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8 02:40: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项目管理理论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规划进度中的应用
现代项目进度规划是工程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项,通过该计划的制定,从而确定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工程管理当中的应用韩建军东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57091项目的工期,并最终确定项目的日进度和进度的基准。在这其中采用WBS方法通常为网络规划进度的前提,通过对工程的划分后,对其中的活动进行定义,估算和排序,从而形成最后的网络图。该网络图则是以资源完全满足的情况下作为前提,从而计算工程完工的最短路径,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对工程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确定工期,并制定项目进度计划。而在对项目进度的计划中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针对管理层,第二是针对工程项目本身。
(1)里程碑图(主要对高管层)
通过该方法主要从宏观的角度对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事件的计划和完成的情况进行描述,从而为高层决策者提供参考。其具体的过程则,该计划可在项目进度完成前,或在确定后也可提报,成为管理层对下属企业建设的参考依据。
(2)横道图
横道图则是以横坐标作为项目完工的时间,以纵坐标作为任务轴,从而组成二维坐标图形,形象的将项目建设的任务表示出来。通过该图可得到工程任务的分布,同时其具体的完成时间,以此对工程进行动态的跟踪。
(3)进度优化
工程建设中其将面临各种不同的复杂环境,也涉及到不同的因素。因此,要综合各种不同的因素,使整体的资源配置达到最大化的程度是非常困难的。对此,在工程建设中通常采取以下三种不同的方法:第一,工期优化方式。所谓的工期优化就是将整个工程在关键路径上的关键的工序进行压缩。具体的方法则是计算出项目的关键路径后,对其中每个关键活动进行研究,从而调整该关键活动的持续时间,以此直到整个工期得到满足。在这个研究程序当中,要充分考虑成本和资源。第二,通过资源的优化。对资源的优化则包括在工程建设当中的资金、材料、人工、设备等方面的优化。通过将这些要素和成本、进度等结合起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成本最低。第三,成本方面的优化。对成本的优化则主要分类两种不同类型,第一,随着工期的变化所带来的直接成本方式的优化,如人工、设备、动力等;第二则是工期的延长所带来的间接费用的增加。如管理费,租赁费等,将两费用相加,得到最大的成。
2工程收尾阶段的应用
在现代工程理论的收尾当中主要包括合同收尾和项目收尾两个部分,其中合同收尾则主要为对质量和范围的验收。对着两个验收都必须要对同步对相关的文档等进行验收。而项目收尾则是在项目结束后确认项目是否结束,并开始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因此,结合上述的论述,在现代项目工程理论中我们通常将验收分为合同期验收、竣工验收和中间期验收,而按照其划分的范围来讲,可将其分为部分验收和全部的验收。在验收中,以工程验收是最为常见的。其具体的标准则按照项目的成果和成果文件,以合同规定和相应的标准为验收依据,检查符合程度,做出结论性意见。同时根据其验收的过程,将其分为以下阶段:第一,准备阶段。在该阶段主要对分散的、零星的一些工程进行收尾,并做好对验收材料的规整、分类等,从而为后续的验收奠定基础。第二,项目管理人根据验收的程序对项目进行自检,从而及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方法进行纠正。第三,提交验收申请。以书面形式申请、报送验收材料,提出验收申请。第四,验收机构组成验收委员会,对材料进行初步的审核,并在审核后进行现场的初审。对不符合之处提出修改意见,限期整改。第五,对项目进行正式的验收。在初检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合理的正式验收,包括工程中涉及的所有的细节。第六,签署项目验收合格文件。签署项目或阶段合格文件,对具有等级评定的项目同时评出优良等级,投资性项目应办理移交资产。通过上述的验收,从而对项目的建筑质量等各方面进行处理,以此更好的实现对工程建设和质量的控制。
作者:韩建军 单位:东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新世纪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理论,对这些管理理论如何运用于现代图书馆的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作了简要的评价。
进入21世纪后,图书馆管理研究一直是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的热点问题,发表了大量的论著,文章在继目标管理理论、激励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研究之后,对我国图书馆管理理论如何运用和借鉴其他管理理论,创建了现代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理论。
一、人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它是相对于物本管理的,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和"以人为根本",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并创造出最佳的工作绩效。
进入21世纪,人本管理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发展到各行各业。图书情报工作作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人本管理的理念更加重要。图书馆人本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两面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图书馆读者的人本管理。图书馆唯一的职能是为读者服务,读者是上帝,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把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二是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就是要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既枯燥无味,又要求细致入微,平凡而重复的劳动多。因此,要尊重馆员、关心馆员、理解馆员、激励馆员,充分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图书馆员工普遍存在待遇偏低、激励不足的问题,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也要注重提高他们的待遇,努力改善其工作条件,以便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过去我们只强调图书馆工作为读者服务。读者第一的观念,严重忽略了对图书馆员工作的尊重和理解,没有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不仅要以读者为本,也要以馆员为本。
二、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要求某个组织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各种机制、方式和途径,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变化,使本组织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要求创造性的挖掘和利用存在于组织内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及外部知识网络的智慧来服务于用户和市场,知识管理不仅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与传递,更注重各种知识间的关联、交互与转换。
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利用既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又是图书情报工作的基本任务;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工作的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知识管理理论体现在图书情报管理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现在管理理念上,以知识为中心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已成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对象;二是体现在管理内容上,图书馆知识管理将更加突出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传播管理、知识服务管理、人力资本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三是体现在管理职能上,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外化、内化、中介、共享、学习、认知;四是体现在管理原则上,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重视开放性原则、共享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协作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因此,把知识管理理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实践能够促进图书馆管理走向更深层次的应用领域和促进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战略管理理论
近年来,对图书馆战略管理的研究是图书情报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多数学者认为图书馆的战略管理是从图书馆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宗旨出发,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在充分研究现代图书馆外部环境的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图书馆的战略目标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一个动态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建设战略、人才战略、服务战略、品牌战略等方面。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怎样才能稳定持续发展。现代图书馆包括两大系统,即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属于非赢利性事业单位,如果没有政府的投入,图书馆自身发展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要根据两大系统的不同特点,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作到两大系统的互补,同时增加政府的投入,才能使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资源建设战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两大系统的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和互补。高校图书馆之间也要实行资源整和和提高利用率(如大学城建设),二是充分利用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人才战略就是要是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高层次图书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服务战略就是要树立同现代图书馆相适应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不管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品牌战略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打造现代图书馆品牌,树立精品意识。通过近年的研究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图书馆战略管理理论。
四、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制造业,它反映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生产每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20世纪末推广和应用到非生产部门,图书馆管理也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因为图书馆管理同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是相一致的,改善图书馆的管理的目的是努力改进服务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要求,而这两个目标同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完全相通的。全面质量管理最早反映在对企业生产产品流程的管理,图书馆的工作的业务流程同生产产品的业务流程也是一致的。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包括采编、检索、流通、阅览、归还图书杂志等环节,这些流程同企业产品生产的流程要通过前后相继的不同车间,经过若干工序,才能最终生产出产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对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或流程的管理,用于图书馆的质量管理是完全适用的。要提高对图书馆管理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图书馆工作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将企业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对于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完善图书馆管理系统有借鉴意义。
五、项目管理理论
项目管理理论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项目管理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从项目管理的阶段和过程来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如项目的选定、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等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管理过程,如计划编制过程、计划执行过程、控制过程,这些阶段和过程存在着有机联系,从而构成了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从项目管理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来看:它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等方面。虽然不是每个项目都包含上述管理内容,不同项目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有所不同,但就项目管理的一般而言,项目管理基本上包括上述管理基本要素。项目管理理论上之所以能运用于图书馆管理,是因为图书馆的管理也包含了上述管理的内容。如图书资料的借阅和归还系统、数据库的建设、信息咨询服务等都可以应用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六、柔性化管理理论
"柔性化"管理同人本管理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柔性化"管理是相对于高度集权的强制性管理即"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是指组织内部等级森严,层次分明、缺乏沟通的管理理念,它不适应于环境多变,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管理理念应采用柔性化管理,所谓柔性化管理就是把组织结构看成是柔性的、有适应性、有学习能力的有机体。
图书馆管理采取刚性管理理念,难以克服图书馆低效率的问题,即实际产生的服务和工作效率小于理论上所希望达到的效率。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馆员工作绩效难以观察和准确评价,馆员努力程度、懒惰、馆员之间的矛盾和磨擦,容易导致低效率。解决低效率的方法在于图书馆内部的文化建设、提高馆员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提高馆员的道德休养,加强精业精神的教育,处理好馆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扬团结进取、奋发向上、自我奉献的精神,从而增强馆员对图书馆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很显然,柔性化组织强化部门间、人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注重适应性,这种管理同倡导人本管理也是一致的。柔性化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
七、"虚拟化"管理模式
虚拟化是通过借用外部共同的信息网络及通道,提高信息数据库存储的一种方法。虚拟化管理是"没有管理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并非管理者不管,而是被管理者按照管理者制定的目标和规定的任务,在执行任务和实行目标的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纠正自己的行为,以便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将上级监督和指挥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这种管理模式同人本管理和柔性化管理相一致的,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信息化时代,管理依托人对人的直接指挥和监督将愈来愈少,而是依靠规则和程序,利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在管理中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组织、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其管理的特性,所运用的管理手段,如数据库、文献信息及网络等最适合采用"柔性化管理",因此,虚拟化管理模式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管理模式和方法。
八、集成管理理论
集成管理是借助计算机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资源集成起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技术。集成管理理论应用于图书馆,就是要求将图书馆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进行整合与集成,以实现图书馆各要素的联锁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和图书馆整体功能的优化与放大以及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集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什么样的资源组合和技术系统才能使服务最优?(2)什么样的机构设置才能保证服务最优?而数字图书馆的集成管理,实质上就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数字图书馆管理实践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观念指导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实践,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规范、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促进各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与匹配,从而最终促进整个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提高具体对于信息资源集成管理这个问题来说,它可以分成资源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处理过程集成、信息与用户集成四个层次,而这四个层次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都包含着共同集成管理理论。总之,集成管理的思想及其管理模式已成为当代图书馆管理新趋势。
参考文献
[1]邱约平,段宇峰.论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的变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5-9.
