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知识小课堂

健康知识小课堂

时间:2023-05-30 09:49: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知识小课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康知识小课堂

第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学;素质培养

经过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段时间的探讨与实践,我认为,要想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

由于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缺乏全面的认识,对学生的素质结构缺乏了解,而使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现在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数较多。单单依靠几节心理健康课来解决学生对心理方面知识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要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巧妙地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进去,从根本上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任何一位教师都要意识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刻不容缓。

二、强化知识

在各学科的教师中,有一部分教师缺乏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在课堂上从不渗透或很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虽然不一定要具备非常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但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一般能力,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有机渗透

教师应该在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了解学生,有机渗透。

(一)挖掘教材,创设情境

在现有的数学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教材内容和知识情境。如:数学课上经常会涉及一些我国数学家所取得的成就,我就会利用这个契机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而且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创设氛围,潜移默化

课堂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的大多数心理问题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教师把一堂课讲得是否生动有趣很大程度上会对中小学生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学生间共同合作进步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绝不能高高在上,摆师长架子。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评比,这种评比用之得法会促进学生进步,但绝不要过分强调这种竞争,致使这种竞争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这种压力,没有办法很好地承受,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甚至患上厌学或考试焦虑的症状等。

(三)开展讨论,团结协作

在数学课堂上,我经常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在小组成员讨论中,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交流,不存在压力和恐惧心理。这一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使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和自闭心理。

(四)提供机会,促其表现

在数学学习中,我抓住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班有一名叫非×的男同学,课堂上不爱主动发言,课后也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我凭一个教师的直觉,感到这孩子一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于是我向班里的学生了解情况。原来,非×由于年龄小,特别好动,不能自主学习,还经常打扰别人学习,同学们都不喜欢他。而且由于成绩不好,班里有的同学嘲笑他。他虽然也曾经极力反驳过,但并没有改变受嘲笑的状况。久而久之,这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害怕挫折。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首先找到班干部,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明白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尤其是班级干部更要有团队精神,对胆小孤僻的同学更要多尊重、多提供帮助。然后,我又找到非×和他谈心,告诉他不怕失败,正视挫折,形成健康的心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再有人嘲笑非×,而是都热心地帮他温习功课。我在课堂上也给他更多关爱,鼓励他多发言,只要他有点滴进步,我就表扬他,这样一次,两次……同学们看到非×的进步,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非×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材施教,一定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形成的心理问题。

(五)培养兴趣,体验成功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自然也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是一项长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只要教师平时多观察,多思考,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一定能够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第2篇

医院孕妇学校工作总结

孕妇学校是我院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一个重要宣传窗口,是优生优育的摇篮。2018年院领导及全院干部职工都非常支持和重视孕妇学校的发展,各科室也积极支持孕校课堂,为达到优生优育、促进母乳喂养、支持自然分娩、确保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而努力。继2017年5月起每月开展大课的工作,2018年有了新的内容,年初专门制定了月大课计划,授课老师由院内产科、儿科专家、专科护士长、院内经验丰富的教学老师等,担任孕妇学校讲师。按照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建设要求,结合广大孕妇的实际需求,安排相应的实用性强的课程。同时利用现代网络平台的微信宣传平台,发放孕产期及儿童保健知识,供孕产家庭的学习。

根据孕产期保健规范的要求,我们在二楼每月开展一次计划免疫课堂,每周开展1-2次孕产期基础课程;每月九楼一次大型授课,每周一、二、三、四开展孕期拉玛泽分娩课堂,随着二孩政策放开,高危孕妇数量增加,每月一次的瘢痕子宫健康教育课堂。

由于全区加强了高危儿的统一管理,儿保业务量在2018年有了大幅度增加,健康教育和行为训练也随之增加,引进了高年资的儿科儿童保健医师骆红梅,每周1-5上午和下午均开展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训练课。

我们的课堂内容通俗易懂,将孕妇最想知道的和最应获得的知识以及自我护理技巧及时告诉孕妇。孕妈妈及家属们通过学习,收获丰富,及时学到了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为自身及宝宝的安全、健康做好了储备。

2018年,我院免费孕妇学校小课堂开展共70次,周末大课11次,家长学校160次,瑜伽课150次,共计391次,听课的孕妇人数约4755人。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67.4%,自然分娩知识知晓率为98.6%,满意度调查为98.1%。

我院健康教育课还利用多渠道宣传,如门诊就诊、住院部病房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发放母乳喂养手册、儿童不同季节常见病防治等专科健康教育处方,利用工休会、宣传展板、微信公众号等版面、散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快乐孕育微信等手段进行保健知识的传授。

孕妇建卡有《母子健康手册》、《孕妇指南》、《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避孕药具知情选择》等等统一保健宣传资料的发放,每日还通过电视、视频等媒体宣传相关的孕期保健、自然分娩的、胎教、母乳喂养的好处、儿童计划免疫、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心理、科学育儿、避孕与生殖健康等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强化宣教的举措,提高了孕妇及家属参加并主动接受孕妇学校教育的自觉性,增加健康覆盖率和培训率,营造了温馨的氛围,使孕妇学校充满了生机。

孕妇学校是爱婴医院的窗口,是创建和巩固爱要医院的基础,而办好孕妇学校对创建爱要医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办好孕妇学校,巩固和完善爱婴医院的成果,为提高我区出生人口素质,保证母婴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3篇

