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时间:2023-05-30 09:57: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实主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实主义

第1篇

第一,你是从哪年开始跟电影这个人群接触的?做到什么时候?都干了些什么?我觉得这个要没做过的,肯定就说露馅了。

再有一个问题,他说你的拍摄时间是怎么想的?我说我想的是40天,水上的部分比较好拍,但水下我没有经验,包括演员在水底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时间会长点。老板说40天不可能,最多30天。这次拍《北西》他也对日子要求得很严格,38天必须拍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现实主义题材几乎就都意味着票房不佳,比如去年的《飞越老人院》,你的处女作《海洋天堂》也是这样。

薛晓路:电影本身的商业属性是没有办法回避的。观影人群现在主要是年轻人居多,这些年轻人所聚焦的话题,是他们买票很重要的因素,老人题材确实进不了这群孩子的视野。而《海洋天堂》一开始的时候,江老板也觉得可能会不太好卖,要求我改得喜剧一点。改完我觉得不行,改飞了,就又改回来了。《海洋天堂》是我一直坚持要自己拍的一个本子。

为什么会有《海洋天堂》,而且要坚持自己拍?

薛晓路:我1994年刚工作没多久,看杂志说“星星雨”自闭症儿童学校的故事,这学校离我也挺近,就过去帮帮忙。帮阿姨照顾一下孩子、护送一下募捐箱、帮他们拍拍东西什么的。2004、2005年的时候,我认识的那批自闭症孩子都长到20多岁了,妈妈爸爸们都50多岁、60多岁了,这群人开始很担心他们去世了以后孩子怎么办。在那个时候,很多讨论说着说着就绕到这儿,这对我来说触动很大。我跟了他们十多年,但没有看到政府对这个群体有什么帮助,或者制度上的变化,所以那个时候就特别特别想写这个东西。我觉得这个故事是我想讲的,交给别人不一定还是原来的故事了。 这部片子之所以有票房发酵作用,并不是因为它是个爱情电影,它还有普遍性的话题和对于现实的反映

所以,遇到江志强算是一个新导演非常幸运的事了?

薛晓路:对,目前我的两个电影都是和江先生合作的,我觉得他对创作者很开放、很尊重。他的这种信任与支持,对于一个片子的成功有很大的推动。他会让我觉得,这个项目跟他做能做出个样子。另外,他这几年都在跟新导演合作,新导演创作的想法、创作的激情和欲望,他也很尊重,他觉得这是新导演最有价值的地方。

和江老板合作以后,预算、演员阵容和幕后团队的档次一下子提升了?

薛晓路:对。一开始我们还在想,找谁来拍?当时我们希望父亲一角是个知名演员,儿子是个新人。后来杰老板(李连杰)经过香港,江老板把剧本给了他,让他考虑一下。我当时还觉得不靠谱,他拍打戏的,而且那么贵。大概三周以后,江老板说杰老板答应了,真的是很意外。听说杰老板当时也专门去问了“星星雨”,说有没有这个人,那时候“星星雨”是壹基金的典范工程,那边说有这个人,不是骗人的。

现在你可能也有一些选择权了,在选择老板的时候最看重的是他的什么?

薛晓路:我是拍电影的,最需要他懂电影,而且简单。我本身也并不太擅长社交,也没有这个欲望,比如来回来去吃很多次饭,对我来说都是压力。跟江老板开会一般都是半小时,比如说这次讨论到底用哪个公司的电脑动画,去了半小时就是说这些,说完就撤,我完全可以放心地去安排接下来的事。这些都会让我觉得轻松。

第2篇

他们本来就说的对,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不是多么低调的人。看在班级群里还是社交群里,他们发的各种消息无不都是哗众取宠的表现。

《爱情公寓》五的热播其实并不一定说明什么,但是透过这样的现象我们却可以看到身边的这群人到底在做着什么,也许现在的生活对于他们个人而言确实是很无聊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应该没有底线的去做任何事情。

有时候感情对于我们来说就好像一潭春水。在平静晴朗的天气里无波无澜甚至泛不起一层涟漪,可是当遇到暴风雨的时候就开始乱了阵脚。

即便是在最初的那个时候,我们也作为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在这里指手画脚,也能够看出来这样的现象究竟有多么混乱。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么吵闹。也许从一开始我们的初心就不在这里,我们有其他的愿望有其他的梦想,我们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双手的奋斗去实现一个更高的领域。

是拼搏和努力带给我们的梦想。

就好像在无数个瞬间,你根本就想不到的频繁的某一刻,突然有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传进了你的耳朵里,即便是你根本就不愿意相信。他们也从来都不会去关心什么。

因为那些东西本身就是你所不了解的呀,你根本就不会想着在别人悲伤的时候去了解一下这些事情,然后去安慰别人,因为本身这些就和你无关紧要。

你看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生活的都是如此的现实,包括我也是一样。。

第3篇

在性格最深层处的那种天分和潜能,终究还是会显示出最基本的特性。

举第一个例子, 型格中的六号。他们开始时很浪漫,似乎立即收起行李,马上就可

以踏上行程,去找寻理想的浪漫旅程。但是,这其实是一种表象,极为需要安全感的六号,

一定极其在乎这是否是比较安全的行程。也就是说,他们的冒险一定都是准备好的冒险。

换第二种爱冒险的性格的人会觉得,如此谨慎还有什么冒险的乐趣可言?但是,六号在

乎的是, 有准备的、充分的、不冒险的那种浪漫,这是一份现实的浪漫。这是六号的底线。

归根结底,六号还是现实主义者。

而对理想主义的九号而言, 面对生活,他们似乎越发变得现实而认真,很多事情都

是三思而行。但是,当面对一见钟情的事物时,他们却会一改常态。比如,他们喜欢一种价

值方式,即使你是他的客户,他也想着一定要说服你,告诉你他的价值方式,想办法让

你接受。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在自己心中理想色彩开始光芒四射,他们要把这种

光芒投射给客户。尽管平时表现出非常现实,但触及到理想色彩的部分时,九头牛也拉不

回他们。这就是九号天分和潜能的最大体现。

回到管理部分,现实主义者的公司价值观一般会体现为“ 以客户为中心” 或者“ 以

客户的满意度为宗旨”等类型的价值体系;理想主义者的经营价值常常表现为“好的产

品就是最好的广告”、“ 好的产品自然会有忠实的消费人群” —— 很明显, 他们坚信自

己东西一定会得到相应消费人群的认可。

现实主义者非常有效地去找寻客户,满足客户,因需要而变,因此公司运作的成功

率会比较高,日子过得也很不错。但是,现实主义者所经营的公司会碰到一个致命的问

题,一旦同质化时代到来的时候,他们往往最先面临“红海危机”。理想主义者经营的

公司,一般都是非蓝海之路不走。于是,理想主义者其成功概率一般没那么高,但是,

一旦他们找到其终极的解决方案,往往领导出来的都是极为伟大的公司。比如,乔布斯

的苹果,其核心价值观是在人性与科技中的交叉路口找到创新的原点;而“因需而变”

