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先导智能

先导智能

时间:2023-05-30 09:57: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先导智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先导智能

第1篇

先导股份是专业为薄膜电容器、锂电池、光伏电池/组件等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品的生产制造厂商提供设备及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燕清先生曾在薄膜电容器企业工作多年,并于2002年创立了公司前身―无锡先导电容器设备厂,经过十几年的创业发展,成为涵盖三大产品领域的新锐龙头企业。公司于2015年5月6日在深证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300450。

二、主营业务介绍

(一)电容设备业务。2002年公司成立,在发展初期公司主要业务为电容器生产设备的制造。多年来在国内电容器生产设备处于领导地位,尤其是高压电力电容器自动卷绕机更是占有绝对市场份额。自从为松下电容器提供第一款高端设备开始,先导开始逐渐打开国内的市场。到了2006年,先导已经成为国内电容器薄膜设备领域无可争议的龙头。在卷绕机上的多年技术积累与沉淀,也为公司向锂电生产设备进军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光伏设备业务。公司于2009年进入光伏设备行业,是国内较早致力于光伏自动化生产配套设备的研发与生产的厂商之一,掌握了以全自动上下料技术和串焊技术为主的行业核心技术。根据贝格数据提供的2013年国内光伏主流企业有效产能排名,公司与其中的大部分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公司与尚德集团、海润光伏、英利太阳能、阿特斯等多家光伏龙头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光伏自动化生产配套设备行业有丰富经验。

(三)锂电设备业务。在2008年以前,国内已经有为数不少的锂电池设备制造企业,但大多数企业做的设备相对比较简单,很多都是半自动产品,再加上生产厂家也不成规模,技术经验相对欠缺,在与日韩等先进设备企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2008年之前,我国的高端锂电设备依然主要依靠进口。经过多年技术转化与研发投入,目前公司掌握的以卷绕技术、高速分切技术、自动焊接技术、自动贴胶技术和真空注液技术为主的锂电池设备行业核心技术,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企业价值创造优势分析

(一)产业爆发优势。公司作为国内锂电设备龙头企业,将享受新能源市场爆发带来的产业大机遇。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二)产品优势。目前来看,锂电相关产业存在几个大趋势:1、锂电池市场份额越来越集中,小的生产厂商由于资金、技术上的差距慢慢被淘汰,尤其是锂电安全问题凸显之后,市场份额越来越集中在高端锂电厂商,其上游高端锂电设备厂商先受益;2、锂电设备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主要是由于国产设备价格、服务上的优势以及技术的提升;3、安全性问题凸显,基于安全考虑,高质量锂电池需求料进一步增大,高端锂电池份额进一步提升,提高高端锂电设备需求。

(三)生产优势。公司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积极推进新型自动化设备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锂电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越少的人工操作产品的一致性越高,一次解决人力成本飙升以及产品一致性要求提升的问题。目前在国内大部分设备企业还是设备功能单一,先导是为数不多的国内已经可以做到围绕卷绕形成部分功能一体化的企业。并且在多功能一体卷绕设备中,先导在国内都是龙头。

(四)客户优势。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国内锂电高端设备龙头企业,与国内外一线锂电池企业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客户包括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索尼电子(无锡)、松下能源(无锡)、天津三星视界、波士顿电池、珠海光宇电池、无锡日立麦克赛尔、河南义腾新能源等。其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是公司锂电设备最大的客户(ATL数码和动力锂电设备几乎全部来自先导),而公司对比亚迪的供货也有望从数码锂电设备拓展至动力锂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有望成为公司未来动力锂电设备的又一大采购方。

(五)智能化优势。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内将迎来智能制造时代。公司围绕卷绕等关键工序的整合即在卷绕机等关键设备上同时自动化完成其他前后工序是设备自动化智能化趋势。公司通过高端锂电设备制造在自动化控制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同时大力加快智能工厂建设,与IBM合作开发了“先导云”和大数据中心,建立全价值链的协同平台。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和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打造理想智能工厂,实现工业4.0目标。高端智能制造设备前景明朗,市场空间大,有利于行业龙头的发展。

四、先导智能企业价值评估标准确定示例

(一)销售收入增长率的确定依据。近三年公司的薄膜电容器的份额逐年降低,预计到2018年企业薄膜电容器设备的营业收入将维持在-8%的增长率,以后为4%。

光伏产业和配件随着行业的回暖,进入发展周期,预计到2018年也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增长率为10%,之后增长率为4%

锂电池设备业务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及充电桩的发展,在未来三年将有一个大幅的增长,同时公司积极和比亚迪、ATL等公司合作,预计订单量也将有较大的提升,预计未来三年锂电池设备业务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20%,80%,30%,以后各年稳定在4%的增长。

