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49: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知识博大精深。作为认知起点,语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语文也就理所当然成为小学教育的重点。从基本的字母、音标、汉语拼音至汉字,最后培养出具有扎实汉语基础知识的学生,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如果基础不牢固的后果可想而知,试想在如今计算机快速发展的时代,汉语拼音不好的后果是打字都打不出来。在现今的工作生活中,文件的起草、通知通告、报告等等均离不开语文,那么文章的色彩,行文的流畅,是否能表达出应有的意思是关键,那么涉及到的汉语语法、修辞手法、词语代表的意思等等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影响着我们以后的交流沟通与人生发展。
2小学教育中数学的重要性
人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方方面面均需要运用该知识。通过数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逐渐形成严密谨慎的思维能力,使其逐渐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数学潜能。每个人不同数学潜能的发挥可能决定了以后所从事的工作,从数学家、物理学家等等需要强大数学功底的科学家,至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工程师,乃至我们日常的生活,均离不开数学。他决定着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工作,决定着自己的财政策略等等。从人的发育角度讲,数学也可以培育我们思维方式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智力的发育。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不管以后学习的物理、生物、数学等理科学科的继续学习还是地理等文科性质的继续学习,均需要数学的基本知识,就以地理来说,地理位置的确定,经度、纬度的计算,时区的分割与时间计算等一系列的知识均需要基础数学的支撑。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3小学教育中英语的重要性
作为国际通用的一种官方语言——英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全球快速变成一个地球村,如何解决不同本土语言交流的障碍,选择一种通用的语言是必然的结果。由于历史的影响,英语成为国际官方语言。随着不断的发展,英语成为我们的必修语言。作为一门交际语言,其对于我们今后的作用不言而喻。小学中的英语教育,与我们学习自己的中文大致一样。从最基本的音标开始,逐渐提升至单词,最后掌握一定基本常用的日常语句。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音标的教育,标准的发音,以及使学生掌握基本听的能力。这也是小学英语教育中及其重要的地方,基本的发音对以后的口语、听力都是很重要的。如果基本音标从一刚开始就是错误的,那么在后期的继续教育中会出现极大麻烦,学生自己讲的别人听不懂,别人讲的标准英语他也听不明白。基础英语打牢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对英语的继续学习,掌握这门沟通交流工具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小学教育中科学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证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小学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认识科学,感知科学,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这也就成为后来不断创新的源泉,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为科学提供新的源泉。
5小学教育中品德的重要性
所谓“成才先成德”,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它贯穿于整个人生旅途。当前,有不少家长由于对自己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过分宠爱,忽视了品德教育,致使孩子娇、骄二气严重,有的还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小学教育的时期是孩子各方面尚未形成,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关键时期。抓往这个良好的时机对幼儿进行道德行为的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倘若错过这个机会,使年轻孩子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从小抓起孩子的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小学品德教育中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抵制错误思想、道德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沿着社会主义要求的方向发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教育就是其中的平地,因为平地的坚实,才能有让人仰望惊叹的高楼。人并非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它是不断认知的一个过程,由懵懂无知变为博学多识,小学教育的启蒙性由此可现。近年来,党和政府也大力提高小学教育设施、师资水平,使小学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小学教育也不断深化课改,真正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
①在新的形势下,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必须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②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兴趣广泛、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思想上、政治上都不成熟,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全面发展方针的实现,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对其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增强法纪意识,从而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抵制不健康意识和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我们更要逐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有基本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人民,激发学生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和四化大业而刻苦学习。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设人才,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本领,学才能,从而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的目的。
2、成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①寓教于学,学生在学校主要生活在课堂中,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有教师都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承担责任,通过各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既对学生传授知识,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②这种教育要经常化、生动具体化,坚持正面引导。通过多种多样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教育活动,扩大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品行,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3、塑造青少年完美人格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①人格的塑造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塑造健康的心理品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塑造个体健全的人格,满足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付诸相应的行为,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也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②青少年往往年少气盛,有一定的理想和抱负,但是自身的专业素质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一旦意志不够坚定就容易放弃,或者努力得不到良好的效果,打击青少年的自信心,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加以改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他们的意志品质,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③目前,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再加上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更是给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以青少年为本,健全相关教育体制,丰富教育方法和手段,并且充分利于互联网技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促进新时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是教育如同锻炼身体。想身体好就要加强锻炼,而锻炼需要坚持不懈。我们通常关注教育只是放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而忽略了教育的长期性、持续性。一名优秀的孩子,背后有一位或者几位优秀的家长和教师的长期努力、支持和帮助。家长需要意识到,你不是评委,不是观众,孩子的成长会有家长烙印。所以要想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家长要从己开始,从小事入手,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中影响孩子的成长;要用成长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教育,不是考上了大学就是完成了教育的职责。教育不是“18岁前教育”,而是“80岁教育”的终身教育。
