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49: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六年级上册草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们把本是零散的、易混淆的文学常识串连、组合、加工,编成了较有情趣的韵文,力求抑扬顿挫、有节奏感、悦耳铿锵,还留意了诗文内容与地域情境、节令、思想内容及对比等,尽管有些牵强,却提纲挈领,记忆事半功倍。只要读熟就能自然引出,真正寓教学于轻松愉快之中,成效显著。现将编写的长春版几个年级小学文学常识韵文分册呈现,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杜甫《绝句》写“黄鹂”,江畔寻花“花满蹊”。居易“弄石”《遗爱寺》,“爆竹声中”安石吟《元日》。“草长”《村居》清高鼎,《丑小鸭》丹麦安徒生。芬奇画蛋,功到自然成。
二年级下册 神话开天地,精卫填海、后羿能射日。《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杜甫《春夜喜雨》因“好雨”。王维“红豆生”《相思》,《观书有感》宋朱熹。范成大《……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去,范仲淹《江上渔者》“风波里”。张乐平《雨后(画)春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一年以后》卜劳恩。
三年级上册 汉乐府诗有《江南》,《白梅》“冰雪林中”元王冕。《江雪》唐代柳宗元,《鹿柴》王维对“空山”。“寻隐者”贾岛“松下问”小童,晚唐杜牧吟《清明》。“谁道群生”在说《鸟》,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秋词》“自古”,刘禹锡“九曲”《浪淘沙》,《小儿垂钓》“稚子”遥见胡令能。《闲居初夏……》宋代杨万里,《画眉鸟》欧阳“随意移”。“大雪”写《青松》,“乡村花园”见萧红。
三年级下册 《蜂》唐罗隐“不论(那)平地”,贺知章《咏柳》比“碧玉”。韩愈“天街”正《早春》,《江南春》杜牧想“千里”。《春日》“寻芳”宋朱熹,王令“三月”《送春》去。“泉眼无声”《小池》映照杨万里,翁卷《乡村四月》绿。“茅檐低小”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汪曾祺与《荷花》,《花儿学校》泰戈尔也写花。
四年级上册 “远上”《 凉州……》王之涣,“登鹳雀”“白日依山”。“向晚”商隐《乐游原》,昌龄《出塞》“汉时关”。卢纶“月黑”《塞下曲》,《凉州……》“葡萄美酒”催王翰。李贺《马诗》行大漠,《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看吹雁。李白《早发白帝……》,“朝辞白帝彩云间”。韦应物《调笑令·胡马》,罗贯中赞马“奔腾千里”下九天。《捞铁牛》宋朝之怀丙,美国马克吐温坐“小艇”。《哈尔威船长》法国雨果记,英笛福《荒岛日记》选自《鲁宾逊漂流记》。
四年级下册 陈子昂“不见古人”《登幽州……》,贺知章《回乡偶书》曾《咏柳》。李送故人《黄鹤楼……》,《望天门……》中断水东流。《宿建德……》浩然“移舟泊烟渚”,《送元二……》“渭城”王维“独在异乡”《九月九……》。“寒雨”昌龄《芙蓉楼……》,“青山”杜牧《寄扬州……》。刘禹锡“湖光秋月”《望洞庭》,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北朝民歌“敕勒川”,《……秋思》“枯藤”马致远。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小说乃长篇。戌林“渡河”,《命若琴师》史铁生,《梅雨潭》《背影》朱自清。陈然狱中写“自白”,《囚歌》“为人进出”是。
五年级上册 汉乐府诗《长歌行》,昌龄“青海”从军行。《荔枝图序》白居易,《春望》“国破”杜甫称诗圣。苏轼《……湖上……》“水光(方)潋滟” ,《六月……望湖……》“黑云……未遮山”。明代文嘉《明日歌》,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万里河东”陆游《秋夜将……有感》,《月光启蒙》孙友田。振铎《燕子》正翩翩,《野草》顽强原。臧克家写了《有的人》,《林海》老舍望《草原》。矛盾在《黄昏》,《窃读记》海音。《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匆匆》而去朱自清。《朝三暮四》出庄子,《聊斋志异》蒲松龄。
五年级下册 板桥“三绝”诗书画,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二月花。王勃送友“城阙”下,高适“千里”《别董大》。《望庐山……》“日(出)照香炉”,《峨眉山月……》映“平芜”。王维渭城《送元二……》,居易《大林……桃花》始盛开。韦应物《滁州……》叹“独怜”。安石《泊船……》“一水间”,《浣溪沙》晏殊“一曲”不简单。苏轼“竹外”《惠崇春江(写)晚景》,《题西林壁》横看成了岭。苏舜钦《淮中……》春阴看草青,《游园不值》叶绍翁。法国顾拜旦《体育颂》,丰子恺写了《黄山松》。《天上街市》郭沫若,《快乐王子》英国王尔德。《史记》有《田忌赛马》《西门豹》,《一只贝》自贾平凹。《鸟的天堂》与巴金,冰心和鸟最相亲。