[2]盛小平.新世纪国内图书馆管理研究进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5),1.
论文关键词:公路工程 格式化管理理论 应用
论文摘要:公路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管理当中出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的提出,规范了管理相关内容。本文就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的提出与应用进行分析。
公路在交通运输系统当中担当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它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地方便,有效地拉近了异地之间的距离。公路成为人类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我国也不断重视公路工程的建设。近年来,公路工程不断完善、扩建,为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公路工程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一般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所投资的规模比较大,需要动用的建设方比较多,这些单位之间的分工关系的协调也会相对比较复杂,加上工程项目建设地点分散以及建设信息量比较大等诸多特点,导致公路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对公路工程的质量问题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公路工程建设当中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规范法的控制管理手段显得非常有必要,从而,让公路工程得到最大效益化管理。
一、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的提出
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的提出是在一系列环境成熟的条件下自然而成熟的。现代管理理论在不断创新,先进管理理念不断融入到实践的管理当中,像精细化管理、数字化管理等理论的提出,促进格式化管理理论的提出。
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的提出不但能更加方便各种信息与数据的高质量处理而且为公路工程项目的管理理论不断创新与进步发挥着积极地的作用还对公路工程建设事业的长远发展与社会进步起着推动作用。
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主要是指在相关的公路工程的建设项目施工建设过程当中管理的一种方法。格式化管理理论能让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单位之间对工程关系看得更加清楚,也能更加明确相互之间的管理目的与工程进度,通俗地说,也就是运用统一的格式来对公路工程建设规划与管理,主要是使用表格来反映建设当中的各个事项,达到简化管理的流程,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因格式化管理当中的表格可以随时记录工程建设的各个工程开展与进度,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可以保证到业主的要求与指令得到比较好的实现;格式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也是业主管理工程程序的一种具体化的体现形式;格式化管理理论也体现了在它之前的精细化管理等各种优良的管理思想,让管理得以细化、具体得到了落实,对工程保证质量、精确化管理有了相当体现。
二、工程格式化管理的内容
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主要是对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当中所参与到的所有业务活动作出统一的格式管理,依照格式管理当中格式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业主业务管理格式、监理业务管理格式与施工业务管理格式等三部分。
(一)业主业务管理格式业主业务管理格式主要指公路项目建设的所有过程都依照工程管理业务的要求将管理格式划分为不同的形式,项目的各个业务流程的进展、指导与监督都采用管理格式来实现业主对整个公路建设项目执行控制的效果。这些格式管理包括建设项目申报格式、合同管理格式、安全监督格式、工程招投标管理格式、信息管理格式、科学研究管理、会务管理格式、甲方供应材料管理格式、竣工决算管理格式、设计及咨询管理格式、竣工验收管理格式、征地拆迁管理格式、工程文件管理格式以及创优考核管理格式等。
(二)监理业务管理格式监理业务的管理格式主要是监理单位用来对工程项目监督控制所用的,这些格式需要依照监理的相关法规、施工监理的合同和规范标准等来对承包商监督、批复的格式,对业主报告所用的格式。监督业务管理格式强化了监理的作用,依照了监理的工作职能来设置格式。它们包括工程开工管理格式、监理报告管理格式、施工申报管理格式、中心实验室管理格式、工作指令管理格式以及施工现场管理格式等。
(三)施工业务管理格式施工业务管理格式主要是指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当中,业主根据工程的总体情况所制定出来的规范化施工活动的表格,这样施工单位也能根据表格的内容与进展在施工过程中能做到自我管理。督单位也能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它包括工程费用管理格式、质量自控和监理格式、工程进度管理格式、安全自控和监理格式以及环境保护和监理格式等内容。
三、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的应用
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应用成效最直接地影响到业主对公路工程整个项目的执行控制的效果。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应用当中的决策工作对最后应用的效果有重要的关系,所以在应用当中,需要注意格式化管理的统筹规划、创新管理等一些方面。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的系统论证、格式设计、组织建设、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及完善等这些作为应用当中的重要步骤,需要引起重视。
(一)系统论证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当中的系统论证主要是指需要从总体来确定格式化管理当中的方案,能总体把握管理需求,系统策划各种表格格式,做到各个表格既细化到具体程序又体现不同表格中各种关系。
(二)格式设计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当中的格式设计主要包括编制格式、规范报表程序、明确报表相关的责任主体,并且对设计的表格进行分析,以保证表格的正确性,检查表格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检验格式的适用与可操作性,用来方便格式化管理的推广。
(三)组织建设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的组织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需要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出各个部门工作职责与质量职责以及员工的岗位职责,从细处进行目标管理,让各个工作都能明确到责任,这样也加强了各个部门工作的透明度和信息沟通渠道的建立,有利工程项目所在公司公平、公正工作氛围的营造。
(四) 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的现展需求,有利于对项目的进一步控制,保证格式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对项目工作作出有效的格式化监控。
(五)运用以及完善通过对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的运用,用理论相关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然后根据情况作出修改,修改情况告知业主,让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不断得到修订与完善,为实现预期效果而加强控制。
四、结束语
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的提出有效地帮助工程项目科学、合理以及有原则性的建设,对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我们在运用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的时候,还需要发现问题,总结实践经验,让格式化管理理论的运用有更大程度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王孟钧,杨增辉,张少锦,曾磊.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J]中外公路,2009(01)
[2] 王延中. 浅议项目格式化管理[J]建筑经济,2008(S1)
[3] 王孟钧,张少锦,杨增辉,曾磊.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建设项目格式化管理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08(09)
[4] 范新明,贺农农,孙佃升.浅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格式化管理[J]建筑安全, 2010(12)
关键词: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选题的实际价值与理论意义
工程总承包(EPC、EP+C、DB等)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在电力行业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电力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我国电力工程总承包企业若干工程调查,包括目前在国内电力工程总承包合同额最大的西北电力设计院、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电力设计院,在这些企业的电力总承包工程中,都存在对工程风险预计不足的问题,给工程建设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本文通过对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风险的研究,使承包商在认识到风险的同时,能够为我国总承包企业在工程管理中对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促进工程建设和总承包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电力事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各大型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2〕世界项目管理大会把对项目的风险管理作为大会的四大主题之一,以及各种期刊上有关项目风险管理论文的不断增加,都表明人们已极为重视对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
第一,认识风险、规避风险是当前项目管理中薄弱环节。
大多数总承包商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够对工程风险进行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在项目管理中忽视了项目风险的管理,致使许多承包商在接到总承包工程后,达不到投标时的经济效益预期。
第二,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正确的风险分析、风险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反,不进行风险管理使企业亏损甚至倒闭的例子比比皆是。从这个角度上讲,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的水平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有利于电力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有些承包商对项目建设不进行风险评价,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就不可避免遇到困难,既给工程的进展带来了阻碍,也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损失。
二、解决的问题和方法
(一)风险识别方法
在项目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借助于一些技术和工具,这样在整个风险分析过程中就能够提高效率,减少差错,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风险分析工具和技术(见表1)。
表1
(二)风险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方法
风险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风险事件影响及危害性的综合分析技术。其基本原理源于可靠性工程中广泛运用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analysis,FMECA)。其分析原理如下:
表2
严重性指潜在风险事件对产品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为了准确定义风险事件的不良影响,通常需要对每种风险事件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价并赋予分值。如下表
表3
可能性指具体的风险起因发生的概率,可能性的分级数着重在其含义而不是数值。
表4
风险指数指对风险事件严重性和可能性的综合描述。该数值越大,则表明这一潜在问题越严重,越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减少该值。
表5
应急措施指风险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应对措施,预防措施指为了防止该风险事件的出现所采取的防患措施。
表6
(三)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就是对项目风险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在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定性定量估计和评价之后,得到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的严重程度。再根据项目的要求,决定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达到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降低损失程度。
为应对风险,可从消除风险因素、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后果等级三个方面提出多种策略。
