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优美文章

优美文章

时间:2023-05-30 09:57: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优美文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优美文章

第1篇

这是一个很疼,很美,又可歌可泣的故事。

两只鸽子结伴在空中飞翔,它们将飞到海的另一边,和其它飞行朋友会合,准备做一次遥远的旅行。儿时被压抑在心底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两只鸽子的心里不免有些激动。它们互相朝对方看了一眼,不禁莞尔一笑,朝海的另一边继续飞翔。当它们到达时,参加活动的飞行动物也全部到齐了。

活动的领导大雁清了清嗓子,用激动的,微微有些颤抖的声音宣布道:“各位安静,明天,我们就要出发了!”

“啊?那今天呢?”小燕子脱口而出。队伍里也沸腾起来,众动物开始议论纷纷。

“不如--”大雁想了想,“不如我们今天就举办一个狂欢派对,来庆祝一下吧!”

“好!”大家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欢呼声和尖叫组成了一首交响乐,连绵不绝。

一阵轻柔而又悠扬的音乐悄然响起,大家难得有闲情逸致在空中载歌载舞,脸上都荡漾着愉悦的笑容。大雁在一旁看着,欣慰地笑了。

温馨的气息充满了整片森林。

然而这时,一个黑色的影子正躲在树后面,悄悄靠近;危险,也正一步步蔓延,但它们却浑然不觉。

这就是贪心的人类。

他躲在离它们最近的一棵树后面,眼睛在每只小动物身上扫来扫去。忽然,他的目光停在了那两只鸽子上,又咧开嘴贪婪地一笑,眼睛里充满了邪恶和狠毒。野心不停地迫使他,慢慢举起枪,对准鸽子,“砰!”,

巨大的响声猛然响起,动物们都被吓了一跳。其中一只鸽子从空中直往下掉,鲜血染红了它那洁白无瑕的羽毛。它倒在了地面上,它倒在了血泊中。

殷红的鲜血是多么刺眼,多么夺目,又多么触目惊心,也遮不住人类那颗污秽的心。它仿佛看到了黑衣死神正站在它面前狰狞地笑着,它没有挣扎,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躺在冰冷的地面上,静静地微笑着,独自流下一滴眼泪--这是它第一次流泪,也是最后一次了。

微笑,定格。

第2篇

1、有效指导阅读,开启宝库钥匙

引领阅读方法,建立默读、诵读、散读、齐读相结合的机制,能有效的领悟经典著作深厚内涵。诵读朗读,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趣味,语言技巧的运用和语音的多种变化,绘声绘色的表达出来,使字里行间潜在的含义溢于言表,把书面文字难以表达或者根本无法表达的隐情妙趣抒发出来,深切体会作者的神思匠心及文章的要义。如“词语组块背诵法”、熟记诗“头”背诵法、联想画面背诵法、抓诗眼背诵法等更使诵读如虎添翼。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增加积淀,充实积累储备库,充分的感悟美文在语言、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开头、过渡、结尾等值得借鉴的地方,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做最佳铺垫。

2、经典美文驰骋古今,拓展想象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学生写作的翅膀,经典美文为我们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经典美文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对文本的感悟、体验,有效的表达,实现正迁移。如学习《清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补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感情景,在“补白”中初悟景中寓情的写作手法。这样久而久之就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3、源头活水,挖掘写作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句子即为学生挖掘的最佳素材。写出《赤兔之死》的蒋昕捷,凭借《赤兔之死》技压群芳,赢得一片喝彩,得益于经典美文。首先他对《三国演义》理解精辟,让他的《赤兔之死》线索清晰,主题突出;其次,对经典引用得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这些经典名句,让他的文章大放异彩。蒋昕捷的一举成名,充分印证了经典美文在写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模仿借鉴,拓展写作领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过写作经历的人常有这种深刻的体悟,生花的妙笔往往与阅读经历密切相关。从写作训练的角度考虑,借助美文仿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很重要的环节,经典美文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或敬畏自然,或尊重生命,或歌颂友谊,或赞美爱情......学生自主选定范文之后进行仿写,不必拘泥于范文的主旨和结构,通过尝试修辞等写作技巧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学会用优美的语言阐述自己对社会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学会用感性的语言表达理性的思维,不必要求学生仿写的文字贴近范文,有了一点进步就应当被看作是收获。通过阅读经典美文,所积累的大量词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我们的写作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鉴作用,拓展了写作的领域和方法。