六年级上册 西汉《苏武(曾)牧羊》,杜甫《蜀相》写“丞相”。《从军行》王昌龄到“烽火城”,《送李判官……》“万里辞家”刘长卿。《悯农》“春种”是李绅,《逢入京使》“故园东望”乃岑参。《贾岛推敲》逢韩愈,安石“到、过、入、满”改成“绿”,《书江西……》“郁孤台下”辛弃疾。陆游《示儿》《诉衷情》,文天祥“辛苦遭逢”《过零丁……》。《西游……》吴承恩,《三国……》罗贯中。《水浒……》施耐庵,雪芹《红楼梦》。清朝郑燮《竹石》说“咬定”,“望门投止”《狱中题诗》谭嗣同。《自题小像》是鲁迅,《卖火柴……》丹麦安徒生。《凡卡》俄国契诃夫,现代冰心《忆读书》。
六年级下册 《观沧海》曹操正“东临”,《龟虽寿》里示壮心。杜甫《望岳》吟“岱宗”,“解落三秋”李峤《风》。王维《使至塞上》走“单车”,志和“西塞山前”有《渔歌……》。居易《赋得古原草……》,《书湖阴……》安石“茅檐(自)长扫”。《夏日绝句》李清照,《少年中国……》梁启超。现代鲁迅写《风筝》,《井冈山》《到韶山》主席感“别梦”。《我的老师》教魏巍,追寻延安祁念曾。《落花生》是许地山,《井冈翠竹》与袁鹰。
场景一:众里寻她不见影
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一课时,首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黄山的景色,让学生说一说黄山的美景都有哪些,然后又主题突出地播放了黄山的各种松树,让学生从视觉角度来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特。在播放完景色之后,屏幕上出现了一句话:“黄山的奇松让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接着教师说:“黄山是那么奇,那么美,就让我们来夸一夸黄山的奇与美吧。”
生1:我感觉黄山的玉屏楼最美,因为坐在那儿就可以观看黄山的奇松……
师:(学生还没有说完,教师就打断他的话)噢,玉屏楼是观松的好地方,老师想让你说一说黄山最奇特的景物。哪一位同学再说一下?
生2:我感觉黄山最奇特的景物是温泉,因为从山里流出来的水含有那么多矿物质,并且是温暖的。
师:(表情不悦)那还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黄山的奇特之处的呀?
生3:我感觉黄山最奇特的景物是云海,你看,黄山那么高,都高出云层了。所以我感觉非常奇特。
师:(非常生气)请大家看清楚了,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呀?
生:(一齐高声回答):黄山奇松。
师:对,黄山最奇特的地方就是黄山的奇松。下面,就请你们阅读课文,说一说黄山的松树奇在什么地方。
分析:课堂中,为什么教师千方百计地设计,学生却是“众里寻她不见影”,是学生启而不发吗?当然不是。因为在教学之前,教师根本就没有让学生事先去阅读课文,没有让学生去体验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而是直接播放视频,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黄山的奇与美。那么,学生留存在脑海中的黄山印象也只能来自于多媒体。所以,他们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答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教师提出的问题就是让学生夸一夸黄山的奇与美,学生说的玉屏楼、温泉、云海不正是黄山的代表景点吗?该教师组织教学时没有遵从学生的思维与学生的天性,他的教学没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没有遵从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
场景二:含糊其辞不见意
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的教学片断如下。
(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然后进行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课文最后一句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说大家都舍不得离开,那么大家为什么不愿意离去呢?
生1:因为草原很美。
师:对,草原的确非常美。还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2:因为草原很大。
师:草原除了美和大让人留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学生都低着头不说话)
师:不要怕,你们大胆地说,说错了也不要紧。
生3:我喜欢绿绿的草原,所以不愿离去。
师:还有呢?草原上的人怎么样呀?