三、主要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分析,能够为我国总承包企业在工程管理中对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本文主要工作及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将电力行业以外的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为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值得借鉴的风险管理理论,促进电力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2.有效的风险管理,必须能够正确的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本文运用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analysis,FMECA),结合工程实例列出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并显示每种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以及可控制程度,以及风险级别的大小,从而为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同时,找出减少风险发生的条件的过程控制变量,并制定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宽山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合同风险管理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
徐孝忠。合同风险的成因及形态。《施工企业管理》
〔2〕成花玲、常春育著,论工程总承包方式的建立,山西建筑,2002.1
〔3〕郭波,龚时雨,谭云涛等编著。项目风险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兴起,各种对项目工程建设的管理理论层出不穷,究其核心完全可以归纳为工程项目的三控管理,即加强对项目工程的成本控制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和工程的进度控制管理。三控管理从很大程度上深刻 反应了项目管理的核心规律,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证明,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我国的建筑业发展时间比较短,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在投资规模,建设项目上不断扩大,但在对各种建筑项目的管理上依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而这些不完善的管理控制,将会对我国有限的建筑资源造成浪费,加大我国的能源资源的压力,同时,也会加大投资商的成本投入,难以让有限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而于各种工程项目密切相关是使用者,在使用项目时,项目也会出现很多质量问题,会对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从而影响到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鉴于我国目前的建筑项目管理现状,将三控管理用于我国的项目工程管理,已经是势在必行。
建筑工程项目三控管理原理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
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三控管理的目的便是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整体过程,全面方位的设计,组合,控制和协作,对整个项目建设实施的进度实时控制,是项目工程可以按时如期完成。同时在对整个项目的实施全面进度就监控的过程中,把整体建设项目的各个部分,设计好开工完工时间,严密控制好施工程序,编制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案,详细的控制各个程序中的费用成本,减少浪费,合理开支。使得所承担的工程建设项目可以严格按照计划或规定的时间竣工,并且保证质量,在最少的成本费用范围内,建筑出符合质量要求,符合客户需求的工程。
1. 项目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管理之间的关系分析
工程质量、进度、成本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瓦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完整的目标统一体系,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必然引起其它两个因素的变化,同时也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一个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之问,一般不能说哪个最重要的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时期,目标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质量、进度.投资二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没有质量的进度是“豆腐渣”工程,没有进度的质量是“亏本”工程。没有合理费用支持的质量和进度是“无米之炊”。
2. 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管理原理分析
(一)质量控制管理原理。
质量是一个项目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关系到客户使用该建筑的切身利益的最重要部分。随着我国将多种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的应用到工程的质量管理中来,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质量控制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者要充分理解质量管理内涵和管理体系,据项目的不同实际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标准,加强施工的专业化培训,加强施工的监测监督,同时,实现竞争奖惩体制,从设计施工到后期的服务,全方位的保证质量的控制,提高项目质量。
(二)进度控制管理原理
在进行任何一项工程设计施工之前,项目工程的负责人必须和承包人签订协议或者是合同,规定工程的进度和最终交付时间,为了完成合约所规定的时间,必须对工程项目实施进度管理。在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难易程度,施工技术,质量要求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后,制定出详细的施工计划,相关工序的施工时间,从各个细节控制整个项目的进程。
(三)成本控制管理原理
项目成本是一个工程建设施工中最为关键的控制程序之一。在承接一项工程建设项目适合,要从设计到施工,到后期的交付维护管理实施中,采用先进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科学的施工设备,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生产资料的消耗,减少浪费,提高资料利用率,通过严密的计量手段进行计划,实时监督,全面调控。在最少的费用成本中建造出符合要求的工程项目。
建筑工程三控管理措施
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一)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
由于建筑工程一种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尚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二)严格执行施工标准
制定完善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对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进行操作培训,从理论上深刻明白操控原理,从实践中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务必使所用施工人员都可以严格达到施工标准,操控熟练,能够满足工程技术相关规范,杜绝胡乱施工操作的现象。
(三) 加强每道工序的质量监控。
从全面控制的角度出发,找出产生误差或者失误的原因,分析制约每道工序质量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消除恶劣影响,减少制约工程质量的因素。严格执行每道工序的前后执行顺序,杜绝前后跳跃施工,尤其是时间急促,施工匆忙时期,要尽量减少多种工序的交叉,保证整个施工顺序的合理稳定。
(四)采用科学合理,质量稳定的机械设施。
采用先进科学而质量可靠的机械设备,不仅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施工效率,更能很大程度上保证施工的高质量。使用质量稳定的设备,提高整个工程施工的自动化,更能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标准。同时减少了机械的坏损,节约了施工时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施工过程质量的提高。
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管理需要随时协调、落实成本计划的实施,保证成本计划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全面、即时和正确的执行。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确定最先进、经济和合理的一个施工方案,并能同时做到及时应用最新和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时修正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尽可能地降低材料消耗和人工消耗,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同时要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等各项费用支出,最终实现高质量、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一) 人工费控制管理。改善劳动组织,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教育,首先,是加强对整个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要让整个施工过程中能够符合施工地区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施工单位内部的安全管理体制。其次,要让施工人员熟悉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体制,施工环境,整个工程的施工特点等因素,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最后,可以通过一些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劳动法律的讲解等方式,让施工人员可以更好的进行安全施工,总之,科学的组织好人员的施工,减少窝工浪费; 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 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 加强劳动纪律, 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 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二) 材料费控制管理。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 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 节约采购费用; 合理堆置现场材料, 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 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 合理使用材料, 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三) 机械费控制管理。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 搞好机械设备的
保养修理, 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
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进度控制管理措施
(一)施工进度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问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比如一个建设项目,计划工期是三年,而实际建设工期是五年,首先是由于建设工期的拖长,施工管理费用大幅增加;第二,延期投产带来的利息损失;第三,也是最大的损失,是投资机会的损失,延期投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样,~个原本效益良好的项目,从建成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二)项目进度管理需要做好的工作
1)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架构。
2)建立一个严密的合同网络体系。
3)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三级工程计划。
4)设计单位的确定及设计合同的签订,以及设计质量.速度的检查、评审。
5)施工单位的招标、评标及施工台同的签订,包含总包.分包单位的选择,材料、设备的供货合同的签订。
6)工程前期手续的办理以及配套工程的安排。甲乙双方要充分沟通与良好关系,是项目成功的保证。
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产业正逐渐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期,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开始投产建设,为促进我国建筑产业向着健康科学快速的方向发展,我国的项目建筑工程管理必须得跟上脚步,将对项目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的三控管理理论运用到项目管理中来,促进我国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是我国的目前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通过完善的项目管理,我国的建筑项目产业将会有着更辉煌的明天。参考文献:
[1] 林佳玮 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成本控制及相关性 [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 -2010年3期
[2]廖达明浅析建筑施工项目三大控制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11期
[3]沙其菊浅析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成本、进度、质量控制 《价值工程》2010年18期
[4]刘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三控管理措施 《四川建材》2011年02期
