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尚的故事

高尚的故事

时间:2023-05-30 09:5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尚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尚的故事

第1篇

1、心宽体胖拼音:[xīn kuān tǐ pán] 。

2、心宽体胖,汉语成语,拼音是xīn kuān tǐ pán,意思是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安详。出自《礼记·大学》。

3、成语故事: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1、安利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四年级小学生。他有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并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件事,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心灵和思想的营养品。

2、该小说是充满着童年情趣的,用通俗简短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的小故事。如《高尚的行为》中的卡罗内同情弱小的克罗西,主动承担责任,他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学生演讲:向国旗敬礼做有道德的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向国旗敬礼做有道德的人》。

假日里,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个故事,深深地激励了我的心,名字叫《请升中国国旗》。

这个故事说:小薇被选为中国小学生的代表,参加美国的环保大会。到了美国,小薇立即注意到了广场上一根根矗立在空中的旗杆,竟然没有中国的国旗。小薇很气愤,她立即找到工作人员,她强烈要求把中国的国旗升上去。工作人员没想到这个中国的小女孩竟然如此细心,如此爱国,他立即向小微道歉,表示会立即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天,小薇来到广场上,广场上果然升起了中国国旗,小薇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下午,会议结束了,小微走出了会议厅。她突然清楚地听到了世界上最好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原来主办单位在降国旗,她立即停下来,面对徐徐下降的国旗,举起了右手,一面敬礼一面唱起了国歌。经过的代表都敬佩地望着这个小女孩。

小薇回国不久,她的学校就收到了一封信,信里写道:我们很荣幸邀请到贵校的学生来参加会议,在会议期间,她表现出了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值得我们尊敬。

爱国之心不分年龄,爱国之事不分大小。热爱祖国,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热烈、最温柔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必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以让我们通过一次次地向国旗敬礼,铭记自己是中华好儿女,努力学习,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中国人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4篇

书于高尔基,是一级进步的阶梯;书于刘向,是一剂医愚的良药;书于杜甫,是一枝如神的妙笔。我爱把书比作一把金钥匙,它引领我打开知识的大门;我爱把书比作一叶小舟,它搭乘着我在智慧的海洋里遨游……

上幼儿园时,老师把一些字写在小黑板上,我时常瞪大眼睛,看哪笔是撇,哪笔是捺,时常皱着眉头,在记忆库里搜寻某字的踪迹。老师也教我们一些简单的古诗、名言、名人故事。有一次,我借助拼音看《孔融让梨》,看到孔融把小梨留给自己,我很奇怪,问老师:“孔融为什么不吃大梨?大梨一般都很甜的,难道他知道哪个梨好吃,哪个梨不好吃吗?”老师笑了,蹲下来慈爱的摸摸我的长辫子,说:“不是的,孔融身上有一种美德,就是尊敬长辈,你也要做小‘孔融’哦!”阅读书中高尚人物的故事,我模糊的懂得了要孝敬父母,感恩帮助我们的人。

上了小学,我读的书越来越多。阅读《水浒传》,我仿佛与一百零八个好汉为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们告诉我要侠义正直,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看了《爱的教育》,我似乎置身这群小学生中间,善良的他们教会我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当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最令我喜爱的是《西游记》,孙悟空的聪颖好动,八戒的呆馋懒笨,沙和尚的嫉恶如仇,还有唐僧的纯真善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纷呈迭出的人物描写,常令我如醉如痴。

我常记得《西游记》中有个细节:猪八戒去化斋,找到一个大西瓜。他把西瓜分为大小不等的四块,自己先把最大的吃了,其他三块留给师父和师兄。谁知,回去的途中,猪八戒又把其余的三块吃了,还把西瓜皮扔在路上。这一切都被孙悟空发现了,他偷偷施法将西瓜皮移到八戒途径之地。“哎哟!”八戒回去前后共摔了四跤。我常笑话猪八戒:“这一跤摔得可不轻!可是,谁让你贪吃,连孝敬师父都不知道呢?”于是,每次父母把好吃的夹给我,我总是又把它夹到父母的碗里,若有其事地说:“爸爸妈妈更辛苦!”

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书是知识和智慧的海洋,书还是爱的海洋,那些高尚的情怀和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就像惊涛一样拍打着我的心房。我喜欢于书海泛舟,遨游于书海之中,飘飘荡荡,享受海风的轻飘跃动,感受海浪的柔情之美,观看大海的灵动漂浮……

看潮涨潮退,观日落日升,于书海泛舟,于爱海畅游,子曰:不亦乐乎?