二是对孩子说教不如让孩子去实践。有的家长认为,天天交代、叮嘱就是对孩子教育,把“说”当成“教”,同时对孩子的学习以及成长担心不已,孩子脱离了自己的视线范围就开始不放心。例如,大部分父母都认为孩子缺乏吃苦精神,其实不是孩子没有吃苦精神,而是没有吃苦机会,父母把孩子捧在手里、拴在身边,孩子如何出去历练和成长。此外,家长和孩子缺少沟通,没有走进孩子的心里,总是以自己成长经历来判断、猜测孩子的言行。最终导致的是,家长用自己的绝对权威压制了孩子的个性成长。殊不知,知识最直接的来源是实践,教育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亲自去实践。三是教育最需要耐心。好孩子是家长“熬”出来的,就如粤莱的煲汤,一锅好汤需要慢慢地熬出来。教育也是如此,不可能“速成”。当遇到孩子犯错误时、考试失败时,这时的教育就非常需要耐心。在你觉得孩子“出大事”时记住这几句话:“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天塌不下来“”明天再说”。有些问题换时间、换空间去思考,可以思考出更加成熟的办法,对问题的判断更加准确。静下来谈的话,语气、态度、情绪都稳定了,看问题也更加客观,批评教育更加理性,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更真,并且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欲是指想法、希望、目标,要让孩子对人生永远充满着希望和梦想。欣赏、表扬、鼓励孩子,就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近,就越来越会成为你心中理想的孩子。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校园里挂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高高举起表扬的武器”,这是他的教育哲学。指责、严厉、埋怨只能让你的孩子越来越远离你,家长和教师要学会轻声批评,温和指责。尊重孩子,是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自己成长背后有人在付出,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感谢和回报的意识。
那么,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合作,通过共同的努力把孩子教育得更好?首先,作为合作双方,家、校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通常教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在校出事了,否则教师是不会请家长来学校的。或者说,家长和学校(教师)都有一个错误的思维定式―――认为乖巧听话、成绩优秀的孩子,就不需要家校间的沟通交流了;只有孩子出现问题了才需要家校沟通交流。有的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成绩不理想,考大学的希望渺茫,就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这个思想的错误性在于,认为家校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读书。其实,即使孩子在校成绩不理想,同样也能在社会上打拼出一片天地。因此,家校合作不是针对孩子出了问题,而是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帮助孩子们“飞得更高”。第二,家校合作需要家长、教师间互相尊重。教育有这么一句话:信任能培养信任,爱心能培育爱心。家长对教师、学校、教育的尊重,不只是尊重教师本人,也不是什么爱心善举,而在尊重自己的孩子。教师需要全社会的尊重、认可,从而让教师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尊严,并因教师这个职业而感到自豪。如此,教师才能潜心教书育人,孩子就会得到更好的教育。反过来说,教师尊重家长也是尊重自己的工作,敬畏自己的岗位,尊重自己的价值。倘若教师不去尊重家长,家长又怎么会来配合你的工作呢?第三,家长与学校(教师)的关系是互惠、互利、互通、互敬的。互利―――把学生教得好,是双方共同的期望;互通―――是指信息互通,教师需要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家庭生活习惯等,家长需要通过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与同学相处情况、是否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等;互敬―――就是相互尊敬,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不是谁求谁、谁高于谁的关系。家长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让孩子进入了学校,教育的职责就解脱了,甚至以一个消费者的眼光来评价、要求学校。家长和学校是合伙人,当意见不统一时,可以坐下来商量。家校只有合作、协调、沟通、帮助,才能让孩子朝越来越好的方面发展。因此,只有在一个平等、友善、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其心中才会充满善心、爱心,对未来才会充满希望。第四,家校合作,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上饶市的玉山县、婺源县值得我们学习,它们有一个共同明显的特征,就是非常尊重教育、尊重教师、尊重学校。如果一个地方不重视教育,那么这个地方就难以出优秀人才,这个地方也就难以有什么大的发展。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在社会上、学校里、家庭中营造一个读书的好环境。“水清鱼儿就快乐”,“水”就是学习的环境,“鱼儿”就是我们的孩子,为了“鱼儿”快乐成长,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好、维护好“水”的质量。尊重教育、尊重学校、尊重教师,也就是尊重我们的未来。
捧出来的孩子――霸道
惯出来的孩子――任性
娇出来的孩子――脆弱
打出来的孩子――逆反
骂出来的孩子――胡涂
逼出来的孩子――出格
磨出来的孩子――坚强
苦出来的孩子――懂事
教出来的孩子――传统
闯出来的孩子――勇敢
搏出来的孩子――成功
赞出来的孩子――自信
溺爱出的孩子――依赖
哄出来的孩子――虚伪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教育;情感教育
1“幼儿”教育概述
1.1幼儿年龄界定
我们常常说的儿童时期实际上指的是从刚出生到15岁,儿童期又包含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等。婴儿期是从出生到满一年,这个时期婴儿的意识还不太明显,只会简单地通过哭来告知大人自己的生理需求。而幼儿期是指从1岁到6岁这个年龄段,他们已经有了更多的意识,了解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开始接受教育。而学龄期是从儿童6、7岁到15岁这一年龄段,能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对人生、对未来都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在儿童期中,最容易、最能快速受情感教育影响的就是幼儿期。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还很不健全,容易受自己情绪波动的影响,经过一些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得出,在幼儿期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能促进脑神经的发展,使儿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2幼儿情感教育的内容
1.2.1道德观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用来规范人和事物和谐共生的一种准则,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不管它如何变化必须要遵循对社会、他人有益。在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这个时候他们对事情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他们对善和恶没有明显的区分,思想和行为都易受到父母家人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孔老先生就教导弟子要把“仁、义、礼、智、信”作为待人接物的准则,在现在倡导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道德教育是自古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中处于重要的位置,需要从幼儿阶段抓起,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1.2.2审美观审美是一个人对美孜孜不断追求的精神状态,而当我们看到一件事物时能让我们感官上受到刺激,内心感到愉悦的,才可称为美。当然,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所在的环境、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对美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对美的评价、美的欣赏也不会相同。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处于对这个世界懵懂的状态,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他们眼里所看到的是不分美丑的,因为他们对美的事物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只能依靠父母来培养他们对美的意识。审美是教育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先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认知,才能让他们积极发现美、创造美。1.2.3是非观是非观是指用来辨别对错、明辨事理的一种立场、一种态度。而对于幼儿来说,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应该做的,不分什么对错,这是因为自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用哭泣来和世界交流,用哭泣就可以让父母知道自己的需求,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不知道这是否正确,但却能感受到这样做是有效的。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是非观,是为了更好地开发思维、培养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成长。
