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一语文下册

初一语文下册

时间:2023-05-30 09:57:16

初一语文下册

第1篇

( )

A.桑葚(shèn) 皂荚(jiā) 秕谷(bǐ) B.锡箔(bó) 衣襟(jīn ) 懒惰(duò) C.玉簪(zān) 讪笑(shàn) 沼泽(zhǎo) D.木屐(jī) 萋萋(qī) 环谒(yè)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人迹罕至 栩栩如生 气势凶凶 B.不可磨灭 鲜为人知 峰芒必露 C.精神抖擞 崎岖不平 婉转悠扬 D.当之无愧 天之娇子 恭恭敬敬

3.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讥笑(讥讽) B.忧郁(忧愁) 山巅(山顶) C.绝崖(没有出路) 亘古(空间、时间上延续不断) D.谏语(没有根据的) 妇孺皆知(小孩子) 4.下列成语语意不构成反义的一项是(3分)

( )

A.一马当先家喻户晓 B.博学多识 孤陋寡闻 C.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D.凤毛麟角 层出不穷 5.结合句意解释画线词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正直、正派) C.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踏实、安心) D.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使别人感到骄傲) 6.下列不属于拟人句的一项是(4分)

(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

C.这只可怜的小鸭不知道站在什么地方或是走到什么地方去才好。他觉得非常悲哀。

D.幸福和美正在向他招手。

7.下列语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4分)

( )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语文初一期中试卷下册8.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林海音 《爸爸的花儿落了》 《城南旧事》 B.安徒生 《丑小鸭》 《安徒生童话故事选》 C.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诗集》 D.王安石 《伤仲永》 《临川先生文集》 二、阅读理解(共35分)

(一)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9.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

祈祷( )( ) 哽住( )

10.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3分) 11.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韩麦尔先生异常高大?(3分)

12.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下的那两个大字的含义?(4分)

13.“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_ 描写和 ________,用四个字准确概括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是________。(3分)

(二)幸福的错觉

幸福每每是痛苦的孪生兄弟。

昔日的非洲富婆出门要戴30斤重的铁环,用蹒跚的步态与大步流星奔波于烈日下的穷女人区别开来。那种稀里哗啦的铁环声掠过穷街陋巷时,远近的穷女人都会“啧啧”地艳羡和嫉恨:“看人家富得那份闲逸!”如今,当非洲富婆抹着猩红的厚唇,乘着“奔驰”招摇而过时,棕榈树下小憩的穷女人又会说:“啧啧,瞅人家富得猎豹也赶不上!”

文明人很少能说出自己的真实需要是什么,幸福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由富人规划的。20世纪90年代暴发户们的典型形象是坐在写字台前以“大哥大”掩耳,于是在人潮如涌、尘土飞扬的街头,时常有人手持“大哥大”,幸福地耷拉着眼皮,以每步15厘米的步幅徘徊,接受街头行人的注目礼。

用多数人的匮乏凸显出少数人的富足,是现代广告术的公开秘密。官廷秘传、限量生产以及豪门、帝都、王朝、超霸等标牌,无非是要渲染一种使拥有者成为人上人的意识形态;而现代家庭之必需、绅士淑女之必备的措辞,无非是为这几个奢侈品的消费网罗更多的看客。黄金宴

的就餐者之所以有睥睨众生的倨傲,是因为他们有魄力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别人终生也不曾拥有的财富化成粪便!

这种幸福的错觉使文明躁动不安。

汉末魏晋时,服食仙丹成了上流社会的时髦,因此致病、致死的有名医皇甫谧、晋朝的贾后、哀帝和北魏的道武帝等。流风所及,连买不起“五石散”的人也学着找上人多的地方躺下,作痛苦状,还念念有词:“药性发作了!”现代穷人似乎少了这份“滚一身泥巴,博片刻虚荣”的耐心和风雅。但也敌不过广告无孔不入的诱惑,于是要泄莫名火,发无名怨。贼胆大的去做绿林中人,搅得狼烟四起;贼心毒的恨不得药死所有幸福的邻居,在同赴黄泉时扯平幸福与痛苦的落差。

耐人寻味的是,万民钦慕帝王的富足,而帝王子女自古以来都难耐“高处不胜寒”的压抑。拿破仑之子在新年之际,当人们张罗着是选一座宫殿、城池还是送一支军队作为幼王的新年礼物时,他只想要一双农民穿的仅值一个苏的木屐,穿着它上街,与那些赤脚在泥污中追嬉的顽童一起玩耍。

那是一个孩子自然而真实的需要。幼王的新年幸福只需一个苏。 14.“高处不胜寒”这一句词出自________代________(作者)写的________(词牌名)。(3分)

15.“富人变花样摆阔气作为幸福,就有人仿效”这句话的意思,用文中的句子来表述,恰当的应是哪一句?(3分)

16.第五段中的“幸福的错觉”指什么?(2分) 17.第五段中的“文明”指什么(2分)

18.第五段中的“躁动不安”指什么?(2分) 19.说说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作用。(3分)

(1)“幸福每每是痛苦的孪生兄弟。”删去“每每”行不行?或者改为“就是”“一定”“总是”行不行?

(2)“无非是为这几个奢侈品的消费网罗更多的看客。”如果将“网罗”改为“吸引”“招徕”“接待”好不好?

(3)“黄金宴的就餐者之所以有睥睨众生的倨傲,是因为他们有魄力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别人终生也不曾拥有的财富化成粪便!”句中加粗词语可不可以调换?

