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就业工作管理制度

就业工作管理制度

时间:2023-05-30 09:49: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就业工作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就业工作管理制度

第1篇

(一)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管理制度的范围

1.农民工退出农业的社会管理制度。农民工是游离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群体。如果农民工要顺利地转变为市民,就得脱离土地的束缚。我国目前关于农民工退出农业的社会管理制度主要是农民工退出土地的相关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形成于城镇化的进程中。表1列举了我国关于这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大大推进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但其不完善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农民工市民化仍然受制于农民工是否有效地退出土地。2.农民工进入城市的社会管理制度。当农民工顺利摆脱土地的束缚,进入城市以后,他们的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会发生根本的转变。从所从事工作看,他们已属于一定意义上的产业工人。但农民工的地位却处在了产业工人的底层,这个阶段的农民工被称作“农转非”人员。我国现阶段关于农民工进入城市的社会管理制度见表2。这些制度是现有条件下落实农民工能否在城市中定居就业的基础性制度。3.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社会管理制度。农民工是对已进入城镇从事工业或服务业工作却拥有农村户籍的一类人的称呼,但这个称呼带有歧视性,因此一些专家呼吁废除农民工这个称呼[1]。这需要从制度上着手让这一类人融入城镇,使农民市民化。为此,要以户籍制度和与之相应的公共服务制度和社区管理制度作为依托,如表3。这些制度关系到农民工能否融入城市,安居城市。

(二)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农民工定居并安居城市已成为社会管理必须面对的紧迫现实。因此,不断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管理制度,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非常重要。1.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管理制度是农民工顺利退出农业的需要。农民工顺利退出农业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前提。完善农民工退出农业的社会管理制度可以解决农民工在城乡之间“候鸟”般季节性迁徙问题;明确农民工工人的身份,可以为解决农民工因职业流动和职位变换带来的社会管理问题提供基本条件。2.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管理制度是农民工较好进入城市的需要。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顺利与否。完善农民工进入城市的社会管理制度,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逐步剥离与户籍制度相关的一系列不平等的制度,扫除农民工融入城市之前的制度障碍,可增强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和信心。3.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管理制度是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需要。农民工被称作“城市游客”,不能完整享受辛勤劳动换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累积下去会造成较严重的社会矛盾。而完善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社会管理制度,不仅会提高城镇化质量,也会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制度建立及其实施具有滞后性。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的问题才开始出现。国家对农民进城务工是逐步放开的。20世纪80年代的政策是取消农民离土的限制,让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90年代的政策是取消农民离乡的限制,农民可以跨地域流动及进城从业[2]。在逐步消除农民市民化过程的制度障碍中,政府带有很大的保守性和谨慎性。进入21世纪,政策开始向许可农民工在城镇定居转变。2002年,国家提出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实行“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为农民工进城就业提供制度保障[3]。在农民工工作“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五项原则指导下,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有了很大改善[4]。由此看来,农民工能否定居并安居城市还取决于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管理制度的不断与时俱进。2.制度体系具有不完整性。迄今,农民工社会管理制度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在退出农业的制度方面,我国在农村自留地处置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还未解决。国家关于征地补偿的制度也没有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农民的权益。在进入城市的制度方面,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还没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很好契合,导致农民工接受培训以后仍旧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和失业风险。在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制度方面,有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相关政策只是免除了学杂费,而在其他方面则落后于城市的教育制度。在融入城市的制度方面,只是在一些城乡统筹的试点地区推行户籍制度改革,而其他诸如公共服务制度和社区管理制度还在探索中。

(二)造成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1.造成制度建立极其实施的滞后性问题的原因。一是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短。农民工是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才渐渐出现的。“农民工”问题在改革开放后就已出现,但对其重视是在20世纪末,只有十余年时间[5]。农民工数量庞大,分类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管理经验总结和制度制定的滞后性。二是处理农民工市民化中的社会管理问题的及时性不够。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对于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还有就是地方政府对中央的政策没有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2.造成制度体系不完整性问题的原因。一是未处理好户籍制度和与之相关制度的配套性问题。目前,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制度还处在城乡二元框架之下[6],还只是对除户籍以外的制度进行完善,尚未触动户籍制度。农民未进入城市之前是由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管理。当农民进入城市之后,对其管理则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二是政府在社会管理经验总结上存在滞后性、不对称性。地方政府并没有采用及时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问题。一些地区甚至采用强制性手段防止问题的扩大化,这也是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出现了信息的不对称,地方政府反馈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中央政府无法根据地方政府反映的信息制定正确的社会管理政策[7]。三、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管理制度的路向及措施(一)完善农民工退出土地的社会管理制度,使农民工顺利退出农业农民工能否顺利退出农业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农民工退出农业以后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到位;二是政府许诺给农民工退出土地的补偿能否到位。否则,农民工就会变成“三无”人员,即“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会保障”[8]。(二)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制度,促进就业,使农民工顺利进入城市1.以针对性和适用性为标准完善培训制度,使农民工进入城市有基础。农民工工作时间不确定、工作地点不固定等导致培训中发生缺课现象。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导致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无法掌握相关技术。因此,培训制度的拟定应真正做到以服务广大农民工为宗旨。培训机构要针对农民工的工种和工作时间对课程进行安排,制定出真正适应农民工的培养计划。要建立周期性循环授课制度,解决农民工因缺课和学不会带来的困扰。2.以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为目标完善培训制度,使农民工进入城市有保障。对农民工不仅要进行手脚培训,还要进行大脑培训[9]。也就是说既要进行技能培训,又要进行思想素质的培训,尤其是法制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法制培训要以当前农民工维权的热点问题为内容,用实际的维权案例来进行,从而增强农民工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还要让农民工学会解决被侵权事件的办法。尤其要重点培训关于签订合同方面的法律知识,可以请擅长涉及农民工合同维权方面的律师进行讲授。