2情感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2.1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在3~6岁是培养智力的最好阶段,也正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使得他们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儿童的智力发展也是靠兴趣培养起来的,趣味性是情感教育的特征之一,在幼儿阶段,他们获得知识的来源也都是靠模仿得来的。比如,家长会给他们讲一些童话故事,这些故事是充满趣味性的,最开始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感受故事里所带给他们的新奇和刺激,但他们不会满足于只听故事,故事里的角色所做的事情、说的话都能让他们产生问题,他们的问题会一个接着一个。在这个过程里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
2.2培养幼儿的个性形成
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这个人没有什么特点,让人看一眼就忘了,这也就是在说这个人没有个性、没有存在感。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路子。对于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激起他们内心世界对美的认知,从外部世界对他们造成的影响中来完善他们的人格特质。塑造他们的个性但不是让他们任由自己的性子胡来,而是让他们在情感教育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有特长。也只有不断地接受情感教育才能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积极愉快的情感,才能在某一领域有所突破。
2.3帮助幼儿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意思就是说,婴儿在刚出生时,他们的本性都是善的,还没有受外界环境的熏染,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干净和美好。父母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美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当人们向他们打招呼时他们会回以微笑,父母也会告诉他们怎样和长辈相处,怎样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而这些都是家庭中的情感教育,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父母关系是否和谐都会直接影响孩子日后各方面的发展。也只有家庭和谐,幼儿接受到的情感教育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生活中体会到亲情、友情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帮助。
3家庭教育中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3.1帮助幼儿养成独立的人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显然不适应当今社会,但依然有许多家庭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以至于很多孩子上大学了还需要家长陪着,甚至还有些家长每星期去学校整理孩子的衣物。这些都是因为他们从小就缺乏对孩子的磨练,没有让他们养成独立的好习惯,不懂得照顾自己,不会为父母分担家务。幼儿阶段是记忆东西最快、最迅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家长一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要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不要依赖他人。比如,父母在打扫卫生时,幼儿处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阶段,作为父母在他们提出要亲自尝试时,要及时予以鼓励,在言传身教中教会他们要按时打扫自己的房间。3岁以后,幼儿到了上学的年龄阶段,这个时候就可以告诉他们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当天完成,不要拖拉、不要懒惰,养成独立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还要对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不要溺爱孩子,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但不是放任不管,也有很多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要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而不管这样做是否正确,以至于孩子长大后仍旧依靠父母,把父母当成自己的摇钱树、提款机,这样的家庭教育现状让人堪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为深刻,因此,作为父母应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帮助他们养成独立的人格。
3.2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孩子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未来的社会将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而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开始注重孩子的教育,也有的地方在开始实行先教育父母,教给父母一套培养孩子的教育方式,进而去培养孩子。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是无可替代的,有很多伟人的成功无不来自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要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发现他们擅长的事情,并要给予支持和鼓励。我们所熟知的才女冰心先生和杨绛先生,在文学界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她们之所以能笔耕不辍,成为我国文学史上耀眼的明珠,与她们二位从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冰心先生从小受舅舅杨子敬先生的熏陶,从小就喜欢说读书,读书带给她的快乐是无法言说的,也促成了她后来成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杨绛先生从小受父亲的熏陶,爱上了读书,她曾答父亲:“三日不读书,不好过;一周不读书,一周都白活了。”也正因为父亲对他的影响是她对书籍产生了兴趣,被丈夫钱钟书成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由此可见,家庭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如此的重要,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激发自己的情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3.3提升幼儿道德素质
前苏联著名教育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的话:“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是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的地方,而幸福的父母往往拥有最优秀的子女。”这就是在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子女内心的情感世界。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实际上就是要从小培养他们拥有正确的思维观念,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有辨别是非曲直的态度,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些都是与家庭教育分不开的,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对孩子产生影响。还记得有一个公益广告,画面上显示的是孩子的妈妈为奶奶端了一盆洗脚水给奶奶洗脚,孩子看到了以后也去端了一盆水给自己的妈妈洗。虽说只是一个广告,却让我们看到了家庭中父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因为它能交给孩子更多的道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勤俭节约、帮助他人的优秀品质。家庭中的情感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一生的,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幼儿情感教育融为一体,才能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塑造他们的精神品质,提升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范艳梅.论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J].科教导刊,2014(2).
[2]范菊仙.家庭教育是幼儿发展的关键[J].新课程(教研版),2010(3).
[3]郭慧.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5.