(二)预计利润表中各数据的调整依据

(三)经营性货币资金的确定依据。查看了先导股份的行业分类,属于机械行业下属的专有设备制造业,共有142家公司,再分别查看其主营业务,选出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公司确定其货币资金与营业收入的比值,选取最低值,即石化机械的3%作为经营性货币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率。

(四)β系数的确定依据。由于公司2015年5月在创业板上市,所以,选取了从2015年5月22日到2016年5月22间每周创业板的收盘指数以及对应的先导股份的股价来计算β系数。

(五)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分别求出股权资本成本以及债务资本成本,然后再利用市值的权数求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D/(D+E)*(1-T)*Rd+E/(D+E)*Re

1、股权资本成本利用CAPM模型计算。Re=Rf+β(Rm-Rf)

其中Rf选择了十年期的政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作为替代,为2.78%。

2、股权市值由2016年5月22日的股价和股本相乘求得。

3、债权的市值,由债权的账面成本替代。

第2篇

一、装备制造业研发流程优化

国内大部分装备制造企业实行标准流程管理。项目立项研发以后,经过方案论证、详细方案评审等过程确定研发方案,产品设计结构设计与计算,形成二维图纸设计、工艺设计、零件加工与样机制造、现场试验后确定最终产品成本,推向市场。而经过市场反馈后,形成新的用户需求或者改进型需求,进入新的项目研发流程。项目整体运行需要运行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传统的装备制造研发体系是将市场调研置于项目立项之前。在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动态采集用户意见,在现有的技术手段下几乎不可能。即使可能,研发周期也会因为不断修改技术方案与技术图纸而不断延长。二维图纸设计与工艺设计完成后,传统工厂按纸质图纸与工艺要求进行零件加工与样机组装,一套图纸对应一套产品。传统的项目开发适用于订购大批量产品且需求不发生变化的同一用户。流程化研发、标准化生产显然不适合小批量(订货量仅有1-2台),用户个性化需求多样的定制化生产。智能制造时代的一个标志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用户定制化生产,如图1所示的研发流程。

比较流程图可以发现,智能制造时代产品研发周期短,具备定制化生产优势,但也应该同时认识到智能制造时代的项目开发具有极高的信息技术门槛,要求研发工程师的素质极高。同时要求生产部门具有较高的反应速度,能够完成小批量产品制造工序的切换。本文提出以下三种先进且成熟的技术,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优化研发体系,使其能够符合智能制造需求。

1.1开发用户移动端智能应用APP

产业互联时代,企业成功的核心是能否从观念、技术、商业模式上进行改造,使每个企业不再只是产品生产者、服务提供者,而是通过产品与服务,与用户建立“强关系”。以往企业与用户关系主要在购买产品及客户服务环节中实现,而且大多数企业研发离用户很远,并不了解谁要购买、客户体验的状态,以及下一次购买需求。市场营销大多数是以广告宣传的形式出现,购买行为大多数通过层层渠道来实现,售后服务就更为弱化。售后服务往往只是解决已出现的问题,并不了解客户使用过程。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与用户个性化需求之间矛盾日益加剧。用户移动端智能应用(APP)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实现实时与用户在“调-研-产-销-运”各个环节进行沟通。借助移动互联网终端带来提升用户体验成为制造企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途径。2015年,天猫双十一912亿的销售量中,约有60%成交额为移动端用户下单。通过开发用户移动端智能应用APP,与用户针对其需求研发设计进行信息沟通,设计定制化产品,跟踪产品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研发的效率。装备制造企业不再只是产品生产者、服务提供者,而是通过产品与服务,与用户建立“强关系”,能够实现24小时在线,了解、预测客户需求,与用户共同研发新产品,提高畅销产品研发的效率。借助无线移动端信息服务与交互服务,可以实现“互联网+装备制造”,研发产品与服务更为准确,客户的体验更为良好,生产效率会极大地提高。

1.2企业研发云

传统的研发活动中,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单个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活动,但随着产业分工日益细化,产品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单个企业难以也无法覆盖全部创新活动。而企业通过构建“研发云”组织,可以将拟研发项目在研发云上,由各专业公司、个人、社会研发公司接收任务,进行任务竞标,最后项目人,在数个任务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支付报酬。既能有效的控制项目进度,又可以使企业快速获得新技术新材料带来的转化成果,提高了企业产品研发的效率,降低新技术研发带来的投入成本。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很多企业运用互联网开放、协作与分享的特点,减少了企业管理的内部层级结构,在产业分工中更加注重专业化与精细化,企业的生产组织更富有柔性和创造性。