在五月如花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周。本次活动以“健康,快乐,成长”为主题,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各种活动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活动的形式活泼多样,学生在节目表演、知识抢答、诗朗诵中受到启示。

“心灵感应”活动是以合作为主题的团体心理游戏,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在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体验成长。团体心理游戏包括:心有灵犀,价值大拍卖,走出压力等。其中“心有灵犀”使在没有语言交流并戴上眼罩的情况下进行的数字接。游戏过程中需要每个队员都能心平气和,互相尊重,相信身边的人,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不断摸索成功的途径,不断达到心灵的默契。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团队精神和心灵相犀的重要性,多与身边的人沟通理解。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份子,只要共同努力,达成共识就能创造奇迹。

“人生感悟”是同学们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通过与他人分享促进共同的发展。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提高广大同学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多的接触,了解心理健康。开展“心灵之约”交友会,“心理小课堂”比赛。每一项活动都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平台了解,关注,参与心理健康。

我们学校一直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班同学刘怡,原来成绩很好,在这段时间里,成绩却是一路下滑,而且下课不再和同学玩耍。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不对劲,经过老师调查,原来是她的父母离婚了。生活的阴影笼罩了她,老师经常找她谈心,并在学习上给她帮助。通过老师一次次的开导和同学们的帮助,刘怡终于摆脱了心理阴影,重新变得活泼开朗,成绩也逐步上升。

生命需要呵护,健康需要帮助。我们的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心与健康同行,快乐与成长相伴,使每位同学的明天更美好!

指导老师:卞晓琴

第4篇

根据集团工(2005)15号文件的要求,全面提升公司女职工的整体素质,促进女职工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充分发挥女职工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公司工会结合公司自身实际,于2005年8月份在公司在岗女职工中开展了以“培育和谐人际关系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主题的女职工素质提升流动课堂活动。这次活动得到了公司两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深受广大女职工的喜爱和欢迎,参加人数达900余人。女职工受教育面达95%以上。这次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公司两级工会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就流动课堂活动进行了专题布置,提出具体要求。为了把女职工素质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使更多女职工融入到活动中。公司工会下发了专题文件,制定了详实的活动计划安排,做到分工明确,抓落实,讲实效,强化过程管理。各车队(车间)基层工会结合自身实际,自定目标,制定了活动方案及教案。包括“组织女职工集中收看教学光盘,以线路、班组(小队)为单位的集中学习,下发教材、宣传资料职工自学,请专职医务人员授课、请交警上法律课”等内容。形成了整体全力的活动格局。

二是对开展流动课堂活动的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各单位工会纠正了活动“没有用”、“顾不上”、“搞形式”的错误认识,把流动课堂活动当作一次提高各级工会干部工作能力和职工增强自我教育、更新科学生活新理念的再学习,再教育机会认真组织。为了保证女职工素质教育流动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公司工会编辑了活动宣传资料、下发到各站点,送到职工手中。车队领导亲自下到站头,向女职工赠送了《女性健康手册》、《家庭健康手册》、《女职工营养健康知识手册》、《女性更年期保健手册》等教材及教学光盘共200余册,在8月1日至8月28日期间,公司工会集中2场次专题课堂教学,各基层工会坚持以线路、班组小队为单位组织学习。共组织授课36场次。组织女职工收看教学光盘、学习有关教材,听专职医务人员讲课。在学习培训中,我们做到满足“三个需要”。即:学习内容满足女职工自身的需要。我们根据公司女职工年龄层次特点,突出了“女性‘五期’保护”、“常见妇科病的预防”、“家庭保健小常识”、“女性健康与婚姻家庭”及“科学饮食与美容”等内容,让职工感触到学习的实效性、实用性,充分体现组织的关爱;学习内容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的本职工作是安全行车,服务乘客,传统的服务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针对女职工的工作环境,结合集团公司工会编辑的《公交基础知识读本》组织了学习讨论,以提高职工职业道德水平;针对武汉市道路交通状况的变化,公司工会特组织了有54名女驾驶员参加的警民共建垦谈会;邀请交通大队女警支队的张警官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授课,进一步融洽了警民关系。学习内容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将培训活动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与企业形势任务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紧密联系起来,以丰富多采的活动为载体,从加强文化教育入手,坚持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女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争当知识型女职工,使广大女职工有所作为。

