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时间:2023-05-30 09:57: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第1篇

1.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常常会触动文人墨客的诗情,于是就有了许多名篇佳作传世。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两句你所积累的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用一句话概述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3.挂灯笼、放烟火是各地元宵节的传统,阅读下面的传说,谈谈这些传统寄寓了人们什么愿望?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悬挂灯笼,放烟火就一直流传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月十五,火树银花,皓月当空。望着天上明月,你想起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假如你想通过电台点歌,借电波捎去你深深的祝福,你会说些什么呢?(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年春节过后,就会迎来传统节日――元宵节。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收尾,因而全国各地庆佳节的形势也十分隆重。今年我市也不例外,继白天的社火比赛之后,2月4日晚上,我市又举行了“月明星海湖”元宵节灯展焰火活动。步行在山水大道和星海湖广场,只见这里摆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彩灯,达800多盏,绵延数公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选出下列咏唱的是元宵佳节的一副对联( )

A.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B.中天皓月明世界

遍地笙歌乐团圆 C.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D.处处桃花频送暖

年年春色去还来

7.下面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盛况的宋词,请赏析并完成文后题目。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①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②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④

①东风:春风。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②玉壶:指月亮。鱼龙舞:指舞鱼、龙灯。③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④蓦然:突然,猛然。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这首词的上片极力渲染元宵节_________的热闹景象,下片重在描绘观灯女子的情景。

(2)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上片第一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是诗人落职后闲居时所作。词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的人,作者借“那人”的孤高自赏来表明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洁品格。

8.闽江中学风帆文学社想编辑一本以“元宵节文化”为主题的专刊,假如你是文学社的一名成员,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1)假如你是小玲。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于是找到教语文的温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由你来策划专刊的栏目,你将设计哪些栏目?请举三例。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自己设计的三个栏目中选取一个,陈述设计该栏目的理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元宵节放鞭炮是许多地方过这一节日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认为可以增加喜庆气氛。但现在却有人认为放鞭炮是一种陋习,应该禁止。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你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示例:A、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唐・苏道味《正月十五夜》)

B、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示例:吃元宵,象征团团圆圆;猜灯谜,用来启迪智增加乐趣等。

3.示例:①用来纪念当初人们的智慧行为。②用来庆祝人们与灾难做斗争所取得的胜利。③用来驱赶凶禽猛兽祈求平安。

4.示例:①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宵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②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元宵节。③敲响的是钟声,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带来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来的是祝福,愿你幸福快乐,

5.我市举行“月明星海湖”元宵节灯展焰火活动,

6.B

7.(1)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盛装艳服,笑语欢快

(2)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一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3)不肯同流合污

8.(1)准确表述出请求老师支持、指导。示例:温老师,为了让广大同学能进一步了解有关元宵节的传统,感受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我们准备出一本关于元宵节文化”的专刊。恳请老师支持、指导。

(2)示例:栏目一:元宵节的风俗栏目二: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栏目三:名家眼中的元宵节

第2篇

春节是大家一年中最喜欢的节日。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小故事,用心感受节日的喜庆……

兔年说兔

用生肖纪年,在我国被称为“十二生肖文化”,我国数千年文明史就靠它串联起来。

“虎去神州添活力,兔奔华夏送春来。”“兔年”来到了,红彤彤的对联,欢响的鞭炮,大红的灯笼,处处洋溢着新年的喜悦。

“兔子”以其机敏驯良、乖巧可爱的秉性,早已成为人类的朋友,老百姓一直把它视为吉祥之物。我国神话《嫦娥奔月》中,与嫦娥相伴的就是玉兔。人们虚拟出一个凡人不可企及的“广寒宫”,让玉兔在桂花树下抱铁杵捣药,赐福人间,这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古之文学作品常将“玉兔”喻为明月,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冰兔半开魄,铜壶微滴长”之说。《孙子兵法》有“动如脱兔”,《淮南子》有“兔子走火如马则追风逮日”,《三国演义》有“马如赤兔,关公千里走单骑”之说。

唐诗中有《小白兔》一首:“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击,玉鞭遮到马蹄前。”明诗中有《白兔》一首:“夜月丝千缕,秋风雪一团。神游苍玉阙,身在烂银盘。露下仙芝湿,香生月桂寒。娥如可问,欲乞万年丹。”作者通过人与白兔共鸣和的态度,从侧面揭示了小白兔的静美与可爱,手法十分高妙。民间艺术中的“兔儿爷”,穿着大将军行头,造型生动诙谐,威风凛凛地骑在老虎背上,深受儿童喜爱。

[我读我做]

1.十二生肖我知道(把动物名称填入括号内)。

子( )丑( ) 寅( )卯( )辰()巳( ) 午( )未() 申() 酉() 戌()亥()

2.文中有关于兔子的两首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请你背下来吧。你还收集了哪一首关于兔子的古诗呢?工整地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兔年说兔》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兔子的知识,有的同学还养过小兔子呢。那就一起来写写你见过的小兔子,或者你和小兔子之间的故事吧!

过年啦

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盏盏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声声爆竹响彻云天,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过年啦!

春节怎么吃?那可是大伙心中的一件大事。瞧,早在节前10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了,像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等,都要采买充足呢。北方人家过年的年饭,是用金银米(黄白米)做的,饭上用枣、栗、龙眼、香枝点缀,插上松柏枝。北方人过年吃的饺子,馅里有放糖的,用意是吃了糖馅新年日子甜美;有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的,用意是吃了可长寿;有馅中放一枚硬币的,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饺子形似元宝,新年里,把面条和饺子同煮,这就叫“金丝穿元宝”。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黄米作皮包上豆馅制成,几乎家家都做,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要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江南一带的风俗是年节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再插上松柏枝,叫作“年饭”。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元宝茶”。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而取“如意”之意;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新年必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北京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均为新年糕点的佳品。

年夜菜肴,也因各地风俗而异:苏州人喜选名字吉利的蔬菜;上海人年夜菜必上一盘“蛋角”;绍兴人除夕夜要有一碗“鲞冻肉”。年夜菜各地大多都少不了一条“整鱼”,但不能动筷,以示“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干脆就用一条木雕的鱼配在菜盘里。

吃好喝好过年好!想来这汇集了东西南北的美味佳肴,一定能赢得你的胃口吧?

