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证券投资专业

金融证券投资专业

时间:2023-05-30 09:57: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证券投资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融证券投资专业

第1篇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35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证券/金融/投资:证券分析师、股票/期货操盘手、

工作年限: 12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5000--8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深圳 香港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8-02 ~广东德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会计/金融/银行/保险

担任职务: 高级投资经理

工作描述: 工作职责:

1.为客户制订资产配置方案并向客户提供理财建议;

2.组织市场推广活动,负责理财活动的策划、实施与效果评估;

3.组建业务团队,负责团队 培训 与考核;

4.中高端客户服务。

主要业绩:

1.在沪指振荡下挫15%市场环境下,所荐个股涨幅达85%,其最高涨幅逾175%;

2.拓展高端客户,迄今托管客户证券账户市值逾千万;

3. 培训 管理一支过20人团队,团队业绩在全公司系统名列前茅。

离职原因:

毕业院校: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

最高学历: 获得学位: 学士 毕业日期: 2004-07-01

所学专业一: 会计学 所学专业二: 国际金融证券投资方向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1-09 2004-07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 会计学 本科毕业证 00430695

2009-09 2011-07 暨南大学 金融学 硕士学位证书

外语: 英语良好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优秀

英语 (四级)

证券投资(获美国注册特许分析师(RCA)资格及中国证券经纪/投资咨询/证券投资基金从业资格)

会计(获AIA-国际会计师公会 IFRS 文凭及AMIA国际会计师执业资格)

计算机(熟练操作日常办公软件)

第2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证券投资分析;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职业技术院校正从规模和数量的发展向规范化和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课程是育人的方案,它与作为育人过程的教学一起成为达到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目的、完成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课程活动体现着人类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因而,课程活动作为先于教学活动的预设育人方案的规划,对于教学的正常运行有先导作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对于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正确定位、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1 职业技术院校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1.1 课程内容稍显呆板

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些理论似乎不太适用,机械、教条地照搬,甚至会误导学生。特别是,我们现有的教材对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国外理论的介绍过于呆板,甚至相互传抄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对价格运动本身的研究做得不够,这急需扭转。另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新事物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

1.2 教学手段有待改进

证券投资分析教学一直沿用的是“粉笔+黑板”的传统模式,但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而且这些图表在黑板上画比较困难或根本不可能,结果造成学生听课效率低,教师讲课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局面。证券投资分析课程讲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我国大部分院校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1.3 实习实训环节需要加强

我国目前很多院校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部分院校也没将其看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将它主要用于创收。同时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了很多院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网络教学资源亟待开发。

2 职业技术院校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2.1 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习兴趣

从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文、音像、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的教学工具,再结合现实的证券市场案例加以讲解,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成为参与其中的一份子。例如,在每节课刚开始,让学生来介绍证券市场最近的行情动态,最新发生的事件以及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由教师作出点评。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不太成熟的证券市场来说,及时掌握市场的各种讯息很重要,因此每节课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既能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能锻炼其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2.2 改革相关课程设置,完善课程内容

专业基础模块应包括: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基金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技能模块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公司理财、衍生金融工具、证券法律法规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设为选修课程。同时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考虑,应鼓励证券专业的学生掌握跨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辅修模块和第二课堂来扩充知识面辅修的方向,主要包括法学、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同时具备法学、财会、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竞争需要。 同时,编写并选用适合我国国情的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材。

2.3 明确实训任务,落实实训成果

实训课程的开展应根据每次需要完成的不同任务及其难易程度由长短不同的课时组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任务目标。根据前文分析的工作任务,基本上是由软件操作、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K线分析、形态分析、常用指标、综合实战任务模块组成。历经四个环节完成一个任务模块,八个任务模块组成一个实训体系,真正落实通过实训来让学生掌握工作技能的目的。此外,还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模拟证券投资交易大赛,让学生在赛中学,以赛代训,综合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2.4 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为更好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讨论、模拟炒股及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手段。 案例分析讨论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受益的过程,通过互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作用。模拟炒股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对证券投资产生切身体会及增强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丰富和扩展书本知识。目前部分证券公司网站和专业财经网站都提供网上模拟炒股的程序,可利用这一条件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完全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图文并茂的讲义。可见,这一教学方法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5 丰富考核方式,动态考查能力

对于该课程的理论考核,应以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证券投资分析科目的重点为纲,鼓励学生以证代考,对于那些通过了该科目从业考试的学生可以免于其参加理论考试。另外,课程的实训环节在期末总评中应占有一席之地,要动态地考查学生在实训环节中的综合表现。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达到课程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正视现存的一些问题,并积极从多个方面加以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尚运生.关于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2] 于志武.开放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8)

[3] 沈雪达.对证券投资课程建设的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证券投资教学;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128-01

证券投资学是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是高职学院在此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高职学院开设证券投资教学的现状作了深入的剖析,并对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改革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一些策略和设想。

证券业是知识高度密集型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中国证券业的发展时间短,而且粗放型经营,对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为了培养能适应证券市场新变化的复合型人才,金融学教学中证券投资学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也要相应进行变革。教学应以培养适应证券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因而有必要探索在新形势下对证券投资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以促使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我国高职院校证券投资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相关知识基础相对较差。从整个群体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形成这种局面: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似懂非懂的听。课程结束时老师觉得应该讲的都讲了,可是学生依旧觉得一头雾水。结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考试只靠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缺乏教学实践设施,硬件建设水平滞后。中国很多高校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实验室,部分高校不将其看做专业教学的附属设施,而是将它用于商业创收。同时由于教师资源的匮乏,导致了很多高校的证券投资学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方面的教学或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三)缺少符合中国国情的教材。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大都是国外证券投资理论的译著,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并不能完全适用。如果一味机械、教条地照搬,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误导,甚至会“误用”。特别是我们使用的教材中对证券投资理论分析都是基于国外的现状,对本国证券市场进行的分析少之又少。而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新事物并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这种状况急需改善。

(四)教学方法大多数学校仍沿用传统的“粉笔+黑板”,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而且这些图表在黑板上根本不可能画,结果造成学生听不懂,教师讲不明白的局面。证券投资学课程讲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提升我们的教学手段。但中国大部分高职高专学院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作用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进行证券投资教学的改革措施与发展前景

