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爱国英雄

爱国英雄

时间:2023-05-30 09:57: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爱国英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爱国英雄

第1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历史上,曾涌现出屈原、文天祥、岳飞等爱国英雄,古代诗人也曾留下一首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歌,爱国英雄们也为我们现代人创下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可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才使中国落伍了。所以现在,该是我们踏上复兴之路了。

1840年,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在帝国主义列强欺凌掠夺和本国统治者的压迫剥削下,中华民族一极大的屈辱和贫穷落后的面貌进入20世纪。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求得民族和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我们的先辈为了反对内外压迫者,拯救中华民族,英勇斗争,流血牺牲,前赴后继。有的人会问:为什么复兴中华?总理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我们为什么要复兴中华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一样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踏上复兴之路!“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感到无比自豪,都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都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这是爷爷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身为祖国的儿女,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做一位可以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有一句话叫做: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复兴中华,就靠我们了!

五年级:胡涛

第2篇

秋风习习,不寒不暖,又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这天,我们一家开车到莲花峰进发。刚踏进莲花峰,映入眼帘的是那古莲花峰石,这小石峰是由一群凸起的巨石拱围而成,传说是宋丞相文天祥在石上望不见帝舟,顿足而生成,在陆地上望去似含苞欲放的莲花因而得名。

顺着弯弯的小路,两旁绿树浓阴,朝东门拾级而下,是“龙虎双厢”刻着清朝人狂草的龙虎两字。只见龙字一气呵成,若怒龙腾飞那虎一笔写就如吊睁下山猛虎,好一个风云际会,让人望而敬畏。

沿着石路一转,来到一座塑像面前,这是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唱的抗元英雄文天祥的塑像,只见他神态凛然,巍巍远望,一脸忧国忧民的神态。顺着他的眼光远眺,只见大海一片茫茫,“少帝旌旗极目中,孤臣血泪盈怀抱”,隐隐约约中,我们仿佛身处在金戈铁马的古代战争,仿佛听见了爱国英雄文天祥的灵魂在呼唤。

旅游胜地莲花峰的遐迩闻名,只因有“丞相勤王到海涯,精忠踏碎石莲花”的传说,而文天祥爱国、报国的赤子情怀确实让人敬仰,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让人从旅游观光中得到了另一种启迪。

莲花峰啊!你记载着历史,激发着我们的爱国情怀。同时,你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自立。

第3篇

威海之行

威海位于山东省的东南角。暑假我们就出发到这美丽的海滨城市游玩儿。

第一日游

以干净美丽的海滩而文明的乳山是我们的第一站。我们坐车到乳山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稍事休息,我们就去下海了。来到大海边,我立刻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住了。哇!真是太美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柔软的沙滩,有如仙境一般。我全副武装,就和妈妈下海了。今天海上没有太大的浪,只有一些零星的小浪花,我们在水里玩儿得很尽兴,都流连忘返。我躺在沙滩上,闭上眼睛,海风轻轻柔柔的抚摸着我,这感觉真是太舒服了!

第二日游

第二天,我们坐车去石岛赤山。民俗馆是赤山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但凡来赤山旅游的人都一定会去民俗馆看一看。民俗馆里陈列着古代民间使用的各种各样的器具,例如:盘子、碗、磨坊、织布机。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农村一家人的蜡像,这些用蜡做的人像栩栩如生。他们一家人分工明确,有的在推磨,有的在织布,有的在做饭。他们为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辛勤工作,真是其乐融融啊!接着,我们又去参观了赤山明神。赤山明神是赤山的保护神,传说他法力无边,只要一挥手,所有的海都风平浪静。赤山明神用他伟大的法力保护了山上的人民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几百年。山上还有一尊铜铸的观世音菩萨,他造型优美,神态安详。随着音乐的开始,菩萨还可以旋转,周围水花荡漾,她一会儿喷水,一会儿喷火,可谓神奇!

第三日游

第三天,我们坐船去了刘公岛。岛主刘公原名刘民,他和妻子刘母热情大方,经常帮助岛上的人,人们都很爱戴他,为了纪念他,便以刘公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岛。刘公岛因此得名。刘公岛还保留着大量历史的痕迹。著名的纪念馆为我们展示了历史的一幕。当时,日本军队侵略中国,摘战争中处于劣势,中国人依然顽强不屈不挠地进行抵抗,特别是爱国将领丁汝昌。这位爱国英雄,誓死不降,最后自杀殉国。纪念馆里还保留着大量战争时期用的大炮、军舰、战船。看到这些,我不由得肃然起敬。我相信,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一定会在当今的新时代,描绘出历史的新篇章。我们一定也不会忘记那些爱国英雄们!

这几天时间,我领略了大海的壮丽,放松了心情,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祖国的历史,开阔了眼界。威海之行令我获益匪浅。

第4篇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尤为重要。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民族英雄事迹、艰苦卓绝的等,积极运用这些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今天,初中历史教学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不仅仅是时代对青年的需要,也是新课标对历史课程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呢?

一、利用常规教学渗透爱国情感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主要阵地,让学生在学习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爱国意识,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思想及行为的理解也就更加有效。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素材,不仅有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知识,还有浓厚的情感因素,如爱国英雄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钱学森、王进喜等,还有许多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激情都可以作为爱国主义的素材。总之,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有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爱国主义因素众多,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挖掘爱国主义因素,结合学生特点运用多媒体、人物故事、文本素材等方式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渗透。

二、利用历史课外活动培养爱国情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但是,课外活动并不是放任自流的,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教育规律有效指导学生活动,营造良好的活动情境,从而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受到耳濡目染。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历史专题讲座、节日文化、游览名胜古迹、重要任务诞辰纪念及生平回顾等等课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注重情感熏陶,注重历史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激烈性,再加上各种古代文学形式的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三、利用乡土历史素材深化爱国情感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利用乡土历史素材,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中体现自主性,从而实现爱国主义情感的自主渗透和深化。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一切学习都是在教室里,这很难满足探究性学习的需求,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一大课堂中去,在确定某一历史探究主题,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此外,为了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地方图书馆、党史办公室、博物馆等中去搜集乡土素材,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5篇

2、爱国情怀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火种!充满爱国情怀的英雄人物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没有英雄出现的民族是一个可怜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而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幸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而且也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崇尚爱国英雄的传统。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3、爱国主义精神浸透着整个神州大地,爱国主义情怀深入到无数华夏儿女的心,追溯历史的长河,多少位爱国先贤的事迹流传千古。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那是何等的气魄;每当我回忆起这些英雄的往事时,便会周身热血沸腾,感慨万千!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时常在国人的耳边回荡,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着国人奋勇向前!