关键词: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0 前言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多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房地产业也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关注与投资,其建设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对于国民经济的进步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面对着激烈竞争的建筑企业市场,如何去提高企业效益,如何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如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建筑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
当前,绩效管理已经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的成功进行有利于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有助于降低项目的成本以及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甚至社会效益。通过对当前国内工程项目的绩效管理进行考察,发现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不明确;2.标准不一,考评内容、以及权重设置不科学,基准不恰当,易引致绩效考评不全面、非客观和不公正等问题,考核结果可信度差。3.绩效考评形式化;4.方法选取不当。当前绩效管理的问题制约了工程项目的进行,所以,本论文试图建立一套合理、科学、实用性强的绩效考评体系,来测评工程项目的管理活动及其绩效,以期提高其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1]。
1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1.1 绩效管理的内涵
绩效存在两个层次即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其既包括工作效率,它反映工作输入与输出的比例,又包括工作结果,反映工作的达标情况,总之,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广义的绩效管理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工作主要是目标管理分析,中期的工作是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后期的工作是绩效考核结果利用及反馈;狭义的绩效管理主要是其实施的部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与绩效考核结果利用的若干环节[2]。项目绩效管理与一般绩效管理的不同在于项目具有一次性特征,所以项目本身特性决定了其项目特色,所以每一个项目的绩效管理也都会选择一个适合自身特点的绩效管理方式,不同的项目其绩效考评指标应该具有相应的调整。当然,项目绩效管理在本质上要遵循绩效管理的有关理论和工具。
1.2 绩效管理基本方法
近年来在绩效管理工具上,理论界提出了形形的绩效管理方法,这些方法都以确定绩效管理的指标为核心,在实施方法中存在着些许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参考作用。概括来说,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有目标管理法(MBO),平衡计分卡(BSC),360度绩效考评法。
1.3 绩效管理的过程
依据绩效管理的理论,建立绩效指标体系后,就开始了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在一般的理论中,绩效管理的实施由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估及绩效反馈四部分构成,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闭环过程,如图1.1所示。
绩效辅导阶段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完成绩效目标或者工作计划的过程,在这一阶段,项目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要根据绩效目标和内容,持续的进行阶段性检查,做好工作进度,并且找到工作的难点重点来进行完善工作[3]。
2 某工程项目绩效管理评估应用
2.1 项目简介
本文所选工程位于某城区商务中心干道,西连老市区,北接市级医疗中心及两所高校,南有市级文化中心及行政中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是集商务办公、投资兴业、居家生活、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社区,极具市场优势。该项目通过一系列的计划,于2011年3月开始实施建设,计划于2013年3月竣工。
2.2该项目绩效管理的流程
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是绩效的考核,其考核要求依据绩效评价体系,选择一个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法,对于相关对象的工作表现及完成情况进行考量,并且考评结束后将评定结果反馈给考评对象,有时还需要领导者与被考核对象的面谈,以改进以后的工作。绩效考核的依据就是在绩效计划阶段,综合各方力量,构建的适合本项目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在考核过程中,要严格遵从此指标体系,以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当绩效考核结束后,将员工的表现与预定的目标相比较,看其任务完成情况,要注意的是在绩效计划与辅导阶段,通过与各级员工沟通所收集到的可以说明考核对象绩效的数据或信息,这些信息能够保存下来作为考核对象完成绩效指标的依据,这不仅有利于项目管理者掌握项目的进展,还可以应用在绩效评估。总之,项目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并不是一件简单可以完成的事,通常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包括项目WBS分解、项目绩效目标与工作计划、绩效实施、考核、结果的回馈以及绩效结果的应用环节构成[4]。针对该国际工程项目的绩效管理过程,我们可以用图2.1表示。
3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项目绩效指标评估
1.依据目标管理理论,以及该国际工程项目的工作说明书,人力资源部门通过与领导及普通员工的会谈,选择了一系列相关指标来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所设计的该国际工程项目绩效指标多级递阶结构如表3.1所示。
2.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该国际的绩效
在该国际工程项目中,确定指标权重是由绩效考核办公室或项目绩效考核小组采用访谈法(专家访谈、部门访谈和员工访谈),结合该国际工程项目的情况,确定了如下分别以A、B1、B2、B3、B4、B5为准则的六个判断矩阵。
(l)A-B判断矩阵。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最重要的是质量问题,然后依次是业绩考评,安全考评,能力考评和态度考评,所以权重分配如矩阵A-B,表3.2所示。
通过矩阵列规范化,求得最大特征值为5.3705,对应的特征向量为w=[0.41,0.26,0.15,0.09,0.09]。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指标CI=0.093,随机一致性比率CR=0.083
(2)B1-C判断矩阵,如表3.2
通过矩阵列规范化,求得最大特征值为4.0408,对应的特征向量为w=[0.46,0.19,0.23,0.12]。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指标CI=0.0136,随机一致性比率CR=0.0151
(3)B2-C判断矩阵,如表3.4
通过矩阵列规范化,求得最大特征值为5.13,对应的特征向量为w=[0.04,0.1,0.16,0.25,0.45]。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指标CI=0.03,随机一致性比率CR=0.03
(4)B3-C判断矩阵,如表3.5
通过矩阵列规范化,求得最大特征值为5.25,对应的特征向量为w=[0.13,0.10,0.16,0.21,0.40]。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指标CI=0.06,随机一致性比率CR=0.06
(5)B4-C判断矩阵,如表3.6
通过矩阵列规范化处理,得到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3.07,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w=[0.68,0.09,0.23]。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指标CI=0.04,随机一致性比率CR=0.06
(6)B5-C判断矩阵,如表3.7
通过矩阵列规范化处理后求得最大特征值为3.02,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w=[0.62,0.24,0.14]。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指标CI=0.01,随机一致性比率CR=0.01
3.该国际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在绩效考核完成后,绩效管理考核小组要指标评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计算是基于前期考核得出的数据进行的,按照每项指标得出的分数乘以每项指标的权数,加总后得到该指标的绩效考核结果。
通过构造该国际工程项目绩效指标因素判断矩阵,计算结果显示出一致性指标CI均小于0.1,可以看到,通过一致性检验。该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综合重要度如表3.8所示:
从绩效指标综合重要度可以看到,该国际房地产项目总绩效A来说,B1最大,即质量绩效评价最高,其他依次为业绩绩效、能力评价、态度评价、安全评价。在具体的20项主要绩效指标中,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为:C1>C9>C3>C2>C8>C15>C14>C18>C4>C7>C13>C6>C12>C19>C17>C10>C11>C20>C5>C16 ,可以看出基础部分建设、环保绩效、质检达标率最重要。
4 结束语
通过对绩效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结合某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的现实水平及特点,对该项目的绩效管理以及对我国绩效管理相关部门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提高我国的工程项目绩效管理水平。
(1)创新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理念
(2)加强现代项目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加强项目工程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旭明,石油企业财务分析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
[2]郭福连.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0(4):22-24
[3]唐新球.世纪东方商业广场项目施工单位管理系统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
[4]Fayyad U.M.,Piatetsky-Shapiro G.,Smyth P.et al.Advances Knowledge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Cambridge,MA,AAAI/MIT Press,1996:125~139
[5] 王生斌.燃气企业员工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J].煤气与热力,2007(2):34-40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 选题方向 研究趋势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题方向分析
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其中,硕士研究生已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领域选择研究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本文依据《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至2010年11月1日,累积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87.5万多篇,文献的来源是全国530多家硕士生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文统计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2010年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榆索控制条件。“发表时间”输人从2000年1月1日一2010年10月l8r:t,“学位单位”输人模糊,“优秀论文级别”输入不限,“作者”及“作者单位”输入模糊。第二步,输入内容榆索条件。“主题词”输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向,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点击“检索文献”。第三步:按文献分组排序方式选择文献。文献分组点击“学科专业”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即可。其统计结果如图1:
从图可以看出,物流、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是2000年~2010年管理科学与T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说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日.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物流管碑研究方向中,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构建传统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物流金融的合作与创新是研究热点。在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中,供应商和项目外包管理项目成为焦点,高级管理层更加接受项目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之后要追求项目的项目组合管理得到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中,心理契约与员丁绩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绩效是研究热点。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趋势分析