(一)根据以上我国高职院校证券投资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两点改革想法:(1)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是教学的基本模式,在课时上采取平均分配的做法,每周一半时间在课室上理论课,另一半时间在模拟实验室上实训课。理论课教材采用国家规划教材,实训课借助证券公司研发的证券模拟交易系统进行证券模拟投资训练。证券投资的理论体系虽然比较简单,但随着研究者们的研究创新,各种新的观点和角度也不断涌现。作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本人立足于“常识性”的知识点,这些“常识性”的知识也应该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须掌握的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主要包括:证券投资的概念、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证券交易的过程、证券投资品种(重点是股票和基金)、证券基本分析法、证券技术分析法、证券投资策略及证券投资方法。由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最主要的投资品种仍然是股票,因此,实训课基本上就等同于“模拟炒股”课。当然,作为证券投资的一个主要品种的股票,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代表我国证券投资的现状。(2)大胆的进行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材方面的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应与证券市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相适应。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包括三大模块课,分别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辅修课。专业基础课应包括: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基金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技能模块课应包括: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公司理财、衍生金融工具、证券法律法规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设为选修课程。同时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考虑,应鼓励证券专业的学生掌握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运用案例教学、 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材方面首先应该以我国证券业的现状为基础,通过参考国外先进的理论来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理论,不能盲目的遵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从而把路走歪,走死。其次应注重教材中对实践科目的安排,证券投资不是只让学生记住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正确的利用证券投资盈利的方法。

(二)我国证券投资教学的前景及展望。

我国目前的证券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逐渐扩大的市场对高素质的证券投资类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如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证券投资专业人才是一项所有本专业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国际金融市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目前国际战争局势稳定的大局下。金融市场变成了世界各国追逐利益的主战场,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实力还比较薄弱,对于培养证券投资人才这一事业,展望未来:方兴未艾,发展空间巨大!

第4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化;投资战略;决策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采用的是共同进行风险承担以及利益共享的方式,这一基金类型也被称为“证券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进入门槛低,服务专业,且积累性强,即使投资成本较低,也可将投资分散于不同证券,这样就极大的分散了投资风险。因此,正确投资基金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 积极开发130/30等数量化投资模型

对国内从事证券基金投资业的基金公司等及时顺应金融形势,尽早开始研发130/30等科学有效的数量化投资产品,从而满足公司旗下众多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为了追赶世界先进的潮流,加快中国金融创新,从根本上增强国内基金业的企业竞争实力,研发130/30空头扩展模型等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化投资模型势在必行。随着国内经济形势高速发展,金融市场形势亦是日新月异。目前,中国证券基金投资业中的卖空改革已经在逐渐开启,在此形势下,相关资产福利业也应抓紧时间,抓住机会,积极开发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投资者实际需求的基金产品,抓紧研发空头扩展模型等数量化投资模型,以更好的顺应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在数量化投资模型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拿来主义”,不能一味的照抄国外数量化投资模型,开发时首先要考虑实事求是,符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做到既学习了外国的先进经验,又兼顾国内市场现实。从而开发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数量化投资模型。现实中,130/30数量化投资模型只是众多数量化投资模型中的一种。

2 合理应用数量化投资策略

投资者及受理委托基金公司等资产管理者应用正确数量化投资策略进行投资,可分散减小风险,增加收益。并基于此进行更加科学高效拟合金融市场实际收益率模型和数量化投资策略的开发。基于数量化投资策略不断创新发觉全新投资策略的特点,伴随广大投资者针对这一投资机会的广泛追捧开发,此动量策略的存在的情况会逐渐消失,弱势有效这一中国股市缺失的状况会逐渐改变。数量化投资策略模型只是理想状况下的数字模型,在实际投资中投资者及基金管理者还应注意定期检验,不能生搬硬套模型及应用公式,应根据市场形势,谨慎研究确定投资策略,才能在金融趋势改变时有效规避风险,增加收益。在金融市场中,基金公司应根据市场环境及现实情况,基于相应合理化科学化的数量投资策略,基于数字化投资的有效性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才能有效提高证券市场投资效率,规避风险,增强投资收益。同时应注意听取专业人员根据经验所得出的合理人工判断,拒绝照搬模型公式的错误做法,杜绝全部投资由模型决策,密切注意规避数量化投资策略的趋势改变、相似性及肥尾性。

3 开放卖空政策

国家政策对金融市场存在巨大影响。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中国证券金融市场效率,对金融市场发展起到积极意义,国家政策要给予支持,譬如对卖空政策采取加大开放政策。如此才能逐渐改善中国证券市场卖空限制大,除指数基金外,其他投资者参与卖空所受禁锢较多,公募基金甚至不能参与卖空,信息表达不充分,远远没有达到弱势有效等诸多限制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不完善方面政策开放属社会实验,对政策所针对方面的影响不言而喻。在政策制定方面目前国内的相应管理层做的还是很好的。譬如,根据当前形势,相应管理层便会制定并开始试行各种转融通业务。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对广大证券金融公司而言,便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内部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将自身原有的或者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募集而来的证券和资金进行出借,为需求方提供所需的资金和证券,帮助其更好的开展各种经营活动。 对广大证券基金类公司而言,可以通过此类活动,可有效整合金融市场资源,解决眼下难题。通过复杂严禁的实施设计方案,保证市场的良好发展。

4 降低融券费率

为了提高中国金融证券市场效率,缩短相应价格恢复平衡所需时间,提高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建议相关管理层采取积极措施,譬如对券商降低融券率的政策持鼓励态度。但在一定的条件下,130/30组合的收益率会出现极大的改变。例如,在融券费率处于10%和5%水平的时候,融券率会对130/30组合的收益率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为了避免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不好影响,相关管理层在制定政策时要注意规避券商间通过不顾成本盲目降低融券费率等不良手段抢占市场的恶意竞争。鼓励科学的正当竞争。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中,各证券公司的融资利率基本相同,截至2013年3月19日,业务遍布全国的较大证券公司中,国信、国泰君安、广发、海通这四家公司年融券率和融资利率均为8.6%,相比之下,华安、上海、江海、华泰四家的融资利率虽然也达到同样的水平,但在融券率方面,却呈现出显著高于大证券公司的情况,达到10.6%。综上所述,小证券公司采用较高档,融券费率规模大的公司则采用相同的较低档,相比之下,大证券公司具备较大优势。若小证券公司要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建议其利用融券费率存在较大降低空间的优势制定相关政策。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化投资战略决策,可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对证券投资基金以及数量化投资相关问题的理解水平,了解130/30策略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阮素梅,于宁.证券投资基金收益概率密度预测――基于神经网络分位数回归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15(2):105-110.