4、从最简单的一句话中,我可以联想到一长串的人物的画廊,联想到一系列的山川、树林、村舍、田野、池塘、湖泊。

5、古老的中国曾经历经坎坷,直到上个世纪中叶,我们才从长久处于国家分裂与抵抗外侮的艰苦磨难中迎来了新生。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在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之后,中国将一个充满活力的崭新形象,呈现给世界。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已经不是往日意义上的那个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大国,我们的心态理当更加开放、包容、理性、自信,以国家核心利益为重,激情加理性才是我们表达爱国热情的正确态度。

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7、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三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8、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9、我爱祖国的劳动人民,是他们开辟荒野,种出粮食,挑来河水或井水把我哺育长大。

10、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捉摸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想像到其中优美的图景,感触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韵。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当它触动到我心灵的襞褶的深处时,我就不觉流下了眼泪。

11、我爱祖国的语言。它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尖一起跳跃。

12、我怀念我的母亲。她用她的乳汁喂养我,她用大巴掌抚摩我的头。直到今天,我的身上还能感到她怀里的体温。

13、我曾经远离祖国几年。那些日子,我对祖国真的说不出有多么的怀念。这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同志、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育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受到外界影响较大。这时候如果正确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塑造,有利于学生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将历史内容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能够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朝正确方向发展。

2.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囊括了历史文化教学、思想道德教学、人文素养教学等。因此,初中历史教学除了能够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还能够扩充学生其他方面的认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向全面人才方向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的社会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因此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教育方面的水平都得到快速的提高。“以史为鉴,可以明智理”,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再对现实进行思考。在历史课程中渗透道德教育,将我国的传统的思想文化以及道德精神在学生中得到延续,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下,建立起具有时代意义的道德规范。

4.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黑格尔说:“纯粹直观的民族精神,就是历史中透现普遍人性。”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民族使命感。我们都知道,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世界上没有任何民族具有中国古代那样悠远、深刻、富于忧患的历史意识。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同时加入道德的教育,让学生拥有更强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激发他们的奋斗努力的精神。

二、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

1.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很少对学生在德育方面进行教育。为了有效地将德育教育引入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做到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具体原因有如下两方面:一方面,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才会认真地学习历史,历史教师也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最终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本身就是一种德育教育的体现。只有教师首先带头,做好示范模范的作用,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也才会对教师感到敬畏,由此延伸到别人,这就是一种德育教育的传播。

2.利用历史的辉煌成就进行情感教育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一种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列举我国历史上的一些辉煌成就,让学生从心底感觉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学好历史也是爱国的一种很好体现,学生自然就会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从而实现感情的升华。例如,在讲解秦汉文化的辉煌时,可以重点对西汉前期的造纸术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到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是中国。然后到了公元105年,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这种纸称为“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从而推进人类文化不断进步,这是我国对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这种例子的举出,能够让学生顿时为我国的历史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在讲解这段辉煌成就时,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进来,这就起到了一种很好的道德教育。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还有成千上万的成就,这些成为德育教育的很好资源。

3.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接受德育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还处于知识的积累阶段,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还不够全面,但是历史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来发表内心对历史的一些独特的想法,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心,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说,在讲解爱国英雄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讲解自己心目中的爱国英雄是什么样的,不同学生心中的英雄形象都是千差万别的,就有利于丰富每个学生的视野和看法,然后总结出爱国英雄的共性。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德育教育就是在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独特魅力。

4.正确强调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来我国的历史资源,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宣传和弘扬,能够更好地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利用历史教材中的一些鲜活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德育的感化,这对教学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假如在历史教学中,单纯地就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理论的说教,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还会引起某些个性较强学生的反感,教学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5.深度挖掘教材德育内涵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依托于历史教材,现阶段的历史教材内容全面,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然而很多初中历史教师都对教材中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忽视,过于注重教材中知识点的讲解,这不利于历史教育目标的实现。历史教学的最重要的目的是情感教育,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地挖掘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并采用合适的方式加以利用,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历史的知识点,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了感化和陶冶。

参考文献:

1.韩明华.浅谈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开展德育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第7篇

在华夏大地,这片波涛汹涌的大地上,在寒风凛冽的世界第一高峰,插着一面用爱凝结成的,万古流芳的旗帜。它,就是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为目标的民族精神!

面对困难重重而勇往直前奋斗的是民族精神;对死亡的威胁自强不息英勇就义的是民族精神;面对祖国的列强,挺身而出、维护祖国尊严的,还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它是世界的最高峰,向下方眺望。它看到了祖国雄壮美丽的大好河山,看到了这片土地上勤劳的中国人……此时,它虽然身在寒冷的峰顶,但它心里却有一颗炽热的太阳为它驱赶寒冷。但是,当它看到人面兽心的侵略者残忍地杀害无辜的百姓,一股憎恨在心底油然而生,就仿佛凶猛的列焰在心头焚烧,久久不息。

