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韵母和声母

韵母和声母

时间:2023-05-30 09:49: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韵母和声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 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1、掌握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2、掌握24个韵母:

(1)、单韵母:a o e i u ü

(2)、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3)、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

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

3、特殊韵母:er 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zi ci si zhi chi shi ri yi yu w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5、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 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如ju qu xu yu 。

6、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2、 声调:分为四声。标调歌:“有a 不放过,无a 找o、e、i、u 并列标在后”

3、 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 Beijing”

第2篇

摘 要:黄骅方言是河北方言的一种,属于冀鲁官话区的沧州片。文章从黄骅方言的声、韵、调三个方面对黄骅方言进行系统的描写。并且对黄骅方言的前鼻音的鼻尾脱落、鼻音的鼻化现象作了细致的说明。

关键词 :方言 声母 韵母 声调

一、黄骅方言的声韵调

(一)声母(声母共24个,包括零声母)

音值说明:

1.北京音中的部分零声母开口呼字在黄骅方言中读[?]声母,如“爱、恩”;部分零声母合口呼字,在南大港方言中读唇齿摩擦音[v]声母,如“胃、伟”。

2.北京音[ts]声母字在黄骅方言中分为两类,一类与部分开口呼如[a]韵母和齐齿呼[i]韵母配合,读[ts]声母,如“扎、志”;另一类仍读[ts]声母,与部分开口呼韵母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如“遮、住” 。

3.北京音声母在黄骅方言中也有分化,一部分读[s]声母,如“沙、数”,这部分多是与[a]、[?a-]韵母拼合;一部分读声母,如“赊、树”。

4.[?]是舌根的浊鼻音,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部分韵母拼合。

(二)韵母(韵母共36个,不包括儿化)

音值说明:

1.黄骅方言的[uo]韵母在实际的读音中比[o]的舌位要靠前一些,近似[γ]的音值。

2.黄骅方言中没有北京音圆唇单元音韵母[o],普通话中的[o]韵母在本方言中实际读作[γ]韵母,例如“波”,在本方言中读作。

5.u、y韵母在方言中的圆唇动作不完整,唇形稍展。

(三)声调(单字调三个,不包括轻声)

调类 调值 例字

阴平 213 高 猪 专 尊 低 边 割 桌

上声 55 穷 陈 寒 神 古 丑 急 竹

去声 31 盖 近 抗 汉 共 案 月 入

音值说明:

1.平声分阴阳,阴平调型为降升调,阳平的调型为高平调,另外还有一个去声,调型为低降调。

2.阳平和上声合并为一类,实际调型都是一个高平调。

3.黄骅方言没有入声,入声在本方言中派入三个声调中,大致的分派规律为:古全浊声母的入声字在方言中是一个高平调,归为阳平;古次浊声母的入声字,在方言中是一个低降调,归为去声;古轻声母的入声字现派入方言三个声调的都有。

二、声韵配合关系

(一)声韵配合简表(表一)

黄骅方言声韵配合关系见下表。其中,声母按照发音部位排列,韵母按照四呼排列。韵母和声母有拼合关系的用“+”表示,无拼合关系的用“-”号表示。

(二)黄骅方言声韵配合表(表二)

表格中,同一横行表示声母相同,同一纵行表示韵母相同。例字如有文、白两读现象均在例字下方标注;“”表示有音无字,表格后有注释;此外需要注意的方言用字在表格后有注释。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雒鹏,莫超.陇右方言与普通话训练教程[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3]李荣.汉语方言调查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肖风,吴继章,唐健雄,陈淑静.河北省志(第89卷)·方言志[M].方志出版社,2005.

第3篇

y的整体认读音节有: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整体认读音节是指添加一个韵母后读音仍和声母一样的音节,所以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读出。

整体认读音节又分为两类:平舌音、翘舌音。平舌音有3个:z、c、s;翘舌音有4个:zh、ch、sh、r。发音口形舌位不好掌握,把这16个音节当做整体来读。整体认读的参差要拆开,拆开韵母,介母和声母,需要不能拆开的音节。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通过对声音的统一性、歌唱状态、站立姿势、气息的运用、咬字吐字等训练,从而达到合唱的统一性。

关键词:合唱;训练;统一

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以多声部的人声演唱为特征。合唱的“合”字,带有拼、凑、结合的意思,因此合唱具有不同声部的不同特点的组合和结合方面的创造含义。

合唱艺术一直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到处可见它留下的印迹。据传古希腊荷马的诗篇伊里亚特中就描绘过许多种集体演唱和舞蹈的形式。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史中,合唱这种表演形式,无论是在教堂里作为宗教的工具,还是在宫廷里作为贵族音乐的形式,以及后来在歌剧、交响乐中作为表情、表意的重要手段,都放射出他独有的奇光异彩!古人讲“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由此可见,人的声音所表达的感染力是如此的强烈和丰富。

良好的合唱教学,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个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有情感地歌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从而喜欢音乐,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音准与节奏感,同时激发振奋他们的乐观精神,丰富其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合作精神。陶冶情操增进团结,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有了一些见解。

一、合唱的统一性

合唱是一种集体声乐艺术,是用个别成员声音的组合及集体的音响声音发出的总和来表达艺术的形象塑造。合唱演唱者要想完美地通过声音来提示作品的内容和含义,传达给听众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就必须熟悉、了解和掌握产生美好的声音及音响的规律和要求,从而懂得在合唱集体里所发挥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集体的合唱队中能协调和控制并达到统一的共性。在音量、音色、音准上能把握自如,将声音的美在瞬间传达给听众。这需要多方位的音乐综合训练过程。

合唱训练包括了和声、音色、音量、音准、气吸、吐字、声音共鸣、强弱的控制、动与静、纵与横、连与跳、松与紧、刚与柔、快与慢、起与收的统一训练。它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创造和综合艺术修养培训。

在训练演唱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中,我们不但能了解和掌握音乐创作的风格,也能从中了解到音乐的文化特点、风土人情及音乐创作的艺术手段。作品所表达的丰富的潜在艺术造型,往往会给人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和潜移默化对音乐修养的提高。例如合唱《东西南北茉莉花》它是由河北茉莉花和江苏茉莉花以及东北茉莉花揉在了一起,包含了三个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特点。