20.下列是直接用来说明“幸福每每是痛苦的孪生兄弟”的一项是(4分)

( )

A.在尘土飞扬的街头,手持“大哥大”,耷拉着眼皮,以每步15厘米的步幅徘徊。

B.买不起“五石散”,却躺倒呻吟,装“药性发作了”。 C.绿林人搅是狼烟四起。 D.拿破仑之子新年要穿木屐。 三、写作(40分)

文题:我寻找着„„

提示:这是一个记叙文的题目,其中包含着对人生的感悟。从题目可以看出,写作此文要有明显的抒情色彩,要用第一人称叙述。“寻找”

可理解为追求。追求什么?无非是自己美好的理想。为什么寻找?怎么寻找?助词“着”表明是现在时态,不要写成回忆或展望。

要求:①抒发真情实感,要有新意,有创见。

第2篇

可以《邓稼先》一文为例,进行体会。

2、 理解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1)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2)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得以彰显,变得更加突出,打动人心,便于读者对人物典型性格的理解。

3、 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1)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

(2)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相结合,可以使叙述的人和事件立体丰富,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更为清晰明了。

(3)①过渡,是指文章的层次或段落之间表示衔接、转换的方式。它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相邻的两层意思或段落上下连贯,自然衔接,让读者的思路很顺利地由前者转入后者,不感到中间有什么相隔。

②照应,是指文章内容前后的关照与呼应。

③过渡与照应的使用,使得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清晰明了,自然通畅,又统一完整。照应的使用,也深化了文章主题。

4、 把握文章中人物外貌描写和场面描写的方法

(1) 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形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2)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其作用有: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事物;明示、暗点主题。

5、 积累一些基本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其意义与用法

6、 作文:议论文,以“崇敬名人”为话题

7、 词语积累

十一、《邓稼先》 人物传记

注释① 邓稼先“两弹一星”;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答: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转变作出巨大贡献得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对比: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突出邓稼先的品质和献身精神)

3.小中见大:选取平凡小事表现人物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彷páng徨huáng 鲜xiǎn为人知 选聘pìn 挚zhì友

点拨:注意“彷徨”不要误读为“fáng huáng;”“鲜”是多音字,这里是“少”的意思,应读xiǎn。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ǎi) 宰割 (chóu) 筹划 鞠躬尽(cuì) 瘁

3.解释下列词语。

(1)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2)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

(3)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二、重点句子知识单

他(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点拨:这几句话高度概括了邓稼先的高贵品格。

三、文学(文体)常识

1.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迫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人名),他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十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注释①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词语积累:P90 注释1-7;P91 注释4;P92 注释3

1.选材典型:三本书(学者),三件事(革命家)

2.P93 练习二、三(答案详见《三点一测》)

3.修辞(P90 第三段):比喻(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比拟(望闻问切:把民族比作病人)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锲qiè而不舍shě 兀wù兀穷年 潜qián心贯注 迥jiǒng乎不同 群蚁排衙yá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3) 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4)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解释下列词语。

(1)锲而不舍:雕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2)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3)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4)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称谓),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诗人(称谓)臧克家。

十三、《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门槛kǎn 重荷hè 深邃suì 磐pán石 下颏kē

2.解释下列词语。(1)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2) 踌躇:犹豫。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

2.《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作者是当代作家何为,原名何振业。

P94注释①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命运交响曲》

词语积累:P95 注释1;P96注释2;P97注释2

1.人物描写:神态、外貌、语言(具体文段)

2.记叙线索: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

参观(侧面描写:女佣)——观看(外貌描写:陌生人)—— 交谈(语言描写:贝多芬)

3.重点理解语句:《三点一测》P142-143 七疑难解答(1-5)

十四、《福楼拜的星期天》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白皙xī 钦qīn佩 捋lǚ胡须 脚踝huái 荒谬miù 义愤填膺yīng

点拨:“捋”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2)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

(2)当一种文学热潮或一种艺术的陶醉使谈话者激动了起来……

二、重点句子

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2.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等。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P100 注释1;P101 注释1、3;P102 注释1。

词语积累:P104 注释1

1.人物描写方法:《三点一测》P153-154 表格

2.夹叙夹议(P101 第3段):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3.按时间顺序展开记叙

十五、《孙权劝学》 文言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qīn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即更gēng刮目相待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2)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3)见往事耳 见:了解。往事:历史。 (4)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6)卿今者才略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 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

点拨:重点理解“当涂掌事”等词语。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大有好处。

点拨:重点理解“大有所益”等词语。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

点拨:重点理解“才略”“复”等词语。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土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他)。

点拨:重点理解“更”“刮目相看”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 政治家、史学家(称谓)。

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词语解释:P106 注释4、5、9;P107 注释1-6、9、12、13、15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160 二至四

句子翻译:P107 课后练习 二

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第3篇

1诗两首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sī yǎ) 嘶哑 (hóu lóng) 喉咙 (xiōng yóng) 汹涌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2我用残损的手掌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锦幛zhàng 荇xìng藻zǎo 蘸zhàn(qiáo cuì) 憔悴 (lóu yǐ) 蝼蚁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干瘪biě 纤qiàn绳 簇cù新笑涡wō 绯fēi红 淤yū滩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1)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2)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4外国诗两首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qī) 栖息 (xuān) 喧响 沉(jì) 寂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1)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2)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第4篇