生4:我感觉草原上的牛羊很多,但是人很少……
分析: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教师脸上的不满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所以在阅读教学时,许多教师对于学生这些含糊其辞的回答不去引导,放任学生回答。那么,学生为什么总是回答不到点子上呢?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明白,在教学时,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之后,就匆匆忙忙地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与交流。这个时候,由于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只是停留在初读阶段,对文本的体验仅仅局限在对课文中极个别文字的表面理解上,比如草原美、草原大、草原绿等,这只是草原的显性特点。教师在学生还没有深入去体验文本,还没有真正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时候,就与学生进行交流,势必交流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来。我们只有让学生深入体验文本,带领学生走进文心,才能让学生获得有效的交流感受。
一、夯实基础──仿词
仿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从而创造出新意,这是仿写的基础。
1.词性凸现
教材中有的词语富有动态感,给人真实之感,有的词语极富色彩,给人以形象感受,有的韵律十足,细细品味,定能体会到其中的趣味。
课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草原》 第2题:仿写词语(注意加点字)
仿照例题:
①襟飘带舞
②翠流
③一碧千里
(示例:①并驾齐驱 风餐露宿 兵荒马乱 ②垂涎欲滴 青翠欲滴 震耳欲聋 ③一泻千里 一望无际 一望无垠)
2.叠词巧用
在平时学习中,还经常遇到一些富有新意的词语。如有的课文中出现大量的叠词“绿绿的、细细的、弯弯曲曲的”,有的课文中出现“静静地、呆呆地、摇摇摆摆地、叽叽喳喳地”,还有的课文中出现 “雾蒙蒙、浓浓的、热腾腾”等,这些词语中有AAB式、ABB式、AABB式等,它们不仅生动、优美,而且极具感染力,很能体现汉语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特点,这时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拓展训练。
仿写:ABB式:绿油油,慢腾腾,笑嘻嘻,香喷喷,红彤彤,水汪汪……AABB式: 高高兴兴、干干净净、纷纷扬扬、分分秒秒、欢欢喜喜、家家户户、安安静静……
这样的仿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增加语文知识积累,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拓展延伸──仿句
仿句就是对照文章中某些优美句子的句式,仿写出新的句子。仿写前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分析原句的结构,弄清楚原句在修辞、用词、语气等方面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仿写。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盲目照搬是没有效果的。
1.感受生动的修辞
恰当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独特特点,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抓住这一点进行仿写,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如:大家蜂拥了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
(参考:一群人如同无头苍蝇一样乱窜,不知到底该到哪里去。)
分析:例句中的“蜂拥”一词写人像群蜂拥巢似的,把人们当时那种急迫、紧张的状态及心情表现了出来。运用非常生动形象,极具感染力。
仿照例句:春姑娘来了,他提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大地。
(参考:夏姑娘迈着匆匆的步伐走来了,他携着火红的小花篮,把炙热的骄阳撒向大地。秋姑娘迈着清爽的脚步来了,她携着金色的小花篮,把累累的果实撒向大地。冬姑娘迈着寒冷的步伐来了,他携着洁白的小花篮,把美丽的雪花撒向大地。)
修辞让人产生联想,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想象力才能有创新,才能产生新的意象、新的思想,才能写出佳作。仿写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体会准确的词语
有的课文中运用了准确的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讴歌了种群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令人震撼的献身精神。其中“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一段中“猛蹬”一词写得很有深度,写出了年轻羚羊以老羚羊的背作为起跳的基石,而老羚羊则由于力的作用,加速了死亡的进程。老羚羊这种为了种群生存而自我牺牲的精神跃然纸上,“猛”这个词在这儿显得是那么刺眼,让人心中一震,不禁对老羚羊肃然起敬。教师在指导学生仿写时抓住准确的词语来突现特点:
仿写:《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个好读书的人,每当空闲时,拿起一本书,看到入神时,头不住点头,嘴角往上翘,给人一种自我陶醉的感觉………文段中“往上翘,自我陶醉”准确地写出了爸爸读书专注情形,给人真实自然之感。
三、要义概括──仿段
仿段就是学习课文中某段的写作手法,完成自己作文新内容的表达。其难度是高于仿词造句的,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例如看一幅景物、一个场面,听一席话等,要注意思考:原文描写了什么内容?是如何描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把这些问题搞懂了,仿写就容易了。
1.细观察,巧抓点
示例:苏教版六年级《草原》一文,写景中手法独特,写作技巧非常值得学生品味。
“草原的空气清鲜,天空明朗,一碧千里,小丘连绵起伏,羊群、骏马、大牛……”这都是草原的特点。作者有选择的重点写了羊群和小丘独特特点。
学生仿写:秋天的池塘,池水清澈碧绿是特点,点点浮萍是特点。又如春姑娘来了,草地绿意盎然是特点;而秋婆婆来时却把大地扫得一片金黄。
只要仔细观察,多进行比较,就能将景物写得独具特点。
2.重实际,活运用
在学习了写景文章的技巧后,指导学生仿写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注意突出要点。如仿写:《我们的校园》,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校园景物特点。如春天主要抓住学校南侧的小花园里的花和桃树吐绿的特点,花园里的花:白玉兰、石楠、百日红、迎春花在春天各自不同的形态;夏天:葡萄架、葫芦的长势、色彩等;秋天:木瓜树的成熟;冬天:青松,下雪时洁白的美景等。要指导学生集中写出校园中最集中的特点,学生最喜欢、最欣赏的地方。并告诉它们观察时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或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等,同时要采取恰当手法进行表现,写出具有个性的佳作来。
仿写:
学生甲: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操场旁边的小草被春风唤醒了,好像在给我们点头,表示欢迎。在校门口的小花坛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朵,月季花、玉兰花、桃花等等,好像在给我们打招呼……
学生乙:炎热的夏天来临了,我们享受着校园里那座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礼物――葡萄藤编织起来的大凉棚。长长的凉棚像一把碧绿的大伞,遮去太阳带给我们的炎热,带来一片清凉。凉棚下一串串葡萄已经成熟,远远望去,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如果你摘一颗放在嘴里,“哎!”那真是甜得不得了,那种香甜的味道一直甜到你心里……
学生丙:秋天,天气变得凉爽起来,我们学校木瓜园里的木瓜变成金黄色了,这一个个大木瓜还像一个个金色的鸭梨挂在树枝上。课间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在木瓜树下玩耍,我多想咬一口香香的木瓜呀!
……
语文的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语文本身包罗万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多彩的阅读世界能够将学生塑造成为具有灵魂的个体,强调本身的独立性。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必经道路,同时也能够大大地增加他们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对于他们今后做人处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是百科式的教学,极大的阅读积累量必定会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特色化教学
