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4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梯事故,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 企业主体责任缺失
北京地铁电梯事故发生之后,许多媒体在发表的言论与报道中剑指奥的斯这家品牌企业主体责任的缺失。7月8日千龙网报道,7月7日晚,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联合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卫生局、京港地铁、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等召开新闻会,通报北京地铁四号线电扶梯事故处理进展。北京市相关部门表示,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使用的均为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而奥的斯事故批次电梯存在安全隐患。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新闻发言人张巨明指出,此次事故电梯具体批次为奥的斯品牌513MPE型,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固定零件损害,驱动主机发生偏移,驱动链条脱落,造成扶梯下滑。“两个固定螺栓无故折断,造成工作制动器没有启动,而附加制动器没有启动的原因正委托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质检。”张巨明指出,可初步认定此次事故是因奥的斯此款电梯存在设计缺陷,同时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近年来,奥的斯电梯事故频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梯生产商之一,奥的斯目前在中国经营奥的斯、西子、大连星玛和江南快速四个电梯品牌,但近年却频发事故,质量问题堪忧。总部在美国的奥的斯从150多年前卖出第一部电梯,到现在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迅猛扩张的同时却忽视质量安全隐患,已经脱离了企业经营的根本原则。奥的斯在“环境、健康与安全”上为自己提出了“价值观”:“全世界上百万的乘梯大众每天使用奥的斯电梯及扶梯,对我们产品在安全方面的性能没有丝毫疑问。”而接连发生的事故却应让奥的斯“猛醒”。北京地铁扶梯事故再次给企业敲响警钟:对社会负责,才是对自己负责;对质量和生命负责,才是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负责。
二、 电梯安全监管缺位
电梯安全监管包括了设计、生产、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等多项环节。北京市电梯维护保养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负责维保的第三方公司报价超低,导致成本大幅压缩维保流于形式,甚至根本都没有维保。而相关工人普遍资质不够,甚至不具备操作技能。电梯故障多发存在五主因。一是安全监管不到位。电梯维保期到了一定要进行维保,大修年限到了一定要大修,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电梯没有安全检验合格证仍在运行。二是电梯质量参差不齐。比如一家商品房小区,其后来开盘的三期、四期电梯故障率,明显要高于最先开盘的一期。所以建设单位在购买电梯时,要尽量选择大品牌,质量、维保及安装质量一定要到位。三是电梯维保资金投入不够。2010年国家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在设备设施维护方面,要求一部电梯一年需投入9000元的维护费,“目前很多小区在电梯维保资金上每年投入只有3000元左右。投入资金少,造成哪家电梯维保公司的报价低就选哪家,为了争夺服务市场,维保公司竞相开出更低的服务价格,这样就造成了恶性竞争。拿到服务订单后,维保公司会相应减少维保人员和资金投入,以减少成本。四是维保单位内部管理混乱。一些小的、没有资质的维保公司会挂靠在大单位下,利用大单位的资质进行投标,而大单位则每年收取账目的3%到6%为管理费。目前,物业公司一般没有力量配备电梯专业维保人员,会将电梯维保外包,而一些大单位接包后又会转包给挂靠在旗下的一些小公司。一旦电梯出现安全问题,就有可能出现多方推诿的情况。五是维护不到位。电梯安全维护大多缺失,维保人员不能主动进行巡查,很多都是被动等待报警了才去现场维护,且即使报警来电也不会及时到现场解决。
三、 事故背后的人为因素
每一起事故背后总有人为的因素存在。北京地铁电梯事故的背后也有人为的因素。日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声明称,目前自动扶梯的国标是模仿欧洲的标准,但此标准可能落后现行欧标十余年。“标准低”有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因素,但大量的“标准低”问题,却是“人为”的因素。就电梯而言,既然沿用了欧洲国家1995年的标准,人家“与时俱进”了,为什么我们不跟进?“人为”让标准落后,有“惰性”因素,但更大的原因还在于没将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这个角度说,自动扶梯电梯标准“落后十余年”,不过是无视科学、忽略公众利益的一个侧影。
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已对社会公众大力宣传,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对电梯安全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电梯维保单位应规范维保行为,加强对一线维保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提高维保质量,切实把好电梯维保质量关卡。
参考文献:
[1]记者 张燕. 北京地铁频发电梯事故 都市公共安全受关注[N]. 第一财经日报. 2011-07-06
[2]记者 王泱实习生 曾晖.我市1~7月平均每天发生7起以上电梯事故[N]. 重庆商报. 2011-07-20
[3]部少华.民建秦皇岛市委呼吁确保电梯安全重在落实使用单位责任[N]. 人民政协报. 2011-07-13
一、事故原因值得探讨
在该事故中受害人是被电梯轿门门楣和层门地砍剪切而亡。该电梯从负二层到四层,共六层六站,当电梯处于一层位置、开门状态,人员开始进入电梯,电梯内有16人时,电梯开始下滑,其中2人迅速安全离开了电梯,第3人离开电梯时被卡在电梯轿门门楣和层门地砍之间造成死亡。
事故发生后成立了专门的事故鉴定组织,通过检查发现,该电梯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之间有明显的油污,电器系统故障显示存在溜车故障,通过对电梯平衡系数的测定结果为0.17。在事故鉴定组织中,对本次事故的原因也出现了分歧,部分专家认为平衡系数偏小的状态是造成本次事故直接原因,另一部分专家认为曳引机制动器制动能力不足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持这两种意见都有其原因,前者是着重在实测平衡系数只有0.17这一依据;后者是着重在电梯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之间有明显的油污这一依据,但是哪个原因为主还需要看如果电梯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之间没有油污,会不会造成溜车,这需要通过试验来证明,遗憾的是,本次事故没有对这个项目进行试验,对事故结论没有达到完全统一。
通过本次事故现象和事故分析报告的研究,笔者对造成本次事故和本次人员的伤亡原因应分开分析。首先造成本次电梯溜车事故的原因应为两个,一是曳引机制动器制动能力不足,因为电梯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之间有明显的油污;二是平衡系数偏小,因为实测电梯平衡系数只有0.17。其次是造成本次人员伤亡事故的原因,电梯溜车造成人员伤亡,谁都不会反对,但是仅仅是电梯溜车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吗?电梯溜车事故不少,但是造成人员死亡的现象却不多,那就存在第二个原因,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措施决定了是否会造成人员伤亡的又一关键因素,在本次事故中,如果处置得当是不会造成人员死亡的。第三、轿厢中已进入了16人,但电梯未发出超载报警,该电梯的额定载重量是1000公斤,额载人数是13人,正常状况超载装置应该报警了,超载装置是否完好也值得探讨。
那么第二个原因该如何处置呢?原因又是什么呢?正确的处置方法是:在电梯轿厢内的人员不要动,身体紧靠电梯轿厢内壁,身体微微下蹲,只要呆在电梯轿厢内,就不会造成人员死亡。原因在于:当电梯溜车时,电梯轿厢下落,但是下落的速度不会太快,因为电梯制动器只是不足,不是一点都没有,下落的速度不会造成人员死亡;如果下落的速度继续加快,当达到一定的速度时,电梯的限速器和安全钳就会动作,电梯轿厢就会被卡在电梯轨道上,不会造成自由落体而伤害电梯轿厢内的人员。