的I BM,则一定是一群现实主义者主导下的价值观。

在管理风格上,现实主义者的公司一般都是相对民主,而理想主义者的公司一般都

是相对集权。因为,现实主义往往可以在现实的平衡和妥协中找到很不错的出路,而理

想主义往往更加自我或者完美主义。

其实,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管理风格各有千秋。但是,在不同性格领导者的领导下,

第4篇

一种是想法现实的人,姑且称这类人为现实主义。一种呢,是整天沉迷于幻想的人,在这里就先称这类人为幻想主义。当然还有一类人是幻想主义过渡到现实主义的人,可以称为,浪漫主义?当然,我们这里就先不聊到他。

我主要想说的就是现实主义与幻想主义,当然标题上也这么写着。我这不摆明了是废话么。

讲个蛮无聊的小故事吧。

某某天,青青邀请紫紫去他家玩,在两个星期后见面,需要坐火车去,然而对于火车车票,以及紫紫去火车站的路线,紫紫从青青家回到自己家的车和路线,几乎全部是青青想的,策划的。

而紫紫他只需要想想怎么玩就好了。

两个星期后,紫紫在青青家玩的很开心,因为在青青的带领下他能安全地来又安全地回家啦。

故事结束了。

仔细分析这个故事,再透彻一点分析。

青青是现实主义,紫紫是幻想主义这点我估计很多人都能一下子知道。

不过往里分析,买火车票都是需要自己的身份证,可故事里紫紫是交给青青去完成的。于是可以推测出,他们的对话大概可能是这样:

“去我家?”“好啊好啊好啊好啊。”“我家在xxxx,你可能要做火车来,你要从xx先搭车去市里,对了你身份证号多少,我帮你买票。”“好哇,xxxxxxxxxxxxxxxxxx。”“票买好了,回去那天你打算什么时候搭车走,不坐火车啊,坐公交车,因为公交车什么时候都有。”“早上十点?”“好的。”

大致是这样,应该还混杂着其他的对话。紫紫是太懒了吗?的确有这种成分。看到青青的回话内容紫紫也是长了点见识。因为他平时一直在回忆和幻想,时不时在任何场地中不顾旁人笑了起来。而对于去青青家,紫紫他也仅仅想到的是,坐火车过去了,然后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可以从中对比出青青的想法如此面面俱到,这样的技能可能以后会对他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如果说紫紫的话,整天沉迷在过去和虚拟中不能想到未来会发生的事,只顾幻想。那估计也蛮失败的吧。

第5篇

内容提要: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始终保持着其地位。但是,其理论贡献和缺失并存,给予其他学派生存的空间,并使国际关系理论走向新的综合成为可能和必要。

关键词:现实主义国际关系

一作为理想类型的现实主义

理想类型是社会科学中以终极的或纯粹的形式阐述事物特性的一种概念,它常常反映出现实的某些方面,人们通常把它当作判断、解释或调查现实的基础。象其他类型一样,理想类型也是一种抽象。在现实世界中即使能够发现这种概念所指的事物现象,也会是很少的。众所周知,“理想类型”概念是由韦伯创立的,后来为其他社会科学家所运用。韦伯最著名的理想类型是关于权威的,即传统权威、超凡魅力式权威和法定—理性权威。韦伯认为,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这些理想类型所描述的“纯粹形式”,但它们提供了历史上可以见到的不同权威体系的典型特点。据此,学者可以估计社会生活中发现的一种权威体系与这三种类型的相对类似或差异。作为一种启发式设计,它还有助于提出新的研究途径。

政治现实主义也可以视为一种理想类型。在政治生活中很难发现一种“纯粹形式”的现实主义,所谓“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都属于理想类型,而政治生活的实际往往要复杂得多,绝非那么“纯粹”,于是便有人揶揄说,制造这些术语、流派为很多人谋得了在大学里的终身教职。话虽如此,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类型显然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帮助人们理解和考察经验现实中一国行为的逻辑。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多年之后,现实主义的生命力依然在延续。

二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脉络

在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论争中,现实主义长期来处于中心地位。在理论史上,它虽屡次遭到挑战,但依然保持着主流地位。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具有丰富的思想传统,可谓源远流长,人们一般将其追溯到古希腊的修昔底德及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修昔底德是西方现实主义思想之父,而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卢梭等则延续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传统。在当代,这一思想线索贯穿于E·H·卡尔、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汉斯·摩根索、乔治·凯南等人组成的这一脉,其中摩根索是公认的理论上集大成者。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核心观念包括:

1、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支配性的政治行为体;

2、与此相关,国家间关系的特征是竞争和冲突,战争则是解决冲突的一种选择,在战争中取胜被视为衡量政策和领导适当与否的标准;

3、相信国家都是理性的行为者,各自追求它们的利益;同时承认,由于政府内官僚系统的行为理性经常受到扭曲,因而不会对其他国家的福祉或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的福祉给予足够的尊重;

4、具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忽视国内社会和政治情形对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安全性质的影响,认为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客观情势作为国际关系史的驱动力优先于意识形态、信念和领导力量;

5、对有关国际关系中暴力的角色发生根本变化的任何纲领都持悲观的态度,而对保持全球稳定的可能性则持乐观态度,即使是核武器的扩散也不影响它的这一态度。①

国家是理性的,各国处于无政府状态中,凡国家都是权力最大化者,这样一种框架的现实主义,一般被称为经典现实主义或传统现实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肯尼思·沃尔兹等人发展出了结构现实主义,也称新现实主义。②这是现实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结构现实主义对经典现实主义的发展表现在,在后者看来,国家作为“理性的”行为者总是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积累越来越大的权力。权力被视为是目的本身。结构现实主义不同,它把权力看作是一种有可能使用的手段,国家拥有的权力太小或太大都会有风险。明智的政治家总是力图拥有适度的权力。在重要关头,国家最终所关心的并不是权力,而是安全。沃尔兹并认为这是对现实主义的重要修正。③

因此新现实主义是发展和修正了的现实主义,它承认存在着出于自我利益的互惠行为,而且成为了国际政治生活中一个日益发展的维度。这就是说,结构现实主义的产生表明现实主义的主流内部出现了理论的“调整”和发展,认为在无政府状态下合作也是可能的。④80至90年代,经过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辩论以及现实主义流派内部的论争,现实主义理论出现了新的发展,经典现实主义与结构现实主义的区分已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实主义理论精细的发展以及其内容的丰富性。

现实主义主流内部的发展表现为结构现实主义者之间的分歧,反映为两个论争。首先是在防御性现实主义与进攻性现实主义之间。杰克·斯奈德(JackSnyder)在发表于1991年的《帝国的神话》一书中较早区分了“侵犯性的”(aggressive)和“防御性的”(defensive)现实主义。①“侵犯性的”现实主义这一名称后来演变为“进攻性现实主义”。这一支现实主义的中心论点是,国际体系促进了冲突和侵略。安全是稀缺的,导致了紧张的国际竞争并使战争成为可能。理性的国家在寻求安全时经常被迫采取进攻性战略。约翰·米尔夏默是这一派最突出的代表。防御性现实主义者则认为国际体系不一定导致紧张的冲突和战争。懂得国际体系特性的国家会认识到安全是充足的,防御性战略是获得安全的最好路径。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Walt)和查尔斯·格拉瑟(CharlesGlaser)是这一派的代表。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与经典现实主义关于国家寻求最大限度的安全(扩张)的假设不同,防御性现实主义坚持国家寻求最低限度的安全。其二,沃尔兹等的新现实主义通常将国内政治排除在论述之外,而许多防御性现实主义者则相反,在他们的理论中经常使用国内政治来解释问题。②