望长江黄河浩荡东流去,抚敌垒炮台默默耸天立。江山千秋永在,英烈风范长存,从太军倒下的第一排勇士,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从罗霄山脉战死的大将,到抗日战胜和大决战中英勇献身的官兵,他们有没有留下名字的,还有的没墓场和石碑。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的英灵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时间如信风拂过耳际,生命的旋律在眼前闪烁。悠悠的岁月如水流逝。你是否还记得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爱国是高于一切的传统美德,正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为中华美德的最高音。屈原因国破而投江明志,张骞出使匈奴、苏武牧羊北海边、文天祥为保国格而心甘受辱,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戚继光率兵抗倭、郑成功挥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国义无反顾,、陈潭秋视死如归,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为还我河山而爬冰卧雪,甘洒一腔热血、舍身炸碉堡、献身堵枪眼、烈火焚身稳如泰山……他们哪一个不是具有着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血可以流。泪可以洒,但头不能低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不屈的中华魂!换得华夏大地阳光灿烂。

幸福的生活是我的祖辈、无数的英烈带着对祖国的挚爱、对人民的赤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幸福来之不易,这里面凝聚着无数英雄的血与生命。这是他们为了捍卫祖国,保护人民而献出生命的回报,这是所有人民心中最甜的果实……

今天,我们又站在国旗下,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该有多少感想“朝霞艳,国旗升,凝目立,添豪情”,同学们,请珍惜我们花朵般的年龄,用实际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

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

第8篇

古城小学地处庐阳区三十岗乡,因临近三国古遗址而得名古城,学校原校址在三国古遗址内,1997年,因教育布局调整需要,将校址迁至现在的陈龙村。20xx年,在区教育局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投入下,新建了一栋综合楼,改建了教学楼,建成了塑胶跑道和篮球场,配备了标准化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一系列专用教室,在硬件上已达到了城市化标准。学校改建以来,校领导积极谋划,使得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素质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了让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校需不断去开拓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建立以三国文化为底蕴的传统文化教育,是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我校地处三国古遗址边,距离新建的三国古遗址公园仅一公里,三国古遗址史称三国“合肥新城”。据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曹魏将军满宠为抵御孙吴军队而固守合肥,在合肥西三十里,建新城屯兵于此。曹魏视其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和“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是曹魏抵御吴、蜀(主要是东吴)的“桥头堡”。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合肥新城”破土动工,到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合肥新城”基本建成。孙吴曾于公元230年、233年、234年、253年4次进攻“合肥新城”,均未取得胜利。直至公元280年,吴乌程候、暴君孙皓被西晋大将王睿活捉,宣告三国时代终结,南北军事对抗局面终于结束,“合肥新城”所肩负的战时指挥中心的历史任务也随之完成。被《三国志》多次提及的“合肥新城” 是一座固若金汤的“英雄城”,距今已有1773年的历史。它存在的50年,是可歌可泣、流光溢彩的50年。

三国遗址对于当地的影响颇大,而历史悠久的三国文化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农村学校进行城市化演变的现在,将三国文化与时代相结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学校自身相结合,让三国文化进入校园,让三国文化服务教育,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从而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落实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的要求。继续推进“捆绑”机制,结合学校所处的区域特点,将学校教育与三国文化相结合,以附近的三国遗址公园所承载的三国文化为突破口,提炼三国、《三国志》及《三国演义》中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元素。坚持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弘扬时代主旋律,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坚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挖掘民族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坚持与地域特点相结合,突出学校的区域特色和育人功能;坚持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体现学生个性,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将“三国文化”纳入学校建设中,早日实现“以人文本,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把学校办成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学生素质优良,办学条件一流,教育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小学”的办学目标。

三、建设目标

总目标:以三国文化为切入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彰显学生的个性。将三国文化与学校建设相结合,通过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环境文化。将三国文化与育人体制相结合,形成学校独特的思想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提升学校的精神文化。

(一)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从小要有伟大的理想和抱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能力目标:通过三国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大胆新颖的创造能力、灵活机智的思维能力、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行为目标:以三国遗址的发现和保护为着眼点,加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的仁、义、礼、智、信等品质。以学生带动家庭,进而带动社区,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三国文化的内涵

三国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千百年来,对我国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影响深远,在民间广为流传,三国英雄一直活在老百姓的心中。

第9篇

一、语言

思想品德教材是以讲故事为基本线索,从故事中阐明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故事讲得如何,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效果。教师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就需要在掌握大纲要点和教材重点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思想感情及心理,在讲述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性地反映教材中的情感,动之以情,为进而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铺平道路。

二、表演

有些课文的戏剧性是较强的。对这样的课,让学生扮角色表演,效果会更好。教师指导小演员体会课文中角色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这对小演员和小观众都会受到启发和教育。这种作用常常是教师语言阐述所起不到的。如《爱清洁讲卫生》、《今日事今日毕》、《独立完成作业》等,都适合用这种形式。

三、音影

这主要是指放录音、放影片,播放歌曲、播放故事,通过音响和屏幕把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故事、歌曲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心理随着屏幕上辗转起伏的故事情节产生共鸣,以强化主题教育。如教《坚持民族气节》一文,我把课文改写成小故事,在课堂上,一边用录音机播这个故事,一边用投影仪放表现爱国英雄苏武的崇高民族气节和坚贞不屈精神的影片,把学生引入对爱国英雄苏武无限崇敬、对匈奴王单于无比憎恨的气氛之中,从而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这时,录音机里响起了《苏武牧羊》的歌声,这悲壮而豪迈的歌声把学生的情感带到了最高境界,增长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并决心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学习。

四、实物

教师让学生感受实物的形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强化感知,再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想象力,从而使学生悟出道理。如教《尊敬老师》一文,老师点燃一支红烛,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说:“大家仔细看一看,想一想,老师刚才点燃的红烛具有什么品质呢?”学生很快地明白了“红烛具有燃烧自己而照亮别人的高贵品格”,并进一步通过联想,悟出了“红烛的品质就是教师的品质”的道理,在随后召开的诗歌朗诵会上,学生积极地上台表演节目,歌颂了教师的崇高精神和品质。最后齐唱“风啊,您不要吹”的尊师歌。这样,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不仅进一步明确亲爱的老师是无私的红烛,光荣的园丁,而且加深了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从而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对老师有礼貌。

