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

时间:2023-05-30 09:57: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 说课 设计方法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领导、同行或评委面前,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叙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1]。说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它可以促进教师作理性思考,呈现备课的隐性内涵,强化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本文就《内科护理学》进行课程说课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

1.课程设置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核心职业技能课程。主要阐述的是成人阶段内科疾病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专科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门课程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很好地体现了现代整体护理观。学习《内科护理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四方面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疾病观察能力、配合用药能力及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等综合护理能力,这些能力是从事临床各科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具有普遍意义,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到了支撑作用。

1.2课程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科护理岗位需求调查、内科护理技术操作行业标准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确定如下课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熟悉内科各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了解内科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②能力目标:具有规范的内科护理专科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具有对内科常见疾病用药护理的能力;具有对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护理和健康教育的能力。③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具有不断进取和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

2.课程教学内容

2.1教材

为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选取经学校课改后由邵同先教授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适用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内科护理学》校本教材。该教材的优势在于以护理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教学过程,叙述每种疾病前均有引导案例,设置护理场景,提出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形成科学的评判性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材注意了与职业基础课和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衔接,同时体现了护士资格考试的要求。

2.2教学内容选取及重点、难点

根据内科护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选取与序化了8个成人阶段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学教学内容模块(分别是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及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和结缔组织病病人的护理),其中重点是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糖尿病、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为什么把这些内容划为重点呢?原因是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越来越常见。难点是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尤其是心脏病人心电图的分析。把它作为难点的原因是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而我校的护理专业学生是文理兼收,逻辑思维能力参差不齐。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基于护理工作任务的大量案例分析、视频、心电图实训操作及讲解来解决。

2.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护理专业的整体课程设置,我校将该课程安排在学生入校后第四学期,共102学时,其中理论课82学时、实训课20学时,比例为4∶ 1。学时分配合理,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实训课安排在我院的河南省临床实训技能中心进行。第五学期学生开始进入实习阶段(共10个月),有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四十余家医院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3.教学设计

3.1教学模式设计

为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一致性,我们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3.2教学方法

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应用PBL教学法、自学讨论法等。情景教学法生动、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角色扮演法可以模拟护理场景,让学生体会护理岗位特点,提高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均实行多媒体教学。在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其他影音资料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穿插本课程相关的网上信息源片段和内科护理技术操作剪辑,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

3.3师资情况

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共16人,均为具备教师资格证和医师资格证的专职教师,其中硕士13人,本科3人。本课程组教师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很多老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4.教学对象

4.1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我校三年制普招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优点:①知识上:学过了《护理应用解剖学》、《正常人体功能学》、《护理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前期课程;②能力上:身心较成熟,理解力较强。缺点:女生多,比较胆怯,缺乏参与意识,习惯被动听课,没接触过临床,缺乏感性认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4.2措施

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认识护理工作,正确理解“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和热爱护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PBL法、小组讨论法、推理法等多种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抽象学习为“身临其境”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5.课程评价

为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我们采取了双向评价方式。

5.1评学

兼顾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综合评价,制定理论考试(80%)+平时成绩(20%)的考核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显示我校学生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逐年上升,最高一年达96%。

5.2评教

校内评价由督导组、学生和同行共同针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动态评价;校外评价由医院护理专家、实习学生和社会人士共同针对学生是否具备了面向河南省基层护理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分析、整改和完善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案。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说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研活动形式,对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日益受到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的重视而得到推广。

第2篇

【摘要】目的 消化内科胃溃疡临床护理方法研究分析。 方法 对我院的80例胃溃疡患者进行全方面的临床护理,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复况进行统计记录,和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经过全方面的临床护理后,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获得提升,康复效果理想。 结论 临床护理能够帮助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快速的恢复,促进预后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护理

1.前言

消化性胃溃疡是临床中常见内科疾病,患者主要是出现嗳气、反酸、周期疼痛等症状,致病因素可为压力、饮食问题为主。患者在接受诊断后确诊为消化性胃溃疡,则必须尽快的接受治疗,因为病情拖延容易引发更加严重的疾病,例如胃癌等。消化内科胃溃疡临床护理是为了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所以在胃溃疡治疗中非常的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先进性如下报道。

2.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

从我院接受胃溃疡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中选出符合此次研究的80例患者, 在80例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中,有26例为HP感染,10例为复发患者。80例胃溃疡患者均经过电子胃镜检查得以确诊。