一、生字词攒成 拗过去 确凿 菜畦 桑葚 轻捷 蟋蟀 臃肿 脑髓 相宜 书塾 方正 博学 蝉蜕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倜傥 鉴赏 盔甲 收敛 秕谷 狗窦 厥土 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 廊檐 徘徊 抽屉 咻咻懒惰 抡起 丑陋 讪笑 嫉妒 来势汹汹 沼泽 害人 木屐 铰链 迸裂 泥泞 棕色 火钳 飕飕 瞬息 幽寂 延绵 荒草凄凄 涉足 矗立 伫立 山巅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九曲连环 气魄 浊流 滋长 郝叟 哽住 喧闹 肃静 懊悔 磨损 祈祷 惨白 宛转 纵身 诧异 柏林 干脆强迫 踱步 炽痛 嗥鸣 斑斓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污秽 饥肠辘辘 桦树 石碾 宰割 筹划 彷徨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死不懈 奠基 元勋 孕育 选聘 无垠 难堪 殷红 萦绕 开拓 衰微 直肠癌 赫然 迭起 高标 锲而不舍 无无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弥高 群蚁排衙愁苦 深邃 踌躇 巴望 锁闭 磐石 惹人注目 杂乱无章 不见天日重荷 喃喃自语 古董 白皙 琐事 滑稽 轮廓 捋着 荒谬 嘲讽 含蓄义愤填膺 博学多识 一拍即合 寻欢作乐 忘乎所以 惮 踱 棹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潺潺 絮叨 橹 筋斗 弥散 旺相 撮 桕树 作揖 狂舞 闪射 火烈 飞溅 亢奋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搏击 烧灼奔突 翻飞 大彻大悟 戛然而止 叹为观止 水门汀 撇 蘸 幽暗 惬意 疏密 包罗 朱砂 口头禅 参差不齐 清扬 咿呀 静穆 端凝 颦蹙粲然 嗔视 变幻多姿 本色行当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吁气浑身解数 高视阔屏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惊鸿 倘若 蕴藻 家眷 松懈渔父 闷热 萧萧 铮铮 褶 供养 浑身解数 绚丽二、多音字攒 便 露 系 折 转 号 数 缝 鲜涨 尽 禁 弹 解扎 夹 更 将 曲劈 长 强 假 杆 塞 帖 伧 背 宁 召 浆 说 兴 钻模 哄 颤 蹲 撇三、文言文知识点《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 )耕。仲永生( )五年,未尝( )识( )书具,忽啼求( )之( )。父异( )焉,借旁近( )与( )之,即( )书( )诗四句,并自( )为( )其( )名。其( )诗以( )养( )父母、收( )族为意( ),传一( )乡秀才观( )之。自( )是( )指物作诗立( )就( ),其文( )理( )皆有可观( )者。邑人奇( )之,稍稍( )宾客( )其父,或( )以钱币乞( )之。父利( )其然( )也,日( )扳( )仲永环( )谒( )于( )邑人,不使学。余闻( )之也久。明道中,从( )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 )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 )自( )扬州,复( )到舅家问焉。曰:“泯然( )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 )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 )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 )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木兰诗》唧唧复( )唧唧,木兰当( )户织。不闻机杼声,惟(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 )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修辞手法: )。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 )点兵。军书十二( )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 )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 )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修辞手法: )。 旦( )辞( )爷娘去( ),暮( )宿( )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 )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修辞手法: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 )若飞(修辞手法: )。朔( )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修辞手法: )。将军百战( )死,壮士十年( )归(修辞手法: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修辞手法: )。策( )勋( )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 )驰( )千里足( ),送儿还( )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 )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修辞手法: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我旧时裳(修辞手法: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 )花黄(修辞手法: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 )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 )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修辞手法: )《孙权劝学》初( ),权谓( )吕蒙曰:“卿今当涂( )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 )以( )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 )欲( )卿治经为( )博士邪(yé)?但( )当涉猎( ),见( )往事( )耳。 卿言多务,孰( )若(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 )大( )有所益( )。”蒙乃( )始就( )学。及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 ),大( )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 )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 )更( )刮目( )相待,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口技》京中有善( )口技者。会( )宾客大宴( ),于( )厅事之东北角,施( )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 )坐。少顷( ),但(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 )坐( )寂然( ),无敢哗者。遥( )闻深巷中犬吠,便( )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 )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 )而呜( )之。又一大儿醒,絮絮( )不止。当是( )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 )齐( )发,众( )妙毕( )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微笑,默( )叹( ),以( )为( )妙绝。未几( ),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 )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 ),妇梦中咳嗽。宾客意( )少( )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 )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 )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 )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 )所应有,无所不有。虽(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 )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 )袖出臂,两股( )战战( ),几( )欲( )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四、文学常识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第一次使用笔名“鲁迅”发表的作品是《狂人日记》。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16本《坟》《二心集》等。林海英,台湾作家,作品《城南旧事》。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普希金,俄国诗人,俄罗斯文学之父,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至恰达耶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弗罗斯特,美国诗人,《未选择的路》。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临川先生文集》(《伤仲永》)。光未然写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都德,法国作家,代表作《小东西》(《最后一课》)。李大钊,字守常,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的丰碑”。(《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木兰诗》是南北朝时的北方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南方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邓稼先》)。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全集》。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命运交响曲》。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 “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丰子恺,现代画家,散文家。《口技》选自《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笔记小说。林嗣环,清代人。四、名篇名句。1、关于黄河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文背诵。3、《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的句子:表现木兰必须替父从军的句子:表现木兰为从军准备的句子:表现木兰思念父母的句子:表现木兰英姿飒爽的句子:表现战场条件艰苦的句子: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表现木兰不慕名利的句子:表现木兰回家后兴高采烈的句子:4、《山中杂诗》中写静景的句子:写动景的句子:5、《竹里馆》中用拟人手法的句子:6、《峨眉山月歌》中表明作诗时间的句子:写景色的句子:7、《春夜洛城闻笛》中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表明全诗思乡主题的句子:8、《逢入京使》中写当下情景的句子:9、《滁州西涧》表明写作时间的句子:表明诗人恬静胸怀,忧伤情怀的句子:10、《江南逢李龟年》中表现过去之盛的句子:表示感伤现在之衰的句子:11、《送灵澈上人》中写景的句子:表明时间的句子:

第5篇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剽悍 (piāo hàn) 萦回 (yún) B 针鼹 (yǎn) 蛰伏 (zhé)

C 翌日 (yì)  蹇劣 (jiǎn)  D 隽逸 (jùn) 威慑(sh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局促 络驿不绝 B 颠簸 别具匠心

C 滂沱 相题并论 D 诅丧 鞭长莫急

3、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3分)

A 当他的同班同学还在全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的时候,他已在微积分中畅游了。

B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C 无论就身高、体重、射程和威力而言,我们“洲际”这一分支在导弹家族中都是的。

D 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弯曲的,车子过桥就转个大转弯。

4、按照课文默写。(每小题1分,共10分)

①采菊东篱下, 。(《饮酒》)

②天街小雨润如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梨花喻雪的句子是-------------------------------,--------------------------------。

④古往今来,面对如梭的岁月。我们的先辈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孔子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无奈;汉朝无名氏创作的《迢迢牵牛星》有“---------------------,-----------------------。”这样隔水之近却之能彼此相望的苦恼,杜甫有面对花香鸟语却依然“---------------------------,---------------------------。”的忧国忧民之心。

5、根据规定的情景,仿照下面例句写一段话,要求套用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例句:

缓缓盘旋上升的鹤群,愈来愈小。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

造句:

上午第四节课下课铃声一响,校园里就愈来愈热闹。

二、阅读 (41分)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一) (15分)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成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1、 文段从哪几个方面对石榴进行描写?(3分)

答:

2、 文中的“梅柳之长”“梅柳之短”分别是什么?(3分)

答:

3、“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中的“那”指代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3分)

答:

4、“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这里的“演艺”是指石榴生长过程中的什么变化? (3分)

答:

5、从作者描写石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怎样的心情?(3分)

答:

(二)(15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第一段文字,口技艺人模拟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2分)

答:

7、在原文上用“∥”给第一段划分两个层次,并简要概括每层大意。(4分)

答:

8、描写各种声响,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3分)

9、第二段是全文结尾,再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有何作用?(3分)

10、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能?(3分)

答:

(三)人类与技术环境(11分)

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维生素、杀虫剂、电视、雷达、原子反应堆、电子计算机……这一切构成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也称为“第二自然界”,使地球上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约每隔15年其数量增加一倍。在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

跟技术环境的①速度相比,生物机体的②速度极其缓慢。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认为,原始人和现代人在大脑构造上相差无几。几千年来人对语言的反应速度并无差异,基本上是平均每秒钟接受2.5个单词。然而,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每秒运算5000次③到当前的每秒钟几十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还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

第6篇

【编辑寄语】以下是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一年级期中测试题汇总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试题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 北师大版语文初一上册第六单元检测练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政史下册复习题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查看更多信息

第7篇

1、新教材的知识点带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复性。譬如,“a bit of”这个短语,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59课上才正式学习,而编者早就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72课的Workbook上提前导入了,体现的“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中的超前引入规则。类似的,还有“sad”一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84课就出现了,而该词却要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7课,才正式学习。再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3页第三段引入“Work must come first”(工作第一)这个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95页第6题,再次呈现“Work comes first”这一短语,进行复习巩固,体现其反复呈现的思想。

3、新教材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适度点拨学生注意语言用语规范。英语交流中的困惑,不仅表现在词汇量的多与寡,还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上。新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除了原教材中有关中英文姓名的差异、接受礼物时的差异以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还在仲秋节这一单元增加了感恩节的内容,讲仲秋节(The Mid-autumn Day)同时进行感恩节(The Thanksgiving Day)的介绍,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了解两个秋天节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既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再如在这册书的On the farm这一单元,既介绍中国的农场,也介绍美国的农场,也是为了让学生区别不同国度的人文风情。西方人一般重视个人的隐私,他们不愿意别人问及有关自己年龄、宗教、收入、婚姻状况等情况。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35课,课文注释有关西方的忌讳话题的注解。

5、新教材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响应党的号召,扩充了大量信息,思想性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大致表现在①关注西部大开发。新教材选编的内容不仅介绍于我国大城市的面貌,而且反映西部地区(如新疆、西藏、内蒙、陕西等)的面貌。②注重科学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9单元讲解的是The memory Robort,谈论有关智能机器人的故事。③ 紧跟时代步伐,关心时事。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的Workbook上有这么一个句子“After we heard Samaranch said “Beijing”, we jumped up and shouted“ We have won!”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呀!③关心社会,关心环境,。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67课有句“After you use plastic bags, you mustn’t throw them about”,体现了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白色污染”的防治问题。④列举并扩展了报刊上常见的缩写词,如UN(联合国),HK(香港)、ID(身份证)等缩写词。

6、新教材趣味性浓烈。新教材的话题新颖、生动有趣,增加了谜语、谚语、小诗和幽默短文等内容,切近时代生活。新教材配有丰富的卡通图片,形象逼真,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情趣。此外,新教材增加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如节日、旅游、音乐、机器人等,所设计的情景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激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Workbook第154页最后一部分是一首诗歌“Look at the moon”,很有诗情画意,学生在读这首诗时,既可以发挥想象力去体味和欣赏到美的月色,分享诗人当时的欢乐心情,又复习了形容词及其比较级的用法,巩固了基础知识。

二、新教材的缺陷性:

5、Workbook内容与学科检测的题目标准脱节,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素日检测考试以阅读、选择、完形填空等题目类型为主,而课本的Workbook却很少有类似的考查题。此外,Workbook上的有些题目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显得与新教材改革出新的目的有点相悖。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69页,第63课的Workbook第三大题第4小题“我可以过几天还你这本历史书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延边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案第二册(下)第169页确定的答案为“May I return the history book to you a few days later”,笔者认为不妥,因为return这个单词学生还没有学习,所以笔者认为翻译成“May I give the history book back to you a few days later”最恰当。

6、课文例文与交际话题侧重于城市学生生活,与农村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譬如:发送电子邮件,磁卡电话的运用、交游、饮食等话题,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师来讲就知之甚少,对学生来讲更是海市蜃楼。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第一段(Practise)的要求是把课文所给的5幅图画表达的食物带入对话中操练句型,然而那些食品如果不是借助资料来对照,冷不丁地拿出来就连老师也困惑不解,因为这些东西就连老师也没见过,更谈不上吃过,又如何来辨别那是乳酪(cheese)还是汉堡包(hamburger)呢?

7、教材矫枉过正,把过去的诸多优秀篇目删掉了,实为美中不足!时代在变迁,人文在改变,把教材推到时代的舞台,使之接近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然而历史毕竟存在着某些永恒的东西,那就是人类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精神宝藏和文化遗产。譬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课本(八十年代本),编撰的《蝙蝠为何夜间出来》,《猴子和鳄鱼的故事》,《小高斯的故事》、《移动的“黑板”》、《难忘的一课》等文章,不仅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都是非常优秀的篇章。笔者认为,哪怕在新教材的Workbook后再加上个阅读理解的栏目呢,将这些优秀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和知识完善不无补益!