第5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基本原则;思考

1引言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除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定位和培养总体目标的确定外,教材建设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体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一本好教材的问世意味着一门好课程的出现,也预示着一批优秀学生的成长.为此,本文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的现状,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做一思考。

2经济管理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专业教材建设是院校正常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深入教学改革和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高校教学建设要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实际,深入研究高校学科特点,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笔者认为,经管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2.1通俗适用的原则

证券投资学起源于西方,不少概念和理论都是从国外教科书中引进,教材编写者对于涉及的比较专业的术语、概念和理论,要尽量通俗的表述,让学生能够领会和贯通。同时,教材编写必须考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侧重点要合理,应适应各院校确定的教学时数和教学目标要求,教材的字数规模要适应学制、学时的需要。

2.2整体性原则

教材的体系结构要完整和成系统,一般地说,证券投资学教材要至少能够涵盖六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知识、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方法与交易技巧、证券投资风险防范与管理。这些内容缺一不可。

2.3新颖性原则

教材建设一定要体现编、著相结合,不断纳入国内外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同时要不断的结合我国金融行业、证券行业改革的实际,总结提炼出一些能上升为理论成果的东西编入教材中,增强教材的创新性,使学生既能够了解该学科知识前沿,又能够紧跟改革时代潮流,不断增进知识。

3目前高校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面临的问题

高校证券投资学教材一经编定成型,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较快,教材建设如何与之适应,适时修订推出新版与变化了的实际相匹配,成为教材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新的实践、产生一些新生事物,例如优先股的重启、个股期权制度的实施等等。经济实践和改革需要理论指导,同时又需要把新兴实践提炼和上升为理论。此外,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全球化轨道,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要吸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好的机制、制度、模式和经验,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就使得教材建设以及教材的再版修订要不间断的吐故纳新。解决这一问题,要求高校教师和教材建设者们,一是要走出校园,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以及我国证券市场与世界市场接轨的进程,必要时实地进行一些考察和调研,增进认识;二是要不断总结与思考,提炼出或借鉴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融入教材建设中,使教材不断更新,知识更加前瞻,体系更加全面。

4目前经管类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4.1教材编著要强化宏观基本面分析方面的内容

证券投资学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涉及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经济发展总是受制于宏观基本面的变化,因此,在教材建设中,强化宏观基本面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宏观基本面分析当然首先要完整介绍宏观经济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的方法,如总量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以及宏观经济指标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及对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其次,要进行产业分析、行业分析,领会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现状;再次,要进行微观基本面——公司的分析,包括公司的财务分析、价值分析。目前出版的教材,有的对宏观基本面分析编著内容不够充分和深入,比如,缺乏行业分析、板块分析、热点分析,有的对微观基本面诸如公司价值分析很不细致,使得教材内容体系不尽完整。

4.2证券投资学教材要精简投资模型和量化分析方面的内容

证券投资学教材中,一些诸如马科维茨选择资产组合方法、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模型以及量化分析交易等内容,对于金融、投资类专业学生来说是必要的,这毕竟是他们的核心专业课程,应该也必须掌握这些现资组合与分析理论。但是,对于一般经贸和管理类专业,证券投资学不是其专业核心课,开设这门课程目的只是培养学生必须掌握的金融证券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一定的投资水平,而不是执业能力。因此,没有必要大量介绍一些西方投资学中的看似高端的模型分析和量化分析理论,这些较为复杂的投资理论,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一般不易学懂,如果学得似懂非懂,反而难以正确指导其投资理财活动。

4.3教材建设应紧密联系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内容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不断涌现出沪港通、深港通、熔断机制等新事物。沪港通,即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指两地投资者委托上交所会员或者联交所参与者,通过上交所或者联交所在对方所在地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股票,沪港通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于2014年11月17日开通。深港通,是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简称,指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开通。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实施,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共享两地经济发展成果;促进内地资本市场开放和改革,进一步学习借鉴香港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熔断机制(CircuitBreaker),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后于2016年1月8日暂停。熔断机制虽然目前不适合我国国情,没有坚持下去,但是它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功能还是值得肯定。对于这些新兴知识和内容,教材应该予以介绍,一般可以有两种方法处理:一是增加教材附录,通过附录加以介绍;二是在相关章节增加专栏,介绍这些内容。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增强适应证券市场活动的能力。

4.4增加案例分析方面的篇幅

案例是指对某一具体现象的描述、总结和分析。一般可以在投资、管理实践和教学中运用。案例有真实性;典型性;有效性;完整性;可读性五大原则,案例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具有指导作用、借鉴作用和经验积累作用。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为了使学习者增进投资分析能力和投资活动的实践能力,教材编写中适当增加案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投资学教材内容体系中,产业与行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K线、均线、技术指标等技术分析章节以及风险防范和组合管理等章节均可以编附案例,通过案例及其分析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已近出版的教材,案例方面的内容不太多,再编时,适当增加案例篇幅很有必要。总之,在改革深入推进,证券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突出重点,精心组织,追求教材建设的高质量,已经成为当今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教师既要教书育人,更要地做好教材建设工作,使学生真正能够学到系统、新颖的理论知识,并由此提升应用技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2〕9号.

[2]曾贵,王超.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学院学报,2015(2).

[3]孙兆明.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9).

第6篇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跨越,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组织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独立学院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基于独立学院的服务面向、发展目标、办学实际的类型,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定位应做到,在基础理论、学术最求上可以降低标准,但在实践能力基本技能上应加强,更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使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具有竞争力。数学类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学与各种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人才市场上各个行业都需要许多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宽的知识面、综合素质好的数学人才。因此,多元化的培养规格正在成为各校的共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证券业和保险业迅速发展,金融业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并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我国进入WTO后,金融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金融风险正成为我们面临的大问题,对各种创新金融工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金融证券专业在金融市场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独立学院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体,兼顾教学、科研人才的造就为定位,同时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多种类型培育人才的原则,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应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同时,掌握金融证券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实务。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塑造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力求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与能力规格