五、图画

第10篇

[关键词] 英雄人物;人文旅游;杭州旅游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017-2

一、 杭州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旅游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经历了从初创的数量型、粗放型到横向扩容的质量型、集约型转变。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向产业优势转化。当今旅游消费呈现出求精求新的新浪潮,而这里的“新”和“精”主要体现为旅游的文化含量。旅游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活动。一座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名城,必定会有着众多的历代文化名人相扶。杭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的古都城市,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自不待言。从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追求旅游的文化底蕴已形成主潮,所以杭州也朝着文化旅游的方向进攻。

二、杭州英雄人物旅游资源

(一)杭州英雄人物界定

杭州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先后出现过极具特色的良诸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孕育了众多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民族英雄、忠臣义士、贤明州官。他们为杭州留下了一页页的华章,塑造了“文化之邦”和“历史名城”的形象。杭州历来人文荟萃,英雄人物也是数不胜数如:三国时东吴大帝孙权、五代时的钱B、唐朝的白居易、宋朝的范仲淹和坡、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明代于谦、近代章太炎、秋瑾、胡雪岩等等。

(二)杭州英雄人物景点

杭州英雄人物的景点非常多,有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祠庙、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家族后裔聚居地的富阳龙门古镇;有位于西湖南线的新开发的供奉五代时期吴越国五位君王的钱王祠;有纪念坡的坡纪念馆以及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和三潭映月;有纪念白居易的白堤等等。这些景点为杭州的旅游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三)杭州英雄人物墓地

青山有幸埋忠骨,胜地逢墓色倍增。西湖有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张苍水墓;有民主斗士秋瑾、章太炎、陶成章、徐锡麟墓;有实业巨子胡雪岩、史量才、都锦生墓;有文艺大家俞曲园、潘天寿、盖叫天墓。他们生前钟情西子,死后埋骨湖山,诸多英杰地下为邻,后人至此,肃然起敬,最能寄托崇仰之意,抒发怀念之情,激励奋发之志,因而也最具不朽魅力。

(四)英雄人物的贡献地

西湖有今日,离不开历代才俊的关心厚爱与贡献:白居易恩泽西湖,坡缘识西子;阮元功绩著杭州,林启兴学启新知,吴昌硕结社西湖,龚自珍力倡改革;更有情系西湖、关爱西湖、欢喜西湖,他们都眷恋西湖。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作出了伟大业绩,对杭州作出了卓越贡献,有的业绩尚存,有的佳话犹在,一代一代,有口皆碑。因而也最能激发游人的壮志豪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三、 英雄人物旅游资源为杭州创造的经济效益

杭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旅游是其经济支柱之一。以前的游客到杭州来呆的时间不长,因为景点不多,以风景为主,人文景观较少。而现在的西湖开发了许多人文景观,包括许多与英雄人物有关的新景点。让游客在饱览湖光山色的同时又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仅以2013年一季度杭州全市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1.03万人次,同比增长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6682.11万美元,同比增长8%。接待国内旅游者1845.48万人次,同比增长14.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6.57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春节”黄金周期间(2月9-15日),全市共接待540.99万人次,同比增长5.9%。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85.88亿元,同比增长17.27%。从以上可以看出杭州的旅游收入越来越好,游客在杭州住的时间长了花费也多了。英雄人物的景点、故居、墓地的恢复吸引了大批游客,为杭州旅游经济做了巨大的贡献。

四、杭州英雄人物景点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杭州旧城改造和西湖沿线改造工程的启动,不少散落在杭州湖畔、街巷里的英雄故居却被毁损乃至消失。清末重臣王文韶的故居木楼破损严重,多年失修;丰子恺故居因为拆迁而不复存在;岳飞、于谦和张苍水号称“西湖三杰”,岳飞早已经家喻户晓,但于谦和张苍水的事迹却鲜为人知。于谦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民族英雄,抗击外来民族入侵,挽狂澜于既倒。在现今人们心目中的认知度却迥然不同:岳王庙前车水马龙,于谦祠外门可罗雀。造成这样一种情况的根本在于宣传不够到位。作为杭州籍的名人,他有着极其广的开发空间和极高的开发价值。旅游产品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就必须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内涵的挖掘,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出色的新产品。近几年来,杭州市相继投巨资修复了、胡雪岩、盖叫天、都锦生等一大批名人故居,其中耗资5500万元、占地10.8亩的“清代巨商第一宅”――胡雪岩故居自修复开放以来,每日游人如织、门庭若市,已成为记载杭州悠久文化历史的一个标志性景观。

(二)应对措施

1.开发年轻人旅游市场

杭州广大的中小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客源群体市场。从今年开始,每年“五一”劳动节前后两周、11月份的第一周(西博会期间)将是杭城数十万中小学生的快乐春假和秋假,这意味着杭城的中小学每年将有4个假期。延长假期时间有利于中小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亲近山水。中小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表明: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们在参观历史文化名人遗迹,如岳王庙、秋瑾墓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2.“英雄”游览专线

设计于谦祠(三台山麓)――张苍水墓(南屏山)――岳王庙――秋瑾墓“英雄”游览专线,主要围绕“爱国主义”专题展开,景点的主角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爱国英雄,但地理位置上跨度比较大。重点推荐中小学生游览,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3.开展多项展览活动

绍兴近年来对名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打出了四个“第一”的精华品牌大旗:中国第一名人故里――鲁迅故里,中国第一书法胜地――兰亭;中国第一水石大盆景――东湖,中国第一爱情名园――沈园。每年还推出兰亭书法节、乌篷船旅游节、绍兴黄酒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针对中小学生还特别推出“鲁迅作品赏析游”和“兰亭书法研修游”,充分展示江南古城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对照这些活动,杭州也同样可以开发一些英雄人物的旅游活动,来纪念为杭州做出过贡献的英雄们。在构筑大都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古人的优秀传统将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培育,对于以创业为重点的杭州人文精神的弘扬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文精神是杭州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弘扬人文精神有利于增强杭州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促进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杭州的旅游资源在未来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建设,和英雄人物相联系的这些景点在未来将会成为杭州的主打景点。

参考文献:

[1]晓钟.西湖名人名胜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4,(4).