2.2护理方法

2.2.1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明确的使患者了解到,消化性胃溃疡是一种慢性疾病,并且有着非常大的复发可能性,如果要先使其完全愈合,那么就离不开长期用药。所以,在消化内科胃溃疡的临床护理这种,护理人员要切实的嘱咐患者,切勿见到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好转便终止用药,也切勿频繁不断的更换药物。通常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一个疗程服药时间为4周至6周,等到患者的病痛症状明显得以缓解后,还需要为期1个月至3个月的巩固,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将患者的用药指导做好。

2.2.2腹痛护理

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发病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腹部疼痛感,这是不可以避免的,为了能够缓解患者的这种疼痛感,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腹部护理,以降低疼痛感。 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较为突出的临床症状就是节律性的腹部疼痛,并且还时常伴发反酸、灼热、嘈杂和嗳气等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腹部疼痛特点明确的加以了解后,可以有选择性的采取热敷、针灸和理疗等治疗手段,以此来患者腹部疼痛的情况,与此同时,还应当嘱咐患者避免过度的劳累,尽可能多休息,并且详细的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以避免消化道出血或者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的出现。

2.2.3并发症护理

幽门梗阻、胃穿孔以及胃出血是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主要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癌变的发生,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胃出血。通常严重的胃出血,会使得患者出现昏厥、头晕及休克的现象。胃穿孔患者会有突发性疼痛的表现,有着尤为剧烈的疼痛感,还会因咳嗽、翻身等活动而得以加剧。对于幽门梗阻的患者,往往会有腹胀感产生,严重的会出现呕吐、恶心的症状。胃溃疡向癌症转变有着1%的概率,所以,护理人员在加强患者的并发症护理的同时,还应当告知患者不用过度担心,只要与临床护理和临床治疗积极的配合,便能够得以治愈。

2.2.4饮食护理

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一般都有着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喜好辛辣食物、常饮咖啡等,这些习惯会让患者的肠胃功能紊乱,加重了胃溃疡病情,延缓了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护理,嘱咐患者进食要细嚼慢咽,饮食定量,不吃生食,戒烟酒,不食辛辣食物,这样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身体健康。

2.2.5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胃溃疡的治疗也会产生影响。消化内科胃溃疡的临床护理中需要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消除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来稳定情绪,起到促进治疗效果的作用。临床护理中国要想办法分散患者的疼痛感,以此降低因疼痛而引起的紧张和焦虑;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来对抗疾病的折磨,以积极的心态来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进行治疗。

3.结果

对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病症减轻,生活品质提升,比起护理前,患者的康复效果很理想。

4.讨论

根据我院消化内科的统计来看,消化性胃溃疡患者的数量还是很多的,患者在患有此疾病后,常出现反酸、嗳气、疼痛等等症状,治疗不及时容易引发严重的其他疾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临床中积极的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康复。总的来说,导致这种疾病的因素比较复杂,社会压力、饮食问题、生活习性以及身体的其他病变都有可能导致消化性胃溃疡。患者在被确诊为消化性胃溃疡后,应该积极的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工作,不要过度的紧张和焦虑。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特征来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这样能够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方式都是这类患者所需要的。 根据此次回顾性研究来看,消化性胃溃疡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疾病的折磨,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努力做好护理工作,帮助患者从疾病状态恢复健康,这是护理工作者的职责,此次研究确定了全面护理对于消化性胃溃疡患者的重要性,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沙莎.消化内科胃溃疡临床护理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4).

[2]张永红.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和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1).

第3篇

【关键词】内科临床;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内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需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对此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1]。人性化护理是临床上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内科疾病患者,对其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88例内科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8例,年龄在1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岁,女性40例,年龄在19-7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3.1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内科疾病,需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43例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行常规护理,对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予患者对症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躁心理,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他们已经不再是社会及家庭的主角,由此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情绪,从而对其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病情的快速康复。对此,医护人员应当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并给予患者适当的建议,同时告诉患者其病情发展情况及需要采取的治疗措施,并向患者提供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

1.2.2饮食护理患者在进行疾病治疗期间,由于疾病的困扰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食欲不佳,针对此种情况,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一些色泽鲜亮的食物,并合理搭配,以引起患者的食欲。同时多鼓励患者喝水,并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促进患者补充充足的营养,从而不断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疾病治疗需要。