根据以上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选题向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管理变革,管理科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等方向。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以及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等方向。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和知识资奉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也给管理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2、管理科学与一f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产与流通的变革而产生了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研究领域与-向。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学者在营销与运作的整体优化、多渠道供应链管理、综合物流等方向已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且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的热点。
3、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知识经济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的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知识管理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等。在未来几年知识管理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本身的特征;知识管理效益的定量分析;新知识产生知识在企业间的传播机制;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
4、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越来越侧重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探索管理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复杂系统管理理论基础包括: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理论,其中的非线性理论涉及到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混沌动力学以及分形理论;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从时间的可逆性到不可逆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复杂系统到复杂网络;从硬系统到软系统方法,这里主要指的是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从单元系统到系统集成。例如,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从组织内部的各组元间以及组织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中寻找组织发展和进化的动因和规律,以使组织能适应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迅速发展。
5、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低碳管理方面发展
[关键词]项目管理 学科建设 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082-05
一、引言
学科(discipline)一词是西方教育体系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一定科学领域或某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建设”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个特色概念,是指以学科为建设对象,大力加强学科各方面的建设,以提高其整体水平的举措。实践证明学科建设是现在高等学校和院系生存的生命线,各高校的学科建设呈现项目种类繁多、项目建设投资大、建设内容复杂、建设周期缩短、参与部门人员众多、项目成败重要性高等特点,如何寻找和创新有效的管理模式,更好地实现项目建设目标日益,成为管理部门和高校学科建设管理者关注的问题。
我国的学科建设之路并不平坦。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对全国高等院校的院系专业作了大规模的调整,按文、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重新划分学校,这可以视为我国学科建设方面较早实施的一些举措。但更明确地提出学科建设,是源于1985年中央公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该规定明确提出“要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目前各个高校学科建设管理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不可讳言有许多学科建设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甚至完全失败。遍查相关资料和对学科建设的实践反思,归结其中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条:一是经验式管理方法(Know-how management)。不可否认经验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经验的难以证明、表述、传播、掌握等不足使得学科建设管理随意性、人为性很强。一个成功的学科建设经验若不进行抽象和规范表述,很难推广到其他学科建设项目中去。二是国外称之为“烂泥式”的管理方法(Sloopy management),这种管理方法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合情合理或者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是一种被动“应对问题”式的管理,即是出现问题才寻找能“应付”这一问题的方法,或者是一种主动“蛮干”式的管理,即是有“胆略”无谋划。三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管理方式(Table management),各种所谓“政策”、“流程”、“文档”多如牛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疲于奔命地应对“表格式”管理,而实际上政策是否科学合理、流程是否优化、文档是否必要存在许多疑问。也就是说科学、合理、规范的学科建设管理模式目前国内还没有报道。
其实学科建设项目是一类真正意义上的“项目”(Project),也就是说它具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严格的时间、进度和质量等约束。对于项目的管理国外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形成成熟的系统的项目管理理论方法(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规范和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上的项目专业资质认证是众多项目和项目从业人员的必备条件。“一切都是项目,一切都将成为项目”、“项目管理是未来管理发展的新模式”等已经得到实践的证实。正如著名管理顾问David Cleland指出的“在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项目管理是成功的关键”。也就是说项目管理是应对由于科技的发展、新的环境、更激烈且高水平的竞争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应付潜在的形势及其生存与发展环境带来的新挑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变化的方法。
因此,在新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组织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将组织的各种任务“按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管理已逐渐成为包括高校、政府部门等长期性组织管理的一种趋势,这里,本文尝试引入项目管理理论方法,研究高校发展战略导引下的学科目标集成管理要素,提出一种新的学科建设项目目标集成管理模式。并强调基于项目的学科建设集成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把高校的所有学科建设管理活动符合于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战略管理活动,要在高校发展战略指引下实施学科项目目标的集成管理。希望能为正在与国际项目管理实践与理论接轨的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目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目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早期研究发现:明确的目标要求,比只要求人们尽力去做一件事情会有更高的业绩。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让目标成为组织每个成员、每个层次、部门等行为的方向和激励,同时又使其成为评价组织每个成员、每个层次、部门等工作绩效的标准,从而使组织能够有效运作。同样,目标的设定是学科建设项目进行目标管理的基础。以“十五”时期“211工程”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例,在项目立项之前,各学科均需结合其学科发展的长远规划,制订出“十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并编制可行性报告,参与教育部的评议及答辩。这一目标是整个学科在“十五”期间的共同努力方向,同时这一目标也是“211工程”验收时的依据,是评价学科建设绩效的标准。
然而,现实中学科建设项目的目标设置其实非常困难,这主要源于三点:第一,基于学科建设的特殊性,学科的投入和产出目标之间存在一种难以确定性。例如,学科投入一般多用于实验室条件改造、仪器设备购置、学术交流、队伍建设等支出,但学科建设项目产出的成果往往表现为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人才队伍甚至社会公誉度等。投入多少才能得到产出的成果,什么时候出成果以及出什么样的成果,对大多数学科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第二,对学科建设项目而言,大多数的目标通常是一些短期的目标,或年度的、或一个建设期的,这一目标或是产出某个标志性成果,或是获得某项国家级奖励,或是在某国际权威杂志,而往往忽略了学科整体进步的目标;第三,学科建设项目的目标一旦确定后,就不能轻易改变,也正是如此使得学科建设的运作缺乏弹性,无法通过改变权重来适应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因此,对学科而言并非是目标越高就越好,而是要遵循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
对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管理的测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一种手段。经过测评,可以了解自己的项目管理处于哪一个成熟度阶段。根据项目管理成熟度的模型,就可以很容易明确下一步需要改进的管理工作内容(下一个成熟度等级的关键过程域和关键活动);并且,项目管理成熟度往往与项目本身的成功密切相关。项目管理成熟度越高,执行学科建设项目的成功率也越高。从K-PMMM来看,如果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管理能力达到成熟(单一方法以上的成熟度阶段),就会形成管理学科建设项目的通用方法。
二是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管理者的测评。由于项目自身的特点,使得传统绩效考评体系无法适用于对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的测评。例如许多项目负责人承担的任务都是跨院系甚至高校的,仅仅评价其对某一单位的贡献可能会出现许多缺陷。对于项目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虽然超越单位/部门的工作极具挑战性,绩效的测评并忽略、弱化产生的不公平问题却产生消极影响。所幸的是,基于项目的人力资源测评体系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组织的重视,在高校学科建设项目测评体系中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四、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目标集成管理模式
1 本模式构建的前提
高校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动态开放的系统,有效的学科建设管理活动必须能根据高校发展战略要求,从高校学科发展整体角度出发整合高校学科范围内的所有项目管理活动,进行学科建设项目目标集成管理。前面对于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目标集成管理要素进行了研究,那么分散于高校学科建设系统中的目标管理要素如何进行集成管理呢?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的项目管理为这一课题提供了平台,“基于项目管理”的意义就是为解决系统集成的问题,引入项目管理平台于高校学科建设管理系统中,这也正是本模式构建的前提和基础。
2 本模式的特点
本模式的特点在于将项目管理平台、集成系统、高校学科建设系统三者联系起来,研究建立系统、前瞻的学科建设项目目标集成管理问题。具体包括:第一,不是孤立、片面地研究高校单个学科局部、个体目标,而是研究高校发展战略指导下基于项目的高校整体发展目标展开体系;第二,引入项目管理平台,利用WBS、项目与项目团队、三目标约束、组合理论、绩效测评体系,研究能够将高校发展战略总目标进行系统集成的方法体系。
3 本模式的结构
本模式结构包括五个要素:学科建设项目目标管理结构;学科建设项目目标管理组织;学科建设项目目标管理机制;学科建设项目目标管理方法;学科建设项目目标管理测评(如图2所示)。该模式图既是一个平面图又是一个立体图:平面图是指以目标测评的实现为核心,以系统方法、管理组织、管理结构为支持要素,管理机制这一特殊要素是各要素的运作环境;立体图是指以目标测评作为锥顶,其它四要素作为锥底,反映该模式的层次性。
4 本模式的功能
学科建设项目的目标集成管理模式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战略驱动功能、关联互动功能和决策支持功能。战略驱动功能使得高校学科建设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能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使得集成管理的指导思想同高校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关联互动使各学科、子学科管理决策者能系统地考虑学科目标集成管理的各要素,全面地看待本学科的地位、发展目标及其管理问题;决策支持功能是指该模式可以支持高校管理者综合利用相关领域知识分析推理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目标,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理论与机制研究[①]