1.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2.畅达的英语交流能力;3.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4.得体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5.持续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6.良好的身心素质、社会交际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素质与能力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数学基本理论,熟练地掌握数学专业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证券投资理论与技术分析技巧、外汇交易与避险的理论与技巧、期货交易与分析技巧、税收筹划理论与应用技巧,具有金融证券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熟练地应用理财学原理解决企业、金融机构理财需求的相关技能;具有准确的双语(汉语、英语)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双语(日常)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具有用汉语初步撰写证券或理财方面论文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传统的商学,金融学等专业不同,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指导思想,扎实基础,注重应用,提高能力,在突出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有所突破。如我系开设的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专业主要核心课程,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素质: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感性和发散性等。进而,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银行学、保险学、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税收筹划、金融期货与期权、公司理财学、财务管理等,使学生能够利用相关理财技巧为客户量身定做相关理财和避险方案,并具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数学人才,要注重以人为本,教学内容应强调实用性与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另外,教学内容应突出应用性,启发性与综合性,立足实践,面向应用,将数学专业知识的讲解与现实生活联LWlM.com系紧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习到符合社会需要的适应新发展的数学应用知识

(二)转变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模式应从传统封闭传授性的教学向现代开放性、创造性的教学观转变,打破“满堂灌”的封闭式、注入式的教育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抽象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发展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开放的、广阔的环境中去体验数学,而且能够自觉纳入到发现的乐趣中,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科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重视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形成创新能力

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即聘请银行和证券公司等各金融机构或企业的领导及业务人员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金融实训教学环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观摩与学习,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岗位职责及要求,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根据实际做好职业规划。

(三)加强数学建模。以金融数学模型为主,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充分理解金融证券方面的抽象概念背后的应用背景,意识到经济活动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作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并逐步具有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思维,使得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创造性、发散性得到锻炼

第7篇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证券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66-0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跨越,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组织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独立学院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基于独立学院的服务面向、发展目标、办学实际的类型,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定位应做到,在基础理论、学术最求上可以降低标准,但在实践能力基本技能上应加强,更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使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具有竞争力。数学类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学与各种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人才市场上各个行业都需要许多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宽的知识面、综合素质好的数学人才。因此,多元化的培养规格正在成为各校的共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证券业和保险业迅速发展,金融业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并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我国进入WTO后,金融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金融风险正成为我们面临的大问题,对各种创新金融工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金融证券专业在金融市场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独立学院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体,兼顾教学、科研人才的造就为定位,同时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多种类型培育人才的原则,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应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同时,掌握金融证券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实务。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塑造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力求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与能力规格

1.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2.畅达的英语交流能力;3.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4.得体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5.持续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6.良好的身心素质、社会交际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素质与能力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数学基本理论,熟练地掌握数学专业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证券投资理论与技术分析技巧、外汇交易与避险的理论与技巧、期货交易与分析技巧、税收筹划理论与应用技巧,具有金融证券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熟练地应用理财学原理解决企业、金融机构理财需求的相关技能;具有准确的双语(汉语、英语)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双语(日常)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具有用汉语初步撰写证券或理财方面论文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传统的商学,金融学等专业不同,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指导思想,扎实基础,注重应用,提高能力,在突出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有所突破。如我系开设的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专业主要核心课程,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素质: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感性和发散性等。进而,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银行学、保险学、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税收筹划、金融期货与期权、公司理财学、财务管理等,使学生能够利用相关理财技巧为客户量身定做相关理财和避险方案,并具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数学人才,要注重以人为本,教学内容应强调实用性与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另外,教学内容应突出应用性,启发性与综合性,立足实践,面向应用,将数学专业知识的讲解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习到符合社会需要的适应新发展的数学应用知识。

(二)转变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模式应从传统封闭传授性的教学向现代开放性、创造性的教学观转变,打破“满堂灌”的封闭式、注入式的教育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抽象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发展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开放的、广阔的环境中去体验数学,而且能够自觉纳入到发现的乐趣中,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科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重视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形成创新能力。

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即聘请银行和证券公司等各金融机构或企业的领导及业务人员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金融实训教学环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观摩与学习,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岗位职责及要求,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根据实际做好职业规划。

(三)加强数学建模。以金融数学模型为主,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充分理解金融证券方面的抽象概念背后的应用背景,意识到经济活动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作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并逐步具有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思维,使得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创造性、发散性得到锻炼。

21世纪,需要的是专业口径宽、研究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进入行业后能应付各种情况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应运而生的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市场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独立学院应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这种多元需要,结合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具有自身结构特点的应用型人才,从而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马爱军、黄义武、宋述刚,应用数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5(3).

第8篇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本科金融专业的课程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和培养学科型人才,难以适应当前金融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构建统筹教材内与教材外、统筹课堂内与课堂外、统筹校园内与校园外的“三内三外”的开放式金融课程教学体系的目的是,以开放的眼界和综合的手段将多重社会资源引入课程教学,在整合校园内外、课堂内外、教材内外多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使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对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满足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金融课程教学体系;教材内外;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开放式教学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金融业发展呈现出形式上的多样化、范畴上的扩大化和操作上的简便化,证券投资、期货期权等微观金融市场也在新经济形势下蓬勃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现有金融课程教学体系已难以满足金融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加快金融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一、高校金融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高校已经形成较完整的金融课程教学体系,但是面对当前金融业对高素质人才的新的需求,却表现出了多方面的不适应,集中表现为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实践教学薄弱。为了进一步摸清当前高校金融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关于金融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调查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76份。通过分析,现有课程教学体系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

在对教材时效性的调查中,认为教材紧跟现实发展需要的仅仅占37.5%,而认为教材偏旧、脱离实际的比例达到了61.36%。这说明了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金融业改革迅速,紧贴发展实际的教材并没有面世,这对新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在教材的选择上一味地追求教育部规划教材,而规划教材每5年评一次,使得教材内容无法紧跟金融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调查时,仅有26.14%的学生认为具有多样性。当被问及课堂气氛时,仅有29.55%的学生认为课堂较为活跃,而高达70%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说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满堂灌”现象严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对实验课不重视

在对校内实验课是否重视的调研中,68%的学生认为实验课教学对自己的帮助不大,19%的学生认为实验课上不上都可以,1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上实验课。在被问及原因时,71.5%的学生认为软件没有及时更新,数据库陈旧。这说明,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实验课的学习,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够。

(四)校外实践教学缺乏

在对校外实践教学的调查中,高达79.55%的学生认为自己很需要及时进行课堂外的实践实习,但仅有44.32%的学生有校外实习的经历,而在有过实习经历的学生中,参与过与自己专业相关实习的学生仅占80%,也就是说,总体上有课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的学生仅占30%。这说明金融课程教学中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综合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高校金融课程教学体系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在教材内容层面,大部分金融专业学生认为教材内容陈旧,理论知识有待更新,课堂选择教材与所学课程配套程度一般;二是在课堂教学层面,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仍待改进,课堂互动不多,课堂气氛沉闷,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关联度较小;三是在校内实践层面,学校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实验软件更新滞后,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四是在校外实践层面,学生的校外实践生活并不丰富,参与实习实践活动也只是在浅层面进行。