通过以上分析,本次事故的受害者如果呆在电梯轿厢内,会死亡吗?结果是还在电梯轿箱内的13人均还活着。所以,本次事故中人员的死亡原因还值得探讨。
二、电梯认识现状值得担忧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一个必要的交通工具,但人们对电梯的认识却非常欠缺。对电梯认识较深的人员占整个民众的比例非常小,首先是电梯的设计制造人员,他们非常了解电梯的构造和电梯的安全性,相传有位电梯制造商的老总为了检验该公司电梯限速器安全钳的安全性能,他坐在电梯试验塔的电梯轿厢中,工作人员在试验塔顶同时剪断电梯钢丝绳,让电梯轿厢作自由落体运动,说明电梯轿厢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其次是电梯安装维修保养人员,他们对电梯的结构和安全性等认识也是全面的,第三是电梯检验人员,第四是电梯安全监察人员,除此之外,其他人员对电梯的认识非常少。
那么对电梯故障和事故处理的措施认识又有多少呢?排在第一的还是电梯设计和制造者,第二的应该是安装维修人员,那么电梯检验人员和监察人员是否都会正确处理电梯故障和事故,还有待探讨。因此,电梯认识现状值得担忧。
关键词:电梯事故;消防;救援方法
中图分类号:X92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0-0082-02
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电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然而,电梯在使用过长时间后容易出现故障,加上维保单位检查、维护、保养不到位,就很可能出现卡阻等事故,导致人员被困、被夹、甚至死亡。高发的电梯事故已经逐步进入百姓的视野,消防部队作为处置此类事故的专业救援力量,如何科学、高效地救助被困遇险人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电梯结构、系统、安全性等方面出发,围绕电梯故障及原因,归类电梯故障可能对人员造成的伤害,探析一套电梯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及注意事项。
1 电梯的结构系统
电梯一般是用电作为动力源,能够承载一定重量,在垂直方向或小角度倾斜方向来回运转,运送乘客和货物的固定设备。
本文所研究的事故对象主要是比较常见的垂直于地面的电梯,其结构如图1,主要分八个系统:曳引系统主要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等组成,输出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导向系统由导轨、导轨支架、导靴组成,限制轿厢以及对重的自由活动度,限制轿厢和对重在导轨上,只能上下移动;门系统由轿厢门、开门机、门锁等装置组成,用于封闭层站入口和轿厢入口;轿厢系统由轿厢架与轿厢体组成,用来运送人或物;重量平衡系统由对重、对重块和重量补偿装置等组成,它使轿厢和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某一个限额内,减少电梯曳引电动机功率的损耗,减少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曳引力(摩擦力),从而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电力拖动系统是由供电系统、曳引电动机、速度反馈装置、调速装置等组成,提供动力,实现电梯速度控制;电气控制系统由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柜等组成,对电梯的运行实行控制与操纵;安全保护系统由限速器、缓冲器、安全钳、端站保护装置等组成,保证电梯的安全使用[1]。
2 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2.1 电梯门无法正常开启
电梯因控制系统故障或机械故障,造成正常或非正常停梯,电梯门打不开,人员无法及时离开轿厢。这类事故在电梯各类故障中发生概率最高,其故障现象为电梯轿厢到达平层区正常停梯后,电梯门打不开;或者,电梯故障停梯是在上下行过程中,停梯不在正常的楼层口且电梯门打不开。
以上故障的出现有很多原因,可将其归类为机械故障和电器故障。机械故障原因有:门轴出现问题、用于开门的皮带发生断裂、开门机器的机器被卡住等;电器故障原因有:电梯整体断电、用于开门的电机出现故障、短路自动保护主动断电或开关故障等。此外,不止是机械、电器故障会导致停梯,一些设计的自我保护装置、系统也会主动地进行停梯,致使人员意外被困[2]。
2.2 开门走车
开门走车指的是:当电梯接收到运动信号后,没自动传递关门信号,导致轿厢在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电梯厅、轿门没有关闭这一现象。
其故障原因通常是:电梯控制系统出现故障,门锁回路出现自然短接,门锁继电器动作不正常或其触点咬合短路。
2.3 冲顶蹲底
冲顶指的是:电梯在上行即将到达顶端r,减速功能失效,短暂强迫减速开关和保护开关故障,造成对重装置压在缓冲器上。反之,蹲底就是在电梯下行即将到达底端时,减速功能失效,短暂强迫减速开关和保护开关故障,造成对重装置压在缓冲器上。
故障原因有:电梯的减速功能失效、减速开关位置异常导致的电梯换速失败;电器系统故障导致制动延时断电、释放变慢,制动器机械卡阻等导致制动器故障;相关传感器失灵,限位开关不能正常开启等。
2.4 溜车
当曳引机失去动力时,轿厢与对重发生相对位移,称为“溜车”。通常表现为,电梯运行到平层时不能准确停在该楼层,或偏上或偏下。或者电梯上行、下行时,经常位移过大,触碰到限位开关。
此类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电梯使用时间长后,未做检测与调整,制动器力量无法满足要求,制动轮无法夹紧。或由于制动轮老化不能达到原有功效。
3 电梯故障对人员的伤害
了解被困人员的心理生理状态,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有利于救援人员提高救援效率,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特别是阻碍救援行动,破门自救的情况出现。
3.1 电梯门紧锁人员被困
电梯门紧闭无法自动打开情况发生时,人员由于无法及时离开轿厢,加上空间狭小,可能同时伴有停电、黑暗等情况,会导致被困人员精神紧张,时间过长会出现情绪激动,如果遇到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如不及时抢救很可能导致死亡。
3.2 开门走车被夹
电梯在出现开门走车情况时,由于电梯门还没有关闭,电梯就开始运动,很容易导致人们不能及时的进入或离开轿厢,从而导致被夹在运动的轿厢和楼层之间。此类情况发生时很容易导致被夹人员因疼痛而晕厥,或连同轿厢内人员一起情绪失控。
3.3 操作不当坠楼
电梯井坠楼事故时有发生。一方面,当人员被困在轿厢中时间过长时,一些被困人员开始不理智的采取不正当的自救措施,例如破坏轿厢顶部,从天窗进入电梯井而意外坠楼;另一方面,电梯维修人员在对电梯进行正常的维修检查期间,通常要用专业的三角钥匙主动的开启层门,但此时电梯轿厢可能不在该楼层,当人们或小孩没有注意此问题时很容易发生坠楼事故。
4 电梯故障应急救援方法
建设部《关于印发〈电梯应急指南〉的通知》(建住房[2006]3号)第五条规定:应当建立严格的救助规程,配置一定数量的专业救援人员和相应的专业工具等,确保接到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报告后,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救助。因此,消防部队在参与电梯事故救援时,要及时联系电梯的专业维保人员、电梯救援人员到场协助工作,积极与他们沟通配合,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施救”的基本原则进行救援,避免因盲目行动而造成次生事故[3]。
电梯事故救援通常涉及多方人员的多级相应机制,用户电梯监控中心可以接收本单位此类事故的报警,其中包括自动报警和人工电话报警(电梯内的有线电话)。当电梯发生故障后,首先会自动将报警信号传递到监控中心,当自动报警功能失常时,被困人员通过电梯内的有线电话可以报警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在确认事故现场情况后,通过其系统平台可迅速将险情通知到电梯对应的维保单位,这是第一级响应。同时,监控中心或被困人员、围观群众通过手机拨打119,请求消防队前来救援,消防指挥中心派遣最近消防中队前往现场救援,这是二级响应。在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要开展以下方法采取救援:
4.1 了解事故现场情况
(1)了解事故现场状况是救援几大程序中的重要一步,属于侦察检测。要通过知情人、报警人等渠道了解事故的位置信息、起因、现场状态、是否做过前期的救援以及被困人员的心理、生理状态,是否出现涉及生命危险的紧急状态。当了解足够信息后,要适时的联系相关动部门到场进行联合处置。(2)要联系厂家,了解电梯的种类、特点,明确处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避免盲目操作,扩大灾情。(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与负责电梯维修、维护、保养的工作技术人员取得联系,让其到场辅助救援行动。(4)要提前携带、准备好必要的器材装备,包括:照明装备、个人安全防护装备、安全绳锁套组、开缝器、液压破拆工具组、无齿锯等等。器材装备一次性到位,避免反复取送浪费时间。(5)根据现场情况,启动社会联动机制,请求公安、医疗、安监等部门到达现场参与救援。