[我读我做]

1. 北方人过年吃饺子,那是一大过年习俗了,饺子馅里放糖,用意是_____,放花生,用意是_____,放硬币,用意是_____。

2. 你对哪个地方的春节风俗最感兴趣?为什么?请记录下来。

3. 你们家里过春节又是怎样的热闹呢?家里人会做什么准备呢?过年时又是怎样的?快拿起手中的笔,把这一幸福的时刻记录下来吧。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都用红彤彤的笑脸来迎接这个吉祥的节日。有的人家挂上了大红的西瓜灯笼,有的人家挂上了孔明灯、绢灯、橘灯……真是式样繁多。

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看那金猪灯,制作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纸糊住框架,一个金猪就立刻展现在眼前了。再看那扇灯,虽说它的样式已经过时,可还是那么“青春焕发”,那么有风度、有气魄……

看那多姿多彩的爆竹,正在天空炸响,仿佛给夜空炸开了一个洞,满天的“星星”从天空一下子撒下来。还有那五彩的烟花,多么灿烂,一旦升空便辉煌了整个夜空。观看烟花爆竹的人们为那脆声声的炮响和那五彩的烟花惊得目瞪口呆,这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好啊!

[我读我做]

1. 给这几个字标上拼音,看你行不行?

绢()灯 橘()灯琳()琅()满目

2. 文中写了多少种花灯?你还喜欢什么样的?把你心中的花灯画下来吧!

3. 过元宵节,你也来做个花灯吧,打算做什么样的?选什么材料?怎么做?好好计划一下!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把做花灯的过程记录下来,你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对联的故事

从前,有个姓李的财主,他平日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有一年过年,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李家更不用说了,李财主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在大门的两旁,对联是:

父成龙,子成龙,代代全成龙;

父发财,子发财,辈辈都发财。

同村一位穷秀才看了对联,沉思了一会便离去了。第二天一大早,李财主的门前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道:“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李财主,他以为人们在称赞他的对联,忙打开大门,一看门上的对联,立时气得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

原来,李财主门上的对联,被秀才改成了:

父成聋,子成聋,代代全成聋;

父泼财,子泼财,辈辈都泼财。

为了这副对联,李财主整整病了一个多月,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我读我做]

1. 文中的“鱼肉百姓”是什么意思?查查资料解释一下吧。

2. 秀才把上联中的“_____”改成了“_____”,表示_____;

第3篇

【关键词】学语文;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继承并发展的文明产物,是推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传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小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学科,天生具有优势。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掌握传统文化对其今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诵读经典感悟传统文化

诵读可以说是古代私塾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诵读是通过眼睛将知识传递到大脑,大脑再进行思考后,用嘴巴读出来,最后再传达到耳朵里,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能将知识点记忆牢固。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经典,是历史发展的沉淀物,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载体与思想源泉。这些经典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的作用,在诵读经典中能够让学生去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学习这些文化经典最适合的方式――诵读。比如,可让学生诵读一些较为简单的《千家诗》《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声律启蒙》等。抑扬顿挫的诵读节奏能够让学生感受韵律之美,而且还能加深记忆,更能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之所在。

二、传统文化教育从低年级教学开始

低年级的小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识字。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字词的同时也要不断渗透传统文明的精神,这也是一种高效的授课方法。小学生的记忆和辨识能力是不断上升的,此时,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比如,多介绍一些优秀的古代文化成就,更利于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例如,在讲解《孔子拜师》一文时,要有侧重点地引导学生学习孔子不断学习的锲而不舍的精神,用经典人物、经典事情去启发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充分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古诗词的美,养成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语言优美,读起来又朗朗上口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也向世人展示了古代的文化、生活、军事、道德等方面的信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去背诵简单易背的古诗词,也要深挖古诗词背后渗透着的传统知识,比如如《竹石》《石灰吟》表现出来的是古人艰苦卓绝之精神。陆游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抒发出来的是诗人极度渴望报国的精神品质。

在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去感受传统文化之精髓,通过诗词学习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都能喜欢上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进而再成为合格的传统文化继任者与发扬者。

四、结合生活实际体味传统文化内涵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去体味传统文化之内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是保障。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作为语文教师,就可以借用某个传统节日作为引子,再结合生活实际去引导学生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例如,在端午节快来临之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信息。比如,端午节还有哪些名称?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与哪位历史人物相关?大家了解屈原的一些事迹吗?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资料整理、布置与之相关的作文,再以黑板报、讲故事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可借助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体验,将传统文化实实在在地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去体验文化的内涵。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珍贵遗产,如果不对其传承,这些珍贵遗产的吸引力将会逐渐降低。在当下,西方文化不断冲击当代人思想观念与价值观的时候,作为语文教师,捍卫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其职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77-278.

[2]张海霞.将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100.

[3]苑金茹,刘华,刘舒菁.将传统文化的“历史母体”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6(09).

第4篇

[关键词]全球化 旅游推广 旅游翻译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143-03

一、中国旅游材料英译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中国是一个具有长久历史、绚烂文化、绚丽风光的国度,有着许多美丽的景点和历史遗址,壮观的古建筑群。中国的自然天文条件变化多样,东西南北风光各异,高山大川蕴藏着丰厚的动植物资源,如此优越的天文条件构成了无数自然景观。中国又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度,各民族不同的风俗和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另加浓郁的宗教文化,吸引着世界人民的兴趣和脚步。当今的世界全球化和中国的“入世”为弘扬中国旅游文化提供了机遇。为吸收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对中国旅游业和旅游资源有更分明的理解,展开大范围的国际旅游市场推广活动,把“中国的世界遗产――21世纪的世界级旅游景点”的品牌作为中国的拳头产品推向国际旅游市场,以旅游促开放、促开展,把开展旅游作为入世后的经济增长点。[1]这就凸显出最重要的媒质――旅游推广材料跨国界、跨文化翻译的迫切性、重要性,故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和不可缺少。

二、旅游英语翻译中的问题

然而,目前旅游推广英语翻译中不规范、不正确的翻译和中国式的英语随处可见, 授人以笑柄, 其所传达的信息不准确,也不完整, 旅游资料翻译质量不高。这不仅会对各景区、景点、旅游地乃至整个中国的对外形象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也会给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害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2]

(一)拼写及语法错误

在旅游热情高涨的背景下,各大旅游城市和景区都配备相关的英文或其他文字的翻译,笔者在各处游玩时,发现多处英语译文出现错误,如:单词拼写错误,“restaurant(餐馆)”写为“rsetaurant”,“agency(机构)”写为“anency”,“jade(玉器)”写为“gade”,“commercial(商业)”写为“coammercial”;冠词、词性及时态误用,“请勿攀登”译为“Don’t climbing”;语法错误也比比皆是, 伊犁地区“奴拉赛古铜矿遗址”在博物馆的译名为“The ancient site of Nurlasai mineral”等等。[3]