1.2.3康复指导患者出现内科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对内科疾病知识的了解较少,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时应当向患者宣传疾病知识,以使患者充分了解患病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免再次出现此种疾病,从而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3]。

1.3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文中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观察组45例患者中,护理满意的有25例,一般满意的有16例,不满意的有4例,护理满意度为91.1%,对照组43例患者中,护理满意的有17例,一般满意的有15例,不满意的有11例,护理满意度为74.4%。

3讨论

对于患者内科疾病的治疗,需要临床上给予其适当的护理,传统的护理方法虽然对于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一定帮助,但难以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人性化护理是临床上新引进的一种现代化的护理理念,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对患者实行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并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4]。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1%,对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显著,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4.4%,显著低于观察组,由此可见,临床上对于内科护理疾病的治疗,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屈树娟,董瑞馨.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52(11):65-66.

[2]赵娟珍,赵霞.人性化护理在基层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5(06):102-103.

第4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18—02

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人,通常意识障碍及精神障碍等症状,如果无人护理,极易发生意外,同时在护理过程中的疏忽也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在其治疗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1年2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内科老年患者120例,其中男性病例72例,女性病例48例,年龄在66-82岁(平均70岁)。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走失及其他差错的患者共23例,占19.1%。

1.2 护理干预 对于对照组患者只是基于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的患者则除了常规护理外还要进行相关的积极护理干预措施。

1.2.1 头痛 患有头痛症状的患者,要安排其住在安静的病房中;指导老年患者进行呼吸锻炼,使其放松心情;对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工作,使其不再过分关注病情发展状况,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患者病情严重时,可以适当地进行药物或按摩止痛方式。

1.2.2 意识障碍 当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的症状时,要进行以下的护理方式:(1)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患者的病床清洁,帮助患者常换洗衣物。(2)对意识障碍的老年人要进行下胃管鼻饲的喂食方式,同时要保证食物富含高蛋白及高纤维等营养,还要补充适量的水分。(3)要时刻保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防止患者出现窒息状况。(4)对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实时监测。

1.2.3 语言障碍 当患者出现语言障碍的症状时,要采取以下的护理方式:(1)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语言康复训练,鼓励老年患者积极表达自己的需求,帮助患者克服害羞的心理,大声说话。(2)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非语言的交流,增加对患者的性格及背景的了解,采取适当的沟通方式,比如适当的触摸及丰富的肢体姿势,这样可以帮助老年患者理解护理人员的关心与帮助。

1.2.4 感觉障碍 当患者出现感觉障碍的症状时,首先要排除是因为疾病导致的感觉障碍,接着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床铺时常保证清洁,避免身体的某个部位长期受压;把握好热水袋及冰袋的使用温度,注意每天需要用热水擦身,加速血液循环,同时还要对身体进行被动活动恢复。

1.2.5 运动障碍 当患者出现运动障碍的症状时,要将日常用品放到其能够直接接触到的位置。同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疗养氛围。一旦病情稳定下来,护理人员就应帮助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另外,还要保证患者的卧位姿势正确,锻炼老年患者的协调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之间的对比利用x2检验。P

2 结果 通过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在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心理状况都好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 通常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心理状态都不够良好。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贴心的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的康复。喜欢与护理人员交流的患者借此宣泄自己内心的烦闷,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耐心的指导,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信心。而对于相对比较沉默的患者,则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引导患者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每名患者还要有专门负责其病情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帮助,掌握患者的情况,对患者的护理治疗进行指导。

3.2 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老年人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时刻监测,包括患者的呼吸、意识等生命特征。另外,还要观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情况,及时与家人进行沟通。

3.3 积极处理合并症 如果患者出现合并症的状况,则需要在对其进行神经内科疾病治疗的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专业医生的帮助,在用药及饮食方面逐渐改善其并发症的状况。

3.4 强化护理安全 保证患者病房的安全性,地面铺设防滑地板,在床边设置防护栏,对患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行动不方便的患者要有专人进行护理。

参考文献:

[1] 叶钦清.从护理角度看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10).