4.2 安抚遇险人员情绪
在电梯内发生救援人员被困后,由于空间狭小,如果是因为停电造成被困人员处于黑暗的笼罩下,容易造成人员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增大。此时应通过电梯电话或电梯轿厢楼层乘降口处向被困人员喊话的方式安抚被困人员的情绪。
(1)告知被困人员不要强行扒开轿门,不得撬砸电梯轿厢门或企图从轿顶安全窗外爬出,以防发生人身剪切或坠落伤亡事故。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电梯轿厢外。(2)告知被困人员保持镇定,不要因担心会发生窒息而感到慌乱,轿厢有通风孔,氧气充足。(3)要灌输给被困人员科学的理念,解释电梯设备的防坠落装置、会抱死在轨道上,明确给他们轿厢不会坠落这一事实,舒缓被救者的紧张情绪,安心等待消防员的救援。
4.3 采取针对性救助措施
(1)想出针对性的救援方案首先就需要明白电梯故障出在哪里,这就需要电梯厂家或维保人员到场进行检测分析,然后才能共同研究出一套可行的方案,采取救援行动。(2)倘若事故原因是由于区域内停电造成的,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很简单,通知管理人员启用备用电源为电梯供电,同时要求被困者按动电梯开关即可实现人员的脱困。如果是因为其他原因造成人员被困,救援人员应首先断开电梯主开关,以避免在救援过程中突然回复供电而导致意外的发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用专用钥匙开启电梯层门观察电梯卡阻位置具体在哪一层、哪个位置。如果轿厢正好卡在楼层区间,那么可以直接采取多种方式开启该层层门进行救人;如果轿厢不在楼层区间内,那么就需要通过对电梯进行操作,松闸或拉绳等,将电梯轿厢移动至楼层区间内进行开门放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梯的专业技术性强,以上所述松闸盘车等操作需要2名以上救援人员很好的配合,因此具体的救援工作应由持证的专业人员进行,以保证救援过程的安全。(3)如果是因为开门走车造成人员被夹,在确保不会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下,利用开门器、液压剪扩器等进行科学合理地施救。
4.4 做好安全警戒
及时设置警戒区域,防止他人干扰救援行动,禁止非救援人员进入电梯机房,必要时请求公安机关维护现场秩序。另外,在电梯救援过程中,消防人员也要采取安全绳保护措施,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4.5 注意事项
(1)电梯事故切记第一时间断开电源,防止救援过程中电梯意外启动等造成事故的扩大化。断电通常要联系楼内调度室进行。(2)救援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自身及人员安全防护。救援人员要身着防护套,系紧安全绳,用绳索将被困人员固定在滑道上以免摔伤。(3)需要破拆作业时,要注意对破拆部件的不间断冷却,防止产生火花伤害被困人员。冷却方式可采用浇水降温的方式。(4)遇到特殊情况要及时调整战略。如角铁厚度过大,超出切割器材的使用范围,就要换个角度,采用扩张器将被卡住的人员的横梁扩张开,将被困人员成功救出。
5 结束语
本文围绕消防部队所承担的社会救助任务之一的电梯事故救援,首先研究了电梯的主要结构部件及功能,并从结构出发,将电梯困人事故常见故障及故障原因进行了分类。同时,分析了电梯故障后对被困人员产生的影响以及可能遇到的情况。最后,根据救援的响应机制,探析了消防部队在处理电梯事故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一般救援方法,为救援人员更加科学、高效的救助被困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窦岩,郭兰中,牛曙光.电梯原理与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6):60-61+69.
一、概况
一座13层宾馆内装有2台电梯(编号A#、B#),2004年5月验收合格,电梯安装公司按合同规定免费保养一年后,该宾馆没有继续与电梯公司签定电梯维修保养合同,由该宾馆员工负责电梯的维修保养。2005年7月8日电梯由8楼向下运行至8楼与7楼之间突然停梯,被困的乘客开始频繁地按轿厢内警铃及对讲按钮报警求救,因由于上午11点多值班室没有人应答,被困乘客缺少电梯安全乘坐知识,在轿内多次想掰开8楼的层门但无法打开,后发现7楼的开门机构,便打开7楼层门,有一位乘客从轿厢地板与7楼门楣之间的高0.17m×宽1.00m的缝隙中钻出轿厢成功地逃脱跳到7楼楼面,被困乘客继续呼救,由于值班室仍然无人应答,一位女学生效仿前者自救方法逃离轿厢,结果从7楼楼层地面与桥厢护脚板之间的缝隙坠落到底坑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二、现场分析测试
1、从电梯事故现场分析测试发现,当第9层、13层层门掰开9 m m后(层门中间位置),这两扇层门的门锁安全触点发生瞬间断电,电梯突然停梯,即使门锁电气开关接通后,电梯仍然无法运行。由于变频器过流保护,需要断开主电源开关后再合上,消除故障代码后,电梯才能继续运行。
2、在轿顶检测第9层的层门门锁时发现,当层门的间隙掰开到9 m m时,第9层层门上主动门验证开关的动、静触点接触良好,但被动门开关的动、静触点却时通时断;用万用表检查,当两扇门间隙小于8m m时,动、静触点之间的电压位0V,表示两触点接触正常;当间隙大于8m m时,动、静触点之间的电压为110V,表示动、静触点断开。
3、电梯检修运行时在桥顶打开9层层门门锁使层门上主动门开关和被动门开关同时断开,并立即关闭层门,电梯立即停梯。变频器液晶显示板上显示故障代码表明变频器调速系统曾有过断电,在关上层门门锁电气开关接通后,电梯可以继续运行。
4、13层是仓库,平时楼道的门都是锁的,只有两个人有钥匙,检测那天楼道门还锁着。因此,可以排除有人在13层掰门的可能。
5、检查了报警器和对讲系统,警铃铃声响亮、对讲系统通话清晰。
6、电梯上其它电气和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均完好动作可靠。
三、事故原因分析
1、设备不安全:副门锁验证开关的动、静触点分合的方向与层门闭合方向相同,若门系统的钢丝绳等部件在使用中松弛或调整不当,只要有微小移动距离,就可能造成动、静触点分离,使电梯安全保护装置动作,造成运行中的电梯停梯。
2、管理不安全:电梯轿厢内虽然设置了报警和对讲系统,但由于中午11点到12点为员工吃饭时间,无人值班,所以造成被困人员呼救无人应答,被困乘客心里恐惧,掰开层门逃生造成坠落事故。说明在管理制度上还存在漏洞。
3、维护保养人员非电梯维护保养专业人员,对电梯维护不到位。9层层门门扇之间间接机械连接钢丝绳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松驰,致使用来验证被动门关闭状态的副门锁电气开关的动、静触点接触不良,因此当第9层层门受到沿开门方向的人为外力作用下,主动门和被动门两扇层门之间间隙大于8mm时,该层门副门锁电气开关断开引起控制系统断电,造成电梯突然停梯,将乘客困在轿厢内。
四、思考与对策
电梯事故一般有三大因素引起的,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三是人为的不安全因素,三者又互为因果。
1、在管理制度方面: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调整和检查”。使用单位违反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缺乏专业的维护保养人员对电梯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而造成电梯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电梯使用单位应配备有相应的电梯维护保养资质单位的人员对电梯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把大量的工作做在故障的前面,这样能减少或避免许多故障。要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应落实电梯安全管理责任制,对制定的电梯管理制度应严格执行,对运行中的电梯必须始终处于有人监控,对监控人员的作息时间应妥善安排。
无机房电梯特点就是没有机房,为建筑商降低成本,另外无机房电梯一般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和永磁同步电机技术,故节能、环保、安全、不占用除井道以外的空间等独特优势成为市场主流。对于无机房电梯,不能使用传统的手动松闸盘车移动轿厢来操作救援,使得无机房电梯的救援要复杂和困难得多,这里谈谈无机房电梯在停电、故障、事故及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救援措施。
2、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救援措施