1.提高教师的学品和文品,塑造教师形象。教师在写教案之前,一定要反复读教材、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只有在老师真正理解阅读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老师是教学的指南针,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深受老师的影响。所以说,老师一定要强化个人的阅读意识和能力,提高学品和文品,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对学生进行熏陶,引领他们走进阅读世界。
语文的阅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这里的阅读是灵魂的阅读,也就是说学生要走进名家诗意的灵魂,感受文本诗意的旋律,体会到作者的胸怀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阅读的熏陶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能力,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够提高水平,而不是通过教学就能够实现的,需要的正是一种“熏陶”的力量。比如六年级上册课文《唯一的听众》一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自己体会主人公的情感,而不是直接说明,让他们自己静下心来感受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体会这种发自生命深处的人与人的关怀,感受这种爱。主题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我们阅读文章也正是在感受这种虚无的东西。
3.阅读百家名篇,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阅读百家名篇,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这是实现小学语文特色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的课文,不少都是出自于名家之手,比如《少年闰土》、《跨越百年的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桃花心木》、《草原》等,从客观上讲,这些名家的名作在无形之中为学生的阅读树立起标准化的规范,引导他们走向真善美的人生道路,这些佳作无论是文章的表达方式还是主要内容,或者是表现手法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说在水平上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学生阅读这些名篇佳作,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这对于他们阅读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感悟能力也会随之有很大的提高,这对他们一生的学习都是受益匪浅的。当然了,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相对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个时候可以有目的地引导他们阅读一些长篇的佳作,比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提高阅读水平。
4.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形成阅读积淀。小学语文阅读的特色化教学,还要不断地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各种各样的文章都应该来读一读,不断地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自身的阅读积淀。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
具备了阅读的基本能力,各类的语文杂志,例如《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快乐童话》、《世界儿童》、《课外阅读》等,古今中外的文学类名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阅读。高年级阶段正是情感发育、悟性熏陶的重要时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不断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来说几乎是有利无害的,阅读带给他们的完全是正面的东西。提高阅读能力、拓宽阅读的知识面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健全发展。
5.实行推荐阅读的教学方式,激发阅读热情。
关键词:定位;尊重;信任;关爱
中国有一则古训:“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充分强调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效果的作用。在201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给教师的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建议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构建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语文,是小学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借助代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创造结晶的汉字,春分化雨般地浸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情感世界和感受观念,并最终内化积淀为其精神层面中最为深刻的东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入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希望与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切磋、讨论。
一、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
201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两次强调语文教学的“对话”性,其一“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对话”的教学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的生态课堂,实现教师教育的民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不能再用“家长式”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生,牵着学生鼻子走,束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管理者”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俯下身来,与学生共处一个教学平面上,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真正实行一场“教学的革命”。