(三)完善农民工就业和保障房及子女教育保障制度,使农民工可以在城市定居并安居

农民工职业的流动性和职位的变换性使农民工不能较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地方,这种打游击式的生活使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定居[10]。为此,应加强农民工城市就业、住房、子女教育制度的建设。1.完善农民工就业制度,使农民工定居城市有基础。目前,农民工的就业呈现出二元性,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依旧存在。这种就业制度需要尽快地改革,使农民工有平等就业和取得合理收入的权利。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不以户籍制度为蓝本的就业制度,让农民工实现充分就业,拥有可靠的资金收入,使农民工定居城市有基础保障。2.完善农民工保障房管理制度,使农民工定居城市有保障。农民工可以依据以下标准获得保障房:一是根据农民工工龄的长短来确定分配的先后顺序,并依照工龄长短建立相应的补贴政策;二是根据参加工作的级别进行分配,比如参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农民工在购买保障房时给予优惠政策。3.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制度,使农民工安居城市有希望。农民工在城市中多年的打工经验告诉他们“知识很重要,教育少不得,子女的教育耽误不得”。让子女接受城市中的教育成为农民工的又一个夙愿。而农民工举家搬迁式的迁徙给子女就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造成农民工子女学习上的断断续续。因此,应制定让农民工子女就近就学的政策,并在农民工保障房附近建立学校,确保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11]。各级政府应对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的教育教学给予相关的支持和扶持,出台一系列扶助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的政策,在教育资源投入上加大力度[11],形成中央协办,地方主办的管理格局。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消除制度障碍,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

第2篇

一、再就业税收政策在执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有的企业在A地的税收机关办理了税收优惠享受的申请登记后,又跨区域到B地的税务机关办理税收优惠享受的申请登记,由于跨地域的税收优惠政策网络的构建尚不完善,因此出现了一证多用的现象;三是企业规模界限界定不够明确。有些个利用再就业优惠证件申请办理了个体营业执照的企业单位,其实际用工人数量达到了几十或上百,这一经营状况与普通下岗职工的经济状况不太相符,因此,对于这种经营规模较大的新办企业,是否也有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的资格和权利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政策严密性问题;四是相关管理政策的不健全。就目前状况来看,下岗就业职工再就业税务减免优惠政策的管理办法还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加以明确,因此从申请登记办理到部门受理到资格审核到批准再到企业成立后的监督管理都无规范可循,只有尽快对相关政策体制进行完善才能保证政策的执行落实到位。

二、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的个人建议

(一)现有企业和新办企业招收下岗再就业职工税收优惠政策的统一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能够主动提出下岗再就业职工的招收,为国家减轻就业负担,维持社会稳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笔者认为不管是现有企业还是新办企业,所享受的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应该有所统一,3年以内城市维护建设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以及教育费附加税收全免,而优惠政策的起始时间也应该从领证当日改成企业盈利当年开始执行。

(二)再就业政策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结合政策优惠的执行状况,在了解掌握政策运作的成效及执行过程中存在遗漏问题的情况下,对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构建,边执行边整改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再就业情况的扶持优惠政策的管理制度,进而是其科学化、系统化。

(三)企业检查监督机制的构建和完善检查监督可以采取定期检查和日常运行监督相结合的方法来执行,保证对企业的内外监督都能到位。首先,对再就业税收政策的落实状况开展定期针对性调查,期间发现执行问题所在就通过集体讨论及时解决,保证后期管理工作的基本效率;其次,要对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的纳税人的合法性进行检查监督,保证《再就业优惠证》使用管理符合法律法规,当发现借证、租证现象时,一律严肃处理,清理企业市场。

(四)纳税服务工作细节的效率提升各级税务机关单位负责的纳税服务工作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再就业职工相关内容进行改进创新,像笔者所在单位的服务大厅就开设了下岗再就业人员业务办理服务窗口;一些主动提出吸纳接收下岗再就业职工的企业单位在办理登记再就业税务减免审批手续时,相关部门和单位可以提供“一站式”的办理服务,情况特殊且符合简化审批审核程序的企业单位可以直接办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让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期限内享受到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

(五)相关机制的健全和部门相互协调工作的加强《再就业优惠证》发放的劳动部门应该对申请企业开展全面检查审核后才能批准确认,保证管理政策施行的效率。在确定企业满足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下,业户会出现在工商部门的公示标榜上,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够加强对新办企业的社会监督。而处于核心管理地位的税务部门更是要积极参与到对《再就业优惠证》的管理工作当中,联合劳动保障部门贯彻企业《再就业优惠证》的年审管理制度,检查期间发现异常状况的,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互相协调工作的开展期间,各部门要对管辖区域内的法律责任有所了解,保障健全机制管理下,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能够更为高效。综上所述,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税收政策执行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和建议,着重对相关税收政策的完善和管理制度的健全作出讨论分析,希望能够对各位读者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本文来自于《时代金融》杂志。《时代金融》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梁凤芳单位:河北省康保县财政局

第3篇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取消户口迁移中计划指标的限制,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加快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的户口管理政策,更好地发挥户籍管理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二、主要内容

(一)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市取消城乡分割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及其他性质的户口类别,按照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口”。

(二)坚持以经常居住地户口为基本形式,有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的原则。凡在经常居住地通过购买、赠予、继承、自建等途径获得房屋产权的公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本人及其直系亲属落户手续。

(三)进一步放宽科技人才的户口迁移条件。凡来我市工作的中级以上(包括中级)专门人才和具有中级以上(包括中级)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准许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在实际居住地落户。市内科技人才自愿到小城镇或农村工作的,可以不迁户口。

(四)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来我市工作。对自愿来我市就业的大专(全日制国民教育序列)以上(包括大专)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可将户口迁移到我市,也可以迁回原籍。如暂不能落实工作单位的,可根据本人意愿,在全市范围内先落户后找工作。其人事关系由市、区县人才交流中心代为管理,户口暂落人才交流中心集体户。待其工作单位落实后,可将户口迁往工作单位或居住地派出所。

(五)放宽对直系亲属投靠入户的限制。夫妻投靠不受婚龄、年龄限制,对已在配偶所在地投靠居住的公民,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落户手续。

(六)新生婴儿(包括超生、非婚生)随父随母自愿申报户口,对非计划内生育的婴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办理户口登记后,同时,在《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情况统计表》中进行登记,并定期向同级计生部门通报情况。

(七)凡市内生源考取我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自愿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愿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学生在校内期间由学生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登记。学生毕业后,派出所凭毕业生学历证书、报到证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的就业协议书等相关证件将户口迁至经常居住地。

(八)妥善解决无户口人员的落户问题。对持有过期户口迁移证件的公民,符合现行户口迁移政策的,应准予落户;不符合政策的,由迁出地户口登记机关予以恢复户口。遗失户口迁移证件的,证件签发地户口登记机关应按照原证件的内容予以补发,并注明补况。公民长期外出,农村妇女出嫁户口被注销的,原户口登记机关应予以恢复户口。其它无户口人员,按照在经常居住地登记常住户口的原则,民警调查核实后,经派出所长审核,报区县户口管理机关审批同意后,准予落户。

三、配套政策

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确立后,有关部门应对计划生育、退役士兵安置、最低生活保障、抚恤优待及土地承包等方面的政策进行相应衔接,使之与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相适应。

