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

时间:2023-05-30 09:57:39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

第1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思维能力 想象力 培养策略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关注孩子未来的发展;注意他们各项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想象力在内的思维能力应该是培养的重点。

一、让孩子们喜欢想象的必要

孩子们天真无邪,认知水平有限,因此,对外界事物有着了解的渴求,我们要让他们通过理解进行思考和想象。如孩子对“鸟儿为什么能够飞翔”,“小狗为什么跑得飞快”等生活现象都会产生疑问,这样的问题有的老师没有办法做到科学合理地解答,不妨把问题留给他们解决。孩子们通过观察就能形成见解,原来鸟儿有翅膀,有翅膀就可以飞翔。那么,如果有翅膀那么能不能飞呢?孩子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思考,往往就会产生一定的想象力,在想象中获得思维的训练和对问题的认知提升。

可见,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激发学生对生活和事物感知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寻找答案的方法,让他们大胆想象中获得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在想象中感受事物,理解事物,获得创造性的想象能力。

二、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方法

1.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让想象有原动力。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理智活动。”生活中处处充满形象的事物,充满求知渴望的孩子们充满好奇心。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关注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谈谈对生活和学习的理解,以充满童真的想象感受生活的美好。我们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氛围,抓住他们感兴趣的人事物让他们想象,这可能会有创造欲望的释放。比如,我们让孩子们进行基础性的科学实践活动,给他们提供磁铁、回形针、纸片、放大镜、橡皮泥、海绵等,让他们自己发现一些科学现象。如“为什么磁铁能吸住回形针?吸不住纸片?把纸片放在磁铁和回形针之间,纸片却掉不下来?放大镜迎着太阳为什么能让纸片有被烧过的样子?橡皮泥为什么可以变形?”等等。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现象的感受中就会有一些思考,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活动,就可能有对事物的个性认识,强化想象能力。

生活里的形象反复出现会让孩子们记忆深刻,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可以让他们观察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他们说说所见所感;可以带孩子们踏春,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看看柳枝发芽,小虫子自由自在。这样,孩子们就能有更多的思考,也能有一些合理的想象。

2.加强学习,注重训练,让想象有提升点。

幼儿教育中很多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的,可多采用看图讲事的形式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甜甜的棒棒糖》学习中,我们带领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在问题的引导中尝试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在语言表达中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激活孩子们的想象力。如问孩子们吃没吃过棒棒糖,在孩子们表述之后,提问:“小熊碰到朋友时为什么藏起了棒棒糖?”这时候,孩子们各种可能的答案都会呈现出来,这里就有一定的想象因子。如有孩子说“小熊怕朋友吃它的棒棒糖”,“小熊不愿意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好吃的”,“小熊比较自私,不是好朋友”。于是,我们继续看图片,让孩子们对着图片说说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如小熊先遇到了谁?(小鱼)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放在哪里了?(背后)小鱼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你在干吗?)小熊是怎么说的?(没干吗!没干吗!)这样带着孩子们感受小动物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有创新的思考,如你是小鱼、小螃蟹会对小熊说什么?小熊最后把甜甜的棒棒糖融化在河水里又得到了朋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如果小熊再有一根棒棒糖,小熊就会怎么做呢?这样,让孩子们在思考和交流中强化了想象能力。

当然,我们还要教学孩子们会观看图片,能结合图片讲故事,更能在感知、理解和讲述图片的内容中有思考个性和发散的思考。

3.培养情感,提高认识,让想象力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是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我们应该融入德育和美育教育。这里,我们要考虑到孩子家庭教育的特点,现在很多孩子在家受到父母及祖辈过多的宠爱,往往只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对同伴缺乏关爱。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通过童话故事让学生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如《说声“对不起”》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言行举止有时候会对别人造成干扰和麻烦,我们要心中有他们,如果自己做错事或是影响甚至伤害别人就要及时向别人道歉。还要强调说“对不起”是希望别人能够原谅自己犯的错,而不能故意犯错,然后说对不起;除了说对不起外,还要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歉意。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曾经对别人做错了什么事情或者影响到别人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们想象一次小事故进行合理表演。这样,孩子们就能提高管束能力。

当然,想象力健康发展的培养方式除了联系生活体验,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外,还有很多渠道提高他们这一能力。如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我们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情感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倾听《美人鱼》故事之后,孩子们对美人鱼的不幸遭遇很同情,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如“美人鱼太可怜了,应该不会死掉”,“美人鱼应该说话”,“美人鱼应该得到王子的真爱并和王子结婚”,等等。这时孩子们听完故事后真挚情感的流露,也有着一些想象。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表达对美人鱼美好的祝福,自己用画笔改变美人鱼的命运。于是,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把美人鱼打扮得美若天仙,甚至有个学生把美人鱼画成怀孕的美人鱼,肚子里有两个小美人鱼。如此,孩子们的天真美好的心理展现出来,想象力也得到增强。

总之,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敢于放心;让孩子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带着美好的情感和想象力生活和学习。这样,他们就不断地发现美、想象美,在美的展示中提高想象力,形成个性思考,培养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绘画教育;想象力;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10

瑞士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明确提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只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孩子对美的体验、感受、欣赏以及进行创作的能力。它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一个"小画匠",让孩子热爱造型艺术,激发孩子对美的体验这才是我们的目标指向。

绘画时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童年时期一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否丰富对他今后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积极、大胆的表现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想法,把客观现实通过想象反映到他的生活中来,让客观现实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的空间和机会,让孩子处于主动活动的过程中,自由的展开想象,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进行创造教育的良好途径。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呢?

