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华经典

中华经典

时间:2023-05-30 09:49: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华经典,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华经典

第1篇

田家少,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第2篇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第3篇

社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__街道x社区主动按照上级要求,广泛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泛发动,精心组织

我们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抓手,在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注重社区未成年人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和优良文明习惯的养成。为了扩大活动的参与面,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在上级领导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制定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本着鼓励社区居民、社区未成年人参与、全员辅导、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号召社区未成年人主动参加经典诵读活动。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社区宣传栏、板报、小黑板等空间和角落,精心布置有关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以及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作品,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让更多的社区未成年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让“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与经典同伴,与圣贤为友”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载体丰富,迭起

在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办事处突出了两个结合。即常规与大赛相结合,诵读与表演相结合。在抓常规方面,办事处号召社区结合中秋、国庆、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区里比赛,通过这种逐层晋级的比赛方法,为特长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锻炼技能的广阔舞台。

第4篇

摘 要:经典是本民族智慧的结晶,经典名著只有薪火相传,才能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只有不断品读和朗诵,才能历久弥新。我们着眼于我们自身发展,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中华文化经典始终引领我们的精神高地,永葆青春、永不褪色。

关键词:教育理论研究;经典文化;教育意义;社会意义

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价值主要存在于经典中,它是本民族共同心理、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价值。有人说:“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一点都不为过。没有经典的中国我们是不可想象的,那必将又是一个“礼崩乐坏”“学绝道丧”的时代。学经典到底意义有多大?这是很多人都在追问的一个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也向李振村提出了这个问题,对此他做出了如下回答:“首先,从人类自身的成长来看,人与动物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世界上所有的动物,其一代代新生命的成长都是‘从零开始’,因为动物没有自己的文化积累,没有传统;而人就不同,人类新生命是在不断接受前人经验、不断接受已有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中成长起来的。这种代代传承的文化,形成了传统,形成了历史,于是人类才拥有了迥异于其他物种的‘文明’,人类才日臻完善。传承人类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就是经典作品。”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曾经说过:“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精神原创性、源泉性的东西,它们都应该进入国民教育,比如英国人都要读莎士比亚。中国也有这样的精神遗产,比如《论语》和《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比如唐诗,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假如我们把这些民族的原创性的东西全部清除掉,中华民族的个性、中华民族的根也就不存在了。一个没有了个性和根的民族,又能走多远呢?从民族精神的传承来看,经典诵读是至关重要的通道。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都珍藏在它的民族语言里,正如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洪堡特所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统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正因如此,有学者指出:“科技的进步一年一个样,但人性进化却很缓慢。”唐诗的每句话,现在读来都依然让我们感动,就像今天写的一样,它是我们民族思想情感的宝库。一个中国人,不管你身在何处,即便到了南极、北极,只要你肚子里有几首唐诗,你便是正宗的“中国人”。这是另一种“护照”,无形的精神“护照”。当下的中国,表面上看,从政府主管部门到社会到学校,大家都在喊要弘扬中华文化、要培育民族精神、要培养爱国情怀。可是现实状况如何呢?我们的孩子从小以穿美国“耐克”运动鞋为时尚,以吃麦当劳、肯德基为至爱,以看美国动画片和日本动漫为最乐……即便是在学校里,也以“双语教育”的名义灌输着其他民族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自小就脱离了民族基因、在外来强势文化熏染下成长起来的人,你怎么能够指望他会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你怎么能够指望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因此,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让孩子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其作用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绝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了更加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在孩子的血液里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训练首要就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比如记忆的能力。心理学研究显示:识记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规范的训练得以有效提升的,而且效果显著。凡是教育孩子背诵过大量经典的老师和家长都有一些心得,孩子对经典诗文的背诵量一旦超过两百篇(首)以上,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便捷而且迅速高效。原因在哪儿?在强化记忆的过程中,孩子的记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比如文化底蕴。大量的诵读经典,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它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就是形成一个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读经典观照自我,是说人生有限,决定了人有使命要完成,不但对自己和家人,还有对国家和社会,而要做到这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但实际情形是,人恰恰最难自知,故“自知者明”与“认识你自己”,会成为我们所有人面临的千古难题。而经典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能助人了解自己,还原自己。