(一)计划生育政策。凡在村民委员会登记户口,依法经营土地,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居民,适用农村居民的计划生育政策;其他居民一律适用城镇居民的计划生育政策。城镇居民到农村落户的,不享受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凡入伍前户口在村民委员会的居民,退出现役后,按农村退伍义务兵安置的有关规定办理户口手续;其他义务兵和士官退出现役后,按《兵役法》、《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士兵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手续。

(三)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凡在社区居委会登记户口,本人或直系亲属未承包经营农村土地的居民,其最低生活保障,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抚恤优待政策。凡户口登记在社区居委会且本人或直系亲属未承包经营农村土地的伤残军人、军烈属、老复员军人,仍执行当地城镇抚恤优待补助标准;其他优抚对象执行当地农村抚恤优待补助标准。

(五)土地承包政策。户口迁入城镇的农村居民,尊重本人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六)医疗保险政策。凡户口在村民委员会登记的居民,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城镇居民到农村落户居住的,不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协调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区县政府要制定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并报市公安局备案。各级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具体负责户籍管理日常工作,确保新的户籍管理制度顺利推行。

(二)搞好工作衔接。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到户口登记、人口统计年报等一系列问题。各级公安机关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预计户口一元化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防止出现因户口一元化管理造成户口登记、人口统计年报与部、省统计方式不一致的问题。

第4篇

汪晓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省郑州市 450045 )

 

 

【摘 要】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和服务意识。本文以当前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现状为依据,对高等院校就业工作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相关对策,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现状;对策

 

1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现状

1.1高校学生就业管理工作现状

(1)就业工作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针对就业工作,各高校和学院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相结合,在提高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管理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与时俱进以及与本校学生状况和客观环境等方面相结合的匹配度还有待提高,有些规章制度过于笼统,存在一刀切现象。另外,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往往忽略了就业指导教育,致使这些制度能起到有效作用少之有少。

(2)学生就业工作队伍素质和稳定性有待提高。辅导员作为学生就业工作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就业指导的中坚力量。学生就业工作的本质在于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但有些学生就业工作者意识不到就业工作的本质在于服务,工作理念陈旧,服务意识少。此外,由于社会对于辅导员的重要性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现象,再加上由于辅导员的薪资待遇与专业教师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辅导员思想压力较大,付出与获得往往不成正比等原因,使得辅导员在任职一定年限后普遍择机转岗,辅导员队伍流动频繁影响了就业指导队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3)学生就业工作相关部门服务效率有待提高。高校的扩招和发展,虽然能够吸引更优秀的生源,但也导致了学校各部门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发展跟不上学生的增加速度。目前高校就业工作机构普遍存在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顺畅,分工不明确,部门职能混乱,办事效率低下等现象。

1.2高校准就业大学生群体现状

(1)准就业大学生群体思想状态和理想信念的改变。准就业大学生一般是指即将开始择业或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现阶段高校的学生主体大多为“90后”,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是在信息高度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新时期成长起来的, 这些特点导致现在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心理脆弱,容易受网络信息影响,这些情况不利于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确立,进而影响到择业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容易在学生中滋生蔓延,这些情况对学生的择业观和择业目标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产生着负面影响。

(2)准就业大学生对就业政策缺乏了解。大学生群体往往重视专业课不重视就业指导课,还有不少学生甚至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就业意识模糊。准就业大学生群体由于没有步入社会,造成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对相关就业政策更是了解甚少。

2做好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新对策

2.1 创新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制度

高校学生就业工作需要有新模式和新思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的特点为统一管理,分层实施。学生就业工作除了以院系实施管理为主以外,还需要学生工作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等的协调配合。因此,在学生就业工作的管理体制方面,应以统一领导下各院系直接管理为主,这样既保证了领导的稳定性,又兼顾了学生就业工作的灵活性;在就业服务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同时与市场经济需求相结合,把各项就业制度落实到位;在各部门协调方面,要根据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特点,建立自上而下及平行部门间的联动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就业工作的实施过程更加顺利。

2.2 进一步优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优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做好就业指导队伍人员的选拔工作,打造一支专业性强、业务精、作风硬、创新能力强,同时兼具实干和研究等特点的职业化就业指导队伍。重视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养和进修,鼓励他们开展研究工作并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做到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另外,应进一步明确就业指导人员的工作任务,做到分工明确、点面结合,建立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事业成就感。

2.3加强师德教育,把育人放在第一位

高等院校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人而非只具有多项技能而缺乏良好品德的“机器人”为目标。因此,加强师德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就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个人魅力,还要把育人和德育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始终,为社会培养出真正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高校就业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用真心的服务教育和指导学生,让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科学知识,更能学习到处事和做人的方法,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3小结

做好高校就业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路,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从长远来看,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高校学生就业工作要在学生就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学校就业管理各部门工作模式及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下功夫,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理念,用真心、耐心和爱心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s).2005.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系部就业工作;三全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59-02

院系两级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将就业工作下放到系部进行管理,这既是对系部管理工作的挑战,也是进一步推动学生就业率提升的有力途径,对于更好地贴近市场办学、更好地开展专业建设、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搞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搞好就业工作能更好地贴近市场办学 将就业工作下放到系部进行管理,能促使各系部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心理与状态,进一步洞察学生的优势和不足,通过与企业的直接接触,更明确地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通过用人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反馈,将企业用人需求和培养规格融入课程教学中去,通过新设和调整专业,使系部更好地贴近市场办学。

搞好就业工作能更好地促进专业建设 就业工作下放到系部进行管理后,各系部应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达到四个目的——使企业成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来源之地,成为横向课题的来源之地,成为学生实习实训场地,成为学生的就业首选地。通过在企业设立“工程师”训练站,派遣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和现场技术能力。

搞好就业工作能更好地服务地方和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 高职院校服务于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就是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各系部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能够达到六个融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融合、教学标准与技术标准相融合、教室与工场相融合、学员与员工相融合、毕业标准与用人标准相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最终达到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服务行业企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三全管理”:化解学生就业难题的有力对策

所谓“三全管理”模式,即“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监控”。“全员参与”,就是系部领导、辅导员、就业专干和专任教师全体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提供就业信息,广泛开展订单培养;“全过程管理”,是指从学生进校时起就对学生进行就业方向的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通过学生一进校开展的专业教育和参观工作现场,二年级进行的校友就业讲座及实习,三年级进行的顶岗实习和招聘面试等,将就业教育贯彻于学生的大学三年中,不断培养其就业意识;“全环节监控”,是指建立各类数据台账,搜集每个学生的信息,分析学生的就业偏好,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及毕业后的跟踪,将优秀学生名单收集整理,用于对在校学生的宣传教育。