1.3先导性仿真设计与虚拟样机

装备制造业先导性仿真设计与虚拟现实技术使远程进行产品技术服务,售前销售服务,售后维修服务成为可能。配合物流网技术,将产品营销,样机制造等相关信息实时与用户进行交流,提高用户在产品开发中的参与度。目前我国先导性仿真结构优化与虚拟现实技术基础较弱,智能化程度完全不够,但正经历快速发展期。借助先导性仿真结构优化,一汽大-众汽车推出轻量化设计,单个车型在不影响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实现整体减重约10%,有效降低了材料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借助结构分析优化软件,输入边界条件后进行仿真计算与拓扑优化,最终获得完整的结构件尺寸与重量。借助软件工具对产品设计进行先导式优化,可有效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整体性能,降低生产成本。而优化结果,借助3D打印技术以及CAM加工技术,可以快速转为实际产品。借助软件进行先导性仿真设计与虚拟样机设计,是未来产品研发必然趋势。

二、结论

1、本文研究了装备制造企业未来技术研发发展方向,并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3种装备制造企业未来必须要掌握的技术手段。

第3篇

贴合市场需求新型智能水表问世

对于业主而言,特别是高档生活小区的业主,总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明明自己家用水量没那么多,可到月末或季末一交水费时,发现费用总会比实际高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一般物业部门都会根据抄表员提供的数据做当月或当季的报表,可因为一些业主使用的水表滴漏水、主观上的偷水或者由于工作人员的误抄、漏抄等造成的报表数据和总供水量数据不平,结果只好将额外的用水量平摊到每户头上,这样一来,无辜的业主掏了冤枉钱;而且这样还会造成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异议与隔膜,怀疑物业水费征收的合理、公平与否;再则物业工作人员上门抄、收水费时或多或少地都要打扰到业主的私人空间,近年来,还发生不少起伪装抄表员或其他身份的犯罪分子强行入室抢劫偷窃事件,对业主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河北省华腾(原名洪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研发的以先导型阀门为技术依托的预付费智能IC卡水表就杜绝了以上问题,所谓“预付费IC卡智能水表”,就是实现用户凭用户卡缴费预先购水,再将卡内预水量(或金额)输入水表内,自动限额供水的管理模式的计量表具,体现了有效控制用水、及时回收资金、高效管理的管理模式。

使用智能IC水表后,业主可以持卡去物业部门预存水费,这样一来,对于业主而言,不会再掏冤枉钱,也保障了私人空间不被打扰及安全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自觉节约用水意识。对物业部门的统一管理更是百利而无一害,业主先付费后供水的方式启动后就不会再出现延迟交纳水费、拖欠水费、漏交水费等问题,而且以计算机为中心网络集中控制所有业主的用水情况,供水量一目了然,在方便月末或季末的结算工作的同时,也节省了雇佣抄表员的费用支出。

旧式阀门弊端多先导型阀门实用性强

IC卡水表是集计量与控制功能为一体的水量计量仪表,作为计量装置,它提供用水数量及收费依据;作为控制装置,它可实现预付费功能并准确控制供水量。阀门是其控制装置的执行终端,也是IC卡水表内最为核心的部件。目前市场上的IC卡水表多为电机驱动球阀,由电机、减速器、阀杆、球体、阀体组成,结构上与普通球阀基本相同,即当电机接到控制器指令,启动后经减速器减速,通过阀杆运动带动球体旋转,球体中间开孔,当孔与阀体通孔同轴时阀门全部打开;当球体再转动90度时阀门关闭,实现对水流通断的控制。

华腾科技在最初研发阶段,也试图采用球阀,后来发现球阀在产品初期安装阶段还可以,但在使用一段过程后会有一系列的毛病接踵而来,首先是出现漏水现象;而且阀门动作失灵、卡死;开关不灵活;耗电量也随之增大,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就需要更换;由于电路板部分长期与水接触,导致整个水表瘫痪,这都造成用户生活的不便及经济上的负担。而这是由球阀其固有的工作原理造成的。在刚安装时,球阀的球面很光滑,还没有水锈,还没有杂质研进球面的缝隙和电机轴里,所以转动灵活,但是半年到一年左右,就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而且时间越长,问题越多;而且这种IC卡智能水表只能采取3.6伏锂能电池作为动力源,3.省略