一、 从活动主题出发,激发幼儿的主体性

兴趣是幼儿活动的重要条件,是幼儿求知的动力,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的投入其中。

孩子们对他们所处的世界非常的好奇,并拥有认识这个世界的巨大潜能。老师应根据时令和季节的变化,异地制宜,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探索,调动他们对周围物质的求知欲,从而积累丰富具体、直接的知识经验。

有一次午后散步时,活泼好动的敏敏意外发现了一大群蚂蚁,孩子们马上围观起来,有的甚至趴在地上在仔细的看蚂蚁,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蚂蚁在搬家呢""蚂蚁在排队回家""它们走的好慢"等等。于是我组织孩子们一起进行蚂蚁资料的收集,邀请家长们在家丰富孩子对于蚂蚁的认识,再通过交流使大家一起积累对蚂蚁的认识,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很投入。最后我们通过自己对蚂蚁的认识、理解,在一次美术活动"我眼中的小蚂蚁"中告一段落了。此次活动中,小朋友们表现出来的蚂蚁各有各的创意所在,小蚂蚁的故事也都是不一样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让幼儿学会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将这些感受应用于美术活动中。大自然拥有无数种色彩,奇特的造型,怪诞的生物,这些都是可以激发灵感的事物,而我们老师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从创造环境入手,引发幼儿的自主性

绘画时发展学前儿童智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理想的手段之一。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而有创造性的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偏离了常规而感到焦虑不安,幼儿也是如此。因此,美术活动中,教师应以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从不轻易指责孩子,让孩子在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宽松自由的氛围将是孩子大胆表现的心里环境要求。传统的美术教育的形式是孩子围着老师转,老师画一笔,幼儿画一笔,完全局限了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只有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孩子的创造力才会得以发展。当然,自由并不是教师漫无目的的表现,而是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需要设定画画的主题,在同主题下的幼儿自由发挥。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主题是:我家的房子,但是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我惊奇的发现:一个小朋友在很认真的写字,而字的旁边却是只有一个小的圈圈。在交流过程中得知孩子画的是自由水岸小区,而那个圈圈就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圈圈旁边,小朋友还将自己小区的名字写了上去。每个孩子对绘画主题的了解都是不同的,同样是"我家的房子",有的孩子觉得我要将我家的房子的颜色表现出来,有的孩子则侧重于表现我家房子的楼层,有的孩子会将家里有的家具简单画出来......因此为了不抹杀孩子的奇思妙想,孩子的作画环境是老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儿童是永恒的求职者,他们在从周围环境吸收各种信息的同时获得成长,儿童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在面对孩子主动选择时,想要孩子认真的投入作画,那么这个环境必须是孩子所感兴趣的。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符合孩子的发展特点的环境中,孩子会有目的地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来产生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室的三维空间,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孩子们创造的源泉。

三、 适时的提问点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扮演好观察者的角色。我们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了解幼儿在

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及时分析,给予适时适度的帮助。

在一次绘画活动《画小鸡》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哎呀,你画的小鸡的脚怎么这么长""对呀,像鸵鸟一样"一幼儿说。"那怎么办?老师,他们说我的小鸡脚很难看......""想想,小鸡可能住在哪里呀?我们可以把小鸡脚下面部分变成小鸡的窝呀"......经过老师一点拨,小朋友就把小鸡的小脚改短了些,并在下面画上了稻草作窝。老师细心的观察和适时点拨可以重新点亮孩子的创造火花,保证幼儿的创造顺利进行。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言,是觉悟的契机。"当幼儿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时则需要老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孩子继续下去,完成作品。

在绘画活动中,很多孩子常常因为自己一笔未画好而毁掉一张纸。当孩子画错时,教师可以启发孩子结合已有的内容进行创作,对已有的图像大胆想象,通过加一笔或者添一物,将画面丰富起来。陈鹤琴先生说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对于幼儿,我们应该多一些引导,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赏,提高他们作画的信心,从而大胆的作画。

四、 有效的教育评价,树立幼儿学习的信心

评价是一个把握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过程。评价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不能用评价艺术作品的眼光去严格评价幼儿的作品。老师还要注意面向全体,给每个幼儿机会,使孩子的创造火花都得到展现,获得成功感。所以,我们评价的目的不是将幼儿分成等级或追求某种成果,而是看活动过程中有无童趣,有无创造思维的闪光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幼儿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教师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成人的绘画点是从形色的和谐或表情达意出发,儿童的绘画则不然,它们凭自己的印象作画,想画什么就直接将它提到画面上。有的成人看不明白孩子的画,因此就放弃引导或者指责孩子怎么画的乱七八糟,其实良好的作画教育的开端是激发孩子表现的欲望,而不是追求结果。