2.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应该是学习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情感活动,注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化理解和体验,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而不应该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实践。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课文《草原》的阅读教学时,笔者是这样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同学们,大家可能没有真正领略过北国草原的美丽风光,但是老师相信大家的脑海中都对草原有自己的印象和看法,谁能说一下自己认为草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提问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而且也注重了学生自身的个性化想法,在学生畅谈自己的草原印象,教师进行点评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在师生的互动对话中,阅读教学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与和谐,有利于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创设尊重、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只是分工不同,在教学中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是师生在尊严、地位、人格等方面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引导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教师要理解学生。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行为的先导。所以,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处境,消除师生的心理隔膜。同时要理解学生犯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小学生呢?小学生难免有粗心马虎的时候,在学生犯错误之后,要能以和蔼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纠正,避免过于严厉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2.教师要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也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知识的传授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才会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例如,在诗文阅读教学中,五年级教材中的七律诗《》,因为小学生对于的历史了解得并不是很深入,所以,在进行这首诗的阅读教学时,在向同学们讲解诗文的具体含义之前,应先向学生介绍有关两万五千里的一些历史常识,以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3.教师要信任学生,信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只有师生之间彼此信任,学生才会向教师吐露自己的心声,与教师交流学习中的困难,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信任也代表着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于某一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于一些选读性的课文,笔者大胆地交由学生去自主地学习和讨论,增强了学生学习探究的信心。
4.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该用爱和真情去感染学生,培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融入爱心、微笑和激励,平易近人,增进与学生的友谊,用真挚的心关爱、呵护他们。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收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情感播撒的广泛性,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教师快乐地教,学生愉悦地学,利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阅读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来引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获得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高语文的阅读素养。同时,教师应该明确一点: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循序渐进地培养和建构。
参考文献:
[1]李榜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4-0040-02
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也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遍共识。但是,在新理念、新教法带给课堂教学以活力之外,我们却发现很多语文课堂教学失去了一些本真的东西。课堂教学偏离学科属性,语文味淡了;课堂教学形式丰富了,学生“自由”了;教师注重横向延伸,脱离文本了;教师执行教案很坚决,忽视课堂生成了等。正视这些现实问题,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要直面的课题。
一、戒除虚假繁荣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很多教师意识转变很迅速,在课堂教学中纷纷推出新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合作学习更是搞得轰轰烈烈,不管面对什么问题,教师都会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气氛很热闹。很显然,这样的课堂繁荣景象是虚假的,学生讨论有了,师生互动有了,但学习效果未必呈现正比例增长。这就是典型的“虚假繁荣”。因此,教师要注意追求课堂教学实效性,淡化教学形式,从而提升教学覆盖面和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
在一位教师的公开课中,学习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就设计了一些阅读思考题: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谁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请罪?结果怎么样?学生开始阅读课文,有些学生还着手查找资料。也许是教师感觉课堂气氛不够浓烈,他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教室内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议论纷纷。可仔细观察发现,每个小组只有个别学生在讨论文本问题,很多学生不是说题外话,就是在做小动作。讨论结束后,教师检查讨论情况,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回答这些问题,各个小组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安排学生小组讨论,课堂学习气氛被渲染到位了,但学生并没有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小组讨论变成了个别学生的表演,其他学生成为看客,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就是“假繁荣”。
二、避免放任自流
语文课堂教学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但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对学生不加任何约束的自由学习当然是不可取的,只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混乱。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跟踪引导,要给出具体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要及时矫正学习方向,并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课堂教学情况瞬息万变,学生学习自然也是呈现个性化,教师引导要恰当,其学习效果才会更显著。
在学习《安塞腰鼓》时,一位教师是这样操作的:先让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感受文中的激情和朗读技巧,然后让学生自由模仿朗读,可以自己大声读,也可以读给同桌听。课堂内顿时热闹起来,学生朗读课文的声音很响亮。整整十分钟,教师没有给予学生任何指导。进行朗读展示,教师指名读、小组集体读、全班齐读,连读了四五遍,课堂教学时间早已过半,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也没有给予引导和评价。
教师将半节课的时间都放给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但由于训练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处于自由状态,教师不给任何引领指导,这样的朗读训练有什么收获呢?强调“书读百遍”没有错,但如果将这种机械朗读也看成是一种有效学习,那就是教师的失职了。
三、警惕过度发挥
教师对文本进行解读,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对学生训练进行拓展,这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不管是横向延伸还是纵向拓展,都要有一个限度,如果对学习内容和训练内容进行过度延伸,必定会出现过度解读的嫌疑。小学生认知面较窄,教师要针对教学文本实际,根据学生思维宽度设计教学进程,紧紧抓住文本内容,对学生展开训练,这样才能体现课堂的高效。