三是活动形式丰富,突出特色,收效明显。我们将女职工素质提升流动课堂作为女职工素质达标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旨在营造和谐的企业人文环境,提高女职工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展示公交女职工的精神风貌。在活动中公司各级工会干部一致认为开展教育活动就是服务职工,一定要把好事办好、办实。从一点一滴做起,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三心”精神,即:细心、耐心、爱心。为251名线女驾驶员办理了《平安女性安康团体重大疾病保险》。深入一线对女职工进行家庭生活调查摸底,建立了单亲女职工、困难女职工档案。为82名困难职工建立档案并与公司管理人员结成“1+1”帮扶对子。争取了公司行政的大力支持,对11户困难职工家庭,进行了助学活动。同时,结合公司上半年职工体检情况,对女职工进行健康调查摸底,了解女职工关心又不好意思自己提出的问题,反馈到公司工会。公司工会进行汇总后于8月23日举办了女职工流动课堂健康知识讲座,请专职医务人员就妇女常见病进行授课,回答了职工的疑问并现场咨询。七队领导班子亲自上线、上车为女职工送书,党支部书记坚持参加每一场学习,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为职工答疑解惑。票务部书记不顾天气炎热,利用业余时间翻阅大量书籍、报刊,收集了大量资料,认真备课,坚持参与职工学习,还充当小教员为职工讲课。针对公交行业的职业习惯,向女职工宣讲“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等生活小窍门,深得职工好评。他们这种视工作为己任的负责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让职工感受到了各级组织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九车队工会在活动中开展了“在团队精神中寻找价值链”的主题活动。强调以团队精神形成共同价值观,组织“巾帼文明示范岗”人员为一线男驾驶员送清凉活动,优秀女职工规范操作示范等活动,要求大家从身边触手可及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做起,强调营造一种“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得到广大女职工的积极响应。车间工会发扬班前学习的好传统,利用班前15分钟组织女职工集中学习,进行心理健康、时事政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并为开展了为女职工过生日的活动,充分体现了车间工会对女工的关爱。十一车队工会在活动中广泛开展“岗位创新三个一”活动,即“学习一门新知识,掌握一门新技能,提出一条新建议,”,吸引广大女职工在学习中提高。车队推荐的7路女驾驶员沙红武,经过层层选拔,代表公司女职工参加了武汉市第十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公交客车驾驶的比赛。

历时一个月的“女职工素质提升教育流动课堂”活动即将结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组织女职工学习相关教材,参加专业知识讲座、观看教学光盘等形式,宣讲了健康新知识,生活新理念,在广大女职工中形成“关爱自已,重视健康;珍惜岗位,多做贡献”的良好氛围,深受广大女职工的喜爱和欢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认可,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更是融洽了干群关系。但我们深知提高女职工素质是一项长效管理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女职工素质达标工程”,突出女职工教育特点,不断拓展女职工教育阵地,进一步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进而,让广大女职工进一步强化“四自”精神,立足岗位做贡献。

第5篇

亲和力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也。而作为师生之间亦即人与人之间,恐怕再没有比“有感情”或者“爱”来说明师生之间的这种复杂之“力”更为准确的了。亲其师,信其道,那么,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要怎样修炼才能登堂入室呢?

一、“外功”――要“练好‘筋骨皮’”

做一个不止合格而且追求专业优秀的教师,这是成就作为班主任的教师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为无论我们如何讨论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管理者、经营者的特殊性,例如其专业性发展的可能,都无法否定其作为一名教师的前提。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或可谓班主任就是具有角色特殊性的教师。

还记得记录性电影《高三》中的那个一年到头唠唠叨叨、不知疲倦的高三班主任吗?那句可谓经典的“语录”令人忍俊不禁却又回味良久,――“我不需要你们拼命学习,我只需要你们拿出半条命来学习!”口若悬河,振聋发聩,言简意赅,鞭辟入里,这就是身兼语文学科教学任务的班主任的“筋骨皮”!

从现实的层面出发,目前,我校配合全省规模的高中新课程实践,正在进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即令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与管理也并非是互不相干的“两张皮”。而在新课程的形势下,要求教师的“教”必须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亦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中两个主体的能动性,――对一般教师要求尚且如此,对于同时兼任班主任者其标准之高可想而知。如今,由“杜郎口旋风”、“洋思模式”、“永威经验”等所开启的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变,从点滴实验,到有计划的摸索经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其中的艰难,恰恰反映出我们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仍须在教学改革的大潮流中――练好专业教学的“筋骨皮”。

二、“内功”――要研究点儿“心理”

这里所说的“心理”,既指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也包括教师自我的心理健康知识。

时代的飞速发展,来自社会环境例如工作、学习、生活重重叠加的压力,使每个身处其中的人身心不能不受到影响,这便有了涉及现代人身心状况的“亚健康”一词。校园中的师与生自然也概莫能外。但是,出于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差异,“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要率先垂范,我主张,要研究点儿“心理”。

在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依托案头积累的一些较为权威、科学的各类资料,我有计划地向学生渗透了青春期系列主题教育:

例如中学生“对性生理变化的困惑”、“青春期心理特征”以及男女生交往尤其是如何处理友谊和“早恋”问题等,结合学校政教处的班会课活动,给予正面引导;

当然,在实践中也遭遇过较为尴尬的情况,在播放有关男女生生理构造差别的视频时,尽管事前作了一些铺垫和说明,但居然还是令大多数学生低眉顺眼,不敢抬头。唏嘘之余,后与学生个别交流,结果却又并非是想象中的学生“反感”、“抵触”那么复杂,大多是感到“不好意思”而已。

当我一方面为触及有关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与艰巨而感慨之时,我同样意识到虽不必等量齐观,但却同样举足轻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另一方面,即教师自我的心理健康知识。譬如:如何处理作为教师和作为班主任的角色差异问题?为什么有的老师能在双重角色之间左右逢源、相得益彰,而有的教师却顾此失彼、关系紧张、身心俱疲?……与高人“对话”――阅读毕淑敏、浏览《给教师的健康书》等,这是我一年来一以贯之的求索方式,既有思考,亦有实践,因而颇有心得。例如:借助毕淑敏的《我的五样》这一心理游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善待生命、建构幸福人生。还在同事的分享中,进一步深化了我自己对于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体悟。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命旅途上,我们何妨持花而行,一路播撒,一路耕耘,一路收获!