二、高校金融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

针对当前高校金融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应对金融行业发展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校应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紧紧围绕“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基本问题,以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提升为着眼点,在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统筹‘三内三外’,构建开放式金融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加快促进三个关键问题的解决:一是统筹教材内与教材外,着力解决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二是统筹课堂内与课堂外,着力解决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三是统筹校园内与校园外,着力解决实践教学薄弱的问题。按照这样的思路,山西财经大学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一)注重教材内容更新,加强教材外扩展阅读

教材是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但是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的特点使得教材内容陈旧,无法跟进时展步伐的问题表现得很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注重内容创新,及时补充教材外的最新理论成果,向学生传递最新金融资讯,努力加强证券知识的时效性,及时向学生推荐处于证券市场研究前沿的最新书籍和前沿动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多种途径,应拓宽学生获取最新研究成果的渠道,同时,不断加快教材更新速度,解决教材内容陈旧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应采取补充案例和专题的形式更新内容。例如,在讲到“证券市场”这一章的时候,就将近期实行的“港沪通”作为一个专题介绍给学生,并与学生共同分析“港沪通”给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同时,鼓励学生多关注财经类新闻与时报,多上国内外财经和证券类网站,随时掌握证券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养成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写评述的习惯。

(二)改革课堂教学形式,扩展课外学习渠道

“证券投资学”课程本身的实践性比较强,如果按照“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必然会让学生觉得课程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沉闷,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内,应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等途径,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发挥学生课堂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比如,教师针对某一证券市场的现象给出题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筛选信息、开展讨论、得出结论、提交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予以讲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自学能力、思辨精神会有很大的提升,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鼓励学生在课外考取如证券从业资格证等专业证书,一方面对学生的就业有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证券投资学”内容的认识。

(三)组织好校内外实验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证券投资学”课程必须重视教学中的实践性,把学生当作主动的学习者,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此,要引导学生提高对校内实验实训的重视程度,通过证券、期货交易模拟实验室操作,提高学生对金融软件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带领学生深入到相关金融机构进行实地学习与模拟训练,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后,鼓励学生进行沙盘模拟交易大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模拟证券交易,包括模拟开户、分析、盯盘、交易等,并对最后收益最高的小组给予最高的平时成绩。这可以使学生对证券投资产生切身体会并增强操作技能。通过以上改革,山西财经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改革以来两届学生获得的奖项如“中金所杯”全国高校大学生金融期货及衍生品知识竞赛、“星创杯”2014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区域赛、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近40项。

三、高校金融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启示

金融行业的国际化、网络化、微观化要求金融课程教学必须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举措应对金融业的变革,以科学的理念规划金融课程教学工作。统筹“三内三外”,构建开放式金融教学体系的改革和探索包含了影响金融教学发展的绝大部分因素,在加强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统筹教材内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资源当前,我国金融类教材大多以译制西方经典金融学理论为主,没有形成适应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金融理论和教学模式,对于现实中日新月异的金融新发展的案例教材更是缺乏,这种情况下编写符合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国重大金融事件的案例型教材就尤为需要。学校应该集中师资力量分别就证券、保险、银行其行业内动态、重大事件、法制政策等相关案例编写辅助教材,帮助和引导学生加深对抽象金融理论和现实金融问题的理解。同时,要努力用好教材外教学资源。21世纪是信息教育时代,互联网将成为金融类学科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就金融热点问题进行网上讨论,在网上完成作业,教师网上批阅等。如师生可以网上试听金融类名校公开课、知名国内外学者的公开讲座、权威金融类时评节目、金融类纪录片等,了解金融演变历史及最新金融动态。

(二)统筹课堂内外,大力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金融类课程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效率低下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痼疾。学校应开展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教学,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知识传授的引导者、学术研讨的“裁判员”,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为了使金融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优势,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追求,所以应积极鼓励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如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注册金融会计师(CFA)、注册会计师等。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并采取有效措施,从学习时间和学习深度上与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协商,并以资格证书获得的难易程度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奖励。

(三)统筹校园内外,扎实开展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金融类课程是一门实务性极强的课程,对于风险的掌控是金融实务始终面对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是不少金融专业学生面临的尴尬问题,也是金融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盲点。在校园内组织学生进行投资实务训练,以学校金融实验室为依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定期关注股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实时行情,运用相关软件分析动态,并进行模拟投资,在熟悉一系列流程和已经对风险具备相当认知后再进行实际投资业务,教师在此过程中严密监控以确保学生的投资行为是理智的、可接受的,是以不影响学习任务为前提的,以此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统筹校园内外教学既要把校外资源引起来,同时也要鼓励师生“走出去”,将用人单位的实际历练当成检验学生品质的“第二课堂”。学校应主动出面与这些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实践、实习、实训平台,与用人单位展开合作,建立实践平台企业信息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平台,促进校企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作者:张丽华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沈沛龙,张文龙.金融工程专业“四实”贯通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

〔2〕李慧.应用型本科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73-175.

〔3〕曲小刚.基于需求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以《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3,(2):81-83.

〔4〕凌士勤.《证券投资分析》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8,(5):153-154.

第9篇

1 实践性教学在证券法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证券法课程自身的特点需要引入实践性教学

与其他许多部门法类似,证券法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其更具有较明显的专业技术性,体现为:证券法的知识体系具有较强的专业属性,一般法学专业本科生难以理解和把握其内容;同时,证券法还关系到相关金融证券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其实际中的操作技术问题;此外,证券法总体而言是一门兼具有民商法和经济法属性的交叉性课程和学科,其内容丰富庞杂,涉及面较广,既涉及宏观面又涉及微观面,同时还涉及基本面以及复杂的技术面;众所周知,证券法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变化性,作为证券市场最主要的市场即股票市场是一个最变化莫测的市场。因此证券法课程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在证券法教学中仅讲解证券法律的基础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结合一定的实践操作经历才能较好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证券法律理论知识,也才能使学生对证券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及其效果逐渐有所感悟,并趋于理解。在证券法课堂教学中选择实践性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专业技术性强、复杂性强以及内容丰富的证券法律知识,并逐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另外,证券法课程内容较多,在笔者所任的学校是36个课时,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让不具备金融证券知识背景的法本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证券法学的内容,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其中,实践性教学不失为是一种尚佳策略,更是提高证券法教学效果的一个必然要求。