无机房电梯发生困梯后,应急救援人员赶到现场首先需要了解电梯现状,并判断电梯主电源系统是否有电。通过轿厢对讲系统了解轿厢内被困乘客情况,并安抚被困乘客,使其冷静及保持正确的安全保护姿势。然后需要观察轿厢所处的位置,根据电梯的不同状况进行判断,确定下一步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
2.1、停电或紧急电动运行失效救援措施
在维修紧急控制柜处断开电源开关,确保电源不会被意外接通。轿厢不在开门区,按所配的“电梯紧急救援说明”采用手动紧急操作移动电梯。通过抱闸释放手柄用机械方法或通过由不间断电源(UPS)供电的松闸按钮用电气方式,手动松闸要间断性地打开抱闸,通过接触器短接电机端子,利用永磁同步电机的再生发电制动功能,防止电梯快速溜车。通过观察孔或门区指示灯(DZ)确认移动轿厢是否在开门区,用厅门锁匙打开层门救出乘客。
2.2、平衡负载时(轿厢与对重两边重量恰好平衡)的救援措施
断开主电源开关,锁闭电源并加警示。通过在轿厢上加重砣来改变平衡负载,根据轿厢所在的位置和情况确认重砣应加在轿顶为好还是轿厢内为好。达到了执行救援的重量,在维修紧急控制柜处按所配的“电梯紧急救援说明”操作移动电梯,使轿厢就层,救援被困人员。
2.3、曳引机及制动器故障时的救援措施
断开主电源开关,锁闭电源并加警示。进行工作危险分析,确认轿厢位置。轿厢在底层时,进入轿顶在两边轿厢导轨上安装导轨夹,利用起吊装置把轿厢吊升到能够释放乘客的位置,触动安全钳动作,下放轿厢,使安全钳夹紧轿厢,并保持起吊装置仍有张力,在轿顶上打开厅轿门,救出乘客。如发现曳引钢丝绳已脱离曳引轮绳槽,应先使悬挂系统恢复正常,轿厢需2个起吊点,由有经验专业人员操作。轿厢在顶层时,进人底坑在对重导轨安装导轨夹,利用起吊装置移动轿厢就层,开门救援被困人员。
2.4、轿厢安全钳动作时救援措施
在维修紧急控制柜处将紧急电动开关拨到“检修”位置,执行紧急电动运行救援程序;如果轿厢不能运行,断开主电源开关,锁闭电源并加警示。确认轿厢位置,轿厢在底层时,进入轿顶在两条轿厢导轨上安装导轨夹,利用起吊装置复位安全钳,把轿厢吊升到能够释放乘客的位置,在轿顶上打开厅轿门,救出乘客。轿厢在顶层时,进入底坑在对重导轨安装导轨夹,利用起吊装置复位安全钳,移动轿厢就层,开门救援被困人员。
3、无机房电梯困梯时紧急救援流程
关键词:电梯检验;事故伤害;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090-01
1 坠落伤害
电梯检验部分工作为高空作业,在具体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进入轿顶、底坑等地点进行检验,因此有可能会发生坠落伤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测量导轨垂直度,在进行该操作时,工作人员在进行放线、测量等各项操作时,工作人员经常需要将身体探测到轿顶边框投影范围外,因此有可能从轿顶滑落。(2)在检验电梯门开锁装置时,需要在打开厅门时,工作人员处于梯厅门外,若站立不稳,或用力过猛有可能会发生坠落,引发安全事故[1]。(3)在对曳引钢丝绳张力进行测量时,在站定轿顶用弹簧拉力计进行,该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站在轿顶上,因此有可能会发生坠落。(4)部分电梯将超载装置安装在轿底下梁上,在对该部分进行测试时,工作人员的手要伸入到下梁上部处,在该过程中如果电梯出现不当关闭,或超载失效,检验人员有可能会被带起,有可能会发生坠落。
2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电梯检测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伤害类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电梯的运行需要电力作用,因此在检验电梯过程中,受一些操作上的失误及潜在因素影响,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有可能会受到威胁。(2)电梯的构成部件多而杂,其中盘车轮、导向轮等都有可能会对检验人员造成伤害,若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因为操作上的失误或者粗心接触到了这些部件,有可能会对检验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3)检验人员在轿顶工作时,如果其站立位置与轿门的位置相距较近,在开关电梯门时,摆杆和平衡器都可能对检验人员的脚造成伤害。(4)在检修井道顶部时,经常因为受空间限制,导致检验人员头部碰到井道顶部而受到伤害;检修人员在观察井道时,可能不小心将头部和手部伸出到护栏之外,此时与井道机械、感应器发生碰撞,从而将会受到伤害[2]。(5)在检验安全钳时,运转安全钳后,限速器复位,限速器一旦出现故障,容易发生反弹,此时检验人员经常会因为躲避不及时而受到伤害。
3 电气伤害
电气伤害是电梯检验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事故,其在各类伤害中占的比例较高。电气伤害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类型有静电、电弧烧伤、雷电、漏电等。通常情况下,引起电气伤害与接触面积、电能湿度、电能大小之间都有着紧密联系,在具体工作中经常会引起电机伤和电烧伤。电气造成的伤害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果电气工具的质量较差时,容易出现漏电;检验人员监督维保人员作业,在接触电气设备时,容易遭受电击。因此,检验人员要时刻提醒维保人员各项操作都要严格的依据规范进行,电气短接等操作必须要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
4 预防电梯检验事故的合理措施
4.1 提升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是对电梯检验人员对安全与技术方面的各项要求,判断其是否能够胜任电梯检验工作,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工作能力与安全意识水平。若检验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则表示其可以从事电梯检验工作。由此可见,检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通过合理的途径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可以熟练完成对电梯各项操作的检验工作[3]。第一,检验人员在对电梯进行检验时,需要对检验的程序、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各项检验工作都必须严格的依据相关规定程序进行。第二,检验人员应当进行相关技能和安全培训,通过培训对检验规章制度和安全检验方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4.2 提升检验人员的心理素质
检验人员心理素质指的是检验人员在具体检验工作中的心理态度。心理素质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的任务和工作制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反应,心理素质较强的人在接到突况和紧急任务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合理的反应,能够对检验工作进行全面考虑,快速高效的完成检验工作。
4.3 提升检验人员的思想
部分电梯检验人员思想落后,在电梯检验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操作,对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较大缺陷,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很多检验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过于随意,在操作上没有严格的依据规范进行,因此,应当健全相关规范制度,将责任与工作质量联系起来,提高工作人员思想水平,确保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4.4 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电梯的检验环境与事故伤害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只有检验环境达到标准,才能有效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检验人员要对检验环境进行确认,确保检验环境达到检验条件之后才能进入,同时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5 结语
电梯检验是确保电梯稳定运行的基础,检验人员在具体检验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检验人员要依据步骤和程序对电梯进行检验,不断提高检验技能和安全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华生.电梯检验过程中危险源的分析及控制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3,07:55-56.