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构成民族之传统,成为作家们创作的源头活水,成为人们做事的行为准则。经典阅读的意义,本不是一个需要反复论证的问题。但因为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不断收窄人的精神空间,加以资讯的泛滥和网络的挤占,遂使其重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样为人认知。尤其近几年,多种调查显示,国人的阅读率连续走低,从成人到孩子,许多人一年5本书都读不到,更不要说读经典了。有鉴于此,今天重提此话题就非常有必要。

让我们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塑造我们健全的人格,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用中华经典文化滋养出一方精神绿洲。

(作者单位: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

第5篇

颂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经典,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经典,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亮,或素雅,因为经典,它变得美丽······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经典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名族的脊梁。请留心观察,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经典的美丽容颜。

汉唐,中华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像阳光一样,熠熠生辉。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在所有古代经典中,兴许是我们最熟悉的。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一字一顿地教我们“鹅鹅鹅,曲颈向天歌”,但当时也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诗也有她的美丽与哀愁。唐诗,它记载了中国千年的悲与苦,蕴含了千年来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国千年来的宝贵文化。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的是苦,愉快时品到的是甜,如果你想喝到一杯好茶,得入情入心。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清幽明静的自然美,宛若一缕清风,渗入心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登楼远眺,写出空间的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照应,分外动人。仿佛出现了一幅苍茫广阔的北方原野的图景,图景面前兀立着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悲伤的诗人。

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笔下诗句的感情也会迥然不同,或喜、或悲。而唐诗,也正因此而变得瑰丽多彩。

如果说唐诗是中华经典的根,那么,宋词就是中华经典的枝。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一直到现在陶冶着人们的性情。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软的文笔,细密的心思,写尽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铃》中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反之苏轼、辛弃疾的便气魄如虹,高昂之调用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能震撼住人心。宋词,无疑是古代经典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宝石。

文学,当我真正地走近她之后才发现,千百年来,她承载了人们太多太多或喜,或悲,或豪壮,或婉约的情感,使人们心中的话语得以倾诉,更是拉近了人们心灵之间的距离,使得人类文明的车轴不停地向前滚动。江水滔滔,荡涤了风花雪月的旧梦;滚滚黄沙,湮没了悲欢离合的故事。然而,文学那其间的悲欢恋情,却如激弦,如幽曲,掩卷犹余音颤袅;文学那之中的奇句妙语,却如泉涌,如露凝,读起仍口角噙香。于是,在缤纷的文学艺苑之中,我爱觅几朵奇葩,去细细品味那亘古的芬芳。

初二:雨燕

第6篇

1. 营造深厚的经典文化氛围。吉林省汪清县大兴沟镇庙岭小学的育人目标是培养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优秀学生。身临其境是学习的一个最好的辅助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我们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突出一个宗旨:即让校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内随处都可以看到经典的古诗词、文明礼貌教育宣传标语、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剪影等等,还利用广播站、学习园地、图书角、墙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学生优秀作品,营造经典文化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培养优秀道德品质。创设师生员工和谐向上,校园环境美丽宜人,于无声处润童心的校园优美环境。

2. 让传统文化教育走进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为了保证经典文化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为了让教师更好地理解经典文化学习中传统美德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我们进行了教师科研培训,学校在《课程总表》上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程《阅读与写作》,要求教师在课前5分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或古诗,或格言,或名言警句,或故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旨在通过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时,学校重视学科渗透,将经典文化学习活动引入语文课堂。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有大量的经典文化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凭借这些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情感、人格培养。老师们能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与经典相关的知识,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分析经典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洗涤灵魂,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大家都知晓的唐代诗歌大多数积极向上、激情健康、关注现实,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李白是唐朝诗人中最富有想象力、不畏挫折的人格美的代表。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出他的乐观、自信。屈原《离骚》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了诗人虽身处污秽时代,却坚持九死不悔、永远求索的伟大精神。由于学生平日的学习积累,学生们学会了品味美景,学生们增长了智慧,学生们变得满腹经纶,学生们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端正自己的处事态度,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学生们学会了感恩等等。我们就是这样,让经典文化在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熏陶,促使其良好美德的形成。