网址:省略

第4篇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的正要著作,这本书按章节依次阐述了不会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大脑工作就像基本原理。其中许多原理对我们来说并不新鲜,如“事实性知识很重要”“练习是必要的”等等,但更多的是我们在以前教育学、心理学学习中所没有接触的观点,这些观点建筑在大量的案例和数据的基础之上,新颖而深刻,读来颇有收获。

其中引发我思考最多的是第八章内容:怎样帮助“慢热型”的学生?在这一章中,教授通过对比分析告诉我们:智能是可变的,我们可以提高智能。对于智能态度很重要。在孩子们形成对智能和能力的看法的过程中,有一个因素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那就是表扬孩子的方式。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教师会表扬某些孩子。而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真聪明!看到孩子听到这句话欣喜的面容,我们不会想到,这其实是在把孩子引向一个误区。在《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第八章中,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通过表扬一个孩子的智能,我们其实让他知道他能做对是因为他天生聪明,而不是因为他多用功,学生很快就能由此推导出做错题是因为笨。因为能力受到表扬(“你很聪明”)比因为努力受到表扬(“你很用功”)的学生更容易持有智能是一成不变的看法,后者更容易认为智能是可变的。教授的论断并非是一己之见,而是得到更多科学实验证实了的。据美国心理学会《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介绍,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们选择412名11岁的儿童进行了6次实验发现:那些被誉为聪明的孩子恰恰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将好的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不愿再努力选择新的和富有挑战的学习任务,而那些被夸奖学习努力和刻苦的孩子,则富有持久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他们认为智力及能力是通过学习来提高的,从而更愿意承担风险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的确,孩子的聪明人人喜欢,但孩子的努力更值得让我们夸奖。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既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努力是成功的先导,能使人的意志磨炼的如钢铁一般。努力,一旦成为生活习惯,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任何困难和挫折都压不垮他。

更多地关注努力,而非聪明,就是我在这本书中得到的启示,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的收获。

参考文献:

张慧.学生学习动机和激发策略.赏识你的学生,2005(2).

第5篇

1新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新产业革命将推动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历次产业革命都起源于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18世纪,德国抓住了化学工业发展的机遇,迅速超过了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抓住了电气革命的机遇,很快成为世界头号强国;20世纪50年代,日本抓住半导体产业发展机遇,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现代化是由工业革命引发和带来的,现代化的过程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能重复发达国家的道路,2011年我国人均能耗2.6吨标准煤/年,同期美国约为中国的4.4倍。新产业革命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新材料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正在融合创新,有望群体突破。

1.2新产业革命将推动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新产业革命的突破口是数字化制造,使生产方式呈现出社会化生产的重要特征,现有模式下的“大规模生产”将转向“大规模定制”,新一轮国际竞争更加取决于企业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产业产品的竞争优势更多来源于更新的技术和更高的附加值。生活方式转变和生产方式转变互相推动,市场需求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1.3新产业革命将推动产业竞争的优势重构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劳动力掌握机器操作,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劳动力高效率生产,而新一轮产业革命传统生产模式下的很多生产环节将被智能机器取代,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直接制造环节人数减少和装配组装成本下降,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传统优势将加速削弱。

2新产业革命下科技创新工作的对策建议

2.1加强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既需要遵循现代化的发展规律,更需要把握新产业革命的机遇,把城镇化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城镇产业体系,,着力突破和解决重大技术瓶颈统筹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促进生活方式变革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2.2加大对前沿先导技术创新的支持围绕有一定基础的领域,设立“前沿先导技术创新计划”,重点在数字制造、前沿材料、智能网络、生物技术、低碳能源等前沿领域,前瞻性部署若干个重点前沿技术专题,明确突破方向,出台有力措施,积极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

2.3组建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议成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研究,进一步统筹配置产业创新资源,建立健全产业研发创新体系,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智库、重大产业技术的策源地和高科技中小企业孵化的摇篮,大幅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2.4实施产业发展示范工程依托现有科技和产业优势,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聚,先期启动新能源建筑一体化、网络制造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市场潜力大、辐射带动强、处于创新链高端的产业发展基地。

2.5完善新兴产业培育的协同机制在相关工作部署中,既要发挥好、引导好地方发展的积极性,也要高度重视区域间、部门间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避免采用传统方式发展新兴产业,避免盲目低水平投资建设等问题。

作者:陈立 单位: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第6篇

在5月4日江苏南京召开的2017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加速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也是各国和各地区构筑竞争新优势、抢占竞争新制高点的必争之地;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转型期,需要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创新驱动作用,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引领技术创新与生产方式转变。

来自工信部及各省市的政府主管、企业家和研究机构、行业协会负责人等200多位代表,在总结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业绩、深入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的基础上,明确我国电子信息产业2017年的发展方针,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支持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以产业新动能带动经济社会新发展。