教师之所以会出现过度发挥,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关联,想让学生学到更多,这也许是最基本的想法,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在学习《牛郎织女》时,教师由这个神话故事联系到天宫,自然想到玉皇大帝、孙悟空大闹天宫、嫦娥奔月等内容,教师讲得很起劲,学生也听得很热闹。下课了,教师的故事还没有讲完。这样的借题发挥似乎偏离了教学主题,学生虽然喜欢听故事,但这不是故事课,学习主题不明确,学习效果自然就虚无。
四、杜绝教条主义
教师执行教案设计无可厚非,但在执行过程出现了不和谐,当然需要及时调整,这就是课堂生成。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左右逢源,应对自如。新课改有新模式引入,这也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基本特征。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也不管什么样的教学经验,都有一个适合度的问题,在人家成功运用的基础上进行推广,这当然是可以接受的,但教学是动态的个性化的过程,绝对没有哪一种模式是万能的,在具体教学中要借鉴式学习,而不是照搬照抄。
执行教案是教师施教的基本行为,但课堂随机生成,这也是教学的基本特点,教师不可视而不见。如在学习《草原》时,教师先用视频导入,然后让学生读课文进行感知,提出几个感知思考题:课文写了草原什么?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写什么?将你喜欢的描写草原的句子画出来,说说喜欢的原因。教师在检查初读感知情况时,学生回答不是很顺利,耽误了一些时间,轮到最后一个问题,学生说喜欢描写草原的句子的原因,很多学生都想发言,教师却生硬制止,进入下一个环节了。学生学习正处于极佳的状态,教师需要进行进一步激发,怎么可以不顾学生学情生硬转移呢?
新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但随之引发的一些新问题也不容忽视。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但也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学习实践中提升学习主动性。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引入新思想新理念,但优良传统做法也不可摒弃,推陈出新很有必要,继承发展也不可偏颇。现代语文教师要正视现实问题,矫正教学意识,回归语文的本真;制定整改措施,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完善自我,使课堂教学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文 激发兴趣 教学艺术化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仰赖物质的营养,更必须有精神养料的滋润和浇灌。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一种生活,一种过程,一种文化,在这其中唤醒孩子的精神意识。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为立身安命、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基础。在新课程理念这棵大树下,语文教学的空间里也有许多片耀眼并极有价值的绿叶。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者以为我们不妨把孩子们的加法也拿来做一做,变她为一种“创造性的教学艺术”,让我们的孩子们倘徉在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里,接受文化的精神洗礼。
一、语文加法要有“趣”
语文教学应以巧妙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变“喂食”为“觅食”。某君家里养猫多年,结果家养的猫却不吃老鼠。原因是“宠坏了”。我们的教学不也如此?有些老师的确辛苦,急着、忙着“喂”学生。结果“喂”多了,一双双眼睛只盯着端过来的东西,无暇顾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喂”得快了,一张张嘴巴狼吞虎咽,囫囵吞枣,消化不良;“喂”得久了,便有了惰性、依赖性,只会张着嘴巴等;“喂”得腻了,又出现“厌食症”,缺少食欲。
从“喂”,学生很难尝到猎获知识的,很难尝到从实际中捕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更谈不上贯彻新课程理念,培养创新人才。如果教师以巧妙的方式激发学生“觅食”的兴趣,学生将更乐意地学,更自主地学,更创新地学。
有人这样描述冯莉老师:“今天的课以正常性的问候方式导入新课,明天的课她结合课的内容,以讨论的方式引入,而后天呢,她就先带领同学们唱一首歌,以歌的主题内容引发出新的知识……”这一道如此有趣的语文加法,该使学生多么惊叹,多么渴望!学生的求知欲不知不觉中被激发了起来。
教学“卧薪尝胆”一词时,我们完全可以“棋高一着”,利用一幅对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激发了学生去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兴趣,非常有韵味,学生乐于去搜索这方面的资料,在搜索过程中,他们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又一道把旧学、新知置于同一“盘”中的趣味加法,让学生在精彩纷呈的历史长河中漫溯。
二、语文加法要有“情”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情感,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不少。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草原》一课的优美句子,在师与生、生与生的平等对话间,引导孩子们尽情品读、批注草原“景美”一段,寻找自己喜欢的、感受深刻的句子,之后围绕“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一抓手辐射到全段。这里的研读,有的借助已有经验展开想象,有的分享教师的亲身经历,有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有的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语文教学在不同的推进方式下,展示得精彩、丰满而又情意绵绵,师生流连忘返,乐在其中。这样的读读品品,拓展体验,让教师、学生在与作者、文本跨越时空的情感对话间放飞心情,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还有另外的这么一道“加法题”。学生对教师的作文总怀有一种特殊的神秘感。听过老师作文中入情入景的切身体会,加之师生长期共处,所写的事物均为身边共同熟悉的,学生特殊的亲切感便油然而生。如指导《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作文中,我动笔写了《打“龙尾”》一例,学生从我的“下水文”中捕捉到了活动中有趣、精彩的镜头,抽象的题目文字一下子和他们拉近了距离,思路逐渐拓宽开了。如此,对学生的审题、作文及感情的激发均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语文加法要有“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感悟,有所思考和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如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老师可以把画的几串葡萄贴在黑板上,学生们把课文中的四种动物制作成卡通画,贴在相应的位置。师生们开始进入自己的角色了,老师导演似的帮助小演员们更好地表现自己,孩子们认真地读着,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捕捉,努力地去表现自己塑造的“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狐狸”,再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情去表现动物的特点,采用表演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展开。在阵阵读书声中,在句句评价声中,学生们有所感悟,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这样的一道加法题中“悟”出来的。
如教学“抑扬顿挫”一词的含义时,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便讲了学生十分熟悉的音乐中的音阶,如l、2、3……唱出了高低不同的声调,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又如教学《燕子》一课部分词语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柳丝”、“柔柳”,我先让学生查找有关图片资料,感受具体形象,再让学生通过板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色彩、姿态等生动形象。因为渗透,学生心中有所感悟。通过多思、体验,学生形象地理解教材中抽象的语言文字,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水平。