1.2 实践性教学的特点有利于证券法课程的课堂教学

(1)“实践性”有利于证券法课堂教学目的的实现。实践性教学的最主要特点莫过于其实践性,注重使学生掌握能够通过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具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证券法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证券法的基本理论,从而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的证券法律知识去进一步分析和解决证券市场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利用所学的证券法律知识去指导自身的炒股、理财等证券投资活动。在证券法课程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证券法律知识的趣味性,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证券法课程的兴趣。实践性教学打破了传统“灌输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改变了过去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它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去主导,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同样需要教师的加入,只不过教师不再是通过灌输的方式教授学生知识,而是在课堂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证券法课程专业理论知识比较复杂,有的晦涩难懂,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并不合适。因此,在证券法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采取多种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证券法律案例的分析、解决,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以及所掌握的不同法律基础知识程度,在证券法课堂中创设灵活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角色,以激发学习证券法律知识的兴趣,进而提高分析和解决证券法律问题的能力。

2 法学本科专业证券法课程教学对象的特点

2.1 大部分学生欠缺金融证券方面的基础知识

证券法是一门专业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证券法课程教学中涉及较多的金融投资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如证券承销、证券的集中交易等。而法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并不具备金融投资方面的知识储备,对于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债券等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有的个别同学几乎毫无概念。在笔者所教授的法学大三三个班将近150人中,没有一个实际拥有证券账户的学生,即使有少数学生曾经选修过金融投资、证券保险以及经济理财类课程,也只是在课堂中有过较少的模拟炒股经验,大多数法学专业学生对金融投资学的理论知之甚少。

2.2 思想情绪上轻视专业选修课

证券法课程的教学在笔者所在的法学院是安排在大三的第二学期进行,此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即将迈入毕业班的大三学生,这一阶段,他们还要从事较繁重的专业必修课学习,同时也面临着考研、司法考试以及就业等诸多选择压力。因此,在学习时间紧迫的这一阶段,很多学生不重视证券法及其它专业限选课的学习。通常情况下,学生主观上不愿意到课堂中去主动积极学习证券法知识,更多的选择是去学校的图书馆或者自习室看书备考,即使有的学生坐在课堂上,也大多是在准备复习即将来临的司法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及其他的考试等。专业限选课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无足

轻重的考查课,只要求成绩能够通过就行。 2.3 对基本理论的学习兴趣不足

证券法课程知识的掌握不仅重视实践性应用,也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扎实。在临近毕业的大三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着一种较为功利的学习情绪,他们不愿意学习较枯燥的法学理论知识,学习兴趣远远低于刚入大学校园时的学习状态,导致上课人数比较低,课堂效果也不理想。在各种就业压力、考试压力等因素影响下,大三的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法学专业理论知识很少主动、积极地交流,即使在课余时间里与任课教师交流的也大多是倾向于现实性较强的考试、就业等方面的内容。

3 法学专业证券法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具体措施

3.1 结合证券法基本法律的内容设计讲稿以增强教学的实效

现实中在涉及资本市场禁止交易行为法律规制时,基本上都是直接适用证券法,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证券法课程教学的实务性,可以紧紧围绕证券法基本法律的法条内容来设计讲稿和安排教学重难点。我国的证券法1999年开始实施,2005年进行了大修,如今证券法正处于又一次重新修订过程中,有许多即将新修订的内容在相关媒体报道中有较多关注,因此,可以结合现有证券法基本法律的法条内容来设计教学讲稿,既可以让法学专业学生知悉现有证券法基本法律的内容,又可以结合证券法最新修改的动态,去进一步学习现有的证券法,从而去比较新旧法条的异同,以使学生能够掌握证券法修订的背景、原因以及主要内容,从而能够及时了解证券法律的最新发展动态,在实践中遭遇证券法律纠纷时,能够自如地适用相应的证券法律条文。

3.2 注重实际操作以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掌握证券法学知识

法学专业的大三学生由于金融证券学基本知识的缺失、就业压力以及各种考试的压力等因素,他们很难坐下静心去了解学习纯粹的专业知识,因此,为提高学生了解证券法学科的兴致,进而提高证券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亲身实践操作的活动或方式。例如,可以结合网络中的模拟炒股,让学生参与到证券交易环节中去,以促进证券交易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在有条件的情况,还可以带着学生去观摩当地的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等,以使学生能够亲眼目睹证券发行、证券交易的相关模式。

3.3 精选案例以活跃证券法课堂的教学氛围

证券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的课程,在教师授课中,不仅强调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应将基本理论与案例实务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为了进一步活跃证券法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应该积极实施案例实务的教学方法。在证券法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选取曾经的或者正在经历过程中的某些证券法方面的案例作为课堂中的素材,这些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争议性以及前瞻性,通过这些案例,积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或者交流,进而促使学生有所思考,以提出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证券法律问题的解决措施。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相关证券法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并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第10篇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很多考生和家长对资产评估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很感兴趣。下面是由本站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资产评估专业怎么样 就业前景好不好”。

资产评估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既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具备资产评估与管理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并初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将科技成果或宏伟蓝图转化为生产力,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体魄, 爱岗敬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资产评估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使资产转让和资产重组等各种形式的产权交易日益频繁,资产评估行业这种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中介机构因此应运而生且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需要,我国资产评估专业人员远不能适应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因此,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与发展前景。

资产评估专业就业方向

(1)毕业生可参加各级政府的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资产管理部门、土地管理部门、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从事资产管理及财务税收工作。

(2)毕业生可到各类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以及咨询机构就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高,通过“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取得执业资格,就业前景较好。

(3)毕业生可到企事业单位、金融证券投资公司、房地产开发机构、典当拍卖机构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及财务税收、企业管理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一、台湾的QFII制度

所谓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制度,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条件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它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成为那些货币没有自由兑换、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新兴国家或地区实现有序、稳步开放的特殊通道。推行QFII制度的国家对于外国机构投资者,往往会限定一定的条件和程序,包括资格条件、持股比例、投资额度、资金的汇出入、投资登记(托管)及范围等等,并可以灵活地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对开放的程度进行微调,达到减少开放对经济冲击的目的,而在这方面台湾的成功经验可为祖国大陆提供有益的借鉴。

1、台湾推行QFII制度的措施及其演变

台湾自1991年1月起正式实施QFII制度,允许QFII直接投资证券市场,但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并在该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微调,对各种限制条件逐步放宽直至取消部分限制。台湾对QFII制度的限制措施及其演变如下:

(1)对资格条件的限定;

(2)持股比例的限定;

(3)对投资额度的限定;

(4)对资金汇出入的限定:1991年1月,台湾监管当局规定,QFII须在核准后3个月内汇入本金,汇入本金后满3个月方可汇出本金,并将QFII资金的汇入汇出控制在一年内不超过4个来回。1996年,取消本金、利得汇出期限限制,1997年更是允许QFII汇入台湾市场的金额在不超过5000万美元的情况下可以免经台湾外汇局的同意。投资者汇出资金时,需通过“中央银行”进行兑换,同时交纳20%的利息和股息税。到2001年,将本金汇入限制放宽至两年。

(5)对资金运用范围的限定: 1991年1月,台湾监管当局规定QFII需将汇入资金的10%开设3个月定期存款账户,而到1992年则放宽为可将其汇入资金的10%投资90天以内货币市场工具,到了1995年将投资货币市场工具的限额从10%提高到30%.在1998年开始允许QFII投资期货市场,到2000年则允许其投资可转换证券和金融证券。

自1991年开放外国专业投资机构投资台湾证券市场,至2001年11月23日止,台湾监管当局共核准QFII投资台湾证券市场申请(包括首次及再次申请)1958件,共核准596家QFII首次投资台湾股市,核准金额约2300亿美元。QFII的成交金额和持股比例不断上升,截至2002年9月持股比例占同期市场总市值的9.49%,交易金额占总成交值的比例也在8%上下波动,已经成为台湾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2、台湾推行QFII制度的绩效评析

在稳定和完善台湾证券市场、促进其对外开放及国际化的进程中,QFII制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具体绩效如下:

(1)激发投资者信心,稳定了台湾证券市场

除发生亚洲金融危机的1997年,QFII历年对台股都是买超,因其被认为是理性且投资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其买入的股票常常受到其他投资者的追捧,故而激励了岛内外投资者投资台湾股市的信心。而在1997 -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正是因为大部分QFII坚持了长期投资的理性观念,在危机中不曾有大的买卖动作,才使台湾证券市场保持了大体的稳定,躲过了几乎席间整个东南亚的这场金融风暴。2000年以来,台湾股市熊市绵绵,QFII资金流出很少,而且持续买入,对市场稳定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提高了台湾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比重

QFII的引入给台湾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带来了可喜的变化。1991年,96.9%的成交金额是由台湾地区自然人所带来的,台湾地区的法人只占3.1%,也就是说当时台湾证券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散户市场。而随着QFII的引入,10年间台湾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大大改善,台湾证券市场投资者中自然人的比重下降到84.4%,而与此同时法人的比例提高到了9.7%, QFH的比例则为5.9%,后两者的合计比重为15.6%,在这10年间台湾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所占的比重提高了4倍多。

(3)降低了上市公司市盈率

在台湾证券市场实施QFII的过程中,其股票的市盈率也逐步与国际接轨。1991年台湾证券市场的股票市盈率为32.05,高于同期纽约市场15.08与伦敦市场14.20的市盈率水平。而到了2001年10月,台湾与纽约和伦敦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已经非常接近。

(4)活跃了市场交易

QFII的介入,不仅直接带动国际投资者在台湾证券市场的交易,而且也激发了岛内投资者的交易。如1996年4月的“摩根效应”后首个交易日成交金额达到770亿元新台币,当月总成交金额达到2万亿元新台币,刷新了1995年2月以来的纪录。

(5)提高了与国际市场的关联性,推进其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

在台湾引入QFII的初期,即1991-1995年,台湾证券市场与纽约、伦敦市场的相关性较小;到了第二阶段,即1996 -1999年,相关性有所提高;而使用2001年各月数据计算,台湾与纽约市场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682,与伦敦市场的相关系数更达到了0.785.这表明台湾股市越来越受到纽约和伦敦市场的影响,市场有一定程度的连动,其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加深。

二、祖国大陆现行QFII制度的特点

2002年11月8日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此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为《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随后于12月1日同时了各自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证券交易实施细则》,这些标志着QFII制度在祖国大陆的正式推行。但在有关政策出台后的首个交易日,沪深股市却跌幅双双超过2%,此后股市持续低迷,表明了市场对祖国大陆现行QFII制度的看法。与1991年台湾推出的QFII制度相比,祖国大陆的QFII制度存在如下的特点:

1、资格条件要求相当苛刻

《办法》中对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的经营时间、实收资本、管理证券资产的规模或者排名都提出了具体标准,几乎所有的标准都远远超过了台湾地区当时的标准。所有类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管理证券资产的规模均不小于100亿美元,而台湾地区对此的限制在3-5亿美元;经营时间除基金管理机构与台湾地区一样是5年以外,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均要求30年以上,而台湾地区仅要求保险公司从事10年以上保险业务。

2、投资额度要求十分严格

《规定》明确限定单个合格投资者申请的投资金额不得低于等值5000万美元的人民币,不得高于等值8亿美元的人民币。而台湾地区规定单个QFII投资额度上下限分别为500万美元和5000万美元,只有祖国大陆相应额度的1/10和1/16.

3.资金管理政策严格,本金汇出的门槛较高

由于祖国大陆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尚未自由兑换,而QFII涉及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本金和利得的汇入汇出问题,从《办法》中的具体条款来看,资金汇出方面的管理也是较为严格的。在本金汇出的时间要求上,封闭式基金要求汇入满三年后方能汇出,其他境外投资者则须满一年方能汇出。而台湾地区只要求本金汇入满3个月即可汇出。

虽然这些限定有利于国内市场投资者素质的提高以及市场的稳定,但同时也把很多已专门致力于投资祖国大陆境内股市多年和欲投资中国股市的境外小型专业投资公司排除在外,而这其中不乏资信状况良好、对祖国大陆证券市场持有长期投资理念的公司。同时,相当一部分全球著名的外资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及证券公司的高级管理层都表示由于祖国大陆QFII的进入门槛较高,公司将对申请QFII投资祖国大陆股市持谨慎态度,并希望祖国大陆监管机构完善其QFII制度。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祖国大陆QFII制度推出后市场反应冷淡的原因。