绘画是用色彩构筑斑斓的世界。孩子眼里的世界应该是绚丽多彩的,不要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待孩子们的世界。也许在孩子眼中"球"不是一个圆的、"天空"不一定是蓝色的。孩子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还不是特别现实,但这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简单所以复杂。因此,作为一名启蒙老师,鼓励,不束缚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池瑾,冉亮《学前儿童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9

第3篇

感知觉是认识的门户和基础,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以后认识世界,掌握知识,以及从事各种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终生的实践意义。家长要经常带孩子观赏大自然的风光,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及开阔他们的眼界,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摸、多闻以促进其各种感知觉功能的发展。

语言能力

3~6岁是儿童熟练把握口头言语的时期,良好的言语训练能加快这一进程。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实物、儿歌、识字卡等,教孩子说话、背诵简单的儿歌及复述简单的故事;注意正确的发音,培养孩子的辨音能力,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并让孩子懂得词义;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物向孩子提问,如外出时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等,并要求孩子回答。

观察力

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为孩子观察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家长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并引导他们观察自然景色及其变化,能大大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游戏、泥塑、图片、幻灯及各种实物等,练习儿童观察能力;引导孩子观察日用品的用途(基本及多种用途)等,同时要培养儿童观察的随意性、组织性及顺序性。

记忆力

学龄前儿童的记忆是形象记忆,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比较注意也容易记忆。年龄愈小,图片、实物、图画等在保持和再现时所起的作用愈大,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图像、实物等让孩子讲出所见的事物;通过讲故事后让他们复述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及记忆的持久性和正确性。

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从小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学前期儿童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时要注意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如讲“动物”这个概念时,要联系孩子在动物园所见到的各种动物,说出这些动物各自的特征及它们的共同点,使孩子真正懂得什么是动物。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孩子安排一些富于想象力的思维能力的活动,如做游戏、玩魔方等,使其在活动中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其想象力及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孩子多提问,让孩子预想事情的结果等。

创造力

第4篇

关键词:创造力;幼儿;问题

幼儿园的孩子们像白纸一样纯洁,往往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相结合来教导学生会有很好的效果。孩子们的成长很重要,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之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随之改革完善,幼儿的教育也受到各个层面的关注。为了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学校也是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教师应该用什么样的一种教育方式,才可以让幼儿达到高效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有创造的能力就能达到一切想要的结果。让儿童挖掘出自己的潜力,从而更好地效劳祖国。

一、不要牵引孩子,让孩子们能够自主

由于现在孩子们都比较少,家长们过分地溺爱孩子,一切事情自己代劳,不愿让孩子们动手,促使孩子们胆小怯事,造成依赖的心理,甚至连自理的能力都没有。这一现象就应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家长应该从小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先从小的事情做起,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洗脸等,让孩子们能够独立完成。过分溺爱,不让孩子们动手,抓到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情况,极大地阻碍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著名的学者曾说过,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一定要学会做到“六解放”,首先就要学会解放孩子们的双手,老师在课堂中尽可能地进行一些动手的活动,比如手工课、劳动课等充分解放学生的天性,让孩子们通过动手体验其中的奥妙,在玩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其中的原理和操作技巧,更好地去培养创造的能力,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来解放天性。

二、给孩子们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

家长和教师往往认为幼儿还小,他们没有很好的思考能力,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强加给孩子们,让孩子处于被动的状态,一切听从教师和家长的指挥,不能自主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被迫的情况下去学习,使孩子们提不起兴趣。家长和教师给孩子们一种威严感,不能使孩子们天性解放,更加拘束,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不要给孩子增加迫使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自主地去学习;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和孩子们进行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不能强行他们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在这种氛围中主动地去学习,开发自己的大脑,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能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切以孩子们为主,把孩子们放到主体的位置上,给他们增加信心,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一切自作主张,遇到事一定要和孩子们沟通交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遇到分歧时,也不能强行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们,而是要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让孩子们能够理解,从而更好地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让学生能够分类归总从而开发创造能力

要让幼儿从小就培养归结总类的意识,这不仅可以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可以让幼儿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这也是培养孩子们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让孩子们对两种事物进行比对,让孩子们看一下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孩子们能够开发智力由某类事物可以联想到另一类事物。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给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更有效地提供便利。在学校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做一些手工,画画,也可以组织孩子们做游戏,让孩子们能够在玩乐的过程中去学习知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应用能力。比如,可以让孩子们画出生活中所见的所有的正方形,让孩子们可以相互对比一下,看一下两个人画的有什么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的。让孩子们锻炼自己的归属能力和类比能力。