[2]仲向平.试论浙江特色旅游的开发[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4,(3).

[3]孙跃.杭州的名人[M].浙江:杭州出版社,2003.

[4]仲向平.西湖名人故居[M].浙江:杭州出版社,2003.

[5]石洪斌.杭州都市旅游[M].浙江: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

[6]施向东.西湖志[M].浙江:杭州古籍出版社,1993:197.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改革;教法改革;策略

一、情境设置

思想品德课上,老师要善于设置某些情境,将教材中所讲的情、理融入到情境中,触动学生的心灵,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授爱国主义这一课时,如果仅仅照本宣科,学生会只会感到空洞,难以理解其中的真谛,这时就可以通过情境设置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申奥成功时激动人心的画面,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充分体会爱国的热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除此外,还可以为学生讲述历史上爱国英雄的故事,通过故事教育学生要爱国、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二、善于运用比喻

在思想品德课上,老师还要善于运用比喻来表达教材中的信息,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例如在讲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课时,可以应用量体裁衣、量入为出来比喻,生产力就犹如人的身材,生产关系就好比裁剪的衣服,人在做衣服时总要按照自己的身材来裁剪衣服,这样作出的衣服才会合身,同样道理,只有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才会促进生产,这样比喻,就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入浅出,让学生能理解得更为深刻。

三、设置讨论环节

讨论环节的关键在于所讨论课题的设计,要让学生能针对课题展开讨论,例如在讲授“发展真挚友情”时,老师如果将讨论的话题设置为“如何发展真挚的友情?”那么学生讨论的热情一定不会高涨,因为这个话题太空洞,如果老师将话题设置为“马克思说:‘友谊是要用真诚来播种,用热情来灌溉,用真心真情来培养,用精心细心来呵护。’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这时,学生就会认真讨论,仔细推敲马克思的这句名言,讨论结束后,可以选择一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分享他们的感悟,既完成了教学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其意义非常重大,教材教法的改革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更具积极性,只有不断将新技术、新手段运用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门枯燥的学科,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运其书.认真研读新教材,切实改革课堂教学[J].甘肃教育,2004(3).

第12篇

[关键词]“女国民”;启蒙;“新国民”;近代女性意识;国民性

[中图分类号]I3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2)03-0014-06

[收稿日期]2012-04-25

[作者简介]崔玉山,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韩国文学、中韩比较文学。(北京100029)

“女性”意识与“国家”、“民族”观念一道成为东亚近代舆论的焦点,不能不说是一个破天荒的事情。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近代法则面前,传统男权国家濒于崩溃瓦解,一些近代启蒙先驱者们面对这种社会变革,积极探寻解决的良策。由于将女性与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相联系起来,所以有了对“女性的发现”,并开始了迈向探寻“近代女性”的艰辛的变革过程。申采浩便是走在近代韩国改革前列的一位先驱者。

“女英雄”、“新贤妻良母”、“国民之母”、“女国民”、“新女性”等时代用语,无不蕴含着当时知识分子为重塑女性形象而进行的无尽思虑。要想将屈从、愚昧而不觉醒的传统女性改变成为克服危机、走出困境的行为主体实非易事,所有这些无非是全新的挑战和探索。因此,申采浩眼中的“近代女性”究竟呈现出何种样貌,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不仅是为了“解读申采浩”,即便是为了“解读近代”,本文都应论及女性。在此之前,除金柄珉和崔元植的研究成果之外,还很少有人研究申采浩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申采浩笔下传统的儒生形象和犀利的男性笔触,很容易使研究者们淡化申采浩思想中的女性意识。另外,迄今为止的申采浩文本收集整理工作也给此项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发掘并再现申采浩文学中鲜活的女性主体意识及其创作表现则显得更为迫切。

本文将在回顾申采浩心目中的“男国民”形象的同时,集中分析申采浩对“女性”的认识与论述。继而通过考察申采浩作品中与之相关的文学表现及创作意义,真实、鲜明地展现爱国启蒙者申采浩所勾勒出来的“近代女性”形象。

申采浩面对无能政府统治下的混乱局势和日益严重的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力求启迪愚昧、屈从的国民,以此建立崭新的、富强的国家,他为开拓一条救国救民之路而孜孜以求。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他对于参与、实现社会变革的主体认识也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轨迹。

直至1909年,申采浩一直宣扬“国家的强弱在于英雄的有无”,并致力于“起草英雄论,唤起新人物”的启蒙事业。他认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是英雄,渴求克服万难的救国英雄能够横空出世。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此时的申采浩而言,所谓的“国家”已不再是当前即将崩溃的大韩民国,而是屹立于适者生存的世界秩序之中、具备自立与自强实力的民族民主的“国家”。所以说,他的英雄论是建立在与“国家”、“民族”相联的基础之上,与以往希冀由具有超人似的救世主降世的旧英雄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换言之,申采浩所渴望的英雄是人人皆可“学习的典范”,是国民中的一员。“以爱国忧民四字为天职,视独立自由为生命”,只要不懈奋斗,无论是谁都将成为英雄的这种坚定信念正是申采浩英雄论的核心所在。在较短时间内,申采浩对于历史主体的认识之所以从英雄观过渡到新国民观,其原因在于他意识到了近代社会存在的普遍条件正是以国民为基础。以下引文便向我们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古代社会的原动力通常在于一、二豪杰…(中略)…时至今日,一国的兴亡不再取决于一、二豪杰,而是决定于全体国民的实力……

呜呼,只有国民英雄的存在,宗教才能成为国民的宗教;只有国民英雄的存在,学术才能成为国民的学术;只有国民英雄的存在,实业家才能成为国民的实业家,美术家才能成为国民的美术家…(中略)…国民乎,英雄乎?