三、着力打造拿手的“兵器”――养成善于发现的能力

还记得电影《卧虎藏龙》中侠客李慕白、俞秀莲对小魔星玉娇龙的不懈教化,文武兼施?而《剑雨》中陆竹和尚对黑石杀手细雨的舍生点化,可歌可泣,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借鉴其中与班级管理有关的启示,即,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养成善于发现教育时机的能力。

片段一:半路接手一个班级,命题、难题、连同少男少女的感情问题一股脑儿涌来,佐证了所谓后娘难当的俚语。不过,当我发现自己在此前的一次高一年级一个教学班的主题班会上作为“嘉宾”、“领导”的一番即席即兴演说竟颇得如今已成坐中客的十数位同学的欣赏之后,一切便开始有了更好的转变。

片段二: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住校生,那么,如果你要问住校生最希望从班主任那里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我想学生的回答是会惊人的一致:到学校外面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园的生活很无奈。在我们暂时没有能力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校园文化生活中较为单调、灰色的基调之前,我想我们是否可以更宽容地对待学生的这一需求?如果只是出于购物的要求,如果仅仅是满足一下“打牙祭”的欲望,凡此种种,无碍安全,有益学习,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第6篇

我国青少年青春期的到来年龄普遍提前,实际婚育时间却在悄悄推迟,由此青少年不安全的风险时间变长。本人通过长期以来,对广大育龄人群进行指导、宣传生殖健康保健、性知识教育讲座中,得出结论:性教育应尽快担负起保护未成年人安全成长的责任来。

1 “13岁女孩怀孕、16岁少女堕胎”令人心痛

一些未婚女孩到计生站来做人流,她们都竭力隐瞒年龄,但我们有经验的医生还是很容易判断,经证实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曾问一名来做人流的未成年学生,为什么这么小就接触性,还不注意避孕。女孩不以为然,反问“怎么避孕?”

有些人竟把“性”看得这么随便,这是悲哀!世风日下,祸福自招,人们要为此付出可怕代价的,不是危言耸听。国内的统计表明,因缺乏青春期性健康知识而走入迷途的孩子日渐增多,性犯罪几乎占青少年犯罪总量的30%。一项问卷调查中,有80%的中学生对“青春期性问题”感到困惑,渴望从正规渠道获得性健康知识。13岁女孩怀孕、16岁少女堕胎都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多么让人心痛!孩子们有这方面的知识渴求,不给他们正确的性教育疏导,孩子们从“旁门左道”也能得到一些,包括录像带、电脑网络,甚至还有“卡通口袋书”等,片面、错误的知识和不良的引导。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性”和对待“性”,不仅仅是广大青少年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已经迫在眉睫。

2 及早开展性教育 让孩子们平安成长

孩子到了青春期,必需进行相应的性教育。此时的孩子已经有了成人的性心理变化。青春期一般始于10~12岁,个别早的可提前到5~6岁。性教育宜早不宜迟,我们甚至认为应从孩子出生开始,至少应提前至小学进行。不要等到出现问题,才去亡羊补牢。在小学三、四年级进行性教育是最佳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青春期为何物;中年级的学生虽未到青春期,但已有所察觉,产生了想了解的欲望;高年级的学生有一部分已经进入青春期,并已出现了相应的心理变化,说明此时进行性教育已经有点晚了。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即小学中年级进行性教育是最合适的。当然,这一时期并不一定要进行所有性知识的教育,应有所侧重。性生理、性心理是此时期的重点,情感教育也应有所涉及。

3 性教育工作者“战战兢兢”

家庭、学校、社会放开手来、大张旗鼓进行性健康方面的教育,就能避免种种恶性后果?当然不是如此简单,从事性教育工作探索可谓煞费苦心,甚至“战战兢兢”。我们要做的是适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要“适时、适度、适宜”。如果讲得过了,真就可能成为“教唆”。说浅了孩子们得不到应有的知识,说深了使好奇心强的孩子们想“亲身体验”。

教师对学生进行性教育,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讲得越早越好,也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越彻底越好。不同的年龄段有些内容可以重复,如生命过程、爱情、男女交往问题等。但在不同年龄段侧重点不同,深浅程度不同,尤其是性道德教育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在初中阶段,着重谈男女同学间要相互友爱尊重,注意交往的礼节;而高中阶段则要谈一谈如何区分友谊与爱情,怎样对待初恋,以及婚姻与家庭等。

为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量身定做”。对小学生,以生理健康知识、人口与人口环境、人口素质等为主要内容;对初、高中学生则“开门见山”,加进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青春期性健康知识、预防性病、艾滋病、同伴交往等内容。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讲解知识,也注重对学生性心理、性道德、性保护的全面教育。在教授形式上,推出科普录像、性健康教育展览、实物标本展示、师生座谈等多种教育形式。