四、语文加法要有“味”
计划要有科学性、严肃性。在计划面前不断的妥协,会让人丧失信心和斗志,会形成松散的工作作风,会养成没有责任感的不良品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师教育计划2022,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音乐教师教育计划1按照学校的安排,我担任了一个年级的音乐课,这对于我来说,是一项新的任务,也是一项新的挑战,有一定的难度。但我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在这学期的音乐课当中,我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和进步。
一、教学分析:
本学期初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其它年级的学生能够遵守纪律,接受理论知识也比初一年级要快,而且声音音域明亮,感情处理能够参考老师的建议,对歌曲的处理更加细腻和丰富,本学期的乐理知识容量较大,难度加深,学习巩固c调、f调的基础上演唱乐谱。主要以练习和巩固知识为主,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老师带领学生找到问题、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体味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音乐课的设置上,分为歌曲、乐理、综合练习、欣赏、器乐学习几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局每课的具体情况进行穿插教学,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某一内容而觉得枯燥和乏味。
二、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音乐课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以及手、脚、脑、口的配合,为了更好的发挥音乐课的这些优势,在学习中,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营造不同的教学氛围。在音乐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通过聆听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启发做出相应的动作。对学生的语言交流、智力发展大有益处。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上的多样化、丰富学审的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修养;
多向其他的专业教师学习,加强操作方法的探索和训练,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音乐文化修养。
2、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把握、控制课堂环境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教师教育计划2一、指导思想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教学计划。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十七个班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执教的十七个班级学生音乐水平这学期明显好转,我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教学工作计划《音乐教学计划》。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2.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2)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3)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3.识读乐谱
(1)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2)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3)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即兴创造
(1)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3)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4)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2)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4.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音乐教师教育计划3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搞好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特制定音乐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教材基本状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已经成型,学生整体乐感较强。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抽象思维潜力的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不仅仅已经摆脱了对外部评价的依靠,逐步依靠内化了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心世界更深入的评价,喜欢尝试着从个性品质、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来描述自我形象,这种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都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加,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较突出,使得一部分学生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而学生正处于勤奋或自卑的心理阶段,发展顺利,就会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潜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学生就会缺乏生活的基本潜力,充满失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本册教材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它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二、学期教学目标:
1、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进一步学习歌曲创作。
2、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潜力。
4、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5、了解苗族、彝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6、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潜力。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上课之前,采用“听一听”“猜一猜”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我将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资料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2、重视实践,培养潜力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艺术实践的最后结果,也要重视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这个过程中的探究与创造,重视过程的教育价值,做到“结果”和“过程”并重。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音乐潜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进行发声练习,坚持不懈,见发声练习中获得的唱法用于各需的演唱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音域。