5、开展创造性写作,提升写作品质

读书的最高境界,不在“读”,而在“写”。“劳于读书,逸于写作”,是不可取的,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读过几百本书,品过些许人的文字,就好比是下过一场透雨的小溪,溪水上涨,语言便要喷涌。那就写吧,这时候的孩子,是拈花微笑,信手写来,足以能创造出自己心仪的作品。一个人能够铺开来读,拈起来看,最终必定能够用笔播种,用文字镌刻心灵。蒋昕捷,在《赤兔之死》中创新改编名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士为红颜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生存”,通篇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让《赤兔之死》立意高远,文采飞扬,锦上添花。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通过阅读和积累,会自然内化成写作水平。读破百部书,手写千万言,读而后作,一路阅读一路思索,一路尝试一路创作,享受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奥妙,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写作品质和能力。

第3篇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选择阅读材料”。鉴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我做了学生阅读情况调查问卷,(有材料做依据)这个问卷共分为9个模块,分别是读书兴趣调查、读什么样的书调查、读书习惯调查、读书方法,策略,态度调查、读书量调查、课外阅读阅读时间调查、课外阅读环境调查、阅读收获,效果调查。根据调查我做了相应的总结,经过这半学期的实践,感觉收获了许多,现将这学期的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1、积累本的使用。

这学期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积累本,把平时读书中遇到的好词好句积累在本子上(好词包括近义词、反义词、语言积累等)我告诉我的学生没有事闲暇时多读读,不是让你背,读的遍数多了,当想用时,自然就会用了(积累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积累在积累本上,一部分内容也可以选择填表的形式(有材料做依据)内容可分为背诵篇:优美句段、优美文章均可,但必须背会;摘抄篇:摘抄优美句段、优美文章、可以多读几遍,为写作做准备材料;创作篇:把所学、所思、所想、所悟写成文章,供大家赏析;故事篇:讲故事,意在会讲,讲的有声有色,有韵味,在课前3分钟做,目的也是为了丰富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小报的制作。

读书,一要提高读书的量,二要提高读书的质,怎样提高读书的质呢?孩子们都喜欢做小报,如何将孩子们乐意做的事,不但做好,而且有所收获呢?我将小报分成几个板块,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板块去做,也可以选择自己有能力的板块去完成。

(1)文学常识

内容分为: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文章主人公简介等。

(2)优美句段

内容自由选择,但必须是你背诵下的优美句段才可以去做小报,目的就是为了让他积累。

(3)词语链接

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接龙、读书成语、ABB/ABAC/AABB/AAC/ABCC等词语的积累。

(4)读书对联积累。

(5)读书名言积累。

(6)读书故事积累。

以上活动通过“我爱阅读手抄报”评比来检测学生的积累情况。

3、抓住契机利用好教材

(1)、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我制定了‘我最喜爱的诗歌’的推荐表(有材料做依据)

目的是让学生多积累诗歌,并把自己积累的诗歌推荐给同学,这样互相背诵积累量明显提升。

(2)、诗配画

诗歌的文字,可以化为我们脑海中美丽纷繁的景象,这就是诗歌的意境,请你选一首诗或词,反复诵读,并画一画。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孩子们乐意做而且积累了。

(3)诗海拾贝

分两部分写,一种是学过的诗积累,一种是自创的现代诗,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积累诗歌的乐趣,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4、利用好作文课

这学期我总是给学生很有计划性的按作文要求上好每一节作文指导课,目的就是让孩子们积累到的知识很好的利用在自己的实际习作中来。

第4篇

关键词: 诵读训练 诵读内容 备战中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已步入运用多媒体、多手段教学之路,诵读作为语文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初三复习备考阶段,诵读也必不可少。

诵读是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会增强语感,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情感,从而自己也会写诗。散文同样如此,古人提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曾说:“诵读对说话和作文有帮助,因为练习朗诵得咀嚼文字意义,揣摩说话神气。”叶圣陶认为诵读与研究课文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增强语感,有助于体验情感,领悟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艺术特色,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尤为重要。

诵读训练是《语文课程标准》从小学到高中的基本要求。然而,一到初三复习备考阶段,或许是因为繁重的作业,同学们只对各种习题情有独钟,整天沉浸在题海中,根本忽略诵读这一传统做法,不想读,怕耽误做题时间;不愿读,认为读与不读无所谓,不知道该读些什么。这种状况是有害的,最终不利于中考。中考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语文素质培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想在语文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诵读是万万不能忽略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从应试角度来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那么,初三学生复习备考中该读些什么呢?