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培养孩子的重组能力,让孩子能够将玩的一些东西复原或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组合成另一种状况,比如,在课堂中老师可以进行手工、画画、积木等课堂,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在玩积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老师特定的一个形状进行搭建,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凭想象去搭建,这样不仅开发了孩子们的智力,而且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比如,在手工课上,也可以让学生把不同的剪纸形状拼接成另一种形状。让孩子们组建自己满意的作品,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能力。

总之,幼儿教育的开发孩子们的思维及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保持一颗爱的胸怀,就可以使孩子像花朵一样绽放。

参考文献:

第5篇

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所获得的智慧、知识和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30%。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十分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画形象荒诞、奇特、抽象、不合常理, 但这正是幼儿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幼儿绘画通过创作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变通能力,培养孩子的审美修养,这些都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具有独特的优势。很多家长和教师却认为幼儿绘画教育的重点在于,教会幼儿画线、涂色、比例、透视关系等绘画技能,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其实幼儿绘画技能知识,通过专业训练很容易学会,但若在儿童阶段学的过多,将会使幼儿绘画思维枯燥、死板。而孩子在美术活动中培养的创造思维却会受益一生。

达.芬奇热烈歌颂眼睛和视觉,因为它是人的心灵和外界沟通的要道。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审美修养是教出来的,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如:参观各种美术类的展览、阅览绘本等,从小让孩子欣赏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大师作品、原始艺术、民间艺术及优秀的儿童画,孩子美的东西看多了,进而走向理解用手、用脑去欣赏、去仿照、去理解,从而也秀发了孩子们用眼,在感受美、发现美、追求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心理素质也有了提高。

每个幼儿都有着潜在的色彩感觉,他们不会像画家那样去思考,去推敲色彩的关系,而乐意在自己的色彩世界里自由涂抹,所以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孩子们自由,只有自由才能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副幼儿画的标准,势必会给人才培养带来失误,也会伤了孩子们善于创造的心。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只有孩子做到了敢想敢画,并发挥了想象力,才能画出真正的幼儿画。各种美术活动则是孩子表达思想,宣泄情感的工具,通过幼儿绘画培养孩子学美术的创造思维,提高审美修养,这就是幼儿绘画的重要目的。然而有些家长和老师从一开始就就对幼儿绘画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在教的过程中折断了孩子创造与想象的翅膀。幼儿的绘画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游戏过程,所以教师应善于寓教于乐,善于利用幼儿游戏绘画的特点,引导幼儿表达出对外界的真实感受,让内心世界真诚流露。他们具有天然的想象力,这是成人没有而幼儿独有的能力,因而极为珍贵,不仅需要我们特意保护,深入开发。

在绘画过程应该中教给孩子一种游戏作画方法,让孩子在作画中体会快乐,让这种快乐教学法给孩子们的想象力插上飞翔的翅膀,这才能真正的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所接纳。

(推荐人:巩文华)

第6篇

【摘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挖掘他们的创新意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挑战型课题。民间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深受幼儿所喜欢。它那独特的“三点一线”网络式教学使幼儿在语言、动作、思维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为我们的创新教育活动开拓了新思路,使我们在思想上、行动上、方法上有了巨大的转变。那么我们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中是如何改变俗套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呢?

【关键词】引导 培养 幼儿 想象力

一、改变思想,立足创新

新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呼唤创新型教师。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改变以前一些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特别是自身观念的改变,评价标准的改变。如:在上课时我们原来总是不住的要求孩子“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不说话”,不说话又怎能表现孩子的想法呢?我们总是牵着孩子的鼻子走,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方式。教学法也是老一套的讲、问、答。我们在山师学习时,印小青教授曾说:“50个孩子有50个不同的答案,教师的课才称得上是好课”。多少年来,我们却一直把孩子困在一个框框里以我们的处世方法与思维模式强制性的教育孩子。将他们自己的想法洗劫一空。久而久之,他们成为一个又一个“你”的翻版。我们应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首先,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他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可见,想象是创作之母,几乎没有一项科学发明不是从想象乃至幻想开始的。所以在上课时,我们不仅仅教会孩子一首歌曲、一个童谣、一幅水墨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发挥想象,通过他们的语言、动作和想象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我们在上民间美术课《好看的葫芦娃》时,我们只教给孩子几种简单的方法,然后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自己剪出和别人不同的图案。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竟然剪出了那么多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漂亮图案。可见,只要有了老师和家长正确的引导,就能够更好的发挥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次,注意培养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和意识。如我们在上民间艺术课时,就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土质的异同及其所要塑造的物体的形象,通过孩子自己动手采泥――塑像――上色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再次,注意培养幼儿的个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针对孩子的特点,教师要因材施教,努力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如上民间音乐课《小兔与大灰狼》时,我们将那些特别调皮的孩子与文静的孩子分到一个组,均衡分配角色来鼓励他们集体表演,不去过分压制他们,放手让他们发挥想象自由表演,效果很好。所以千万不要“看扁了”那些调皮的孩子,他们往往蕴藏着独到的探索创新精神。最后,鼓励幼儿多做游戏。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儿童会把自己想象成某一角色表演各种情景,这都需要发挥幼儿的想象。