如上所示,申采浩高呼民族生存、国家独立,深感国民团结的力量,通过呼唤具有过渡性意义的“国民英雄”形象的出现,完成了由“英雄”到“国民”的历史主体的认识转变,从而开启了焕发新气象的“新国民”时代。直至他醉心于无政府主义、把目光转向“民众”为止,这一“新国民”理论足足持续了近十年的时间。

1910年2月,申采浩发表了“新国民”论的集大成之作《二十世纪新国民》。这一理论的提出,与梁启超的“新民说”,即以人之更新、培养民族的团结精神、对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引导国家走向富强的主张不无关联。然而,申采浩之所以把“新民”概念巧妙、灵活地转化为“新国民”一词,正是由于1905年“乙巳保护条约”的缔结所带来的亡国局势促使他清醒地认识到,当下的紧要课题在于恢复国家的。“新国民”一词实际上融入了申采浩对于“国家”浓厚的执念。亡命后的申采浩在《大韩新民会趣旨书》一文中谈道:“只有唤醒新精神,创建新团体,方可重新建立新国家”,并且明确指出了“新国民”说的最高目标旨在于新国家的建设。不仅如此,他还呼吁“我民不欲新,谁还爱我大韩;我民不欲新,谁还护我大韩”,以此强调创新国民也是建设独立国家的一种手段。特别是直接把国家之名“大韩”两字放置于前,把“新国民”改称为“大韩新民”的举动,更是彰显了申采浩力求恢复、维护国家的强烈愿望与意志。

事实上,自1908年起,申采浩便开始使用“现在国民”、“未来国民”等词,与此同时,他还一直使用代表了“国家公民”之意的“国民”一词。另外,“新国民”这一称谓也早已在呼唤国民英雄的《二十世纪新东国英雄》(1909)一文中出现。

嗟尔,新东国、新英雄呀,你要想做英雄,那就用你的喉舌去日夜高呼新国民吧。嗟尔,新东国、新英雄呀,你要想见英雄,那就用你的心血去日夜祝福成为新国民吧。旧国民不再是国民,旧英雄不再是英雄。

以上引文,仅表达了申采浩对“旧国民”的否定之意和对“新国民”的期盼之情,但是并未具体言及“新国民”的概念和,为之实现的相关条件等。然而,在此之前,申采浩不仅阅读过梁启超的《新民说》,而且还在1907年加入了“新民会”。这一系列的行动正是表明申采浩早已对“新民”报有极大的关注。基于这种考虑,申采浩的“新国民”构想有可能在当时便已开始酝酿成熟。可以说,《二十世纪新国民》一文便是他这一构想的最终结晶之作。“新国民”一词之前之所以添加“二十世纪”这一时间概念,就是为了强调当代与前代的不同,使人能够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国权丧失状况下的国民,增强明确的时代意义。因此,对于申采浩而言,实现民族生存和恢复的独立国家建设,最关键的还在于引领“国民同胞走向二十世纪的新国民之路”,从而达到其理想的彼岸,建立一个雄踞于20世纪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盛国家。

申采浩对历史主体认识的转变过程如实地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他往往借作品中的人物充当自己政治主张的代言人和理论实践者。因此,他所勾勒出的“新国民”形象实际上萌动在作品中,而他借助于塑造抵抗外来侵略、展现民族气概的历史上伟大人物的形象,强调了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憧憬着洗刷国耻、富国强兵的美好前景。尤其是包括申采浩的《乙支文德》、《水军第一伟人李舜臣传》以及《东国巨杰崔都统传》在内的大部分历史传记作品,都是在1908年和1909年,即申采浩开始频繁运用“国民”一词时创作出来的。这段时间正值申采浩加入新民会(1907年)开始思考有关国民性问题之时。1909年至19lO年,《每日新闻》连载了申采浩的《东国巨杰崔都统传》。

崔都统乃檀君贤孙,扶余族之代表也。其口可喝除积氛,其手可挽回落日。挥舞凛凛雪白大剑,高呼国家独立之人也。凡我国民,若人人尸视之,人人梦寐之,人人向公之怀抱而迈之,则我国之光照耀天壤,东西列强又岂敢来侮。

在这部作品中,申采浩标榜的“英雄期望论”鲜明地展现了自身所具有的新国民特征。我们从作品中“檀君的贤孙,扶余族的代表”、“为国独立的呐喊者”等称谓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崔莹具有强烈的国际意识与民族意识,是一位致力于国家独立的英雄人物,极具新国民的特征。然而,由于当时申采浩的思想依然倾向于所谓的“英雄期待论”,因此,在他笔下的崔莹同样也闪烁着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换言之,此时申采浩眼中的历史主体之像还只是停留在《二十世纪新东国英雄》一文中所提出的由“英雄”到“新国民”的转变阶段,即具有过渡性意义的“国民英雄”的认识。行将亡国的严峻现实无不期待扭转时局的伟人出现,刻不容缓的危难时局更不会给申采浩带来更多思考“新国民”问题的余暇。因此,这一时期申采浩的历史传记作品,特别是像《东国巨杰崔都统传》,即便出自与《二十世纪新国民》一文相类似的分析视角,也仍未完全、形象地展现出有关“新国民”的构图。

《二十世纪新民说》发表之后,申采浩便开始了难以回首的亡命生涯。因生活的困境,他不得不暂时搁置了以文学树立“新国民”之像的工作,直到1916年,他才创作出展示自己新国民思想的小说作品——《梦天》。作为其代表作,《梦天》讲述了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成长为“天国百姓”的过程。在作品中,申采浩利用炼狱——地狱——天国的三界构造,借助梦幻形式,形象地描绘了其艰险的历程,与此同时,自由展现了新国民的构想。“不论肉界还是灵界,皆是胜利者的棋盘。天堂也只是拳头大者的乐园,拳头无力,便只能落得撵进地狱的下场。”