第二个论争体现为,国际结果和外交政策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力量的分配还是威胁的水平和根源。在这个问题上结构现实主义者分成了两派。沃尔兹、米尔夏默和克里斯托弗·莱恩是前一种立场的代表,他们强调一个国际体系中大国数量多少和极(polarity)的重要性,以及国家间相对力量变迁的重要影响。斯蒂芬·沃尔特和查尔斯·格拉瑟则是后一种立场的代表,在他们看来,力量的总体分配不如威胁的水平和方向重要。沃尔特的“威胁平衡”论认为国家的反应是针对威胁作出的。一个给定国家所构成的威胁的水平不仅要看其总体力量,而且要看地理位置、进攻性力量和进攻性意图如何。类似地,格拉瑟论证说安全困境的严重性决定着当进攻有利可图时,力量是否轻而易举地转化为威胁,以及力量的增长是否轻而易举地转化为威胁,同时合作变得更为困难。③

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随着2001年米尔夏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的发表,④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自1979年沃尔兹发表《国际政治理论》,确立了结构现实主义的地位,把现实主义发展为一种精致、简约的结构理论以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是沿着两个方向展开的。⑤一是吸收和采用现代经济分析的概念和理论,渐次以成本-收益为工具分析判断国际互动的结果和各国的政策。罗伯特·鲍威尔、吉尔平、劳埃德·格鲁伯和格伦·斯奈德把国家行为诉诸于得失的算计,以此来估价“平衡”、“领土扩张”或根据其相对收益决定加入国际组织等政策。现实主义的博弈理论分析也推进了这一研究路径。由此现实主义就向同样运用经济分析测定结果的新自由主义靠拢。这一路径的问题在于它把国家的行为简化为完全依照自身利益而作出。

第二种路径属于更为经验性的研究,在过去十余年间以米尔夏默所做的工作为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说,米尔夏默的现实主义研究是向历史的回归。如果说前一种路径使现实主义被简化成为某种纯粹利己的国际行为考量的话,那么,米尔夏默的现实主义回到历史,由历史而对制衡行为、推卸责任行为、力量极的结构类型及其与战争的关联度等重要问题进行理论的分析。米尔夏默的努力在多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自可见仁见智,但从国际的、历史的根源以及历史分析证明或证伪现实主义的理论论点,是理论探究的正确方向。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由于博弈论、理性选择和经济分析逻辑的渗入和盛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者忽视历史的倾向趋于明显,有的是通过统计数据的定量分析来处理历史和史例,使理论研究趋向非历史化。以包罗万象的心理和行为博弈及理性选择代替历史分析和田野工作的倾向,已经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警觉和批评。①从这一意义上说,应该肯定米尔夏默回归历史的努力是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的。

问题是人们有不同的理论定,因而对历史就有不同的解读。在米尔夏默看来,各个大国无论何时都在为权力而相互竞争,并试图成为国际体系中的霸主。它们之所以想争做霸主,想支配国际体系,是因为在国际政治中,这是获得生存的最佳方式。②无论何时何地,大国一定是追求权力最大化的。(这显然不同于新现实主义的理论假定,即国家追求的是安全的保证。)与新现实主义的国家力量过于弱小和过于强大都不安全的论点相区别,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力量越大越安全。它也跟摩根索的经典现实主义有区别。摩根索认为人生来就是追逐权力的,实际上他是说人生来就是恶的。而在米尔夏默看来,国家的行为跟人的天性是善的还是恶的无关。它是由国际体系的结构决定的,体系的结构迫使各国追求权力最大化。由此可以推论,大国是走不出相互冲突的历史宿命的。

这一核心论点,能否经得起经验事实的检验,可能正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软肋”。而防御性和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区分本身是否能为人们普遍接受,也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三政治现实主义的贡献和缺失

现实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种主流理论范式,多年来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占据着主导地位,说明它对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解释力,也具有相当的生命力。这可能就是吉尔平所说的“政治现实主义的丰富传统”使然吧。同时,现实主义理论也仍在继续发展之中,其活力表现为现实主义流派内部论争的继续以及对有关问题的研究进一步精细化。

约瑟夫·格里科曾概括了当代现实主义对国际关系学的三个贡献:(1)当代现实主义帮助了我们认识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结构对各国的偏好、战略、互动和国内制度的影响。(2)当代现实主义帮助了我们理解各种不平等性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尤其是力量不平等性的影响。(3)当代现实主义帮助了我们理解国际事务中的延续性及其重要意义,但它同时也提醒了我们变迁的普遍性。①这几点应该是可以为人们所认可的,不过现实主义理论家们实际上并不重视变迁,这在下文还将涉及。在与新现实主义的论争中,新自由主义也吸取了前者的一些观念和立场,而现实主义吸收其他流派的观念和立场相对来说可能更困难一些。理论是灰色的,而国际关系现实之树常青。正是现实主义理论所难以解释的国际间的一些现象,对其构成了诘难。K·J·霍尔斯蒂列举了如下一些现象:②

为什么同盟(alliance)这样一个在18和19世纪的欧洲无处不在的现象,在20世纪的南美、当代的非洲或东南亚却见不到?除了在欧洲之外,同盟在世界其他地方为何如此少见?

19世纪南美洲历史的特征是频繁的战争、争夺霸权和制衡行为,而今天尽管它是一个完整的次体系,为什么却不存在安全困境?

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国家武装力量的改造是从防务有关的职能转变到维持和平及维持内部治安(包括对本国人民的镇压)?

如果世界的特征是无政府状态和安全困境(来自邻国的威胁),为什么今天多数国家并没有准备保卫其边界抵御外部侵略呢?法德边界如今是一个无武装地带,挪威与瑞典之间、美国与加拿大之间、莫桑比克和马拉维之间、象牙海岸与加纳之间,以及其他许多国家之间均是如此。

在南美或东南亚,也许还包括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为什么不存在霸主国家或妄想取得这种角色和地位者?

为什么1945年以来大多数的武装冲突都发生在国家之内?驱动现实主义分析的突出问题是国家间的关系,然而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国家间战争的发生率大幅下降。在这一时期,因其政府、分离主义运动、原始国家或军阀而死亡或受到威胁的人数比起因于外国政府的要多得多。

为什么国家间战争的前景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几乎不存在?西欧国家间战争可能性的戏剧性下降在当代国际政治的本质方面告诉了我们什么?为什么西欧国家间的关系如此根本性地不同于仅一代人之前它们间的关系,更不用说三百年之前了?

