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汉语听力

汉语听力

时间:2023-05-30 09:49: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汉语听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汉语听力

第1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汉语听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8-0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加强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在当地通过汉语的普及使少数民族“走出去”发展。加强汉语听力训练对于提升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开拓求职渠道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当前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听力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在少数民族小学听力训练中,少数民族学生们也存在着和我们学习汉语一样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由于与汉族人交流不多,教师的教学手法落后,传统教学手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堂课下来几乎都是教师的说教,学生只能被动的去听课。有些教师本身汉语就不好,他们为了不误导学生,在听力课堂上就反复的播放汉语听力录音。单调乏味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对听力学习极为反感。往往造成讲台下面学生听课不在状态,甚至酣然入睡的情况发生。

汉语听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汉语听力的学习不是学生们在一朝一夕之间能完成的。由于汉语听力的特殊性,教师的教学努力不是很快就有回报的。这样容易造成教师对汉语听力的教学信心不足,学生在学习中因为没有成就感而失去对汉语听力学习的兴趣。结合文章所涉及到的汉语听力教学中的问题,笔者对其解决办法作一简单探讨。

二、解决少数民族汉语听力教学问题的方法

1、加强教师人才的引进

制约少数民族汉语听力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地区师资力量的缺乏,政府部门要做好对内地师范生的招聘工作,给予愿意服务西部教师一定的资助。政府工作人员要亲自组织招聘团队深入内地高校对学生介绍当地的异域风情,让高校毕业生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缺少师资力量及孩子们对知识迫切渴望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的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踊跃投入到支援西部教育的洪流中去。

2、改进汉语听力教学手法

汉语听力水平的高低对少数民族小学生将来人生的发展影响巨大。这点已经成为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共识。基于这点认识,汉语听力在少数民族教学中的地位慢慢得到提升,汉语听力的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教学:不让学生看听力原文,给学生反复的听录音,先整篇听,然后一句一句的听,让学生每听一句就写下来一句,不会的汉语词语跳过,写完之后对照听力原文,圈出自己听错的地方,再反复的重点听。之后对生词和听力原文进行背诵。小组成员可以结合听力问题相互提问,被提问者根据对听力背诵后的理解自己组织汉语语言回答。如果听力是对话类的文章,小组成员间就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听力进行汉语对话。这样,每个人都有听和说的机会,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的用汉语进行表达,创造了汉语学习的良好氛围。

针对汉语的发音问题,教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小学生汉语听力课文简单短小,并且多交际用语的特点。教师应当根据汉语课文的这个特点制定教学方法。例如:在合作学习小组的实践中,教师应当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化预习,探讨听力课文内容,将各小组经过讨论后还未解决的问题汇总起来交给老师,老师进行针对性讲解。然后为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以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先反复朗读汉语课文,再分配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理解和领会汉语语言的魅力,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点评各小组的发音、运用语句的灵活程度还有小组成员的配合情况。

3、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受到汉语魅力的感召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教师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程的制作让学生领会到汉语诗词歌赋的语言魅力,结合李白《望庐山瀑布》的讲解,在朗读声中遨游庐山,在视频中被庐山瀑布的美景所震撼,汉语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并不只是表现在汉语的发音方面,还表现在汉字的书法艺术上。艺术的美是共通的,虽然少数民族小学生对汉语文化了解不多,但是当他们看到汉字书法时,相信他们也会产生追求美的冲动。这样,教师通过对他们展现汉语多方面的魅力,就会激发起学生们对汉语的向往之情,从而自发的学习汉语听力。

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听力训练非一日之功所能完成,教师们要做好长期的训练准备。目前除了母语文和音乐外,其他课程都用汉语授课,所以老师们不要害怕学生不理解,一般的课堂用语都用汉语说。这样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慢慢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鉴于汉语听力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巨大作用,教师们需要以身作则,加强汉语文化的修养,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汉语听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汉语听力教学;输入假说;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几个时期的发展,现在已经相当繁荣。但是听力教学依然是难点,80%的学生认为在阅读、口语、听力等课程中听力最难,但同时,听力课的出勤率却是最低的,这说明我们的听力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留学生汉语水平提高的因素的分析,并运用克拉伸的“输入假说”对汉语听力教学进行一些改进,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影响留学生汉语听力水平提高的因素

1、信心不足。由于汉语本身的复杂性和其与西方语言的差异性,导致留学生一开始就对汉语学习产生恐惧感,因此,留学生在初次学习汉语尤其是听力时,便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而随着听力理解内容的增多,加之学生心里紧张,听不懂的想象越来越严重,有的甚至失去汉语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学好语言的基础,学生既没兴趣又没信心,汉语水平很难再有提高。

2、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发音差异。汉语和西方语言在发音上有很大的区别,这成为影响学生汉语听力学习的因素之一。有的留学生三声和四声分辨能力差,并且口语中始终带有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常常误听。

3、词汇量掌握不足。汉字多为形声字,且多音字、同音字等非常多,这给留学生汉语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尤其是听力学习。常常有学生反应能看懂却听不懂,就是这个原因。这就需要学生要掌握丰富的词汇。

4、文化差异。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学生由于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常理解有误,听不准确。比如《汉语听力教程》第二册第二课中的泛听练习:《中国简介》,要求学生写出听力中的数字,这道题看似简单,但如果对中国国情不了解,很难写出全部数字。

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输入假说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中最有影响的学习理论之一,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 Krashen)根据自己大约10年的研究成果提出的。这一假说由五个相互连接的“假说”组成:

1、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说。克拉申认为成年人是通过两种不同而又独立的方式学会第二语言的,一种是潜意识习得;另一种是有意识学习。前者像儿童学习母语一样,注重的是内容和效果;后者是指有意识地学习语法规则,这种有意识的学习只能增加语言知识。

2、监控假说。该假说与“习得――学习假说”密切相关,习得与学习的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在头脑中起监控语言的作用。监控是指说话者对自己所说的语言进行检查和控制,也就是利用有意识的学习得到的语言规则或知识对所说的语言进行正误检查和修改。

3、自然顺序假说。克拉申认为,无论儿童或成人,学习母语还是第二语言,不管他们的文化背景多么不同,都按照一种可预测的顺序习得语法结构。即有些语法结构习得较早,有些语法结构习得较晚,他们都有几乎相同的习得语法规则的顺序。

4、输入假说。克拉申指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第一,可理解性。第二,既有趣,又有关联。第三,要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第四,非语法程序的安排。克拉申认为,输入假说要求输入必须含有i+1才有利于语言获得。其中,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1表示稍稍高出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大量接触i+1的语言材料,学习者便会在理解信息的同时,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习得新的语言知识。

5、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注意到,输入的语言信息并不总是被学习者吸收,因为情感因素起着过滤输入的作用。

根据克拉申的假说,我们在汉语听力教学中一方面应区分学习与习得,并指导学生运用监控假说,对所学语言进行修正,同时按照自然顺序假说进行常规教学和拓展练习;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在给学生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同时,重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多鼓励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减少焦虑,让他们的情感过滤始终保持在最低限度,而使输入的语言材料易于吸收。