一、要诵读初中必背古诗文

人教版语文每册课外古诗词10首,共计60首,连同课内古诗词一百首,以及初中三年44篇文言文,其中有许多经典名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南北朝民歌《木兰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诸葛亮的《出师表》等。这些名篇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精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记忆黄金时期,多背一些古诗文,多读一些文学精品,不仅可以较快地掌握文言知识,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加深学生的文学积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内心深处积淀起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最美好情感。《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古诗文阅读重在考查记诵积累,要求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7―9年级)。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诗文默写12分,文言文阅读17分。文言诗文反复诵读,篇篇过关,是为了备战中考。比如:2014年宁德市语文中考试卷,诗文默写12分,文言文考查17分,考课内文言文《伤仲永》及课外文言文,考查4个字词的解释和翻译两个句子及文本理解。中学生必备诗文50篇,主要在早读课上诵读,由领读学生提示文题,全班齐背,做到快速记忆、快速背诵。

二、要诵读课本中的现当代经典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应侧重名家名篇(段落)背诵,特别是那些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语文课本里荟萃了中外名家名篇,尤其是其中精美的散文与诗歌,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高尔基的《海燕》、的《沁园春・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反复精读细读的,有的同学认为中考不考课文,而忽略课文品读。其实,中考知识点都能从课文中找到例子,把课文学好了,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掌握解题技巧,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在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阶段总是依据课文内容,以教材编排单元为序,系统复习,巩固初中阶段所学且要考的知识,把知识条理化,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内容是“盼春、绘春、赞春”层次井然、思路清晰,文本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和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品味语言妙处。本文写景方法值得借鉴:写景要抓住事物特征,用比喻拟人方法描写景物的好处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的特点,还可以调动人的感官从多个角度写景。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选择题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一项,要对学过的课文了如指掌,这是考察最基本的。通过诵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达到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目的,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要诵读课外精品时文美文

初三学生时间紧,作业量大。为了不断开阔视野,跟上时代步伐,加强课外阅读显得十分必要。我建议学生阅读报纸杂志和一些精品时文美文,《读者》、《意林》内容丰富,适合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调节情绪,又可以避免关闭向外接收信息的窗口。学生订阅《语文报》(中考版),每期都有老师和专家精心挑选的文章,有寒假专号、暑假专号及中考作文全新展示及再创作,语文考点梳理及冲刺训练等,聚焦中考热点主题是辅助语文备考的好教材。其中《中国长卷》、《如果圆明园被重修》、《长城抒怀》、《生命自然美》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散文都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时文美文如《智慧背囊》系列丛书、《时文选粹》、《时文花雨》、《美文如歌》、《心灵鸡汤》、《美文晨读》等,这些书里的每一则小故事都蕴含深刻道理,每一段小经历都浓缩生命的真谛,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笔者所教班级每周利用星期五一节语文课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或师生共同吟诵,或学生摘抄美文,或当场默写。诵读精品时文美文,让学生在茫茫题海中获得愉悦享受。课外诵读是对课内诵读的一种补充和延伸,不只限于星期五的一节课,课余晨读都可利用,要养成诵读习惯,贵在长期不懈地坚持。

四、要诵读同龄人的优秀作文

中考作文占60分,初三这一学期作文作为重点加强训练,除了平时勤练笔之外,就是借鉴优秀作文。这里所说的优秀作文,一是指报刊上公开发表的中学生优秀作文,二是指本年级本班同学的优秀习作。比起语文课本的名家作品,学生更愿意以欣赏眼光看同龄人的作品。同龄人的作品虽然有些稚嫩,但由于有相同生活经历,相似感情体验,作品读起来格外使人感到亲切,并且其中语言、结构、内容及表达技巧都是他们最需要也最容易借鉴的。学习借鉴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对开拓写作思路、丰富文章内容、选词练句熔炼语言都是大有裨益的。教师推荐学生看《中学生优秀作文》、《中考满分作文》,平时读读背背并摘抄,形成语感,积累语言,借鉴这些优秀作文又坚持练笔,写起作文来胸有成竹,考试作文得心应手。2013年中考,笔者任教的班级语文平均分112分、107分,获得福安市中考教学质量奖。

语文积累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可能初中三年诵读积累到中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从七年级一开始注重诵读训练,初中三年利用早读、课前、课余时间读读背背,并摘抄时文美文、优秀作文,一路走来,学生积累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积累了精彩句段,语文素养不断提高。从数届学生的语文中考成绩来看,诵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加强诵读训练是备战中考,更是中考取胜的法宝之一。

参考文献:

第5篇

微笑,发生于分秒之间,却能被永志不忘;世界微笑日,多微笑,不伤身不亏本,有益身心,更可累积资本和财富,不妨试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微笑日手抄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笑的练习