任何理论都有例外,都会有解释不了的现象。但例外多了的话,就一定会使人们对理论本身提出质疑。我们能够举出的很多现象,以及上述的种种,也许已经超出了个别例外的范围。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讨论现实主义理论的盲点和缺失。大致上,我们可以概括出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现实主义(尤其是结构现实主义)基本上是一种静止的理论,难以看到国际事务中的变化,也无法解释国际体系的变化。结构现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和国际体系结构的根本性作用,既然行为单位的特征并不能使我们得以预测它们的行为,我们就必须从体系的角度进行考察。国际体系的结构导致战争一再爆发。也有的现实主义者如吉尔平的确论述了国际体系的变化,但通常是把它跟战争联系在一起。沃尔兹论述了两极的稳定性,但难以解释两极的崩塌,在对北约走向的预见上也出现过失误。①在这方面,约翰·刘易斯·加迪斯曾批评国际关系理论未能使人们预见到冷战的终结;②此前也有人批评现实主义无法解释国际政治从中世纪到近代体系的转变。可以这么说,国际关系中出现观念和确立原则,当然是一种革命性的发展,也并没有过时。但是应该看到,是历史的产物,也在发展变化之中,它不会永远存在下去。这里的意思是说,国际关系和国际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变迁之中的,然而现实主义理论基本上不是变迁的理论,故难以解释和预见国际体系中的变革。

其次,现实主义低估了国家间合作的可能性,尤其是大国间合作的可能性。不难看到,现实主义更多的是一种关于冲突和战争的理论,进攻性现实主义(尤其是米尔夏默的)将其推向极至,推论出关于大国必定冲突的结论,可谓登峰造极。这同一枚硬币的另一面,是对大国合作持悲观主义的观点。然而,国际关系的现实也在变化中。三百多年来主导着国际关系的大国间对抗在发生某种转变。在21世纪初的今天,我们已很难设想大国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相反,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在增长中。象“9·11”这样一个对世界政治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影响的事件,并不是来自于某个大国的行为。相反,这一事件促使了大国间更进一步的合作。

第三,现实主义有意无意地贬低国际制度的重要作用。国际制度的大量增生并对国际关系产生各种规制作用,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政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从不同的制度设计来看,国际制度有两种,一种是设立常设机构的,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刑事法庭等;另一种是没有常设机构的,一般是国际公约、条约等,如核不扩散条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不管是哪一种,其对国际事务的调节作用在增大,约束性趋于增长。在已有国际制度的条件下,一国若不加入或加入以后又退出,就很可能要付出道义的和其他方面的成本。这里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超强对国际制度的破坏作用。这是否能够证明现实主义理论的有效性,可以讨论。美国布什政府决定不执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定《京都议定书》,对这一制度造成重大破坏,而美国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道义和信誉代价。2003年,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致使联合国被边缘化,造成对联合国地位和权威的一大打击,但事实又表明,美国回过头来还是要借重联合国来收拾伊拉克的局面。所有这些,都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关系。

第四,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可能除外)忽略国内因素的影响作用,妨碍了它对国际现象的解释力。历史已经表明,不谈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国内变化的因素,是无法解释冷战之终结的。对冷战终结这一重大发展,现实主义理论显得捉襟见肘。关于中国,也存在类似的情形。米尔夏默在看中国时,基本上不考虑中国国内的情形及其发展变化。然而,不谈国内因素,而仅仅按照其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推演,就会作出中美必然冲突的推论。这就免不了要发生偏差。从多方面情况看,实际上,中国并无意把美国的势力赶出亚洲,也无意挑战美国的世界地位。世人已经看到,西欧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基本不存在了,离开了国内因素,如何能解释二次大战后欧洲的和平呢。战后60年间,西欧各国在经济上逐步连为一体,日益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由经济上的整合扩展为社会和政治的整合,逐渐消弥了战争和对抗的可能性。现实主义为其理论所囿,看不到一个国家的世界观和国际行为是可以变化的,国家之间的相互看法也是可以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有可能对国家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一缺失需要由其他方面的理论发现来加以弥补。

四走向新的综合

理论家的思想活动,或多或少都是由于受到现实政治的刺激而进行的。一般说来,理论不是理论家忽发奇想的结果,也不是现实政治机械的反映,而是两方面相互激荡的结果。制度主义是70年代以来国际事务变迁在理论上的能动的反映,社会建构主义则更具有理论上的自主性,抓住了文化、认同等非物质因素在国家间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异军突起,在当今国际关系理论中三分天下有其一。不管是制度主义,还是社会建构主义,都是有现实政治作为支撑的;他们所注意到的问题,都是被现实主义理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的,但又都已被证明是十分重要的。

现实主义之绵延不绝,自有其道理在,它毕竟抓住了国际政治中一些相当核心的东西。但与此同时它又忽略了其他某些重要因素。米尔夏默将现实主义的论述推至极端,号称“进攻性现实主义”,不考虑国内因素,也不考虑国际制度,认定一国(或大国)无论何时都是追求权力最大化的,而这一假定却可能不成立,得不到事实的有力证明。因此,“进攻性现实主义”鲜明则鲜明矣,但为自圆其说,终免不了要削足适履。在20世纪后期以来的欧洲国际关系问题上,进攻性现实主义就明显缺乏说服力,这就难怪《大国政治的悲剧》最后一章论述的薄弱了。原因盖在于,欧洲的演变已经超越了现实主义所描述的阶段,已经产生了新的外交政策理念和行为模式。现实主义理论已经无法很好地说明这种发展了。因此,现实主义需要超越就成为理论发展的题中之义。

不同理论流派的并立和相互激荡对于理论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对立面的存在之中,理论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各国的国际行为和外交实践则为理论发展提供了思想材料和催化剂。作为理想类型,现实主义理论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思想框架或参照系,它的各种假定也好,论述也好,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激发,应认为提供了需要研究的问题,而不应认为是提供了答案。拿美国来说,它的政策和行为对国际制度理论而言是一大难题,也对制度主义提出了新的问题。同时,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和国际行为,也不是现实主义理论能够很好解释的。进攻性现实主义者米尔夏默坚决反对布什政府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就颇能说明问题。世界不是静止的,国际体系不是静止的,我们需要

第6篇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德国招贴设计;冈特•兰堡超

现实主义是法国达达派思潮处于困境时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艺术思想。第一个提出“超现实主义”这一概念的是法国现代派诗人阿波里奈尔,之后安德烈、布莱敦、艾台雅等诗人呼吁推行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画家包括米罗、马宋以及萨尔瓦多•达利等,他们以精致入微的细部写实描绘和可以认识的物体局部为准则,表现一个完全违反自然组织与结构的生活环境,把幻想结合在奇特的环境中,展示画家心中的梦幻图。上世纪50至60年代德国出现了“视觉诗人”招贴艺术创作流派,其代表人物包括金特•凯泽、冈特•兰堡、霍尔戈•马瑟斯等。他们倡导“招贴设计诗歌化”,将高度的美学经验与表现激情融为一体,反对保守、呆板、商业化的设计。他们摒弃了平面设计是平面布局、安排、构成的过程这一传统的观念,主张平面设计应该更多地表达自我意识、观念、感觉,这一点与超现实绘画创作不谋而合。在创作过程中,这些艺术家们常常结合象征等手段,对细节描写进行夸张、变形、省略,使作品既具体又抽象,即描写现实具有臆想图的特征。对于观者来说,超现实主义绘画和德国视觉诗人流派招贴的所有细节一目了然,但总体上又会使人有荒谬、怪诞、神秘的感觉,这种“潜意识”的景物充分展现了画家和设计师想象力之丰富。