关键词 电梯 事故 检验 思考
电梯作为一种使用广泛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其运行安全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但是,由于电梯的存在往往附属于某个具体的建筑物,因此很多时候其运行安全不仅仅同电梯设备本身有关,还同其使用地点的具体情况密切相关。
我们通常所熟知的“电梯困人”是指正常行驶的电梯因各种原因(如停电、机械或电气故障等)突然停驶,从而将乘客困于轿厢内的现象。但下面所述的这起特殊的电梯困人事故则是乘客被困于电梯轿门与井道内壁之间,本文正是由此特殊困人事故而引起的检验思考。
一、事故的简要情况
2012年1月21日下午,中年男子刘某在和家人吃完年饭后,酒后独自进入湖北省武汉市某大楼电梯。当电梯运行至二楼(注:该楼层为禁用层站,原电梯门厅处已用夹板墙进行了封堵)时因故障停梯,刘某强行扒开轿门,进入轿门与井道内壁(现场为封堵的夹板墙)之间的夹层空间(距电梯轿门约0.3m,面积约0.5m2)后被困,直到2012年1月24日中午被发现并获救。所幸,尽管刘某获救前电梯早已恢复正常运行,但其并未被上下运行的电梯轿厢刮伤或剪切,从而未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上述事故在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引起了本人的思考,即如何处理禁用部分层站电梯的安全使用问题。由于各种原因,电梯使用单位经常会提出禁用电梯部分层站的要求,并要求电梯施工单位予以实施。按实施的时间划分,有的发生在新电梯正式投入使用前,有的则发生在电梯正常投用后(属对在用电梯进行改造的范畴);按禁用层站的时间长短来划分,有的是对部分层站永久禁用,有的则是对部分层站临时禁用等。如果对电梯禁用的层站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导致电梯安全隐患,轻则给困人后的救援带来麻烦,重则引发人身伤亡事故。
下面,本人就《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多年的现场检验实际,从此类电梯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现场的具体检验要求等两方面对此进行探讨,供检验同行进行类似电梯检验时参考。
二、 电梯禁用层站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永久性禁用层站可能存在相邻两层门地坎间距大于11m的问题。
永久性禁用层站多发生在电梯使用场所的下面几层站是商场(或超市),而上面的层站是住宅(或写字楼)的情形。由于电梯的原设计是每个层站都停梯,所以为达到禁用部分层站的目的,电梯使用单位就会要求电梯施工单位对禁用层站进行电气控制等方面的处理,即对禁用层站的呼梯盒和层站显示盒予以拆除、轿厢内选层设定为无效或拆除等,以避免电梯到达禁用的层站,同时对禁用的层站进行永久性的封闭。这样,就造成相邻两层站层门地坎的间距可能会大于11m,进而带来的问题是在使用和检修中均存在安全隐患。
(二)因部分楼层未投入使用,而造成电梯部分层站暂被禁用,存在着人员被电梯意外带入禁用楼层而无法离开楼层的问题。
此类情况多发生在写字楼和酒店等高层建筑。电梯使用单位在处理这种情况时,一般也是要求电梯施工单位对电梯禁用层站在电气控制上进行处理,即对禁用层站的呼梯盒和层站显示盒设定为无效或拆除、轿厢内选层设定为无效或拆除,以避免电梯到达不投入使用的层站,同时把不投入使用楼层的所有通道安全门锁住,以避免人员从楼道进入不投入使用的楼层。但是当电梯意外到达不投入使用的层站时(如基站设定在该层站、电梯运行至该层站时因停电或故障而意外停梯等情况),就存在着人员一旦进入禁用楼层而难以离开该楼层的问题,并且此时采用常规救援方法往往无效。
如本文前述的电梯困人事故就属此类,该事故在进行救援时就是由电梯公司的专业工程师修改电梯运行程序后,将轿厢停靠在二楼,打开轿门而救出被困人员的。
(三)所有楼层均已投入使用,但是为了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部分层站暂不使用,存在着乘客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反复按呼梯按钮和选层按钮,而带来电梯按钮损坏或引发电梯故障,以及误向政府管理部门投诉等问题。
此类情况多发生在写字楼(商住楼)等高层建筑。由于写字楼(商住楼)人流量较大,而电梯数量又相对有限,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梯使用单位在难以增加电梯设备台数的情况下,往往会要求停止部分层站的使用,以减少电梯的停站次数,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电梯施工单位受委托在处理这种情况时,一般是对电梯禁用层站在电气控制上进行处理,即对禁用的层站呼梯设定为无效、轿厢内选层设定为无效,以避免电梯到达禁用层站,并且在一楼层站处标明本电梯只到达哪些层站。但是,由于每位乘客对基站旁提示标识的关注程度不一样(特别是群控电梯),并且每人的候梯地点也不尽相同,就会存在着乘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轿厢内反复按禁用层站的选层按钮,或在禁用层站候梯并反复按呼梯按钮,最终导致按钮损坏或引发电梯故障,部分乘客还会误向政府管理部门投诉,既给电梯乘客自身带来不便也给使用单位的物业管理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相关检验要求
对电梯禁用层站的检验,应严格按照《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的具体要求执行。为了及时消除此类电梯在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电梯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电梯的安全使用,在实际检验中应该根据本文前面分析的电梯禁用层站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针对性的检验要求。
(一)对永久性禁用层站的检验要求。
1、应将层站呼梯盒和层站显示盒拆除,轿厢内的选层设定为无效或拆除,同时把禁用层站作永久性封闭。
2、基站不应设定在永久性禁用的层站处。
3、根据GB7588—2003第5.2.2.1.2款“当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离大于11m时,其间应设置井道安全门,以确保相邻地坎间的距离不大于11m。在相邻的轿厢都采取第8.12.3所述的轿厢安全门措施时则不需执行本条款。”的要求,当相邻两层门地坎的间距大于llm时,其间应设置井道安全门(无相邻轿厢,或有相邻轿厢但都未采用轿厢安全门时),以确保相邻地坎的间距不大于11m。
井道安全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高度不得小于1.8m,宽度不得小于0.35m。不应向井道内开启。应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亦能将其关闭和锁住;在门锁住后,不用钥匙也能从井道内将门打开;应当设置电气安全装置以验证门的关闭状态,只有门处于关闭位置时电梯才能运行。井道安全门应无孔,并应具有与层门一样的机械强度,且应符合相关建筑物的防火规范要求。
按照GB7588-2003第15.5.1款的要求,在井道外检修门近旁,还应设有一须知,指出“电梯井道——危险 未经许可禁止入内”。
4、在相邻轿厢都采取设置符合GB7588-2003第8.12.3款要求的轿厢安全门时,即使相邻两层门地坎的间距大于11m,其间也不必设置井道安全门。
5、当相邻两层门地坎的间距不大于11m时,其间不必设置井道安全门。
通过执行上面的要求,可以消除此类电梯在使用和检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同时保证乘客的使用安全和电梯维修人员的检修需要。
(二)大楼因部分楼层未投入使用,暂时禁用相应层站的检验要求。
1、相应层站的呼梯盒和层站显示盒应设定为无效或拆除,轿厢内选层应设定为无效或拆除,以避免电梯到达暂不投入使用的层站。
2、基站不应设定在暂不投入使用的层站。
3、暂不投入使用的层站应作暂时性封闭。可使用木板等材料封闭,在封闭板内侧明显处标注“本层不使用,请不要进入”字样,以避免当电梯意外到达暂不投入使用的层站时,人员可能会进入不使用的楼层。
4、按照GB 7588—2003第15.9款对层站识别“应设有清晰可见的指示或信号,使轿厢内人员知道电梯所停的层站”的要求,在基站旁和轿厢内操纵箱旁,应标明本电梯到达哪些层站。
5、暂不投入使用楼层所有通道的安全门应锁住,避免人员从楼道进入不使用楼层。
(三)大楼所有楼层已全部投入使用,但是为了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部分层站暂不投入使用的检验要求。
1、暂不投入使用的层站呼梯应设定为无效,轿厢内选层应设定为无效,以避免电梯到达暂不投入使用的层站。
2、基站不应设定在暂不投入使用的层站。
3、对暂不投入使用的层站,在层站外呼梯按钮旁应标明“本层禁用”字样,以避免乘客在该层站处候梯,因不了解实情而反复按呼梯按钮并引发投诉。
4、按照GB7588—2003第15.9款的要求,在基站旁和轿厢内操纵箱旁,应标明本电梯到达哪些层站,以便使轿厢内人员知道电梯所停的层站。由于群控电梯数量多,侯梯乘客往往对基站旁的标识关注程度不够,就会发生乘客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在轿厢内反复按暂不使用层站选层按钮的现象,因此对群控电梯更应做好相关标识。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禁用层站(无论是永久性禁用还是暂时禁用),《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中对于电梯轿厢与井道壁距离的相关要求仍然适用,即: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不大于0.15m,对于局部高度小于0.50 m或者采用垂直滑动门的载货电梯,该间距可以增加到0.20 m;如果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并且只能在开锁区内打开时,则上述间距不受限制。本文前述的困人事故,警示我们在现场检验时一定要注意对此项要求严格把关,如发现有不符合的情况,务必要督促其整改到位。
参 考 文 献
[1] 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关键词:电梯检验;事故伤害;预防措施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下,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类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电梯在生活与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加强电梯检验工作对于保证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电梯检验是一项高危、高空作业,其事故隐患伴随在整个检验过程之中,由于检验工作的特殊性,检测人员的安全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检验人员不仅需要按照整个操作规程进行检验,也要了解检验过程中潜在存在的各种危险源,为此,必须对检验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及时的预防,这样才能够保证电梯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事故伤害
为了保证检验工作的安全性,检验人员必须对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掌握与了解,这样才能够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展,根据现阶段下电梯检验规程的检验项目与检验内容来看,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事故伤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伤害