1.莲花坐姿,自然呼吸。

2.呼气,将腹部收紧,尽量拉向脊柱。

3.吸气,一边呼吸,一边将腹部放松,让气体将腹部充满,然后让气体充满胸部。(此时脑海中可以想象一些优美而宁静的画面,比如一望无边的草原、海上日出等)

4.呼气,嘴角逐渐放松,进而整个面部都放松。

5.从头开始多做几遍。

世界微笑日相关文章:

1.世界微笑日

2.世界微笑日倡议书

3.形容微笑的优美句子

第6篇

摘要: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对于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促进思想教育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浅要论述,并指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意义;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学作品通常指的是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形式的作品,特别是那些内容与形式引起广泛的关注与赞誉的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综合体现,是语言综合运用的重要载体,英美文学作品是英美的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英美文学作品选读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了解英美文化作品赏析的意义,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目前已成为探索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之路的热点。基于此,笔者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的意义及教学策略作如下探讨。

一、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的意义

1.提高文学素质

文学作品的内涵决定了人们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要去了解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是人类传承历史的主要方式,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势必要去了解英语的国家,而学习英美文学则是主要的途径,英美文学作品就像一个民族文化宝藏中的颗颗璀璨的明珠,除了使学生从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思想等内容外,那些优美的文学作品还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由此,不断跨上文学素质提升的新台阶。

2.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通过赏析英美文学作品,可以积累词汇,逐渐熟悉各种语法的用法等,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言现象,大量地阅读和赏析英美文学作品还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地把握文学作品更深层次上的意义,在作品赏析中所获得的这些知识能够促进学生英语的交流交际能力。

3.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如果在学生赏析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引导启发,将会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比如,在赏析《环球航行》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65岁的弗朗西斯切斯特尽管身患重症,但依然不惧艰险,挑战自我,完成了历史上单人航海的最远航程事迹的品读,去欣赏这位伟大的老年冒险家的光辉形象,以此帮助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建立一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勇于拼搏,永不言败的积极心态。

二、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教学策略

1.通过研讨式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教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实施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了促进学生对作品进行主动的探究,我认为,在学生对作品进行了阅读并形成一定的理解后,开展研讨式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教学策略,比如,结合作品中的某一方面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理解,开展调查研究,以这个问题为点引发学生发散性的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针对探究中的新发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可以在师生间、生生间展开讨论,在研讨活动中赏析的文学作品,其所涉及的四个要素是作品、作家、作品所反映的问题现象及读者,它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分析,应该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思考、社会生活的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表达,作为赏析作品的读者,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与作家产生心灵的共鸣,并在对作品的逐步理解中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悟,才能真正的理解所赏析的文学作品,因此,我在执教的过程中,善于对学生运用启发式及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以此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使学生在巩固了所学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去发现并欣赏那些作家的语言特色,从他们的作品中更深刻地剖析社会,感悟生活,感受不同的人生经历,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

1.引导学生阅读作家完整作品

教材中的英美文学作品的选用,基本都是选取了某一具有代表意义的精彩片段,这样容易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失去了整体性的把握,其感觉也很容易是零散破碎。只有对文学作品进行了整体性的阅读,才能真正的了解一部作品,一个作家,其写作的语言特点、社会背景等,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比如,你认真地读完了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才能对莎士比亚创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够与别人一起来讨论哈姆莱特、才能感受到这一形象身上人文主义理想和对现实的悲观认识的冲突,也才能形成自己的评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选取的文章片段,去阅读整体的文章,让学生从中获得更深刻的启发。

2.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作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大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网络、电子书库的等方式搜集到过去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这为学生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此,我认为,今后执教的重点应该进行转换,应该是指导学生掌握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方法。例如:我在讲授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时,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杀手》的主要内容,比如,本文所揭示的主题是什么?安德森选择等待死亡而不是逃亡?有人说,海明威的小说一般运用对话描写、叙述、议论等,你认为是这样吗?这些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欣赏过程中,他们慢慢学会了如何欣赏文学作品,使学生在赏析课的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增强文学素养,提高了英语水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作品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及思想教育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研讨式的教学方式、适当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整体的阅读,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兴趣。并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的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意青.从赏析到阐释——英美文学经典及其在我国教学与研究60年.[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5):85—88

[2]胡小红.英美文学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科教文汇.2011(32):121—122

[3]李应雪.思想灌注+作品赏析——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新思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20—122