第5篇

明媚光亮的太阳光照射进屋子的一角,迎面吹来清清爽爽的风,冲上一杯香浓浓的茶走进阳台,先喝上一口茶,闭上眼睛,深呼吸,恩,这些茶苦中带涩,涩中带甜,甜中带香,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坐在左边的摇篮上,拿出最爱看的《沙漏》细细品味着书中的酸甜苦乐,我在书的世界中自由飞翔……

威尔逊曾说过:“ 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的确,书籍,可以让我们后人了解千万年前的各大史诗,可以让我们为自己饱满精神的食粮同时也并证明自己是个智慧的人民。”

高尔基也曾说过:“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 ”是的,对于热爱读书,热爱文化的人,这是一种高尚的享受。因为书,就像是开启你人生紧闭门的智慧之匙,它会带给你无尽的惊喜与欢乐。

《凿壁偷光》: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这篇故事讲述了匡衡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仍然发奋用功,刻苦学习的故事。

《悬梁刺股》: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囊萤映雪》: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以上几则流传千古的事迹,都是讲述了古代勤奋好学的学者们怎样刻苦读书。但是,当每个人看到这些故事时,相信大部分的人只是略略体会到他们刻苦读书的精神品质。可是,试问,又有多少个人会思考这些学者们为什么这么认真的去读书呢?没有多少人对不对?我觉得那正是因为他们好学,爱读书。这些事正好应了高尔基的话: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 没错,对于那些勤奋好学的学者们来说,他们爱读书,所以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美好而高尚的享受。

书籍,带有浓厚的文化千古。它就像是人生中的一列火车,中途有秀色可餐的美丽风光供我们慢慢欣赏,假如你累了,就放轻松,闭上眼睛,在书的世界中翱翔。不仅仅是这样,每到一站,它都会有无限的惊喜等着你,带你揭晓奥秘……

一片片红彤彤的枫叶落在了大道上,呵,秋天到了。这个诗情画意的秋天,让人情不自禁的细细品味。

又拿着一本书,坐在大道旁的板凳上,享受着书籍带来的美好。凉爽而暖烘烘的风吹过脸颊,……

第6篇

一、以经典为范,激发强烈的民族意识

“书声琅琅,书香校园”经典诗文不仅记录了无数历史先贤的智慧,更记载了他们悲天悯人,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因此,以经典为范,让幼儿在诵读中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在幼小的心中根植民族的希望之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聚集力量。为了强化幼儿的诵读意识,教师将经典诗文融入活动之中,如开展“诗文接龙”“比比谁最棒”等活动,让孩子从小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让孩子体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让孩子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此外,每学期幼儿园还以“母亲节”“国庆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诵读活动。这些经典文化都是智慧与思想的凝聚,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诵读经典可以让幼儿从小浸润在中华经典诗文的最深邃,最富有内涵的感染之中,以先贤为师,与经典同行,发扬民族精神,从小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二、以熏陶为桥,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当前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孩子从小生活在娇惯与溺爱中,不懂得体谅与感恩父母,有的甚至在幼儿园欺负小朋友,在家对父母乱发脾气,针对于这一现象,实施经典诵读,以熏陶为桥梁,让幼儿懂得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教师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述经典诗文中的故事,如讲述“二十四孝子”“孟母三迁”“黄香温席”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耳濡目染,感受古代先贤感恩父母,恪守孝道的高大形象,树立自己心目中的榜样。同时,为了让孩子将学到的道理应用于实际,教师开展家庭回访制,定期对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记录下来,有针对性的改善和提高,然而,更多的幼儿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诵读中培养了感恩意识,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在一次幼儿园“亲子交流会”上,平时调皮捣乱孩子主动将自己的座位让给妈妈,妈妈感动的落下了眼泪。还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听话了,不再无理取闹,还主动帮家长收拾碗筷。可见,经典诵读是一架桥梁,通过诵读的潜移默化,孩子懂得了礼仪与做人的原则,真正地体现了教育的真谛。四、以传承为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儿童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未来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文化知识,还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培养良好的品德是幼儿养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诵读经典,意在传承,以传承为魂,让这些凝聚着美德的精华得到继承和传播,在传承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为长大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此,幼儿园在诵读的基础上打造“书香校园”,在楼梯拐角、报栏等醒目的位置张贴经典语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同时,还给了幼儿一个开放自由的诵读空间,孩子们在课间、上学、放学都可以诵读几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经典诗文的感染下逐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育人,德育为先”良好的养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利用经典诵读,传承文明精髓,启迪幼儿心智,培养德行兼备、品学兼优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幼儿教育的责任,更是使命。

作者:刘红梅 单位:南通市崇川区三之三七星幼儿园

第7篇

在人生中,常常会出现烦恼,忧愁与困难。在面对他们时,你会怎样?是止步不前,自我埋怨,还是勇敢向前?

