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

时间:2023-05-30 09:49: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档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康档案

第1篇

1、建立性健康档案

作为婚姻中的我们,记录自己与配偶的性生活中值得注意的与健康有关的事情非常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夫妻两人的性习惯、既往性健康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对方最让你心动的某次性生活及国外最新性研究成果等,不但为你及时提供信息,经常阅读还能使夫妻双方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2、如何关注对方的性健康信号?

专家支招:关注对方的性健康信号,要从小细节上注意:

(1)丈夫爱吃高脂肪食物,就要提醒他这样做的后果除了容易导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出现肥胖及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外,还容易导致血管病变。

(2)喜欢食生冷食品,则易导致身体疲乏,从而影响和的。

(3)如果丈夫射出的中出现血丝,或者出现会抽痛、下腹不适等症状,很可能患有精囊炎。

(4)某些患有尿路结石或是膀胱癌的女性,平时可能没什么明显症状,或者因为症状较轻而未受到重视,但在同房过程中,膀胱后壁受到的冲击,可加剧结石或患处的机械摩擦而出血。

(5)同房过程中,夫妻任何一方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短、腹痛等不适感,都应警惕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等严重情况。

掌握丰富的性健康知识

1、我今年35岁,最近两个月来每周基本上保持3次性生活,我觉得自己变得非常健康。

――朱君

专家支招:一般来说体健强,体弱差。但是个别疾病由于激素分泌过多还会有暂时亢进,这是一种病态。所以,先要排除是否患有疾病或亢进。频率太高不一定是好事,有些男性认为性生活次数越多越能显示男人的力量和尊严,或者从性生活中得到之后,还要继续强化自己的性意识,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再度。这样做的后果往往适得其反,对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

2、不管我什么时候提出,妻子都没拒绝过,说明她也有这种需要。

――刘明宇

专家支招:其实这是一个性误区。有时妻子是在尽义务,丈夫需要多少次,她们就配合多少次,她们的义务尽到了,心里就踏实了。她们以为,同自己的丈夫有了性生活之后,心理上的安全感就能增加,对丈夫的疑虑就随之而消失了,再不用担心他会有外遇了。

3、我和妻子近期内每周只有一次性生活,好友常讥笑我们不健康。

――郑凯

专家支招:性生活次数突然减少,也许是因为工作压力和生活烦恼,影响了自己的,还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健康,但因缺乏某种维生素,也会造成低下。排除以上因素,如果双方对,“每周一歌”感觉很满意,其实就是健康的。性生活次数以身体舒适为度,有人一日一次亦不为过,有人一周一次也觉得挺好,完全看自己及伴侣的满意程度,不要盲目地与别人比较频率。

小贴士:什么是合理的性生活频率?性生活的频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个体差异很大,应该根据个人的年龄、体质,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过性生活的第二天不出现明显的疲劳。精神萎靡,腰酸乏力等现象,不影响工作和学习为原则。主要根据个体的年龄,体质,性格等因素来决定。一般来说:30岁以前的青年人每星期2~4次,30~40岁每周1~2次,40~50岁每周1次。50~60岁每3~4周1~2次,60岁以上每4周1~2次。

改变影响的不良生活方式

1、丈夫自从听说酒能后。便经常与我在饭后喝一两杯红酒。有时也会为性生活增添一点新鲜感。但后来他却开始喝多了,闻着他满嘴的酒气,我全没的兴致了,他也没有提出亲热的要求。

――朱蕊

专家支招:酗酒可导致男性女性化,性反射通路受阻,出现暂时性阳痿及等。长期饮酒会抑制性兴奋,导致数和活动力降低。如果酒后同房,易诱发冠心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最终会影响。而且发生因过量或长期饮酒所引起的障碍,戒酒后是不容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因此,如果错误地理解酒能助“性”,会造成恶性循环,为性生活蒙上阴影。

2、妻子升职后经常加班。很晚才回家,疲惫不堪,总是拒绝我的性要求。

――吴宁

专家支招:过度劳累、过度安逸都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影响。如过度劳作,易耗伤气血;久逸不劳、不运动,体质会下降。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生话的关系,不要因此影响彼此的身体健康及夫妻感情。

走出性心理误区

1、丈夫今天情绪高涨。我心情不好不想,他却说能让我愉快起来。

――刘子昕

专家支招:当夫妇中有一方心情不愉快时,如果双方都有通过性生活改善恶劣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的想法,无论是双方主动,还是一方主动,另一方接受邀请而发生,对于双方的心理与身体都是有好处的。通过性生活可延缓自己情绪的压力,不但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措施,而且有利于增进夫妻感情。但注意不要勉强对方,以免其产生厌恶之感,影响以后性生活的和谐。

2、一晚上两次证明我的性能力不错,所以我努力再努力,但不知妻子是怎么想的。

――林康

专家支招:男人追求性生活次数是由于他们对此存在一些误解,以为妻子要求越多越好,其实这种看法是很不全面的。从女性的角度来说,妻子更看重性生活的质量,如果数量多而性满意度低,对她来说更是一种折磨;而且丈夫对她一再地进行性刺激,反而会降低她的性敏感度。从男人的角度来说,短期内重复也会使他们性生活的质量降低,重复次数越多,就可能造成完全不,性也会进一步下降。