第5篇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收住入院的患者84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年龄在24-68岁之间,疾病种类有十二指肠溃疡43例,胃溃疡24例,复合型溃疡7例,肝硬化10例。所选患者排除有严重心肾肺等基础疾病,排除精神疾患患者。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纯的一般护理主要包括饮食、药物护理、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有[2]:。

2.1.1支持性心理护理主要包括倾听、解释和指导、鼓励宣泄以及提高患者自信等方法,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对其表示理解和关心,发现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鼓励其适当宣泄,调整自我情绪,消除不良心理,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疾病。其目的是帮助存在心理问题但是自己不能解决的患者,它强调建立治疗性的护患关系。良好护患关系的培养,能明显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

2.1.2重新适应在患者出现急性应急反应或者适应存在障碍时,护理人员宜采取重新适应疗法。具体为:患者提供咨询,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按轻重缓急考虑解决的办法,并付诸行动;当患者面临重大事件影响心理状态时,给予及时的干预,减轻患者当前的心理压力。

2.1.3恢复功能,主要包括三种疗法即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及精神动力学治疗,进行治疗的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具体的方法有:系统脱敏法、快速暴露或满贯法、厌恶疗法、操作改造、自控法等。例如有的患者因对疾病不了解而感到恐惧,我们就应该讲解适当的疾病知识,主要包括疾病的原因、发病过程、相应治疗及可能的转归,包括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预后,对患者进行全盘托出,让患者了解疾病,从而一定程度上敢于面对疾病,战胜疾病。

2.1.4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心理护理的手段之一,主要是在患者烦躁不安、情绪波动较大时给予放松,具体做法是先深吸气同时慢慢握紧拳头,然后慢慢呼气,拳头逐渐放松,用心感受放松的感觉,继续同理放松头部、四肢及躯干,如此反复多次,达到精神上的放松状态。此外,音乐放松法,倾听舒缓的轻音乐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放松技巧[3]。

2.2评估指标

利用问卷调查法,依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由Zigmond与Snaith于1983年创制,主要应用于综合医院患者中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筛查),对所选患者在入院时进行焦虑、抑郁评分,出院前再次进行评分,并比较改变情况;患者疼痛程度评估,疼痛缓解即指患者疼痛消失或者疼痛从Ⅱ级、Ⅲ级减轻至Ⅰ级。

2.3数据处理

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率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通过调查,观察组诉疼痛缓解的有18例(42.8%),对照组疼痛缓解的有13例(30.9%),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4讨论

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出现,对医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护理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治疗疾病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手段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针对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发现心理问题,并应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产生的不良心理,帮助患者适应角色的改变,增强抵抗疾病的信心,从而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第6篇

【关键词】 呼吸内科;呼吸系统;护理干预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178

呼吸系统疾病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呼吸内科疾病, 此病病程比较长, 且发病患者年龄逐渐偏大, 这使得临床护理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及护理风险。如果护理不当, 难免会发生意外突发事件[1], 为了进一步减少护理风险, 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有必要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选取2015年2~11月对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58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11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6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60例, 女56例;年龄64~83岁, 平均年龄(73.4±2.7)岁;慢性支气管炎50例, 支气管哮喘40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 其他4例。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58例。

1. 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心律等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指导患者科学饮食, 加强心理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干预措施:①加强医疗器械及药品质量的监管:对呼吸内科常见的医疗器械加强监管, 对药品的质量进行监管, 确保医疗器械使用安全及用药安全。②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力度:通过讲座、专门培训等方式加强护理人员, 尤其是新进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提高其综合护理素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静脉注射技巧、胸腔引流技能、雾化吸入方法, 风险事故应急方案等。③规范临床护理操作:指导护理人员正确掌握吸氧与吸痰等临床护理操作技能, 进一步熟悉临床氧疗的注意事项、吸氧方式等。④优化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可在患者的病床醒目位置贴上警示标志, 安置床档, 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对患者的病房实施定期消毒及通风, 确保病房保持安静与整洁。⑤强化患者的安全教育: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定期实施安全教育, 提高患者安全防护的意识[2]。⑥强化医护沟通和合作:医护人员要主动跟患者沟通, 努力解决患者提出的各种合理诉求, 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评估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8%(55/58),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79.3%(46/5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 研究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4%(2/58), 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7%(12/5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内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比较高, 究其原因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 而老年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病情发作突然、机体免疫力低下, 存在一定的交流及沟通障碍, 基础疾病也比较多, 使用药物较复杂等[3], 导致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相对繁琐, 护理要求也相对较高, 也容易出现医疗纠纷。为此, 应该加强护理干预, 尤其是安全护理, 进而消除安全隐患, 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临床上引发呼吸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 如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安全意识不够、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缺乏、护理经验不足、应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处置经验严重缺乏等[4-6]。为此, 针对上述问题, 作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8 %(55/58),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79.3 %(46/5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 能够明显提升呼吸内科整体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满意度, 有效控制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可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 姜慧芬, 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5): 67-68.