一、安全生产教育的意义
1、安全生产教育可以提高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做好劳动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订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法令,认真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做到人人重视安全,人人懂得安全。
2、安全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使广大职工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作用规律,提高安全技术操作水平,掌握检测技术、控制技术的有关知识,了解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基本要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力安全生产的开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条件的改善。
3、经过对事故的追查分析,有相当数量的事故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属责任事故。由于职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安全知识,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三违造成事故。必须加强对广大职工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工作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宣传教育,来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素质,主要包括提高安全监察管理人员、企业从业人员和安全科技装备人员的安全科技知识、业务水平和安全自律意识,大幅度减少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稳步好转。
二、要做好安全教育,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忌理论空谈,重联系实际。
安全教育就是把安全思想理论和安全技术知识理论、规章制度、现场要求等传授给施工人员,是个学知识、考知识、更新积累安全理论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安全员主动去现场发现安全问题、督促职工改正违规操作、安全示范等。要让现场施工人员养成一种安全生产的习惯。
2、忌眼高手低,练学以致用。
培养安全操作技能是安全教育的重点,必须与安全教育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此,现场说法、案例分析、师带徒等都是很好的培训方式。例如现场施救,如果我们只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培训者缺少实际操作和演练,一旦发生事故,就会手忙脚乱,不得要领,达不到快速抢救生命的目的。另外尽可能的为安全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尽可能的带领职工到现场去实际操作几次,使他们熟知现场内的危险区域设备和该危险的安全防护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等,这是搞好安全工作重要的一环。
3、忌虚夸浮躁,遵循序渐进
安全知识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展而改变;另一方面安全知识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又是偶然的,加上人的生理遗忘规律,就会使得已掌握的安全知识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化、遗忘。因此需运用复训手段,不断的进行巩固性安全教育培训,持续地强化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的应用,更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安全培训和学习去完善自己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将安全培训系统化、制度化,并加强抽查和考核。这方面,国外在进行诸如农机操作手等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中,就采用了每年定期办班培训、现场随机抽验考核的办法,将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化、效益化,彻底根除了虚夸浮躁的形式。我们应该持之以恒的坚持安全教育培训模式,为我省在全国创造一流生产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安全习惯的几点要求
1、培养安全习惯,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的重要过程。一个人的安全习惯,既可在生活中慢慢养成,也可在工作和实践中刻意培养。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安全的习惯,多数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养成的,而诸如带有职业特点的安全的习惯,则多为人们刻意培养出来的。如果你让一位比较优秀的司机用你的车帮你出趟远门,他首先是看一看你车的性能如何。如果你找的是一位驾驶新手,他往往比老手所做的准备更加简单。优秀司机的安全的习惯,就是在长期工作中刻意培养出来的,甚至是工作逼出来的。
2、培养安全的习惯,是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的有效方法。我们常说落实规章贵在自觉,自觉就是一种习惯,是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的有效方法。一旦一种良好的习惯业以形成,远比任何外力所致更富成效。
【关键词】劳动教育 素质教育 劳动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在我国全面走向小康时期,一些独生子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代办,缺乏自理能力,导致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使这些独生子女只会读书,不会劳动,这样就会影响一些人将来的素质问题。于是,笔者认为,小学阶段抓好劳动教育相当重要。劳动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从小培养好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将来才会有所作为。才能加勤劳才等于力量,所以,小学阶段应该把劳动教育作为全面提高一个人的素质的基础。
一、用劳动去激发学生追求
追求是人的个性。然而,个性中的追求并非积极,追求只能在某种欲望中产生。当形成一种没有压抑的喜悦感时,才能激励人去追求,去实践。
劳动确能激发人的喜悦感,培养人的个性。因为,人从劳动中得到启迪,有模仿性劳动到创造性劳动,使追求更进一层。没有追求,何谈创造发明。
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能使学生产生取得劳动成果的喜悦感。喜悦的劳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从而摆脱了青少年个性所表现的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束缚力。学生自我的约制力一旦形成,才能变空虚为追求,变盲目为目标。另一方面,学生一天中从事的读写、记忆、课外活动、业余制作、实验操作、清洁打扫、体育锻炼……使自己感到同学们时时刻刻注视着自己的劳动,这敏感的个性道德评价,似乎通过别人的目光看清自己,从而形成了有力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做到自我认识中的自我肯定后,才能激发他们的愿望,从而去追求尚未实现的美好理想。
二、通过劳动,引导学生去体验劳动的价值
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机器生产代替人力劳动,体力劳动在人们的意识中似乎淡化了,现在许多地区的大片田地荒芜就是例证。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下,使人们的生育观念转变,在一些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哪舍得让孩子干活,这样一来,孩子就不可能懂得要承担家务的责任,不能明白盆中之餐来之不易,更不明白劳动有何价值。日本的教育,规定小学生每周干家务的时间,这不但使儿童明确了劳动的义务,又培养了儿童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而我们的国家有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可有些学校人手不足,没有按要求开设劳技课,又不能安排学生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国家要求每门学科开设实践活动课,一些学校往往没有落实好,还是把实践活动课上成落实知识课。这样,学生就没有机会参加那些五花八门的劳动,试问怎能去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兴趣?学生怎么会在劳动中去思考、创造,也就体会不到在劳动中所取得的快乐,在劳动中体会不到人生的价值。
劳动不但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体质,也能帮助人提高对美的欣赏力。比如,让学生去学种菜:这要经过挖地、做菜畦、播种、施肥、治虫、锄草等工序。做菜畦简单吗?不!对于没有劳动过的学生不那么容易。做成的菜畦,有的会是弯曲不平整的“S”型,有的是两棱修直的长方形等不同的形状。但当他们完工,欣赏自己的杰作时,心里一定会产生一种美的享受,收获的是快乐与满足,以及对劳动价值的品味。
只有让青少年亲自参加劳动,尝尝汗湿、腰酸、手疼的滋味,才能觉得劳动的辛苦,懂得劳动的分量,才能理解农民为城市居民提供粮食、蔬菜或者农副产品,工人为社会提供日用品,输送水电是为了什么,才会真正明白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劳累,是为了人们的幸福,是在为社会创造财富。更能激发对那些好逸懒做、不劳而获、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人的厌恶感,做到加倍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
三、在劳动中培养人的素质
所谓素质可视为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个性四个维度。对人的素质培养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劳动去培养人的素质更不可忽视。就拿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来说吧,部分学生损坏公物肆无忌惮,随地扔果壳、纸屑,对吐痰习以为常,打骂同学,欺侮弱小,反自以为光彩,明里吸烟,暗里赌博,粗话脏话成为不少学生的口头语,诸如此类,均表现出了学生道德、思想、政治和知识修养的低下,情感意志的脆弱和性格的变态。