3. 把经典与德育活动相结合。能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一项活动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主要体现。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感到传统的德育工作老师说的多,学生听的多。师者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姿态,以俯视的角度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应该怎样,不该怎样。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的感受是,如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觉其香,其结果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左耳听,右耳冒,达不到德育的真正目的。而经典文化的学习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感悟,自己体会,其意义与影响在许多先行地区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因此,我们以经典文化学习活动作为突破口,使之成为德育工作的递进,拓展,补充与提升,使德育工作更具立体感。

我们结合传统节日教育、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活动等德育载体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合理安排并扎实开展学校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德育培养体系。通过经典文化的学习,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转变。学生在其中耳濡目染,身心经受着熏陶。学生们在积累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的积淀,积淀着知识,积淀着文明。

4. 用活动搭建特色展示舞台。我们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与经典相关的主题队会,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示范课、师生经典文化硬笔书法竞赛,教师经典文化朗读比赛、校内的经典文化美术展览、文艺汇演、唱红歌比赛等活动的开展,展现了传统文化对学生修养与品格的良好熏陶,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习的激情、在校园创设学习经典的良好氛围。

学校还把经典文化教育与学生特长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每周四的最后一节课作为学生的活动时间,根据学生年龄差异、文化差异的特点,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开设了硬笔书法、美术、折纸、象棋等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特长竞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7篇

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上一句中谈及“天地、四时、日月”所对应的法象、法理的边界,这一句更着重谈的是人文环境下的边界,如崇高、备物立器,先来看“崇高莫大乎富贵”。

这句话直接从字面上加以理解的意思是,在人世间,最受人青睐的一是富,一是贵,可谓崇高已极、荣耀已极。富则富有天下财物,贵则高居天下权势之位。而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的解读更为精准:以王者居九五富贵之位,力能齐一天下之动,而道济万物,是崇高之极,故云“莫大乎富贵”。古代称皇帝为九五之尊,是人中极富极贵的代表,皇帝能够举天下之力普惠黎民苍生,可以说是最崇高的,若谈到受人尊崇、高高在上无人再出其右。这半句的意思是这样,但其中有两个字――富贵,值得玩味。

何为富?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会直接回答,“有钱呗”,这个字尤其在当下太有诱惑力了,而往往忽略富后面还有贵!《说文解字》中对富如此解释,备也。富与福音义皆同。福,富也。一日厚也。从一。鬲声。从宀表示与房屋官室有关。鬲声。声符亦兼表字义。“鬲”本像人腹满之形,合“一”为之,以示富人安居宫室,丰于饮馔之义。本义为财产多,富裕,引申义为充裕,充足。富,先天就和财物联系在一起,说白了,就是什么都不缺,但是真正达到了什么也不缺的程度就算是富了吗?

何为贵?贵,《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物不贱也。从“贝”,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为物价高,引申义为尊也。《广雅》中言:贵贱以物喻,犹尊卑以器喻。意思是用物件形容贵贱的差别,就像用器具在形容尊卑的意思一样。

富贵,品读起来这里面的含义并不像时下人们随口一说那么简单,富不见得贵,责也不见得富。富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对的,一种是绝对的。“富甲天下”、“位列王侯”是相对的富贵,直接体现为财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下;而真正的、绝对的富贵又不仅仅关乎名利,财富的丰沛并不能直接导引道德的崇高和内心的富足,现在通常是“富而不贵”者居多,原因就在于物质财富之上的精神并不富有。相对的富贵是有所得之乐,混杂而短暂;绝对的富贵是无所求之乐,纯粹与持久。这里所谓的富贵,是广义的,不是指狭义的财富和做官而言。