培养性能力最关键

1、我近年来忙于扩大公司规模,性生活的次数少多了,我跟妻子解释是工作太累了,以免她怀疑我的性能力下降了。

――周游

专家支招:著名性学专家潘绥铭指出:性能力是指在性生活过程当中,一个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和多大范围内,真正实现自己的性愿望或者性理想。性能力不仅能够启发和调动对方的欲望与积极性,也能够启发和调动自己的。以年龄大了、身体不佳或者事业心太强等原因作为借口都站不住脚,平时要多注意培养自己的性能力。

2、我还不到四十岁就觉得自己在性生活方面走下坡路,而我年近七十岁的姑妈和姑父却总是非常恩爱,平时的言行都很亲昵,让人羡慕不已。

第2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居民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93-02

随着医学模式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在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成为了现代医学的主导思想。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改革的突破口,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个方面统一的、连续性的服务,恰恰顺应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而每一份具有真实性、实用性和持续性的居民健康档案则成为有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所谓居民健康档案是由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会诊记录表、双向转诊单、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组成的系统化档案记录,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了解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要建一份居民健康档案并不难,只要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便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了。然而,如何做到保质保量,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这份居民健康档案,把“居民健康”真正“管理”起来,而非一纸空文却并非易事。

那些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起来的,却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很少或不能发挥作用的居民健康档案,我们称之为“死档案”。“死档案”是目前居民健康档案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那么应如何尽可能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呢?这是我们每个社区医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做到效利用和科学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应立足于以下几点:

1 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1 逐步完善的原则: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只是使用档案的第一步,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合理利用过程中应以居民的健康问题为导向,对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分类记录,并不断补充、完善。

1.2 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

在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资料收集应具有目的性、前瞻性,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并能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次去分析和搜集健康相关资料。

1.3 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原则

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要求我们要随时记录居民的健康相关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相关问题,及时对其进行评价,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拟定随访计划,进行动态追踪观察。

1.4 健康档案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

真实性是一切资料的基本属性,只有真实的资料才具有可用性。居民健康档案内容更应如此,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健康档案科学使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脱离这一点,健康档案毫无价值。

1.5 保密性原则

尊重他人的隐私,保守患者的秘密,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也是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的重要保障

2 健康档案内容要具备全面性

居民健康档案并非只是将居民的一些详细情况进行简单地登记或输入电脑,还应记录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能充分反应病情、就医背景、病情变化、诊疗记录、潜在危险因素、问题评价、处理建议等,同时还可以完成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信息汇总。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取有关信息,快速全面的了解居民的健康情况。

3 健康档案应实现网络连接

纸质的信息资料的不但查找麻烦、受到区域的限制,而且信息收集也受到了区域的局限,患者在其他医院的诊疗记录无法及时补充到居民健康档案之中,内容不能及时完善,档案内容的完整性、连续性都得不到保障。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有效利用率,授权医生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能得到居民全面可靠的健康相关信息,并能随时录入本次就诊结果,完善该居民健康信息,做到健康档案的连续性动态管理。

4 加强社区医生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健康档案的意识

技术好、责任心强的社区医生负责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极其重要的因素,但也是最难掌握的因素。建档医生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根据居民个人和家庭健康需求,为建档居民和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卫生服务。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准备的一些毫无意义的数字和文字材料。

第3篇

为切实加强我县健康档案工作。确保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根据卫生局安排。卫生局组织人员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文件资料、随机抽查和现场核实等办法对全县17所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院的健康档案工作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结果来看:全县健康档案建档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绝大部分卫生院认真落实了卫生局的工作部署,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与责任,积极推进和组织实施,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各卫生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粗心大意,不看后边单位,乱填写数值,导致出现了常识性的错误,1书写不认真。如:将人的身高填写为1.65cm,填写内容不细致、不认真。体重填写为150kg等。一些健康档案项目填写不齐全,责任医师未签名,未作健康评估和指导等。个别建档人员书写字迹潦草,乱涂乱改,结果连自己都不认识。

2结论和意见不专业。如:血压100/80诊断为高血压,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准确导致出现了大量的错误。160/100诊断为正常(正常人血压小于140/90对冠心病病人的建议是注意休息与劳累”对有的病人建议是经常服药”有的则是对主要健康问题写成离婚、丧偶,有的则是吸烟、酗酒等等,专业判断和定义不准。

3编造痕迹较明显。坐在办公室编信息。体检表和基本信息表数据不一致。如:体检表上身高、体重分别为170cm65kg,部分建档人员未能真正入乡到户开展基本信息收集工作。基本信息表上确填写的178cm,50kg.将8岁小孩的身高填写为65cm将好多农村60多岁的妇女身高均填写为175cm,甚至一家3口人婆婆、儿子、媳妇三人身高均为170cm入户调查时真实情况与健康档案所填内容出入较大,如健康档案上对某65岁以上老人填的视力为1.5但在询问病人及家属时却告知有白内障,几乎失明。

4重点对象管理不到位。有的已经编造全年都已经随访,有些对特殊管理人群随访不及时。个别单位甚至未开展随访。未开展35岁以上首诊量血压,对所有体检人群未开展血糖筛查,至使高血压、糖尿病、癫痫、重性精神病等发现率低,健康体检在很大程度上走了过场,没有排查出重点管理人群。

整改要求:

1把质量放在首位。各个卫生院的数量任务已基本达到要求,从总体情况看。存在核心问题是要提高质量,质量上下功夫。各单位要对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和建档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就有相关指标认识不统一、填表口径不一致、有关健康知识和医疗知识等及时进行培训,力求档案的质量和信息的准确。

