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

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

时间:2023-05-30 09:49: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

第1篇

关于中秋的名诗佳句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

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1、《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7、《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中秋月》

宋·晏殊

第2篇

2019幼儿园年中秋节活动方案一

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大班幼儿已经有多次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

活动时间:20xx年9月29日(星期六)下午3点整

活动目标:

1.通过中秋知识竞答的形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基本的文化习俗。

2.通过一起过中秋,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体验。

3.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

活动准备:

1.视频《月亮姑娘做衣裳》、爷爷为我打月饼、中秋月儿圆

2.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中秋节的来历或者古时候的人怎样过中秋节的知识,月亮的大小变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诗等等)

3.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小问答

4.盘子若干

活动流程:

各位家长好,感谢大家能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天我们邀请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陪我们一起欢度中秋,之前也让家长和孩子们了解了相关中秋节的知识,知道了月亮在中秋节这天是最圆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故事感受月亮形状的变化。

流程一: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看完故事老师总结: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月亮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上。

流程二:中秋知识问答小比拼

有关中秋节和月亮的知识有很多,下面就来考考我们家长和小朋友,来个“中秋知识问答小比拼”

1.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B)

A月饼节 B团圆节 C故乡节 D诗人节

2.中秋节又可以称为什么?

(A) A仲秋 B月夕 C秋节 D追月节

3.在哪个朝代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

(A) A唐 B宋 C元 D明

4.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馈赠亲友的礼物 C节日食品 D地方小吃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A)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6.在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 BA槐树 B桂树 C柳树 D杨树

7.以下哪个不是中秋节传说? D

A嫦娥奔月 B吴刚伐桂 C玉兔捣药 D迎涛神说

8.中秋节在亚洲其他国家也很盛行,在( B ),中秋节也叫感恩节。

A 日本 B 韩国 C 新加坡 D 马来西亚

9.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A)

A悲欢离合 B天气的好坏 C凶吉的象征 D身体是否健康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 A )

A 苏轼《水调歌头》 B 苏轼《中秋月》

C 王建《十五夜望月》 D 辛弃疾《太常引》

游戏三 《猜灯谜》

1. 老师提前将若干灯谜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2. 请宝宝们站在教室中间,告诉宝宝们在教室内去寻找灯谜(并拿一个写有灯谜的卡片,让宝宝进行观察,知道去找什么样子的卡片)

(1)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月亮

(2)中秋归来---八归

(3)嫦娥下凡---月季

(4)中秋菊开---花好月圆

(5)明月照我还---归有光

(6)举杯邀明月---赏光

(7)举头望明月---当归(药名)

3. 找到后,交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的手中,请爸爸妈妈去猜灯谜,用时最短的家庭获胜。

流程四:合唱歌曲《中秋月儿圆》、亲子表演

为了庆祝中秋节,我们小朋友学了一首新歌,一起来唱给爸爸妈妈听。

老师还知道小朋友在家和爸爸妈妈也学习了新的儿歌和歌曲,欢迎大家到前面来表演。 流程四:亲子制作月饼我们中秋节必吃的一样食品就是月饼,下面老师带来了许多颜色形状都很特别很漂亮的月饼,请大家一起欣赏,看到自己喜欢的可以用橡皮泥模仿着做出来,当然也可以发挥想象做出自己想吃的月饼。

流程五:月饼展示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

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小问题: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么变的呢? 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

2019幼儿园年中秋节活动方案二

设计意图: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着许多洋溢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无不大力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时值中秋节的来临,让我们的孩子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学到科学小知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把礼仪渗透到各个细节处。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环境布置

1. 展示幼儿在节前观察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

2. 在语言去投放相关月亮知识的图书。

3. 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家长工作

1. 家长帮助搜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并提供给大家分享。

2. 为这次主题活动准备一些月饼盒。并与幼儿一起做一个灯笼,最好是共同制作的。

3. 督促幼儿节前节后连续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4. 关注主题活动的进展,及时协助主题活动的展开。

5. 有时间带幼儿在有月亮的夜晚赏月。

主题活动一 :中秋的来历 活动形式 集体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知道为什么要过中秋节,

什么时候开始过中秋节。

2、幼儿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资料,并学会分享交流资料。

活动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以及一些中秋节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那些节日吗?

二、向幼儿介绍中秋节,包括时间,来历。

1、教师请幼儿介绍,并请其他幼儿倾听从中知道

了哪些,与别人有哪些不同。

2、教师介绍自己的材料,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三、扩展幼儿经验,并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让幼儿了解更多。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秋要吃什么吗? 师:除了吃月饼,我们还干什么呢?

四、教师像幼儿介绍获取资料的方法。

师: “呀,小朋友了解那么多知识,那你是从哪里了

解到的?”