“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平圣人”,在《周易正义》中相应的解释为: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建立成就天下之器,以为天下之利,唯圣人能然,故云“莫大乎圣人也”。前面我们谈到了富即备也,备物就是具备万物,是真正达到了大富贵,世界万物皆备于我,是本有的,因为我们本体里具备了万物,具备了万物而能够起用。文中的圣人指作易者,“立成器以为天下利”,指圣人制作出来易经、易卦这种器物,可以说是比天下其他所有器物都有利,能够为万物所用,建立旷世的功德,故谓“莫大乎圣人”。

第8篇

一、加强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新课程以“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核心理念,意在把这一理论应用并推广到实际教育中来,成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教育实践行为。

我校制定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为经典文化,其宗旨是: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化,培育民族情感,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1、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中华古诗文经典,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综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历史的国家,诗教的思想一脉相承,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改革开放既让我们学习到了西方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不断遭受西方文化侵袭、不断被弱化的严峻现实。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传承民族文化有多种渠道,但是最重要的渠道莫过于通过诵读千古美文,通过文学熏陶,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上打下鲜明的文化烙印。因此,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需要

经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对队员进行品德和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流淌着历代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让队员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会对队员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同时,一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其后天的文化气质也明显与众不同。凡是在儿童少年时代阅读并背诵过大量经典诗文的人,凡是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熏陶和浸过的人,其日常的行为举止、言谈教养都会烙上浓郁的书卷气,这种儒雅的书卷气是文明的标志,是高贵精神的象征,无数生命个体都洋溢着这样浓郁的书卷气,整个社会文明就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3、提高语文素养的需要

当前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否则,一切的手段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是,扩大阅读量,读什么呢?我们这个民族使用汉语来表达,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下的最优美、最经典的诗文传递给学生,永远是母语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学生在心灵最纯粹、吸纳力最强的年龄段,把最优美的语言文字的精华诵读得滚瓜烂熟,融化到自己的精神生命里,这种学习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过去,人们常用“私塾功底”来形容一个人的学问和语文修养,其实,“私塾功底”说到家就是诵读的功夫——通过对经典诗文中名句的反复研究,可以使队员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厚积而薄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儿时的积累慢慢就转化成伴随一个人终身的语文素养,争取做中华好少年。

二、领悟学习口号:

诵读经典    感悟经典   演绎经典   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习惯

三、学习目标

1、诵读经典,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陶冶情操;造就文明社会的小公民。

2、热爱读书,积累经典诗文,提高表达能力。

3、坚持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意志。

4、如何借助经典诗文中的名句的研究,来培养提高队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

5、构建充满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用语文。

6、让学生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20篇(段),初感诗文大意,研究经典诗词中的名句,以起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四、学习原则

1、经典性:学生诵读、背诵诗文的确定必须遵循经典性原则,诗文是经典之作,能传递真善美精神,是学生学习母语的良师佳本。

2、适宜性:对经典诗文要作出精心选择,不但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又要本着“纯”与“美”的原则去选择经典,还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的诗文进行研究。

3、朦胧性:对于经典诗文,学生可能一知半解、朦朦胧胧,这也是正常的学习现象,允许存在。

4、实践性:只有通过开展大量的经典名句的研究活动,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阅读能力和提升审美能力。

五、具体实施办法

1、进行校园的书香环境布置:

学校以“建有文化的校园,育有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调整和规划校园为契机,“经纬校园,文化时空”,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特色。

2、学生读书

(1)保证每天十分钟的诵读时间。

(2)开展《中华古诗文精品》诵背活动,保证质量完成诵读任务。

(3)办好一个图书角。教师要发动学生形成读书分享俱乐部,把自己好书分享给大家。

(3)确保每位学生在家每天有半小时读书时间,家长督促、教师检查。

(4)学校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诵读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系列活动)。

