业登记工作。登记机关根据需要,可以委托示范区各园区所在地的区县工商分局具体办理各园区内的企业登记。
第五条 示范区内企业获得国家驰名商标或者本市著名商标的,可以向登记机关申请在企业名称中予以保护;经登记机关批准获得保护的,未经商标所有人同意,其他企业在名称中不得使用该商标。
第六条 政府投资或者政府批准在示范区内设立的直接服务于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企业,可以在名称中使用中关村字样。
第七条 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经济活动性质跨国民经济行业3个以上大类的示范区内企业,可以申请在企业名称中不使用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用语标明企业所属行业或者经营特点。
第八条 申请在示范区内设立企业的,登记机关对企业章程或者合伙协议中的名称、住所或者主要经营场所、出资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注册资本或者出资数额、出资时间等内容进行审核。
第九条 申请在示范区内设立企业的,除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以下统称专项许可经营项目)外,可以申请以集中办公区中经过物理分割的独立区域作为住所,登记机关在营业执照中予以注明。
集中办公区由示范区管理机构会同有关区、县人民政府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等各类创业孵化服务机构可以成为集中办公区。
集中办公区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入驻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并可以对入驻企业所从事的行业提出要求。
第十条 在示范区内设立企业或者增加注册资本,投资人以知识产权和其他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科技成果作价出资的,出资比例由投资方自行约定,其中,以国有资产出资的,应当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
投资人以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债权出资的,登记机关依照有关规定予以登记。
第十一条 在示范区内设立创业投资机构,注册资本可以按照投资人的书面约定分期到位。
第十二条 在示范区内设立内资企业或者内资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投资人以货币出资的,可以以商业银行出具的《交存入资资金凭证》作为验资证明;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可以以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作为验资证明。
第十三条 依法经商务部门批准,中国公民以自然人身份与外国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自然人在示范区内投资设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登记机关应当予以登记。
第十四条 对在示范区内设立的科技型企业,除经营范围中有专项许可经营项目外,登记机关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大类核定企业经营范围;企业申请登记具体经营范围的,登记机关应当依法予以核定。
第十五条 对申请在示范区内从事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以外、法律和行政法规未禁止的新兴行业和经营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的,登记机关应当予以登记。
第十六条 申请在示范区内设立企业,经营范围中有专项许可经营项目的,可以申请筹建登记。符合设立条件的,登记机关应当直接办理筹建登记,核发营业执照,并在营业执照中注明筹建项目。
筹建期限为一年,特殊情况下,经登记机关批准可以适当延长。筹建期内企业不得开展与筹建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筹建申请人对企业筹建活动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法规对筹建登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筹建期内,专项许可经营项目获得批准的,企业应当及时申请变更登记;筹建期内未获得批准或者筹建期满的,企业应当申请注销或者变更登记,未申请的,登记机关可以注销其筹建登记。
第十八条 产业技术联盟申请登记为企业法人,符合条件的,登记机关应当依法予以登记。
第十九条 实施股权激励申请股权变动登记的,登记机关依照有关规定予以登记。
第二十条 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可以向登记机关申请转换企业组织形式,登记机关依照有关规定予以登记。
第二十一条 分支机构隶属关系发生变更的,变更后该分支机构名称中除原所属企业名称以外的其它部分可以保留;经营范围不得超出变更后所属企业的经营范围。
申请变更分支机构隶属关系的,应当提交变更前后所属企业同意变更的协议。
第二十二条 母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申请登记为企业集团的,登记机关应当予以登记。
第二十三条 登记机关根据《条例》的规定,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逐步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促进企业提升信用意识。
第二十四条 示范区内无不良信用记录企业的年检实行报备式。企业可以通过登记机关电子年检系统或者邮寄送达、直接送达等便捷方式提交年检材料。
企业对年检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二十五条 登记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度,采取巡查、回访、指导和服务等多种方式促进企业规范经营。企业违反有关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由登记机关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创业模式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催生创新创业的土壤。示范区批复以来,围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中关村不断推动政策和法制环境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提升。
20xx年12月23日,市人大会通过并实施了《中关村示范区条例》,为示范区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供法制保障。推动工商管理改革试点,制定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登记办法》,由市政府实施。推动实施商标战略,制定了《中关村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商标工作实施意见》。
首先,北京市基于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把加快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特质作为工作的重点。
比照当前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北京市要达到世界城市的标准,必须具备一定的核心条件,一是有较雄厚的经济规模;二是经济高度服务化,市场机制比较完善;三是区域经济合作紧密,形成相互联系的都市圈;四是国际交通便利,拥有重要国际枢纽机场;五是拥有丰富的教育和人才资源;六是生活居住条件优越,拥有良好的交通、医疗设备和大气环境。
尽管北京市的现状离上述六项指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过去的一年,北京市已经瞄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在主要的指标性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到2009年底,北京地区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金融服务业在首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北京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的数量排名全球第三;北京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决策信息策源地和各类信息的集聚传播中心;凭借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契机,以及之后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投资策略,北京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基础建设,机场、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日新月异,日益完善;北京还凭籍优越的教育资源,集中了国内顶尖的科技、经营、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高端专业人才。
随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步伐逐渐加快,北京与纽约、伦敦、东京世界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小,而北京向世界城市迈进的每一个步伐,都是与改善、提升投资环境密切吻合的。而且,北京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趋势最好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又是在中国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环境下提升城市品质,其独特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影响力不可估量,吸引众多国际投资机构的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北京基于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大力解决制约促进投资的各项瓶颈,打造投资友好型社会。
北京市作为中国首都,政府机构及中央企业云集,但在吸引国际资本入驻方面,以往还是存在一些制约性的因素,例如北京市的资源问题,税收优惠问题,以及一些法律法规的空白等,都对促进投资起了制约作用。
可喜的是,北京市政府已经意识到营造一个投资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并加大力度进行各项制度改革,把改善投资条件,吸引各类大型国际机构进驻作为北京市今后几年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工作之一。一是清理各种规章制度,重组审批流程,把一些不尽合理的、陈旧过时的、相互抵触的规定和要求清理作废,把重复无效的审批环节裁减归并。二是呼应国家自主创新和产业调整政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重点区域加快发展意见,对战略产业升级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进符合北京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国际企业和民间资本;三是充实加强北京市承接投资的主要实体资源。这些资源也被称为投资的硬环境,主要是以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国际大企业聚集区,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代表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聚集区,和以朝阳CBD、西城金融街为代表的国际金融资本汇集区。
北京市通过大兴区政府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融合,加强了属地政府对开发区的责任感和支持力度,使得大型投资项目能够高效、便捷、放心地落户亦庄开发区,并能享受当地政府配套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植措施。而中关村科技园区在2009年成为国家首个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对于入驻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的优惠力度前所未有,而且秉承特区模式,允许企业在股权激励、人才吸收、资金分配等方面大胆探索,企业的自主空间大大扩展,风险投资积极性大为增强;作为北京市金融地标的CBD、金融街,则更是在金融危机面前逆势上扬,CBD东扩、金融街西延两大工程在危机肆虐的2009年提出,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实施。通过重点地域的扩展和建筑交通环境的改善,北京的金融投资环境锦上添花,前景诱人。
最后,北京基于建设世界城市的理念,在政府引导方面着重建立科学的招商引资机制,务实有效地促进北京的投资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