二、善于引导,注重培养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引导、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首先,切忌把孩子可贵的求知欲扼杀在萌芽状态。孩子刚接触社会,什么对他们来讲都是新鲜有趣具有吸引力的。他们什么都要问问,什么都要摸摸,什么都想跟着学。对于孩子天真的提问,一定要认真解答而不能没有耐心或不懂装懂。现在,有些家长最讨厌孩子操弄东西。一怕碍事,二怕弄坏东西,最重要的是怕伤着孩子。这样,孩子那珍贵的探索创新意识便在斥责声中荡然无存了。其次,要善于引导幼儿的好奇心变成稳定的兴趣。幼儿的好奇心具有盲目性、不稳定性,很容易随着孩子的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或消失。如我们在室外上民间音乐游戏《丢手绢》时,开始孩子们对游戏感兴趣,做游戏也很认真,可过了一会儿他们的兴趣就被飞动的小蝴蝶和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吸引走了。因此成人要把幼儿的好奇心引向该注意的地方。再次,要为幼儿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求行为的情景,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幼儿绝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里度过,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观察的环境。如在教室里布置民间艺术长廊像“自然角”、“泥塑角”“剪纸风采”、“民族区域”等,让幼儿感受一种原始古朴之美,产生探求的欲望,培养其创造能力。

三、各科渗透,创造想象

对幼儿来说创造并不神秘,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各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民间艺术的教育功能,以最大的限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如在民间文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还可以通过续编故事、仿编童谣等活动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民间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在欣赏乐曲后再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绘画活动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民间美术活动中我们可以激励幼儿大胆创新,将美术与文学或其他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编成故事、童谣等形式讲给大家听。这样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每个人活着都要有自己的价值,而有价值的东西就要表达于公众面前。幼儿同样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由于他们所能运用自我表达的手段不像成人那样拥有很多种方式,艺术就成为了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

《纲要》中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是从其他幼儿园转过来的,原因是那所幼儿园的压力大,而那孩子又很内向,不愿去接近人,所以就想换个环境。自从他来园后,我就处处去留意他,觉得真是个“怪”孩子:睡觉不愿意睡、衣服湿了不给换、上课提问他的时候,明明他会的却不爱回答。可渐渐地,我就发现他绘画很好,自己经常在一边画画,这样我就借机去表扬他,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他慢慢地开始改变了,开始乐于去参加一些活动,并在绘画比赛中获得过金奖。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也许他不懂得去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就选择了画画。而他的这种自我表达,没有受到外人强加的干预和控制,完全是由自己做主的,这也就是艺术提供的自主性。不用太多的言语,就能将他想要表露于众,表现于外的内在信息传达给别人。可见艺术体现在幼儿中的重要性。

总之,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好奇心与自信心。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注意从自身做起,改变传统育子观念与教学模式,放手让孩子去做喜欢做的事,积极鼓励支持他们的各种探索活动。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要充分挖掘民间艺术的教育功能,善于引导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真正能激发幼儿创新意识,使我们的创新型人才源源不断的涌出来,使民间艺术之花更加绚丽多姿。

第7篇

关键词:幼儿;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40-01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缺乏创新,人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创新,则能使人发挥自身潜能的80%~90%;因此育人成才应从小做起,为幼儿创设创新机会,提高创新能力。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假如对孩子只是一味禁止的话,就等于给他加上了镣铐,会使他变得畏缩、消极、无进取心。”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单一的要求与禁锢,而是在言教、身教、境教上下功夫,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孩子的创新提供精神导航,循序善诱地引导他们去探索、创新。

一、优化培育环境,营造培养氛围

良好的环境对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作用不容忽视,重视环境教育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不能选择回避的场所,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深厚的影响和渗透作用。

(一)创设富有创意、激发幻想的教室环境

在教室中设置“流动”画、抽象画、问题树、无结局的画。让孩子自由想象,涂鸦,画未来世界、画恐龙、画外星人……这样的环境中隐含了鼓励幼儿幻想、创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创造性。创设以“活动区域”为主的环境,发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激发探索世界和科学的兴趣,从而产生大量的观念设想,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二)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心理氛围

幼儿创造性思维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极易被外界所影响,幼儿园、家庭、社区都要营造一种鼓励幼儿发展创造性的心理氛围。老师积极参加各种业余进修,上网搜索资料,了解中外教师在各类活动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培养的方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创造空间,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突出孩子的特长。保持积极、鼓励、赞许的态度,充分尊重、宽容、期待,使他们敢想、敢为,能极大地发挥潜能;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想象,主动选择,从而表现出独创性、独特性。

二、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引导

首先,从孩子好奇的特点出发,给予他们新鲜的材料以思考。有了新鲜的课例、新鲜的提问、新鲜的操作材料,许多孩子往往能提出许多让你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说主题“好奇的蜗牛”,许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便提出并解决了许多知识点,印象深刻。