一、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平面设计领域文化艺术类招贴的风格的形成深受现代绘画的影响。早期的招贴大多由画家创作完成,人们在评价这类作品的优劣时,常常将其艺术表现性放在首位,由此可见绘画艺术对招贴设计的影响非常重要,二者的联系密不可分。从媒质上看,绘画与招贴均属二维,用画面吸引观者是其共同的特点。从平面设计的发端来看,这一艺术形式可以追溯到德国“公立包豪斯学院”(后改名为设计学院)的成立。该学院的教员中绝大部分都是画家,他们深受当时各个绘画流派和艺术风格的影响,在教学理念的形成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中贯穿了风格派、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思想,形成了传统基础之上教学与创作特色,并为现今艺术院校招贴设计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手段。“视觉诗人”流派的招贴与“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之所以能引起观者的共鸣与震撼,除了作品自身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内容的适切性外,更源于其创作的历史背景。当时的德国由于受学生运动的影响,社会各领域特别是文化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涌现了许多杰出文学家、剧作家以及舞台艺术家,促进了戏剧艺术的发展。大批思想深刻、形式新颖的戏剧的不断出现,为德国“视觉诗人”们进行招贴广告的设计创作提供了机会,同时也推动了招贴广告经典作品的形成和面世。这批招贴文化思想深邃,艺术表现力方面与同时代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并驾齐驱,奠定了“视觉诗人”流派在平面设计界招贴史上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力。“视觉诗人”流派的招贴大多采用摄影拼贴的技法。由于照片内容都为写实场景或物体,所以剪贴后形成的画面既显得超乎想象又很自然,其视觉效果给处在计算机设计软件还未出现的那个时代的人们所造成的强烈的震撼可想而知,这一点与超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人物达利的作品给观者的感觉完全一致。达利擅长写实造型,惯于通过写实将场景和人物展示出来,并把多个写实的物体拼合起来,从而使作品给人产生一种如梦如幻印象。视觉诗人流派常用来设计创作招贴的摄影作品与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写实性在本质上相通,另外在设计过程中,二者都通过组合元素的手法对画面进行布局。“视觉诗人”流派不仅给当今的招贴设计领域提供了范例,而且为每一位设计者展示了独特的设计方法,确立了招贴设计发展的理念和方向。

二、冈特•兰堡与超现实主义

冈特•兰堡1938年出生于梅克伦堡,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被公认为欧洲“视觉诗人”流派中最有创造力的代表人物。他在少年时期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的磨难,青年时代又是战后重建的困难时期。由于经常处于严酷的生活状态中,使他的性格中具有一种执着而严谨的品质,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对他而言极具现实意义,那些物体不仅仅是维持生活的工具,更是对生存的一种体验与对人生的片断记忆。因此在他的生活印迹中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正义精神。1968年,冈特•兰堡的设计转到了法兰克福,而此地是当时德国的政治风暴中心,同年的学生运动从倡导政治责任感转向社会现实,要求改进社会,也促使了从鼓动、宣传、广告和通俗文化中拿起有效的宣传手段。尤其是使用艺术作为武器,“这样的社会环境改变了艺术家的作用和艺术的意义、内容及形式,它们以层出不穷的形式政治化,取得了迥然不同的效果。”这使得冈特•兰堡逐渐意识到招贴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信息传达,更多的是要体现出某种程度上的社会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便把社会评论为主的设计领域确定为自己的创作方向。

三、冈特•兰堡的土豆系列

(一)土豆主题的确立

冈特•兰堡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的设计大师,他曾经运用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土豆作为主体图形,设计了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招贴,他所创作的招贴中经常有土豆的身影,并以此为主题设计出了系列作品。对冈特•兰堡来说,土豆有无穷的内涵和意义,他认为土豆能够代表德国的民族文化,他之所以有这样看法,源于他童年的苦难经历。冈特•兰堡生于德国,幼年在二战的枪炮声中度过,8岁那年二战结束。尽管没有了战争造成的死亡的威胁,但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饥饿的侵袭,寻找食物、填饱肚子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事情。就在这时人们发现,从美国引进的土豆有生长期短、种植技术要求低的特点,种子下地后一般不到一个月便可收获较为成熟的果实,于是短期内德国许多地方便广种这种土豆,极大地缓解了粮食短缺的局面。可以说土豆救活了德国,也形成了特殊的德意志民族的“土豆文化”。童年的经历影响了兰堡的思维表达和创作方式,“土豆文化”成为他领悟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路径,因此没有土豆就没有兰堡和他的艺术。

(二)土豆的陌生化

“招贴”是作为张贴展示于公共场所的一种最常见的平面广告形式,与其它形式广告具有同样的作用:传播信息、促成行动,达到某种商业、文化或社会公益目的。然而就招贴广告而言,若想达到这一目的,前提条件是其画面必须能够体现一个足以观者的注意而驻足观看的新异奇特的创意,这是广告至关重要的一步。美国著名广告教育家韦伯•扬把广告创意比作南海中突然出现的许多环状珊瑚岛屿,这些岛屿是由海面下活动着的不计其数的珊瑚累积形成的,这一比喻形象地反映了创意的形成过程。如果这一比喻是恰当的,那么露出“海面”的创意是否新奇而吸引众人的目光,并能准确传达广告的主题内涵,从而产生好的广告效应,关键要看“水下部分”如何堆积,即在创意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创意。“旧元素新组合”被公认为是能够达到这一创意效果的最有效方法,从理论角度来分析解释这一方法产生的依据,其实“旧元素新组合”就是“陌生化”理论应用于广告创意的具体体现。“陌生化”理论是在20世纪初由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它认为必须以超出日常状态的感觉去重新感受生活,使对象变得陌生,克服惯性引起的麻木与迟钝,从而产生审美的艺术感受,其核心是“打破僵硬的习惯思维”。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也曾在《为什么设计》中提到过“设计陌生化”这一概念。冈特•兰堡作品中的土豆具有陌生化的特点。它们或是被切成了四块,或是去果留皮,或者是分割成块后又拼成一个完整的土豆。这些土豆还被涂上高饱和度的红绿蓝黄等颜色,加之黑色的背景、叠加的空间、强烈的层次感和韵律感,使得这种土豆展现在观者面前的时候,会让人不再把它与日常生活中的土豆等同起来,而是引导观者去仔细的观察土豆的不同细节,引发思考。这种陌生化了的土豆,是冈特•兰堡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三)土豆诗意的创造力

在土豆系列中,冈特•兰堡毫无疑问要表达的是其内心思想以及他对生命的感悟。而由于笔者之前在陕北的偏远山村支教的原因,也算有了以土豆为生的经历。在笔者看来眼中的土豆系列,想到的是对土豆的热爱,也就是对生活的热爱,更可以升华到对生命的热爱。冈特•兰堡借土豆这种象征物,通过艺术加工,表现了他的精神,即艺术的自由。土豆系列招贴的创造精神显而易见。在这之前极少有人用土豆作为招贴的主题,这固然与他的童年生活经历有关,但更与他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创造精神有关。在对主题呈现方式的选择上,也体现了他另辟蹊径、个性十足的一面。他的作品中的土豆,无论其呈现方式如何“违背常理”,总能体现作者自由的艺术感和对美的独到的理解,做到了创造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这也因此奠定了他在设计艺术领域的地位,其作品成为不朽也在所难免。四、结语超现实主义绘画对兰堡的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品所展现的创造精神和奇特的想象能力,始终折射着超现实主义的影子。作为“视觉诗人”流派的一面旗帜,兰堡始终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信条,凭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土豆这一稀松平常的物体为主题,通过对造型、颜色、背景、空间等元素的具体而又抽象的处理,赋予作品以诗歌化的意境,在完美表达主题的深刻涵义的同时,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上的共鸣。他通过理性的思维、艺术性的表达、新奇的创意拓宽了观者的艺术视野,其诗人的情怀更为人们重新构造了艺术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童慧明,李雨婷.100年100平品面设计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林家阳,车其.冈特•兰堡[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

[4]韩然.超现实主义对招贴广告的影响[J].装饰,2002,(11):45-47.