4 性教育急迫而任重道远

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性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了性教育则是万万不能的。总体来看,青春期性教育工作不尽人意,障碍在哪里?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国家长们成长于一个性封闭的时代,几乎没有接受过正式、系统的性教育,处于性知识贫乏,性教育观念陈旧的状态。家长传统的性观念不仅使他们羞于谈性,而且也无从谈起,甚至有人认为性可以无师自通,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则是教唆犯罪。

在很多地方,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性教育不得不成为学校的“副业”,无声无息。而教育主管部门又对性教育“谨小慎微”,青春期性教育就迟迟不能进入学校的正规课堂。家长对性教育讳莫如深,学校也投鼠忌器。此消彼长,社会上各种方式的性教育唱起了主角。对此,虽然不能一概而论,统统斥为引诱、误导,但起码这些网络、出版物上的信息更注重商业利益,而根本不会考虑未成年人是否适合接受。另外,黄毒泛滥的现象更加令人担忧。

为了更快更有效地推进性教育的广泛开展,建议如下:①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课程都在玩命地“拔苗”和“填鸭”,性教育恰恰例外。应该加强管理部门的重视力度,将性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出台性教育综合大纲。根据大纲,选编教材。②性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性教育教师的观念、素质和水平。所以应该在师范院校开设青春期性教育专业,培养专职的教师和辅导员。并通过举办短训班、岗位培训等方式,提高现职教师和辅导员的水平。 ③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先学习有关性知识,为教育孩子做好准备。在家庭配合学校性教育方面学校也是责无旁贷的,理应开办家长学校,协助家长学习较系统的性知识,并及时沟通。

参考文献

[1] 崔念,李民享,高尔生.中国父母如何看待向未婚年青人提供避孕服务,生殖健康要略,2001,9(17):20-27

[2] 涂晓雯,刘英会等.计划生育工作者对设立专门的未婚年青人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点的态度[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10(2):101-104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肢体语言;有效性

一、肢体语言在生物课堂中的意义

1.突显重点,深入掌握。比如,可以使用人的两只手来演示质壁分离现象:首先两只手合拢并竖直,右手演细胞壁,左手演原生质层(左手的正反面分别演细胞膜和液泡膜,其间有细胞质填充)。先演示细胞壁伸缩性小,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相对较大,遇到细胞内水分散失时,质壁分离是自然结果。接着左手保持原状,让右手向外伸展且与左手形成一定的距离,演示的整个过程为质壁分离。用同样的方式来解释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随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来理解掌握。

2.解决难点问题。学生在理解氨基酸的缩合反应及更多有关的蛋白质内容时出现困难,应该怎么处理呢?一般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和学生的演示来解释这样的知识点。教师和一个学生面对面,教师伸出代表羟基的左手,学生同时也伸出代表氨基的左手,两手相握,边演示边解说,相握代表肽键的形成,久握的双手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汗液,汗液的出现直观地展现了脱水这个现象。

3.改善课堂环境。如何改善课堂氛围,体现生物学科独有的特征一直是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比较灵活的方式。例如,在教学液泡吸水以后有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枝叶生长,同时还可以让细胞变得坚挺时,教师为了改善课堂氛围,可以先让自己的手臂自然放置,身体也处于自然状态,当讲解到液泡吸水时,立马模仿液泡变得精神百倍。

二、在生物教学中巧用肢体语言

1.形态与手基本相近的情境。如,用其中一只手来演示神经元:把手张开呈现自然状态,胞体用手掌表示,树突用手指表示,轴突用手臂表示。

2.形态与手的姿势基本相近的情境。如,双手呈现水平状态,而后一只手表示突触小体需要握拳,另一只手表示突出后模需要展开五指。先手掌而后才到拳头,就像兴奋只能单向传导。因此,把具体知识直观化,学生理解相对简单。

3.演示生命活动的抽象过程。如,把被子植物的发育过程用简单的手部运动演示出来。

4.传授卫生健康知识。教师在讲授有关脊椎、坐姿的生理知识时,可以通过演示斜肩、驼背等不健康状态来进行教学。讲授腿形是“O”或“X”形时,同样也可以通过用两只手的姿势和位置直观地讲解佝偻病的轻重程度和呈现形式。

5.操作简单的实验。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给生物课带来的直观化,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知识。例如,温觉、嗅觉、视觉等都可利用肢体来进行简单的实验;学生自己也可以成为实验资源,比如缩手反射。

三、使用肢体语言需要注意的事项

1.手势到位而不牵强。当学生在演示过程中,出现手势不够真实等错误时,教师要积极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帮助,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纠正,同时引导学生找出演示错误的原因,指导其用正确的肢体语言来掌握生物知识。

2.知道使用手势最基本的原则。(1)尽量使双臂展开,手指自然并拢,呈现自然、有精神的轻松状态。(2)手势要合理。不夸大,也不要故意突出。(3)依据身体状况来决定手势的幅度、大小。对于身体瘦小的需要合理调整手势。(4)使手势多种多样是有效的方式,但也要控制频率,从学生感受出发。(5)停止做手势时,实验肢体呈现自然状态即可。(6)老师应该注意个人一些不良的小动作,以免造成学生对知识的误解。(7)应该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不可乱用或是牵强。简言之,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动作幅度,不夸张,要适合,操作中遵循科学严谨的态度,慎重思考,不能刻意地制造夸张、华丽但不实际的效果。

3.运用肢体语言来教学既是教的过程又也是学的一个过程。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换言之,老师不要做一个自导自演的编剧,所以,在备案过程中,教师要仔细思考,周密安排:什么时候应该带领学生一起完成?怎样协调好知识的理解和课堂时间的关系?课堂中学生可能犯的错误?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所有的可能性教师都要考虑到,也只有这样才能满怀信心地面对学生。

参考文献:

[1]李燕,李阳.浅议如何做好备课准备[J].华章,2013(36).