(二)生硬直译

翻译时不注重内涵,生硬直译。一些知名景点、道路英文标识被翻译得很离谱。大雁塔被翻译成“大野鹅塔”曾被炒得沸沸扬扬。

(三)表述不准确

湖北省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钟祥明显陵, 建筑极具特色, 其英语翻译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极不匹配。陵园服务区入口的显陵游客中心被译为“XianLing Tourism Service Center”。另外,苏州狮子林园林入口处的指示牌上将园内景点冠云峰翻译成“The Cloud-Capped Peak”等等。

(四) 一地多译

中国很多旅游景点英译名存在着一地多名现象, 一地多名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严重影响了各地区的形象和对外交流, 困扰外国游客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便。如:塔里木盆地被译为“the Tarim Basin, the Talimu Basin, Talimu,Taklimakan Desert,the Tarim Pendi”等。

三、造成旅游翻译质量低劣的原因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各自表达方式和接受习惯的不同,使得英文翻译中难免出现一些小错误,这也是造成译者和受众之间理解失真的主要原因。旅游景区英文翻译存在的种种不规范现象除了语言文化方面的因素外,主要有:

(一)景区外部因素

主要是翻译体制不健全和译者水平低。目前我国对旅游翻译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翻译体制不健全,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翻译标准和旅游翻译规章,致使很多景区内部地名、路标等公示牌的英文译法不一。此外,翻译资格认证考试体制不完善,使一部分人轻易取得了本不该拿到的资格证书,影响了翻译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使翻译水平优劣不一。而且有些翻译者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在翻译中忽视了不同语言交际中的关系规范和交际规范,违背受者的接受度和接受期待,致使出现许多翻译错误。

(二)景区内部因素

首先,景区管理者对景区发展缺乏战略性思考,主要体现在外语导游岗位设置上。管理者不应该因为外国游客少而不招外语讲解员。其次,管理者对景区宣传资料、公示牌等制作人员的工作监督不够,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拼写失误、大小写不规范等现象,这也浪费了景区管理成本。另外,管理人员自身英语水平不高,很难形成个人领导魅力,也会降低其对景区英文翻译的重视程度。[3]

四、改进旅游翻译的对策

旅游材料的宣传不只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其翻译则是跨国界、跨文化、跨社会的宣传活动。翻译工作者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又面临各国文化与言语差别所带来的各种艰难,加之旅游材料属“召唤煽动”类型的文稿,有宣传煽动、增强影响的功用,它的英译不同于其它文体的翻译,译者需具备言语、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市场经济学、广告原理等多方面的学问,翻译时必需变通手法表现原语功用。

(一)了解中国旅游景点文化的多样性

翻译国内的旅游景点的人名、地名和历史不仅需要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更要求清楚地了解中国旅游景点多样的文化。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译员, 首先是站在景区文化立场, 做他们的文化代言人, 多看、多听、多想。

(二) 政府的组织、监督

政府可以组织高水平的译员指导和解决国内旅游景点的翻译问题, 邀请精通英、汉语言翻译方面的行家进行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修改, 避免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 组织翻译专家定期培训从事旅游翻译的译员, 逐步提高中国旅游景点的翻译质量。

(三)旅游管理者加大管理力度

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旅游景区的翻译。加强景区基层人员的管理,如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英语培训,并实行阶段考核;举行外语导游服务技能比赛,提高员工学习英语的热情与积极性。 加强对景区宣传物的监督管理,聘请英语专家指导监督英文印刷品及公示牌的制作过程,严格核查、校对以减少英语翻译错误;成立景区翻译临时小组定期对景区门票、导游手册、标识牌的英文翻译进行整改。

五、旅游英语翻译的正确方法

旅游资料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读物, 目的就是要让普通游客读懂看懂,并喜闻乐见, 从中获得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方面的知识,其功能主要是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 因此其语言必须表达准确、通俗明了、富有吸引力, 利于不同文化层面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准确地传达旅游资料中的文化信息,让外来游客了解中国旅游景观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创造我们的旅游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4]

处理文化因素时,要遵循两个原则:以中国文化为基准,以译文读者为向导。以中国文化为基准就是说要尽量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尽量多地宣传中国文化,从而促进文化交流;以译文读者为向导是指在翻译时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拘泥于原文,要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信息做适当调整,让读者易于接受,好读好懂。以译文读者为向导,是在不损害原意的基础上,调整旅游资料的信息量和篇章结构,让译文读者能从译文中获取所需的中国文化信息,增加旅游兴趣。[5]

(一)音译法与音意兼译法

音译法是根据汉语读音,将旅游景点名称直接用拼音标注,目的是尽可能保留原风景名胜、旅游饭店的原汁原味和鲜明特色。景点名称多涉及本民族文化的专有名词,单纯的音译不能传递任何实际信息。这类名称应该在音译的基础上另作释义,对音译进一步做出解释。完全音译适用于对地名的翻译,这一般不会引起游客的理解障碍,如北京“Beijing”, 上海“Shanghai”等。在景点和景区的翻译中,音译加意译的方法更为常用。如:城隍庙“ Chenghuang Temple”、民族饭店 “Mingzu Hotel”、海南景点鹿回头“Luhuitou (turn-round deer scenic spot)”、天涯海角 “Tianya-Haijiao (the end of the earth and the edge of the sea)”、中山陵“Dr Sun Yat-sen’s mausoleum”、苏州著名园林拙政园“Garden of Humble Administrator”等,这样能使旅游者更好地把眼前的景色和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相结合, 增加游览兴致。

(二)意译法

有些景点名称文化含义丰富,而直译又不能把相应的文化含义翻译出来,此类名称翻译时要突出其内在含义或相应典故与传说,便于游客理解、记忆。对此类名称多采用意译,即用意义相同而形式不同的词语来译。意译的特点在于能够填补文化空缺,消除文化差异。如“兵马俑”译为“Terra 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十三陵”译为“Ming Tombs”,“故宫”译为“the Imperial Palace”, “颐和园”译为“the Palace Museum”。

在旅游翻译中,有些名词、术语是该国家或该地区特有的,如果直接按字面翻译,游客根本听不懂, 这时就不得不改变说法。例如,在成都武侯祠的介绍中有这样的句子:

刘备章武三年病死于白帝城永安宫,五月运回成都,八月葬于惠陵。“Liu Bei died of illness in 223 at present-day Fengjie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was buried here in the same year.”