三、 提高初级汉语听力水平的方法

1、明确教学训练目标,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听力教学的训练目标,一般可分为三类:交流类、信息获取类、欣赏类。

交流类的训练比较简单,只要学生能够准确地听清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即可。信息获取类的题目主要涉及一些新闻报道、综述、天气预报、节目预告、科普节目等,主要来电视、电影或广播,特点是节目稿非常正规,使用非常书面的语言。欣赏类。这类题目很难,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电影对白,还有一些采访以及对话内容比较多的新闻报道。

根据训练目标,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首先,教师应创设一定的听说环境,准备适合的听力材料。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准备合适的材料,同时还要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其次,学生的听力练习要做到有恒、有序、有量。不怕听错、不怕说错、不断苦练。特别是成年人,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听辨能力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听错、说错,不敢张口练习。然而,语言是一种习惯,没有反复的操练和实践难以产生熟练的技巧。

2、正确使用策略,提高听力能力。

(1)抓关键词,把握重点信息。听力材料各种信息的价值并非相同,抓住关键词,有重点的聆听,学生可以在听之前根据题目答案,猜测关键词;在听力进行时,记录关键词和重点信息。这样,在答题时便可轻而易举。

(2)根据克拉申的监控假说随时进行自我监控。这种自我监控一方面要贯穿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全过程,通过全面提高语言能力,进而提高听力理解水平。另一方面,听者要在听的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聆听行为。

(3)在听力过程中,如果遇到听不清楚的情况,可以根据语义场原理或者上下文的含义或语法关系确定一个词的发音。对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听者,从前文或者选项猜测听不清楚的词语。

3、根据i+1原理和情感过滤假说,全面提高学生听的能力。i+1原理即要给学生大于其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因此,我们就要扩大学生听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在课堂听力训练时,精听和范听结合,保证听力范围的扩大和背景知识的积累。同时,也不可忽视课外的听力训练。

另外,我们要帮助学生减少焦虑,降低情感过滤的限度,激发学习兴趣,变要听为乐听,达到会听。一方面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汉语氛围。另一方面,对比较陈旧、乏味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删改;除此之外,针对留学生汉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补充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听力材料,如歌曲、新闻、电影、动画等供留学生学习训练。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探索和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调动,焦虑就会减少,提高自信心。

综上,尽管目前汉语听力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汉语听力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正如刘颂浩先生(2001)指出的“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听力教学研究取得的进步与对外汉语教学飞速发展的形势是不相适应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所以,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我们应更努力,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四川;成都;610000)

参考文献:

[1] 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第3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听力课程;辅助教学资源;公益广告

根据教育部网站的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来华留学生的总人数已达到39万余人,分布在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目前,在高等院校中,留学生(长期进修)的汉语课程设置基本分为综合课和单项技能训练课。综合课是承担语言教学任务的主要课型,是必修课。后者包括口语课、听力课、汉字课等课型,这些课程是单项技能的强化训练,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是综合课无法取代的。其中尤以口语和听力为重,也是留学生的必修课。

一、听力课的现状

在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听是排在首位的,也必须排在首位。因为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首先要听,“听”是信息输入的一个过程,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大脑的分析判断,然后才进行信息输出,也就是“说”。如果在第一步“听”的问题上出现了错误,那么就无法进行第二步信息的输出,即使是“说”了,也一定是所答非所问,并不能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虽然听力课是如此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听力课却始终不能尽如人意。学生们往往会感到听力课无法真正帮助他们提高听力水平,走出教室以后还是听不懂中国人说话,看不懂中国电视。因此对听力课的重视程度很低,认为是可上可不上的。即使是上听力课,也有一些人会觉得听力课很无聊,在听录音的过程中昏昏欲睡,使得课堂气氛沉闷,进而逐渐丧失对听力的兴趣。而对课程的轻视和兴趣的缺失,反过来又导致了学生听力水平进步缓慢,造成了恶性循环。在我校每学期对留学生进行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各个年级学生对听力课程的总体满意度总是会低于综合课和口语课。而其中“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技能”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两项又是满意度最低的。学生们普遍认为听力课难学。

另一方面,老师也认为听力课难教。由于课型的限制,听力课无法向口语课那样,组织大量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练习。不管教学方法怎样改革,怎样创新,首要的目标都是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即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要求,依照教材来进行授课。听力课不可能没有一本教材作为依托,而目前各种教材中,听力文本的内容多以听力技巧的训练为基础,很难兼顾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肯定会有大量的时间是听的时间,而听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无法强迫学生完成的。

教师既无法抛弃教材进行自由发挥,又无法让教材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切实提高听力水平。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辅助的教学资源,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二、歌曲、影剧等几类资源的优势与局限

在补充资源的选择中,最简单、最传统的一项便是中文歌曲,尤其是当下的流行歌曲,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加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然而将歌曲作为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存在着先天的缺陷。首先,歌曲中汉字的发音并不是标准发音,而是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发生变化,这与对外汉语强调学生掌握标准语音的目标相悖;其次,歌曲中的歌词诗歌化明显,这本是歌曲应有的特点,然而诗歌化的语言往往会忽略语法结构,并不能直接用于语言交际,这样也很容易给学生造成迷惑和困扰。因此中文歌曲并不是课堂教学辅助资源的一个好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手段日益常态化,越来越多的影像与声音相结合的视听资源,如影视剧、卡通片、纪录片等,进入了我们的选择范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 25%,如果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则能够接收知识约65%”视听教学的特点在于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实用性和观赏性强,能够同时刺激大脑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从而加强记忆的长期储存。

上述视听资源所展现的情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都是人们日常交际的真实场景,其中的语言真实自然,鲜活生动。将这些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逼真的语言环境,提供立体丰富的语言内容,甚至还包括表情和各种身体语言,这样无疑会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教学效果。

然而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上述视听资源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局限。例如影视剧,虽然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可是时间冗长,利用课堂时间欣赏影片和语言学习往往无法兼顾;纪录片,例如《舌尖上的中国》这样反映中国文化的,内容对留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然而语言又很难做到浅显易懂,能够覆盖大多数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卡通片的语言浅显易懂,而对成年留学生来说,又难免显得有些幼稚无聊。

三、公益广告作为课堂辅助教学资源的优势

能够同时满足时长适中、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创意新颖、内涵丰富的,最合适的就是影视广告。近些年来,影视广告作品已不再只是人们心中简单粗暴的产品推销,而越来越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一年一度的戛纳广告节所展示的广告作品,更是可以媲美奥斯卡大片。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非营利的特殊广告形式,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关注社会性问题,以合乎社会公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和社会风尚。央视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公益广告,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道、诚信为主题,采用故事性的叙事风格,立意新颖,贴近生活,制作精良又饱含人文关怀,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以这些公益广告作为课堂的辅助教学资源,不但具备上述视听资源所共有的优势,还能有效避免其局限,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公益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以直观鲜活的呈现方式和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承载量,将宏大抽象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中国的新气象、新面貌,凝结在短短几十秒的影片中,传递给留学生,引导他们了解或认同中国的价值观。这种文化传播的优势是其他资源无法比拟的。

四、以《别让等待成为遗憾》为例

该广告时长44秒,全部广告词共96个字,内容如下:

(画面一:一个母亲蹲在自己要去上学的儿子身边,帮他整理衣服)

母亲: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

(画面二:母亲站在比自己高一头的儿子身边)

母亲: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

(画面三:儿子终于与心爱的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母亲: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

(画面四:奶奶坐着,孙女贴靠在奶奶温暖的怀抱里)

孙女:奶奶,等我长大了,就让你享福哦!