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就是要求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各负其责地搞好就业工作,包括系主任、副主任、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普通教师、就业专干,都有自己的明确的职责。如系主任的职责是:组织制定本系就业工作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每学期主持召开两次以上就业工作专题会议,要求院领导、系领导、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就业专干与辅导员参加;主动获取就业市场信息,积极联系和走访用人单位,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每年组织一次以上的就业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就业动向和用人单位信息;负责本系就业工作的考核;负责本系就业经费的统筹管理与审批。普通教师的职责是: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对学生开展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主动收集就业信息,及时向系领导和就业专干通报;在与企业交往时,及时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积极向企业推荐毕业生。

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管理,就是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服务贯穿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阶段。在学生入校时,就要安排好专业教育工作,使之形成较为坚定的专业理想。方法是进行专业讲座,使学生明白今后自己的专业岗位,大学三年所要学习的课程,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要将就业指导课程贯彻于大学三年,一年级侧重于对就业岗位的认识,二年级侧重于对就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求职信写作、简历撰写等,三年级注重于求职实践,如怎样克服在面试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等。

全环节监控 “全环节监控”,是指建立各类数据台账,搜集每个学生的信息,分析学生的就业偏好,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及毕业后跟踪,收集整理优秀学生名单,用于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在组织学生面试时,要留好参与面试企业的资料;开展顶岗实习时,要留存各类协议与合同;学生上岗前,要留好学生的报到证、派遣证与协议等。保管好这些资料,达到对学生就业过程及结果进行监控的目的。

实施“三全管理”:构建制度,保障资源,跟踪反馈

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 要使系部就业工作有序推进,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这些制度应包括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订单班管理制度、推荐毕业生奖励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招聘的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既要规定不同人员的工作职责,又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搞好就业工作。

确保就业专干与就业经费到位 在各类资源中,就业专干与就业经费到位尤为重要。应根据学生比例,各系部选定至少1名就业专干,其职责是:负责编写本系年度就业工作计划、总结,并针对重点问题提出本系就业工作的改进建议;负责做好本系毕业生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工作;负责本系就业网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负责本系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查,形成调查分析报告;及时了解就业市场,随时向毕业生通报招聘信息;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来学院招聘,组织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或人才市场参加应聘;负责用人单位到校招聘学生的组织和接待工作;负责本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年度就业率的统计与上报;积极与就业单位联系,及时了解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工作情况,并做好毕业生及就业单位跟踪调查的统计与上报;负责做好本系毕业生上岗的护送工作。而对于就业经费的使用,主要是用于与就业相关的各项工作,如招待费、差旅费、宣传费、通讯费和交通费等。

持续跟踪学生的发展,搞好就业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反馈 各系部应每年组织就业市场的调研,专门走访企业及毕业生,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及规格,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是否适应当前及今后工作的需要。将一些表现突出的毕业生的资料收集起来,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从中找出规律性,用于今后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叶成万.大学生就业难和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性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8).

[2]马静.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2).

[3]杨莉.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趋势及其对策[J].黑河学刊,2011(4).

[4]乐群.关于提升高职院校就业力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21(3):15.

[5]汪胜.浅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力的培养[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98.

第6篇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根据哲学,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及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称之为上层建筑。而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户籍管理制度从其社会属性上来说,归根结底是我国目前政治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从功能上来说,户籍管理制度最本质的功能只是承载人口统计及登记功能,而我国城乡二元性的户籍管理制度,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这一大背景下、带有不同时期政策导向等时代印记的历史沿革下的现实产物。

(二)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进入21世纪,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改革需要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到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跃升到一个新台阶,但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等现状下,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劳动力自由流动与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催生下的一系列农民工的安置、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不平等问题之间的矛盾。

二、理论分析模型

根据上述观点,我国不同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应其承担的管理功能。建国至今的户籍管理制度一直是国家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行政手段,对应国家特定阶段的经济基础及相应的政府政策导向,而不仅仅是人口登记管理的工具及手段。在此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如下模型,对建国64年(1949~2013年)来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分析不同阶段、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户籍管理制度的变革情况。

(一)建立理论分析模型

本文主要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会主要矛盾对户籍管理制度演变的内在动力作用。同时,由于户籍管理制度的变革很难作为变量进行明确定义,因此以户籍管理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管理功能作为因变量对户籍管理制度的变革加以分析,选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主要矛盾作为自变量建立理论分析模型。自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自变量社会主要矛盾这一项以特定历史时期下与户籍管理制度相关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衡量加以分析。理论分析模型如下Ft=f(ISt,EDt,SCt)①其中,Ft为户籍管理制度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管理功能;ISt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业结构特点;EDt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SCt为特定历史阶段下与户籍管理制度对应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t为时间变量。

(二)以时间序列划分不同阶段进行分析

根据理论分析模型①,以时间序列将建国以来的户籍制度变革分为五个时期。1.t={1949,1952}这是新生政权巩固期。在产业结构(ISt)方面,此时期我国以第一产业为主,工商业所占的比重是极低的。在经济发展状况(EDt)方面,经过八年抗战及三年内战,国家经济百废待举。同时,国家在这一时期建立了对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有深远影响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在社会主要矛盾(SCt)方面,此时社会主要矛盾仍是人民大众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残余势力的矛盾。这一时期是新旧社会的过渡期,因而社会新秩序重建中表现出的社会形态特征相对宽松。相对应的,政府也选择了较为宽松的户籍管理制度。从具体政策来看,1949年《中国人民共同纲领》这部临时宪法规定“自由迁徙”为公民自由权,1951年《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的目的之一是“保障人民居住、迁徙的自由”。与此同时,政府开始对城市人口进行登记和管理,作为之后户籍二元体制的准备工作并逐步限制企业招收农村工人。所以,在这一时期,户籍管理制度的作用(Ft)主要是为社会主义经济改造、建设及社会管理体制的重建及稳定做准备。2.t={1953,1965}这个时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主要的特点是在农业占比巨大的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在产业结构(ISt)方面,1953年我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开始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的重工业建设及布局,大大提高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在经济发展状况(EDt)方面,该时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国家采取计划手段管制商品价格,造成了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将农业利润向工业进行转移。同时,粮食统购统销制度使得城市居民得以低价购买粮食,进而保持较低的城镇劳动力成本。在社会主要矛盾(SCt)方面,这个时期国家一系列工业发展战略造成资本及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具体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进入工人队伍,吃“供销粮”。在这些社会矛盾的背景下,为了维持社会稳定,此时期户籍制度主要的管理功能(Ft)是“严加限制城乡之间、集镇与城市之间人口迁移”。具体政策表现是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正式形成了我国城乡二元性的户籍管理制度,《市政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对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做了经济注脚,此外还有诸如《严格制止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销量的九条办法》、《关于处理户口转移问题的通知》及《关于户口迁移政策的规定(草案)》等法律法规,通过各项规定对城乡间人口流动进行严格限制。