电梯是一种典型的机械设备,在其检验过程中,如果操作失误,那么电梯运转部件极有可能对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危险,电梯的运转部件包括限速器、曳引轮、选层器、盘车轮等等,如果检验人员在检验时不小心碰触到这些部件,可能对其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如在进行盘车操作时,如果操作失误,就会导致盘车运转速度加快、轿厢发生位移,这就可能会伤及到检验人员的手部;在进行安全钳检验时,若限速器产生运行故障就会出现反弹的情况,电梯空间狭小,检验人员往往无处躲藏,就会受到伤害;在进行井道顶部的检修时,由于空间狭窄,需要将头手伸出护栏之外,这就很容易导致这些部位与井道、传感器等发生碰撞,导致检修人员受到伤害;在进行坑底作业时,如果站立的位置不对,那么就可能会受到底层轿厢的伤害,检修完成后,检验人员需要从坑底出来,需要用手抓住厅门的边缘,锋利的厅门边缘也会导致检修人员的手受到伤害。
2.坠落伤害
电梯坠落也是一种常见伤害,电梯井道形状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检修人员在进行作业时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因此而出现人、物坠落的情况较多,这就会导致坠落事故的发生,在实际的检修过程中,坠落伤害主要包括几种:在使用爬梯进入机房之后,可能会出现不小心坠落的情况;在机房作业平台中进行检验时,也可能会由于站在平台边缘而出现坠落的情况;在进行上轿顶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先打开层门,若检修人员的开门姿势不对也可能会出现坠落井道的情况;在进行轿顶检验时,若上方有检测人员同时工作,各类零件与检测工具如果落入下方,就会对检验人员造成损伤;在轿顶进行作业时,若检验人员被设备绊倒,可能就会坠落至井道中,这就会对检验人员的身体与头部产生伤害;此外,电梯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抖动,在轿顶进行作业时,检验人员也可能会因此出现坠落的情况。
3.电气伤害
由于电气伤害导致的人员伤亡问题远多于其他事故,电气伤害一般包括雷电、漏电、静电、电弧烧伤等等,造成电气伤害的原因很多,具体的伤害程度会由于电能湿度、大小以及接触面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结果是电击伤与电烧伤,电气伤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电气工具不符合固定标准,常会出现漏电情况,这种情况对于人体的损伤较小;检修人员未根据规范进行带电作业,在接触到电气设备时可能会出现电击的情况;在轿顶作业时,照明灯具在通电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会出现温度升高的情况,一旦碰触到这类灯具,就会出现烫伤的情况;机房电线老化破损,如果检验人员接触到的电线,就会遭到电击;如果电气设备受到水侵,那么绝缘部件就可能失效继而出现漏电的情况,这就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
二、电梯检验过程中事故伤害的预防方式
1.提升检验人员的心理素质
电梯检验工作不仅对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对其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较高,不同心理素质的检验人员在面对同样的检验任务时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心理素质良好的检验人员在接到突况或者紧急任务时,能够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并考虑到检验工作的多种影响因素,能够安全高效的完成检验工作。而心理素质较差的检验人员在遇到紧急状况往往会慌乱,难以从全局角度出发寻找出问题的解决方式,这就给检验工作造成了一种阻滞。为此,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心理素质。
2.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反应着其安全意识与工作能力的强弱,为此,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对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努力的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保证检验人员能够熟练进行检验的各项操作,对检验的程度、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要严格的根据规章制度以及检测步骤进行作业,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
3.提升检验人员的思想素养
检验人员的思想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对电梯检验工作的重视程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检验过程中,时常有一些检验人员抱有侥幸心理,为了省事,没有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作业,特别是在有紧急任务的情况下,由于受到时间与现场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一些检验人员就未按照检验的步骤进行检验,这种做法不仅难以达到检测的根本目的,也不利于隐患的消除,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遭受到威胁。为此,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检验人员的思想素养,保证检验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4.科学的对待电梯检验环境
如果电梯检验环境较为恶劣,就很容易导致检验人员出现跌倒、坠落、撞击和触电的情况,为了防止事故伤害的发生,检验人员必须要科学的对待检验环境,若被检测电梯难以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检验人员可以拒绝进入,直到其环境达到标准后再进行检验。就目前来看,《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与《电梯监督检验规程》中也规定了电梯检验的条件与安装验收条件,为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以上规程把好电梯检验环境的质量关。
三、结语
电梯检验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其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主要包括机械伤害、坠落伤害与电气伤害,为了避免这类伤害的产生,应该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增强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让每一位检验人员都能够树立好安全保护的意识,在工作过程中按照规定要求佩戴好防护用品,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与电梯检验细则,将机械伤害、坠落伤害与电气伤害对检验人员造成的伤害降低至最小化。
参考文献:
[1]牟永卫.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期刊论文].浙江建筑.2009.08(25)
[2]赵树清,王建超.论电梯检验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常见问题[期刊论文].农家之友(理论版). 2009(08)
因事故频发,电梯突然成为了公共安全问题的主角,既抢了戏,也抢了风头。对此稍加梳理,9月13日,武汉发生施工电梯从百米高处坠落致19人死亡的惨剧;就在此前一天(12日),长沙发生电梯停电坠落事故,致使一人受伤;再前一天(11日),温州发生了电梯门开而轿厢错位乘客踏空,造成38岁的母亲死亡,18个月的幼儿重伤;随后的9月22日,悲剧又一次上演,电梯再度夺命惊魂,上海先后发生两起电梯事故,造成一死一伤……电梯一时间成为了城市公共空间肆虐的凶手,令人心寒胆战。
按照中国电梯协会2011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电梯的保有量已达165万台。国家质检总局统计则显示,目前,中国电梯产量、电梯保有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每年新增的电梯数超过30万台,占全球每年新增电梯总量的一半以上。但就在这样一个电梯量高速增长的市场背景下,电梯安全事故露出了大灰狼的尾巴,而在这夺命惊魂的安全事故狰狞面目后面,几乎是一派将安全置之度外的乱象,自始至终贯穿了电梯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监管诸环节。
在已公布电梯事故调查结论中,“制造缺陷”“超龄服役”“维保流于形式”等原因往往是电梯事故的罪魁。首先,竞争激烈、监管乏力,市场无序,于是价格战成为电梯行业的逐利杀器,制造和安装企业鱼龙混杂。这些不良企业为压缩成本,不惜将低价劣质零部件用于电梯控制系统、变频器、接触器等关键设备。媒体调查发现,载人电梯的轿厢板按规定不应低于1.2毫米,但目前很多电梯只有0.5毫米。
其次,由于电梯整机的报废标准和报废期限缺乏明文规定;老旧电梯超龄服役普遍存在。上海15万多台电梯,就有1.4万台使用15年以上;重庆的4万多台电梯中,使用10年以上、从未进行大修改造的多达6000台。更有甚者,电梯行业的恶性竞争,以及质监和监管的缺失,还诱发了不法商人收购旧电梯翻新、贴标生产牟取暴利的犯罪行为。媒体曾曝光,河北保定等地已形成翻新电梯“生产基地”。而郑州、深圳等全国多个城市发现翻新后重新投入使用的电梯。
再次,调查显示,80%的电梯安全事故是因为维护和保养违规和粗疏所致,这不仅与特种设备的检测、维修、更新等操作规程不规范有关,维护、保养、质检机构唯利是图,相关责任人员素质低下、责任感缺乏也脱不了干系。比如,武汉电梯事故中的电梯的超期超载,上海电梯事故中维修人员未在电梯门口设置警示标志,都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各环节责权不规范对待,也为电梯安全埋下隐患。例如,既不拥有电梯,也不使用电梯的开发商,往往是电梯购买者,在安全和廉价之间,其侧重点不难想见;而负责电梯维护保养的物业管理方,则往往为省下维保费用,找收费仅为生产厂家一半甚至更低的第三方保养,维保效果可想而知,安全隐患显而易见。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电梯安全事故中,负有电梯安全监管责任的质监部门的失职。新华社2011年11月26日报道称,监管部门只注重收费和罚款,使电梯安全监管流于形式,对近些年来电梯安全事故频发负有责任。报道举例说明:河北省规定,电梯每年年检,4层以内500元,每增加一层增加60元。电梯初检最少要3000—5000元。随后还有定检、复检,反复收钱,却不做事不负责。“这种检查流于形式,更多是收费的幌子,检测人员来了之后,就是填个表、盖个章,收钱了事,没有技术检测。”以至于不少专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再三呼吁,“质检部门既然收费,就要对所检验的设备承担法律责任。”
虽然有责任部门的专家声称,按照比例环顾世界,中国电梯的事故伤亡率并不高。但是,人的生命毕竟不是抽象的数字,更不是倚仗基数庞大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数学比例。如此这般良知匮乏、人性缺失的谬论还是不听为好。应该仔细思考、认真借鉴的是防治电梯事故、保障电梯安全的先进经验。比如,法国为电梯安全立法后,立即有效地降低了电梯事故和伤亡人数。而美国对事故责任者超大的处罚力度,则有力地促使了电梯制造者和管理者在电梯安全方面具有高度的自觉和自律,并主动依赖监管部门以降低安全和法律风险。
可以说,有规章无规则,公共管理能力效率低下制造出了致命电梯。电梯这样与公众人身安全息息相关的特种设备的监管,应该根本不同于其他产品的检验方式,一般产品只要最终质量合格即可,但对电梯这一类设备和产品,就将监管延伸到其直至报废销毁的全部环节,才能确保安全无虞。
奥的斯方面称事故多发源于“本土化”,可是“本土化”就意味着质量和服务的降格?