其次,从孩子好动的特点出发,给予他们活动的空间去想象创作。孩子天生贪玩,提供足够的甚至有余的材料,让幼儿不受限制,自由地去操作。比如用盒子来做船,告诉孩子美工区里所有的材料都可以装饰盒子船。孩子们一听,便做出各种各样的船,还告诉我这是什么船;在粘粘贴贴的手工活动中,孩子们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再次,根据孩子好胜的特点,设计竞赛的游戏规则,激发幼儿积极的创造。只要老师一两句激励的话语,许多孩子就能争先恐后地去动脑筋动手做。比如,游戏时让孩子们模仿交通工具的声音,我说了一句:“看哪位小朋友学得最像,看谁是交通工具大王。”孩子们个个鼓红小脸蛋,学声音;有位小朋友学了各种汽车的声音,还说了是轿车面包车卡车的声音。培养孩子创新精神是一个大目标,设计新鲜活动有竞赛性的问题来启发幼儿,吸引幼儿,在玩中培养创新的意识。

三、利用好语言教育的平台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孩子们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1、利用儿童文学,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文学作品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机会,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包含了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造、从接受到运用的过程。从儿童文学中仿编、续编、改编,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学习诗歌《小熊过桥》后,可引导孩子们进行语言形式的转换,将诗歌改编成故事,孩子们经过创造性的想象和构思,编出了各种不同情节的故事:有的讲小熊智斗大灰狼,有的讲小熊过桥买东西,还有的小朋友把小熊过桥的整个过程仔细地描绘出来。一首短短的诗歌,经过孩子们的加工,变成了一个情节丰富的故事,充分发展了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讲述、谈话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正式的语言运用的场合,能培养幼儿清楚、连贯地在集体场合表述自己见解的能力。如在讲述活动《吃吃、编编、讲讲》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山楂饼,然后向幼儿提出问题:“这些山楂像什么?”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有的说像皮球,有的说像橘子……接着,我让幼儿咬了一口山楂,看看剩下的部分又像什么?最后,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在整个活动中,给予幼儿操作、交流、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在轻松的活动中,创造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总之,创新是民族之魂,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深知创新意识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培养。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结合幼儿思维特点,创设环境、运用恰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使之更好的发展。时代需要孩子们的创新意识,从孩子的心理特征角度来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让其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在各种场合自发地且旁若无人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造活动之中;让偶发的火花成“燎原之势”,对幼儿今后创造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应重视因势利导,启发想象,引导创造。从素质教育的体制中开拓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使幼儿的手脑能力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发现和培养幼儿创造性才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去从事各项活动,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第8篇

【关键词】幼儿 美术活动 培养 想象力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拥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在他们的所有活动之中。美术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充分的感知、表现、想象、创造,会使幼儿充分地发展。幼儿教师,不仅要关心幼儿得到什么样的学习结果,更要关心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想象力。那么幼儿教在美术活动中怎样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

一、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带领幼儿迈开想象的第一步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求知成材的起点。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和左手工都有一定的兴趣,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调动、培养和运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1、取材于幼儿生活经验。 人的想象力,包括艺术想象力,是从生活中来。现实生活为想象提供了基础。而幼儿感兴趣的也是周围熟悉的事物。幼儿园的一草一木,老师和小朋友,我的爸爸和妈妈,以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爱吃的水果、喜欢的游戏,《过年了》、《运动会》等都是幼儿经历过的感兴趣的话题。当然幼儿积累一定的绘画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2、运用于幼儿的所好。活动前,经常有幼儿这样问:“老师,今天画什么呀?”说明幼儿对绘画的内容十分感兴趣,急切想知道。这时教师不妨试问:“你想画什么呀?”幼儿将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讲述。有的说画大狮子,有的想画童话世界……。幼儿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幼儿的这种情感体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经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想象空间。教师可根据幼儿提供的题材作一些范画,满足他们想象愿望,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的灵感。

3、借助于语言的功能。语言能激起人遐想,调动人的思绪积极向上地遨游在想象情境中。它是培养想象力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平时多给幼儿讲述童话故事,让幼儿创编故事情节,围绕一个素材编一段完整的情节。

二、尊重幼儿的表现和表达,鼓励、发现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幼儿的兴趣,并在艺术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现和表达的需要,他们不仅使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情,绘画也是孩子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途径。喜欢标新立异几乎是每个幼儿的行为特征,而他们想象与创造的火花往往就在这个时候迸发出来,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地去发现、理解、尊重并给与支持,幼儿才不会担心因出错而受到批评与指责,才会有别出心裁的表现和创造。环境是幼儿发展的前提,特别是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平等的精神环境是幼儿获得各方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宽松使幼儿有自由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而平等能使幼儿充满自信,敢于大胆的想象与创造。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微微在已经画好的太阳上不停地画乱线,把整张纸都涂黑了,其他的小朋友纷纷向我告状,我没有制止和责备他的行为,而是先询问他为什么把画好的太阳上面涂上别的颜色。原来他画的是晚上,用黑色把太阳挡住,天一黑,就到晚上了,妈妈很快就来接他了。听完后我肯定了他的想法,并请他把这个故事讲给别的小朋友听……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幼儿发展,在活动中一定要肯定并且鼓励幼儿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想法和表现。虽然孩子的表达方法可能会令人难以理解甚至破坏画面的效果,但这却是孩子真实的愿望和情感的表露。教师可以从画中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保护他们特有的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内心的需求和感受、宣泄自己的情感,及时发现孩子的想象和创造,使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教师的尊重、理解与肯定,不仅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其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也可以激发其他幼儿想象与创造的潜能。