2把重点管理对象做扎实。重点管理对象是做好健康档案工作的核心内容。这些管理对象不仅要保证所采集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而且后续的随访工作要保证落实。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公共卫生服务的标准和规范文件,各卫生院要严格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各单位登录卫生部或卫生厅网站下载)做好各类重点人群的管理,确保健康档案和相关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要求。

3要解决好相关健康问题概念模糊的问题。主要健康问题有国际标准。就是ICD10国际疾病标准编码,各单位在建立健康档案时,必须严格按照ICD10国际疾病标准编码确定个人健康问题,并填写相关标准编码,特别要指出的主要健康问题一般是指ICD10国际疾病标准编码中的一至十九项,象吸烟、酗酒、离婚、丧偶等问题,ICD10国际疾病标准编码中的第二十项已经很明确,指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如果一个管理对象确实再无一至十九方面的问题,就如实填写“吸烟的问题”酗酒的问题”等标准说法,不能对管理对象的主要健康问题视而不见,却对影响健康的因素却一一记录在案。

4明确整改时限。扎扎实实进行查漏补缺和整改完善,希望各单位集中利用一到两个月时间对已经建成的健康档案来一次全面的回头看。报经卫生局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新一轮建档工作。以后仍然胡编乱造、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仍层出不穷的健康档案要推到重来。

5要明确责任。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对本单位建立的档案进行审核把关,既要掌握工作进度,又要把关档案质量。公卫科负责人是健康档案的质量控制责任人,相关建档体检工作和填表及电子档案录入人员是直接责任人,各单位要明确院长、体检人员、填表人员、档案审核人员和电子档案录入人员及公卫科长的责任,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要同绩效考核挂钩,同评优选先挂钩,作为兑现年度工作奖罚的依据。

第4篇

连云港市卫生局建立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整合连云港市现有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采集、存储各医疗卫生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建立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资源管理数据库,为宏观管理和决策支持提供数据资源。同时,实现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标准,统一平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目标,能够更好地为居民和患者提供可靠、及时、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居民健康卡作为卫生部大力推出的卫生服务管理新方式,其建设、发放与应用也依靠信息平台的功能。连云港市卫生局(包括县卫生局)明确市、县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协助卫生信息中心做好健康卡管理与发卡服务工作,同时明确建立全市居民健康卡发卡信息库,将采集的发卡基本信息上报到省卫生厅,并与省公安厅身份证数据库进行比对。目前,连云港市已累计2批次提交约340万条发卡人员信息用于数据比对,匹配成功的约有270万条。通过验证的居民进行分批制卡、发卡等相关工作,目前已经成功制卡10万张。

信息平台总体架构

“基于健康档案的连云港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总体框架主要包括硬件基础设施层、数据中心层、业务服务层、数据交换层、系统接入层,并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如右图所示。

在最初的设计中,“基于健康档案的连云港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主要提供:共享、服务、管理、协同等四个方面的功能。

平台共享:包括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和医疗数据共享。即在现有的连云港市卫生信息化基础上,利用平台技术横向贯通各项业务。以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为支撑,以居民健康卡为介质,促进健康信息共享,并且整合与共享各社区的健康档案信息。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需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过程健康档案的记录与管理。为实现这一愿景,一方面信息系统收集来自居民自身、临床医生、社区全科医生等的信息,并允许各方查看调阅,另一方面需实现跨机构系统、跨医院对诊疗数据的交换共享。

平台服务:主要提供面向居民、医务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的门户网站。该门户网站可为居民提供网上健康档案自助管理、预约挂号、健康咨询、养生保健、疾病百科、药品指南、自测疾病等相关医疗信息功能;可为医务人员提供电子病历管理、浏览患者临床资料以及临床信息和提供临床诊断治疗的服务,并可查看相关继续教育知识平台;可为卫生管理人员提供相关信息的浏览,及时地分析各个医疗机构上报的数据,并能够信息至相关部门。

平台管理:即卫生综合业务管理,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地了解相应的情况,为统筹全局提供数据支撑。平台管理主要包括卫生资源管理、健康档案管理、健康卡管理、医疗服务统计分析、医疗保障(新农合)的运行监管分析、基本药物管理等相关功能,能够为辖区内其他各部门以及上级部门提供医疗卫生分析和数据支撑。

平台协同:主要通过企业服务总线、业务流程管理、业务规则管理、事件管理等机制,实现基于健康档案的医疗卫生业务协同服务。主要包括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协同、医院与社区之间的协同(包括就诊信息,双向转诊,网上预约等服务),也包括医疗与公共卫生之间的业务联动等。

分阶段实施建设

2011年9月,连云港市正式启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同时确定了同步进行的居民健康卡建设。建设目标是要确保居民健康卡在医疗卫生领域实现医院就诊卡、金融卡、新农合保险卡等多卡合一,促进一卡多功能,并做到方便实用。

根据项目要求,连云港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采用分布实施。首先建设连云港市辖区,包括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等3个行政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教园区、徐圩新区等3个园区,共计80万居民。辖区内有市直属医疗机构6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0家,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112个。项目建成后,能为市辖区80万城乡居民每人提供1份电子健康档案,能将辖区内6家市直属医疗机构,20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80%以上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和相关业务协同。项目建设完成后,紧接着移植应用到赣榆、东海、灌云、灌南等市辖四县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中。

连云港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居民健康卡项目从设计实施到验收上线,持续了超过一年时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项目分阶段、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整个项目建设分成四个阶段:

项目需求阶段(2011年09月~2011年11月):该阶段卫生局与承建方共同成立项目实施团队,在项目启动会上由市卫生局领导介绍项目总体情况并进行全员动员,承建单位介绍公司情况、参与项目人员情况及各自承担的工作内容,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详细情况及工作计划。项目启动会结束后形成了《项目启动会备忘录》,其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启动会召开时间、地点、人员、各项目小组负责人员及联系方式、卫生相关单位提出的问题或建议、系统上线的时间或者安排以及需各承担单位帮助解决的问题等。

第5篇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管理;对策

在现代社会,档案应是社会记忆的一种现实表现形式。档案的产生和形成是人类无限扩大自身记忆强度、容量和持久连续性的一种社会行为,也使人类记忆由零乱、个体的状态成为有序、群体的社会记忆,这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档案构成了社会记忆统一的、现实的存在形式。在现实中,人类需要借助自己创建的档案机制构成的记忆链条,对历史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社会形态的共同基础和民族特色、社会发展一般趋势和多元选择等重大问题做出解释。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居民健康档案则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谱,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工作。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界定

居民健康档案是对社区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和影响身体健康的相关因素和接受医疗保健等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化全面记录的文件或者电脑存档 ,是社区医疗机构掌握居民身体情况的基本方式,也是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重要前提。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社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主要由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料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社区基本资料包括社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优良状况、 社区教育状况和经济条件情况等内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料包括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种类、数量、位置及其门诊、转诊和住院数统计等内容。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包括人口多少、性别、年龄、从事的职业、等人口学相关内容。

二、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受制于各个方面的影响,社区档案管理极其不完善,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完善的体制,这个仍然需要我们以后不断的完善体制,改进方法,实现社区档案管理的有效健康成长。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主要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1.社区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认识不足,观念陈旧,对建档工作不够重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缺乏积极、认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领导的意识不足,政府投入不够是导致在实际建档工作中存在建档率不高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2.医护人员紧缺,工作积极性不高。面对庞大的人口数量,现有的医务人员的人力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社区建档工作中的人力需求。由于工作量大,医护人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积极性不高。健康档案建立往往借助大专院校的学生及公共卫生员,没有专门的培训,严重影响了健康档案的质量。

3.档案材料收集欠完整,字迹欠规整,用材欠规范,处理随意性强。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对部分建档对象未进行健康体检,个人健康档案中重要项目漏项、空项,如腰围、臀围、心率、血压和体重指数等。甚至出现医务人员为了提高建档率,未入户调查自行伪造档案内容的现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少,工作多且杂,对收集的档案进行收集、归档的专业人才紧缺。无专人负责和保管文件材料,导致文件材料缺乏系统管理,处理不够规范。纸质的档案材料中,笔迹不清晰,书写欠规整。随意存放材料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4.死档现象严重。健康档案是一种动态的档案,它是随着个人的生命体征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由于社区医生缺乏,无法及时修改相对数目庞大的档案;到社区就医的患者有限,居民对社区卫生站信心不足;社区医务工作者对电脑知识缺乏,无法有效对健康档案的录入、提取、修改等进行操作等原因导致当前的健康档案死档率很高。

5.居民对建立健康档案认知不足,主动配合性不够,建档困难。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是一个对于个人的健康状况的一个记载,也是对于个人发病后就医的一个凭据和依据。现在的居民还是沉浸在原来的老观念“没有病就是健康,甚至有了病也不愿意去看医生”。这样的认识往往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健康档案的建立目前采取的是入户调查方式,由于对社区医疗的信任度不高,涉及居民隐私相关内容会表示出拒绝、反感和担心隐私暴露。居民对调查内容过多,耗时过长也颇有怨言,缺乏耐心配合,所以建立健康档案的工作进展缓慢、困难。

三、 解决方案

相关部门必须统一规划,政府部门也要起到作用,建立个自己的医疗系统,这样可以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有条不紊的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机构要和居民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这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居民的忧虑,要加强个人隐私宣传保护教育,对泄露个人隐私的要加大惩罚力度,情况严重的可以交由公安机关处理,最后建立一套良好的个人隐私保护制度,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对工作优秀的同志进行表彰,增加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引进优秀的人才。从而促进居民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首先从档案的设计上解决,各个省市相关行政部门统一规定档案形式,并且规定档案上必须出现的居民相关信息,这样不仅仅解决了档案设计的不合理,而且也解决了有的地方居民档案信息不完全或者太繁琐的问题。其次要求每个社区居民档案管理机构不仅仅要规范档案室文件,还要编号分类便于日后查阅,对已经没用的档案进行处理(比如居民死亡或者失踪),而且这些档案必须要进行电子备存。这样就解决了在医生想了解本社区病人的健康状况的情况下,查阅繁琐的问题。便于更好的解决居民的疾病,缓解医患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我国目前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并不是很完善,本身的制度就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才能使相关政策认真切实的施行下去,才能真正做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梁万年,李春雨,杨兴华,等.全国卫生服务调查——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方式的比较[J].中国全科医生,2005,8(21):1739-1740.

[2]陈瑜,邢冀娟,李永强,等.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07,4(6):13-15.

[3]雷晶晶.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7,9(2)132.