分析其原因,在于学校的教育忽视了引导学生把精力用于进行热情的高尚活动和劳动之中去,没有使学生找到那热情而高尚的活动和劳动空间。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种种道德紊乱状态。
应创造一个怎样的环境,让学生去陶冶情操呢?笔者认为,学校需争取一个以劳动教育为基础,不同形式的能吸引学生的基地。诸如,养殖、栽培、养花、编织、雕刻、书法、美术、编写、宣传、体育等。把学生从“为生存而斗争”引到趣味性、知识性、技巧性、实用性的高尚而又文明的环境中去。
劳动给人以聪明才智,劳动陶冶人的情操,劳动锻炼人的意志,劳动创造财富,要让小学生在劳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接受。当学生在一次次劳动中大显身手时,那就是他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这样,学生不至于在“为生存而斗争”的环境里“拼搏”,不至于成为性格偏激、铁石心肠的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力量未能用高尚的活动发挥出来,他的精力未能通过人的高尚的活动发挥出来,这正是儿童和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之一。”可见,创造一个高尚活动的环境加强劳动教育,是多么重要。
总之,人的素质要在劳动中培养,劳动对树立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特别重要。劳动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学习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桂生等.教育理论的性质与研究取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少华.农村教育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家庭教育 父性教育
1.父性教育的概念
所谓父性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或者通俗地说,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类似的概念,则“父爱教育”,“父职教育”等。但我认为,用“父性教育”应该更准确一些。父性,代表了父亲这一角色的全部人格与特性。实施父性教育的前提,是父亲们自己先教育自己。所以,更广义的父性教育,也包括对父亲们自己的教育。
2.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现状
2.1 母亲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要部分。
由于中国的父母受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及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等方面的影响,男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应酬越来越多,教育子女的重担基本落在了女人肩上。据《人民日报》报道,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一些正在读小学的孩子总是埋怨父亲从来没有或者很少在放学的时候接自己。
2.2 父性教育的缺失导致更多的儿童问题产生。
现今,越来越多的孩子长期在父亲缺席的家庭中度过其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对单亲家庭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儿童问题与父性教育的缺失有关。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抽样调查,发现夫妻离婚后85%的孩子是由女方抚养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谈到,在少年犯罪者中,认为父母关系不好的占34.89%,而对照组的普通孩子中只占9.9%。06年曾经震惊杭州的“萧山杀人分尸案”就是一个家庭教育失败的例子。主谋陈娟从小遭遇父母离异,后来基本跟母亲生活在一起,可是母亲也同样忙于工作。曾经开朗、活拨的女孩变成了杀人犯。可见父性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的性情大变,最后因为一点小矛盾就杀人,酿成大错,毁掉几个家庭的幸福。
没有父性教育,母性教育较难支撑,而且较容易变得偏激狭隘。单独的母性教育,就像跷跷板没有另一面的重量,难以达到平衡。可惜,我们现今的家庭教育,基本就是母亲一个人站在跷跷板上,唯有母亲这一侧在费心思、在用功,而跷跷板的另一侧则空空如也。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国有许许多多的家庭教育不成功、孩子不健全、家庭不幸福的一个重要原因。
3.父性教育缺失的原因
3.1 父亲错误的教育观念。
在现今的中国,很多父亲认为教育子女是母亲的事,而父亲自己的责任不在此。有些父亲甚至认为花多些钱将子女送进名校,给孩子请名师辅导,进培训班等让孩子受良好的教育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其实这样看来,父亲是将自己的责任推卸掉了。
3.2 父亲不当的教育方式。
有些父亲,在家庭中过于严厉,过于严肃,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格,不仅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使孩子对其敬而远之。不敢接近,不敢沟通,这样就适得其反了。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使孩子与父亲之间产生更大的距离。一个13岁的孩子强强伙同他人将亲生父亲活活杀死,强强的父亲总是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打骂,使强强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长期的家庭暴力使强强变的凶暴、易于冲动、控制力差、胆大妄为与不计后果,可见父亲的教育方式很重要。
当然父亲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太过宽松,同样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不管怎样,教育孩子要宽严适度,刚柔并济才会达到效果。
4.父性教育的重要性
4.1 父性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中之重。
首先,父亲会给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通常父亲都会是坚强的,父亲是山,他能支撑孩子的信念,使孩子变得刚强。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亲总会鼓励孩子勇敢的面对它,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孩子们最佩服父亲的不低头、不服输、不流泪的精神。父亲乐观的生活态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其次,父亲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男性天生就喜欢探索,喜欢新奇的事物。在与孩子一起的时候,父亲总会带着孩子一起进行探索。他们会将玩具拆开,在组装,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这时母亲总觉得他们在捣乱,还会伴有训斥。父亲会带孩子弄一些“恶作剧”,而母亲则禁止孩子的这种行为,父亲有时会带孩子弄“大恶作剧”,这样孩子会更加喜欢探索,并且好奇心会增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是在他们父亲的启发下联想、思考所取得的成果。父亲会培养孩子大胆的思考,大胆的实现,充分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再次,父亲会带动孩子身体及整体素质的发展。一般与父亲常接触的孩子更容易亲近大自然,父亲常会带孩子玩,如爬山,打球,玩沙子,和泥巴等。当孩子正处于成长时期,这样做会促进他们的骨骼发展,身体发展。而母亲则不会带孩子们做这些认为比较危险的活动。
4.2 父性教育是母性教育不能取代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是不同的。男性勇于冒险、富于智慧、大度、坚定、勇武和暴躁,而女性则稳重、温柔、服从、忍耐、易焦虑和自卑。从这里能看出男性和女性的教育功能是不能互相取代的。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体育在素质教育中举足轻重。实施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体育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对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关键词 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全面提升公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强的下一代人,以成为每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我国教育过程中由重知识转向重能力再到重素质。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新形势对教育在培养和塑造我国21世纪的高素质新型人才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和身体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切实加强学生体育教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要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发展,就不应忽视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体育教育能促进人的心灵,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生活,为他们能够充实地、快乐地拥有自己的人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内容及其特点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
二、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点上的作用尤其明显,学校体育鉴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健康体质