(三)增译法

增译是指为了使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某些字、词、名而增加一些相关资料,对旅游资料中的一些人名、地名、朝代、历史事件以及典故等做出背景资料的增加和说明。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些内容在原语国家可能尽人皆知,但外国人却一无所知。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在介绍文物古迹的时候, 总会联系到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朝代名称, 而国外游客对我国的历史朝代并不熟悉, 因此最好补充一个朝代的公元年份。在翻译国外游客不熟悉的历史名人时, 可以添加相关的背景资料, 补充这个人的身份、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功绩等, 以增加国外游客对此人的了解。

元宵节那天,大红灯笼高高挂。“During the Yuanxiao Festival, also called Lantern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red lantern (Lantern Festival exhibition began in the Han Dynasty, about 2,000 years ago, some people believe its origin to be related to Buddhism) can be seen everywhere.” 这份旅游资料中对“元宵节”和“灯笼”的补充解释,便于外国游客对元宵节有较为透彻的了解。

清朝乾隆年间, 可译为“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1736-1795)of the Qing Dynasty(1644-1911)”。这样的翻译才能使外国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人物及朝代。

林子的边上原来有一个洞,传说白娘子曾经在这里修炼。“Near the forest there once was a cave which was said to be the very place where Lady White, the legendary heroine of The Story of the White Snake, cultivated herself according to Buddhist doctrine.”

(四)省译法

中国人在描写完一个景色之后,常会引用一段名人的话或者中国古诗作验证,这样会让读者或听者加深印象,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可是这类补充性信息对外国人和译员来说,却往往是不大不小的负担。甚至有时候这些描述不但对原文理解没有帮助,还会让游客更觉糊涂。在旅游翻译时,如果没有特别目的和要求,这样的文字常可删去。

关于华清池有这样一段文字描写:

华清池内有一贵妃池, 相传是杨贵妃当年沐浴的地方。唐代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诗句。

译文:“Inside the Huachingchih Spring, there is a bathing pool called Kueifeichih, which is said to have been the bathing place of Yang Kuefei. ”原文不过是想陈述华清池内有杨贵妃当年沐浴的贵妃池。如果逐字翻译原文的古诗,对英文读者说, 从这些诗句的译文中得到的仍不过是杨贵妃曾在此沐浴这个信息, 译文把汉语中的古诗全部删除,但并不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其他部分的理解。

(五)直译

忠实地传达原文信息,无需做任何变通。如: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面积565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是国内外旅游胜地之一。“Located in the north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lin is one of the tourism attractions famou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an area of 565 square kilometers and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 million.”

结 语

近十年来,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备受全世界的瞩目, 为游客们提供准确的旅游英语翻译是我们即将从事旅游英语翻译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旅游景点介绍也就是一种宣传资料,对这类“诱导型”文本的翻译,笔者认为,翻译景点介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我国历史文化背景和他国旅游者的理解限度,根据翻译要求对原文内容和形式做相应灵活的处理,决定原文文本信息的选择以及译文的表现形式,做到语言精练、通顺易懂、句子优美,才更能吸引游客。

旅游英语翻译是一种注重实用效果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旅游英语翻译应该在全球化视野的指引下,遵循语用等效原则, 灵活处理因不同文化背景、 语言表达习惯等因素造成的交际障碍, 有效实现双方的交流与沟通。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 洪捷.浅谈旅游景区标识的英文译法及其规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S1).

[3] 杨忠桥,李欣,阎泗军.新疆旅游导游词[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第5篇

1.读下面一段话,请依据拼音把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括号中。(12分)

chà

dào

大路的( )(

)口上有一个村寨,这里

liáo  liàng

hóng  yàn

山歌(

)(

),流传着一个(

)(

)书

的美好故事。每当夕阳西下,牧童短笛声声,(

yān

měi

wèi

)袅袅,巧手的主妇正在煮着(

)(

)的

rán

肉羹……好一派宁静(

)(

)的山乡风光。

2.选择填空(只写序号)。(4分)

(1)下面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翻天覆地 去粗取精 扬长辟短 优胜劣汰

B 莫名其妙 连绵不绝 各抒己见 久负盛名

C 栩栩如生 行云流水 身临奇境 一丝不苟

D 南腔北调 前仆后继 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我多么愿望与他永远不分离呀!

B百部优秀影视片重现了英雄风采。

C李夏很兴致地发问道:“噢?说说看。”

D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大家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荣誉。

(3)没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B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C日初出大如车盖。

D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4)使用关联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海马是一种马,还是一种鱼?

B 无论她多忙,对我提出的问题都耐心解答。

C 齐白石老先生的画不但在全世界出名,而且在中国也很有名。

D之所以我被深深的陶醉,是因为节目太精彩了。

二、语汇积累 (22分)

1.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面对四季交替为我们带来的不同的生活感受时,你胸中会涌动哪些美妙的词语或诗句?请至少写出8个四字词语或诗句。(8分)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音不同义”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如某学校教室黑板上方写了这样四个同音字,“敬”“静”“净”“竞”。请你写出师生想表达怎样的意思。(4分)

“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成语、歇后语会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关于成语、歇后语你积累的一定不错吧! (10分)

(1)“四面楚歌”说的是项羽的故事 “煮豆燃萁”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遇到白费功夫、空欢喜的时候,人们常说“竹篮打水――__________________”。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特长,王老师说我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古诗凭着凝练的语言表达着真挚的感情。当我们忆起母爱,报答母亲的深恩时,会自然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引用古诗句来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34分)

文段一

[材料一]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材料二]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根据你阅读的情况填空。(9分)

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文体来看,它们都是____________,并且用了同一个___________,所描写的对象都是______。但词的思想内涵不同。陆游词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在读陆游咏梅词后,却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______________精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胸怀。

2.读了这两首诗词,请你结合诗词意境,描绘出一幅梅花图来,并用一、两句话来描述自己的心境。(3分)

文段二

那年那天那首小诗

那年我十三岁。早上,我在妈妈的目光注视下,撕掉了昨天的日历,然后面对妈妈噘起了嘴。妈妈并不明白这一天对我的意义,仍忙忙碌碌地收拾屋子,我只好失望地走出家门。

我朝热闹的公园走去,边走边在心里写着一首忧伤的小诗:

一朵离枝的小花

被风吹出花园……

在公园里,我躲在亭柱后面,眼泪汪汪地盯着儿童游乐场。一队队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花朵”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尽情地享受着“六一”节的欢乐。我的心继续作我的小诗:

……在这小花的节日

一个角落

一个被鞭打的梦幻……

一位叔叔走向我,关心地看着我。我低下头又扬起头,看游乐场。我听见叔叔自言自语地说:“花朵的节日!”“不是我的!”我说。叔叔笑了笑问:“你在思索这个节日吗?”我点了点头。叔叔说:“你思索着的时候,这节日便真正属于你了!”我不太懂,但觉出叔叔很了解我,便对他讲述了自己因家贫而辍学的故事,还说出了我心里未写完的小诗。叔叔沉思了良久,问道:“冬天有花吗?”我愣住了,不知该怎么回答。叔叔递给我一张名片,笑着说:“把诗改好寄给我。”然后就匆匆地走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琢磨着叔叔的话回到家里,看见妈妈正呆坐在床边看今天的日历。我走近妈妈,妈妈一把搂住我说:“妈对不起你!”我偎紧妈妈问:“冬天有花吗?”妈妈声泪俱下地说:

“有……有……你的名字不就叫小梅吗?”我也忍不住哭了。那天我终于改好了那首小诗:

一朵枝头的小花

始领报春的风寒

这也是节日

一种清冷的思索

会融进不远的春暖

我将改好的诗寄给那位编辑叔叔,它成了我第一首发表的诗作。后来,我成了作家。

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仍难忘当年那首小诗并想对每一位少年朋友说无论你身处怎样的境地只要能昂起头来思索奋进成功就一定在你的前面

1.填空。

“噘”是个( )结构的字,如果不认识它,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问题,首先查( )旁,再数( )画。(3分)

2.在作者的小诗中“一个被鞭打的梦幻”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并写出你读了这一段话的体会。(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小女孩前后写的诗比较一下,说一说有什么不同(至少写出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实践(28分)

1.根据下面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写话。(2分)

费俊龙、聂海胜叔叔乘坐着“神舟六号”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凯旋而归,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1)工人日报记者说:“以美好的姿态去拥抱蓝天,去享受自由飞翔的快乐,去探索宇宙无穷的奥秘,是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的梦想。”

(2)天津钢管公司工会主席张福林说:“看着神舟六号快速升空的潇洒英姿,胸中涌动的自豪感也节节上升。”

(3)红其拉甫海关关长刘苏静说:“我们在共享快乐。”

我想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好的祝福让人身心愉悦,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不同的人表达自己恰当的祝愿,你愿意试试吗。(6分)

⑴节日期间,你想对坚守工作岗位的叔叔祝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今天妈妈生日,你想对妈妈祝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奶奶生病住院了,你会怎么祝福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习作。(20分)

从下面的两个内容中任选一个:

(1)你有过没有作业的星期天吗?你向往过没有作业的星期天吗?请你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想法。

(2)在魔法学校学习的哈利・波特,最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想体验一下在中国过节的乐趣。小朋友,你们家乡是怎样过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哪些经历体验最有意思?请写一封信告诉哈利・波特,向他发出邀请。

要求:真实的校名和姓名用假名或“××”代替。字数在400~500。

小学毕业复习数学综合

评价题(三)参考答案

一、认真填一填(22%)

1. 1又3分之一, 3.03 2. 4, 6, 12.5, 1

3. 1/5,3/5,3/10,3/5,4. 1295330000, 13

5.长方形,三角形6. 19457. 1478. 0.36

9. 9810. 898 11. 第二盏灯亮,2 12. 2991421

二、慧眼辨真假(8%)

1.错2.错3.对4.错5.错6.对7.对 8.对

三、请精挑细选(10%)

1.B2.A 3.C 4.B 5.C 6.D

四、计算小天地

1.略

2. 9 8又4分之3 10 2

3. 5.5 8 38 19.2

五、观察与思考

1. 0.785平方厘米

2.以AB为轴113.04cm3 以BC为轴56.52cm3

以AB为轴旋转得到的圆锥体积大. 大56.52立方厘米

3. 285厘米 2355平方厘米

六、数学与生活(24%)

1. 黑色12块 白色20块

2. 744平方厘米4个

3. 200米 4.买团体票 需要220元

第6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课题研究 感悟

在经济浪潮和全新的文化媒介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呈现出被越来越多的浅文化、伪文化、快餐文化、粗俗文化,甚至垃圾文化消弱草根式的狂欢,历史剧的戏说,文化的低劣,娱乐化也深深地影响着校园。“大话”“水煮”“麻辣”乃至“情蒸”四大名著的盛行,还有七夕节斗不过情人节,春节斗不过圣诞节,许多学生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或是把英语奉为圣经,整天“ABC”挂在口边,却忽略了母语的学习等等。同时,在应试教育中,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考什么教什么”成了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出发点,索然乏味的课堂也进一步抹去了学习语文这本来应有的爱好,在不知不觉中语文教学远远背离了传统文化的原本功能。

课标明显指出,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近几年,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让学生早到20分钟,诵读课内外古诗文,从而熏陶、感染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节假日前,布置任务,充分认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文化内涵。其内容包括不仅是写一写,还有听说,在开发学生潜能时,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这个文化积淀不仅是知识性的,中国性的,而是指各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儒家学说的仁、义、理、智、孝、道等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也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断裂,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的发展需要,但是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怎样在实践中感悟?怎样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在我们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陕北,我觉得有必要对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展开研究。在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实验教师人人参与,初探陕北民俗文化,将写好的文章打印成册,给学生做个表帅,以此寻求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兴趣,是他们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着重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们的教学就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一本教科书了,我将之融会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的语文课堂就是生活。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生活中学习语文呢?我在承担课题研究中,想了一些较为适合小县城学生的方法。针对农村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少看课外书的缺陷,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喜欢看电视的心理,布置学生观看中央一套的《焦点访谈》电视新闻节目,了解社会。学习如何分析评论社会事件,并学会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此外,还要求学生留意收看各电视台所播出的《电视散文》《文学评论》等文学艺术较浓的电视节目。要求学生借阅地方杂志,品读关于反应民俗民风的作品,通过这些形式来学习语文,扩大视野,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感受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真谛,从而懂得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与实践性。

另外还要求学生每学期必须按照大纲要求的,读课外必读名著。笔者制作了名著导读课件,进行辅导,收效很大。又开展读报竞赛,要求学生读报。读报,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让他们受到感情熏陶,人格力量的感染,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真是一举多得。具体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街道、工厂及农村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

(2)养成书写心得的习惯,经常把在校园内外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深深感悟到的,写进随笔本、写给班级板报组、写给校刊编委会,以此展现自我。