“”时期,也是建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停滞的十年。在产业结构(ISt)方面,一方面城市的二、三产业几乎处于全面停摆状态;另一方面,中苏两国关系紧张,相当部分苏联援建项目陷入停滞状态。在经济发展状况(EDt)方面,国民经济处于全面瘫痪状态。在社会主要矛盾(SCt)方面,城市中的工矿企业无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造成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的大量失业。为缓解这一矛盾,国家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希望利用低效率的农业来解决城市中日益增多的失业人口。所以,户籍管理制度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其主要管理功能(Ft)表现为:推动更多城市人口,尤其是新增就业人口迁往农村;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进行严格限制,完全否定公民自由居住和迁移的权利。具体政策表现为1975年《宪法(修正案)》,利用宪法从法律层面完全否定公民“居住和迁徙的自由”。4.t={1977,1991}这一时期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产业结构(ISt)方面,我国实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农业生产力。同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逐步开始成长起来。在经济发展状况(EDt)方面,国民经济全面复苏,农业生产力的解放极大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在社会主要矛盾(SCt)方面,改革开放极大地缓和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破除了生产关系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很多障碍。表现在社会生活中,除“下乡知青”大规模地返城之外,其他普通农村居民相比之前不再想要盲目进城。与此同时,国家“农转非”政策出台,逐步有计划进行“农转居”的人口管理。所以,这一时期户籍管理制度的主要功能(Ft)是实行弹性化的人口管控,从而配合经济体制改革,具体政策如1977年出台的《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5.t={1992,今}这是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快速发展期。在产业结构(ISt)方面,我国的优势产业逐步呈现出向东部沿海及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其中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成为了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经济发展状况(EDt)方面,经济总量相对改革开放前有质和量的飞跃、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在社会主要矛盾(SCt)方面,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越来越明显,吸引了中西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东部就业。同时,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也对劳动力有巨大需求。在此情况下,户籍的人口管控功能逐步失效,但户籍所附带的在诸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方面的城乡差距则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这个时期户籍制度的管理功能(Ft)更多是以不同的福利待遇对人群进行了划分,如一线城市以户籍为基础的“限车令、限房令”等。

三、政策建议

(一)实现均衡区域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各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巨大的差距,不同城市之间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只要东中西地区及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着资源配置、公共福利等的巨大差异,人口就仍然会不断从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大城市流动。在这种背景下,中小城市需要为东部沿海尤其是一线大城市分流人口,从而消解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压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要在区域及不同城市之间均衡资源配置,缩小户口背后如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福利差距。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中央政府的强势介入。中央政府应该对中小城市的发展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推动城乡之间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尽快统筹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现全国范围内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配置;户籍改革需要在全国不同层级城市同时推动。

(二)依据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第7篇

为推动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具体落实各项任务和工作要求,保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现将《试点城市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评估标准》(以下简称“评估标准”)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评估标准提出当地具体的达标要求和量化指标,指导各试点城市制订2000年达标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对全国100个试点城市的评估实行城市自评、省级检查和部级抽查评审相结合。各试点城市应根据评估标准、各地试点方案和省级劳动保障部门的要求,逐项进行自评,写出自评报告;省级劳动保障部门组织检查,写出检查报告。上述工作应于2001年3月底完成。有关评估工作的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2000年第一季度试点进展情况报告时,应包括本地达标的具体要求、试点城市制订达标计划的情况、目前达标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内容。

附件:试点城市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评估标准

一、基础建设

1.劳动力市场建设、管理、服务各项工作有专门机构负责,人员落实,职能明确,工作协调。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金发放向街道延伸,市内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方便群众的服务网络。

2.劳动力市场建设费按规定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劳动力市场建设和运行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并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使用效果好。

3.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有固定的对外服务场所,内部功能区域设置经济合理,场地面积和场内设施满足实际需要,使用效率较高。

4.建立了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区(县)以上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工作人员已全部接受过业务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掌握本职业务的有关政策,符合本岗位的要求;就业服务骨干工作人员已接受或正在接受职业指导员(师)职业资格培训。

二、信息网络建设

1.建成市内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即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信息网),达到部《城市新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初级)验收标准》(劳社规划司发〔1999〕16号)中规定的技术标准;劳动力供求信息、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管理信息、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和保险金发放信息、职业培训信息实现市内联网。

2.已建立用人单位空岗调查和报告制度、职业供求信息收集、上网和制度,设立了专职信息员,网上职业需求信息量大,更新及时,本市企业一年以上用工的有效信息上网率达到60%以上。

3.按照部有关要求进行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季度分析,公开劳动力供求信息和季度分析报告,按时准确地向省、部监测中心传报网上信息。按照部有关要求进行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调查,并公开有关信息。

三、市场管理

1.制定了统一、完备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并能认真贯彻执行。

2.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对要求就业而未取得相应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预备制人员,以及申请从事国家规定持证上岗职业(工种),但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推荐其参加职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证书后再予办理求职登记和介绍就业。

3.严格职业中介机构的审批和管理,市场清理整顿制度化、经常化,非法职业中介明显减少,劳动力市场秩序良好。

4.对劳动保障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有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检查措施;按要求悬挂和宣传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标志;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有一定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5.建立了劳动力市场管理监督保证体系,设立并公布了举报电话,能够认真处理群众投诉,对违规行为查处及时,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四、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

1.根据部《劳动力市场管理和服务工作主要业务流程规范(试行)》(劳社培就司发〔1999〕36号),制定了就业管理、失业管理、职业介绍、推荐培训、劳动事务等就业服务的相关制度和统一的具体工作流程,已在全市执行,做到各项业务相互衔接,有效配合,方便服务对象。

2.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得到加强,较好地实行了新的财务、会计和统计制度,建立了规范的失业人员管理、服务程序,申领和发放失业保险金手续便捷,管理和服务工作效率较高,并能按要求及时、准确地收集和上报相关信息。

3.对下岗职工和符合申领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免费实行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中的困难群体免费实行专门服务;上述各服务项目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服务有成效。

4.设立了专门培训项目,为自愿参加技能培训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或部分免费的培训机会,参加培训人数和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一定标准。

5.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与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密切配合,主动为进入中心的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信息,取得一定实效。