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二)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以个性化教育为基础的。基础教育中的体育,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富有挑战性的魅力,最适宜生命力旺盛与好动的青少年的兴趣。在体育运动中,对侧重于实力而对抗性十足的跑、跳、投等,总能激励学生竞争的渴望,最大可能发挥出他们的能力。体育实践又有宽阔的容纳空间,对不同动机,不同能力,不同年龄的青少年都具适应性,他们可以参与其中体验、观赏。都能找到适宜自己的角色和地位而受益。通过大量的对体育的参与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身体健康,树立起自信、勇敢的人生态度,从而使他们敢于接受挑战,勇于竞争,使他们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从而促使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三)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有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增长。许多学生心理品质方面都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的能力,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都相对比较薄弱。体育教育以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学科特点,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有促进作用。
体育运动有很多是要以团队形式参与的。如球赛、团体操、拔河赛等,每一个队员都置身于一个集体之中,团队协作、相互帮助。团队荣我荣,团队耻我耻,从而培养他们为集体而奉献的品质,一次次的亲身经历与领悟,他们的心胸越来越开阔,有助于他们融合于社会、适应挑战。
(四)对德、智、美有促进作用
学校体育运动还能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调剂精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有助于提高学习。体育竞赛中千变万化的、瞬间即变的特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思维分析,进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三、、结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把德、智、体、美等有机地融合在教育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通过对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阐述,使我们懂得,学校教育必须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体育教学工作,使诸多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快乐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裴红胜.素质教育视阈下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2]杨晓明.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素质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01).
近几年来,少儿舞蹈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这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也体现了舞蹈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其学科的教育相比较,少儿舞蹈教育更是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儿童与青少年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笔者作为一名群众文化舞蹈专业的辅导干部,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在下文中笔者也将对多年的少儿舞蹈教学点滴作一浅谈。
一、少儿舞蹈教育可促进少儿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晓邦说:“艺术以他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情感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少儿舞蹈教育训练从生理上可以促进少儿的骨骼发育、提高少儿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首先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者,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一般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I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此,少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再者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少儿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儿童的意志,增强了儿童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最后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儿童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二、基础训练是培养和开发学生肢体语言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基础训练就是严格的基本功训练,首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要解决和克服学生的自然形态,视学舞蹈的少儿,身体缺少“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表现为松懈、呆板、僵硬、不协调,因此。就必须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使他们克服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掌握正确的形态;训练其肢体的柔韧度,形成其各部肌肉的紧张、松弛的控制能力和各关节的柔韧力量:培养其音乐感和伴随音乐灵活、自如地运用手、眼、身、步四种动作的风格韵律。
三、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笔者认为首先是民族舞蹈的培养和训练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在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民间舞是伴随着群众的生活与风俗信仰,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和理想愿望。例如,东北秧歌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俗特点。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特点,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与舞蹈特点是一致的,既有火爆热烈的特点,又有欢快俏皮风趣和优美抒情的特点。东北秧歌很能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及掌握动作的分寸,体现放与收、动与静、强与若鲜明对比的能力。再如,蒙古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以集体舞、三人舞、双人舞、独舞等不同形式来表现。我自己在学习蒙古族舞蹈前先去了解了蒙古族舞蹈的特点。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表达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在学习时。动作做到位后再去找感觉,比如步法的训练:膝部的屈伸保持身体的平稳,让动作流畅自如,学生还必须合理运用呼吸,找到蒙古舞蹈的感觉,才能表演,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在表演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眼睛里能够看到茫茫草原,牛羊成群。心里有了,表演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观众也会被感染。
综上所述,了解了少儿舞蹈的重要性,那么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情感、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可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在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应发挥好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接班人具有的独特优势。
一、教育理论的基本特性
教育理论的实质是通过一些教育的发展的概念、教育的主观判断或者是对教育的各种命题,通过运用一定的推理以及各种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相对比较系统性的概括。教育理论具有这样三个基本的特征点:
第一,教育理论是由教育概念、教育想法一些对教育理论的命题以及推理构成的。因为任何教育理论都是通过概念、主观的想法或判断等基本的思想方法来组成的,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教育概念、教育想法,只是对教育方法笼统概括,即使是正规的,那也不是教育理论,而只是对教育出现的现象的各类看法。
第二,教育理论是对教育本质或教育课堂的大体的概括。教育理论在实质上超越于课堂上实际的状况与现实的,尽管它在形式上是一种概括的体系,但是它在内容上是一书面的形式来叙述教育实践和经验的,而不是对教育实践和现象的直接看法,而是间接的书面的抽象的大体的反映。