(5)学校将定期组织开展诵读活动、读书节活动,评选“读书小博士之星”。

3、具体活动:

(1)开设诗园,利用墙报、班队活动课展示班级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包括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手抄报等。

(2)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古诗的积累和赏析。

(3)继续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激发学生积累的热情。如利用诵读课,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4)做好“古诗摘抄本”、“阅读积累卡”。让队员们将所学、所想、所悟及时地记录下来。

西中滩中心小学

二0一一年四月月

校园文化建设培训材料

《诵读中华经典  营造书香校园》

一、加强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新课程以“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核心理念,意在把这一理论应用并推广到实际教育中来,成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教育实践行为。

我校制定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为经典文化,其宗旨是: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化,培育民族情感,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1、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中华古诗文经典,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综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历史的国家,诗教的思想一脉相承,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改革开放既让我们学习到了西方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不断遭受西方文化侵袭、不断被弱化的严峻现实。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传承民族文化有多种渠道,但是最重要的渠道莫过于通过诵读千古美文,通过文学熏陶,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上打下鲜明的文化烙印。因此,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需要

经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对队员进行品德和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流淌着历代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让队员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会对队员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同时,一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其后天的文化气质也明显与众不同。凡是在儿童少年时代阅读并背诵过大量经典诗文的人,凡是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熏陶和浸过的人,其日常的行为举止、言谈教养都会烙上浓郁的书卷气,这种儒雅的书卷气是文明的标志,是高贵精神的象征,无数生命个体都洋溢着这样浓郁的书卷气,整个社会文明就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3、提高语文素养的需要

当前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否则,一切的手段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是,扩大阅读量,读什么呢?我们这个民族使用汉语来表达,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下的最优美、最经典的诗文传递给学生,永远是母语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学生在心灵最纯粹、吸纳力最强的年龄段,把最优美的语言文字的精华诵读得滚瓜烂熟,融化到自己的精神生命里,这种学习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过去,人们常用“私塾功底”来形容一个人的学问和语文修养,其实,“私塾功底”说到家就是诵读的功夫——通过对经典诗文中名句的反复研究,可以使队员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厚积而薄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儿时的积累慢慢就转化成伴随一个人终身的语文素养,争取做中华好少年。

二、领悟学习口号:

诵读经典    感悟经典   演绎经典   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习惯

三、学习目标

1、诵读经典,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陶冶情操;造就文明社会的小公民。

2、热爱读书,积累经典诗文,提高表达能力。

3、坚持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意志。

4、如何借助经典诗文中的名句的研究,来培养提高队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

5、构建充满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用语文。

6、让学生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20篇(段),初感诗文大意,研究经典诗词中的名句,以起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四、学习原则

1、经典性:学生诵读、背诵诗文的确定必须遵循经典性原则,诗文是经典之作,能传递真善美精神,是学生学习母语的良师佳本。

2、适宜性:对经典诗文要作出精心选择,不但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又要本着“纯”与“美”的原则去选择经典,还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的诗文进行研究。

3、朦胧性:对于经典诗文,学生可能一知半解、朦朦胧胧,这也是正常的学习现象,允许存在。

4、实践性:只有通过开展大量的经典名句的研究活动,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阅读能力和提升审美能力。

五、具体实施办法

1、进行校园的书香环境布置:

学校以“建有文化的校园,育有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调整和规划校园为契机,“经纬校园,文化时空”,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特色。

2、学生读书

(1)保证每天十分钟的诵读时间。

(2)开展《中华古诗文精品》诵背活动,保证质量完成诵读任务。

(3)办好一个图书角。教师要发动学生形成读书分享俱乐部,把自己好书分享给大家。

(3)确保每位学生在家每天有半小时读书时间,家长督促、教师检查。

(4)学校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诵读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系列活动)。