其实,困难与烦恼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如果你以忧愁,抱怨的心理去对待,困难与烦恼就是一面巨大的墙,阻止你前进;是通向成功之路的绊脚石;是让你信心消失的致命毒药。可如果你乐观向上,不去抱怨,困难与烦恼就变成了一座连接成功彼岸的桥,一条使你从平庸通向高尚的路,一瓶让你勇于面对困难与烦恼的琼浆。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妇女叫玛丽,她的丈夫在非洲当兵,她便尾随而来。后来她丈夫被调走了,玛丽便独自在非洲生活。由于语言不通,她与非洲人民无法沟通,而且整天面对仙人掌和沙漠,她枯燥极了,便给父母写了一封抱怨的长信。后来她的父母来信,只说:“两个人从窗子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枯萎的小草,一个却看到天上的星星。”玛丽接信后,恍然大悟。她与非洲居民用手势沟通,感到有趣,她观赏仙人掌的优美姿态为之陶醉,写了一本《我与仙人掌》的书,颇为畅销。

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应该怎样看世界、人生观了吧!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得到的就不一样。显然,如果你以乐观向上的眼光来看世界,就会发现,社会是多么美好!革命时期,遇到多少困难?可是战士们乐观向上,笑对困难,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如果当时人们把困难看作是锐不可当,并抱怨为什么如此艰难,那又怎会拥有祖国灿烂的今朝?八国联军侵占清朝政府的确可恶,可从乐观的角度看,没有侵略,中国又怎会在沉睡中苏醒发生一场化时代的革命。

用乐观自信的笑,面对人生。人生中的一切困难,都会变成通往成功的路,连接高尚的桥,驶向未来的船。

第8篇

The ancients cloud: "reading to learn." Reading another benefit, is the people to cultivate noble moral character, know the book of rites.

The bacon once said: "books are in the waves of sailing ship to the thought of The Times, it takes careful gave precious goods to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The ancient tradition of famous people, such as respect, cherish the time, fools, etc., were later recorded in the book, the nature, read it, understand the truth, can be used, will become a moral person.

Whether Chinese or foreign, have been a lot of celebrities, and the story of these celebrities, their diligence, hard work, also are weaved.

古人云:“读书学礼。”读书的另一个好处呢,就是为了培养人们品德高尚,知书达礼。

英国培根曾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以小心翼翼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古代名人们的优良传统思想,如敬老爱幼、珍惜时间、不耻下问等,都被后人记载在书中,自然,读了它,领悟其中的道理,能应用,就将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都出过不少名人,而这些名人的故事,他们的勤奋、刻苦,也都编成了是。

第9篇

《小赢靠智,大赢靠德》这本书论述了一个人要成就伟大的事业,成为被世人广泛承认,崇拜以至景仰的人物,不仅要靠正确的处世方法和专业的技能,更要靠杰出的素质能力,优秀的思想品质以及丰富的人格魅力。这本书收录了古今中外名人的一些处事之道。全书通过这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告诉我们想成大事、创大业,德行才是最可靠的本钱。

德是一种境界,德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震慑邪恶、净化环境、提纯思想、吸引财源的动力,德能使人内功强劲,无往而不胜。所以,大胜靠德,业绩与德行的修养成正比。我们要想取得事业上更大的成功,就必须注意自己的德行修养,必须把自己的德行修养做扎实。

读了这本书,使我想起了牛根生的创业故事。他从一个洗瓶工干起,从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一直做到生产经营副总裁,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1998年,时年41岁的牛根生决定自己创业,但是他当时没有资金。令他想不到的是,原来的老部下听说他准备成立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的消息后,纷纷从伊利集团辞职转而投奔于他。他们或者变卖了自己的伊利股份,或者借贷,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养老的钱也倾囊而出……

这么多人为什么愿意把钱投给一个白手起家的人呢?因为牛根生过去在伊利的作为证明了他是一个品行端正、才干卓越的人,人们信任他,源于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牛根生的人格魅力是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独特的竞争优势,其他企业无法复制,所以,“蒙牛”一直到现在都很火,产品销量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牛根生的成功正好印证了那句古话:“一分基地,一分功德。”凡成就大事者,必有其高尚的道德修养。德是一种觉悟,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境界,只要你具备了一定的修养高度,懂得吃亏是福,懂得童叟无欺,懂得诚信取利的奥妙,你就绝不会为富不仁。用现在的概念说,你要积极从事光彩事业,以义制利,通过高尚的修养,以人人尊敬、人人信赖的仁爱劳动和信义去取得广泛的支持和宏大的业绩,这样的业绩才会江山不倒,基业常青。

近日里,身边发生的种种使得我深有感触,面对形形的人,让我觉得既陌生又熟悉。在大事将至之时,他们的表现是平日里所看不到的,但面孔的确是我深知熟悉的。一些天以来,每当空闲的时候我都会陷入沉思。纵然能赢一时又能如何?