三、对使用新教材的建议:针对于新教材的优、劣特点,笔者认为在组织英语课程改革教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学习新教材的词汇。在学习单词时,应把握好三个尺度:

①集中学习单元单词,分散学习目标,逐课消化掌握词汇。集中学习单词是“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精髓,而且新教材的单元单词都集中在一块,所以我认为在学习新教材时先集中学习单元词汇,这是关键的一步。在集中识词时,可采用每生一词试读词汇法引入新词学习目标(完全可行,我们从小学就开设了外语课,音标关应该说问题不大),然后教师纠正并规范读音。这样不但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和师爱,又传授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技能的发展。按照《教育心理学》“首因效应”原理,应该说在领读单词以后,教师立刻让学生当堂课就掌握词汇是一种方法,但我不提倡这种做法,特别在使用单元词汇量过大的新教材组织教学时。我认为“首因效应”是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授单词时,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Use real objects)、卡片展示法(Use pictures or cards)、教学课件授受法(CAI)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教育教学的首因效应。但我更欣赏“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中“反复呈现”这条教学原则,而且“螺旋式前进,旋转式上升”的观念一直是人教社这几年编写新版教材的指导思想,就搭上《教育心理学》在谈到记忆方法和原则时也一再强调反复记忆的必要性,更何况《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也明确指出“单词应分别呈现,不宜集中学习,一步到位”。所以,我认为在集中识词(所有同学只需会读词汇,仅有少数同学能够拼读部分词汇)的基础上,分课消化掌握词汇,小步化教学目标,即教师在上每一节新授课之前,先运用多种技巧让学生强化当堂课需要掌握的单词,如此类推,在单元知识学完后再进行一遍词汇集中巩固,这样以来,除了几个别的学生外,99%的学生能完成词汇学习目标(Learning aims)。

②掌握(Productive)黑体词汇,理解(receptive)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深挖洞,广集粮”,扩充词汇,是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前提。新教材词汇量大,全部掌握课本词汇学生倍感困难,只学黑体词汇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许多教师抱怨新教材的词汇学习无处择手,不知掌握多少是好" 。我个人认为这是没有悉心领会教学大纲要求和为学生全面成长负责的消极表现。《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要求“有目的的扩充学生词汇量,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小词典。培养学生独立查字典、独立猜词的能力。”因此我在教授新教材时,制定的词汇学习目标是“掌握黑体词汇,理解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用“四会”分词法来区分目标就是,课本单词表上的黑体词汇需达到四会(听、说、读、写)目标,课本单词表上的白体词汇需达到三会(听、说、读)目标,Workbook上的生词汇达到二会(读、说)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新教材的词汇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新教材的知识环节编排具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复性”,所以我在初一教授的学生到初二以后对新版教材的词汇都记忆犹新,即使是在Workbook中呈现的词汇,在以后的新章节中再遇到这些词汇时,学生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③进行“词句文”教学。即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现代英语教学法研究表明,在英语学习中创造学习情景,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是促进学习者快速掌握语言的便捷途径。譬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0课,出现了一个短语stop … from,这个短语是“阻止……做……”的意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造句,“我们必须阻止她看电视(We must stop her from watching TV)”,这就把词放到句子中去了,而且话题切近学生的生活。为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表达主题,我们可以在后面紧跟上一句“对她的眼睛有害(It’s bad for her eyes)”。如此句、景、情俱在,学生能学不会?

2、学习新教材的课文。学习新版英语教材,因为新版教材系统性高,所以应提倡整体法,先从课文的整体内容上着手,了解课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后逐一学习语法与知识点。笔者认为在具体学习课文中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

①遵循短文阅读学习原则,运用问题教学法组织课文教学。问题教学法是快速学习短文的先进方法,它的主旨就是用几个概括课文大意或者关联教学知识点的问题来唤起学生的认知注意,在教师诱导下快速阅读短文以求寻找答案。该教学方法的步骤分为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部分。在Pre-reading中主要任务是运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注意和求知欲望(Talking about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for building up interest / make predictions)。第二步,在While-reading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速读(Fast reading)或现时阅读(Timed reading),通过小组讨论(Discuss answers in groups),师生双方要实现答案核对(Check answers with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s),澄清知识疑团或悬念。在Post-reading部分,教师要把短文中涉及的语言点(Language Points)或者语法(Grammar)明确出来,督促学生认知(Do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②调整使用新教材:既然新教材存在个别不足之处,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敢于大刀阔斧地调整教材。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调整新教材的课文编排顺序。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9课,我觉得如果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先讲对话再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规则会对学生的接受知识造成感觉障碍,因为对话中出现了几个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如果停下来讲语法势必耽误了操练对话,如果不讲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学生又如何理解对话内容呢?于是,我把这两段调了个个,先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再讲第一段对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删节新教材中部分不合适的教学内容。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Lesson 1课,单纯讲述第二段对话,不但笼统而且消耗时间(a waste of time),就不如把句型“So +谓语+主语”与“So +主语 +谓语”融入第一段看图说话中进行讲解,第二段对话便可一言带过。③自由组织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54课,我把课文第一部分进行自由组合,变成小对话代替课本教学,因为课本仅仅提供了选项式的提纲,然后利用第一段内容进行练习巩固,促进知识记忆,而课文第二部分则把它当作家庭作业。这样组合,课堂教学显得条条有理。④主动订正语法错误。根据正规语法教学书,对课本错误大胆质疑并改正。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43课,“Han Mei knows little about the weather in Sydney, doesn’t she?”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符和变反意疑问句“前否后肯,前肯后否”的规则,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改正。

3、突出操作练习,简化语法教学,精讲多练。现行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淡化语法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养成。反复操练是掌握与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体现在:①加强基础认知和基础技能地教育培养把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地教育培养,进一步加强听写方面的教学,夯实根基。②注重学生学习策略指导,指导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听说技巧。③充分利用电教资源,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兴趣和语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④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大信息交流和自由会话的力度,促使学生从语境中感知信息,从语境中学会技能,从语境中升华语言交际功能。

4、利用新教材,搞好德育教育。新教材德育点丰富,寓德育思想、人文思想、社会动态、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与学习教材的灵活结合,潜移默化地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自然、关心生活的优良习惯和道德修养,是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书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②高密市教科院整理,《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内部版),2001年9月。

第8篇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包括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第一套是由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Project English)学生用书(以下简称《仁爱版》)。第二套是由陈琳与SimonGreenall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English)学生用书(以下简称《外研版》)。第三套是由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以及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联合编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目标)》(GoForIt)学生用书(以下简称《人教版》)。三套教材均是我国各地使用最为广泛的初中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套教材都是依据《新课标》而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供初中七年级至九年级使用。其中,《仁爱版》和《外研版》均为6册,每个学期一册书,《人教版》则包括5册,前4册用于七、八年级,每学期一册,第5册用于九年级。本研究的统计范围包括教材中各部分的文字材料,但不包括教材中出现的人名,以及汉语地名的拼音形式,如Lucy,YaoMing,Shanghai等,但保留了其他地名,如Liverpool,Chicago等。我们认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前者不属于英语词汇范围,而后者作为异国文化一部分,应该被看作英语词汇。

2.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考察三套初中英语教材词汇的总体概况,同时把这三套教材的词汇与《新课标》所要求掌握的初中阶段的词汇进行对比。本研究着重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三套教材分别呈现怎样的总体词汇特征?(2)与《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相比较,三套教材所使用的词汇分别具有多大程度上的一致性?