第8篇

关键词:大学体育健康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20-01

大学体育是当代大学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但从目前的教学形式上看,大学体育更加注重实践的应用,忽略了健康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在体育课程实践中经常发生磕碰、摔倒等危险情况。作为一名学生,我认为大学体育教育应与健康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健康”为发展目标,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体育锻炼更好地理解体育知识。不仅如此,通过对健康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还能够让体育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想法,从而使教学内容深入学生心中。

一、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学开始出现一面倒的情况,过多的注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当代体育教学发展的瓶颈。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两者的相互促进可以充分发展体育精神与人文情怀。体育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从目前的体育教学形式分析,当代体育教学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从一名学生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进行融合可以创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体育的意义在于通过肢体的运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添加必要的健康知识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石;不仅如此,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理论知识是帮助学生学习体育技巧和体育心得的重要因素,如在练习篮球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老师在口头上的引导,初学者很难掌握投篮的技巧。大学体育不同于初中体育,在学习体育项目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知识化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体育精神。

二、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严格,教学兴趣不足

我通过观察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方面期望较高,整体教学模式都显得过分严格。如在田径课堂上,体育项目主要是跑步和跳高,这两项运动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好成绩就要不断练习,这样一来学生每节课上都要重复练习相同的动作,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导致部分学生开始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很少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只是简单地将整体动作向学生演示一遍。体育的真正精神是“健康向上”,这种盲目的教学只会导致更多的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理论教学,而在实践中出现不必要的创伤。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几乎很少有体育教师强调健康体育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保护自己的措施,所以不再强调安全性和健康性;而这种“不健康”的体育教学慢慢地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大学体育教学越来越茫然。

(二)教学设备落后,学习模式陈旧

体育运动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培养的各种活动。这种采取走、跑、跳、投以及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就是人们通常称作的身体练习过程。体育作为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自产生以来就扮演着不同角色,从强身健体到心理培养,体育对当代大学生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多数院校的体育教学并不完善,很多院校在发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受学校经费的影响,缺乏必要的体育基础设施和健身器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失去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我就学的学校在体育器材方面就没有充足的准备,导致很多学生不能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体育成绩,而在实际教学中又不能很好地进行课程设计与总结,导致部分学生因压力过大失去学习兴趣。

三、强化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融合的策略

体育从某个角度来说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如在国际赛事上,大多数强国排名往往名列前茅,因此体育是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的。这种实力与经济、军事不同,它能够更加准确地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和勇气。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者,体育不仅影響着其身体素质,同时对其未来发展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如在工作中,强健的身体对长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大学期间要切实强化体育健康课程与大学体育的有效结合。首先应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太过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忽视了理论知识学习的意义,因此在新的教学体系下,教师要认清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当放低预期标准,发挥健康教育课堂的作用。此外,学校要更加注重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定时发放资金,帮助学生建设必要的体育教学场所、购买器材等。

四、结语

大学体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融合,真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而且,学校要不断实践、改善和发展大学体育,强调大学体育和其他课程一样,让大学体育成为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李小雄.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管理性策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6):130-131. 

第9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特点;对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143-02

五年制高职学生15-16岁入学,到20岁左右离校,从未成年到成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寻求独立、增强自我意识、性意识觉醒、追求自我价值感和成人感的心理断乳期,这是人一生中最危险的年龄阶段。这一阶段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好,分辨是非能力和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较差,这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

(一)文化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来源是初升高落榜的学生,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继续读书或者能够让孩子学到一技之长而选择了高职院校,而大部分学生就是因为家长的原因被迫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且学生和家长对所选择学校的专业特点了解甚少,致使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求知欲望淡薄,不能主动参与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自控力差,纪律观念淡薄

五年制高职学生,自控力较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容易违反校纪校规,上课迟到、讲话吵闹、晚归的事情时有发生,自尊心又强,易冲动,容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和冲突。

(三)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能力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且独生子女比较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住过校,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他们在家很少从事家务劳动。因此,在学校,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习惯差,缺乏应有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多五年制的寝室垃圾成堆,脏衣服到处丢,甚至有学生不知道怎样打扫卫生,怎样整理寝室内务。

(四)分辨是非能力差,难以抵御外来诱惑

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时因年龄小,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是非判断能力不强,喜欢赶时髦,抽烟、喝酒、打牌、谈恋爱;讲义气,但又不懂得关爱他人,容易受人鼓吹,头脑发热做违法校纪校规的事情,且破坏力较大。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

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行为上的种种的表现,在他们教育管理工作中体现出教学难、管理难的特点。

(一)教学难

参与五年制高职班级教学的老师需要有经验、有耐心、有威慑力,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讲话吵闹成了家常便饭,课堂中还时不时刁难一下老师,老师提出批评时,甚至有学生跟老师对着干,课堂教学计划难以正常完成。另外到了毕业之际,仍有部分学生因为成绩不合格而难以顺利拿到毕业证。