1、幼儿交流自己获取知识的渠道。

2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从哪获取知识:方法及渠道。

主题活动二:制作月饼

1、 活动要求:

(1)在活动中,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做,家长只是起帮助指导的作用。

(2)进入活动室,要小声说话,以不影响他人为原则。

(3)、活动结束后,整理好所有的东西,物归原处。

(4)、准备好制作月饼的材料(擀面杖、面板、模子、月饼馅),油面和水面统一准备。

活动过程:

(1)、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月饼。

(2)、 将做好的月饼放入烤箱中。

(3)、 户外传统游戏——贴膏药、切西瓜,共同参与。

第3篇

一、导语

孔圣人把“乐”列入“六艺”。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寓教于乐”是他经典的教育模式并传承至今。由此可见,“乐教”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半部《沦语》治天下”,日本著名企业家介川龙之芥要求每位企业高管的办公桌前摆放一本《论语》,可见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及功效力。“乐”作为儒家教学,内容之一,其功用又如何?我们可从《庄暴见孟子》得一窥:“王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人乐乐!”,由此可见,乐也好,乐也好,只有与大众一起,才能达到音乐的审美价值。

二、音乐的汁(质)

(一)音的符号(音符)

在远古时代,“乐”其实是一个单纯的发音符号,用以呼朋唤友,传情达意,起到团结合作、战胜自然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才逐渐演变成皇家帝室、人民大众的一种娱乐方式,成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艺表现形式之一。“音”。可以是吴音、闽音、粤音、京音,但它传人耳鼓的永远是一种心心相通的符号,无论是越剧、闽剧、京剧。鲁迅曾记录过一位盲诗人的谈话:“在缅甸遍地是音乐,房里、草里、树上都有昆虫的吟叫,其间时时夹着蛇鸣‘嘶嘶’。”可见,想象的创造结果虽是新的,但其基础是记忆中储存的“旧材料”,那就是原始的“音”。

(二)乐的达意(义符)

音乐的词,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诗经》,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后来被台湾著名言情女作家琼瑶改编为电视剧《在水一方>,抒发一种“有情人难成眷属”的中国式的绝唱。

其实,“音—在悦耳,“乐”达,人心。汉武帝设置“乐府”的目的,也出于此,他特设的音乐官署,就是为了收集民间歌谣,用于祭祀及宫廷宴会时用,以达到与民同乐、政乐合一的治国之需,在君民同乐中实现国家的和谐统一。意大利美学家维柯也认为“想象无非是扩大和组合了的记忆。”而这乐词,无论是明眸善睐的人,还是天生的失盲人,他都可以通过想象来感受。如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其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可以想象:远在他乡漂泊的游子对家乡浓重的思愁及深闺中的妻子那种孤单、忧愁、怅惘的怨妇形象就栩栩如生地闪现在我们的眼前。

古之如此,今亦如斯。古词今唱在港台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演唱模式。它用今人的心理去感受古人的心理。如邓丽君的《月满西楼》把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演绎得催人泪下:《明月几时有》将被贬失意的苏轼在中秋月圆之际渴望亲人团聚的心愿抒发得淋漓尽致:徐小风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把李商隐对尼姑妙玉的如丝如缕的情感诠释成如歌行板,令人心碎:再如黄家驹的《大地>亦是把深沉如山的父爱,以歌唱的形式,深深地敲打为人之子的心灵。这就是音乐的“汁”(质)。

三、音乐的味

音乐的味,大略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通俗类的,如《下里巴人》:另一种是高雅类的,如《阳春白雪》,这是上古遗留下的大致的音乐品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传承且在发扬,例如,中华文明倡导“中庸之道”几千年,至今还经常为“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互损互耗,欧美文明为什么反倒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创新融会贯通?而中国的“青歌赛”直至上届才把“原生态”纳入比赛的范畴?我想从费兰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可找到答案。他认为欧美集中了从基督文明到法国大革命的多种营养,战胜了诸多对手,在物质的充裕、个体的自由、体制的民主和社会的安定等各方面都已进入历史的终结状态,整个趋向都是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消费和游戏。在这一前提下,欧美音乐怎能不:“百花齐放”?它们音乐的原汁原昧怎能不得到最大效果的释放?以至欧美乐坛长盛不衰!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欧美音乐与中国音乐之味。内行人不难发现,欧美音乐的味基于两种:一种以“乡村音乐”为代表的柔情味,其代表作《此情可待》:一种以“爵士乐”为代表的火热味,很阳光,像太阳一样火热。而中国的音乐的味有如月亮:含蓄、深沉、羞答答的。

如陈琳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郑源的《一万个理由》;尤以80代在贺卡上广为传抄的歌句为甚:3.34367463它只是用歌谱的形式却委婉地表达了亲朋好友的互念之情(注:歌词:谢谢你常记得我,我也记得你)。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既显示出中国人独有的抒情手段,更体现出音乐的本质味道。

四、音乐的功能

音乐的极致目标就是起到教化功能。这符合孔圣人的教育宗旨。音乐如只能起到悦人身态,不能起到教化人的心性思想的目的,这就不符音音乐的本质思想。音乐应起到审美教化功能。

(一)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好的音乐让人受良好的熏陶,并被音乐所感染。”欣赏俄罗斯曲家柴秋夫斯基的《1812序曲》,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一种情景:开头,拿破仑军队来犯,国难当头,俄国人们祈求神佑:发展,俄国人们抗敌卫国、同仇敌忾、奋勇拼搏;结尾,灿烂辉煌的钟声、鼓声、礼炮声响成一片,俄罗斯庆祝抗战胜利=这就是音乐的教化功能之一,它带给人们的永远是一种爱国情绪和奋发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