三、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

例如:大班画《美丽的树林》时,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要培养幼儿的兴趣入手,采取各种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参考文献】

第9篇

相对其它专业来说,绘画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幼儿的小手里拿着七彩画笔,在纸上随心所欲地涂出自己喜欢的画面,让脑海里幻想的一切,通过自己的小手变成看得见摸得到的现实,孩子会感到多么地美妙和开心!但是,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在心理活动方面尚且不够稳定,并且对绘画的兴致又比较短暂和随意,需要老师们的引导和培养,那么,如何去提高幼儿园大班孩子的绘画能力呢?

一、幼儿绘画能力培养的目的

在幼儿咿呀学语时,能用简单的字词去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引导孩子们进行绘画了。孩子们在刚刚接触绘画时,并不是希望他们能够画出多么优秀的作品,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才是基本出发点。最大的目的是通过培养,使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得到提升,从而能挖掘出对美学的感受和表现力。大班幼儿学习绘画,是要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得以发挥,能够通过色彩斑斓的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幼儿绘画能力培养的原则

(1)遵循由静到动、由近到远、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

(2)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加以描述,加深印象,整理和忽略所要表达的部分,分清主次,为下一步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如在画自画像时,通过照镜子让幼儿说出自己的体貌特征:脸是长圆型的,眼睛是双眼皮,有一对对称的眉毛,笑脸上还有两个酒窝。

(3)进行语言描述时教师要提示幼儿对这些物象的特征描述清楚,鼓励幼儿做到“观察好,就能画的好”,让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大胆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逐步培养幼儿自信心和自我表现的欲望。

三、培养幼儿园大班幼儿绘画能力的措施

1.引导幼儿关心周围事物,促进孩子们的艺术迁移

让孩子们拥有丰富的感知经验方为开展艺术创造的首要条件,见多识广方可让创造力在综合表象得施展,方能进行想象。老师们要带幼儿多去看多去听,多多感受,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学生们方可在创作时构思出别人想象不到的,画别人所未画,做别人之未做的。

在我们平常的家庭生活中应多多带孩子贴近大自然,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平凡无比的东西,在孩子们的眼中可能是很亲近的朋友。

2.提供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引起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大班孩子对不熟悉的事物具备着强烈的好奇心,变化多样的绘画工具和色彩艳丽的材料能够促进操作兴趣,使孩子们自发的开展。在绘画时,使用的绘画器材也非常多样化,比如有水彩笔、有七彩粉笔、油画棒、蜡笔、沙画,甚至有最近兴起的抠图彩画等等,可供老师们选择使用,提供给孩子们。但并不是代表要把以上各种各样的用具都摆放在一起一同使用,因为这样容易让孩子们不知从何下手,挑花了眼。老师们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变化和性格,来选择所需的绘画用具,加大孩子们进行绘画活动的兴趣和能力。比方说,“我们的彩虹”活动,可以帮孩子们练习调颜色。我给孩子们准备好了水粉材料,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把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当他们发现通过自己小手的调配,原本单一的水粉,瞬间变成了新奇的颜色,顿时兴奋地欢呼起来!通过这个小活动,孩子们立刻有了兴趣,主动动手去调配其它颜色,并且记住了各种颜色的名称。

四、结论

对于幼儿创新绘画技能的培养,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培养:一方面学生家长与幼儿园要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幼儿园的绘画教育,在家里给孩子营造自由的绘画氛围,如对幼儿在幼儿园的绘画作品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经常审慎地加以夸奖和赞赏。而且在幼儿绘画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务必为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收藏。不要过多干涉幼儿自发创作的种种冲动,尤其是幼儿对自己所画图画内容的想象。另一方面,幼儿时期是人格发育的重要阶段,教师不但要谨慎地呵护幼儿的绘画激情,还要利用培养绘画能力的过程找准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和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鼓励幼儿作画要自始至终,不虎头蛇尾,告诫幼儿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专心致志,不半途而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信、坚韧、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雪.幼儿拉丁舞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6(10)

第10篇

【摘要】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呢?首先、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其次、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再次、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关键词】想象力 ;想象意识;想象源泉;想象力;艺术修养 ;思维能力

现在美术教学中的本本主义、机会主义、机械主义、改良主义,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那么,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呢?