(5)学校将定期组织开展诵读活动、读书节活动,评选“读书小博士之星”。

3、具体活动:

(1)开设诗园,利用墙报、班队活动课展示班级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包括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手抄报等。

(2)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古诗的积累和赏析。

(3)继续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激发学生积累的热情。如利用诵读课,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4)做好“古诗摘抄本”、“阅读积累卡”。让队员们将所学、所想、所悟及时地记录下来。

第9篇

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孙,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孙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

风暴海啸,全船除鲁滨孙无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

流落孤岛,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孙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而且尽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个临时性围墙,作防御工事。但只过了十几天,突然发生塌方。鲁滨孙不但把落下来的松土运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撑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塌方的灾难。永不放弃,鲁滨孙奠定了生活的基础。

一次,鲁滨孙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的恩惠。从此,鲁滨孙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孙成为了种田高手。知道什么时候下种,现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永不放弃,鲁滨孙有了生活的口粮。

造船回乡,鲁滨孙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光砍树就是数月。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他怎么也无法让船下水。这下,数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现,这个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鲁滨孙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

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孙,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孙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

风暴海啸,全船除鲁滨孙无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

流落孤岛,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孙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而且尽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个临时性围墙,作防御工事。但只过了十几天,突然发生塌方。鲁滨孙不但把落下来的松土运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撑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塌方的灾难。永不放弃,鲁滨孙奠定了生活的基础。

一次,鲁滨孙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的恩惠。从此,鲁滨孙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孙成为了种田高手。知道什么时候下种,现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永不放弃,鲁滨孙有了生活的口粮。

造船回乡,鲁滨孙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光砍树就是数月。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他怎么也无法让船下水。这下,数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现,这个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第10篇

一、活动名称:

读诵中华经典  开启美好心灵

二、活动负责人:

郭蔚明

三、活动单位:

三明市***区建设小学

四、活动范围:全体学生

五、活动背景:

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教育和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战略目标,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我校以被区教育局推荐申报福建省“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学校为契机,开展了“读诵中华经典  开启美好心灵”的德育教育活动,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思想素质过硬,品德高尚,作风优良”的优秀接班人。

    六、活动主要内容:

1.诗词:指现行教材中出现的经典古诗词,包括《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以及我国其他优秀的经典古诗、词、韵文。

2.经典:不仅包括以上提到的诗词概念,还包括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 》《农历24节气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等,也包括当代优秀白话诗歌、散文、童谣等。

七、活动主要做法与措施:

(1)建立一套班子

我校成长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长的领导小组,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分管副校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导主任负责古诗诵读技术指导,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

(2)抓好两个阵地

 这两个阵地是指校内和校外。校内导读,校外助读,以学校诵读为本,校外诵读为辅。

(3)坚持三条原则

①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

②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

③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

(4)确保措施

学校要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5)开展五项活动。

我们将通过开展五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诵读古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

①读古诗

将诵读经典内容列入校本课程阅读内容,各班级语文老师根据学校指定的内容安排学期诵读进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一学年开展一次集体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展示活动,评选出优秀班级。

②古诗文图展

一是诗配画,根据诗意进行绘画,并在校刊上展示;二是举办师生古诗文作品展。

 ③唱古诗

由音乐老师负责指导各班级教唱古诗,各年段开展”唱响中华经典”歌咏比赛.

 ④演古诗

以年段为单位,在学校文化艺术节中开展诵读经典综合表演比赛,评选优秀年段。

⑤考古诗

组织诵读经典书法与知识赛,评选优秀选手与优秀班级。

(6)拓展五条途径

①听,即听录音,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读经做人”“读经明理”的观念。广播站将设立“与圣贤交谈”栏目,解读相关经典内容;班级开设“与圣贤为友”栏目等。利用课间、午间休息时间,播放古诗,供学生欣赏。

②看,即通过宣传栏、黑板报、诗文图展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佳作名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记住。