第6篇

一、工作目标

利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到2013年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覆盖农村居民,符合农村实际,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

二、基本原则

(一)有所侧重,循序渐进。各乡镇街要先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开始建立健康档案,逐步覆盖到全人群。

(二)农民自愿,积极引导。根据各乡镇街、村(社区)的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农民群众健康需求等方面的特点,积极开展建档工作。要坚持农民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医疗服务中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建档和有效使用健康档案。

(三)规范建档,务求实效。所建档案要符合《省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要求,保证健康档案的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实用性。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健全健康档案的调取、阅读、记录、存放等管理制度,完整、规范的记录居民健康问题及其处理过程,逐步体现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以及相关卫生服务活动,保证健康信息动态更新且连续,使医疗服务有据可依、有证可循。

三、主要内容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组成。具体内容和方法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康档案。在县建档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各乡镇街组织乡镇街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农民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坚持以家庭为单位,统一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农村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

(二)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各乡镇街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要指定专人负责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在建档农村居民复诊或接受随访过程中,要及时记录、补充、更新和完善相关的健康档案资料,并定期进行整理、核查,掌握辖区内农村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要有效使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乡、村医务人员根据健康档案提供的动态信息,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教育、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要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推进转变服务模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上门服务、定期访视等便民服务,实现对农民的健康管理。

(三)做好信息统计工作。各乡镇街卫生院要加强对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有关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并于每年12月1日前报县卫生局。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制定全县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标准,召开全县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建档工作。

(二)全面实施。利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到2014年底,在全县所有村庄(社区)逐步实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实现农村居民建档率100%的目标。各乡镇街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配档表,组建农村居民建档领导小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村委会(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居民建档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乡村医生负责健康档案资料的填写和录入。按计划实施建档工作并做好自评考核工作。

(三)考核评估。组织专家对全县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全面总结分析居民健康状况及形成因素,并实现对全县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全面做好迎接省市卫生局检查验收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建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等工作。各乡镇街要高度重视,组建专门工作班子抓好落实。各职责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县卫生局负责建档工作的技术指导与督查;县财政局负责建档工作的经费保障;县公安局负责农村居民的户籍认证;县计生局负责农村孕产妇的孕期计生技术指导;县民政局负责农村社区的设置与规范。各职责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确保全县建档工作圆满完成。

(二)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使用、管理等工作制度和以实施农村居民健康管理为导向的考核标准,对各乡镇街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价,保证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第7篇

(一)认识不足

一部分人认为,健康档案不过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所以对管理工作更是不以为意,造成了信息被收集后又遗失的现象,使得健康档案没有发挥真正的意义。

(二)信息质量较低

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个人信息和卫生服务记录。有些记录过于简单,信息不完整,填写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更有甚者伪造信息,档案的不真实,无法实现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

(三)管理人员不固定

档案管理的工作没有得到重视,致使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般档案管理工作由护士负责,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档案的记录和归类,工作压力加大,缺乏专业性和工作热情。

(四)管理制度不规范

现在居民健康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电子档案通过纸质档案对健康情况的直接记录进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然后进行电子录入。所以纸质档案的管理也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归档体系的不完善和归档制度的不规范,都会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五)管理设施不齐全

档案管理工作的困难在于纸质档案的管理,因为需要专门的空间进行档案置放和一定的设施举措保护纸质档案。管理设施的好坏,会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例如,档案室过小,橱窗内档案拥挤,保存条件恶劣,缺少“八防”措施等,这些都会影响档案的使用寿命。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对待居民健康档案,应该保证档案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健康档案的重视,让居民明白健康档案建立的意义和作用。领导要重视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健康档案的存储体系和备份方案。健康档案信息需要长期保存并且进行信息资料的补充和累加,但是信息数据量太大,无法长期对信息资源进行联机保存。居民健康档案,不仅要长期保存居民信息,而且在电子数据故障时,不能丢失居民健康档案中记录的信息,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

(二)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健康信息数据归档的方法与传统的以各类业务为中心的数据备份方法不一样,所以,需要建立分级存储的结构,以实现大量存储和随时存取的统一。因为健康档案在接诊、复诊和随访的过程中,都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及时的补充、完善和记录,流动性较强,所以一定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保密,维护当事者隐私,记得随时归档,无论何时何地的调阅或者补充、完善、更改和记录信息资源,都要及时放回去。健康档案有利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标准的信息交换格式;提供转换手段,将健康档案中的资源信息转换为标准的交换格式传输到网络上或者存入可移动媒体。

(三)提高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受到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训练,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的基础和前提。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需要做到:加强培训工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训与指导相结合等。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培训的专业型和实用性,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四)整合信息资源

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在于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居民的健康水平,为医学研究和科学实验提供数据。对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方便医生进行查阅和统计,是医疗卫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总结

第8篇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系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81-01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

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地记录着居民健康的详细信息,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收集和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为广大社区民众提高有效、经济、有序、方便、综合的卫生服务。其具体作用有如下几点:

(1)社区医生了解并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居民出现病情的时候能及时有效的医治;

(2)能够作为考核社区医生医术水平的工具;

(3)社会卫生规划的资料来源;

(4)建立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还能为司法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5)规范系统的居民健康档案还是宝贵的科研资料,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2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时间不久,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2.1居民建档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多数居民的健康意识淡薄,很大部分人存在着没病就不需要去体检就是健康的,万一查出重病又没钱治疗反而增加了很大的心理负担这样的错误观念,还没接触到“未病先防”的健康观念。同时,由于对健康档案的概念比较陌生,因此对采集居民健康信息的医护人员持有比较怀疑的态度,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露或者有着不利的影响,从而采取回避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等措施,使得在建立健康档案的初期就受阻。

2.2社区医护人才缺乏:在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普遍存在着医护人员缺乏、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偏低等问题。新来的医护人员没有及时接受规范的岗前培训,资历深或者高学历的医护人员又不愿意到社区机构工作,人员不稳定,流动率较大是制约社区卫生机构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使得建立健康档案的质量和效率偏低。