[5]丘明秀.超现实主义手法对现代招贴设计的影响与思考[J].今传媒,2011,(07):63-64.

[6]丰兴军.“陌生化”理论在招贴创意中的具体运用[J].济宁学院学报,2004,(24):8-11.

第7篇

一、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真实性

现实主义一般被认为是最基本和最正统的创作方法。油画创作的过程是艺术家产生创作欲望,围绕创作意图,艺术思维,从而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艺术意图,然后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手段表达,可以将它转变为艺术形象,可以用来欣赏艺术作品的整体创作,现实油画的方法是根据艺术家的原始面貌,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加之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真实的再现生活场景。油画用笔应当随时代的发展,当代现实主义油画应该表达当代人的审美理念与情感态度,表达真实性的生活。

现实的油画创作表现出来的是对生命的原始面貌,现实的关注。现实主义的显著特性就是情感现实的真实表达。现实主义艺术家库贝尔倡导艺术的真实,主张师法自然,忠于他看到的人或事,他排除所有艺术理想化,认为只有现实的真实才是真正的艺术。我们以库贝尔的作品《打石工》,《画室》等为例,其作品都是根据现实生活塑造的,都以生活的本来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达到了合乎生活本来面貌的真实性。在另一位现实主义艺术家米勒的作品中,显示许多人的本性,如母亲真诚的爱,努力工作,和对生存的渴望。如米勒的油画《拾穗者》,画中描绘着三位农妇在收割后的麦地上捡拾麦穗的场面。在广阔的田野上,远处堆放着麦垛,装满了整个马车。前景中的三个农妇弯腰捡起遗落的麦穗,她们没有显著的优雅的举止,我们甚至看不清他们低头垂下的脸,她们也没有身着漂亮衣服,只是穿着粗布衫裙。然而正是从这样的没有被画家美化过的人物身上,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淳朴与自然的深刻意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米勒歌颂劳动者伟大的情感表达。“艺术的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

我们应该知道好的作品之所以好,优秀的作品之所以优秀,一切都是以真实性为基础的。在现实主义油画作品中画家往往把重点放在了真实的细节上,优秀的写实作品往往是以一种令人印象深刻而感人的细节描写。如《奥尔男的葬礼》,《集市归来》都是内涵深刻的真实的细节描绘。如果细节失真,往往会破坏整个作品的真实感。

二、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情感

油画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它往往是以情动人的,任何艺术家都难以达到纯客观的去表达某些事物。在油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往往将自己的情感与倾向通过油画作品表现出来,创作者都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情感,比如科罗在自然界的各个角落看见的都是善良,而米勒在这些地方感受到的是悲痛和命运的安排。艺术作品的产生是为了表达情感,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理想决定艺术作品的出现。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离不开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都有艺术,每个事物中都存在着不同的艺术,艺术让我们感受着各种各样的丰富的生活,它们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离的。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为油画的创作过程提供了大量丰富的信息以及素材。在生活里处处充满着艺术的气息,油画的创作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过程,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在进行创作的同时对创作作品的体会和总结,生活总是能给我们创作带来灵感。我们应该知道“任何一部绘画作品都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我觉得现代社会,只有真实的感受才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把自己本身想表达出来的东西画出来才能算是自己的作品。我们在探索新技法新潮流,追求个性和观念,力图另辟蹊径寻求个体的发展和创新的时候,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可以掘取的素材;给绘画作品倾注进个体对世界对生命感悟的人性关怀和文化关怀,这是每个画家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和对生命存在的洞察力,尽可能让观者能看懂作品,领悟到其中蕴藏的意义。艺术来源于生活,任何时代的艺术作品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与时代背景无法脱离,绘画作品也是如此,绘画作品应该反映时代精神或生活状态,但也不能成为生活的复制品。

油画是艺术家对它本身艺术发展历史和对生活情感的表达,也是一个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与人交流学习,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每一个作品都在讲述着一些故事情节,都在表达每一个创作者在话作品是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赞美,有悲伤,有开怀,有歌颂。艺术创作者都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情感,如科罗在自然界的各个角落看见的都是善良,米勒在这些地方感受到的是悲痛和命运的安排。油画创作是一种思想与灵魂,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和真情,这些因素相结合的完美创作作品。有人说,只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他们作品表达出感染你的思想,让观众从心里进入到你的画面。如果一幅没有思想没有感情,脱离真实实际生活的作品将是僵死的,没有灵魂的,怎么去感动别人,怎么让观者通过你的画面去了解你的情感,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情感表达尤为重要。新时期以来,很多的画家运用着不同的情感表现手法、绘画技巧等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又一幅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作品。近几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通过自己不同的实践经验,使油画在情感表达和艺术表达上得到了完善和发展。新时期以来,出现了一批新现实主义的画家,他们的作品主要表现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表现人们的所真实生活的状况。伟大的艺术家能够通过有限的画面来表达,给我们一个无限的精神世界,使我们为之思考。人的情感创造了艺术,反过来艺术也影响着人们的情感。

三、结论

油画创作的这个过程就像是跑马拉松,在我们学习这个创作的过程中虽然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好是坏,但是每跑一步都会用心去完成,坚持下去,直到最后终点,因为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说是开心的、无悔的、充实的。我们要很好的去努力,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来表达某种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贾晓丹 单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第8篇

一次,我与男友约会超过10点,被锁在了大门外。敲了很多次,阿姨才起来给我开门,把我揪进了她的小房间狠狠骂一通:“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和外地人在谈恋爱。你们这些小姑娘有没有脑子啊?嫁个外地人,每个月都要供房,你知不知道供房多辛苦!等你有了小孩,没公婆给你带,请保姆要你半个月的工资……”

我暗笑:“庸俗的现实主义妇女啊,训人都离不开小算盘……”

不过,当我真失恋了,她则灌输心灵鸡汤给我:“当年,我被小三破坏了家庭,你看,我现在不活得挺好吗?离婚让我分到了房子,再婚让我遇到了真爱……回头想想,被甩又开启了我人生第二春啊!”