(画面五:母亲独自在家,生病晕倒,儿子在外奔波)

儿子:妈,等有时间了,我带您出去好好玩几天。

儿子:妈,你等等我,你再等等我!你再等等我!

(画面六:母亲的病床前)

儿子:妈!

母亲:回来了。

(画外音)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这则公益广告无论从语言还是从内容方面,都非常适合作为辅助教学资源加以应用。

首先,全部对白仅有96个字,按照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制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除了“享”(乙级)和“遗憾”(丙级)以外,其余皆为甲级。因此这段对白适用于经过一个学期以上(350学时左右)训练的所有学生,覆盖面广,对于这两个词,教师只要结合影片稍加解释,学生就能明白,绝不会因为字词的障碍而产生挫败感。

其次,对白吐字清晰、发音标准,都是标准普通话配音,没有方言俚语和俗语,语速适中且音质优美。利于学生听懂并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第三,对白的句式相对简单,复现率高,前三句都是“等你……,妈妈就享福了。”这样简单的结构易于掌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下一步进行拓展型操练做好了铺垫。

第四,从内容上看,该片呈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家庭: 母亲将儿子视为自己的希望,为家庭默默地付出着,直到儿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有了下一代;小孙女对祖母的孝顺,祖母享受着天伦之乐。这些都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紧张忙碌的节奏又冲击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独生子女、空巢老人这些中国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也在短片中反映出来。此外,片中还涉及到一个既取决于主观感受,又受文化价值影响的“享福”这一深层次议题。如此丰富的内容与信息量,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文化教学。最简单的,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家庭,进而了解中国社会;进一层可以引导学生将中国家庭与自身社会形态下的家庭对比,分析异同及原因;再进一步,提出短片中所反映的社会及价值取向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我将这则公益广告应用于初级、中级水平班级的听力课的补充教学中,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要想上好听力课,必打破传统的放录音、做练习、对答案的陈旧模式,但又不能不顾汉语教学的规律性和系统性,信马由缰地随意选取材料进行授课。只有将课本教学与辅助教学资源相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公益广告自身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非常契合,将公益广告作为辅助教学资源,能丰富听力课的教学内容,它是听力课辅助教学资源的一个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刘颂浩.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2001(1).

[2]刘海凤.以影视广告为教学资源的对外汉语视听说课程设计[D].保定:河北大学,2014

[3]娄玉娟,梅忠波.图式理论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学术月刊,2007(7)

[4]冯维刚.视听说教学及其教材的编写[J].世界汉语教学,1995(4)

[5]赵妍.让中文影视剧走进对外汉语听力教学课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8)

[6]王多明主编.中国广告词典[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7]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6

第4篇

那么关于制定提高听力教学质量有什么具体的对策和方法呢?简单的说,一切可以提高构成听力理解能力的各种具体能力的方法,都是提高听力教学质量的方法。因此,从这个意思上讲,听力训练是提高听力的基本方法,但决不是惟一的方法,它还可以通过听以外的手段加以培养,得到提高。

下面首先来阐述一下提高听力的基本方法,然后再说相应的辅助教学手段。

一、背诵是提高学生汉语能力的有效方法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是一个资讯发达的社会,很多学生,甚至家长都认为,需要什么,只要“百度”就能获得。因此,一提起“背”,很多人都深恶痛绝,认为死记硬背是一种最闷有意义、最没有效果的学习方法,认为那只是机械的重复,对开拓思维没有一点作用。但笔者觉得,在各学科的学习中,都需要背,特别是学习汉语,“背”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第二语言最重要的是积累丰富的词汇及语汇,使学生形成语感。学生丰富的词汇量及语汇两的积累,还有语感的形都必须通过多读书,多背书。为什么有些人能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这都与他本人的大量阅读和背诵有关。有很多作家,他们的文化底蕴之高是令人惊叹的,但他们在没有成为作家之前,无一例外的都阅读和背诵了大量的书籍。学习第二语言更是如此,词汇量的积累和语感的形成都需要靠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有了丰富的词汇量才能给阅读理解及“听”“说”能力的锻炼奠定基础。学生有了较丰富的词汇量才能听明白,听准确,听清楚了才能说得流利,有了听和说的语言基础才能逐步形成语感,并为写打开通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力,在汉语学习中就会如鱼得水。比如,分析词语的搭配,有些事一看就知道该这样搭配而不是那样搭配,但要是叫你说出原因,却是无法说清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学习者对这些词已经有了语感,这种语感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知觉中积淀着思考”,在此之前已经获得的一种经验。所以一看就知道这词该怎样搭配。所以说,语感对学习汉语,做练习题,进行交流都有很大的帮助。而语感的获得来自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可见,“背诵”在汉语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没有背诵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汉语素养的提高,因此说在汉语教学中,背诵是学习汉语,提高学生汉语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听力练习,注意听力效果。

听力主要是在听的练习中培养起来的。平时要让学生多听汉语,作为一名汉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听、多说、多练,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用汉语进行教学,尽量少讲母语。上课前可安排3~5分钟时间和学生进行自由会话,问一些简单的日常问题,如班级情况,重大节日,天气等等都是很好的材料;或让学生到讲台前讲一些简单的汉语故事,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力和汉语学习的兴趣;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录音机等多媒体设施进行教学,注意材料的“源声”一定要丰富、清晰,尽可能使学生熟悉各种声调。此外,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汉语老师发音,让学生多听同班同学的发音,如有可能可请一些汉族教师来上课,让学生身临其境,真接面对,以提高辨音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收听一些简单的汉语广播,收看适当程度的汉语电视教学节目,利用周未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汉语对话,中文字幕的经典大片,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汉语角活动等,这样既能陶治学生的情操,又有提高他们的汉语能力。平时若是学生有兴趣,喜欢唱歌,也可以组织学唱一些优美的汉语文歌曲等,以增加学生接触汉语的机会和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听力训练要有目的性,要注重实际效果,不能光顾形式。只有有意识的注意听力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

三、课堂上多让学生听地道的、纯正的汉语语,注意实施方法。

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得多,汉语课本都配有相应的语音、语调地道的录音磁带,因此上课要充分利用,让学生学习地道的汉语,打好坚实的语音基础。对于初学者是非常重要的。放磁带时,要注意方法:首先新授课前先放一遍,让学生做到地道的汉语语音先入为主,同时一边很随手地在黑板上写一些相应的生词;其次下课前,要放听录音,做到课后余音不绝于耳,并加以模仿;再次上课当中,要放听多遍,让学生不断巩固并加以纠正自己的发音。