第三,教育理论具有整体性,连贯性。单个的教育概念或教育想法,不会通过一定的思想上的逻辑形式,不能形成一定的整体性、连贯性,也不能形成教育理论,即使它是对教育实践与教育实施的系统性的反应,那也许只是一种通过四面八方组织的一些各种教育的想法或教育的概括。
二、教育理论中应注意到的问题
首先,教育理论对于我们教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这样才会投入十分的精力去设想教育理论的方方面面。如今,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要了,教育理论对于教师来讲是教育实践的发展也是对课堂教育质量的保证。意识教育理论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人的主观是意识想法得到了重视,行动上才会得到相应付出,人们的行动往往会受思想上的支配,只有思想上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行动上才会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
其次,教师对于教育理论要做好设想,对于课堂实践的内容进行各方面的设想,这样,教师想要传授的知识才会相对顺利的让学生接受。设想教育理论的时候在注意把课堂上能发生的各种状况都要想到,并将其在书面上作好记录,以备不时之须。例如,教师应该做到的是把备课内容背得滚瓜乱熟,这样在课堂上才有可能更深层次的发挥,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讲一些别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填充学生们的知识面。课堂上,学生们往往会针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与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准备教案,这也体现出了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将教育理论记录在书面上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把教育理论记录下来对任课教师来讲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三、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作用
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体现,是对教育理论的反应,教育理论的好坏可以通过教育实践来反应出来,所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二者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生相依的。在现在的教育观念看来,教育理论不仅仅是古板的课堂教育了,而是向着创新课堂的发展,这样看来教育理论的好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有创新课堂的形成,学生们新型课堂的成立,教育的方方面面教育理论都占着非常大的比重。教育理论对于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也是不明而喻的,只有把教育理论做好了才可以更好的实现教育实践,因为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系统性的体现,把教育理论的条条框框都想到,教育实践也会进行的相对顺利一些,教育实践就是教育理论实施的舞台,只有把舞台组建的金碧辉煌,才会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让课堂上的45分钟得到充分的利用,教育理论就是组建舞台的材料,只有充分的利用这些材料,舞台才会被装饰的气势宏伟,学生们才会在这样的气氛与环境中目不转睛的盯着教师表演的内容,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单纯的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都是不完整的,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需要有效的结合才能完成育人重任。用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聊天,了解他们在家庭中常采用的教育方法,以及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经常交流沟通。长期以来,农村很多家长一直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抱怨学校、埋怨老师,甚至还形成一定的社会呼应。事实上,在人生的三大驿站――“家庭、学校、社会”中,学校教育具有时段性,而家庭教育是终身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前奏,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的很多习惯、性格、品行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上学之前的家庭影响中形成了。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格形成阶段,是在于早期的家庭教育,而这一点是学校任何教育都无法给予的。由于家庭环境、结构、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孩子性格、品行的多样性。 学校对家庭教育重“标”不重“本”。更未听到、见到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性家庭的指导活动。如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二、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隔代监护教育现象增多。由于“隔代教育”日趋突出,引发孩子学习、思想道德滑坡现象;心理健康、人格发展障碍。首先,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农村学生学前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家长要注意形象,做孩子的榜样。有些家长错认为孩子成绩很好,便自信大局已定,遂出门打工,孰不知,在小学阶段,孩子可塑性是非常大的,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们精心的呵护。其次,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等教育意义重大,有助于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实际上,一种技巧、一种方法是不可能保证家庭教育“长治久安”的。家庭学习氛围的形成,亲子沟通的畅达,家庭环境的优化,才是根本之道,要长期地默默耕耘,而不能企求一时半日的速战神功。第三,家庭教育及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和缺点,能很好的弥补学校大班教育的不足。教师与家长以纸条、卡片的形式了解孩子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定期或不定期沟通,反馈学生的各种信息,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指导相应的教育方法,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很多农村孩子的家长对孩子整日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认为全部教育交给老师,不懂家庭教育是何等重要,有时甚至比学校老师的教育更有力度、效果。第四,家庭教育有很好的感染力,家长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很好的影响孩子自主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乃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果我们对孩子疏于管理、教育,则明天我们将第一个品尝由此酿成的不良后果。孩子有出息,能健康成长,是我们的骄傲、自豪。这之间,孰轻孰重,要让我们做家长的多多掂量。希望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来改变农村的旧面貌。家长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素质。第五,同时农村教育赶不上城市教育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师资力量不足;二是学校条件较差,比不上城里学校的条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家长与城里家长们存在差距,许多家长认为:子女能否成才,是命中注定,先天遗传。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家长们这种愚昧落后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家长的素质才是决定孩子成人、成才的最关键因素。
三、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
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强大的育人功能。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不但真实感人,而且可信易学。可以利用家长交流会的方式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并且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介绍一些有效的做法,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与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对各种情况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推荐优秀的教育书籍,并多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书,让孩子有自己学习的空间。随着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家庭教育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
四、结语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缺一不可,只要合理调整,才能保证教育的成功。只要我们做好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共同努力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扬长补短,还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联,2006(6).