申采浩对国民性的探究,实际上是对朝鲜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一次自我剖析、自我挑战和自我整合,它的核心就是要塑造具有独立自主人格的近代国民的形象。当然,朝鲜近代初期出现的这一创造性课题把男性作为首选研究对象有其局限性,但是这也恰恰是由来已久的传统的男权思想体制下的必然结果,此后,申采浩由“男国民”转而关注“女国民”的可贵之处也在于此。

在儒教经典的熏染下成长起来的申采浩之所以将其目光投向女性,就是因为他意识到传统的价值观体系已无法解决当下韩国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他切身感受到世界已不再仅仅是男人的天下,两千万韩人想要真正独立自主,离不开占人口半数的女性的参与,他所倡导的“拯救国家与民族”理论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申采浩眼中,女性也是恢复国家的重要参与者,因而期望她们踊跃加入。

彼一般女子深锁闺户,不得出门一步之自由。如此,若想求得体力强壮,无异于却步图步而已。

女性丧失的不仅是自由,丧失的还有对抗世界列强所需的基本体力。很难想象让她们抱着一颗爱国之心去参与到完成“近代”与“启蒙”这个双重课题的事业中来。为此,申采浩首先把启蒙的目光聚焦在历史与爱国心的关系上。这是由于作者认定历史是决定民族盛衰的重要因素,国民,缺乏爱国心恰恰是由于他们对历史毫无所知。

想要使人们爱国,须使之阅读历史。不仅要让男子阅读历史,也要让女子来阅读历史…(中略)…女子不读历史,恰如堕掉胎内的论介,杀掉襁褓中的罗兰夫人,又等于是残杀掉两千万人口中占据半数的女子,不让她们成为国民。

申采浩以上的论述,切实让人感受到了女性启蒙中“历史阅读”的迫切性。尤其颇具意味的是,申采浩借此表露了自己的心愿,即希冀韩国也能出现如同法国大革命时的女英雄、素有国民之母称谓的罗兰夫人式的女性。这一夙愿与当时申采浩所提倡的“英雄待望论”一脉相承。当然,在申采浩“起草英雄论,唤起新人物”的过程中,目光主要集中在崔都统、乙支文德、李舜臣等男性英雄身上,对于女性人物则是以括号圈之,以示附加之意。或许在申采浩看来,作为当时启蒙对象的韩国女性仍处在襁褓当中,离时代所召唤的英雄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过把女性纳入“国民”范畴的这一举措本身,就已经预示了新一代女性正在登场,他非常期望她们能够摆脱过去的愚昧,不断走向成熟。十年之后,申采浩终于如愿以偿地找到了韩国的罗兰夫人——柳花。

另外,申采浩还积极鼓励、倡导女性的社会活动和经济参与。1907年,他在自己发行出版的《家庭杂志》中,塑造了许多活跃于法院、学校等男性专属场合下的‘女性形象。作为一介传统儒生,申采浩能够把女性视为顺应近代化潮流的时代产物,确实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强调女性不应成为男人们的负担,应该“懂得各司其职,自食其力”,而且还把“女工为生力军的纺织社会”作为近代化社会发展的标志。同时提倡了女性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认为这不仅能够减轻男性的负担。而且也有助于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与女性的独立生活相比,申采浩最终还是将着眼点放在了男性对国家、社会的作用上。事实上,当时申采浩所策划的女性启蒙工作,其重心仍是以男性为主,这点通过女性启蒙的引导者亦为男性这一点也将得到印证,而这并不是申采浩一人所具有的局限性。

伴随着1910年《二十世纪新国民》一文的发表,申采浩眼中的20世纪已是“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的世界,也是“帝国主义”、“军国主义”的世界。为了洗刷丧失所带来的屈辱,建设一个崭新的独立国家,寄希望于新国民的申采浩自此正式迈入了一个塑造与构建“新国民”的思想历程。据申采浩所言,20世纪的新国民应区别于以往的旧国民:他们既是具有平等、自由、正义、义勇等公共道德的人格主体,同时也是具有“巩固国民国家基础”实力的竞争主体。由于新国民的实验对象是全体国民,所以,女性也成为了新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申采浩指出“人类是平等的,愚妇也是人”,强调应该将女性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由此,我们也能多少了解到申采浩女性观的变化趋势。由于申采浩艰辛的亡命生涯,使其在作品中暂时停止了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其中仅有1916年创作的《梦天》,还多少彰显了有关女性的人格意识。在这部作品中,“宁可跳崖葬身于落花岩,成为冤死水鬼,也不愿被强盗玷污、羞辱”的百济宫女们以其坚贞、高洁的操守演绎了亡国的悲壮与惨烈,为主人公“他”点亮了通向“新国民”之路的精神航道。另外,将壬辰倭乱时以巧计砍杀倭将而自杀殉国的义妓桂月香与为国家、民族建立功德的人们一同置入天国的情节设计也是大有深意。在“恢复国家”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前,树立女性人物作为典范可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或许这也预示着申采浩思想深处的创新,他以男性为中心的思想意识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应该说,这对后期申采浩女性观的巨大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910年代末,申采浩打破了长时间的沉默,重新把目光投向了女性。“三一”运动和韩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国“五四”运动的浪潮以及与朴慈惠的幸福相识,无不使申采浩为之心动、深受鼓舞。与此同时,申采浩更加心仪于那些为追求自由、平等、幸福而涌现出来的20世纪的新女性,尤其是兼备“从容洒脱、坚韧独立”人格魅力的新式女性朴慈惠。这一时期的申采浩还钟情于塑造一心为国培养栋梁之才的“良母”形象,金庾信的母亲和妻子便是申采浩所追求的传统“良母”典型。前者对“出入妓院,尽享浮华”的金庾信严加管教,并使之最终成为建功立业的国家栋梁;后者则把有违家训的小儿子元述拒之门外,使之沙场杀敌、为国建功。归降新罗的伽f耶国后裔金庾信为其完成统一三国的大业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十分强调气节的申采浩明知金庾信归降敌人一事,却仍将他塑造为新罗忠臣的原因在于,“凡我韩人,无论内外,只有统一联合方可决定进路,又有独立自由方可树立目标”。所以对于申采浩而言,金庾信是爱国英雄的化身。而金庾信所以能够成为爱国英雄,在申采浩看来,是由于金庾信的母亲引领他走上了正途。早在1908年发行的《家庭杂志》中,申采浩就发表了《金庾信之母》一文,申采浩称颂“金庾信母亲”是“国民之母”,这不仅因为她具有儒家的贤母之德,更重要的是她能够引领民众走向正确的“国民”成长之路。伴随着对于朱蒙母亲柳花的再发现,申采浩的这一认识也随之得到深化。从启蒙初期便一直渴望发现韩国式罗兰夫人的申采浩,最终通过对柳花的再认识,找到了这一原型,并最终把她塑造成国民之母的典型,正式引入到自己的文学评论与创作活动之中。譬如《柳花传》,我们首先从题目本身就可发现申采浩力求打破朱蒙神话历来以男性为中心的思想局限性,以此确立起女性意识。