第7篇

一.透过语言文字发现美

语言文字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乃是审美文学作品的第一步。有的作品语言端庄中正给人以凝重坚实之美;有的作品语言雄奇秀丽给人以轻松奇谲之美;有的作品语言虽平实却给人感受到内在的思想张力……总之,不同的作品,因其语言文字排列不同,产生不同的美。

如鲁迅的《药》结尾写“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这是沉重郁结之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引用《采莲赋》描写少女采莲荡舟的画面“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这是轻盈欢快之美;巴金的《小狗包弟》用质朴平实的文字,讲述自己的沉痛忏悔,这是含蓄上进之美……

因此,高中语文的审美教学,应注重对语言文字分析,分析不同作品的不同语言、句式与表达方式,透过语言文字表面,捕捉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发现字里行间的无边美色。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许多文章,其文笔与句式不读不足以体会其妙处,有感情的朗读即是要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沿着作者的行文与思路,用自己的话,替作者抒发作品的感情。

二.创设情境意象体悟美

有些作品的语言文字之美是浅露于外的,给人以直觉的美感,往往不必深思;但有些作品,其美感是蕴藏于内的,需要读者掩卷深思,在脑海中构建意象,方能探得其妙。针对这类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透过作品与文字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脑中创设作品所描绘的情境意象,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而体悟其中的美。

如宋祁《玉楼春》一词,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先生赞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但对高中学生,单就字面而言,他们往往无法理性挖掘其内在的美,对春天的绚烂多姿、生机勃勃的景色并无多少形象的感受。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一诗,写道“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作者抓住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而这也是高中学生缺乏审美方法,难以理性鉴别的地方。

针对这类内蕴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利用图画与声音,模拟虚构这种场景和意境,积极引领学生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作品意境之中,体悟其中的美感。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句,通过多媒体,创设莺歌燕舞、蜂飞蝶绕的或喧闹或繁忙场景,引导学生在脑中积极想象,从而体悟春天绚烂多姿、生机勃勃的动态美。教师还可以通过情绪体验法,创设临时情境,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教师可以在课堂突然中断讲话,让学生在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中加以体悟响中寓静,再去体悟诗的幽静美。

三.鼓励模仿创新创造美

创造美本身即是“再审美”的过程,是将自己所积累的审美知识重新用自己的作品予以表达的过程。而要完成这种过程,对于阅历尚浅的高中学生而言,首先是一个模仿创新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对美的认识和内心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鼓励学生在模仿中创新。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模仿创新创造美?可从作文的写作训练入手。

首先,厚积方能薄发。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教师还得让学生养成收集、积累优美文辞句式的习惯,通过不断的积累,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正是在《三国志》的基础上发挥而来,若没有平时的积累,是不会有如此老到的语言。

其次,学会审美角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适合模仿的优美文章,或仿其构思美,或仿其语言美,或仿其形象美,或仿其情感美,从而在训练中不断增强写作技巧和审美能力。如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孔雀东南飞》,其构思之美、语言之美,均模仿教材里的《孔雀东南飞》。其后,2004年、2007年高考,都有考生据此变换审美角度,模仿出新,不断成就高考美文。

第8篇

【关键词】语言素养教学实践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95-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优秀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但现实中,我们发现部分幼儿教师缺乏语言素养,如教学语言不够标准、规范,生动;平时交流时语言平淡,语病多,内容空洞,缺乏情感,在与家长和幼儿的交往中不能很好地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那么,幼儿教师应如何提高语言素养,才能把话说得“通顺、准确、有趣、生动”,能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去拨动幼儿的心弦呢?下面我对幼儿教师如何提高语言素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美文欣赏。

首先,应学习现代语言学理论。教师语言的重要性诚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因此幼儿教师有必要认识到语言在孩子心灵中所能产生的力量,明确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和文化修养是作为人类认知启蒙阶段的领路人的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教师应该学习《教师言语表达》《语言学概论》等语言学方面的理论书籍,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幼儿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就可以更加驾轻就熟,左右逢源,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其次,欣赏经典美文,不断丰富文化底蕴。经典美文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为一体,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汲取丰富优美的语言,而且还能增进教师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在美文欣赏过程中,朗读者试图用最好听的声音、语调、节奏、韵律把诗词、曲赋传递给他人,而后大家对语言表达技巧问题进行共同剖析、修改,并配上经典的古乐名曲如《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等再进行朗诵练习。在优美的氛围中,教师们吟诵着“天阶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等千古流传的佳句;在深深的艺术陶醉中,教师们也不知不觉地训练了发音技巧,充实了词汇。