“一个中心”,即“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为中心”;“两条主线”分别为“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保障国家信息安全”。重点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突破核心技术瓶颈,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瞄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需求,集中突破产业核心环节和技术瓶颈,强化协同创新,打造创新体系。重点要布局建设集成电路、传感器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创新企业、产业联盟等,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光电子、电力电子器件等重点领域技术发展路线图,启动实施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和设备攻坚工程,重点突破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具有全局影响力、带动性强的核心关键环节。加快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推动CPU、FPGA等重大破局性战略部署,优化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组织实施“芯火”创新计划。继续实施强基工程,强化核心基础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电子材料和专用设备等支撑保障能力。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选择新型计算、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前沿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突破高端存储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与系统、智能传感、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技术,强化基础软硬件协调发展,实现群体式创新突破。

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以新型信息消费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软硬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网络与产品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新兴增长极。重点是要贯彻落实《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加强智能硬件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提升高端智能硬件产品有效供给。继续推进4G智能手机、行业应用终端、“天通一号”终端等产品的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开展下一代数字电视技术与标准研究,推动智慧家庭终端产品整体更新换代。制定《2017-2019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着力提升国产显示材料配套能力,优化我国显示产品结构。积极发展MEMS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探索制定《虚拟现实产业与应用发展指导意见》,提升虚拟现实产品供给,推进虚拟现实在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探索未来计算、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与产品,支持推进未来计算、智能硬件、人工智能与信息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是加强融合创新发展,强化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支撑保障能力。深化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领域融合创新,积极推动典型应用示范,全面支撑制造强国、W络强国建设,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以电子信息产业新动能带动传统产业新发展。重点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工业智能传感器、智能工控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产品和智能装备系统,积极推进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落实“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构建电子信息产品融合创新平台,加强共性标准制修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向家电、医疗、农业、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典型需求,发展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融合性新产品,推动建设面向行业需求的解决方案。贯彻落实《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及应用推广。加强数字化普及型医疗诊疗设备及关键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推动在社区、基层和家庭示范应用。大力推进基于安全可靠芯片的高端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安全防护及信息安全产品等关键信息设备的研发及应用,继续推进工业控制产品与工业互联网设备、智能硬件、5G高频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保障关键领域重要信息系统与网络安全。落实《金融领域密码应用指导意见》,继续引导和支持产用对接,持续提升产品性价比,积极推进基于安全可靠芯片的金融IC卡和相关设备的大规模应用。

第7篇

1、国务院正式颁布农村土地流转意见

我们坚定认为,农业关乎改革的全局,也关乎到我国未来30-50年的国运,国家这一制度安排最终会使我国的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强调土地确权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和农业职业教育,我们非常看好现代农业的起点土地确权环节和后端土壤数据库环节,这两个环节将对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和土地生产效率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闭幕,互联网对生活的改变才刚开始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1月19日-21日在乌镇召开,此次大会是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也是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全球互联网从美国为中心的上半场,开始进入中国为中心的下半场。

3、云计算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前景广阔。

硅谷名人扎堆投资云薪酬管理初创公司ZenPayroll,该公司通过更加简洁的云系统来精简像ADP和Paychex等传统供应商的复杂系统,从而提供自动计算税收和薪水,并向员工提供存款服务和其他特色服务。我们认为未来云计算将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实现智能化的服务。

投资建议

继续看好神州信息(000555.SZ)、用友软件(600588.SH)、鼎捷软件(300378.SZ)、三五互联(300051.SZ)。

风险

宏观经济下滑超预期

行业信息化增速低于预期(来源:方正证券)

第8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特征;现状;发展趋势

在提倡绿色节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电网系统的能源效率的时代号召下,智能电网应运而生。智能电网的发展也和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及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目前,包括美国、欧盟为代表的不同国家和组织均将智能电网视为21世纪电力网络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具有灵活、安全、清洁、经济、友好等特征的智能电网。国内外相关的电力行业已经迈开了探索和建设智能电网的步伐,本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实践方式,制定了适合本国的智能电网的发展蓝图。

1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什么?美国电科院是这样定义的: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电网的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构架,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和经济的电力服务。可见,智能电网融合了信息、数字等多种前沿技术的输电和配电系统。

2智能电网特征

2.1自愈性

智能电网的自愈是指能够实时掌握电网的运行状态,能够及时发现、诊断和消除故障,在尽量少的人工干预下,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出现大面积停电,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2互动性