小女姓张,名柳花。住河上流右岸的张大吉乃小女家父…(中略)…月前,北扶余王海慕漱出游。见我三兄弟在川边浣纱,招呼于前,冒犯了小女。父母得知,为申雪陋名,不损家风,将小女投之水中。这是小女命运崎岖,又怎能怨得于你。

为塑造“国民之母”的柳花形象,申采浩可谓煞费苦心。特别是由历史著作中记述的“水神”河伯之女转变为文学作品中的庶民张大吉之女,便使柳花具有了平民性格和现实元素,这也是柳花由王朝国母向“国家”之母转化所必需的第一步。另外,柳花对待解慕漱的求爱不仅没有加以拒绝,反而与之大胆地共享云雨之情;面对父母的薄情,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默默承受着自己的不幸命运,其中体现着她追求爱情、幸福、光荣的自强信念和克服一切困难苦苦斗争的精神。正是这种信念和精神支撑着柳花,使她后来能够审时度势,选择继承檀君一脉的东扶余国国王金蛙王作为保护者,并依靠自身智慧、勇气战胜一切嫉妒、憎恶,甚至是死亡,将朱蒙解救于危难之中,并传输给他远大的理想和不断奋斗的信念,从而使朱蒙最终成为伟大的建国始祖。作为一名柔弱女性,柳花承担了建设崭新国家的重任。与旧时代制度下生活着的后宫们相比,柳花已不再是仅有慈善面孔而毫无智慧的“慈母型”的皇后形象,而是超越了那些时代人物、富有挑战精神的女性形象。柳花身上所拥有的正是危难时代“女国民”们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柳花之所以能够走进申采浩的视野,其原因也正在于此。但是在作品中,像仙女乘鹤下凡、护其分娩的柳花出生传说和“柳花并非凡骨,将来必有大贵之兆”的先知预言以及达摩山百岳道人相助和仙姑赐符而险象环生等虚幻情节的设计,都还未能摆脱古代神话创作的神格化色彩和偶然性因素的窠臼。因此,不仅随之产生过分神化、强调“国民之母”神圣性的质疑与疑惑,而且,也从中反映出前期“个人主义英雄”论的残迹。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倘若柳花仅仅是作为养育建国始祖朱蒙的“贤母”形象出现,她不但不能成为历史上为万民敬仰的仁慈王妃,而且也不会成为近代意义上的“国民之母”。柳花在成为伟大母亲之前,首先是作为一个人妻,她具有体恤丈夫、为其谋求国政安定的“淑德、贤哲”的品性。因此,柳花身上所体现出的尽职尽责的聪慧“贤妻”的形象,同样为申采浩的“女国民”像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据推测完成于1910年代末的《一目大王的铁锥》,也可说是申采浩为塑造近代“贤妻”形象而创作的又一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弓裔的妻子——王后康氏承担了作为一名“贤妻”的职责。

弓裔意欲武力统治百姓,完成统一大业。妻子康氏却力主以“德治”、“仁爱”加以引导百姓,康氏的这一睿智之举可谓跃然纸上。在申采浩笔下,曾经极具革命精神的弓裔逐渐变为崇尚暴力的统治者,而出身微寒的王后康氏正是为帮助弓裔恢复其原本的革命面貌,并树立起一代女性的风范。正如作品中康氏塑造了弓裔的形像,申采浩的这一构思、创作正体现了女性存在的“力量”,肯定了女性成就时代所需男性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无条件服从男性的传统贤妻形象不同,为丈夫出谋划策并助其改邪归正的贤妻康氏无疑是申采浩启蒙思想所酝酿出的杰作。

面对恢复与民族图存的时代课题,申采浩不仅认识到了女性存在的力量,而且还把女性与民族国家紧密相连,为将其纳入国民行列而积极努力。尽管申采浩极力倡导西方的近代思想,但他毕竟还是一位传统的儒者,不仅头脑中深烙着儒家思想的印记,而且其内心深处仍存有一种作为精神贵族的优越感。因此对于申采浩而言,转变对女性的意识更属不易,具有圣母性格的柳花和作为大王弓裔之妻的王后康氏之所以首先被选定为“女国民”的典范,恰巧说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申采浩构建“女国民”像的下行趋势。譬如,申采浩把桂月香推崇为国民“守节”的化身,柳花和康氏的出身被分别设定为庶民和“农家丫头”等。其中,申采浩创作的《百岁老僧的美人谈》中,被叫做俏丽的贱民女性形象更加凸显了这一下行趋势。与柳花和康氏的形象相比,作为卑贱女仆的俏丽形象更是承载了最终完成构建近代“女国民”的使命。

国家都被敌人征服了,简直是生不如死……你算什么男人?国家都被掠夺,你都不知道夺回来。那你又怎会找回你自己的女人?你算什么男人?