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语言训练。

(一)锤炼灵动机智的教学语言

吕叔湘说得好:“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活”就是课堂教学机智,而应变就是教学机智的体现。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若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巧妙化解,便是体现了教学机智。如有一位老师在开展公开教学活动“体育游戏――高人矮人”时,有位幼儿突然指着班上一位女孩大声喊:“她也是矮人。”当时,这位女孩哭了,其他幼儿纷纷指责那位调皮的男孩子,有序的课堂顿时出现了骚动。这时老师马上沉着、冷静地安慰那位女童说:“现在小朋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只要多吃饭、多睡觉、多锻炼,你一定能长得又高又漂亮。”那位女孩点点头,破涕为笑。老师又及时肯定那位男孩观察仔细,随后又说:“你希望这个女同学快快长高,下次悄悄地告诉她,并帮助她经常锻炼身体,好吗?来,现在让我们都来活动活动,跳一跳,长得高。”这样,教学工作又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了。可见,教师针对幼儿在心理和生理上不成熟的特点,特别是认知和语言发展水平有一定局限性的特点,灵活机智地使用教学语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诗化优美形象的生活语言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由许多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该用浅显、易懂、充满情趣的话语,把每个环节的要求清楚明了地呈现出来。如做早操时,教师们会说:“太阳笑,看我做早操。我是好宝宝,锻炼身体棒。”午餐时,教师们会说:“饭菜喷喷香,色彩真鲜艳,小手洗干净,吃呀吃得饱。”午睡时,教师们会说:“中午到了,知了不叫了,小鸟不飞了,小朋友也要睡觉了。”盖被子时,老师们会说:“轻轻打开一扇门,小宝宝呀钻进门,肚子朝上躺下来,再把门儿关起来,闭上眼睛睡着了。” 这些形象生动、简单明了的语言不仅让幼儿明白现在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且这些朗朗上口的念白能激发幼儿乐意去做,既达到教育要求,又让幼儿的心情如沐春风。古人有句话叫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也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与幼儿的理解特点相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语言应当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充满情趣。

(三)打磨亲切动人的评价与沟通语言

沟通无处不在,它包括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的指导以及与家长的交流等。评价主要不是为了证明幼儿的水平,而在于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与激励的原则,要求教师艺术性地对幼儿展开评价。教学中多用一些充满激励、充满尊重、充满信任的话语,如“你非常聪明,我很喜欢你!你提的问题真棒,我们共同讨论一下。你真会动脑筋,太好了!不过,下次想仔细了再举手,行吗?看到你的进步,我真高兴!别着急,再想一想……”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有利。

(四)不断反思,注重创新

教师的语言能力与教学能力是共为一体的,需要通过不断反思和创新才能提高。首先,必须注重反思。无论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先进,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成果多么斐然,它们仍无法替代教师语言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在现代社会,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有很大的可变性,教师不能仅凭过去的老经验,必须牢记“经验+反思=成功”,必须不断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由反思生成新的理念、新的策略、新的认识并内化为新的教法,然后通过语言将其显性化,从而不断提高教育重平时的积累和创新是优化教师语言的有力保障。

第9篇

一、感受大美

领悟和感受散文的美是散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首先,品味散文的形式美,在审美欣赏的过程中,读者一般都是从形式的感知入手,通过想象和联想达到美感的形神交流,最后和作品的感情产生共鸣。散文的形式美包括多方面:语言文辞美、表现手法美、结构美等。有的作家极重视美文的结构艺术,它们有的像扇面画幅,咫尺之间,烟波云海,意境深邃;有的像苏州园林,方圆几亩,峰回路转;有的谈古论今,言近旨远;有的曲径通幽,别有洞天……总之,散文的结构千变万化,没有定规,正所谓行云流水,随物赋形,美不可言。我们应着眼作者思想感情的波澜。其次,感悟散文的内容美。散文再现的生活美,表现的情感美、哲理美,以及再现与表现相统一而形成的意境美,是散文呈藏蓄状态的内容美。散文和其他文学类别一样,反映社会生活既要再现客观对象的形神状貌,又要表现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是再现和表现的统一。因此,欣赏散文的美,要把握再现的生活美、表现的情感美和哲理美。再现的美与表现的美和谐构成了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意境美。它是多方面的,如形象美、色彩美、音乐美、含蓄美。再次,享受散文的风格美。散文的风格美是散文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体现出的独特艺术美。有的如大江东去,波澜壮阔;有的如小桥流水,明月清风;有的如浓桃艳李,怡红扶绿;有的如疏梅浓竹,苦艾寒芹……对于具体的某一作品,欣赏者首先要根据其作品内容与形式上的特点,判断它是阳刚美还是阴柔美。如果是用雄浑的笔墨、豪迈高昂的格调描绘轰轰烈烈的生活场景和大波大浪,表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生活片断,宣泄作者奔放激越的情感,使读者产生惊奇、狂喜、赞叹等大起大落的心理情感,那么,这样的散文风格就属于阳刚美;如果是用优美细腻的笔墨、委婉柔和的色调表现日常生活的细波微澜和自然界中的柔美景象,给读者带来一种平缓、亲切、随和、舒坦、闲适、宁静、愉快等心旷神怡的心境,那么,这样的散文风格则属于阴柔美。