三、台湾经验对祖国大陆的启示

第12篇

一、基于温州地区的高职财务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提高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近年来我们在温州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调研对象主要为温州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银行等,涉及工业、商业、房地产业、服务业、金融业,被调查的人员包括单位中的财务主管、项目经理、人事主管、财务人员等。调研方式主要有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网络收集等。调研内容主要涉及:财务管理岗位设置及需求状况;财务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财务管理人才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等。结合调研数据,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企业数量众多。《2012年浙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企事业单位686338个,其中私营企业占80%以上。而温州企业的数量居全省第三,私营企业的数量居全省第一。按每个企业配置2名财务人员计算,温州乃至浙江对财务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各类中介事务所、金融机构、证券公司等,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调研数据表明,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有以下特点:第一,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岗位分工观念得到了大部分企业的认同。有的单位已经专门设立了财务管理中心,有的也表示有意向专门设置财务管理岗位或部门。但由于温州以中小企业居多,受规模和资金的限制,在岗位设置上不可能像大企业一样做到分工细致,目前多数单位的财务人员还是以会计核算为主,普遍缺乏综合型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预见,未来既能进行账务处理又能进行财务分析、资金规划的财务管理人才将更受欢迎。第二,温州家族企业非常多,很多学生来自于民营中小企业家庭,父母希望他们在学有所成后能够协助管理家业。也有一些学生在毕业后会选择自主创业。因此,学习财务管理专业本身也是为其将来管理企业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二)用人单位要求财务人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传统的财务人员职业能力可以概括为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能力。在以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形势下,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企业中,财务人员不仅仅要会记账、算账、报账,而且要会看账、用账和分析账,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为企业做好财务筹划、投资理财的设计、风险防范等。从调研情况分析,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较过去有了更高要求。有些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的综合性提出了要求:既要懂会计、财务管理知识,又要懂法律、金融、税务筹划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2012年温州成为国家金融改革试点城市后,企业希望财务人员要熟悉国家政策,能及时预测和把握金融环境的变化和财务风险等。有的单位更加突出强调了职业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素,他们希望财务人员头脑要灵活,能够随机应变,善于沟通、协调、处理与其他人员、部门的关系,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要有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较高的职业操守等。还有一些企业要求财务人员兼任文秘,能从事报税、档案保管等方面的工作,要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具有较快的打字速度等。(三)企业普遍青睐具有各种职业技能证书的毕业生职业技能证书是财务人员专业水平的最好证明,更是求职和升职的重要途径。用人单位在招聘财务人员时一般都会对职业技能证书提出要求。所有被调研的企业均表示要从事财务工作必须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后再根据具体岗位的不同对职业证书提出相应要求。大部分单位对会计助理、出纳等岗位要求要有初级会计职称证书,主办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要求要有中级会计及以上职称证书。一些相关的行业还需要其他资格证书,如证券公司需要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银行需要银行从业资格证书等。需要指出的是,企业除了关注入职者的职业证书,对他们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很看重。企业希望入职者能做好职业规划,不要仅仅停留在入门、初级资格,鼓励在职财务人员参加更高级别的职业资格考试,以提升专业能力。(四)企业更注重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调研中发现,温州多数用人单位并不一味强调高学历,动手能力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普遍受到欢迎。中小企业往往出于成本的考虑,不愿浪费更多的时间和财力在人员培训上,更不想成为其他企业的练兵场,因此在招聘员工时会对应聘者的实际经验提出要求。特别是财务工作,他们希望入职的员工能尽量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最好能直接上岗操作。我们认为,高职教育正契合了这一点要求。高职层次的学生虽然学历不高、研究水平有限,但“低姿态、高技能”的特点正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二、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创新培养的实践

(一)人才培养创新定位

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应首先服务地方经济。我院财务管理专业正是在以上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立足温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培养适应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需要,具有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我院近几年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多集中在中小企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初始岗位有会计、出纳、统计、证券公司职员、银行职员等。部分经过多年打拼的毕业生,在经验和能力提升后,开始走向更高职位,如主办会计、财务经理、项目投资经理等,参与到较高层次的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理财规划等工作中。因此,高职人才培养既要满足当前社会需要,还应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二)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整合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控制和调整,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设置具体课程,实现教学与岗位的“零对接”。近年来,我院财务管理专业主要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和尝试:1.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当降低理论的难度与深度,同时增强知识的适用性,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有用性和应用性。在学时安排上,更加突出实践性教学,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课时占42%,2011级占44%,2012级占52%。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配合课程标准的修改,删减或合并了过于理论化的内容,而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作为重点。2.以能力训练为主线对课程结构作了必要的调整。首先,按照学生接受能力、课程逻辑关系进行安排,使相关课程的前后衔接更加合理,更加具有应用性(如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会计综合实训”调整至第四学期,“会计电算化实训”调整至第五学期,“EXCEL的财务应用”调整为职业技能课);其次,删减了一些有重复内容的课程(如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去掉了“管理会计”,2011级去掉了“投资学”,2012级去掉了“内部控制”),并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增加了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和提高创业思想、人文素养的课程(如演讲与口才、商务礼仪、硬笔书法等),使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3.鉴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从职业证书角度为其度量和设置课程。如第一学期开设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满足一年级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要求;二年级开设财务会计、企业纳税实务等课程满足学生参加初级会计师考试要求。4.按照财务管理专业能力的综合性要求,从2011级开始新开设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学、金融学、个人理财等专业技能课与考证课,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与助理理财规划师考试要求。5.在职业拓展课中设置不同方向模块,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来选修不同的课程,在职业技能模块中分别设置财务核算、金融证券、理财规划师三类就业方向的相关课程,为学生今后发展做好铺垫。

(三)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1+2+3”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确定了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路: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力求使学生成为“管理方面的财务专才,财务方面的管理通才”。本专业实行“一个平台、两条主线、三个职业发展方向”的“1+2+3”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一个平台:在第一学期,注重学生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通过会计基础、财经法规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与会计专业构建同一专业基础平台。两条主线:由于财务管理职业岗位要求具备较强的核算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从第二学期开始逐步与会计专业相区别,以“财务核算”和“财务分析”作为专业核心技能主线来设置专业课程群。同时,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考证的内容紧密结合,多数课程都是围绕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而开设,且时间上与考证时间相衔接。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根据兴趣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分学期、分层次,有选择性地考取一个或多个职业技能证书。三个职业发展方向:在第五学期和职业拓展模块中,分别设置有财务核算、金融证券、理财规划三类就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不同发展方向课程,可以根据学生整体兴趣方向来选择不同的课程,为学生今后发展做好铺垫,同时还可以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做出不同的组合调整,增强市场的应变能力。在第六学期,学生则可以按未来职业方向选择企业定岗实习,扩大就业面,提高就业率。

作者:杨洪 单位: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