二、歌唱的状态

歌唱的状态是打开声音通道的第一步。在生活中我们的面部表情和面部肌肉往往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而在歌唱中,我们要求是有准备的、积极的、内紧外松的歌唱状态。头腔、胸腔、口腔、鼻腔都呈一种向外膨胀的兴奋和积极的状态。我们把它比作是哭泣的微笑或者是微笑的哭泣。声音仿佛是从眼睛里流淌出来上唇和脸颊的笑肌都要积极地向上提起,把打哈欠的瞬间状态保持下来。让你的脸与骨骼之间充满“空间”,这就是美声唱法所讲的“面罩”。另外歌唱的兴奋状态直接影响着声音共鸣的位置、音色的明暗与质量。所以在排练过程中每个合唱队员如果都能做到自身腔体的积极与兴奋歌唱状态,也直接影响着合唱队声音的整体发挥和演唱的质量。

三、歌唱时的站立姿势

歌唱时正确的站立姿势说起来很简单,然而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站立,而是在歌唱站立时,它必须要作到一种“对抗”,包括身体上下、前后、左右的对抗,即胸与背的对抗,臂部与小腹的对抗,脊椎的直立,腰胸的直立,声音与气吸的对抗等。这些都是要在一种积极兴奋、内紧外松的自然状态下去完成的。脚要抓着“地”,头要顶着“天”,而内部肌肉的对抗,外表则是给人一种自然的放松。美好的声音和较好的呼吸都来自于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和正确的站立姿势,因为有了对抗才能找到支点和重心。

四、气吸的掌握与运用

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命脉,呼吸与起音、触音、音量、音色、音质有直接的关系。虽然每个人的生理器官部位有大小不同的差异,但正确的歌唱方法是能解决共同存在的弊病和调整声音的不统一。离开了呼吸就无从发声,无正确的发声就不会有正确的声音高位置共鸣。

生活中我们的呼吸是一种自然的,无需做任何准备工作的。由于歌唱有了乐句的长短,所以需要的气量相对就要更充足更深,需要一种胸腔肋骨的扩张,后背的腰腹的扩张。歌唱时多用急吸缓呼,我们要想刹那间把气量吸深吸足,一定要学会用状态吸气,不要张嘴大口吸气,吐净前一句,刹那吸进下口气,排气与呼吸是在同一时间里,用歌唱的状态去呼吸,少用嘴多用鼻子,呼吸时鼻梁仿佛长在鼻子外面,所有的发声起音是在状态里同时前后完成。

五、合唱中的吐字与咬字

完美的合唱总是以清晰、动人的音乐语言作为重要标志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的。合唱队每个队员的吐字与咬字标准是以共性为基础的,集体的和声音响是所有个别成员声音的总和。而这个共性的基础是以把握吐字和咬字的统一和语音的音素来决定的。歌唱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是语言的美化与夸张。

中国字的汉语发音单位是:音节、音素——声母与五音——介母、韵母与四呼——归韵、混合韵母与收声。我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语言发音的规律和特征,才能更准确、更有质量地把握和发挥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感染力。

我们通常把汉字的发音在歌唱中分为三个阶段即:起声、保持、收声。字头是声母为起声,字腹为韵母保持,字尾为收声。声母又分为喉、舌、齿、牙、唇五个部位,这五个部位叫做“五音”,我们要通过“五音”将单字的声母咬成不同的形态,通过“开、齐、撮、合”“四呼”着力,将单字的韵母吐出来,所以,咬字指声母,而吐字指韵母。在歌唱时我们要做到“说声母,唱韵母”,虽然声母不能发出乐音,但在开口发声时我们必须要做到用韵母的发声形态和口腔状态瞬间送出声母来,声母的发音状态保持在韵母中。声母就像一把钳子,韵母就好比一个被钳子夹住的葡萄,既不能把葡萄咬破,又不能让它掉下,所以,我们唱声母要做到准而紧,韵母做到长而润,收声做到齐而清。而归韵时口腔的韵母状态不能关闭。做到瞬间字头,保持字腹,短收字尾。

第5篇

一、咬字、吐字存在的问题

美声唱法作为来自西方的歌唱艺术形式,在我国己有70多年的历史,己成为我国演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大部分歌曲的歌唱语言都是建立在汉语普通话基础之上的,其中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时的咬字、吐字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通过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和音像资料,并走访众多歌唱者和声乐教育工作者,从我国声乐界的实际情况分析并研究总结出美声歌唱者在演唱汉语歌曲咬字、吐字方面普遍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一)字头不准

字头是指汉字声母辅音部分,在歌唱中咬得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字正与字意。只有字头准确,才能很好地连接字腹。它不仅可使吐字连贯,而且还能促进声音的流畅和丰满。在演唱过程中,字的清晰与否与声母除阻的力度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字头首先要“咬准”,即字头声母部位接触要准确无误,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根据不同的发音方法发音。由于字头大部分不振动声带(除m、n、l、r等),因此字头在所占的音符时值最短,这样发音在蓄气成阻时就要根据子音的情况控制气息,气息越充分,发音除阻时就越有弹性。

(二)字尾不清

字尾是汉字吐字的结束部分,也是韵母的收尾部分,因此也叫韵尾。一般指母音i、o、u和子音n、ng。要使一个汉字在唱好字头的同时完整准确,就必须收好字尾。如果字尾收音不分明,也会影响词意的表达。很多美声唱法的学习者和演唱者在演唱汉语歌曲时,咬字、吐字都存在着字尾不清的问题,这不仅破坏了字音的完整,造成字义不清甚至错误,而且还影响了字音的圆润、动听。

(三)声调不正

声调是一个音节或一个字在发音时的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声调也叫字调。汉语普通话中字调可分为四类: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相同的声母和韵母,声调不同,字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改变。例如:妈、麻、马、骂;珠子、柱子就是用声调来区别不同的字义或词义。在歌唱中,声调的正确表达不但可以让我们发好每一个字音,准确地表达歌词内容,更重要的是,准确的声调变化是作曲家进行谱曲的重要依据,它关系着歌词与旋律是否统一。因此,这样的演唱会给观众造成歌词听不清,演唱不亲切、不感人的印象。

二、歌唱语言中咬字、吐字的解决办法

歌唱是人声唱出带有语言的音乐艺术,突出特点就是语言与音乐的高度结合。而语言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同时语言也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正如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喻宜萱说:“任何歌曲的表现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来描述内心的感情活动,许多细致的、生动的表演都有赖于对文字的了解和对语言的掌握,那深刻巧妙的一刹那,常常产生于字里行间的会心的感受。”可见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对于每一位从事声乐的歌唱者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然而许多歌唱者却忽视了这一问题。解决好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具体办法有下几点:

(一)加强对歌唱语言的咬字训练

字的发音过程主要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部分。而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就是指字头部分,即声母发音。声母在发音过程中有一个气息蓄气受阻并解除阻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气息越充分,发音就会越有弹性。在发音的过程中,如果一个字的声母部分阻气越有力,声音就会越有弹性,也能给韵母带来干净和明亮的声音效果。相反,声母发音松散没有力气的话,韵母也会含糊不清。其次,字头能否咬准也体现了歌唱气息的运动和控制力。声母的三个阶段在发音时是短暂而完整的,它与歌唱时每个音节发声的气息控制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加强歌唱语言的吐字训练

第6篇

关键词:铁厂;村话;语音

铁厂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漕涧镇西南部,是以汉族为主的民族杂居村落。历史上由于矿产资源丰富,铁厂村移民较多,当地村民的汉语方言有自己的特色。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了铁厂村话的语音系统。

一、铁厂村话的声母

(一)铁厂村话声母表和例字

铁厂村话共有声母20个,包括一个零声母,按照横行发音方法和竖行发音部位,排列举例字如下:

P布别抱白 p?盘皮怕扑 m门忙命木 f飞逢虎护 v微问武味

t夺道动得 t?太同退特 n难怒女年 l兰路吕连

?糟祖正吃 ??仓冲除造 s思睡散书 z认若闰日

?精杰讲绩 ??秋齐抢晴 ?虚旋胸蓄

k高跪桂告 k?开葵快靠 x灰化鞋换

?硬温而荣

(二)铁厂村话声母的描写和分析

1、v是一个唇齿浊擦音声母,发音时摩擦程度低,浊音不明显。

2、n和l在“in”、“uan”前为变值音位,相混。其余韵基本不相混;

3、声母x不和合口单韵母u相拼,普通话中读xu的字铁厂村话中读fu;

4、普通话中的舌尖后音声母t?,t??,?,?字在铁厂村话中全为舌尖前音声母?,??,s,z;

二、铁厂村话的韵母

(一)铁厂村话韵母表和例字

铁厂村话共有33个韵母,按开、齐、合、撮四呼排列,举例字如下:

?资吃使日 i第以急踢 y虚雨句蛆 iu曲蓄欲局 u故木路绿

a他爬法答 ia狭架恰甲 ua花刮挂抓 o哥河左课 io确约学略

?舌德而二 i?别接捏谢 u?国扩或碗 ye靴缺月决 ?给去 ai介在带鞋 uai歪怪快坏 au操饱道造 iau消条浇掉

in今京林零

ian编廉检欠 uan吞短换弯 yan捐圈旋晕 ei倍梅胃贼 uei吹水累内

en根庚横恨 ?u丑斗收奏 i?u秋流有救 a?帮忙三桑 ia?讲粮抢象 ua?床光况撞 io?穷胸用荣 u?东聪重翁

(二)铁厂村话韵母的描写和分析

1. ?是舌尖前元音,与舌尖前声母?、??、s、z相拼,舌位略偏后。

2. ?是舌面后高展唇元音,舌位比正则元音?略低。只有“给、去”两个音节。

3. i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发音较正则元音i松弛。

4. o是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发音较正则元音o唇形略开。

5. a是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ia、ua中a的实际音值接近央低不圆唇元音?;a?、ua?、ia?中a的实际音值接近后低不圆唇元音弧

6. a?、ua?、ia?、u?中的?常常混读为舌面中鼻音?。

三、铁厂村话的声调

铁厂村话有五个调类,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如下:

调型 调类 调值 例字

中平调 阴平 33 高开初安

高降调 阳平 52 难田才寒

中降调 上声 31 故五女有

高平调 去声 55 让望共助

降升调 入声 212 急月局药

四、说明

入声调是一个曲折调,是铁厂村话中音高相对最低的声调,入声字发音时喉部略显紧张。铁厂村话中阴平、去声的调型都是平调,去声相对音高要高。入声的调型也相对平缓,因此铁厂村话听起来声音较平缓。

参考文献:

[1]陈长祚.云南汉语方音学史[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2]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第7篇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歌唱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两者的社会功能基本相同,这就是由于它们都以语言为媒体,传达思想情感、交流信息、释放情绪、抒发感情与陶冶情操等。语音的社会性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谁也不能违反约定俗成的语音发音,否则,他讲的字词就没有人听得懂。歌唱也是如此。

一、声母与歌唱发声的关系

声是声母(辅音),它与讲话读字、歌唱发声时的出声有着直接关系:一是不同的声母(辅音),确定出不同的声门状态,或是气流使声带振动,或是气流不使声带振动,使声带振动的气流音称浊音,不使声带振动的气流音称清音。

二是不同的声母(辅音),必然有它指定的发音部位,即两个发音器官构成阻碍形式,也就是气流受阻部位是由两个器官配合而成。其中至少有一个发音器官是能够活动的主动器官,成阻器官除前腭和咽壁以外都是能活动的器官,其中舌是最灵活的发音器官,几乎所有成阻形式都有舌的参与。

清代徐大椿《乐府传声》中说:“喉、舌、齿、牙、唇,谓之五音;开、齐、撮、合,谓之四呼。欲正五音,而不于喉舌齿牙唇处着力,则其音必不真;欲准四呼,而不习开齐撮合之势,其四呼必不清。所以欲辨真音,先学口法,口法真,则其字无不真矣。”

三是不同的声母(辅音),必须运用特定的发声方法。由于气流受阻形式不同,因而各声母除阻发声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讲话读字是这样,歌唱咬字也必须如此。谁违背这个规则,谁就读字不清。汉语普通话的声母与外语的辅音除了个别有差异,绝大部分的辅音发音都相似。因此,汉语普通话的声母发音规则也适用于外语的辅音发音。

二、韵母与歌唱发声的关系

韵是韵母(元音),它与讲话读字、歌唱发声的共鸣、行腔关系极为密切。歌唱中的吐字就是指韵母的发声共鸣。发韵母声时,气流在声道里不受任何阻碍,发出来的声音是乐音。汉语普通话的韵母共有35个。其中单韵母6个,复韵母29个。单韵母分为舌尖单韵母和舌面单韵母。舌尖单韵母分舌尖前韵母和舌尖后韵母。

三、依字发声的重要依据

调是声调(四声)。声调具有区别字意的作用。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长短曲直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声调是汉语的一个显著的、十分重要的语音特点,也是歌唱依字发声的重要依据。汉语声调不仅体现在音节之间相对音的高低,而且还体现在音节内部的高低变化,一个音节的音高可以有升有降,或先降后升等变化。这种字的音高的升降变化,就是在音乐中音符的上滑或下滑的装饰音,例如:在汉民族戏曲的唱腔音乐中,常常有上滑或下滑的装饰音。