二、把握文章结构,提炼关键语句

阅读散文还要善于抓关键的语句。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抒情意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意起领收束或承上启下的语句;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修辞手法的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也就是说,关键语是文章的精神聚点,是文章的标志。郁达夫说过,在散文中“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不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凝聚在文中一点,找到这一点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对学生筛选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否找到符合题意的关键句。阅读时最好能把书中的精彩片断摘录下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把自己的体会感受写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作出客观的评价,这样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质大有裨益。

三、朗读品味多样化,倡导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

朗读教学是散文教学的基础,更是理解散文的强有力的手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散文实施“三读法”。初读,整体感知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再读,局部探究如何写景状物,如何情景交融;三读,接受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在教学中应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善于营造朗读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语句间的停顿、语音、语速、语调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当地给予评价,以多鼓励、多表扬,少挖苦、少讽刺为宗旨,可采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集体评价、个别评价等形式。散文的语言是非常生动优美的,单靠朗读还不够,还需要品味语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用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课堂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小组协作的优势,让学生自主赏析、自主领悟、自主生成、自主创造,保证学生独立人格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健康发展。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而且字字珠玑、意蕴深厚。如何真正牵引学生,领会文本意蕴,实现对散文内涵的审美感受与认知,显得尤为重要。教无定法,学也如此,笔者以上对散文教学方法的论述只是对自己几年来教学尝试的一个小结,有瑕疵是难免的,怎样用最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地探索。

本文作者:韩尚枫工作单位:福州三牧中学

第10篇

一.课前演讲,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坚持每天上语文课前,留五分钟时间的个人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所见所闻,也可以是随记佳作,还可以是《新闻联播》,也可以是自己的《贝海拾零》……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可以让同学学习的内容都可作为演讲的内容。但演讲时一定要脱稿,还要求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动作自然大方,有必要可自带道具。每次演讲结束,引导全体同学进行简评:同学们指出优缺点,给提出好的建议,给亮分,等半学期下来,在班级内评比奖励。

二.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叶圣陶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在于教学生学。”也有人曾说:“要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从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起,直到对全篇课文中作者的思路、写法、主题的理解,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中学生思考、提炼、总结,直到有所收获,甚至提出疑问。对于同学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发现的学习目标等,还有教师预设的学习的重难点,大家开始合作学习。

当然,自主学习时,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分工合作学习。课堂中指导学生随时写、背、说、议、评、讲、析、辩、观、唱、作、画,发挥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展示出他们精彩的方面。教给他们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他们慢慢形成和具备科学、高效的学习能力。魏书生老师常年在外交流讲学,他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能有那么多的收获,恐怕正是学生掌握了这些能力。

三.经典诵读,掌握阅读的能力

“雅言传承文化,经典浸润人生。”结合《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包括蒙学读物、诸子散文、古典诗词等)和《初中生必读书目》等书目,在课余之时,利用歌唱、舞蹈、快板、评书、小品等的形式将其内容融入其中。学生的阅读内容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一天比一天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浓了,学习语文的渴求自然多了,阅读的能力也随之掌握。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阅读的方法也需要老师随时指导,如默读法、朗读法、快速浏览法、圈点勾画法、背诵法、推测法等。古人云:“不读笔墨不读书。”“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生。”让学生从《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得到启示,从悬梁刺股到囊萤映雪的故事中明白该怎样去读书。

四.练写书法,板书错字,提高书写能力

书法练习,从临字帖开始,教学生掌握写字的正确姿势,然后要求他们坚持写,每周将练写的字交上来,按照进步的不同程度给予点评和鼓励,学生间随时相互学习,聘请任课教师和书法老师来指导,有机会还带领他们欣赏书法大师的杰作。等同学们入门了,通过一次次的作业展评,墙报宣传和三笔字(钢笔、粉笔、毛笔)比赛,同学们的书写能力都会迈上一个很高的台阶。