四、泛听与精听相结合。

泛听时注意的是整段话的大意,或关键性句子,一般听后能回答简单的问题则可。再做一些简单的正误判断,比如说他的国籍出生地、家庭情况、成就等。精听注意的是语言材料本身,要求学生注意细微的语法现象,听完后能进行简单的复述或听写一些关键的句子。然后要求学生能恰当地回答出比赛的人数、地点、设备、目的、胜者等。要注意时间不能过长,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避免出现厌倦现象。每次练习做过之后,一定要检查,并且确保检查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练习。

五、以读训练听力。

朗读课文也包括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课文。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课文中的语音、语调,并及时加以纠正,无论是一个单词还是一个句子,说对、读准和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音义对应模型是听懂的前提。尤其注意,当教师朗读时,学生可以看着书静静地听,教师还可以边读边提问生词,并把生词再读一遍,以加深印象。另外,现在的课本,因为材料来源比较丰富,而且比较贴近生活,里面往往有一些长句,可以让学生简化此句,这样在以后的听力训练中,当遇到类似的长句时,学生往往能抓住关键性的东西,从而揣摩整个句子,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教师再朗读课文时,可让学生合着书静听,这时,可把文章分成一段一段,每段读完之后,让学生用简短的话概括出该段的中心意思。阅读理解也可以对听力有所提高。经过大量的阅读理解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而语感则是在对语言的各种正确组合形式进行过无数次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一样也是一种语言形式的体验。另外,进行一些难易适当的写作练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现在的课本每个单元后都编排了写作练习。写作的训练,不但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现象的理解和记忆,增加其语感,从而促进其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六、课文结束后,结合课文进行一些必要的短文听写。

第5篇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比赛;对外汉语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3-0103-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3.047 [本刊网址]http:∥

引言

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代表国家的软实力,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促使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语言,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举办的“汉语桥”比赛应运而生。“汉语桥”比赛不仅为广大的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舞台,而且还提高了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一、留学生汉语大赛举办的意义及比赛试题汇总

留学生汉语大赛对于对外汉语学习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就比赛本身而言,通过参加留学生汉语比赛可以为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并且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比赛的初衷并不是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为了通过媒介的作用调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从而让更多的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其次通过留学生参加汉语比赛还可以总结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比如留学生在参加“汉语桥”比赛中表现出了缺点与不足可以作为我们未来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从而使得以后的汉语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结合近几届“汉语桥”比赛,“汉语桥”比赛的试题形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知识类。该部分主要是考察留学生对汉字、词汇以及语法的掌握程度,能否根据生活中具体的场景应用相应的语言知识;二是文化常识类。“汉语桥”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语言比赛平台,因此该部分要强调中国文化,具体的题目既要具有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也要具有人性化,考虑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彰显出中国国际文化气息;三是语言能力类。语言能力就是留学生掌握中国汉语的能力,是考察留学生应用汉语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留学生能够理解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够辨析有歧义的语句以及能够根据实际语义表达出相似的语句的能力。汉语语言能力是比赛考核的重点,也是汉语学习的重点。

二、汉语比赛折射的文化差异分析

(一)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

首先在词汇中的表现。汉语的词汇包含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语境,因此汉语词汇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差异,以“红豆”以此为例,留学生都知道红豆属于一种植物,但是红豆在中国汉语中更多是用来表达相思之情的,比如“红豆生南国”就是表达了一种相思之情。但是很多留学生并不知道该词汇的内涵;其次体现在语义上。不同的词汇应用在不同句子中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但是留学生却很容易误解,比如“大片”(dà piān)我们一般理解为“电影大片”,但是参加比赛的留学生却将其理解为“一大片花生”的大片(dà piàn)了,结果导致误解了原句的意思;最后体现在语用上,汉语文化差异更多地体现在语用上,此差异更多地体现在文化背景的不同。

(二)文化差异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上的表现

文化交际的关键是价值观,价值观的不同必然导致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出现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直接影响不同区域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例如我国强调集体主义、注重共性,而西方国家则强调突出个人,注重个性,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留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时经常出现错误,比如在“汉语桥”比赛中曾经出过解释“五音不全”一词。大部分留学生将其理解为音乐中五线谱的音符不全,而没有将其纳入到中国文化中理解,导致出现理解错误。因为中国以前是没有五线谱的,其是后来由西方传人中国的,另外五音代表着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因此留学生将其理解为五线谱记录不全是因为受到他们固有思维的影响而导致缺乏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三、“汉语桥”比赛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比赛为留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舞台,同时也为检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成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积极参加“汉语桥”比赛可以有效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因此通过观看与参加近几届举办的“汉语桥”比赛,对汉语教学工作有以下启示:

(一)“汉语桥”比赛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词汇是汉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构成汉语语言的基础,评价留学生汉语语言表达能力高低的关键在于考察留学生掌握的词汇多少,就如同我们学习英语一样,学习英语的基础就是要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只有这样才能自如地应用英语表达。通过比赛选择在比赛中的表现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词汇量比较丰富的选手在比赛中能够很好地驾驭比赛节奏,比如他能够快速听懂问答题,并且快速组织相应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在比赛中选手所暴露出来的对词汇掌握不多,尤其是对成语词汇的储备不足问题突出,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提高留学生的词汇量,促进学生词汇教学效率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

首先要夯实词汇基础。比赛中暴露出留学生对词汇掌握不牢的问题,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注重对词汇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只是将教材中的词汇交给留学生,而且对于教材中的词汇的讲解停留在单独的讲解词义,而没有与相应的情景相结合,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实际应用词汇的能力不强,为此教师要注重词汇实用性教学,将词汇教学置于相应的情景中,让学生了解词汇的内涵,同时重点讲解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词汇,并且通过重复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

其次重视以“句子”为中心的词汇教学。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为了应用语言进行表达,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应用词汇进行相应语境的造句:一方面教师要教授学生掌握更多的汉语构词方法,留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词汇,如果依靠教师的教授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教师侧重对汉语构词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猜词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有助于学习的方法,比如督促学生每天都要利用一定的时间朗读课本,以此促进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根据留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当然教师也要积极利用高科技手段让学生展现相应的汉语知识,以此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加强对汉语成语的教学。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代表,而且也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到成语教学的创新点,重点讲解成语词义的内涵、让留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提高学生应用成语的主动性。

(二)“汉语”比赛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听力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比赛过程中选手的表现看,留学生的听力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听力教材。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汉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在选择听力材料时不要局限在课本知识,而是要多安排与留学生以后生活、工作联系紧密的材料,以便提高学生听力能力;另外教师也要布置一些趣味性强的作业,鼓励学生与中国朋友进行交流,通过实践交流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对汉语词汇的正确理解,最重要的就是缓解留学生不敢用中文交流的负面情绪。

其次教师要以提高听力技巧目的,巩固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听力教学包含多种汉语知识,因此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词汇量的多少选择相应的听力教材,并且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听力教学过程的指导,比如在播放听力材料完成之后,让学生进行朗读,以此观察学生的发音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对于关键性的语言点要重点训练,因为重点语言点关系到整个听力的理解,因此小时要对关键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最后做好心理健康辅导。留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常常会有抵触的负面情绪,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心理辅导,鼓励学生,缓解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的负面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力教学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动,以此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比如可以在上课前播放一些汉语版的流行歌曲或者影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对外汉语听力教学需要教师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