(二)管理难

第一,担任五年制高职班的辅导员,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体力,每天从早到晚跟班督促学生起床、搞卫生、上课、就寝,大家俗称五年制班级的辅导员为“保姆”,因为五年制高职学生时不时就要出点状况,辅导员要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调解处理突况。经验较丰富的辅导员考虑事情比较全面,但也会因为学生时时发生的小状况而恼火,初次接触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辅导员会感觉焦头难额,有着处理不完的事情。

第二,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宿舍的脏乱差现象严重,公寓管理员压力也很大。卫生脏、内务乱,需要时时刻刻提醒督促学生,还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破坏力大,宿舍的门经常被踢烂,将宿舍的墙面当成画板,往楼下丢垃圾等等;晚归严重,管理员经常半夜起来开门等等。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研究

五年制高职学生虽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但他们中也有学习认真,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缺点和缺陷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向上,对同学、老师、朋友很讲情义、讲义气,他们做错了事情能勇于承认。他们的可塑性比较强,在校的时间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心理行为的表现会有很大的变化,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教育管理学生,引导学生,使其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优化教学工作

(1)注重德育教育,将德育融入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光要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正所谓教书育人,德育是学校教育管理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因材施教

五年制高职学生因文化基础较差,再加上自控力较差,课堂上对自己的约束力不足,容易开小差,导致课堂教学计划无法正常进行,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当放慢进度,多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足的知识和实践性强的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娱乐和实践中学到知识。

(3)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讲授法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师应该根据所任课程的特点及传授能力,改变教学方法,采取分组讨论、案例教学、观看录像、项目教学等,进一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习热情

在专业课教学中,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基础较差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经常参加沙盘演练和校外实地实训,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教学。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工作的情境中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二)强化学生管理工作

(1)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爱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加强五年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学院应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学院的心理健康中心应该从新生开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较为系统的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并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疏通他们的心理困惑和障碍,有利于促进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2)强化辅导员工作,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五年制高职班级需要配备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关爱学生、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辅导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全程监督和负责。大多数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初中时的表现不太好,属于老师不太关心和关注的对象,使得这些学生体会不到关爱,自暴自弃。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应该多关爱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便于开展班级管理。另外,作为五年制高职班的辅导员,应该为班级制定出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并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班委会,班干部作为辅导员的小助手,帮助辅导员开展班级活动。

(3)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健全家庭、学校一体的管理体系

五年制高职学生因年龄偏小,在学习和生活上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引导,而部分家长认为,子女送到学校,就应该由学校负责子女的一切,家长不用过多的介入,对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不清不楚。为了加强五年制学生的教育管理,也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应该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健全家庭、学校一体的管理体系。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后,学校或班级就应该将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联系方式与家长的联系方式进行互换,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向家长反馈,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一股合力。

(4)保持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作为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生管理者,应该保持与任课教师的沟通,适当的参与教学,进行随堂听课,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协助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管理,也便于班级的学风建设;另外通过随堂听课,也能了解任课教师的上课情况,针对五年制学生的特点,对上课的情况进行点评,并对任课教师提出建议,做到相互改进。

(5)开展各项课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增进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另外,五年制高职学生属于精力比较过甚的人群,开展各项课外活动,适当消耗他们的精力,有利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提高 体育教学 有效性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体育教学也是一样,体育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和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把握到把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进步。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要符合体育课特点

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身体练习是主要途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是主要内容。教师要根据此特性,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2.1 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同一教材

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同的。如低年级投掷教材第一课次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课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的重复练习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投掷教学,随着课时的变化,教师可采用"打野鸭" 、"打标靶"、 "投远"、"投准"等这一类趣味性游戏或竞赛等,既达到激趣的目的,又进行思想教育和环保教育,正所谓一举两得,寓教于乐。

2.2 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分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分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生动活泼、游戏性较强的内容,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体育课不同于别的学科,体育课在操场上进行,学生经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自制力差,有一点"风吹草动", 注意力马上转移,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利用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喜欢节奏感强的练习,在队列练习中可以用口哨、掌声等进行,也可让学生自己喊口令,这样更轻易吸引学生,练习起来注意力更轻易集中。在进行活动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一兴奋起来往往就自得忘形,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连蹦带跳,甚至还有的出现在地上打滚,你追我、我追你的现象等等。这时,教师要利用在中,学生最想扮演的人物来调动其积极性,如在"老鹰捉小鸡"中想做老鹰,分组练习的时候老师要留意调配,适当安排好角色的替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醒学生遵守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课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教学的。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场地,运用体育器械布局的环境美、队列队形的造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唤起学生的运动激情。如教投掷小沙包时,可以在小沙包上缝上彩带,让学生在投掷小沙包时如空中出现了道道彩虹,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投掷角度,又可激发学生的投掷爱好。又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利用呼啦圈套在海绵垫上成一个岩穴,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不但把握了团身的重点,又进步了学生练习的爱好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