在智能电网中,实现电网和批发零售电力厂商之间的平稳连接,从而完成电网和客户的智能互动。电能交易的方法和定价方式正逐步改变,供需双方在市场中的互动也愈加频繁,这就要求电网必须能够灵活支持各种电能的交易与往来。

2.3可靠性

智能电网能够更好地应对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在内的各种干扰,在出现扰动后,能够迅速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人身、电力设备以及电网的安全得到保障,最大限度的减少干扰带来的影响,并能快速恢复正常供电。

2.4兼容性

智能电网的兼容性是指允许不同类型的电力系统友好接入,涵盖了分布式发电和集中式发电,可以解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环境保护这一时代主题的矛盾。集中式发电厂可实现远距离输送电能,分布式电厂可减少对其他能源的依赖性,满足社会和谐、友好发展的要求。

2.5经济性

智能电网通过市场机制的运用,采取推动节能减排、供需互动等措施,实现对资源的合理规划、建设、投入运行和后期维护的良好管理,可提高发电的效率,降低网络损耗,来解决负荷率不高以及设备闲置等现存问题。可见,智能电网可有效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投资,为更好实现经济性运行提供了可能。

3现阶段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已经迈开了智能电网发展的步伐。2007年,华东电网首当其冲开展了我国智能电网的研究,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2010年初步建成高级调度中心;2020年全面转型,建成具有初步智能特性的数字化电网;2030年将建成具有自愈能力的智能电网。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公布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但基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电网基础设施较薄弱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还处于发展不平衡的初级阶段。并存在以下问题:(1)对智能电网缺乏准确的定义,对其发展方向尚不明朗。(2)实现智能电网的许多关键技术还没有得到解决。(3)配电网自动化水平较低,许多新技术应用尚待提高(4)用电的营销模式目前仍以人工为主,相对落后(5)我国的调度系统不能满足当代能源建设以及特高压电网的需求。(6)我国电能具有电源和负荷相对较远的特点,故需采用大容量高电压的输电,这也意味着对输电线路的更高要求。

4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智能电网将会使电能的利用更加安全、环保、高效,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和认可。基于不同的国情和发展侧重点,其制定的发展战略也各具特色。我国的智能电网应在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经验之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动智能化电网的研究和建设。目前,我国已将智能电网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并推进实施,可以预见,我国智能化电网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正在迈向另一个新时代。从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新技术的出现和经济的发展是智能电网产生的先导条件。智能电网的发展是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内在需求,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智能电网的发展也能够调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相关电力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智能电网的发展势必会带动社会的巨变。

参考文献:

[1]王振.智能电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06).

[2]吴疆.对智能电网若干基础性问题的思考[J].中国能源,2010,32(02).

第9篇

智能制造、物联网普及等良好局面,这一切都离不开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的扎实工作和各方面努力。在国家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成果展示会期间,本刊记者对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进行了简单采访。

记者:2011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顺德区“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杨学山副部长希望顺德在成为试点后,不仅要在两化深度融合、工业转型升级工作中走在全国领先地位,还要为其他地区创造经验。通过一年多的实践,顺德在这些方面工作都有了哪些大的发展?

顺德:在国家政策驱动和工信部的指导下,顺德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和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制造,推进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制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探索出具有顺德特色、有效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促进工业结构向高级演进的发展路径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本着构建智能制造政策体系,完善“智能公共服务”的建设思路,一年来,顺德区从财政扶持、政策实施、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构建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的政策体系。主要工作包括: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2012年顺德区两化融合专项资金中,重点扶持装备智能制造的项目,并评选出4个重大项目、8个一般项目入围支持项目名单,扶持智能制造项目的财政资金总额近600万元;落实《顺德区促进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区内装备企业的研发与新产品推广;组织评选顺德区百家企业智能制造工程第二批试点示范企业,共评出威得利机械、海川智能机械、利迅达机器人等25家示范企业;组织顺德区两化融合创新中心开展顺德区“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组建顺德区智能制造专家辅导团,对1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开展专题咨询调研,开展“智能制造路径”巡回专题评估和辅导。

记者:在各种新闻报道中,都频频提到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了顺德智能制造的试点进程,在这方面,顺德是如何做到的?

顺德: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产业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提供工作母机和技术装备的先导产业,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门类广泛,发展空间宽阔,技术含量高,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优势产业。目前国内装备制造业普遍存在技术应用层次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顺德区作为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找准了智能制造这一突破口。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装备是装备行业内的高端产品,对提高国民经济技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顺德区获得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一年以来,以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行业,以研制智能产品、建设智能企业和构建政策体系为重点,以重点骨干企业、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为实施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工作。

记者:在智能制造的试点进程中,顺德是如何在各个方面具体开展的?