(三)“汉语桥”比赛对汉语文化教学的启示

首先要有目的的选择文化价值讲解。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他们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教师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的选择文化背景的讲解,但是由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将中国文化讲解给留学生。共享多样文化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主动排除文化干扰,避免文化冲突,从而创造融洽并能够让彼此接受的沟通氛围。

其次适当安排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也就是接受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因而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安排适当的文化实践活动,也是在课堂之外为留学生所上的重要一课。在课后,我们可以设计两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一是对民间文化艺术的体验学习,如:皮影戏、剪纸、书法、篆刻等;二是对传统节日、地方风俗习惯的走访感知,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通过布置课后体验性任务,变文化体验过程为学习过程。这种亲身体验、主动参与的文化渗透形式,可以让留学生将对中华文化的感知与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运用真正融为一体。

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热爱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汉语承载着中国文化价值,对外汉语教学属于一个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窗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重要秉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则,利用强烈的爱国情操去感染留学生,让他们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文化精髓。

第6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 技巧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联想技巧

(一)词语相关性联想

联想是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而对外汉语将联想技巧融入到词汇教学中去,这就是词语相关性联想。其运用方法是要求学生联系所学,在老师浅显地解释过某一词汇后,思考出与之异曲同工的词来。

(二)图画联想

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缺乏汉语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图片来让学生理解其意,将与之有所关联的词汇进行联想、对比、辨析,从而锻炼强化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能力和记忆效果,最终达到营造出浓厚的汉语言气氛的目的。这就是图画联想。

(三)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对性质或者特点相反的词语进行联想的一种联想方法,它是由“正向”和“反向”两种对比联想方法构成的。其中,正向对比联想是指学生在老师就词汇之间的各种差异进行区别后,找出词汇之间的共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通过寻找共性来掌握更多的词汇。

反向对比联想则相反,是学生通过寻找词汇之间的个性来联想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最喜欢采用的教授方式。

(四)相近联想

相近联想简单地说是指一个人会在想起某件事情的时候,同时会联想到与之相互联系、空间和经验相互接近的另一件事,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在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就是将互相联系、互相接近的词汇进行对比和分析,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两者之间的不同,同时强化记忆。

二、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互动技巧

人不是天生就会说话的,是先听到身边的声音,然后才学着说话。由此,可以证明语言器官的运动必须以听到后留存于大脑中的语音信息为基础。这也正说明,听力教学非常重要,以至于可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需要老师更要把汉语作为最主要的教学语言,借助说读写以及肢体语言等方式让学生感悟其中意思,帮助学生快速脱离母语运用汉语。对外汉语听力技能训练同中国学生的英语听力训练是相似的,是对于学习者来说十分重要的训练活动,其主要意义是提高学习者的听力水平。听力水平训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一同刺激学习者眼、耳、手、脑等感觉器官,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并引导帮助学生材料索要表达出来的意义,强化学生听的能力,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外国学生不用再借助母语来沟通的教学目的。目前为止,听力课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确实有效收获大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太多兴趣,因此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同中国学生的英语听力教学相似,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教师也是选择用录音磁带作为强化学生的听力水平。举个例子,如果是在练习短文听力,可以在播放完一遍后,要求学生复述短文大意,或者把短文关键词多次重复播放并记录下来。这就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那就是在淇蔚墓程中结合教学经验预测学生在听力文件中可能无法识别的生词,并帮学生标注出来,减少学生对整个听力材料的曲解。另外,采用互动的方式进行听力教学是了解学生实际听力状况的有效教育方法,也是最直接最迅速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教育策略。

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游戏技巧

第7篇

1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前提

学生崇敬汉语老师,崇敬他的知识、崇拜他而为人,得到教师的关爱,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成功感,学生才能喜欢汉语课,才能积极地投入到汉语学习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用自己的师爱温暖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感化学生,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学习,鼓励他们大胆的进行“听”“说”,哪怕是发音不准、用词不当、语序有误,我都不厌其烦的进行纠正、鼓励,从来不用恶语相击,讽刺挖苦,学生只要有说汉语的欲望,只要敢“说”,哪怕是说错了,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的表现,我都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心。对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批评、挖苦,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应给予启发开导。有一次,我引导学生造句,我发现有一个差下生举手了,我立刻高兴地把他叫起来,但是他支吾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有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他,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地埋怨他耽误时间。但这个差下生,低着头,满脸通红,从他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他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可我走过去,摸摸她的头说“哪一位同学愿意帮他”,这时,古丽站起来造了一个流利的句子,我又说“学习语言就要模仿,这和学习数学、物理等学科不同,妈妈教我们母语的时候就是让我们模仿的,模仿是学习语言的最佳的方法,你能把古丽造的句子重复一遍吗?”那个差下生低声把古丽造的句子重复了一遍。我接着说:“你说的很流利,发音非常准确,而且勇敢的举手了,以后要更加努力呀!”当时他激动地热泪盈眶,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送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地。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再加上汉字结构复杂,数量繁多,语序与维吾尔族语言的语序不同,我们这里又缺少语言环境,因此一提起学汉语,很多学生都觉得枯燥无味。其实,汉语应该是初中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学科。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使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面部表情、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课本剧表演、讲故事、猜谜语等等,让我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涉境体味,在语境中学习汉语,都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上“巨伞下的的城市”那一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学习了新知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当中。

丰富词汇量

词汇量时搭建语言的基础,要想快速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学习者必须要有足够的词汇量。听有声材料的时候,听者不仅仅是辨音、辨意也是对连贯语句进行同步、准确解的过程,如果连贯的语句中出现不熟悉的音、不懂意思的词语,学生就难以辨别语意。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听力训练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丰富的词汇量是锻炼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关键。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不光是反复的让学生听“听力磁带”,让学生做听力训练练习,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了,才能给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的词汇量匮乏,无论做多少听力训练都无济于事。当然,对学生来说,要听懂听力材料里的每一个词是有困难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指导学生善于抓住关键词和掌握篇章大意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听音过程中养成抓重点,不求枝节的好习惯,也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有效措施。

汉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工程,提高汉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要你敢于付出,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第8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规律 设计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汉语的地位越来越高,“学汉语”成为世界范围内一股不小的热潮。这种热潮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也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给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不同于普通汉语教学的工作,属于第二语言的教学。但遗憾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对此缺乏科学认识,存在不遵循科学规律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组织者进行教学总体设计时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缺乏研究,从而导致总体设计没有遵循科学规律。笔者在一次为韩国某大学冬令营的营员安排的汉语学习中,当判定这批学生的学习动机显然主要是外部动机,他们只是为了方便在中国旅游而学习汉语的,学习动机不够强,是他们身处的汉语环境促使他们去学习汉语的。但环境的强迫性却由于组织者过于热心的安排而失效了。组织者为这批学生找到了会韩语的朝鲜族学生做全程陪同,无论什么时候陪同的学生都能做到“雪中送炭”。结果是大大弱化了环境对这些学生的要求,使他们放松了语言学习。当然学习动机是可以培养和激发的,遗憾的是,这次教学中学习目标设置过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造成的原因首先是对学生本身的汉语水平缺乏明确掌握,制定目标时所有的了解仅来自对方的简单介绍,开课前也没有相关测试。在得知这批学生中有系统学习过汉语的,有完全没学过的,水平差异很大后,有教师建议分班分层教学,但组织者却坚持合班教学,让20多个汉语水平差距颇大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上课。这也违背了语言教学的科学规律,因为“语言课一个班的学生人数不宜太多,10人左右比较理想,超过20人上课就有困难。”