(3)民俗文化采风。结合教材,安排学生就本地的生活方式、节日、民俗民风、等进行采写,完成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将学生的作品汇集成册,受到了校领导和课题组的好评。

(4)环境考察。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有了参与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环保意识就得到了提高。近几年,我利用双休日组织部分学生上山、下河,同时考察车站、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环境,然后举办征文比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于环境问题的见解,表达他们对理想环境的憧憬。

(5)名胜古迹考察。带领学生寻古揽胜,把所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尤其是亭台楼阁的命名及对联撰写,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亲身体验文人们和能工巧匠的创作情感,更能在赏玩中探究出某些值得深思的社会、人生的课题。使学生涉取到一定的社会知识。因此,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用他们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7篇

2021春节习俗作文800字怎么写呢?在春节的7天假里,许多人都是不顾路途的遥远,尽可能的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或者全家一起出去走亲访友,或者一起出去旅游。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2021春节习俗作文800字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2021春节习俗作文800字一照广东汕头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农历十二月末就开始了。这几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几天。在这几天里,家家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们简直乐坏了。

农历十二月廿三,我们不像北方一样过小年。我们认为这一天是诸神回天之日,需要用糯米粉煎饼包一些糖来感谢灶神,还得把厨房收拾干净,感谢灶神这一年来让我们家衣食不缺,同时也希望来年甜甜蜜蜜、丰衣足食。

过了廿三,大家更忙。必须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也是有原因的:“尘”与“陈”谐音,陈是陈旧,扫尘就念作了扫陈,就是把穷气、晦气扫出去。家家必须将肉类、菜类、鱼类等食物都准备充足—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铺户关门,到初六才开张迎客。除夕真是热闹非凡!男人们下午去祠堂祭祖;女人们为做团圆饭忙碌着;小孩子们早早洗完澡,穿上漂亮的新衣裳。门外贴上一队金灿灿的对联,里屋贴着一个倒福,其含义是:运用了“倒”与“到”的谐音,“福到”就念成了“福到”。傍晚,家家户户吃团年。在街上,到处都可以闻到年饭的香味儿。远在异国他乡的亲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来团聚。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小孩,基本上没人睡觉,都是在守岁,鞭炮声日夜不绝,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正月初一与除夕真是不一样:大街上盖满了“红地毯”,都是些除夕燃放鞭炮爆竹的红纸皮。街上很少人,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带着孩子前往亲戚朋友家拜年。这对小孩子们来说,无非是一件大好事:只要说两三句吉祥话,就可以有一些利是钱;女人们在家料理家务,不过不能扫地,这样会把福气、财气扫走。我们那儿还有唱潮剧的,要到市集上去看才可以看得到。戏台边上有一些小贩在卖一些过年玩意儿,有中国结、有香囊、铜币等等等等,有不少人去买。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没有很多事要做,铺户的伙计们可已轮流交换着去听戏、逛花市和逛街。

元宵上市,似乎又一个春节将至。男女老少在这一天都要用十二叶洗澡。十二叶是用十二种植物叶子浸水。据说用十二叶洗澡可以驱病、驱晦气。

晚上,一家人要在一起吃汤圆,希望在新的一年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在大街上,炮响连天,鞭炮一声接着一声。店里点着蜡烛的灯各式各样,有纱灯、宫灯、玻璃灯;有的让你感受四大名著的魅力,有的让你感受神话故事的色彩······花灯们个个花枝招展,令人目不暇接。真是数也熟不完,道也道不清。天上有时接二连三地绽放出比任何花都美却又只是昙花一现的烟花,它们为美丽的夜空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不知不觉,春节已经悄悄走去了。大家又去忙了,生活又恢复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新的一年已逐渐拉开序幕。

2021春节习俗作文800字二盼望着,盼望着,灯笼挂起来了,春联贴起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春节的味道浓了。

烟花,是小孩子们春节最爱玩的。我喜欢那种没有响声的“电光火花”,点燃后拿在手里,多像魔术师手里的魔法棒啊!“电光火花”喷出的火花就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在空中跳跃着,嬉戏着。不过,那些调皮地男孩子可不喜欢“电光火花”,他们喜欢声音响亮、刺激的“甩炮”。他们不时地从兜里掏出一只,用力往地上一甩,“啪”地一声大响。如果你正好从那儿经过,肯定会吓得一个激灵,那些“小调皮们”则哈哈大笑。

当然,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大礼花炮。当礼花炮点燃,各种各样的图案,五彩缤纷的颜色就会呈现在空中。有的礼花炮冲上天空如同花蝴蝶般纷纷扬扬洒落下来;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变成了牡丹花、,犹如花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还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后变成大大的“笑脸”,仿佛在向大家说:“新年快乐!”春节的味道就在这烟花中绽放开来。

美食,是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火锅是家家户户都爱吃的。肉丸、木耳、香菇、蔬菜在锅中沸腾着,翻滚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地吃着,真是回味无穷。小孩们则一般喜欢吃年糕和冰糖葫芦。年糕软软的,甜甜的,拿起一块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令孩子们百吃不厌。红红的山楂裹上一层糖,串在竹签上就成了美味的冰糖葫芦。咬上一口,“嘠吱,嘠吱”地响,糖的甜味和山楂的酸味混搭在一起,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春节的味道就在舌尖上扩散开来。

看春节晚会和走亲戚是大家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吃过除夕团圆饭,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热闹的歌舞、幽默的相声、高超的杂技、神秘的魔术让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正月里家家户户走亲访友,人人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见面都相互说着祝福吉祥的话儿。孩子们则对大人们伸出手,嘴里大声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然后一边清点着“战利品”,一边心里盘算着这笔钱是用来交学费呢还是买文具,玩具呢?春节的味道就在这欢声笑语中弥漫开来。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你身在祖国,还是身在海外,春节的味道永远烙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2021春节习俗作文800字三盼啊,盼啊,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当我跑到阳台边时,突然,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天上礼花朵朵。有的像银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儿,有的像橙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过年前,家家户户门前张灯结彩,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得不可开交。只见妈妈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门窗、地板,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妈妈擦洗得闪闪发光,最值得惊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没有隔着玻璃似的。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布把春联贴在大门的墙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贴春联的技术可是一流的。站在旁边的我,看着爸爸妈妈的举动都傻了眼。不一会儿,家里就焕然一新。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年饭,代表岁岁团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家里的长辈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吃完年饭,一家人聚在一起,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礼花朵朵,鞭炮声声。大家一起守岁,告别如水似已逝去的岁月,憧憬对新一年的希望。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放一挂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一年的脚步。初一,初二各家就要走访亲戚,四处问好,拜年,串门子。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代表岁岁平安。拜年也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在初一的早晨还要放一挂鞭,这是挂开门炮,是个开门爆竹,为了祈求竹报平安,图个吉利,代表开门红。

啊,春节!美好的春节,快乐的春节,人人喜爱的春节,我眼中的春节,我爱你啊!你真的—很精彩!