大学毕业后,我与“凤凰男”恋人结婚、生子……人生真像她说的“租房、供房、供车、请保姆、选学区”。在上海这个地方,我深深感到经济的压力。

在中年时,我们的经济能力稳定了,日子变得一容易,“外遇”的红灯就亮了――小三气势汹汹,闹老公单位,闹我单位,连双方老人家都闹得天翻地覆。很多人劝我忍一忍,当初那么艰难窘迫都没分手,如今人老珠黄还折腾个啥……

每每落泪,总想到管宿舍的上海阿姨,想到她那些推心置腹的话语。

有些事情只有经历了才明白,如果她,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女人,都相信“无望中空耗的青春与感情”将是女人斗小三的最大成本;那么我,一个接受高等教育、有着不错工作、拥有朋友亲人支持的现代女性,还有必要跟一个渣女争夺渣男吗?在信任破产、真爱的现实面前,女人除了物质利益,还能紧紧抓住些什么呢?……

所以,在离婚的事情上我果断举刀,处理得干脆利落。趁着前夫还有几分负罪感,能得到的各种物质补偿我一样不拉、努力争取。离婚后,我智慧地管理自己情绪、勇敢地去再爱,只是我不再那么莽撞地踏入婚姻殿堂了。因为,婚姻牵扯了太多现实与物质的因素。

我最终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群现实主义者的行列――追求高质量的女性生活,保持独一无二的特性,拥有经济能力,保持舒畅的心情和再爱的能力。

第9篇

他们本来就说的对,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不是多么低调的人。看在班级群里还是社交群里,他们发的各种消息无不都是哗众取宠的表现。

《爱情公寓》五的热播其实并不一定说明什么,但是透过这样的现象我们却可以看到身边的这群人到底在做着什么,也许现在的生活对于他们个人而言确实是很无聊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应该没有底线的去做任何事情。

有时候感情对于我们来说就好像一潭春水。在平静晴朗的天气里无波无澜甚至泛不起一层涟漪,可是当遇到暴风雨的时候就开始乱了阵脚。

即便是在最初的那个时候,我们也作为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在这里指手画脚,也能够看出来这样的现象究竟有多么混乱。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么吵闹。也许从一开始我们的初心就不在这里,我们有其他的愿望有其他的梦想,我们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双手的奋斗去实现一个更高的领域。

是拼搏和努力带给我们的梦想。

就好像在无数个瞬间,你根本就想不到的频繁的某一刻,突然有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传进了你的耳朵里,即便是你根本就不愿意相信。他们也从来都不会去关心什么。

因为那些东西本身就是你所不了解的呀,你根本就不会想着在别人悲伤的时候去了解一下这些事情,然后去安慰别人,因为本身这些就和你无关紧要。

你看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生活的都是如此的现实,包括我也是一样。。

第10篇

尼科拉斯・贝尔林吉埃里,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简称国际摄联)董事会成员,教育培训部主任,国际摄联摄影大师荣衔(MFIAP)、阿根廷摄影家协会主席, 曾出版著作《数码超现实主义》。

他的作品多是超现实主义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主张采用摄影和电脑相结合的方式,探索现代主义造型手法。也就是根据自己的构思,把摄影获取的细节、真实元素,组合连接为超越生活的荒诞情节,从而来表达某种观念、某种心灵感受。”

Q:尼科拉斯 ・ 贝尔林吉埃里先生,可否简要地介绍一下自己?

A:好的。我于1947年出生于阿根廷科尔多瓦市。1967年,加入了阿根廷摄影俱乐部、1974年担任该俱乐部主席。1975年,加入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摄影俱乐部,并于1999年在国际摄联和美国摄影学会的指导下,我成功组织了全球第一场数码摄影大赛。

自1999年以来,我一直担任阿根廷商业大学(UADE)数码摄影教授。1998年,担任阿根廷学院视听觉艺术基金会副主席。此外,我还获得了山东工艺美院客座教授名誉,还被美国摄影学会及全球摄影联合会聘为国际代表。2014年经选举成为国际摄联董事会成员,并担任国际摄联教育培训部主任。我曾在国内外举办个人影展30余次,在美国、中国、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塞浦路斯、爱尔兰等多个国家举办讲座,多次担任国际摄影大赛评委。

Q:您来过中国几次了?对哪些地方印象较为深刻?您对中国的摄影环境有怎样的认识?

A:我来过中国8次了。中国很多地方都特别优秀,很难用一句话说出他们的特点。在摄影环境上,中国有很多十分不错的地方,这些地方有独特的风俗与民情,这是中国所独有的。在这里创作,会有很多好作品诞生。此外,中国有数量庞大的优秀的摄影师,他们都拥有良好的技术和设备,但是有时候我们更需要好的创意。

Q:您对山东有怎样的认识?

A:山东,我也来过8次了。山东有很好的山岳风光、海洋风光以及优秀的风俗民情。山东的泰山和孔子,在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

山东济南,是一座很大的城市,更是一座“泉城”。趵突泉、黑虎泉等,都是非常著名的景点,适合各类摄影创作。在全世界,类似济南这种城中有泉、泉水绕城的城市也不是很多。另外,在山东淄川,我还知道有座琉璃厂,我对这里很感兴趣。那里面有数百名熟练的工人,在创作着一件件巧夺天工、玲珑剔透的琉璃制品,他们都是很好的艺术家。只可惜,因为在工厂,他们的工作过于辛苦和机械。没有咖啡也没有休息间,除了匆忙的身影就是满头的汗水。此外,我对山东的黄河口三角洲也非常喜欢。这里的生态保护做得很好,令我惊讶的是,在这里湿地、水禽以及油田竟可以和谐共生,这也是一种景象。这里是鸟类的天堂,希望继续保持原生态,不要过度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组织的这次“孔子家乡・好客山东”国际旅游摄影大赛是一次非常好的创意。这也是将山东向国外旅游界和摄影界推介的好创举。我很喜欢这里。

Q:谈谈您对摄影的理解?

A:摄影是一门艺术,他反映出来的事情比人自己想象还要多。对于反映这种艺术也有很多方法,这需要我们明白如何去操作。我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我就问他们知道几种摄影方法或者知道几个知名的摄影师。学生们回答八种或者10种,最多的12种,但实际上摄影方法有超过100种,即便是后期制作,在电脑上操作的话,也有很多种方法。

如今,我在探索用摄影和数码后期结合,打造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根据自己的构思,把摄影获取的细节、真实元素,组合连接为超越生活的荒诞情节,从而来表达某种观念、某种心灵感受。

Q:可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国际摄联的名衔划分?对于年轻摄影人加入该组织您有哪些建议?