2.3居民身份复杂,居所易变:社区居民在年龄、性别、民族和知识层面以及方面都有着差异,而且大部分老人存在着视力、听力和表达能力方面的问题;一些重疾患者刻意隐瞒病情;在有些社区存在辖区内人员流动性大,租客比较多的现象,同时有些居民建档后又另组他地容易造成档案的重建或者漏建。

2.4资金不足,硬件设施短缺: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常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器械、建档文件柜和计算机等都十分缺乏,甚至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用房都是租赁的,这些也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发展较低的重要原因。

3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建档意识:要充分发挥广电、网络和报刊等各种媒体的作用,借助全国高血压日和预防接种宣传周等健康知识大讲堂的多种形势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建档意识。让群众成为健康教育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提高群众对健康体检的认识,并及时把体检的资料和健康信息提交给社区医疗机构。

3.2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社区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既承担着基本医疗的任务又承担着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所以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队伍建设力度。新型社区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地方语言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尤其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要严格考核,不仅要掌握档案归档、档案学和相应的计算机知识等还应该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能胜任这项重要的工作。

3.3增加经费投入,提高建档率。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一项具有社会公益事业,是带有福利性质的工作,因此政府要大力支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为确保能顺利的进行,应该要把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日常运行维护、医疗器械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经费投入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为保证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该要把经费的拨付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效率和质量相关联,以保证高质高量的完成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3.4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系统: 社区卫生服务的宗旨就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建立档案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所管辖范围内的居民的健康状况,因此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系统,并实行多部门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档案的信息资源,加强与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合作能有效的管理和疾病控制,促进社区的和谐与健康。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系统就能更有效地开展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服务。

4结束语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一旦建立就要为居民终身保存并且还要防止居民健康信息泄露的现象发生。在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科学的解决,通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充分了解所辖区范围内居民健康的动态变化,做好及时预防、及时医治、早日康复的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推动社区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蕾,马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初探[J].兰台纵横,2011,(2):23

[2]孙锡萍,韩咏梅.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0,(02):54

第9篇

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形成于个人社会活动中。对大学生来说,动态心理健康档案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的概念及意义入手,对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意义;建设

进入21世纪后,社会经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伴随快节奏生活来临的还有人们或大或小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大学生亦不例外。近年来,高校自杀、杀人事件频出不穷,从“马加爵事件”到“药家鑫事件”再到各种“自杀事件”,不断地在高校中上演着。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大学生本身的心理健康因素。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就要求直属高校对所有大学新生建立动态心理档案。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各种悲剧事件的减少,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

一、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概念及其意义

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是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一种记录,这种记录基础为大学生在校动态生活经历,其分析、记录的过程是与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结合起来的,是一种能够对大学生一个时期中的心理困惑、挫折、变化等动态过程进行反映的档案。作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在具体内容上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学生基本信息、心理测评信息和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记录。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本人的一些基本资料,如学生家庭、学习和生活情况等。通过学生的基本信息,可通过这些背景资料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分析。学生心理测评信息主要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心理所做的测评记录,其中除了有学习心理记录,还包括学生交往、择业等心理活动的记录。学生心理咨询信息主要记录了学生在接受心理咨询方面的时间、内容及具体表现,心理辅导记录主要是学校根据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的一些辅导与跟踪记录[1]33。

对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建立,是对大学生全面的关注。保持学生身心健康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们对身心健康的认知当前还比较片面,更多时候关注的是生理方面的健康,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健康则有所忽视。其实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甚至比生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大。对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建立,不仅有利于学校与学生,而且有利于家庭和社会,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大学生作为国家与社会所需的人才,在国家建设发展中占据着主力军和接班人的位置,大学生群体心理一旦出现问题,无论对国家还是社会都会造成很大损失。对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进行建设,可以使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掌握,更好地干预和疏导大学生心理问题从而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从而保证大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校园环境的和谐健康,使大学生家庭能够更加完整和幸福。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通过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将会更加全面,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实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其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通过动态心理档案能够对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针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寻求帮助,在以后的道路中可以使悲剧事件发生率降低,对社会更好地适应[2]78。

二、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对策

1.对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的内容进行确定。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中除了要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等各种基本情况信息外,还应包括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大学生成长环境主要是其家庭成员的学历、职业、教育、经济等情况。动态心理档案在内容上还需纳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及心理创伤时间;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普查的测试记录也是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中应记录的内容,包括心理测试名称、版本、结果等;学生接受的各种具体形式交流的心理咨询的详细记录同样是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中必须反映的内容。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中确定的内容越多,对学生心理特点的反映将会越全面,能够给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参考内容和信息[3]101。

2.通过科学测评,对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基本素材加以搜集。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各高校就应开始针对大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普查。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课根据心理自评及问卷形式进行,不过这种测评需要立足高校学生群体特点,对问卷内容进行科学筛选,对适合高校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测量表和心理测试系统加以选择,从而为心理测试的科学有效性提供保障,使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基本素材的搜集更加真实可靠,使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更加权威。在开展心理测评的过程中,高校可以系为单位进行统一组织,测试前则需要测试培养每一位组织测试的辅导员老师,以从人员配备上给测试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加坚实的保证。测评程序主要为让学生填测评表,高校对学生的测评表进行统计,形成与学生人格与心理情况的基础描绘,通过这些搜集来的基本素材对大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建立。认真筛选调查与普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将心理障碍倾向明显的学生专门分拣出来,根据类别对专卷档案加以建立。