6.在主要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综合场所设立了职业指导区,对职业指导工作有具体要求,有专人负责和实际进行职业指导服务。

五、工作协调机制

1.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目标管理制度,有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有信息通报的固定渠道和方式,在试点期间及时总结推广了一些有效经验。

第8篇

[关键词]学生;主体发展;管理;改革;路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6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1

一直以来,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一直存在着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的现状,这对于学生的完善发展很不利。如何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管理策略改革,如何寻找学生失落的主体地位,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就成为当前学生管理者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 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主体失落的深层原因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主体失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学校内部所开展的学生管理活动,确定了教师作为管理者和学生作为被管理者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确定,就使学生处于了被动管理的地位,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在高校内部有很多相关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的行为又被严格的制度约束着,学生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学生的主体发展受到限制。

长期以来,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都是以“主体―客体”思想精神为指导进行的。教育对象学生处于客体地位,这种对象化的实践观支配者人们的教育实践行为,也决定了教育实践的观念,这种教育观念就扭曲了并异化了教育中学生的生命个体,使教育者成为被教育者改造的对象,这种教育观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失落了。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支配者,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被支配着,学生成了被控制,被改造的对象,这种认识造成了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地位和权利,造成了学生主体的失落,这种异化的教育实践观念,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完善发展。

2 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

2.1 确定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要能够确定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纠正原来的错误思想认识,要能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恢复,从确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入手改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和策略。

高校管理者要能够进调节师生关系,能够实现学生的本原状态的回归,要能够在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中,保持师生地位的平等。在最初阶段,实现完全的师生平等会有一定的困难,但作为教师和学生必须适应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平等,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和畏惧感消除了,师生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对话,实现交流,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2 改革管理制度

高校在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管理目标之后,就需要对相关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能使学生参与到制度的建设工作中,以确保学生的管理主体地位。另外,要保障学生对管理制度的知情权、监督权力和改革管理制度的建议权力,这是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另外,要给学生以管理的表决权,投票权,要给学生更多的进行学生管理的权利,这是管理制度建设的关键。只有不断改革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

2.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而优秀的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更能对学生的完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就需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潜移默化地熏陶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有修养的优秀人才。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完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校园风气很正,充满书卷气,那么学生就具有了爱学习的品质。如果校园环境浮躁,受到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校园文化消极、低迷,就会对学生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建立一个充满正气的,风气醇正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文化熏陶,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完善自我的心理。

2.4 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空间

在学生管理中基于学生主体发展观进行工作创新,就需要要给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参与自我管理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要发展学生的自我主体观念,要能够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进行学生管理,自我管理的机会。另外,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日常学习中,在学生生活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进行自我管理的条件,使学生参与多种管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另外,学校要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方式,拓展学生管理的组织的结构形式,能够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就业实践指导、综合服务等多种工作,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机会;要设置学生事务管理中心和各种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化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服务,以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保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监管内控管理制度和办法,确保基金和资金管理和操作流程的规范性。

为进一步规范各项基金及就业再就业资金支出,防范基金风险,根据各项支出特点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局党组的安排下,在相关科室的支持协助下,重新组织修订完善了社保基金各项支出及就业再就业资金具体操作流程,确保了基金管理和各项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二)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社保基金和就业再就业工作实际,拟写了《清镇市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清镇市社会保险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并及时呈报市有关领导审阅,并及时开展了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三)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1、对20*年、20*年度就业再就业资金的管理工作进行常规检查并及时出具检查报告。通过检查就业局20*、20*年就业再就业资金会计档案及部份基础资料,就业再就业资金帐务处理基本按照会计制度及有关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流程符合有关规定。

2、严格按照有关操作流程对就业再就业资金及社保基金各项支出进行审核,并深入企业进行实地核查。一是从5月份以来,认真审核每一笔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各项支出;二是每月下旬按时会同社保局退休科审核拟退休人员资料,并对拟退休人员有关情况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核查,保证拟退休人员符合退休条件,确保基金支出安全完整;三是对2009年每季度、每月的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有关支出进行审核;四是及时组织召开就业再就业资金使用管理联席会议,保证有关资金的及时拨付。

截止目前,共审核发放12家单位公益性岗位补贴159.63万元;审核发放9家单位的社会保险补贴2*.87万元;发放养老金7368.66万元,拨付丧葬抚恤费158.25万元,拨付遗属生活补贴117.99万元;支付职工医疗保险61.72万元,支付机关事业医疗保险31.93万元,支出工伤保险费用93.76万元,支付企业生育保险费用2.57万元,支付机关事业单位生育保险费用0.43万元;支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用20.93万元。

3、加强与社保局、就业局相关部门的业务工作对接,对各项基金和资金操作流程各环节内容进行熟悉了解,以便更能结合实际开展监督工作,使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基金和专项资金安全。

4、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保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及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工作等。

5、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及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对2005年、20*年、20*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及经费拨付情况进行了详细核查并及时报告检查情况。二是对2009年每期开班培训情况进行现场督察,及时填写培训质量统计表,及时准确了解每期培训质量等情况。

6、对各乡镇劳动力分市场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一是会同市财政、审计有关部门对百花湖乡劳动力分市场建设工程进行验收。二是对新店、卫城、流长劳动力分市场建设有关事宜进行现场查看。

(四)其他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按时向局办公室报送科室工作动态信息、工作周报、月报及工作总结。二是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及本局组织的有关活动。三是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

(一)深刻认识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职能定位,不断加强监管人员的从业素质。

社会保险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的管理使用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规定性和严肃性,只有熟悉掌握社保基金及就业再就业资金各项法律法规及实际业务操作流程,才能真正发挥基金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基金及就业再就业资金安全运行。工作之余,基金监督管理科科室人员学习了大量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基本掌握有关业务处理要点及监督管理过程中应重点监督内容。

(二)积极参加我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各项学习活动,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双促进”。

三、基金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目前基金管理尚未制定统一规范的监管体系和就业再就业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尚需进一步完善,在基金监督管理中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财务内控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业务操作还需进一步规范等。

(二)由于就业再就业资金及社保基金有关政策和规定较多,加上自身时间有限,对社保及就业工作的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尚在熟悉中,导致对有关政策的把握尺度不准,基金监管工作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是从社保基金征缴、社保基金各项支出以及社保基金节余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如何有效监督基金征缴、各项支出以及基金节余一直是基金监督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工作量较大、人员较少的条件下,要真正做到对每笔基金征缴、支出进行有效监督还存在一定困难。

(四)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与社保和就业部门有关人员的交流沟通还不够,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沟通还需加强。