古人云:智者,无礼无信无义,不仁之至,随小赢,失信于天下矣。德者,以仁诚信,以信诚义,以义诚礼,以礼利天下,而天下莫有不顺矣。一个人的德行,关系到他的名声和信誉,也正是成就他一生的最可靠的本钱。你固然有高人一等的学历、固然有精湛的技能、固然有玲珑的手腕,但如果缺少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德行,你永远不可能成功。只要做到待人和善、做事忠诚、言行坦白,那么无论外表的美与丑,都会受到人们的爱戴。只有包容天下之事并能以德待人的君子方能大赢。

第10篇

南北朝宋国有位刘凝之,平素生活朴素,待人甚宽厚。有一回,他在村里闲逛,走过来一位老乡,盯着他那双鞋子目不转睛。刘凝之很纳闷:你看我鞋子干吗?老乡说:我好像觉得你穿的这双鞋子是我的。刘凝之笑了笑,是吗?这样吧,你的鞋子我已经穿坏了,我家里有双新的,拿给你吧。这位老乡也不客气,跟着刘凝之去了他家,拿了一双绣花鞋就走了。没几天,老乡找到了他的鞋子。可能是他小孩把他鞋子乱耍乱丢,丢到水稻田里,老乡下田插秧寻到了鞋子。这老乡实在不好意思,便亲自上门,把那双鞋子“送还之”。刘凝之见了,说:是吗?老乡说:是的,实在抱歉。刘凝之却坚决不要。两人推三推四,刘凝之怎么也不肯接受那鞋子。

跟刘凝之一样的鞋子,一样的故事,南北朝齐国人沈麟士也是入了《南史》的人物。当年他隐居故里,与邻里相处甚和美。有一日,他穿着一双厚底棉鞋,在村里散步,有位邻居目注其脚不放,然后对他说:您这双鞋子好像是我的。沈麟士笑了笑,是您的,您就拿回去吧。沈麟士当下脱了鞋子,打着赤脚回家了。

邻居那鞋子洗了,挂在围墙垛子上晒,也许是猫狗在墙上蹿,将鞋子弄到草丛里了。不日,邻居修整草地,鞋子失而复得。这邻居并非贪便宜的人,自己的鞋子找到了,心里满怀歉意,来还沈麟士的鞋子,沈麟士“笑而受之”。

刘凝之与沈麟士两人的鞋子故事,您怎么看?

刘凝之是不是更高尚些?刘凝之与沈麟士,面对他人误索自己的鞋子,都不生气,都不辩解,都笑嘻嘻地说您拿去。刘凝之更大方,更慷慨。体现有二,一是拿了新鞋子给人;二呢,人家来还他,他坚决不要。

可是,在苏轼看来,沈麟士比刘凝之为人更厚道些、更实诚些。苏轼做过一个评论:“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人生磕磕碰碰,再好的朋友,再亲的亲戚,都可能发生误会。造成误会的责任人向你道歉,来还“鞋子”了,你收还是不收?是真原谅,还是假原谅?是嘴原谅,还是心原谅?是带气的原谅,还是消磁的原谅?判断的标准有一个:是不是恢复原来模样。比如这双鞋子,误认误拿者再来还,收了,这就是恢复了原样。若不收,还是原来状态吗?刘凝之不收,或者是真有气:你还有气不曾消,情谊还会是原样吗?或者你是真高尚,但你要显示你的高尚,是不是衬托了他人的低贱――我贪你那双鞋子?

沈麟士接了邻居那双还来的鞋子,不是见小,不是不高尚,而是他最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主观上不认为、客观上也不造成他人要白要他那双鞋子的印象。

原谅,不是什么太高难的动作,也不是什么太高尚的事情,只是恢复旧来模样与过去状态。原先两人喜欢一起打牌、一起爬山的,误会过后,会不会尽开颜,再约一起玩牌、一起游山玩水?原先两人喜欢一起碎嘴子唠家常的,冲突过了,重修旧好,是不是还如旧日好?可验证的是:还如当年说悄悄话谈闺蜜事否?