3.统计工具和基础词表的编制

本研究所使用的统计工具是由Nation等人开发的词汇分布分析软件Range。该软件提供根据高频词编制的三个基础词表(Baseword Lists),研究者可以以基础词表为依据对任何文本材料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文本材料中有多少单词属于基础词表范围、这些单词的出现频率、基础词表单词在文本材料中的覆盖程度或者在不同文本材料的跨度情况等。此外,该软件还可以统计出文本材料的形符(token)、类符(type)、词族(word family)的数量。

Range软件所附带的基础词表以词族为基本单位,一个词族包括本词(headword)、它的曲折形式和派生形式,如以care为本词的词族包括cares,cared,caring等曲折形式和careful,carefully,carel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uncared,uncaring等派生形式。然而,按照我国编制词表的惯例,通常把派生形式列为独立的单词。例如,《新课标》词汇表中的work,worker;clean,cleaner;celebrate,celebration;compete,competition,competitor等均列为独立的单词,而在Range的基础词表中,这些单词都分别编排在work,clean,celebrate,compete的本词之下。在我们所编制的基础词表中,一个词族只包括本词和它的曲折形式,而它的派生形式都被单独列为本词。我们认为,这样处理一方面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确保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单词总数没有因为把所有派生词都归于根词而缩减。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自行编制的基础词表的一个词族就相当于一个单词。如统计work,work,worked,worked,working,works,worker的时候,结果应该为形符7个,类符5个,词族(或单词)2个。

4.统计过程

本研究除了使用Range所附带的基础词表以外还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依据《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编制了一个基础词表,并以这个基础词表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统计分析。整个统计工作按如下程序完成:(1)通过Range软件分析《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教材的总体词汇概况;(2)把《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编制成一个基础词表,并以此为依据对《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教材的词汇进行对比。

二、结果与讨论

1.三套教材总体词汇概况

表1列出了《仁爱版》、《外研版》以及《人教版》各册的形符(文本中出现的所有单词,包括相同词形重复出现的单词)、类符(不同词形的单词)的总数,以及类符与形符之比。

表1 《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词汇总体情况

表1统计结果显示,《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的容量差异较大,三套教材的词汇总数分别为93590,199472和109502个,《外研版》的形符数远远多于其他两个教材。从各册形符和类符的总数看,三套教材的词汇总数从初中七年级到九年级基本呈逐步增加的趋势,也就是说,语言输入总量从初中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与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一致的,即学习的时间越长、年龄越增长,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就越强。此外,我们还观察了三套教材的词汇多样性。词汇多样性指类符与形符之比(Type token ratio or TTR),是考察文本词汇丰富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类符与形符的比值越高,词汇丰富性越高,即重复使用的单词就越少。各册的类符与形符比的统计结果表明,《仁爱版》、《外研版》词汇丰富性基本都是呈现从低年级教材到高年级教材的递增趋势,换言之,第1册的词汇重复使用的程度最高,第6册词汇重复使用的程度最低。《人教版》前4册教材也基本如此,但第5册(最后一册)的类符与形符的比值却明显减少。这说明《人教版》第5册基本上是以复习旧知识为主,增加新词汇相对较少。

2.《新课标》词汇与三套教材词汇的对比

《新课标》附录中共收单词3300多个、词组369个,包括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词汇。《新课标》并没有标明哪些词汇属于初中阶段,哪些属于高中阶段。因此,考虑到本研究的目的,我们需要将初中阶段词汇分离出来。我们所划分的依据是与Range基础词表的词汇进行对比,找出最高频词汇,同时按照《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所规定的1500~1600个词汇量来进行确定。最终确定初中阶段为1615个单词,高中阶段为1701个单词,总词汇量为3316个。此外,本研究不涉及词组。表2是《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分别与三套初中英语教材词汇对比的统计结果。

表2 《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与三套教材词汇的对比

统计结果显现,从形符数看,《新课标》词汇在《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的总体词汇中使用频率都非常高,分别达到了92.18%,93.52%和91.22%。也就是说,在《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英语教材所出现的所有词汇的总数中,不在《新课标》初中阶段1615个单词范围之内的只占7.82%。6.48%和8.76%。

词族统计结果标明,三套教材在《新课标》词汇范围内的单词总数分别是1521,1479和1339个,这基本上与《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的1500~1600个英语单词是一致的。

然而,从表中的类符对比数据来看,《仁爱版》在《新课标》以内的单词总数为2500个,课标以外的单词总数为1498个,类符比为65.53%和37.47%;《外研版》在《新课标》以内的单词总数为2655个,在课标以外的单词总数为2132个,类符比为55.46%和44.54%;《人教版》在《新课标》以内的单词总数为2100个,在课标以外的单词总数为1494个,类符比为58.43%和41.57%。以上数据表明,《新课标》词汇总体上虽然在三套教材中使用率都达到了90%以上,但是其中多数单词是重复使用,而且是以同样的词形反复出现。并且,出现在三套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非课标词汇的数量和比例都偏高。这种现象以《外研版》表现得最为突出,教材中非课标单词多达2132个,占类符比的44.54%。由于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超纲词汇,学生学习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此外,从形符数和词族数的对比来看,我们还观察到,《仁爱版》的词汇总数虽然最少,只有93590,然而所包含的《新课标》词汇是最多的,完全达到了《新课标》对初中阶段1500~1600个英语单词的要求。相比之下,《外研版》的形符总数比《仁爱版》的多一倍,但所使用的《新课标》单词只有1479个。