由此可见,字调的升降,能够增强语音的韵律感和音乐性,特别是古代诗、词、曲、赋的平仄对应交错、抑扬协调有致的变化,不仅使韵律回环往复,而且还能使歌腔曲折婉转。

传统唱论非常讲究四声平贝的创作原则与演唱方法。后现代的作曲家大多都是根据歌词字调的对比变化进行谱曲。即使是依曲填词,也要让字的声调与旋律谐和一致。歌唱家在演唱时,一方面要按着词曲作家已经安排好了的字音声调进行演唱,另一方面,如遇见词曲作家尚未处理妥善的字词声调,要再度创作,添加装饰音,尽量把字的声调进行校正,使乐音与字调和谐完美。

四、依字发声的优点

依字发声有四个优点。一是发音部位准确无误。初学声乐的人很难找到发音部位,即发声点与出气点。如能依照字的成阻形式,除阻发声,就会使发声部位准确无误;同时,又能防止发音器官似是而非、漫无边际的紊乱行动。二是能够有效地控制发声方法。或是双唇爆破、或是唇齿摩擦、或是舌齿塞擦、或是鼻腔气导等,一定的字必定有一定的发声方法。实践证明,只要依照字的发声方法去发声,决不会出现卡住喉咙或撑喉漏气等问题。三是能使字和声均衡一致。有些初学声乐的学生有一个通病,为了单纯追求“歌唱方法”,往往依声套字,字声分离,产生声包字现象,其结果字不清、音不明、声不响,导致歌声也不美。实际上,声中本无字,字中才有声。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依字发声,才能使发音器官动作自然协调,才能使读字和发声处于均衡状态,从而使字和声达到均衡一致。四是有助于唱高音。众所周知,声乐演唱的最大难题是解决高音,有些人对唱高音非常胆怯,有的人认为自己嗓子条件不好,不能唱高音。也有的人怕唱坏嗓子,不敢唱高音,因而每到高处就退缩、躲避,采取非理性行动,甚至怪叫。如能坚持读字的理智行动,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当你在高音的音高上读鼻腔字时,就会出现带泛音的高音,如果能读好后鼻韵母字,还会出现惊人的“关闭”声音效果。

第8篇

关键词: 关中方言 语音特点 普通话语音 比较

一、引言

陕西方言是指陕西管辖范围内的方言。“从陕西方言的整体语感来看,可以分为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块方言:秦岭以南除洛南、商州、丹凤外是陕南方言区,延长、甘泉、延安以北除定边外是陕北方言区。陕南、陕北两方言区以外的地域是关中方言区”。(孙立新,2004)我们通常所指的陕西话即关中话。关中指现在的陕西省中部,即渭河流域自潼关至宝鸡一带的地方。过去又称作“三秦”、“秦川”、“三辅”、“渭川”。现代关中方言,习惯以西安话为代表,西安话在陕西及周边地区流行易懂,是关中方言的代名词。

关中方言基本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普遍认为,西周时期的关中方言,即孔子所称的“雅言”,就是上述先周时代的关中的主要居民的后裔所说的语言。关中方言也就是从西周初年的“雅言”开始计算的。秦统一全国后统一了包括文字在内的很多东西。汉代的大一统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关中话影响全国各地方言。唐代达到鼎盛,上至皇帝、妃子、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国外使节,均说关中话。总的说来,“关中话大体经历了周代‘雅言’,汉代‘秦话’,魏晋‘关西语’,唐宋‘关中语’,明清‘关中话’,而后形成了现代的关中方言”。(朱正羲,2004)

“对语音系统性的认识,是研究语音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理论基础。方言语音的系统发展,往往是通过构成音节的声、韵、调的内部调整来实现的”。(钱曾怡,2002)文章暂不谈关中方言的词汇、语法,仅浅谈关中方言的语音特点,并且同时与普通话语音作比较,从声调、声母、韵母和声韵拼合关系四个方面来谈。

二、声调特点

普通话有四种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即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但是,在出现多音节词语时,又多了轻声,轻声虽然不能被看成是一种声调,但在这里暂且把它和这四种声调一起计算做一种音调。要作方言研究,方言的音调要比上面的五种复杂得多。但仅关中方言,我认为这五种音调就足够了。经过对关中方言的体会和研究,发现有如下规律:

在普通话中关中方言中举例

一声―――――轻声山西经编音

二声―――――二声提滑云文明

三声―――――四声反勇懂显碗

四声―――――一声动变向话要

轻声―――――轻声石头姑娘爸爸

普通话有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和轻声,但在关中方言中却只剩下四种,缺少了三声音调,然而轻声音调多了些。这也许就是陕西发言缺少婉转音,听起来相对平坦、质朴的原因吧。变调的读音决定于以前后音节为语境条件的本调。比如,在陕西方言里,我们经常地把“声音(shēng yīn)”读成“shéngyin”,把“欢心(huān xīn)”读成“huán xin”。因为按照上述规律,在遇到这两个一声字时,关中方言中需读为两个轻声,由此便有发音难以换气,不连贯或是听起来有气无力。实际中发音如此,这只是出于对发音的通顺的考虑而稍微发生的一些变化,把以前的一声音调变成了二声。这样便不至于出现发音过于单一,气息持续时间过长的情况。这都是些美化、调整的变调。

三、声母特点

(一)今zh、ch、sh的读法。

关中大部分地区把今zh、ch、sh拼音开头的字分别读为zh、ch、sh和z、c、s两组声母。其基本规律如下:zh、ch、sh和a、ai、an这几种韵母拼时,多读为z、c、s。其余仍读zh、ch、sh。(但zhu-、chu-、shu-这几类声韵母拼合时例外,有其特殊读法,见下文)。此外,还有些发音不符合这规律,如:“傻”仍读作“sha”,“师”读作“si”,“愁”读作“cou”,“争”读作“zeng”,“生”读作“seng”等。

(二)n、l的分混。

西安处n、l来两声母所统摄的字与普通话基本上一致,不一致的有“农、浓”等字,普通话读n声母,这些地方一般读l声母。其余地区n、l分混呈纷繁复杂状态。一种情况是全部无n声母,不管n、l一律是读作n,比如宝鸡一带大多数地区就是这个特点。此外,兴平、礼泉等地方的特点是:逢今an、en、ang、eng、ong五个韵母n、l字全读n外,其余读l声母。咸阳市区就更复杂:一种是接近于兴平、礼泉地区的读法;一种是n拼开口呼读n,其余读l;另一种是“南男蓝能龙农”等字读n,其余读l;还有一种是全部读l。(孙立新,2004)

下面就这几个点的特征予以比较:

那恼老男农

西安nanaolaonanlong

兴平lalaolaonannong

宝鸡lalaolaolanlong

(三)普通话所不具备的三个声母。

关中方言有三个声母是普通话所不具备的,一个是ng[?耷],一个是v[v],一个是舌面前鼻浊辅音ni[?捱]。

ng声母的范围是今开口呼零声母字,如“爱ngai”“安ngan”“熬ngao”“欧ngou”“昂ngang”等字读ng声母。在关中地方人们有时把w声母读为v声母。如:“武vu”“袜va”“万van”“闻ven”。还有,关中大部分地区y声母会读为ni-,如“严颜=年,眼=撵”,以及“宜谊疑,业,鸭压牙芽,咬,淹,硬,仰”等字读ni-,依次为ni,nie,nia,niao,nian,ning,niang。

(四)di-、ti-、等音节读作ji-、qi-。

长安、蓝田、丹凤等处把普通话di-、ti-、等音节读作ji-、qi-。例如:“低ji”“梯qi”“掉jiao”“挑qiao”“天qian”“铁qie”“听qing”。

四、韵母特点

(一)关中方言的ou韵母。

关中方言区和户县、长安、蓝田、临潼以东、安康、商洛等,占全省人口一半多的地区把普通话中的u韵母拼d、t、n、l、z、c、s这些声母的字,以及zh、ch、sh、声母部分字读作ou韵母。这种现象极其普遍,已成为关中,甚至陕西人的口音特色。音调可以改,其它读音也容易改,这一点却不好改正。在学生遇到语文考试的这类拼音考点时也经常失分;教师经常会讲“跟我读(dou)一遍。”和“谁来读(dou)一下?”类似这样的课堂语言的例子。词汇上还有很多例子,如:杜/肚/度=斗;卢/炉=楼;族/足=奏;醋=凑;树=售……当然,这些都是口音习惯,如果认真注意还是能够在普通话场合中克服的。

(二)普通话an、ian、uan、üan四韵母的关中方言读法。

普通话an、ian、uan、üan四韵母,关中方言区某些地方读a或ai([?])的鼻化音。比如“三sain”“电die”“端duain”“捐jüai”,鼻音明显重了很多。

(三)韵母分化。

在关中方言中古汉语入声字韵母分化的情形很复杂。以普通话读e、ai、o三韵母的古入声字为例,关中方言读ei韵母。有以下的例子:“选择zei”“脸色sei”“石墨mei”“节拍pei”。

五、声韵拼合关系

(一)zhu-、chu-、shu-、ru-的复杂读法。

此类音十分不容易发,也不容易模仿。关中多数地区读z、c、s、[z]拼以舌前圆唇元音为韵腹或介音的音节(记作[-ч])。西安、周至、华阴等地读唇齿清擦音和浊擦音声母[pf][pf][f][v]。这里说明一下这四种发音:“[pf]塞擦音,清音,不送气;[pf]塞擦音,清音,不送气;[f]擦音,清音;[v]擦音,浊音”。(翟时雨,1986)如:猪、追、入、吹,依次读作[pfu]、[pfui]、[vu]、[pfei]

(二)rong的读法。

“荣、容、融”等字普通话读rong,陕西多数地方读yong。这种音在口语中比较常见,也属于在其它地区比较罕见的。

(三)白读音。

白读即白话读法,也叫口语读法,与文读、文言读法,书面语读法是两个对立的概念。

“关中方言里最典型的白读是普通话xi-的读音,关中地区读作h-”。(孙立新,2004)如“下、吓(ha)”“鞋(hai)”“闲、咸(han)”“项(hang)”“杏(heng)”。比如可以听到关中方言的一些句子:“你刚才从我背后蹦我来真是吓(ha)我了一大跳!”“饭太咸(han)了。”关中典型白读中还有几种:一是“哭、苦、裤”多白读为fu。二是“维、未、味”等字读作vei。关中方言把普通话读su的一些字,如“宿、俗、肃”读xu。此外,还有些口头读法,把“不要”直接读为bao,如:“你不要(bao)浪费时间了,快点走!”

六、结语

关中方言作为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和演变而来的一种方言,值得研究和对其宣传。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冲击,但它作为一个地区、范围特色的一种方言系统,至少是一种文化和遗产,有利于文化多样性。对关中方言的研究也有利于对语言的研究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钱曾怡.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孙立新.陕西方言漫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3]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1985.

[4]翟时雨.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1986.

第9篇

1、整体认读音节一般是指添加一个韵母后读音仍和声母一样(或者添加一个声母后读音仍和韵母一样)的音节(yuan比较特殊),也就是指不用拼读即直接认读的音节,所以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读出。有zhi chi shi ri;zi ci si;yi wu yu;ye yue yuan;yin yun ying。

2、它又分为两类:平舌音、 翘舌音。平舌音有3个:z、c、s; 翘舌音有4个:zh、ch、sh、r。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0篇

2.掌握24个韵母:

1) 单韵母:a o e i u ü

2)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3) 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 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

3.特殊韵母:er 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zi ci si zhi chi shi ri yi yu w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5.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 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如ju qu xu yu 。

6.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第11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的“具体建议”中指出:“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这为汉语拼音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找准难点,“对症下药”,攻克难关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音节总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也有的音节只由韵母和声调两个部分构成,因此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准确无误地读出声、韵母,快速识别声调,并能正确拼读音节。音节组成的各部分的发音难度不等,难度排列顺序为韵母>声母>声调,针对这个状况,汉语拼音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放在韵母的发音和音节的拼读上。具体地讲,采用形象、生动、有趣的教法,踏踏实实地教好6个单韵母、由两个单韵母组合而成的复韵母和(前、后)鼻韵母,反复强化对ɑi和ei、ei和ie、ui和iu、ou和uo、ie和ue、un和ün、ɑo和ou的发音辨析训练,在此基础上,牢固练习拼读韵母。如教iou,简写为iu,先教i、ou的发音,然后把二者连起来拼读;i-ou-iou(iu)。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区分音近、形似的声母,如b和p、d,m和n,n和l,ɡ和q等的读与写。这样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逐渐掌握普通话的所有音节的发音。