[2] 季双美. 呼吸内科病房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研究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 35(8):981-982.

[3] 赵波, 刘红梅.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3):71.

[4] 刘爱英.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吉林医学, 2013, 34(7):1356-1357.

[5] 王一兰. 呼吸内科患者安全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吉林医学, 2013, 34(30): 6356-6357.

第7篇

关键词:早期综合护理干预 脑梗塞 临床疗效

脑梗塞近年来已成为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1]。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临床常见患者头痛昏厥,不省人事,一侧肢体失去知觉等。脑梗起病后患者多数发生认知方面的障碍以及行动上的不便,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为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于脑梗塞患者的恢复与预后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3月64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早期护理干预与一般护理作用于脑梗塞的疗效与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3月本院神经内科脑梗塞患者64例。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一般组,各32例。干预组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45-72岁,平均(58.3±13.4)岁;一般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1-77岁,平均(59.6±18.4)岁。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一般组患者给予日常护理与药物进行治疗;干预组此基础上,提供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包括:(1)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发展情况,使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有所了解,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记录整理并向医生交代患者每日病情变化,包括患者各项检查指标,一般体征等,制定适宜患者的诊疗方案;(2)遵照医嘱每日叮嘱患者服药,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详细为患者说明服药方法、剂量等。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讲述疾病发生的机理以及针对病情做出的治疗方案,为其消除顾虑和焦虑紧张的不良心理,为患者及家属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和勇气;(3)按时服药的前提下,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四肢关节活动,避免肌肉萎缩、水肿等;(4)脑梗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语言及认知能力,护理人员应交代家属多与患者进行言语上的交流和沟通,对于语言功能障碍较严重者,可循序渐进,从单个字到词再到短句,逐渐训练其语言功能。另外,对患者每日进行面部肌肉的运动,以更好地恢复吞咽功能;(5)当患者有能力进行一定强度的活动时,可训练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如缓慢行走、自行穿衣、洗脸漱口等活动,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机体功能;(6)饮食方面给予流食或液体食物,保证提供患者充足的热量和营养,避免其发生营养不良或发生吞咽困难等情况,更好的帮助疾病痊愈和身体恢复;(7)保持病房干净整洁通风,采光适度等,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1.3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认知能力,治疗恢复时间等指标。认知能力采用MMSE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评估[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程度护理后认知能力对比 干预组定向能力9.03±2.68,记忆力17.88±6.32均显著优于一般组5.21±3.21,12.35±4.3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对于精神生活需求也不断增加[3]。对于病人来说,药物治疗能缓解身体上的痛苦,而体贴细心的护理能够更好的从精神方面促进疾病的恢复和预后。近年来,脑梗塞患者人数呈明显增高趋势,成为神经内科常见危重病证[4]。除了日常服用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外,优质全面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脑梗塞患者疾病的恢复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细致的护理干预为患者减轻精神心理上的负担,消除负面情绪,树立对抗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另一方面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配合,对于躯体的运动功能和语言认知功能进行恢复锻炼,根本上加快疾病的恢复速度,提高疾病治愈率,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5]。本研究分别采用早期护理干预与一般护理两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疾病恢复以及认知能力等指标,干预组均显著优于一般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何励,高宝红,董春香.脑梗塞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理,2012,(3):21-22;

[2].李秀珍.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工企医刊,2007,20(6):4-6;

[3].黄人健,李秀华.内科护理学高级教程.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37;

第8篇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护理措施分析;改进护理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改变,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使得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提升。其中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更是首当其冲[1]。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在现代统称为三高,三高对于人们的生活带去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心血管疾病[2],比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讲,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保障患者的有效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以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改进的护理措施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具体如下:

1患者资料和护理方法

1.1患者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中中位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69.5±4.8)岁。所选患者的病种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梗死等。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疾病程度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常规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根据分析后的需要改进地方制定的有效护理措施。1.2.1创造良好的医院环境良好的病房环境有利于患者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得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病房环境包括良好的空气质量、适宜的休息温度、合适的空气湿度等。室内要注意定时的空气流通,开窗通风等,尤其是在冬春季节,要注意空气流动,减少并发呼吸道疾病的可能[3]。另外,对于有需要的部分患者可以在室内为其播放适当的休闲音乐,放松患者心情。1.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取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好的配合,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对于患者的沟通工作,保证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同时增加我科良好的口碑。1.2.3协同病人和家属配合各项治疗在对于患者治疗乃至整个康复过程中家人的有效配合可以起到治疗上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消除其对治疗以及各护理措施中的疑虑。

1.3观察指标

通过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护理质量以及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率来评价两组护理方法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临床实际对比发现,采取改进措施的观察组患者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情况要明显高于采取一般护理措施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在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上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要点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要从该疾病的特点来开展,如该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影响,该病的慢性病特点要求患者出院后对于疾病的耐心调理等。

3.1心理诱导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感

心血管疾病患者惮于该疾病对于自己生活上的影响,心理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担心自己预后的生活质量很差,甚至萌生轻生的念头,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使得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增加患者对于康复的信心[4]。

3.2鼓励患者生活中能自理的尽量自理

心血管疾病后续的有效康复依赖于出院后生活的继续调理。因此在对于患者住院期间应该培养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于其他疾病,心血管疾病对于患者的生活能力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患者在经过有效的治疗后,生活能力往往能够恢复到病前状态,只是需要避免过重的劳动[5]。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有效康复。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欧双利.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6,9(29):47-50.

[2]胡原.心脑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风范分析[J].临床合药,2016,6(12):4-6.

[3]徐雯.心脑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1(1):16-18.

[4]梁秀萍.心脑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3,13(1):15-17.

第9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老年人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生活,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逐步的退化,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多患有慢性病,治疗时间长,长期服药和输液,而且病情常常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对患者的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会对疾病的恢复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为老年提供适合的护理,以达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作用,下面笔者就浅谈一下护理体会:

1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

1.1 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位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人院第1周最为明显[2]。患者由于一时不能彻底解除病痛而引起焦虑心理,他们对自己患的什么病,严重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才能治好等还不怎么清楚,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烦躁不安等,同时担心所患的疾病会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甚至怕会有生命危险而导致焦虑。

1.2 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就自然会对衰老有种恐惧的心理,对死亡会产生畏惧,一旦生病后,往往由于疾病反复发作、病情得不到缓解,老年病人考虑问题就很多,就会使心理极其脆弱,很容易就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老了,没有用了,还给别人增加负担,对疾病本身所带来的后果和预后产生担忧,怕对家庭子女及亲属的生活产生影响,或是怕成为他们的累赘,所以往往悲观消极的对待治疗,主动配合性差,对疾病的治疗产生巨大的负面效果,这种情况常见于平时生活独立性较强及自尊心和病情较严重的患者。

1.3 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严重得不到缓解或短时间内病情迅速加重或患癌症的老年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对疾病的预后过于悲观,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心理上认为自己病入膏肓,已经无药可救了,自己正在向死亡靠近,但本能上又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因此产生恐惧心理。

1.4 怀疑和不信任

一般存在两种心理情况,一种是对自己所患的疾病产生否认心理,怀疑医生的诊断的正确性以及怀疑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另一种会由于在疾病早期由于对疾病缺乏一定的认识,加上病情反复发作导致疾病久治不愈,怀疑医务人员和亲属没有对自己讲实话,觉得自己患的病肯定比医生说的严重,觉得自己的病可能治不好了,特别是当医生和家属小声或私下讨论其病情的时候,会认为是在隐瞒自己的病情,产生多疑、不信任心理。

1.5 情绪急躁不稳定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老年患者住进呼吸内科,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由家变成了充满消毒水味道的医院,有些老年人甚至没有亲属陪伴,缺少家庭温暖,这些因素都极易导致有些老年患者情绪不稳定,遇事易冲动,容易产生过激的行为,有时甚至与亲属、病友及医护人员发生冲突。

1.6 对医疗费用的担心

老年患者大多数都已经退休,在经济收入上十分有限,甚至有的老年患者没有退休金,住院费用往往需要自费,这种情况下就会十分担心住院期间所产生的治疗费用,在思想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不安的心理。