三、结论

第9篇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四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按照难易程度和四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一部分已安排在第七册教学,余下的部分安排在本册教学。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第一项训练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语文学科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散在无序和丰富多样的特点。本册教材思想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以及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等等。但课文不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序编排的,因此一个单元的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围绕同一个中心进行的。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57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学会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560个左右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3、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帖,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4、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边听边思考,听出别人说话中表达不当的地方;能听广播,说要点;能有条理地介绍看到的情况,能有条理地回答问话。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在阅读时学会使用常用的读书记号;能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和抓住重点段分段,能说出段落大意;能详细复述课文。认识省略号。能初步读懂说明书,并按说明书操作。

6、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参观活动初步学会写简单的状物和写人的文章,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通知,学会给长辈写信。会使用书名号。掌握常用的几种删改换补的修改符号,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从小立志为祖国争光;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遵守纪律,助人为乐,刻苦锻炼,积极向上;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第10篇

全册教材简析: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3至4篇课文,1课听说训练和1个单元练习。全册共计课文30篇,8课听说训练。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学习要刻苦;第二单元:向革命烈士学习;第三单元:关心农业生产;第四单元:主动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第五单元:初步懂得一些自然常识;第六单元:学习革命领袖和科学家的优秀品质;第七单元:遇事要开动脑筋、要开扩眼界;第八单元:初步懂得世上有像狼一样的恶人,懂得对敌斗争要机智勇敢。课文的作业分两类,属于理解性的练习题编在课文后面,属于巩固性和运用性的练习题编在课堂作业本里。每单元一个练习,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但在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适当的扩展。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研,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除每个单元教学的内容相对集中以外,还有下列特点:①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编有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思考题,这些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思想有密切的联系。②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还编有指导学生行为的题目。这类题目有的是要求学生联系实际作出口头回答的。这样的编排,目的在于联系儿童实际,导之以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发展语言为主线,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教材把听说训练与课文并列编入目录,除每单元有一课听说训练外,在每个单元练习中还安排了一次说话写话训练。阅读教学中也把阅读和说话结合起来,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互相促进。 3、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实用性。本册课本除保留了一部分优秀的传统课文外,还选编了许多贴近儿童生活的新课文。本册教材还编有应用文《请假条》。 4、考虑到地区发展不平衡,学生发展水平有差异等原因,还编有一本《选学读本》,供条件好的学校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一、语文知识能力方面 1、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看音节写出词语,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能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2、学会330个生字。初步培养识字能力,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能运用笔画或结构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写字姿势正确,字写得端正、清楚。 3、能正确读写292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一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 4、初步懂得词语的搭配要恰当,能归并同一类的词语;能比较哪些词句写得具体,能用指定的词语与意思完整的句子。 5、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听写部分课文。 7、能看图听故事、讲故事和续编故事,听懂对儿童的广播。 8、初步学会写请假条,能写几句到一段意思简单的话。 9、初步学会使用问号和感叹号。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 1、学习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公私分明,以身作则,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通过扫墓等活动缅怀革命烈士;学习茅以升从小立志为中国人民争气。 2、能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爱护小同学;能主动关心残疾人,能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感受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懂得老师爱学生,学生要尊敬老师。 3、初步懂得世界上有像狼一样的恶人,对他们仅仅靠说理是没有用的,要机智、勇敢地和他们作斗争。 4、初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自然美,培养美好的情感。 5、懂得学习、做事都要开动脑筋,要善于观察;懂得要像小鸟一样眼界开阔、见多识广,不要像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还要懂得学习、做事只要有恒心,就能获得成功。 6、初步懂得种子发芽、蚕和青蛙生长、天气变化等自然知识,培养关心农业生产的思想感情。 教学措施: 1、注重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开始训练默读。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略。。。

第11篇

《语文·思想品德》第四册教学计划

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

57

上学期合格率

100%

上学期优秀率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

100%

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 期 差 生 率

本 期 转 化 率

经过一学年半的学习,本班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已掌握常用汉字 个左右,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会用“请、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初步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

本班中有三、四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3至4篇课文,1课听说训练和1个单元练习。全册共计课文30篇,8课听说训练。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学习要刻苦;第二单元:向革命烈士学习;第三单元:关心农业生产;第四单元:主动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第五单元:初步懂得一些自然常识;第六单元:学习革命领袖和科学家的优秀品质;第七单元:遇事要开动脑筋、要开扩眼界;第八单元:初步懂得世上有像狼一样的恶人,懂得对敌斗争要机智勇敢。课文的作业分两类,属于理解性的练习题编在课文后面,属于巩固性和运用性的练习题编在课堂作业本里。每单元一个练习,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但在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适当的扩展。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研,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除每个单元教学的内容相对集中以外,还有下列特点:①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编有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思考题,这些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思想有密切的联系。②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还编有指导学生行为的题目。这类题目有的是要求学生联系实际作出口头回答的。这样的编排,目的在于联系儿童实际,导之以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发展语言为主线,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教材把听说训练与课文并列编入目录,除每单元有一课听说训练外,在每个单元练习中还安排了一次说话写话训练。阅读教学中也把阅读和说话结合起来,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互相促进。

3、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实用性。本册课本除保留了一部分优秀的传统课文外,还选编了许多贴近儿童生活的新课文。本册教材还编有应用文《请假条》。

4、考虑到地区发展不平衡,学生发展水平有差异等原因,还编有一本《选学读本》,供条件好的学校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一、语文知识能力方面

1、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看音节写出词语,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能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2、学会330个生字。初步培养识字能力,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能运用笔画或结构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写字姿势正确,字写得端正、清楚。

3、能正确读写292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一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

4、初步懂得词语的搭配要恰当,能归并同一类的词语;能比较哪些词句写得具体,能用指定的词语与意思完整的句子。

5、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听写部分课文。

7、能看图听故事、讲故事和续编故事,听懂对儿童的广播。

8、初步学会写请假条,能写几句到一段意思简单的话。

9、初步学会使用问号和感叹号。

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

1、学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公私分明,以身作则,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通过扫墓等活动缅怀革命烈士;学习茅以升从小立志为中国人民争气。

2、能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爱护小同学;能主动关心残疾人,能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感受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懂得老师爱学生,学生要尊敬老师。