3.对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培养和引进,对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结果进行分析。高校心理咨询师与医生一样,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高校应认清这一事实,对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加以培养或引进。虽然高校中与大学生生活比较熟悉的为学生辅导员,这部分人在学历、责任心上也都较强,但相对心理学专业人员来说辅导员在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中还是不够专业,仅仅依靠辅导员来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于心理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高校可以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加以引进,也可以从高校中选拔心理教师接受心理方面的专业培训,只有在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基础上分析和建立起来的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才更加专业,其对大学生的作用才更加突出。动态心理健康档案作为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在大学生一进入高校就进行,在大学生们参加了心理测评普查收集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基本素材后,就需要这些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学生测评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测评结果,针对一些呈现出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心理咨询人员需指定相应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技术,对这部分大学生采取心理干预,调适学生的心理健康[4]66。

4.形成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并保持动态连续跟踪记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负责的老师,需立足心理档案建立原则收集、整体大学生动态心理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之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严格遵循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求,整理和归档各种资料形成档案。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是不断补充的,学生参加的各种心理健康讲座、辅导、咨询等都需要在心理健康档案中反映出来,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当保持动态连续的跟踪记录[5]40。这是因为,人的心理状况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是会存在不同差异的,作为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大学时期正是其心理健康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处于较大的波动中,每个时期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所以高校必须保证每个学期对在校大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心理测评,并对每个学生实施连续的跟踪记录,使大学生心理动态数据保持动态与持续性,使学生每个阶段的心理情况都能够反映在心理健康档案中。

5.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进行建设和管理。在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中,高校也可以借鉴大中型医院中对电子档案进行建立的经验,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进行建设和管理。与医院的比例相比,其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极为相似的,都是对一个人不同阶段的某种状况的反映,为了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查询与管理更加方便,高校应对电子档案的形式加以采用。高校可依托网络平台,建立高校通用的心理测评和心理档案管理平台。每个高校可在平台中设立不同的入口,学生通过注册的账号与密码即可登录平台系统,经过测试后平台会将测试结果自动生成,高校心理咨询师等建立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的人员即可从后台对学生的心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记录,不仅能够使测评和分析的工作量大大减轻,而且能够对学生进行定期跟踪记录,促进每个学生动态心理档案的简单生成[6]87。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通过心理健康档案可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系统平台给学生的自我了解和完善,还可以实现对高校大学生的针对性关系管理,使高校管理做到有的放矢。所以,高校必须提高对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根据心理健康档案程序与方法认真建立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

参考文献

[1]李斐.健康大学———如何解决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J].品牌,2011(Z2).

[2]李连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意义性与可利用性[J].山东档案,2012(2).

[3]王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必要性[J].辽宁经济技术学院学报,2010(6).

[4]孟玲.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提升[J].兰台世界,2013(14).

[5]李向辉.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的问题及伦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

第10篇

充分认识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完成建档任务的紧迫性,各县(区)要认真贯彻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建档工作中好经验和办法,对存在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提出对策办法。各乡镇卫生院要全面动员,除留下正常开展业务的医务人员外,其他人员实行“包村入户”将建档任务逐级分解,村医的配合下,整村推进,为所有农村户籍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对在建档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慢性病人,要动员其进行健康体检,以完善档案信息。

要加快电子化进度。各县(区)卫生局要充分发挥省卫生厅举办的全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培训班学员的作用,建立纸质健康档案的同时。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对各乡镇卫生院电脑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并及时指导解决电脑操作中遇到问题。对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软件厂家“省华东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反映,请求协助解决。

对全市今年建档工作任务按季度进行了分解,市卫生局根据全市目前建档完成情况及全年工作任务。

二、规范建档工作。提供档案服务

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要求规范建档。当前,各县(区)建档工作中。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应主要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两部分。

一)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人口学和社会经济学等基础信息以及基本健康信息。应包含:

1.人口学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国籍、民族、身份证件、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

2.社会经济学信息:如户籍性质、联系地址、联系方式、职业类别、工作单位等。

3.亲属信息:如子女数、父母亲姓名等。

4.社会保障信息:如医疗保险类别、医疗保险号码、残疾证号码等。

5.基本健康信息:如血型、过敏史、预防接种史、既往疾病史、家族遗传病史、健康危险因素、残疾情况、亲属健康情况等。

6.建档信息:如建档日期、档案管理机构等。

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主要指是从居民个人一生中所发生的重要卫生事件的详细记录中抽取的重要动态信息。按照业务领域划分。与健康档案相关的主要卫生服务记录应包含:

1.儿童保健:出生医学证明信息、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儿童健康体检信息、体弱儿童管理信息等。

2.妇女保健:婚前保健服务信息、妇女病普查信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信息、孕产期保健服务与高危管理信息、产前筛查与诊断信息、出生缺陷监测信息等。

3.疾病预防:预防接种信息、传染病报告信息、结核病防治信息、艾滋病防治信息、寄生虫病信息、职业病信息、伤害中毒信息、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信息、死亡医学证明信息等。

4.疾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肿瘤、重症精神疾病等病例管理信息。

5.医疗服务:门诊诊疗信息、住院诊疗信息、住院病案首页信息、成人健康体检信息等。

三、严格工作措施。加快建档步伐

一)落实工作经费。加强考核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建立并完善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内容之一。各县(区)要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监管。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应实行当年按规定建档比例全额预拨,居民健康档案补助经费。次年考核据实结算;超过规定建档比例的费用,转入下一年度结算。对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各县(区)要进一步完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绩效工资制度。把建立、使用和管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经费的拨付与健康档案建立的数量和质量等考核结果挂钩,做到奖惩结合,充分调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建档积极性。同时,要协调财政部门,将健康档案的保管保存、日常运行维护、人员培训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费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障相关经费投入。