顺德:推进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智能装备”是智能制造的试点进程的必行之路。以精密机械、陶瓷机械、木工机械、注塑机械、橡胶机械、玻璃机械、交通机械等行业为重点,顺德培育了一批智能装备生产企业,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向高速化、精密化、数控化、成套化、大型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重点支持科达机电、伊之密、广东锻压机床厂、震德、威德力、乐善、新马、亿海、康盈等机械装备制造企业推进成套大型金属内腔挤压成型技术及装备、实时控制压铸机、大型高端高速精密压力机、新型节能高效高精密大型两模板注塑成型设备等装备产品的研制与产业化。支持企业应用工业电子、嵌入式软件等技术提高装备产品的单机智能化程度,支持企业应用物联网等技术提高装备产品的网络智能化程度。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为客户提供装备产品运行监测、远程故障诊断、在线技术支持等增值服务,推动顺德装备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第10篇

新材料产业将着力突破一批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先进钢铁材料、石化材料等基础材料,攻克一批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高性能纤维等关键战略材料,加强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

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突出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云计算、大数据、虚拟显示、绿色计算、人工智能与智能硬件等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突破核心通用芯片设计与制造瓶颈,推动5G研发与产业化发展。

启赋资本创始人傅哲宽认为,新材料行业是基础性产业,应用的方向非常广阔,无论是精密电子产品,还是喝水的杯子,都离不开新材料的应用。“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的技术高度密集,研究和开发投入相对比较高,融资缺口大。总的来说,大部分企业融资规模都在500万到5000万元之间。”

傅哲宽表示,正是因为国内技术落后于国外的现实以及用进口产品替代的现状,所以相关产品未来的机会是很大的。“3D金属打印、富勒烯等都是新材料创新的成果,这些新型材料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但这个战略不会是一蹴而就,而是要分步走实施。“在2015到2017年的两年间,一方面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十大战略重点领域,为整个制造业高端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重视新一轮工业革命背景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影响,要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创新创业’三大政策体系紧密结合起来。”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英语教学,多元智能,项目导向,模拟仿真

高职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更加强调的是英语知识的实践与运用。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各个高职学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将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目的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为了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与高职英语教学中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性。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所谓的多元智能理论主要是在1983年间,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主要是指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能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自己所属的文化背景下能够具备服务能力和价值的创造能力”。多元智能并不是只是单纯只有一种能力,而是由不同能力综合而成的。从总体上来说,多元智能可以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还有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普遍性特征。这主要是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客观存在的个体,都能够同时具备这八种能力,只是构建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其次是差异性的特征,因为每个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个体所具备的智能能力也有着不同的差异;在此时发展性的特征,每个人的发展程度与发展方向都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影响。

二、“项目导向”和“模拟仿真”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而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项目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方案。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项目”为线索,以“子项目”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

(2)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

(3)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调动和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4)在就业指向上,采取的项目全都来自实际工作。仿真教学也称为模拟教学,就是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仿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模拟仿真教学的特点是具有综合作用的教育手段,学生置身于仿真环境中,可以充分调动感觉,运动和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此外,仿真教学可供学生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自学,并反复试验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实施多媒体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地发展下,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事实上目前很多的科学实验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节省,同时使教学的直观性得到增加也可以运用计算机仿真和多媒体开展教学任务。

(二)逐步推进项目教学法。为了逐渐推进项目教学模式,以学生完成各个项目的实践为先导,积极创造条件。主线应以实际操作为主,使相关的理论知识得到补充,整合教学内容,同时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让学生做到自己动手设计完成项目的任务,使“在学中做”的方式获得知识技能真正的得到实现。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探索。分层教学的优势很多。可以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促进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课堂讲授的内容也同样有所不同。还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能力得到满足。针对试验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设置深浅不同的学习任务。实施分层教学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潜力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实施分层。值得强调的是,实施分层教学并不是对学习较差的同学的歧视,教师也应该避免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到“被歧视”,教师可以以“分组完成某一具体项目”的名义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小组认识到自己是在进行分工协作。

总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出发点进行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对教学进行跨学科设计,使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同时又可以把学生已有的多元智能作为切入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智能的普遍性特点代表着智能多元化。客观上教师需要做到实施教学的开放性和多样化,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有机地把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和英语教学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龚怡祖.略论大学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98,(l):34.

[2]梅汝莉.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开明出版社,2003.37-48.