2021春节习俗作文800字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宋朝王安石的《元日》,每当我们读了这首诗,喜庆之感就会油然而生,的确,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它不仅在汉族中很流行,满族、蒙古族、瑶族、状子、白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形式上更有自己的特色。

别看这节日是多么的喜庆,在它背后,还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它只会给人们带来坏运气,人们管他们叫“年”,只要它一来,就会使树木凋零,百草不生,而它一走,万物重生,百花争艳。后来,人们渐渐发现了年每次来的时间,就准备了爆竹以驱赶怪兽。“过年”这个词语便是这样来得,从此,放鞭炮也就成了过年的一种习俗。

相传,年这种怪兽生性凶残,村民家里的一些家畜总是逃不过它的眼睛,而且,年还时常换口味,从小吃到大,居然连人也不放过,真可谓是谈“年”色变啊!此事发生后,人们都很恐惧,并且在年到来的那一个晚上,整夜不敢睡觉,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守岁,其实,守岁习俗源于南北朝,有古诗写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种风俗流传至今,寄托了人们的美好追求和向往。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饺子,过年吃饺子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记得去年我们家里包的肉馅饺子,我也出了一分力,虽说做的不是十全十美,但是也有七分像,我的原则是“管它是啥样,能吃就行,”不过,这也让一些食量大的人,没了胃口,算是我新一年的一点成就吧。其实,饺子的寓意也很独特,利用了谐音,“和”通“合”、“饺”通“交”,二者都是相聚之意,象征这合家团聚。

说了这么多,却漏掉了一个我觉得相当有意思的,贴窗花和“福”字。中国的艺术己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剪纸也非常的丰富,各式各样的窗花贴满了窗户和家门,既美观,又漂亮。至于“福”字,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正贴“福”字,二是说将“福”倒着贴,形式虽不同,但是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2021春节习俗作文800字五我们中国人有我们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但是现在有许多年轻人把中国的许多节日逐渐淡忘了,反而把洋人的节日当成主要的节日来过,例如:有许多年轻人过起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和情人节的热情比过中国的春节和7月初7的中国的情人节还要高,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中国人,我真感到痛惜,我们一些年轻人的崇洋媚外的心理甚至达到了荒谬的程度。虽然一些年轻人盲目的崇洋媚外,但是我仍然喜欢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第一大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我们中国人的男女老少都是把它作为最主要的节日来过的。在春节的7天假里,许多人都是不顾路途的遥远,尽可能的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或者全家一起出去走亲访友,或者一起出去旅游。在我们这里春节前每家都要蒸馒头,油炸肉圆,炒葵花子和花生等。大年三十的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贴门对,晚上,家家户户都要一起吃团圆饭,吃过团圆饭后,还要放烟花爆竹来庆祝春节,接着,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聊天,一边守岁,大人还要给小孩压岁钱。一家人一起等待春节的到来,所以一家人正常都睡得很晚。第二天一早,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再次放烟花爆竹庆祝春节的到来。大年初一早上,我们中国人一般是吃饺子,而我们这里是吃圆子,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吃过早饭以后,一家人一起走亲访友,或者等待亲友的到来,或者全家一起出去旅游。

除了春节以外,元宵节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重要节日,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看花灯的风俗习惯。但是在我们这里,却没有看花灯的风俗习惯的。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祖的节日,人们习惯在这一天到祖先的墓前扫墓,来表达对祖先的哀悼之请。

五一国际劳动节自从变成7天假期后,也是人们走亲访友和旅游的黄金时间。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在这一天里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习惯。在我们这里没有赛龙舟的习惯,但是有包粽子的习惯,还有给小孩扣龙线的习惯。

七月初七,中国的情人节,可以说被许多中国的年轻人给淡忘了,他们偏偏要崇洋媚外地过起西方的2月14号的情人节。

第8篇

1. “提倡学科综合”的意义和可能性

(1)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间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边缘学科。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基础音乐教育,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有益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在音乐教学法中注重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

在音乐教育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都比较注重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奥尔夫说,从来就没有孤立的音乐,而只有与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因此在著名的德国奥尔夫学院中,综合性教学成为其最显著的特点,这种综合性教学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注重音乐与舞蹈、动作、语言的综合;二是注重每门课程本身的综合。达尔克罗兹也说,任何乐思可以转译成动作,任何动作也可以译成与之相对应的音乐,据此他创立了“体态律动学”,就是采用节奏性的动作伴之以声乐、打击乐或钢琴即兴伴奏,以身体的运动来反映音乐的要素和情绪的。

(3)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辅德、益智等功能,在当今素质教育主旋律下,艺术素养成了人的素质修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从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所用的载体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各艺术门类本是源于一家的,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也使得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的不同内容之间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

2. 学科综合的做法

由上可知,在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综合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基本理念的阐述,在音乐课程中贯彻综合原则,可以有以下几种做法:

(1)把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舞蹈、美术、戏剧等姐妹艺术在本质上与音乐艺术相通,把各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我国早期的“乐教”是“歌、诗、乐、舞”的综合活动。古代艺术活动中的语言、歌唱、舞蹈都是自然的结合。而今新课标中也写到:“认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如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让学生通过线条、色彩来表现音乐,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音乐。例:在音乐课上,欣赏乐曲时,可以让学生用色彩和表现自己听到音乐后的心情和对音乐的感受;听旋律音程时,可以让学生画出所听音符旋律的线条,说出旋律的路线走向,再读谱和跟琴唱一唱。这样一来,学生的听、说、读、写、唱歌谱能力可同时得到协调训练,有利于整体艺术素质的提高。又例:在欣赏或学唱民族类的音乐时,可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表演一些民族的特色舞蹈动作,如蒙族的骑马放牧,藏族的甩袖、颤膝,汉族的秧歌等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还可以培养其创造才能。