3、初步懂得世界上有像狼一样的恶人,对他们仅仅靠说理是没有用的,要机智、勇敢地和他们作斗争。

4、初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自然美,培养美好的情感。

5、懂得学习、做事都要开动脑筋,要善于观察;懂得要像小鸟一样眼界开阔、见多识广,不要像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还要懂得学习、做事只要有恒心,就能获得成功。

6、初步懂得种子发芽、蚕和青蛙生长、天气变化等自然知识,培养关心农业生产的思想感情。

教学措施:

1、注重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开始训练默读。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Ji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备 注

检查寒假作业

2月19日报到。

1、爱祖国

2铁棒磨成针

3不是为了分数

机动

2

3

3

2

2.28—

3.5

4、学跳绳

5、借书(听说训练)

练习1

单元检测

机动

3

1

2

2

2

3.6—

3.12

6、古诗二首

7、我是一条小河

8、清明节

机动

3

第12篇

初一年学生开始学英语时热情高,成绩普遍较好,但时隔不久一些学生就落 后掉队,不及格者、放弃不学 者越来越多。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一般在初一第二学期开始出现,以后越来越严重。下表是笔者所授两个教学班学生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和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比较一览表。

应该承认,学生学习英语智力上是有差异的;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英语有快有慢,出现距离不大的层次性也属正常,然而不能两极分化过大。

如何克服两极分化现象?在训练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进步?笔者认为这就要求教师要打破常规,采用分层次教学。

二、实验方案

1、理论依据。

2、实验目录。

(1)通过分层次教学,快班在原有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音、词汇、 语法进行听、说、读、写为交 际的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中考优秀率。

(2)慢班学生在原有基础差的情况下,不断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内在动力,消除"要我学 "的消极被动心理,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 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从而在中考中获得 较好的成绩,大面积提高及格率。

3、分层次教学特点。分层次教学将学生按英语程度分好、中、差几个等级,分别进行教学。

(1)我们从初三年开始实施分层次教学,对差生班果断刹车,采取重新起步的方法,抓好基础知识,从语音入手,提前进入总复习。系统复习第一、二 册,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句型,为进一步教学扫清 学习上的障碍。此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应该大些。之后,在继续发展听、说能力 的同时,重视培养读写能力。应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实物教具、表格归纳等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然后,稳妥 地加快第三册内容的教学进度。最后在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后辅之以专项练习和强化模拟训练,完成初三总复 习任务。

(2)好生班增加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量。传统教学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少 量的精读材料上,对为数有限 的课文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这种教学方法使学 生难以保证语言输入量。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英语教学要 从量中求质。大纲指出:"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英语材料,只有经过一定数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为交 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好生班的教学中除了按常规教学外,还增加了部分内容,如《New Concept English》《初三英语奥林匹克竞赛》 等,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综合训练,以实现大纲中提出的目的。

三、实验过程(下着,着重讲慢班的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慢班及时掉头,合理安排,系统地复习初一、二年的教材,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进而掌握词 汇句型和语法知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提高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和热情。

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关键。部分差生英语学习差就是因为语音没过关所致。为此,我们要先帮助学生重新学 好26个字母、48个音素,打下良好的语音基 础知识,紧紧围绕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音节和重读闭音节中的读 音及字母组合的 读音,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加ed和名词词尾及一般现在时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加 s或es的读音规则等进行教学。此外,还要把语音教学有机地纳入到单词、句型和课文教学中去,做到音、词、句三者相结合。

对于差生,时时注意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与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大纲》要求三年制学生要掌握600 个左右常用词和20 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由于慢班学生刚刚过语音关,就得降低要求。对词汇表中 要求掌握四会的词语,为方便学生记忆,可采取适当集中,分散巩固的方法进行。适当集中复习时,采取逐单 元竞赛过关方式。每次竞赛宣布考得好的学生名单和有进步的学生名单;对那些考得不好的学生要保密,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不足,鼓励并帮助他们迎头赶上。竞赛后教师对学生成绩既要进行横向比较,也要做纵向 比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以唤起他们的信心。在分散巩固复习时,采用归类法。 如同音词归类:see-sea, weak-week,to-two……;不规则动词归类:AAA型 cut-cut-cut,hurt-hurt-h urt……,ABB型 dig-dug-dug,get-got-got……,ABC型begin-began-begun,sing-sang-sung…… ;此外,还有反义词、近义词、合成 词、词性变化等的归类。

语法复习时应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初中语法的重点在于动词的五个基本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用法。为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这五种时态,应采取精讲多练原 则,针对学生普遍的错误,自编提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上予以集体解答;有时也将一些问题写在学习园地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第二阶段:在系统复习第一、二册教材,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学习技能 之后,稳妥地开始教授第三册的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针对循环式组织教学内容来编写教材这一特点,把初 中三册教材内容 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如第三册Unit 10 Mr Green's Problem 重新出现 第一、二册所包含的How to make a telephone call的主题,但其内容并非一、二册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其基础上深化和扩充。教师可通过幻灯把 单元重点、难点罗列出来,结合一、二册内容,穿针引线,纵横联系,使学生 对所学的同类知识一目了然。这样,通过第三册教学,顺便复习了一、二册内容。第三阶段:针对中考题型专门设置与之相应的课题即专项练习,如:听力练习、语音单项专项练习、时态专项练习、完型填空练习、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等。第四阶段:强化综合模拟练习。为了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运 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考场适应能力最后可"精心组装"一些综合题进行模拟训练。此阶段应多练少讲,重在查漏补缺。讲评重点亦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同时采取个别讲评的方法,使缺漏的知识获得纠正。

四、实验效果与分析

1、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慢班按预定计划完成了初中的教学任务,并进行了复习、巩固和提高。快班除了完成常规教学外,还完成了《New Concept English》BookⅡ和《初三英语奥林匹克竞赛》等内容的教学。

2、学生的学习成绩。

我校是生源较差的普通中学,通过分层次教学,笔者所授两个教学班在96年英语中考中,及格率、优秀 率、平均分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创下了我校历届中考英语的最好成绩。

五、实验的启示

1、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开发后进生的潜能。教师要用辨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差生,差生并不是定了型的砖。教师既要喜欢优生,也要喜欢因学习智力迟钝的差生。通过分层次教学,我们深深体会到,根据后进 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能,低起点的差生是完全有可能把学习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