在2011年7月发生的数次电梯事故之后,北京、深圳再度上演“电梯惊魂”。7月31日,深圳东门明华市场的一部奥的斯自动扶梯发生故障,其中3个阶梯严重变形。同一天,北京地铁10号线双井站一部上海三菱电梯,同样发生梯级变形。所幸,两起事故均未导致伤亡。
这两起电梯事故,相关责任方不约而同地将责任推给了乘客,深圳的电梯事故据称是“有异物落入阶梯轨道上”,北京的电梯变形被认为是由于“被乘客所提重物碰撞”所致。不过,这两种说法明显缺乏说服力――既然是公共场合使用的电梯,它的维护和管理肯定要预先考虑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做好完善的防范,一点点小状况就导致电梯停摆和损害,这只能说明相关责任方未尽到日常管护的职责。
奥的斯扶梯事故发生后,各地质监部门开展了电梯安全监督检查。据说成果不菲,发现存在隐患的电梯11896台。不知道上述两部事故电梯是否也在其中?但不管怎样,电梯事故并未因安全检查而销声匿迹这无疑是一个清醒的提示――一阵风似的运动执法,恐难保障公共电梯的安全。
其实,“电梯惊魂”难以遏制,说到底还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可多次事故之后,这样的体制似乎并无明显改观――虽然问题奥的斯电梯被查出设计缺陷,全国叫停使用,但电梯安全国标滞后,电梯质量总体下降的状况仍未扭转;电梯维保停留在低水平,市场依然混乱,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而电梯的质量和维保,却是事关电梯安全的最核心的两个问题。
奥的斯扶梯事故发生后,有人质疑,为什么奥的斯电梯的事故国内要多于国外?奥的斯方面回应称,因为他们早已“本土化”了。“本土化”就意味着质量和服务的降格,意味着对安全责任的弃守,这无疑是“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代版。
因此,面对“电梯惊魂”的频频上演,最需要做的,不是盯着一两个品牌,不是一味地对商家进行道德批判。什么时候,我们的电梯标准能为电梯质量把好入口关;什么时候,电梯维保人员能获得一份有尊严的收入;什么时候,日常的监管能够发挥作用;什么时候,我们对哪怕一次细微的电梯故障,都能追根究底……只有到了那时,我们的电梯安全才能告别“吃风险饭”,让公众获得踏实的安全感。
关键词: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控制;验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变得随处可见,电梯的使用也就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写字楼、商场一直到现今的高层住宅楼,电梯已经成为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梯的安装与使用都会有安全隐患,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电梯的安装工程质量关乎客户人生安全,舒适度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等,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在电梯的安装过程中,必须对其安装工程质量的控制加以重视,健全规章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确保电梯可以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条件下能够安全运行。下面就对如何对电梯安装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加以探讨。
1.电梯安装工程中的事故种类分析
1.1.高空坠落事故
电梯的安装需要高空作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发生高空坠落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分析大量的事故实例发现,高空坠落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脚手架未能够搭建牢固,致使施工人员发生坠落;二是导轨施工工序中,工人之间未能配合合理导致坠落;三是施工中未安装防护装置,引发了坠落事故;四是厅门打开时,与厢置之间出现偏差造成坠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端正态度,注重细节,遵守施工的规章制度,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1.2.机械伤害事故
机械伤害事故也是频发事故之一,危害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机械伤害事故指的是在电梯的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与正在工作的机械设备相接触,大量的机械能在短时间内释放,给施工人员带来伤害。电梯安装需要的机械设备一般有电动工具、动静滑轮、绞车等,这些设备都会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所以,施工人员应时刻注意机械设备的潜在危险,一旦出现立即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1.3.电气伤害事故
电气伤害事故一般包括触电伤害、电能直接伤害和电能间接伤害三种。其中触电伤害事故发生频率最高,包括电伤以及电击。大量的事故案例表明,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如下:一是使用的电动工具质量不过关;二是工具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三是电源的选择未依照使用规范。
2.电梯安装单位的责任及其工程质量控制
2.1.严格控制最终自检和性能调试作业质量
电梯安装工程完工之前需要有最终自检工作,质检部在检验完毕之后需要提交一份“电梯安装自检报告书”。在报告中,需要尤其关注的质量控制点包括:一是安装完毕后,要试运行,比如多次无故障运行的实验;二是注重客户对于电梯运行过程中的舒适感的满意程度,对此可以将感官进行量化,变成具体的数据来做为电梯运行舒适感的评判标准;三是对于电梯的安全防护设备的反复确认,对于电梯的各个部分进行多次试验,确保其质量的可靠性。
2.2.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电梯安装施工
电梯的安装施工阶段是也就是加工出实体的过程,这是整个工程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电梯的安装过程当中,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以及设计要求来进行施工,切记任意改变工序或者随意改变构件的尺寸精度等,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电梯安装的质量控制。
3.电梯安装工程监理的责任及其工程质量控制
3.1.监理对电梯安装质量进行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监理人员在电梯现场安装前所要做的准备工作。一是应对图纸加以熟悉,施工图纸作为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之一,理应得到重视。在施工前,要对图纸进行会审,确保图纸没有错漏或者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二是必须保证采购使用的设备及配件符合要求,在下订单时要保证所选的设备能够满足要求,设备到达现场后,还要开箱验货,确定收到设备与所购买的无论是型号规格还是质量均一致;三是要注意审查安装单位方案及技术措施是否有效、是否按照标准及工序进行施工、主要技术人员到位与否;四是审查施工单位主要相关人员的资质等级,主要有营业执照、主要技术工种人员上岗证书等;五是电梯安装单位应对安装前建筑工程初步测量,如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只有当以上工作全部完成之后,确保各项条件均以符合安装要求,才可进行现场施工。
3.2.监理对电梯安装质量进行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监理在电梯施工阶段的各道工序进行监控,避免事后控制中出现问题,难以改正。一是监理单位要制定出监理规则,并按照规则公开、公正监理,认真监督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当中是否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最终是否达到质量目标等;二是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工序规范施工,监理人员要对其关键环节重点检查,现场旁站监理并对相关数据做好记录,随时对施工进行抽查,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监理单位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对此即使加以改正,经再次检验合格后,才能继续下一工序;三是在施工过程当中,要注意及时验收每个分项工程,监理工程师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等对于各个分项工程按照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检验的相关规定,对工程的各指标进行验收评定,并对于验收情况做好相应的记录,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3.3.监理对电梯安装质量进行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在安装单位完工之后,监理组织相关人员组成验收组对其验收的过程。一是安装完毕,施工单位自行对其检验,对电梯预验并做好相关记录,以便评定;二是经施工单位检验达标后,以书面形式将结果提交给建设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初验并记录;三是预验后,向相应的劳动检验站提交报告,并由检验站工作人员进行最终验收;四是对于电梯安装的技术资料进行收集、审查、整理,作为今后电梯使用及维修的参考依据;五是验收完毕之后,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问题,应及时反馈并做出处理。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梯安装使用不当给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现象也就随之增加。因此,电梯安装也就后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电梯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电梯的安装过程中,无论是电梯安装的施工单位还是安装监理都应该端正态度,增强责任感,加强防范,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电梯工程质量,从而保证人身安全,满足客户要求。
参考文献:
[1]蔡永忠.浅谈电梯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4).