首先、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中班《太阳》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

其次、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大班画《一片森林》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第11篇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幼儿求知欲;创新教育;美术兴趣;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84-1一、精心选编教学内容

1.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幼儿求知欲,触动幼儿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

2.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幼儿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美术学习要看是否有利于幼儿良好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因此,活动的内容要给幼儿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避免每个幼儿画出一样的画,呈现同样的风格;要引导幼儿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幼儿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操作,以培养幼儿创造思维的能力。

二、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指出:治学以兴趣为主,幼儿学画跟学其他知识一样,与兴趣有密切关系。只有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幼儿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做,成为学习的主人。反之,则会有抵触情绪。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引导,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如游戏,游戏是孩子喜爱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幼儿能更自由、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在游戏中,幼儿学习美术技能技巧,寓教于乐,幼儿易接受,也能提高幼儿学画的兴趣,并且为孩子提供不同的美术工具,让孩子大胆地尝试新鲜的事物,这是美术教学的前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幼儿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地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三、美术活动中的情景创设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它要用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敞开心灵的大门,不能有强制性。要想让幼儿画出丰富多彩、充满童趣的画,必须丰富幼儿的知识,那么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陶行知老先生指出: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为宗师。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应带孩子去大自然中感受,做到情意合一。感知是认识的起点,观察是创造的源泉。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是美术活动更离不开幼儿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美术内容来源于自然,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自然界的景观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幻、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四、想象是创造的双翼

1.诱发幼儿想象。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2.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由亲身体验中来的,特别是绘画活动更离不开幼儿的直接体验,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自然,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所以要注重创设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动手动脑,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纲要》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总之,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尽量少干预,强调创造的过程,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不能太在意幼儿的创造结果,教师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各种情况,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技能技巧,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让美术钥匙打开幼儿创造之门吧!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语言教学 六大解放 创造性教育

当前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多是“你教我学”,控制幼儿思维的倾向比较明显,传递固有知识和维持秩序多于情感交流,运用教学语言策略水平较低,有效性欠缺。因此造成孩子只能流利背诵故事、儿歌,缺乏对幼儿良好语言习惯的形成、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教学活动是一种师幼互动的双向交往过程,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使语言教学活动打破常规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观点,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敢想、敢说、敢创造。

一、解放头脑,激活思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过程。只有解放孩子的头脑,才能让孩子的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更是充满好奇、充满问题的。记得在主题活动《小问号》中,我们组织了“问题一箩筐”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可以尽情提问,“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是怎样发射的?为什么人不能飞起来?为什么小蝌蚪在春天出来?……我和孩子一起认真寻找答案,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鼓励他们勤思考、爱动脑,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渐渐有了“飞行”的新发现和进一步探究“动物百科”的愿望,有了“由对宇宙飞船的好奇、探索延伸到对太空中其他飞行器的研究”的新一轮主题活动的生成,还有了“动物繁衍”的秘密。

二、解放双手,大胆创作,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长期以来,教师有组织地进行集体活动是语言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幼儿整齐地坐着,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学习。这样做压制了幼儿的个性,无法使幼儿的语言活动成为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活动,更加无法让幼儿有创造性思维的显现。

在故事教学中改编和续编故事。如《小猫钓鱼》、《小熊图书馆》、《小蝌蚪找妈妈》等,我尝试利用连环画教学,让孩子用连环画的形式将故事的结局表达出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讲述故事的精彩结局,这既包含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大胆想象和合理推测,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帮助幼儿用表演的方式进行文学创造活动,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身体,让孩子通过夸张的动作、有趣的语言进行即兴表演。

三、解放眼睛,学会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有让孩子们用心观察,才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看图讲述活动《大象救小兔》,就是以图片作为凭借物给予幼儿形象的视觉刺激,激发幼儿讲述的欲望。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了老虎凶狠的形象、大象借助身体特点,如何为小兔架起一座大象桥救了三只可爱的小兔等。在活动中发展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水平;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思考和想象能力;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行与情感。

四、解放嘴巴,勇于表达,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关键时期。只有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有话就说,给孩子说的机会,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其受益终生。

1.通过复述教学内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复述是促进幼儿把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的有效手段。复述训练一方面可以丰富幼儿语言,促进幼儿语言的规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语言课教学中,我会选择一些故事让孩子承担不同角色,再加以丰富的想象进行表演,如《小猫钓鱼》、《桃树下的小白兔》等,在故事表演中幼儿通过模仿人物语言、表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陶冶了情操。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我们的朵儿点心店,服务员热情地招待客人:“请问你要吃点什么?”“请问你满意我们的点心吗?”“您可以留下宝贵的意见。”将这样的游戏融入语言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让孩子在感兴趣的游戏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五、解放空间,不拘形式,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陶先生对于传统的旧学校和旧教材提出过尖锐的批评:“现在鸟笼式的学校,培养小孩子用的是干腌菜的教科书。”他呼吁:“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

当前的语言教育已由集中教学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它强调开拓开放的学习空间,建立互动的师幼关系,强调向区角、生活活动开放。在日常活动中尽量采取小组活动,利用三三两两活动、一对一活动、区角活动、生活活动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充满关怀、支持和鼓励的氛围中讨论、协商共同关注的话题,自由地交流,运用学习的语言。

六、解放时间,留有空间,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陶先生认为:“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