③读,每周二、四早上进行专项晨读,每天课前2分钟,午间课前5分钟,组织学生朗读或自由诵读。

④学生在背诵古诗的基础上,讲解古诗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的感受、心得和体会。

⑤赛,即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古诗诵读比赛。

(7)做到七个落实

① 时间落实

学生每天除了课前2分钟,午间5分钟诵读古诗文,学校每周安排周二、四晨会课由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

② 辅导落实

各班级的语文教师为该班的法定的诗文诵读辅导教师,帮助学生弄懂诗文的读音、大意、意境。

③ 内容落实

本学期学生可根据学校提供的教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根据划分的内容进行每天读,每周背一首,并收集自己喜欢背诵的文言文。

④ 任务落实

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分管副校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导主任负责古诗诵读的技术指导,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

 ⑤ 管理落实

对古诗诵读活动的规划,发动、宣传、操作、考核等各个环节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检查方面,按学生自查,小组长检查、教师复查、学校抽查四个层次进行。

⑥考核落实

每学期由教导处人员与教研组长组成考核小组,对每班的古诗背诵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采用随机抽取号数的方式进行,并进行记录。使本项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

   八、社会反响和认可程度: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诵读中华经典,开启美好心灵”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

中华古诗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形成了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老师指定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它古诗背诵。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的故事”、“诗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背诵的古诗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古诗的方法,并能运用与课外自读古诗,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古诗运用于作文之中。

通过一年多来的活动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明电视台“七彩阳光”2011年3月27日和5月22日先后两次报道了我校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活动。2010年10月,在***区“传承中华文化,诵读经典,建设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中《唐诗韵  中华情》也荣获一等奖。

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将为我校师生带来一片生机。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我们将不断努力把经典诵读活动坚持下去,让经典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诵中华古诗,强学生素质,读千古经典,奠成才之基。这在我们建设小学特色教育中又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11篇

今天下午我观看了《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的专题片,一件件事迹感人肺腑,一位位模范光芒四射,一段段讲述令人动容。这是一片爱的海洋,一场心灵的洗礼!原来,道德模范温暖了人间,美好道德美化了世界。

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因为心中有爱,让他们平凡的人生有了不平凡的经历,这让人肃然起敬。有诚实守信的赵书兵,在500多万的金钱面前毫不动摇;有敬业奉献的于凯,开出租车出色的帮助别人;有助人为乐、快乐自己的谢亮爷爷,十年如一日为人们义务指路……是他们,一天又天,一年又一年,服务人民,安贫乐道,成就闪光人生。他们,是大爱天下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们做人的准则: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

我们要向道德模范敬礼,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看似普通,内心却像金子一样的高尚,学习他们不索取,只求奉献爱心的精神。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和小孩让座;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随手捡起地上的果皮纸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做一个有道德的好少年,让道德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在我们心灵的上空。

道德像石头,为我们铺好坚硬的道路;道德像基石,为我们筑起万丈高楼;道德像灯火,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四年级:陈欣

第12篇

【关键词】悦读经典 书香校园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79-02

中华文化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的人文标志和文化灵魂,她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与骨髓,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经典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尤其紧迫和必要。孩子们从小诵读经典,可以领略传统文化的风采,接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耳濡目染,定将受益终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并有责任把经典文化传承下去,让经典芬芳孩子的童年,让经典滋养孩子的灵魂。从2011学年第二学期,我校努力开展了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系列活动,2012年9月,我校继续深化与推进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将我校的中华经典文化教育工程常态化、特色化,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去感受经典文化,尽情汲取圣贤智慧。