【关键词】电梯;门电气系统;电气保护装置;改造
0.前言
电梯作为公共的垂直交通工具,乘坐电梯的人员范围比较广,人员比较复杂,而乘客电梯基本上是无司机运行,因此某些电梯事故与乘客操作不当有很大关系。例如在等候电梯时习惯性地拍打电梯按钮,将上下两个按钮同时按亮;电梯在运行中强行掰开电梯门等等;这些都是导致电梯安全事故的主要根源。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调整和检查。维修保养必须由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由此可见,电梯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电梯要安全运行,就必须经常性地检查和调整,找出存在的安全保护缺陷,特别是早期生产安装的电梯,如果涉及重大安全保护缺陷,就有必要研究和改造完善。
本文以KJX-A交流集选控制乘客电梯为例,对电梯门电气系统电路进行研究和改造,防止乘客在电梯运行当中强行掰开轿门,避免重大的安全事故。
1.课题的必要性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生活在大楼里的现代人,乘坐电梯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电梯的每次升降,承载的不只是一般的物品荷重,更是一个个宝贵的生命。一直以来,电梯事故时有发生,如按钮失灵、运行中门突然打开、变速运行、突然停运、轿厢自由坠落等,使不少人深感畏惧。电梯运行安全是用户、业主、维修单位、主管部门都密切关心的问题,如果了解了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事故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和其他事故。据统计,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占电梯事故总起数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其他事故占5%左右。门系统事故占电梯事故的比重最大,发生也最为频繁。门系统事故主要指发生在电梯的出入口即厅门、轿门的事故,即乘客出入厅门、轿门时发生的剪切、挤压、坠落事故。门系统事故之所以发生率最高,是由电梯系统的结构特点造成的。
2009年8月12日广州越秀区精都服装城发生一起电梯伤人事故。一个五岁儿童单独乘坐电梯,在运行中强行掰开轿厢门,因此电梯产生故障而停车。之后儿童企图逃离轿厢的过程中坠落井道而身亡。这是一台双速客梯,这类电梯的轿门机构在门关闭后的自锁力(传动比)较小,在轿厢内很易掰开轿门。轿门打开后,电梯因故障停车,乘客被困,心里极其恐慌,通常会强行掰开轿门不顾一切地企图逃离轿厢,给电梯安全运行埋下隐患。本设计通过加装安全保护装置消除安全保护缺陷,使电梯正常运行状态下不能轻易掰开轿门,可避免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2.技术分析
从上面这起事故来分析,乘客乘坐电梯时必须遵守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电梯在运行中乘客不能随便去掰动轿门,被困时必须由外界人员施救,而不能自行掰开逃离,否则极可能发生严重事故。这就要求电梯运行中,或因故障停电困人时,乘客也不能自行掰开轿厢门。
为了保证轿门不被乘客在轿内打开,有两种解决方式:一是在轿门机构上安装轿门机械门锁,但因安装机械门锁需要有较大的间隙,才能顺利地自动上锁和开锁。这就较难满足电梯运行中轿厢门与层门之间的空间位置要求,造成施工难度较大。二是通过轿门电气系统来保证电梯在运行中,轿厢门保持紧密关闭、不被轻易掰开。通过电气系统控制持续地给予关门力,即门电机带电运行。不过最理想的解决方法是机械锁和电气装置都具备。本课题只研究解决电气系统保护装置,加装机械门锁作为另一课题研究。
电梯运行门机带电设计图
注:虚线框内位设计增加和更改的线路及元件。
线路图元件代号说明表
国家标准7588-2003的第8.11.2条规定:额定速度大于1m/s的电梯在其运行时,开启轿门的力应大于50N。从轿门的关门过程分析,门电动机传递到轿厢门扇水平方向运动的力,在关闭过程中其传动比是变化的,在关闭前20cm内,传动比明显增大,在关闭位置传动比达到最大值。当门扇处于关闭位置时,只要门电动机施加微弱的力矩,在轿门扇水平方向,就可获得相当大的关门力,保持关门趋势。在力矩的传动过程中,其结构因摩擦而产生的机械自锁反力作用,同时电气系统的电路上并联较小的制动电阻,使直流电动机产生较大的制动作用,两项共同作用要掰门反转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只要给予门电动机微弱电流,要掰开轿门,就得花很大的持续的力,就算用猛力也将无济于事。轿门处于关门趋势,门缝密实,无从下手,无从施力,可以说无法在电梯运行中强行开门了。由于门已经关闭,所以门电机只要保持很小的力矩,因此所需的电流微弱,门电动机带电运行是不会发生电动机和电气系统过热,而造成故障和损坏。
轿门传动机构图
3.技术设计
门机带电运行电气系统可分为:
(1)信号检测和指令逻辑控制。
(2)门机电气驱动电路。现以KJX-A交流集选控制乘客电梯为例未说明。
3.1信号检测和指令逻辑控制
图1
电梯起动运行信号,可采集于方向接触器,或代表运行的运行继电器,或是曳引机电磁制动器控制回路,或是制动器打开和释放制动状态。在这里同时采集制动器控制回路和制动器可靠释放制动两个信号。如图示,YJ1和YJ2,YJ3都为运行信号检测继电器,YJ1和YJ2为吸合接通为运行状态,释放为停车状态,这样继电器损坏将失去保护功能,采用并联双继电器来提高可靠性。制动器释放制动控制线路,设置检测开关SA100和继电器YJ3。选择制动器制动时SA100检测开关为闭合,制动器打开时SA100检测开关为断开状态。这样线路就有一个自检功能,线路损坏,轿厢门就一直处于关门状态。
关门继电器KA83和开门继电器KA82为开关门指令继电器。如图示,在电梯运行中关门继电器KA83由YJ1、YJ2和YJ3控制,如果其中一只继电器处于运行不安全状态,关门继电器就合,发出关门指令,并将YJ1、YJ2和YJ3运行信号检测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联在开门继电器回路中,如有不正常状态,不会发出开门指令。若发生制动器紧急制动时检测开关发生动作,YJ3吸合接通。
上述设计,只要电梯处于运行状态或制动器不能可靠释放制动器时,就会出持续关门指令,使门电机电气驱动系统持续地保持关门力。
3.2门机电气驱动电路
图2
为使调速性能更好和增加电阻功率,提高系统可靠性,对调速驱动线路进行改进。如图示,关门调速电阻和开门调门调速分开为独立工作,便于开关门速度的调整。并增加并联制动电阻RD84,既可提高门机动运行的平稳性,又可稍微降低减速电阻功耗。当电梯关好门时,减速行程开关SA832闭合,并联电阻很小,门电动机MD端电压很低。门电动机较小电流持续关门趋势。另一方面并联电阻较小,则对电动机制动作用较大,当掰动轿门使电动机反转,起到很好的制动作用。即是当直流电动机转速变化就产生反电动势变化,致端电压变化,因电阻小,则电流变化较大,就产生较大的转矩变化。电动机发热量小,不会产生过热,只是调速电阻发热较为明显,若电阻箱容积足够和有通风百叶窗,则是可靠的。
电气系统工作过程概括为:当电梯关好门起动运行,制动器控制回路接通,运行检测电器YJ1、YJ2合,控制器打开,行程开关SA100断开,继电器YJ3释放。于是运行检测继电器就控制关门继电器KA83闭合,使门机驱动系统驱动关门。由于此时处于关门二级减速区域,门电动机端电压较小,只有微弱电流持续,使轿门处于关门趋势。所以轿内乘客是不可能掰开轿门,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4.改造施工
按此技术设计改造了一台交流双速病床梯,其线路与图示相同。两台交流调速客梯,逻辑控制器为PC C器件,改装原理相同。
功能试验:电梯不运行,人为动作行程开关SA100,YJ3回路开路,轿门则持续关门。轿门关闭后,用手掰轿门,即有一股很强的反作用力,无法扒开一点缝隙。
电机的发热情况:经测试,利用16层16站的电梯,经过长达3小时的不间断频繁运行,实行频繁停站后,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门电动机、电阻表面温度不高于60℃,由此说明电机的发热状况是正常的,是安全可靠的。
5.结束语
这套门机带电运行保护装置,可保证电梯在运行中,或制动器故障不能可靠制动的情况下,乘客无法掰开轿门。实现安全保护功能。采用双继电器并联和故障自检功能,可有效地防止因电气系统故障致保护功能失效而电梯继续运行的危险,提高了保护功能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家盛.电梯结构原理及安装维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13.
[2]李秧耕,何乔治,何峰.电梯基本原理及安装维修全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