第12篇

借鉴德国工业4.0,师夷以求胜

工业4.0是德国率先举国实施的全球市场运动,对全球未来工业走向影响深远,作用明显。因此对于德国工业4.0,我们应全面深入研究,参考借鉴,然后师夷以求胜。德国工业4.0战略的要点可以概括为:建设一个网络、研究两大主题、实现三项集成、实施八项计划。

建设一个网络:信息物理系统(CPS)网络。CPS就是将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CPS可以将资源、信息、物体以及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物联网及相关服务,并将生产工厂转变为一个智能环境。这是实现工业4.0的基础。

研究两大主题: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智能工厂是未来智能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和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的侧重点在于将人机互动、智能物流管理、3D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整个工业生产过程,从而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的产业链。生产流程智能化是实现工业4.0的关键。

实现三项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对端的集成。工业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横向集成是企业之间通过价值链以及信息网络所实现的一种资源整合,是为了实现各企业间的无缝合作,提供实时产品与服务;纵向集成是基于未来智能工厂中网络化的制造体系,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替代传统的固定式生产流程(如生产流水线);端对端集成是指贯穿整个价值链的工程化数字集成,是在所有终端数字化的前提下实现的基于价值链与不同公司之间的一种整合,这将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定制。

推行八项计划:工业4.0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一是标准化和参考架构,需要开发出一套单一的共同标准,不同公司间的网络连接和集成才会成为可能;二是管理复杂系统,适当的计划和解释性模型可以为管理日趋复杂的产品和制造系统提供基础;三是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四是安全和保障,在确保生产设施和产品本身不能对人和环境构成威胁的同时,要防止生产设施和产品滥用及未经授权的获取;五是工作的组织和设计,随着工作内容、流程和环境的变化,对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六是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七是监管框架,创新带来的诸如企业数据、责任、个人数据以及贸易限制等新问题,需要包括准则、示范合同、协议、审计等适当手段加以监管;八是资源利用效率,需要考虑和权衡原材料和能源的大量消耗给环境和安全带来的诸多风险。

构建工业4.0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平台,决胜未来

当前中国工业的问题与现状不容忽视:大量从事低端加工的中小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简单工艺的平面管理,人口不断老龄化,资源日益枯竭等,因此虽说我国一直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制造强国。如今工业4.0来了,物联网、服务互联网将取代传统封闭性的生产制造系统,成为未来工业的根基,对于人口红利逐渐消减、工业发展正处于换挡期的中国而言,智能制造已被认为是改变“大而不强”工业现状的重要路径。

美、德等世界工业强国都高度重视信息物理空间构建,加强战略前瞻部署,并取得积极研究进展。中国要决胜未来的竞争,也必须在构建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平台上先行一步。

超前部署建设国家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平台。一方面,在国家新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加强对CPS的总体布局,研究制定CPS建设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发展路径和政策举措。同时,在制造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等工作中加强前瞻部署和应用推广。另一方面,组建一批国家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平台,负责承担基础理论研究,组织力量研发突破CPS软件、传感器、移动终端设备等工具和装备,推动重点行业企业的开发应用。

启动国家智能制造重大专项工程。总体看,我国制造业发展仍然以简单地扩大再生产为主要途径,通过智能产品、技术、装备和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任务艰巨而迫切。笔者建议从国家层面启动实施智能制造专项工程,加强技术攻关,开展应用示范,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转型。一是重点突破智能机器人。开展智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攻克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二是开展数字工厂应用示范。在全国范围内分行业分区域选取试点示范企业,给予扶持,建设数字制造的示范工厂,发挥其“种子”作用;三是推动制造业大数据应用。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先导,鼓励其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

用标准引领信息网络技术与工业融合。工业4.0战略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人、机器、资源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社会,各种终端设备、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识别、处理、维护等必须基于一套标准化的体系。为了保障工业4.0的顺利实现,德国把标准化排在八项行动中的第一位,并在工业4.0平台下成立一个工作小组,专门处理标准化和参考架构的问题。可以说,标准先行是工业4.0战略的突出特点。为此,中国在推进信息网络技术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中,也应高度重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及时制定出台“两化深度融合”标准化路线图,引导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同时,还要着力实现标准的国际化,使得中国制定的标准得到国际上的广泛采用,以夺取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话语权。

构建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体系。工业4.0一方面增加了管控的复杂性,技术标准的制定需要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促进技术创新。比如,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制度保障,设立处理各类问题的专职工作组,制定和实施安全性支撑行动;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等,从而形成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

产学研用联合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促进竞争往往是发达国家重要的战略意图。我国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产学研用联合模式,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型自发的产学研合作网络或产业研发联盟,政府要通过引导和支持的方式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选择几个重点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进行试点,以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联合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研发联盟,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工业4.0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