人生若只如初见,等于没变故人心。两人间若曾有过事,若如了原样,那就可以认定朋友心没变。

(摘自《每日新报》)

第11篇

一个普通的人,不追名逐利,做着平凡的工作,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的伴随,得不到光荣,也得不到表扬,这样的平凡,其实也孕育着伟大;这样的人,更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因为在他的心灵中蕴藏着一个高尚的思想:他做着对大众有益的工作

我的脑海里一直记录着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有一位图书馆馆长,每天8点总是自己亲自打开图书馆大门,然后向一大批读者请安,巡视一番后,才回办公室。有的人说馆长根本不必亲自来开大门,而他却是认真地答道:“我来开门,是因为这是我一天做的事里唯一对图书馆真正有用的。”由此看来,平凡是最朴素的事实,但它也是最美丽的传说。哪怕是一个打毛衣的女人,她也是美丽的。一个劈柴的男人也是好看的,一只才蜜的蜜蜂也是可爱的……

在生活中,常常在你身边隐藏着平凡的锁事,是它构成了我们生活中最细致最亲切的一环。在我们心存高远的时候,不要忽视眼下的每一个细节,正如树枝上的一个小芽,也许明天就是一片翠绿。

人需要平凡,但更需要实在的平凡,每个人都应当反思一下自己,每一天过来,忙忙碌碌之余,你做了哪些实实在在对别人也益的事儿,如果每个人都拥有平凡的美丽,都不曾忽视平凡的存在,平凡其实也是一中高尚的表现……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材 人文教育 功能

《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既如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性——人文教育因素,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和美好的人文情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品格。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环保类文章的人文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高尚的道德责任感和美好的人文情操。

大自然向世间万物无私地奉献着万物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空间和能源。如果没有大自然,人类就无法呼吸空气;如果没有大自然,人类就无法沐浴阳光;如果没有大自然,人类就无法饮水;如果没有大自然,万物将无法生长,人类也必将灭亡。可见,大自然是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胸怀博大、无私奉献的物质载体,是比人类的智慧更高级的生命载体。

为了让每个青少年都明白上述道理,为了培养学生最起码的环保意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了许多文质彬彬的环保类文章——《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等。教学上述课文时,我们如果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将环境保护意识也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明白:爱护自然,爱护地球,爱护我们身边的动植物等,就是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生存空间,就是爱护我们自身的健康和生命等道理;让学生明白: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将会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甚至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等道理;引导学生深刻地意识到: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等,完全可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实行垃圾分类、注意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关爱他人、感受真情等内容文章中的人文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同情、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助人为乐等高尚的人文品格。

同情、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助人为乐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早在唐代,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曾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喻户晓的雷锋就曾用自己微薄的津贴支援灾区人民;而今,被誉为“全师学雷锋标兵”的郭明义始终以雷锋为榜样,把扶危济困、播撒爱心当成毕生天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被人民群众亲切的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为了将上述美好传统代代相传,为了培养学生从小就具有悲天悯人、兼济天下的高尚品格和美好情操,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下列课文——《穷人》《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等时,充分挖掘上述文本中所蕴含的同情、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助人为乐等高尚道德素养和美好的人文情操之精髓,将传授语文知识与培养学生同情、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助人为乐等高尚道德素养和美好的人文情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倡导、鼓励学生在学校时帮助家庭条件困难的同学排忧解难,出门在外时帮助盲人、老人等过马路,公共汽车上为孕妇、老人、身患残疾等旅客让座等;教育学生当家人、同学或朋友心情不好、需要找人倾诉烦恼时,要学会倾听、学会安慰并尽量抽出时间真情陪伴家人、同学或朋友,给他们以温情和关爱。

三,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中的人文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立志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的高尚的道德责任感和美好的人文情操。

诗是我国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艺术性地表现社会生活和诗人的精神世界。我国素有“诗国”之称,素有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小学语文教材入选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典诗词,表明古典诗词在语文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些入选的古典诗词,在语文教材中犹如一颗颗在苍茫、深邃、广袤的夜空中闪耀着奇光异彩的明星,释放着神秘而又巨大的人文教育能量,为我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和美好的人文情操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本资源,教学时,我们必须加以充分利用。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这一教学活动时,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具体赏析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及这首词表现的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的同时,将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美景结合起来,引导、鼓励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或手中的画笔描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表现的优美、恬静之画面,也可以引导、鼓励学生用文字或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表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夏夜美景画面,并引导同学们呼吸、徜徉、陶醉在自己所描绘的、所展现的神异、宁静、甜美、丰收等自然风光图画中。如此,则既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体验和熏陶,又可以激发学生对幸福、甜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美、恬静等田园风光的无比热爱之情,更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建设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豪情壮志。

这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及《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上册),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研究中心编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1版,2002年6月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