二、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让汉语拼音教学充满乐趣

汉语音节比汉字更具抽象性,对形象思维占绝对优势、抽象思维尚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学习汉语拼音困难颇多。为了妥善解决这个矛盾,课堂上,教师务必创设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将枯燥的汉语拼音字母、声母、韵母、音节与具体的相关图文结合起来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技能。适当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具体措施有:(1)深度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社版一年级上册“看图说话学拼音”部分每课都编排了与字母、音节密切相关的彩色图画、汉字、词语和简短句子以及充满童趣又朗朗上口的儿歌,课堂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看懂图画的内容、准确识记字母形状并能正确书写字母,通过对汉字、词语、句子、儿歌的朗读、讲解,帮助学生记住声、韵母和音节的读音,初步理解音节词的意思,正确读写字母、音节。(2)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开展分层次的系列课外活动,巩固、扩大汉语拼音教学成果。如教学“看图识字学拼音”,可组织入学不久的儿童开展“看谁拼得准、看谁拼得多”的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因陋就简课外收集容易获取的木质、橡胶等小材料和硬纸片,动手制作声、韵母卡,用来读、记和拼接音节。

三、运用规律纠正方言,学好普通话

普通语言学告诉我们,不同语系或同种语系内不同的语族、语支的语言,存在语音对应规律。汉语自然也遵循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运用语音对应规律,纠正方言。比如,有的读错了声母,把“人”(rén)读成(shén),有的读错了韵母,把“成”(chēnɡ)读成了“陈”(chén),把“动”(dònɡ)读成了“豆”(dòu),把“片”(piàn)读成了“辟”(bì),把“又”(yòu)读成了“要”(yào),还有的读错了声调,把第四声的“复”(fù)读成了第二声的“福”(fú)。充分运用语音对应规律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汉语方言,逐个纠正,促使学生按照普通话的规范读音准确地读出汉字的读音。

四、瞻前顾后,避免拼读、书写出错

小学语文练习题里不乏“读拼音,写汉字”(还有的写词语、句子)之类的练习题,不少小学生往往只写对了词语前面的汉字,而把后边的汉字写错了。例如,把“wēn hé”(温和)写成“wēn nuǎn”(温暖),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缺少一丝不苟、认真检查答案的良好学习习惯,又受心理定势的影响(以上练习是在教学完《温暖》一课后布置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在音节“wēn hé”下写了“温暖”二字)。做这类习题,应该仔细逐个拼读习题中的每个音节,然后想一想有没有这些词语,拼读出来的句子是否通顺、准确,最后把各个音节按照从前至后的顺序连起来读几遍,想好应该写的字、词、句,再把它们写下来。

作者单位

剑川县马登镇中心学校

第12篇

关键词:宝鸡话 韵母 特点

宝鸡话隶属于中原官话区关中方言西府话分区,本文拟以宝鸡市福临堡村作为调查点,以汉语方言学、音韵学、语音学和比较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定性和定量、描写和解释、历时和共时相结合以及比较的研究方法科学地揭示出宝鸡话的语音特点。研究中使用了海柳文教授主持开发的语料处理软件,利用统计数据观察语言现象,结论的得出都以定量分析为基础,避免了举例论证的主观随意性。对立足共时层面描写出的宝鸡话音系的特点,从语言的内外部因素以及历史音韵的角度进行观察,深入探讨特点背后反映出的规律性特征。这样,一方面可以填补目前宝鸡话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可以为现代汉语、汉语史、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和新的事实。

一、宝鸡话韵母系统

二、宝鸡话韵母系统特点

(一)宝鸡话韵母系统与普通话韵母系统的差异

通过以中古韵母系统为参照,用宝鸡话韵母系统与普通话韵母系统作比较的办法,我们发现宝鸡话的韵母系统与普通话韵母系统存在着以下几点差异:

1.介音方面。一方面,宝鸡话韵母A、e、ŋ、əŋ分别对应普通话韵母iA/uA、uei、iŋ/uŋ、uəŋ。另一方面,宝鸡话韵母ue、uəŋ分别对应普通话韵母ei、əŋ;另外,还存在少量宝鸡话韵母yŋ对应普通话韵母iŋ的情况①。这说明宝鸡话韵母系统的四呼与普通话韵母系统四呼存在差别。

2.韵腹方面。一是宝鸡话韵母与普通话韵母存在i与ei、o与ei、e与ai、e与ə、ue与uo的对应现象,这些现象发生在古入声字韵母的今读音值上。二是宝鸡话一部分韵母ʅ与普通话u韵母对应,这些现象的发生以部分中古合口三等韵与知系声母相拼为条件。三是宝鸡话韵母uo与普通话韵母ə对应,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阴声韵(特别是果摄韵)和部分入声韵阴声化韵母今读音值上。四是韵母发音动程方面,宝鸡话双元音韵母动程比普通话双元音韵母动程短,与普通话韵母ai、ei、au相对应的韵母在宝鸡话中记为ɛ、e、ɔ。

3.韵尾方面。前、后鼻音方面:宝鸡话韵母无前鼻音,分别以韵母æ̃、əŋ、iŋ对应普通话韵母an、ən、in。

(二)宝鸡话韵母特点专题研究

上节比较研究所揭示出的宝鸡话韵母系统与普通话韵母系统的差异,在反映了宝鸡话与标准语韵母系统之间差异的同时,也揭示出了宝鸡话韵母系统的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特点背后所反映出的宝鸡话语音演变的一些规律性特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宝鸡话韵母系统及其特点。因此,本节将针对这些特点做一些研究。

1.介音方面

根据唐作藩先生对中古韵母的构拟可以归纳出8种介音:i、ǐ、w、u、iw、ǐw、iu、ǐu。在演变到现代韵母时,复合介音(iw、ǐw、iu、ǐu)主要表现为合并、脱落或单介音化的发展模式,单介音(i、ǐ、w、u)表现为或继承或脱落的演变模式。在宝鸡话韵母系统的发展变化中,脱落和继承表现出了一些不同于其他北方方言的特殊变化。本节主要探讨这些特别的演化所形成的宝鸡话特殊的韵母音值。

(1)部分中古合口韵今读为开口呼

从上节统计资料可以看到宝鸡话韵母ŋ有156个例字,其中有25个对应普通话韵母uŋ,215个韵母æ̃中有26个对应普通话韵母uan,118个韵母ʅ中有67个对应普通话韵母u。这些中古合口三等韵字在与知系声母相拼时,宝鸡话中今读音值转为开口呼。这种现象主要是三等韵的复合介音脱落造成的。

复合介音的脱落可以从其自身的语音特质与声母发音特点两方面进行考察。知系声母其发音位置由舌面前前移至舌叶再到舌尖后②,在前移的过程中会对复合介音(iw、ǐw、iu、ǐu)产生影响,其中超短音ĭ或因自身发音轻而短的性质极易发生脱落(如在大部分北方话[包括普通话]中,此类复合介音演化为u,如止摄合口三等字“吹”,普通话韵母为[uei]),或像i一样与w、u一同随着声母发音位置也向前移动,并逐渐融合,最终至舌尖后,形成后圆唇元音ʯ,之后ʯ的圆唇逐渐弱化,形成ʅ(如遇摄合口三等字“猪”在凤翔话(宝鸡下属一个县区的土语)中读[tʂʯ], “猪”在凤翔年轻人中已经读为[tʂʅ],与宝鸡话读音相同),最终与其发音位置相同的声母发生声介合流。