[2]周敏.新课改中的家庭教育[J].科技信息,2008(21).
[3]吴佳玮.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应对方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9).
[4]孟繁晓.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5):149.
摘 要:我是一名初中班主任,在二十五年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分享。真心期盼,我的教学思想和方式方法能够为更多的家长所借鉴和采纳,在孩子们未来的成长中给他们一些本质上的帮助。
关键词:家庭教育 初中阶段 方式方法 重要性
1.良好的家庭教育态度是孩子远航的思想基石和前进动力。作为家长,每个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更值得尊重。在这种成才心切的感情的驱使下,很多家长整天板着脸,给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诸多要求,不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空间,更不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有些家长对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轻则怒目相向,重则体罚加身。至于态度强硬、言语苛刻,更是司空见惯。孩子们每天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身心受到严重挫伤,自尊心也不同程度的受到打击。每天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其结果是:思想压力越大,学习成绩越不理想。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好好一个孩子,就被家长的重压给毁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在现实教学中,常常遇见的案例。让人心生惋惜。针对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我的建议是:请家长们彻底改变自己的思想模式和教育态度。因为每个有正常思想的孩子,只要他能考到100分,他绝对不会想考99分。所以,请家长们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首先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每天不要喋喋不休,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教育改革都提出减负了,你们的思想怎么就不能相应的做一下调整和转变呢?第二,要改变自己对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的态度,不要板着一副臭脸对孩子严加苛责。您要知道我们也曾经从孩子时代过来,哪个孩子不愿意听赞美的话和理解的话呢 ?最后,要不吝赞美和鼓励自己的孩子,让他有健康乐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他身心愉悦的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当中,我们常说赏识教育,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即是这个道理。
2.合理的学习方法是事半功倍的重要保证。很多家长只是注重为孩子报这样那样的补习班,期望通过补课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于是乎大家可以看到在双休日家长们带着孩子背着书包争先恐后的奔赴各种课后补习班,不辞辛苦的在那里耐心守候,翘首期盼,巴不得自己进去课堂帮孩子多学点、多记点,其情可悯。在这里,我要告诉心急的家长们:只要您的孩子上课时间在老师讲解新知识点的时候能够认真听讲,掌握课上所学的内容,在课堂剩余联系时间和课堂作业及家庭作业的环节保证独立思考完成相关学习内容,在考试中想考个理想成绩是轻而易举的。真的没必要在花那么多额外的钱去补习班。不仅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更剥夺了孩子们可怜的休息娱乐时间,真是得不偿失。所以,我劝各位望子成才心切的家长,改变一下您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告诉孩子好好抓住课上宝贵的45分钟,只要他认真听老师讲课了,掌握了知识的要领,课后加以复习和巩固,考试是完全可以拿到理想成绩的。
3.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团结合作,和谐共处在未来成长路上的重要性。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着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太多的领域需要优秀的人才的加盟合作。每位精英人才的智慧的综合将会转化为社会发展的生产动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发展。然而,现实是,太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过分宠溺,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为他做什么都是应该应分的,心里没有感恩的概念,不理解别人的付出是需要回报的,至少是要懂得轻重的。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让我们心寒的一幕:很多孩子冷漠而自私,对亲人的付出不但没有学会感恩,相反还有很多孩子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更有甚者,由于家人迫于维持生计,有些冷落了他们,很多孩子就变得很叛逆,发展为不良少年。一幕幕反面教材让我们不寒而栗,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但是亲爱的家长们,你们是否想过如果您从自身做起,多一些对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多几分赞美与包容,多与您身边的人和谐共处,用您亲身的成长和生活经历为孩子做样板,您这样的身体力行是不是要比空洞的说教会好很多很多?!
4.要抓好孩子们的品德教育。我们常说“德才兼备”在这里,“德”放在第一位,说明在教育领域里,德育是第一重要的。“德”是品质、是思想、是抱负、是担当、是责任。无论历史发展到那一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要靠有理想有担当有远大抱负的人的共同努力,团结奋斗,和谐共存。今天的花朵就是明天的栋梁。纵观世界每个高度发达文明国度的国民的道德水准都是相当高的。换言之,一个国家道德水准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我们想要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首先请家长们从抓好家庭教育的品德教育开始,让孩子有优秀的思想,真诚的品质,乐于助人的精神,懂得感恩的心态还有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让他们从少年时代就明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懂得只有用自己今天的努力换取明天祖国的强大,不受外国侵略势力的的道理,激发孩子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唤醒他们思想沉睡的角落,抖擞精神,努力学习,激流勇进,才能保证孩子们未来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生机蓬勃!
5.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举足轻重的教育环节,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对孩子未来的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人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基于此,我郑重地请各位家长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不当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多一些温馨,多一些理解,多几分包容。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贴包容的处事方式,渊博厚重的知识内涵为自己的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标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走上健康乐观的成长之路,给孩子一个美好而光明的未来。
作者简介:
王映红,男,汉族。吉林省舒兰市第二十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