A:国际摄联,全称为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简称FIAP),于1950年由比利时人莫利斯・范德・维尔博创办,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FIAP不带有政治和宗教色彩,只推崇沙龙味的艺术摄影,是世界艺术摄影的最高殿堂。

FIAP的摄影名衔是一项摄影艺术成就指标,在国际享有盛名,荣衔授予摄影技艺卓越的摄影家。可分为以下等级:

Artist FIAP(FIAP摄影艺术家)简称:AFIAP;

Excellence FIAP(FIAP优秀摄影艺术家)简称:EFIAP;

Excellence FIAP Bronze(FIAP优秀铜级摄影艺术家)简称:EFIAP/b;

Excellence FIAP Silver(FIAP优秀银级摄影艺术家)简称:EFIAP/s;

Excellence FIAP Gold(FIAP优秀金级摄影艺术家) 简称:EFIAP/g;

Excellence FIAP Platinum(FIAP优秀白金级摄影艺术家)简称: EFIAP/p;

第11篇

说一个人是理想主义者的含义大约有两个:一是脱离现实,二是自命清高。一般情况下,理想主义者似乎都会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投降,成为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

究竟什么是理想主义者?百度百科的定义如下:“理想主义者是指善于运用直觉去认识世界,运用情感去对世界作判断的人。”

据百度百科,理想主义者有如下特点:

1.“理想主义者”感兴趣的是事物的意义、关系和可能性,并基于其个人的价值观念作出决定。这是一类关心个人成长和如何理解他人与自我的人。

2.“理想主义者”做人的原则是:真实地面对自己,是精神上最具哲理性的人。“理想主义者”乐于接受新的思想,善于容纳他人。

3.“理想主义者”好像永远在寻找生存的意义。他们非常崇尚人与人之间和各种关系中的真实和正直,容易将别人理想化。许多“理想主义者”本能地喜欢帮助别人成长和进步。“理想主义者”是很好的传播者,被人们认为是促进积极变化的催化剂。

4.他们天生能够理解别人的情感,关心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碰到的人们(如同事、病人或客户、雇员)的需要。

如果认可这个定义和总结,那么我确实有几分像“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界限是什么呢?我个人以为,如果现实主义不仅仅是考虑眼前,而是考虑到很远的未来或者无穷远,那么这样的现实主义就是理想主义。一般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往往并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而是一种庸俗的利己主义,这样的行为在真正的现实中往往并不能达到利己的目的,相反,理想主义者会最终获得胜利。原因如下:

一、现实主义者容易被现实抛弃。我们不妨认为现实主义者就是那些很注重当前效益,很在意当下收获的人,这些人在历史上往往被现实抛弃。从建国伊始到当前,中国经历了好多次特殊阶段,这几个阶段差别很大,有时候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像是一场革命。如果是现实主义者,那么就会按照所在的那个阶段的游戏规则去做事,但是好景不长,新的阶段又出现了,诞生了新的游戏规则。试问有什么人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不同的游戏规则之间切换呢?

上个世纪90年代大批国企工人下岗,他们觉得很委屈,但国企工人也曾是人人向往的身份。当初靠着现实主义的理念努力成为工人之后,他们没有想到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去应对可能的变化。当真正的变化开始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被抛弃了——不是被社会抛弃,是被自己。他们选择了那样的生活,却没有给自己准备好足够的社会竞争力。这和今天的考公务员热何其相似?这会不会也是新一轮下岗潮的前奏呢?

二、现实主义者缺少幸福感。这是个悖论,按说现实主义者不断地最优化当前的获得,应该比获得少的人更幸福才对。但是现实并非如此,越是追逐当下收益越累。一个被物质控制的人眼里就只有物质,缺少精神的追求,那就缺少超越物质的体验能力,幸福感自然不会很高。消费是个不可逆的过程,人不会因为自己收益好,可消费更多的东西而感到高兴。消费的不断提高,只会像饮鸩止渴,越喝越渴,不会觉得非常爽口,更不会觉得幸福。在当下,消费越多,得忧郁症的可能性也越大,或者期待消费越多,越可能抑郁。

三、理想主义是最长远的现实主义。其实不管人多么高尚,他总有自己期待的东西,什么都不期待的只有圣人。我们都不是圣人,因此都有期待,也都被五蕴(色、受、想、行、识)控制。何不把理想主义看作是更长远的现实主义?如果我们具备更长远的眼光,不只是盯着眼前,而是追求更远的将来可能产生的收益,那么我们的行为就更像是理想主义。套用股票的理论,长线投资就是理想主义,短线投资就是现实主义。世界上真正的投资大师都是理想主义者;反之,不断地短线投资或者投机,大多数换来的不过是损失。

四、理想主义者得道多助。由于理想主义者不太注重当前的利益,因此在生活中就不容易与周围大量存在的现实主义者产生冲突,做事情自然就更顺一点。没有谁会去想方设法陷害一个对自己不会产生威胁的人。此外,理想主义者看起来简单,就好比江湖中一个不会武功的人。金庸的《鹿鼎记》中,茅十八对韦小宝说,如果你不会武功,别人就不会对你有很大的伤害,有了武功而不高强才会死得很惨。简单的人往往走得更顺利,在没有包袱的情况下,也会发挥得更好。大家的智商都相差不大,谁发挥得更好,谁的成绩看起来就更亮丽。况且,理想主义者的收获不会被嫉妒,只会被羡慕和钦佩。我们看到袁隆平等人的成绩,第一想法不是嫉妒,而是羡慕。羡慕的根本原因在于,别人做到了我们做不到的事情,不服气不行。可是如果不是个理想主义者,还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吗?

第12篇

作者:樱透

A:没有一朵花是开错了的。B:你又不是桃花,你怎么知道它有没有开错。A:开错也是一种美,只要你欣赏。B:如果我不欣赏呢?A:你怎么知道,你欣赏的花不是一朵开错的花呢?

教师点评: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因为美丽的错误往往最接近真实的经验。

作者:Q

我觉得说谎不一定就是不对的,例如:愚人节那天,每个人都可以说谎来骗别人,捉弄别人,在这种时候,说谎是可以被原谅的。说谎就是把自己伪装起来,对别人也许展示的是天使的一面,但私下却是恶魔的一面。但是外表看起来像魔鬼一样的人,也许他的心会像天使一样善良呢!

教师点评:谎言在游戏中便是快乐。

作者:刘北讴

什么是缺点?什么是优点?我反对学校评什么“三好”!说白了,这就是评“一好”!只要成绩好,是个官,年终等着拿奖状吧!而其它学生的缺点真就那么严重吗?这才是当代教育的缺点!

教师点评:“三好”是一个模子,由模子里出来的人怎么会“没人样”呢。

作者:藏照奎

初中的学习非常紧张,原来很好的眼睛上了初中便慢慢变坏了。尤其是在初三,学习紧张,每天很晚才休息,可每次休息之前,总要背上一二单元的英语单词,早上又必须早起复习英语单词。课上有做不完的题,回到家又有堆积如山的作业,让人累死了。看着学习成绩一天天上去了,可自己宝贵的眼睛却一天一天坏下去,没办法,谁叫我们是学生呢!

教师点评:当学习影响了健康的时候,健康就是第一位的。

作者:颜亭文

在高耸入云的书山中,只有我在其中。在无边的书海中,只有我在畅游。现在只有我,已被书压得喘不过气来,压成渺小的人,一个不起眼的小卒。此时,我已迷茫在深山老林之中,已经沉入茫茫火海。也许我在那茫茫的火海中,已没有了退路,只有奋勇向前,冲出火海,才是以前的我。

教师点评:识迷路图未来,今是而昨非,前进吧。

作者:徐博

黑暗我不怕你,我要像画中一样,在蓝天下喝汽水,我不爱学习,但我并不怕学习,我要把书本全部踢出我的脑海,我要在我的脑海装上电脑游戏、课外书等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哈哈!哈!

教师点评:游戏人生,有乐的日子,哭笑总相宜。

作者:李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