五、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1、知识与技能:透过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驯鹿》、《冬猎》,让学生感受北国的完美风光,了解月琴、柳琴的基本音色和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用充满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行进特点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透过欣赏和学唱,强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1、知识与技能: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和幽默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阿喽喽》。
2、过程与方法:透过欣赏马头琴独奏乐曲《嘎达梅林》,认识马头琴,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并能熟记乐曲的主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透过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花儿”高亢、明亮的特点。
第三单元《学戏曲》
1、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和欣赏歌曲。
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用心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了解流行于本地区的主要戏曲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透过唱歌、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戏曲文化以及我国主要的戏曲文化艺术,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弘扬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影视音乐》
1、知识与技能:能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透过欣赏,能够对中外影视音乐的好处和作用有初步的了解,能学会演唱歌曲《啊!朋友》。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欣赏乐曲的潜力,注意到乐曲在配合画面时相辅相成的作用,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包括模拟“音效”在内的配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透过唱歌、欣赏和活动,了解影视音乐的一般常识,关注音乐在影视中的表现方式,体会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对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作用。
第五单元《环球采风》
1、知识与技能:透过学唱、欣赏西方乐曲,掌握音乐的情绪,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音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在感知不同风格音乐的基础上,透过多媒体课件,对乐曲所描绘的自然景观进行了解,从而进一步带领学生掌握这些乐曲的音乐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透过学唱和欣赏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从而进一步了解世界多元的音乐文化,树立热爱多元音乐的意识和思想。
第六单元《鲜花献给你》
1、知识与技能:启发学生更加有意识地关注音乐要素(速度、力度、节奏、节拍、旋律、调性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和对欣赏乐曲的感受中。
2、过程与方法:透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并透过各项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潜力、合作潜力,加深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歌曲及欣赏曲目的音乐特点掌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透过对音乐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用心、健康的生活态度,教会学生感恩于生活,用爱心回报社会。
音乐教师教育计划4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经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为了更好的完成音乐课教学任务,实现音乐课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特拟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执教五年级的音乐课,我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歌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自然发挥出来。执教的一个班级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唱歌、听赏和音乐活动。教材在注重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开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册教材共有唱歌课9课,欣赏课10课,音乐活动课4课。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课程安排有利于学生继续保持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使学生们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本学期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
3、加强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的学习力度,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5、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钢琴、碰钟等打击乐器。
六、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音乐教师教育计划5一、教材分析
本册是六年级上册,本册教材的内容都明显的很有深度,首先从欣赏上说,全册共有11课,1、新东北风2、唱支最美的歌3、我可爱的家乡4、祖国印象5、真善美的小世界6、走绛洲7、我跟阿爹拉骆驼8、贺绿汀落水生还记9、乌鸦与狐狸10、踏雪寻梅11、音乐七巧板。
二、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
1、歌唱部分:
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唱歌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轮唱、独唱、小组唱等。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2、基本知识部分:
(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重音符号,真的怎么去唱,注重感情
3、欣赏部分:
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
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现在一般都十多岁了,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换句话讲,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中低段有明显区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在语言方面有所改变,可以一种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对话提问,而且语言中要不时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五、教学措施
(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