第10篇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市劳动局、市妇联等11个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按照此文件精神,为了更好的配合就业局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我们妇联组织从关注女性就业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中心”建设,积极组织妇女技能培训,引导、扶持妇女创业,努力拓宽妇女就业渠道;加快妇女服务阵地建设,以提高妇女的就业水平。为此我们很抓了培训中心建设,并以搞好培训和落实就业单位为两个突破点,为她们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寻找就业单位,使广大妇女通过技能培训找到自己合适的就业岗位。下面我们就工作的开展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以中心建设为主线,强化内部管理

乐亭县巾帼家政培训中心自XX年4月成立以来,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心以初具规模,各种教学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并且具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和较高的教学素质。中心围绕所设的家政服务专业课程,针对社会需求及学员要求,开设了《家庭保洁》、《下水道疏通》、《月嫂》、《中老年人家庭护理》、《养花知识问答》、《奶牛养殖》、《社交服务礼仪》等课程,结合理论课程组织学员实地参观学习等,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学到了一技之长,为他们立足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受到了广大学员及全社会的一致好评。去年一年,培训中心共招收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女劳动力等学员近1000人次。

对于中心的建设情况,单位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和学员素质优良化为管理目标,按照《民促法》, 中心不断优化育人环境,科学规范管理,制定了《学校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办学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带头学习,认真负责,严格制度,使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了开阔视野,拓宽教学思路,学校领导多次到北京等地参观、考察、学习。根据社会用工信息设置相应的家政服务专业课程,组织教师定期业务培训,并组建成立了家政服务培训教学评价小组、教师考核工作组、学员评价及管理工作组、课程设置及学生选课指导工作组,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了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系统的制定了《年度教学计划》,从根本上改变了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

去年,学员大部分是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女剩余劳动力,虽然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一定的专业技术,但在家政服务专业技能上基本是空白。根据这种情况,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思想与业务等方面的学习与交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使教学思路适应变化的需要,更好的全面完成了学员培训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专业基础因人施教,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溶入社会实践,积极为参加培训的学员联系用人单位,为他们铺就业路,搭就业桥。

二、丰富授课内容,做大做强"妇"字号家政品牌

按照上级妇联要求,针对就业需求和学员要求,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课程,必修课为《职业道德》、《劳动法常识》和有关的再就业优惠政策;选修课包括家政服务的多项技能培训,主要有:中老年人家庭护理、科学看护婴幼儿、如何当好月嫂、家庭保洁、钟点工及疏通下水道等。今年我们又新增择业观教育、服务礼仪、社交礼仪等课程,围绕"家"字做文章,不断丰富授课内容,准备聘请北京教授、唐山、县农口部门专家授课,采取集中培训为主,自学、参观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一批懂家政知识、知家政礼仪、能家政服务、长家政技能的月嫂、宴嫂、护嫂、洁嫂、厨嫂。

三、灵活培训形式,搞好岗前培训的新突破

为使参加培训的学员真正学到一技之长,为他们立足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不断拓展培训领域,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授课与参观相结合,改变那种单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传统模式,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加大外出参观学习的课时;二是学习与应用相结合,把培训时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便牢固掌握,避免"纸上谈兵"的培训方式;三是集中授课与自学交流相结合,使学员更好地把教师传授的知识稳固掌握,给其自学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此,我们选树了一批下岗再就业明星,为打响"妇"字号家政品牌,我们建立了"妇"字号基地,组织学员参观考察,到下岗再就业明星李述静、张建侠、申素英等创办的华烁公司、御名园食府、远大瓦厂和大学毕业自寻创业路的陈杰的海水孵化养殖场等民营企业进行现场参观,通过理论授课、现场参观、典型教育,进一步转变学员的择业观,使他们尽快适应形势需要,勇闯就业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四、开展定单定向上岗,落实就业上岗的新突破

培训是手段,就业才是目的。我们还立足职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在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学到多种技能

的同时,我们注重就业实效,积极帮其联系就业单位。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采取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就业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广辟就业渠道,早日实现就业。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一是积极与县再就业局、人才市场配合,举办就业洽谈会,为学到一技之长的学员搭就业桥,铺上岗路。

二是与县内外多家合资、独资企业建立用工供求关系,发展订单定向上岗,有针对性地培训专业人才,安排学员就业。为此,我们专门走访了唐山中厚板厂,恒安薄板厂,汽车零件厂以及承启大酒店、信达集团和远洋宾馆等就业需求量大的企业,并与这些企业挂钩,为他们急需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签定劳动就业合同,使下岗失业人员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争取早日走上就业岗位。

三是延伸就业渠道,组织县内优秀女老板、女经理,建立"妇"字号基地,以典型人事影响学员,使他们树立敢闯市场的信心和决心,激励他们不断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积极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建新岗、立新业。

第11篇

日本最先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了5S管理制度,现在在全世界已成为一种极其流行的有效管理方法。5S管理在企业中如果得到非常严格的实施,则企业品质可以得到有效改善,企业形象可以得到显著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可以得到有力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会有明显提高,而且对工作环境的提升会非常有效。

1、5S管理的基本内容

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

2、5S之间的关系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与素养这5个S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并非各自独立、不无关系的。企业在运用5S管理过程中是相辅相成、从浅到深、必不可少的。整顿和清扫的基础和前提是整理,整顿和清扫又是整理的巩固和效果的体现,而清洁可以用来持续维护并巩固之前所取得的成效,通过持续的宣传与实施、总结与改进,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是所谓的素养,从而使得企业现场管理得到有效的改善,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之中。

二、我国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校扩招现象严重,高校学生质量以及层次多元化,我国高校日常事务管理以及改革教育方法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

1、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滞后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中,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机遇以及挑战,对学习和生长环境也带来了新变化,但是值得我们高校工作者反思的是: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方式方法依然老旧,落后的管理制度阻碍了大学的全面发展,虽然有一部分大学在日常管理制度上寻求突破和创新,但是高校管理方法的变革速度远远不及社会的发展。而且高校管理制度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很难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而又深刻的考虑到,也很难将学生自身的因素包含进去,而直接导致的是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实行中的种种矛盾,包括学生之间,高校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和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而且有时出现问题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结果必须用法律解决问题。

2、高校学生每况愈下的学习气氛

当今我国大学生管理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根据调查得知,现在高校学生学习不够努力,很多学生大一还保持者高中的一些学习习惯,但是他们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缺少目标,不能给自己很好的定位,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放松了学业。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何炳生说过:“大学生数量并不是影响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质量,其中只有25%的学生因为数量受到影响。”这说明我国现代高等学府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就业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制定出有利于学生良性发展的管理制度。