宝鸡话与普通话的中古合口三等韵的复合介音演变沿流不同,如上举例,“吹”在宝鸡话中读作[tʂe11],其中古复合介音*ǐw完全脱落,这种演变沿流的不同造成了宝鸡话这类韵母独特面貌。

此外,普通话以u为介音的韵母与零声母相拼时,在宝鸡话中转为开口呼。如:晚[van3]、挖[vᴀ1]等。这也是一类中古合口韵今读为开口呼的现象,这种现象与介音有关,但却与上述原因不同。

在宝鸡话的声母系统中存在一个v声母,其产生条件是:中古影母、微母、云母以及部分匣母、以母、晓母在与合口韵相拼时,如果介音为u,则由u浊化形成v声母。正因为u转变为声母,于是出现了此类合口韵转为开口呼的现象。(可参看第二章声母特点研究的量化资料分析中对v声母的分析,和本章韵母量化资料分析中对ua、uan、uang韵母的分析。)

(2)部分中古合口三等韵今读撮口呼

据上节统计数据,宝鸡话韵母yŋ共39个例字,其中对应普通话韵母uəŋ的有4例,对应韵母un的有2例,对应韵母iŋ的有2例;宝鸡话韵母yɛ的23个例字中对应普通话韵母iɛ的有1例;宝鸡话韵母y有107个例字,对应普通话韵母u的有2例。

这些对应虽为非主要对应,但同样表明了介音的不同演化沿流在宝鸡话韵母特点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上一小节我们讨论的现象反映了复合介音在宝鸡话中脱落的情况,现在提到的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复合介音合并的情况。

以“容”字为例。“容”通摄(钟)合口三等字,中古韵母构拟为*ǐwoŋ,宝鸡话读作[yŋ24],普通话读音为[ʐuəŋ35]。很明显,复合介音在普通话走的是ĭ脱落的演变模式,宝鸡话走的是ĭ与w合并的演变模式。与“容”字情况类似的还有9个字,分别是“蓉、融、荣、嫩、论、劣、俗、倾、顷”。

(3)部分中古合口韵今读保持古音特点

宝鸡话韵母ue对应普通话韵母ei的共有8个字:“类累累连累垒累积累儡内雷”。其中“雷、儡”的中古拟音为*luəi,“累积累累连累”的中古拟音为*lǐwe,“类、垒”的中古拟音为*lwi,“累”的中古拟音为*luɒi,“内”的中古拟音为*nuɒi③。可见,在普通话中这些字的介音在演变过程中脱落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宝鸡话韵母保留着比普通话韵母更古的语音层次。

宝鸡话韵母uəŋ对应普通话韵母əŋ的情况,与上述情况类似,同样也反映出宝鸡话韵母保留着比普通话韵母更古的语音层次。

2.韵腹方面

从上节的对比分析,宝鸡话韵母uo与e与普通话的对应一致性最差,下面我们将以这两个韵母为考察对象,探讨宝鸡话韵腹的一些特点。

(1)根据统计资料,宝鸡话的韵母uo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来自中古果摄,占uo韵母总例字数的57.25%;二是入声韵,占到总例字数的42.75%。

1)果摄在中古音构拟中其主要元音为*,在宝鸡话中有三个音值:[uo][iɛ][o],其中[uo]是主要音值,[iɛ]只有一个例字“茄”,音值[o]以果摄与帮组声母相拼为条件。根据张维佳先生对果摄中古演变到现代语音层面的过程作出的推测(张维佳,2002),宝鸡话果摄演变的主要沿流应该是元音的高化。

在与普通话的对应比较中,我们看到宝鸡话uo韵母果摄这一来源的例字总数有71个,其中有21个在普通话中音值为[ɣ]。根据张维佳先生的推测图式,可以明显地看出普通话果摄主要元音的发展进程比宝鸡话更快,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宝鸡话中滞留了较普通话稍古的层次。也正是这个原因,产生了宝鸡话韵母的这一特点。

2)对于宝鸡话uo韵的第二种来源,首先,我们看一下山、宕、江入声在中古时期的构拟读音和宝鸡话今读及普通话今读的比较:

当中古韵母的塞音韵尾脱落后,上述六类入声简化为四类:a、u、ĭa、ɔ。这四类演化至宝鸡话今读的模式与果摄的演化途径相近,完全可以用果摄的沿流模式图进行解释。根据“a>ɔ>o>uo”的演化,宝鸡话中*at>ᴀ/uo、*uat>o /uo、*ak>o/uo、*ĭak>yo/ uo、*uk>uo、*ɔk>yo这些演变都能给予充分的解释。

另外,从宝鸡话uo韵的中古入声这一来源我们可以看到入声舒声化的一些演化模式,即塞音尾韵脱落,其主要元音与相近的阴声韵发生共变。

(2)宝鸡话韵母e对应了普通话的ei、uei、ai、ɣ等韵母,其中对应uei韵母的情况在上面讨论介音的特点时已经涉及到了,其余的三个对应韵母反映出了两种现象:①从e对应ei、ai来看,宝鸡话韵母发音动程短;②从对应ai、ɣ来看,宝鸡话古入声韵尾对韵腹还存有影响。

宝鸡话韵母发音动程较普通话短,在调查记音中笔者根据发音人的嘴形和发音时长将相当于普通话中的ai、ei、au三个韵母记为ɛ、e、ɔ。笔者也是操这种方言的人,认为这种记音是与语感相一致的。

宝鸡话韵母e共有116个例字,其中对应普通话韵母ai、ɣ的共有34个例字,33个来自中古入声韵,一个“厕”来自止摄。这些来自入声韵的例字(除了“涩”),在发音时存在一个十分细微的喉部紧缩动作(在韵尾的讨论中会进行进一步说明),这一动作十分微小,但对于主要元音发音的动程却可以产生直接的影响,喉部的紧缩同时也引起舌头的稍微紧张,于是就不会出现普通话中的ɣ音值(ɣ在语流中通常音值弱化ə),这个元音是舌头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发出的。

发音时喉部的细微动作可以认为是入声韵尾的一种余留,但因为这一动作十分细微,之前的研究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普通话的普及加速了入声韵尾这一残存动作的消亡,在宝鸡年轻人中,这种细微的发音动作已经消失了⑤。