2 护理方法

2.1 在入院时要全面准确评估患者情况

在入院后应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的既往史以及现病史,现在有哪些不适症状、生活自理的程度、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心理上的接受程度以及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属的情况等。同时在患者入院时,病区的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的进行接待,积极的做好入院宣教,详细想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告知其病区内各种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病区或同病室其他病友认识,帮助消除老年患者新入院时的陌生和孤独感。

2.2 善于稳定住院老年患者的各种消极负面的情绪

老年患者住院考虑的问题较多,如担心自己的病情的严重情况,是否能够治愈,疾病的预后怎么样等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告知其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护理方法和预后的情况,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给他们以足够心理上的支持,引导病人从心理上自我调节,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2.3 护理人员应注意护理过程中的细节

语言在心理护理中起关键作用,正确运用暗示性、安慰性、开导性语言,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消除其消极情绪[3]。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对患者进行恰当的称呼,切忌直呼其名或床号,并用通俗易懂、恰当的语言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平时进病房时主动和老年人打招呼,对老年患者的倾诉而应耐静听,并恰当地结束谈话,切不可流露出漠不关心的表情。对老年患者主诉的任何不适都应及时处理,在日常的操作护理等过程中注意操作细节,对反应缓慢者不可催促不耐烦,对言语过多絮叨的患者耐心听其讲完,不能随意打断其话题。在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要对其提出的问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有需求必解决,护理人员要用自己的耐心、用心,让患者住的舒心、放心。

2.4 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老年患者由于工作、社交活动等的减少,再加上身体上的疾病,容易产生孤独感、无用感,甚至负罪感或被遗弃感等不良情绪。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还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家庭支持以及朋友等的支持作用,如积极与家属及亲友沟通,鼓励家属、亲友经常探视,从经济上、生理上、生活上给予有力的支持和照顾,使患者重新树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综上所述,在呼吸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掌握好老年患者的各种心理和需要,采取得当的护理措施,对老年患者疾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凌艳娟.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实践的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

第10篇

[关键词] 风险管理;内科护理;培训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147-02

内科护理涵盖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疾病,传染病等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1-2]。患者多为慢性疾病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多变,护理工作也较为复杂,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风险管理是指在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采取合理的措施实现护患关系的和谐[3-4]。本院引进内科护理的风险管理理念,在内科护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接受培训的30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年龄24~35岁,平均(26.3±3.3)岁。学历:本科20名,大专10名;护士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6名,护士16名。培训时间:30课时,每周1次,共进行5周的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识别教育和风险事件防范的相关教育。

1.2 方法

本院自2009年3月开始对30名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具体培训计划安排包括以下几点。①风险管理理论知识的相关培训:指定护理部经验丰富的副主任护士讲解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明确内科护士相关责任,内科护士常规护理措施的实施以及对于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的急救预案措施等;②风险管理相关基础技能的培训:例如心电图的识别、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紧急抢救等相关风险管理技能;③风险管理中护士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人文观念的培养,加强服务意识,让护理人员做到对待患者态度亲和,工作严谨,并掌握沟通技巧,多与患者沟通,处理好护患关系,争取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④加强护理人员对各项感染发生注意事项的理解: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内科护理服务素质,加强关于院内感染、注射感染等相关事项的讲解;⑤加强风险管理教育力度,建立评价机制:对30名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测评,召开例会,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法律意识,提升个人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对患者负责。

1.3 观察指标

①风险管理意识评价状况:采用本科室自行设计的风险意识相关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护理人员以“知-信-行”模式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对风险管理的态度、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4个方面。每各方面评分的总分为25分,四项合计总分为100分。②护患纠纷投诉率:跟踪随访调查护患纠纷投诉情况。③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在患者出院前1天,随机选取其30例,分发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调查表,进行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对风险管理的态度、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的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

3 讨论

在内科护理学中,风险管理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会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作出护理诊断、确定预期目标、制订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掌握常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作出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5];学会妥善处理需要医护合作解决的问题;掌握操作规程,正确进行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以及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熟悉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协助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保健,并进行常见病的家庭和社区护理。内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理念要求熟悉并灵活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通过与患者耐心交流,了解更多的病情相关资料,以真诚关心的态度理解患者的疾痛,给予其必要的心理疏导;熟悉营养学,指导患者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在护理工作中尊重、关心和爱护患者,并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上述理论和技能,以护理程序的方法,也就是运用护理程序计划,评价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并对其进行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质[6-7]。内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态度、行为意向[8]。

本研究通过对30名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结果显示,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的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对风险管理的态度、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的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培训前;培训后护理纠纷投诉率明显明显低于培训前,说明在内科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效果良好。

总之,风险管理培训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医疗单位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香云.风险管理培训应用内科护理人员效果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75,132.