课堂学习中,不是每一个孩子在整堂课都能够畅通无阻的,因此在课的进行阶段和课的结束阶段,都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及时提出学生练习中动作的优缺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查以为"假如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假如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要时常以"表扬式"的[(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评价来激励学生,让其树立信心,更好地投进到学习中。在对动作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如:"蹲踞式跳远"腾空步时手臂动作像一手拿镜子,一手拿梳子做预备梳头的动作(一手臂高,另一手臂低)。蹲踞式起跑"各就位"时像紧压的弹簧;"预备"时像拉满的弓;"发令"时像离弦之箭;"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像鸭子伸脖子等。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就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效才是教学的生命。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我们教师要脚踏实地立足于朴实的课堂教学,让体育的课堂教学在平实中见有效,在有效中见进步,在进步中见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

201l年9月教育部再次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重要文件,强调各高校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科学设置健康教育课程,以期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开展。

1.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的不稳定性,易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缺乏自信,缺乏学习的动力。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学生一方面希望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又担心被孤立,常出现既想封闭自己又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矛盾心理。在性心理方面,表现性知识的缺乏、性心理成熟落后于性生理成熟。在职业选择方面,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常出现心态失衡,表现出嫉妒、自卑和焦虑等,既有共性的心理问题,也因为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的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时展要求、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地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已被列为大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但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备受关注。在高等院校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主要途径,其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课程定位不清,对教育对象缺乏了解等,这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建议

(1)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将心理教育课程性质定义为实践技能课。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讲授法、心理测试法、心理游戏等。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诱导大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课堂教学,形成师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习得知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解、应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为实现心理教学目标,应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知识的延伸和挖掘,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视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学校组织的各类专题讲座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讲座和活动的积极的思想,向上的动力,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3)关注评价,及时指导。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和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关注课堂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教学效果。不能武断地仅用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结合实际采用心理测量、行为观察等方法来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客观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及时指导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

(4)利用网络平台,渗透心理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被广泛地运用于生活的各领域和教学的各环节。高等院校可利用大学生乐于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契机,充分发挥校园网等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作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开放式学习、交流心理知识的现代化网络平台。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可实行网络心理咨询,方便大学生随时进行心理咨询。

综上所述,应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通过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开展及时有效的课后评价等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心理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成长与时俱进,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学质量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当前关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大家提的比较多。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在工作中不断的摸索总结,以下是我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的一点理解,供大家参考。

提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涉及到课堂的有效性,或者说高效课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就体育与健康课而言一节体育课是否有效,主要看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的效果好不好。像毛振明教授说的那样,一节体育课下来衡量课的好坏就是要看,学生的肌肉酸疼与否,脸色是否红润,是否出汗,是否有适度的疲劳等几个表现。简单的说,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的练习密度小,运动量不足,运动不感兴趣。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不是一节高效课。因此,要想落实好“健康第一”的思想,就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怎样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性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材的安排要有连续性。

日常教学中有很多情况都是打上课铃了才想着这节课具体上哪些内容。这节课上篮球,下节课可能又上排球,教材的安排随意性太大。不成线性排列,实际的上课内容与备课不符。这一块我觉得潍坊市诸城一中的模块教学值得借鉴,学生按兴趣选择运动项目,在一段时间内学精学透才是真。正像毛振明教授说的那样,得教会学生两至三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二、制定明确而具体的课时目标

一节好的体育课,必然是在明确而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指导下完成的。那么,如何制定好课时目标呢?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课时目标。课时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单元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因此,如何陈述课时教学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学目标应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在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变化,即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陈述的目标应具有可观测性,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和结构形式、编制课堂练习等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因而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精确、具体、具有可观察性、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学生练习高抬腿时,在30秒钟内能跳20―30次”。

三、根据学生的兴趣或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必须是符合学生需要的,有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内容。由此可见,精选教学内容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精选教学内容呢?。首先,要关注教学内容的锻炼价值,明确体育课程的性质。即“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学生必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获得体育知识、健康知识,没有了学生体育实践活动,体育课程的所有目标就全部变成空中楼阁。也就是说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桥梁,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学习领域中的核心和主体部分,更是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积极引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是首选内容,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的处理,决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毛振明教授也一再强调,体育课不能忽视技能的掌握。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关注到个体差异,依据体育课程内容的可替换性原则,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生理特点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须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不同年龄的学生又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所以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要放在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学法的指导上。教学方法的一刀切势必会影响到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要做到师生关系平等,抛弃“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与学上没有尊卑、高低之分,师生情感的沟通和融洽。其次,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情景。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达到与学生和谐共处的情感基调。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引导学生不懂就问,或者是团结合作解决疑难。

六、突出学科特点,优化教学过程

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必须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它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教会学生有用的知识、技能。也就是说必须教会学生一定的运动技术、健身方法及健康知识,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在适度的“苦”和“累”中达到身心愉悦,不断进步、树立自信心、体验运动的乐趣,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身体活动和玩玩游戏。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没有获得运动技术的进步,没有通过学习运动技术获得身心的愉悦的体育课,我们在这里可以肯定地说,它不是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同时,在重视运动技术的学习时还必须避免用过去训练运动员的方法来教技术,不要过于追求技术的细节,毕竟我们的目的是增进健康,我们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有层次。让学生在运动中慢慢成长和完善,而不是一节课中光去听老师纠正动作,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才是授人以渔。

总之,关于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仍然是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作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