字,不但要写好,而且必须写正确。每当发现学生有写错字的现象。一个也不能放过,哪怕是书写不规范的,及时去帮助纠正,但不能撒手让他一人私自纠正,因为这样,效果欠佳。要么,老师亲眼看着学生将错字纠正过来,不会写时教教他;要么让学生直接将错字纠正在黑板上,让大家帮着他书写出正确的字来。

五.识记歌词,赏读美文,促进写作能力

美妙的音乐随时可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好的歌词不但唱起来悦耳动听,而且读起来也十分顺口,还可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学生如果能灵活地将其运用在习作当中,如同锦上添花。在节假日或周末里,让同学们学唱几首革命歌曲和流行歌曲,摘抄和识记其中的歌词,一举两得,同学们在优美的歌声中轻松地积累了习作的好词好句。

美文是同学们都赏心悦目的,碰到好的文章,就拿去读给同学们听。学生边听边记:记题目,记优美词句,记感人事例,记深刻主题等。听完后再来谈感受,哪怕是对一个字或一个词,只要学生觉得好,就自然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内容。为了让更多的同学,爱好文学、走进文学,可以把美文朗读的任务让他们承担起来。有时,美文也是从同学们的习作当中去选择,这样他们更愿意、也更容易接受。

第11篇

名人贤士之俞JJ

从开学初到现在,由于俞JJ善思好学,博览群书,使起文学造旨达至了无人能集的境界.自一文夺得国冠后,名声大振,成为班级文坛上屹立不倒的泰山.

其人创作的佳篇美文,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几乎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英雄豪杰之史YY

在我班这块中土,名扬全校的女中豪杰要算是史YY了.此人在班上谁人不敬,谁人不仰,全因她身怀"绝技".

史YY是当代著名的舞蹈家.一开场,她大大放放地走到舞台中央,伴随着优美的乐曲,轻轻举起双臂,舞动腰身,踏着碎步翩翩起舞,好似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一般,这真是

"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

吾班高手似云,现列的两位是否让你心服口服?要不就到吾班来较量吧!我们等着你哦!

第12篇

朱自清散文能放能收,手法自如。对于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很简单,因为朱自清在《背影》这个集子的自序中,说他极其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在于他的“自由”与“随便”,但他的自由与随便是有严谨性的。

我们所熟悉的描写父子之间感情的文章《背影》中的“背影”是整篇的“文眼”,是作品抒情的主题,也是构成严谨缜密的结构线索。正是以背影为核心,对各种材料进行了艺术上的剪裁和布局,对各种材料进行了繁简有致、详略适当的组织和安排,表现真挚的父子之情这一思想主题。背影是父子之爱的缩影,也是编排全文结构纵横交错的经纬,所以,作品的顺序自然、结构严谨,突出要表现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朱自清散文的结构,不但具有整体的美,而且它的美变幻且多姿,色彩纷呈,富有多样性。他从主题出发,在构思作品时,往往运用对立与统一的方法。他的作品结构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题材和主题也会因文而异,所以,呈现出来的作品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题材创造了不同的多样化的结构。

二、平时质朴的语言艺术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他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表现力。纵观朱自清的散文,会发现其言辞优美流畅,简洁朴素。其行文中并没有华丽的语句,取而代之的是质朴的语言基调。

在叙事散文中,作者能捕捉到生活事物中的细节。往往用平实、明净的白描式的语言进行创作,有些看起来不在意、不经心的话语,却成了作者传神的笔法,而不是对语言的细致雕琢和再加工。尤其是他在后期散文创作上的又一个特色。

如,在众所周知的《背影》一文中,朱自清全用了平实朴质的叙事手法来叙述情节事件,不会让读者发现有一丝多加修饰和淡妆浓抹的地方。如父亲为作者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的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此句就是最好的见证。“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我赶紧拭干了泪。”一句很直白地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非常平白直述,写得平静自然,没有任何修饰,平平道来,简洁勾勒。但情景细致,情感含蓄,人物的神态栩栩如生。从中反映出来的是作者内心感受手法的秀丽,仅两句质朴的话语,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这种在语言上的平实手法的运用还体现在《给亡妇》《儿女》《我所见的叶圣陶》《执政府大屠杀记》《扬州的夏日》《伦敦杂记》等篇章中。朱自清散文的语言手法用得非常出色,平实、简练、流畅。

三、诗般的画意

我们知道散文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格局,朱自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有关诗的意境投入到了散文里,使散文具有浓烈的诗意,从而使他的散文也有诗般的画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