[2] 王育红.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10):387-388.

[3] 朱正芬,李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2,31(24):119,121.

[4] 董晓红,李淑珍,黄雅彬,等.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7(32):2978-2979.

[5] 邓艳莉.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57-58.

[6] 张文.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37-138.

[7] 陈彩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0):274-276.

第11篇

关键词:内科;护理工作;组织和管理;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66-02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 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 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难题之一。因此, 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已成为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面临的迫切问题。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管理机制, 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防止发生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分析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 探讨减少差错发生, 保障患者安全的措施, 是护理人员尤其是护理管理人员面临的严峻课题, 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2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就从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来看其隐患主要是因为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不规范、专业技术不过硬、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或者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比较缺乏以及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等等这些都是带来安全隐患的原因。其中医务人员不规格的操作行为主要表现在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来严格的执行工作,发生越级代签的情况,或者没有及时、准确的记录病人的情况,没有及时的反映病人的病情。有的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感甚至擅自的修改护理记录,导致记录不清晰带来护理的麻烦。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缺乏应有的卫生法律意识和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由于护士过多的关注病人的病情,而忽视了病人的感受以及病人的合法权力,比如隐私权、知情权等等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2.2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的安全隐患:内科护理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和安全,如果医院的管理者相对缺乏护理管理的意识,管理者自身的管理经验和素质不够,那么必然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这样就会使得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的薄弱。这样就会使得医院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也不会健全,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无法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其管理上的漏洞会使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2.3由于患者自身缺乏相应的知识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一般而言患者以及患者家庭或是社会都会对医院给予较高的期望,如果出现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对其医院的治疗表示不满意,那么他们往往会失去对医务人员以及护士的信任,这样他们就很可能不按照医生的要求来进行护理活动。正是因为这样不规范和不科学的自我行为导致了安全隐患的存在。我们知道对于患者而言由于其疾病的原因往往会导致其心理发生相应的变法,往往会出现患者对自己的疾病的认识不足,心理的承受能力差,这样就极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导致做什么事都是心烦意乱,无法镇定,从而给护理工作带来无限的隐患。

3安全隐患的消除及防范措施

3.1努力提高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理论知识。一般而言内科患者的病程是比较长的,大多的内科患者都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这样的话就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护理人员有足够的耐心、爱心以及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给患者始终如一的照顾和护理。在工作中要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观念,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能力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

3.2不断的加强和提高内科护理的管理水平。通过研究表明,内科护理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安全隐患发生的次数。医院的管理者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规范管理工作,对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同时可以采用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结合的管理方法,定期的组织护理理论与技术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水平。同时要不断的致力于护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努力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控制与监督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有效的减少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3.3不断的加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教育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和患者良好的沟通与配合可以有效的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必须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做到以患者为本。要尊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知情权、隐私权等等。必须一丝不苟的把本质工作做好,注重护理工作中的语言行为的适当,要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就医环境。给予患者以及家属温暖与关怀,只有在这样融合的护理关系中才能降低安全隐患,才能保证患者的早日康复。

4结束语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 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或死亡。在护理安全管理中, 必须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教育, 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我科通过对存在隐患因素的认真分析, 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的干预能力与预见能力, 建立长效防范管理机制, 持续整改, 防患于未然, 大大降低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闵燕华, 吴少华.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1期

[2]邱笑玲.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 《基层医学论坛》,2007年8期

[3]程红彦. 在内科护理中如何消除和防范安全隐患 [期刊论文].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8期

[4]田翠芳. 对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研究与分析 [期刊论文]. 《吉林医学》,2011年36期

[5]奚春芬.神经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40期

[6]苏保华.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年5期

第12篇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2.2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42.13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14.04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15.73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28.09%。

2.3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2.4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2.5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2.6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5.51%,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9.66%)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8.63%)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5.51%,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