管奇刚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市 201620 )
摘要:本文从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协同创新背景下的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过程化管理的要素、本质和现状,并以华东政法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介绍了过程化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建设思路。通过分析协同创新背景下项目过程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制定相关制度、建立项目管理跟踪机制、加强科研服务意识、加强制度执行力及部门间的协同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协同创新背景下的科研项目过程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科研项目 协同创新 过程化管理
一、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定义与特征
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项目是由高等学校教职员工承担的研究人文社科领域具体问题的专门项目。项目是一种制度事实,是观念的存在,本质上应当理解为一种社会关系。任何关系都包含有主体、客体与内容,研究人文社科项目,应当从主体、客体、内容三个方面予以分析和理解。
首先,主体方面。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承担主体为高校教职员工,包括专业教师、教辅人员、专职研究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高等学校教职员工一般具备较高的学历学位,经过比较系统的学术训练,对于社会中的新问题和热点问题,都具备学术敏感和学术探究能力。依靠专业的素养,高校教职员工能够具备承担专项研究的能力,因此,在专门学术研究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其次,客体方面。人文社科项目的客体是指专项涉及的具体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理论方面的难点问题。从目前人文社科项目的类别来看,基本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最高级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二类是教育部主管的社科项目,第三类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科管理部门或教育主管部门的科研项目,第四类是国家部委管理的社科项目,第五类是教育主管部分负责的项目和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自行设立的项目。五个类别的项目各自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国家社科项目一般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理论难点问题,要求课题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水平,教育部项目等其他项目都有各自的研究取向,通过多个层次的支撑配合,使社会科学研究得到振兴与繁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有益的思想。
最后,内容方面。在内容方面,项目研究的都是系统的或者独立的问题。比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可以研究一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也可以研究一部哲学著作的思想,或者研究一位伟大学者的思想轨迹。地方哲社管理部门负责的课题则可以更多的针对地方经济发展,比如研究地方司法机关审判所遇到的特殊问题,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思路等。知识是平等的,区别在于掌不掌握。因此,人文社科项目的研究内容是非常多元化的,也应当是涉猎广泛的。
二、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团队建设研究
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开展必须以团队为支撑。一支团队的年龄层次合理、学术能力过硬、政治觉悟高,其开展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一定具有很高质量。因此,重视对科研团队的建设,是提升人文社科项目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径。项目的团队由负责人、课题参与人、项目管理人员构成,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工作,协同配合,完成项目的工作任务。
课题负责人是整个项目的总的引导人,在申请阶段是课题申请人,在研究阶段和结项阶段作为课题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了解程度最高,在宏观层面把握项目的研究进展方向。一般来说,项目从申请的设想到如何申请,到立项后的研究,都由项目负责人来引导和指挥,如果项目研究出现问题,其责任也由项目负责人来承担。
课题参与人是课题负责人之外的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对于课题的全面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目前的人文社科研究相对复杂,研究的问题内容广泛,而一个人的理性和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具备所有的和课题有关的知识,所以,配备对于某一方面具有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是很必要的。比如研究以为哲学家思想的项目,负责人对这位哲学家的基本思想把握比较到位,但是对于其其他方面的思想可能不是非常了解,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了解他其他思想的专家的理论来更全面的研究这位哲学家。目前申请高级别学术项目,鉴于项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课题参与人的配备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比较容易开展研究,形成的科研成果也更加科学和权威。
课题管理人员是参与课题的行政管理和财务等方面事项的课题相关人员。目前我国高校社科项目研究涉及到的层面很广,与财务、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联系增多,有时候课题经费的报销需要走很多途径。由于课题的正式研究人员不可能有很多的精力花在课题管理领域,因此,一些专门负责课题管理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有效的应对这些问题,从而能够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避免研究人员的精力消耗在学术研究以外的方面。
三、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成果及其转化研究
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成果是指通过研究人员的工作,从理论或者实践层面得到的学术思考结晶。人文社科项目的直接目的就是形成成果,但是仅有成果却不能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研究的实际意义就打了折扣。我们提倡学术研究的深入和科学,对于基础学科的研究也给予最大的认同,但是我们却不能否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要求。目前,人文社科项目研究成果转化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研究报告直接指导实践。一些大型企业或者机关委托学者就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就具体问题写一份调研报告。第二类是学术著作指导实践。比如经济学中的一些著作,其中的数理模型可以指导生产建设。第三类是论文期刊指导实践。论文是针对某一具体进行研究的学术思考过程,其研究的问题一般比较前沿,因此,在针对具体问题,尤其是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时候,论文往往是经过了理论研究的,比较具备指导的意义。
我国人文社科项目的研究成果形式分为研究报告、专著、期刊、工具书等。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研究成果是被实务部门采纳的。项目管理部门对于成果被采纳也设定了认可,即同意结项。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一些社科研究项目的成果不具备较高的实践应用质量,很多成果在内容上存在重复,对于实务的意义不大。这些成果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术资源,需要我们予以关注。提升学术成果转化水平,使学术与社会有效协同,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学术得以繁荣的重要力量之源。
四、协同创新背景下的科研项目过程化管理理论研究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②]。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是形成以大学、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与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充分利用大学、研究机构的智库智囊作用,使其研究与社会实际需求实现高质量衔接,使知识生产者与知识应用者之间形成资源低内耗整合,提高协同质量,创新工作模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协同创新要求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等知识应用主体形成协同模式,简单来说,要求大学的研究与企业的生产应当具有同一方向。大学的知识制造必须为企业的生产服务,但是又不能简单的以利益为中心,应当是全方位的配合与助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文社科项目的研究也需要做出一些创新性的调整,以适应协同创新的要求,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科研项目的过程化管理对高校协同创新工作意义重大。科研项目是指为探索自然界事物变化的规律,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的探索活动,与一般的项目相比,更突出其创造性或创新性[③]。协同创新需要将高校的优势和实务部门的优势衔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双方共赢和谐发展。因此,通过过程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与质量,对于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研项目具有创造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虽然负责人能够基本把握其进行的路径,但是仍然有可能出现不能计算的资源消耗[④]。为了节省资源和时间,充分利用高校优势为企业和其他实务部门服务,科研管理的全过程化就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全过程化的管理,有效的降低科研项目所能遇到的不确定性,从而让项目的资源最大限度的用在项目的研究方面,不会消耗在其他领域。这样就有力保证了科研的质量,从而也能为企业提供有实际作用的科研成果以作为决策的依据。
关键词:代建制;委托;风险管理
0前言
代建制是指投资主管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社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建设实施,并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的制度。代建制是我国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它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实现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然而,代建制模式由于业主和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于是如何监督和制约代建方,避免和控制风险,是业主必须解决的问题。
1委托理论
委托理论认为业主与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性,人掌握着比业主更多的信息,凭借这个优势获取更多的利益,而造成业主的损失。信息不对称性从发生的时间来看,可分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事前不对称发生在当事人签订契约之前,产生逆向选择;事后不对称性发生在签订契约之后,产生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指业主处于信息不利地位,不清楚潜在人的真实情况,可能选择到并不满意的人。而且人还会利用这部分隐蔽信息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契约,牺牲业主的利益。
道德风险发生在委托关系确立以后,指方利用信息优势隐瞒对委托方不利的信息和行为,使委托方遭受损失,而实现利己的目的。
2代建制中业主的风险分析
风险是各种事件及其不利后果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可能性,它具有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当业主将项目委托给人管理时,他们之间便存在着委托风险。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必然会给业主带来一定的损失,而这种损失业主难以获得人的赔偿。因为人一般是专业项目管理公司,属于智力密集型企业,资金力量薄弱,自身抗风险能力和自我保险能力都很弱,往往无力承担损失赔偿责任,风险损失最终必然落到业主自身。项目管理模式中业主所承担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因此,政府投资项目在推行和采用代建制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委托所带来的风险,采取一定的对策和措施规避风险或者减少这些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3代建制中业主的风险管理措施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风险措施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财务转移、风险准备金和自我保险等手段。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和委托理论,解决委托风险的途径主要有监督措施和激励措施。本文针对风险产生的不同原因和阶段,从解决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两个方面入手。在实施代建制的过程中可采取下列八种措施,其中前种措施主要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后六种措施主要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3.1对代建单位实行严格准入管理