其次,课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忽视语言教学规律,缺乏精心设计。以那次韩国学生冬令营汉语教学活动为例,组织者设置了会话、读写、听力三门课程,每天共6个课时。这样的设置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课时的总安排过于饱满,导致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过长,产生厌烦心理;二是会话课和听力课的安排和设置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组织者设置听力课程时由于没有选择听力教材,遂要求会话课教师只讲授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用听力课来练习。其实“人脑中有意识的思维在一个平面,语言习得的机制在另一个平面,两个平面互不相通,不能用传授知识的分析性讲解代替语言环境。”同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教新任务时,进行及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这样的安排让会话课教学失去了意义。而听力课上组织了志愿者为学生做一对一的辅导。这样的方式当然很好,但仅仅依靠志愿者来帮助学生学习,是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因为语言是不能简单模仿的。如果教师把这样的任务交给同样是学生的辅导者,辅导者对于问题仅能说出“不合习惯”,那么他的学生是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输入,但不能真正理解和消化吸收语言知识,也就不能达到知识的内化,自然很难把他们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交际技能。

再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不够。有的教师主观认为学生既然来学习,就应该克服种种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心理没有给予必要和必须的关注、分析和帮助。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顾及和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需要……安全需要不仅要注意教学的物理环境方面的安全,还要帮助克服学习中产生的恐惧、焦虑……急躁不安的心理。”显然在发现学生不能胜任每天六个小时的学习、学习任务过重时,教师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调整教学计划。

遵循规律开展教学

通过反思,笔者认为要想组织好、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必须解决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必须要改变观念。从授课教师到组织者都要认识到它是一门第二语言的教学,必须遵守相关的科学规律。个别组织者、领导者错误地认为,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而且可以教好汉语。吕必松先生在提到华语教师素质时候说,“华语教学的这种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华语教师要有一套专门学问和特殊的本领。”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汉语言知识和语言教学的技能,同时也应该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相关心理学知识。

第9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英语专业 听力教学 问题 改进方法

一、开设少数民族英语专业的意义

在世界经济发展已进入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任何民族要发展就必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新疆少数民族也不例外,必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加速本民族的现代化。近年来,少数民族同志中要求读研究生和出国深造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学生想要学习英语及英语国家文化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因此,开设少数民族英语专业,不仅仅是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且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少数民族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少数民族专业教学中,听力教学是个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少数民族地域特点的、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教学方法是当前高校少数民族英语专业教学中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听力相对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英语学习的时间短,起点低,基础不够扎实。

汉族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时学过英语,执行全国统一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上大学以后的英语学习也可以执行《高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进行系统的学习。经过对我校04级民族专业英语两个班进行的调查,发现他们都是在小学时学本族语,小学三年级以后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汉语。受各种条件限制,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上大学前没有学过外语,只有3.8%的同学上高中时在实验班中接触过一些非常简单的英语,更不用说开设专门的听力课了。为了使少数民族学生有坚实的汉语基础,各个高校要求他们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预科一年学习汉语,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也就是说这些专业的民族学生是从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全面接触英语,这就和已经学习英语八、九年的英语专业的汉族学生有了相当大的差距。

(二)三种语言相互转换,形成理解障碍。

我校英语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由维族和哈族构成,这些学生之间交流时用本族语,上公共课时老师用汉语教授,而专业课时他们所接受的又是英语,而维语和哈语、汉语及英语分属三个不同的语系,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同一语系的语言不论是第二语言还是第三语言学起来都相对容易,但是不同语系的语言学起来难度则很大。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在学英语时,既要受到母语干扰,又要受到汉语干扰。遇到问题要进行三种语言间的逻辑转换,即:接受信息――转化汉语――转化英语――理解――完成接受,这一模式无形中加长了理解过程。而汉语基础好的学生接受英语的能力强于汉语基础差的学生,这在因汉语水平提前过关而跳级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成绩中可明显看到。

(三)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贫乏。

语言交际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这种交际能力的获得必然涉及到语言和文化两个基本方面,对所讲语言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了解则难免会对所听内容产生曲解。比如有个外国朋友对你说:“I’ll wait for you on the 2nd floor.”那么你究竟该到二楼还是三楼去找他呢?这就得先弄明白这个朋友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否则就可能找错,因为英国人的the 2nd floor实际上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三楼,美国人的the 2nd floor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二楼。由于条件有限,民族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英文报刊杂志及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书籍,很难有机会了解外国人究竟是如何生活交流的。因而造成了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贫乏。

(四)缺乏适合少数民族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听力教材。

我校少数民族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第二年使用的教材是《大学基础英语听说》,这两本书都是一些最基础的听说内容,通过使用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1)教材内容较单调,调动不起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2)教材中的内容过于简单,无法给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因此当学生们在完成基础开始进行专业英语听力训练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人感到吃力。

三、问题的改进方法

以上分析了诸多影响少数民族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理解提高的不利因素,目的在于寻找一些解决途径,有的放矢地解决听力障碍,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笔者从近几年的少数民族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要克服上面所提到的听力障碍,提高听的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基础阶段通过课堂教学加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大基本要素,并且这四大要素又是紧密相关的。其中,听力又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词汇方面,四级听力涉及的常用词汇为3000左右。对于少数民族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基础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的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词汇,但是这对于第二年的专业教材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满足于这些基础的内容,在接触专业听力的教材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吃力,即使很想学也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在基础阶段,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增加一些听力中的高频词,像对话短文中常听到的有关地点、身份、衣食住行、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单词、词组,都应该熟记。除了词汇问题,影响这些少数学生听力的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语法问题。他们在学习基础英语时没有系统地学习语法,而在听力考试不论是短对话还是长对话中,相当一部分题是考一些常用的语法和表达法。比如:“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如果不了解否定词+比较级表肯定,是“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即“I agree with you the most on this point.”。少数民族学生不同于汉族学生,他们对这种表达法感到陌生,这就会影响到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在基础阶段听力的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多给他们补充一些这种常见的表达法和语法知识,并且多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才能给他们后续的听力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适合的教材,拓宽听力材料内容,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寓教于乐。