3、现代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在大学生在宿舍生活情况非常糟糕,大学生懒散,宿舍学习效率低,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电脑的普及,导致学生作息习惯不规律,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沉迷网络,通宵上网,影响宿舍同学休息,进而导致同学间的关系恶化,学生在宿舍中交流变少,缺乏相互信任,生活、学习以及人生消沉。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少,导致学习成绩偏低,甚至有些人还要延期毕业。大学宿舍管理制度松懈导致宿舍成为大学生的厨房,宿舍因此出现许多违规用电器,给高校宿舍卫生管理,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影响。

三、对我国高校推行5S管理的几点建议

结合我国高校现状以及5S管理的特点,对高校在实施日常事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建议在一下几个方面来对高校推行5S管理,促进5S管理在高校中的实施。

1、深入学习5S管理的内涵,认知理解相关内容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5S教育之前,学校辅导员及管理干部需要先纠正自己对5S的误解,要认清楚推行5S的最终目的。推行5S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自身价值,与此同时也不能把5S管理当做万金油。有专家曾指出:“在企业当中5S是现场管理的基础工程,还需要辅以其他的管理方法”。所以在高校除了在日常事务管理上运用5S管理方法之外还需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长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施5S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工作,高校管理人员不应该对5S活动有急功近利的期待。

2、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在高校日常事务管理中建立完善的组织模式

在高校日常事务管理中推行5S管理工作,要制定推行目标,明确要求;高校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与时俱进,努力创新,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思考,学校以及学院各部门要负相应责任,根据组织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有效分解,而且在事务管理的制度建设上要有专项专人负责。

3、加强针对大学生学习的5S管理研究与实施

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现状要进行专项的5S管理研究,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上需要整理学习思路,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定位,高校教师要整顿课堂纪律,要让老师和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使学生有目标的学,愿意学,而且要学有所用,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强化学生宿舍的5S管理,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

在宿舍管理方面,管理部门要有很高的思想认识,要找到大学宿舍脏乱差的现象根源,让学生从自身方面认识到原因及危害,从整理思想出发,进而在全校宿舍中开展定期的大清扫大检查,学校管理部门可以联系团委、各学院开展宿舍整顿活动,强化宿舍5S管理。同时要牢牢抓紧5S管理理念在网络中的宣传,扩大影响力,加强管理,让宿舍以及宿舍网络成为5S管理的一个强有力的宣传执行保障体系。

第12篇

一、以中心建设为主线,强化内部管理

乐亭县巾帼家政培训中心自*年4月成立以来,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心以初具规模,各种教学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并且具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和较高的教学素质。中心围绕所设的家政服务专业课程,针对社会需求及学员要求,开设了《家庭保洁》、《下水道疏通》、《月嫂》、《中老年人家庭护理》、《养花知识问答》、《奶牛养殖》、《社交服务礼仪》等课程,结合理论课程组织学员实地参观学习等,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学到了一技之长,为他们立足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受到了广大学员及全社会的一致好评。去年一年,培训中心共招收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女劳动力等学员近1000人次。

对于中心的建设情况,单位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和学员素质优良化为管理目标,按照《民促法》,中心不断优化育人环境,科学规范管理,制定了《学校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办学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带头学习,认真负责,严格制度,使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了开阔视野,拓宽教学思路,学校领导多次到北京等地参观、考察、学习。根据社会用工信息设置相应的家政服务专业课程,组织教师定期业务培训,并组建成立了家政服务培训教学评价小组、教师考核工作组、学员评价及管理工作组、课程设置及学生选课指导工作组,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了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系统的制定了《年度教学计划》,从根本上改变了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

去年,学员大部分是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女剩余劳动力,虽然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一定的专业技术,但在家政服务专业技能上基本是空白。根据这种情况,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思想与业务等方面的学习与交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使教学思路适应变化的需要,更好的全面完成了学员培训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专业基础因人施教,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溶入社会实践,积极为参加培训的学员联系用人单位,为他们铺就业路,搭就业桥。

二、丰富授课内容,做大做强"妇"字号家政品牌。

按照上级妇联要求,针对就业需求和学员要求,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课程,必修课为《职业道德》、《劳动法常识》和有关的再就业优惠政策;选修课包括家政服务的多项技能培训,主要有:中老年人家庭护理、科学看护婴幼儿、如何当好月嫂、家庭保洁、钟点工及疏通下水道等。今年我们又新增择业观教育、服务礼仪、社交礼仪等课程,围绕"家"字做文章,不断丰富授课内容,准备聘请北京教授、**、县农口部门专家授课,采取集中培训为主,自学、参观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一批懂家政知识、知家政礼仪、能家政服务、长家政技能的月嫂、宴嫂、护嫂、洁嫂、厨嫂。

三、灵活培训形式,搞好岗前培训的新突破

为使参加培训的学员真正学到一技之长,为他们立足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不断拓展培训领域,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授课与参观相结合,改变那种单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传统模式,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加大外出参观学习的课时;二是学习与应用相结合,把培训时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便牢固掌握,避免"纸上谈兵"的培训方式;三是集中授课与自学交流相结合,使学员更好地把教师传授的知识稳固掌握,给其自学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此,我们选树了一批下岗再就业明星,为打响"妇"字号家政品牌,我们建立了"妇"字号基地,组织学员参观考察,到下岗再就业明星李述静、张建侠、申素英等创办的华烁公司、御名园食府、远大瓦厂和大学毕业自寻创业路的陈杰的海水孵化养殖场等民营企业进行现场参观,通过理论授课、现场参观、典型教育,进一步转变学员的择业观,使他们尽快适应形势需要,勇闯就业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四、开展定单定向上岗,落实就业上岗的新突破

培训是手段,就业才是目的。我们还立足职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在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学到多种技能的同时,我们注重就业实效,积极帮其联系就业单位。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采取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就业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广辟就业渠道,早日实现就业。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一是积极与县再就业局、人才市场配合,举办就业洽谈会,为学到一技之长的学员搭就业桥,铺上岗路。

二是与县内外多家合资、独资企业建立用工供求关系,发展订单定向上岗,有针对性地培训专业人才,安排学员就业。为此,我们专门走访了**中厚板厂,恒安薄板厂,汽车零件厂以及承启大酒店、信达集团和远洋宾馆等就业需求量大的企业,并与这些企业挂钩,为他们急需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签定劳动就业合同,使下岗失业人员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争取早日走上就业岗位。

三是延伸就业渠道,组织县内优秀女老板、女经理,建立"妇"字号基地,以典型人事影响学员,使他们树立敢闯市场的信心和决心,激励他们不断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积极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建新岗、立新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