第11篇

【关键词】健康档案;高血压患;规范管理;效果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 会对患者心脑肾的损害。过高的压力可以引起脑血管破裂引发脑血管意外,可能会对患者致死、致残。因此,加强对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对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实践证明,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档案管理是高血压综合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评价健康档案管理在高血压患者中实施的效果, 我们对近年来建立健康档案患者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08年8月起,在我院建立健康档案且连续记录1年的患者,随机抽取180名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自愿原则,比较其在建档前、后的自身对照情况, 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96例、女84例,年龄最大的88岁,年龄最小的51岁,平均68.4±6.7岁;按高血压分级:1级17例,2级71例,3级92例。

1.2档案管理健康档案管理,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管理。档案内容包括:标准测血压、胸片、12导联心电图、血脂四项、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记录。同时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医学强化干预, 定期随访并观察1年的基础上,采取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合病史及医学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高血压分级、分层。

1.3 干预方法研究对象在建档后进行如下干预: ( 1)定期随访测量血压;(2)神情调整药物(量); ( 3)开展健康讲座;(4) 组织医患互动交流;( 5)接受患者电话咨询。

1.4效果评估对实施高血压分级管理的患者进行效果评估,并制定出下一年的干预计划。评估的重点:血压控制情况、危险因素干预的效果、靶器官的损害有无加重。按患者全年内血压控制情况分优良:全年有3/4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尚可:全年有1/2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不良:全年有1/2以下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6103进行统计学处理。 t检验、χ2 检验。

2结果

2.1建立健康档案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见表1。

表1建档前、后患者血压情况(例)

由表1可知,建档前血压> 140 /90 mm Hg者127 例, 血压< 140 /90 mm Hg者53 例,建档后血压> 140 /90 mm Hg者64例, 血压< 140 /90 mm Hg者116例。说明建档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得到明显加强 。

2.2建立健康档案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见表2 。

表2建档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的情况(例)

由表2可知,建档前、后,患者对高血压基本知识的掌握提高很多,且大多数懂得了高血压日常预防的方法。

3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从医学上来说,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慢性高发病, 成因很多。

有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系统化管理, 指导患者用药并调整好其生活习惯, 才能很好的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为患者节省大量的开支。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在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中对患者不良卫生习惯进行干预,是控制高血压有效办法。在高血压的控制方面建立健康档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 由于我国对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同, 所以在实际的建档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困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解决。

本研究表明,在研究的180例患者中,建档前血压> 140 /90 mm Hg者127 例, 血压< 140 /90 mm Hg者53 例,建档后血压> 140 /90 mm Hg者64例, 血压< 140 /90 mm Hg者116例。说明建档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得到明显加强 。同时,建档前、后,患者对高血压基本知识的掌握提高很多,且大多数懂得了高血压日常预防的方法。

本文结果显示,在医生与高血压患者的共同参与下,采用健康教育的形式,经过个体化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及综合系统管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促使他们履行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饮食及心理平衡健康四要素的法则,有效改善患者的卫生行为,高血压控制效果明显提高。

本研究充分说明了只有对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系统化管理, 指导患者用药并调整好其生活习惯, 才能很好的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为患者节省大量的开支。

参考文献

[1]郝惠娟; 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建档管理体会[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9年05期

第12篇

关键词:高血压 健康教育 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64-01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沈阳市东陵区桃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患者152例,自愿参加高血压健康档案管理,承诺配合医生工作。152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中男83例,女69例,年龄39~82岁。其中39~岁11例,46~岁36例,56~岁52例,66~岁42例,76~岁11例。1级高血压72例,男40例,女32例;2级高血压59例,男31例,女28例;3级高血压21例,男12例,女9例。

1.2 方法。

1.2.1 健康档案内容。采用沈阳市统一的健康档案格式,一般项目有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等,病史部分按照S、O、A、P格式书写,确定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患者有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降压目标。选择降压药物时,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依据,掌握好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预防卒中的患者,多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心衰者选利尿剂、ACEI,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者选ACEI;单种药物治疗不能达标时,为避免过度增加单药治疗剂量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增加,选择小剂量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以产生协同降压作用,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靶器官的保护。

1.2.2 问卷调查。2010年1月对入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涉及高血压的基础知识,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高血压的自我管理以及高血压的药物治疗。1年后再次回答问卷内容,评估、比较两次调查结果。

1.2.3 健康教育。每2个月举办一次健康大课堂,题目分别为:什么人容易患高血压,什么人已患高血压;最好的降压药是什么;高血压对心、脑、肾的影响;盐和高血压有关系吗;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控制血压;自我管理血压。同时随时发放宣传材料,组织高血压患者联谊会,开展同伴教育,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传播相关知识,吸引患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效果。152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优良46例(30.3%),尚可62例(40.8%),不良44例(28.9%),152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71.1%。

2.2 危险度分层。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的标准,根据患者血压水平、现存的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评估,并与健康档案管理前进行比较。152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管理前后危险度分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75,P=0.08)。

2.3 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档案管理前后152例患者对高血压的标准、并发症、戒烟限盐、合理运动、规律服药、自测血压的知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梁万年,姚崇华,刘力生,等.北京市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1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1-40

[3]范书英,柯元南.新版中国高血压指南要点介绍与高血压的联合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6):44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