(2)把音乐中的各领域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课程标准中把音乐学习领域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 、“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块,每个领域又有很多特定的内容,从形式上来看它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而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们综合起来进行。如音乐文化知识可以在学生参与的创作、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着讲解;许多音乐欣赏内容可以通过演唱、演奏来加深体验,加深理解;可以结合唱歌与演奏来进行创作教学,并通过唱歌和演奏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在音乐教学中要避免“难、繁、偏、旧”的现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音乐,引向音乐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及音乐的情感内涵。课堂中,把听、唱、动、奏有机融合,从中渗透创作能力的培养。例如:一年级教学歌曲《龙咚锵》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歌唱、介绍歌曲知识、打击乐器的演奏,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进行。我在教学中就设计以下几个主要的环节:第一环节是聆听音乐,学跳秧歌舞,熟悉旋律;第二环节则边跳边自由的学唱歌曲;第三个环节是认识锣鼓镲,学习演奏方法;第四个环节是成立“锣鼓班”创作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这样的活动简单易行,并且学生能积极自主的参与各项唱、奏、演等探索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现自我。

(3)把音乐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音乐,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流露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每个儿童都可以从某一点上被打动、促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如果我们能把音乐教学和学生所乐于参与的社会活动和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进行,那学生的学习就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件令人轻松愉快、自觉自愿的事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使孩子们了解音乐不只是课堂中的音乐,更是课外的、生活中的音乐。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或结合起来,把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如经常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播放一些优秀的儿童、影视歌曲,经典的中外名曲;推荐给学生一些优秀的音乐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三套节目中播出的《舞蹈世界》,《戏曲采风》,《交响世界》,《戏苑百家》,《国乐飘香》等栏目都为我们提供了欣赏艺术的崭新天地。另外还有一些特别的节日,如儿童节、国庆节、春节、元宵节、元旦等都是好的文艺节目出的特别多、特别新的时候,可以抓住时机录制一些好的节目让学生集中欣赏;还可以组织鼓励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多参加一些社区、社团、教育部门组织的文艺汇演、比赛;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意义的音乐沙龙、音乐创作等形式把课堂教学一直引向课外,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比如:我校每年举办一次“艺术节”,让孩子们在艺术节中展示才能,通过各个渠道为音乐教学所用,形成合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音乐教学效果。课外的世界比课内的要大得多,校外的世界比校内的大得多,我们只要教给他们以正确的方法,相信孩子们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个美妙的惊喜。

(4)音乐与其他非艺术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同广泛的文化领域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如在小学各门课程中,音乐可与语文教学(诗词、戏剧段落等)沟通;音值、节奏等内容可与数学课中的数量概念结合讲解;体育课的广播操、韵律操与音乐节奏感、旋律感的结合、一定的音乐与地方文化产生的民族、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与科学、历史等课程的结合等等都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例如:《小雨沙沙》这节课,形式就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创编情景,学生表演,伴唱声部;学科综合朗诵古诗,朗诵儿歌,欣赏雨中景色,欣赏美术家笔下的雨,欣赏小朋友自己观察后画的画,甚至上网查找关于雨的其他歌曲。其中有很多用到的都是非艺术的学科综合。从而拓展了教师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激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当然,应该明确的是音乐教育的使命是用音乐造化人。提倡学科综合的前提必须是以音乐为主线,保证学唱的时间,必须是以音乐化的方法与其他的相关文化相融合,对于人文性的材料点到即可。由此,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提醒大家在设计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活动时必须慎重的选择可教性的材料,以下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3. 学科综合的实施建议

3.1 思考选择的综合性材料是否会喧宾夺主。

综合性材料的运用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气氛显得更加活跃、更加热闹,因此很多老师特别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往往喜欢运用很多的综合性材料,结果挤占了学生学唱的时间,如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样把音乐课上成了大拼盘,适得其反。因此我建议大家在选择综合性材料的时候应该是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既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又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以音乐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在决定用某个综合性材料前,先想清楚:(1)选择的材料是否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2)选择的材料是否能为你的教学目标服务,(3)选择的材料是否具有可教性;(4)选择的材料在教学中是否能用与音乐相结合的手段来表现。都考虑清楚了,如果觉得确实能用的,那再来思考最后一个问题:我把这些综合性材料都用了以后,学生学唱歌曲的时间还有多少?在这个时间内,我能不能保证大部分学会这首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可以大胆的尝试,如果是否定的,那就必须忍痛割爱去掉一些综合性的材料,还音乐本位。

3.2 思考选择的综合性材料是否具有音乐性。

以《草原就是我的家》为例,可教性的材料有很多,如蒙古的生活、民居、服饰、挤奶、骑马、放牧、人文、风情、音乐、民族语言、风俗等等,而要挖掘它的音乐性就需要老师的再加工。比如同样让学生了解蒙古的生活这一环节,如果上地理课,教师只需要口头的介绍或者让学生欣赏一些蒙古的风光片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如果在音乐课上,教师就必须把它用音乐化的手法融合到教学中去。比如在熟悉歌曲的环节来运用,就可以一边欣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边来介绍;而如果在巩固歌曲的环节来运用,就可以一边唱着《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边来学习蒙古人骑马、挤奶等表演律动;如果还想在歌曲的拓展学习中运用,那就可以再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蒙古歌曲,如《草原就是我的家》、《蒙古人》等,让学生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来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辽阔、美丽的大草原,感受热情、好客的蒙古人。

3.3 思考选择的综合性材料是否有利于展示自己的特长。

由于每位教师本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情感内涵的不同,因此在教学中也会展示出各种不同的风格。而学科综合的提出更是给了教师更多发挥的空间,比如有些教师擅长绘画,;有些老师擅长舞蹈;有些教师擅长演奏某些乐器;有些教师擅长朗诵等,那么在选择综合性的材料来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长来组织。比如前几天我上《草原上》一课时,刚好嗓子不舒服,医生交代不能唱歌,而领导又来随堂听课,怎么办?我就结合自身的特长,设计了一堂舞蹈性很强的课,首先让学生听着《草原就是我的家》跟我做骑马律动进教室,接着就让学生跟着我的手势边听歌曲《草原上》边打拍子,在不停的聆听中让学生自主的学会了歌曲,最后我示范表演了自编的蒙古舞,让学生唱着歌学一学。整节课我的话很少,始终都用舞蹈性的动作和手势提醒学生,学生的兴趣很高,教学效果也不错。课后,听课的一位数学老师说:“沈老师,第一次看到你跳舞,真美啊!”可见,适当的特长展示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 结论

总之,提倡学科综合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把他们培养成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音乐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 王安国,吴斌. 音乐课程标注读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 周家骥.教育科研方法[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