3.韵尾方面

中古音有两套韵尾:阳声韵尾-n、-ŋ、-m和入声韵尾-d、-k 、-p。在宝鸡话中,这6个韵尾只剩一个-ŋ,这是宝鸡话韵母系统的一大特点。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两类中古韵尾的角度探讨宝鸡话韵尾。

(1)宝鸡话韵母系统没有前鼻音韵尾,普通话中的前鼻音韵尾,在宝鸡话中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与后鼻音合流,另一种表现为主要元音的鼻化。

1)主要元音鼻化――æ̃、iæ̃、uæ̃、yæ̃

从上节的统计资料看,iæ̃、uæ̃、yæ̃整齐地对应普通话的iɛn、uan、yɛn;æ̃稍微复杂一些,对应了普通话的两个韵母,分别是an、uan。从对应的字数来看,æ̃总字数是215个,对应的an有189个,为主要对应;uan有56个。

æ̃对应uan的条件是声母为中古影、微、云母。我们知道,宝鸡话声母系统中,中古影、微、云等声母与今读合口呼韵母相拼时声母为[v],是由介音u产生的。如此,æ̃与uan的对应现象就可以理解了。

2)与后鼻音合流――iŋ、əŋ、yŋ

根据上节的统计资料,宝鸡话韵母iŋ共有220个例字,其中有87个对应的是普通话的前鼻音韵母,əŋ的236个例字中有94个对应普通话的前鼻音韵母,yŋ的39个例字中有27个对应普通话的前鼻音韵母。

北方方言韵尾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没有入声韵尾。阳声韵尾在经历了-m并入-n的变化后在不同的次方言或土语中继续发生着三种演变方式:合流、弱化和分流。合流表现为 -n>-ŋ和-ŋ>-n两类;弱化情况复杂,主要表现为主元音的鼻化和鼻音尾的脱落⑥;分流指方言音系中存在鼻尾韵之间的对立,但不同鼻尾韵字的归属发生了变化。

可以看出,宝鸡话阳声韵尾的发展变化有两种演变方式,即合流和弱化。合流主要是-n>-ŋ的这种类型;根据张维佳先生研究的弱化演变模式,宝鸡话韵尾的弱化应该是第三个阶段,即:(VN>ṼN>)Ṽ。

通过上节统计资料分析可以看出,普通话阳声韵尾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化规律性强,中古咸、山、臻、深摄韵尾今读为-n,宕、江、曾、梗、通摄韵尾为-ŋ。这说明普通话阳声韵尾在经历了-m并入-n后,保持稳定,未继续演化。宝鸡话的阳声韵尾则在-m并入-n后继续演化,因此形成了韵尾的这些特点。

(2)宝鸡话没有入声韵尾,但中古入声韵有少部分字在宝鸡话中发音时有一个不易被发觉的细微的紧喉动作,这应该是入声韵尾消失前的残余发音动作,这个动作十分细微,且在宝鸡青年人中已经完全消失,因此没有记录为韵尾的必要。但这个残余的发音动作对韵腹和声调还是存在一些影响的。这也是入声韵尾给宝鸡话韵母系统带来的一个特点,因此有必要在这里提起,更具体的说明将放在声调特点讨论的部分。

三、结语

通过本章的研究,我们注意到宝鸡话韵母系统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宝鸡话与普通话韵母之间的差异上,如韵尾的差异;中古合口三等韵与知系声母相拼时在普通话中仍是合口呼,在宝鸡话中转为开口呼;普通话ai、ei、au在宝鸡话中发音动程较短等。其次,表现在韵母系统的变化速度和方向上。正如在探讨宝鸡话声母特点时指出的那样,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随着国家推广普通话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普通话正加快步伐走向全国各地。在普通话与方言的接触中,更多的使用场合、更广阔的交际空间使得方言迅速向普通话靠拢。从中古合口三等韵与知系声母相拼时的开口呼来看,这些字是否转为合口呼读法是判断一个人说话“土”与“洋”的标志。宝鸡话新派读音这部分字的读音正在向合口呼转变。

语言演变过程中不同的演变沿流和同一沿流不同的演变进程形成了宝鸡话韵母富有特点的面貌,但在与普通话的接触中这些特点正在消亡。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一些人们口耳相传的原本押韵的儿歌、顺口溜都因不再押韵而逐渐失传,小孩们现在口中的儿歌都是以普通话的押韵规则制成的“标准儿歌”,这种现象将会进一步加快宝鸡话韵母特色消亡的速度。

注 释:

①宝鸡话韵母yŋ所对应的普通话韵母iŋ的情况发生在中古梗摄字上,

根据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这些字的中古韵母拟音为*ĭweŋ,上古拟音为*ĭwɛŋ。为可见在*ĭweŋ的发展演化过程中,韵腹e/ɛ弱化脱落了,现代语音中的韵腹y或i是古介音演变来的,宝鸡话中表现为复合介音ĭw的合流,普通话中表现为复合介音ĭw中w的脱落。因此,笔者将宝鸡话韵母yŋ与普通话韵母iŋ的对应放在介音方面的差异中。

②关于知系声母从中古的“知”[ȶ]、“章”[ȶɕ]、“庄”[tʃ]合流

为现代卷舌音[tʂ][tʂʰ][ʂ],唐作藩先生(2002)结合不同的材料作出了两套不同的演化图示:1.“章”[ȶɕ]、“庄”[tʃ]首先合流为[[tʃ]再与“知”[ȶ]合流出[tʃ],最后演化到[ȶɕ];2.“知”[ȶ]、“章”[ȶɕ]先合流为[ȶɕ],再与“庄”[tʃ]合流出[[tʃ],最后演化至[ȶɕ]。但不论哪种演化途径,都是发音位置由舌面前前移至舌叶再到舌尖后这一过程。详见唐作藩先生所著《音韵学教程》(第三版)2004年8月第4次印刷版的第125页。

③以上拟音来自郭锡良先生的《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④中古音采用唐作藩先生的构拟。

⑤在调查记音时,笔者对这几个字进行过专项调查,后文将有讨论。

⑥张维佳先生以关中各次方言的语音材料总结出弱化的演变模式,

即:VN>ṼN>Ṽ>V。

参考文献:

[1]孙立新.20世纪陕西方言研究综述[J].唐都学刊,2002,(4).

[2]张维佳.演化与竞争:关中方言音韵结构的变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5]王军虎.陕西关中方言的ʯ类韵母[J].方言,2001,(3).

[6]任永辉.陕西凤翔方言的语音特点[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