一、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欣赏、了解我国的传统精粹,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做一位知行合一的阳光少年,自2012年起,我们学校在校园文化氛围的布置上力求利用好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做好经典文化宣传教育,让学生能更多地与经典文化进行亲密接触。我们的校园不但建了经典教育先贤墙,组建了“经典绵远 幸福校园”系列宣传画,还从学校经典教育的“五名活动”出发,设计制作了我国的经典十大名画、十大名曲、十大名著等文化墙,洗手池的文字提示牌、走廊的读书标志牌等。在我校的公布栏上,可以看到用诗文、国画、书法、剪纸装点好的宣传栏,宣传栏里有孩子们的手抄报,各式各样的绘画与书法作品。从校门口到教学楼,孩子一走进校门,就如沐浴在经典文化的阳光之中。不仅如此,我校并以经典人物为班级命名,每一个班级的教室四周设有关于经典文化的名言名句,并设有一个关于经典文化的图书角,课间时,孩子们可以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书目,充分做到让学生以书为友,以书作伴,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在我校,处处可以听到琅琅书声,阵阵笑声,感受到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悦读经典,让孩子们在先贤的智慧中滋养心灵,陶冶情操,铸造健康人格。

二、设立大课间三分钟经典诵读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我校设立了每天一节“大课间三分钟经典诵读”。除了每天早上8:10到8:20是早读时间,和星期三下午2:10到2:20是午读时间,我校还利用大课间,进行诵读古诗和诗文的积累。每天大课间,每个孩子横成排,竖成列,精神抖数的站在操场上,在小主持人的带领下,清晰有节奏的诵读孔子关于交友、学习等名句。琅琅诵读声,让整个校园充满了浓郁的经典文化气息。“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就这样,孩子们利用好在校的每一分钟,进行经典诗文背诵、比赛等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通过反复的经典吟诵、演讲、接龙、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强化记忆,促进自身经典诵读的积累。同时,并利用经典诵读课进行经典“学习成果展示”,老师引导学生以 “诵读”、“表演”、“手抄报”、创作经典诵读图画等多种形式来演绎经典诗文,在全校范围内发动更多学生加入诵读经典行列。

三、创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相关校园活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大力推进并深化经典文化教育,落实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工程的实施,我校创建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相关校园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平台,让孩子们在“书声琅琅、歌声飘飘、笑声阵阵”中学习经典,感悟经典的魅力。如“经典文化诵读个人pk赛”、“经典诵读状元pk赛”、“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名句默写大赛”、“硬笔书法作业展”、“电影欣赏”、“诗歌作品征集”、“美文诵读大赛”、“剪纸”、“诗歌嘉年华”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走进经典的热情,让孩子在诵读中感受经典文化的智慧。

四、编写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我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广东本土特色,编写了一套学校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其中,一年级以广东经典儿歌为中心;二年级以广东经典童谣为中心;三、四年级为广东经典短诗为中心;五年级为广东经典词、长诗为中心;而六年级则以广东经典长诗、古风和散文为中心。内容极具广东特色,以启蒙养德、陶冶情操。

五、定期召开“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实施”阶段性工作经验交流会

善于反思与总结,才能不断进步。我校定期召开“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实施”阶段性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学校实施“悦读经典 幸福校园”工程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与交流。除了各班级根据自身实施情况进行汇报,还特邀天河区在经典文化教育实施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兄弟学校优秀教师对经典教育做出介绍。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用理论与实践武装,提高教师实施经典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就这样,我校全体教师一步一个脚印,细致而深入的推进我校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工程的实施。

自我校实施中华文化经典教育以来,我们学校的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变得更阳光了,待人谦和,孝敬长辈,文明有礼。作为一个典型了城乡结合部学校,听着孩子们整齐的朗诵“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看着孩子们自信而懂事的笑脸,全新的校园,全新的开始,家长们都连连称赞。天河区教育局局领导给予了我校更多的鼓励与肯定,而《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电视台、新浪网等媒体也争相报道我校经典文化教育实施的相关活动。

孩子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变得更加阳光、自信;教师在经典活动中变得更加敬业、有爱心;家长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更相信孩子,相信学校,共同打造了“书声琅琅、歌声飘飘、笑声阵阵”的幸福校园。

参考文献:

[1]高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年02期

[2]张静.如何有效开展科学分组实验[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1期

[3]张小梅.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