选择难度适中的教材并且通过其他手段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听力技巧的掌握是以学生综合英语素质为基础,如果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多、知识面广,同样也推动听力技能的提高。应多鼓励学生通过看英文报刊、杂志、听英文广播等多种方法和途径,尽可能将自己置于英语环境中。教学用的听力材料要选材多样,除日常生活、故事、娱乐之外,人文、历史、科普、哲学政治等文章均可以选用,扩大知识面,多方位了解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寓教于乐,以受学生欢迎的英语歌曲形式代替枯燥乏味的测试题,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提高听力水平。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大多能歌善舞的特点,笔者采用学唱英文歌曲,以及听歌填词的形式,两年下来,学生可以学十几首英文歌,发音清晰,听写速度加快,不知不觉又强化了语音和听写训练,还增加了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外语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各个院校都有先进的语音室设备、多媒体投影,也有很多的英语学习机会,如英语电影、VCD、英文电视节目和讲座等供我们选择。这些设备和教材使外语听力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学习更便利,是提高听力教学和听力技能的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四)改变传统一味地听,听说相结合。

听与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听懂别人的话,才能对别人的话进行分析、概括,才能抓住中心,听出弦外之音,从而决定自己如何作答,并运用词汇、组织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本身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十分重视听说同步训练。听力课本身相对其他课就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听和做题,时间长了将会让学生对这门课失去兴趣,并且他们的思维也得不到锻炼。笔者要求学生在听过一段语言材料之后,能口头讲出听过的一些内容,能在注重流畅的前提下达到符合语法规则和用词准确。这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听的时候也同时在思考,对一些关键的信息进行记录,想着怎样将听到的内容尽可能准确表达出来。同时要求在听其他同学说时,留意说得是否完全正确、语法是否用得对、单词是否准确等,这样做不但提高了大家的听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好英语的兴趣。

总之,听力是人们交往不可缺少的技能,是外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听力技能的提高不是读几本书或做几个练习就能掌握的,要反复训练,长期实践才能有所收效。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学生更是要付出多倍的努力。相信只要教师指导有方,学生有学习兴趣、有毅力、持之以恒、学习方法得当,一定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贾秋彦.大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及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0).

[2]贾明舫.积极营造英语环境提高英语听说能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

[3]钟道隆.听力过关技巧[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4,(2).

[4]符雪清.对影响英语听力提高的因素之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1,(2).

[5]李月林.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殊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8).

[6]赵足娥.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及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6).

第10篇

关键词 心理默译学习习惯分析

在我们国家,第一语言是汉语,英语是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英语和汉语的对译很有必要,这不仅能帮助学习者学习英语,而且也能增强学习者对母语的理解,正如N.K.Krupskaya所说:“It is wrong to separate the stndy of foreign languages from the study ofone’s own lan guage.and that the knowledge offoreign languages makes one’s own language more flexible and expressive.”然而有的学生却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心理默译”,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作为语言学习的五项基本技能(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 and Translation)中最基本的一项——听力越来越重要。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一直是老师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在学生的听力训练过程中。“心理默译”严熏影响了听力理解能力和听力水平的提高。本文分析了这种不良习惯产生的种种原因,同时提出了如何帮助学生革除这种不良习惯的方法和对策,以期达到提高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什么是听力

“听”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初始的感知环节,因此它是语言学习的五项基本技能中最基本的一项。“听”是根据自己所具有的语言知识。通过听的素养的潜能,从音流中获得信息的一种积极活动。“听力”是听和理解能力的总和。是一种能迅速正确地辨别意义,理解语言,并对听到的信息做出反应的能力。它需要听者不仅要有相关的语言、语调、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听”有三个过程: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收集信息是由人的听力生理器官——耳完成的,然后通过听力中枢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获取信息后与其相关的信息相联系,并迅速地进行分析,让人对听到的资料产生一定的认识,然后再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应用。

二、“心里默译”的产生

学生听力过程中形成的“心里默译”这种不良习惯,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

1.英语教材的编排

纵观我们的英语教材,绝大多数的词汇表部分都匹配有非常直观的汉语注释。毕业论文 这虽然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的单词,但也给学生一种不良的引导:在学习的时候把英语译成汉语,再对其进行理解。在听力的过程中,这种习惯会影响我们听的效率和质量,往往是听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或者遇上几个困难的单词便一整篇资料都听不懂,因为听者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在这些困难的单词上,或者所听的材料前后不能形成有机的联系。

2.学生不良的学习方法

学生处于母语的语言环境中,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环境下他们容易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总认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翻译成汉语更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也表现在他们的听力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在听英语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翻译成汉语,这种习惯显然会影响他们听的效果。

三、心理默译的克服

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英语水平,英语老师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默译”这种不良学习习惯。

1.采取形象式的教学方法

由于听力的涉及面广,职称论文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对所听的材料有更加直观的了解,我们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在讲到相关内容时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要听的事物在脑子里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在听的时候能够联系到相关的具体事物,而不是机械地翻译成母语。

2.在听力课上要注意听力和口语训练并举

有的教师认为听力课上只需要给学生一些听力资料听就可以了。忽略了说的训练。这实际上是听力教学中的一个误区。作为语言的基本技能,听和说密切相关。听是说的基础和前提,说是有助于听的提高。听的资料都是别人说的内容。通过说能检查听的质量,提高听的效果。进行听说同步训练时,学生的言语活动频率高,在大脑中的印象就深刻,不易遗忘。凡是能够说出来的东西,听和理解也不难。训练听力。光听不说不行,既要有语言的输入(听),又要有语言的输出(说)。才能提高听力。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能形成听的氛围,能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促进学生对听力资料的理解。能激发学生听的欲望。

3.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在听的过程中,听者的心理状态和素质对听的效果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Krashen认为:即使听和读的语言都是“可理解的输入”,但并不一定能被人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吸收(intake)。因为心理和情绪上的障碍,如学生缺乏自信心,或缺乏学习的动力,甚至存在抵触情绪,会出现“情感过滤”,即使他们的听读材料是可以理解的,适合他们的水平,学生仍有可能记不住。而中国学生心理默译,其实就是没有自信的表现,他们怀疑自己以英语理解英语的能力,总是认为翻译成汉语,理解起来更可靠,形成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所以听力老师有责任设法使学生的学习的心理障碍降到最低点。在课堂上,教师应当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听;也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明确他们的学习目的,要由“老师要我听”变成“我要听”。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帮助他们树立“听”的自信心。

四、结束语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听力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英语论文 而“心理默译”这种现象在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听力教师应该摸索出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增强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PergamonPress .1981.