项目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要求代建单位必须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一定的施工力量、设计能力和融资能力,以及具有同类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等条件。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巨大、建设期长、风险大,对代建单位的要求就更高。政府可成立专门的代建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会由计划管理、财政、建设管理等部门组成。符合条件的项目管理公司可以提出申请或由行业协会、企业主管部门推荐,经代建资格审查委员会审定后给予政府投资项目代建资格及相应等级。获得代建资格的单位每年还应接受一次年检,不能通过年检的单位必须整改,整改后仍不能通过的应取消资格。
3.2建立代建单位信用体系
逆向选择产生的原因在于人拥有隐蔽信息,业主不能准确掌握其真实情况,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着手建立代建单位的信用体系,对代建单位的业绩保存记录,对管理水平低下、的代建单位,要及时清除出代建队伍。这样,使人原有的一部分隐蔽信息转化为公开信息,有利于业主正确选择代建单位。同时,在过程中代建单位为获得竞争力就不会减少使用损人利己的办法提高自己的利益,从而降低业主的风险。当社会中存在着道德风险时,信誉是人们获利的重要资本,良好的信誉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
3.3正确选择合同计价方式
目前费用一般是一笔固定金额或者按工程造价一定比率提取,人均不承担风险,也不能获得奖励,因此,人缺乏约束力和积极性。为此,业主应分配一定的剩余索取权给予人,激励人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发挥最好的管理水平。一般可采用以下计价方式:一是成本加奖罚确定的合同价。当项目实际成本低于目标成本时,人从业主处获得实际成本和酬金,还可根据成本降低额得到一笔奖金。当实际成本高于目标成本时,人仅能从业主处得到成本和酬金补偿。如果实际成本高于超过成本限额,还要处以一笔罚金。二是最高限额成本加固定最大酬金确定的合同价。当项目实际成本没有超过最低成本时,人花费的成本费用及应得酬金都可得到业主的支付,并与业主分享节约额。如果实际工程成本在报价与最高限额成本之间,则只能得到全部成本。实际工程成本超过最高限额成本时,则超过部分业主不予支付。
3.4明确人的经济责任
如果不在委托合同中明确约定人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以及相应的经济责任,容易造成人缺乏约束力和责任感,工作效率低下,预期目标偏离轨道后会找出种种理由推卸自身责任,这样业主的利益便会大大受损,所以在签订合同时,业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将工作范围、工作内容明确,能量化的一定要量化。
(2)建立目标系统,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建设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同一阶段也有多个目标,应当将这些目标明确赋予人。
(3)明确违约责任,针对每一个目标制定相应的违约责任,一旦人产生违约行为,业主就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要求人承担违约责任。
3.5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人所具有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经济人,人们还有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物质激励往往不是万能的,还需采取其他激励措施才能满足人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在代建过程中,业主应加强与人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激发人的主动性,而不应仅仅限于经济激励措施。
3.6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
建设项目一般工程量大、周期长、涉及的关系复杂、隐蔽性强,出了问题有时业主很难察觉。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过损害业主的利益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为此,业主需设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从合同签订一直到合同履行完成,对人的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在过程中监督单位的行动,促使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分阶段对人的工作进行准确评价,发生偏差后及时纠偏,并对其违约行为予以处罚。
3.7推行工程担保制度
在代建制中实行担保,就是要求代建单位委托第三方向业主提供一定金额的经济和责任保证,如果代建单位不能履行代建合同,则由担保方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赔偿。工程担保是有利于解决代建单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方面,通过工程保证担保能有效的将信用风险转换到风险源本身,让风险的制造者成为风险的承担者。另一方面,在代建单位向担保公司申请保函时,担保公司要对代建单位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对代建单位的经营状态进行深入了解,这样通过专业化的资格预审,进一步降低逆向选择的可能性。此外,如果道德风险发生后,业主也可以通过担保人获得损失赔偿,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风险损失。
3.8推行工程职业责任险制度
推行工程职业责任险制度有利于规避因工作疏忽或过失引起质量问题造成的风险。在代建制项目中推行人员职业责任险,即要求代建单位为项目管理人员购买职业责任险。如果管理人员因工作疏忽或过失引起质量问题而给业主带来损失,则由保险公司给予赔偿。由于保险公司在接受投保时会对投保人进行严格的审查,以防范其道德风险,所以这种审查实质就是对项目管理人员的一次选择。如果被保险人没有很好的信誉,就难以获得保险,从而其市场竞争力将会大大下降。推行工程职业责任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制约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
4结束语
政府投资项目在采用代建制模式时,必须重视由于委托带来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应用委托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采取一定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监督和制约人的行为,避免或减少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以降低风险发生后带来的损失,使代建制充分发挥其专业化管理的优势,切实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尹贻林,阎孝砚.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理论与实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粱监.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林爱武.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研究[J].天津大学学位位论文,2004.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
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招生规模、办学规模均不断扩大,学校对教师在科研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对科研方面也越来越重视,申报科研项目的数量和档次也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大多由原来的多所中专合并而来,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差,科研水平较低,但为了晋升职称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申报科研项目,造成许多科研项目虽然立项,但研究水平并不高,成果平平甚至难以结题等现象。以上种种,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高职院校某科研项目为例,探索基于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的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方法。
科研项目是一次性工作,从产生创意到立项、实施、结题整个完整的过程,以下将结合某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阐述其全过程管理方式,并着重论述该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进度和成本三要素的管理与控制。
一、申请立项阶段的管理
申请立项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是项目启动和项目计划两项工作内容,包含填写项目申报表、组织评审、签订项目合同等。
科研项目的申报表相当于工程项目的需求建议书,论证评审时主要的评价标准包括方案、经验、成本、进度计划几方面。《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在申报前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工作,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课程资源,在课程设计、考核模式、调研方式、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总体思路上有一定的创新性,应该说建设方案是不错的,项目负责人也有多次做省市级课题主持人的经验,但申报表上没有明确列示项目开展所需要的成本,进度计划也不够详细,仅有笼统、含糊的建设步骤。
作为学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处在审核项目申报表时应该站在项目管理的角度,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严格把关,指出以上两个方面的不足,责成负责人修改后再上报,而不是简单地整理汇总后上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立项通过率。
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来说,可以根据全成本管理理论、工作分解结构理论、制作甘特图等方法,完善项目申报表的内容,编制合理的项目计划。
根据申报表中对于该课题建设步骤的笼统表述,可将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厘清为:协商和讨论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步骤;进行前期调研;收集调研数据;撰写论文阶段并发表;撰写研究工作底稿并结题。但以上建设内容阶段性进度不明,不利于今后的管理,因此,应根据以上内容,编制出更为细化的项目计划:
(1)2012.11-2012.12:讨论协商阶段
召开课程项目建设会议,广泛调研,征求项目组成员、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和学生的建设意见。
(2)2013.1-2013.3:前期调研阶段
课题组将按方案确定的分工、时间,以问卷调查、访问座谈、资料分析等不同的方式,围绕“个人理财课程建设规划”课题研究的内容,深入学校和社会展开前期调研。
(3)2013.4-2013.6信息数据搜集阶段
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并结合课题的具体需求和现实条件,积累下内容丰富、完整、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第一手资料。
(4)2013.3-2013.8实证研究阶段
在进行以上2、3项工作的同时,推荐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带领学生参与教师的实证性课题研究。
(5)2013.6-2013.10编写校本教材阶段
在积累素材和前期调研、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编写适合“分岗位模块教学”的校本教材。
(6)2013.11,撰写论文和征求意见阶段
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形成文字,在期刊上发表。撰写课程项目研究总报告初稿,对课程项目建设情况征求领导和专家的意见。
(7)2013.12结题验收阶段
根据专家意见对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制作现场答辩的PPT,参加验收评审会。
根据项目计划的具体内容,可编制WBS工作分解结构图,以明确为达到项目目标所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囿于篇幅所限,以下以编教材为重点进行工作分解:
二、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
研发实施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是指从通知立项开始到结题验收之前这一阶段,该阶段包括项目的执行与控制两项内容。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确保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达到最优状态,并尽可能减少项目执行的风险。以下从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这三个目标考核和过程控制的关键点及科研团队管理方面来分别论述。
(一)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
科研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它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非程序化的,其质量目标很难用完全量化的方法来控制,因此对科研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不能照搬项目管理的一般方法,而是要结合科研项目的特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
根据影响该科研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科研处和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绘制因果分析图(鱼骨图)来进行质量控制。
其中,图的上半部分为影响课程建设质量的内因,包括选题是否先进、科学,预期成果对学生是否适用、其成果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否显著。在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下,这一点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图的下半部分为外因,其中研究基础条件一项中,由于团队缺乏凝聚力和通力合作,科研经费管理松懈,“团队构成”和“研究经费”两项因素成为该科研项目建设中的风险因素,是关键控制点。而“网络技术”方面,因为有校网络中心的鼎力支持,是课题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经济类科研课题的特殊性,开发过程中一般对实验设施等方面的物资保障要求不高,所以也不会对项目质量有很大影响。
(二)进度管理的改进措施
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是指在科研项目的进展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的活动进度和日程安排所进行的管理过程。对《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进行进度管理,就需要首先制定出合理的经济的、进度计划,然后在该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检查实际进度是否与计划进度相一致,如果出现偏差,就应该及时找出原因,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调整原来的进度计划,从而确保该项目目标的顺利完成。不同的项目,其进度管理内容所适用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的主要方法有甘特图法、关键路径法、PERT分析法、GERT分析法等。由于目前的科研项目管理通常较为宏观,一般都通过合同进行管理,又由于科研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许多客观原因的影响,有可能会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完成而导致延期、撤项的情况,对相关部门和项目团队都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项目的进度。考虑到校级课题项目相对于大型工程项目来说,还是比较单纯和小型的,一般不需要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计算,所以可以运用甘特图来进行进度控制。根据前面编制的总体项目进度计划,可制定如下甘特图:
由于甘特图的直观性,可以使项目负责人或科研管理部门能及时发现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之间产生的偏差,采取一定措施及时弥补,确保如期完成项目目标。因此,利用甘特图对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进度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值得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推广。
(三)经费管理的改进措施
科研经费管理的改进措施包括事前的成本计划(预算)、事中的成本控制、事后的结余经费管理等三项内容,其中前两项是重点。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缺乏对成本的正确预算,成本控制方法不科学,经费管理混乱,此种局面亟待改善。
根据校级课题的特点,本文认为,重点应该在经费管理流程上做改进。在经费管理流程上,该校一直是由科研处和财务处直接管理,分院虽然实行二级管理办法,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仅限于院长签字一项常规手续,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因此在经费使用和报销方面存在漏洞。应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采用项目经费分级管理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四)科研团队管理的改进措施
鉴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科研项目团队缺乏凝聚力的现状,本文认为除了校科研处和项目负责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所缺陷之外,主要原因还在于科研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
以下是矩阵式科研管理的组织结构图,本文认为也同样适用于《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首先,校级课题建设项目的上级职能部门主要有科研处、计财处,这两个部门必须加强项目的信息交流、共享,注重日常信息的沟通。同时还要兼顾和听取上级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建议。其次,该项目团队作为矩阵式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基本单元,其团队成员同时接受来自分院与项目组两个方面的领导。如团队成员有的来自工商管理分院,有的来自投资理财研究所,有的来自远程教育分院,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会计师事务所。他们一方面接受各院系及所在单位的领导,另一方面又要从事项目负责人分配的工作。这样的矩阵式科研组织结构最主要的优点是扁平式、分权式的组织管理,便于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同时让科研人员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不同部门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做到了资源的共享,并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三、结题验收阶段的管理
项目结题验收即由主管部门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最后一环。作为项目负责人,应该认真对待,撰写好验收报告,根据校级课题的验收要求,还应该制作精美直观的PPT形式的汇报材料,在主管部门组织的科研项目验收评审会上做详细的汇报。
对科研管理部门来说,应事先编制项目结项程序,首先由科研管理部门初审,再由校级或上级评审专家组终审,主要检查评审的内容包括:项目是否完成、指标是否达到、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合规、成果有无推广转化、成果转化效益高低以及汇报资料是否清晰明确等。
参考文献:
[1]王海,李建. 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探讨[J].价值工程,2010,(7):161-162.
关键词:农村;项目管理;应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村区域发展,中国的农业发展中引入了项目管理,使农业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农村区域发展效率更高。
1项目管理的发展背景
中国农村地区项目管理的实施源于二十世纪50年代美国,主要是在设备维修中采用了项目管理办法,不仅实现了管理专业化、技术化,而且提高了管理效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不再局限于技术领域,很多与投资相关的活动都被列入到项目管理范畴,而且对项目质量和项目管理的预期效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项目管理理论逐渐形成,并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中,主要的运作宗旨是运用管理的思维对项目进行运作,将所有可利用资源进行整合,使项目管理效率有所提高。2002年,中国召开了第一届项目管理研讨会,将项目管理纳入到学术层面进行研究。在研讨会中,对项目管理进一步强调,要求将项目管理纳入到行业领域中,特别需要纳入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引入项目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还促使农业产业市场化经营。项目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是引进资金,采用合资或者合作的形式加大农业资金投入,推进农业生产。随着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农业产业就会逐渐国际化方向发展,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2农村经济发展中项目管理的应用
将项目管理引入到发展农村经济中,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就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探索创新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在资金运行方面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发挥项目管理功能,促进农村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从现行的农村项目管理情况来看,正在由原有的单一管理向多元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将项目管理落实到具体的农村经济运行中,就要在管理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向上有所转变,以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平稳推进。
2.1根据农村区域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项目管理是系统化工程,运行复杂,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农村发展实际。在统一规划的同时,还要科学谋划,这就需要对项目管理制度进一步逐步完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对项目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在项目前期工作中,所涉及的管理内容很多,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编制、评估和审批等等。当项目管理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就需要对项目法责任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项目完成后进入到验收阶段,就需要执行验收检查,过程中,还会涉及到项目验收制度、固定资产移交管理制度等等。
2.1.2专项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农业发展具有专业性特点,在项目管理中要将专业特点体现出来。将农业相关的专门管理制度制定出来,就是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项目制定管理办法,诸如农村的优粮工程项目、农村沼气项目等等,都要将相应的管理办法制定出来。
2.2注重项目管理体制的创新
农村经济区域发展是动态化的发展,在按照国家宏观政策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和发展节奏的同时,还应对农业产业的发展项目不断地调整。因此,农村项目管理上要相应地对管理体制予以创新。其一,从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要做到项目公开化,包括农村经济项目的申报、立项等等,都要做到公开、透明,采用竞标的方式选择资质深、行业信誉度好的单位承担责任。特别是项目投资方面要做到公开化,包括投资的范围、项目运行中所获得的预期效益,以及投资的额度,所获得的成效等等,都要予以公开。其二,从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要做到项目社会化。农村经济区域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农业的生产、各种惠农补贴以及招投标等等,都要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并扩大社会覆盖面。如果部分农村经济发展项目为农户可以直接受益的项目,就可以通过实施“奖建制”的项目形式或者“代建制”的项目形式,对区域范围内的龙头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并给予必要的奖励,特别是在贷款方面予以优惠,以鼓励农户更积极地投入到农业经济区域发展建设中。其三,从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要做到项目市场化。农业项目管理具有服务性特点,属于是公益性的项目。所以,项目的运行资金普遍由政府划拨,采用招投标的形式确定管理单位,以使得项目运营成本降低。对于农业生产性项目或者所运行的项目具有补贴性质,就可以采用多种运行方式,以将投资在短期内回收,诸如股份制运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或者将有偿资产转让获得收益,加速资金运转。其四,从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管理体制要发挥监督的作用。所有的项目信息都要定期地公布,包括项目的名称、投资情况、所发挥的功能以及承担项目运行的单位、项目运行的地点,都要向社会详细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项目管理单位还要将举报平台设立起来,群众可以电话举报,也可以邮箱举报。对于举报信息,项目管理部门要及时反馈,并对项目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接受舆论监督,强化监督检查工作,提高项目管理的公信力。
2.3项目管理队伍要进一步强化
2.3.1建立专业的项目管理队伍。为了提高项目管理质量,推进农村区域发展,就需要建立专业化的项目管理队伍。农业经济区域发展的建设项目内容所涉及的理论学科比较多,而且每一个项目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为了促使项目管理发挥时效性,就需要将致力于农业发展的专家队伍建立起来,包括农业技术领域、农业项目工程建设领域、农业财务管理领域等等,都要由专家级的管理人员构成,以促使农业项目更好地发展。
2.3.2引入管理中介机构。农业经济项目管理要实现专业化,就要从农业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入管理中介机构,并将项目论证体系构建起来,以对农业项目建设投资合理规划。引进项目监理机构对农业项目实施监督管理,通过管理的权威性对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特别是监理部门对项目管理质量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就促使建立机构对项目运行情况严格要求,以保证项目运行符合有关规定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孙富江.农村区域发展与管理中的利益互动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2]胡云香.农村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丁越峰.民间组织参与农村贫困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仪陇乡村发展协会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