[2]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8.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写作能力;培养对策

一、全面加强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的训练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说的能力有赖于听,进而有助于写。然而在掌握这几种能力之前,首当其冲的便是要求学生熟记单词,这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表达语言的第一要素。学生书面表达时容易忘记单词或把汉英词汇等同起来,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听写、默写、循环记忆单词,掌握巩固词汇。并要求学生给出单词有关的同义、近义、反义和词形相似的词,使词汇量得最大限度的复现。这是加强听说读写技能的前提条件。

(一)引导学生从造句开始练起,加强口语训练

记忆所学的词和词组的最好方法是在使用中记忆。通过口、笔头造句练习来模仿课本例句或做替换练习来巩固记忆法。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牢记句型,必须进行造句训练。教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也可以指导学生在所学词汇、语法和句型范围内进行必要的口头练习,在操练听、说、读之后,仿照学过的题材写简单的短文,通过写的活动巩固听、说、读学到的知识,实现口头表达的转化。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巩固、强化所学内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

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可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这样有利于通过听力训练让学生回顾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点与语法要素,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听力文章的主题向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通常,关键词是与听力材料主题相关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进行一场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将其思路引导到听力材料的脉络上去。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中提供的单词来预测将要听到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先花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回顾一些重要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这样能帮助学生快速地回忆起以前所学的语言知识。这样一来,通过听力的一系列训练,学生会更加了解自己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为进一步的写作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三)将读与写这两个环节紧紧相扣,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

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组进行复述。学生复述课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课文中的重点、逻辑关系,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组织篇章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语言的精炼度,使他们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快的提高。此外,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大量的练习。课外练笔非常必要,应该给予重视。课外练笔的形式多种多样,可采用让学生写英语日记、写英语周记、写英语随笔,用英语写信等,只有将以上的理论学习投入写作实践,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掌握写作技能,否则,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加强英、汉两种语言的分析对比,克服汉语思维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汉语和英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学生不是在说英语的国家,而是在说汉语的环境里学习英语,因此,他们的汉语思维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思维定势与英语的思维习惯之间确实存在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学习英语起着干扰作用。我们不能回避这一问题的存在,而是应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必要的分析对比,使学生在对英语的各种语言现象有了比较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操练养成正确使用英语的良好习惯和技能。

(一)推敲用词

汉语思维模式是形象而又直观的,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然而,英语是概括而又抽象的,倾向于使用同类事物的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或现象,用词倾向于虚化。换句话说,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而汉语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在语言上表现为:在写作中,汉语多用动词,而英语多用名词。

(二)注意句子结构与语篇组织

汉语思维倾向于形象化,偏重于使用动词,句式短而多。而英语则偏重于使用连词来表示句子的结合,从句依附于主句,句子结构非常清晰。在语篇组织方面,西方直线式思维使得英语文章常常使用开门见山的起笔方式,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一开篇即点明主题,清晰明白地告诉读者在以下文章中想探讨什么问题,介绍什么人物和事件,观点如何。因此,文章的开头较多从宽泛的时空人手,作者的观点要随着文章的展开而深入下去。

在英语的直线式发展的语篇中,“主体”是语篇的中心部分,由若干段落语篇组成,涵盖与主题相关的要点,以及支持要点的论据和事实,通常情况下,每一段开始为主题句,随后的句子围绕主题句展开,层层推演,最后得出结论。

第12篇

关键词:听力教学,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所谓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具有其特殊性。据语言学家计算,日常生活中,听说读写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5%,30%,16%,9%。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听的重要性。听在交际中占据第一。而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听所占比例却很小,听力课效果甚微,学生的听力水平更是不堪入目。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提高应试能力,是我们英语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那么影响听力教学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 客观的语言环境英语

众所周知,学好一门外语的最佳途径就是真正的融入到说这种语言的国家或地区。先天的语言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说何种语言。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主要说汉语,就是因为我们从出生之日起所接触的主要是汉语。受汉语的耳濡目染我们从小就开始模仿周围人的言语。而在主要说汉语的国度里,英语是作为第二语言来学的,没有使用它的语言环境。我们学的和教的都是哑巴英语。即使单词记得滚瓜烂熟,课文可以倒背如流,也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听不懂别人说的英语。

二、 语言特点不同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大多数汉字的读音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因为最后一个音节都是韵母,故不存在连读、弱读、爆破等语言现象。而英语属于拼音文字,一个单词就可以组成一个音节。音节又分为元音和辅音,辅音又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所以发音系统很复杂。在英语对话中常出现连读、爆破等现象。这些现象会使听者更加迷惑不解,加剧听力理解的难度。

三、 教师因素

(1)首先是认识和态度问题。有的英语教师自己对听力教学重视的不够。这类教师平时教学时把大多数精力用到了读、记、和写上,而用于说和听的时间少之又少。很多高中教师在高一时,还能用心的上好听力课,因而听力训练还比较过。但随着高中生活的发展却越来越少。这就造成一种现象:语言体系多,交际培养少;传授知识多,实际训练少;语法教学多,交际培养少。老师都不太重是的事,怎么能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呢?

(2)缺乏完整的科学教学方法。在听力教法上很多老师还在一味的使用老三步模式,即听-讲-听。先泛听一边,让学生把握听力材料大意,然后细听,听懂每句话,然后做题、对答案,最后整体上再听一遍。表面看这种方法很合理,完美无缺,其实很值得商榷。学生在此过程中,只是被动的听力知识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不能把所听到的东西说出来,复述出来。所以听力课上往往气氛压抑,没有生气,甚至出现睡倒一片的尴尬现象。

四、 学生因素

由于英语基础太差,很多高中生对英语早已失去兴趣,英语一直是他们的软肋。上英语课如同听天书,昏昏入睡。听力更是难中之难。所以上听力课只是应付,很少或从不积极参与。考试时抱着无所谓,没办法或侥幸的心理,完全没有根据,随便蒙一个答案。而对于那些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而言,听力也不尽如人意。由于平时不太注意听力练习,所以每次考试听力这块丢分都较多。

针对以上这些因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一、 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英语与其他基础学科不同,它是门实践课。学生处在以汉语是母语的大环境下,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所以要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说英语场合,说一下具体措施。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技术,精选一些英文名篇欣赏,英文演讲、朗诵,学唱经典英文歌曲(像乡村音乐或奥斯卡金曲),播放一些有趣的碟片,像Family Album USA,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借用竞赛机制,常搞英语活动。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像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party, diction, 英语歌曲比赛,影片模仿等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时多听BBC, VOA等广播。这不仅能给他们提供较逼真的语言运用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提高听说的综合能力。

二、 教师要敢于创新,改进听力教法

(1)加强对语言学的学习和了解。可以在高一时就给学生介绍一些语言学、语音学的相关知识,让他们对音标、连读等语言现象有所了解,为以后各阶段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否则,知识上的欠缺会很大程度影响他们对听力内容的理解

(2)消除文化障碍,学习英美文化。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英语文章,尤其是关于英美文化背景的。很多听力材料涉及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比如在年龄,姓名,称谓,工作等问题上。或者介绍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相关的地理、政治等概念。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

(3)听说读写相结合。听是语言的输入,说是输出,为达到交际目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传统的听力教学只注重听,而不是说。再听前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阅读与听力内容相关材料并展开讨论,让他们预测听力内容。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别听边做记录,锻炼他们做笔记的能力。

(4)正确引导学生,使用听力技巧。教师要利用好先有材料,进行巧妙导入。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听录音,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可采用6W+1H的问题模式,即who-whom-when-where-what-why-how。通过该模式形成一个框架,理顺事件脉络,学生再根据问题逐步听录音,整个事件就能教清晰的呈现出来。

总之,高中生听力能力的提高绝非朝夕之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听力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基础知识的综合体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到对听力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听力障碍的真正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成绩。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M]

[2]吴超,黄凌霞. 省略/ 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若干因素及应对方法[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